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时间:2022-05-04 11:20:31

探究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摘要:作为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直译与异译的进一步延伸,本文从其概念入手,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互不可缺、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异化;归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引言:翻译,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将储存于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信息转换成令一种语言符号的信息”。而异化与归化,这两种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它们与政治、文化、哲学、诗学等密切相关,却不是简单的直译和意译,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

一、异化与归化的含义

异化与归化是文化层面上的东西。而直译意译是技巧和形式,是语言层面的。简单地讲,异化就是要保存原语的异国情调,归化则是用异语文化中惯用的表达方式来转换原语。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与我国学者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异化翻译是针对译入语而言的,是原语对译入语语言和文化的异化。归化则是对原语的语言文化进行变通改造向译入语靠拢。

1.1 异化的目的与意义

异化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译文应以源语和原作者为归宿。异化在翻译方法上更迁就于外国语言的特点,让目的语读者吸纳外国文化。异化现象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Venuti,他提出“其(反翻译)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差异”,①并故意将文章弄的不通顺,以达到使目的语读者接受外国文化的目的。

1.2 归化的目的与意义

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归化的翻译更具有目的语的本土气息,对于目的语的读者来讲它更通顺容易理解,而且可以避免多义或是歧义。很多情况下原文和译文因为文化差异而找不到对等一致,这时译者往往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达到译文与目的语表达的一致,可见归化也是弥补语言差异的功臣。现代西方最具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尼采就是归化的拥护者,他在《愉快的知识》中认为“翻译就是征服”,他反对翻译中的盲从、趋附,主张译者“要放开手脚,不拘泥与原文”。

二、异化与归化的特点和优势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那么异化与归化各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

2.1 异化的特点和优势

关于异化,我认为,它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而且这也往往是读者阅读译作的目的。同时,译者应相信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能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翻译本来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而且这也正是翻译的主要的目的,译文如果不能传达源语世界的现象,就不能算是忠实于原作。异化可以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再现原文的表层形式,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力,使表达意思的手段更加准确与多样化;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因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它必然要反映文化,传递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异化表达方式会逐渐有更多的人接受,且成为我们自己语言的一部分。

2.2 归化的特点和优势

关于归化,我认为,把原语的语言规范强加给目的语,一般来说是不现实的。同样,试图把源语文化的体系强加给目的语文化也是危险的。因此,译文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因为翻译就是交际,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尽量避免文化冲突;而文化冲突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误解。所以,译者在把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中去时,要仔细权衡文化中思想意识的内涵。如果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在译文读者对现实世界了解的知识范围之内,读者就能更好的理解译文。②所以,要尽可能的将源语文化转换成目的语文化。同时,译者也是传播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他要消除隔阂,把源语文化的意义传递给目的语文化的读者。译者应尽可能是源语文化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交际的观点看,在一种文化中有效的交际方式,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就同样有效。归化是以本土文化为出发点,以信息接受者为核心,强调译文的地道生动,因为往往对原文中的异域文化色彩和语言风格特色进行修改,使其置于本土文化的框架之内。汉语里的许多成语、习语在法语语言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说法,但表达不一,内涵一致的情况比比皆是,逐一比较,用归化译法翻译这些成语,惯用语,易于被读者理解,读起来比较地道、生动,也可产生异曲同工之效果。

三、异化与归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实,正因为归化和异化各有其优缺点,所以,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完全使用归化或异化手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翻译中,是无法做到的。翻译要求我们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风格,而这些都是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因此采用异化法是必然;同时译文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流畅,因此采用归化法也是必然。③选取一个策略而完全排除另一种策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

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非一成不变,它有时接近作者,有时接近读者。这个相对距离要保证接近读者时,与作者的距离不太远;接近作者时,与读者的距离亦近。这便是翻译中归化现象与异化现象的辩证统一关系。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译文作品才可以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

结论:作为翻译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无论是归化多些还是异化多些,只要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将二者结合得很好,将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就可以是成功的翻译。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A].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P.52

[2]朱健平.归化与异化[J].南京: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P.88

[3]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C].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55

注解:

①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A].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P.52

②朱健平.归化与异化[J].南京: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P.88

③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C].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55

上一篇:浅谈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之策略 下一篇:论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