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

时间:2022-06-27 09:21:53

美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挖掘,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渗透美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 渗透;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更关系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懂得欣赏美和感受美

纵观现行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选编入教材中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于一炉。美育教材,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走进作者,挖掘作品的主题美。主题,指的是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的基本思想,是作者主要写作意图的体现。教师要真正理解作品的主题美,必须走进作者,详细了解作者创造作品的详细经过,这样才能体味作者那种美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章通过对一株紫藤萝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著拷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

1.2 图画的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卢沟桥》等一系列的说明文,无不从事物的构造、用材、作工、雄壮等等方面向人们展现这些建筑的美,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图画美。那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也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图画美的感觉。如《春》、《中国石拱桥》、《故乡》等文章。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仿佛一组静物画,真是“诗中有画”,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1.3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揣摩作品美的意境,创造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揣摩和展现作品美的意境,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尾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结尾用“路”来比喻希望的有无、揭示小说的主旨,留下了悬念。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路”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开辟、行走,认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就能很快地把握住小说的主旨。

1.4 强化朗读和品味,感受美。文学作品美的语言,需要从朗读中去感受,从品味中去领悟。朱自清的《春》,学生通过深情朗读和细心品味,他们会自然发出“春天太美了,文章的语言太美了”。初中课本中的许多作品,它们不但有鲜明的艺术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情,更有诗一般的语言。细细品味这些诗一般的语言,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当然,语文教材中所蕴藏的美远远不止以上所列的这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涉猎艺术科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力、感受力和鉴赏力,通过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最终将外在的美内化为自身美好的情感,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2 走出神圣的课堂,让学生发现大千世界中的美

第一步让孩子认识然界外部的特征美,拿颜色美来说,然界可谓是五光十色。红玫瑰、黄、粉杜鹃、白水仙、争奇斗妍,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己,金龟子金光闪烁,红蜻蜓通透鲜红,大熊猫黑白分明,孔雀开屏更是灿烂夺目。节假日让学生到公园或远郊外,能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让学生明白颜色的种类特点,相互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构成的然画来提高他们感受然美的能力。然界形态美也极其丰富: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面对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引导得法,学生必将从吸取美的养料。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感知社会人生也是美育的一种方式,机关、工厂、农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美有丑,有真有假,我们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快的更直接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美育过程中,实行科学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的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成长。

3 强化动手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去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要强化一个“练”字。 可从两方面强化训练:

3.1 拓展性描述 。

这种描述注重对课文中描写和暗示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的感情描摹,并携带描述者的情感。如把祥林嫂一生命运作集中性描述,对中年闰土见到“我”时的场面作扩张性描述,对孔乙己最后一次爬出咸亨酒店以后的境况作补充性描述,这样的描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更实际锻炼了语文方面的审美创造能力。

3.2 作文训练。

课文是个例子,在引导学生欣赏了作品的美的形象、美的心灵 、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之后,要注重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进而指导学生去写自己认识的人和事,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在训练中我常用这几种方法:一是用多样化修辞装饰,使作文语言娇艳――在修辞中求美。二是用变幻的语言装扮,使作文摇曳多姿――在变幻中求新。三是用流行的话语装扮,使作文年轻活泼――在流行中求活。四是用古诗词名句装扮,使作文富有才气――在古典中求雅。

3.3 编写课本剧。

将课文改为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员。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将编写好的课本剧再由学生充当角色在班上演出,这就更能调动学生进行美的创造的积极性,还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美的心灵,岂能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发现美的眼睛,何愁不能发现美!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一定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百草园”

上一篇:数形结合 指导学生学好函数 下一篇:浅谈如何搞好中学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