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建立

时间:2022-06-29 05:07:48

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建立

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成长、在独立探索中起飞、在自主发展中成熟。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座位的变化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传统的秧田式被其它的一些形式取代,比较多的一种是围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方式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主动、积极、轻松、自由,原有的课堂秩序正在被打破。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失控现象,混乱的状况时有发生:不受纪律约束的人呈上升趋势,有时候少数人的活跃代替了大多数人的活跃,一些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一些学生的活动偏离了教学的应有轨道,实验课尤为突出。新的教学秩序面临的矛盾往往是: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如何让新的教学秩序适应新的课改的需要,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失序现状面面观

片段一:老师宣布:小组内讨论!“刷”全班学生忽然都站了起来,一组内五、六人围成一圈头靠头,身体前倾,其中一个同学开始主讲,其余同学听,由于同学间距离很小,很难听见或看见组内同学操作的具体情况。

片段二:这是一堂实验课,其内容是研究电路电流的特点。教室里异彩纷呈:一人操作,小组内其余同学或无所事事或开始聊天或交头接耳;借器材、抢器材大声喧哗;接好电路,出现灯不亮等现象大声喊老师;互相核对实验数据,修改实验数据,抄实验数据;一部分同学在不同组间走动。

片段三:小组展示。为了能在黑板上显示自己的成果,各成员一拥而上,争着往黑板上写。同时几个组的学生站起来争着说,结果是你说、我说、大家说,谁也听不清说什么。

片段四:小组加分。老师停下上课的节奏,为小组各项内容加分,加了分的成员兴奋得手舞足蹈,扣了分则全员沮丧。哪一次加减分老师没能及时反应出来,出了差错,教室里立即像炸开锅。

一堂课下来,老师声音沙哑,满头大汗。新课改对老师有序组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二、失序原因点点析

以上失序现象的出现,本人认为一些教师对课堂气氛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学生热闹满堂。一些人认为越热闹的课堂气氛越好,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好课堂。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身心解放,使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动,老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更加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加,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有一定提高。然而,好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加上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秩序的方法不当,学生常常会在参与这些学习活动中身不由己地违犯课堂纪律,诸如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甚至高声喧哗等等,学生的精力和思想不能全部集中到探讨交流中,课堂秩序有时显得非常混乱,严重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因而出现表面繁华,效率低下的情形。

误区二:学生讨论满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而是追求形式上的合作,认为凡是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都要拿出来讨论,似乎只有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课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也都参与了,实际上只是一两个基础好的学生在思考,其余的鹦鹉学舌。知识的消化与吸收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不停的讨论只会将自己的脑袋牵在别人手里。

误区三:学生展示满堂。学生由于对知识理解不到位,而进行着肤浅的表演,或是组长的替身,课堂也就变成了快乐的游乐场。

误区四:学生走动满堂。学生跨组问问题、到黑板上板演,不停在教室里走动,越乱越表示课堂气氛活跃吗?

误区五:活动设计满堂。有的老师一堂课设计的活动有七八个之多,每个活动又涉及个人自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与评价等若干方面,结果每个活动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收效甚微。是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设计成活动,都要自习、讨论、展示呢?

误区六:老师加分满堂。学生举手要加分,回答问题要加分,声音洪亮要加分,回答正确要加分,参与人数多少要酌情加分,学生的视线一直在加分多少上,又有多少精力在深度思考上呢?教师也把很多精力放在加分上,还有多少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思维上呢?

误区七:老师悠闲满堂。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由课代表主持,问题由学生解答,重难点由学生板书,实验由学生操作,老师干什么呢?有些老师就在课堂上变成了看客,闲了起来。

当然失序也受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初中的孩子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无尽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模仿,善于表现,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他们的活动欲望强烈。新课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更加吻合,虽然有些失序,但同时也说明学生主体性的凸显,这是课程改革中必然的磨合。

这样的误区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圈养式一下子变成放羊式。可是,如果由于教学秩序的失控而限制学生的活动,学生又会回到从前,甚至会出现思维如从前,秩序却回不去的双输结局。

三、我的尝试

要形成与新课改匹配的新的教学秩序,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分组

新课改的基础是合理分组,即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个小组,形成互补。对于实验课则可以稍作调整,要能在群体面前表现自己,性格相近最重要,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实验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做好实验的基础,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可以让大家都动起来。例如:初学电路,需要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技能,在讲解了操作规范后,就让学生反复动手练习,相互检查,指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是自己组合的,大家都很积极,彼此融洽,相互协作,收效很好。

2.明确目标

无论上什么课,首先要明确目标,目标明确才能围绕目标展开活动。事实上,很多学生上课非常茫然,他们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如果孩子们对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不明确,就会出现表面热闹,实际上没有效果的活动。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该仔细研究选好小组活动的内容,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必要时老师加以示范,使活动行之有效。

3.合理分工

一堂课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一个人很难同时兼顾,这是共同活动的好机会。所以,新课程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注重个体的责任。比如,在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其装置一人安装,其他同学就应辅助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与石棉网的高度,调整温度计的高度时更要有同学稳定盛水烧杯等。实验前组长就要做好分工,谁负责观察温度计示数,谁负责记录温度计示数,谁负责观察时间,谁负责记录时间,谁负责观察气泡情况并记录。当然有些观察对象需要大家在做观察或记录的同时也同时注意观察,但必须有一位能专注于其中某一项。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4.铺设台阶

活动想有序进行,活动设计是关键所在,有些活动设计跨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活动难以开展,有的设计过于琐碎,缺乏思维深度,无活动价值。现以理解导体有电阻为例谈谈活动的设计。

活动准备:活动中研究的对象为一段合金丝和铅笔芯

(1)小组合作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按下列步骤操作

①将M、N之间分开,观察到灯,电流表示数为______。

②将M、N之间接入合金线(导体),观察灯的亮度,读出电流表示数为_____。

③将M、N之间接入铅笔芯(导体),观察到灯的亮度变______,电流表示数变为 。

④将M、N直接接通,观察到灯的亮度,电流表示数为。

(2)观察实验现象,填好以下空格。

将②与①对比或③与①对比可知:导体 (能、不能)让电流通过。

将②与④对比或③与④对比可知:_______。

将②与③对比可知:________。

小组讨论在M、N之间接入导体对电流起到什么影响?小组展示你的发现及思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活动的设计有如下特点:第一,本活动设计有明确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学生将茫然不知所措,所设计的活动目的一目了然,学生就能快速进入主题,提高课堂效率。第二,活动的设计要能让学生动起来。“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经验重组的活动。该实验的活动设计是步步为营,步步深入,由感性到理性,巧设台阶,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操作与思考相得益彰。

5.合理评价

在新课改中,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小组进行评价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操作难度较大,常常打乱教学节奏,也常常让课堂失控,因而不能坚持。这一种现象正反映学生对评价的在乎,使用得当,应当成为学生提升合作能力的动力。

(1)明确评价标准。很多时候由于评价带有极大的随意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凭感觉,今天这样评价,明天那样评价。这个学科是一种评价标准,另一个学科又是另一种评价标准,学生无所适从,无法操作,因而难以坚持。可以从预习、自习、组内讨论、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等方面制定一个评价制度并进行培训。

(2)转变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为主转为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则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给于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

(3)简化评价程序。操作越简化,评价就越易持久,比如,对全班评价因人数多难度较大,可以设立小组推磨评价,这样评价的对象就限定在几个人,可以设立纪律、发言等评价分项记载表,由评价小组内成员分别负责。

重建课堂教学新秩序,就是在规则的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和突破,是解放学生思想指导下新规范的建立和强化,其核心是形散而神不散:追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而不是表面的热闹。课堂是活跃的,但又是深刻的,是自由的,但又是规范的。变,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革内容呈现方式,变革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变革师生互动方式等等。但课堂教学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无论怎么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些要求和规则不需要变,也不能变,比如,专心听教师讲解,倾听别人发言,聚精会神参加讨论,按时完成任务,细心检查,该动就动,该静则静,让新课改下的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上一篇: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下一篇:稠油井泵上掺水工艺的技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