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分析

时间:2022-08-09 11:04:49

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分析

[摘 要]民营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不仅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且成为安排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大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本文就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对策作浅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 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44-01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崛起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发展负面影响和持续发展“障碍”,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我国的民营企业如何构筑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实现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十分值得思考并要求我们研究出与之相匹配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一)民营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量的主力军。

快速增长的民营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出口、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技术创新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骄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化,从而使得中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三)民营企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为社会稳定做贡献。

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70%。近10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1000多万人,这些人员几乎全部被民营企业所吸纳。

(四)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吸纳新增就业人口,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再翻两番,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

1.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

2.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民营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必将给企业带来危机。

3.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和管理潜质不够。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低素质企业家会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甚至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1.民企自身因素使金融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大多数民营企业设有建立比较正规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生活消费开支与生产经营未真正分开,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企业资金状况的信息,加之社会信用的缺失以及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到企业的全面信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凸显,其贷款意愿也相对下降。

2.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依然存在。银行不仅关心贷款利率水平,更关心贷款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银行不能观察到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银行可能会提高利率,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信贷配给对于没能获得贷款或获得贷款额度较小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贷约束。

3.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困难。由于信用担保制度无法有力的实施,担保始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但仍缺乏统一管理,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政出多门,负担过重。

民企承受的额外捐税高于法定税金,政府各部门间缺乏协作,以各自利益为目标,造成民企运作的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民企在贷款、用地、出国、招聘、引进技术、申报项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四)政府服务及监督职能不到位。

1.市场准入政策上的不平等待遇。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兴办民企,但社会各部门仍对民企存在着歧视,在法制和政策环境上还没有完全取得与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导致民营企业主心存芥蒂,挫伤了民企的发展积极性。

2.外部发展环境。目前在发展民营经济环境方面,部分地方还存在许多乱象,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三、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与完善。

(二)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

(四)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总之,我国民营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因素:一是要有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企业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和进行持续竞争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民营企业所面对的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坚信,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民营企业一定会得到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铁路运输管理 下一篇: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