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范文

时间:2023-03-13 14:28:14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范文第1篇

传统的五大养生方法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历代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养生学的专著浩如烟海,养生方法多种多样,养生学的流派也很多,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学。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精神养生方法、起居养生方法、饮食养生方法、运动养生方法及药物养生方法五大类。精神养生方法是通过精神上的调节使自己每天都有个好心情,起居养生方法是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饮食养生方法是通过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健康预防疾病,运动养生方法是通过适量的运动来增强体质。这四种养生方法既经济又有效,还没有毒副作用,适用于所有人。药物养生方法则是通过补益中药或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来补益或治疗虚弱体质的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就是说补益中药的合理应用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或有疾病的中老年人。

虚则补之

目前,市场上各种保健品琳琅满目,绝大多数保健品中都含有滋补中药或营养药物,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中老年人面对如此众多的保健品,在选购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许多中老年人根据广告宣传来购买保健品,还有人错误地认为价格越贵的保健品效果就会越好。其实,依据广告宣传和商品价格来判断保健品的优劣是不正确的。从药物养生保健法来讲,保健品的价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选购的保健品或补益中药是不是适合自己。

中医理论认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意思是说只有虚弱体质的人才适合于服用补益中药,而体质强壮或患有实证疾病的人不但不能用补药,还要适当地应用泻药才会有益。中医还非常讲究“辨证论治”,人体虚弱的体质主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气虚就应该用补气中药,血虚用补血药,阴虚用补阴药,阳虚用补阳药,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的健康。如果阴虚者用了补阳药,而阳虚者用了补阴药,恰似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所以,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做出选择,以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盲目选购和服用那些被广告吹得天花乱坠或价格昂贵的保健品,不但浪费了钱,没有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还常常会引起某些不良反应。近年来,经常有因误服保健品而出现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烦躁失眠等副作用的报道。

还有一些中老年人认为经常服一些补益中药、营养药或保健品,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都可以应用中药进行养生保健,而是要根据体质情况来决定。中医认为,老年人的体质一般说来可以分为正常体质、疾病体质两大类,疾病体质又可分为虚证体质、实证体质和虚实夹杂性体质三类。正常体质的老年人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没有必要服用补益中药。

有人形容健康人体状态就像走得很准的钟表,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它的运行。有位养生保健专家对健康的中老年人服用补益药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他说:“本来自己的生物钟走得很准,为什么非要将它拨得快一些或慢一些呢?!”所以,切不可做那些“无病吃药,花钱买病”的蠢事。

中药养生的原则―整体观念和辨证论补

所谓“整体观念”,是指当我们应用中药养生保健时,要考虑中老年人全身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整体状况包括精神状态、形体功能、面部气色等诸方面,然后再考虑具体的中药养生方法。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而适当地调整中药的品种和剂量。

所谓“辨证论补”,是指根据中医理论的原则,首先辨别出中老年人的体质情况和疾病证候,以此来进行中药补益。

四类虚证

大体来讲,中老年人的虚证主要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及阴虚证四大类。

气虚证是指机体的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气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纳差等。适合于应用补气中药进行滋补,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灵芝、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等,中成药如四君子丸。

血虚证是指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血虚证多因劳倦内伤、思虑过度、脾胃虚弱、失血过多等所致。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等。适合于应用补血中药进行滋补,如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等,中成药如四物丸。

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出现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阳虚证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久病虚损所致。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小便清长等。适合于应用补阳中药,如鹿茸、黄狗肾、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肉苁蓉、锁阳、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益智仁、沙苑子、菟丝子、韭菜子、胡卢巴、阳起石等,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中药养生范文第2篇

1.不盲目进补

一般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体质多“虚”,宜选用补益的中药进行调养。但服用补药应有针对性,体健无病的人一般不需要服用中药进补。倘若一见补药,即以为有益无害,不论是否需要,不分气血虚实,贸然进补,反而可能引起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凡要进补的人,尤其身体虚弱老人,应请医生辨明体质虚实之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中药进补。虚弱之人当补不补,会亏欠自己;而健康之人不当补却进补,反而会伤害自己。

2.补勿过偏

进补的目的在于谐调阴阳,宜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新的阴阳失衡,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气虚的老人,如果只注重服用补气的中药,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可能导致气机壅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如果老人为阴虚,仅用养阴的中药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会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的症状。因此,补勿过偏,补宜适度,适可而止,这是进补时应注意的分寸。

3.辨证进补

老人体虚当补,但各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不要看别人服用某种中药效果好,也照单抓药,直接服用。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有其独特性,故进补时一定要请医生进行诊断,分清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辨证施补,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

此外,服用补药,可以煎服,可以泡茶饮用,也可以采用药膳。根据所需进行选择。同时还要注意顺应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中药和剂量。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健康。

4.盛者宜泻

中药养生是体弱老人常用的益寿延年方法,大多以补虚为主。然而,老年人中,体感而本实者也不少见。不能只注意到自己的虚症而忽视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实症。中医认为,“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若偶有风、寒、痰、湿等因,尤当急逐其邪”。如今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如果平素膏粱厚味,往往形体肥胖,有的人气血痰食壅滞已成为实症。因此,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泻实,也是抗衰延年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藏经》中说“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即是这个意思。

5.泻不伤正

对于体盛邪实的老人,应选用宣泻通利的中药,使阴阳气血得以平衡。但要注意,中药养生中的泻实之法,以不伤其正为原则。选用中药时,要注意分寸。应请医生确诊,确实属于过盛壅滞的实症,才可以选用攻泻的中药。同时要注意把握药量和服用的疗程,不可因体盛而过量服用攻泻的中药,不可急于求成,强求速效。否则易导致人体正气虚乏,起不到益寿延年的作用。

6.用药缓图

中药养生范文第3篇

中药养生是在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谐适度的中医养生学,是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制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养生保健的核心是要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1]。即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使机体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工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质,部分可作为养生保健的食材。卫生部曾颁布三批共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2002年又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中药91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14个,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61个。在生活中,中药在养生保健的使用情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药膳

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养生、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药膳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而制作药膳人员绝大多数是不具备中药理论知识的,而中医理论或临床学者一般只是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因为对药膳感兴趣而间或有所涉猎,专门投入精力研究药膳理论的并不多见,所以药膳的质量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药膳配方要求各种原料在寒热性质上要一致,五味取舍要合理,归经选药要准确,功效主治要协同,使成品的整体作用远优于每一种原料作用的总和,以取其最佳疗效。若搭配不当,轻则药力尽消,甚则伤害机体。由于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人们虽然有利用药膳防治疾病、实现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但在运用药膳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可避免的盲目性,误补、蛮补造成的悲剧也不鲜见。如对一些补益药如阿胶、冬虫夏草、人参等的使用,由于在食用时不辨寒热虚实,从而引起口舌生疮、胀气甚至鼻出血等不良反应;妇女食用阿胶不当,引起经期提前、经量增多等副作用。对于食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没能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不但不利于养生保健,还造成中药的大量浪费。药膳具有药物的性能与功效,与一般的膳食不同,施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辨证施膳是关键。以痢疾病为例,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的体质不同,或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故所表现的证不同。属脾胃湿热者,应食马齿饮、薏仁粥清热利湿;属寒湿困脾者,应食姜蒜红糖汤、藿香菖蒲粥温化寒湿;属脾胃虚弱者,应食白术猪肚粥、益脾饼益气健脾。同样的病症,证型不同,所用药膳也是不同的。现在大量的药膳学书籍主要是整理、转载和引用历代医家的药膳方剂,其中不乏盲目传抄者,缺乏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理论指导。

中药保健品

中药中一些成分如黄酮、多糖、皂类等对人体有保健功能。中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品正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当前中国消费的一大景观。保健品企业存在远景失明、信用缺失、营销短视、人才匮乏、行业制度混乱等状况。如一些企业由于粗制滥造、夸大宣传和违规营销,利用市场不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简单的广告文化在短期内从市场套现获取巨大的商业利润,而不注重产品的科技研发,造成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不利局面。中药保健品粗制滥造、科技含量低,产品层次低,较少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产品功能雷同现象日益明显。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行业缺乏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造成产品审批后没人管、生产过程没人管、流通过程缺乏管理等。最近五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接近3000种,而日本在近10年里总共只批准了122个相当于保健品的功能性食品。故保健品行业迫切需要出台《白皮书》。有关人士认为,《白皮书》的出台将为行业指明总体发展方向,加强行业自律,同时争取有利于保健品营销及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展望

中药养生范文第4篇

可是每天吃着这些中药类零食,就真的对身体好吗?甚至可以达到很好的补血、清火等作用吗?为此,医学专家给出了答案。

中药零食很“抢口”

阿胶枣、龟苓膏、凉茶、薄荷糖……王小姐现在每周的零食从薯片、巧克力变成了这些中药保健类零食。自从听到养生专家说女人要补血、清火,中药保健类的零食最好了。从此,王小姐的零食习惯也一下子“养生”了,既然每天都要吃零食,当然要吃得更健康,这也是不少办公室女性的日常习惯。

在各大超市,中药保健类零食的销售成了一股热潮。很多年轻人买固元膏,阿胶枣、龟苓膏等这类滋补零嘴。因为工作压力大,无法好好照顾自己,又害怕“是药三分毒”,于是中药类零食应运而生,也成了现在都市人“安慰”自己的好食品。

中药零食也“忌口”

其实,中药类零食虽然有益处,但是并非每个人在任何时候吃都好,每类食物其实都有其利弊。所以不要一味被“养生”两字蒙蔽眼睛。针对大家最喜欢购买的几类中药零食,专家为其一一“把脉”。

酸梅汁:经期、孕产期女性慎食

酸梅汁是中国传统的消暑饮料,一到夏季,很多人家里都会自制或者冲泡酸梅汁。酸梅汤的主要原料是乌梅,乌梅中的柠檬酸帮助吸收维生素及酵素,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苹果酸则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一般来说,乌梅具有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等。不过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等人群忌食乌梅,菌痢、肠炎初期的患者也须忌食乌梅。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孕妇产前产后,最好不要吃。胃酸过多人群,也不要多吃酸梅汁。

凉茶饮料:寒性体质及阳虚人群少食

凉茶本是夏天消暑的佳品,但是现在几乎成了一年四季都有的常用饮料。医学专家认为,凉茶终究还是中药性质比较“浓”的茶饮料,不能拿来当水喝,喝多了或者不适合喝的人喝了,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市面上的凉茶主要成分多含有、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药,有清热除湿、滋阴去火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大便干结等症状,但手脚容易冰凉、胃寒、阳虚、大便经常偏稀的人,应尽量少喝凉茶,以免加重原有症状。

阿胶枣:外邪入侵及消化不良者少食

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特别是阿胶还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等作用,很多白领女性都会在自己的包里或者办公室放上几袋,作为营养零食食用。对于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经常吃些阿胶枣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但是大枣虽好,也不要多食,尤其是在外邪侵入身体(指感冒发烧等)时,吃补品就会把病邪留在体内。同时,女性在经期、产期也不宜多吃阿胶枣,会使其月经、恶露不尽。同时,阿胶枣吃得过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热或者消化不良患者,多吃就会滋腻碍胃,影响食欲,日久还容易上火。

龟苓膏:孕妇及经期人群少食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零食。正宗的龟苓膏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等药物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的功效。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现代人又缺乏运动,饮食上疏于科学调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口干心烦、便秘等症状,于是,吃龟苓膏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可是龟苓膏虽然清火效果好,对女士却不是“万用妙药”,因为龟苓膏有清热排毒的作用,所以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或有风湿病的人还是少吃或不吃。同时,龟板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故孕妇和月经期女性也不宜多吃。

固元膏:气血旺、肥胖人群不宜

随着固元膏在各大超市现做现卖,吃固元膏也成为现代人近期流行的零食。固元膏是补血养元的食品,配方中的阿胶、红枣可以补血,黑芝麻、核桃仁能补肾,冰糖能润燥,而且做法又非常精细,容易消化吸收,适合妇女长年服用,而且也适合老年人补血、补肾,治疗咳喘效果也很好。不过专家表示:如果是气血旺的年轻人,则不必要服用固元膏,脂肪过多的肥胖人群也不宜服用。

小连接:中药零食就该这样吃

随着大家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吃中药类零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如果要选择这类零食,专家们给了大家几点建议:

1、闲暇时看看中药类书藉,自己掌握一定的养生科学知识。

2、任何中药都有利有弊,所以需要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跟风食用。

3、孩子尽量少吃滋补类零食,以免增加体内激素,使其过早发育。

中药养生范文第5篇

下列中药酒方剂,请君选用。

香白酒坛装白酒25公斤,以香圆、佛手果、木瓜、广柑、绿豆各1.5公斤,茵陈0.5公斤,冰糖2.5公斤,投入其中,密封坛口,贴上封存年月时日标记。每年秋季泡制,满岁即可饮用。

佛手果入肝脾肾经,功用理气止痛,健脾祛痰,长于开胃止呕;香圆性味功用与佛手同;木瓜性味酸温,人肝脾经,功用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广柑,其皮谓之广皮,性味辛苦温,人脾肺经,功用理气健胃,燥湿化痰;茵陈性味苦平微寒,人脾胃肝胆经,功用除湿热,退黄疽;绿豆性味甘寒,人心胃经,功用清热解毒,消渴。诸药借助白酒辛热之功通达百脉,常酌饮之,利益养生。当年的清廷军机大臣奕勖的长子、庆亲王载振,连年酿造香白酒,其阂家老小皆乐浅酌小饮。

巴戟天酒巴戟天、石斛各18克,羌活、当归、生姜各27克,川椒29克,共捣为末,用1000毫升白酒浸入耐高温玻瓶中密封,隔水煮沸1小时,置冷备用。每次温饮15-20毫升,不拘时间,常有酒力为好。功能壮阳,活血通经,舒筋利关节。主治肾虚阳痿,腹部瘀结冷痛,挫伤闪挫,腰膝瘅痛,足痿无力,肢节不利,四肢拘挛。

枸杞酒 枸杞60克,白酒500毫升。把枸杞洗净泡入酒中封固7日,过滤即成。每天晚间睡前浅饮一盅。功能补虚祛寒,益精壮阳。主治眩晕,口干,阳痿,。

铁酒一块铁烧红,急人一大杯白酒中,去铁即成。每日依酒量饮之,以磁石塞耳开窍,治耳聋。

鹿茸酒鹿茸10克,山药30克,鹿茸切片与山药同置于瓶中,以白酒500毫升浸入,密封7日即成。日饮三次,每次空腹饮一二小杯。功能益精血,强筋骨。主治男子虚劳精衰,精血两亏,阳痿不举,腰膝酸痛,畏寒无力,骨弱神疲,遗尿滑精,眩晕耳聋,以及小儿发育不良,妇人宫冷不孕,崩漏带下属虚寒症者。

催生马齿苋酒绞取鲜马齿苋汁三分,入酒三分,使其微暖服之。主治难产二三日不下。

虾米酒虾米500克,取其净肉捣乱为膏,取二勺调黄酒一杯,烫温服之,每日三次,可以通乳。

种玉酒全当归、远志各150克,好甜酒1500毫升。把当归切碎同远志和匀,以白布袋盛之,人洁净容器中,甜酒浸泡,密封七日去渣即成。每晚随量温饮,切莫间断。酒用尽,依法再制。功能活血通经,调和气血。主治妇女经水不调,不能受孕,或是气血不足者。

茄子酒成熟的大茄子3枚。取其一枚以湿纸包裹,壅入灰火内煨熟后装进瓷罐内,乘热注入白酒750毫升,以蜡纸封住罐口,经三宿去除茄子即成。空腹随量温服。功能止血。主治久痔大便出血。另二枚如法炮制,三枚为一疗程。

长寿酒杭菊、条芩、夏枯草、川牛膝各15克,白酒1斤。上药人酒中浸泡24小时,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5-10毫升。服用前应摇晃酒瓶,待药渣下沉澄清后再饮之。

杞生地酒枸杞子250克,生地300克,共捣碎置于瓶中,注入上好白酒1500毫升,密闭15日后,去除药渣即成。每日早晚空腹各温饮10―20毫升。功能补精益肾,滋阴养肝明目。主治视物模糊,阳痿遗精,腰膝酸软,烦热头痛。忌食芜荑和葱蒜。

蝮蛇酒蝮蛇一条,人参15克。将蛇置人洁净容器中,注入白酒1000毫升,令其醉死容器中,再投人人参浸泡七日即成。饮用不必拘-时,随时频饮之。功能祛风解毒,主。治牛皮癣。

清心柔肝酒 鲜石菖蒲、鲜木瓜、九月菊各20克,桑寄生30克,小茴香10克,烧酒1500毫升。将上药装入纱布包,置容器中以烧酒浸泡密封,七日即成。每日晨间温饮一小盅。功能清心,柔肝补肾。主治阳虚恶风,消化不良,眩晕乏力等症。

虎骨酒虎骨、革萆、淫羊藿、薏仁、怀牛膝、熟地、橘皮、葳蕤各250克,当归、羌活、乌药、五加皮、苍术、防风、青皮、丹皮、独活、川芎、白芷、白芍、木瓜、紫草、枸杞子、红花、补骨脂、川乌、草乌,、官桂面、木香面、公丁香面、檀香面、紫豆蔻面、佛手面、砂仁面、蕲蛇、人参面、鹿茸面各16克,红糖2156克;红曲625克,蜂蜜5000克,乳香面、没药面各63克,油松节125克,麝香0.6克,生杜仲、续断各156克,白酒28公斤,依法制成药酒,装瓶密封,每服10毫升,日二次。主治筋骨瘅痛,腰膝不利,周身麻木。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中药养生范文第6篇

推荐一生姜

常言道:“家备生姜,小病不慌。”其实,这就是在讲生姜防病的功效。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保健功效,再配上红糖、大枣、绿茶等不同辅料,妙用无穷,尤其适用于秋冬养生,是茶疗养生的首选。

不过生姜气味辛烈,有很多人泡饮时可能不喜欢那种口感,可加入一些调味剂,或者用煮饮的方法来加以改善,还可以与一些其他有甜味的饮料共煮。例如我们常喝的姜汁可乐,不仅有防寒去痰的功效,还可以增加热量、暖胃,最适用于冬季。生姜对防治感冒效果很好,可以祛风散寒,也算是茶疗方的一种。不过要注意的是,一般挑选表皮没有裂口、颜色鲜艳、柔软、膨胀状态的新鲜姜,不要选起皱纹、发干发黑的生姜。生姜表皮中有较多营养成分,熬汤时,应该少去皮或不去皮,避免养分流失。

禁忌:生姜性味辛温,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生姜茶疗方精选

生姜茶

配方:绿茶5克、生姜8片、葱白5~8根。

服法:混合后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2剂。

功效:祛风发汗。

适用:风寒感冒。

核桃生姜茶

配方:核桃仁20克、葱白20克、茶叶15克。

服法:共用水煎沸5分钟后即可。每日1剂,煎2次服饮。

功效:解表散寒。

适用: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芝麻生姜茶

配方:生芝麻30克、生姜5克、绿茶5克。

服法:混合后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

功效:发汗解表。

适用:外感初起。

生姜红糖饮

配方:生姜30克,红糖适量。

服法:生姜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加入红糖煮沸即可,少量频频饮用。

功效:暖胃止呕。

适用:妊娠呕吐或虚寒腹痛。

推荐二党参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这是我国民族的进补习惯。其实,泡参代茶饮很多见,人参、党参、太子参、红参等等,虽然它们补益功效不同、用法稍异,但都可以作为茶疗在秋冬进补。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参类可以起到补气健脾、益肺生津、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有效地防治疾病,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一般来说,人参、党参、太子参都可以用于茶疗,但三者药力有强弱之别。人参为补气之上品,可大补元气,挽救虚脱重症功效显著,并能安神定志。太子参补气之力最弱,故不单独用于气虚症,而其性平柔润,无壅滞之弊,生津作用较党参好,尤适宜热病后津伤阳亏之症。在茶疗上,笔者主要推荐党参,一是党参主要功能为补中益气,兼养血,常用作人参的代用品,尤其适合中年人以及青壮年;二是人参和太子参相比较,人参药力和缓,有利于茶疗逐渐发挥药效;另外,从价格和实用性来说,党参茶疗一般家庭也可以接受。

禁忌:糖尿病病人不宜使用。

党参茶疗方精选

党参红枣茶

配方:党参30克、红枣10枚洗净。

服法: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成。代茶频频饮用,当日饮完。

功效: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适用:大便溏薄不成形、次数增多等亚健康状态,对兼有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

党参茶

配方:蜜炙党参10~25克、红茶1~1.5克。

服法:混合后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

功效:健胃祛痰,益气补血。

适用:气血虚弱,有慢性病者。

推荐三枸杞

很多人其实都有用枸杞代茶饮的习惯,枸杞茶除了有明目作用外,也是秋冬养生必不可少的。《本草汇言》认为,枸杞能“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焉”。阳生阴长,补益气血,正适合秋冬养生的原则。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肺经,正应秋冬须补益之脏腑,同时,它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血润燥、泽肤悦颜、培元乌发等功效,代茶饮用口感也不错,所以,枸杞茶是秋冬养生茶疗不可或缺的。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同时,感冒发热、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也不要饮用。最适合饮用枸杞茶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还有一点要注意,根据季节的不同,枸杞茶的配方也有所差别。笔者下面推荐的自制茶疗方,只适宜秋冬茶疗养生保健之用。

枸杞茶疗方精选

枸杞桂圆茶

配方:去核红枣6枚、干桂圆6颗、枸杞10粒、红糖少许,亦可视个人口味自行增减(脾胃虚弱的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红豆)。

做法:一种做法是将红枣、枸杞洗净,锅内放1000毫升水,放入红枣、枸杞。大火煮滚之后,再加入去壳桂圆,转小火慢慢煨煮10分钟左右,加适量红糖,待红枣软烂煮出香甜味,即可饮用。饮茶食渣效果最佳。另一种就是直接沸水泡用,加红糖或者蜂蜜都可以,不过效力较煨煮的茶饮弱些,适合外出饮用。

功效:补肾明目,益气补血。

适用:气血虚弱,有慢性病者,适用于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亚健康人群。

枸杞三圣茶

配方:枸杞10粒左右、黄芪片10克、党参3克、蜂蜜少许。

做法:洗净枸杞、黄芪、党参后,加水煨煮或直接泡饮均可。蜂蜜是本茶饮必加之配料,一用来调味,二有润燥制性之功效。

功效:补肾益气。

适用:体质虚弱者,适用于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亚健康人群。

其实,适用于秋冬茶疗养生的中药还有很多,笔者推荐的只是一些取材和价格较适合长期饮用的。中药茶疗养生保健也不是越贵越好,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加以选择,最好能和一些中医中药师沟通,辨证饮

秋冬养生茶疗的小技巧

1.中药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泡,可部分溶解挥发性成分。同时,冲泡后用杯盖盖紧,使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冷凝在杯盖上,随水珠滴落,重入茶汤中,这样才能提高药效。

2.中药的用量因药物和用途而异,一般而言,鲜品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养生保健时用量宜小,治疗疾病时量宜大。

3.中药泡茶的时间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据药物的质地而定,通常3~5分钟即可,但必须用沸水浸泡。此外,秋冬茶疗养生,还应听从医生的专业指导。

4.有些药物成分久煎易分解破坏,所以茶疗煎煮时要注意,例如杏仁含苦杏仁苷,久煎则水解产生氢氰酸,随水蒸气散失,减弱止咳作用。将煎煮法改为茶疗法后,上述有效成分就不会被破坏。

中药养生范文第7篇

专家指出,有保健滋补作用的中药材若想达到其养生保健效果,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煎煮时间和工序流程,并非像有些火锅店在汤料中直接放入诸如桂圆、桂皮、砂仁等生药材就成了滋补火锅。这些药材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起到的大都是去膻、除腥或者调味的作用。

黄芪、桂圆、枸杞、党参等都是常见的中药材。黄芪作为滋补的一味中药,在提高抵抗力方面有一定作用,黄芪的作用为“益气固表”,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的易感人群可以适当食用。但对于感冒、发烧的人群来讲,在有疾病症状时,用黄芪滋补是不合适的。对于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痰湿重(肥胖、舌苔厚腻)、胃肠时常感觉多胀气、腹胀的人群也不适合服用黄芪。

专家建议,在食用含有中药成分的火锅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证而异。中医讲辨证施治,含有中药成分的火锅在食用时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一般来说,火锅底料中如八角、茴香、花椒、枣、姜、枸杞等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只要不过量,普通人群食用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第二是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冬天或者寒冷的环境;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或温燥的环境。

第三是因人而异。人的体质、年龄不同,品尝含有中药的火锅时也应有所差异。例如小儿体质娇弱,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患有高血压、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溃疡病、皮肤病、痔疮、肛裂、经常流鼻血、牙龈出血者以及“热体质”者最好忌食含有温热类滋补的中药。

第四是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比如西南地区火锅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比如东北地区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因此,在火锅药膳选料时也要注意这些客观因素。

中药养生范文第8篇

2012年1月起,我杂志与光线传媒属下电视节目合作,共同举办“养生一点通”栏目,本栏目将陆续选登优秀中医药专家的讲演文稿。

《养生一点通》是由光线传媒强力打造的健康养生类节目,邀请具有权威背景、独家观点的养生名家,传递养生智慧,每期都有实用的健康知识让您“一点就通”。至今播出平台已覆盖全国近两百家电视台,受到广泛好评。

养生一点通,生活更轻松。

官方微博:省略/ysydt

热线电话:010-64404217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了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就是利用皮肤这些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药物熏蒸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并能使体内的五脏六腑的“毒气”、“邪气”、“寒气”通过汗腺迅速排出体外,既扶元固本又消除疲劳,给人以舒畅之感,故能疏通经络、益气养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1.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热是一种物理因子,可刺激引起周身体表毛细血管网充分扩张、开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导致体内储血重新分布,进而促进全身血液大循环。在疏通腠理、舒张血管、通达血脉、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能增进药物的吸收,而随着红花、丹参、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的吸收并发挥药效,又能使因热效应产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从而发挥出更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另有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熏蒸疗法有改善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滞度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促进药物的吸收作用

中药熏蒸的药物治疗作用直接与皮肤相关,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大,毛孔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是人体与外界进行交换的器官。对皮肤体表的痈疽疮疡及各种皮肤病,熏蒸药物的有效成份可直接在接触的肌肤部位产生药效或在向体内转运的透皮吸收过程即发挥其抑菌消炎、杀虫止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养生保健及治疗疾病的作用。

3.产生“发汗”效应

发汗为中医治病基本手法之一,也是养生保健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解表祛邪,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排泄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能,可有效清洁机体内环境、维护机体健康,同时发汗可有效调节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而中药熏蒸疗法所产生的热药蒸汽,促使汗腺活动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并能恢复部分汗腺、皮脂腺的功能;汗液排泄还能带走部分积蓄在体内的毒素和沉积物,清除体内毒素对机体各脏器的损伤,使机体更健康。

4.神经、经络调节作用

人体皮肤分布着无数神经感受器和腧穴,而人体信息的传递,正是由这些感受器和腧穴分别通过神经纤维和十二经络组成的信息网络,时刻保持着皮肤―内脏―大脑间频繁的信息传递与调节过程来完成。也即外周传入感觉神经在脊髓段与内脏传入神经发生了交织与联系,从而使传导的信号相互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发现内脏病变时,某一区域皮肤痛觉变得敏感起来,还有可能发生牵涉痛或反射性肌痉挛。中药熏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经络的传导作用而发挥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5.抗炎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熏蒸疗法可通过下调炎症模型动物血液中异常升高的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降低血液中异常升高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抑制TNF-α的表达;抑制血液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还能显著改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现代研究还表明,熏蒸疗法能加速炎症致痛介质的清除,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软组织损伤的共同病理变化是在局部堆积了大量的无菌性炎症产物和致痛化学介质,它们在温热作用下,随血液循环加速而被带走,从而达到止痛目的。当软组织损伤时,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皮下瘀血,大量组织液渗出,形成局部肿胀疼痛。在温热作用下,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静脉和淋巴回流加速,渗出液得以迅速吸收、代谢和排泄,从而使肿胀减轻,疼痛缓解。这也是中药熏蒸疗法的养生保健的作用机理之一。

6.提高免疫力作用

中药蒸汽的温热作用,能增加体内脑啡肽的含量,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大小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淋巴细胞的转化加强,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从而使化脓性炎症病灶早日局限化、成熟,促使坏死物质迅速脱落、代谢排出。并增进正常新陈代谢作用,使生理机能发挥极致、意识趋于安定而达到身心平衡状态。

7.美容作用

熏蒸疗法是美容美肤美发的最佳途径。现代研究证明,大多数美容中草药中含有生物碱、苷类、氨基酸、维生素、植物激素等,对皮肤有良好的滋养保护作用,能增强皮肤的免疫力,可以保护表皮细胞和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而蒸汽的熏蒸能促进皮肤的微循环和代谢,有祛斑和美白作用,故中药熏蒸有增白悦颜、祛斑润肤、香身除臭等美容保健作用。

中药熏蒸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和肛肠科等数百种疾病,但中药熏蒸疗法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养生保健功能,对于预防疾病、防治亚健康状态有显著作用。因此,中药熏蒸疗法,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养生保健,是治未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药养生范文第9篇

常服枸杞子。枸杞子被称为“不老果”,具有滋补肝肾、养精明目的功效。徐老介绍说,此药在药房里就可买到。但人们不要买那种用硫磺熏过、颜色鲜红的,而应尽量买深红色的。最好的枸杞是宁夏枸杞,这种枸杞的个头较大,每两约有22颗,每公斤的价格约为一百元。徐老每晚都会嚼服一小把(约20克左右)枸杞。有时,徐老也会将适量的枸杞放在牛奶中,用微波炉热一下服用。

少量饮用白酒。徐老很喜欢喝高度的白酒。在平时,他最常喝的是诸暨老家的同山烧(属于高粱烧,约50度),有时也将枸杞子、生晒参等药物用糟烧浸泡后服用。徐老常年都饮酒,一般每天都会饮1次,每次饮一小盅(约三十毫升)。徐老说,少量地喝酒能起到活血通脉的作用,但他从来不贪杯,如果因为有应酬多喝了一些,第二天就不会再喝了。

常吃银杏果。银杏果也叫白果,具有敛肺定喘、保护心脏的作用。在每年银杏果上市的时候,徐老都会购买二十余斤,将其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储存起来。此后,他每天会取出十多颗银杏果,将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分钟,然后当作零食吃。

常服自制的中药胶囊。徐老经常将西洋参、铁皮石解、三七一起磨成细粉,装入胶囊中,每天服两次,每次服四颗,已经连续服用了十多年。西洋参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铁皮石解有滋养阴液、补益脾胃、护肝利胆、强筋壮骨的功效。三七具有活血通脉、保护心脏的功效。徐老说,现代人从饮食中摄入的营养十分丰富,大多属于热性体质,因此四十岁以上的人一般都能使用此方进行养生保健。不过,在使用此方之前,人们最好还是去咨询一下当地的中医。

中药养生范文第10篇

“平民货”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养生来说也是“良方”。

杜仲

医理:有补腰、壮肾、固肾的作用。

养生秘籍: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花生杜仲牛尾汤,这款汤有补血、益肾、强筋骨的功效。花生(60克)洗净浸泡;杜仲(20克)置锅中洒上淡盐水,慢火炒干;牛尾洗净后放滚水中煮沸10分钟,再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约12碗水,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便可。

注意:杜仲应先去掉尘埃,置锅中,溅入少许淡盐水,炒千。因为中医说“咸入肾”,指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于肾,咸味适度可以养肾,过成则伤肾。

田七

医理:田七是参类的一种,有着滋补的作用,而且田七原来是跌打药,有着通筋活络、活血祛瘀的药理性。

养生秘籍:

因为现在社会正步入老年化,同时冠心病患病率也呈年轻化了,所以我们经常用田七煲汤,可用于调理冠心病。

注意:购买田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处理田七最好就是用鸡油微火炒至微黄,冷却后用锤子敲碎,这样做可以改变它的作为跌打药的属性,以增强田七的滋补效用。

陈皮

医理: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

养生秘籍:陈皮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煲汤的佐料,煲油腻的汤水和豆类的汤水可以放一些陈皮,能够化气和化滞。

注意:陈皮要浸泡、去瓤,一定要刮掉那层白色的东西。这样甘香味就会很好,不然煲出来的汤会有点涩味。

茯苓

医理:茯苓性平味甘,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广东天气常年燥热,广东人通常用茯苓来清热解毒祛湿。

养生秘籍:土茯苓煲龟汤可清热解毒。这里再介绍一道茯苓栗子粥: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即可。

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时忌茶。

淮山

医理:淮山作为保健食品在中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它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

养生秘籍:鲜淮山是广东人的一种日常食物,可煲汤炒菜,当作蔬菜食用。其中用来煲汤是最多的,比如党参淮山猪腱汤、童鸡响螺淮山汤、淮山圆肉炖猪手等等。都是广东人比较喜欢的汤。

上一篇:中药丸范文 下一篇:免煎中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