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10:01:44

语言教育论文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计划性

幼儿语言教育具有计划性特征。语言作为复杂的符号体系之一,有着其本身的结构、要素和规则。可见,幼儿除了通过活动与交往获得有关语言知识外,还需要有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幼儿集中学习语言知识以及发展语言能力。比如,在对幼儿文学作品体裁及构成要素的学习时,可以让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并引导他们对作品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适当运用字、词、句、段等,但这些都需要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可以让幼儿相互感染,也有助于增强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差异性

我们知道,各地的幼儿语言教材不尽相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每一阶段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尽一致,都是根据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而设计的,其中既有倾听与表述方面的目标,又有欣赏文学作品以及早期阅读方面目标。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教育活动,才能全面地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由于幼儿个体的差异,使得了我们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时,必须根据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和个体差异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不断地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而保证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全面实施和有序开展。

二、选择幼儿语言教材的策略思考

(一)结合幼儿特点

通过多年幼儿语言教育和管理的实际,笔者认为,开展幼儿语言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结合幼儿特点的基础上,着力选择好语言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幼儿选择具有审美价值、贴近实际生活、喜闻乐见并易于创设情景的语言教材,尽量给幼儿予美的熏陶,让语言、情景和生活相互交融,进而促使幼儿产生互动。比如在故事《戴项链的比赛》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其中几个小动物的角色与特征,引导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并戴上相应的头饰或道具,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容易投入到了故事情景中,进而学会了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和感受。又如在《我在草地上翻跟头》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幼儿直接带到草地里,让其在草地里自由打滚与玩耍,引导他们观看蓝天、白云等,在幼儿开心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了大自然奇特的美景,这样比在教材中学习了更多的东西。可见,幼儿教师必须要善于选取幼儿语言教材。

(二)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是幼儿语言教材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及时发现、学习和运用语言,不仅有利于幼儿自觉地表述一些现象与事件,而且可以让幼儿有机会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可以专门把每周的一天作为与幼儿的“谈心交流日”,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趣事、食物以及所做的事情表达出来,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此外,可以利用游戏,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场景,鼓励幼儿用生活化的语言交流。比如娃娃家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如果我们把游戏的环境布置与幼儿家里一样,他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就会身心放松,乐于交流。而且在幼儿的日常自理活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些准确、精练的学习与表述情景。例如可以在教室使用物品处张贴一些简短、温馨的提示语言,久而久之,幼儿们的准确表述能力就会无形中得到极大地提高。教师更要做到心细,要充分利用幼儿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可以运用的场景和例子,科学合理地引导幼儿把自己听到、看到、闻到、摸到的东西等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表达出来。实际上,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有的语言教材本身就是有声音感觉的。因此,有的时候,为了准确地表达幼儿语言教材中的具体声音,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和录制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叫声、哭声、鸟声、蛙声、汽车声等等,然后在具体语言教学过程中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听雨》时,我们可以大声地播放有风、雷、雨、电等声音光碟,让幼儿们边听边议论。这时,他们有的就会说这是雨点打在窗户上的滴滴答答的声音,这是雷公生气了在大喊大叫的声音,这是风姑娘在天空中欢快唱歌跳舞的声音等等……幼儿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就好像大自然中的一首歌一样。

(三)结合家庭教育

结合家庭教育,是幼儿语言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有利保证。我们知道,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由于幼儿在这些地方生活与成长,所以就必然成为了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且家庭的各种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等,都是幼儿运用语言的活灵活现的教材之一,也往往会成为了幼儿语言发展和丰富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家庭和社区的高度重视。只有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了,才能够促使家长有意识地在自己家庭、社区生活环境中创设一定的场景,进而帮助幼儿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利用给幼儿过生日的有利时机,积极在家中为幼儿布置一个温馨融洽的生日环境与氛围,让幼儿在美好温馨的气氛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心愿。又比如在家长接幼儿回家的路上,不妨让家长引导幼儿学习路边广告牌上的文字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幼儿的识字量、阅读量以及语言能力就会逐渐地增长了。

(四)结合其他知识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是幼儿语言教材必须要着力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语言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在之重,从而忽视了其他学科领域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锻炼。可见,幼儿对于语言的学习,仅仅依靠单一的语言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将幼儿语言教育有机融入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一些有利于幼儿语言学习的场景,不断培养和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在音乐欣赏“水族馆”时,既让幼儿在欣赏优美音乐,陶醉其中的同时,又学会了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奇妙而独特的海底世界。

三、结束语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学前儿童语言观、语言发展观、语言教育观,把发展幼儿的言语态度、言语能力放在首位,总体上提高幼儿的语言素质,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日后学会学习打下基础。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时,要注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人到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语言教育既要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又要专门组织相应活动使之落实到所有的幼儿身上,从而提高语言教育效益。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使幼儿不仅从中获得愉快体验,而且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城中

(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的一种艺术,幼儿普遍对音乐有浓厚兴趣,可在大班开展听音乐、学语言的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幼儿歌曲中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彩的语汇,产生自编自唱的冲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二)在观察活动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以词汇为建筑材料的,幼儿容易掌握的是那些熟悉、经常接触的词汇,而幼儿周围的生活及环境恰恰是他们最了解、最热爱的,因此要指导幼儿细心观察,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组织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让幼儿在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前提下掌握语言、理解词意、积累词汇。外出郊游、日常散步、科学观察等都是发展口语的良好活动。教师应注意发现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对事物的最感兴趣的时机,用富有诱发力的语言启发孩子去探索、思考、交流,为他们多多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得口语能力不断提高。

三、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语言教育活动

正规、专门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精心创设语言学习情景,根据语言发展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科学有序的教学计划,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一)通过儿歌,训练幼儿的语音

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发展幼儿口语的第一步,儿歌教学是练习幼儿语音的较好方式,它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幼儿容易接受,学习积极性高,经常性地朗诵儿歌,对于纠正幼儿的语音见效较快。朗诵诗歌、念绕口令、猜谜语等都能较好地训练幼儿准确地发出一些困难的较容易发错的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述”活动

讲述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新的教育观念中,讲述活动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行为的发展为主,注意幼儿参与进述实践,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的语言经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语言教学讲述活动中,较常用的方法有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景讲述、图画书讲述等观察讲述。此外,还应该注意听声音讲述,即听各种声音后的讲述,听任务对话后的讲述、听音乐讲述等,以及操作讲述,即操作玩具、用具等所进行的讲述如排图讲述、拼图讲述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述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以前过多的注重幼儿的语言知识转变到当今的注重技能教育上来。

四、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概念不清,表达有误。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把所有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学生在概念使用表达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模糊、混用概念、曲解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等现象。(二)形量不分,表述有误。图形与数量常常存在包含的现象,图形可以蕴含数量关系,数量可用来揭示图形的本质,它们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统一的。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数量与图形不分的错误表达。(三)乱造术语,读法有误。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中常常出现乱造术语的现象。(四)分类混乱,表达不当。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有些小学生会出现分类不当的现象。(五)增减条件,表述不清。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精炼的特点。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有精确、完整的描述。但小学生在描述时常常会出现增加、减少条件等现象。(六)自相矛盾,表述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往往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七)重复啰嗦,词不达意。数学语言具有简约性,它不像自然语言那样繁琐、冗长。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匮乏,存在表达不简练的现象。(八)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混淆。数学表达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是有些词语在生活中数学中含义不同,要加以区分。

二、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

(一)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完善小学语言教育,教师就需要提高其规范性。首先,教师在备课或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力求语言的精练简短,时刻保持明确的语言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书本中的思想知识,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不断深入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提高小学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也好,都应通过语言表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中下游学生一些鼓励,对优异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表扬,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们,课堂发言时要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再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回答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三)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事情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归校后,学生会上课走神、课堂纪律混乱,这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改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四)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简短的定义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不仅不会觉得难懂,还会觉得很有趣,从而会参与其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逻辑性强且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定义,以此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迟雅卓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

参考文献:

[1]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2]乌兰.浅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挖掘学生学习潜能[J].大观周刊,2013(12).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有效教学在越来越受到教学界关注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简明看来,就笔者对国内外有效教学定义的总结,主要有:教师成功实现教学目的,即能使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并在课堂后能够从事课堂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活动。笔者探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教学即:幼儿园教师在科学的幼儿语言发展观前提下,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师幼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知理解教师所教、学会初期的语言交际传递、能互动交流并兼具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缺乏针对性,难以凸显幼儿发展特点目标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起着统帅、纲领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都由班级教师依照教学大纲统一进行施行,而教学大纲内容是有专门教科研人员及优秀教师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依据特定区域平均水平统一制定的有效性高、可取性强的课程标准。但在部分幼儿园,有些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虽然对大纲内容进行积极内化,却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总体水平进行目标的适宜调整、二次设计,即未能形成生成性目标。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有时过多过难,幼儿回答积极性不高,出现低效教学的现象。这种一味地盲目遵循大纲目标的做法,不是迁就幼儿语言的自然发展与成熟,降低了水平值,就是偏倚了幼儿言语的最近发展区,抬升了心理预期,且未针对幼儿整体水准进行二次设计的教学活动,确实难以凸显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及发展特点。

(二)内容远离生活,难以体现幼儿兴趣需要教学要能适合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要有益于儿童发展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能力。而在幼儿园实际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只从故事篇幅、时长上做出考虑,而未能斟酌内容的文化背景、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幼儿现有生活经验和语言习得水平,这种不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致使儿童无法理解,耳听得多理解少,使得有效教学大打折扣。比如讲述类故事,没有考虑到内容的启蒙性与教育性是否符合儿童已有生活经验,是否满足儿童兴趣等等。只是经常从教师思维的角度出发来选取所谓趣味性故事,这样低效的教学效果对幼儿欣赏与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另外,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以讲述童话故事书或观看幼儿影片来指导教学,教师自身讲述技巧性的缺乏,以及讲述过程中有效提问过少,导致幼儿经常只能用“是”或“不是”或者“不知道”的无效答案来回应。如果教师一味只是注重讲述技巧运用,而轻视幼儿语言要素的学习、完整句子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将不利于幼儿言语建构过程及语言能力的获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教育内容把握不到位,幼儿兴趣需要把握不明确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组织形式集体化,难以反馈幼儿实际情况首先,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注重强调“灌输”故事,单单采取叙述的方式教学,却没有在讲述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思考空间,让幼儿自主创新的构建故事情节。其次,语言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是单向“输出”。幼儿的听话、阅读的印入性语言来自教师单方的授受,语言教学活动表现为教师主导刺激幼儿听故事,一对多的形式让幼儿缺乏交流回应。在集体活动时,幼儿常以群体形象与教师互动,教师精力、教学时长有限,只能在交流过程中对部分幼儿做过多沟通,而其他幼儿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教学整体效果有效性低。教师在指导评价即课堂提问时,没有给幼儿充裕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忽视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言语“输出”发展不利。这种单向互动的教授形式不利于全体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言语技能的发展。

(四)评价结果局限化,难以昭示幼儿全面特征幼儿园语言教育评价需要教师客观对待,要对教学整个环节、幼儿实际发展状况做出科学衡量、判断。很多教师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时,针对活动内容本身进行评价过多,而对于活动结束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清,没有依据客观的幼儿发展水平及语言上的最近发展区规律进行评价,造成主要从教师主体出发评判教学效果,渠道缺乏变通性,局限化。尤其在幼儿园大班显现的语言活动“小学化”问题屡见不鲜。基于大班语言活动课的关注点主要在幼儿拼音读写、识字能力培养上,导致评价教学活动时,有些教师只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是否达到,教学重难点是否完成,而未能全面的从幼儿兴趣、需要角度出发考虑幼儿语言发展三维目标是否达到,倾听、表述行为是否得到运用,早期阅读兴趣、技能是否得到培养。这种主要从教师主体“中心化”方面作出评价的方式,对幼儿口语表达,讲述、朗诵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发展不利。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针对目标二次设计,彰显动态化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按照教师预设大纲进行知识学习,而学前幼儿的学习则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程度而定的……大纲实施的次序应符合幼儿的兴趣,符合他的与一般概念相联系的思维特点”据此,教师首先要准确定位幼儿言语发展敏感期、言语最近发展区,辨别全班“学情”。在具体规划每课目标时,针对全班幼儿年龄阶段语言水平、接受能力,让教学目标的制订分层化。不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纵向结构设计时还应横向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分层教学目标融于教学内容之中,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方能使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其次,教师应该对既定教学目标进行二次设计,在动态生成中灵活调适。这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目标设计时有高度应变性与前瞻性。语言课堂教学活动是师幼共同参与、动态变化、互相影响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中幼儿的学习信息反馈情况进行预设目标动态化调整。如幼儿对超出目标预设的某一故事情节的人物感兴趣,可以依据幼儿兴趣需要设定特殊情景故事情节进行二次设计,适时地将预期高层次目标转化为理性的低层次目标,以满足幼儿探究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其语言学习动机,发展语言交际能力。据此,可以使预设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创造性结合,从而高效推进幼儿园语言教学。

(二)设计内容贴近生活,达到儿童化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教育要坚持兴趣性和多途径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内容选择上更需要从“儿童本位”出发,选取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幼儿自身感兴趣并愿意表达交流的阅读故事书,比如贴近幼儿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的,对幼儿价值观有启发性、教育意义且趣味性较强的寓言童话故事、绘本读物。要避免让幼儿让接受那些难以达成共鸣的、充满疑问的,有着不同背景文化的国外童话故事。此外,教师有效的提问方式也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这需要教师通过启发性提问,激发幼儿的心理动力,刺激其语言表达的欲望,增加其语言运用的机会。另外,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拓展,要求教师有敏锐捕捉教学切入点的能力。对幼儿兴趣点的启发式设计提问,不仅应着力于提高幼儿语言元素的“存量”,更应当促使他们能驾驭语言知识的“流量”、“变量”,从而达到“增量”。

(三)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实行多样化语言教育活动涉及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各层次各方面,因此教学形式也应该是贯穿于各科课程之中,形式多样的。班杜拉说过“儿童的语言教育不是一个内部成长的过程,而是通过社会模式的呈现以及社会训练和时间而构成的”。幼儿园语言讲述教育活动包括故事、诗歌教学,在方法上,教师还可以将语言活动贯穿于语言游戏、早期阅读与谈话中去,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会让幼儿更有兴趣的表达讲述,更能提高其口头书面语言能力。首先,教师可为幼儿创造一定的语言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采用分小组交流、个别辅导、重复式集体讲读形式进行教学,在师幼共同读书、讲故事交流过程中,幼儿能对教师示范性语言中语法结构和规则进行选择性模仿,拓展其学习经验同时,强化其倾听、表述能力,激活其阅读兴趣,培养其早期阅读习惯。其次,多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在增加亲子间互动的同时可令教学模式多样化。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户外活动,让语言教育形式贯穿于随机教学游戏活动中,更有利于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社会化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另外,不同活动类型应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活动方式。如讲述活动,就可为幼儿提供图片让他们以边看边讲的形式进行;如是表演活动,就应该采用角色扮演和表演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大胆表达。这样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强化幼儿语言表达大有裨益,他们在感知、理解、体会这些语言材料时,也在观察学习其中人物的社会行为,对提高其集体社交技能、倾听能力也有一定效果。

(四)评价以儿童为本位,促进科学化

1.评价要区别对待每个幼儿都是特殊的个体,她们有不同的智力、言语发展水平,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也各有差异。因而教师不能仅根据一堂课的表现以偏概全的去评判幼儿智能的优劣,应该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层次做出科学合理评价,从阅读活动、鲜活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幼儿,让他自主地产生对语言丰富的表达兴趣。

2.评价要正向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也是如此,教师越是对胆小怯懦的幼儿报以赞扬,强化其成功的语言表达经验,他们会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对幼儿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还能激起幼儿更多的语言学习热情,更能提升其交际、思维、学习的能力。

3.评价要经常化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穿插于各个学科之中,有教师组织的随机的、有计划的语言教育活动,还包括自由活动时幼儿自主阅读绘本读物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经常对幼儿语言能力做出评价,能及时对教学目标、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不仅对幼儿语言能力水平的发展有利,也对教师素质、优质化教学质量有倚效果。总之,幼儿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匡正,方能使教师教的有效,幼儿学的有益。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恪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美国语言教育机构认为,认知主体的学生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心理认同,并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丰富自身对知识的构建。而教师要辅地借助于动态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学习愿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把当前所存在的知识和学生有意识的认知框架系统地结合起来,是语言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过程的自我驾驭能力。同时,建构主义也产生了类似的语言教学方法,其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理论的应用,加速了语言习得者的学习进程,提高了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效地为未来的职场服务。

2.课程设置注重兼顾职业性和应用性

美国语言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为:在一定的语言课程基础上,附加相对职业性强,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性课程。职业性课程所占比例为总课时的50%以上,平时的课程注重锻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能力,进行办公室软件操作,这样毕业生可以在行政办公室经理、行政助理、执行秘书、打字员以及类似的职位中就业。同时这些语言学校,大多致力于专业英语教育,比如开设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学生可以获得外贸业务联系、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合同跟单及公司文件处理技能。着力开展“定单式”“定向推荐式”“委托式”等教育,侧重学生的“形象礼仪培训”“贸易谈判技能培训”“国际贸易实务培训”“商务英语中高级口译技能培训”等项目的设置。另外,美国语言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呈现出灵活和多样性的特点。主要形式有讲座、专题讨论,也有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共同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展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

二、美国英语语言教学对我国英语语言教育的启示

1.树立“以动态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动态”顾名思义,即身体力行,活络心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就是对所学事物的组织者、构建者。教师科学地引导方向,让学生独立完成语言认知。因此,一定要摒弃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化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下去实践所学知识,并凸显自我价值。每位教师在完成课程任务前,都应设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计划围绕着目标前行,目标是方向,其结果是使学生能有效掌握知识,实现其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我讲什么”转移到“学生学什么”,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心理认同,形成更高的自我解决语言问题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我国教师从事英语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在课堂上,“动态式教学”应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让学生完成自我体验式学习。如“模拟谈判”“模拟法庭”,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促进他们社交、学术技能的发展。在动态学习中,学生能不能体验到学业进步的快乐,对自我知识构建具有充实的满足感,是判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教师也应该以此调整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的结合

当学生完成某一语言内容的学习后,应为他们提供见习机会和时间,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分段、分类、分流等实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从而在实践体验中迸发出更多的对所学知识的再认知。同时,在学期的考核方式上,可以实施全过程考核,即把每次的实践成绩、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测验成绩累积起来。如此会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出该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加大学生社会化证书培训的力度应用性

语言教学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方向性强、满足全球化职位需求的各类人才。牡丹江师范学院的语言教学分科较为详细,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实用翻译等。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从业方向,完善进入各类职场的准备工作,合理介绍一些有利于就业的职业证书,如BEC证书,报关员、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及各类翻译证书,并提供证书考取的指导意见。职业证书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加快教师职业技能更新

美国学校很注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坚持对教师进行新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以视听技术和计算机技能方面为例,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包括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制作合成性图像、图表资料,能够使用获取信息的新工具,如地方和在线资料库,增加具有双师资质的专职英语教师,同时加强本院校教师岗位的培训和进修,使更多的复合型英语教师为语言教育发展服务。通过对美国语言教学情况的研究不难发现,美国所采用的动态职场性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区域性、专职化服务。因此,我国语言教师必须要转变思路,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实施适应工业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英语语言教学有助于学生灵活就业,不拘泥于专业学习的局限性,以更好地培养当代适用性的人才。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客观看待不同“图”在语言活动中的使用和作用

我们知道“图片”,可以是印制优美的图片,可以是教师绘制的图片,可以是拍成的照片,还可以是幼儿画的图片,甚至于是教师在活动中临场发挥绘制的图案等等。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图片”,应该是更为广义上的“图”。不同“图”的设计和使用在语言活动中将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的改进。

教学挂图:此种“图”是最为纯粹的图片幼儿教育论文,也是我们教师经常甚至于至今都还在使用的一种图片。由于以往印刷技术的问题,色彩不是很鲜艳,形象单一,真实,贴近当时的生活实际。教师通常以看图提问题、结合图片讲述等方式引导幼儿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中的故事内容。挂图的使用有时容易让教师统领课堂,陷入到“问答式”的教学模式中,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通过提问策略的改进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儿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才会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贴绒式图片:此种“图”在教学挂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先,由于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外来大量国外卡通片的盛行,使得图片中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造型不拘一格,深受幼儿喜爱,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此外,教师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将图片制作成“半能动式”的,即将主要角色或是场景利用磁铁、吊线等方式制作成能移动的“图片”。此举大大地激发了幼儿探索和讲述的兴趣,教师将操作法引进语言活动,使幼儿通过教师的操作,学习和理解相关的语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幼间的互动。

动画片: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VCD机迅速地普及到各个地方,特别是幼儿园将其引进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后,对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时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开展了动画片讲述教学的探讨,将传统的静止的“图”变成了活泼有趣的能动的“图”。动画片教学的探讨,使我们的语言活动有了更多选择的内容,同时能动的画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师幼间的互动也更为活泼而有效。

多媒体课件:动画片讲述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工具,但由于目前能为幼儿园教学服务的动画片软件还有局限性,所以近几年电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利用课件制作软件、幻灯片制作技术等电脑编辑技术,精心设计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图片”,并以此为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言教学丰富了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幼儿教育论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快的气氛和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图谱:伴随着幼儿园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教师从考虑如何去“教”,到更注重考虑幼儿怎样去“学”。“图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将一些熟悉可见、便于描述表现的符号来替代另一些不熟悉、较复杂的不便于描述表现的事物,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图谱教学作为在语言活动中的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运用合适的图片和象征性符号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活动内容,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运用各种“图”,促进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

合理高效的教具是一堂有效的语言活动的物质基础。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我们不断地在改进“图片”这一经常使用的教具,但并不表示越先进、越现代化的“图”就能越有效地促进语言活动的师幼互动。因为,使用教具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应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具,重点考虑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所以,以上所说的五种“图”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更好,而应根据所选的教材灵活地选择一种或是多种结合使用,才能为幼儿的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1.传统的“图”,以朴素教育使活动更具实效性

随着课改的推进,幼教界开始提倡“朴素教育”:即不要求教师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教具的制作上,把教学形式设计得很花哨,而应以朴实、有效的方法给予孩子相关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在语言活动中传统式的“图”的运用正是符合了“朴素教育”的精神。因为这些“图”不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制作,有的甚至随手即可拈来,从而让我们将时间用在了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图片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传统与现代化结合的“图”,在相辅相成中促进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它使活动的内容变得具体、简明、有趣。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并不一定都需要现代化技术手段,一些传统的教具,也能起到直观、一目了然的作用,而且有时会更简便、实用。因此,有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3.融合现代化手段的“图”,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交互式语言环境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1.“语文”应指“语言”“文学”

“语”和“文”应该包含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各种作品,文学作品自然应该包含其内。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学习语文是为了满际的需要,会写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就可以了。这种意见当然也有道理,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单纯一些,目标清楚一些,不要搞得太庞杂。如果按照这样的设计,把语文课程的内容限定在语言、文字及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的范围之内,为了满足文学教育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另设一门文学课程。文学不是奢侈品,文学对于人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人的观点是,语文主要是指语言文学更为贴切,它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范文,从文体上向非文学性的文章作适当扩展,从内涵上可向文化方面延伸。这样为语文定位,是符合国内外重视文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大趋势的。

2.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

在我们看来,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部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文学。文学课应该以本国文学为主体,兼顾外国文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中外文学作品,使学生爱好文学作品,并对中外文学有足够的估价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从作品中的人物和环境的描写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中受到影响,养成高尚的人格。语言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规律,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正确地说,正确地写。通过语言教学,使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为祖国语言的完美而奋斗。

3.语言、文学宜分科

1956―1958年间,我国曾短暂实行过语文教育的分科教学。当时之所以进行分科教学,源于对实践中语文教育质量差的探讨。虽然分科教学的尝试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这种分科教学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首先,当前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是专为语言教育设计的。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有序性,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较适宜的方法,最适合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结构、知识积累和技能要求由浅到深、有明确的既定量化目标体系的学科教学,语言教学正是如此。而中学文学教育并不完全适合单元教学法。文学教育的目标如提高文学艺术鉴赏力、培养人文精神等只能是定性的目标,不可能有如语言教学那样可以从词汇语法等方面量化的目标体系。单元教学法强调的标准化、统一化、高效率,非常适宜于语言教学。但文学教育更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个体性,更强调学生的领悟和教师的引导,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在文学素养――更进一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不可能要求通过教学立竿见影地达到什么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用单元教学法是不太合适的。退一步说,即使语文学科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非常完美而有效的,但由于语文教育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为重心的基本要求,使得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合文学教育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中学文学教育要与语言教育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其次,“新的语言观使文学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附于语言教育来进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修辞、表达、技巧、手段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和文学的关系,认为语言对文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传达作用上,语言是文学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意识所使用的媒介和材料。随着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估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语言一经产生以后,对后来的个体而言就具有先进性,个体在使用语言之前必须学习语言。但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积,也不是无意义的符号和对事物的指称代码,语言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储蓄。人们学习和接受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一种文化并被其同化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和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的影响。语言成为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中介,人类关于实在的知识往往是在语言文化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决不能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语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会影响人对世界的认识。

现代文学理论超出了语言“工具论”的范畴,把语言放在“文学本体”范畴来研究,关注语言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作用,强调语言并不是在传达思想感情的阶段才出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制约着他对形象的孕育和塑造。所以,现代文学理论把澄清语言问题作为讨论文学的存在、发展、性质和特点必不可少的前提。新的语言观使得文学理论研究对于文学与语言的关系的认识极大地深入。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诗学、叙事学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术语、观念和理论,如“陌生化”理论、新形式论、复义、反讽、语境、“文学是非指称的伪陈述”、“诗歌是系统地对语法规则的背离”等等。这些都从一定的侧面揭示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从语言传达的角度来看,言意矛盾贯穿整个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活动的始终。作家的创作既是在使用语言,又是在不断地与语言的束缚和遮蔽对抗,在这种对抗中会创造出新的语言,或是以艺术的手法对日常的语言进行加工,产生出全新的效果。语言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接受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学会运用他们来表达和交流。而文学的一个根本的要求是在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上突破他们的束缚和遮蔽。

此外,语言研究虽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事实上文学研究的范围远不止如此,如精神分析批评、文化批评等与语言已经往往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或者只是将对语言的分析作为一种手段,而研究的核心与焦点并不在于此。而且在当前的文学理论研究中,语言研究虽然重要,但绝非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上。即使对文学语言进行研究,也极少单纯地进行语言形式的研究,大多渗透、穿插、承载丰富的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

二、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内涵探析

对于中小学文学教育内涵的理解有许多种,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

1.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审美教育

张永昊、周均平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一书中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主要通过文学教育来进行,忽视了文学教育,也就基本上否定了语文审美教育。这是把文学教育作为语文审美教育的主体来认识的。这种把文学教育和语文审美教育结合研究的思路无疑是富有启发性的,但由于首先缺乏对文学教育内涵的科学界定,从而也就使这种研究缺少了应有的深度,有时甚至会模糊二者的关系。张、周二人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中也从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手段、范围和性质等方面辨析了它和文学教育的区别,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比文学教育实施手段更丰富,除了借助文学形象,还可通过非文学形象进行,实施范围除了文学外,还包括语言、文章领域,在性质上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语文审美教育则难完全超越实用性等等,应该说这种辨析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二者相关但不相等的关系。但正如上文所言,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的文学教育内涵界定作参照,使这一切辨析仍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比如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之说,就值得商榷。从语文教育的大系统说,文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特点是整合性,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整合,对文化素养和人格建构和谐发展的整合等。

2.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实践

在笔者所见的大多数讨论文学教育的文章中,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确实也存在不严格区分甚至相互替代的现象,但如果就此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恐怕有失简单。首先,“教育”和“教学”是上、下位概念,存在联系但更有区别,提倡文学教育,强调的是文学教育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效能,突出了文学教育侧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人格建构整合的基本特点,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文学教学。其次,文学教育的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丰富补充语文教育思想,对传统的“双基”教学起一种反拨、调整、整合的作用,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开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实施空间,作为实施这种功能的文学教学,不仅不会取消传统的“双基”教学,反而会以其整合性充分优化语文教学系统,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状态的良好运行,所以那种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3.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中越布依语词汇对比研究

语言文字规范理念若干思考

近年来台湾校园新词语的发展变化

宁波外贸企业语言生活调查

杭州市称呼语“老板娘”调查

中国辞书学会举办辞书学术讲座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命名字号类型调查

意大利华人青年的语码转换

香港雇员补偿判决书的语篇分析

澳大利亚的语言翻译服务

语言战略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青海省一藏族村寨的双语生活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解读

香港公司年报汉英双语使用比较

霍顿司法调查证据的话语分析

常州城市化进程中的语码选择与转换

祝畹瑾《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介评

舆情视角下语言教育问题分析

徐州隐语反切语的结构与流传

机构致歉的社会效果及其话语策略

从“北大简介”看大学身份的话语建构

我国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语言规划概论》

香港工作场所中三语使用情况的再调查

“滕州地方普通话”声调变异实验研究

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的自然现象

商务印书馆2014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中英应用语言学期刊中语言教育论文对比

“领导、南巡、农民工”的社情语义背景分析

“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在商务印书馆召开

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即时通信工具语言使用调查

英国剑桥中文学校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

阿尔巴尼亚首都汉语推广与教学状况调查

批评性语篇分析: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语言研究

德语正字法改革的历史经验:哈贝马斯视角

批评视角中的心理治疗与咨询话语研究综述

中澳媒体话语跨文化的研究——以力拓间谍案为例

英文流行词Ungelivable(不给力)的“热”与“凉”

纳西东巴教中的二元对立及其对纳西族世界观的建构

内蒙古一牧区村蒙古族语言使用的代际差异

新疆库尔勒市蒙古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

维吾尔族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实证研究

赣语、徽语交接地带跨境移民源流地方言考察

语言接触与新疆俄罗斯族母语语序的变异

国际区域合作背景下的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管理

执法语境下警察与犯罪嫌疑人权势关系的话语建构

香港粤语“单音节促发论”分析——语言接触下的新视角

上海南京路上语言景观的百年变迁——历史社会语言学个案研究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中3P教学法的运用 谈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3P教学法的实施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现状综述 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研究 学术英语(ESP)教学比较研究 任务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差异 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学术英语“任务型3P教学法”建构研究 学术英语“任务型3P教学法”建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国内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多集中于单科领域进行研究。然而,学术英语具有一般特点,从学术英语的一般特点出发建构学术英语的一般范式成为学术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以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的3P对学术英语教学的一般范式进行了建构。【关键词】任务型3P范式关于学术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国外和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有涉猎。但是,他们的研究大多比较分散。查阅中国知网,我们可以发现王建刚[1]主要就电气工程专业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徐红梅、金永镐[2] 则根据学术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韩松、王金霞[3]重点从学术英语写作的层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教学;苏日娅[4]则从调查研究出发,从实证角度指出了学术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出了建议。总起来说,上述学者以及其他学者也多从不同专业的角度来论述学术英语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从不同专业角度来论述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过窄,学术英语具有其一般特点,我们应该研究学术英语教学方法的一般范式,从宏观上指导学术英语教学。

一、“任务型3P教学法”的定义及优势

“任务型3P教学法”是指在任务型教学及学习理论基本精神指导下的交际教学方法。任务型是指借鉴任务型学习的基本精神,3P是指语言教学的三个阶段暨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运用(production)。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任务型3P教学法”能够有效弥补其它教学方法的不足。在理论支持方面,“任务型3P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国内外公认的目前为止最先进的任务型教学和学习理论;在具体操作层面,“任务型3P教学法”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暨语言的输入、练习和产出,容易为语言教师所把握和控制,同时在教学的操练阶段有限贯彻任务型学习精神,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在教育效果方面,“任务型3P教学法”在运用阶段,通过纯任务型的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学习到学术语言知识,而且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激活学习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适应性方面,3P教学法为中国学生所熟悉,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任务型的基本精神有限的使用也能为英语语言能力有限的普通高校学生和教师所接受。

二、“任务型3P教学法”的实践操作

根据“任务型3P教学法”的定义,整个学术英语教学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Presentation阶段,第2阶段为Practice阶段,第3阶段为Production阶段。每个阶段都贯彻任务型学习理论的基本精神,保证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团队式能动自主学习高效进行。具体来说,在学术英语教学的Presentation阶段(1P),在课程知识的输入方面,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所学内容做比较全面介绍,形成学生对要学习的语言知识的整体感知,其特点是无“任务”;在学术英语教学的Practice阶段(2P),教师要以团队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教师进行适当监控,保证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其特点是有限“任务”;在学术英语教学的Production阶段(3P),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理论,由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汇报,除有需求,教师绝不干预,引导学生对不同团队汇报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提升Production效果,其特点是“纯任务”。

三、“任务型3P教学法”的适用限制

对于语言教师来说,“任务型3P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干预程度的大小无法量化,干预程度的效果要根据课堂状况进行调整,因此对于刚刚走进语言教师队伍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有些困难。对于较高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在操练阶段由于语言教师的干预,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较低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在运用阶段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可能感觉到茫然和困难。

语言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此,巢宗琪先生作了注解:“‘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①有人据此认为,语文教育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语言教育体现的是工具性,文学教育体现的是人文性。

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的问题,其实质是对语文教材的处理问题,是对课文的处理问题,具体又落实在文体的分类上。

文体的分类研究源远流长。“五四”以后,文体的二分法日趋一致,研究者们以是否虚构和使用典型化手段为标准,把文学作品和文章分开。文学作品一般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文章则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

现行语文教材文体分类正是基于此。

一、关于语言教育

“语文本体乃语言。”而“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语文科的主要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和提高母语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教会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它的特有任务、专有任务乃至根本任务,而并非要培养什么作家、诗人”。②据此可知,语文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进行语言教育。具体到教学上,“我以为语言教育要做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与典范的汉语言作品双管齐下,并使之相得益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能使学生对汉语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理性认识,并为培养准确、灵敏的语感打下必要的基础”。③

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人的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语文教育也不可能培养出一群具有相同语言能力的“标准”个体,而只能培养一群在语言能力上有着层次差别的人,实际教学所达成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有的学生难以写出有文采的文章,对有丰富言语义的句子感到无从理解,而有的学生对此却得心应手。

二、关于文学教育

首先对什么是文学教育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须引起注意的是,“文学教育”是个有歧义的概念,目前至少有三种内涵:一种是在语文教育视野中的文学教育;另一种是审美意义上的文学教育(即文学课),以及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文学教育。譬如:“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语)爱因斯坦说:“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论述都是立足于后两种意义上的文学教育。

显然,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是语文教育视野中的文学教育。在这一特定视野中,文学教育是作为语言教育的特殊形式,即通过作为语言运用典范的文学作品而进行的语言教育。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学作品的教学绝不等于文学课。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须力避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坚持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教的原则。”④这里的“文学课”显然是指文学欣赏课。

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大多数受教育者来说,接受语文教育是为了今后能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首先应将其作为语言运用的例子加以对待。这是将文学作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出发点,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当初是怎样一个开始。当然,这样做还应该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服从语言教育的需要”。⑤

有人担心“把文学作品作为传授语言学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和范例,其实是消解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意义,文学的审美意义没有得到强调”⑥,“因为文学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活、人的命运进而对人的生命体验最后落实到对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这与以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为旨归的语言教育毕竟是两回事”。

其实,不管对文学教育的功用进行怎样动人的描述,虽然文学作品和普通文章是文体的两大类别,但在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方面,二者又具有同一性。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上语文课,其实不是去“学”文,而是主要“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选文有关的语文活动。也就是说,不在于学习“写什么”而在于学习 “怎么写”。“写什么”毕竟是有限的,而“怎么写”却可以让学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能从容应对语言运用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文体的这一共性,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来教,这也与文章阅读的基本法则相符合”。⑦

对此,叶至善在《文章例话》的《重印后记》中就明确指出:“在讲文学作品的时候……主要讲如何理解,如何体会,如何从中学习一般的写作方法,而不谈什么文艺创作。”⑧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还作出了示范。他引导我们从小说中学习事件的记叙和景物的描写,从剧本中学习人物的对话,从诗歌中学习情境的真切和语言的精彩。例如他选读《社戏》时,就特别注重其开头部分,他写道:“为的拿它作为例子,说明写文章的一种方法。”例如,《社戏》中写作者第一回看戏时的情形:“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用叶老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依看着听着的当时的感觉写”的方法。教师应当运用这段描写的文字作“例子”,教给学生掌握这种依据当时当地感觉写事物的方法。这样,便是把小说当作记叙文“例子”教学了。⑨

有人曾把文学教育比作青少年身上的“通灵宝玉”(王尚文语),但实际上真正能获得这种灵性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课带给他们的教益主要还是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从学生将来的发展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成为普通劳动者,成为作家、诗人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从务实的角度考虑,语文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以免事与愿违:期望“鱼”和“熊掌”兼得,结果却是两头落空。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贪多求全的思想,其结果是“少慢差费”。

联系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文学教育为主导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贵族化教育的痕迹,因为以文学教育为主导的语文教育虽有其正面作用――有助于个体修养的提高,但也有其负面作用――为日后少数人所使用的教得很多,为日后多数人所使用的教得很少”。⑩这里的“少数人”即前述之培养“作家、诗人”。

其实,要进行文学欣赏或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文学教育,现行的语文新课标已经为此提供了充裕的实施空间,通过选修课程就可以满足部分爱好文学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这样既实现了全面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又兼顾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包括语言的形式及其承载的内容),其最重要的媒介与载体便是言语作品,文学作品当然是一类重要的言语作品。” 因此有人提出,“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文章教的原则”。这与新课标相符,也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相适应。

显然,文学作品只是“一类”言语作品,此外还包括非文学作品的文章。在语文教育界还存在一种倾向:一讲到人文性,似乎只有通过文学作品才能达成,以致形成文学化的教学倾向。固然,文学作品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来说确实是它的擅长,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在其他非文学作品的文章中不存在人文精神的因子。例如,在应用文中我们可以体会简洁之美、效率意识;通过议论文,我们能体验到哲理之美,思维的严密;一些说明文又让我们领略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人文性的成分。

文学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经典“例子”(叶圣陶语)言语作品的价值;一是满足人情感、道德等需要的审美价值,或可称为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两个层面,即语言教育的大众化层面,及部分学生的文学欣赏(审美)或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发展层面。

参考文献:

①巢宗琪《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7)。

②屠锦红《关于“文学教育”的几点意见》,《语文教学之友》2006(3)。

③⑤王尚文《语文课程的复合性》,《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④⑦⑧⑨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⑥胡俊国《对建国以来文学教育论争的清理》,《教育评论》2004(12)。

⑩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影视语言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汉语言的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