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2 06:10:00

音乐课观课报告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1篇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立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 “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 “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内容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4、收集网络视频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按阶段性计划,汇总资料,整理实施过程资料。

5、撰写阶段性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20**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点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中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出音乐课堂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七、研究保障

1、专业支持:研究者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十多年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与本校及所在县区同专业的同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邀请了前辈进行专业指导。

2、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搜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2篇

课例一

一次在课上学生用二声部模唱“月亮下山了”这一发声练习时,由于声部均衡,力度表现较好,获得了极佳的和声效果。学生们意犹未尽,便提出要用和声来表现“太阳出来了”、“山岗静悄悄”等景象。于是,整整40分钟的时间全用于合唱教学。这样的课还能成为一堂“好”课吗?

―――站在新课程的层面看,这未必不能成为一堂好课。

偶尔的不完整性也无妨

或许,我们的“评优课”、“公开课”参加得太多,以至于畸形地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我们脑图中的一堂“好课”应该像一首奏鸣曲那样有“引子”,有“呈示部”,有“展开部”,还应该有“再现部”;应该将“聆听、演唱、表演、编创等”有一个均衡的安排;应该将技能性与情感性有机地统一;应该……。在这样的标准下,我们孤立地分析上述课例,它无疑是失败的,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批判”它为“机械化的技能训练”,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堂课放在整个“新课程”背景中,放在一个连续的距离、跨度较长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唱、听、演……不是很正常吗?当我们站在新课程的层面来看待我们平时的音乐课时,我们很多的不敢在“公开课”上尝试的教学行为也应该让它们理直气壮起来。例如:

■刚开始学竖笛一段时间,发现学生怎么也吹不好音阶时,立即暂停原定每堂课用5分钟时间的方案,延长时间来指导学生这一吹奏中呼吸和指法方面的难点。

■发现学生对《三只小猪》音乐十分感兴趣,而且很想把这段音乐编成音乐剧时,便可用余下的时间将这一段音乐排练成一个音乐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

类似的课例还有很多,可需要重申的是,虽然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完美性是我们的目标,但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一堂课传统意义上的完整性、完美性。一节课从设计到完成,始终处在动态过程中。它一直处于自我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因此,我们更应该将音乐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和追求;更应该给各种没有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更应该关注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沉睡的潜能是否得到开发。

课例二

欣赏了《鸭子拌嘴》音乐后,学生们七嘴八舌,一学生说我们可以用学习“音的强弱”的方法,带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乐曲,大家一致同意下节课进行编、练、演。还有一学生问“可不可以回家后和同学先练练看?”,我说“当然可以”。在下一节课里,学生不但创编了《鸭子吵架》,还编创了《鸭子捕鱼》、《鸭子打水仗》、《鸭子游戏》、《鸭子回家》等很多小组合作的作品。

―――站在新课程的层面看,这应当成为一堂好课。

间或延长课时也无可厚非

一种具体的做法在重复了千百次后就会变成习惯,一种习惯在同一的价值观的认同下则会形成一种规范。我们的音乐课有很多规范: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得制订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在备课时,我们会根据教参和自己的理解安排课时……这一切都按我们的意向进行着,于是上课也尽量紧扣目标,尽量在规定课时内完成。而对于这一切,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如在上述课例中,我们可以按教学设计的意图来完成教学计划,但对于学生来说,这堂课还会是成功的?还会令他们难忘吗?答案肯定是“不”。

课堂知识,新课程中理解为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等。而由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比重已呈加大的趋势,这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我们的新教材中,仅一册教材就提供了学唱歌曲21首,欣赏歌(乐)曲20首,编创与活动10个。这其中有大量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乐)曲。有了兴趣,就有了编创的激情,这后续的发展得借助于延长课时来满足孩子们的创作、表演欲望。于是这样的课便具有了生长性,课堂里的音乐生活便丰厚了起来。

类似这样的课例在新教材的实践中还有很多,但需要重申的是,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来对待,延迟一个或几个课时,并不等于每堂课都可以不完成任务,每一项内容都可以拖延时间。我们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信地学、快乐地学。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及其与教材间的关系,努力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使师生的互动和心灵的对话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产性。

课例三

一次在上《音的强弱》这一课时?熏

学生生很不配合(他是班里最淘气的学生,所有的课任教师都这么说),不是将手中的自制乐器敲得很响,引起大家注意,就是去欺侮左邻右舍的同学。于是,小报告此起彼伏。课堂中出现了这么“不和谐的音符”,应该想办法“解决”。于是停下课,花了几分钟时间进行“软硬兼施”的教育,尔后还请他担任了全班小朋友最羡慕的角色――用钹演奏闪电。结果一直到下课,他都认真而快乐地参与着教学活动,不再调皮捣蛋。

―――站在新课程层面看,这也应该属于一堂好课。

追求音乐性与严格课堂常规是不矛盾的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课,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里严格的常规。孩子们聆听音乐时必须做到静听;唱歌时不应该大声喊叫;为歌(乐)曲伴奏时必须合着节拍;与人合作表演时应该有较好的合作意识等等。诸多的音乐教学常规慢慢引领着孩子们向音乐的殿堂迈进。而我们音乐课所追求的音乐性,也只有在这些严格的、科学的音乐教学常规中才能进一步凸显出来。

例如,在上述课例中的 学生,他长期处在一个不被认可的环境中,非常希望通过课堂里的淘气行为来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就要善于捕捉类似的契机,发现其“善”,巧妙地救其“失。只有经常这样有心地关注每一个孩于,欣赏每一个孩子,久而久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音乐课堂就会成为孩子们心灵向往的怀抱。在严而有序的音乐课堂常规下,课堂里的生活才会精彩而有价值,课堂教学的音乐性才会有它坚实的基石,一如飞得再高再远的风筝也不会迷失方向。

因此,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学生,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让他们知道音乐常规的重要性,而不是让他们害怕上音乐课。只有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我们才能在充满音乐性的课堂中发现更多的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音乐激情旅行。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课堂;人文教育

2003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并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结合教育而言,“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占非常之高的地位。2010年,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在中职教育春天来临之即,是否可以从中职音乐课堂思考与人文教育的如何结合,如何摆脱中职音乐教育的困境,进而从人文教育关怀学生,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一、中职音乐学情分析与人文素养分析

著名的西方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教育分为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自由教育其实指现在所说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涵盖的学科很广泛,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音乐学科作为人文的一个分支,当然也包括其中。人文教育以立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重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做人。而音乐教育却可以从艺术角度来提升中职学生思想的认识和改正其行为的偏差。

中职学校大多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虽然近两年中央了深入开展群众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有关部署,厦门市教育局也发出“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文件,各校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但是中职生能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仅仅靠参加此类活动可以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吗?

抽样调查本校各专业每学期每门技能课学分12学分,而音乐只是寥寥的1分,从技能课学分与音乐课学分我们可以看出,客观的环境影响主观的意识,学生也大多重技能,担心挂科,担心拿不到技能证、学业证,把大多时间花在技能训练上;而音乐课时量较少,中职学生本身音乐素养相对普高生来说,较为欠缺。就连喜欢音乐的学生也感慨音乐课为什么这么少,那人文教育进课堂,大多只能在政治课、德育课中,而这些课程又大多是采用校本教材,或者代课教师上课。笔者思考,做为一线的音乐教师,能否去探寻一个途径,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二、在中职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具体落实到实践中来,如何让音乐课堂扬长避短,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校情和中职学生现状,让音乐课堂充满人文教育气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的筛选和准备。前期教材内容的筛选和准备尤其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堂,需要对内容进行有效的准备和大胆的筛选,摒除传统的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富有人文色彩的感性体验,将理性思考上升到感性体验的情感高度,从知识碰撞到思想碰撞。很多学校的中职音乐教材沿用普高的音乐鉴赏,本校也不例外。笔者使用的是广东花城出版社的普高音乐必修《音乐鉴赏》教材,文中所举例子也以本书为例。例如: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有四首曲目,分别是《槟榔树下摇网床》、《婚礼场面》、《猎人的送葬行列》、《第六交响曲》(悲怆),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大胆的筛选,重点讲第一首《槟榔树下摇网床》,在课堂中渗透对于母爱无私的赞扬,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感激,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如学唱一首献给妈妈的歌,亲手做一张给母亲的卡片,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妈妈写首歌等环节与设计,既保留了原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又将歌曲本身的理论知识,转化教育中亲情的感性体验,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的探索。比如学唱一首献给妈妈的歌,简单点的可以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也可以是《烛光里的妈妈》等,难度由学生选定,易于学生自我掌握;又比如为妈妈写首歌,可以激发中职生群体中喜爱音乐的同学的创作意识。

2.从情感高度上鉴赏音乐,而不是单纯的欣赏音乐。变以往单纯的音乐欣赏,谈体会,转化为从情感高度上鉴赏音乐。教法上可以从名人小故事、音乐背景、时代介绍等入手,将一堂音乐课与其它学科结合,以达到人文教育结合的目的。例如讲到二胡这项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必然就会讲到瞎子阿炳。阿炳的音乐,是道教的熏陶,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道观,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乐器演奏上比父亲高出一筹;阿炳的人生,是悲怆中的神奇,自幼丧母,壮年时值八年抗战日军占领无锡,家乡的沦陷、家道的败退激起他的创作热情,沧落街头的艺人奏出《二泉映月》的传世佳作;还有与德育学科结合,在课堂中渗透道家始主老子思想《道德经》,其主道核心是唯物主义的天道自然;与地理学科结合,无锡地域风情太湖、惠山公园等,以上为这堂音乐课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

3.在课堂中采用多维教法,结合信息化教学,让课堂充满魅力。打破以往普高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变单纯的欣赏为有声有色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使中职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从而获得感悟。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共享,上台讲故事,讲大家团队如何协作的调查分析,可以有音乐剧、小品、相声、科研小成果报告等形式,既丰富了课堂,也从侧面教导学生可以从团队协作或者信息化手段获取想要的知识,让课堂充满自学、自立的气息。例如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舞蹈篇,教师化身为导游小姐,带领同学们“环游旅行”,创意中带有趣味和新颖的形式,与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结合。既有课前作业搜索巴西球星图片视频,让学生将资料与老师共享;又有上台讲探戈的趣闻;设置了团队协作根据生活图片创编生活舞蹈片断,跟着音乐在键盘上打节奏,生活趣味句子与节奏结合等环节,使得一节舞蹈欣赏课不是单纯的音乐鉴赏,而是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其中渗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人文教育,以及舞蹈是人体动作行为艺术知识点,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舞蹈艺术家们是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在演绎生命的精髓。教师本节课不断的在课堂渗透舞蹈与生命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与对生命内涵进行感悟。

4.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人文教育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时代英雄,比如肖邦、聂耳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这些音乐家,如何运用音乐当成精神斗争的武器,号召大家团结战斗,如何在作者时代背景下,创作不朽的音乐作品。进而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要用怎样的要求,去实现正确人生自我价值。例如,第三单元第1节历史的回响,在鉴赏《马赛曲》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时代背景的探索,讲讲他所知道的法国大革命,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革命有什么积极作用;对比欣赏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了解其创作精神,以及歌曲表现的情绪,在课堂中渗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国际主义精神,引导其对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5.鼓励学生勤动手、动脑。例如讲到生活中的音乐,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班级里的卫生工具,桶、扫把等都可以作为生活中创作的来源素材,播放真正的牛人不需要任何乐器也可以演奏动人的音乐,讲到谭盾的《永恒的水》多媒体协奏乐,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作,而且还环保,渗透应该对大自然热爱和保护。学生既学会了节奏,学会了发现生活中身边的音乐,又能将环保意识等人文教育结合其中。

6.音乐课堂可增加一些课外的实践。例如2010年厦门市教育局各学校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月”为主题的通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有经典诗歌配乐朗诵、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比赛、“12.9”大合唱比赛等活动,既是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又在活动参与中得到了人文教育带来的体验;又如校团委每年举办的学雷锋月,可增加传唱雷锋歌曲,宣读雷锋故事;又例如五四青年节,可增加对爱国歌曲的加深理解,大合唱排练;又例如母亲节,可增加关于献给妈妈的一首歌演唱活动,加入亲情教育等等。音乐课堂不只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体贴父母、爱家爱校爱祖国,引导一条正确的方向。

7.音乐课堂中体现和渗透人文教育,还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本身人文素养的提高。音乐教师本身应从自身修养出发,从行为举止、道德品质、内涵修养等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摒弃一些对音乐教师个性张扬等看法,在学生心理上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而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对于教师深化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教导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们应积极主动的研读《三个代表》、《科学的发展观》等理论著作,参加教师培训和综合大学进修,从自我理论修养的提升,转化为教学实践,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三、中职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益处

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仅是音乐课堂的丰富,更是一种思想层次的提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进行教学反思,音乐课堂已经不是单单教会学生一首歌曲等,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从音乐中的情感,明白事理,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音乐的本质是艺术,每个人对同一个歌曲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期对同一种音乐类别又有不同的看法。中职学生大多思想不成熟,还在叛逆期,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就要如“润物细无声”。让音乐之声流淌心田,潜移默化地规范到言行中,发挥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美育功能。

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还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观在音乐学科教学上的具体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呼吁着我们中职音乐教师从学生出发,从具体实情出发,以学生为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这将能增加中职音乐教师对课堂的激情和自信,也能增加中职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欢和关注,更主要的是从德育上,规范了学生行为,引导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对自己的自我价值有更深的认识。

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在这里笔者想为这句名言加上后半句,“用上人文的关怀,而不要将这颗种子扼杀在摇篮中”。

四、结语

总之,在中职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不仅仅要对教学目标重新进行调整和评估,教材内容筛选方面,更要因中职学生专业广泛而因材施教。教师在进行多维教学的同时,可以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学习,还要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创作和进行课外实践;而教师自身方面要提高人文素质的修养。综上,才能做到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发挥音乐教育在中职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2010

[2]高澜,刘艳,林静.美国人文教育的理念和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7

[3]《让中职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靳凤杰,现代教育,2011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54-01

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人文底蕴,音乐文化是音乐知识的主要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能力发展,对学生的个人人品健康成形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欣赏音乐,使音乐变成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能力都不够成熟,相互间的距离也比较大。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一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反感上音乐课。然而,即使学生对于音乐课态度不端正,在课堂上出现错误,班主任的处理态度和奖罚力度也相对没有那么严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就有了一些放松。所以,音乐教学成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与课堂有效管理有关系,现报告如下。

1.进行课堂规范管理

一般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避免影响周围教室的学习,音乐教室一般都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前往音乐教室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情绪一般会比较欢快和激动,充分的自由感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开始之后不能平复心情,进而学生会出现讲话、走神、插嘴等不良行为,使得音乐课的上课质量受到影响。一般来说,音乐课堂教学要从头开始,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和音乐课堂的严重性。因此,第一节音乐课可以说是立规矩的课。

在学生零散的出现在音乐教室周围时,教师要安排学生在音乐教室的外面进行排队,禁止喧哗,在预备铃响起的两分钟后更是教师检验学生的队伍情况的时间,以此决定是否安排学生进入教室上课。音乐老师也可以利用对于个别突出人员进行表扬与批评以及与班级之间比较来使学生感受教师的严肃程度和管理水平,使得音乐课堂的良性发展具有深厚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表现欲一自尊心都比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浓厚,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深入沟通交流。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

不管是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还是管理,都是进行初中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以人为中心是重要的素质教育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中心原则。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管理理念应该是教师进行管理的基础策略与原则,要进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管理,这样教师才能够奖罚有度,方法灵活,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管理首先应该含有音乐老师的教学安排,要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学习音乐,与课堂教学安排有很大的关联。学生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学习音乐的效率差别很大。例如,在上午第二节课进行音乐课就会比第一节课效果好,因为学生已经脱离了十分饿的状态,在下午第二节课效果也比下午第一节课好,因为学生已经明显不再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对于每一个相同的教学内容,要安排不同的难易程度、内容多少、掌握程度,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吸收音乐知识。还有,在学生进行期中期末复习的阶段,学生总体来说比较疲惫。教师可以将学习进度停一停,进行音乐和影视资料的欣赏,这样会使得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缓,精神得到放松,这样使得教师在课堂管理上会更加顺畅。教师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也体现在情绪管理的人性化。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是处于人生变化的重要阶段,学生内心的情绪和外在表现波动很大,这样就经常会使得学生出现对于教师的抵触情绪,进而出现课堂冲突,这样会使得教学成果受到影响,使得课堂管理不够顺畅。

因此,音乐教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前、上课过程当中、课后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理解,要及时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在能够体察民情的前提下,教师要能够及时纾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利用幽默的语言,以诚恳友善的态度,加入欢快的音乐节奏,平复学生浮躁的心情,这样就有效地进行了情绪管理。在进行学生的情绪管理的过程当中,也许教师一开始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而受到语言攻击或是其他方式的挑衅,但是教师更加有爱心与智慧,就会使得学生感受到友善的气氛,使得音乐课堂更加具有魅力。

3.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

一些新上任的音乐老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期待,那就是教师能够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们则安静的听从教师的讲解,教师领唱一句,学生们便跟着唱一句。这样的教学过程严格而又死板,教师也许会觉得舒心,仅仅因为这样很省心。然而,这样的课堂节奏十分严苛守旧,以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的天性被扼杀,远远脱离了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在安静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不一定在思考和欣赏音乐,在杂乱的讨论当中,也不一定是思想激烈的碰撞。所以教师不宜过度倾向于安静有序的管理模式,而是要应势利导、敏锐地察觉在学生的"不安分"外表之下,其原因和主题何在。

音乐课堂的教学管理是一门十分深刻的学问,与音乐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对于进行音乐课堂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相信对于每一位热爱音乐教学的教师来说,只要孜孜不倦地在课堂管理的这片沃土上耕耘播种,开拓创新,那么,我们必将迎来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成功,对于我国的音乐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晓芳.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初中音乐教学器乐进课堂略谈[J].文教资料,2010,(11)

[2] 王晶.提升音乐潜能的创新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3,(7)

[3] 郑一飞.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J].时代教育,2013,(6)

[4] 黄黎黎.让"音乐泉水"浸润课堂--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J].神州(上旬刊),2013,(4)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5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心理的角度,他们已经从儿童时期向少年时期转变,这一转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波动,在高年级时,他们就会渐渐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和责任,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浮躁,行为上缺乏自信动力,受到批评和指责会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①

我们面对的学生正是这一群体,他们活泼,渴望获得新的知识,但同时又很脆弱,心理和学习压力加大,变得胆怯,不愿意再上古板、照本宣科的音乐课,不再满足于课本上那些知识,更渴望新奇的东西出现在面前,对于音乐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找出他们对音乐课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指导他们自己走近音乐,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让学生创造高层次的音乐生活。学会从浩瀚的音乐海洋里选择吸收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将音乐的美融进心灵,使之成为他们世界里极其丰富而生动的一部分。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的分析与调查

1.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

小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一天天长大,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过渡。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飞速发展,已从儿童向少年迈进,在人格发展方面,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需要水平有新的发展,增添不少新的内容,但在心理方面未达于成熟的程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青春期,常呈一种不安静的状态,因为在不久以前,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身体的变化,其兴趣已改变方向,但他们未能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因此他们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又想干那个,却没有一件事情能使他们真正满意;(2)对事物的评判不合逻辑。大多数少年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认识的偏差,以及过去许多错误的见解和信仰,他们往往是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3)善于幻想。青少年心比天高,但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对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教育和批评,常有抵触情绪甚或反对和敌视。②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几首经典歌曲,然后记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对任课老师的话有些满不在乎,对音乐课也不在乎。而那些游戏、律动在他们眼里变得幼稚、可笑,逐渐地,他们迷失了学音乐的方向,音乐课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加上他们那些不成熟的见解,逆反心理使他们对音乐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2.调查和分析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淡薄的原因。

(1)调查报告(小学生对音乐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报告)

我对长春市第108中学小学部二年级的一个班和四五年级的两个班分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的二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而且都很喜欢在音乐课和老师一起唱歌、跳舞。还有4%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喜欢程度是一般,会选择性地喜欢一些老师在课上教他们的舞蹈和歌曲。

四年级的调查问卷则表明:四年级只有68%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而且愿意接受老师上课的内容,30%的学生觉得对音乐课很一般,不喜欢老师上课教的书本上的内容,更喜欢流行歌曲之类的,还有2%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上音乐课,觉得音乐课很无聊。五年级喜欢上音乐的学生只占全班的48%,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却占到了20%。由此可见,音乐课在随着同学们年级的增长,兴趣在慢慢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通过研究和调查,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考虑。

(2)分析原因

小学生越到高年级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越到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学习负担就越重,没有时间学习音乐,更别说是对音乐有兴趣。

②小学生的课本太古板,不能和现实时下流行的音乐接轨,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流行的、时尚的音乐,所以产生很大的代沟。

③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置快班制度,所谓快班,就是尖子生都在一个班里。老师为了出成绩,让自己班的学生多考进快班一些,就会经常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可见音乐课在老师那里就不受重视,更何况学生和家长呢?

④越到高年级的孩子就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态度,什么都想学,但是又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所以上音乐课时也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教材的老套,更没有可以吸引他们的地方,所以就导致课堂纪律混乱,越是这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③

三、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1.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的轻松。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③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气氛中要心平气和、轻松愉快,准备进入新课。这就要求我们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情、优美的音乐为先。当然用什么乐器演奏是要考虑的,如“吉他”、“小提琴”、“萨克斯”、“钢琴”……以独奏音乐为先考虑。想方设法地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精神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④

2.利用游戏以导趣,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

游戏对于在校学生,尤其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趣的事情,他们非常喜欢游戏。因为在枯燥的课堂中,一个游戏就相当于一颗糖果,让他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又体验到甜蜜。在教授小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时,因为欣赏的是一首管弦乐《玩具交响曲》,我就会联想到学生在小的时候喜欢玩的玩具,喜欢看的动画片,让他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童年玩具拿到课堂上,让他们为大家讲述这个关于他们的玩具和他们的童年的故事,还会给他们播放些他们耳熟能详的、喜欢又乐意接受的卡通片的主题曲,边放边让他们猜这是什么歌曲,最后播放《玩具交响曲》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美妙,轻松愉快地上好这节课。⑤

3.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力,让他们在艺术实践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必须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延伸。这种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就音乐艺术而言,可以让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我们把器乐引进课堂,如牧童笛、口风琴等乐器的教学目的;学习声乐,放声高歌,可以自娱自乐;欣赏作品,可以提高自我,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从而了解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因为“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组织合唱团,可训练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更体会音乐的和谐美;组织各种艺术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辟广阔的天地。

4.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⑥教学教材的精心设计,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收发自如,以及给予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学习空间,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及兴趣。⑦如在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中,欣赏莫扎特父亲莱奥波特·莫扎特的《玩具交响曲》时,应如何从音乐音响当中,从音乐要素语言之中发挥想象力,联想到这首交响音画的“静态”、“动姿”:那布谷鸟顽皮的叫声,那夜莺清脆明亮的叫声,那上紧发条后玩具兵们走正步的声音,加之欢快活泼的音乐,浑然天成,让人听了很舒服,心情舒畅,仿佛回到童年,忘却一切的烦恼。在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琵琶仿鼓,洞萧轻吹,夕阳西下,晧月东升,江面微波涟涟,水云深处,鱼歌唱晚,远处白帆点点的音乐形象。利用这样的教法,给学生“插”上翅膀,让他们完全有能力翱翔于音乐的美感空间。如此一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兴趣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5.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多给学生们以启迪,把现代的东西和课本有力的结合起来,让他们的兴趣更加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认识到高年级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对音乐课本的兴趣。所以,我在上课时就把时下最流行的电影和流行歌曲和课本上所要学习的《荧屏乐声》有效结合起来,给他们播放《变形金刚》的MV,现代方言版的《泰坦尼克号》的视频,最后让学生和着本课所要学习的歌曲《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演影片中的片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上课效果也非常好,这就是利用电教手段先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官上的认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演歌曲。

四、结语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美丽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学生只有在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于是产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相连的,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美妙的音乐。因此,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的性格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

注释:

①普凯元.人是怎样接受音乐的-谈音乐与心理.人民音乐出版社.

②徐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J].河南教育,2005(04):42.

③[美]莎莲娜·哈伯迈耶著.音乐让孩子更聪明.中信出版社.

④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⑤倪端.音乐小童.长春:长春出版社

⑥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

⑦余丹红.音乐教育手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6.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龙岗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重点对学校层面的音乐教育进行研究。主要指标:课程门类设置、音乐课时数量安排、音乐课程开课率等。本课题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代表,对龙岗区87所公办的中小学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问卷针对学校与学生共发放400份,回收380份,有效率9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提纲访谈和数据统计分析法以及对少数音乐教师的个别访谈等。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派成员赴教育局采访了相关人员,事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并对材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形式化倾向

1.活动形式单一

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够齐全,与其他学科间的融通不够,不能开足开齐课程的现象很常见。初中阶段尤为突出,高中阶段更甚。

2.形式化的音乐课

在笔者看来,音乐课、美术课都会无缘无故被各科老师霸占,用来考试、讲评试卷或者是讲课。而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这个现象也比较普遍,这种情况在中学尤为严重。笔者从所抽样的200名学生处了解到音乐课的上课模式基本上是音乐欣赏。音乐课的上课方式比较单调和形式化,没有学生主动参与,没有师生活动,音乐课就走个形式。

(二)功利化倾向

1.“应试现象”

针对音乐课的开课情况,笔者抽样调查了4个学校,A校龙岗区清林小学,B校龙岗区横岗中学,C校龙岗区布吉高中,D校龙岗区第二职业学校。查结果除小学阶段情况稍好外,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很不理想,音乐课时总数达标率低。笔者之后又走访部分中学,发现初中三年级的音乐开课率为0%,高中音乐课隔周开设的情况。由于中考、高考,各学校对待音乐课的态度是边缘化的。

2.“应赛现象”所谓“应赛现象”

是学校所追逐的名誉和声誉。学校的声誉,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成绩;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学校在各种校际的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和名誉。学校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特色和突出之处,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只是将比赛看作一项任务。

(三)“尖子化”倾向

学校的艺术教育,其宗旨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艺术中得到熏陶和培养,而不是单单面向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学校的艺术活动和表演导致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不断得到锻炼,而没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则变为看客。在笔者的调查中,这一现象非常明显。

1.活动覆盖面小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有这样一题:你经常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吗?在所抽样的学生中,经常参加活动的同学占了18.9%,从来没有参加的同学占了38.9%。我们可以从学校的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基本上参加活动的都是熟面孔,而其他生面孔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表演的学生。少部分学生参与,活动覆盖面小,是“尖子化”的一个原因。

2.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开展单一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在龙岗区87所公办的中小学学校中,几乎都开设了传统的合唱、舞蹈、绘画,这三个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了“尖子化”的原因之一。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思考

不能否认,音乐教育是促进了人们的发展,也促进了高考各科目的学习,造成我国音乐教育还落后主要是人们主观上的重视不够。从课堂上看,学生是喜欢音乐的,但方式单一,造成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种局面。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学校音乐教育

公共艺术所包含的范畴是广泛化的艺术形式,包括如戏剧、音乐、歌舞等表演艺术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性活动。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应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合作,形成相互结合的音乐教育氛围。

2.实施综合性、多元化的课外艺术活动

前面我们提到了我国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上只开设音乐、美术两门课,而艺术的领域是十分宽泛而又丰富多彩的。这两门课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根本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同时,因为内容单一、狭隘,必然造成课堂生活单调。

3.注重群体发展

注重活动数量规模,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形成群体发展、活动没有规模就没有质量。现在,龙岗区的中小学一般都能做到有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等,但整体说,但它的活动规模、实施范围可想而知。

4.关注学习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学生的音乐学习时间都在训练技法。不管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老师都要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要努力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档案袋。

参考文献

[1]郭声健.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0.12.

[2]齐春荣.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辽宁教育行政学校学报,2005.10.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7篇

一、专家引领,思想震荡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6个模块中专家的讲座。学习中笔者在原课标中把新课改修订的内容一一做出标记,并对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了记录。每次学习的内容和体会笔者都会记在一个固定的记录本上,这样不断积累,一是不至于随便记记容易丢掉,二是有利于自己的持续性学习。其实,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自己也曾有很多体会。这次在专家的理论引导下,很多方面豁然开朗。比如,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改中我们在音乐课堂中确实有所忽视,也一直感觉不对,这次经过学习,修订版中又一再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再比如,课标中鼓励学科的综合,一时很多音乐课上成了其他的综合课。这次学习又使笔者清楚,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笔者的理解是,音乐课的载体就是音乐,一节音乐课贯穿始终的应该是音乐。教师要用音乐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乐意去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在执教《魅力的打击乐器》一课时,课堂开始,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实物,并且让学生上来认认、打打、听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乐器,听辨了音色。

学习中无论是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的教学观给了笔者深深的震撼,那种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浮现的还是特级教师上课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笔者想,这充分体现了他们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畅谈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笔者对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线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每位参训的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音乐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了每位参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培训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在线回答热点问题的方式了解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留意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有时也会看其他教师的回帖,从中学习好的做法,吸取好的经验。比如,某位教师的“不脱离孩子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观点,笔者就很有同感。课堂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脱离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是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中就会尽力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的活动;还有教师提出农村教学的现实状况,通过大家的交流感觉确实不容乐观。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师也很无奈。当然,回帖把自己好的想法或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印象较深的是关于农村中学音乐课中的乐器教学。说实话,农村中学能进课堂的乐器也就是竖笛了。笔者在教学中也曾做过尝试,但没有坚持下来。一上课,全班学生唧哩哇啦地吹起来,那声音还真是不太好听,而且课堂的秩序也不太好控制。但笔者把竖笛学习发展成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开展,效果还是不错的。人数少,能逐一指导,再给学生充满情趣的乐曲来吹奏,很多学生还是很乐意参与的。

三、观课议课,提升能力

学习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视频,笔者基本都认真观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实精彩。在视频学习中有一段戏剧教学的片段,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做,学生很兴奋。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但很多课堂,学生从开始到结束,表情没有惊喜,没有兴奋,更没有成功后的自信和喜悦。笔者想,这也是自己今后教学的一个标准,要围绕这个标准去设计课堂活动,去确定教学目标,去落实课标修订中的种种理念。

四、认真总结,促进学习

学习过程中培训方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对近期的学习情况做以总结,并用简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笔者很荣幸地上了第一期简报的表扬榜,这也给自己学习增加了动力。从表扬榜上笔者也看到了大家对这次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收获。

此次学习的体会很多,但不论吸收多少理论,最终我们都是要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把理论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创造出精彩的音乐课。这里所说的精彩,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确实让学生学有所得的音乐课,实实在在让学生能感受到乐趣、能激发学生比较持久的音乐兴趣的音乐课。从而让孩子不仅喜欢音乐,也能喜欢我们的音乐课。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8篇

一、吉林省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

经过走访和调查,笔者发现吉林省农村音乐基础教育现状仍属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多数中小学校都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音乐课,大约1/3的学校虽然开设音乐课,但是没有专业音乐教师上课,一半以上的学校正常开设了音乐课,但是教学内容单一,几乎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虽然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简陋、音乐课枯燥乏味,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孩子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有超过3/4的学生表示最喜欢上音乐课,希望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愿意学习歌唱、乐理知识和表演活动。

二、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梨树县支教调研行动

在为基础教育服务、尊重的教育理念培养下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指导下,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音乐服务社会”为目标,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在院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和亲切指导下,组织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发挥专业所长,走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体系,开展了支援梨树县基础音乐教育行动。具体内容如下。

1.支教。通过给农村孩子上音乐课的形式,启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改善落后的音乐教学现状。支教小组从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对支援合作单位东河镇中小学和蔡家镇中小学等四个学校800余名学生进行了80余节次、320余课时的音乐综合授课,解决了当地没有音乐课和音乐教师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动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吉林省梨树县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托支教的立项活动,音乐学院开展了多次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课堂实录等研究方式,收集了大量有效数据,学院师生先后申请《关于音乐舞蹈研究生服务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行动研究》、《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农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和《吉林省梨树县农村中学音乐校本教材开发个案研究》等多个项目课题和理论成果,力求为吉林省基础音乐教育的整改和发展贡献力量。

3.培训。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讲座,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落后问题。经过长期周密的策划商讨,党支部组织全体人员于12月4日赴梨树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支援梨树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培训活动”。活动中,学院的院长尹爱青教授和姜宝君老师分别作了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和《课程改革后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的精彩讲学。两名研究生党员代表也以交流讲座的形式分别作了报告。本次培训活动得到了梨树县教育部门领导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度赞许,搭建了音乐学院支援梨树县农村音乐教育的平台,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首页新闻和校报编辑部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好评。

三、高师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对策研究

1.有效发挥高师学生的支教力量。学生是高等学府的主要群体,并且高师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所以有计划地安排高师音乐院系的学生,定期参加指定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缓解农村中小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的问题,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将来服务社会的就业技能。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支教活动中,学生们把键盘、声乐、舞蹈、视唱练耳、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欣赏等各专业领域充分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研究生,可以在活动中将科研项目结合进来,不但可以通过支教实践活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还能通过研究项目解决一部分费用。另外,将这种艺术实践与学生的课程学分和现实表现联系起来,也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双效作用。

2.广泛开展高师教师培训活动。调查显示,大多农村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完全不能把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充分结合。因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以吉林省为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是专科毕业,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教学理念都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把这些老师集中起来通过讲学、报告等方式进行培训学习,大家可以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和提高水平。另外,高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精品课或者示范课,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实践,以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将部分高师音乐院系专业教师挂职挂岗在农村中小学校,也可以在县镇担任兼职音乐教员,为加快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以促进农村基础音乐文化的建设。

3.充分利用高师学生组织资源。学生社团、学生会、党支部等学生组织是高师校园中各项活动的中坚力量,学生社团活动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的学生组织应在服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师学生组织具有组织力强、凝聚人心等特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募捐或筹款等活动形式,呼吁关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在农村音乐教学技能大赛等有意义的活动中挖掘支援农村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还可以带动农村孩子举行音乐文化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可以在支援农村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中得以具体体现。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9篇

2016-2017学年度音乐室活动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音乐课程标准》为理念指导,全面实施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的艺术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科教学品味,坚持积极进取,改革创新,不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切实抓好器乐进课堂。 2、转好老师的音乐基本功训练。 3、音乐学科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到65%以上。 4、教师能按要求完成教师六个一 5、面发展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德能力。 6、注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多方面发展,学会协调平衡。

三、工作重点

(一)课程与教学 进一步实施和推广《音乐课程标准》,鼓励老师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加强理论学习和音乐素养的培养。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 抓好每一堂音乐课常规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师资培训

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业理论书籍和教学杂志,开拓视野,提高自身修养。

2、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假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加强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认真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自身运用网路技术和远程教育艺术类资源能力,并以自治课件及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导教学为阶段目标。

4、刻苦钻研教材,多写教学后记,积累教学经验。

(三)课外艺术活动 用一双发现美德眼睛,认真挑选有音乐天分的学生,组建校合唱队、舞蹈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训练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参加市、区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

2016-2017学年度音乐室活动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2016~2017学年度我校音乐工作将继续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深化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以课改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为工作目标,以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作为指导学科的基本方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长期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重视教师的培养,加强落实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在学习和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二、工作目标

1、以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力求开足音乐课,丰富课堂内容。

2、提高老师的教研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多开观摩课,教研课,使教研意识深入每一位老师的工作中,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

3、开展各种形式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4、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作要求

1、音乐室管理员做好使用记录、报废破损记录明细。

2、做好常规基础工作。向常规要质量这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准则。为了做好这项管理,音乐室将制定以下方案:(1)保持音乐教室内桌椅完好无损,各类教材器材存放整齐、清洁有序。②做好帐册登记。音乐器材设备总帐由总务处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使音乐教室发挥最大的功用,学期末将与管理员核对一次,确保帐帐相符,帐物相符。③做好常规记录。教师每一次使用设备都填好器材使用登记表,音乐教室使用及时填写好登记表,填好每一堂课记录。④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3、充分发挥专用教室功能作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专用音乐室功能作用。音乐教师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正确使用电教设备。确保管理到位,音乐室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并将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集中音乐兴趣小组成员在音乐教室活动,充分发挥了音乐室的功能。

4、定期总结不断完善改进。进行及时地总结,提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本学期不但要上交各类记录,还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小结并上交。

本学年将严格实施音乐教室管理计划,把妥善管理音乐教室作落到实处。

2016-2017学年度音乐室活动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研究音乐教育教学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着力点,探求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名师培养途径,完善工作室运行机制,实现合作互动,激励共进。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发挥专用音乐室功能作用。用多媒体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还正确使用实物展示台辅助教学,还每天轮流安排学生做好音乐室的卫生,每班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课前按顺序进入音乐室,不得随便走动和大声喧哗。保持安静准备上课。上课前需检查自己桌架上的音乐用具是否齐全,如有缺损及时报告老师。音乐室的一切学具只能在音乐室上课时使用,不准许私自带出音乐室。音乐器材如有损坏,立即报告老师,根据情节按规定作出赔偿。下课后保持桌面整齐、清洁、摆好方凳、关好水、电开关及窗户。

二、工作目标:

音乐室经常打扫,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每学期我对音乐实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每学期不但要上交各类记录,还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小结并上交。 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自己的职责:

1、音乐室由专任音乐教师担任管理员并承担相关责任。

2、音乐室的使用,须征得管理员的认可,并按规定制度使用。

3、由管理员制订本室使用计划,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设备添置登记。

4、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不准随便喧哗、打闹,不准乱丢纸屑、杂物。

5、凡出借的音乐用品如有损坏、丢失,要按价赔偿。

6、凡借用音乐用品者一律填写出借登记表,用后按期归还; 使用音乐用具,一律要填写使用器材表,以免失散和造成不要的损失。

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豫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调查

在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导向下,高考的指挥棒一直指引着我们的方向,“升学第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种观念从整体上限制了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也对我们的音乐教育造成了深重的影响,极大的束缚了音乐课的健康发展。在通过对豫南地区淮滨县、息县、罗山县、平桥区、浉河区音乐教育现状的数据和问卷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豫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堪忧,县、区中小学音乐课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基本上能保证,但在多数乡、镇中小学中音乐课的随意性较大,课程表上虽显示已经按正规的课时开全开足,但已名存实亡。中间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

1 现状分析

(1)在学校音乐教育硬件设施方面。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但调查结果显示:豫南地区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音乐教学设施简陋,各项教学辅助器材不到位的情况,大部分乡镇中小学校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现实中的许多状况与国家新课标的要求谬之千里。(2)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对开设音乐课程与音乐教育的积极意义认识不到位,同时对音乐课程价值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因为高考不考,所以针对挤占音乐课这一现象领导持视而不见的态度,认为理所应当。在资金的投入上,也都把资金投入在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器材的建设、运动器材等方面,在基本的音乐器材投入上几乎是空白。(3)音乐教师基本情况。经调查发现:豫南地区的音乐教师与学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衡,(特别是乡镇中小学)现有教师大多都是兼职音乐教师,并且整体音乐素质偏低。通过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得知,大多农村学校音乐课处于似有实无的境地,音乐教师在学校有时被当作勤杂人员使用,工作量的比值不能与其他科目教师同等对待。大多数音乐老师在教音乐课的同时也兼职带一些自然、社会等科目,课业繁重,音乐教学的质量不能保证,教学积极性不高。还有大多数乡镇小学把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安排在音乐学科的教学岗位上,让他们在有经验的带好一门主科的基础上,再兼代音乐等与升学无关的科目。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就都毋庸置疑,但他们毕竟都没有系统地学过音乐,对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也不甚了解,上课时只是带着同学随便唱一些歌曲,失去了音乐教育应有的意义。还有部分学校找一些对音乐有业余爱好的老师代学校的音乐课。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音乐课不会涉及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课和其他的课程一样重要,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应该端正认识,更新观念,把音乐教育纳入常规的学校教育,使其得到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音乐课程开设情况。经过调查,豫南地区县、市级中小学能够保证正常的开课率,但在乡镇学校不能把音乐课的开设落到实处,经常被语、数、外等课程所挤占。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音乐课为中小学必修课,初级中学和小学每周至少两课时”。但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乡镇中小学并没有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安排音乐课时,致使音乐课的开设随意性较大,音乐课被挤占的现象比比皆是,个别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音乐课已经被取消。在我们所调查的办学条件稍好的学校,音乐课也处于时有时无的现象。如果豫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这种现状得不到根本上的改变,任由这种状况继续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豫南地区整个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2 调查反思及相关建议

2.1 转变观念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其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音乐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学生家长也要提高对音乐课的认识。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的家长认为上音乐课没什么用,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高考榜上提名才是他们所希望的。至于是否接受全面的教育、是否懂音乐在他们眼里,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相反上音乐课还会耽误孩子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分散孩子的精力。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信息资源得到大力开发、科技和人才激烈竞争的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科技的发展更离不开教育,音乐教育对于全方位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有着独特功能和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出发把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到与其他学科相适应的地位,提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使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明确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教育部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把美术、音乐纳为高考科目今年将率先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区实施。”这也标志着新课改后的高考导向。也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者,我们要明确音乐教育的使命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生存,如何提高生命的意义和增进生活的乐趣。我们要确认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音乐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并不是为了高考或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我们是要对学生的审美等各种音乐能力进行培养,使中学生从音乐学习中享受到乐趣,领悟到音乐的美。对他们健康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县区进行的调研考试都是以一张试卷的形式,通过出题的方式进行的,和应试考试一样一张试卷就决定了学生的命运。于是学生就开始背音乐知识,像背历史、政治一样。这违背了我们提高素质教育,把音乐课、美术课纳入高考科目的初衷。我们本来是想通过高考纳入音乐和美术课程,使各级领导和学校重视对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思想,升学的压力和对提高分数的渴求,一纸白卷这样的出题方式已不能反映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我个人觉得应该把唱、打、念等方面列为考试内容,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培养一个真正的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从现实出发,结合施教的最终目的,避开应试教育的怪圈,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我想这是所有音乐教育者、音乐人所共同期待的。

2.3 建立、健全各级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乡镇农村音乐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1)抓住主要矛盾搞调研。从调查、走访的几个县来看,没有一个县的教研室配备有专职的音乐教研员,音乐、美术一般由体育教研员兼管,农村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大的弊端。遇上地市以上的教学比赛,县里派出代表参加,回来后很少将比赛所收获得经验和外面的信息通过教研的方式向全县铺开。豫南地区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如果没有一个专业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县级教研员,县乡的学生就会处于非正常的音乐教育状态。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真正发挥现有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艺术教研室的作用,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调研,及时针对农村音乐教育的具体情形,提供科学的指导。(2)送教下乡,“结对交流”。音乐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做的轰轰烈烈,这些地区的音乐教师已接受过多轮新课程培训,但很多农村音乐教师对此却不了解。究其原因,农村相对闭塞,经济、交通、通讯相对落后,有关音乐教育的信息、政策无法及时传达这是客观原因,有关部门对新的音乐教育政策宣传力度不到位,也是不能被忽视的主观原因。利用寒、暑假,音乐教研员要经常组织聘请高校的专家教授到县、市举办教师集中培训和业务辅导,再联系高等师范学校建立大学生音乐教育实习基地,使我们把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和教学理念真正的宣传到基层,使落后地区的学生得到真正的收益。在送教下乡的同时,联系县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与乡镇中小学进行学科间的“结对交流”,实施“一帮一”的政策,总结交流成功的教学经验促使乡镇中学的音乐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

2.4 提高音乐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重视音乐教育与相关文化教育相结合

因为音乐被称为所谓的“副科”、“小三门”,所以音乐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就远远低于其他老师。这也是主管教育的领导们,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之一。提高学校音乐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对策,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搞好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要摆正观念的同时,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应从自身做起,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使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文化知识充实我们的音乐课堂,树立音乐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无限的音乐教学中去,赢得本来就属于我们的地位和荣誉。为培养出更多的素质高、品德好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3 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实施美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豫南地区的音乐教育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制定一套符合本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音乐教学的正常实施。加大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从体制上,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真正的促进豫南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一帆.广东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3).

[2] 郭声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音乐探索,1999.

[3] 郝云霞.辽宁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

[4] 金世余.皖西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福建师大学报,2004(3).

[5] 侯书锁.偏远落后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J].集宁师专学报,2004(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音乐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