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时间:2022-06-04 06:56:03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是一门承载思想、道德、伦理、信念的重要学科, 语文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 更是精神文化的载体。语文学科最基本的属性是工具性,这一属性确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是“文”,即语文教育。但是,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各个方面,因此它还具有思想属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思想道德教育在语文科教学中的渗透,最基本的就是要以教材内容为本,以之为切入口,从中挖掘和引导学生理解德育方面的内涵与要求,并在教学中强化渗透,讲授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和思想启迪、能力培养于一体。《中学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大纲》中指出:“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和运用。”语文教材选编的大多是占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不仅文采华美,而且负载着一定的社会理想、政治信念、人生哲学等方面内容,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宙审美品位,传达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这些优美的篇章如春风化雨般定会滋润学生的心田,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感化作用。当他们通过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更有利于他们学习的提高

一、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神圣责任。由干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形成过程中,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太差,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进行对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等品质的构建

二、利用文本进行学生情感教育,让他们珍视亲情友情等人间珍贵的情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欲横流,导致很多人重利轻义,世风日下。尤其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付出缺乏感激之清,缺乏感恩之心亲情教育以与学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为起点,推已及人,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珍视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

三、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高尚情操,实现道德教育的升华。

如果说尊师爱友、珍视亲情仅联系到学生所接触到的周围的人事的话,那么爱国爱民就是推己及人、广而化之"亲情"的升华。中国的教育在人世后,受到了来自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学生广泛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尤其是来自西方的强势文化,导致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被漠视。他们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不知道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意义,对本民族的东西知之甚少,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了隔膜,从而使得爱国情结有了被淡漠和丢失的危险。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且语文学科的特点也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几千年孕育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得到了清晰、集中的体现。屈原一生多舛,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苦心;陆游暮年抱病,仍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志向;文天祥坚贞不屈.留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洁信念;谭嗣同舍生取义,书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情怀……相关内容不胜枚举,都能激发学生们的一腔爱国热情,这就是爱国主义文学的教育作用和鼓舞作用。

上一篇:和谐高效课堂大讨论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