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25 05:18:04

青年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目的:探讨青年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对吉林省78名青年医学编辑进行自评量表测查,并与全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青年医学编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4.10%。责任编辑的心理问题突出,高于一般编辑,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医学编辑的人际关系、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5项因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相关人士对期刊编辑人员的心理问题有所关注,但是主要集中于社科类期刊的编辑,目前国内对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很少,尤其对青年编辑的心理问题研究甚少。为了解青年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吉林省78名青年医学编辑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青年医学编辑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随机选取吉林省78名≤35岁的医学编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性31名,男性47名;责任编辑42名,一般编辑36名;年龄26-35岁,平均29.86岁。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3]。调查人员当场讲解后,被调查人自行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78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100%。量表分为90个项目,5个等级,表示为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统计指标总分、各因子分和中度痛苦水平(因子分>=3分)因子的发生率。任意因子分>=3分或SCL-90总分>=160分为阳性,视为有心理问题[4]。同时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多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发生率

78名医学编辑有11名(14.10%)编辑有心理问题,其中焦虑3名(3.85%)、抑郁2名(2.56%)、人际关系2名(2.56%)、强迫2名(2.56%%)、躯体化1名(1.28%)、偏执1名(1.28%)。男性5名(6.41%),女性6名(7.69%),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4,P>0.05)。责任编辑存在心理问题7名,一般编辑4名,两者相比差异明显(x2=4.78,p

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偏执方面,青年医学编辑的得分分别为1.82±0.52、1.56±0.51、1.81±0.45、1.63±0.52、1.80±0.51、1.56±0.51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1.76±0.67、1.34±0.45、1.69±0.61、1.42±0.43、1.57±0.61、1.52±0.60分),其中人际关系差异显著(t=2.21,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期刊给编辑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医学编辑人员的躯体化、焦虑等心理问题不断出现。本研究显示青年医学编辑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方面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还发现,青年医学编辑中责任编辑的心理问题出现率高于一般编辑,这与责任编辑在工作中花费的精力和压力高于一般编辑有关,另外责任编辑还要同时肩负期刊的思想性、政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样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促使医学编辑在情绪、情感、内心上的不适逐渐上升,最终产生心理问题。

导致青年医学编辑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一般有认为有以下几点:(1)部分编辑认为自己工作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繁忙,压力大[5]。(2)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面对压力和问题,无所适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心理调整方法,或者出现问题后未向有关机构求助,长期压抑、心理不适。(3)医学编辑部常无独立的经济核算,经济效益相对较少,未能引起上层领导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导致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感觉自己生活无意义。为了改善青年医学编辑自身的身心状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做到有心理保健意识,当遇到挫折或者心理困扰时,应树立正确的态度,善于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转移、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将压力转化成动力,以期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2)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规律,按时休息,适度放松。(3)科学合理的脑力劳动,避免用脑过度,要讲究用脑卫生,避免过分单调的用脑。(4)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自己明确的信念,严于律己、动机纯正,言行一致,襟怀坦白,工作认真负责。(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长期的身心紧张会扰乱机体的品哼,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紧张之后的适度有效锻炼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式[6]。

研究显示[7],男性的心理问题要少于女性,本研究表明男女之间在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中选择的男性多于女性有关,女性在这种男性较多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受到了更多的男性同事在工作上的帮助,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总之,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核心期刊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对杂志社和编辑的要求更高[8],青年编辑要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和责任心与事业心,其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前所未有。事实上,青年编辑素质的高低与期刊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而心理健康与否则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9],所以青年编辑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工作压力,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在内心建设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不断提高自身和期刊的素质。同时,相关部门应给与编辑工作一定的重视,减轻其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庄晓文.浅谈医学期刊编辑活动中的编辑心理 [J].医学情报工作,2004,12(5):386-387.

[2]张勋,栾奕,库雪飞,等.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75.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4.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 12(5):260.

[5]肖红,侯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J].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4,10(4)262-263.

[6]高艳华,张增学,王敏.科技期刊编辑身心症状的主效应因素 [J].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14):158-159.

[7]薛鸿赢.编辑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99.

[8]吕应春.科技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J].山东精神医学 2005,18(4):238-239.

[9]吴红艳,李春华,白发秀.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 [J].编辑学报,2003,15(4):306-307.

上一篇:探究米开朗基罗对绘画态度的转变 下一篇:专注建筑五金未来打造家居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