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01 02:38:09

土地调查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以土地调查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土地调查项目的动态管理过程,进而分析了土地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支出管理。

关键词:土地调查 项目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02-04

从现代项目管理角度出发,要确立管理三要素以保障土地调查项目的实施,即科学的组织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有效的财务监督。本次研究从土地调查项目的实际出发,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从项目的管理程序、组织机构、项目动态过程管理与项目质量控制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财政预算管理与资金支出绩效考核作为财政类项目管理的重点,将在下一节专门进行阐述,以便能够为提高我国土地调查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一点建议。

1 建立土地调查项目里程碑式管理程序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项目成员之间权责不明,以及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约束直接导致了项目管理程序的模糊,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里程碑式的项目管理程序已经普遍应用于现代项目管理中,它的优点是便于项目阶段评审以及对进度和成本进行节点控制。里程碑式的项目管理过程(图1)将项目管理划分为四个明确的阶段:启动、规划、实施(执行与控制)和结束阶段。每两个过程的交接都有可交付的成果,以供项目管理班子组织项目的自我评审以及接受上级部门的专家评审。

土地调查类的项目管理程序在里程碑式的程序中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个阶段就是工作范围的分析。分别是工作范围分析、项目启动阶段、项目规划阶段、项目执行与控制阶段、项目结束阶段。在土地调查类的项目管理的程序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起止范围,有本阶段的投入要素和本阶段要产生的技术阶段性成果。同时,每个阶段都有本阶段的控制关口,即本阶段完成时将产生的阶段性成果在下个阶段也会得到运用。每个阶段完成时一定要通过本阶段的控制关口,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在图1中,规划—执行—控制这三个过程往往要周而复始循环多次,直到实现阶段发起时提出的要求,才能为下一阶段准备好可交付成果。因此,里程碑2应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循环,实行监理制度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里程碑式的管理程序设计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对组织机构设置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便于监督审查,也有利于项目高层管理班子对项目的自检查与自监督。

1.1 工作范围分析

全国土地调查,其目的是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其次,搞清土地调查类项目开展的实施范围,可以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在全国范围铺开的,也可以是某某地域内的一次土地调查。最后,弄清了项目工作范围,便于项目的立项和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设计。

1.2 项目启动阶段

在土地调查类项目管理过程中,启动阶段是开始一个新项目的过程。启动土地调查类的项目,必须明晰项目任务说明,有专门的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编写项目立项建议书和项目任务说明。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土地调查行业现状以及本次调查的可行性,只有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可行,或项目阶段必备的条件成熟或已经具备的时候,才可以启动,贸然启动是不可取的。

1.3 项目规划阶段

在土地调查类项目管理过程规划阶段,项目中标单位要编写《项目设计书》以及其准备其他的辅助材料(包括工作人员安排,项目预期进度,成本预算,风险评估,采购管理等)因此计划的编制是所有程序中最复杂的阶段。在设计编制的过程中,可看到后面各阶段的预期的阶段性成果。设计书的编制人员要有一定的经验,在项目设计制定出来后,项目的实施阶段将严格按照此进行控制。今后的所有变更都将是因与设计不同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土地调查类项目的变更控制将是参考设计阶段的预期成果而产生的。

1.4 项目实施(执行与控制)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占用大量资源的阶段,此阶段必须按照上一阶段定制的计划采取必要的活动,来完成计划阶段定制的任务。在项目开始之前,项目组都必须领到由土地勘测规划院下发的《项目设计书》评审意见。《项目设计书》中规定了要完成的土地调查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进度与经费下拨安排、土地调查项目的质量标准、土地调查项目的范围等相关的内容。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引入监理机制,由国土部地籍司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负责。可以按照年份或地区聘请监理公司。由监理部门对项目实行阶段性的评价和检查,与阶段性的预期成果进行对比,得出评估报告,以便财务部门参考后对项目每个阶段的资金及时拨付,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进程,在成本和质量上起到有效的监控,保证土地调查如期高效的完成。

1.5 项目结束阶段

项目的结束阶段是一个项目很重要的阶段,如果一个项目前期及实施阶段都作的比较好,但是在项目的结束阶段没有重视,那么这个项目给人的感觉就像虎头蛇尾的项目一样,即使项目的目标已达到,但项目好像总没有完结一样。所以一个项目的结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结束阶段做的好,会给项目的所有干系人一个安全的感觉,尤其是成果汇总类的土地调查项目。这样可以更好的为今后的土地调查类的项目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有经验的案例。

2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

对于一个组织的衡量和评价与组织的目的和当初为该组织规定的目标有关。因此对于土地调查类项目的组织机构来说,按照预期的调查成果来编制各项工作标准及费用标准。在展开工作以后,要根据确立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结果,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土地调查类项目的组织机构最重要的目标是要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得到最直观准确的图件和最符合实际的文本成果,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简洁高效的组织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控制、评价与调整。

通过对我国土地调查类项目的现状分析以及针对一些管理体系重叠混乱的弊端,采用代建制与工务局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在组织机构这一节设计了一个相对简洁的三级组织机构。第一级是行政机构国土部地籍司,第二级是三个平行的部门(技术部门、监理部门、财务部门),第三级就是各个实施单位(省级勘测规划院、高质量的土地调查类公司)。在组织机构中各个部门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能范围,首先,作为行政领导部门的第一级国土部地籍司职责:作为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全国土地调查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按照年度或地区聘请土地调查监理公司;负责协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监理公司、财务中心工作。其次,作为项目监督和资金拨付的第二级监理中心的职责:监督项目组执行过程中的技术质量,负责项目的阶段验收,完成项目的阶段验收小结;负责向财务中心提交项目组下一步资金拨付资格的审批;负责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和项目质量的过程监督。财务中心的职责:负责土地调查项目的预算标准制定;负责项目设计中预算编制的审核;负责项目组经费的拨付;负责审查项目组经费决算报告和项目资金的支出绩效评价。最后,作为项目设计和实施主体的第三级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职责:负责制定土地调查规范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负责项目设计书的审核,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负责项目任务书的下发;项目技术总负责和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培训;根据监理公司提供的项目完成单位名单进行项目成果收集与归档;项目管理软件的维护和应用。

由国土部地籍司牵头(政府行政机构)委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来具体设计项目的规划,技术支撑与成果存档等,再根据各个项目地区的不同再委托各个省级勘测规划院和部分高质量施工单位,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地方的具体实施单位可以在内部进行预验收,和阶段性的成果汇报。在监督方面,对于项目来说由国土部地籍司聘请专门的监理公司来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包括项目质量,项目进程,资金监管等等,为财务部门的资金拨付提供一个准确的依据,让各个阶段的资金能及时下拨,保证项目每个阶段如期推进。项目的财务管理是土地调查类项目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地籍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的项目财务中心,来主抓项目的合同、成本预算和对项目的财务进行监督,规避财务风险(如图2)。

3 土地调查项目的动态过程管理

当项目已处于执行阶段时,监控过程以确保一切按计划行事是很要的。实验证明,造船业分别在设计、建造、下水实验阶段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消耗的成本比为1∶3∶8,软件业分别在设计、使用阶段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的成本比为1∶250,土地调查项目也应该存在同样的规律,即问题发现的越早损失越小。为此,项目管理者需要根据项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目标,及时找出偏差,分析成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的全过程,而动态控制则强调了项目变更管理。对于投资大、人力多的大型项目来说,传统的方法难以达到项目控制的目的,则应借助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具体来说,为了达到动态的过程管理,土地调查项目一是要实现项目的进度计划、跟踪管理;二是推行项目质量管理;三是要推行第三方监理的验收与评估。

3.1 项目进度计划与跟踪管理

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影响整个大局。每一项目,计划管理贯穿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各层次。一切工作由计划开始,一切工作按既定目标和计划步骤展开。要做到依合同约定准时交付,首先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组(作业单位)的管理。

(1)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基本要求。

通过招投标,各作业单位陆续开展项目实施工作。为便于管理,我们对进度计划的制订提出如下要求。

①统一软件。要求各施工单位配设一台电脑,统一使用Microsoft 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②统一进度计划提交、更新时间。各作业单位实施作业前10天提交施工组织设计图,月进度计划在上月28日前提交,周计划每周五提交。③统一进度计划内容要求。除提交进度计划外,各作业单位还需提交上一阶段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报告和下一阶段项目进度计划说明。④建立沟通渠道。各单位技术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应做出相应安排,并且随时能取得联系。项目组将各单位进度管理体系架构通告相关单位,建立本项目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联系总表。各相关单位之间,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项目负责人、计划编制人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2)进度计划管理体系建立。

根据土地调查项目实际,建立三层次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体系,第一层是组织层次进度计划体系,是主体计划,由三个进度计划组成,下面主要介绍项目总体进度计划。

土地调查项目总体进度计划是一个框架式计划,它的目标是实现项目施工的宏观控制,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的制订,只是项目进度管理的起步,只有以此为基准逐级分解进度计划才具有可操作性。土地调查项目总体进度计划为最终进度目标,由项目组制订并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的,为各主要作业提出了明确的开工、完工时间,并能反映各主要工程的逻辑制约关系。总体进度计划是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各方均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做轻易调改,是监理部门的监督标准也是财务部门划拨经费的依据。

第二层次为具体单位的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是具有独立作业条件的工程,如土地调查项目中的DOM制作。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由作业单位制订,提交项目组审核,项目组以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为进度标准,对作业单位进行进度考核。单位工程进度计划是为了保证总体进度计划的落实,对总体进度计划的进一步分解,为总体进度计划的实现提供一个参考的标杆。

第三层是时间层次进度计划体系,为月进度计划与周进度计划。

项目组对项目作业单位的每月进度计划进行审核,考虑各项目单位的协调、配合作业,综合各项目作业单位的月进度计划,编制工程部每月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与周进度计划都是项目组对项目全局把握的基础,考核的依据。

3.2 土地调查项目的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2)土地调查项目成果质量保证分析。

总结现今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Method(方法)、Environments(环境)五大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对项目成果质量影响最大。

根据国家制定土地调查相关规范及要求,各级市、县应制定适合本省、本地区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土地调查工作技术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总结当前我国土地调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是质量被动管理。土地调查项目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室内外检查验收的办法,这种管理办法是一种“事后检验,事后把关”防守型的管理,是被动的。对发现的问题无法很好补救,或错过补救的机会,往往已经造成了损失;二是管理组织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就土地调查而言,从上级领导部门到基层单位,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一个长远的、统一的质量目标。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各类条文,都是从各自的专业性质出发,重布置,轻检查。并且各类条文之间如何协调、执行、贯彻、缺乏统一的作用机制。

4 土地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

4.1 土地调查项目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化,财政部门在实践中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完善预算管理的措施,如:零余额账户,国库集中支付,新旧科目的成功转换,清产核资的顺利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等等,这些都使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业务基础不断加强。结合土地调查现状,为更好实行预算管理改革,仍有以下几个难点。

(1)预算编制能力较低,对预算工作重视不够。

政府部门缺少多阶段多方式的审核方法,造成在预算管理方面,有的承担单位对项目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重申请、轻管理”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年度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有的项目预算支出随意性较大,甚至超预算额度支付外协经费。预算人员是土地资源与经济的复合型人才,现今的预算工作人员很难很好的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使得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脱节,预算下达后工作难以推进。

(2)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预算执行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支出审批不严,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少数项目管理费用支出超出规定比例,个别单位以内部结算的方式结转项目经费,有违国库支付的相关规定。有的单位用大量现金直接支付材料购置费,对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该纳入政府采购的不履行相关程序,用项目资金购置的设备没有纳入资产管理。外协费用支出缺乏相应的业务验收环节,项目财务核算出入很大。

(3)预算绩效考评机制缺乏。

随着国家财力增强,对项目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和工作机制,目前,土地调查项目采用费用科目预算,这样预算审核部门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项目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项目预算单位相关责任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制约,已完成项目的绩效状况未能对财政支出的预算分配和投资项目的管理起到其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未能充分达到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同时,影响了监理的成果审核。

为进一步保障土地调查项目资金管理模式的实行效果,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改变预算思路,完善财务支出相关条例。

改变现行的按照费用科目编制项目预算的形式,在建立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的前提下在项目立项概算实施预算等环节按照工作手段进行预算,加强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监管,切实保证项目出成果。在项目申报阶段,按照预算标准,严格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在项目验收阶段,应以工作项目为单元,由工作单位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提交给监理中心。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业务队伍的建设,由财务中心牵头定期举办土地调查项目预算培训班。每个项目组都必须配备专门的预算员负责项目的设计预算和统计年报的上报。完善项目设计预算评审制度,在项目设计评审时,预算评审作为和技术评审同等层次并分开评审。实行一票否决制,预算不合格的必须重新设计,项目不能启动进入实施阶段。项目预算优秀、项目财务执行率好的要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2)强化项目经费管理责任的问责力度。

积极探索财务的绩效考评方法,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评价机制,对预算执行和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将项目经费使用与支出的审计、检查结果,与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评价挂起钩来。对项目经费管理不好的单位或项目组,将进行批评整改,对出现重大经济问题的单位或项目组,要降低项目承担单位能力建设评估等级,尚未评估的暂缓进行。项目管理经费出现重大问题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其他项目单位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视情节轻重,进行通报,不受理新开项目申请,直至取消承担项目的资格。

4.2 土地调查项目的预算管理有效模式

结合土地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现状,本文尝试提出资金预算的有效管理模式,以期规范资金使用,达到节约资金,高效合理的目的。

(1)建设预算制度。

为了使土地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公平、公开、透明、规范,有关单位应制订完善《土地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土地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暂行办法》、《土地调查项目经费监审暂行办法》以及《土地调查项目经济监审专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预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健全,严格规定预算编制人行为,约束了预算监审专家行为,保证了从事预算制定和审查的人员有章可依。一定要采用预算审查要和项目设计审查同步不同类进行,预算审查不通过的项目不能下发项目任务书,必须在整改合格后才可以下发。按照《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预算编制有关技术要求,各省、市应分别出台土地调查市、县级支出预算标准,内容包括了农村土地外业调查预算标准和城镇土地外业调查预算标准等,为统一项目支出标准和指导市、县做好项目预算提供依据。

(2)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按项目核算成本,注重预算与核算的统一。将项目前期预算编制文件作为总预算标准,根据实际费用支出,分别绘制计划与实际累积费用曲线,通过曲线对比得出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之间的差异。也可利用“赢得值法”分析偏差的程度,通过绘制拟完项目工作的计划值(BCWS)、已完成工作量的计划值(BCWP)和已完项目工作的实际值(ACWP)三条曲线进行比较,分析费用组成的现状。若费用超支,应分析其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时做好费用控制加以弥补。针对经费确实需要增加的项目,项目预算必须通过预算审查,并进行专题汇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酌情增加项目经费。

(3)健全人员培训机制。

定期举办(每年两次)预算人员学习班并颁发证书,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方能参加预算的编制,以提高预算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力补充预算编制队伍。加强预算法规知识宣传,得到各层单位的重视。坚持召开技术讨论会,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技术口径,统一判绘标准的目的,从而细化土地调查经费预算,逐项进行编制,确保不夸大、不漏项。充分调动乡(镇)、村干部,国土工作人员积极性,全力做好此项工作,做好计划细则,降低不可预见财务风险。积极整合资源各县(区)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相关部门的测绘成果,实行资源共享,从而节约项目成本。

(4)建立土地调查项目预算考核体系。

对项目费用使用情况、材料消耗、生产效率、人员配备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财政部门应当对项目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项目资金运用与经济社会效益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注重发挥绩效考评的制约、导向作用,绩效考评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将其作为优化执行、调整预算、评定信用等级,下年度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通过绩效考评,减少了违规成本,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责任人产生直接约束作用。

5 土地调查项目财政资金支出管理

5.1 土地调查项目的财政资金有效监督

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以及其他各种由各级政府安排的土地调查专项资金是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安排的专项拨款,属于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应接受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随着土地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国土部门的重视,如何高效使用项目资金已成为各部门面对的问题之一。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探求如何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财经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集中支付制度、总额控制下实报实销制度安排好调查资金。

(1)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根本。

发达国家的国库资金管理运作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加强控制,提高效率”的目标。推行政府支付系统,采用实际的资金支出方式,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和管理,减少政府资金的流失,为严格控制预算单位收支活动,高效运作资金提供了保证。

(2)设立国库单一账户,高效运行国库资金。

在中央银行开立了国库单一账户,由中央银行负责政府财政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核算,通过对国库资金的运作管理,不但可以严格监管政府财政资金的收支,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国库资金余额的持有成本。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和支付系统是保证国家国库单一账户与政府支付系统正常运行必要条件和手段,更易于对每一项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监督和控制,这为强化预算资金管理,发挥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提供了基本保证。

(3)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引入社会公众监督。

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或其他敏感信息的项目,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快建立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提供预算信息查询服务,向社会公布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项目预算及项目绩效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高财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完善财政民主决策机制

(4)建立信息化实时监控系统。

高效率的国库资金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在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集中统一的政府支付系统的运作以及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和支付系统为依托的基础上的。随着经济信息化不断深化,各单位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条件也不断完善,通过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支付相关系统资源,建立起财政信息化实时管理系统,逐步与实现与预算单位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控制、反映、纠正违规问题,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的监控能力,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5.2 土地调查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意义。

进行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规范、安全、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机制,由于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处于起步阶段,支出管理还主要集中在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控,面向结果的评价反馈管理相对滞后;各预算部门往往只注重财政资金的获得,忽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如何强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水平,是我们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重点。

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是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科学准确的衡量财政支出的绩效,并据此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就需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2)财政绩效评价的工作目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是评价财政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的目标与结果有效性的关系,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财政支出管理效率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公共财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因而对目标的描述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社会评价的分析目标也呈多元化的特点。具体组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部门,应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是保证顺利实施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前提,同时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3 土地调查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构建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出发,结合我国土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评价的目标、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基本程序和质量控制等内容。作为评价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只有首先对这些内容加以明确,确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实施程序等,才能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后续工作。(2)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对象的分类、评价的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及评价的计分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等。评价对象的分类,是对财政支出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的原则,是指在具体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应遵循的准则;评价的指标,是在科学合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设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想,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载体,土地调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只要集中在这几个指标方面。

①资金保障指标:是指项目资金落实、实际支出情况的指标,如资金到位率、资金到位及时率、财政资金总筹资额增长率等。

②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对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指标,如社会服务满意度、社会服务受益水平等指标。

③实施管理指标:包括项目立项是否可行、科学、合理,项目预期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开支内容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还有一个指标是经济效益指标,对于土地调查类公共服务性的财政支出来说,经济效益的考核是无法经行确定的。

评价的标准,就是收集汇总样本数据,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明确指标与标准之间的关系;评价的计分方法,就是首先对每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设置不同权重,计算出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形成量化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的选择,是指在具体进行评价时,根据评价对象和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孙楚淼.土地调查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科技资讯,2013(1).

[2] 李倬倬.土地调查项目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

上一篇:探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新途径 下一篇:图书馆藏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