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创新奖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8 00:25:27

医院创新奖申报材料

医院创新奖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 work,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so been strengthened. As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ical productiv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nefit from th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entives. Sci-tech incentives both affirm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but also mobilize the research initiativ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have strengthened the university's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nd enhanced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presentative problems in the decla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P键词: 科技奖励;高校;问题;对策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08-03

0 引言

科技奖励,是推动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的重要决策,是科学研究的指向针,极大调动了高校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高校每年产出的高质量专利,高质量论文无不充分表明高校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然而,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由于科技人员未真正认识到科技奖励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创新研究时未能找准国家重大需求方向等原因,导致高校申报科技奖励的成功率依然较低。为此,本文结合本校十多年的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经验,以及参考兄弟院校的良好做法,对当前我国高校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管理展开探讨。

1 科技奖励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科技奖励是科学研究的指向针

通过科技奖励,使人们可以看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取得的进展,使科技工作者能够选择适合的科研方向,推动利于国家发展的重要科研项目,产出国家需求的科研创新成果,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2 科技奖励进一步调动了高校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科技奖励具有权威性高、荣誉性强、奖励强度大的特性。科技奖励是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性劳动的重要体现,确认和肯定广大科技人员的重大创新和重要贡献,激励他们拼搏于科学技术前沿,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不断开拓创新,攀登科技高峰,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稳步发展[1]。

1.3 科技奖励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奖励通过奖励在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和完成科技成果的研发人员,切实降低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门槛与成本,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运用的紧密结合,促进国家科技经济的大力发展。

2 广东药科大学近年来取得的科技奖励概况

广东药科大学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现代药学教育,最早设置药学本科专业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经过57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学校成为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广东省培养高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和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形成了涵盖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比较完整的医药研发创新体系,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通过学校的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广东药科大学在重大科技奖项方面具有重大收获,获得省级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20项,如表1所示。其中,2014年,以该校第一完成单位研究的项目“调肝启枢化浊法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我校科研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3 高校在申报科技奖励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大力推广,调动了高校科技人员对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促使高校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获得的科技奖励数量也不断增加[2]。但是从广东药科大学及相关兄弟院校的情况来看,其成功率依然较低。笔者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1 高校对科技奖励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科技人员对科技奖励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心潜心做科学研究,只顾埋头干活,不知道申报科技奖励[3]。虽然高校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如获得部级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奖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再进行额外奖励来激励肯定科研工作者,但是对其奖励力度远远不够。

3.2 高校科技人员对申报环节缺乏清晰认识

高校组织评奖部门对申报科技奖的科技人员缺少专业指导,有的没有成功申报上科技奖励的项目,其评不上的原因并没有及时反馈给申报人,让该项目工作不能及时改进,从而降低项目获奖几率。其次,就是高校部分相关管理人员对各类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的具体环节和要求缺少清晰的J识,因此对各种科技奖励的不同要求不是很熟悉,无法按照相应的科技奖励要求指导有关科研人员选择项目,因此出现科研成果质量与科技奖励要求不统一现象,难以撰写出好的申报指导性材料,从而影响了申报工作的成功率。

3.3 高校科技人员并没有按国家重大需求的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

众所周知,申报科技奖的重要前提是获取了创新性的科学技术成果。然而,高校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的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对重大科技创新团队及平台资助力度不够,因此高校在相关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性科技成果,高校部分报奖成果的先进性、科学价值、应用价值都跟获奖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高校申报科技奖励落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3.4 申报科技奖励的技巧不够

报奖工作现在一般采用网络申报或者系统申报的方式,因此申报奖励时申报材料是关键,“推销”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的证明[4]。一些科技人员由于没有认真研究奖励申报的与材料填写的要求,对报奖材料的撰写缺乏主次意识,重点内容不突出,使创新点不明确;材料准备不充分,不但导致报奖不能通过形式审查,还会因申报材料缺少创新性,重点不突出导致报奖不成功。

4 做好高校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高校科技人员对科技奖励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科技人员想要获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必须要有优越的科研条件为前提。充足的科研经费、设备等科研条件,主要来于高校的资助,横/纵项目的扶持以及科技奖励的支持。一旦科技人员有了科技成果,国家自会颁发科技奖励,科研经费、设备随之而来。除此之外,获得科技奖励后,高校将会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扶持,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不仅使科技工作者精神上受到鼓舞,实现了自我价值,还能保障其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取得更为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而又能申报等级更高的科技奖励,如此良性循环。因此向高校科技人员强调科技奖励对于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此外,为调动科技人员对申报奖励的积极性,学校应加大对获得科技奖励的项目的奖励。另外学校可以将科技奖励作为评定科研人员的工作量、评聘职称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将科技奖励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以此增强科技人员对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重视。

4.2 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申报引导作用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时刻追踪科学发展动态,了解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及各类科技奖励的政策要求,全面了解学校的科技成果状况和水平。只有了解学校在各个科研方向的动态与进展,才能引导科技人员在申报科技奖励时选择成熟的时机,选择对口的申报级别和奖励,有利于学校科技人员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应当为科技管理人员提供一些有关科技奖励的专业培训,例如;在申报过程中,如何选出有具备报奖条件的成果项目,如何分清成果的类型,选择什么样的申报渠道,申报何种类型的科技奖励,如何准备申报材料等环节进行专业系统培训,使相应的科技管理人员对申报科技奖励工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发挥其对高校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科学指引作用。

4.3 普及高校科技人员对科技奖励申报要求的了解

在申报科技奖励时,除了要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外,报奖人还应当对申报工作的要求以及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因此除了加大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对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相关宣传与培训外,相应的科技人员也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科技奖励申报的要求和技巧,重点突出自己已有科技成果的优势与创新点,认真收集整理材料,填报好申请书,这样才能在申报科技奖励时为自己的科研成果锦上添花,提高报奖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永平,孟宪飞,吴荫芳.国家科技奖与高校科技发展关系的分析――基于清华大学获国家科技奖情况[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4):101.

[2]何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年获奖科技成果分析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07(6):40-43.

[3]胡振荣.浅谈科技奖励申报工作[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9(4):54-57.

医院创新奖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在本省从事林业工程的森林培育、森林经营、调查规划、森林保护、野生动物、水土保持、园林绿化、森林勘察、森林采育、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经济林果、林特产品以及相关专业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不在评审范围。

二、评审条件

申报中、高级林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一)林业工程师评审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定或申报林业工程师任职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合格;

2、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林业助理工程师工作满三年,经考察合格;

3、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从事林业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4、双学士学位且助理工程师满三年;

5、中专毕业后从事林业专业工作25年以上,在技术工作岗位担任助理工程师满四年。

(二)林业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2、对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申报林业从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须任工程师5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国家认可的后续研究生学历,从事本专业满12年;

(2)取得国家认可的后续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满15年;

(3)大专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后取大专学历,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

(4)中专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8年以上(含28年),后取中专学历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含30年)。省、市级单位(含市辖区域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必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

以上学历所学专业均指与林业工程各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第一学历为非林业专业的人员,申报林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必须有后续教育大专以上林业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申报林业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技术人员,专业理论和工作水平、实践经验、业绩成果须符合人事部、林业部人职发[]6号文件。

3、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破格晋升条件:

必须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有关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进展动态,在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已具备晋升的基本条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由所在单位破格推荐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两名,一等奖前三名。

(2)在急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

(3)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

(4)留学回国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或引进急需的特殊人才。

三、外语及计算机条件

(一)外语及计算机要求

参加过由国家或省人事厅组织的相应级别职称外语(中级B级,高级A级)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5个模块;中级:4个模块)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二)外语免试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工程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免外语考试(陕人发[]71号、陕人发[]52号、陕人发[]121号):

(一)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部级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二)年满50周岁并长期(指连续工作20年以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三)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不含市辖区有关单位;不含各类中专以上的院校、科研部门和三级医院)。

(四)在野外长期(指任现职后连续工作5年以上)从事农业、林业、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测绘、公路施工、铁路施工专业技术工作的。

(五)在山区县及县辖乡镇(除市区所在地)连续工作满20年;在平原县连续工作满25年。

(六)在国外连续工作2年以上;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需有国家留学中心出具的留学经历证明书)。

(七)取得外语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水平考试(BFT)的;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五级(PETS5)的。

(八)参加国家外语六级以上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申报中级职称的;

(九)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3万字以上的外文专著、译著的;

(十)获二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推广、转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业绩突出,获地市级政府二等奖以上奖励前五名的;厅、局级一等奖前三名的。

(三)计算机免试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可申请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陕人办发[]34号)。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资格者;

2、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国家统招全日制院校毕业证书者;

3、取得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在单位受聘职称时免考;

4、全省山区县及乡镇专技人员申报高级职称者;

5、年龄满45周岁者。

四、论文答辩

从2008年开始,我省林业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评审必须经过论文答辩。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者,需在提供的评审论文中指定一篇作为答辩论文。论文答辩情况作为评审依据之一。(答辩有关事宜另行通知)

五、综合考核要求

申报高级工程师者,受聘现职以来思想道德、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学术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考核为优秀;申报工程师者,受聘现职以来思想道德、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学术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考核为合格以上。

六、评审费用收取

根据《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职称评审收费标准的复函》(陕价行函号)规定,高级职称评审费为每人400元,中级职称评审费每人200元。

六、报送材料内容及要求

(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此表要求贴照片;申报高级填写“呈报单位意见”一栏时,要求写明公示结果。

(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1份。

(三)《林业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简表》(附件3)一式15份,此表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学历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任现职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任中级以来近五年的聘任证书(或聘任文件)、各类获奖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复印件要求加盖单位公章。

(五)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外语免试证明材料原件及《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附件4)1份。

(六)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免试证明材料及《陕西省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申请表》(附件5)。

(七)任现职以来在正式学术刊物(有正式刊号)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中级要求两篇(合著者排位须前2名,其中至少1篇是第一作者)以上,高级要求三篇(合著者排位须前2名,其中至少2篇是第一作者)以上。

(八)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

(九)《评审材料目录表》(附件1)粘贴在报送材料袋上。

(十)同时报送《2011年度林业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汇总表》(附件2),要求用A4纸将中、高级人员分开汇总打印,还须报送电子表格,电子表格要求完全按汇总表的格式,用Excel编写。

(十一)申报材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并按下列顺序装订成册:单位推荐函(附汇总表)—单位公示结果—学历证书复印件—任职资格复印件—外语合格证复印件或免试表—计算机应用合格证复印件或免试表—获奖证书复印件—业务工作总结—论文复印件—其他材料。

医院创新奖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潜江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潜江抢抓重大机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开创了潜江发展新的黄金期。

——五年来,我们致力扩大总量、增强后劲,打下了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坚实基础。

始终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职责,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各项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GDP达到600亿元(预计数,下同),人均GDP达6万元,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地区行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达到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60亿元,为2011年的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年均增长17.4%。镇域经济竞相发展,实力攀升,园林办事处、张金镇、浩口镇等入选全国千强镇、湖北百强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东荆河倒虹管、汉宜高铁、潜石高速完工投运,货运铁路支线、潜枣高速、泽口港区综合码头等工程加快推进,公水铁联运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土地整理等加快建设。许台220千伏、返湾湖110千伏等变电站投运。实施章华大道南延、袁光大道南延、王周线等23条园区主干道路建设,完成拆迁2552户,建设还建房2712套(户),初步形成70平方公里大园区。

——五年来,我们致力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走出了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始终把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产业转型、结构转变、动能转换。三次产业结构由14.6:57.5:27.9调整为12.0:53.5:34.5。推进工业高新化、集群化、循环化。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超过千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抱团落户,家居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石油化工循环转绿。设立2000万元年度技改扩规和科技创新奖补资金,充分用好8亿元县域资金,向上争取国家和省技改专项资金4.5亿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33个,完成技改投资420亿元,传统产业实现二次腾飞。规上企业达到280家,净增104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金澳科技进入全国民企500强。武汉股交中心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6家,打造了潜江高端家居建材板块。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化、产业化、品牌化。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4:1,实现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小龙虾选育繁育基地,成立全国首个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虾稻共作”模式被誉为现代农业革命性创举,龙虾产业成为我市的一张王牌和靓丽名片。建成2个部级、1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360个家庭农场,打造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件中国驰名商标、21件湖北著名商标、14个湖北名牌产品,实现由做产品向做品牌的转变。推进现代服务业功能转型、业态转型、布局转型。生态龙虾城、碧桂园天下城广场构建了新的城市聚集区。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建立电子商务中心,建成电商企业4个、网店2300多个,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3亿元,打造了县域电商潜江模式,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旅游业蓬勃兴起。建成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兴隆生态旅游区获省政府批复,生态龙虾城获批全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入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库,曹禺文化周、剧本创作交易会和龙虾节影响力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虾为媒、以戏结缘、一线串珠、三足鼎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华中(潜江)物流产业园、城东物流通道等重大物流项目启动建设。

——五年来,我们致力功能完善、生态建设,展现了城乡一体、和谐宜居的美丽风貌。

始终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培育和经营,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叫响城市品牌。坚持新建、扩建和改造并举,完成章华南路升级改造、兴隆大道、东环大道南延、318国道复线配套、红梅路西扩等城市主干道建设,打通紫月路西延、兴盛路东延等一批断头路,东西城区、外环道路全线贯通。实施红军路、南浦路社区等110个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5个村居,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暖在了百姓的心窝里。市民体育活动中心、世博湖北馆等投入使用,曹禺大剧院竣工,城市功能日渐完善,城市档次不断提升。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6792套,群众住有所居的梦想基本实现。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整体平面、立体空间、主色调和退红线管理,彰显城市特色和风貌。大力开展中心城区私房禁建和“两违”整治,拆除违法建设面积近4.4万平方米,改善了人居环境,腾出了城市发展空间。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实现主城区城市管理全覆盖。新建改建城区公厕44座、城乡垃圾中转站21座,实施环卫保洁、渣土运输市场化改革,建立洗扫、机扫、人工清扫“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坚持“不欠新账、多还老账”,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出台环保“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率先设立市级环境保护政府奖,率先建成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采取“六控”措施,PM2.5、PM10浓度明显下降。设立水污染防治、环境整治“以奖促治”专项引导资金,开展汉南河、总干渠、城南河、县河、罗潭河及潜江经济开发区等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环境专项整治,实施兴隆河生态水利景观带、园林城区水系连通及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投资3.8亿元建设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处理率超过85%。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启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治理和生态公墓建设。投资近1.5亿元,购置15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全面推行绿色出行。投入5.2亿元,实施“绿满潜江”工程。改“见缝插楼”为“见缝插绿”,推进拆墙透绿,建设园林青、颐景园、红梅路等20多处街头游园景点,一座座城市“盆景”绘就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靓丽风景线,打造了“城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生态体系。

——五年来,我们致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形成了活力迸发、动力强劲的良好态势。

始终坚持以全面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以提高开放水平聚集资源要素。成功争取并实施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潜江经济开发区部级循环化改造等部级试点。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放管服”改革,建立“三个清单”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20项,建成行政审批网络平台、电子监察系统,整合职能组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大科室改革,精简部门内设机构122个。农垦改革不断深化,打造了六个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特色工业园,熊口管理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进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与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实现联网对接。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设立2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建立8亿元产业基金、PPP项目库,成功发行32亿元城投债,推进城司股权多元化改革,支持汇桥担保公司增资扩股,设立交投、嘉晖、润泽等政府投资平台。强力推进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部级农业科技产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立2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金融创新不断深化,推出“集合贷”“助保贷”“助农贷”“助企贷”等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金融机构达到42家。积极化解金融风险,打击非法集资,优化金融生态。大力推进“双创”,市场主体总量达4.8万户。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不断深化。对外贸易加快发展,设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处、海关保税仓库,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出口总额18亿美元,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引进过亿元项目123个,过10亿元项目13个,长飞潜江科技园、好彩头食品、正大食品加工等影响潜江招商格局、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户。企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互动并进。积极支持江汉油田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江汉油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五年累计税收43.7亿元。与部队、监狱管理局联系合作更加紧密。

——五年来,我们致力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构建了共建共享、安定和谐的生动局面。

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民生支出达186.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81.7%。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全市贫困人口由64052人减少到28225人,贫困发生率由9%下降到3.9%。投资32亿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改造农村危桥55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扩网工程23处,解决27.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改造农贸市场28家、城区小餐饮428家,建设标准化粮油直销门店30家、放心豆制品专营配送网点134个,让市民吃上安全健康食品。投资4500万元,开通园林至总口、熊口、竹根滩、王场4条公交线路,让广大农村居民出行更方便,享受到更好的公益。在全省率先建立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制度,社保制度实现由“政策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均居全省前列。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稳定。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900元、15300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新、改建校舍236栋、运动场98个,添置设备101万台(套),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基本实现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建成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市中医院住院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创建2个部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276个村卫生室达到省级“五化”标准,市中心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建立托管合作关系,“医卫结合”模式在全国推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生育政策平稳实施,人口结构更加优化。投资20亿元以上,建设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扶植文化产业发展。市老年大学主体工程完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涌现了秦开美、王林华等模范群体,立德行善成为时尚。社会管理逐渐完善。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村民、居民自治。投资7000万元,改造村居办公场所41个。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初步实现居民“办事不出村”。实行“一站三民”管理模式,移民工作整体稳定。平安潜江和法治潜江建设不断深化。投入6000多万元建立城乡视频监控系统,打造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天网”工程,“两抢”等可防性刑事案件下降60%。投入1200万元,率先在全省配齐乡镇消防车、消防员及化工专业消防车。投入2250多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配齐保安和校车。成功处置“6·10”浩口劫持人质事件。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有效遏制蔓延势头。维稳机制和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监管持续强化,治超治限深入推进,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保密、档案、工会、青年、慈善、残联、气象、科普、人防、物价、供销、烟草、国防动员、统计调查、邮政通信、妇女儿童、老龄老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对口支援、对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市等称号。

各位代表,2016年,全市上下围绕“缩差争先,拼进十强”的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优化“十三五”规划,推进78个专项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编制。完善“产业”体系,开展捆绑招商,形成大战项目、大战工业、大战招商的强大气场。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降低企业成本4亿元,处置僵尸企业14家。坚持为人民而创,为荣誉而战,举全市之力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进入国家技术评估最终名单。成功举办中国发展论坛。深入落实“扶贫十法”,实现2.2万人脱贫,29个贫困村出列。成功战胜98+洪涝灾害,实现“大灾不见灾、大汛不见涝”。成功处置“6·27”涉环保事件和涉南海仲裁案舆情事件。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潜江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管理局、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关心支持潜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事业任重道远,长征永远在路上。在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潜江最大的实际;产业层次不高,高附加值产业和企业不多,开放型经济规模不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补短板任务较重;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风险防范等方面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干部作风建设仍需深入,等等。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潜江奋发赶超、振兴崛起的窗口期。站在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重要关口,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高度聚焦“江汉平原枢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缩差争先、拼进十强”发展主线,忠诚担当,务实重行,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潜江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一个枢纽”、实现“两个率先”、确保“三个提升”、打造“四张名片”的战略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推动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六大行动。

1、产业升级行动。围绕建设江汉平原产业枢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145”企业壮大工程,建成中国光纤之都,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奠定领航地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样板,抢占小龙虾选育繁育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制定、精深加工等制高点,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虾稻产业在全国确定领军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生产性物流、电子商务和旅游业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在江汉平原确立领先地位。

2、城市提质行动。彰显水乡园林城市特色,坚持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生态的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品质。强化中心城区带动,形成“一港四中心”的城市新功能格局。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城乡发展的宜居性,建成区面积达到6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60%,让我们的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

3、生态保护行动。围绕建设江汉平原生态枢纽,突出绿色引领,确立生态“路标”,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平原绿化示范区,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好家园。大力推进汉江、东荆河、田关河、汉宜高速等生态廊道建设,建成百里长渠、兴隆河、江汉运河、四湖总干渠等绿色景观带。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林木覆盖率、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步提高。做到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环境清洁,把精品水乡的诗画美景生动展现在潜江大地。

4、全面创新行动。围绕建设江汉平原创新枢纽,在创新驱动战略上深度着力,充分发挥创新的聚集效应,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一批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让潜江成为更具吸引力、更富成功机会的创新热土。

5、文明提升行动。围绕建设江汉平原文化枢纽,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中国戏剧之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崇文厚德蔚然成风,创新图强形成追求,诚实守信成为自觉,市民素质持续提升,有利于潜江发展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有利于潜江发展的智慧力量得到充分汇聚。

6、民生改善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群众对改善民生的多层次需求,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可持续,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全覆盖,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全面小康有更广代表性、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

三、2017年工作建议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大好局面,倍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势而动、趁势而上、顺势而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调优调强,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筑现代产业高地。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投资200亿元,实施工业项目“155”工程。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安排财政引导资金,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推进金澳科技油品升级深加工、潜龙药业冻干粉针剂和固体制剂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加大三大新兴产业优质项目招引和重点企业培育力度,抓好长飞潜江科技园、玉环汽摩配产业园、太平洋光纤配套新材料、康师傅矿泉水、好彩头矿泉水及15万吨乳酸菌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周黑鸭等知名企业,三大新兴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支持现有园区整合重构,落实飞地经济政策,引导重大项目落户。投资22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紫光路南延、广泽大道东延、泽口大道等园区主干道建设,完善园区电力设施和给排水管网配套,建设6万平方米重资产厂房。推进公共管廊、气体岛、固废物处理等项目建设。完成拆迁1000户、建设还建房1940套。完成潜江经济开发区、南部工业园区、江汉盐化工业园、张金经济开发区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支持潜江龙虾文化产业园创建部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重点推动城东物流专用公路、华中(潜江)物流产业园、货运铁路北站物流园、传化物流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提升物流发展水平。加大壹中心、华翼电商等平台建设,发展跨境电商,打造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支持博通、鑫园等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引进铜锣湾、大润发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积极推进兴隆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设,抓好曹禺文化产业园、龙湾遗址等4A景区创建工作。引导商品房住宅小区提升配套环境,规范物业管理,确保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继续打好“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易、人工、税费、电力、物流等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供给和金融服务方式,推动新增贷款向实体经济倾斜。加强同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对接,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县域经济调度资金的放大及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新增三板企业2家、四板企业20家以上,在区域股权中心打造“潜江小龙虾板块”。支持湖北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深入开展“进百企、破难题、增信心、促发展”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新增工业产值过2000万元的新增长点39个,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完成20家“僵尸”企业盘活处置。开展“十大税收贡献奖”“工业企业50强”“优秀企业家”等评选活动。

(二)做实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支撑力。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做强农业品牌。实施地域、企业、商品“三位一体”品牌发展战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加快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运转,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追溯制度,搭建涵盖“三品一标”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信息平台。推动小龙虾大数据建设,健全龙虾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安全监管贯穿田间地头到餐桌全过程。实施虾稻品种改良,完成潜江虾稻、稻虾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加快建设湖北小龙虾交易中心。探索富硒农业发展模式,创建潜江富硒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开展“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着力打造12316益农信息社,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生态种养等领域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增“虾稻共作”面积10万亩,新发展3000亩规模连片基地10个,积极打造万亩小龙虾优质种源保护区。潜江大豆、潜半夏、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万亩、2万亩、33万亩。推广“四水共作”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养殖模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8.5万亩,补建8万亩。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海天等知名企业,新增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家。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推广按户连片模式。加快推进农业服务向全程社会化延伸,支持建设农业综合合作社,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系列服务。新增农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100家,加快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场改革,鼓励国有农场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组建产业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农场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方式,加快发展新型现代农业。

(三)突出功能完善,提升城乡融合力。

推进城市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并举,设施完善与品质塑造兼重,让群众既能享受城市的方便快捷,又能感受环境的舒适亲切。

优化空间布局。抓好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市域城镇规划编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地绿。开展园林城区、园林南区及高铁北部等重点片区和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做好主要河流两岸“红线、蓝线、绿线”规划设计。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厉打击“两违”,深入开展中心城区私房禁建。启动实施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三馆一中心”、城市中央公园、城南河景观建设,打造市民受益、群众欢迎的精品工程。完成兴盛路综合管廊等海绵城市项目,提升城市管网排水能力。实施潜阳路、紫月路、江汉路等道路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推进泰丰路南延、红梅路西延、东环大道南延及火车站周边配套等道路建设,畅通城市交通内循环。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集镇延伸,支持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特色发展,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打造1—2个省级特色镇。安排3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做好襄岳线、石枣线新农村发展规划,塑造乡村田园好风光。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数字化、网格化城管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一批城市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实施一批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深入治理超限超载、交通拥堵、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创建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深化环卫服务、渣土运输、城市“牛皮癣”治理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实施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完善全域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加快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完善城乡基础功能。实施货运铁路支线、汉江大桥、高铁新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推进247省道、318一级公路、运拖路、幸福路等升级改造,完成泽口港区综合码头、浩张路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区域交通体系。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积极推进灌区建设、老新二站、杨市泵站、中小河流整治、水利血防等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大力争取东荆河口整治、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熊口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优化提升电力供给。以智慧化为方向,实施城域网智能化改造、光纤宽带普及提速和企业光纤网建设,实现城区主要公共场所公众WiFi全覆盖。

(四)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区域影响力。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最强音。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政策、开放的举措,化解瓶颈,破解难题,赢得发展主动权。

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三单一网”,清理一批让企业和群众来回奔波的关卡和申报材料。加快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广“互联网+政务”,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促进金融系统与政府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完善国地两税征管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大力推进PPP融资模式。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向潜江经济开发区下放服务管理权力。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国有林场、供销合作社等改革。抓好国家和省各类改革试点。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围绕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深化与湖北工业大学等战略合作,建立创新联盟。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5%以上。实施“百名创新英才”引进计划。落实全民创业政策,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基地作用,积极打造就业创业孵化产业园。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形成比较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

扎实推进精准精细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以及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引资、引智、引技”多重融合,强化捆绑招商,强化驻点对接,强化信息跟踪,强化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配套和关联带动效应强、集聚和引领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0亿元,新引进10亿元项目2个,5亿元项目10个。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实效性,坚持以质量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以特色论英雄,持续跟踪项目的投入质量、产出效率和绩效状况。强化节会招商,举办首届潜江楚商大会,以及中国·潜江首届国际龙虾博览会暨第八届湖北·潜江龙虾节,精心策划龙虾之夜、中国蜂业发展年会等节会。

积极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抢抓武汉城市圈建设国家开放型经济体制试验区机遇,深化与“两圈两带”和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城市对接融合。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港澳台地区联系交流。做大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生物医药等省级出口基地,创建省级服装出口基地。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牢固树立企地“一家人、一条心”思想,支持江汉油田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加快推进国家战略储气库项目建设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实施广王路东延,开通客运公交线路,打通东西城区快速通道。加强与部队、监狱管理局联系沟通,实现共兴共荣共赢。

(五)厚植生态优势,提升环境承载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富市、绿色惠民,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态产品。

强化环境治理。扎实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推进水体、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汉南河暨潜江经济开发区、东荆河、四湖总干渠、汉江泽口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档升级,加快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工业废气、扬尘、机动车排气治理,淘汰燃煤锅炉、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深入推进潜江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行企业和园区清洁生产。加快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推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继续抓好农村“清洁家园”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注重生态建养。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城市水网规划建设,抓好县河、城南河、百里长渠等河湖生态修复。做好退耕还湖工作,完成古章华台、白鹭湖、汉江兴隆湿地总体规划,积极创建省级湿地公园。加快返湾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启动汉宜高速生态廊道等建设,加快推进紫月路西延、湖滨路南延等道路绿化和一支渠、二支渠、五支渠等河岸生态护坡滨河绿化,继续实施一批街头绿化游园工程,抓好318复线以南生态防护林绿地建设,完成人工造林4.5万亩和150个村绿化提档升级,打造绿意盎然的生态底色。

(六)立足惠民利民,提升民生保障力。

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努力增强发展的民生成色,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好,幸福感更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有效对接。加强农村低保、五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和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拓展患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急难有救。探索农村福利院“合建合营”模式,建设农村空巢失能老人幸福院,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中小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深化“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优化校车营运模式,争创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先进市。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特色发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基层卫生运行机制,让群众享有更好更优质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彻底解决张金镇、龙湾镇、运粮湖管理区饮水安全问题。举办第三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开展“曹禺杯”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活动,成立中国潜江(曹禺故里)剧本创作交易中心·影视制作室,争取省级“中心农家书屋”挂牌,抓好曹禺大剧院运营管理,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全省公共体育示范市建设。大力发展慈善、妇女儿童等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受益面。

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全面完成新增小区、改制企业小区移交社区管理工作,把社区打造成群众生活的幸福家园。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实现网格信息管理全覆盖。加强对称性建设,建成大数据情报中心,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普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做好国防动员、对口支援、侨务、宗教、移民和对台等工作。

2017年,我们将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筹资1.8亿元,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完成2.8万人脱贫和22个贫困村出列;筹资12.3亿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垦区危房改造3879户、城市棚户区改造2140户;筹资3.5亿元,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筹资1.3亿元,完成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筹资9500万元,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筹资1.3亿元,推进民生交通工程,建设通村公路、改造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危桥;筹资1.4亿元,开展“绿满潜江”建设;筹资7600万元,扶持新增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7000人;筹资4340万元,实施“健康潜江”工程;筹资2581万元,开展文化体育惠民、“三送三进”活动,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和文体广场建设;筹资1.8亿元,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筹资1278万元,实施残疾人民生保障工程;筹资8000万元,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筹资8700万元,改造城区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30个;筹资1340万元,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市。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历史的使命、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待,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务实重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发展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工作上,踏踏实实,久久为功。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惠民生得民心的事,关乎民生的事事在心,惠及民利的事事尽力,符合民意的事事呼应。坚持担当有为,健全激励和容错机制,努力消除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逆向激励,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法行政。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遵守重大决策法定程序,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推行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民生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等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监督,把监督压力变成工作动力

坚持清正廉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决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弛而不息正风肃纪,严防“”反弹。强化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的态度服务市场主体,以“清”的原则规范权力行为。深入排查和防范关键环节廉政风险,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清正廉明的公仆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伟大的事业召唤我们勇往前行。让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我们的双手把潜江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打造江汉平原枢纽城市而努力奋斗!

部分名词解释:

1、两违: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2、六控:控尘、控煤、控车、控排、控油、控烧。

3、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所有颗粒物的总质量浓度。

4、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所有颗粒物的总质量浓度。

5、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6、扶贫十法:发展生产扶贫、金融信贷扶贫、土地流转扶贫、培训就业扶贫、设施建设扶贫、危房改造扶贫、文化旅游扶贫、保障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救助兜底扶贫。

7、“医卫结合”模式: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临床医生接诊病人的同时负责健康档案动态更新完善。

8、村卫生室省级“五化”标准:指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

9、公共资源交易“六项制度”:网上电子交易制度、招标文件会审制度、资格后审制度、机构遴选制度、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交易证明制度、中标结果公示制度。

10、产业: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大健康、家居制造、光信息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

11、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2、“一个枢纽”“两个率先”“三个提升”“四张名片”:江汉平原枢纽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在全省的发展位次,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戏剧之都,中国光纤之都,全国虾-稻产业第一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13、“145”企业壮大工程:即打造1家千亿企业、4家百亿企业、50家10亿企业,力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培育2个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14、一港四中心:以紫月湖城市中央公园为纽带的“绿色商务港、活力生态城”、以南门河公园为核心的生活服务中心、以曹禺文化产业园为基础的城市文化中心、以江汉职院为依托的职业教育中心、以火车站为驱动的综合服务中心。

15、“155”工程:即全年调度100个项目,技改扩规50个项目,竣工投产50个项目。

16、五大传统产业、三大新兴产业: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大健康、家居制造;光信息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

17、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

1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9、四水共作:种植水稻、水生蔬菜、水果和养殖水产品“四水”共作。

20、三馆一中心:龙虾展览馆、科技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

21、四好农村路:国家交通运输部2015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

22、三单一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政务服务网。

23、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大行动计划”: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土壤生态修复、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计划。

25、一控两减三基本: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私募公司债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生态示范镇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