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4 20:06:21

心理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1篇

“我想学心理学。”

“为啥?”“文科生学心理咨询,还是很适合的吧!”

“我也想学心理学,我偶像最近因为抑郁症去世了,我好想帮助抑郁症人群……”

不少同学对心理学专业都存在类似上述的误解。那么心理学专业具体学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有哪些必修的基础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统计、人体解剖生物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概论。

除了以上课程,如果你是师范类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那么你可能会接触教育类方向的学习;如果你是综合类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那么你可能会接触认知神经科学、社会类、人力管理类方向的学习。

听完以上内容,有的小伙伴就要惊呼了:“心理学还要学统计、生物?我可是文科生啊。”“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实验心理学又是什么?我只对变态心理学感兴趣!”

关于心理学还有哪些误区,今天小编就来一一解开吧!

1.心理学专业不是文科类专业

在很多人的眼中,心理学是与哲学、教育学一样的文科类专业,然而事实上,心理学是一个理科类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得到的学位只能是理学学士学位或教育学学士学位。

在中国,有一些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是文理科兼收,但是有的学校则只招收理科生。如果你要报读心理学专业,一定要弄清楚这一点,并且做好学习数学、统计、生物等相关课程的心理准备。

心理学不是文科,因为现在心理学家们都努力做着一件事情――让心理学成为一门名正言顺的科学,希望能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理解和研究人类内心活动和外部行为,努力甩掉心理学头上的“伪科学”名号。如果你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者,那么现在你需要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这门学科了!

2.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咨询

从课程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熟悉的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等都只是心理学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如果你以为学心理学专业就只学这些东西,可就大错特错了。

本科阶段心理专业学习基本不会涉及很系统的心理咨询的学习。有一些高校会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之后开设一些选修课,其中每年爆满的专业选修课就是“心理咨询与技术”。然而不得不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本科阶段心理咨询的学习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入门,你只能了解一下心理学的概念,如果你希望凭借一学期一门课程的基础学习就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那真的是不明智的。想成为心理咨询师还需要更深入地学习。

但也不要灰心,虽然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你还没有心理咨询师的能力给别人提供专业的帮助,但是你拥有了科学、专业的心理知识(你知道咨询不是算命),你会知道心理咨询的效果以及它的局限性(你知道有的人遇到的问题可能是需要服药而不是仅仅做咨询),你会知道心理咨询的界限与范畴(你不会再轻易对熟人说“来找我咨询吧”),更重要的是你拥有了关爱和保护自己、家人和友人的心理健康意识,你能够在家人或者朋友遇到发展性问题的时候,推荐给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求学大课堂:

心理学专业的大家庭

心理学专业一般分为4个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其中应用心理学是考生们比较热衷学习的专业方向,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些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工业心理学

主要研究工程、技术设计和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内容包括: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高效、安全、健康工作的要求,人所必须具备的感知觉、思维、决策和操作特点;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个体特征、群体心理、领导行为和组织心理;有关人员选拔、训练、评价、激励的方法和“人―机”系统设计的心理学依据等。

2.社会心理学

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着重阐明人的心理受社会文化制约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心理学原理在各类实际部门的应用。内容包括:个体社会化过程,以及,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与沟通、大众心理现象等。

3.医学心理学

主要研究和探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内容包括:医学心理诊断和评估、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咨询和防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心理―行为―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心理关护和康复等。

4.运动心理学

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心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内容包括:运动领域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技能学习、心理训练、运动员选材,以及心理测试与训练方法等。

5.军事心理学

主要研究军事领域的应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应用,内容包括:军事人员的选拔、评估、作业过程、训练、咨询和作战心理等。

心理学就业方向

1.高校:心理学教师,大多数学校是要求老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校心理学公共课教师,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

2.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机构的公务员。

3.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的工作。

4.中小学:心理咨询部门。

5.心理咨询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6.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

心理学专业院校推荐

一本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为全国一流)、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二本院校: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鲁东大学等。

・小贴士・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2篇

对于心理学专业,教育部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上都有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是宏观和笼统的,并且是“整齐划一”的,具体到各高校,必须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转化为清晰、具体的行动指向。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人才培养规格的不明确,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盲目和低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审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研判同类高校的发展方略。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成都师范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其基本特征包括:价值取向体现行业性(定“性”在行业);设置目标体现应用性(定“向”在应用);课程设置体现复合性(定“格”在复合)。基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结合学院实际,成都师范学院的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行业面向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做如下定位。第一,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心理学专业必须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突出师范性。

成都师范学院在学科方向上定位于建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基地。为此,心理学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是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四川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出能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员。第二,处理好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的关系,为毕业后不想、不能从事学校教育的学生服务。我国本科教育属于专业性教育,总是围绕着特定的行业需求在办学。但是,不能不看到,劳动力市场变化越来越快,高等教育“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情”,“昨天的知识”和“明天的事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可能所有的师范类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都能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总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想也不能到中小学工作,最终要进入学校以外的单位。为了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的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我们在行业面向时还定位于企业和机关单位,培养学生从事社区心理服务、社会心理咨询与培训、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等工作。第三,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在当代社会,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终身的事情,现代学校教育应该构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平台。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总有一部分学生要准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这也是我们增强办学品质的重要内容。为此,本专业还定位于为学生在心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心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心理学教育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心理现象,具体地理解心理学理论,更好地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成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首先构建实验教学体系,为此,我们应该着力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第一,确定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体系。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不是单个实验项目的随意组合,也不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辅助,而是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系统。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心理学实验有多种类型,不同实验有不同的目标指向: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透彻地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性实验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的技能和动手能力;设计性实验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实验的方法,增强实验设计的能力。心理学专业实验必须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多元发展方向,在不同类型的实验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第二,建立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

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应该有独立的课程体系,既需要“实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也需要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等学科中辅助理论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当前,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关系上,我们需要增加实验课的学时,优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为了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实验项目出现交叉、重复,增强实验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必要在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心理学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需要从专业的整体框架入手,设计心理学专业实验的层级体系,在各学科、各教师之间设计好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专任教师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协调,在完整把握心理学专业实验体系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负责的实验所处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实验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三,增强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发展的基础和需求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满足学生的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还必须增强选择性,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针对不同对象的基础和需要做到分层、分类、有针对性的实施。实验项目分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必做项目主要在课内完成,教师现场演示、指导与答疑;选做项目主要通过课外开放教学来完成,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学科前沿的实验,如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实验设计”、“脑电技术与实验”课程。第四,仪器操作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传统心理学实验靠仪器操作完成。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心理学专业中的不少实验项目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和有效的控制,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这样的实验具有可视性、交互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为此,我们要加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但是,计算机化的只能替代部分的实验教学仪器,一些心理学实验(如颜色知觉、空间知觉等)仍然无法通过计算机实现,因此计算机实验必须同时结合仪器实验教学。

三、心理学专业的实训体系

实践技能是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筹码”,也是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实训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当前,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教师基本技能实训的课程化。2008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在成都师范学院成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随后,学院成立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整体负责全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心理学专业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纳入了教师技能课程教学计划:在必修课中开设教育教学口语、三字一画,共计4学分;在选修课中开设教学设计技能、运动组织技能、教育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师肢体语言技能、职业道德教育技能,共计6学分。第二,专业基本技能实训的项目化。“对于本科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心理学实践技能是其关键素质”。心理学中的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必要借助特定的项目推进。一方面,要在大学生科技活动、大学生协会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如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专业实训活动;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发地组织相应的专业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推进心理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工作的开展,有必要使课堂、实训场所、工作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心理工作项目相结合。第三,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在教师基本技能和心理学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赛是重要的载体和抓手。比赛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训练方向和目标,可以提供持久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前,成都师范学院组织的教师基本技能比赛相对较多,“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逐步显露成效。相比而言,心理学专业技能的竞赛却开展得很少,远没有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程度。专业技能的训练很难借助学校的力量推进,必须在教育系内部通过管理的创新,创造更多的竞赛项目。第四,增强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训功能。成都师范学院的心理学专业以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该中心分为心理学模拟实验室、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咨询与测评实验室、教育与社会心理学实验室四大功能区。目前,在人才培养中,基础心理学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发挥相对充分,与心理学专业技能训练联系得更为紧密的心理咨询与测评实验室、教育与社会心理学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发挥还有待增强。

四、心理学专业的见习、实习体系

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很难通过单一的理论学习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之间需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见习、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的见习、实习体系构建,需要着力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第一,将见习、实习纳入专业培养体系。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足够的实践体验作为基础。见习、实习是实践体验的重要形式,其过程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专业实践能力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作的情景、对象、任务和要求,基于问题情境反思所学理论,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阶梯。传统心理学专业教育缺少见习环节,实习也定位于巩固专业思想、应用理论和检验理论,一次性安排在即将毕业之时,且时间较短。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实践体验,应该是长期的、多次的和分散的。为了增强心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必须将见习、实习切实纳入专业培养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第二,加强组织与领导,确保见习、实习的有序、有效开展。当前,我们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还存在不少遗漏。见习工作尽管有了一定基础,但在量上还远远不够,且不稳定。实习都属于分散式实习,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安排和监管,不少实习都处于“放羊”的状态,学生最终或者没有真正实习,或者在与专业学习相关不大的工作岗位中实习。由此,学生的专业学习出现了重大的缺失。当前,构建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使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有序、有效进行。为此必须加强组织与领导,将见习、实习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使其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第三,加强专业指导与引领。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中,实践体验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实践体验要现实地发挥作用,必须有准备、有反思、有总结。同时,这种准备、反思、总结,不应该建立在学生自发努力的基础上,也不应该局限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中应该有专业的指导与引领,缺乏专业指导与引领的见习和实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心理学专业的见习有必要做到:在开始前,专门组织培训会,由带队指导老师提出相应的要求;见习结束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提交书面的反思与总结,带队指导老师组织讨论点评。心理学专业的实习有必要做到:在实习前,由教学系主任、辅导员或班导师负责,做好动员与要求工作,让学生行动有方向;在实习过程中,有反思、交流,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日记、周记;实习结束后有讨论,在实习学校组织由实习生、指导教师的座谈会,回校后,组织低年级学生、实习生、辅导员、教学系主任的座谈会。

五、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要能顺利构建、有效运行,还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制订并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还不完整,也不具体,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为此,有必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学系主任执笔完成。大纲编写按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分科进行,将有关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进度以及方法等纳入教学计划。第二,整合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学工管理系统的力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处的统筹与指导下由系学生办公室具体落实,学生工作由辅导员来做;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务处的统筹与指导下由系教务办公室具体落实。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基本上互不相交,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融合,不能拧成一股绳。实践教学,特别是实训、见习、实习等方面的工作,要有序、有效推进,必须在专任教师之外,借助学生管理系统的力量。为此,我们以2012级心理学本科专业为试点,试行班导师制,探索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基本思路是:精选学历高、有热情的教师担任班导师,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课外活动、党团工作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相适应、配套和对接,将专业实践目标映射到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创业实践等活动中。第三,培育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心理学专业的见习、毕业实习的有效开展,需要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都师范学院在多年的师训、干训中与省内中小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也与一些中小学签定协议,作为实习基地。但总体而言,我们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还远远不够,这不仅表现在基地的数量偏少,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关系还比较松散,合作方式还比较单一。当前,心理学专业要积极培育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要在面上拓展,除了与中小学联系之外,还需要与我们专业面向紧密相关的企业、社区、医院、监狱等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必须改变单一的“求”用人单位的局面,我们要利用心理学专业的社会服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利可图”,这是确保合作长期、稳定、深入的必需。第四,开展多元化的大学生评价。评价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使学生长时期的时间范围内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必须以大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杠杆,切实推进大学生学业评价的多元化发展。在评价的主体上,在学科教师、辅导员教师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尊重实训单位、见习单位和实习单位的意见。在评价的内容上,在学科期末考试成绩、思想品德和体育成绩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成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设定要体现实践教学的要求。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除了笔试之外,还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作品等作为重要的方式。第五,改革教师分配制度,构建实践教学的动力机制。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涉及的主体很多,有实验教师、实验员,有实训、见习、实习的指导教师,也有学生管理系统的辅导员、班导师。要让众多的行动主体在实践教学上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在分配制度上做调整,贯彻“多劳多得”原则,制订合理的薪酬制度,加大实践教学的奖励力度。在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待遇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考核。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3篇

1.1心理未发展成熟中职卫校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7-20周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发育上即将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但心理发展上却跟不上生理的成熟,他们渴望成为独立、有能力的个体,却发现自己缺乏面对现实的能力,仍必须依赖着家长与教师,内心产生成人感和心理半成熟状态、独立要求与心理依赖的强烈矛盾。

1.2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中职卫校学生多数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刻苦专研精神,自学能力较为薄弱、在学习中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其在初中的不良学习经历,也可能使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影响中职卫校的学生兴趣与积极性。

1.3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当今的中职卫校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还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家庭,缺乏与人交往、相处的经验,习惯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却又渴望融入群体、得到来自外界的理解和尊重,这种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影响着中职卫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与生活状态。

1.4面临多种压力中职教育不同于高中的教育,卫校教育也不同于普通的中职教育,中职卫校学生一踏入卫校就会感受到一些属于医学教育特有的在职业培养、工作就业方面的压力,能不能正视、应对这种压力,关系着他们能在卫校三年有多大的收获。

1.5易受外界影响现今社会科技发达,中职卫校学生可以很轻松的通过手机、电脑登录互联网,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未成熟,更易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而学生家庭、社会环境也对学生的产生着不同的影响。面对外界的纷繁复杂的声音,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成长容易受到不良的干扰。

2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中职卫校的心理课教学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授课方案,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着重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内容;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应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影像、案例材料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概念、原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联系起来,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2.1强调情绪情感的调控,培养学生情商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影响着人的内心体验和意志行为。而中职学生情绪敏感、不稳定且调控能力弱,使其情绪体验更为复杂、受情绪影响更大,往往因消极情绪而出现不良行为、影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增强中职学生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引入表情-情绪的识别游戏,让学生识别、模仿各种表情,通过情绪与表情之间的交互作用,回忆和体会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自我体验,进而增强其识别自身情绪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常见复合情绪(如焦虑、抑郁、敌意和嫉妒等)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识别。在情绪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情绪对学习、生活、健康的影响,再讲授情绪调控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对情绪变化的自我分析、调控能力。

2.2强调青春期心理特点及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我探索青春期的学生内心存在多方面的矛盾,但缺乏自我分析能力的学生往往不了解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影响,若学生不能处理好这些矛盾,必会影响其成长,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医学心理学的人格(个性心理)课程主要介绍人格的组成,心理健康课程则侧重于个体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这两个课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和自我分析、自我探索上是个很好的题材。教师可以将人格和心理健康的课程结合起来讲授,在介绍人格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各组成部分存在的作用、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自省以及进行量表测评,促使学生对其自身进行初步的自我分析;在讲个体心理发展时着重向学生介绍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形成的历程,分析青春期的各种心理特点和应对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接纳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进一步成长。

2.3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体现,也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保证。而中职学生心理上的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使他们还不能妥当的处理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中容易出现激烈情绪波动、甚至是矛盾与冲突,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活与学习。培养良好的心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医学心理学中,病人心理、医患关系课程强调了医务人员应本着怜悯之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这种“将心比心”的精神进行扩展,让学生运用到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学会关注他人的整体心理感受;同时向学生揭示影响人际关系的多种因素、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和忌讳,使他们掌握基本而有效的人际关系处理、维护方法。心理干预、咨询、治疗课程中关于如何“建立咨询、治疗关系”方面的教学内容上也为人际交往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课程中学到的一系列技巧运用到与人相处上。

2.4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心理支持中职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虽有一定的自知,但寻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学生并不多。在原因上,既有学生的心理锁闭性的影响所致,也是因大部分学生并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不懂得如何寻求帮助所致。

在整个课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各种表现,应向学生介绍社会支持系统,告知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如何寻求有效的帮助,鼓励学生寻求心理辅导、咨询,鼓励学生成立心理互助小组,以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入学、实习、毕业、就业的一系列成长危机。中职卫校的医学心理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每一个章节都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题材。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自身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能反过来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在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职业能力、自身素质的同步增长。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目标预置;过程性评价

应用心理学专业以鲜明的应用性为特点,对本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总体发展来看,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其教学模式过度偏重理论性,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成为制约本专业发展的瓶颈。形成理论、实践相互依托的一体化专业实践模式便成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包头师范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经过多年对专业课程目标与专业实践目标内部逻辑关系的梳理和研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逐渐构建了“目标预置”专业实践模式,为解决这一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目标预置”专业实践模式的内涵

“目标设置”这一概念最早在组织管理心理学中获得应用和发展[1]。与仅强调设置目标对工作效果的引导作用不同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改革更注重目标设置的时机———预先性,即把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能力目标,各层次目标分别提前设置于课堂教学、校内外见习及实习活动中,依托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逐层目标的实现与评估,最终达成实践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见下图)。这种教学模式,既能避免专业实践活动的盲目性及理论与实践活动间的脱节,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从而弥补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和缺陷。

二、“目标预置”专业实践模式的实施

(一)以往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作为师范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师资是本专业最基本的人才培养方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培养方向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另外,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否能与中小学和社会其他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匹配,还存在哪些差距,是我们迫切想解决的问题。通过追踪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对实习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此,我们召开应、往届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课程和专业实践的需求。同时,我们深入研究了人才培养方案,解析了不同课程与学生专业能力形成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了以往专业实践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概念上认为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的,将理论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定义为专业实践,割裂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联系,忽视了二者一体化的特点。事实上,理论教学内容的体验和内化需要实践,专业实践活动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二者不能人为地割裂。二是对课程的认知较为表面化,没有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特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某些课程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以往对课程的处理更偏向于理论性。同时,有些理论课程看似与实践能力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却在实践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是实践能力形成的潜变量。三是专业实践在内容、目标上缺乏连贯性,过程性评价不完善。这些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质量,也影响了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在其它社会领域的就业。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培养学生形成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参与能力以及综合设计能力,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胜任力。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依托课程训练、见习和实习等环节逐步训练形成。因此,我们需要在每个环节设置明确、连贯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

(二)专业实践目标的分解

专业实践目标是对专业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规划,是专业实践开展的前提[2]。教育部和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育规范,强调了专业实践目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恰恰与其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密切相关。辞海对能力的解释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形成具体的活动方式,缺乏完成活动必需的心理特征,如认知、思维方式等,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将应用心理专业的实践目标定为: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需求,能够促进其就业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也是学生走向市场实现就业的关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该教学理念强调:为了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应将复杂的学习任务事先分解[4]。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连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的生成过程。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目标被分解为三种实践能力目标,即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专业基础实践能力是指专业学习、发展及服务社会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为基础的能力,如文献检索和综述、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的设计、心理测评及结果的分析等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将来在教育机构、企业、心理咨询机构、社区等部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等工作所需的能力。综合设计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及活动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撰写调查报告等的能力。其中,专业基础实践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提升,综合设计能力是专业能力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三种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顺序性。

(三)专业实践目标的预置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5],必然要经历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并提前将各层次实践能力目标置于课程和实践活动中,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训练逐步达成专业实践目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主要是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相应的技能训练逐步形成的,是专业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以往课堂教学仅局限于知识目标的达成,忽视了能力目标的设置。于是,我们将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目标预置在相关课程中,与课堂理论知识目标相结合,教师将围绕知识和能力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打牢专业能力的基础。例如,心理测评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之一。“心理测量”作为必修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理论之外,还将“结合测量目标,选择和组合测量工具进行个体和团体的综合性施测,反馈测试结果,撰写测量报告”作为课程目标。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还将课后的训练与指导及作业点评等环节作为有效补充,为后续实践能力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主要以课程和课程群教学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途径。方向一致的课程组成课程群,如心理咨询方向课程群、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课程群等,为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初步的技能训练。但这些技能的整合和相应能力的形成则需要系统的见习训练。为此,我们将专业实践能力目标预置在专业见习活动中。围绕该目标的实现,我们将见习活动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见习按照已制定的“应用心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训练方案”,依据课程开设的情况,针对不同方向的专业实践能力,分学期有序地进行训练和考核,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例如三年级第一学期,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团体心理咨询等心理咨询方向课程群讲授完毕后,我们将专门针对学生心理咨询能力的形成进行强化训练和考核;三年级第二学期,人员测评、人力资源管理等人力方向课程群结课后,我们也将对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形成进行训练和考核。在校内见习的基础上,学生们进入中小学、企业、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等校外见习基地开展见习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等工作进行观摩,进一步巩固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设计能力是在已掌握心理学整体知识框架,具备了基本的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心理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敏锐地捕捉其主要矛盾,富有创造性地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最终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在具体工作中解决问题时形成的,因此,我们将这一能力目标预置在实习活动中。如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要进入中小学讲授心理健康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开展团体活动,进行个体心理咨询,还要根据实习学校的要求独立地开展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到主题的选择、资料的查阅、课程及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解决上述问题,完成实习任务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资料检索、心理测评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实践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四)专业实践的过程性评价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都需要不断地验证和改进,目标预置专业实践模式的改革也不例外。1.过程评价及路径。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一阶段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是后一阶段能力目标达成的基础。因此只有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每一阶段实践能力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整个专业实践目标。过程性评价可以从两条路径入手。第一,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来评价。组织同行教师和校外的一线专家进行教学交流和讨论,及时沟通,找出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6]。第二,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课堂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通过读书汇报、心理案例咨询、方案策划、活动视频等方式,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情况。2.评价过程中的反思。第一,能力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目标的设定是目标预置专业实践模式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具体教学的实施,才能发现当初对目标的分解和预置是否合理,一旦发现不妥之处,应及时调整优化。第二,校外见习和实习基地是否能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多渠道了解见习和实习基地是否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开展实践锻炼的平台,是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如不能,则需要加强与实践基地的沟通或更换实践基地。

三、“目标预置”专业实践的保障

(一)打造合格教师队伍,确保目标预置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

应用心理学以理论为基础,侧重知识的实践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求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求教师能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7]。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任教,缺乏实践锻炼,能够胜任理论课的教学,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指导却难以胜任。为了保证专业实践质量,一方面我们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作为课程专业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师和校外见习、实习导师,与心理系专业教师共同研讨,提升心理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心理系教师进入中小学挂职,或进入社区、机构兼职,以加强实践锻炼。同时,也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获取资格认证。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专业实践的开展保驾护航

目标预置专业实践模式的实施,主要依托课堂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训练[8]。课堂立足于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形成专业的基础能力;校内见习是对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以形成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实践能力;校外见习和实习是对校内学习、训练的拓展和延伸,以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方面层层递进,协同作用。为此,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实训室、心理测评室、沙盘游戏室等技能训练场所;在校外与中小学、企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公益组织等签订了专业实践基地协议,为师生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提供了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美兰,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J].心理科学新进展,1999(2):35.

[2]张素玲.关于高校专业实践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10):53.

[3]魏明,郝理想.专业实践能力概念透析[J].职教论坛,2010(5):65.

[4]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1):140.

[5]宋立本.准确把握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的关系[J].甘肃教育,1994(2):73.

[6]何华敏,等.微嵌入课程: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专业实践的有效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5(9):147.

[7]庞爱莲,孟维杰.专业实践: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2008(7、8):83.

[8]鲍谧清,韦洪涛.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36.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5篇

现如今,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竞赛压力成为了一个深受关注的话题。而我们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如何将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便成为了一个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利用我们的现有知识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中学生(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生)面对压力、克服困难、缓解压力、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便成为了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

想要用我们的所学去帮助那些有困惑、压力大、需要帮助的中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究竟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因此,我们的暑期实践是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开始的。暑假的某一天,我们如约来到厦门市同安六中,向65名即将升入高三的同学分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此问卷由我们小队成员从资料室搜索查找发现,并由全体队员根据高三毕业生具体学习生活情况加以修改,使其更适合高三应届生,提高了问卷的信效度。问卷分发答题过程非常顺利,同学们很配合,结果令人满意。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高中毕业的压力主要来自升学的困扰,面对复杂困难的学习任务表现出烦躁倦怠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对于高考后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

针对了应届生这种心理状况,我们开始了本次暑期实践的第二部分——以此针对高三学生缓解升学压力,放飞心中梦想的主题段对综合素质拓展训练。

本次团训一共由货币组织疾风劲草蜈蚣大翻身三个主题小游戏构成,精致而充实。参与游戏的同学充分感受到了心理小游戏的魅力,在心理游戏中充分放松自我,排遣压力,愉悦身心。在游戏中穿插的说出自己心中梦想环节,让同学们勇敢表达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同学们深入交流了在这次素拓活动中的体会与感触。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将这次游戏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高三学年更顺心,更轻松,更有效率。

通过前两个部分的顺利进行,同学们对心理学、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都希望我们通过这次暑期实践为大家进一步介绍心理学,使同学们对心理学对自己都有一个更身层次的认识了解。

借此契机,我们展开了本次暑期实践的最后一个部分——心理。

在心理沙龙中,我们位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心理学中对日常生活有所帮助的小常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们着重介绍了有关气质类型方面的知识,并向同学们发放了气质类型问卷,同学们通过这份问卷了解了自己的气质类型,接下来我们针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取长补短的可行性建议,让同学们更加的了解了自己,并且让同门们通过这次沙龙懂得了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对自己进行调整提高。沙龙结束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并亲切的邀请我们有机会再去学校和他们一起分享心理学知识。

本次活动顺应学生对心理学知识了解的需要,对校园心理健康建设有积极的意义。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合理、到位、活动可操作性强、可行性强,能引起学生兴致。活动地点都在教室或操场,活动内容没有危险性项目,安全系数高,且不会浪费学生太多不必要的时间。加上有学校内老师或学生干部从中协调,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我们获益良多。首先,我们对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正确合理应用实践有了进一步的心得。我们更加学会了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帮助他人。我们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策划组织大型活动通的能力也得到充分锻炼。其次,过队员自己的修订问卷、自己的策划的团训、自己组织的沙龙,我们对所学知识的信心得到了提高。我们更加坚定的明确自己是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只要不断努力刻苦的学习钻研,不断实践,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足以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此立足。最后,通过本次实践,加强了我们队员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默契程度。作为一个长期合作的学习科技小组,互相之间的合作无间是我们的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团队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考验中茁壮成长,并在不断的锻炼中取得最终的成功。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6篇

如今已经是大三的我,站在这个毕业的路口,该如何去面对或者选择我的未来之路呢?走老路吗?那里没有未来的召唤;走别人铺垫的路吗?那里必定有他们的误区;期待又一村的奇迹吗?那理想永远不会起步;闭着眼睛摸索吗?那你遇到的必然是无数次的没有结果的碰壁;那我该怎么办?--------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计划,有的放矢。

一,确立志向--------为营造和谐社会而奋斗终生

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因此,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些,首先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想,它有足够的难度,但又有足够的吸引力。你愿意为此全力以赴,那么你就可能获得成功。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也才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豪言壮志,理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那如果没有这个指南针呢?或许人生的航船就要失去方向了,而我,做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更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生活。

打小我的愿望就是能让贫困的人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那时侯不知道什么叫富有,就是想让那些一家4,5个娃娃,吃不饱饭的人能吃饱,能有漂亮的花衣服,或者也能像我这样口袋里有些零花钱,可以跑到小巷子里吃小吃。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这样简单。

后来上了中学,真正的了解了希望工程,那时的自己又很关注在街头或者上门乞讨的老人,我想能不能自己有个大大的家,让这些老人全部住到那里,不要再费力的乞讨,或者不要那些苍老的不能再苍老的爷爷门去拉人力三轮车。。。。后来爸爸说那叫敬老院。我想拥有自己的是义务的敬老院。

上了大学,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看了很多心理教育学的案例,想起年年在电视媒体上报道的师生纠纷,那时真的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好好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关爱教育好我的所有学生,让他们健康的生活,更完善的发展。一次偶然,听了台湾著名大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来我们学校的演讲,感受很深,或者是被震惊了。突然感觉自己以前对教育的认识是那么浅薄肤浅。高老先生在台湾创办了忠信学校,他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他一向认为:教育工作肩负在师范生身上,每个老师不能小看自己对学生的影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对高老先生的崇拜一直到现在都没丝毫的改变。而我相信我的终极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有那个能力和资源,能像高老先生学习,在国内建立一所从小学到职高或者更高学历的学校让那里的孩子能真正的从一种礼仪爱国敬老谦让的角度去学习 能真正的受到充分的肯定和关注能有更好的发展。让这个社会到处是慈悲的眼睛,慈悲不是因为弱小,而是我们向往和平。

二,状况评估

(一)生理自我

本人身体健康,身体素质较好,注意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个子不高157cm,小巧,健康。具有及强的爆发力和耐力,从小经常参加各种校运动会,在100米,200米,400米,1500米,跳远均有较好成绩。视力不佳,近视350度,散光50,听力正常,记忆力较强,关注细节记忆,语言表达优秀,注重自身修养和加强印象管理。

(二)心理自我

本人性格开朗,愿意在人际关系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善良,热情,自信,追求完美,会认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但是有时对没有框框的任务,惰性大。做事喜欢有较强的目标方向性,主观性强。情绪波动大,但是自己会为自己一个合理的宣泄,然后立马投入紧张的学习工作状态。想象力丰富,善于创新。更注重理解,而不是判断。比较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实施。特别善于替别人发现机会,并有能力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三)社会自我

本人崇尚和谐,道德感强烈,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喜欢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倾向于运用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总是避免矛盾,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因年龄小,成长过程经历太少挫折,所以思想上还是有很不成熟的地方。

(四)我的职业发展报告:

1,人格测试结果:公关型——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基本描述:

你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得相当透彻,能够洞察现在和将来。随时可以发现事物的深层含义和意义,并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事物内在的抽象联系。

你崇尚和谐善意、情感多样、热情、友好、体贴、情绪强烈,需要他人的肯定,也乐于称赞和帮助他人。你总是避免矛盾,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

你富有活力,待人宽厚,有同情心,有风度,喜欢让人高兴。只要可能,你就会使自己适应他人的需要和期望。你倾向于运用情感作出判断,决策时通常考虑他人的感受。你在意维护人际关系,愿意花费很多心思,结交各种各样的人,而不是做事。

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创新,自信,富有灵感和新思想,警觉,善于寻找新方法,更注重理解,而不是判断。你喜欢提出计划,并大力将其付储实施。你特别善于替别人发现机会,并有能力且愿意帮助他们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可能的盲点:

你非常理想化,容易忽视现实和事物的逻辑,只要感兴趣,什么都去做。你通常在事情开始阶段或有变化的阶段较为投入,而对后续较为常规或沉闷的部分,难以持续投入。

你总是能轻意想出很多新主意,喜欢着手许多事情,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很少能把事情“从头做到尾”。你总能看到太多的可能性,因此无法确定那些事情是自己真正追求的。建议你认真选择一个目标,善始善终,以免浪费时间和挥霍自己的天赋。

你组织纪律性比较弱,不肯服从,无视限制和程序。你喜欢即兴发挥,不愿意筹备和计划,对细节没有兴趣。如果你要有所作为,应尽量使自己的新思路现实,可操作。与更实际的人一起工作会对你很有帮助,这也符合你的特点,因为你不喜欢独自工作。

2,适合的岗位特质:

在人际友好、轻松的环境中与不同特点的人一起工作,避免冲突和矛盾

工作充满乐趣,富于挑战,允许你自由发挥灵感和创造力,参与冒险

可以创造新的想法、产品、服务或帮助别人,然后看到计划变为现实

工作环境与你的理念、个人价值观一致规则和限制少,能够自己安排工作的进程和节奏工作不要求处理太多的重复性、程序性、常规性、琐碎的事物

三,职业认知

作为一名师范类心理学的学生,以后更可能的是从事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教育工作。

而我本身喜欢和人交往,热心帮助别人,所以我相信我会选择这样的工作,为我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这里我想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理解:

1,作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老师: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失范,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权益,形成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于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要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后再逐步开展这项教育。为了让自己更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我已于这学期报考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且在积极的准备着11月份的考试。

2,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四,职业目标路线设计

方案一:大学毕业20岁------心理咨询师三级工作--------工作心理咨询师(二级23,24岁)-----办学校(30岁左右)

方案二:大学毕业-----中学教师-----办民办学校

五,规划与实施评估方案

(一)(2004年----2007年)努力并合格的完成大学本科的学业,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作为就业准备。

(二)(2007年---2010年)年努力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二,三级证书,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服务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多与其他咨询师接触交流经验,学习他们的心得,并且多交往些与自己有相同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士,为创建我们心中的学校打下基础。

(三)(2010年---2015年)年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过成中,努力自己创办个儿童读物发行社,并努力组建创业团队,为自己积累各种财富。

(四)(2015年---------)在各种资源聚齐的情况下,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或者仅仅为中国儿童的更和谐发展做出自己最大贡献。

六、结束语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7篇

通过半个月的当兵锻炼,收获了很多,感触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有做得好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足的地方。

我实习的中队是长白山大队的保护区中队,中队编制四十余人,是一个作风优良的中队。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由于中队一半人员是下连三个月的新兵,所以此次调研的另一个内容就放在了新兵“第二适应期”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上边。

心理学在基层部队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在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人文关怀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何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帮助官兵消除心理问题,是当前带兵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人文关怀也是我们人文学院的一大特色,所以对于人文关怀,我们的感触要更加深刻一点。

在心理疏导中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尊重人。在一些基层单位,干部与战士之间居高临下的谈心,指手画脚的“交流”还很盛行,使得战士有话不愿讲,不敢讲,再加上一些敢不自身缺乏疏导能力,致使他们的心理包袱越来越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强化官兵的平等意识,把有心理问题的战士当作自己的战友和兄弟对待,对他们不歧视,不冷漠,不孤立,做到热情关心,真诚开导,让他们在感受组织的温暖中化解心理障碍,消除心理疾患。

在心理疏导中体现人文关怀,要保护好官兵的隐私权,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不私自拆阅他人信件、非法接听他人电话,甚至采取盘问、诱导、恫吓等方式,企图撕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掌握对方的心理秘密,这种方法是严重侵犯战士人格的,是坚决不可取的。所以,带兵人必须在知法守法的基础上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战士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全领地,并且在疏导工作中努力做到有理、有情、有节、有度,不轻易出击他们的心理隐私,启发他们自我缓解心理压力。

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要关心基层官兵的成长进步,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做心理疏导工作的同志既要注重解决战士在心灵上的疑惑,也要着力在生活上的排忧解难,在给战士进行心理疏导应当抓住一些敏感期,新兵“第二适应期”,战士入团,入党,考取士官,士兵退役等时节,极易诱发战士的心理问题。在这些敏感时期,中队应当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上一堂心理教育课”,举行一次“敏感问题大家谈”等活动,引导战士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由于这次实习是在四月份,新兵下连三个月,所以,正好赶上了新兵的“第二适应期”,所以此次调研的另一个内容就放在了新兵“第二适应期”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上边。由于多数新兵的尚不成熟出现心理异常,不少带兵干部片面地把心理问题混淆思想问题,考虑的是如何加大教育力度,却忽略了从心理的角度进行“诊断”和疏导,导致产生“误诊”,使新兵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疗”,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个别“病情”严重的,甚至都“郁闷成疾”,成为安全工作的隐患。新兵“第二适应期”主要有以下心理“症状”:

一是畏难型。新兵下连队后,训练的强度、难度加大了,执勤任务重了,工作要求高了。有的新兵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产生了畏难心理,导致情绪低落,试图回避现实,消极对待工作和生活。二是焦虑型。有些上进心较强的新兵,由于缺乏自信心,担心自己跟不上,产生了怕掉队的焦虑心理。三是表现型。一些新兵有一定的特长,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担心别人忽视自己的存在,一旦受到“冷落”,容易产生沮丧、自暴自弃的心理。四是偏执型。有的新兵对连队的管理还不够适应,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没有数,以不能正确地对待干部骨干的批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五是冲动型。有的新兵有热情、有干劲,言语行为无所顾忌,容易与战友产生矛盾和冲突。六是孤僻型。有的新兵性格内向,不善与他人交流,特别是下连后压力骤然增大,更加沉默寡言,难以融入集体,严重时甚至会对自己和他人构成危害。

中队应当为每一名士兵建立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查和巡诊,并总结出一些基本疏导方法:对脾气暴躁的人,根据其受不了外界刺激和易发生过激行为等突出特点,工作中注意说话语气,不用过激的语言刺激;对沉默寡言的人,根据其性格内向的特点,多进行情感交流,在相知相通中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对情感受挫的人,根据其精神沮丧、意志消沉等特点,多进行情感呵护,引导其尽快走出低迷状态;对自尊心强的人,多进行精神鼓励,不当众批评;对行为怪异的人,根据其做事不计后果、易伤害周围同志等特点,引导其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分感受战友之情的珍贵。

新兵“第二适应期”的“心理处方”:首先要多询问、多观察,在摸清新兵的情况上下功夫。通过找新兵和食堂,找新兵连的带兵干部骨干问询,找新兵同班的战友以及班长了解,与新兵家长取得联系等办法,探寻 他们的心理世界,了解心理需求,掌握内隐的心理活动。多观察,带兵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善察觉新兵的心理渐变过程。可以利用不同场合和时机,采用纵向观察、横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等方法,及时准确捕捉新战士心理变化信息。

其次是注意正确的调整、引导、爱护,在稳定新兵的心理状态上做文章。一是注意调整。带兵干部要注意训练和工作节奏,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工作,避免新兵由于训练强度安排“偏大”、日常生活安排“偏紧”、工作标准的“偏高”等原因而背上包袱,产生心理问题。二是耐心引导。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新兵学习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第二适应期”的不同情况,引导好新兵正确对待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适,诱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心理负担。三是体现爱护,干部骨干要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耐心细致的讲明道理、持之以恒地做工作,达到深知兵、真爱兵的目标。对心理问题较突出的新兵要予以更多的关爱,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尽量用最自然的办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改革;新探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只关注产品的使用功能,而重视产品能够带给人的心理与精神感受。当前产品设计要求做到“以人为本”,表明产品设计要与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设计心理学就是在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为消费者设计真正需求的产品,达到顾客的满意。

1.设计心理学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就是利用现代化手段为用户提供设计服务的过程,设计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知识,将人们的需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人们的设计心理,以及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心理反应,再推动设计的创新,最终使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相适应。工业设计力求达到消费者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满意,要求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效果。

2.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2.1不重视

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第一,设计学院没有重视此门课程的设置,虽然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学时设置过少,导致设计心理学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第二,授课教师没有认识到设计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很多教师认为此门课程需要讲解过多内容,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工作热情。第三,很多学生认为设计心理学课程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没有帮助,过于强调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在电脑制图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导致设计心理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2.2授课方式陈旧

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一味应用灌输式讲解法,由于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因此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有的年轻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不能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演示文件的速度过快,很多学生还没有理解就已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收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3不能联系实际活动

学习设计心理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设计能力,如果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不能有效应用设计心理学知识,那么学习这些知识就是徒劳的。当前设计心理学的学习与实际设计相分离,很多学生参加设计工作后不能合理应用心理学知识,只是依据自己的想象开展设计活动,将用户的需求置于不顾,设计工作徒劳无功。

3.改革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意义

3.1引起人们重视

要求设计学院、教师、学生都要意识到设计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丰富的设计心理学知识才能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满足用户的心理与生理双重需求,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2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第三,教师间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3.3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当前课程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应该做好下面这些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当堂理论知识,研究理论知识包涵的意义;支持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4.改革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措施

(1)设计学院要增加设计心理学的授课学时,积极宣传学习设计心理学的意义,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只有学校重视设计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2)聘用高素质教师。要求教师牢固掌握设计心理学知识,深入理解此门课程的详细内容,在实际授课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3)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要求教师在讲解中多讲解真实案例,如教材中涉及的“门的开关设计”,重视体现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人在实施“推”与“拉”的动作时,只依靠门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就能潜意识地做出上述动作。可以就此类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5.总结

总之,笔者从事设计心理学教学工作多年,上面指出了设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要明确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中的核心地位,指导学生切实掌握丰富的设计心理学知识,才能及时感受到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设计出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吴晓莉,周丰,何润楚.“设计心理学”课程内容设置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49-50.

[2]黄国敏.关于工业设计心理学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艺术科技,2012(5):198-198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较慢,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研究指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其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是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另有研究认为,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仍然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许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把实践环节写进去了,但介绍相当笼统,一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实际开展,而有些常规性的实践环节,如见习、实习等,虽然定期实施,但组织不力,缺乏有效的督导、评估,致使实践教学收效甚微,甚至有名无实[2]。此外,一些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妨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今后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3]。鉴于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对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3级和2014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有效回收8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4名,女生59名;大二学生40名,大三学生43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问卷》,该问卷为自编问卷,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实践教学环境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其中,实践教学环境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即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态度;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物化条件;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计划与安排、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评价。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涉及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结果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所做的评价均分为67.92,其中,实践教学环境(权重21%)权重后均分为15.12,实践教学条件(权重27%)权重后均分为17.82,实践教学过程(权重29%)权重后均分为18.13,实践教学效果(权重23%)权重后均分为16.85。上述一级评价指标均分与各自权重的比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实践教学效果(73.26)、实践教学环境(72.00)、实践教学条件(65.93)、实践教学过程(62.52)。通过上述学生评价可知,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67.92),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可能是因为目前平顶山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初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意识都亟待提升,实践教学还没有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随时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制订不够详尽合理,教材的适切性较差,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从学生综合素质(考研通过率、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各方面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本研究中,实践教学效果相对其他几个一级指标评分更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各方面评价中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及能力素质的评价学生不甚清楚,因而从自我肯定的立场出发,学生宁愿认为教师和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素质是较为满意的。另外,就学生综合素质而言,由于2016年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考研通过率较过去几年有较大增长,加之历年来应用心理学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都较高,因而这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也较高。实践教学过程评分较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较高,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维度在让学生实施评估中,应向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学习及能力素质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二)实践教学评价的性别差异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男女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很一致,均认为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三)实践教学评价的年级差异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总分及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两个指标的评价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评分均高于大三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一般与硬件关系更为密切,客观性强,因而这方面的评价在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相对而言与人的心理感受和所获得评价信息有关,大二学生在大一时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课程很少,因而到大二接触到较多的心理学必修课程时,自然会感到眼界大开,心理学知识扑面而来,觉得心理学的殿堂好大、好神奇。另外,大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含义和意义也许没有大三学生理解得深刻,因而会给本专业实践教学给出较大三学生更高一点的评价。而大三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多的心理学核心课程,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明显较大二学生更多,但由于实践机会少,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才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在现实中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对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显著低于大二学生的评价。

三、改革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为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实践教学环境、条件及实施过程入手,就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引领、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强调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程[4]。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课程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5]。培养方案要突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理念,从大一到大四,要明确各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方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朋辈咨询、校外心理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动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积累创业和科研经验[6]。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条件中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当前,提升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7]。一方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聘用;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拓展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管理部门需探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和研究机构访学、进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计划地邀请心理学领域有影响的名校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不断开阔教师视野。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生稳定的实习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意义重大。学校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8]。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应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选择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学校作为实训基地,从而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进行纵向了解,同时,高危人群集中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消防、公安、监狱等单位也是较好的选择。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优化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都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因而实验教学在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化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10]。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四部分构成。其中,实验心理学是实验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应紧紧围绕实验心理学建设基础实验课程、精选教材,突出课程的先进性、实践性和研究性[11]。当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也要重视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验证性实验课程,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此外,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做好学生见习、实习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调整,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分层责任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上,既要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更要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研究方法选用的适宜性,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思维。鼓励教师灵活运用角色扮演、直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演示、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所授课程的实用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尽量树立主体参与性、实践实用性的教学观念,使理论讲授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技能。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生命。为此,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实践能力本位的教学新思维,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心理学专业优秀人才。

心理学专业范文第10篇

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适应与发展,学习与创新”为主题,共收到论文600多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从事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研究生等共8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据悉,这是两个专业委员会第一次联合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学术盛会。

会议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作了题为“发展心理学的变迁与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和未来走向,理清了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授作了题为“21世纪的科学前沿――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强调要重视脑科学研究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华裔学者严文蕃教授作了题为“HLM在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HLM方法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技术;华东师范大学李其维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某些宏观思考”的专题报告,深刻剖析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提出心理学家与神经科学家之间不是从属关系,而应互相合作,共同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会议共分20余个场次举办了140余场特邀专题报告和分组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学习心理、教育创新、教师心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其中,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介绍了由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旨在构建中国儿童人格发展与促进的基本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桑标教授系统论述了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相关概念,强调要多角度、多变量研究儿童心理弹性;北京师范大学姚梅林教授提议从更广泛的视角重新审视学习中的迁移现象,采用更整合的研究范式研究迁移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重新定位迁移理论。

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庆麟教授分别代表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作了大会总结,介绍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繁荣盛况。

本次会议还颁发了“朱智贤心理学奖”,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数位专家学者获此殊荣。(本刊记者)

上一篇:爱心教育范文 下一篇:隔代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