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喝酒脸红”的危险

时间:2022-05-19 05:33:15

近日,有关“喝酒脸红者易患食管癌”的说法在微博上广泛转发,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毕竟有不少国人喝酒之后会很快脸红的,那是不是说这些人都有食道癌高危因素呢?并不全是!

2009年,布鲁克(Brook)等人的研究比较了喝酒后出现红脸和不出现红脸两组人群罹患食道癌的危险。他们发现有喝酒脸红现象的人只要有饮酒习惯,那他们确实比喝酒不脸红的人更容易患食道癌。但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喝酒脸红者平时饮酒量较小,则其癌变危险相对较低(但比喝酒不脸红者危险仍高)。如果不仅喝酒脸红还大量饮酒、嗜酒如命,那么其罹患食道癌的危险就会急剧上升。

我国学者在2010年和2011年发表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人群的饮酒习惯与食道癌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完全没有正常乙醛脱氢酶2的缺陷纯合子(喝酒脸红者)总体来看患食管癌的风险并不增加;反而是拥有部分正常酶的缺陷杂合子(喝酒脸不红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这样的研究结果看起来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为何喝酒后“面不改色”的人反而更危险呢?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揭开谜团。

对于大多数喝酒脸红者而言,由于他们体内完全没有能够代谢乙醛的酶,因此他们真的不胜酒力,并且饮酒后乙醛在体内蓄积会很快给他们带来非常难受的体验,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会主动避免喝酒。

但对于酒后“面不改色”者而言,故事则完全不同了。由于他们体内有少量能够代谢乙醛的酶,因此醉得相对比较慢。频繁出入社交场合更是让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忍受与控制因喝酒带来的不良感受。与喝酒脸红者相比,“面不改色”者饮酒后体内的乙醛浓度可高出6倍!可想而知,这些人如果毫无节制地狂饮,自然成了暴露于乙醛“魔爪”下的人群,其罹患食管癌的概率也随之升高。

导致罹患食管癌风险升高的不仅仅是乙醛脱氢酶2的基因缺陷,个人的饮酒习惯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亚人种中,饮酒本身也被证明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对于喝酒脸红的人而言,酒精所导致的乙醛蓄积确实能够显著增加DNA受损情况,进而导致患癌危险升高。但我们别忘了,乙醛只是众多危险因素中的一个,对于食管癌而言,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喜烫食)同样显著升高患癌概率。

多个危险因素的总体效果不一定是简单叠加,同样也可能通过相互作用而急剧升高癌变危险。例如,喝酒时吸烟显著升高唾液内乙醛的含量,那些喊着“烟酒不离家”的红脸“关公”们,更要小心啊。

拥有怎样的基因(内因)我们恐怕无法决定或改变,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外因)而尽量避免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记得曾经我们一度向往着有一天能够通过判断一个人的基因而给予其个性化的治疗或干预——喝酒脸红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个简单而常见的实例。科学家们预计,如果真的能够很好地指导督促喝酒脸红者少喝酒甚至不喝酒,那么仅在日本就会有约50%的男性食管上皮细胞癌患者能够得到有效预防。科技造福人类,谁说不是呢?

如何判断是不是“红脸关公”?

尽管喝酒红脸是基因问题,但判别一个人是否携带缺陷基因其实很简单,根本不用抽血或测DNA序列而只需回答两个问题就能大致判断:

问题1:你喝完一杯啤酒(约180 ml)后是不是有立即脸红的趋势?

问题2:在你开始喝酒后的1年~2年内,喝完一杯啤酒(约180 ml)后是否有脸红的趋势?

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中有任意一个答案为“是”,那么你就可以被认为是缺陷基因携带者。值得注意的是,问题2对于一些耐受饮酒反应的人来说十分重要。此外,“一杯啤酒”也可以用含有同等含量酒精的其他酒类替代,例如三分之二杯红酒或是一小盅白酒等。

上一篇:汽水肉 7期 下一篇:宝宝的药物有“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