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0:44:38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1.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传统观念认为:德育课即所谓的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搞什么假、大、空的那一套,上课就是让学生学理论、学概念,下来就是背条条,考试就是考条条。在实际的运用中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再加上除德育教师之外不少的老师不知道或不了解中职德育新课改的情况,以及在平日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教师没有起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责任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学校不太重视德育课。在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听闻不少的班主任抱怨:德育课教师可有可无,他们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帮不了班主任的忙,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还得靠班主任。因而,出现德育教师不管班级,不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不配合德育教师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同时,还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都会认为:德育课教学归德育课教学,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归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德育课教学是德育老师的事,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只管上完课,只管学生考试合格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在德育课教学中是否真正养成了相关的良好素质,形成了相关的良好意识和良好习惯等与德育教学无关。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是班主任、德育处等部门的事,与德育教师无关。这便严重影响了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2.德育教师自身的因素。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不少人确实存在没有把德育课上好的情况。表现在德育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对职业中专学生存在片面的认识,长期的德育课教学工作产生了所谓的职业倦怠,因而出现了过多的理论说教、单一的教学方式、单一的考核方式等弊端,导致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下降。加上一些德育课教师本身的责任心欠缺,只管自己的教学工作不管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等。再者经笔者对不少中职学校的调查,发现德育教师的“老龄化”(指教龄在15~20年之间者)现象严重,教学方法技巧老旧,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刚毕业的老师大多社会经验、教学经验比较欠缺。甚至还有不少是行政领导兼德育课教师,他们经验丰富优势较多,但有的人专业并不对口,加上工作繁忙就耽搁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另外,德育教师“充电”不足。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区、市、省甚至是部级的不同级别培训,而德育教师除了少量的校、区、市的教研培训外再无其他。由于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培养不够,加上自身“凭老本”吃饭的陈旧观念,使得他们的知识量有限、视野狭窄、教学方法手段老旧,直接影响了德育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3.德育教师中不少的人远离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德育课教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人只管担任传统的教学任务,只要自己不在德育管理队伍就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无关。现实中,德育课教师不少人远离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的现象确实存在。表现在他们多数没有担当班主任,没有在学校的德育管理部门担任工作,没有进入学校的德育管理活动中去,据了解,不少学校在每年一度的德育工作联席会议中竟然没有德育课教师参加,也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德育课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脱节。

二、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几个思考

1.充分明确德育课教师的职责定位及素质要求。德育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这是国家对从事中职德育课教学教师提出的职责定位和素质要求,我们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塑造灵魂”的主要力量和专门力量,认清自己的职责定位,自觉的按照国家的要求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并按照国家的要求努力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符合德育教师的职责要求,圆满的完成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忠实履行德育教师的起码职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位称职的中职德育课教师,发挥德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2.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德育课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思想上的重视十分重要,这里包括两方面:作为德育教师,我们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改变人的思想和灵魂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的工作是伟大和崇高的,是了不起的。所以德育教师必须自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深入钻研社会科学知识,广泛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而增强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作为学校也应该真正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教师的重要性,切实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重视德育课、重视德育教师。

3.切实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前面提到在职业中专中大多数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级别的专业提升培训,班主任也能得到相应的骨干班主任培训,而德育教师得到的培训几乎为零。这样不利于德育课教师的成长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德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影响了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或相关部门的角度来讲,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发挥他们的作用。

4.尽可能让德育教师进入学校的德育队伍或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活动。让德育教师尽可能的担任班主任、年级长,进入德育处、保卫处、团委等德育管理队伍中。使他们在诸如学校班级开展的日常班会、常规教育、法制、、安全、青春期、爱国主义、文明上网、慎重交友、就业创业指导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劳动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环保活动、学生实习实践等各种综合性、常规性的活动,各种日常性或专题性教育活动中发挥优势和作用。在以上提到的这些教育活动中,德育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德育课程中的思想理念传授给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5.对学生德育成绩的考核要尽可能全面、客观、公正。在德育课程大纲的评价与考核要求中都提到了:客观、公正、全面。笔者在拙作《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刍议》中也曾提到我校在评价考核学生学科成绩的做法:“学期末的总评成绩包括学生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中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包含七个评价内容: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校技能培训或竞赛、市省国家技能竞赛,每月做一次月评成绩。在期末的总评成绩中平时学习综合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这一做法既客观又合理,避免了单纯按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评价办法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考评组评。

三、总结

综合平均各项的得分来确定总评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最后由家长、班主任、德育处签章。笔者认为,若能参照以下三方面:平时学习综合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评价,来给学生定德育学科的考核成绩,并实行等级制,这样既体现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要求,又能有效地发挥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主渠道作用。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这时教师就可以尝试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视频、图像资料要比单纯的文字来的直接、易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知识。通过形象、直观、多彩的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感悟出矛盾的实质,从而达到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信息的迅速性,帮助学生学会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德育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会觉得学习德育没有用,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理论与现实接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来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时事新闻。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德育理论与网络提供的大量材料结合起来,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其信息素质与协作精神。比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一书中,教师在讲述《有德幸福常伴》一课时,学生可能会反映现在社会中的一些消极的道德现象。那么这时教师不仅不必回避这种现象,而且可以利用网络中的一些社会热议的时事现象,引发学生的讨论,巧妙引导他们,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

3.运用网络技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中职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多学生浪费时间在网络娱乐中,甚至沉迷于此。针对这点,作为德育教师不如就发挥学生的爱好,并作以适当地干预和引导,变不良嗜好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布置一些有趣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运用他们喜欢并擅长的网络技术,在网络中搜集材料完成作业。在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图片、视频、幻灯片等形式展示他们搜集的材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

4.引导学生科学运用网络技术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再加上现今的网络管理和网络规范体系还未完善,这就导致了网络中讯息有真实的、正面的,当然也有虚假的、负面的。而处于成长阶段的中职学生,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再加上他们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偏低,使得他们极易受网络中消极、不良信息的误导。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来学习、加深德育知识。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德育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科学运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并且规避其弊端。使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得以更好的发展。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从教20余年,兼任学校德育主任的贺红岩始终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普通党员的义务和责任,铭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典范,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学校德育管理中,贺红岩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去学习丰富知识,提高德育管理的能力,她用一片真情温暖感召着一批批成长中的孩子,用爱心构建成了一片德育新体系。

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把学生始终放在心上,了解学生才能为德育打好基础。不了解学生,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

――贺红岩

贺红岩的眼里没有差的学生,她的世界里没有爱的荒原,她用爱心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种下一片绿洲。“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我们会持续关注存在问题的学生。有的学生在被纠正之后,还会出现反复。”到学生家里去看一看,可以引导家长一起教育学生。一些少数民族的同学基础较弱,内心也比较敏感,在学校中可能不习惯与老师直接交流,而“家访可以多角度地认识学生”。“老师亲自来我家,让我觉得自己很受重视。”一位学生说。

“我们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有时教育孩子干着急,使不上劲。和老师聊一聊,我就更了解自家孩子,明白以后该怎么教育孩子。”家长阿勒腾说,“平时我们工作忙,对孩子的关心少,一中的老师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伊晓芳、池梦梦的家离县城有20多公里,伊晓芳父母早逝,跟着叔叔婶婶生活。一走进伊晓芳的家,贺红岩就四处打量,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看到了贫困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难。贺红岩和伊晓芳的婶婶聊了起来,她一边询问,一边不时用笔把情况记录在小本子上。得知这家四口人一年仅有万把元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后,贺红岩对伊晓芳的婶婶说:“现在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孩子上学的事不用担心,我们也会给伊晓芳尽快安排一位资助者,你可以放心让她去上学。”从伊晓芳家里出来,贺红岩又驱车来到池梦梦家。看到有老师来家访,池梦梦的养父母十分激动。贺红岩又给他们讲了讲资助政策,表示会为池梦梦解决上学中遇到的困难。“过去,家访要靠骑自行车。”贺红岩说,最远的地方要骑上4个小时才能到,但她从来没有叫过苦,也没有因此退缩过。20多年来,她访遍了每个学生的家,有的去了两三次甚至更多。

把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

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是相通的,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也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在讲解自然学科规律的同时,浸透人生道理,启迪学生智慧。――贺红岩

贺红岩上化学课,下了功夫,也花了心思。如何把枯燥的化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既爱听,又爱学呢?贺红岩尝试把德育内容融入化学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一的时候,在讲到“二氧化硫”这课时,贺红岩很自然地就联系到环保话题。看到学生们讨论热烈,她干脆组织了一次以“还我绿色”为主题的班会,设计了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有的扮演污染企业的老板,有的扮演村民,有的扮演法官,有的扮演环保人士。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贺红岩动了一个“小心思”,一堂化学课变成了一堂德育课。“这堂课下来,收获不小,要感谢贺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可以发表看法的平台。”学生张东说。

在上“碱工业”这一课的时候,贺红岩把获得国际金奖的中国侯氏制碱法融入到化学课中,把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告诉大家中国人同样可以有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她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发愤图强,将来报效祖国。就这样,一堂化学课,让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还加深了学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思考,让学生受益匪浅。

每堂化学课,贺红岩都从德育故事开始,中间都要穿插德育内容,她将教学目标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做人的准则、传统美德等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几乎每个知识点,贺红岩都有一个德育故事,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学生痴迷呢。

贺红岩把德育融入课堂的德育课程化、科目化的创新做法,如今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全面推广,她的努力,使得学校把德育课堂主渠道真正落到了实处。

形成开放、立体的德育体系

在活动中注重和学生沟通,发明其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要第一时间纠正。至今,我校没有出现任何破坏民族团结与稳定的事件。――贺红岩

在担任学校德育主任后,面对德育的新情况、新问题,贺红岩努力创造条件整合德育资源,使学校形成了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知识、能力、行为并重,课堂、学校、社会联动,开放、立体的德育体系。她修改完善了学校班级管理考核制度,出台了适合学校实际的学生与班主任队伍管理办法和全面细致的德育考核细则与方案,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迈进了更加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2004年率先在全县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创新型德育主题班会课示范展示活动,受到州教研室和县德育办以及全县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实现了主题班会与德育主题教育向多样化。针对网吧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她发出了健康上网、安全使用网络的倡议,在全校组织开展了拒绝网吧、远离违纪,勤奋学习,做诚实守信的好学生主题签名励志活动,修改完善了《学生安全上阿管理实施方案》,得到校领导的认可,还通过校领导提交给上级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实施。

在从事学校德育工作以来,她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她以创建自治州级德育达标学校和两基迎国检为契机,牵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文明礼仪与诚信教育、理想信念生命价值和科学人文素质的教育德育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黑板报评比、广播宣传、主题班会,法制、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危害等方面的案例讲座等形式对学生时时进行交通安全、旅游安全、活动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防触电等安全教育,强化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地接待家长来电来访,增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争做德育研究学科带头人

学校只有把德育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把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带动起来,就能够为党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贺红岩

作为自治县专业技术带头人,贺红岩老师每学期积极组织班主任进行全校德育论文评比推荐活动,使班主任的德育论文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一批同事的德育论文在县级州级上评比中获奖并发表。2008年她协助安莲英老师共同申报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开发与应用》。2009年7月申报自治区级中小学德育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区域德育资源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综合应用研究锡伯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开发应用》得到自治区教研室的审批并立项。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了在2010年5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其中有7篇德育论文获一等奖,6篇获二等奖,个人获先进个人荣誉,撰写的个人德育论文《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获一等奖。2010年4月给全校老师上观摩讲座课《立足实践提高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道路。同时承担了自治州级教育科研课题项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2011年5月教学论文《在总结中提高,在思考中展望――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与感受》参加了全国民族中学论文大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并创建了自治州级德育达标学校,20lO年4月,顺利通过并创建了自治州级绿色学校,2010年5月,荣获自治县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先进学校等荣誉,2010年6月,全伊犁州直学校学生业余党校工作观摩现场会在学校召开,她作为业余党校的常务副校长亲自上全伊犁州学生业余党校党课观摩课,得到上级领导和现场观摩团的高度好评。她常说: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就是贺红岩,她用爱心构成一片德育新体系。(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整理)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中职;德育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学习行为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后从普通高中分流出来的,没有门槛的职业教育招生,形成的生源特点是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仍让停留在小学初中的水平,他们的学习意志薄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学习习惯差,然而,这不能全部归结为智力水平因素导致的问题,更贴切的总结,是长期的错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致使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或者望而生畏,通过德育课教学,教授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毫无疑问对促进孩子们学习进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心里发展状况

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发展方向由升学向就业转向,而大部分人是无奈的、被动的选择,毕竟分流出的只是少数,同龄的同学大都直升了普通高中,面对人生的转折,心理的困惑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表现的尤为充分,总体而言,因为缺少关爱,他们失落而不甘,小学有过光辉历史的学生,念旧却不堪回首,相比其他被社会、学校、家长看好的高中生,嫉妒却表现的无所谓,逆反、从众、拜金、享乐,一些学生甚至存在着心理扭曲、敌视社会的问题,校园暴力犯罪、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在不良文化的影响下时有发生,德育课是对学生思想进行改造、教育、武装的主阵地,如果不能有效的完成德育课的教学任务,实现这个教学目的,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堪忧。

二、中职德育教育工作

1、现阶段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普遍问题及原因

德育教育流于了表面、流于了形式已不是秘密,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能从小我跳出,坚持自我为中心,不能看到自己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另一方面,传统的德育教育确实存在着不能和教学目的同轨的问题,德育课堂的宗旨是培养具有民族自尊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对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然而,尚未充分接触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被社会唯成绩论的眼光伤害过的中职学生,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在一两年的口号式德育教学中,就达到家国天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长期以来,德育课堂充满“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和说教,收效甚微,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重视技能轻视德育,不仅活动敷衍了事,德育课堂也遭受动辄被占用的命运,或者是德育课堂松松垮垮,没有系统地、策略地安排,学校老师方面不重视,就更别指望同学们的觉悟了。再者,中职生生源不足,导致有些学校过度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放松了与德育课相互辅助的惩罚和管理力度,也是导致德育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

2、中职德育教育的目标

中职德育教育的初衷是通过德育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多元手段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德育之路,任重道远。

3、中职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职德育教育,需牢记“以爱贯穿,严格管理”,现阶段,中职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任主要了落在老师们的身上,德育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老师们在继续辛苦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认真落实将学生评价与老师教学成果挂钩的纪律政策,提高老师们的责任感,多多宣扬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提高老师们的德育教育水平,改进德育课教学策略,让同学们认识到好性格、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关爱、教导为出发点的严格要求,相信可以被学生们感知,来消弭因叛逆与老师隔离的心墙,与此同时,德育课要求工作一线的德育老师培养学生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开展一些低起点、小步走的活动,如:大小型体育活动、晚会、趣味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增强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三、借新课改之力

1、 新课改给德育教育带来新希望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旧的学本位的教学模式的地位愈益动摇,从某种程度讲,它给了成绩不突出但拥有特长、拥有个性的中职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初中的分流导致的自卑情绪,是单纯以书本成绩衡量的结果,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张扬,新课改强调,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发展需要,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取高分以期人生路途一帆风顺的高分低能式发展,教育大众化给了许多人机会,只要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育真正进步到以人为本的高度,中职生的德育教育自然会随学生自我肯定的积极心态而降低难度。

2、 新课改下的德育教育

新课改认为,教育首先是为了塑造合格的人,其次才是有用的人,它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审视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与德育教育灵魂上是契合的,专业课程的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已经不是一句口号,新课改的春风吹暖了神州的教育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现美,德育的教学要求是为了塑造发现美的眼睛,新课改优化了教学模式,让急功近利的教育风气有很大程度的收敛,苦读不一定有高分,而此前,中职生的存在,正是苦读高分模式下难以生长的结果,新课改,拔高了德育的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了种种弊端,中职的德育教育也在不断的向前,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四、结语

德育教育在新课改的环境下,由于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势必借力先行,改变过去德育教育中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将德育落到实处,有效率、有方法的开展系统的德育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家长的期望,学校的责任,社会的要求。让我们这些奋战在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与时俱进,提高认识,认真对待德育工作,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职生论文教育德育论文:礼仪教育与中职德育教育》中国学术期刊网

[2]《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之我见》论文天下

[3]《关于中职生德育的思考》李文武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1建立学校德育工作三级管理体制

第一层次是决策层:强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协调。第二层次是执行层:主要职责是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意见,落实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层次是操作层:主要职责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这种体制的建设保证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有利于考核管理,便于形成德育合力。德育管理德育工作三级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建设一支过硬的班主任工作队伍。首先,我们严抓班主任理论学习和提高。如制定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制度,每学期要求班主任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其次抓科学管理。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详细规定了班主任聘任和解聘、工作职责、周月学期工作规范、考核、津贴、奖惩等一系列内容,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再次,为班主任创造成功机会。以人为本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我校整个班主任队伍建设之中。

2实施学生德育积分制度

我校依据学生学期德育积分、学生自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评价确定学生操行成绩。这种评价符合定性与定量,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有其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围绕国家所规定的德育培养目标要求,根据有关学生规范守则,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表现分成减分和加分指标,每个指标根据其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增分或减分分值。每学期学生积分设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同时还规定德育积分60分以下(不及格)者的处理办法。通过实施学生德育积分条例,在时间、空间上对学生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调控,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使全员育人,全员参与落到实处。总之,实施操行成绩量化考核,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建设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寓德育教育与活动之中

我校的校风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是“博学、多能、勤思、求真”;教风是务实、奉献、敬业、严谨;舍风是“整洁、卫生、文明、守纪”。楼壁的校风、教风、学风、舍风等口号象无声的话语在鞭策和激励着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能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应对挫折的能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加强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取得收获。在“活动德育”的构建和实施中,我们有效地转变了三个观念:即变灌输为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我校注意随时捕捉身边点滴的教育契机,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先后开展了“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好习惯”养成教育、“文明标兵”、“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及评选“手抄报奖”、“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强、自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校园文化中心举办了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环境”为主题的普通话演讲及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了以“弘扬廉政文化,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共创辉煌”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成果,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们演唱的歌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分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对校园生活的讴歌,对美丽青春的赞美。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等爱国主义教育。“巨浪杯”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技能竞赛在吉林航空工程学校举办。本次竞赛涉及全省8个地区,数控车、数控铣普车、钳工等4个竞赛项目,我校派出6名学生参赛,均取得好成绩。吉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职组比赛在吉林农业大学田径场地举行,白城市第一职业高中作为白城市唯一的一支参赛队伍,参加了26项田径比赛,获得12枚金牌,4枚银牌,从而获得吉林省中职组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七届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硕果累累。有22名同学获得了奖项,其中9人获得一等奖并准备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9人获得了二等奖,4人获得了三等奖。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了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了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这些活动,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特长,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还开展了系列专题活动,包括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时政教育、志愿者服务(学雷锋)、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锻炼了学生能力,展示了我们职业学校的特色和风采。加强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的根本保证。我校近年在德育工作中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的一些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许。但我们的工作还属于探索阶段,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 德育 和谐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学生们成长的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空间。同时,各种腐朽和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其德育工作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但综观当前的中职德育,状况令人堪忧。

一、中职德育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未能客观地正确定位德育工作。或把中职生当作小孩子来管,制定许许多多的规章制度,以纯粹的"管纪律"代替积极的心理疏导。或把中职生当大学生看待,一厢情愿地拔高中职生政治思想的层次,忽视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把握不准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中职德育的失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德育课堂低效。虽然新版的德育教材从内容上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表面上,考试不再以记背概念为主,课堂上也多了一些讨论、交流的环节,但感觉上仍旧是授课者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观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德育内容未必完全脱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但用所学的理论无法解决和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从理论到理论,不涉及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与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因此,德育课堂不仅没有触动内心的时刻,甚至给人以不切实际和迂腐的感觉,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情绪对抗。中职生的年龄处在15-18岁左右的青春期,敏感、自尊心强,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况且,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经常出现管理者所期望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急功近利的教育只能强化"恨铁不成钢"的浮躁心态,影响德育质量。在职校内部,各方面教育不协调的现象普遍存在,德育工作者、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在接触和教育学生时,要求的标准有高有低、倡导的价值观有时迥然不同,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对抗的情绪。学生与同学、班主任、后勤管理人员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职校外部,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在拓宽职校德育视野的同时,也给营造德育工作良好环境带来明显的困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才能把全社会对中职生的共同关心,真正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合力,仍需各方付出艰辛的努力。

3.教育方式单一。部分职校德育工作者由于缺少各种培训进修的机会,其德育理念往往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受传统的德育观影响,对职校生个体成长缺乏关照,往往用一个规格模式进行要求。对德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不清,方式方法僵化生硬。习惯于"我训你听",把发生在校园的各种矛盾简单判定为对抗性质。看见就"憋着一团火",要么不理,一理就激化矛盾,造成师生人际关系紧张。或者沿袭旧的教育模式,时代感不强,脱离德育实际,实效性差。这些表现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去甚远。职校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增强,"管"和"灌"都已不适合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谐德育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要求德育工作者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

二、和谐德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和谐德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德育过程主要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过程,其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水平,而师生互动的效果则是由双方关系和谐程度决定的。在德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如果能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学生人格就会得到尊重,个性潜能就能得以展示;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个性品质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二是和谐有序的德育过程。和谐有序的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引导道德行为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知情意行"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取决于四个环节的和谐统一的程度。和谐德育将"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标,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德育。三是和谐一致的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教育。 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健康的、积极的。所谓整体化的"大德育观",指的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教育力量各自的优势,使之相互协调、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多渠道、多方位的和谐效应,使学生成为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

三、探讨和谐德育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需要结合起来。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职校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承担着唤醒职校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的任务。完成这个过程,师生人际关系状况对德育接受效果有着决定影响,必须调整好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使二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德育工作者要潜心研究学生心理需求,客观地分析职校生职校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做到"知己知彼"。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姿态由高高在上转为平等相处,消除隔膜,使学生在你面前愿意倾吐心声,自觉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协调各方关系,实现内部管理和谐。职校内部管理涉及招生、就业、教学、实训、德育等诸多部门,管理系统的和谐与否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而德育管理的和谐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整体管理的质量。职校德育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形成一个全员德育的工作局面。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通过引导、教育,使职校教职员工改变"德育是班主任的专利"的错误认识,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良传统,主动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实习实训与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联系、渗透和融合。其次是健全管理机制,校长、科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经常交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使德育在和谐状态下运行。校园内部诸多环境因素,例如:校容校貌、设施设备、校园文化、专业建设、人际关系的和谐,将直接影响德育氛围形成的状况,在促进学生加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等方面也很重要。

3.拓宽教育渠道,追求外部环境和谐。和谐的生活环境,是学生成长的肥沃土壤。中职生德性的成长发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这些真实情境。首先,校外环境与校内环境要和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这是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职业学校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争取社会各行各业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塑造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其次是要学会把德育内容"活化"。从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择业等实际问题入手,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思考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价值取向,实现校园道德与社会道德的自然接轨。

21世纪的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更不是狭隘的一技之长教育,而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要从人的综合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道德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促使职校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和谐理念充盈职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为中职生成就和谐人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而完成职校德育工作光荣而艰巨的时代使命。

(本文在2011年广东省职业教育德育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参考文献:

[1]黄卫平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4期

[2]尹保东《中职德育创新的探讨》《才智》2009年第20期

[3]伍新春《让中职德育焕发生机》《江苏教育》2009年第5期

[4]张海林《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探》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11年1月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德育 创新 教师 文化

自本世纪初以来,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结合当前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特点,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探索德育教育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新型实用人才。由于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方法得当,德育教育呈现出新气象。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笔者不断探索学校德育的方式,创新学校德育的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就笔者粗浅的成果和体悟与同行交流。

一、创新教育理念,加大德育力度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最高追求就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素质,其中德育是第一位的。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一讲话,为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2011年,衢州工程技术学校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时提出并大力推行“全程启迪”理念。这一理念的实施,自然而然增加了不少所谓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对此,笔者加大了德育工作力度,采取了全新的德育手段。

1.开展尊重教育,营造和谐人际氛围

确立“以人为本”观念。在全体教师中提出“四个第一”的口号: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从身体上、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为了做到“不让一名贫困生失学,不让一名学困生掉队”,学校开展了党员干部与“双困生”结对子的教育活动。仅一年就有45名党员与73名学生结了对子,资助贫困生学习费用6800多元。这一动人的教育活动促进了学校“师爱生、生尊师”的风气。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针对学生独生子女自私、狭隘、偏激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教育启迪中心和团委共同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做件事”的活动。如为父母做件事,报答养育之恩;为老师做件事,回报教导之恩;为同学做件事,答谢帮助之恩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一具体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会感恩、知图报”的品行。

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爬栏杆、翻围墙、乱丢弃、瞎起哄、易暴躁是中职生常见的通病,为了使学生彻底改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笔者采取了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中学生的教育手段。其次就是从佩戴校牌抓起。挂牌事小,但却时时处处包含着身份、形象的提醒与教育。为此,笔者采取了三条具体措施:一是制作精美校牌让学生喜爱佩戴;二是教师带头佩戴让学生学有榜样;三是值勤人员提醒让学生养成习惯。这一实在的教育活动养成了学生“懂文明、有礼貌”的素质。

2.实施群体教育,提升精神状态

实抓“双早”活动。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早起、早跑的“双早”德育活动。每天早晨,学生从起床到集合完毕,仅需12分钟,动作之快令人叹服。每天近4000名学生参与晨跑,形成四十余方阵,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双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呈现出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广抓群体活动。群体活动既能激发个人的意志力,又能增强全体的向心力。为此,学校致力举办各类有益的群体教育活动。近年先后开展的大型活动有:浙江省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研讨会、五声五自德育管理推进会、星级寝室推介活动、“文明风采”征文大赛、“迎奥运”征文大赛、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五城联创”活动等等。这都使全体学生接受了“树正气、爱祖国”的教育。

力抓先进表彰。对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形成“比有对象、学有榜样”的校风,学校组织了各种激励向上、弘扬正气的德育活动。活动中,学校要求教师“宽容学生的过错,放大学生的亮点”,从思想、生活、专业、文化、体育、文艺等方面,全员参与“评优评先”。对优秀学生一方面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在校报、橱窗和校园网上登载他们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及时召开表彰大会,向他们发放证书和奖学金。这种“以点带面”的表彰活动,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优争优。

二、优化师德师风,提升德育水平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形成德育工作合力,营造德育教育“齐心协力”的氛围,学校持之以恒地开展一系列的实际活动,建起一支德育工作“能抓善管”的师资队伍。

1.开设“修身”讲座,树立“育人”意识

为了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师表”,学校开设了“修身大讲坛”,陆续邀请德高望重的领导、学者、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如衢州市政协副主席祝瑜英作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讲座,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作了“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育人模式”的讲座,衢州二中校长徐建平作了“教育感悟”的讲座,衢州市教育局局长姚宏昌作了“坚持以人为本”的讲座。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广大教师既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又体会到育人使命的艰巨性,提升了德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展开管理研讨,不断探索进取

学校把教育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开展行之有效的研讨活动。如每学期初,学校集中时间、精力举办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分别承办了浙江省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研讨会”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论坛”。多平台,广交流,通过持久性的德育工作管理研讨,教师们越来越明确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3.实施“青蓝工程”,传授管理经验

随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规模扩大到100多个班级,一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班主任队伍之中从事德育管理工作。为了使青年班主任迅速成长,学校实施了“以老带新、以新代老”的“青蓝工程”,形成班主任导师的结对互助形式。

4.开展评比活动,激活管理机制

为了形成“互比互学”的德育管理风气,学校在举办德育活动课展示、主题班会课比赛、德育案例比赛、德育论文比赛等活动的基础上,评出各类优秀和先进。如德育类的就有“青蓝工程”积极分子、师德标兵、德育科研标兵、青年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等项目,评比率达到了30%。通过一系列的评比,评出了“管理”的经验,比出了“奉献”的精神,全校形成了“比、学、帮、赶、超”的德育管理之风。

三、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德育成效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着“附庸性”和“疏远性”的现象,“制度育人”成了一成不变的德育模式。但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人为本”成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文化育人”成了学校德育的新观念。对此,笔者认为,应把“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功能”作为改革学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切入点。

1.美化校园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不仅源于先进思想的引导,更有赖于文化环境的支持。衢州工程技术学校校园大、建筑新、设备多,为了进一步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教育效能,学校不惜人力、财力的投入,如购置巨石镌刻校训,征集校舍和通道命名,设立孔子铜像,粉刷校园墙壁,美化寝室和教室,种植名贵花木,制作师生活动图片,展览师生作品,增设宣传橱窗等等。创设了一个清净幽雅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美的教育环境陶冶下,从内心激发出爱校的热情。

2.强化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良文化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改进德育工作的要义所在。为此,学校充分利用衢州“孔氏家庙”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儒家文化进校园的德育教育活动。以“继承儒家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教育目标,以《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为校本教材,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组织主题班会、儒学校园剧的编写与演出为活动方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形成了守诚信、知礼仪、明仁义、讲友爱的道德风尚,校园中呈现出崇道德、尚礼教的文化氛围,学生们在人格修养、行为习惯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3.细化艺术活动,陶冶思想情操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8篇

1 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现实需要

中职生入校年龄大多在十五、六岁,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追逐时尚,但独立能力和价值取向能力不足,还没有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也关系到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未来。不断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改进中职生思想教育方式,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职学校要把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实抓好,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师范类学校为作教育的母机,担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更应该坚持以德育人,不断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筑牢思想基础。近年来,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始终注重德育教育,借力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把“敏知敏行、致真致美”作为育人成才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自觉担当起师范教育在树两代师德、塑两代师表过程中的责任,发挥自己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幼教师资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效,涌现出“全国最美中职生”田娟等一批深受社会认可和用人单位好评的优秀学生。

2 敏知敏行、致真致美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育人目标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育人成才目标,树好引导学生顺利前行的旗帜。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始建于1951年,经过65年的薪火传承,积累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经验和丰盈醇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文明素养。为了从厚重的校园文化内涵中提炼出简洁明了的校训,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邀请离退休资深教师、教育文化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经过历时两年的酝酿和发掘,最终形成了精炼准确、凝聚力强的校训――“敏知敏行,致真致美”。

“敏知”意指灵敏乐学,以敏锐的思维获取真知;“敏行”指行为敏捷、积极进取。“敏知敏行”强调知行合一,把知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亳州幼师人精进勤勉、开拓创新精神的概括,也是全校师生行为的圭臬。“致真致美”源自《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致,获得之意,引申为追求。“致真致美”即努力追求真实、诚信、善良、美丽的人生,体现了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的幼儿教育本质。这八个字的校训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目标,同时也是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特色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概括和升华。

3 科学高效的建制体系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规矩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规矩就是制度,有了制度,管人管事才能有章可循,很多问题才能得以圆满解决。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始终把制度建设挺在前面,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建制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操作模式,即按照学生――班主任――学生处三个层次进行“定位”,遵循人本思想这一“主体”,制定了操作性强、贯彻执行快、效率高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多年来,学校注重强化学生品德及行为规范教育。回归师范教育本源,在仪容仪表、文明礼仪、考勤、纪律等方面对学生加强监督管理。每学年新生入校,学校都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坚韧毅力,加强养成教育,为未来校园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在常规教育方面,学校着重强调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学习。新生入班首先学习的是《思想道德教育读本》和《学生行为守则》,内容包括从校规校纪到班规班纪,从学生行为规范到思想德育准则,涉及到言行举止、生活细节等方方面面。学校还制定了《好人好事荣誉制》和《最美中职生选拔制》等,形成文本供学生学习,同时对每位学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事项进行实录,建立学生“道德银行”,积极引导学生做有爱心、懂礼貌、讲文明、守规矩的好学生。制定《星级宿舍奖励制》,主要褒奖那些团结友爱、整洁卫生、积极向上的宿舍,激励学生学会生活、珍惜集体荣誉。

实践证明,科学的思想政治体系的建立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4 规范高效的管理团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保障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灵魂,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力量。为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严把入口关,优先选聘那些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勇于担当奉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尤其是对新生班主任的选配,更是本着精益求精、强中选优的原则,尽可能把素质高、作风硬、经验足的教师配备到新生班级,从源头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新生扣好入校后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一直坚持周日班主任工作例会,做到一周工作早部署、早知道、早准备、广参与。通过大、中专班班主任座谈会、外出学习和德育论文评选等活动,加强彼此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促进共同提高。此举有效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不断提高管理团队的思想道德建设能力,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接触最前沿的德育教育资源,学校每年都通过“送出去”的方式,选派教职工参加国培和其他省、市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教授到校开展学术讲座,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理念。2016年3月份,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田娟被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授予2015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这是亳州市中职学子首次获此殊荣。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5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学生实践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根据“交流产生文化、文化孕育思想、思想指导行动”的教育理念,定期举办三大校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生活文化节、艺术文化节,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思想境界,在体验中增强综合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搭建载体。

“体育文化节”集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引导学生一起争优创先、竞技协作,在增加集体荣誉感的同时,锻造积极进取、健康活泼、团结友爱、文明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怀。

“生活文化节”以“三生教育”为主题,开展与生存、生活、生命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活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生活,尊重生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周末大舞台为平台,开展“五jing”(精、静、净、敬、竞)活动和“三文明”(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通过健康知识讲座、棋类比赛和文明宿舍评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以此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教育者。

“艺术文化节”以宣传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成效为主题,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该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表演、教师朗诵比赛、教师声乐比赛、学生儿童舞展演、学生音乐剧展演、学生成品舞展演、绘本画、简笔画和砂纸画展、师生书法篆刻展演、师生中国画展演、服装设计展等系列,展示师生风采,增强发展自信。亳州幼师2016年首届艺术文化节反响良好,受到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凤凰网、搜狐等30多家媒体的关注。

与此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生活”植树节活动,参加“红色革命记忆”和“网上祭英烈”活动,开展“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爱护环境、参与环境教育的环保意识,弘扬优秀革命传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回报社会、乐于奉献的主人翁意识。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多家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学校每年举办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德不孤,必有邻”。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任务,亳州幼师人将继续探索,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幼教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地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9篇

沙溪镇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实现了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全镇各村、社区的全覆盖,形成了青少年校内外教育无缝覆盖的良好格局。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化。在社区新农村建设中,镇党委十分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将其纳入创建文明村(社区)考核目标和党建工作考核项目。全镇15个村相继建立了校外教育辅导站领导小组,并明确提出了“五有”“五落实”政策。“五有”即有领导班子、有辅导员队伍、有规章制度、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五落实”即活动场地落实、桌椅书橱等必要设施落实、报刊书籍等教育材料落实、文体活动器材落实、活动经费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安全制度、帮教制度等。

因地制宜,办站方式多样化。沙溪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创办灵活多样的校外教育辅导站。一是由社区、行政村举办,依托农村社区“十个一”工程的创建,为青少年活动提供良好的教育阵地,同时聘请辅导员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活动;二是由村(社区)校联办,由村(社区)提供活动场所,聘请教员,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和带队老师联合组织教育活动;三是利用学校的教室和设备建立辅导站,聘请离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村)“五老”人员担任辅导员,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为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广泛参与,倾情关怀社会化。在各村辅导站建设过程中,镇教科文卫办、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镇教科文卫办将一些学校更新后多出的电脑捐赠给村辅导站,建起绿色网吧;镇关工委发动40多位退休教师等“五老”人员参与各辅导站的管理和辅导工作;各村委会为辅导站提供场地、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等等。

创新载体,活动内容多样化。各校外教育辅导站创新思路,开展了多种主题教育活动:云汉辅导站在暑假期间举办了“快乐暑假”主题活动,历时30天,近300名学生参加了各项辅导和培训,内容涉及学科辅导、武术健身、国际象棋、军体操练、乡土教育课、家乡经济发展史以及参观村容村貌、农场和苗木基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不少辅导站还开展艺体培训、文化辅导、心理疏导、结对帮教、社会实践等活动。两年来,全镇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的学生达2万余人次,有力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汪锋,中山市沙溪镇教科文卫办副主任】

小榄镇:小镇兴大德 众心育百花

小榄镇位于中山市的北面,享有“菊城”美誉,这个总面积7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77万人的小镇,在大德育的建构上开拓创新,独具特色,已跻身“广东省教育强镇”。

高起点筹谋,培育小榄德育沃土

小榄镇综合实力排名广东省第二、全国第五。在此背景下,小榄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要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难题,并且清醒的认识到,“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全镇坚持“分数很重要、做人更重要”的教育理念,明确“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完善、在普及中升华”的工作思路,以课堂为中心,以养成良好习惯和学会做人为重点,创新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具备“特别有礼貌、特别讲文明、特别有爱心”的个性特质的小榄学子。

全方位布局,构造小榄大德育格局

小榄镇创新管理机制,注重多方联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设立了镇、社区两级“社区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50多人,指导监督全镇各学校以及各社区的青少年教育及家庭教育工作。镇教办与关工委、文化、司法等部门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为各学校、幼儿园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和镇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规范交通秩序、优化周边环境。

重特殊学生,搭建公平教育平台

针对校内问题学生,小榄镇专门出台了《帮扶“学困生”工作意见》和《转化“行为偏差生”工作意见》,设立100多万元的学困生帮扶专项经费,建立“校内家长制”,全面帮扶行为偏差生和学困生。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小榄镇成立了“教育援助中心”,先后有80名年龄在13―19岁的青少年入读该中心。开办四年多来,效果很好,不仅使学生犯罪率下降为零,而且较好地解决了青少年辍学问题。

全民提素质,打造小榄德育品牌

小榄人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升全镇人民的综合素质。小榄镇党委、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基础素质教育的决定》,让全镇尚未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户籍居民,通过参加两年制的成人高中或者成人中专培训,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一次以镇为单位的切合实际的德育大行动,六年来培训人数近八千人次。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称赞小榄镇此举“开中山之先河,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有积极的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此外,小榄镇还在全镇中小学推行全员激励、轮流担任班干部的制度,全镇志愿者活动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小镇兴大德,众心育百花。

【刘鹏,中山市小榄镇教育办公室德育专干】

市华侨中学:教育女孩就是培养整个民族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讲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社会的发展、政治文明及现代化的程度和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必须以女性素质的提高、女性成才的进程为尺度。所以,女生教育是“母亲工程”,是“民族的希望工程”。针对男女学生在生理、心理以及学业成绩方面存在的差异,学校主张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性施教,着力培养刚健(Energetic)、关爱(Caring)、优雅(Elegant)的ECE女孩。通俗一点来讲,ECE的女生就是具有“两自”“两心”“两美”特征的女孩。用下图表示:

学校专门成立了女生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性别意识,采取下列措施,来保证女生教育的健康开展。 1.以成才教育,营造女生群体发展氛围。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励志报告、优秀女家长国旗下演讲,对全校女生进行青春期指导,激励女生用崇高的理想鞭策自己,用美好的情操陶冶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勤奋学习,不畏艰辛,敢于竞争,追求上进。2.以社团活动,拓展女生成长发展空间。采取团委、学生会、年级组、学科组相结合的条块组合模式和学校、家庭、社区立体组合模式,充分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和家庭、社区、社会资源,指导女生参加“女生节”等各种活动,培养审美情趣,开发内在潜力。3.以课程建设,推动女生教育纵深发展。开发校本教材,自编《心中的女神》等女生青春期教育校本教材,指导女生认识女性之美,追求女性之美;开展心理教育,专设女生心理辅导中心、增设“阳光女生部”心理社团、设立“女生心理热线”,建立女生心理网站,培养女生健康人格。4.以教法改革,促进女生全面发展。纠正“女孩不如男孩”的性别偏见,改革教法学法,增强女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增添女生探究的勇气,提高女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智能和品行。

女生教育已经成为市侨中育人的新亮点。学校课题《青春期女生教育研究》荣获2008年首届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奖二等奖,研究成果《优先女生教育》获得2009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学校“女生教育优先”的理念和做法,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止境。我们会坚定信心,努力创新思路,开创女生教育的新局面。

【林加良,中山市华侨中学书记、校长】

实验高级中学:实施自主德育 培育“三高”新人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心育育人,德育工作特色凸显,成效显著,形成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元自主育人”的特色德育模式,努力培养“志向高远、人格高尚、情趣高雅”的新时代高中生。

为有效实施自主德育,学校构建了团委会、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三会一体”的学生自治德育体系,充分发挥“三会”在学生管理中的自治作用,让学生自主策划和开展艺术节、科技节等各种大型活动。同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学校的各项常规检查评比工作,使学生成为行为规范的制定者、维护者和践行者,主动追求身心的健康成长。

自主德育以班级特色文化的营造为基石,而特色班级评价由校学生会负责。班委会主要负责营造班级特色文化和创建特色班级。在特色班级和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过程中,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提交创建特色班级的计划,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和积累资料,并对各班特色班级创建工作进行评价。在班级精神和班级活动中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使特色班级的创建过程成为学生追求共同精神成长的过程。全班同学在不断思考、行动和总结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活动是自主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根据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一月庆祝元旦的学生游园活动,二月的红十字会慈善活动,三、四月的科技节、艺术节、学雷锋活动,五月的“525”心理健康活动,九月的新生入学教育,十月的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的体育节,十二月的全民修身活动,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每周一次的学校文化广场的才艺表演以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各项活动均由学生自主发起、策划和实施,德育处和团委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指导,让学生在这些德育活动中提高自主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近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素质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2010届校友苏妙玲获得2011年“快乐女声”全国总决赛第四名;2011届校友徐晋获得2011年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总决赛潮模组亚军;2011届校友梁晓彤在2011年获得有漫画界奥斯卡之称的OACC第八届金龙奖“最佳漫画新人奖”和“最佳少女漫画作品提名奖”。2011年,学校在中山市素质教育评估中荣列全市普通高中第一名,成为学校自主德育成效的重要见证。

【张海经,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吴明红,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

沙溪理工学校:构建中职生的健康“人格大厦”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德育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德育科研的引领下,从心理健康着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科研课题促进德育科学发展

学校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学好技能,为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的办学宗旨下,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坚持不懈地开展科研活动,如“整体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体系的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一体育人方法探索研究”“利用优秀电影资源提高德育实效性”“营造校园心育环境的实践与研究”“‘6S’管理与‘德育’管理融合实践研究”等等,培养了一批“能干事,善总结,有智慧”的德育工作者,完善了学校―专业部―班级―家庭的育人管理网络,构建了完整的激励和奖惩制度,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理教育塑造自信自强人格

在“自信自强”的人格方面,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在整体上存在差距。因此,全体师生人员齐参与,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着手,成立了心理活动小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设心理咨询室,共同营造尊重、理解、平等、互助、互爱的心育环境,编写了心理课校本教材《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了《银幕与心理》特刊,编创了心理教育舞台剧,在学生中普遍开展心理教育,学生精神面貌普遍改观,乐观、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得以形成,自信自强的人格日益显现。

社团活动引领校园主流文化

“构筑文明和谐校园”是学校系列社团活动的主题,内容包括师德垂范、励志修身、处世以礼、文化修身。目前全校共成立社团28个,为学生展示自我、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时装表演队代表广东省在全国服装技能比赛中披金夺银,龙狮队活跃在省市各类赛场上;跆拳道队与高校选手同台竞技也能勇夺省赛一等奖。此外,动漫社、书法社、文学社、管乐队、健美体操队等都在校园内大放光彩,培养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庆苗、中山市“十杰市民”陈嘉庆等大批优秀学生。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营造了一个优质的德育工作环境,在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陈仕楷,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书记、校长】

沙溪初级中学:“影视教育”让教师培训大放异彩

随着全国电影课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电影课辅助教学已在国内中小学得到普及,影视教育研究达到一定高度。2008年初,中山市沙溪中学开始尝试从全新的视角探索“影视教育”,用“教师电影课”开展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教师电影课”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和谐师生关系建设为主要目标,开发能够反映教师教育观念、职业道德、教学技能的影视资源,继而追求师生共同“情感体验”“道德内化”“知德合一”。在“教师电影课”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学校采用成立经营团队开发资源和举办研发大赛海选汇集素材的素材选取方式,选取单一影视作品展开培训,或选取多部影视作品展开综合培训,通过讲座式(即应用影视素材片段展示加点评)、情景答辩式(即结合问题展示有关影视素材,组织教师情景答辩或论坛)来深化电影素材的感染力。不仅如此,学校还注意到,素材的选择必须为培训目标服务,不可牵强附会,同时还应遵循时代特点,符合“观众”(教师)“口味”(好看),或幽默捧腹,或催人泪下,或效果震撼,力求“小故事蕴含大道理”。

在“教师电影课”的影响下,沙溪中学教师队伍校本培训早已成果丰硕。到目前为止,学校先后研发出教师电影课精品课例15课:《放牛班的春天》《热血教师》《龙樱》《惊涛大冒险》《音乐之声》《花儿怒放》《我的老师》等,形成“教师电影课”资源库;教师电影课例《好大一棵树》(综合类)于2010年12月在全国电影课研究年会上作唯一展示,与《叫我第一名》《自由作家》《放牛班的春天》等课例分获全国一、二等奖。通过“教师电影课”的实践,沙溪中学的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优秀是教出来的”“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成果”等思想已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成为教师们的普遍共识,与此同时,教师教学技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影视素材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全国电影课教育协会秘书长雷帧孝教授评价沙溪中学“教师电影课”研究为全国首创。2010―2012年,沙溪中学教师电影课成果先后20余次赴云南、江西、深圳、东莞、茂名等地交流展示,接待了香港、江西、东莞、广州、佛山等地同行组团参观,“教师电影课”成果还成为中山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深受各界认可与欢迎。

【华峻,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校长】

雍景园小学:家校深度合作“两手抓”

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一直致力于家校合作的实践性研究。为了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突破固化了的学校决策框架,学校历时九年,以课题的形式进行了《打造伙伴式家校关系研究》《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现代公民素质研究》《家校深度合作促进学校优质发展》三个阶段的研究。现阶段的《启发潜能教育视阈下的家校深度合作》研究,是学校对家校深度合作的重要反思。家校深度合作的去功利化与去单一化“两手抓”,为发展不同类型的家校合作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去合作功利化,纯粹家校合作关系

深度合作是一种建立在民主、尊重、平等、互信基础上的互惠合作关系。传统的家校合作观念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部分合作演化为双方利益的链条。为此,学校提出“去合作的功利化”,尝试从两个层面纯化家校关系:学校层面,谢绝一切家长的资金和物件的赞助,只允许家长适度解决在开展家校活动时所需的经费;教师层面,从拒绝一盒月饼做起,做到不赴宴、不收礼、不有偿家教,谢绝一切经济性活动,通过共同参与,引导家长和教师淡化功利意识,共同营造和维护好家校之间的健康氛围。

去合作单向化,完善民主合作机制

为同步、同向、同心、开展家校合作,学校引进“亲师”“亲子”“志愿者”等理念开展家校深度合作,成立了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级亲会和班亲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主要参与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具体项目,所有成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咨询权、建议权,在学校层面履行相关的权利与责任,目的是在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级亲会是在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下,根据年级的特征自主策划、自主实施、自主评价,逐步形成年级组的育人个性,在级组层面履行相关权利与责任,根据各年级特色合理规划、引领和带动级亲会发展;班亲会主要是以开展户外教学、走进课堂教学等形式,让家长更为深入、细致、融洽的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推动和参与班级管理。每一层面的机构既独立又统一,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各自发挥其管理及育人职能。

学校从去功利化和去单向化两个重要方面来深化家校合作,用纯粹的心做纯粹的教育,让教育的真谛在家校携手的路上得到诠释。

【郑凤姚,中山市雍景园小学校长】

坦洲林东小学:构建走进学生心灵的叙事德育

叙事德育是指教育者叙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习者道德生成的一种德育模式。

叙事德育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效破解了德育难题。中山市坦洲林东小学通过叙事德育课题研究,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以探究促叙事理论的提高

叙事德育并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一种包含系统性理论知识的独特育人模式。学校多次邀请知名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为老师们指点迷津;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订阅、购买了多种德育期刊和书籍,供大家平时研读参考。通过个人听课学习、集体交流研讨、组员外出交流,不断积累理论经验,逐步提高应用水平。

以实践促叙事研究的开展

学校“小学叙事德育模式研究”成功申报广东省重点德育课题。以此为契机,学校在全校范围推动研究工作,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学科教学、少先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家委会活动、个别谈心等途径全面开展叙事德育实践,使广大教师对叙事德育入脑入心,学生也在叙事德育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以反思促叙事经验的提炼

叙事德育的开展为我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鼓励大家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总结,积极撰写案例随笔和德育论文,先后结集了三部作品集,另有数十篇。学校小学叙事德育模式得以初步形成,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以交流促叙事模式的推广

学校多次开展叙事德育交流活动,先后接待了本镇以及市内外数十所学校和相关单位的德育领导及学科教师300余人次。活动期间,来宾详细了解叙事德育相关理论和课题研究资料,深入课堂听课,感受校园的人文氛围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并与学校教师交流、探讨,对展示学校研究成果、借鉴同行经验以及打造学校德育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家教促叙事领域的扩大

学校将叙事德育延伸到家庭,动员家长广泛参与。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家长掌握叙事德育的方法;邀请素质较高的家长走进课堂,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去引导孩子;鼓励家长及时总结并记录家教心得;结合家委会活动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叙事家教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过近3年的研究,叙事文化已经在林东小学生根发芽。叙事德育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课题也因此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等次。然而,结题并不意味着结束,目前,学校正在深入开展叙事精品课建设,探索更有效的叙事家教模式,并将继续沿着叙事德育这条特色之路坚定地走下去。

【王祖慧,中山市坦洲林东小学校长】

菊城小学:根植文化 打造先锋队伍

菊城小学创办于2000年,怀着“昂首向东天一方”的办学理想,以培养有四种气节(雅气、灵气、正气、大气)的队员为己任,扎实地开展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阵地凸显特质:校徽、班名、班徽、园地、路名、种植园、菊苑等形象标志都以为主题,这样的阵地文化体现了人文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走进菊小,“美德合一”的气节时时在召人,菊之君子风范的神韵处处在影响人。

“小雏菊”争章达标:菊小将“小雏菊”激励机制和个人成长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学初,队员根据自己的优势为自己制定学期发展目标并以相应的“小雏菊”来命名,如“才艺小雏菊”“智慧小雏菊”等等。到了学期末,老师、同学、家长一起考评队员目标是否达成,对达成者授予相应奖励。这种激励机制在实现了全员奖励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了学生自定目标、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

“三人小组合作学习”:由三名队员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名、小组口号。队员在团队中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互的学习活动。辅导员以团队成绩为奖励依据,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少儿诗社”:“少儿诗社”是广东省第一个“中国儿童诗写作教学基地”,荣膺“全国九十九佳文学社团”。诗社出版了队员诗集《一米童心》;小诗人施彦希出版诗集《倾听花开》;何乐彦成为著名诗人汪国真的关门弟子并出版诗集《太阳是一朵花》,300多名队员们在《中国少年报》《辅导员》等多家全国有影响力的少儿刊物上发表诗歌600多首。新浪网、搜狐网等知名网站及《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诗社进行了相关报道。

亲子感恩慈善会: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发起的亲子感恩慈善会活跃在特殊学校、敬老院、贫困山区。每年的“助残日”,全校师生在社会上义卖义演,用所得收入扶困帮贫。2004年全校师生捐款9万元挽救了身患癌症的一位年轻老师的生命;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慈善万人行”活动捐款中,学校师生家长慷慨解囊共捐资200多万元;2007年学校师生为贵州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捐款、捐物达8万多元,有15个家庭自愿提供贵州贫困优秀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资助……

菊小的少先队工作特色明显,亮点突出,多次荣获省、市先进奖项。少先队的特色建设经验在《南方日报》《广东教育》《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相继得到报道。

【张蓉,中山市菊城小学书记、校长】

石岐西厂小学:让体验成为“活力德育”的土壤

2009年,学校“享受童年 变出精彩”庆“六一”暨三好表彰主题活动现场,五(4)班正在表演“魅力体操”。两名表演者配合默契,动作流畅,把体操鞍马运动员训练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活动结束后,扮演“运动员”双腿的小卢兴奋地跑到班主任面前说:“老师,这是我在小学过得最有意义的儿童节,也是最难忘的儿童节!”班主任高老师看着兴奋的小卢,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眼前的小卢,就是曾经任性、骄纵、经常以大欺小的班级“小霸王”。在石岐西厂小学,像小卢这样通过参与学校体验活动从而实现飞跃性转变的孩子还有很多。

体验是生活积累,人生积淀,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只有让孩子亲自去参与、经历,生命才能成长,心灵才能感悟,品德才能修善。学校打造的“活力德育”就是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实施以“参与-体验-感悟-内化”为特征的活力德育课程体系,激发和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创意思维、主动探索和自主发展精神为核心的活力品格,为学生的活力人生奠基。

一个孩子若在学校总是当“观众”,他是很难真正长大的。学校活力德育的研究与实践,依据“析茧”―“破茧”―“蝶变”的“破茧化蝶”原理,彻底改变让少部分孩子做“演员”,而让绝大部分孩子做“看客”的传统做法,为孩子们搭建起一系列参与体验的活动平台――

创意儿童节:学校鼓励孩子认真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大胆编创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情景剧,先后开展了“享受创新 变出精彩”“魔术变变变,变出活力童年”以及“弟子规唱响和美校园 踢踏舞舞乐活力少年”暨庆“六一”主题活动等别出心裁而又妙趣横生的活动。欣赏着身边伙伴的精彩表演,孩子们开怀大笑的同时又深受鼓舞和启发,创造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而生。

慈善拍卖会:学校把中山市享誉全国的新民俗“慈善万人行”与元旦庆祝活动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发动脑筋准备各种各样的精美“拍品”,通过台上台下互动结合的形式进行慈善拍卖。一年一度的拍卖盛事成为孩子最期待的事,“博爱 创新 包容 和谐”的中山精神也在活动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此外,“活力特色班”“活力志愿团”“德育训练营”“数学体验营”“风采展示台”特色运动会”“毕业典礼秀”“实践型作业”等十四项常态德育体验活动,破茧而出,翩翩起舞。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情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的窗口;是锻炼能力、展示自我、提升信心的机会;是互动交际、合作成功、修身感悟的平台。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活动,让校园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尽情抒感,张扬个性,幸福成长。

上一篇:校园德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校德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