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培训范文

时间:2023-08-08 16:57:52

心理素质培训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CRRT; 心理素质;培训;新护士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肾脏功能。近年来,技术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已经扩展到各种临床上常见危重病例的急救,已超出肾脏替代治疗的局限性,这一技术在国外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普遍得到使用,临床疗效评价日益肯定[1]。它适用于肾脏疾病:重症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非肾脏疾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全身性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转流术中与术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药物过量、农药中毒、高热等。CRRT在ICU运用越来越广泛,ICU护士要求在床边独立进行操作。守护在病人床前,因此ICU护士不仅要照护好病人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独自解决任何突况。我科开展CRRT七年来,总结全科人员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发现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习及顺利完成此治疗的关键。此项治疗对危重患者的重要及高昂的治疗费用,许多护士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问题。我科针对此问题对新护士进行CRRT培训方面增加心理素质培养,现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后培训两周就可以独立上机,且心理问题明显较前减少,以下是我科的一些方法。

1 研究对象及现状

我科原有护士28人,工作年限6个月~20年,其中责任护士有24人,CRRT由责任护士完成。今年七月因病房规模扩大,新进35名新护士,通过进行CRRT培训方面增加心理素质培养,每名ICU新护士从培训到上机需要最短仅需二周,最多仅需五周。而2012年以前CRRT新护士从培训到上机需要最少需要四周,培训时紧张﹑焦虑是CRRT新护士普遍存在的现象。

2 心理状态

2.1 紧张 对于初学者紧张是普遍现象,原因主要来自:仪器体积大,目前是科内使用的最大医疗仪器,看见就有一种紧张感;仪器显示器界面英文较多,对于英语能力较弱的护士来说出现仪器故障报警常不知道是什么意思;CRRT管道多,只要有一处出错就会报警;出现一些报警及故障时不知所措,害怕病人失血过多等。

2.2 焦虑 此现象多见于刚开始独立工作的新护士,原因主要是:CRRT适用范围广,当病人病情需要时随时都可能开始治疗;CRRT治疗时常常会出现报警,护士要一直守护在床边。

2.3 恐惧 此现象多见于被病人和家属及医生对治疗效果提出不满的护士,因为,目前现状:CRRT费用高,病情危重,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病人及家属不理解;因护士独立操作,医生不可能时刻守在床边,当效果不明显及治疗持续时间不长,医生就会对护士的操作产生怀疑及批评。而以上问题最终的原因还是新护士害怕操作不当导致失败,担心在护士长及同事心中增加工作能力不行的印象。

2.4 抑郁 多见于独立工作的新护士及心理内向的护士,原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倒夜班生活无规律,面对的病情危重的病人而家属期望值高;心理内向的护士遇到问题是不愿向其他人倾诉,当问题积怨在心中长期不解决时会产生压抑感。

3 方法

3.1 心理素质的培训放在培训的首位 对CRRT护士特别增加自我训练过程:定时组织对从事CRRT的人员进行自我训练培训,依据美国 Joseph J. Lucian 自我训练七个原则即:人人都会有不安全感思维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是试图控制生活的错误尝试控制不过是幻想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而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可以摆脱的,健康的思维是选择的结果,好的教练就是好的激励着【2】,将以上方法以书面及授课的方法进行教育,教育科室所有新护士学会自我训练。同时鼓励每名新护士学会主动改变心态挖掘原因自勉自励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3.2 依据心理情况合理组成一帮一小组 我科成立一帮一小组,每组一个组长负责,给每人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护士长定期询问每组人的心理生活家庭及工作情况,及时发生心理问题及时汇报,及时了解每名新护士的心理状态,依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培养CRRT新护士。

3.3 规范CRRT的管理模式 在进行操作培训前让护士参观科内的CRRT治疗,请厂家的工程师来操作理论培训,科内成立CRRT技术小组,固定带教老师,规范操作流程;根据科内经验交流和临床工作中问题的总结制定CRRT应急处理规范流程,将困难问题及时汇报总结请工程师讲解,共同协商应对办法及改进措施。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培训,在进行培训前提前一周通知护士,以谈心的形式询问其学习有何困难,答疑解惑,开始培训时鼓励新护士向有经验的护士学习,并暗示在高年资护士的指点下大胆动手操作。科室将CRRT操作的流程﹑常见问题总结,制定成文件夹,提供给新护士及时学习。

3.4 其他 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不但充电,扩大知识面,学会和不同层次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因为CRRT时多以护士专人守护为主,我们应充分利用时间长这一特点,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应适时地询问病人上机后的感觉介绍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病人及家属的社会支持力和心理状况等【3】。提倡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多学习专业知识,这样即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又可以有效指导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新方法培训前后新护士独立上机时间比较 见表1

英语基础扎实的护士,通过科室一到两周培训均能完成独立上机工作,而且通过定期组织学习问题分析等,通过提高科室护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每个护士能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CRRT操作技巧,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因此带动全科护士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都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心理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每名新护士的心理,一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ICU新护士是做好CRRT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季大玺,龚德华,徐斌.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杂志, 2002,82(18):1292.

[2] Joseph J. Lucian著《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2篇

摘 要 射击运动是运动员技术水平、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比拼和较量。但由于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身体机能随着开放性的科学研究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发展,使得一流的技术水平和超强的身体素质的养成的方法已经不再是什么“独家秘方”。从而使得射击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水平和状态成了决胜关键。经验表明:单纯的进行心理培训或辅导所产生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中的好,而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得出,将射击运动员置身于比赛的氛围中来进行心理训练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 心理调适 训练模式 射击运动员

研究认为,优秀射手应该具有如下心理特征:沉着、稳定,确保设计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放松情绪,调适心态,战胜对手之前,先战胜自己的心态;顺风时聚焦动作,逆风则关注自己的情绪,冷处理急躁心绪,坚持打完最后一发,不轻易丢掉一环[1];加强自我修养,学会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出击的能量,化犹豫为果断;最后要培养自身适应环境突变的心性,在遭遇赛场秩序突然混乱、天气变坏、动作失误的意外情况的时候,要努力排除内外干扰,将剩下的子弹打好,而这也就是设计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标[2]。实践表明:“短平快”这一射击培训模式由于倡导“教学时间缩减化、遇到险情平和化、实现效果快速化”21字训练方针[3],对于培养射击运动员稳定、健康的心态具有重要价值。

一、心理训练在射击训练中的地位、作用

众多射击运动员运动实践特别是各种大型、正式的射击赛事结果证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对其射击效果产生巨大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时候甚至可以让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超常,战胜实际水准比自己高的对手;反之,如果心态不稳,情绪波动过大,则可能导致比赛失利,以至于造成个人乃至团队的赛场遗憾。具体而言,心理训练在射击比赛中具有如下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心理活动水平,其次,帮助运动员高效调整、控制心理活动的强度;第三,促进心理障碍的减轻甚至是消除[4]。

二、心理训练主流方法及在“短平快”动作训练模式中的模式分析

(一)心理训练主流方法适宜“短平快”动作训练模式的方法讨论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归纳出当前射击运动员主流的心理调适方法主要如下几种类型:(1)认知训练,这是关于积极心态养成的方法,认为认知训练可以塑造积极的心态,而认知就是通过的技术训练以建构和加强运动员信心的方法体系;(2)注意力训练法,这是众多方法中最难以推行的方法,但可以采用辅助工具实现,所谓注意力训练法,就是要将注意力聚焦在射击的每一个具体的动作上,按照流程,以靶子为目标,摒弃杂念,专心如一;(3)放松训练法,这主要是针对紧张情绪的,通常有调整呼吸和转移注意力两种方式,这个是讲过实践证明适用最广泛。效果也最好但效果强度一般的心理调适方法;(4)自我暗示训练法,这实际上就是针对具体的情景,运动员进行自我对话,自我激励的方法。(5)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法也就是情景创设或是情景再现,对比赛的环境来一个还原,制造高度紧张的氛围,为最终比赛做模拟预赛,从而提前进入比赛,以养成临场应变的能力,自我调适的能力。但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模拟不能用得太多,以避免给运动员造成情绪上的麻木,紧张等情绪在某种角度而言具有积极效果,它是激情的具体形式之一,但如果运动员丧失了激情,那么比赛成绩必然平平,反而不利。上述方法,各有千秋,也各有优劣。但相对而言,笔者认为最适合本文所赞成的“短平快”的动作训练方法的是放松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模拟训练方法,接下来将论述之。

(二)放松、自我暗示和模拟训练方法在“短平快”动作训练模式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传统训练要耗时32学时,而“短平快”完成整套动作要领的掌握则仅需要24学时。射击训练一般分为比赛用途和实战用途,相对而言,但不管是比赛或是实战都必须都懂动作和心理训练有很严格的要求,比赛事关荣誉,而实战事关生死。但实际上比赛要面对的压力可能比实战要大得多,而实战可能要克服的主要还是恐惧心理,对射准要求可能更为严苛。设计动作训练过程中,将心理训练放在相当总要的位置,有时候可能因为个别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而更加重视心理调适。建议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调适:首先,对刚刚接手设计训练的学生采用实弹与教练弹混装的方法进行重复试验,这样可以从真实射击的力给身体的冲击对学生造成心理张力;其次,自我暗示,发挥不好的时候告诉自己能行,以恢复自信,同时可以默念教授传授的动作要领口诀如:“平正准星缺口”、“挺住手腕力量”以及“聚焦准星稳定”等。另外,刺激或平稳情绪,紧张深呼吸,麻木时加大热身运动量,同时大幅度加大呼吸频率。其次,模拟实训与传统训练综合运用,营造高压氛围,构成真实情景,给运动员一个实打实的心理压力,从而培养他们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

三、小结

近现代以来,由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的高度发展,导致单纯的技术性培训模式或策略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大路货”,而影响甚至说是决定射击效果的心理因素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得到重视,但由于训练方法失当,而致效果不佳。学者白光辉将“短平快”的训练法概括为“教学时间缩减化、遇到险情平和化、实现效果快速化”21字,这是一种讲求短时间内出训练效益的方法,它将传统训练经验与模拟训练的优势结合起来,为射击训练的动作掌握建构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体系,但是该方法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讲究心理训练,但是重视程度和干预力度明显不够,这在不少利用该方法体系培训的运动的比赛表现中可以得到证实,而正是各界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白光辉.“短平快”射击训练模式探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07-109.

[2] 桂涛.武警优秀射手心理结构模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 张晓梅.手枪射击中的心理训练研究[J].科技视界.2013.33:401.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进修;区域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前言

构建区域性实践模式,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当前促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教师专业化运作体系中,主要涵盖运作机制与策略两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应该寻找一条区域性的有效途径,在提高该区域内教师心理素质及教学质量的同时,建立教师区域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条件。

1、构建运作体系

首先,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核心,通过区域教师进修学校建立起教师心理素质中心组,然后以点带面的对全区域内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如图1所示:

所谓的点,就是对该课题进行参与与探讨的学校,所谓面指区域内的中小学及幼儿园。该模式是一个面向整个区域的教师心理素质及专业化提升的工作模式,运行与操作机制良性的发展,该模式下对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起着资源整合、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训练等作用。

2、以运作体系提供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自身的生理、环境及科学文化素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各种矛盾相互冲突及作用条件下的心理发展,在出现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教师通过参加各种训练,对心态进行调节和规范,保持心态平和,从而发挥整体的效用。育人准则与价值取向的结合,对教师的人生感悟是一种融合,也是实现教师教育成果的源动力。从区域实践上来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需要坚持三项原则:整合、趋向和训练;三个结合:自我提高与集体培训结合,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训练的自动化目的;分层与分段结合,分段培训是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师所遇到心理问题,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及幼教四种类型,有目的的采取心理训练的模式,分层在根据入职教师岗位的时间长短划分的新教师、老教师及青年教师几个层次进行的心理训练;全区联动与基地辐射结合,主要以基地辐射为主,做到以点带面的目的。需要参与课题培训的教师完成训练活动后,回归校园与同校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沟通。一般将大型的集中培训活动设立在各个基地学校进行,活动中,吸收各基地教师前来参与,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起到宣传和辐射作用。五类活动包含:交往活动、情绪调动活动、成就动机及专业活动、教育创新活动、应对教育挫折活动;五步训练指参与活动、体验引导、示范导行、自我练习及自我创造;五种能力包含心灵感悟能力、角色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及自我表现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的,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性教师心理素质发展主要针对心理训练模式展开,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3、编制资料引导教师学习

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五种能力,因此可以将这五种基本能力作为目标,然后设计出《教师心理素质提高培训活动课程设计》,通过对区域内基地学校的教师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带动其它学校教师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经过培训与时间验证,教师心理素质在进行自我培养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可以将取得效果突出的教师的收获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编制成资料。通过学习和借鉴,使其它教师也能从中体会到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例如:在编制的资料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0多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开始称呼我为”老李”,在工作中也对我开始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等等,我开始感觉到我老了,心里边也有了痛苦、迷茫和恐惧,一想到终有一天职业生涯也要到尽头,非常苦恼。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我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定位,回顾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调整心态,找回自我,在工作中采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更加的注重锻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进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我摆脱了那样的苦恼,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的热爱,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我认为心理素质对于一个教师而言非常重要,要不断的进行强化锻炼,突破自我。

4、优化教学环境

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主要对基层学校起到指导的租用,但不足在于并不是是对有直接的管理效用。基层学校应该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起来,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指引下,将教师的心理素质辅导作为重点来抓,积极的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感情方面的投资也就愈显重要,经过多方的努力,为教师在专业水平方面创造成长的机会,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不断丰富其业余生活。构建和谐轻松的人际环境,使教师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

结语

作为教师而言,其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对其专业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因此,要在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其心理素质,只有将这两个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进行教师心理素质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降低,努力的提高教师工作、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幸福指数,对出现心理障碍的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定期组织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培训,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梁艳荣.从专业认同角度谈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5).

[2]任静.教师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研究[J].文教资料,2010(25).

[3]全英梅.新时期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5).

[4]杨永敬.试论教师的职业适应和心理素质的养成[J].岁月(下半月),2011(7).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4篇

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课程目标过于侧重于心理问题的补救及预防,忽略了心理的发展与促进。现在各大高校的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的了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等。大学生固然可以通过学习这样的课程掌握如何避免负面情绪,但是却无法学到提升自己积极情感体验的技能,仅从表层了解到各种不良人格形成的过程,却无法深入了解如何发展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另一方面,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实用性有待加强。现在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主要以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为主,具体包括学生的自我意识、个性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等等,学科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载体的发掘等被忽略。因此,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载体,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二、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改革:

(一)完善心理素质培训方法

大学生个体性格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心理素质情况将其进行分层,具体可分为超常、优秀、良好、较差、极差等几个层次,而学生要想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心理素质必须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系就要以超常、优秀、良好等三个层次为训练与提升的重点与目标。而培训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与常见的理论疏导相结合,通过游戏、团体活动等辅导技术,来提高教育培训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丰富心理素质培训的方法。

(二)选择代表性的大学生做志愿者

一些大学生的典型的心理状态带有普遍性,而选择这类大学生做心理素质培训的志愿者,可以发挥其现身说法的作用,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具体实施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首先,制定大学生志愿者培养与训练方案,从正在进行的心理素质培训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培训方案的适用性、可行性做出验证及调整,对培训方案做进一步完善。其次,先将培训方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效果满意后再进一步扩展至其它试验小组,并对方案进行调整,再次试行。整个过程中,要对志愿者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反馈结果,修正、调整培训方案,最终确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实施方案,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补充与完善。

(三)构建综合化的课程内容

所谓综合化课程内容是指与大学生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学习、生活、娱乐、社会实践等等,将这些活动、行为融入心理素质培训课程体系中,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及健康的心理状态。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要遵循“全方位、全过程、全渗透、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学校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将各班班主任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在学科教师、宿管员、同伴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媒体宣传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建立一个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学校教育、社会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更好的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保证培训效果。

(四)打造微环境文化课程

所谓微环境,是指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所处的环境,比如宿舍、班级等,而大学生生活的微环境会对其心理状态及心理素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从小处着手,打造微环境文化课程:首先,塑造宿舍文化心理。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宿舍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宿舍成员越容易获得归属感,其对自身的价值也会产生更深刻的体会,从而促使其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建设班级文化心理。班级是大学生相互交往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班级的文化氛围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班级同学的情感支持会使大学生形成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建立积极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当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我们只做了一些初步探索,未来应该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争取使该课程体系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心理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类专业 高职生 职

业心理素质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97-02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可以分解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三个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包括职业心理素质在内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力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电力系统生产与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不仅要注重培养电力类高职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同时还要关注其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现状

目前电力类专业高职生因职业心理素质缺乏导致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多在毕业班出现,88.2%的高职生曾在求职、就业中因害怕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而出现过不安、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退学或者其他极端行为。在社会上,叠加了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富士康跳楼事件”等社会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高职院校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的主渠道,其作用越来越得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重视。

但是,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实训课以及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都有涉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甚至专设章节,但不同课程间缺乏合作,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高不明显。二是目前电力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或过于注重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或偏向心理活动手册,鲜见和职业岗位活动相联系的心理素质拓展教材。三是职业心理素质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学生缺乏兴趣,教学的实效性不强。而有关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的研究也不多,主要涉及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培养途径等方面,针对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更少,没有对当前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对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构成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实问题。

二、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在电力类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是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理念,将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课程教学与电力行业职业岗位心理素质要求相结合,在教学中结合行业的不同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心理素质的特点设计职业岗位心理拓展情境,在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成电力类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目标。“情境学习理论的产生源自对手工业学徒的实地调研,它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应在真实的活动中建构”,认为只有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和项目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在学习中进行摸索,才能使学习者真正形成多种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态度和能力。对于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这一针对特定专业和职业岗位群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过程工作化,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适应性、责任感、宽容度、参与意识、自信心、主动性、灵活性以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心理素质的各方面都得到真正的检验和提高。

三、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电力行业是一个具有独特工作情境的行业。电力类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未来的企业员工,还要关注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下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为了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和职业岗位心理素质的需要培养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在校内建设了心理素质拓展基地,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全院新生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对高职新生2420人、2138人、3210人开展了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首先基于前期对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职业心理现状及相匹配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调研。比如,对电力类专业各年级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到电力系统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实地考察、加强交流和学习等方式,了解其具体工作情境和心理素质要求,进而探索课程教学中职业心理素质形成的有效路径和项目载体,构建适合电力类专业高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电力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项目化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和模式,并通过对五届高职生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构建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模式,总结了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改革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的理论。

以电力类“高压输配电专业”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为例。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从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电气设备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内容大部分属于高空作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登高的职业素质。针对这一专业岗位特点,为使学生克服高空恐惧,更加适应高空作业,增强个人自我效能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项目的设计具有明显的电力行业具体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和电力专业课程教学等多学科的资源,本项目教学时间为4个课时,包括空中抓杠、同心桥等两个高空素质拓展项目。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模拟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分组,并进行安全设施检查和强调安全问题和纪律。第二,学生配合培训师示范讲解,学习设备及保护操作。第三,开始高空训练。高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结束后,由培训师、心理老师、电力专业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使职业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得到深化。比如,参训同学感受“以前看别人在很高的电杆上作业,感觉不可思议,今天我战胜了自己,站到了8米的圆台并成功抓杠”,“在‘同心桥’项目任务中,感谢我的队友为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能成功完成其实是大家合作和支持的功劳”,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学则表示“虽然没有站在高台上,但我深切体会了岗位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心理老师、电力专业教师还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的角度,分别就观察到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的全程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作了总结和点评,如分析了学生从试探到坚定,从犹豫到勇敢的心理发展过程,分析各专业岗位规程及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通过实际岗位模拟项目在短时间内达到提高胆量、战胜自我的目的。此外,不同专业的高职生还可以通过校内心理素质拓展基地所建有的信任背摔、雷阵、电网、求生墙、步步为营、梵天之塔、团队车轮、越障等20多个项目,选择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来提升职业心理素质。通过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项目的实施,高职生的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自信心及职业心理素质等都显著提高。

四、成效评估和展望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以行业工作情境下的项目化任务为载体,紧扣高职生职业心理成长需求,结合未来从事的职业关键职种岗位的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很强的职业生涯发展针对性。教学项目设置结合电力行业职业和电力类专业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探索了电力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今后,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项目化教学还可朝着项目设计专业化、项目培训系列化、项目培训专题化方向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电力类高职院校职业心理素质项目教学改革在达成增强电力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这一目标的同时,还培训和锻炼了高职院校自己的师资队伍,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创新了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石晓春.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模块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14)

[2]高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3]杨延.国外职教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0(10)

[4]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J].职业技术,2008(11)

[5]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A类项目(2012JGA382)

【作者简介】黎天业(197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心理健康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教育 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有着显著的时代烙印与深刻的转型期变化形态。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对包括知识、观念、能力及素质在内的多方面进行强化,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时代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发生着一系列紧密而严峻的社会变革,如今的社会格局中,陈旧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已被打破,而全新的市场机制依旧无法彻底健全,尽管传统的思维方法与运行模式已经被当前社会淘汰,但依旧存在不少无法适应社会的陈旧模式,而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存在的应激状态中,大学生必然面对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以更强的心理素质来面对,现实却不容乐观。有资料显示,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自杀的公民达到近30万人,有超过200万人自杀未遂,而其中的150万人的亲友因此类事件造成持续性的心理创伤。在死亡人数的统计中发现,自杀死亡的数据排列第五,而大多数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年龄阶段在15岁~34岁之间。另外,我国当前有27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只有5%左右的抑郁症患者及时接受了治疗。从这些真实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且带有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具体到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加强对其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有着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地位较为特殊,从社会形势来看,这一代的正处于社会深入变革的时期,同时又有着深层次的教育背景,从生活环境来看,90后大学生又因个性突出、生活优渥等特征而更容易受到社会转型的打击与影响,产生较大的压力。大学生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比如学校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改变、学业负担加重、人际关系矛盾、就业压力增加等等,另一方面与自身的特有个性相关,未成熟的心理状态和成熟的生理状态发生严重的矛盾,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一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中,心理障碍患者占据20%左右,进入90年代上升到了38%,而21世纪后则明显超出30%。这些年来,很多起大学生暴力侵害案件、自杀事件的发生,也表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还在于其珍贵人才资源的价值,社会要在不断的发展中取得进步,国家要在不断的发展中更加富强,就要依赖这一群体的发展和贡献,而人才的教育必须紧抓心理素质。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在近期做的一份有关当代学生素质元素调查中显示,当代人很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起因正是心理素质欠缺所导致,大多表现为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立能力、适应能力差、危机感弱、缺乏自信心等等,这也是当下的教育中缺乏心理教育而产生的结果。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工作的进步过程中,对于高校学生在德育等方面的内容已经得到了更深更广的拓展。我国国务院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指出,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首先要重视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的基础则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探讨

面对当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严峻形势,必须找到有效的措施培养解决,加大教育力度,全面实施有效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一)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教育队伍的水平

我国的高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并从积极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出发,丰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培训教师的培训效率及知识水平,注重自我言行对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观念认同感与心理认知行为,塑造良好的人格,掌握控制情绪的规律与技巧。培训者要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的培训目的融入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去,加强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深化知识性教育,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以学生专业及个体性心理学需求为基准,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从广度与深度上更准确地分析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开知识讲座,积极邀请专家入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调试、环境适应性、就业压力的缓解等内容进行讲解。各宣传性社团则可结合大学生的需求与特征,创办有心理教育主题的小报,并向全体大学生发放,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心理卫生的普及与宣传,帮助学生以更便捷的渠道掌握心理调适技巧。

(三)强化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心理教育体系

邀请主推心理学专业的各级教师、医生组成学校的心理问题咨询中心,并开设有关心理问题的阅览室、接待室、辅导室、测试室,购置各种心理测试软件与设备,配备完善的软硬件设施,辅助心理问题的解决工作。同时健全心理教育体系,通过专业准确的心理素质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国家人才培养的任务息息相关,同时还关乎大学生自身发展、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与大学生最紧密联系的学校,更是要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教育工作,为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吕楠.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2]张勇.浅议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文化教育,2012,(04).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知识;职工培训;重要性;作用;优化措施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介绍

心理健康是一种精神上的良好状态,是指活动正常,心理素质较好,能够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与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与协作。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性的积极发展心态,心理健康的主体能够对外部环境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独立自主的能动性作用,发挥潜能。职工的心理健康受到工作环节的刺激和影响,同时也与职工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保健服务措施相关,虽然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教育水平没有呈现完全正相关,但是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企业仍然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中的重要性。与身体素质衡量标准一样,心理健康也有大概的评价标准,职工心理健康标准衡量标准有:职工能否了解自己的工作目的,是否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客观的估计和评价,职工能否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是否能够使自己的价值观适应社会标准并与企业文化要求相符合,是否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在工作经验中学习并在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是否能够在与同事的合作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二、职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由上述的职工心理健康标准可知,职工的心理健康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下将对职工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的心理素质健康在这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作质量。社会伦理观既区别于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也区别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个体的心理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个体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体心理素质。职工心理健康,个体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个体的个性保持统一和稳定,进而从个体心理健康扩展为群体心理和谐,从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的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职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素质较好,有助于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的心理素质较好,他们就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职工更加容易获得的新思路,掌握新技能,实现新创造。其次,职工心理素质较高,其团队协作能力越强,这样就会有助于企业降低组织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员工之间的协作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实现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职工素质是重要的竞争资源,职工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当今时代背景下,资本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弱化,职工的能力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职工的心理素质健康将有助于职工对自身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保持与企业文化相适应,进而保证职工行为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协调,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增长,有助于企业经营的目标达以实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培训职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强化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有助于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有助于强化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弱连接,进而有助于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同时,企业培训职工可以根据社会准则的要求提升职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强化职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企业要重视对职工心理健康的了解,要重视员工的个性和独立,尊重员工的选择,并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实际心理需要出发制定培训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以便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

再者,企业在职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培养,符合企业职工培训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同时,企业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职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战略,了解职工培训的意义,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职工的心理越健康,就越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使员工慢慢融入到企业中。

(二)有利于稳定职工培训工作质量,激发员工活力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法人组织,其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是开展资源配置和整合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培训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有助于稳定职工培训工作质量,加深职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企业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提高职工心理素质,职工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职工人格的完整和健全,进而提高员工对自己认同和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幸福感,进而反向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心理作用是强大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员工的人格形成和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的反向塑造能力,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影响或者说是导向作用,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因此企业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活力,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优化职工培训模式,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效率

企业在开展职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作用,有助于培训人员慢慢深化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提高培训人员通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机制来优化以往的职工培训模式的能力,进而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认知对职工行为和观念的反向塑造能力是直接而巨大的,培训人员可以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培训方式,根据职工的心理素质要求选择培训模式,以便降低职工在培训过程中的压力,减少职工对培训内容的认知错误和抵触,进而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效率,稳定培训工作的质量。

【结语】在市场经济中,职工的心理素质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企业提高协作效率和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职工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在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稳定培训工作的质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月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2011(2).

[2]董春诗,田晓军.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工作流程与培训保障探析[J].中国市场.2016(27)

[3]韩娅玲.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1)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纠正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即: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什么是心理素质?目前看法各异,尚无定论,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许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刘华山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表现。张大均教授认为,心理素质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班华教授在《心育刍议》一文中指出:“人的素质发展可分为生理水平的、心理水平的、社会水平的不同层次。各种心理品质发展属于心理水平,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环境、教育的合金”。笔者以为,在这里班华教授所说的心理品质即为心理素质。

综合上述几种看法,心理素质应该可以被定义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等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心理素质实质上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它是个体整体素质当中最为重要与最基本的素质,是个体事业与生活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现在高校所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为培养和健全与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使用的方法。

二、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目前的现状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现状为例,来看目前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是以该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作为与表现为最终口碑的。而所谓的作为与表现,更多的是要通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体现出来的,而其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是重要的基础。

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要开展了以下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1.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从1996年开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就开始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通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全面调查,可以了解学生中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个体,也只有了解自我的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这对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主动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还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使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不仅有了针对性并且更具科学性,而且使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在每年学生入校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后,学校都会关注一些具体的学生,并对其中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3.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

目前,我校心理咨询中心有7位教师,为学生进行个体咨询和团体小组咨询,对学生组建的心理学社进行工作上的指导与骨干培训。

4.科学的危机干预

心理咨询教师积极与学生处、院系、校医院、宿舍管理以及保卫处沟通,只要学生出现紧急心理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5.开展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

鉴于在普通教育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开设有心理学课程的学校较少,因而入学新生接受过心理学课程教育者寥寥无几。

此外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巨大压力,往往会在上大学的初期产生报复性反应,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很长一段时间内情绪状态不稳定。加之大学生此时正处于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成长,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就非常重要。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健康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沟通分析学等系列心理学科普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学习,大学生可以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与把握,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的知识,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在大学生活期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心理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归宿。大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其心理素质的水平。心理素质渗透在各种素质之中,各种素质的提高最终都要转化为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靠教育来培养。尽管整个社会对上述观点都具有最基本的共识,但是在高校真正能够落实与贯彻还有待时日。

目前,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尚存在着以下问题:

1.机构设置

心理咨询机构在各个高校有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的、有隶属于学院教学部门的、也有独立的直接隶属于学校。

目前超过90%的高校,机构都设置在学生工作部门。然而心理咨询工作有其独特性和自身的规律,如果它不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就会产生以下的问题:心理咨询工作很难真正兑现以学生为本的承诺;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会受到质疑;咨询人员正常的业务培训很难进行;面临重大危机事件时,心理咨询人员不能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因此该机构设置为独立的隶属于学校的部门是最为合理的。

2.经费、设施、环境保障以及培训

因为体制问题的存在,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业务培训会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教师职称评聘存在归口问题的影响、参加学术会议以及相关业务资料要占用所在部门的大量经费因此被迫取消或供应不足、心理测评软件落后……

3.学生社团管理

在高校,好的咨询机构,不仅要有高质量的咨询人员也要有高质量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活动应该有教师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办适合学生阅读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报纸,建立心理咨询的热线、开展网上咨询服务......这些都需要在经费与政策的支持下来完成。

四、讨论

在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理顺以下关系。

1.机构隶属的关系

心理素质教育及心理咨询机构的隶属关系在各个高校情况是不同的,其中各有利弊。2001年,《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了一组调查数据:从北京市28所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的院校的情况看,60.7%挂靠在学生处,17.9%挂靠在人文学院,7.1%挂靠在教育或心理学系,3.6%是挂在校医院,7.1%是学校直属,3.6%隶属关系不明。目前,挂靠在学生处的学校超过90%,然而,从笔者的实践以及其他学校的经验看,该项工作最佳的选择是学校直属。

2.经费、设施、环境保障以及与培训的关系

假设隶属关系清楚,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就会有相应的经费、设施以及环境保障。在此背景下,开展工作、人员培训、工作量等问题都可以相应地解决。而问题的关键是:该项工作因此可以真正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为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是不能以任何名义与利益相连的,它只能体现一种精神,即人文关怀。

3.开设课程与充分发挥心理学助人作用的关系

这些年,高校的心理学科普课程,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目前每年有不少于5门心理学科普课程在为学生开设。但是很多高校都无法把心理学科普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学校如果能够使该门课程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将会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4.各科教师均具有心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在各自的教学中身体力行的关系

通过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只是整体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完全依靠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是很不够的,各教学环节、各门课程宜相互配合,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此,大学教师应当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牢固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 丽 刘 盈 吴 枫:《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13卷第1期。

[2]廖全明 苏 丹 黄希庭:《目前国内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探新,2007年27卷第4期。

[3]刘启珍 任训学 刘 博:《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表的编制与试用报告》.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25卷第1期。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心理韧性;职业心理素质;影响

1问题的提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能通过个人的职业来实现。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也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个体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困境和挫折,如何解决好这些难题,对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能帮助个体平稳的度过困难时期。在职业活动中,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共同对个体的职业活动和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2心理韧性的相关概念

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一般认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盒挫折的‘反弹能力’”。[1]所谓“韧性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的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2]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对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韧性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得到发展,从而在未来更好的应对困境。目前的研究都大量证明了心理韧性的发生机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因素共同制衡而产生作用的。Richardson(2002)“所提出的过程模型是从瓦解与重新整合以及意识与无意识选择的角度来看待韧性的”。[3]这个模型指出,个体生活出现变化时,个体的“身心精神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为了继续维持平衡的状态,会调动自身多个保护性因素与这些变化相抗衡,但是当压力过大,个体自身本能地抵抗失效时,这种平衡状态就被打破,而个体必须对现有的认知模式进行改变和调整(比如世界观、价值观、信念体系等),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新的平衡可能比原有的水平更高也可能更低。实际上人在一生甚至是同一时期会遇到多个应激源,不同的应激源会对心理韧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实就是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相互抗衡的过程,只有在保护性因素处于优势时,个体才会良好适应,利用心理韧性度过困境并使心理韧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模型的价值在于强调心理韧性是人们有意识进行选择的一种结果,与普通意义上的“复原”是存在区别的。

3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概念

学界一般认为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和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职业生活的适应性程度”。实际上职业心理素质是完成职业相关要求的基础和必要保证。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则是更新的一个概念,未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根据职业心理素质的定义和其研究的内容来看,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主要是指个体为适应特定的职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职业意识,及职业活动的调节成分;二是职业技能,即从事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张大均(2003)的研究中“指出职业心理素质作为个体从事特定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是评判其在未来职业活动中的成效和相应进行职业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对职业心理素质培训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培训范围已经延伸到个体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之中,主要包括职业定向时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和生涯教育中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全面多方面提高个体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满足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

4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挫折、逆境时所产生的内在反应,同时也包括个体所拥有的保护性因素的力量(社会支持系统等),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顺利度过困难的重要保障,而通过一次次面对逆境,个体的心理韧性也会得到成长和发展,整合为一个新的动力系统,为个体提供更好的支持;个人的职业发展在一生当中是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生命构成中很大一部分,如何实现职业的顺利发展对于个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心理素质就是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成功,它是个人职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生活、家庭、感情中所遇到的困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职业的顺利进行。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困难对职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帮助职业的顺利发展。心理韧性与职业心理素质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更好的应用在心理韧性提高和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去,保证我们职业生涯的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

[2]李海萍,陈喜.论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22-24.

心理素质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会计人员 心理素质 培养优化

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速度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竞争的出现使的生产交换蒙上一层“你死我活”的激烈色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的主体,它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腾飞,竞争越激烈,淘汰的速度越快,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生存悬于一线,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则更令人担忧。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小型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这里,要说的关键就是企业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优化似乎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会计人员作为关系企业财力命运的重要人员。其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可以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左右企业发展的明天。

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与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关系

企业是市场经营的主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服务的组织。企业的盈利性质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交换中所处的地位,优秀的企业不但提供了一流的商品服务,更重要的就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自己在公众中的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企业形象的建立,优秀的商品及服务有赖于企业员工的共同维护。而企业员工自身的素质又在侧面影响着整个企业素质的建立培养。

企业的运营需要多个部门的有效配合,企业按照其经营规模的大小自由的组合各自的工作部门,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的企业,财务部门都是企业的“心脏”,会计人员作为为财务人员的一分子,需要精明的掌握企业的各项收支,需要明了企业各项资金的流动状态,绝不能允许坏账的出现。可是竞争的激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繁琐,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流入流出,对于会计人员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率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能否适应企业不断加快的发展步伐,能否在琐碎的工作中找到清晰的头绪,能否将一笔笔资金的来龙去脉有条不紊的理顺,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性的技巧来保持职业的敏感度,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优化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来自社会专业机构的大多数调查显示,现在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拔以及各行各业会计人员的流失程度都主要取决于面临大量的繁琐的工作心里最后的防线崩塌所致。以前的企业会计人员入门培训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重要课程,但如今,随着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崛起,将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会计领域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抵挡住外界的压力与诱惑,才能真正的在这个行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强劲的助推力。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工作程序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企业运营的展开,有利于企业资金流动活力的增长。往小了说呢,就是最直接的能够减少工作失误的发生,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损失,这样就能在企业中形成一股良好的工作风气,进而然地就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带动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优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会计行业有一种统一的对会计的认知,就是会计人员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素质,只需要将公司的“面子帐”做得天衣无缝。会计人员只重视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并不讲求心理素质的锤炼。无数的实践证明,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会计其账做的再滴水不漏,也只是昙花一现,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那些优秀的业内称赞的会计师虽然其专业水平不一,处理账面的技巧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的特征,就是心理素质绝对过硬。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在繁琐的工作面前时刻保持冷静的工作态度,戒骄戒躁。众所周知,会计行业需要一些精英的会计人员,但这些精英人员的厉害之处并不只是他们的专业级别有多高。在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之初,所遇到的挑战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面临的压力也是来自各个方面,在发展之初所遇到的琐碎的事务肯定很多,加之公司整体的内部结构以及公司的各项运营政策都处于实验摸索的阶段。因此,会计的工作并不像在大企业中一般做的准风顺水,按部就班。会计人员可能需要处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保持理性冷静的工作态度,做到乱中有序才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

(2)会计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能随意泄露财务数据。前文所述,会计人员掌握着公司财务的动向,如果不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能形成正确的指引自己行为的内心信念,就会走上一条对公司不负责任的错误之路。有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随意的泄漏工作数据,违反公司的保密要求,妄图通过交换公司财务数据得到自己想要的狭隘的个人利益,有的虽然没有外泄自己所知的公司财务数据,但私下里却对自己要好的同事透漏公司的财务账,这些都是会计人员职业心理素质不强的表现,都会为公司企业的经营带来困扰。

(3)中小型企业应时刻加强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训。中小型企业应将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司企业的政策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素质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只有企业真正的将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纳入职业培训并付之于较大的比重,才能真正的提高整体的素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一支专属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4)最后,会计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紧张的工作中找到缓解压力的方式。良好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良好兴趣的培养有助于会计人员在紧张的高压似的工作中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迎接工作上的挑战。

结语: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却对会计人员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优化应从现在开始纳入中小型企业发展培训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乔玉双.办刊者也要讲究职业道德.财务与会计.2009(10).

[2]北京市成立职业道德专项考核鉴定所.中外企业文化.2010(07).

[3]李旺枝.浅谈劳动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国劳动.2009(05).

上一篇: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下一篇:交通工程监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