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20:20:33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走访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通过多次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及对多家医药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决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为北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饮片加工、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分析就业岗位,进行课程定位

针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将中药原药材的鉴定与炮制、中药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检验、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常用制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习领域中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等四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1.3课程性质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在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技术、微生物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检测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

1.4课程目标

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的要求及能力,参照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标准,将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会如何使用药品标准、检品取样的方法、检品的前处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检查(常规、杂质、微生物)及含量测定的方法等。(2)职业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所学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与方法对中药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及做好仪器的维护;会配制各种常用的试剂、缓冲液;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判断;正确填写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药品检验报告书。(3)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依法检验”的思想,培养正确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与实施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从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入手,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依托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制剂形态不同而具体检验项目也有所不同,对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考核方式的进行性设计,均是以项目为基础的。

2.2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中药制剂多数以固体状态及液体状态形式存在,其质量检验过程均是由阅读理解药品标准(国家标准、企业内部标准)、取样、样品前处理、鉴别、检查、填写检验记录等六个步骤完成,因此将本门课程教学依托在三个教学项目上,每一教学项目又分设有多个检验任务,具体检验任务以常见中药制剂为载体安排教学的实施,其中取样、样品前处理、试液的配制、计算、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的填写、检验室卫生及安全在每一项任务完成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在这一设计中遵循了知识由易到难的顺序,体现了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注重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满足了岗位技能对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先进性、通用性与实用性。

2.3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教学的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托学院现有药物教学实训楼内教学做一体化制剂检验实训室的有利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营造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组织教学。三大教学项目中任一检验任务的实施均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的:创设问题情境与下发任务请验单、探究问题设计实施方案、汇报实施方案、教师点评、具体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每一环节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施任务前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为8组,每组3~4人),着重培养学生设计质量检测方案,顺利完成检验项目与任务,规范填写检验报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下发任务请验单。请验单的发放是项目具体任务完成的首要环节,除第一节课讲解对学生的要求及上课模式转变的学习外,均是利用上一检验任务完成后的20分钟进行的。针对请验单,向学生提出有参考性的问题或列举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行为,可使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为下一步骤的实施明确方向。第二环节:探究问题,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针对教师引出的问题,学生课下通过查阅专业书籍、相关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设计出能完成本组待请验任务的实施方案,包括检验方法的选择及理由、所需材料及仪器的详单、操作时分工问题、步骤实施细节问题、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第三环节:汇报实施方案。小组成员在课下设计好的实施方案,在课上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其他组成员与之共享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其他组成员可以在汇报完后对自己思考不清楚及不懂的地方向汇报人提出疑问,并由汇报人进行回答;如果答不出,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探讨,解决相应问题。第四环节:教师点评,确认各组实施方案。教师通过随机选取的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未能充分考虑到的及存在异议的地方进行补充与解疑,确认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包括方法选取是否得当、所需材料及仪器是否合理、操作步骤顺序是否准确等,并对此提出意见。第五环节:具体实施。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关键的环节,学生根据确认后的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根据操作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单、试剂试药配制单、取样单、样品发放记录单等各种记录,培养学生原始记录要详细、检验结果要准确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而此时,教师在一旁进行巡回检查并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第六环节:检查评价。学生实施过程中及完毕后需要填写原始检验记录及形成检验报告书,上交后,各组之间轮换进行检查,对记录不详细及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组间探讨与纠正,这一环节是在充分掌握所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懒于思考,不善于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课程考核设计

为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设计。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旷课、迟到、早退、事假、病假给予不同的分数)采取与企业相同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用本人的笔记在出勤表格中填写自己的名字,不许他人,发现则两人均视为旷课,扣除相应分数,此部分分数占总成绩的10%。过程性考核: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构成,占总成绩的50%。以小组为单位,每一检验任务设置一定分值,教师及学生评价各占50%,最后综合形成每一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教师从每一项目下的具体任务的准备、汇报情况、实施及完成的速度与质量,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合作沟通能力、学习态度、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环境清理是否洁净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学生评价则是小组长扮演质量负责人对其组员进行评价,从着装、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参与清理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成每一检验任务后所形成的请验单、检验记录、成品检验报告书及试剂试药配制单等各种填写记录是否完全,可视为作业,占总成绩的10%。终结性考核:即理论试卷考核,减少至占总成绩的30%,但卷面成绩要达到最低标准(卷面成绩不能低于50分)。此种考核方式与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相吻合,注重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对职业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更趋于合理。

3教学效果

经过对2011级、2012级两届学生采用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具备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以项目为基础开展教学后,学生对中药固体、液体制剂及原辅料的检验有了全面的掌握,为实习顶岗从事对某种检验样品建立质量标准及进行相应检验奠定了基础;以任务为驱动的发放任务单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教学任务的主动性,能主动探究下一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达到了课前预习的目的;在设计实施方案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独自完成检验任务的能力,自己要思考完成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怎么用,改变了以往教师已经准备好的,拿起就用却不知道怎么规范使用的习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每组都会围绕一个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领导才能及团队协作的意识,并能随时填写相应记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习惯;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从多个细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的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还未能适应教学改革的步伐,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方案的设计中,这样不利于对其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观察到所有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故有些学生还是未能全部达到规范化操作,因此,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持续摸索,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人文素养是中药制剂技术学科的内在要求

中医药学科兼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中药制剂技术作为其中之一也不例外。它是建立在中医传统对生命认知的哲学基础上,并综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临床使用、中药提取分离、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鉴定、中药分析、药理学等知识内容。长期以来,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知识教育十分强调,但是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中药学学生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精神欠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时代特征,也是中药制剂技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医药从业者在社会中与工作中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一个过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单纯的专业知识中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地融人人文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高尚人文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培养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文教育的精髓,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或能力,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即“人文精神”。中药人文精神传承可以将传统中药文化中“敬畏生命、关怀生命、诚实守信”的文化精髓和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相融合,并在具体职业实践中的得以体现。具有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应当具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对于人的命运、价值、尊严、人的幸福及人存在的意义等问题有着深切的关注。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养成,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使学生在具备高超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助推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为药品行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3人文素养是社会对医药行业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在医药行业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出现了多起药品安全事件—_2oo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13名患者死亡;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注射液导致11名患者死亡;2008年,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6人注射后死亡;2009年,江苏曝出狂犬疫苗造假大案,21万份问题狂犬疫苗流向27个省市,至少1000万人受害;2012年,2012年,曝出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制成药用胶囊的事件;2013年,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反思此类事件,与企业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医药职业道德缺失密切相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致使人文精神出现危机。同时,不少学生毕业后也反映知识、技能结构比较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发展的后劲。人文素养关注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它崇尚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追求人的感性和情感,达到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若在职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的信仰,就会自觉自愿地维护捍卫人类健康与生命尊严。

2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

2.1从文化传承角度展开人文教育

中医药类每门学科的产生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并且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中药制剂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这些中医药知识凭借师承口传、文字记录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积累了制剂经验。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而应尽可能多的联系其历史背景和发展的文化渊源,汲取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讲授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时,应渗透严谨认真的态度与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最基本的医药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如浙江杭州的胡庆余堂的一直坚守着“戒欺”的经营理念,“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据说胡庆余堂的生产贵重的急救药“局方紫雪丹”,严格遵古炮制,其最后一道制备工艺要求不宜用铜铁锅熬药。胡雪岩请来工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今天,这套“金铲银锅”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享有“中华药业第一国宝”的美誉。2011年,国家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包括了达仁堂清官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定坤丹制作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这些传统制剂的制作工艺随着其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促使学生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这些与学科有关的历史故事渗透了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对中药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使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学习始终。

2.2课堂授课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更为自然、直接、有效的途径即是在专业课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尤其在讲授“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几类传统剂型时,可在课堂导学环节介绍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继而引出其特点、制备方法等常规知识点。例如,液体制剂的发展过程中,商代由于陶器的发展,具备了煎煮的条件,因而在烹调食物时发明了汤剂。酒出现于原始社会,现在作为酒剂与酊剂的浸提溶剂,最早被当做药物使用;而“医”这个汉字的发展演化,代表的迷信超自然力量而采用巫术的“巫”与使用自然科学知识以酒为药物的“医”之间的竞争,最终中医药思维还是走向了唯物主义的方向。同时,人们在酿酒的过程中又发现可用谷物发酵制成曲药,如神曲等。又如丹剂是一种传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剂型,而炼丹术的是以道教的宗教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发明出很多实验设备器具。因其含有汞、铅等重金属,现在不供内服,仅有少数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就是借鉴道教的养生思想和炼丹技术而生产,从明朝嘉靖年问保留至今。煎膏剂也是冬令进补的传统剂型。中医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大好时机,故适合进补。其制备工艺与临床应用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其中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亦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以上学习可以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与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检验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加深了中药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3实验、实训课程中强调人文素养

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在理论授课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更应该结合自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实训课程。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是再现了从原料、辅料到生产出最终检验合格的制剂并进行检验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制剂过程,包括了中药鉴定、炮制、制剂、检验、药理等知识体系。例如在开放性实验中,教师选择某一经方要求学生进行剂型设计,选择合适的辅料、提取工艺、制备方法等制备成相应的制剂,并进行质量检验、药理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考察等。在中药制剂综合实训中,可自然地渗透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譬如在制剂工艺处方优选环节,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解辅料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擅自更改,并结合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印象——苯妥英钠胶囊中毒事件,只因制备时将原处方中的辅料硫酸钙改为乳糖,导致苯妥英钠的吸收增加,从而超出安全浓度而引起了中毒。这样的讲解不枯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药品安全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动物药理实验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参观“实验动物纪念碑”,鞠躬致敬,以实际行动传输“敬畏生命”的观念,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会更加尊重和爱护实验动物,自觉遵守动物实验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实验、实训中并不空洞的讲解药品安全的重要性、操作过程的职业道德,而是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职业精神以及人文的内涵。

2.4校园文化培养医药职业道德

药品是一种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药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历来非常注重医药职业道德。清代的袁枚所著《徐灵胎先生传》即日:“艺者也,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之何有”。对于医药从业者来说,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西方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说:“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中国的医学生誓青,也同样对医药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中药制剂技术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与药品质量直接相关,一方i又与药厂经济利益密不可分。故生产出合格的药品不仅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人文精神。是否具备了坚定人文信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药工作者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结合学科特点培养人文素养,以使学生在如今功利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2.5教材编写中融合人文教育

目前的中药学教育中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导致了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因此,可以校企合作开发相应的教材,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两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推进作用,以强调学生职业道德,提高行业忠诚度、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开发中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教材,让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中药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使传统中药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医药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以诚做人,用心制药。因此,应精心构思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相应的教材开发,以此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发出真正具有专业知识性、人文教育性、社会实用性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培养教材。

3结语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通过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使中药专业学生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社会和民众怀有真切的人文关怀,具有专业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拥有独立的道德判断,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理论教学改革内容

1.1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制剂工艺的比较

中药制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用药经验和理论几千年的总结。由于中药的种类繁杂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全国各地制剂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中药制剂工艺难以适应现在GMP的生产及要求,研究中药制剂技术、改进制剂工艺是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中药制剂学授课内容上加强了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对比教学研究,如牛黄解毒丸,传统的制作时间需5~7天,费时费工;现代制剂新工艺改为牛黄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压片,制成制剂,只需2—3天,大大节省了制剂时间,而改进后的制剂品各项指标基本与原工艺制剂品一致 [2]。为了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借鉴新的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中药制剂学,我们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药制剂原理及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新成果及新进展,在阐明制剂原理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必然向制剂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使我国传统中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药材而充分发挥药效及疗效。

1.2加强中药制剂原理的讲授

由于中药制剂学原理的研究是中药制剂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中药制剂原理讲清楚,那么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药制剂学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的科学依据和各类药材之间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制剂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通过这种原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1.3重视与中药制剂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制剂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与中药炮制也密切相关,如中药大黄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药理如川乌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减少药物的毒性。再如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中药制剂标准制定可应用到中药制剂学课程的中药质量研究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药分析、中药化学等优势,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教学及实验中,如采用增加各种辅料解决中药易霉变及中药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改变中药剂型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汲取这些相关学科的精华,引入中药制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制剂机理,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制剂学与中药专业多门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但中药制剂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而且笔者与相关专业实验人员也进行合作研究,为中药制剂剂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中药制剂理论教学改革

1.2.1多媒体与教学录像相结合

在中药制剂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能够客观反映中药制剂学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在中药制剂学课程进行到“各论”部分时,应用中药传统制剂方法的教学录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门课题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各种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实验水平。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消除了课堂单调的讲授方式,显着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制剂专业课题的兴趣。

1.2.2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课题教学方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学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方式教学中,作为主体作用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怎么学,在课堂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如学习“中药各类剂型”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如何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各种剂型的制法及原理,使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积极发言,并对没有理解的相关问题,积极发言提问,调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发言,使教师有所启发,反过来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学。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中药制剂技术,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药制剂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内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将来从事中药制剂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等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科研课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组织中药制剂专业技术学习。例如,目前在中药制剂科学研究中,部分学生参加了笔者指导的“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药制剂工艺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中药制剂在正式投入市场前,应该接受科学系统的工艺研究,确保其优质性与稳定性,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药物安全问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尽管制药工艺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我国中药制剂工艺研究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制剂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提升中药制剂工艺的安全性、规范制剂检测流程成为了相关部门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当前我国中药制剂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制剂工艺注册资料缺乏完整性

当前部分新型中药制剂申报资料过于简单,仅仅只记录了基本的工艺流程,缺乏新药生产设备、配套设施的性能指标参数与实用工艺类型,资料的完整性较差,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阻碍。新型中药制剂注册资料缺乏必要的完整性,制约了评判人员对该种药剂实际质量的测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造成影响。

(二)中药制剂工艺缺乏科学合理性

新型中药制剂的一般检验流程是先通过实验室研究,然后通过中试研究,以此确保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当前部分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按照行业规范进行中试研究或直接忽视中试研究对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了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研究制剂工艺时所用的药材质量与实际生产不符

部分制药企业在为了能一次性通过新药注册,采用投机取巧的方法,在工艺研究时故意选用优质药材生产检测样品,而真正用于大型生产中的药材仅为达标药材或次等药材。制药企业的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到药品的实际有效成分保留率,限制药品临床治疗效果,还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忽视对原药材前处理研究

原药材的前处理研究是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关键步骤常常被制药部门遗忘或刻意忽略。根据《中国药典》明文记载可知,中药制剂所列举的处方中涉及到的所以药材皆为净药材,除去另有炮制要求的药材外,都应该参照药典记载的方法进行炮制

(五)辅料选用研究不足

赋形剂是药物辅料的一种,能赋予药剂一定的形态,使其维持必要的药性结构。附加剂是药物辅料的另一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稳定药性、确保成品药物质量达标。当前我国中药制剂过程中过于重视主药,严重忽略辅料对药品的积极影响,使得部分制药企业在辅料选择时随意性过大,没有结合药品的实际情况,将主药药性考虑到辅料选择中,使得药品外观、药性、酸碱度、澄澈度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部分企业胡乱添加删改药物辅料,操作过程缺乏必要的科学合理性,为成品药剂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解决中药制剂工艺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进一步提升中药制剂工艺申报资料的完整性

规范完整的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结构图如图一所示)要先对处方药材实行基源鉴定,并用《中国药典》中提及的规范炮制方法进行前处理研究,接着利用均匀试验的方式进一步开展提取工艺技术条件的研究,还要根据新型药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干燥方法,通过深入分析药品提取物中药品有效成分保留率测评制剂工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除此之外,中药制剂工艺研究还要根据药剂提取物的药性、实际临床需求等因素确定辅料的类型、用量等信息,完成中药制剂成型研究。最后还不能忘记最易忽略的中试研究环节,核实检测实验室研究的参数是否符合实际的生产数据要求,为中药制剂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图一.完整的中药制剂工艺研究构成要素

(二)进一步加强中试研究科学合理性审查

由于实验室研究规模较小、可提供的专业设备较少,只能进行手工或半手工操作,检测效果不及中试研究准确,与药品的实际生产有着较大出入。若是制药企业直接略去中试研究环节,仅仅以实验室研究取得的数据为药品正式生产参考标准,极有可能因违反原定工艺出现药品实际生产质量与设计检测质量不一致等情况,对制药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为了进一步规范中试研究的过程,制药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在制定生产工艺再现复核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制药设备连续生产三个批次的新药样品,并依次归为三大类:最大量、最小量与常规量,以此检验该新药制剂工艺标准的实用性与耐用性,将技术参数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为确保新药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规范药材浸出物检测标准

药材实际有用成分获取率、保留率与浸膏固含率三大因素是影响中药制剂疗效与成品形态的关键。一般来说,这三大因素变动性较强,会因为药材种植地区、采集季节、储存效果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制药企业的检测部门在进行质量测评时,要加强对新药浸出物的测评力度,严格控制药品内杂志含量,确保药物成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四)重视对原药材前处理环节研究

制药企业要加强对原药材前处理环节的重视程度,通过规范前处理操作流程、制定操作技术参数、严把净药材质量关,将所有的药材按照《中国药典》提及的炮制方法处理。将药材按药性、种类、名贵程度分门别类,充分考虑到各个药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粉碎切割方法完成前处理工作。

(五)加强对辅料选用的研究认识

制药企业要正视辅料对药品的积极影响,在选用辅料时充分考虑到主药药性,按照标准用量添加辅料,使药品的外观、药性、酸碱度与澄澈度等均达到最佳状态,进一步确保药物成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中药制剂工艺研究中仍存在各种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制约企业的发展,威胁着广大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要想进一步规范制药工艺研究,就必须提升中药制剂工艺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加强中试研究的科学合理性审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药材浸出物检测标准,重视对原药材前处理环节研究,加强对辅料选用的研究认识,以此促进中药制药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杜若飞,洪燕龙,鲜洁晨.关于构建中药制剂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01)

[2]庞楠楠,廖一平,刘虎威.LC-MS及CE-MS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03)

[3]王强,刘友平,肖小河.中药制剂工艺有无质的改变的早期快速检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征的板蓝根水提物不同干燥方式的抗菌效应差异[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03)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 中药复方初级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和应用 路路通HPCE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 中药及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药指纹图谱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黄芩HPLC指纹图谱的化学轮廓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黄芪中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方法的建立 建立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 随机森林算法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以不同品牌夏桑菊颗粒指纹图谱分析为例 色谱法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DNA指纹图谱与测序技术在中药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多维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蜂胶HPLC指纹图谱的2种分析方法 试论茶叶研究中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 珍珠母水解液中总氮的含量测定及其HPLC的指纹图谱建立 指纹图谱研究现状的分析 “指纹图谱”与中药产业化\科学化的关系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徐祥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结晶,中药的现代化成为中药走出国门更上一个新台阶的必要手段,因此药材、中成药的质量标准成为医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药的指纹图谱作为一种非常先进并且切实可行有效手段,在中药质量、中药制剂及其中间体质量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药 中药制剂 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17-03

一 指纹图谱在中药中重要性

中药样本经过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可得到中药各组成部分的中药群体图谱或图像特征。主要用高效液相、气相、紫外、红外、计算机图像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分子生物学技术、同功酶分析法、电泳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聚类分析技术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呈现比较完整的中药的组成与含量及化学特定结构组成的图谱。中药图谱的特征是它并不要求呈现出每一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同时对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精确定量也要求不高,但为保证中药的有效性,图谱信息必须尽可能清晰、丰富,并一定要具备“指纹”特征,保证了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一致性与稳定性。因此,为了对中药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及药效研究及推广,推行现代化的中药指纹图谱十分必要。

二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1.TLC(薄层色谱)层析法

因具有容易操作、设备简单、结果呈现直观,分析速度较快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因薄层色谱分析发展较早、应用广泛而作为最主要的鉴别方法被多国植物药典收载(收录)。在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1000余种中药鉴别方法中,指纹图谱法作鉴别的种类有600多种,由此可见指纹图谱层析法应用之广泛、实用性之大。同其他鉴别方法一样,虽然指纹图谱同时能鉴别多个样品,但也有着自己的低效能、低重现性、低灵敏度等缺点,所以如果成分复杂的中药,是很难用指纹图谱来鉴别,并对中药和制剂提出有效的质量评价。

2.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较TLC(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有着高分离效能、重现性好的特点。根据样品的不同和实际需要,高效液相色谱法还可以连同其他的检测器来分析各种类型的样品。HPLC与质谱分析以(MS)联用,在对中药分析时,不仅可快速得到中药图谱的指纹信息,还可同时得到色谱峰的结构信息,因此,HPLC与MS联用,成为得到中药指纹图谱的主导方法。采用1.7um粒填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PLC)借助于HPLC的理论及原理,在分析时的通量、灵敏度及色谱峰容量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是对天然产物及其代谢产物分离分析的有效方法,给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平台。

3.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由于其对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和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常用于有挥发性的中药的成分检测分析,同时也用于在中药经衍生化反应后分析其成分中的糖、生物碱、脂肪、内脂、酚类等物质。近年来,为获得样品的全信息特征,多维检测技术的联用越来越受到中药分析的重视。

4.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法

毛细管电泳法因具有较少的进样量,高灵敏度、高柱效、满意的分析速度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进量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有着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不同,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而实现分离析方法,对中药中复杂的成分可实现高效快速分离。毛细管电泳法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毛细管电泳法已有多种分离模式,如处理尽量降低电渗流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在缓冲液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含色谱固定相的毛细管为分离柱的毛细管电色谱等,都可对动植物类中药成分进行高速有效的分离分析,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及方法。

5.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

高速逆流色谱法起源于1982年,是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和上述色谱分离技术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固态载体,它保证了不和样品发生污染、失去活性,因而在分析分离中得到的结果重现性较好。高速逆流色谱法是根据动态液―液分配原理为基础的一类分离分析方法,区别于其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法,有着样品前处理非常简单的极大优势。该方法具有分析纯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也存在分离时间过长、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漏等缺点。

6.X射线衍射法

区别于上述分析分离方法,X射线衍射法是依据光衍射原理的分析法。通过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产生衍射现象时,获得的电子密度的分布情况等信息而产生的衍射图谱。目前为止,X射线衍射法主要用于晶体结构分析中,但是只要样品中的组成机构稳定,用X射线衍射法得到的衍射图就可作为该样品的特征图谱(指纹图谱)。因其分析法所需样品量非常小,并且有着样品的前处理非常简单,操作方法简便等优势,以及获得的图谱信息量大,特征信息明显,稳定性较高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7.DNA指纹图谱法

DNA指纹图谱法是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与特异的核心探针杂交取得不同大小的DN段的多点区带图谱,再和已经得到的另一个体的比较以评价其相似性的技术,得到的DNA图谱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从不同生物样品中进行人工合成DN断,因为其片断的数目和大小都因不同的生物而不同,所以称之为DNA指纹图谱。这种DNA指纹技术不仅有更好的重现性和高灵敏度,而且具有鉴别结果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对样品形态(原品、粉末或片状)和材料来源都没有具体的限制,这样DNA指纹技术就为中药品种鉴别及药效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加精确稳定的方法。

三 中药指纹图谱的应用及前景

1.对中药材进行质量鉴定及来源辨认

由于近年来名贵中药的利用价值被不断发现,部分中药又因产地不同或者资源的再生能力差异,中药市场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商品,而中药的有效成分是衡量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鉴别中药材的产地及质量尤为重要。但中药材质量控制在传统上都是以色、状、味等外观来确定真假及产地,后期最多加以显微镜等现代化设备来辨别真伪,但还是非常有限,更不用说一个完整的鉴定体系了。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很好地避免了这些不利条件。在现有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中,主要偏重于“有效成分”“指标成分”等特定因素,大大对中药的“整体”及“活性”成分给予了毁灭性的否定,所以中药的药用价值不能完全体现,仍难以真正控制现在中药质量。

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给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及理论支撑,为中药走出国门、服务人类、建立中药药用价值评价体系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同时由于中药的生长环境不同,药用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保证中药材的药效,对中药的种植场地及采收环境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因此在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监控中,场地和等外界环境因素也是中药质量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中药的临床效果,这让国内外广泛接受中华民族之医药精髓就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为中医的全面崛起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理论基础。

2.规范中药制剂,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

中医曾经被怀疑过,有一段时间,人们对中药制剂的临床作用存在顾虑,其制剂的中间质量控制也成为医学领域难以控制的问题。中药因其“整体性”一直困扰着我们。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复杂,有的甚至不能用“化学成分”来定义,所以一份标准的中药制剂是不能简单地说它有什么样的化学成分或组分。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利用中药组分的组合性及指纹特性,很好地为中药制剂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以说中药的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制剂发展的坚强科学支撑,因指纹图谱技术引入了先进的现代分析和检测设备,对中药制剂全面的质量观概念提供了标准化及科学化的依据,为中药制剂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力量支撑。

3.监控中药材炮制过程,规范中药生产工艺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除了能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产地来源确定、中间体和中药制剂的质量规范行为上有较大的应用外,还可对中药材的炮制过程进行监控、规范及完善中药生产工艺。王冬梅等采用HPLC-UV-MS法,建立了贯叶连翘提取物(含金丝桃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贯叶连翘提取物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10个主要成分色谱峰的定性定量化学分析为质量标准,对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中有效成分的富集程度、工艺的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紧密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评价。实验证明,在有效的整体质量体系里指纹图谱法可为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以及制备工艺的评价提供依据。

4.其他应用

为了实现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向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的转化,利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还可对中药指纹图谱信息与药效活性信息进行相关性实验研究,由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药效研究体系;建立特征活性成分、有效组分群及特征活性指纹图谱的研究中,特征活性指纹图谱是指纹图谱谱效学的最重要研究核心。中药指纹图谱可用现代分析分离方法对图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可知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和体内代谢过程从数量上联系起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和量―效关系。

5.应用前景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瓶颈是质量不可控、生产工艺无标准、质量没有完整的鉴定鉴别体系等。天然药物的指纹图谱可以表征天然产物质量及生产场地。利用标准的中药材指纹图谱系,鉴别中药材的质量,用科学的鉴别方法制定合理的中药制剂工艺流程,但因现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有限,对中药指纹图谱的标准建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大容量计算机和高精准的图谱技术,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将不断完善,为中药制剂发展提供可靠的质量体系,是中药图谱技术发展的目标。同时随着高速、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分析分离仪器不断涌现,指纹图谱技术会得到迅猛发展。建立科学、可信、可操作性的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指日可待。中药的指纹图谱技术也将为中药制剂的临床试验研究、可持续发展奠基坚实的基础。可以想象,如果将来对每味中药都有非常科学的指纹图谱,对每袋中药制剂都有自己的质量标准,那么中医的发展将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是我国传统瑰宝。新时期,除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外,中药行业职业种类的日渐增多和细化,迫切要求中药人才从单一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型发展,并与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多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首批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43家院校中,中医药院校22所,西医药院校11所,综合性院校7所,农林院校2所,商业院校1所,几乎覆盖各类院校,也充分表明这一点。因此,以中药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成功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如中药学与化学、工学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药学与医学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学与管理学结合,培养能进行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专业方向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和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2.4规范格式与评阅标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狭义上讲,论文质量即代表着一个类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必须做好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论文工作。在内容上,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细化论文格式规范、内容与行文要求,要设置相配套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与管理办法,供评阅、答辩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参考执行。

综上所述,作为新的学位类型,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第一届研究生的培养即将完成一个周期,研究生培养效果将直接为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提供更多的指导,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完善详尽的培养方案,用于指导中药学专业学位工作。同时,成熟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需要培养单位、教师与各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不断加大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的研究、推广和宣传力度,使企业、学校、导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和热爱专业学位,才能促进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中药制剂专论;教学改革;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建立学位制度,2009年教育部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自此,我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理论研究为主,注重培养科研能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侧重于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河南中医药大学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药学、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我校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涵盖:制剂与新药研究、中药检验与分析、医院调剂与制剂、药事管理等研究方向,以培养具有较强中药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结合中药学专业实际掌握科研基本方法,为培养目标。

中药学专业学位-制剂与新药研究方向注重学生中药生产、产品研发能力的培养,中药制剂专论是研究生的重要课程。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中药药剂学作为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在中药制药工业、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大力开展中药制剂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工作,提高中药制药的理论学术水平,深入研究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为新剂型与新制剂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保持中药的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的传统优势,努力在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中药提取纯化、制备工艺等相关研究,逐步实现中药药剂的剂型现代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工程产业化,从整体上提高中药制药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药制剂专论主要包括:中药药剂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索,中药制剂前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剂型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与应用,中药制剂口服给药合理性研究与评价,中药新药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鉴于授课对象为研究生,为深化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我们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前沿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1以问题为中心

开展讨论教学制剂与新药研究方向的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方向多为中药生产、产品研发,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中医药背景,基础知识扎实,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在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教学”,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学以致用。如:在制剂新技术一章授课时,我们以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为例引出章节,以“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为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脂质体技术、微乳化技术等制剂技术,查阅资料,分组讨论,阐述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向,做到学会、学深、学透,并能够学以致用。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为切入点,以质量可控为例,阐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工作范畴即原辅料、饮片前处理、工艺、包装、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质量可控性评价对象为药学研究资料中有关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研究资料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质量均一稳定、控制已知的安全风险。并以清开灵注射剂的研制历程、临床应用为例启发学生对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身临其境

进入车间实地教学制剂技术、辅料、生产设备是药剂生产的三大支柱,其中制药设备的发展进步对制剂生产保驾护航,并对制剂技术的推广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为理学学士,工科知识薄弱,对于生产设备构造、使用,生产车间布局等方面知识欠缺,为此我们利用我校制药模拟GMP车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对车间设计,设备的构造、使用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后续课题研究,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如我们选择感冒清热颗粒处方,充分利用我校制药模拟GMP车间具有较为全面的口服固体设备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提取、浓缩、制粒、干燥等环节,对超临界萃取、多功能提取、微波干燥等设备有更加深入了解,认识到设备改造更新换代的重要性。并分别选用摇摆制粒机、挤出制粒机、快速搅拌制粒机、流化床制粒机、干法制粒机等设备,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感冒清热颗粒,并按照《中国药典》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使学生对各种制粒方法的特点、设备构造、适用范围、局限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深入医院和制药企业见习

根据课程特点,安排学生在医院药学部、中药制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进行见习。通过见习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巩固深化、运用知识的目的。优良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将“影响质量的危险应减至最低限度;把人为的误差降低到最小限度”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对药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的科学管理方法。生产企业通过:生产和管理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检验、售后服务等硬件、软件多方面的控制达到GMP认证要求,开展生产,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通过在企业见习,学生学习了从原料药购进到产品包装等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实施,对GMP实施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对生产中“写你所做的事,做你所写的事,记你所做的事,分析所记的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意识到工艺条件发生偏移是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信号,及早发现、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方可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见习前要求学生对所去医院、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优势及特色。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等系列中成药,是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基地。到该企业见习,学生提前学习企业的产品种类,特色品种,特别是六味地黄浓缩丸的生产过程,关注饮片炮制、提取、成型等工序,特别是干燥、灭菌环节,感受微波灭菌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由药房、制剂室、制剂实验室等组成,制剂室拥有国内较先进多能提取、外循环浓缩器、喷雾干燥器、有机无机膜超滤器、纳滤器、高速离心分离机、二级反渗透制水等设备,按照GMP要求改造的制剂车间有颗粒剂、水丸、蜜丸、胶囊等近10个生产线。通过见习学生对调剂(饮片、中成药)、煎药室、特别是具有医院特色的相关科室医疗机构制剂的申报、生产、质量检验等环节有直观的认识。

4借助产学研合作项目锻炼实践能力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平台,依托合作项目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工作,将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笔者依托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银花深加工产品金姜颗粒、银花含片的研究”,培养研究生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家保健食品注册政策、生产、销售状况充分了解,强化学生对保健食品剂型选择、制备工艺优选、质量标准起草、中试生产、申报材料撰写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5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布置设计型作业,开展课题研究,要求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同学之间的讨论,给出解决方法和实现手段,课程以论文和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6结语

通过教学反馈,研究生们对教学方式的改革表示赞成,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学到了知识,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增加了学习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今后将进一步推广双师制,将从事药品生产、研发的导师做专题讲座。在合作单位中遴选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的导师,不定期到校给研究生进行专题讲座,特别是在开题、答辩环节,聘请其作为外审专家,对研究课题提意见、润色、把关,提升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并使学社在未来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实现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吕东勇,邝卫红,王宏,等.发展中的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78-80.

[2]朱志军,白娟.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6-17.

[3]徐莲英,陶建生,冯怡,等.中药制剂发展的回顾[J].中成药,2000,22(1):6-18.

[4]白东亭.深刻领会GMP的实质是实施GMP的前提[J].中国药事,2003,17(2):128-130.

[5]王光辉,杨贝贝,匡亚莉,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9):201-2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其所需职业能力分析

面向中药制药技术行业,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共享实训设备、师资和课程开发成果等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及辐射、带动作用。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贵州省神奇制药、贵州百灵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梵净山生态药业等大中型企事业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中药种植员、中药检验员、中药调剂员,中药提取员等,分析胜任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岗位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鱼“水中游”游技项目任务为导向优化和重构适应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实训基地(鱼塘)和校外实习基地(江河)”联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订、实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轮岗、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搞好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校企评价机制,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胜任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工作,实现与企业“零”对接。(1)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校内,依托中药材GAP创业园、附属医院中药房、铜仁地区民族制药厂、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等“校内鱼塘”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教师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在校外联系对接“校外江河”企业———梵净山生态药业、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湖南怀仁药业,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建立“工学一体、校企结合”的“养鱼”人才培养模式。(2)学生是“鱼”,学校和行业企业是“水”,以“放鱼投饵”的教学理念大胆改革课程,构建突出胜任力、学习力、创新力的“鱼塘、溪流、江河”课程体系。(3)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推行学生“水中游”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由“抓鱼喂食”教学逐步转向“放鱼投饵”,再到“自己觅食”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是观鱼者,根据学生工作岗位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投饵”,直至学生自己“觅食”。(4)教师将“抓鱼”教学改为“放鱼”教学后,就会有更多精力与“校外江河”有效沟通合作,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就业有效衔接。(5)建立学校、企业和医院共同考核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考核相结合的课业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贵州中药制药行业发展需要,通过对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铜仁民生大药房(中药销售区)、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企事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调研,结合国内外职业标准,培养与就业岗位纵、横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高级中药制剂工、中药调剂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胜任中药种植、检验、制剂、调剂、供销工作。

3.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有利于“校企医共养人才”的运行管理制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师联系和驻扎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推进教学密切型、技术合作型校企医三方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系列课程建设制度和办法,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企业医院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1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群要求聘请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充实到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例会制度和专业调研制度,召开每年两次以上的专业建设例会和一次以上的专业调研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人才的校企共养、过程共管、资源共享。

3.2.2开设学生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参加“中草药采集识别应用”兴趣小组,使其对中药原植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GAP科技开发兴趣小组,了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激发他们种药致富的创业热情;第三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加工销售兴趣小组,积累中药材加工销售经验,激发他们中药材收购销售创收的热情;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院中药材GAP创业园,对种植技术简单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增收创业就业。学院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为中药材种植创业就业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和创业资金支持。

3.2.3修订和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依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学院《铜仁职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铜仁职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及《铜仁职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和专业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推进校企共育人才有序进行。

3.2.4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组建校企对接的专业实训项目部,全面负责校内外实训项目、时间、地点的安排和运行管理、质量监控及成绩评价等工作,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2.5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依据《铜仁职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规范“一人一岗、定期寻访、以师带徒、出师定薪”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做到顶岗实习计划、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实习岗位、实习待遇、实习考核和实习教学标准“七落实”;抓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后期总结“四环节”;同时成立以专业主任为组长、企业参与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督察,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企业选派工作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学校选派专任教师通过带教实习、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解答学生生活、心理等有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4结语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岗位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岗位专业技能单项、综合、顶岗操作熟练、精湛”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重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鱼塘、溪流、江河”课程体系;依据融职业岗位素质、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教学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时间,开放“校内鱼塘”,疏通“校外江河”,确保学生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训练效果。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1我院中药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中药学实验课的教学一直承袭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课验证性实验为主,或孤立的单元操作J。学生仅需要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流程进行简单的模仿和重复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即可,此教学模式只是对实验的重复,缺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对于现代先进分析仪器检测实验、中药制剂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中药鉴定和药理学实验的先进技术等只是进行理论讲解。这样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对于各门中药学学科之间的学习严重脱节,只是应试考试,不会进行完整、严密的科研实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在固定框架中思考问题,缺乏对学生的自主判断、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也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渐具备进行多学科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中药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本院中药学实验教学状况,应对中药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改革,使学生能系统地、有节奏地进入科研实验角色,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行开拓性思维,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的素质。

2.1感性学习教学法

针对中药学各个专业不同特点,对于难理解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及目前各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水平,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影碟、互联网等,使他们得到感性认识,开拓思维。譬如,在现代仪器设备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对设备实验的理论学习,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操作相关联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或应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线观看先进仪器设备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中药制剂课实验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药厂或观看录像,使他们从感官上认识现代中药制剂的成型工艺及中药不同剂型的优缺点,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中有限的内容。对于药理学实验,可以将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先进动物实验技术录成录像,给学生放映,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药理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感官性学习,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并使他们对中药学各学科的实际应用及新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2.2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法

通过以上感性认识实验,第二步主要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从而掌握中药鉴定、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等学科经典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方法和原理。如中药鉴定学实验课,要使学生掌握中药材鉴定的基本方法如外观性状、形态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等;中药化学实验课,要使学生掌握中药中不同有效成分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方法等。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性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面的综合性和设计陛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3综合性实验教学法

综合性实验教学法可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完成。如将一种或几种中药制成中药制剂并制定其质量标准,这一实验设计到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和中药制剂学等。让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每组的组长给每个人分配具体任务,检索查阅文献资料与工具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方法及原理,拟定书面实验方案。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难易与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修改方案,最终确定方案。做实验时各种实验用具应整齐有序,严格按照实验标准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必要时到现场指导,开阔学生思维。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把中药专业各学科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更充分地理解各学科问的关系及该专业的完整体系。

2.4设计性科研实验教学法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药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BKT201112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8-01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专业人才,努力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我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围绕中药学专业就业岗位所需要技能安排教学内容,逐渐加大实训内容,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针对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体系模块化

在校企合作、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中药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即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方向能力和拓展能力,将中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四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专业方向素质模块和拓展能力素质模块,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基本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知识、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

(二)专业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依靠职业基础和职业技能课程,夯实职业基础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

2.课程设置:

(1)职业基础亚模块:药事管理与法规、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医学基础。

(2)职业技能亚模块: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技术、药用植物鉴别技术、中药资源调查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炮制技术。

(三)专业方向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根据中药岗位需求,设定专门化方向,培养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中药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置:

(1)药用植物亚模块:资源调查、栽培与养殖、采收储存。

(2)中药生产亚模块:加工炮制、质量监控。

(3)中药营销亚模块:市场调查、营销策略、销售技术。

(四)拓展能力素质模块

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设置:

(1)营销能力亚模块:市场营销、购销技巧。

(2)就业、创业能力亚模块:创业教育。

(3)科研能力亚模块:实验技术、文献检索、论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工作过程导向化

突出“质量至上、确保药效”的中药行业理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题,以药用植物岗位群、中药生产岗位群、中药营销岗位群等整体中药岗位群的三大部分为基础,构建基于中药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一)药用植物岗位群

包含资源调查、栽培养殖、采收贮存三个工作过程。

1.资源调查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中药材的地域分布、蕴藏量;技能目标:熟练运用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素质目标:吃苦耐劳、细致、规范。

2.栽培养殖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药用植物生长规律与环境关系;技能目标:常用中药材栽培养殖技术;素质目标:科学严谨;环保意识。

3.采收贮存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常用中药最佳采收时间、储存条件;技能目标:采收粗加工储存技术;素质目标:认真仔细;质量意识。

(二)中药生产岗位群

包含炮制制剂和质量监控两个工作过程。

1.炮制制剂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中药炮制制剂技术的原理操作规范;技能目标:熟练应用常用中药材的炮制技术;素质目标:规范严谨。

2.质量监控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质量标准;检测技术原理;技能目标:按2010版《中国药典》标准,进行质量监控工作;素质目标:严格流程,质量至上。

(三)中药营销岗位群

包含市场调查、营销策略、销售技术三个工作过程。

1.市场调查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市场需求;技能目标:市场调查方法,统计方法;素质目标:协调合作。

2.营销策略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常用营销策略;技能目标: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相应营销策略;素质目标:宏观把握,整体调控。

3.销售技术知识、技能、素质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常用销售方法;技能目标:把握消费者心理,达成良好沟通;素质目标:诚信与服务意识。

三、该课程体系主要特点

(一)彰显中药行业特征,淡化学科观念

依据中药行业特征,将中药课程体系按药用植物、中药生产、中药营销三大专业方向素质模块整合,建立综合性课程群,利于中药岗位能力的系统培养,突出中药专业的整体性、系统性、技能性。

(二)突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将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将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到中药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做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统一。

(三)强化课程的融合与渗透

按照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结构对职业基础课程及职业技能课程进行了优化重组,如将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学及中药应用,融合为《常用中药生产加工及应用》。

(四)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突出能力培养,增加动手实践实训时间,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如中药栽培实训基地、中药材采集、加工实训基地、中药饮片生产实训基地、中药鉴定实训基地、中药炮制加工实训基地等六大实践实训基地实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技能。

(五)增加选修课,拓展学生能力

增加选修课门类和教学时数,如中成药、分析化学、常见疾病防治等,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结语

高职高专是面向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才能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先雄.高职高专中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5-6.

[2]冯传平,郭争鸣,陈斌.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融通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建设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2):9-11.

作者简介:

刘刚(1973-),男,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上一篇:工业药剂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