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外科手术中的疼痛护理

时间:2022-05-13 09:34:08

探究外科手术中的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92-01

【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在外科手术疼痛控制中的作用,为临床积累经验。说明了术中护理干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了患者由于心理紧张等原因所引起的疼痛不适感觉,从而减轻了患者手术中的痛苦,使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外科手术;疼痛;护理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1 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外科术后病人明显的疼痛可持续8 d以上,尤以胸外科、腹部外科、颅脑外科及骨科手术后的疼痛更为严重。术后疼痛治疗不完善可导致病人发生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1)疼痛可导致病人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平衡,影响机体正常的分解代谢,加重病人的负氮平衡,并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2)胸部和腹部术后病人疼痛影响咳嗽和排痰,导致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减低,发生肺不张,甚至肺炎等并发症。(3)术后疼痛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和全身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4)术后疼痛还可能激发胃肠功能障碍,如出现恶心、呕吐等。(5)病人术后疼痛活动,使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增加。(6)术后剧痛甚至可导致病人发生精神障碍,是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总之,不完善控制病人术后疼痛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恢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 疼痛控制的新概念及新技术

2. 1 疼痛控制的新概念:术后疼痛的控制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2.1. 1 提供预防用药对疼痛原因清楚、性质明确的病人,如手术后切口疼痛,可采取预防用药,作预防性用药所需剂量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2 剂量个体化药物的吸收、代谢速度因人而异,用药后要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要了解病人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

2. 1. 3 给药途径的选择止痛剂有口服、肛塞、肌内注射及静脉给药。因口服起效慢,肌内注射因肌内丰厚程度而影响吸收,因此,提倡直肠或静脉给药。

2. 2 疼痛控制的新技术

2. 2. 1 自控镇痛法(PCA)是一种病人能自行操作的技术,以注射器推进器为基础,病人按动按钮,就可将事先准备好的镇痛剂经静脉注入体内,止痛效果好,无痛率达95%。

2. 2. 2 硬膜外腔注射止痛法硬膜外应用镇痛泵给药已成为日益流行的技术,是将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止痛药注入硬膜外腔达到止痛的目的。其给药剂量小,作用时间长,副反应少,可反复注射,特别适合于晚期癌痛、家庭病床病人。此法镇痛时间长达24~72 h,置管一般可保留20 d,最长达37 d。

3 疼痛的护理干预

3. 1 全面了解患者疼痛状况:如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质及对疼痛的反应、疼痛发作时伴随的症状,做到有的放矢,使护理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多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从0~4分共分为5级,评分方法如下: (1)0分。

咳嗽时无疼痛。(2)1分。咳嗽时才有疼痛发生。(3)2分。深度呼吸时即有疼痛发生,安静时无疼痛。(4)3分。静息状态下即有疼痛,但较轻,可忍受。(5)4分。静息状态下即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此方法多用在胸腹部手术的病人。

3. 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重病人人格,相信病人主诉,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确认病人的痛苦等,帮助病人正确对待即将发生的疼痛。

3. 3 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应尽量避免病人受到不良刺激,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如听音乐、听故事、看电视。指导病人了解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咳嗽时按压切口两侧等。

3. 4 用药护理: 目前控制疼痛常用的药物有: (1)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扑热息痛、镇痛新等)。此类药物的共同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无成瘾性,镇痛效果中等,但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易引起胃黏膜出血或诱发溃疡。故在护理过程中应着重观察病人有无用药后腹痛及呕血、便血的情况发生。(2)麻醉性镇痛药。包括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可待因等,止痛效果好,但多有成瘾性、抑制呼吸、恶心呕吐、瘙痒、下肢麻木、感觉障碍、尿潴留等副作用,一般多用于急性剧烈疼痛和术后早期止痛。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药物作用、适应证和副反应,及时观察和评估镇痛效果,帮助病人达到最大程度舒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3)辅镇痛药(地西泮、异丙嗪等)。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3. 5 自控镇痛泵的护理: 目前临床多采用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法,它是一种使用PCA泵经静脉系统以均匀一致的速度注入镇痛复合液进行手术后镇痛的方法。

3. 6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高低决定着对病人护理质量的高低。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 (1)改变认知。即帮助病人集中精力从事某项活动,形成疼痛以外的专注力,使痛阈提高。如让病人听音乐、看影碟以转移病人注意力。多个研究表明通过听音乐或看影碟形成听觉或视觉刺激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2)松弛法。通过锻炼放松肌肉,缓解血管痉挛,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减轻疼痛。(3)暗示法。即通过治疗者的说服、保证或其他方法刺激病人语言信号系统,解除其焦虑不安情绪,以减轻疼痛,或增强各种镇痛的治疗效果;在疼痛时也可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4)催眠法。患者被催眠后,意识范围缩小,暗示感受性增强,因此医学上常常将催眠和暗示联合应用。

3. 7 一般护理: 注意术后病人变换、咳嗽等一些活动防护,防止因此加重疼痛。协助病人翻身,坐起时动作应轻柔,可将一条结实的带子系在病人床尾栏杆上,让病人坐起时拉紧带子。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牵拉引起的不适感和疼痛。定期切口换药,防止感染。

4 讨论

疼痛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认识的提高,患者的疼痛也将会日益被重视。减轻痛苦是患者的权力,更是医务人员的义务。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转变,对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反应进行观察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充分体现了护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特点和护理理念,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萍,宋丽琴,张广香.缓节律呼吸法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8, 12(4): 311.

[2] 毕娜,姚梅芳,徐美英.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5): 211-214.

[3] 连庆泉,李军.围术期疼痛治疗的新理念[J].现代医学实践杂志, 2005, 17(2): 116-118.

作者单位:322002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晚期肺癌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效果观察 下一篇:浅谈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和日常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