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把握,着眼整体

时间:2022-07-24 10:35:46

宏观把握,着眼整体

同学们之所以觉得文言文难以读懂,最根本的症结就是没有完全融入进它的语境。所以,读文言文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不要拒绝,学会在心理上接受。个别词句的不明就里,大可不必死抠。“好读书,不求甚解”、“知其大意”或“独观其大略”——这就是整体阅读感知的要义。要想理解文章,则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只有整体上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和中心思想,再退回到局部的句子或者词语中,你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首先,要把题目读透。标题会有很多信息,如文体,时间,地点,要素等等。

其次,读文言文一定要从头读到尾,慢慢读完。不可拘泥一词一句,别因为障碍而莫名焦躁,大致读懂即可。

再次,读文言文一定要学会圈点勾划。重要信息和难懂之处可以圈画出来,以剔除心理压力,并结合课内所学,尽量联想比较,多种角度看一看,试一试。

最后,适时地重复读取,也是感知文本的重要步骤。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甚至可以借助后面的习题的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下面有5篇文言,大家尝试结合着冮老师上面所讲的内容,锻炼一下自己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吧!

长梧封人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夕食)。”

(1)长梧封人:长梧地方守卫边疆的小吏。(2)子牢:人名。(3)卤莽:轻率。(4)灭裂:马虎。(5)报予:报答我。(6)芸:同“耘”,耕耘除草。(7)变齐:改变耕作的方法。(8)熟耰:仔细地平整土地。(9)蘩以滋:茂盛地生长。(10)厌(夕食):吃饱饭。

1.翻译句子:

(1)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2)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

(3)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夕食)。

2.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卤莽灭裂”,结合文意,猜测其意思是什么?你是否能试着举出与之相近似的成语?

3.长梧封人举出自己“为禾”的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1.(1)您处理政事不要粗心大意,管理百姓不要敷衍了事。

(2)我耕地时粗心大意,那庄稼就用粗劣的果实回报我。

(3)地里的庄稼生长茂盛,一年到头我都能吃饱。

2.“卤莽灭裂”形容做事草率苟且,粗鲁莽撞。相近的成语有: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等。

3.劝勉子牢,为政不可卤莽,治民不可灭裂,应该认真对待。

尧舜禹之时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衍,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泗、淮,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1)平:安定,治理好。(2)畅茂:草木茂盛。(3)登:成熟。(4)逼:威胁。(5)烈:使火猛烈,放火。(6)匿:隐避。(7)瀹:疏导。济、漯:都是河水名称。(8)决、排: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排除淤塞。(9)江:长江。(10)食:供给粮食。

1.翻译句子:

(1)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3)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2.“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这句话体现我国奴隶制社会怎样的荐贤制度?

3.简答题:

(1)请在文中摘录大禹治水采用的“疏导”的句子。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1.(1)五谷不成熟,飞禽走兽威胁人身。

(2)大禹疏通众多河流,疏导了济河、漯河,使它们流入大海。

(3)大禹在外面八年,多次经过自己家门口而不进去。

2.能够体现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禅让制度。

3.(1)决汝、汉,排泗、淮,而注之江。

(2)表现出大禹的艰苦奋斗,公而忘私,执著敬业的精神。

神医华佗

华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以十数。

(1)病咽塞:患有喉咙堵塞的病。(2)嗜食:想吃东西。(3)驻车:把车子停下来。(4)蒜齑大酢:蒜泥拌大醋。(5)去:(病)除掉。(6)即如佗言:立刻向华佗说的那样做。(7)蛇:本文指一种寄生虫。(8)逆见:迎面看见。(9)公:父亲。(10)车边病是也:车边悬挂的“病”就是证明啊!

1.翻译下面句子。

(1)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2)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3)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以十数。

2.“佗闻其,驻车往视”,与“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分别能展现出华佗的什么特点?

3.摘录文中展现华佗善于吸取民间医学成果和总结医疗经验的一句话。

1.(1)想吃食物但是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想到医生那里去看病。

(2)可以去买蒜泥拌醋,取来三升喝下,病自然应当除去。

(3)病者走向前,进屋入座,看见华佗家里北边墙壁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标本有几十条。

2.充分展现出华佗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3.“佗闻其,驻车往视”。“见佗北壁悬此蛇辈约以十数”。

狗枷犊鼻

江夏王义恭,古董,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懋,已有所送,而江夏王义恭征所不已,何懋甚不平。懋尝出行,于道中见狗枷犊鼻,乃命左右取之以还,以箱箧送之,附书曰:“承大人复须古物,今奉上李斯狗枷,相如犊鼻。”

(1)侍中何懋:侍中侍郎何懋。(2)征所不已:要个没完。(3)狗枷:拴狗的枷锁;犊鼻:古人穿的一种套裤。(4)奉:献上。

1.翻译下面句子:

(1)古董,常遍就朝士求之。

(2)义恭征所不已,何懋甚不平。

(3)承大人复须古物,今奉上李斯狗枷,相如犊鼻。

2.何懋为什么把路上捡来的废物当做古董送给江夏王?文中的哪句话为此埋下伏笔?

3.读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为人处世的角度谈)?

1.(1)江夏王本性喜欢搜集古董,常常到所有朝中官员那里搜寻古物。

(2)江夏王仍然所要不已,何懋十分不满。

(3)承蒙大人又要古董,现在献上李斯家的栓狗枷锁,司马相如穿过的套裤。

2.因为江夏王贪得无厌,征所不已,所以导致何懋十分不满。前文的“何懋甚不平”为下文埋下伏笔。

3.对待任何人或者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得无厌。

千轴不如一书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日,衣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1)柳开:北宋人。(2)任气:任性气盛。(3)应举:参加科举考试。(4)主司:主考官。(5)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6)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7)引试:面试。(8)襕(1án):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9)张景:柳开的学生。

说“物”

文中有一句——“大言凌物”。但凡客观存在的都称之“物”,山、水、书、衣、车等人们视为“物”。那么“人”是否是“物”呢?文言中“物”也可指“人”。上文“大言凌物”中的“物”,即指人,意为说大话傲视他人。“物议”、“物论”即为他人所议论批评,“物故”为人死。成语“待人接物”,其中“接物”也是“待人”的意思。而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并非“人”与“物件”,而是“人”,因为“人”与“物”同义,它是个双音同义词。

1.解释字词:

(1)柳开少任气:少:

(2)凡千轴:凡:

(3)擢景优等:擢:

2.翻译句子:

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3.阅读理解:

文中说“千轴”

不如“一书”,

这中间存在一个什么道理?

1.(1)年轻时;(2)共;(3)选拔。

2.只用袖子装了一篇文章献给主考官。

3.文中的“千轴”与“一书”正是“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上一篇:花开花落知春秋,淡雅含蓄颂父情 下一篇:带着爱与痛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