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17 22:40:24

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1篇

一、耐力素质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长时间运动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耐力训练的明显特点就是与疲劳进行斗争,在中长跑的耐力训练中,如果没有疲劳,就不会有训练效果。如果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克服疲劳抗乳酸的能力越强,坚持运动训练的时间越长,所表现出来的耐力水平就越高。疲劳是由于运动训练而引起的运动水平(能力)暂时性降低现象,表现为训练跑动或动作较困难或完全不能坚持以前的运动水平,是一种体力上的疲劳。耐力素质在中长跑等周期性运动项目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机体抗疲劳耐乳酸的能力。耐力素质的结构没有明显的表现形式,它是以肌肉用力大小、时间长短的综合表现为依据的。因此,通常耐力大小分为: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耐力。每一种耐力又分为许多种力量和速度及其相互作用的特点。耐力素质既然是在克服疲劳抗乳酸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那么要提高运动员的抵抗疲劳的能力,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机能能力、体能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耐力能力的训练中,特别是在中长跑耐力的训练中一定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二、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努力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一)培养运动员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

这就要求教练员在中长跑耐力运动训练中尽可能采用多种训练手段,改变训练环境,使运动员对该项目的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消除枯燥乏味感;同时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运动员把耐力训练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强化训练,使其对运动训练中产生的困难与之作出顽强不懈的斗争。

(二)培养运动员完成任务的心理定向

在培养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必须抓紧培养运动员能够按照既定目标的心理定向,克服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感,完成预定训练或比赛目标任务。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遇到困难时,如果尚未下定决心,似乎“一筹莫展”,而一经下定决心,又觉得“不过如此而已”。所以在进行耐力运动训练时,必须培养运动员在困难面前主动下定决心的意识,要有不达目标永不言弃的精神,相信目标确定,身心合一,没有走不通的路。这就是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必须树立坚决完成训练任务的“心理定向”。

(三)运动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简单的说,就是当在耐力运动训练中产生疲劳而感到痛苦或不愉快时,要善于把注意力转移到具有积极作用的事物上来,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到那些有意义,有兴趣的事物或者自己以前运动训练中经过最成功的某个时刻;这样做能使运动员产生动力并战胜懈怠情绪,使训练效果得以提高。通俗的说,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当身体产生不适时,学会坚持,在心里要默念“我能行,这只是暂时的身体不适,调整呼吸就好了,我难受对手也一样难受,我是最棒的等等”心理暗示把注意力转移到战胜对手的方向上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控制意识能力。

(四)加强运动员持久毅力能力的心理素质培养

在耐力训练中,经常要求运动员在长时间内既要有明快的技术节奏动作,又要合理地进行自我体力和呼吸节奏的调控;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进行持久的意志努力的能力。当运动员连续训练而且十分疲劳,就要失去信心时,教练员要及时采用“直呼运动员的姓名”,鼓励他,如:“好样的”、“不错”、“加强摆臂”、“注意呼吸节奏”、“加油”、“相信自己”、“坚持你一定能行等等”心理刺激。鼓励运动员使其相信胜利往往来自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巧妙地提醒运动员注意意志品质的锻炼,这样往往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五)培养运动员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的方法

能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和挖掘运动员机体内在的潜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并能达到对身体素质的随意的调节,这样就有助于运动员克服困难和战胜疲劳。比如:选定一个小目标,自己提出具体任务:“5公里跑还有最后两圈,再坚持用400米,58秒速度跑最后两圈”等。自我命令:“坚持住”、“注意速度”、“加快摆臂和两腿跑动频率,加大摆臂和抬腿幅度”、“注意节奏和速度”、“我一定要很好地完成训练任务”等等。总之,耐力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素质的支持。所以在中长跑耐力运动训练中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2篇

而体操运动同心理素质训练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如体操运动具有变化多样的特点,有动、有静:自由操的变化多样,吊环的动、静结合,鞍马的突有旋律,跳马的大胆狂放,单杠的危险性等,造就了一名体操运动员不但要应付多种多样的可能情况,具有一定的脑力、智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分析能力,而绝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就形成了一名体操运动员独有的与众不同的风格,所以许多具有高水平体操运动员都具有一点共同独特的气质,一看便知道是个搞体操的。

体操训练同心理素质训练互相依存,心理素质训练能提高体操训练水平,体操训练能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平时训练及日常生活中也可采取一些手段、方法,以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如何克服困难

困难有大困难、小困难,实际上什么是大或者是小困难由个人理解。比如在训练中小小的挫折,受点小伤,怎样看,见到运动员出现类似情况应及时制止,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他们干一些看似大事的小事,碰到整套动作中途失败应给予鼓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如何在逆境中,成败中保持平常心

在训练或比赛中应经常教育他们“只要尽力做,就算失败也没关系”,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心理障碍。每个队员参赛都记住这句话“只要尽力做就算失败也不怪你”。我们体操教练也是为了事业而尽力工作,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天天辛勤耕耘,就算是拿不到第一也应该为本身的努力而得到一点安慰。同时如何对待成功或失败,若成功便欢喜若狂,失败便垂头丧气,这便展示了素质的培养。训练过程应使他们在成功及失败的情绪波动得到自觉的控制,不要成功太高兴,失败太低落,才能在今后大赛过程中碰到某一项失败掉下来,不致于对下一项有大影响,也为今后在社会上生存打下基础,毕竟能真成材的运动员廖廖无几,许多人今后可能转行成其它人材,在整个体操训练过程中必定文化课跟不上,若体操练不成,文化课不成,起码也应具有一定的应对社会的能力,才能够生存、立足,这是很实际的,而这就应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它可以在体操训练中得到培养。

三、如何抓住机会,创造机会

每次国际大赛或省级比赛,成功有时相差只有0.25或者更小,水平相当接近,每次比赛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就是刚开始某甲第一项成功又失败,某乙刚好最后一项失败,结果某甲只胜了0.025……。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应培养他们不能忽视一切,也不要抬高对手,只要尽力发挥水平,抓住机会,培养他们具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性格,如何看待成败、利益,这些都要从小抓起,使他们处理事情具有超人的能力,才能产生超人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训练 心理素质 重要性分析

心理素质又称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人能够对一切突发的紧急情况及时应对而不慌乱,能更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对不利的外界环境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影响非常大,同时体育蓄念和心理素质的联系非常紧密。

一、体育训练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一)提升体育训练者的心态稳定性

在体育训练成员中,除了常见的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免疫性能为目的的体育训练外,更多的是针对体育竞技比赛为目的的体育训练。其中包括体育运动员和中高考体育运动生,在对一些特定的体育项目而言,体育竞技不仅关乎平时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也同样关乎运动员或体育生的现场发挥,而现场发挥的效果则往往由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做主。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要加强对运动员或体育生的心理素质的训练,能够提升运动员和体育生在正常竞技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保持平稳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在体育生或运动员比赛前更要做好对他们的心理稳定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只有刻苦的日常训练和强有力的心理素质才能帮助运动员和体育生赢得最后的胜利。在平时的刻苦训练中,已经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体育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为要克服各种运动动作的难度和时时刻刻对运动员和体育生体力和耐力的考验,因此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运动员和体育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可以说平时训练越刻苦体育生或运动员越有可能在真正的体育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态。稳定的心态让体育生和运动员在比赛时不受外界的干扰,让其更专心的从事与自己的比赛中,稳定的心态还能够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以帮助他们在比赛中突破自我的能力限制,更好的获得好成绩。同时稳定心态也能够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的在比赛和竞技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体育训练中心理素质训练更好的提升训练者自信心

比赛中总会有输赢,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也不能永远处于低谷,因此自信心对于体育生和运动员的提升和改进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具体的比赛中体育生和运动员很可能由于一时的失误而导致比赛的失败,而此时自信心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自信心能够帮助运动员和体育生更快速的从低落的心情中走出来, 然后更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训练中。自信心还能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到胸有成竹,不骄不馁,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肯定和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怀疑,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克服比赛中的压力,以从容稳定的心态面对体育比赛。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老师要积极的鼓励体育生和运动员,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当体育生或运动员对自己的比赛成果非常不满意时,老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以帮助他们整装待发以获取更好的成绩。培养体育生和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更好的从失败中走出来,以正确的心态和态度来评估这次的比赛结果,对自己的实力进行正确的把握。自信心让体育生和运动员以一种健康的心里状态应对比赛,和比赛中的各种压力。在日常体育训练中,老师和教练应该尽可能的通过各种心理训练来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提升自信心,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抗压能力。自信心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科学正确的评估自己的真正实力,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比赛结果,越是释然的心理状态越能在实际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

(一)通过提升体育生和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素质

科学合理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改善对体育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达到提升他们心理素质的目的。首先要让体育生和运动员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剃须训练,让他们更积极认真的配合体育训练,进而更好的赢得好成绩。在日常训练中通过体育生和运动员对体育训练的适应和习以为常,让他们在平时的体育比赛中有更好的心理状态来应对比赛,将比赛当做日常训练一样以平常心去对待,越放松的心理状态越能够帮组体育生和运动员更好的适应比赛的环境。比赛环境受各种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室外体育比赛则更多的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环境条件的多变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体育生和运动员的发挥情况。而具有良好的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体育生和运动员则可以很好的应对环境中的比例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为了更好的培养体育生和运动员的环境适应能力,就要经常性的对他们的训练环境进行改动,以帮助他们提升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在平时体育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到比赛时很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对该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对体育生和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增强他们对体育比赛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好的应对能力帮助他们更轻松的应对比赛,不被外界环境所打扰,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获得更好的比赛成果。在体育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成绩,只有当运动员和体育生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时候,才能够以一种平常心应对环境变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了提升运动员和体育生的各种适应能力,就需要对运动员和体育生进行在各种环境中进行训练,并且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有更好的变动,提升他们对时间变动的适应性。在具体的训练中还要模拟比赛场景,让体育生和运动员对比赛环境和心理环境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提升他们的实际应战能力。

(二)帮助体育生和运动员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心理素质训练

Effect of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on personality of military personnel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ystematic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on the personality of military personnel. METHODS: One hundred eighty servicemen were divided into train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extbook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of Servicemen, the training group was trained for 6 months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such training. 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 (16PF)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servicemen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nd data were analyzed by pairedsample test. RESULTS: ①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 16PF scores of the servicemen in the training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actor H, G and Y3 after training,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actor O (P<0.05).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all the 16PF scores betwee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aining (P>0.05). ②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 16PF scores of the soldiers in the training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actor H and G (P<0.05) and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all the 16PF scores betwee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aining (P>0.05). ③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 16PF scores of the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in the training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actor C after training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actor X1 (P<0.05).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all the 16PF scores betwee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aining (P>0.05). ④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 16PF scores of officers in the training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actor A after training,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factor O (P<0.05).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all the 16PF scores between th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aining (P>0.05). CONCLUSION: Systemic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of military personn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m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personnel. The training effect is different for military personnel of different ranks.

【Keywords】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personality; 16PF; servicemen; mental health

【摘要】 目的: 研究系统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个性的影响. 方法: 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对90名(训练组)军人进行为期6 mo的心理素质训练,有效被试79人;同时选择生活在同一营区的90名军人作为对照组,有效例数77人. 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训练组和对照组军人于训练前后进行团体心理测评. 进行干预前后两组样本的成组t检验. 结果: ①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训练后16PF中有恒性、敢为性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兵训练后16PF中有恒性、敢为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官训练后16PF稳定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适应与焦虑因素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军官训练后16PF乐群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军人某些个性特征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军人训练效果不同.

【关键词】 心理素质训练;人格;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军事人员;精神卫生

0引言

军人职业的高风险和军事活动的高压力使军人承受着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需要军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既往有关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结果显示,军人心理素质亟待提高[1-4]. 当前,全军各部队对维护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对部队建设的重要意义虽已有共识[5],但对如何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增强军人心理素质,还停留在现状的调查、理论探讨和零星的干预研究方面[6-8]. 本研究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9]为教材,对某部队军人进行了心理素质训练干预实验研究,以期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个性的影响,为开展军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促进军人心理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军事训练的效率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部队生活在同一营区的军人180名. 剔除未能参加完整训练对象和无效的问卷,有效样本量为156人,训练组79人,对照组77人. 军官∶士官∶士兵分层比大约是1∶2∶4.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男性144人(92.3%),女性12人(7.7%). 年龄17~35 (21.4±4.0)岁. 军龄:1 a 58人(37.4%),2 a 27人(17.4%),3 a 16人(10.3%),4 a及以上55人(34.9%). 文化程度:小学1人(0.6%),初中30人(19.2%),高中(中专)93人(59.6%),大专及以上32人(20.5%). 级别:士兵85人(54.2%),士官47人(30.1%),军官24人(15.7%). 独生子女70人(44.7%),非独生子女86人(55.3%). 来自双亲家庭142人(90.9%),单亲家庭9人(5.8%),其他家庭5人(3.2%). 经均衡性检验,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结构等均达到均衡(P>0.05).

1.2方法

1.2.1训练教材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围绕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积极适应、持续发展、主动创造3个训练目标和军人心理素质(适应军营环境、适应军营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军事技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和发展创造性)8个方面的训练内容,构建训练内容体系[10].

1.2.2训练方法

1.2.2.1专题报告按照军人心理素质的基本构建,选择了8个与军人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的主题作为讲座内容,如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模式、原则、内容和方法,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军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军人良好个性的培养等,由从事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专业人员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4 d每次2 h的专题讲座.

1.2.2.2策略训练此阶段是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核心阶段. 我们从《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中选取18个与军事活动和军人心理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进行策略训练. 内容: (1) 军人角色适应训练; (2) 军训焦虑的调控;(3) 军训中心理表象的应用训练; (4) 军事训练中的高原现象;(5) 克服自卑训练;(6) 应对孤独训练、(7)嫉妒心理的克服;(8) 学会赞扬;(9) 学会宽容;(10) 学会解脱;(11)认识自我训练; (12)接纳自我训练;(13) 学会有恒训练;(14) 学会自强训练;(15) 学会竞争与合作;(16) 应对挫折训练;(17) 成功心理训练;(18) 心理战的心理训练. 训练由2名经过系统理论和实践培训的心理学专业人员主持进行,训练组分为2个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0~50人,以保证参训者都能参与到训练中来. 每周安排2次训练,每次1个专题,每次训练时间40~60 min. 2个组训练内容循环交替进行,每个组都先后完成了18个专题训练内容. 整个策略训练阶段历时3 mo,训练共进行36次. 对照组不参加策略训练,自行阅读训练教材. 每个专题训练又分为4个相互衔接的环节: ① 创设情境,激发共鸣;② 介绍知识,激励参与;③ 设计活动,策略训练;④ 反思内化,提升品质.

1.2.2.3反思内化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用1 mo时间深入到基层连队,和基层官兵一起交流、讨论,以了解其在日常训练中是否运用前一阶段学到的心理策略和知识. 主要采取阅读思考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故事,同时通过自测练习,了解其心理素质水平.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形式,让其有所思、悟、感、得. 训练组系统参加全部3个阶段的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只参加专题报告阶段的心理健康讲座,随后自行阅读训练教材.

1.2.3训练效果的评价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 16PF)[11]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训练前后的团体测试. 16PF测验共有187题,采用三级评分,问卷以16种相对独立的基本个性因素(即主要因素),4项次级个性因素类型和4项应用预测个性因素(即8种次级个性因素)来评价个性特征. 其中,主要因素包括: 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和紧张性(Q4),次级因素包括适应与焦虑型(X1),内向与外向型(X2),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怯懦与果断型(X4),心理健康因素(Y1),专业成就因素(Y2),创造能力因素(Y3),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Y4),对不同因素的组合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全面评价个体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统计学处理: 测试结果用DXCⅣ多项心理测评议[12]处理,SPSS11.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训练组和对照组军人训练前后各因子分的差异.

2结果

2.1心理素质训练前后军人16PF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后16PF有恒性、敢为性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表1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前后16PF各因子分的比较(略)

2.2心理素质训练前后军人16PF各因子得分的分层比较按级别不同,将被试分成士兵、士官和军官分层比较,比较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16PF各因子分的差异.

2.2.1心理素质训练前后士兵16PF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兵心理素质训练后16PF有恒性、敢为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2).表2士兵心理素质训练前后16PF各因子分的比较(略)

2.2.2心理素质训练前后士官16PF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官心理素质训练后16PF稳定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适应与焦虑因素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表3士官心理素质训练前后16PF各因子分的比较(略)

2.2.3心理素质训练前后军官16PF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军官心理素质训练后16PF乐群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表4军官心理素质训练前后16PF各因子分的比较(略)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心理素质训练,军人的某些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出现了明显变化. 表现为训练组军人有恒性、敢为性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忧虑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系统心理素质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军人的个性,使军人的责任感增加,自信心,敢作敢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军事作业效率提高,军事考核成绩较训练前有明显进步.既往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的研究[6-8]发现,心理训练可降低情绪紧张性、提高军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应激的耐受力. 研究认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必须结合部队实际,教育训练内容科学系统,教育训练方法灵活多样. 本次心理素质训练还较好地克服了既往心理素质训练单项、零散、训练时间短、只注重认知忽视行为活动等不足,能够立足部队实际,系统构建训练内容,科学安排训练时间,精心设计训练活动,注重训练中军人心理的不断反思内化.

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不同人群训练效果有一定差异. 士兵层次,系统训练对士兵的个性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士兵的有恒性、敢为性,对次级因素影响不大. 士官层次,系统训练效果较为明显,士官稳定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适应与焦虑因素得分明显下降. 参训士官个性变得更加成熟,情绪稳定,能面对现实,沉着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军官层次,系统训练组军官乐群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忧虑性因子明显下降,参训军官性格变得更为热情、开朗,合作和适应能力增强,情绪成熟而稳定. 由此看来,系统训练似乎对不同层次的军人个性影响层面不一样. 研究也发现,16PF许多因子得分出现了正性变化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检验差异. 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量有一定的关系.

由此可见,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应体现分层训练的特点. 由于不同级别的军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军事任务性质、作业方式等都不一样. 因此,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在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途径以及训练重点都应有所区别. 对于士兵,训练内容重点在心理适应,应采取游戏、竞赛等青年人喜欢的训练活动,这样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对于士官,由于他们已对军营生活基本适应,训练的重点应放在心理发展层面,如如何成才,如何发展军事技能,如何适应婚姻家庭生活等,训练方式可采用较多的认知活动和讨论等形式. 对于初级军官,训练重点应放在如何调整自身心理,适应初级领导岗位. 另外,婚姻家庭适应也是一个训练重点. 因此,进行基本的军事心理和管理心理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是重点,训练形式可采用认知、角色扮演等形式;对于中级军官,军事心理策略、心理战的战略等是训练的重点,另外,二次职业适应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认知是训练的重要形式;对于高级军官,军事心理决策和领导艺术是训练的重点,认知是训练的主要形式. 总之,军人心理素质只有体现分层训练的特点,训练才能起真正实效.

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构建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探寻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是进行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广泛调查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构建的较为系统的训练体系[10],提出了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一、二、三、四、八”模式,即: ① 一个训练目的: 以培养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为根本目的;② 两个训练目标: 积极适应,主动发展;③ 三个训练阶段: 专题报告策略训练反思内化;④ 四种训练途径: 专题训练,军训渗透,思想政治和咨询辅导;⑤ 八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适应军营环境,适应军营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军事技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和发展创造性. 我们编写出版了训练教材[9],在此基础上到部队进行了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的实验研究. 下一步军人心理素质应在军人心理的内容体系构建、训练方式方法上体现各军兵种职业分类和级别分层训练的特点,注重训练和军事作业的渗透性和衔接性,强调训练和军事训练、思想教育的渗透与整合.

致谢: 张艳、廖雅琴、秦爱粉、刘俊丽、王江澜、姜巍、戴琴、汪凤和张均参加了训练实验和部分数据统计工作;本研究得到罗旭东、吴树洪、王伟林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国愉,冯正直,任辉,等. 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健康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 预防医学杂志,2004,22(2):25-29.

[2] 肖蓉. 外军军人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88-791.

[3] 冯正直,杨国愉,皇甫恩,等. 军医大学七年制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3):2138-2140.

[4] 杨国愉,田恒轩,蒋静,等. 军医大学科技人员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318-320.

[5] 王应立. 现代战争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预防医学杂志,2003,23(6):449-450.

[6] 辛德胜,赵艳华,谈宜振,等. 模拟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做法及体会[J]. 预防医学杂志,2001,19(1):59-60.

[7] 蓝新友,李权超,何英强,等. 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军人心理社会应激耐受力的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551-552.

[8] 李权超,徐书同,何英强,等. 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93.

[9] 冯正直,杨国愉,刘衍玲. 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上、下册)[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3:1-20.

[10] 冯正直,张大均,杨国愉. 部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军事心理学研究[M].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62-66.

[11] 戴忠恒,祝蓓里主修.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修订本)手册[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1988:3-16.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篮球教学;心理素质;训练

一、篮球教学中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普及的团体性运动,在整个篮球运动中运动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心力,不仅需要基本的身体素质、篮球技战术以及团体合作精神,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篮球心理素质是篮球运动员在运动场上,通过对场上各种变化的观察和思维,最后实施动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时期,是比较敏感的群体,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尤为重要,让大学生以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参加篮球运动,并通过篮球运动培养他们优良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篮球教学中心理素质训练的对策

(一)呼吸训练法

篮球运动需要爆发力,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呼吸方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在有稳定的呼吸节奏之前,可以先找到自己的身体规律,比如先放松后加速,或先加速再放松。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身体特点,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训练学生的呼吸方式,才能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呼吸节奏,从而感觉到有足够的氧气和能量。

(二)认可法

篮球运动虽然属于团体运动,但却处处体现“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一个漂亮的三分球投篮,一次迅速甚至绝妙的传球,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高空扣球等,都会令人赞叹不已。所以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篮球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真诚的赞扬和认可,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自我暗示法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通过主观想象而达到改变行为和结果的作用。比如,篮球运动员可以想象自己成功的投篮或持球突破,那么久而久之的积极暗示有助于成功的结果。即使在篮球运动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想象,也可以在心里运用一些特别的词句比如“干得漂亮”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当然,自我暗示需要相信,真正相信会产生好的结果,才更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四)专注力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上不缺聪明人,更缺专注之人。专注力在各行各业、各种理论学习以及各种实践活动中都是必需的。专注力是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不为其它念头或干扰而分散注意力的一种训练方法,能够控制专注力的人,就能控制并培养特定的情绪和动机。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注意力稍有分散,就会影响篮球动作的规范和篮球技能的发挥,因此要训练专注力。

(五)增强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实现已经设定的目标,是推动自己进行活动或实践的一种强大动力,也就是说心理倾向是相信自己。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度地设置一些篮球比赛,并根据各个学生特点为他们设计篮球比赛的目标,注意目标的设计不能过高或过低,如果目标设计得合理,当目标实现,再配合一些强化训练,进而提出新的目标,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心理过程强化训练

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强化训练,心理过程的强化要求学生智力和体力的有机结合,才能合理地掌握篮球的技术和战术,心理过程的强化包括发展意志品质、情绪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首先是发展意志品质。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最后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稳定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四个方面。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的独立性、积极性和顽强性。其次是发展情绪。情绪是影响篮球运动员临场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是运动员上场前心理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决定比赛中动作的规范和比赛结果的重要依据。由此看来,学生自我情绪掌控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局面的走向。最后,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对人的训练可谓是重中之重,树立运动员的自信以及崇高竞技的体育态度,学会理性地去对待每一场比赛。成功时,切莫傲气,独来独往,要认清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失败时,不要泄气,仔细回想技战术与教练安排,争取将来每一套规范动作做好。得与失都是人生履历的成功经验,要做到量力而行、去糟取精。

三、结语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迅猛,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将不局限于专业和能力,心理素质同样重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篮球课作为高校体育课的一部分,在篮球课堂中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反映着教师的智慧才干和学生的运动水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放矢,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养成勤奋锻炼的良好习惯,进而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疏导,是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措施,通过课堂与课后教师的反复督导,使学生的篮球训练方式定性,篮球规范趋于成熟,确保学生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技能运用得娴熟、发挥得顺畅。

【参考文献】

[1]陈艳艳.输天时亦人谋[J].体育周报,2008.

[2]郑伟龙.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心理调节[J].中国校外教育,2009.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影响;研究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悲剧频发,从过去的马加爵案、清华学生泼熊案,到近年来的药家鑫案、复旦舍友投毒案等都让社会震惊,高校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差,不善于应对挫折而发生的自我伤害、轻生、自杀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这让我们在为这些年轻生命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如今,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和训练项目,那么通过这些心理素质的学习和训练对大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本校的情况来探究一下。

一、关于心理素质训练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二百名在校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五十名,然后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百名设为为实验组,其他一百名设为对照组,然后进行一段时期的训练。

(二)研究方法和时间

安排实验组的一百名学生进行心理课程的学习和心理素质项目的训练,训练时间为一周两个小时,共持续十周。

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学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由专业教师详细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第二,探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明确自己在社会交流中的位置和心态,通过人际交往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第三,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坚强意志,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奋斗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培养他们在生活中遭遇苦难、遇到挫折时的应变能力和坚强属性。第四,让学生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心情烦闷时找到有效的缓解方式,可以通过听音乐、适当发泄、找人沟通等方式进行调节,不做情绪的奴隶,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作出让自己和家人后悔的行为。

(三)研究结果

通过十周的实际操作体验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然后对前后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实验组的焦躁、抑郁情绪明显比训练之前减少很多,而对照组则变动不大但是有一定增加。这表明一定的心理素质课程和相关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调节情绪是有很大影响的,接受心理素质训练以后的大学生能更好的调节自己情绪,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下面就来具体谈谈心理素质训练对大学生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二、心理素质训练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有学生表示,在参加完训练课程以后,学会了怎样主动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并能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友好、和谐的气氛,这种气氛比沉默不语的尴尬氛围要舒服的多。还有的学生说,在训练过程中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与家人进行沟通。如今许多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反而越来越不愿意与家人进行沟通,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父母、自私冷漠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还有的学生即使想与家人沟通,却因为代沟、态度、距离等种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了解到了父母的想法,体会到了家长的苦心,更愿意去理解父母,并且能够尝试与家人进行沟通了。

据调查,有五分之四的同学觉得,通过训练对自己更加了解、对别人也更加信任了,并且基本掌握了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

(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由于如今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个别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导致他们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的现象相当严重。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集体训练的过程中,团队精神变得尤为重要。有时候因为个人的小小失误,可能会耽误整个集体的进程;而当团体取得了小小成功时,你会觉得自己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大家的快乐而快乐,因为团队的成功而欣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经过训练以后,自己的团队意识得到了提高,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今后也很愿意去与他人进行合作。

(三)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大学心理素质的课程,增加了个性测试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测试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属性和性格特点。

有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很久了,在心理上却并不成熟,也不能清楚、全面的了解自己。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压力、生活挫折到来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适应环境。通过对于性格方面的专业学习与测试,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性格属性,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去适应,乐观面对生活。

(四)学会珍惜和知足

贪得无厌是人们的通病,得到了一些以后,还想要得到更多,实际上“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没有欲望的人才是最强大的。所以对于拥有的东西我们要学会珍惜,对于那些得不到的要学会适当舍弃。人生许多事情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十全十美,知足者常乐。

在所有事物中,生命是最应该珍惜的,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磨难,都不能放弃生命。然而许多大学生拿生命开玩笑,不顾朋友家人的感受,选择轻易放弃生命,这是一种愚蠢和无知的行为。大学心理素质训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健康,教会他们珍惜拥有和现在。

三、结语

实践证明,高校所进行的心理素质训练对于大学生性格、情商、人生观和行为意识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学生也很愿意去进行这些课程和项目的训练和学习,有的甚至希望这类课程能够增加。在进行了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提高,拥有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一定提高,更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并且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因此我们要把心理素质训练的实施继续下去,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格,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龚惠香.《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对大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J].现代城市,2009(03)

[2]薛朝霞,梁执群,刘俊等.心理素质训练改善大学生情绪健康水平的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12)

作者简介: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7篇

摘 要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技术、战术、超强体能、智商、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竞技项目。在比赛中,其心理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参与者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影响和相应的调试措施进行探讨。培养良好的的心理素质,对赢得比赛的胜利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素质 比赛 调控

稳定的心理素质对运网球动员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在竞赛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通常是关键时刻取得胜利的法宝。因此,在网球运动中,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调节网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状态以获得稳定的心理环境,对网球运动员突破自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网球专项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起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分析

2.观察法

观看校内外举办的网球比赛,总结出有关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1.自信心

一个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既能在面对困难时不慌不张地明确定位自我,也绝不会因过分膨胀或是信心不足而与胜利失之交臂。

2.注意力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复杂的运动。选手们在不断地承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要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和将来的每一分上。

3.思考能力

网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让网球运动员主动把握比赛的节奏,添加胜利的筹码。

4.体能

良好的体能来自于合适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二)网球运动员心理状态调适

要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比赛的胜利添加筹码,除了平时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外,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运动员理想的竞技状态可描述为四点:身体运动自如不紧张;聚精会神,头脑里想的就是竞赛;身心协调,动作感觉一致;感受到是一种享受。

每个人的比赛动机、自身能力、性格属性、胆识气质不同,赛前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有针对性地安排心理训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激励、赞扬法。教练员可对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多些肯定和赞许,以此来鼓励和促使运动员振奋精神、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是注意力集中和转移法。在赛前安排一些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与竞赛无关的活动,如搞些轻松愉悦的活动,可使运动员的思想力求“超脱”,减少有关信息输入,避开紧张气氛。三是音乐调解法。信心不足的运动员,赛前可听些鼓舞士气的音乐,有助于增强信心,提高参赛欲望;而求胜心切的运动员,则可听些抒情、缓和的轻音乐,缓解赛前的激动情绪,以利应战。

2.赛中的心理表现及调节

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运动员常出现以下几种状态: 领先时容易放松或急躁、落后时容易放弃或慌乱、相持时容易崩溃、关键时容易手软。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平时网球训练中应该注意做到:

(1)保持情绪稳定。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多加注意情绪的稳定性,学会及时调整各项技术动作,提高临场的应变能力。并增加生理压力的训练,以提高其疲劳情况下各项技术的正常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2)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网球比赛消耗大,谁能坚持到最后胜利,就要看谁的信念更坚定、意志更顽强、头脑更清醒、更有胆有识。不打完最后一分,不管领先或落后多少,都不能放松或放弃。

(3)保持清醒的认识。赛前对自己和对方的技术特点、实力要有客观的认识,仔细观察总会找出对方薄弱的环节。只要你清醒,并能认识到,就会有方可医。

3.比赛后的心理状态及调节

获得比赛胜利是运动员的共同追求。胜利后的运动员激动、兴奋,运动员要么信心大增,积极为下次比赛做准备; 要么过分膨胀,孤傲自大,松懈训练。教练员要及时地观察运动员的言行变化,耐心提醒、防止负面影响的发生。相反,因失败,有些运动员信心大退、一蹶不振,对于失败的运动员,教练员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要对比赛进行全面分析,使运动员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行调整,增强运动员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每一次的比赛当成自我技能的训练,扎实功底,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战胜对手。比赛后还要适当安排运动员的积极性休息,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措施,调节精神状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利心情舒畅的活动,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促进机能恢复。及时对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失分点做出正确的分析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如:对于那些面对破发点破发能力差的,在训练中要安排他专门打破发点的比赛,让他体会破发点时的心理压力,从而克服怕输、手软、不敢进攻等毛病。

三、结论

心理素质对技术优秀的网球运动员的影响的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的校内网球专项学生都明白一个道理,在比赛的赛场上,谁的心理素质好,谁能顶得住压力,谁就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在各类比赛中,心理素质对比赛的成败占了95%的比重,没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就算你平常练得再好,在比赛当中发挥不出来,都等于没有练一样。因此,一个优秀网球运动员应该懂得扬长避短,当身体、技术、战术等因素相当且趋于饱和的状态并没有太大提升空间的时候,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心理素质等主观能动性因素的训练上来,以争取自己在比赛中的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盖王芳.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素和方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86-87.

[2] RobertWeinberg.张忠秋等译.网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2-15.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8篇

随着地方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消防军人职业具有的环境复杂、强制性强、集中统一、机动性大、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等特点显得更加突出。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消防官兵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急、难、险、重等灭火救灾及抢险救援、处置突发事件环境的适应能力。消防官兵在平时的环境中,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和品质与一般人相比,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然而一旦置身于灭火抢险、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心理活动和状态就有了与灭火救援等相应的内容。由此可见,灭火救援战斗与消防官兵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夺取灭火救援的胜利、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成功,决定着消防官兵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消防专业知识、丰富的实战经验、过硬的技、战术措施,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此,针对现代灭火救援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官兵战斗心理效应的重要作用,把锤炼官兵心理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于全面教育训练的始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消防官兵心理教育训练的新手段、新方法,使心理训练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是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消防官兵担负任务的特殊环境对官兵心理影响

1、高强度的消防业务训练对官兵心理活动的影响。消防官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因压力的刺激而感到紧张并产生应激。消防业务训练强度大、心理上存在一个适应的问题。比如攀登挂钩梯、两节拉梯等登高科目训练对体力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对参训人员特别是新战士易构成心理压力,以至训练时不得要领,动作变形,使得科目成绩不能达标,有时个别危险性较大的科目在训练中忽视安全防护训练,又容易导致训练事故的发生。

2、危险的救援环境对官兵心理活动的影响。消防官兵长期担负着急、难、险、重的灭火救援任务,因工作的特殊性,经常快速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和应激,在执行任务中经常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援,始终处于高风险的精神压力之下;经常面对火场上带有毒气的浓烟、高温、爆炸、倒塌以及灾害现场和各种涌着汨汨的鲜血、肢体模糊的尸体、令人作呕的焦臭味等,会对官兵造成严重的刺激,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而灭火救援现场能否冷静地判断形势,做出决策,对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二、搞好消防官兵心理训练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官兵心理档案,使心理训练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官兵不同职务、专业特点、年龄等,将心理训练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训练到实战,逐步增加训练的复杂程度。对士兵和士官着重锻炼他们的胆量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好模拟训练场,锤炼他们对实战火场的适应能力;干部重点培养其在复杂现场的观察和判断、决策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建立机关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心理不适的官兵。为消防部队医务工作者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训练,有组织地为部队进行咨询和教育,提高官兵的心理保健知识,从而为搞好部队的备战执勤、防止和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战斗力发挥有效的作用。

2、构建消防官兵心理教育训练和灭火救援作战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公安消防部队除担负正常的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任务外,还担负着处置突发事件和参与处置恐怖、暴力事件,随着担负任务的范围不断拓展,现有的消防教育心理训练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灭火救援作战对官兵心理素质、战斗心理效应和灭火救援战斗力的要求。为此,必须从提高官兵平战兼备的心理素质能力出发,对消防心理教育训练进行系统改革,构建消防心理教育作战一体化教育的训练体系,形成以基础心理品质、战斗心理与灭火技能、战术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格局。

3、开展综合性的心理训练,提升心理训练质量。一是研制开发普及心理知识、维护心理健康、消防官兵心理素质模拟型、作战心理效应、绝对救生情景模拟心理行为训练等心理训练和作战软件系统。以此手段来有效地提高消防官兵整体心理素质,打造钢铁意志,为完成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4、开展全方位的心理行为训练。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功能消防教育训练设施。如烟热训练、多功能训练塔、模拟地下、高层、化工装置、易燃易爆装置等,能够实施火、光、电、烟气、毒气、爆炸、倒塌等干扰,制造逼真的氛围模拟各类事故的场景。通过超越自我、战胜恐惧、勇往直前、生死关卡、全力冲击、相互依存、同心协力等,以模拟训练、技能形成训练、认知训练、心理适应训练等方法,使官兵以良好的心态坦然处置各种战斗环境。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9篇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in the modern basketball game athlete's common psychology barrier,including the cognition deviation,outside stimulates,the role dispute as well as the penalty kick psychological barrier,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when the score is leading or behind and so on;And targeted measures are proposed;Specially pointed out the coach must take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o the athlete while usually carries on the technology and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to improve athlet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obtain the better athletics result.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篮球比赛;分析;克服

Key words: basketball athlete;psychological quality;basketball game;analysis;overcomes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240-02

0引言

现代篮球运动,高水平队之间在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水平日益接近,一场篮球比赛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以及心理的临场发挥.篮球运动是一项依存性强,直接对抗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实践证明,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消耗了体力,也消耗了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篮球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所需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好,即使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较好,也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高水平的比赛,往往最后的胜利取决于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即心理素质左右比赛的最后结果。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现代篮球意识要求运动员必须更新观念,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依科学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训练取代单纯的经验训练,在此,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作以下简单的阐述。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篮球专业的部分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有关文章,了解目前在这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1.2.2 调查访问法对有关篮球心理素质训练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问题访问一些篮球教授和教练员。

1.2.3 结论分析法运用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2文献综述

当前篮球运动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篮球运动的三大特点:高度,速度和对抗。比赛紧张激烈白热化程度日趋高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往往要到最后一分中乃至几秒中才能决定胜负。其他情况相当的条件下,一场比赛往往是双方教练员和运动员斗智斗勇的心理特点,但是在教练布置了战术的情况下,由队员来完成的时候,这就是考验双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也许心理因素是影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教练员应根据心理训练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培养运动员的运动兴趣、能力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改善各种感知过程,形成各种精细分化的感受性和专门化知觉;培养情绪和意志的各种优良品质(勇敢、果断、自制、镇静和必胜等品质);培养各种情境下应急和应变能力;培养和掌握心理调整、心理控制的策略和方法,树立必胜的心理定向;确立针对比赛条件下最有效的心理调整方法这种有效的心理调整方法是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不论比赛或者是训练,都要重视对心理素质的训练。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贯穿于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选材的基础上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长期坚持。但是,运动员的心理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在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因素,否则“欲速则不达”,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3结果与分析

很多教练员认为,心理训练是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单独训练,有的不知道如何进行心理训练。事实上,心理训练不是单独进行的,它可以体现在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脱离体能、技术训练的心理训练是不会有理想效果的,这是由篮球运动训练构成及其关系决定的。只要正确认识训练的构成及心理训练的原则,方法可以是多样的,甚至是创造性的。

3.1 结合体能的心理训练现代篮球运动的激烈对抗和快速的攻守转换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体能训练受到高度重视。体能训练就是要通过系统地增加负荷或难度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这与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特点相同。通过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来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所有的手段和方法中是最有效的。在训练中,有目的地提高练习难度,包括环境条件、人为设置的障碍、疲劳状态、消极情绪等,要求运动员有限制地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当运动员在此过程中主观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时,就会增加信心,情绪饱满。

3.2 结合技术的心理训练篮球是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高度发展的专项知觉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训练作保证,而目标设置训练是保证技术稳定提高的有效方法。在技术训练过程中,把长期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实现的目标,逐级达到最终目标。同时,技术训练过程也是提高运动员个人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的过程。关于目标设置训练以及表象训练等具体方法在运动心理学中较为成熟,但重要的不是方法本身的套用与模仿,而是在对专项技术发展规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同时,使运动员学会心理训练的方法,使心理训练为技术训练服务。例如,在训练投篮时,教练员可以和运动员一起设置如下目标,在投篮距离上设置由近到远的目标;在难度上设置由易到难的目标;在训练要求上可以要求提高命中率或在提高难度的基础上保持命中率,如未达到目标可以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提高运动员情绪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结合技术的心理训练关键在于对技术和心理训练的深刻理解。理解技术本身对心理素质有何要求,理解心理素质如何对技术发挥作用。比如,投篮是一项基本技术,它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知觉要求很高,而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它对情绪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反之,同一种技术练习,由于要求不同,所训练的心理素质也不同。无压力的自由投篮时对专项运动知觉的训练;有压力的投篮是对运动员情绪的训练。

训练结合个人战术行动进行训练,主要培养队员根据本队整体战术的需要和对方攻守的特点以及临场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强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集体思维训练结合全队和局部战术配合训练进行,主要培养运动员对全队战术目标的理解和队员间同步思维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强调战术行动的共同原则,多进行战例的集体分析和讨论,设立集体行动目标,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了解,这是集体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另外,增强团体凝聚力,教练员要学会一些特殊的干预方式或策略。如:使每一队员熟悉对其他队员应承担的责任;培养队员的“主人翁”意识;确立团队目标并以团队的成绩为骄傲;保证每一名队员了解并格外珍视自己的角色;发展鼓励队员合作的练习技巧;即使团队输了比赛,也要强调团队取得的成绩。

3.3 针对性心理训练在篮球运动中,重要的针对性心理训练包括:①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暗示语、表象、音乐等)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逐渐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大脑对全身的控制支配能力的训练方法。②认知调节训练。包括合理情绪训练和暗示训练。认知调节训练,就是要提高运动员对情景评价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复杂的比赛情况下依靠运动员自己解决问题。③系统脱敏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是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特殊领域的焦虑和恐怖症。在体育运动领域运用它可以帮助运动员解决一些赛前焦虑等情绪问题。综上所述,心理素质与运动员技战术发挥和运动成绩是紧密关联的,因此心理训练应与身体素质、技战术的训练紧密结合,有计划地、科学地渗透练习。在心理训练内容方面,应当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训练,只进行全面的心理训练而忽视重点的心理训练,也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发挥。要将平时训练期的心理训练和比赛期的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结论和建议

篮球运动员的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与生具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培养过程中获得的。因此,必须重视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适应现代篮球比赛的要求。

4.1 重视遗传因素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智力品质、反应速度、肌肉类型等,主要取决于其先天的遗传因素,制约着运动员的后天发展。对于篮球运动员,要在其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其良好的专项心理素质。

4.2 从小培养,长期坚持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贯穿于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少儿时期是人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较快的时期,也是培养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选材的基础上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长期坚持。但是,运动员的心理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在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因素,否则“欲速则不达”,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4.3 重视环境和教育对运动员的影响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是出生后在父母、亲人、社会环境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要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其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早日形成。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学校教育的系统塑造,运动员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其心智水平越高,接受能力越强,适应能力越强,这都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条件。

4.4 多参加比赛,丰富比赛经验丰富的比赛经验是运动员良好心理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因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比赛(特别是高水平的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得到磨练,体会比赛的气氛。

4.5 长期坚持系统的心理训练长期坚持系统的心理训练是培养运动员良好心理因素必不可少的,它影响运动员身体、技术和战术水平的改善。心理训练应让运动员掌握放松、表象、注意控制、积极思维、紧张应激处理等心理技能,应用于身体训练、技术和战术训练之中,以形成心理、身体、技术和战术相结合的合理行为方式。

4.6 设置情景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可以模仿比赛不同时刻、不同比分、裁判的错判和漏判、观众的噪音等。重视投篮心理稳定性训练,利用干扰手段,假设特殊时刻的打法,以提高运动员注意力、自信和果敢性等竞技心理因素加快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4.7 赛前准备充分,加强临场指导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比赛前要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全面分析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由于篮球比赛的集体性,比赛前队员要相互鼓励,不要有不利于比赛的消极言行,使每一位队员满怀信心地迎接每一场比赛。教练员要加强临场指导,队员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其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希水.篮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特征及赛前心理训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4).

[2]吴晓强.临场心理危机对篮球比赛效果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4,(25).

[3]孙世明.暗示训练对提高篮球比赛中罚球命中率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0).

[4]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

[5]张殿国.情绪的控制与调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5).

[6]王春生.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及调整与克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5).

[7]孙民治.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刘玉林.现代篮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6).

[9]白金申.篮球实践荟萃[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心理素质训练范文第10篇

摘要 在现代高强度高对抗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反之,心理素质不稳定会导致运动员发挥失常。所以,在现代篮球的发展中不仅要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在新时代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具有高超的篮球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只是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训练问题、时间问题,必须从时间上去寻找尽心训练的途径让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等文献,获取了近五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的期刊和著作对本论文进行研究。

2.观察法

在校期间对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观察。

3.访谈法

对沈阳体育学院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面放座谈,广发了解我院篮球运动员的信息,为本论文提供现实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竞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促使其能在比赛极度紧张的条件下保持与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具有自己调节的能力,以利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篮球专项心理训练还可以改进球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使队员团结一致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保证了球队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所需的心理品质, 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心理训练的任务是:适应能力,特别是比赛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的兴奋状态;对完成技术动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调节和消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能在瞬间做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较好的“时机感”;有坚强的意志,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而努力。

(三)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形成有其独自的规律性,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得到升华。篮球运动员活动过程中都与运动员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这些都是篮球意识活动能力的要素。可见,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就是要在训练和实战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使其在正确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不断总结,积累实战经验,巩固正确的篮球意识。

(四)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运动动员意志训练过程中使用附加困难的方法

方法原理和主要方向 方法

使用在疲劳背景下延长训练的时间、次数(预先不告诉运动员)和有关的附加作业 1. 克服追加距离段要求,并在成组越野跑结束时超越的定向

2.在比赛训练结束时使用追加时间和阶段,带取胜的定向

3.在杠铃练习系列结束时使用追加的次数,带极限性重复次数的定向

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或使用不习惯的器材和设备进行训练(方向―形成技能的可靠性,培养信心)

1.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

2.在变化很大的条件下,或在山上、在松软的土地上、在使用水阻力的条件下完成周期性训练。

3.从室内转到室外场地进行训练课

4.周期性使用不同质量、重量和不同运动器材的练习

5.带重物跑或跳(铅腰带、加重鞋等)

改变行动的实际条件和空间条件,目的是提高完成的准确性和信心

1.在缩小的范围内投不同重量的运动辅助器具

2.使用狭窄的调高架和撑杆调高

3.在缩小的赛台上进行拳击练习

4.在足球和冰球场地上缩小球门进行射门练习

培养篮球意志品质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程度的定向。培养篮球意志品质就要系统地增加难度与负荷来组织训练。

(五)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的不适应性,提高比赛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好基础。

(1)根据对手的战术、技术、和心理状态特点制定心理训练

教练员通过假想对手所要采用的战术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本方的战术和人员部署及队员之间的心里默契、可承受的心理负担的实际,来确定心理训练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产生积极地心理影响,增加抵御对方心理压力的能力。

(2)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模拟心理训练

教练员堆在模拟比赛中暴露的心理障碍,针对性的采取心理调节加以纠正,进行弥补训练从而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误的次数。在模拟比赛中尽可能的记录和收集各种心理反应,用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心理调节,让运动员处于最佳状态。

(3)做好比赛环境的心理训练

在比赛临近时,安排运动员到比赛相似的现场去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靠对自然环境的消极适应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训练,加强自我主动地调节,以缩短适应的过程和提高运动员性格矛盾的适应度。

2.赛中心理训练

(1)比赛场上的心理调节训练

在比赛中心理训练目的就是发展和维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并根据比赛中双方心理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及调节手段。如在比赛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方战术的变化、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比分落后太多等都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针对队员内心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以备随时运用。这就需要进行长时期的心理训练,从而达到队员与教练员走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2)赛场身心恢复训练

在比赛中运动员体力和脑力都消耗极大,尤其是双方实力同等的情况下,消耗量就更大。因此,对原利用比赛间隙进行体力和脑力恢复对比赛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员必须采取心理调节的措施,如注意力转移和精神放松等,来加快运动员能量的恢复,这是坚持比赛并最终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障。

(3)赛后心理训练

随着比赛的结束,运动员的情绪不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散,有的会延续到赛后。有的运动失败后会迁怒于人,推卸责任;有的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所以解决赛后运动员遗留的情绪问题。总之,采用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措施和方法,不能让运动员放任自流。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心理训练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运动员心理训练就是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使运动员具有提高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掌握自我调整能力,挖掘心理潜力,为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和技、战术的正常或超常发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做好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工作对篮球比赛水平的提高有非常直接的作用。良好的篮球意识和过硬的意志品质是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3.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积累而成。

(二)建议

1.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应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根据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心理训练。

2.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有针对性,并且心理训练必须与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此,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必须长期、系统地进行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李炽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极其训练[J].体育心理.2003.4.

[3] 刘慧丽.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28.

[4] 朱林凯,王静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2.6(25).

[5] 陈康.关于高校篮球特招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版.2003.3.47(24).

[6] 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