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4-12 15:03:59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1

崔家桥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要求,紧密结合本镇实际,民营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攻坚战,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参与面持续扩大,影响力逐步显现,帮扶成效持续提升。现总结近一年来工作。

一、领导重视

一是抓宣传,营造氛围 为营造全社会支持“千企帮千村”活动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镇电视台合作,采用飞播形式。通过固定标语,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千企帮千村”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民营文化企业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通过宣传,迅速掀起一股鼓励、引导、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当创业带头人、争当创业之星热潮。

二要着力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抓实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高度重视发挥民营文化企业在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参与行动的企业要在选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手段上下功夫,与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利益链接机制,让贫困户直接受益;带动贫困户就业。

三要着力把结对帮扶工作做细做实。聚焦重点、精准设计,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户精准化扶持,量身打造一条符合贫困群众内心意愿和自身能力的精准脱贫路径。同时,要对数据进一步核准、核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四要着力形成脱贫攻坚有效合力。处理好积极发动与自愿参与、政府与企业、内力与外力等关系,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做到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五要着力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千企帮千村”行动提质增效,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增强服务支持意识,做好民营文化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服务保障工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二、企业帮扶措施内容。

一是从实事、急事出发,重点解决适龄青年的就业问题。通过摸底调查,为康宋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户2人,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粮油、面粉,并为2户3人贫困户发放慰问金3000元

二是实现了为贫困群众的服务增收。民营文化企业曹马芝麻糖鼓励农户种植农作物芝麻,进行市场价回收,提高收入。

四是提高了康宋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输血不如造血,要使群众致富就必须加大自身的技能水平,给贫困户进行了,技能培训。

三、存在的不足

“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帮扶的思想认识还不足。从帮扶措施上看,帮扶的面不全,长期综合发展认识不足;从干部群众的意愿上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产业发展。三是帮扶模式还比较单一。目前帮扶的方法仅仅局限于利用自身的资源,独立地开展帮扶工作,没有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四是激励政策还不完善。

四、今后的工作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2

起初,以高乃则、刘彪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主动出资帮建新农村,在府谷广大民营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大量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府谷现象”。

企业家投资扶贫开发,解决了扶贫开发的资金来源问题,但钱如何花,在何处花和如何实施等问题,则需要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保证。府谷先后建立了帮扶资金协议制度、帮扶资金专户管理制度、项目选择设计制度、项目招标议标制度、帮扶资金监管制度、企业筹资审批制度等六项制度,一方面保护了企业家的利益,另一方面保证了帮扶资金的安全运营。通过严格的资金管理和有效的资金运作,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确保了“双百”帮扶工程取得实效。

总体而言,府谷县引导和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有益实践,创新了扶贫开发多元化融资机制,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地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新路子,解决了农村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实现了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搞几个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的“小扶贫”模式向动员民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多元投入”的“大扶贫”顺利转变。

2007至 2009年,府谷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累计落实帮扶资金5.2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69个,涉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阵地建设等多个方面。这一资金数额比府谷2006和2007两年财政预算内外累计对“三农”投入资金还多1600万,并超过2007年府谷县的地方财政收入2000万,是府谷县近十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的2.3倍,是新世纪以来省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的12倍,市县配套的63倍。民营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弥补了府谷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

在实施“双百工程”之前,涉农资金向贫困村捆绑全靠政府强制调节,效果不佳。而“双百工程”实施后,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由被动转向涉农部门主动投入,并与社会扶贫项目相结合,集中投放到扶贫开发项目上,从而做大做强了帮扶项目。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还经常向中央、省、市定点包扶部门和企业汇报县情、介绍项目,争取资金,把包扶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请到府谷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包扶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省、市包扶部门企业联席会,落实包扶项目和资金。逐步形成了一个集政府专项扶贫、部门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3

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工作。

举办社会扶贫专题研讨会。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题举办专题研讨,并将研讨内容在《内蒙古日报》和《内蒙古扶贫》杂志上发表。

配合国家开展健康扶贫行动。配合全国三甲医院(含军队医院)与国贫县开展对口帮扶,做好帮扶医院派驻医疗队、培训医务人员、实行网上会诊、捐赠设备药品等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旗县医院提高诊疗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健康服务。

进一步深化金融扶贫工作。自治区扶贫办、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中华联合财险公司合作,利用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在14个贫困旗(县)实施金融扶贫“央贷扶”试点项目。在“扶贫日”活动期间举行项目启动仪式。

开展企业扶贫行动。组织引导自治区国有、民营企业开展扶贫募捐活动,并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行动,积极提供对接平台。鼓励国有、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开发资源、捐赠救助、智力帮扶等方式参与扶贫开发,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精准扶贫。

召开精准扶贫现场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10月份召开全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学习交流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举办“扶贫日”集中募捐活动。“扶贫日”当天举行集中宣传募捐活动,邀请自治区有关领导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对去年募捐的企业赠送爱心募捐牌匾。举办扶贫开发工作专题展览,组织动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各界开展现场募捐。同时,组织指导各盟市旗(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公募、调研慰问等活动。

构建社会扶贫服务平台。一是做好与全国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对接工作,及时组织、提供和贫困旗(县)扶贫需求、资源供给等权威信息,搭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互动平台。二是由内蒙古社会扶贫工作促进会所属社会扶贫基金会设立“扶贫日”募集资金帐户,并协助管理、使用募集资金。

组织好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的推荐评选工作。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公平、公正,选好选优,确保质量。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4

2005年开始启动的、由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起的扶贫模式创新试点项目――“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试点项目”,是国内首次由政府部门、NGO和企业三方合作开展扶贫政策研究和模式创新试点,是政府扶贫资源首次向NGO开放,标志着我国的扶贫模式从政府“包办”开始向“政府―非政府组织”携手合作转变。尚在试点中的这一新项目,其重大的开创性意义是为NGO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了新的平台,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创新模式可供参考的制度范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一项目中也有企业参与,但是企业并不是这一项目实施的核心主体。然而国外的经验显示,企业在扶贫开发事业中同样能够扮演主角,这种主角角色特别适合企业所在地的扶贫开发事业。在新的扶贫形势下,我国的扶贫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试点的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永靖县是新时期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安置县。全县总人口为19.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26万人,农村劳动力9.92万2人,剩余农村劳动力4.9万人,有汉、回、土、东乡、保安等12个民族。农业生产从地域特征上分为东西山区和川源区两大类,川源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生产条件相对优越,但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十分突出,三座水库共淹没和占有耕地11.72万亩。东西山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群众生活比较困难。2004年以来,永靖县共投入扶贫资金3582万元,用于生产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项目。通过扶贫资金的投入作用,稳定解决了1.02万绝对贫困人口、4.16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面由16.33%下降到10%。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13.98亿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25―865元的有10695户,共469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25以下的有3705户,共16300人。

2006年,永靖县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2∶57.8∶27,城镇化水平为18.7,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993元和1433元。虽然农业比重低于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平均水平,但是第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城镇化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个指标,都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低于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平均水平。永靖县的扶贫开发工作面临许多特殊的严峻挑战。

根据永靖县的实际,要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事业,促进永靖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第二次产业比重较高的优势,着重提高第二产业企业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辐射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抓手,通过产业化扶贫,带动“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扶贫之路。为此,需要一个符合永靖县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化扶贫战略规划,需要为龙头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参与扶贫的企业大多是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异地扶贫为主要特征,企业扶贫的主要模式是单向捐赠或援助。由于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比重较低,本地企业,特别是有竞争力的企业不多,所以本地企业捐赠或援助式扶贫还提不上日程。外来投资企业的目的是单纯的投资开发,对于当地的扶贫开发的贡献是间接的,通过扩大就业和增加税收是其主要方式。也就是说,目前的企业扶贫,不论是直接扶贫还是间接扶贫,对于扶贫对象而言都是外在的。如何使企业扶贫内在化,也就是说,让扶贫对象成为扶贫事业的真正参与者,成为减困脱贫的真正力量,成为企业经营成果的真正受益者,是企业扶贫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方向。

中国社科院“企业扶贫创新模式”课题组与美利亚奥共同研究设计的、试图使企业扶贫内在化的 “贫困农户―企业”融合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美利亚奥作为扶贫龙头企业对当地贫困农户的扶持、辐射和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当地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贫困农户有序进入市场,有效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促进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从而成为企业扶贫模式创新的示范项目。

美利亚奥是永靖县境内的一家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公司拥有1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生产线和5万吨玉米变性淀粉生产线,并拟陆续上马胡萝卜、百合、红枣等深加工项目和PLA聚乳酸(玉米塑料)项目。拟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方式运作,可以消化基地内农民全部马铃薯和玉米,同时辐射永靖县全县和周边地区。按照目前价格计算,可使永靖县及周边20万以玉米和马铃薯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每户增收800元,可以提供260多个就业岗位。

美利亚奥的“贫困农户―企业”命运共同体试点项目,以该公司年产6万吨的马铃薯和玉米变性淀粉项目为依托,每年能够加工16万吨马铃薯和8万吨玉米。该试点项目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核心项目,主要针对居住相对集中(贫困村)的贫困户,为一个小范围集中的示范项目。拟选择公司周边贫困村的30到50家马铃薯种植户为合作伙伴,在自愿和协商的基础上,将种植户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折价入股,成为公司的股东,种植户的所有劳动人口通过培训合格后,招聘成为公司员工。公司将这些土地连片经营,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和采用机械化作业等多种方式,可将马铃薯的亩产提高近1倍。种植户一方面可以取得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所拥有的公司股份取得年终分红,还可享受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保险。这一试点项目的预期扶贫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参加该项目的种植户户均年收入增加2到3倍,二是使参加该项目的种植户的劳动力实现身份转换,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取得预期效果后,公司将进一步扩大这一项目的范围,以使更多的贫困种植户通过这一项目受益。

第二部分为附属项目,主要针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贫困户,为一个小范围分散的示范项目。拟选择3到5户居住分散的贫困种植户为合作伙伴,在自愿和协商的基础上,与其签订3―5年的马铃薯或玉米长期稳定的购销协议,通过向其传授新的种植技术、更新种植品种等多种方式,提高合作种植户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马铃薯或玉米的产量,增加合作贫困种植户的收入。

这种企业扶贫创新模式,与多数企业采用的单向捐赠或援助的企业扶贫模式不同,与目前流行的政府扶持的龙头企业的企业扶贫模式也有明显的区别。在美利亚奥的企业扶贫创新模式中,美利亚奥作为龙头企业,与其签约合作的贫困农户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交换式的互惠互利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其利益机制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以合作共赢和风险共担为核心,双方在市场经济中休戚与共,更像是一个利益或者命运共同体,因此将这一模式命名为“命运共同体模式”;美利亚奥向与其签约的贫困农户提供的也不仅仅是技术、信息、农产品收购等方面的单向服务,而是在知识、能力和技术全面提高基础上的劳动力身份的根本转换。

企业扶贫“命运共同体”创新模式以商业理念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贫困地区的区域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支撑和依托;其基本框架是:企业―贫困农户―政府;其基本要点是:企业根据扶贫地及其区域资源优势选择合适项目,直接经营、委托经营或合作经营,吸收贫困农户以多种方式自愿直接参与,接受扶贫地政府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其基本宗旨是:通过让贫困人口参与企业运营,改善贫困人口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收入水平;其关键是:使“贫困农户―企业”融合共赢。由于这一模式遵循了商业理念,是企业和贫困农户的自愿组合,也是政府乐于指导和扶持的,当地政府积极支持了美利亚奥的这一项目,在公司用地等方面提供了尽可能的支持。由于各方利益在这一模式中实现了有机捆绑,并能够通过这一模式实现最大化,因此这一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企业和贫困农户三个积极性,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扶贫创新模式。

我们认为,“贫困农户―企业”试点颇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贫困地区要调整结构,贫困农户要增加收入,就一定要有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主战场,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重点,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化进程。企业扶贫创新模式能够坚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有利于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尊重贫困群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特别适用于贫困村“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事业,而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基本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正是国家“十一五”扶贫工作的目标之一。但需值得重视的是,农业本身的特点也使实施这一模式的企业和参与的贫困农户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在该项目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种植户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美利亚奥将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主动在事先提取一部分土地收益风险保证金,以保证在不测情况下使参与的贫困种植户仍然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然而,企业面临的风险暂时还没有相应的防范解决之道,因为这不是企业本身所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助和帮助。鉴于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显著的扶贫效果,建议政府相关扶贫部门和政策研究机构给予关注。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5

国司、国家电网、中国华电、三峡集团等51家中央企业参与首期出资,首期募集资金为122.03亿元,下一步还将通过其他中央企业增资、组建基金联盟等方式,继续扩大基金规模,计划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说,设立基金是央企为国家探索产业化、市场化扶贫路径的责任担当;是整合央企力量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

基金整体保本微利

重点倾斜贫困地区特色产业

2015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办、国办随后印发贯彻实施《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明确要求由国资委牵头、财政部参与,引导设立央企扶贫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也特意被写入了方案中。

11个月后,2016年10月,国务院批准央企扶贫基金设立方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国资委内部获悉,央企扶贫基金的设立得到了国务院高层的重视和推动。国务院副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建立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并做出品牌来,长期坚持下去。国务委员王勇专门批示,对基金设立给予充分肯定。

10月17日上午,基金公司召开第一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标志着基金开始正式运作。央企扶贫基金委托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全资企业――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投创益”)具体运营管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国司内部获悉,基金以整体保本微利为原则,存续期15年,项目投资期5~7年。基金的日常运营由国投创益承担,不设专职管理团队。基金公司投资和投资形成的股权参照合伙制企业进行管理。

揭牌当天,基金公司还与河北、河南、江西、贵州、云南、青海6省签订了基金首批投放项目。

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表示,基金主要投资于贫困地区的特色种养业、旅游业、加工业、矿产资源等资源开发产业,以及贫困地区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优先支持吸纳就业人数多、带动力强、脱贫效果好的项目,重点支持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省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

选择国投创益作为基金具体管理者,是因为其此前在扶贫投资领域的市场化、专业化经验。早在2012年10月,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由财政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2014年12月10日该基金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只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也是中国创新扶贫开发和财政投入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基金首期规模为28亿元,以股权投资为主要形式,主要投向贫困地区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基金委托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资产运营。

央企帮扶国家近半贫困县

央企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扶贫攻坚战场上。国资委的数据显示,目前106家央企共结对帮扶了遍及21个省(区、市)的246个贫困县,约占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2%,比“十一五”末增加了57个县,平均每家央企结对帮扶2.3个县。“十二五”以来,央企在定点扶贫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47.4亿元,开展各类定点扶贫项目2872个。

在、新疆、青海等扶贫攻坚主战场,央企同样担任了主力军作用。目前有16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21个县,16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16个县,40多家中央企业参与了产业援疆工作。央企在、援疆、援青工作中投入无偿援助资金31.23亿元。

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为例,“两桶油”是央企扶贫的先进典型,多次在各种层级的扶贫工作会议中做经验交流。中石化是首家精准扶贫白皮书的央企。自1988年成立至2015年,中国石化总部共承担了青海、江西、甘肃等7省11县(市)的扶贫任务,先后选派75名挂职干部深入扶贫第一线。中国石油在2006―2015年间的扶贫开发投入超过13亿元,扶贫项目总数达到1474个。

值得一提的是,央企们在定点对口扶贫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施策。以华能集团为例,华能将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与解决用电难结合起来,近年来建成投产最大的水电项目――藏木水电站、新疆最大的扶贫惠民工程――别迭里水电站,有效解决了墨脱县、芒康县长期缺电和用电难的问题。特别是别迭里水电站不仅每年发电约8亿千瓦时、上缴阿合奇县税收4000多万元,还新增灌溉面积38万余亩,解决了900多户农牧民的定居问题。华能集团也因为电力扶贫的突出事迹,在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上荣获“中国扶贫企业贡献奖”。

在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看来,中央企业参与定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更专业

事实上,以基金的形式更加专注、专业地参与扶贫和履行社会责任,多家央企中不乏案例。而基金会的形式,正在成为央企精准扶贫、塑造公益品牌的一个重要载体。

招商局集团在2009年专门成立了慈善基金会,由慈善基金会来管理公益资源。“招商局聚焦在定点扶贫领域,通过走访中国很多贫困地区和农村,招商局发现贫困问题很复杂,要找到贫困的根子,并且对这个议题有深入研究。” 招商局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李海说。

据李海介绍,招商局集团扶贫领域很广,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以及医疗保健帮扶等,并且在贵州、湖北等地定点扶贫了4个县,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大概投入了一亿多元。

三峡集团今年在民政部的支持下成立了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注册资金两亿元。每年还有常规捐赠一亿元。另外,三峡电站在发电收益中还将提取一部分资金进行捐赠,今后每年持续对外捐赠扶贫资金达到3亿至4亿元,这些将强有力地助力脱贫攻坚。

“在此之前,资金大多的投入方向是到地方政府,存在一些大水漫灌、不计成本、不计报酬的很粗放式的管理。” 三峡集团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贾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今后要实行精细化的管理,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多层次、立体化地来开展工作。”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大数据”“大扶贫”两大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积极构建“大健康”格局,实施精准扶贫成为贵州省扶贫攻坚的主要载体之一。

为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广大农村群众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提高农民收入,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自身职能,与贵州省扶贫办通力协作,将黔西南州作为试点,开展“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

健康“黔行”

千村万店落实精准扶贫

在“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推进工作中,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加强农村地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力度,动员各方力量,共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宇峰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贵州的重大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已作出全面部署,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定的一项实际行动,是众多药品经营企业为解决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实际困难所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也是加快职能转变,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项改革性措施。”

“开展‘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既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刚性需求,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宋宇峰强调。

实现全面小康,全民健康是一道非跨越不可的坎。

黔西南州地处山区,许多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交通设施落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一些村民落户偏远,就医买药十分不便,购药难、购药贵已成为阻碍边远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难题。解决农村缺药和用药安全成为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2015年底,黔西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实地调研,逐步开展“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试点实践,得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肯定与支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宇峰,副局长舒立志专程赴黔西南州进行调研,并对在全省开展“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作出明确指示和要求。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目前,全州各县、乡村已签约协议开设药店360家,正式运营102家。通过药企助力,共举办黔西南州扶贫药店(柜)从业人员培训5次,培训人员960余人,同时制定了《乡村常见病用药指导手册》《扶贫药柜用药指导手册》《扶贫药柜管理制度》等,对药店(柜)进行规范管理、对村民用药进行指导。

创新发展

解决农村医卫服务难题

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任重道远,黔西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当地药品市场监管实际,创新发展,通过开展四个合作,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四项难题。

通过“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开设药店,切实解决边远乡村群众购药难、用药难问题,打通乡村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用上低价药和放心药。同时,通过企业出资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合作农民在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技术培训跟不上等实际困难,保证乡村药店实现开设一家成功一家,开设一家缓解一个片区用药困难。

通过“企业+贫困农户”合作模式开设药店,由企业对药房经营者提供货源、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实现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精准扶贫”,既能帮助有创业条件的贫困农民发展产业,又能为没有创业条件的农民提供工作岗位。

通过“一条龙服务”方式,实现企业与农户“合作共赢”目标。在开展“百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中,黔西南州通过从资金扶持到药品配送,再到技术支持的“一条龙服务”,确保乡村药店药品品类齐全、质量安全、价格低廉,既帮助乡村药店正常经营,增加村民收入,又能进一步拓展企业业务范围,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以开设的乡村药店为窗口,通过企业、乡村药店、监管部门三方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乡村药品市场监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监管,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农村,保证广大农村群众的用药安全。同时,进一步加大药品安全宣传力度,逐步将乡村药店打造成为药品安全宣传示范基地,通过乡村药店搭建宣传平台,迅速在农村普及用药安全基本知识,帮助农村群众快速提升用药安全知识和药品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降低农村群众用药风险,解决药品安全基层监管难题。

平价购药

群众民生无小事

2016年3月,兴义市清水河镇金星村村民贺爱营经过集中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黔西南州乡村药店从业人员上岗证》,承包了村里的药店。

贺爱营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但离家远,扣除房租、水电、吃饭等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现在承包村里的药店,每月纯收入1500元左右,维持家里的一般开支后还会有少许结余。”

金星村距离兴义市30多公里,距离清水河镇3公里,村民过去都是到镇上买药,步行需要30至40分钟,遇到晚上突发疾病时只能束手无策。现在村里开了便民药店,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老人和小孩晚上突然生病时,不用出村就可以买到药,方便了大家。”54岁的村民韦常密说道。

自从金星村的药店开业后,曾经在三家医院工作过的驻店注册执药师向海燕就没好好休息过。“每月到店里买药的人数基本上在200到300人左右,时常还会有村民打电话咨询如何用药。”向海燕介绍说,药店里配置的药品都是经过筛选的,大多数是治疗腰酸、背痛、发烧、拉肚子等疾病所需的常见药品。这些药品能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同时价格比到医院和乡镇药店买到的同类药品便宜,减轻了村民不少负担。

“投身‘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我们的初衷在于体现出企业的社会担当。”贵州大家康健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分店企业负责人李晓梅介绍,利用这一机会,企业会逐渐累积诚信度,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这才是药品经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开展“万家药店进乡村,安全用药到农户”精准扶贫行动,是为了精准扶贫,更是为了精准脱贫。乡村药店的开设,让农村群众有安全药品用,解决农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7

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打造一流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1

一、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二、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15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亿元,结余亿元。

三、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000万元。

四、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该行围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出台了“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参照省分行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实施以及外部机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88个贫困地区都有领导作为帮扶督办人,部门负责人作为包干责任人进行连点督导。各扶贫地区支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支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

该实施方案明确了扶贫工作目标:到2017年,在全省设立500个“三农”金融工作站和扶贫工作点;到2020年,在88个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翻两番,投放“三农”、小微贷款合计1200亿元,力争全省“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增量居省内国有银行首位,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2

近年来,__银行扎实推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行人员网点和体制机制优势,以信贷投放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以产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造血”机能、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根本举措,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制定规划、精准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年末,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6,774万元,其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贷款579笔金额1,269万元,企业扶贫贷款10笔金额5,300万元,其他扶贫贷款205万元,对符合信贷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基本做到了应贷尽贷。一年来共带动全地区1087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两级机构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集中领导、统筹调度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全面负责金融扶贫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位于贫困地区的分支机构由支行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扶贫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全面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

二、完善配套制度

各分支机构结合本地区、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金融扶贫工作计划》,全面推动金融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制定了《金融扶贫贷款操作细则》、《扶贫贷款管理办法》,对扶贫小额贷款的条件、操作流程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金融扶贫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遵章必严、违章必究;制定了《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扶贫小额贷款尽职免责管理条例》,将扶贫贷款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消除一线从业人员的恐贷、拒贷心理,充分调动基层营业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走访调研

各级高管人员与贫困农户一对一结对包扶,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各相关机构高管人员和一线金融服务人员不断加大贫困村驻村工作力度,克服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等不利条件,经常性地深入贫困村实地走访调研,与当地乡镇、村委会干部一起了解情况,调查摸底,逐一了解贫困户的经营情况、产业情况及金融服务需求等情况,掌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针对不同的贫困户量身打造针对性较强的扶贫方案,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扶贫,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教育,使其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全面激发自我脱贫内生动力和主动脱贫愿望。

四、提高投放效率

为确保将扶贫贷款及时高效投放到位,各分支机构在总行小额贷款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对贫困户贷款实行“三优一简”政策,即贷款优先、服务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便,为贫困户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对相关营业机构实施特别授权,对报批的贫困户生产生活贷款优先发放,减少审批环节。同时严格管控扶贫小额贷款的业务操作时间,进一步提升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速度,减少客户等待时长,节约客户时间成本。

五、创新扶持模式

切实转变贫困户扶持理念,大胆创新贫困户扶持模式,将为其输血和助其造血相结合,将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相结合。一是推出“合作社+贫困户”扶持模式。__镇__村是省定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017年末,该村为实现脱贫,决定发动贫困户发展肉驴养殖产业,但由于贫困户缺少资金且缺乏养殖经验,产业发展遇到阻碍。__支行经多方调查,并与当地扶贫部门进行对接,支持该村成立了肉驴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作为该村脱贫致富的经营途径,并由我行向该合作社的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65万元,并由当地扶贫办对贷款进行贴息,有效的支持了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二是推出“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扶持模式。__食品有限公司是__县知名农业龙头企业,主要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当地支行主动对该企业进行减费让利,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推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优先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发展农副产品,通过此种扶持模式,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也降低了贫困户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单打独斗的市场风险,截止年末,我行已累计为该企业投放贷款一亿多元,带动当地30多户贫困户脱贫。三是推出“助农取款点+贫困户”的扶持模式。__镇__商店的业主是一名残疾人贫困户,生活困难,在我行的帮助下,为其设置了一个助农取款点,指派专人进行指导、宣传,使该业主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该商店目前年累计交易在3000笔以上,交易额5万余元,每月手续费加利润收入合计1,500余元,基本满足了该贫困户自身生产生活需要,该助农取款点也被省行组织开展的普惠金融“百千万”工程建设活动评为“优秀助农取款服务点”。

六、拓展结算渠道

为方便贫困户领取农村低保、粮食补贴等帮扶资金,我行在所有贫困村均设立了具备小额取款、转账、查询等功能的助农取款点,营业网点安装了各类自助机具,使广大贫困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我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各相关营业机构还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金融产品,在充分满足贫困户信贷融资需求的同时,拓宽贫困户结算渠道,提升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七、开展政策宣传

各级营业机构通过户外LED屏、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流动宣传车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宣传,重点对信贷扶贫政策、征信常识、诈骗防范等金融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帮助扶贫户和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了解扶贫产业贷款政策,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等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信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发挥金融力量对扶贫政策的推动作用。

八、强化沟通协调

市县两级机构建立完善了扶贫信息沟通和报送机制,对上及时掌握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扶贫办和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最新工作要求,汇报我行最新扶贫工作情况,协调并争取相关部门给予扶持政策和扶贫贷款贴息。对下及时了解各相关营业机构扶贫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交流推广基层先进经验,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扶贫工作举措。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心得3

2015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

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 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 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

民营企业扶贫工作总结篇8

第一,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全力推进精准扶贫。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方略。于都作为革命老区和苏区核心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始终明白我们所处的位置、发展的阶段和肩上的担子。当前,我县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脱贫问题是必须全力以赴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否则,我们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3月6日,参加了XX代表团审议,关切地询问XX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要求,尤其是嘱咐全省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总书记的讲话内容,相当部分篇幅都是对苏区振兴、扶贫攻坚、油茶产业提要求、提希望,明确要求我们“既要承接好中央的政策落地、对接好部委的对口支援,更要在内外兼修上下功夫,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把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加强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尽快让老区旧貌换新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书写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尤其是在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方面,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去研究、支持。这对于我们油茶大县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给我们推进扶贫攻坚、加快振兴发展的“定心丸”。我们一定要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扎扎实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横下一条心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全县所有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二,实施“四化同步”战略部署,必须大力推进精准扶贫。

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这是党的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县而言,实现“四化同步”,短板在农业、在扶贫,潜力也在农业、在扶贫。一方面,“四化同步”战略部署的落实,最大的障碍在农业现代化,最大的挑战在扶贫攻坚。深刻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并在福建、云南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我县是农业大县,但大而不强,相对于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于都发展的“短板”。要加快补齐农业“短板”,确保“四化”同步,就必须向贫困宣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协同推动农村更加和谐秀美、农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三农”工作、推进精准扶贫,可以助推农业现代化,为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从适应新常态看,只要农业和就业稳得住、有后劲,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低一点,也不会对县域经济产生大的波动。从投资角度看,一些行业和领域产能过剩、投资利润空间小,而农业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可以吸引大量社会资本。从消费角度看,当前,人们越来越追求“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为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农村电商扶贫提供了重要契机,利用于都丰富的山区、林地、乡村特产资源,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可以实现精准扶贫与经济发展融合互动、共促共赢。

第三,完成“五个升级”战略任务,必须奋力推进精准扶贫。近些年,我们将扶贫攻坚作为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举全县之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全县贫困人数由2012年的240477人减到2014年底的13555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2.9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4430元提高到2014年的6125元,增加了1695元,贫困群众实现了从缺吃少穿到稳定温饱的新转变,扶贫方式实现了从单点帮扶向连片开发的新变化,扶贫格局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向专项、行业、社会大扶贫格局的新跨越。尤其是,率先提出并实施在“三送”工作中强化扶贫攻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按照“三级梯度安置”的模式,创造性推行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进程进园”工作,既解决了农民搬得出、逐步能致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又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了城镇化进程,真正让项目能平衡、可复制、可推广,乔迁新居的移民群众激动地说,“搬进来就脱贫了”。这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这些经验做法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省委高度重视我县的移民搬迁工作,强卫书记批示:对贫困山区采取搬迁移民的方式扶贫,路子是对的,不仅要推广,而且要加大力度。全省的移民会议在于都召开,省扶贫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我们的搬迁扶贫工作,包括从哪搬出来,搬到哪去,搬出来怎么解决后续发展等问题都作了精准的了解。在全国也有重要示范价值,中央办公厅对我们这种做法发了专报,各主流媒体也非常关注,这说明我们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于都模式。当然,成绩可圈可点,任务也依然艰巨。截止2014年底,全县有156个贫困村、33061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14.97%,比全国高出6.4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7.73个百分点、比全市高出0.85个百分点。贫困村数量占了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4.32%,贫困户占全县农业人口户数的15.55%。正是基于对这些现状和形势的分析,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县委十八届十次全会上,我们将扶贫开发作为全局性的工作来抓,提出要“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升级、深化改革活力升级、扶贫开发精准升级、法治于都建设升级、政治生态优化升级”,将精准扶贫作为全县五个升级的战略任务予以高位推动。全县上下一定要认真贯彻“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聚焦意识和落实意识,将精准扶贫作为全县“一号工程”来抓,围绕到2019年所有贫困对象全面脱贫的目标,细化年度任务,倒排脱贫工期,奋力推进扶贫开发精准升级,全力将于都打造成为“XX等原中央苏区扶贫攻坚的先行区”。

二、这是艰巨的任务,必须以背水一战的行动攻坚好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工作,关乎长远发展,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在“三农”工作中,扶贫开发又是最薄弱、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中央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先后召开,综合看各级精神要求,都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现代化上。我们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四化”同步中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刚才,玉良同志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这里,我重点对精准扶贫工作强调几点要求。

一要让全社会“动”起来,以大扶贫的格局推进精准扶贫。贫困是一项社会问题,扶贫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构建大扶贫格局,推进精准扶贫,就要紧紧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社会主扶”这四个关键。党委要履行“主体”责任。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已经印发了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经印发关于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通知,贫困县退出机制也即将建立,这给我们释放了强烈信号,昭示我们必须落实好扶贫攻坚主体责任,决不能把扶贫当副业,更不能“戴穷帽子、过富日子”。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的政绩观,强化“不抓扶贫就是失职”的强烈意识,将精准扶贫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实行动,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将主要精力投入扶贫攻坚,团结一切力量推进精准扶贫。政府要履行“主抓”责任。要强化抓落实的意识,将抓好精准扶贫作为主旋律,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要精准识别,进一步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复核工作,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精准分责,以“三送”工作为抓手,将扶贫责任进行分解,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解决“谁扶持”的问题。要精准落实,根据贫困户具体实际,精准对焦、分类施策,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金融扶贫、干部结对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文教卫生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7项措施,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干部要履行“主帮”责任。副总理指出,“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干部结对帮扶是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必须始终以“三送”工作为抓手,要做到“三送”工作常态化全覆盖,进一步细化各单位、各级干部的帮扶责任,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对象,实行干部帮扶到户。各级干部要按照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要立下“愚公志”、结交“穷亲戚”,长期联系、常态对接,定对象、定措施、定责任,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社会要履行“主扶”责任。2014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其目的就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扶贫。我们要善于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事业,让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中来。一方面,发挥政府政策扶持作用,向积极参与扶贫事业的企业倾斜优惠政策,给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颁发荣誉证书,让广大企业投资于都有动力、创业于都有地位。另一方面,广大企业也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帮扶资金可以在税前列支,拿出一定名额优先从贫困群体中招工。同时,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帮扶作为企业和企业家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作为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硬指标等方式,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引导企业结对帮扶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形成“政府扶持企业发展、企业帮扶群众脱贫”的梯度良性互动格局,真正让全社会都“动”起来,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

二要改革创新“活”起来,以大扶贫的举措强化精准扶贫。强调,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必须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拔穷根,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要精准施策。应该说,我们出台的《实施意见》措施具体、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一步,关键就要细化举措、精准施策。要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与贫困户共同制定帮扶措施。要精确落实帮扶措施,产业扶贫要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企业和农民利益联结在一起,确保产业发展能够带动群众脱贫;搬迁扶贫,要科学规划、精准定策,形成“从哪里搬出+搬到哪里去+在哪里就业”的完整扶贫链条,确保“搬出来就能脱贫”,并要将上欧移民安置示范区建设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工业园,切实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扶贫,定了什么时间修路、通电,就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总之,要因村施策、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切实增强帮扶实效。要深化改革。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改革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要以改革创新的举措吸引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活力。要推进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重点做好农村土地、林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快涉农财政资金整合,将贫困地区的涉农资金统筹谋划、合理布局,防止“条块分割”、“撒胡椒面”。要市场运作。市场化运作是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利好手段。要强化财政“撬动”效应,扎实用好现有财政资金,利用银行金融杠杆,撬动放大扶贫资金使用效率。要大力实施“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助农保”和小额信贷等措施,为扶贫对象生产经营、吸纳贫困对象的重点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缓解扶贫资金难问题。要加快贫困村集体资产、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权、林权等资源整合力度,盘活农村不动产,提高资金效率。要充分利用好三大“国字号”政策,善于借势借力,充分利用好外部资金、技术、经验,用开放合作“带动”精准扶贫,在大开放的格局中推进扶贫事业。

三要多赢局面“显”出来,以大扶贫的方式升级精准扶贫。推进精准扶贫,既要始终围绕到2019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这个基本要求,又要将精准扶贫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作为“四化”同步的强大驱动力,力促形成精准扶贫“多赢局面”。要以精准扶贫助推新型城镇化。以精准扶贫为契机,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向城镇流动,推动农民市民化,吸引人口到圩镇、县城就业、创业、上学,集聚城镇人口、凝聚城镇人气、做旺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尤其是,要大力实施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引导人口向县城(工业园)、中心镇、中心村集中,科学统一规划、协同有序推进,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要以精准扶贫助推新型工业化。通过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扶贫,既可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也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多重利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继续实施好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等措施,通过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企业提供优质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企业扩产升级。要积极扶持贫困对象就业创业,鼓励有创业愿望、有一技之长、有丰富经验的贫困群众开农村淘宝店、个体经营店,创办小微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产业升级的“毛细血管”。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光伏、新能源、新兴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限度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加快于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要以精准扶贫助推农业现代化。要加快整合涉农资金,依托于都油茶、梾木果油等产业优势,抢抓国家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政策机遇,高位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以区域联动、产业辐射助推贫困群众脱贫;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加快形成集油茶种植、加工、贸易、研发于一体的产业链,重点发展食用油茶、油茶食品、医用油茶、护肤品油等系列油茶深加工产品生产,全力争取于都列入全国木本油料重点县,打造国家级木本油料之乡。要以精准扶贫助推信息化和生态化。要以贫困村为单位,统筹推进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户居住生活环境,加快信息化、生态化、绿色化进程。要深入实施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广播“村村响”、有线电视“户户通”等措施,提高农村信息通达水平,促进信息化。要围绕让群众“记得住乡愁”,依托乡村旅游扶贫、和谐秀美乡村、农村清洁工程等,在基础设施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方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要注重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融入现代乡村建筑风格,形成有于都特色的宜业宜居新乡村、新社区。

三、这是神圣的职责,必须以坚韧不拔的干劲落实好

要让135552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只剩下五年左右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但舞台广阔、使命光荣。大家一定要将工作重心放到这项工作上来,担当起帮扶贫困、引领致富的神圣职责,坚韧不拔、奋发有为,不断夺取扶贫攻坚新胜利。

一是组织领导要坚强有力。县委决定高位推进精准扶贫,我本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阳山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玉良同志任常务副组长,两个分管常委富安、子康担任副组长,子康同志还兼任办公室主任,可以说规格是最高的。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大组织领导,将“三农”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谋划、部署、调度。乡镇党委书记要担任乡镇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精准扶贫工作牵头抓总、亲自过问、亲自调度、亲自示范。各级各部门要层层动员、级级部署,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层层传递责任压力。各部门也要精准列出扶贫清单、扶贫举措、扶贫计划,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今天各村级组织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你们是党员、群众选出来的,组织寄予厚望,群众满怀期待,希望你们履职尽责、善抓落实,沉下身子、开动脑子、迈开步子,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二是投入力度要切实保障。扶贫攻坚工作是今后五年的头等大事,各级各部门必须保障好投入力度。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好涉农资金、涉农项目,将资金往贫困农村、贫困农口倾斜。财政部门要根据上级要求,安排好资金投入,并根据财力实际,尽可能地加大投入;各职能单位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必须全额投入,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条件拖延。要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充分利用好苏区振兴、国家部委对口帮扶等机遇,向上争取扶贫专项资金、涉农项目,最大程度地释放政策效应。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人事和涉农部门要共同制定好人才培养计划,整合人才培训项目,为农村提供好实用的技术人才,为农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是督查考核要从严从实。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要加大对“三农”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的督查考核,建立联合督查组,对各乡镇、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精准扶贫情况进行督查考核,推动工作有效落实。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以相应奖励,对不能按期“摘帽”的进行责任追究。要强化考核导向,将农村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纳入干部和单位年度考核体系,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纪检部门要全程介入,加大对为官不为、侵占涉农资金、损害贫困户利益等人和事的查处力度,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权益。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树好典型、总结好经验,不断营造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的浓厚氛围。

上一篇:无偿献血法范文 下一篇: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