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米开朗基罗对绘画态度的转变

时间:2022-04-26 04:56:50

探究米开朗基罗对绘画态度的转变

摘 要: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世界闻名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他不仅创作了《大卫》、《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等雕塑作品,也有《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壁画作品。米开朗基罗早期热爱绘画,但晚期曾公开声明自己对绘画的厌恶,本文将分析他各时期对绘画的态度,并探究态度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绘画态度;转变

16世纪的意大利是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在这片充满创造激情和神秘气晕的文化土壤之中,孕育出了米开朗基罗。这是一位璀璨耀眼的杰出艺术家,他的雕刻、绘画、建筑的天才创造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思考,在艺术的长廊里矗立成一座永恒的丰碑。

一、早期:热爱

米开朗基罗从小住在佛罗伦萨,15世纪90年代的佛罗伦萨聚集了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大师,这个城市浓郁的艺术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米开朗基罗对艺术的热爱。米开朗基罗在小时候被托付给一个奶妈抚养,这位奶妈是个雕刻工匠的女儿,她同样嫁给了一个雕刻工匠。不知是奶妈乳水蕴含着雕刻的神奇力量还是养父叮叮当当的雕刻声让他兴奋,小米开朗基罗在凿子上得到了无尽的乐趣。米开朗基罗酷爱艺术,常常趴在地上作画而不自知,但父亲看到这些必然会勃然大怒,不仅大声训斥,还把画扔入火堆中。画纸虽化为灰烬,但米开朗基罗心中那把艺术之火却不曾熄灭,他决定尝试以绘画为终生职业并且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流露出更多优于常人的绘画天分。一心光复家族荣誉的父亲虽对固执的儿子感到十分失望,却也不得不让他进了一家画室学习绘画。 吉兰达约德画室成为米开朗基罗学习绘画的新起点,在这里,他接受了正规的系统的绘画方面的学习和训练,线条渐渐脱离稚嫩,流露出一种超却年龄的自信和成熟,显示出极高的绘画天分。那时吉兰达约德正在圣母院内做湿壁画,他叫学徒们在画布上临摹他精心绘制的草图,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年级轻轻的米开朗基罗的临摹已经超过了老师的原作。这件事情在吉兰达约德的心里埋下了嫉妒的种子,从那以后,他开始故意刁难米开朗基罗。要么批评他临摹技术过于刻板,要么挖苦讽刺他的作品。尽管如此,米开朗基罗也没有改变内心对绘画的最初的那份热爱,在艺术之都佛罗伦萨蕴藏无数前辈大师的作品,这些丰富的艺术瑰宝给了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很多艺术的灵感和奋发的动力。在吉兰达约德画室不到三年的时间,米开朗基罗就已经掌握了壁画的全部技能。

二、中期:兴趣转移

在离开吉兰达约德画室后,米开朗基罗进入了洛伦佐自由美术学校。在这里他成了名雕塑家多纳泰罗的学生,他潜心跟随老师学习雕塑技法,并对意大利现实主义大师们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为他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洛伦佐自由美术学校可以说是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之路上一个全新的起点,在这里,他的艺术才华收到了极大的肯定,得到了极为优厚的待遇。在这个时期,米开朗基罗已经开始渐渐放下画笔,执迷于凿子和榔头。这个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有《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之后在罗马,他又创作了《酒神巴库斯》石雕像,并收红衣主教的委托,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哀悼基督》的独特金字塔构图和精致写实的技巧让雕像赋有生命力,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从此米开朗基罗名声大振,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他。

三、晚期:厌恶

米开朗基罗曾经在笔记中写到:“绘画是月亮,雕刻是太阳;绘画是仆人,雕刻是家主。我鄙视绘画——因为我是雕刻家,不是画家——我甚至不懂得绘画!”[1]37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米开朗基罗对画家身份的排斥和厌恶,甚至是对绘画本身的不满。尽管米开朗基罗声名远扬,但他的家人仍然对他感到厌恶烦倦,甚至变本加厉地向他索取更多。米开朗基罗只好尽可能地顺从着父亲,满足兄弟的贪念,却很少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些许温情的回报。他的父亲甚至还编造有关他的谣言,对外哭诉米开朗基罗的冷血无情。长期亲情的缺失让米开朗基罗没有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幸福,艺术之路上更多的是形单影只的凄苦和无奈。家庭的不尽如人意也使米开朗基罗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童年时期父亲反对他对绘画的追求,对他的打骂自然是少不了的,这些回忆在小米开朗基罗内心的烙印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家人的反对也是米开朗基罗不愿承认自己是画家的一个因素。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一方面他崇尚武力希望用战争建立一个强盛的教皇帝国;另一方面他想在艺术上赶超古罗马,所以对艺术也近乎狂热地追求。尤利乌斯二世在得知米开朗基罗的盛名后将其召回罗马,要求他为自己建造一座辉煌壮观的陵墓。可是后来教皇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并不愿支付给米开朗基罗石料费。陷入困窘的米开朗基罗在愤怒中离开了罗马,但教皇用言辞和武力逼得他继续为自己服务,新任务是绘制西斯廷教堂宫殿大厅的天顶。米开朗基罗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前所未有的愤怒,他知道没有多少人会在做礼拜的时候费力的仰着头看天顶上的壁画,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的作品得不到应有的欣赏;这是他们的诡计,让他离开自己擅长的雕塑领域,逼他在绘画上与拉斐尔一较高下,况且当时米开朗基罗还没有开始创作彩色壁画,这绝对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米开朗基罗一再推辞都无济于事,只好被迫接受这项不愉快的任务。“他的动笔作画前愤怒地写到:‘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开始作西斯廷的壁画。’”[2]P56在之后的4年里,米开朗基罗不得不每天持续数小时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仰面朝天的吃力作画,像服苦力一般地进行创作。由于壁画面积大,展现的故事和出现的人物繁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构思设计,再加上操作不方便,所以工程的整体进度不是很快。教皇频繁地视察教堂,每次都紧紧逼问米开朗基罗什么时候才能完工,甚至用过权杖惩罚他。米开朗基罗没有反抗的权利和实力,只能逆来顺受,把苦闷和不满咽在肚子里。终于在花费近4年的时间后,米开朗基罗完成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这4年的时光让37岁的米开朗基罗转眼变成了一个弯腰弓背的老头。由于长时间仰视不能低头,读信时也必须把信举过头顶,他曾在诗中描绘自己的形象是“我的胡须朝向天,我的脑袋弯向肩,画笔上滴下的颜色,给我脸上画满图案。腰向腹部缩回,臀部和背部形成一条直线。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突然摸索几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后背缩短了,仿佛是一张弓。”[2]P66。西斯廷壁画虽然给米开朗基罗带来了很高的荣誉,却也磨平了他对绘画最后的热情。

米开朗基罗在书信里写道:“我从来就不是画家,画家是拉斐尔和女人那样的平庸之辈做的事情,我渴望能再次触摸大理石,体会手里握着凿子的感觉。”[1]P38米开朗基罗明明对雕塑充满激情,却迫于形势只能画自己不喜欢的壁画,为了赶进度他没有其他多余时间创作雕塑作品。他的双手渴望触摸大理石天然的纹理,他的耳畔渴望重新响起叮叮当当的美妙乐曲,他的心渴望浸染在雕塑作品的创作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特点就是表现男性巨人的英雄形象,他们都身型颀长,肌肉发达,充满力量之美,就连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具有刚勇的气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风格也直接影响到了绘画,在《原罪和驱逐伊甸园》中,代表女性形象的夏娃除了长头发和丰满的胸部,其余的四肢尽和亚当相似,有男人的健壮。米开朗琪罗的绘画作品中很少有女性的形象,即使出现,也都是有着强健的体魄,缺乏女性的柔美感。

米开朗基罗在61岁的时候又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壁画之一,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的顶峰。虽然米开朗基罗厌恶绘画,但他的绘画作品一次次让世人惊叹折服,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因此人们不得不说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杰出的画家之一。

参考文献

[1]林瑜.米开朗基罗艺术全集[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2]许乐.米开朗琪罗关键词[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3]王化学.米开朗基罗其人[J].山东师大学报,1993(5).

作者简介

蔡思思,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上一篇:简析新闻编辑的审美情感 下一篇:青年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