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范文

时间:2023-03-07 19:19:02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学法;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此,该学科具有“三多二性”的鲜明特点。“三多”之一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化学》等学科基础上,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新药开发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故以上学科是学好《中药鉴定学》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既要掌握好《药用植物学》中的形态、解剖和分类学的主要内容,也要掌握好《中药化学成分》中各类成分的特性、主要定性、定量方法,以及《药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好《中药鉴定学》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中药品种多,现用的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就有350种;三是鉴定内容多,每一味中药都有历史记载、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效用和附注等项目,其涉及范围极为广泛[1]。“二性”一是指复杂性,中药鉴定品种繁多范围极广,随着药材市场的开放,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真伪混淆、参杂参伪、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地域差异、野生与栽培的差异、新陈差异等因素,影响临床合理用药。在鉴定时还需把众多知识交叉综合应用,这使得中药的鉴定显得更加复杂;二是指实用性,《中药鉴定学》虽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但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药材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及应用。为此,《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应该紧扣市场分析和社会应用这一主题,让学生将来在药厂、药店、医药公司、药检部门、医院等各种不同的岗位都能发挥自己的技能,使之真正成为高等应用型医药技术人才。

1 性状鉴定是多年鉴别经验的积累

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药材有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鉴定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强调什么内容,这是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目前,人们对中药鉴定工作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认为本学科的方法比较原始落后,而且鉴定工作是辛苦的事,成效不显著,也不易与经济社会接轨;另一方面在科研和新药的研究过程中,常常有照抄药典的现象,易导致错误。应该强调:

(1)掌握《中药鉴定学》全书的重点、难点和一般要求:按大篇幅来分,以植物药和动物药为重点;其中动物药又是难点(因学生未学过药用动物学);按植物药来分,根和根茎类中药大多数是最为常用的中药,应列为重点。果实及种子类药细小难于观察,全草类中药器官复杂,若切碎后更难以识别,饮片大多切制和炮制后破碎不全也难以鉴别,这三类情况都可以列为难点。

(2)掌握特殊的道地药材和专业术语:道地药材就是一般以产地命名的,经过精心培育和加工,被一致公认为品质好的中药材。产于某地的道地药材反应了该中药的质量优劣和纯度,对于加强记忆,掌握中药的真伪优劣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广西的蛤蚧、浙江的“浙八药”、河南的“四大怀药”等质量极佳,闻明全国[2]。

专业术语形象描述了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或内部结构,也可以说是某种中药的代名词,如:黄芪的“金井玉栏”,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天然牛黄的“挂甲”、“同心层纹”、“乌金衣”,白术的“云头”、“鸡腿”,天麻的“鹦哥嘴”、“红小辫”、“原底盘”等,这些形象的描述对某一种药材的鉴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合理利用、仔细比较、照出异同、提高效果

为了又快又好地掌握各个中药的鉴别特征,可将中药分组比较,找出性状、显微或理化方面的异同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

(1)同名异物:这类药材虽同名,但根据来源,存在于同科异种、异科异种,如川牛膝与怀牛膝,汉防己与广防己,山豆根与北豆根,关木通与川木通,白芍与赤芍。

(2)同药异材:这类中药虽然以同一中药入药,但药材规格不同,质量有优劣之分,应特别注意,如杭白芷与白芷,关黄柏与川黄柏,乌拉尔甘草与西北甘草,毛苍术与北苍术,松贝与青贝、炉贝,南山楂与北山楂,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进口沉香与国产沉香,牛黄的胆黄与管黄,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等。以上各种药材的比较,以性状和显微鉴定为主,以理化鉴定为辅。

(3)一药多源:这类中药是指有些中药的新药源在不断发展。如人参叶、杜仲叶、山楂叶、银杏叶、甘草叶、苦竹叶的开发研究;贝母类、丹参类、金银花类、蛇类与蛇胆类等品种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4)真伪混淆:这类中药多为名贵中药或紧缺中药,常有掺杂、伪制和混淆品出现,要正确区别这类中药,必须仔细比较它们的外形和内部显微构造。如人参与伪品商陆的真伪鉴别,乍看外形,两者相似,仔细比较,人参根上端有横纹,商陆无此特征。若无把握或把握不好,可通过显微鉴别进行区分。人参为双子叶根的正常次生构造,具树脂道和簇晶,而商陆虽为双子叶植物根属于不正常的异常构造,具有同心性多环的异型维管束,俗称“罗盘纹”,无树脂道,含针晶束。又如川贝母与土贝母、天麻与伪品巴蕉芋、番茄红与掺杂或伪制番红花、蛤蚧与壁虎等。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中药产业化、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深人发展,中药的GAP、GSP、GMP、GLP、GCP的各种规范管理标准相继完善,对中药材的各种指纹图谱测试手段的不断提高,这也决定了对中药鉴定的教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3 追根就因、理解记忆、整理归纳、前后贯通

学习《中药鉴定学》,单凭死记硬背不行,重要的是理解记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豆蔻与槟榔都具大理石样花纹,前者是外胚乳不规则错入到内胚乳中所致。而后者是外胚乳和种皮的折合层不规则地错入到内胚乳中所致;菟丝子、牵牛子横切片中可见的“光辉带”,是种子横切面栅状细胞外缘处的细胞折光率极强,形成一束发亮的光带。需强调的是,整体归纳,把所学内容贯通一体,是学好《中药鉴定学》的重要一环。比如中药的显微构造,药材多,内容又多,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有各自的特征,若一味药一味药的去记,显然是不行的。只有系统归纳,分别整理,才能举一反三。又如,具双子叶植物须状根构造的中药有龙胆、徐长卿、紫苑、细辛、威灵仙等,它们有的具表皮、皮层、髓部,但都保留了初生构造的特点;具异型构造的中药有大黄、何首乌、牛膝、商陆、南沙参、沉香等;常去栓皮的药材有大黄、明党参、南北沙参、桔梗、白芍等;常具分泌细胞的中药有肉桂、厚朴、苍术、五味子、人参、三七等;具有微量升华的中药材有大黄、丹皮、青黛、斑蝥、薄荷、安息香等;动物的病理和生理产物如天然牛黄、马宝、狗宝、猴枣、珍珠等;含有醌类成分的中药材,中蒽醌类有大黄,萘醌类有紫草,菲醌类有丹参等。对某些贵重药材(细料药)还可借助水、火试的简易方法来达到独特的鉴别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把每一味中药鉴定要点理解透彻,掌握牢固,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讨论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3/4鉴定内容属形态学鉴定范畴,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手段上,除加强中药性状鉴定教学以外,还要搞好标本室、药房、药材公司、药检所等实践教学,从而要求掌握300~350种常用中药的性状特征,特别是药材的经验鉴别内容。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把性状、显微形态学特征表现出来;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应由现在的已知单味药材,由老师设计方案和步骤,变为未知药、药材的混淆品、中药复方等,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结果[3]。这是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必须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普及,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检测仪器的操作使用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检测仪器,如显微镜、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为此,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学生应有机会充分利用和操作现代仪器设备,因为只有培养充分利用和操作现代分析仪器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未来中药鉴定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21世纪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在中药鉴定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新的科学原理及研究方法,以掌握新科技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李佳,贾富霞.《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0~161.

[2] 张乔桥.中药鉴定学的发展与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02,18(2):37~38.

[3] 陈海洋.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61~162.

[4]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2.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思考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鉴定学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

一、贴近学生需求,深入细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变革是鉴定学教学改革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职业意向、专业需求特点等要素的基础上对鉴定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充分考虑上述要素,有侧重地开展教学活动。如,给中药学专业讲授时,就需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讲到我国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就需要给他们讲授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这种针对专业细化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加贴近学生专业和就业的需求,还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鉴定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十分必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尝试WebQuest教学法,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利用网络、视频,整合CAI资源,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系统架构。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引导之下,我们应当尽量的将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化和创新化靠近。在教学中以实际的操作案例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与此同时,利用传统的CAI教学系统和网络平台建立起一个教学双方有效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而对于学习中的疑问,学生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得到教师的及时答复,这大大减小了传统鉴定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加强鉴定学教学与考研和就业的结合

就业问题是当下我国教育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鉴定学模拟职业实训基地的方式让学生在当中得到实战演练。也可以多个学校采取共建共享基地,既可以减少资金压力,也提高了基地的使用效率。通过基地的实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为以后快速融入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样的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和学习的激情,从而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对于部分有志于考取鉴定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也需要有侧重点的开展教学,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自主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71-02

《中药鉴定学》是我校中药专业大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了《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而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品种混乱、质量低劣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等相关问题的应用性学科[1]。课程内容之繁杂,涉及的知识领域之广泛,需要学习对象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和较好的实践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学好此门课程,在生产实践中更好的应用中药鉴定技术。

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发现,对于这样一门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的课程,单纯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课堂教学进入被动的状态。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富有激情的授课过程并未收到与之相应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未有所提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加之90后的学生群体追求独立的个性特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下,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提高《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实践者的广泛认可。所谓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个体特征为前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独立创造的教学环境,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2]。这与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提出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一定程度激发学生潜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主动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个性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尊重,学习效果得到相应的提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传统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将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如下的总结。

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在每堂课程结束前,教师根据下一堂课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中药鉴定学研究热点、社会关注焦点、与实际密切相关联的有趣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查阅资料、课前预习等形式在课下完成学习任务。在下一堂课程伊始,学生将分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总结,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对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汇报,能够基本上掌握本堂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同时带着小组未能很好解答和理解的问题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设置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划时代的信息技术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是促进自主学习教育模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通过建立《中药鉴定学》网络课程平台,教师可以将查阅的最新资料、科学研究成果、授课视频、教学资料等上传至网络课程与学生分享,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对于上课未能很好掌握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课件、教案等资料进行再学习和再掌握。同时构建网络题库,设置章节及单元小测试,学生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后,通过小测试以检测自学的效果。随着网络课程不断的完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学课程的内容,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3 灵活多样的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结合中药鉴定学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适应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需求,提高生存技能打下基础。目前在我校中药专业学生中主要开展如下几种实践活动。

3.1 收集中药材标本 《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中,提供常用的中药材饮片约260种,而市场中流通中药材约3000种,常用中药材约1200种。可见,仅仅掌握课本中常用中药材的鉴别是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中药鉴定技术的需求。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实验室未能提供的而在临床中常用的其他中药饮片、原药材,或伪品药材。将其放置在固定容器内,作为标本供全体学生及下一届学生参考学习。

3.2 制作中药鉴别树状图 通过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鉴别一味中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课本中的重点药材平均分配给班级中每一位同学。学生对所分配的药材制作中药鉴别树状图,图中包含与药材鉴别相关的所有内容,并辅以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一味药材鉴别的所有信息。学生将制作好的树状图发给教师,教师针对每位同学制作的情况加以点评、赋分并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达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境界。

3.3 组织各种形式的中药鉴别竞赛 为激发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每年开展以促进和提高中药鉴定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为目的的不同形式的中药鉴别竞赛,如中药性状鉴别口诀编写大赛、中药饮片鉴别大赛、中药粉末鉴别大赛、中药伪品鉴别大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自发的努力准备,反复操作练习,团队互帮互助,进一步夯实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极大的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的使命感。

4 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模式的研究

自主学习教学模的顺利开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对每一位同学建立自主学习过程评价档案,评价中包含:课前准备、课堂汇报、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评价、竞赛得分、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综合以上得分后给予总评成绩。以总评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通过学习效果的评价,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更新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

综上,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习对象,不断创新、敢于破旧立新,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在实践中常思考、善总结,寻找适应《中药鉴定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4.

[2]武金凤,张敬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259-261.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课;课程思政;中药鉴定学;课程设计

1中药鉴定学课程特点分析

1.1中药鉴定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与优势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以及中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中医专业的选修课程。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医药技术,能从事中药生产、应用、管理和研究等多种岗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工作性质特殊,非常重视并要求学生具有诚实守信、传承创新、勇于探索和敬业奉献的品质。因此,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素质目标是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而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天然的一致性。从课程内容来看,中药鉴定学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是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有利于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遵循课程专业教育要求的同时,能够充分挖掘“育德”内涵,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拓展教学内容[3]。从课程特点来看,学时较长,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从植物基源、产地、采集、炮制加工,到传统的中药鉴定(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以及现代多种中药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知识[4]。课时量大、学习跨时长,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充分交流,在发挥思想教育功能上更具有优势;内容涉及面广则给教师更多的空间将德育元素整合到课程中去。

1.2学期分析课程的教学对象

为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思维力和注意力,学习态度端正,且已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技能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的能力;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多为出生于90年代、00年代的独生子女,普遍具有文化水平高、知识获取速度快、个性化程度高的特点。传统政治说教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甚至极有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中药鉴定学专业课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专题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激发学生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采取曲线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留下广阔的自我思考和领悟空间,以形成情感和灵魂的共鸣。

2现状与反思

目前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但在课程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仍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3.1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有待完善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建设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目前有关《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方面还需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协同创新机制,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3.2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仍需创新在教学载体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中药学专业学科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需要不断创新。中药鉴定学专业的专业教师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要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精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现实需求。3.3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急需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发力。在教学能力方面,专业课教师虽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富有经验,但对怎样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方面仍显不足。事实上,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中许多概念和理论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多一些思考。

3结语

“金课”建设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代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新形势下中医药教育需要打造“金课”,告别“水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育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培养高素质有竞争力的合格中医药学人才。“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金课”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中贯穿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医药院校的高等教育应立足中医药特色,树立“将课程思政与教书育人相融合,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专业化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建设等举措,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促进“课程思政”有序良性发展。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37-02

Teaching experience of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Lili, YANG Jingfan, CHEN Suiqing

Pharmacy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primary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own's teaching experienc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re proposed, these methods include heuristic didactics, effective use of network and strengthen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so on, aim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Interest in learning

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其中,培养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

中药鉴定学专业理论课程不像文学、数理等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它更为突出分类的细分化和体系的独立性。该课程的特点是:药物品种繁多,内容庞杂;各种药材之间的关联性不大,要求记忆的内容多;每味药材都需要细分鉴别,包括药材拉丁名、基源、性状鉴别、显微横切片特征、粉末特征、理化鉴别等内容。而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特点只是让他们觉得课程纷繁庞杂、索然无味。目前的状况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对药材的记忆更为困难及较差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有趣地牢记每个药材的主要鉴别特征、正品与伪品的区别等,是中药鉴定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是笔者根据中药鉴定学的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率提出的几点心得体会: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目的性

课堂伊始,采用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入正题。问题启发的方式有很多,首先,联系和药材相关的新闻记事,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药材人参的授课伊始,先给学生引入一则新闻,不法商贩用桔梗拼接芦头和须根来冒充野山参,此时就可以提出问题:“野山参有那些主要鉴别特征?野山参的芦头和须根有哪些特征?”等,带着这些问题,循循善诱,最终使学生掌握野山参的鉴别特点。其次,也可以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展示正品药材与伪品药材的原药材或饮片,例如,三七与伪品莪术,柴胡与伪品大叶柴胡,松贝与新疆贝母等,使学生认真观察其性状特征后,带着如何区别正品与伪品的这些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网络、多媒体等)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知识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工作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例如,在讲述来源鉴定过程中,来源鉴定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三个程序,此时就可以给学生推荐中国数字标本馆(www.省略.cn),让学生主动去检索未知植物,更全面地了解植物形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述各个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种植以及分布情况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中国药材网(www.省略)、药材GAP网站(www.省略)和中国药材信息网(www.省略)等网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最新发展动态、知名药材企业、药材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就业招聘等信息,培养学生对行业的关注度,树立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网络搜集关于药材原植物生长环境、药材加工、销售、混伪品情况、市场动态等各方面信息,并结合图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见识,同时也有助于巩固他们对所学药材性状特点的了解。

其次,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及伴随图、文、声并茂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海量信息[2-3],使学生能够直观、生动、清晰地看到中药的植物形态、形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植物细胞形态和颜色等,来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认识,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3 独立设计药材的质量标准,培养综合鉴定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外实践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教材未收载药材的质量标准设计。我校使用的《中药鉴定学》教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2版,总论部分详细讲述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中药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4]。比如,以河南产药材“墓头回的质量标准研究”为题使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学生为了制订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使自己的小课题获得成功,就必须首先做好充分的设计,仔细查阅资料,反复筛选实验方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质量标准的设计包括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等各个方面,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功,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药典和地方标准等才能完成实验设计。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从开始设计到方案完成,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真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认药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药能力和学习兴趣。首先,参观药草园或者到野外实习认识原植物,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药材原植物特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及特征,学习药材采集和初加工方法,了解药材收购情况。并且唤起他们爱惜植物、保护环境、节约药材的意识。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到药材市场,医院药房,医院中药房进行现场学习,使学生亲眼见到各种规格的原药材或者饮片,鼓励学生要多看多闻多品尝,反复对照药材并且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切片和粉末,不断实践,将理论知识和药材的实际性状结合起来,加深记忆和对药材鉴定特征的理解。再次,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邀请有长期鉴定工作经验的老专家、教授和经验丰富的技工,针对中药材实际鉴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野生药材与栽培药材性状的差异、不同规格药材的差异、药材不同加工方法的差异等,使学生能够借鉴老师和前人的实际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它关系着中药生产、销售和科研的质量,也关系着中药的疗效和品质[5]。中药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诸多问题,对每味药材进行真伪优劣鉴定是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用药安全和有效性的基础。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一些药材从业人员因专业知识欠缺而造成药材误用的中毒事例。人命关天,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以后工作的特殊性,明白自己所要肩负的责任。同时也使同学们意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否则就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另外,及时给学生传达国家对中药产业的重视和科研投入的增加等相关信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整个民族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正确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将各种手段和信息合理运用于教学当中,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效思,魏海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13-114.

[2] 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5-76.

[3] 王永芳.多媒体教学利弊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6-107.

[4]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2-55.

[5]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专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中药鉴定学 实验技能 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主要培养学生鉴别药材真伪、评价药材质量的应用型学科。它是在继承传统中药鉴别经验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学及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问题并实现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方法,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药材资源的匮乏,各地商农为了牟取暴利,越来越多的伪品和假药正在混入药材市场,直接给病人或老百姓服用不仅影响效果,耽误病情,甚至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培养一批批能够辨别药材真伪、评价药材优劣的应用型人才极为重要。

一直以来,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其侧重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虽然,几年的课程安排与普通本科高校基本相似,但由于教学环境及学生认知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却大不相同。如何使得独立学院学生未来更好地走向市场服务社会,必须加强实践训练,或者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实践服务理论知识,最终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中药类专业学生而言,在研究中药之前,必须学会鉴别中药真伪,评价中药质量优劣,这样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才有意义。同时,学好“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也是为了保证未来药材市场流通规范,减少假药劣药,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

综上,提升独立学院中药类专业学生的药材快速鉴别能力是中药鉴定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重点。①②本研究以中药鉴定学实验为背景,分别以药材饮片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粉末制片技术为考察指标,拟对中药1303班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打分。课后针对考核成绩后20%者开放实验室进行重复实训,并再次考核打分,观察重复实训考核者实验技能变化。从而评价开放实验室与否对独立学院学生实验综合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1 现状分析

我院中药学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也得到市场及各界的诸多认可。但近年来,药品流通、检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加强药材鉴定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势在必行。同时,在中药类诸多专业课中,“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单靠理论上枯燥无味的讲授,是很难让学生掌握中药材鉴别特征及其鉴别技能的,因此需要大量的实习、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去认识。但就之前沿用的教学计划来看,学生对药材接触和应用的机会太少,实际观摩、实训环节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对于课上所学的知识停留于抽象化概念,而不能形象深刻地去认识和记忆。同时,这门课程的药味极多,需要在一学期内掌握这么多的药材鉴别知识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有诸多困难。而且,即便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一段时间也逐渐忘记所学的内容,毕竟这是一门实践经验性学科。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实践训练环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及药材鉴别能力,不断循环,这样才能更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学生的药材鉴别及评价能力才能得到很大提高。

2 实验方法

以中药鉴定学实验为背景,分别以药材饮片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粉末制片技术为考察指标,拟对中药1303班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打分。开放实验室进行重复实训,并针对每次实验得分后20%者进行再次实训考核打分,观察重复实训考核者实验技能变化。

3 实验结果

3.1 “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之重复实训者频次分布情况

图1 “中药鉴定学”实验考核之重复实训者频次分布

图1结果显示,该课程在平时每次实验考核中,重复实训4次的有1位同学,重复实训3次的有3位同学,重复实训2次的有9位同学,重复实训1次的有9位同学。该结果表明,改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都重复参加过实训,而仅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实验技能较弱而多次参加重复实训。因此,开放实验室可以在课余时间使得全班大多数同学的实验技能得到提升,从而较少或不再被列入再次实训对象中。

3.2 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之重复实训考核情况

表1 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之重复实训考核情况

表1结果显示,在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中,成绩列班级后20%的有5位同学,分别是任同学、杜同学、李同学、刘同学和高同学。但是每位同学的期末实验原成绩都在80分以上,提示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室开放和重复实训,这些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经过再次实训之后,这五位同学的实训后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有4位同学(80%)的实训后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

3.3 平时实训频次分布与期末实验综合考核对比分析

在该班级的平时实验考核中(图1),张同学重复实训考核4次,张同学、曹同学和王同学重复实训考核3次。这4位同学相对全班整体而言,实验技能较薄弱,但是却未出现在期末重复实训考核名单中,提示这些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积极进入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实验技能,使得自己最终在期末实验综合考核中表现优异,脱颖而出。而期末实验重复实训者可能由于平时实验技能相对中等或较好,而较少愿意参与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减少了自己重复实训机会,日积月累,反被后面的同学赶超。这说明,无论平时实验技能较强或较弱的学生,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多锻炼自己的实训技能,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实验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4 讨论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室开放,班级学生在药材鉴定方面的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该班级整体实验成绩超出以往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提示开放实验室的成效显著。此外,开放实验室对于处于各个能力阶段的学生都是有利的。

因此,在今后的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不断循环考核,使得平时实验成绩较低的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实践中轻松地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也鼓励其他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也参与到实验室开放的环节中去,不断提高实训技能。

目前市场中药材质量堪忧,强化对学生中药鉴定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该课程,积极深入开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并且意义重大的工作。综上,开放实验室对于提升独立学院中药类专业学生药材快速鉴别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讯作者:谷巍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2012)

注释

① 许海燕,彭修娟,逯莉.三本院校《中药鉴定学》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306.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数码互动实验教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运用中药专业各门基础知识的特点。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重新设计,现总结如下。

1专业现状

1.1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校录取的“问题生”日渐增多。这些学生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普遍认为,没能考上高中,随便找所职业学校就读,有个出路就算了。学生专业的选择也是服从家长的安排,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和前景茫然无知,更毋庸谈兴趣和热爱,从而导致对专业漠然,缺乏理想抱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态度上,求知欲低,主动性差,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因此,中职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

1.2课时分配不合理陈旧的教学理念

往往提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而这门科目恰恰是非常需要直观地教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岗位工作的要求,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最起码要能辨认300种常见中药材,而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总课时90学时。其中,观察药材显微特征实验课占70学时,而中药材的辨认仅有20学时,导致学生对中药材鉴别能力的低下,教师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学生也无法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

1.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模棱两可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内容,而学生则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述,没有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教学意义。千遍一律的讲述和微乎其微的动手空间让学生渐渐失去对中药鉴定的兴趣。

1.4理论与实践脱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无形中让学生丧失了对学习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辨别药材、药材功效及应用的掌握都有所欠缺,也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中药鉴定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显微鉴别照书绘图缺乏真实性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绝大部分为粉末显微鉴别。教师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讲授实验内容。接下来,学生拿粉末进行临时制片和显微观察。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有些学生草草做好临时制片,压根不看显微镜下的特征,凭着自己本有的绘画基础,依葫芦画瓢把书上的图照着画下来。另外一部分学生,从制片技术到粉末观察,都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很强,对特征也掌握地较好,但是无奈于绘图水平低,导致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低。而学生太多,教师无法一一确认学生显微镜下的特征,只能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这样就导致了不认真操作的学生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认真操作的学生因为不会绘图导致实验报告低分,大大打击了他们对实验课的积极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2.2实体药材辨别比重过小

显微鉴别居多,观察药材较少,很多学生对粉末特征的了解很模糊甚至看不懂,虽然显微观察也很重要,此科目也作为考试科,学期末进行单列算分测试,但每次考试结果都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反映,显微这一鉴别方法在工作岗位上几乎用不上,而最重要的中药材的辨认在实验课程中反而没有重点掌握。

2.3设备闲置使用率低

目前,学校实验室存在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的不良现象,过去老前辈留下来的仪器设备无法善待运用,或者现在实验课的安排不能物尽其用。

3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具体改良内容

3.1实验手册的改良

实验手册未能编写与教材相适应的实验内容,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让学生把实验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岗位,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针对学生对中药性状鉴别和功效应用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修订《中药鉴定学》实验手册,鼓励教师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加大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实验课程设计,保证实验课的有趣性和多样化,做好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衔接。

3.2实验环境的改良

3.2.1营造中药文化环境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药专业的学习氛围,我们把中药鉴定实验室的三面墙都充分利用起来,在其中的一面墙上挂上了戥称,旁边贴上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禁忌口诀歌,时刻提醒着学生在调剂过程中要注意配伍禁忌。另外一面墙则贴着一些常用的方歌,在第三面墙上贴上了50种常见中药饮片以及原药材的清晰彩图并在下方把中药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300种中药装在透明的盒子里。一套按照药用部位分类,一套按照功效分类。学生在中药鉴定实验课上可以通过眼看、手摸、鼻闻等直观药材实物的鉴别方法,更熟练地掌握药材的性状特征,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轨。本实验室同时在第二课堂和自修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和有效管理学生的业余时间。除此之外,中药鉴定实验室的改良也为往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传统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奠定了基础。

3.2.2引进高端设备

学校在今年购入80台双目显微镜、2台可视性显微镜、2台实物投影仪、2台50寸多媒体触摸屏和配套电脑均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以前制作的幻灯片经投影仪投影后,模糊且不真实,看到的显微特征和实际显微镜下的粉末特征完全不一样,无法真实地将特征准确地绘出来。而可视性显微镜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课堂中与学生显微镜联网,同步观察每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高清投影至多媒体触摸屏上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上真实的图像对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放大缩小。比如在观察木栓细胞时,很多学生无法辨认,教师可以使用某学生制作的临时玻片中的木栓细胞作为示范,再通过触摸屏放大倍数展示给学生看,对其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后,学生均能准确地找到木栓细胞,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也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还能通过观察每个学生显微镜下的画面,及时发现学生制片技术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现场解决学生疑惑。

3.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

都说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兴趣。那如何调动一个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更新的重要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是否能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情绪和意志领域,是否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如果都具备了,那么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

3.3.1用不同的小游戏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在实验课中,可多设置些小游戏。例如针对中药功效的课,教师在乒乓球上写上“解表药”,然后让学生到药材中去找出解表药,然后在解表药中按照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分组比赛,按准确率得分,可以用实验报告加分的形式奖励,也可以用罚搞卫生等作为惩罚。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材性状,可以把实验课堂教师提供好的药材,让学生按照药用部位、药材颜色、质地或者气味等,进行归类。另外,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课堂上讲述一些有趣的中药小故事,例如“断肠草”的故事——神农氏从小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难题。相传,神农氏有着一副透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吃到腹中的东西。为了寻找能解决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尝遍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有一次,吃到一种叶片对生的藤。藤上长满了淡黄色小花。于是,放进嘴里咽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发作很快。当他还没来得及吃下解毒的药时,已经发现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这位尝近无数草药的神农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也被称为“断肠草”。近年,全国各地也出现多起误食断肠草以为是金银花而丧命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辨认断肠草的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特征。通过这样有趣的中药小故事,更能加深学生对中药材鉴别的认识,加强对中药功效及药名和药材性状特征的掌握。

3.3.2应用信息化教学

教师多做生动有趣的实验微课,在微课中可加入一些关于某些药材的经典故事或现代的药材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对药材的来历、性状特征、功效应用的记忆。现在,学生手机的使用普遍率高达99%,甚至很多学生都用两部手机。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也非常多。利用这一现象,用智能手机来实现信息化,用多种信息化平台来进行实验微课的播放、实验报告的完成等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实验课兴趣。这种直观形象的呈现实验内容能增添实验的娱乐和互动性,也让学生乐于参加到这种信息化的学习过程中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3.3通过课堂的加分制公平合理评价实验报告

刚才提到实验报告仅靠绘图功底或者抄袭来完成的。为了提高对实验报告评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的独立操作能力打分,可以为按照我们课堂中的小游戏或者小竞赛的得分,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完成度。

4小结

为了提高供给质量,为全社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药学人才,我们需要加大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而最能体现学生就业技能的就是在校期间的实验教学。因此,作为一线实验教辅人员,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对药学人员知识的更新,我们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项目化课改;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42-02

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改的核心基本都围绕从原来传统的传授知识向着提高学生技能的方向展开,其中本院正在实施的“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课改”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项目化课改的具体实施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项目化课程的设置一般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围绕与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或项目),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在项目化课改实施的不同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围绕《中药鉴定学》的课改谈几点思路。

一、《中药鉴定学》的学科地位和重要性

《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中药的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伪鉴别、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本专业的毕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药厂、连锁药店、医院、药房药库和药材公司的生产、质检、调剂等岗位,岗位的性质决定他们将成为医药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直接用到中药鉴定的知识[1],因此学好中药鉴定知识和技能就尤其重要了。

二、高职高专类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高专类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性应用型人才,而高职类药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而不需要培养研究性人才[1]。因此是重技能而非重知识。而近些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生源质量略有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如果沿用原有的方法,势必很困难。

三、《中药鉴定学》课改的必要性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高职高专类的学生如何在这样高度的竞争环境中取胜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具备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事实上,通过熊英[2]等人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开始已经多样化,主要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实践性教学,学生由被动的吸收知识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由以前的“学完做”到现在“做中学”。我院结合目前学生的社会就业压力大、就业单位对学生对技能要求高等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项目化课改”。而《中药鉴定学》作为药学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的项目化课改也关系到整个专业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问题。

四、《中药鉴定学》项目化的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于本专业。以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三种同时互补与共进。其中能力目标为重点,以学生能完成具体任务为终结,知识目标是基础,一般不单独灌输给学生,而是融入到做中讲解,做中学,素质目标是一个综合和提升目标,主要以在做项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综合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

2.课程内容设计。《中药鉴定学》的课程内容设计是在对原有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础上,按工作实际、工作过程的序化和拓展,设置出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具体项目。综合目前学生的工作实际需要课程设置如下项目:

3.项目实施和分组讨论。每个项目在具体实施时分组进行,每个小组5~6人,在项目实施前,学生需要对即将要完成的项目进行准备,包括资料的查询、整理,这当中包括文字、课件甚至是视频,还有实地考察,这些工作都在课外进行。在上课时先小组分组汇报及讨论,再开始进行具体项目实施,实施完毕以后,小组提问讨论和教师点评,完成相关表格。

4.对项目结果进行考核和对设计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项目完成之后,完善的考核方案是对成果的直接准确的反馈。尽可能将能力、知识和素质考核融于项目完成过程中及项目完成之后。在具体实施《中药鉴定学》上述项目时,将考核分成三个部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分值比例分别占20%、20%和60%,项目考核的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最后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的成绩不仅限于期末理论考试,更注重实际实践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参考文献:

[1]李飞艳.高职高专院校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与操作技能考核机制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27):113-114.

[2]熊英,罗永明,葛菲,等.《中药鉴定学》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1(24):206-208.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9篇

>> 浅谈传统菜肴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与继承创新 论写生传统中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传统下的进取与创新 浅析传统家具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浅析杜甫写实诗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慈善事业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论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创新 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继承与创新 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继承传统与创新未来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 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杂技的继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产品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唢呐的继承与创新 群众路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6-08.

[7] 赵中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彩色图集[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8] Zhao Z Z. An illustrate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Bilingual) [M]. Macau: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Medicine, 2005.

[9] Liang Z T, Jiang Z H, Zhao Z Z. Distinguishing the medicinal herb Oldenlandia diffusa from similar species of the same genus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J]. Microsc Res Tech, 2006, 69: 277.

[10] Tong C S, Choy S K, Zhao Z Z,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tarch grains in microscopic images based on granulometric operations [J]. Microsc Res Tech, 2007, 70(8): 724.

[11] Tong C S, Choy S K, Chiu S 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hapes for use in classification of starch grains images[J]. Microsc Res Tech, 2008, 71(9): 651.

[12] Zhao Z Z, Hu Y N, Wong Y W, et al. Application of microscopy in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Bo Ying Compound [J]. Microsc Res Tech, 2005, 67: 305.

[13] Tam C H, Peng Y, Liang Z T, et al. Application of microscopic techniques in authentication of herbal Tea-Ku-Ding-Cha [J]. Microsc Res Tech, 2006, 69: 927.

[14] Xia L, Bai L P, Yi L, et al. Authentication of the 31 species of toxic and pot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T/PCMM) by microscopic technique, part 1: three kinds of toxic and potent animal CMM[J]. Microsc Res Tech, 2007, 70(11): 960.

[15] Xia L, Bai L P, Chu C, et al. Authentication of the 31 species of toxic and pot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PCMM) by microscopic technique, part 2: three species of seed T/PCMM[J]. Microsc Res Tech, 2008, 71: 325.

[16] Au D T, Chen H B, Jiang Z H,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uzhimaotao by quantification of laticifers[J].Microsc Res Tech, 2009, 72(4): 293.

[17] Chu C, Xia L, Bai L P, et al. Authentication of the 31 species of toxic and pot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y light microscopy, part 3: two species of T/PCMM from flowers and their common adulterants[J]. Microsc Res Tech, 2009, 729(6): 454.

[18] Choy S K, Tong C S, Zhao Z Z. A novel and effective multist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microscopic starch grain images[J]. Microsc Res Tech, 2010, 73(1): 77.

[19] Li Q, Chu C, Wang Y Q, et al. Authentication of the 31 species of toxic and pot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PCMM) by microscopic technique assisted by ICP-MS analysis, part 4: four kinds of toxic and potent mineral arsenical CMMs[J]. Microsc Res Tech, 2011, 74(1): 1.

[20] Wang Y Q, Liang Z T, Li Q,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owder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part 1: fluorescent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tissues, conducting tissues, and ergastic substances[J]. Microsc Res Tech, 2011, 74(3): 269.

[21] Liang Z T, Shi Y X, Chen H B, et al. 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root tuber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Fam. Polygonaceae)[J]. Microsc Res Tech, 2011, 74(6): 488.

[22] Wong L L, Liang Z T, Chen H B, et al.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ecoction dregs. Part Ⅰ: comparison of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fou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fore and after decoction[J]. Microsc Res Tech, 2011, 74: 320.

[23] Wong L L, Liang Z T, Chen H B, et al.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ecoction dregs. Part Ⅱ: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decoction of fou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at mainly comprise storage tissue[J]. Microsc Res Tech, 2012, 75(2): 164.

[24] Huang X X, Liang Z T, Chen H B,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luorescent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al bark[J]. J Micros, 2014, 256(1): 6.

[25] Wan X J, Liang Z T, Chen H B,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aqingye and Banlangen including crude drugs and decoction dregs from three plant species by normal light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J]. Microsc Res Tech, 2013, 76(8):774.

[26] 王亚琼,徐福春,卓玛东智,等.藏药夏果贝的生药鉴别及荧光显微镜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2, 47 (11): 1555.

[27] Chu C, Liu H J, Qi L W, et al. Combination of normal light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or authentication of five Lonicera species flower buds[J].Microsc Res Tech, 2011, 74(2):133.

[28] Tang Y N, He X C, Chen Q L, et al. A mixed microscopic method for differentiating seven species of "Bixie"-related Chinese materia medica[J]. Microsc Res Tech, 2014, 77(1): 57.

[29] 谢宗万.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辨状论质”论[J].时珍国医国药,1993,5(3):19.

[30] Zhao Z Z, Liang Z T, Guo P.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itional experiences and modern understanding[J]. J Ethnopharmacol, 2011, 134(3): 556.

[31] 胡正海.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与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1):8.

[32] 乔琦,肖娅苹,王粗.山茱萸核果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定位[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4):651.

[33] 刘世彪,廖海民,胡正海.绞股蓝营养器官各发育阶段结构与总皂甙含量相关性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2):144.

[34] Liang Z T, Leung N N, Chen H B, et 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various commercial specifications of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and its dregs by determination of active compounds[J]. Chem Cent J, 2012, 6(1): 53.

[35] Zhao Z Z, Liang Z T, Zhou H,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sinomenine in Caulis Sinomenii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growing regions and wholesale herbal markets by a modified HPLC method[J]. Biol Pharm Bull, 2005, 28(1): 105.

[36] Ng K M, Liang Z T, Lu W, et al. In vivo analysis and spatial profiling of phytochemicals in herbal tissue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J]. Anal Chem, 2007, 79(7): 2745.

[37] Yi L, Liang Z T, Peng Y, et al. Tissue-specific metabolite profiling of alkaloids in Sinomenii Caulis using laser microdisse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J]. J Chromatogr A, 2012, 1248: 93.

[38] Liang Z T, Sham T T, Yang G Y, et al. Profiling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issues from Rheum palmatum L. using laser microdisse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J]. Anal Bioanal Chem, 2013, 405(12): 4199.

[39] Liang Z T, Oh K Y, Wang Y Q, et al. Cell type-specific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aikosaponins in three Bupleurum species using laser microdisse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4, 97:157.

[40] Liang Z T, Chen Y J, Xu L, et al. Localization of ginsenosides in the rhizome and root of Panax ginseng by laser microdisse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4, 105C: 121.

[41] 赵中振q读本草说中药[M]q简体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中药鉴定学范文第10篇

>> 中药鉴定学教学探讨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中药专业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显微鉴定法在《中药鉴定学》理论教学中的改革初探 《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 中药鉴定学教学体会 高职中药学专业中药鉴定学的实践教学初探 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中建立实践基地的探讨 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的研究 教育统计学中国化进程及学科建设的思考 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问题 系统论在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对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的探讨 加强高校畜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探讨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图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数字化平台的应用研究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寄生虫学数字化标本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随着教学改革在高等院校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渐渐显示出它特有的优势,并为广大师生接受与认可。此种教学模式对数字化教材要求很高,需要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材。当前数字化教材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媒介,因此下一步我们将链接搜索引擎和各种教育网站、专业网站、主题网站等社会资源,开发具有符合实际、及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的数字化教材。包括数字音频、教学视频、多媒体软件、专业网站、E-mail、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以及数据库等等。

2.2.1.3完成自我学习评价软件-中药鉴定学在线考试系统,所有考试题型全部由系统自动判分,可以设定是否要进行试题答案解析和分数显示,考生是否可以查看自己试卷的权限。用于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系统的远程管理功能非常强大,提供了分类查询、分类打印、分类删除、分类试卷查看等功能。

2.2.2《中药鉴定学》数字化教学方式的构建

笔者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协商讨论,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收集、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11-12]。《中药鉴定学》数字化教学流程见图1。

力求在教与学数字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课程重建、课程开发、教学过程重建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上求得突破。

教学素材库包括了电子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授课教案、网络多媒体课件、授课录相、作业习题、网上测试系统、常见中药材饮片图库、伪品药材图库等,笔者已经完成了电子教学大纲、电子教材、部分授课录像、大部分网络多媒体课件、授课教案、作业习题等内容,正在完善常见中药材饮片图库、伪品药材图库。笔者与广东力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正进行虚拟实验情境的设立,计划完成显微测量、中药材常规检查、120种重点药材的性状鉴别、40种中药材横切面组织与粉末的显微鉴别、2种未知药材混合粉末的鉴别等内容。

测评系统已经完成题库建设,初步完成自我学习评价软件――中药鉴定学在线考试系统。拟将系统测评结果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评价相结合,作为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最终评价。评价部分占最终课程期末成绩的比例为20%~30%。

以中药鉴定学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载体,综合教学素材库、虚拟实验情境、测评系统、讨论交流工具,创立药材鉴别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实践,完成每种药材鉴别知识框架的构建。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异议,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习个体的不同,可以逐个地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形式,建立公共分享系统,如微信群,让学生可以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信息教学模式,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开放-趣味性强”的新型教学氛围,使这种信息教学模式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创建一个完整的创新教学模式[13-14]。

2.2.2《中药鉴定学》数字化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3次专题探究:中药鉴定学的历史与发展、药材的经验鉴别、药材市场调查。利用湖南邵东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和长沙高桥药材大市场见习环节,或其他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外分组,以报告或课程论文的方式完成,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完善中药鉴定学知识体系。

最终建立以“情境探究学习”模式为主,“药材市场―专题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为辅的中药鉴定学数字化创新性教学模式,达到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材真伪鉴别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目标。

3小结

在网络数字化的学环境下,教学模式必须不断更新,使教学数字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培养目标。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新模式,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纵观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已经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富饶的学习宝库。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成果,为自己终身的学习建立起一个知识资源宝库。对于学生来说,拥有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

本研究完成后,对中药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拓展《中药鉴定学》教学的时空界限,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和主观能动性;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中药专业的教育资源质量,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不仅在校学生能受益,而且社会上的中药从业人员也能受益,对中药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将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能够在社会上普及中药鉴别的科学知识,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作出积极贡献[15-16]。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2]唐科莉.为21世纪的数字化世界做好准备―澳大利亚《2014年国家评估项目:ICT素养报告》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6,(3):50-55.

[3]林亮亮,腾兴华.浅谈数字化学习[J].Software Guide,2010,9(7):184-186.

[4](美)葛洛蒂,(中)张国治.数字化世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5]赵蔚,余延冬,张赛男.开放式e-Learning解决方案个性化推荐服务――一种面向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的探索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10-116.

[6]周媛,吴文春.情境学习观点对数字化学习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8,(8):74-76.

[7]刘玲玉.英国高校教研态势初探[J].学园,2015,(29):8-9.

[8]胡晓虹.美国数字化学习市场正掀起创新风潮[J].中国远程教育,2008,(2):78.

[9]王功亮.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6,(3):20-21.

[10]祖宁,王运武,李子运,等.数字化学习资源视觉要素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11-15.

[11]罗莉.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190.

[12]张金龙.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有效利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135-137.

[13]颜笑健,龚丽华,陈莉锋.数字化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2014,34(4):469-470.

[14]刘静.关于高校数字化教学建设的思考[J].三峡高教研究,2010,5(1):25-27.

[15]时国平,钱叶册,许卫兵,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分析[J].大学教育,2012,1(10):124-125.

上一篇:中药配方范文 下一篇:抗癌中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