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1 05:18:13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一、地理教学载体的突破性

在地理学科特殊性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对这些复杂的知识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新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新奇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吸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实施以来,地理学科的教材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专业知识,而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结合地图来理解知识,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为了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除了利用地理教材中给出的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创设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析这些场景中包含的地理现象。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使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运用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师的发展性

1.进行教学观念的调整。

新课改实施以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摆脱在传统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这与以素质为主的教育中,要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矛盾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体会里面蕴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向,努力把握新课改的正确方向,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好的部分,逐渐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由过去课堂的主角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是教师把握着整个课堂的学习方向,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但是不能让他们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教师在上课前要把课堂进行学习的计划制定出来,让学生按照课堂计划进行自主探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极思考,又能保证他们的学习行为行之有效,偏离不了教学要求的方向。

2.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应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一个记忆的阶段,而是通过对知识消化吸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地理知识体系,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从这个地理知识体系中快速准确地调出有用的信息。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强化,让他们能具备地理思维的敏感性,能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影子,能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三圈环流这一课时,教师先是提出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状况,接着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对副热带高压带及副极低压带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疑惑,此时,教师要找准时机解释这个问题,使学生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三、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1.课堂导入的趣味性、科学性。

教师在每次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有新鲜感及对知识的渴望心理,这样的一节课学生才能抓住主次进行选择性听课,而教师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重视实践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增长了社会见识。

3.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参观访问。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而不关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状况,甚至对于在课堂上经常提问的学生表示不满,认为这些学生浪费了自己的教学时间,可能会使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懒惰,最后只是等待教师对自己进行知识灌输,而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兴趣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开展一些地理小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在课余时间,通过让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访问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刺激学生对地理的各种感触,让学生能自主自发地对地理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使他们不断获得各种地理技能。

作者:张士超 单位:河北冀州市中学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下一篇:职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