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08:04:44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1.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语言技能的学习不应该被分割成听、说、读、写,孤立地学习。教学应该从整体出发,使听、说、读、写技能同时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语言需要在整体的背景中进行学习,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回到整体的学习过程。整体语言环境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整体语言教学重意义、重整体、重综合技能。对于EGAP教学而言,教学可采用语篇教学的方法,通过语篇学习,了解语篇结构和内容,熟悉学术语篇的构成方法。通过语篇的组织,熟悉和掌握学术语篇的宣讲技能。在这样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中,学术语言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以同时发展。

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为交际目的而存在的社会现象。

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不应人为地将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培养,而应当通过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有鉴于此,EGAP教学应努力使学生置身于学术交流活动的真实环境,提供学术讲座音频和视频材料,鼓励学生撰写学术报告并进行宣讲,组织学术讨论。通过这样一种模拟的真实的环境,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学术英语交流中的语言知识和交流技能。

3.整体语言教学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地、持久地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团队合作和同学间的交际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EGAP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长设计教学活动,布置学习任务,及时与学生沟通和协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习任务的按时完成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学习效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

二、整体语言理论的具体应用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强调语言教学的整体性、语言运用的社会性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观点,为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学术讲座听力、学术报告写作以及学术报告宣讲等学术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术报告宣讲是国际学术会议中主要的交流形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熟悉和体验学术宣讲过程,掌握学术宣讲语言和技能,笔者在教学中以整体语言教学理论为理据,进行教学实践并取得初步效果。

(一)教学的基本环节

1.理论指导(TheoreticalInstruction)。

开课之初,教师将对分散在教材各个单元的学术宣讲话语、宣讲技巧和方法进行整合,补充和丰富有关内容,按照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的流程,完整介绍学术宣讲的语言和策略,强调要点,布置理论自学,为学生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提供前期的理论指导。

2.讲前准备(ReportPreparation)。

经过理论学习,学生对于如何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兴趣确定报告的主题,收集资料,根据撰写和宣讲学术报告的理论知识,组织和完成学术报告的发言稿和PPT。教学班学生来自学校农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管理、园艺、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学术报告主题丰富。教师在这一环节将与学生充分协商报告主题,帮助学生完善报告内容,确保教学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

3.学术宣讲(AcademicPresentation)。

学术报告宣讲人将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在课堂上宣讲报告。报告的主题和点评的要点将提前交给学生听众。报告宣讲中,学生听众不仅要听取报告内容而且要留意报告语言和技巧的运用。报告宣讲后,学生听众与宣讲人先就报告的内容进行目的语的口头交流,然后进入讲后点评环节。

4.讲后点评(AudienceEvaluation)。

澳大利亚课程中心主任DavidNunan认为讲后点评不仅包括评价本身(Assessment),还包括了对评价结果的理解和依据该评价结果应该采取的行动。因此,我们采用讲后点评法,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宣讲报告的开场、结尾、结构话语的使用、PPT的辅助效果、图片图表的解释、声音的运用和体势语的使用等进行讨论和评价,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术宣讲的语言和技能。

(二)教学结果与讨论

收集资料,撰写、宣讲和点评报告的实践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宣讲的技能。在宣讲报告的准备阶段,学生通过报告内容的组织以及宏观表达(Macro-structureSignals)和微观表达(Micro-structureSignals)的实际应用,加强了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宏观表达和微观表达的学习和使用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些表达的不同作用,较好地掌握了学术宣讲语言,而且帮助他们建立了形式图式,使他们在学术讲座中得以更好地把握讲座内容的整体结构。教师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报告中核心内容比例失当以及报告内容一致性不够的问题,运用美国专业演讲者Morgan和Whitener的组稿方法,指导学生从核心问题出发,向外扩展来组织讲稿,删除了报告中不必要的细节,进而突出了报告的要点,完善了报告的内容。点评和讨论宣讲报告让学生明确了理论学习阶段的模糊认识,改进了报告宣讲阶段的不足,真正掌握了学术宣讲话语和基本技能。正如美国应用语言学专家MichaelRost在论及学术讲座研究方法时所指出的那样,让听众来评价学术讲座的效果,尤其是讲座中的不足,是一种有效的学术讲座研究方法。通过点评,学生明白了怎样简化PPT演示文稿、如何确定幻灯片的数量以及演示文稿与宣讲的配合问题。宣讲人对自己的表达速度有了更好的掌控,更加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对图片图表解说的点评和讨论,发现并解决了宣讲人图表解释前不提示、图表中解释部分不明示以及讲解与听众理解不同步等问题,帮助学生熟练了图表解说的基本方法。

三、结语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的硕士生EGAP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完整的实践体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当然,这种教学需要任课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协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同时学生的积极努力和认真准备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突出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学习外语的目的除了完成基本的大学课程外,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因此,必须进行具有实用性特征的语言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场景教学,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学会某个特定的语言,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调整公共英语课程设置

目前,大多独立学院只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而课程内容基本上是以阅读为主的综合课。这种教学状态偏向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听、说、写的能力训练。因此,独立学院在英语教学课程中,不仅仅只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锻炼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同时,独立学院需充分运用院内的教学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而开设具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

(二)灵活并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目前,大学独立学院主要向学生提供的英语教材形式包括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等。此类教材的形式包括纸质教材、电子音频教材等。因此,教师需根据此类教材的特征,充分发挥其教学意义。

(三)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整体教学中是极其重要作用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整,注重以探究式、任务型、合作型联合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目前,多媒体教学法发展迅速,教师应充分应用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实现多元化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这是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体语言教学理论中,其提倡以整体与非传统形式的评估与测试方法。学生通过自身的真实状况,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从中了解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进而在后期努力改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体语言教学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现代性的教学理论。该种教学理论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让独立学院能够不断的改进原本的教学方式与理念。笔者认为,通过借鉴整体的语言教学理论,不仅可以解决目前独立学院学生“英语难”的状态,同时可改变我国整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发展出更适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独立体系。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认知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是全新的研究领域,此方面系统阐述的专著并不多见。randal holme的《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倡导认知语言学理论假设与语言教学理念的相得益彰,并详实地介绍和展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二语课堂教学,促进了认知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语言学的一些领域里领导着当今的研究新潮流。同时认知语言学也不断拓展,表现出的趋势是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出新的研究视角,比如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全新的研究领域。此方面系统阐述的专著并不多见,randal holme的这本《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出版,列入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是一个大胆且有益的尝试。

二、本书内容介绍

此书共分为九章四个部分。第一章序论明确了全书的主旨是倡导并在课堂中实施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全新教学理念,此理念可以跨越生成语言学引领的理论指导型教学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引领的实用理论型教学法之间的鸿沟。第二到第四章为第一部分主要阐释认知语言学关于人类认知的体验性的基本观点。语言学习作为一种认知过程,也是基于体验的。体验性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的契合点,这也有力地说明前者在后者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其中第二章关于语言的意义的难题。作者认为对于二语学习而言,关键不是拿二语所提供的新的语言形式去套学习者用母语能够熟练表达的旧的意义,而是去掌握二语中的新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体系。本章最大亮点是作者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为二语课堂里的词汇教学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活动。第三章围绕概念化过程(conceptualization)、体验性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和意义的起源(origins of meaning)进一步论述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和认知的理念,并探讨这些理念对二语教学的启示。第四章的主要观点是语言交流总是伴随着肢体动作或手势,因此,如果能有意识地调动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或手势,应该有助于语言的习得。

第五、六章构成第二部分,论述认知观及认知视角和认知方式对语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其中第五章重在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差异对于二语学习的影响。从认知观出发,作者提出了语言学习的新理念,即“语言学习应该完成于同目标语的文化实践长期的和系统的接触中”并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在单一文化环境中生存的学习者,而是在各种文化群体之间能自如地交流和沟通的学习者。第六章的重点是从那些不同的认知视角和认知方式出发,探讨语言教师如何能对其善加利用来有效地讲解目标语的形式和意义,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第七、八章构成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基于认知理论的具体教学方式,涉及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第七章关于百科意义的教学,作者提出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筑相关的框架或知识域,也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词语的上下义关系。第八章作者设计了一些示范练习,说明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识别构式、在实践中总结构式的结构、在语境中尝试构式的具体形式等方法来促成学生的二语学得。

第九章构成第四部分也是全书的结论,提出了开发认知语言学大纲(cognitive linguistics syllabus)的构想,这让认知语言教学在课堂的真正实行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书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层层推进,为二语教学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提出一套在课堂中切实可行的认知教学方案。

三、本书的亮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

认知语言学传承古代哲学大师们的思想,又经过近几十年的迅猛发展,涵盖的内容已相当广泛。此书择要性地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比如体验观、范畴观、认知识解等,这些都堪称认知理论的基石,同时与语言教学又紧密相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仅仅倡导基于这些认知观的二语教学理念,更致力于指导认知语言教学观的课堂操作,比如作者设计了诸多生动有趣的相关课堂活动和练习来实行此教学理念。这些课堂活动涉及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等,有一定的操作性,这使得认知语言教学观不仅仅停留在空泛层面,同时也让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运用并掌握之。可见,此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际操作性。

(二)论述流畅,图文并茂

无论是理论介绍或是课堂活动的阐述,此书的语言平实流畅,衔接自然。除了文字说明外,此书还配有图表、图示,尤其是生动形象的图示和其相关文字的完美结合清晰地传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便于读者理解和操作,增强了阅读效果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一定的视觉享受。

(三)观点原创,尝试有益

此书不仅是理论层面对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结合系统阐述的尝试,同时在实践层面也对二语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全书贯穿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原创性的思路,虽然一些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际的效果还有待于教学实践来检验,但这种尝试必定是有益且值得鼓励的,也是值得读者思考和学习的。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趋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可以加深和拓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层面,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二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变革和发展,产生新的认知语言教学观。holme这本书的贡献也正是促进了认知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 国内外学术期刊价格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校ESP教学模式综述 高职英语ESP教学研究 国内外学科教学知识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争议述评 学术英语(ESP)教学比较研究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ESP教学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对纳粹德国妇女政策的研究 ESP背景下护理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高职英语ESP教学初探 国内ESP研究10年综述 国内外学业自我效能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习风格与写作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生评教制度研究综述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英语ESP教学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大学英语普通教学到ESP教学研究 ESP视角下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国内外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研究综述 ESP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国内外学术英语(ESP)教学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术英语(ESP)教学研究述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ESP英语作为将来大学英语教学方向已经得到了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认同。关于ESP教学的指导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多,但是并未形成系统。根据普遍语法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以及交际能力等理论,找到学术英语教学的范式,应该成为未来对学术英语教学研究的目标。【关键词】学术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2007年教育部颁布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来,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向成为外语界专家、学者和语言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大陆地区在学术英语教学方面走在前列的学校多为部属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在地方高校中,偶有学校进行学术英语教学尝试,但未形成体系。在学术英语教学方法研究方面,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则刚刚进行探索。西方国家学术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最新研究的成果。这些理论中,在学术英语教学方法方面应用较多的有: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D.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M.Halliday的语言功能理论、H.Widdowson的交际能力二分原理、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印度普拉琥( N. Prabhu) 的任务型教学理论等。在实践中,西方国家学术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对西方主流国家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梳理:(一)美国

美国对学术英语教学特点的研究领域比较宽、角度比较多,层次比较深。根据熊丽君、殷猛[6]的介绍,常见的学术英语教学方法有:读写互动法(interac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团队合作法(pair work)和过程评价法(process evaluation)。(二)英国

英国的学术英语教育主要由各个大学下属的语言中心或者私人培训机构来完成,历史比较悠久。根据柳君丽、范秀云[1]的描述,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执教法;功能教学法;体裁分析法;批判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三)加拿大

加拿大的学术英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根据韦嵚[2]的描述,其学术英语教学采用的方法常见的有:.浸泡式教学法暨尽量多的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把学习语言知识和学习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使语言的学习因为有学科内容的负载而更有意义;支架式教学法类似于外语界广泛提倡的任务型学习法;抛锚式教学法暨由教师运用启发式理念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合作式教学法暨类似于美国的团队合作法;随机通达式教学法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随时掌握,通过反复复习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二、国内外学术英语教学法背后的外语教学理论归结及不足

(一)国内外学术英语教学法背后的外语教学理论归结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学术英语教学法的形式比较多样,但多数可归结为交际语言教学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交际语言教学背后的理论为( M. Halliday )的语言功能理论、H.Widdowson的交际能力二分原理和D.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归结为受乔姆斯基(chomsky)语言学理论很大影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关于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极其相似的思想。

国内的教学法中,张玲[3]提到“EAP教学策略的理论来源比较明显为卡纳尔(M. Canale)和斯威恩(M. Swain)的策略能力模式”。蔡基刚[4]教授对其“项目研究法”做了如下表述:PBI(项目研究法)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通过项目研究方式来解决一个学科上的问题。项目研究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相关学科内容的研究提高他们的学术语言能力, 而且还能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Beckett, 1999) 等终身受益的能力( Alexander,Argent&Spencer,2008)。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项目研究法”的基本精神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或者学习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所以笔者认为项目研究法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方法之一,其理论归结从属于任务型语言教学。

(二)国内外学术英语教学法的评介

国内外的教学法比如团队合作、读写互动、浸泡式、抛锚式、支架式、项目研究等教学法虽然在理念上所体现的是国外最新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成果,但是在中国普通高校学术英语教学中没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英语为外语的中国普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浸泡式教学法缺少应该具有的语言环境;团队合作法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而大打折扣;读写互动法虽然有一定的适应空间,但是对学生语言听说方面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抛锚式教学法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成效显著,但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逊色较多;支架式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不符合中国普通高校的实际;“项目研究法”虽然适合英语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的学生,但对于普通大学的学生群体来说,因听说能力较差,明显的无法推行。

结语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1.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英语教师常常不愿接受新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整体设计一套完整的写作教学计划,进而去系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和训练学生。传统模式是课堂上教师一上课就把范文给学生展示,依据范文大讲特讲,满堂灌。学生完全失去了自己选材空间,没有自己的创作思路,无法改变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局面。

2.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主要是缺乏写作激情和兴趣,常常是被动写作,自然就难以投入学习,写作也很难见成效。对写作课的认识产生偏颇,认为只要多背几个单词,多背几句名言警句和范文,就能把作文写好。部分学生在下笔写作时有畏惧心理,不知从何下手,习惯于用中文构思,用中文写好提纲,然后翻译成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在实际中运用自如。英语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学习和努力的效果,必须通过长期辛苦努力,不断学习和练习,才能有所提高。

二、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教学的结合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性。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考虑。听力和阅读是语言基本技能的输入,必须有足够的“内存”,才有东西可以输出。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语言、学会修改论文等方面要多费心思,加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苦于寻找写作素材,但实际上听力材料中好多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在这个方面要给学生多引导和指教。必要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听力素材中较长的句子进行听写、复述,以达到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锻炼。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的本质就是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整体性,尤其重视各要素间的融合和渗透。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语言的输入就没有输出。如果没有大量的信息输入,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信息的输出。所以,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涉猎各类素材。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主要还停留在单词讲解、语法分析等方面。这种模式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认为只要自己背会足够多单词和句子、掌握了语法,就能写出好的、优秀的文章。事实上,好的文章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其好与坏,比如,从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考虑,而不是孤立的语法分析和句子拆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结构着手,先搞明白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每段主旨和篇章内容大意。如果时间比较充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段落仿写或改写。教学实践证明,仿写是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强调主体性。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要时刻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认识写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基础差的这部分学生,教师在布置写作教学任务时,让他们从单词拼写、语法、句子入手,然后再写完整的段落。

3.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

依据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真实性,真实感越强的文章,就越读得有滋味。教学素材是语言教学重要的载体教学素材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难易程度的取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还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实用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把每天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作为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题材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学生看完后,依据所看材料写出内容摘要和大意,然后再将自己所写的摘要与原文对照,判断一下能否抓住刚才所看素材的主题意思。教学结束时,教师要意识地提醒学生课余时间多阅读,各类题材都要涉猎。阅读时要多动笔,看到精彩句子或名言名句摘录下来,积累素材,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完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

习惯性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教学评价。这种方式有悖于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内容方式过于单一,过分强调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传统的终结性作文评价体系中,学生拿到教师评改文章后,只是草草看看分数,不去细究到底为何得到这个分数,没有明白写作的真正目的。鉴于此,写作教学应多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写作教学中认可度较好的就是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式。自评即由学生检查和判断自己的学习。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评价是学生对其学习活动的一种动态反思过程,也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自省和反思,深切体会只要通过自己辛勤奋斗,一定有进取的可能性。所谓的同伴互评就是在学生各自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换并修改,由学生充当教师角色进行修改和评价。例如,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主要把同伴作文中单词拼写错误以及非常明显的语法错误指出来;写作水平中等的这部分学生首先要关注同伴的单词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其次在评改过程中发现好词好句要挑选出来并整理和分类。作文优等生要注意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情况,然后按照教师提供的作文评改标准写上作文应得的等级,并在评价表格中填入。发挥同伴互评的作用,不是教师放任不管,恰巧相反,教师在上课前就有根据这些活动作好充分准备和教学设计,协助学生。

三、结语

语言基本技能中最难突破和提高的就是写作。写作技能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用来判断某人综合英语水平的标准。英语写作教学确实有难度,但我们掌握写作教学的规律,认清它的特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写作教学起始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渐渐地过渡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题材,运用所学知识去写作。这种模式的运作,不仅体现了写作教学的新理念,而且从另一层面看也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张扬和提升。整篇作文评改过程中更多关注从全篇文章角度修改,彻底改变传统的注重修改语法错误的作文修改模式。实践证明,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更多关注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并在其原则指导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参与实际和运用语言,以达到英语教学培养目标,写作教学获得理想效果。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语义分类 词汇学习 词汇教学

1.引言

词汇的学和教都是语言学习和教学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事语言教学者不断在词汇学习和教学中探求更为有效的方式,在中国知网上关键词为词汇教学的相关论文一共有10295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211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0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959篇等。这仅仅是中国学者在词汇教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国外对词汇教与学的研究同样众多。语言学习网站上基本都有词汇学习专栏,介绍各种词汇学习方法和相关词汇学习。各类词汇相关专著和书籍在语言学习类书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词的语义分类

词的语义分类指的是按照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对词进行分类。主要的语义分类有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

2.1上下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是指词与词之间存在词义包含关系,分为上义词和下义词。从下列表格可以明白语义的上下义关系和这些词的上下义关系。

相对于“生物”、“植物”和“动物”是它的下义词,因为“植物”和“动物”两个词义包含在“生物”这个词义中,而“植物”又是“树”、“花”、“灌木丛”的上义词,“动物”是“老虎”、“狼”、“羊”的上义词,所以,上义词和下义词是相对而言的。上面表格只列出上下义的部分链条,“生物”包含在另一个词义中,“树”包含其他若干词义。

2.2同义关系

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是指表达同一逻辑概念的若干词之间存在的关系,而这些词称之为同义词。虽然这些词是同义词,但它们之间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义上、感彩和语体上、词的搭配和位置分布上。

语义上的差异是指细微上的差别,如“知道”和“了解”,“了解”比“知道”认识更清楚,程度更深。根据感彩的不同,同义词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如“爱护”、“保护”和“庇护”及英文中的little,small,tiny,它们分别带有褒义、中性和贬义的感彩。MartinJoos把词的语体色彩分为五种:拘谨、正式、交谈性、随便、亲昵,以英文中horse为例。

搭配上的不同,如表达“一个”的概念的同义词有“一个人”、“一头猪”、“一棵树”、“一朵花”等。位置分布不同,如英文中的living和alive都表示“活着的”的含义,但在修饰名词时,前者作前置定语,而后者则作后置定语。

2.3反义关系

词与词之间存在相反的语义关系称为反义关系,划分反义词的标准主要有以词根和派生为依据的传统划分标准和以语义对比为依据的现代标准。如加前缀和后缀构成反义词,这些词的反义关系的判定是依据词根和派生。常用的反义前缀有im-,dis-,un-,常用的反义后缀有-less。

2.4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

同形异义词指的是形式或书写相同而意义不同,同音异义词指的是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同形异义词如lead意为率领时,发音为/li:d/,而意为铅时,发音为/led/。同音异义词如see-sea,发音相同,形式和意义都不同。

3.词的语义分类在词汇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

3.1联想记忆

语言学习者在记单词时,利用词与词之间上下义关系,在脑海中或学习记录本中写出词的上下义词。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词的加工,信息加工的越多,记住的几率越大,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词汇量。语言学习者通过工具书或者网络自己总结一些词的相关语义关系,按照信息加工原理,这些词汇会更容易记忆。

语言教学者在教授单词时,利用词与词之间上下义关系,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展示词的上下义词,同时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把词汇分为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并配有图片或动画视频。有相关研究表明,大脑能记住的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的比例是1:1000,这启发教育者尽量把信息形象化,因为这样有利于学习者接受知识信息。如讲解color这个单词时,它的下义词有很多:pink,green,red,grey,white,blue ...而这些下义词又有自己的下义词,pink:salmonpink、babypink、shockingpink。讲解时配上颜色实图,给学生视觉上的输入和刺激,加深学生对该词的记忆。作为积极词汇,要求会读、会拼、能说出词义、能知道该词语法属性、能正确运用该词的搭配、能指出该词所传达的感彩。(文秋芳,2002:83)

联想记忆除了可以利用上下义关系,同义、反义、同形或同音异义关系之外,也同样可以运用到联想记忆中,对加深记忆和扩大词汇量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2词义辨析

许多语言测试水平题都考查词义辨析能力,如英语高考中的完形填空,比较直接考查到词义辨析能力,还有许多题型会间接考查到这一能力。翻译中需要酌字甄句,比较众多同义词,选择最适合语境和语义的词。如,“安静”和“宁静”的辨析,两者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但“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吵闹,“宁静”更多指心情上的安宁,不受外界干扰,两者语义上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词与词之间存在的词义差别和联系,培养敏锐的词义辨析能力,根据不同语义场和感彩使用合适的词。

语言教师在教授语言过程中,利用词汇学中语义分类的知识对词汇进行语义分类,把零散的词汇串联起来,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科学实验证明分类词汇会比零散词汇更容易记住。教授词汇分为计划内的词汇教授和偶然的词汇教授,如课本中挑选出的词汇和阅读中或讨论中出现的不熟悉词汇。而本文中的分类词汇属于计划内的词汇教授,语言教学者在课前已经计划好需要教授的词汇内容和方式。

4.结语

词的语义分类对词汇学习和教学有着积极的启发、影响作用,随着对词的语义分类理论的进一步推进和研究,也会促进其对词汇学习和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词的语义分类是词汇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而研究发现词汇学中其他许多理论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和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语言教师,学习词汇学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寻找高效优化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对于语言学习者,学习相关的词汇学知识,能够使他们具有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学会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Thornbury,S.How to Teach Vocabulary[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7篇

1.“语文”应指“语言”“文学”

“语”和“文”应该包含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各种作品,文学作品自然应该包含其内。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学习语文是为了满际的需要,会写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就可以了。这种意见当然也有道理,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单纯一些,目标清楚一些,不要搞得太庞杂。如果按照这样的设计,把语文课程的内容限定在语言、文字及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的范围之内,为了满足文学教育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另设一门文学课程。文学不是奢侈品,文学对于人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人的观点是,语文主要是指语言文学更为贴切,它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范文,从文体上向非文学性的文章作适当扩展,从内涵上可向文化方面延伸。这样为语文定位,是符合国内外重视文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大趋势的。

2.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

在我们看来,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部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文学。文学课应该以本国文学为主体,兼顾外国文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中外文学作品,使学生爱好文学作品,并对中外文学有足够的估价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从作品中的人物和环境的描写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中受到影响,养成高尚的人格。语言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规律,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正确地说,正确地写。通过语言教学,使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为祖国语言的完美而奋斗。

3.语言、文学宜分科

1956―1958年间,我国曾短暂实行过语文教育的分科教学。当时之所以进行分科教学,源于对实践中语文教育质量差的探讨。虽然分科教学的尝试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这种分科教学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首先,当前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是专为语言教育设计的。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有序性,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较适宜的方法,最适合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结构、知识积累和技能要求由浅到深、有明确的既定量化目标体系的学科教学,语言教学正是如此。而中学文学教育并不完全适合单元教学法。文学教育的目标如提高文学艺术鉴赏力、培养人文精神等只能是定性的目标,不可能有如语言教学那样可以从词汇语法等方面量化的目标体系。单元教学法强调的标准化、统一化、高效率,非常适宜于语言教学。但文学教育更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个体性,更强调学生的领悟和教师的引导,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在文学素养――更进一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不可能要求通过教学立竿见影地达到什么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用单元教学法是不太合适的。退一步说,即使语文学科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非常完美而有效的,但由于语文教育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为重心的基本要求,使得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合文学教育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中学文学教育要与语言教育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其次,“新的语言观使文学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附于语言教育来进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修辞、表达、技巧、手段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和文学的关系,认为语言对文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传达作用上,语言是文学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意识所使用的媒介和材料。随着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估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语言一经产生以后,对后来的个体而言就具有先进性,个体在使用语言之前必须学习语言。但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积,也不是无意义的符号和对事物的指称代码,语言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储蓄。人们学习和接受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一种文化并被其同化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和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的影响。语言成为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中介,人类关于实在的知识往往是在语言文化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决不能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语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会影响人对世界的认识。

现代文学理论超出了语言“工具论”的范畴,把语言放在“文学本体”范畴来研究,关注语言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作用,强调语言并不是在传达思想感情的阶段才出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制约着他对形象的孕育和塑造。所以,现代文学理论把澄清语言问题作为讨论文学的存在、发展、性质和特点必不可少的前提。新的语言观使得文学理论研究对于文学与语言的关系的认识极大地深入。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诗学、叙事学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术语、观念和理论,如“陌生化”理论、新形式论、复义、反讽、语境、“文学是非指称的伪陈述”、“诗歌是系统地对语法规则的背离”等等。这些都从一定的侧面揭示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从语言传达的角度来看,言意矛盾贯穿整个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活动的始终。作家的创作既是在使用语言,又是在不断地与语言的束缚和遮蔽对抗,在这种对抗中会创造出新的语言,或是以艺术的手法对日常的语言进行加工,产生出全新的效果。语言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接受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学会运用他们来表达和交流。而文学的一个根本的要求是在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上突破他们的束缚和遮蔽。

此外,语言研究虽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事实上文学研究的范围远不止如此,如精神分析批评、文化批评等与语言已经往往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或者只是将对语言的分析作为一种手段,而研究的核心与焦点并不在于此。而且在当前的文学理论研究中,语言研究虽然重要,但绝非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上。即使对文学语言进行研究,也极少单纯地进行语言形式的研究,大多渗透、穿插、承载丰富的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

二、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内涵探析

对于中小学文学教育内涵的理解有许多种,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

1.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审美教育

张永昊、周均平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一书中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主要通过文学教育来进行,忽视了文学教育,也就基本上否定了语文审美教育。这是把文学教育作为语文审美教育的主体来认识的。这种把文学教育和语文审美教育结合研究的思路无疑是富有启发性的,但由于首先缺乏对文学教育内涵的科学界定,从而也就使这种研究缺少了应有的深度,有时甚至会模糊二者的关系。张、周二人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中也从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手段、范围和性质等方面辨析了它和文学教育的区别,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比文学教育实施手段更丰富,除了借助文学形象,还可通过非文学形象进行,实施范围除了文学外,还包括语言、文章领域,在性质上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语文审美教育则难完全超越实用性等等,应该说这种辨析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二者相关但不相等的关系。但正如上文所言,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的文学教育内涵界定作参照,使这一切辨析仍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比如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之说,就值得商榷。从语文教育的大系统说,文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特点是整合性,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整合,对文化素养和人格建构和谐发展的整合等。

2.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实践

在笔者所见的大多数讨论文学教育的文章中,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确实也存在不严格区分甚至相互替代的现象,但如果就此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恐怕有失简单。首先,“教育”和“教学”是上、下位概念,存在联系但更有区别,提倡文学教育,强调的是文学教育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效能,突出了文学教育侧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人格建构整合的基本特点,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文学教学。其次,文学教育的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丰富补充语文教育思想,对传统的“双基”教学起一种反拨、调整、整合的作用,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开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实施空间,作为实施这种功能的文学教学,不仅不会取消传统的“双基”教学,反而会以其整合性充分优化语文教学系统,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状态的良好运行,所以那种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3.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包含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文学翻译与实用翻译、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和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几对矛盾,运用辩证法原理辨析相关性,把握规律性,用以指导翻译教学,从而全面、灵活、辩证地思考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翻译教学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克服思路窄、教得死的毛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辩证关系;基本原则

中D分类号: H05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2010805

一、我国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纵观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因为它是语言教学,师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包括本族语在内的双语能力;二是因为翻译本身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精密的科学。“教授翻译的老师,自身起码也应该是一位译者,而译者也应该是‘有实无名’的作家兼学者,若以战争为喻,则翻译教师不但是军事学家,最好还是名将”[1]196。我国的翻译教学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一部系统的、全面的教科书,但专业教师和学者对于翻译教学的研究已卓见成效,不仅研究出了好的教学法,而且在这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指导下,自编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教学内容。翻译教学法已从过去单一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向多层面、多角度教学法发展。有些学者借鉴西方教学法、教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教学提出了翻译作坊式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法、功能目的论与翻译教学法;有些学者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提出了网络交互式翻译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法;还有些学者研究和创新了操作性强的翻译教学法,如语篇翻译教学法、“自主―协作”翻译教学法,等等,无不为我国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和教改过程中,如果长期盲从某一种教学方法,会使翻译教学片面、枯燥,失去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基于他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可用辩证关系来探讨翻译教学,进而比较以上各家长短,综合创新适合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法,提炼出相应的教学原则,结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在翻译课堂和课外予以实施。

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好的翻译教学法必须有好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这就离不开辩证关系的指导。通过英语专业笔译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翻译教学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不但有迹可寻,解决之道亦有章可循,如果能运用辩证关系着重处理好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则尤可得运用之妙。

(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

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必须密切联系翻译实践[2]73,指导翻译实践,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否则,翻译理论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翻译实践的发展,必然会牵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在中西翻译史上,只要翻译实践出现发展高潮,翻译理论就势必会随之出现发展高潮[3]214。各个时期的翻译实践总是带动了同期翻译理论的发展,因而使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在互动共进的传统中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翻译教学既要重视翻译理论,也要重视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决不是毫无理论指导的盲目行为,非凡的译品来自译者的素养和才智、原则和方法――即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必须有翻译理论的指导,决不是单凭翻译经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讲自己认为“应该怎么翻译”,不讲甚至不希望学生问“为什么只能这样翻译,而不能那样翻译”。这样就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只简单地回答:“这是语感问题,没有多少道理”或“一切凭经验”。这种长期止于感觉和表象的经验只是初级层次的感性认识。语感虽然是可贵的经验,但它只是一种表象,认识不能止于感觉、止于表象,必定要有超越具体经验的理性认识,才能获得理论的正确指导。

(二)文学翻译与实用翻译的辩证关系

巴黎大学让・德利尔教授在其专著《翻译研究与翻译》中把翻译划分为实用翻译和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注重作者的主观思想,文学文本所传达的是作者对世界的主观看法和对现实的个体认识,作者总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反应和自己的情绪;而实用翻译注重客观事实,实用文本往往不署名作者,其指称意义多于内涵意义,主要目标是传递信息。

文学翻译与实用翻译两者并行不悖,并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两者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原则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翻译教学既要把文学翻译内容列入教学大纲,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等,同时要兼顾实用文本的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交际能力、语用能力等。应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比较,相互借鉴,不可使两者孤立。鉴于文学翻译难度大,笔者在教学课时设置时笔墨浓重,并补充实用文本的翻译进行比较教学;同时,对于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实用文本的翻译,因课时有限,除进行基本翻译技能训练之外,更要鼓励学生多选择适应其志趣和能力发展的多样化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新闻媒体、科技资讯、财经商务、法律政务等,以扩大知识面。

(三)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的辩证关系

语言是翻译的载体,翻译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对于翻译教学而言,两者不可能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贯通的。因此要求既重视语言教学技巧,又重视翻译理论和实践教学。

如何学会应对与翻译相关的问题不完全等同于语言本身的学习,虽然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如修饰性语言、特殊文化术语、宗教文本和其他与功能相关的文本类型的翻译都有很多困难[4]32。为了取得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双成功,教师应该把他们认为最好的语言教学技巧与翻译教学技巧结合起来。在揣摩翻译和语言技巧时,应注重翻译理论的回顾,忽略这一点易致学生思维混乱、缺乏动机、对课程失去兴趣。

要做到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的辩证统一,不仅要教学生英语学习技巧、正确的表达方式、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还要注意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以及文化差异,这有利于翻译教学的成功实施,因为“对于成功的翻译,译者的双文化能力甚至比双语能力更重要,因为只有文化才赋予词语以真正的含义”[5]110-111;[6]75。但单靠教科书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语言教程和翻译教程也难以弥补文化及常识方面的严重不足,而且文化及常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传授不了的。因此,教师在搞好课堂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养成学生课余积累与语言和翻译紧密相关的多民族文化常识的习惯,为翻译课堂教学打基础。笔者在翻译课堂教学时,常会有意识地插入一些因文化冲突而给语言学习或语言翻译带来的尴尬,既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强调异域文化习得的重要性。

(四)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的辩证关系

个体思维是集体思维的构成因素,没有个体思维就没有集体思维。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个体思维,又要注意引导集体思维的交流与撞击。如果时间充分,最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可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一咕脑儿“打包”给学生或一开始就讨论。知识是需要每个人独立掌握的,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也必须独立进行。这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有了独立性,大脑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中,才能深入领会知识的真正奥妙。

有效的教育包括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习得。教学应该采取阅读、演讲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因此,除学生的个体思维外,还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翻译过程中,学生们互相交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交换思想和看法。“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却各有两种思想”。小组讨论法能促进学生在比较和互助中学习,通过翻译实践学习翻译理论,这也符合“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教师在小组翻译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既是组织者和监督者,又是向导和顾问,而学生是翻译过程的主体,是当事人、学习者和合作者。

笔者在翻译课堂教学时,总会把教学班级(30人一个班)分成6个翻译兴趣小组,每组5人(最好每组都有男生),学生自由组合。当课堂练习需要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时,先让大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再按组讨论。课堂上讲解练习时,每组自选一名代表按讨论后所达成的一致结果发言。通过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相结合的统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之后,课堂抢答声不断,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大增。这种教学法类似于“作坊式”翻译教学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通过提高翻译活动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翻译技能,而不是像传统翻译教学法那样用单纯由上而下的方式把翻译知识灌输给学生[7]32。

教师除了组织学生从个人到小组的课堂练习外,还要指导学生课外多参加各种翻译比赛、加入翻译协会、参加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承接翻译实务、帮亲戚朋友翻译各种说明书等。这些课外任务由公众和市场对他们做出评价,学生更乐于接受。笔者除教学生做好以上课外活动外,还别开生面地布置了一些课外作业,如要求学生检查校园内所有中英文标识语的翻译得体性、以分组的形式利用寒暑假到大城市宾馆、地铁、公厕以及旅游景区核实中英文的翻译情况等,小组通过BBS或QQ小群把得出的最后讨论稿和他们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做成PPT,再分组上交。收集上来的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大参考,到下学期再分析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作业。这种课外作业的补充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增加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并锻炼和交流了翻译技巧。

三、翻译教学原则设想

翻译教学课时有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材,正处在摸索阶段。根据上文所论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可以推演出以下四条翻译教学原则,以科学地、合理地实施翻译课堂教学。

(一)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原则

我国翻译教学和研究发展到现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仍然呈现“两张皮”现象,特别是科技文体教材及教学,大都是翻译实例和翻译技巧的罗列,对于各种特殊句型“不惜笔墨,具体而微,但读后给人的印象却是杂乱、零散、不得要领”[8]52,缺乏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的宏观指导,不注重对翻译过程的描写,不注重跨学科理论的指导,读者依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看着所提供的译文又是羡慕,又是嗟叹。

再好的翻译教材和教师都难以从微观的角度穷尽翻译实例和翻译技巧问题,却可以尽可能多地从宏观的角度比较成熟地把翻译理论、语言学理论、语用学理论、篇章分析学理论、文学理论、文化学理论、文体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美学理论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理论整合到教材中或直接传授给学生(见表1),而这些理论正是我们当今翻译教材和翻译课堂所缺乏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应该与这些跨学科理论相结合,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科学地把它们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当中去,打破以往仅介绍翻译技巧的教学模式,加强翻译教学的理论基础。笔者在翻译课堂除了介绍一般翻译理论知识和各类跨学科理论以外,国内重点介绍了严复、鲁迅、刘重德、傅雷、钱钟书、林语堂等的翻译思想,国外重点介绍了奈达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策略等。同时,因材施教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或例示)在整个课堂或教材中所占比重的协调合理(见表1)。

内容讲授内容约占全学期课时总数的比例理论

教学中外著名翻译理论;翻译史;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文化学理论;文体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美学理论等40%翻译

实践文学文本翻译;实用文本翻译;翻译测试;翻译竞赛;计算机辅助翻译;网络交互式翻译等60%(二)文学文本翻译与实用文本翻译相结合原则

翻译实践课堂要做到文学文本翻译与实用文本翻译相结合,不可偏废。彭娜[9]指出,目前翻译教材和翻译课堂译例的选择大多倾向于文学文本题材,学生所学的基本上是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标准,而当他们走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时,他们才发现文学翻译的经验并非对任何文体都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他往往对实用文体翻译个案束手无策。非文学翻译在翻译技能课中也要占相当大的比重(见表2),原因很简单,包括商贸、医学等应用文体翻译在内的应用翻译“已成为翻译实践的主流”[10]49。因此,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除了必须继续强调语言基本功训练和翻译技巧的传授以外,还要加强各类实用文体的翻译训练,多开设与实用文体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经贸、法律、新闻、医学、广告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其翻译技能培训(见表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内容讲授内容约占翻译实践课内容的比例文学文

本翻译中国古典文学文本翻译;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翻译;国外现代文学文本翻译等60%实用文

本翻译法律翻译;医学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菜单翻译;商务翻译;企业产品翻译;经贸翻译;政论文翻译;广告翻译;涉外合同翻译;外宣翻译等40%(三)语言能力培养与翻译能力培养并重原则

语言水平是翻译的根本,英、汉语言水平是英汉互译所依赖的根本语言能力。要想获得一定程度的翻译能力必须先从语言能力上开始,然后以英汉双语的形式对翻译学习者分别输入广博的知识,这是培养翻译人员要遵循的基本模式。因此,要想获得和提高翻译能力,译者必须从培养双语能力这一翻译的根本做起,同时兼顾,齐头并进。

双语水平是翻译的根本,提高翻译能力首先要加强语言能力。翻译能力是一种建立在语言能力根本之上的结合行业知识发挥出来的语际言语行为,要获得和提高这样的语际转换能力,首先就要具有足够的双语运用水平,然后在翻译工作过程中积累行业和专业知识以及翻译经验,从而逐步完善个人翻译能力的职业化。语言基础训练是翻译训练的第一基本功。没有语言能力作保障,就没有翻译输出的语言质量;没有充分的行业知识与专业术语,则没有专业的准确度和翻译职业水准。因此要搞好翻译教学,除了教好理论和指导实践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包括英语语言技巧和汉语水平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知识;同时,要多传授学生翻译技巧,多举实例进行练习、讲评、分析、对比和赏析,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见表3)。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才能使以后的翻译训练进行得更为顺利。

内容讲授内容约占翻译实践课内容的比例语言

技巧词汇;语法;句子;段落;篇章;修辞;语用;语义;现代汉语;文化知识;各行专业知识等50%翻译

技巧重复法;增译法;减译法;词类转译法;词序调整法;分译法;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法;语态变换法;释义加注法;褒贬法;具体抽象法等50%(四)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原则

翻译课的课时设置偏少,一般为两个学期72个课时,有的高校翻译教学课时甚至设置得更少。要想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既让学生掌握好上文提到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语言知识等,又做好课堂翻译实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翻译理论的有力支撑下,把翻译教学延伸到课外,精心安排和引导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见表4),以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消化课内知识。同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在互动和交往中能动地学习,互动和交往能引发、保持和促进对学科的兴趣[11]189。参与各种活动以后,学生能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也能借助工具和他人的帮助,相对独立地获得认识,并常常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推断式的思考。其中参与“作坊式”五人组活动,学生会关注他人的想法,通过了解他人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之间关系密切,彼此合作,互相帮助。

内容指导内容约占学生总活动的比例个人

活动参加翻译比赛;加入翻译协会;参加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承接翻译业务;帮亲戚朋友翻译相关资料等70%集体

活动“作坊式”五人组活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动;自愿者活动;网络讨论活动;实习活动等30%四、结语

翻译教学有章可循。翻译教学存在着辩证关系,即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辩证关系、文学翻译与实用翻译的辩证关系、语言教学与翻译教学的辩证关系以及个体思维与集体思维的辩证关系。专业教师、学者、编者明辨这些辩证关系无疑会给翻译教学带来长足的发展。而基于以上四种辩证关系所确立的翻译教学原则,即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原则、文学文本翻译与实用文本翻译相结合原则、语言能力的培养与翻译能力的培养并重原则以及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原则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很好的宏观指导,把握翻译教学的总体方向,在翻译教学原则的指导下综合、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法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成为“打开窗户让光线进入房间的人,敲开硬壳让大家吃到杏仁的人,拉开帷幕让大家看到更加神圣的地方的人,揭开井盖让大家取到井水的人”(钦定圣经英译本序言)。

参考文献:

[1]余光中. 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刘晓丽,温惠娟. 翻译研究中的辩证思维[J].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71-73.

[3]谭载喜. 翻译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4]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5]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6]Ma Huijuan, 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7]Xiao Hong. Translation Workshop: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 J ]. 2005,(3):31-36.

[8]刘季春. 加强中译外教材的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03,(3):52-55.

[9]彭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C]//戴炜栋.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10]n子满. 应用翻译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2005,(4):48-51.

[11]钟启泉. 教学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彭爱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辩证思考

基金项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精品资源共享项目“翻译理论与实践”(2014zygxk05)部分成果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优化教育方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阐释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特点和问题,并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还不完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1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就某个语言环境设定一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通过语言的实践来学习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任务型活动的主要关注点是语言的意义,强调交际与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任务的完成常常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比如,填写好一个来电记录。与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方法是封闭式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依靠有结构的、固定的问题和确定的结果;而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开放的、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答案往往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有所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自我学习的“监控者”、以及不怕犯错的“探险者”;而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权威,开放性的任务使得教学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练习,而是以“任务”为途径、动力、刺激、目标、手段和内容,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应用、检验和体验已有的知识,同时激发和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任务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而语言练习只有语言结果。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他们是“语言使用者”角色,而在做“练习”活动时,则主要是“学习者”的角色。但当学生集中完成任务时,除了传递信息,他们有时也会关注选择何种语言的形式,这时他们的角色又转化为“学习者”。

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在任务型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进入语境,创造性地发挥和积极操练。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其他的能力,如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任务型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难度和问题更大。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合作人、仲裁人、调节人、记录者、调查员等。首先,教师的课程任务设计要充分,组织课堂要有序。实施各项活动要耐心。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和任务都要做出客观理性评价和评估。因此,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当数种角色,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素质是个综合考验。并且,从任务设计到结果评价,整个任务型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2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在我国还属比较新颖的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教材并没有有效跟进,与之相适应,因此,在教学中只能不断摸索,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不够充分。应注意选用能真正体现任务型教学理论内涵与特色的教材。然而,在许多老师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中,只追求任务设计形式,使得学生的任务负担过重,一节课可能要完成好几个任务,一味向学生提供任务而忽视其他问题。一些老师只是追求活动,不重视语言知识,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就想方设法地设计活动,让课堂活动起来,结果让学生的能力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枯竭。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任务前的准备工作,即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学生连基本的语言都不会,更不可能去运用语言了,任务成果的质量就有一定的问题。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实施中容易产生如下一些问题,应尽量避免:

(1)倡导任务型教学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法,而是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法中的不足。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其他教学流派一样,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弱点。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并不排除对其它的语言教学法的运用,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同时也并不排除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

(2)任务型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习得活动,但是在教学中有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得到实现。比如,老师怕时间不够或学生答不出来,有时急着自己回答。

(3)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实施中会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首先是时间的问题,是一项十分耗时的教学活动,此外,在任务型教学中,常常需要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这就要求有一定的硬件设施,这也不是很多家庭和学校能马上解决的。

(4)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它受着大班额教学模式的制约,试想六、七十人的班级,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小组进行监督指导,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单调、分工不明确也影响着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5)有关任务评价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对任务的评价还跟不上去。

3 对于改进和加强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1)实施任务型活动的同时,不能忽略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它们是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否则,任务型教学将失去意义,可能造成学生“学了很久,还只会那么几句”的现象。

(2)要恰当的使用任务型活动,避免过度使用和过于频繁的不适当使用。要加深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法,而是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弥补它的不足。

(3)在任务设计方面,希望能尽快有与任务型教学相适应的大纲和教材出台,为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指明方向。此外,教师在设计中应注意任务数量适当、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并且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评价考核要多元化、多层次、多种形式,如教师建立评价考核表,教师要清晰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目的、考核输入物、考核任务的组织和考核测试等等;学生和学生间评价,师生互评等。要对学生在任务活动中情感因素和非情感因素诸方面进行评价。

(5)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来适应任务型教学的高要求,并且在心理角色和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习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敢于质疑,与学生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综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基于认知、动机和功能理论基础,有广阔的潜力和前景。但是目前它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对它还有不同的理解,实践中也有各自不同的做法。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掌握它的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与其他教学法兼容并蓄,互取所长,灵活而务实地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的英语课堂必会呈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汉明.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与反思[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7).

语言教学理论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言学 发展 研究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语言学研究由最初的介绍国外语言学理论、大批引进国外语言学研究著作到独具特色的现代语言学研究、多方位应用以及语言学理论反思,经历了几个独具特色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在世界语言学界已有自己的位置,成为了国际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语言学研究引介

从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语言观的引介,到评介现代语言学流派,我国语言学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开始对外国语言学研究进行引进和介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语言类刊物上发表的语言学方向的引介论文和书评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尤其在我国汉语和外语界引用、转载率较高的刊物,如《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当代语言学》中最能体现。

语言学著作引进呈现出与期刊引介、书评论文类似的发展趋势。在最初约十年时间里,国内的大型外语出版社,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开始引进外国语言学著作,但规模不大。可是,进入本世纪后,专著和引进著作的数量和种类都稳步增长。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分别在2000年、2001年成功推出《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首批54种语言学著作自2000年9月问世,首印5000套供不应求,10月份又重印6000套。能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出版如此宏大规模的语言学著作,正如出版社所言,“在我国学术出版发行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些引进的语言学著作皆为英文原著,覆盖的学科达33种,包括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收入了当代语言大师索绪尔、萨丕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等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经典著作。

国内语言学的研究与快速发展

在对国外语言学经典之作进行评介和相关理论综述的同时,国内语言学界也开始对相应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验证和推广。早期的期刊论文中,这类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对我国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语言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直接应用外国语言学理论。我国语言学界学者尝试应用外国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研究,验证一些语言学理论,解释一些结构主义、形式主义不好解释或不能解释的问题。这期间就此类研究、写专著的除了国内一些知名的语言学家,如胡壮麟、刘润清、沈家煊等,也涌现了大批的语言学研究的后起之秀。他们主要是引介外国语言学的理论和基本概念,并用以解释一些具体的汉语语法现象。尤其是在近十年,我国语言学者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普遍语法、语言认知、语言功能、语言类型学等多个角度,结合我国语言、文化的特点,对语言学各分支、流派进行概述、应用和反思,并逐步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之中。

我国语言学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语言学论文专著数量增幅较大;语言学研究范围扩大;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数增加;各类语言学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增多。我国语言学研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与我国的教育政策有一定关系。近年来,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有所增加,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还设立了语言学系,招收本科生从事系统的语言学学习,这无疑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培养了后备人才。另外,有很大一批语言学学者出国深造、学习交流,学成归来将西方语言学理论带进国内学术界,推动了我国语言学自身的发展。同时,随着学术交流的增多和我国学术自身的发展,我们有机会邀请一些国外语言学知名学者来国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随着语言学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研究主题范围的扩大和研究人员的增多,中国语言学研究在新世纪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论文、专著不断涌现,主题研究范围迅速扩大,各类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中国语言学研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语言学研究的反思和推进

近年来,一方面,中国语言学研究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国内一部分学者也对相关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理性反思和探讨。国内语言学界理性思考一些语言学的基本假设,考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研究的适用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反思,这些都有助于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推进。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因为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单就其学科归属问题,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学是经验科学,而生成语言学认为语言学应是数学的分支。同样认为语言学是经验科学的人,有的认为语言学是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有的则主张语言学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一门学科的归属尚存在诸多争议,不同语言学派之间的纷争和批评也就在所难免。“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背叛传统语文学而开启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先河,乔姆斯基和部分认知语言学家对索绪尔和布龙菲尔德又进行了批评,各个语言学流派内部的争辩也都体现出理论“破”与“立”上趋向于前者的取向。在这样的世界语言学研究大背景下,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也呈现出多元性,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因对语言本体的认识论、方法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各个语言学流派的价值取向也自然不同,为此中国语言学界出现不同语言学流派之间的争鸣就成为了中国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自然现象。国内语言学界研究上的学术争鸣有利于中国语言学更为科学、健康的发展。

随着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迅猛发展,语言学的学科地位也引发了学者们的反思和探讨。游汝杰认为,在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1997年版的学科目录中,“语言学”不是一级学科而只是“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这种情况既不合学科分类的学理和逻辑,也不能适应近年来语言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现状,而且使语言学今后的发展受到种种限制。游汝杰认为语言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①毫无疑问,中国语言学学科地位的提升必将极大推进中国语言学研究。

中国语言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中国语言学在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翻开各类语言学类期刊,我们会发现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书评与概述占了很大的比重,一些期刊几乎期期都有书评,而其中有的甚至一期就不止刊登一篇。另一方面,有不少发表的学术论文局限于对基本概念的阐述,缺乏结合实际的语言现象进行创新研究。如果说在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的起步阶段,对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引介是必要的话,那么,在中国语言学急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研究仍停留于对语言学理论、基本概念低层次的重复介绍上,不结合我国语言实际和具体语料进行系统、创新的研究,那就明显落伍了,无助于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语言学发展中存在的另一现象是,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将国外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汉语研究、外语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而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的研究却不多。也就是说,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多侧重于国际语言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缺乏理论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外语界的语言学研究者首先有机会较快地接受和理解国外语言学最新成果和理论,掌握国外语言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致力于寻找人类语言的共性与特性,并将之应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而他们的汉语语言知识相比却显匮乏,阻碍了他们结合我国语言实际和具体语料进行系统、创新的研究。对此,沈家煊建议外语界的人多做汉语和外语的比较研究,一方面为语言教学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比较探求语言的普遍规律,透过语言之间表面上的差异找出人类语言的共性。②

另外,中国语言学研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批评。不同语言学流派之间的争鸣是学术发展的自然现象,但中国语言学界多是对别人的语言研究进行复述和介绍,字里行间充满赞美之辞。正如伍雅清所指出的,被评论者在感到很受用的同时,往往是欣然接受,很少有毁誉参半或求全之毁的评论,有的更是学生赞美老师的著作,出现“自家拍掌”却“无人赏”的局面。另一现象是语言学派之间的语言批评有失偏颇,伍雅清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不熟悉的领域的语言研究无的放矢,一方面对自己熟悉的领域的语言研究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批评。③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语言学批评者要遵循学术批判的基本原则。

三十年来,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语言学研究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只要我们加强基于汉语语料的对比研究,致力于结合我国语言实际和具体语料进行系统、创新的研究,开展健康的语言学批判,中国语言学家能够也必将对国际语言学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注释

①游汝杰:“语言学的学科地位问题”,《语言科学》,2010年第1期。

②沈家煊:《认知语言学系列丛书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上一篇:法语交际论文范文 下一篇:口语交际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