数学学习中的四个“学会”

时间:2022-08-13 09:46:06

数学学习中的四个“学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可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技巧的考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数学能力的考察。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到以下四点“学会”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会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不妨反思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对现有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很少解决学生的提问。作为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1.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可以启动思维,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比如《圆的认识》,出示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听后提出:①什么叫圆?②有的圆大,有的圆小,那么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③圆怎么画?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想知道的。教师随之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全班进行共同探讨,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热情,又拟定了教学目标展示在了学生面前。

2.提倡大胆猜想。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猜想比证明更重要,其间伴随着联想、顿悟……”所以,我们不必误解学生的猜想就是不动脑筋的乱想,猜想就是先想后猜,大胆猜想正是积极思考的产物。

3.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达到同一个层面的目的要求。教学之后优等生可能灵光闪现,会提出在基础之上的拓宽、发散、深入性的问题;后进生则可能对新知当中的某一难点存在疑问。此时,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解惑,哪怕这些问题有的当堂解决不了,但是它为师生课后思考提供了素材。

二、学会错综联系

1.思想方法的联系。根据知识牵移原理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获取新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其间如果出现断层,必然会造成学习的障碍,为了排除障碍,就必须尽快构建知识、尤其是思想方法的联系,诱发、促使学生进行最佳状态的思维牵移,从而启迪思维,顺利获取新知。

2.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精彩纷呈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比如让学生把世界杯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理解32强的循环赛与淘汰赛制。

三、学会合作学习

《学记》中说:“通过切磋讨论,兼采博听,不仅能解决疑难,丰富知识,而且还可以纠正缪误,发现真理。”这充分说明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重要性。《课程标准》也提出:“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学生合作学习类型大致可以分为:

1.共同探讨型。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自主的“做数学”的过程,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如:教学《圆的面积》中圆周率时,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量半径、测周长、做记录,再一起来探索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2.集思广益型。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学生个体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学会合作,把自己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与同组同学交流,一方面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兼采博听;更为重要的是,它给后进生提供了一个得以提高的极佳环境。

3.小组辩论型。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既然是合作学习,又哪来的辩论呢?而实际上辩论恰恰是合作的一种形式。学生由于思维水平的差异,思考角度的不同、思维策略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产生思维的争执。有了争执、就让他们学会辩论,在辩论中,发表见解,听取意见,完善想法,品尝探索的艰辛与欢乐。小数除法0.8÷0.7有的同学认为是商1余0.1,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商1余1,此时,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不断深化认识。

四、学会自评、互评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评价的主体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评价的内容应多种多样,可以是学习态度、方法、情感、能力等;评价的方式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

就作业分析而言,以往都是教师把学生喊到面前直接评价,学生失去了发现自身问题的机会,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摒弃了这一做法。题目:一个长方形周长48米,长与宽的比是2∶1,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A的解答:48×= 32(米),48×=16(米),32×16 = 512(平方米)。此时,我并没有指出其错误,而是把他的这种解法直接板书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学生的评价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生B:48米应是两个长,两个宽的和,要先用48÷2=24(米),得到一个长和一个宽的和,再用24×=16(米),24×=8(米),16×8=128(平方米),我以为学生的评价会到此结束,但生C又站了起来,“生A他忽略了32米应是两个长的和,16米应是两个宽的和。所以可以这样修改:32÷2=16(米),16÷2=8(米),16×8=128(平方米)。“生D的回答更加精彩:“32米是长的2倍,16米是宽的2倍,用32×16得到的面积就是正确结果的4倍,我们还可以直接用512÷4=128(平方米),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此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做到了以上四方面的学会,最终也一定是会学。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的素养也一定得以提升。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