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案例范文

时间:2023-02-28 11:45:20

心理辅导案例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1篇

一、让学生迷途知返

针对我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迷恋网络这一现象,我阅读了书中《走出虚拟的世界》这一案例,才发现导致网络痴迷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我反省了自己过去对那些沉迷上网学生的简单粗暴的教训,意识到要对这些学生做到积极倾听他们的烦恼,真诚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并表示理解,运用理性情绪方法帮助他们认清头脑中的非理性信念,改变认知,使他们有一个积极的环境和氛围,从而走出迷离的自我,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二、让学生感受爱

针对学生中单亲家庭或父母闹矛盾的家庭较多的情况,我阅读了《我想有个温馨的家》这一案例,认识到学生厌学、逃学和撒谎等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是与父母的交往障碍造成的,他们失去了沟通的愿望,生活中缺少关爱、缺少关注。因此在辅导过程中,要对他们倾注爱心,唤起他们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还要积极与其父母沟通,形成新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关注、被欣赏的愉悦,得到鼓舞,重新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积极投入学习生活之中。

三、让学生正确面对成败

针对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类学生心理问题,即学习优秀的学生最易产生的考试焦虑问题,我阅读了《活在别人眼睛里的人》这一案例。对于许多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而言,考试不仅是一种检验,更是一种挑战。这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而考试成绩总是不够理想,这总是让他们感到信心不足,这类学生的学习是最痛苦、最无奈的。通过阅读这个案例,使我认识到这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多的比较,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使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低,自信心越来越不足。我想,教师就应该告诉这类学生:“你是自己生活的推动力。相信自己,便能坦然地面对挫折和不幸,相信自己,你就可以承认失败。”要让中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合理定位、增强自信。同时须加强心理训练,让学生学会驾驭环境,保持达观态度和愉快心境。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2篇

对学习心理的探究,大部分学生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大力开展课改的今天,“教是为了不教”已成为一线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究竟如何学习高中数学,茫然不知者绝不是少数,没有教师适当引导,一些学生也就无从着手,茫然不知所措.究竟如何学习?究竟该教学生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

二、案例描述

高一(下)一天上午第三节,一堂数学课刚结束,当我收拾东西准备走出教室时,一位女学生快步来到我身边,将一封信和一张刚订正完的数学单元考试卷塞在我手中,与此同时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在信中他向我诉说——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但不知什么原因,一做数学题就头脑空白,不知所云.同时向我请教三个问题:①为什么中考数学成绩140分,高一数学单元考会经常考不及格?②为什么数学课听得懂而作业却不会做?③如何克服“谈数色变”的学习心理?希望我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告诉他.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我的心沉甸甸的.我拿什么来奉献给我的学生呢?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对不少新高一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盲区.特别是上课听得懂,但在需要自己独立解题时,则不知从何入手.仔细观望高一新生,“谈数色变”的学生不是少数.可见,新课改任重道远.

三、案例反思

这封信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于是致力于高一新生学习心理的探究.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数据调查表明,造成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平时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却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新课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及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高一学生学习数学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极为重要的.

四、案例疗法

从此以后,当我在教学时,一改平时的教法,有意识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学习数学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如下:

1.转变思想,树“聪明”理念

学生间常流传一种说法,认为人的头脑聪明不聪明生来如此,数学学不好主要是“头脑笨”,因而不少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向上的动力,不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探究人的潜能,使他们自信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常介绍类似“娃娃学走路”这个例子,说明只要是正常人,都能独立地学习.其次让学生明确自学能力是一种终身教育,它能使自己不依赖于别人进行学习,做学习真正的主人.最后介绍名人大家立志献身,不怕挫折,奋发向上,同时结合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及典型自学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来激励熏陶学生.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树立聪明理念.

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利用课堂开放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具体做法:(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有关事物的属性,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2)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研讨,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3)给学生充分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4)延迟评价,注意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尽量奖励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在立体几何的起始课教学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你能用6根同样火柴棍拼出四个边长都与火柴棍一样长度的正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师生间共同研讨,6根火柴杆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由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一名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6根火柴杆一定要放在一个平面吗?能否在空间?老师延迟评价,适时点拨:你们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

3.变式教学,激励学习动机

4.引导探究,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要使自主学习得以实施,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所有的教改才能成功.课堂上我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着力点就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探索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做法:

5.学法指导,养成良好习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学习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智力水平.一个人越聪明,获得新知识越快,掌握越牢固.但是,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学习能力,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学中当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出来后,我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不能否定学习有一定艰苦性.”并适时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依靠自己去探索发现,任何有效学习只有通过自己主动认识才能产生效果.” 教学步骤:①教师发给每名学生一份“学习方法诊断表”,让学生自己填写.填写完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评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②采用配对讨论法,讨论如何提高预习效果,讨论“怎样听好一堂课”,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怎样使复习的效果更加有效”.③教师讲授法,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心理辅导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案例结论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3篇

案例一:心胸狭隘增压力

在我带的2006届高三毕业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某甲同学(女),在高一、高二期间一向以沉着、文静的表现令各科老师连连称赞,在班级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是让我最放心的学生之一。某日,某乙同学(女)的家长来校反映某甲在教室骂其女儿,令其女儿甚为伤心。经询问某甲得知:原来两人同桌时,每次考试后,某乙便在某甲面前夸赞某甲考得如何如何好,哀叹自己考得多么多么差。久而久之,某甲便认为某乙是在嘲讽自己并记于心中。进入高三后,某乙的成绩有所提高,而某甲的成绩则进步较慢,因此,月考之后,某甲常常不指名地骂人,某乙则感觉到自己是被骂者,故而回家后告诉了父母。

对此,我的具体指导意见如下:

首先,批评了某甲张口骂人的不文明行为。经细谈,某甲告诉我,她一直害怕别人赶上自己,更不满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当一直比自己成绩差的某乙超越自己时,她心里着急,故而以骂人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气愤。听后,我对其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学习,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要求自己进步,亦应允许别人前行。学习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进步。那种看不惯他人长进的狭隘心理只能为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渐渐地会使自己的上进心崩溃。这种消自己劲头、长他人锐气的想法和做法,要尽快扔到太平洋里去。之后,两人都心平气和,言归于好。在第五次月考中双双进入班级前十名。

案例二: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2008年备考过程中,我班有位学生:张宏(化名)――学习成绩中上,考学很有希望,但是他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存在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他的复习和备考。而且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他有时对待考试只是敷衍,态度极不认真,考试成绩忽好忽坏,但无论好坏,他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对此,我采取的辅导工作是:

首先,我肯定了他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但是在目前我们所处的教育体制下,离素质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仍然要持续一段时期的应试教育,而且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更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并义无返顾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对这一点他也表示赞成。

其次,我给他区别了“应试”与“应试教育”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教育他,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

再次,我具体为他讲述了科学迎考的策略。

(1)要确定目标,迈进目标。目标是复习的逻辑起点,是选择具体复习策略的依据。当然目标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明确的目标会带来自信,带来动力,带来坚强,目标确定后,就要有计划地向目标迈进,许多高考成功者在总结经验时说:“高三时我几乎每一分钟都有计划。”

(2)要把握自我,战胜自我,复习课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不能完全忘记了自我的存在。要有自我意识,要明确“我”是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已的特点搞好复习的,等等。同时,面对高考复习的艰辛,学习知识的繁难,战胜自我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3)要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要主动,不要为完成作业而去做作业。应把每一次作业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各科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大彻大悟。

(4)要多思善想,力求创新。解题需有一定的方法,解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大法、通法必须熟练掌握,小法、特法必须灵活运用,学习时,应多方思考,纵横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以创新意识解决问题。

(5)要序化类化,活化深化。序化,就是要建立知识大厦;类化,就是要将问题归类,陌生问题一旦转化,入“类”,则迎刃而解;活化,就是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联想、分解和组合,解题方法灵活变通;深化,就是融合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6)要合理安排,学会学习。对高三学习,不仅要做到合理安排,预习、复习、听课、作业等井井有条,还要“学会学习”,如面对练习,独立思考,限时完成(训练速度);遇有疑难,勤于请教;今日有错今日纠;课堂上紧跟老师思维走,自习时灵活处理搞“独奏”,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培养后,他逐渐地成熟起来了,而且成绩也一直保持中上,最好的一次班上排名第二,年级第十。

案例三: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2008年,我带的理科复读班,有一位学生,名叫李丹(化名),本来是班里的优等生,一整年下来,总体成绩也不错,但是在高考前两个月,在进行模拟考试过程中,她的成绩其实也不错,仍是班内前几名,可是我发现她每次考完后总是愁眉苦脸,后来经过谈话才知道:她是因为在考试过程中,一些简单题目不得分而产生自卑心理。

对此,我的具体指导工作如下:

首先,要她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年级第一、第二的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上等的,在全校也是上等的,在全省自然是中上等的了。

其次,要她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是老师出题太难。

最后,要她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迅速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励,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考完试后,她的笑容出现了,也比以前爱说爱讲话了。在最后的高考中也发挥正常,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4篇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大量地吸收文化基础知识,还包括身心健康的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美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媒介和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得以形成的沃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催化剂,是学生身体或生理健康的有力保障,是学生积极美感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既然如此,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就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谈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

1 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辅导的任务和内容

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内容应以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坚持启发性、主体性、针对性、差异性、保密性、平等尊重等原则,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1创设稳定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

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和谐、合作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而紧张、冷漠的氛围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老师的重要技能,从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辅导的角度来看,稳定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2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

班主任既可以通过查阅学生档案,走访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又可通过平时观察、交谈、倾听以及科学的心理调查来确定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生活和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等,依此整理归类建档。同时制订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整个计划应符合班级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3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以及教学上的某些弊端等因素,在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生,这部分学习困难生,成绩偏低,常常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自信心低下,直接表现为厌学、畏学、乃至逃学。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力与学习技能,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

1.4对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辅导

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按照平等、尊重、真诚、互助互利、信用、宽容的原则成功的建立和维持自己期望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学会保持友谊,珍视友情,运用正确的交往方式,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改变不良的交往方式。

2 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和策略

2.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肢体语言,情绪的饱满程度和对工作的态度。一位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班主任老师,所带的班级应是积极向上的,什么事都要争当第一,不甘人后。他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反之,心理素质较差的班主任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2创设稳定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让学生生活在幸福祥和的学习环境中

创设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人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精心布置、美化教室,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商讨,共同出谋划策,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般来说,让学生在心理稳定的气氛中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在师生中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爱护下愉快地学习、成长。同时在班级中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3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制订长期有效的心理辅导计划

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可以记录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对每位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也为班主任和家长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

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心理发展档案是家长了解孩子、帮助成材、教会做人的参谋。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都很高,但往往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态和个性特征,在教育子女时文不对题、话不投机,引起子女的反感。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家长约谈、开家长会、家访、举办学生个性特点分析讲座等方式,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在学校的心理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并与家长一起制定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计划,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

2.4利用写周记的方式建立师生心理沟通的渠道

作为班主任,能够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别让阴霾笼罩同学的心,是教育的追求。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无遗给学生增添了不少的压力。小亮就是一位升入高中以来因成绩一直后退,无地自容,扭曲了个性的学生。他善于在事后夸大自己的痛苦,有时冷漠地与学科教师对抗,不说话、不完成作业,又抱怨成绩不如意,甚至失掉了自信心。班主任抓住他的情绪波动点,及时疏导分析其心理,为其讲解自身的长与短、付出与成功的关系,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之后,又利用周记的便利条件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2.5处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要着重心理层次的分析

某同学因上自习听随身听被值周领导发现,领导要求批评教育这位同学。班主任拿到随身听后,悄悄地放到了学生的桌旁,什么也没说就走开了。无言的沉默使这位同学深感惭愧,从此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这位同学上大学后给老师发来的第一条短信是:感谢老师的信任与理解,是您给了我自尊,是您让我理解了“老师”。短短三句话,道出了学生心中的感激与理解。试想,当初如果把这位同学大肆地批评一顿,甚至拳脚相加,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5篇

一、评估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认知存在问题。作为父母,他们不仅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予表扬,父母的认知存在很大问题。

性格过于内向,长期处于孤独状态。小瑞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指责、批评。同学们都不愿和他在一起。而得到的表扬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对学习、生活没有兴趣,自信心极度缺失。因为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作业不按时交,成绩一塌糊涂,经常受老师的批评,使他更加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教师的教育方式单一,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小瑞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卑,甚至自闭的心理问题。

二、辅导过程

根据小瑞的情况,经过分析,笔者决定对其进行全面的、长期的心理辅导。

1.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辅导20天后,我主动约见了小瑞的父母。通过面谈,我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孩子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让他们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开口就说自己的孩子有病。然后通过辅导,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其实也很聪明(在辅导中,我主要说了小瑞在学校的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听讲,书写很工整,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并预计小瑞在后一阶段会有大进步),从而要让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有自信心。我还经常和科任教师沟通,叫他们对小瑞多鼓励、少批评。利用课余时间多和他说说话、谈谈心。

2.对学生的辅导

首先,我采用了长期的鼓励性方式,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其次,我采用书信沟通的方式和他谈心。有时候面对面谈话,难免有些事情不好意思说。我叫他每隔两天写一篇心语日记交给我,我通过书信琢磨他的心理动态并以书信的方式知道他。后来我们便无所不谈,我更了解他了。他也从内心把我当成了他的朋友甚至亲人。再次,我建议他主动与周围的人交往。自卑者多数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小瑞由于自卑,长期独处,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只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导致他陷入自卑的恶性循环中。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积极地与别人交往,还经常在日记里写出最近他的朋友多了,心情好了。最后,我鼓励他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并帮助他取得成功,从而树立他的自信心。

3.从科任教师及同学口中了解他的综合表现

(1)与任课教师沟通。经常了解小瑞的上课表现情况,希望教师们能给予他特殊的关注,多给予他表现的机会。多在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坌摹

(2)与其他同学经常沟通。可以找到班干部,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小瑞参加活动,与他交心,主动关心他,同时与他们一起探讨帮助小瑞的具体方法。

三、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3年后)

在学校,小瑞敢于主动与人交往,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在家里,不用过多地督促他学习,做事情比较自觉。性格也开朗了很多,经常和家长说一些学校、同学、老师的事情。也开始积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二)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对于有消极心理的学生,应充分了解、尊重人格、多鼓励、持续教育;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锻炼在众人面前说话是建立自信走出自卑的有效方法。■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6篇

课例一:心理学漫画的解读与问题设计

1.鲨鱼综合征――不要被曾经的失败吓倒

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鲨鱼为什么不吃小鱼呢?

(2)鲨鱼还有吃小鱼的能力吗?

(3)在你身上是否也能找到鲨鱼的影子?

(4)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身体的生理机能的影响有多大?

(5)如何帮助它启动能量,让它恢复信心,如何说服它呢?

(6)你回顾一路走来,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挫折,你是否也患过鲨鱼综合征呢?你是怎样说服自己,你是怎样恢复信心的?

2.两可图――《树中的宝宝》《妇人与少女》

(1)你看见的是一棵树还是一个宝宝呢?

(2)你看见的是一个老妇人还是一个年轻的少女?

(3)人看图有盲点,那么人有时候看自己、看问题是不是也有盲点呢?

(3)当你遭遇不良情绪和挫败时你如何看待自己?

(4)你是看到自己的努力,还是总沉浸在失败的阴影里?

(5)你是看到自己得到的,还是老想着失去的分数?

(6)你是注意保持积极的情绪,还是无法摆脱消极的情绪?

(7)你是在乎别人积极的评价,还是总忘不了别人对自己消极的评价?

(多给自己做成功的聚焦,可以帮助你提高积极的心态!)

【教师感悟】

心理学漫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深入挖掘漫画的心理学意义,巧妙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由对主题活动的思考扩展到对学习生活的思考,触动学生心灵使其顿悟,从而获得成长。

课例二:导入游戏的选择要适时、恰当

在教学《我的情绪我做主》一课时,教授对象是初一学生,在大的活动室上课,我选择了《抢板凳》活动:

1.讲清游戏规则

5人一组,每次抽掉一个方凳,方凳数比小组人数少一个,其余方凳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鼓点响起,小组成员围着方凳转起来,鼓点节奏由慢渐快,鼓停学生开始抢方凳,抢不到者被淘汰出局,直到最后一位学生胜出,游戏结束。

2.分享体验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你有哪些情绪体验?

生:高兴、紧张、兴奋、失落、沮丧、生气、惊慌、担心……

3.及时切入主题

今天让我们走进情绪,体验情绪,分享情绪。

【教师感悟】

开场游戏既是热场,又是导入情绪的话题,避免仅仅为了热场,却与本课主题无关。

选择热身游戏时须考虑:游戏简单易操作;游戏与主题有较好的结合点,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的放和收,时间2分钟左右,5人一组较适宜,老师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能及时回归主题,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小组人数、游戏时间、学生安全、淘汰学生的安排、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结束与分享、动静结合,等等。游戏结束后,及时分享并切入主题。(本主题也可采用击鼓传花、“捉蜻蜓”等热身游戏,视场地而定)

课例三:解开千千结

最初的设想是得出结论:每个人的心结都是可以打开的。但是实际课堂活动中,初一的学生给了我另外的收获:

一组学生的“结”没有打开,他们很兴奋,他们在挑战老师:“老师我们的结不能完全打开。”

从理论上讲:不论活动有多少人,哪怕1000人,10000人都可以打开结,但仅仅是从理论上讲。实际生活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时间的关系、记忆的错误等原因,有些结一时还无法打开,打不开的结不妨先挂起来,可以是一个美丽的“中国结”,等到时机成熟时再来打开。

课例四:《生命线》――珍爱生命,感悟美好

以0岁为起点,以预先设想的生命结束的年龄为终点,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以现在的年龄为分界线,写出生命中已经发生的三件重大事件,再写出未来最期盼的三件事,并标注时间点。

当我明确规则之后,学生仍然不断有问题:

(1)老师,画一条“射线”可以吗?

(2)线段右端点写上“X”,不写数字行吗?

(3)当我在黑板上把13岁的节点画在线段的中间时,马上有学生抗议,13岁没有那么长!

感悟:学生在画线的过程中,已经有所触动,“射线”“X”说明有的学生在回避生命是有限的,希望生命更长久。

【教师感悟】

课堂实践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些是无法预先设想的,课堂具有生成性的特点。一个游戏可以被多次使用,反复体验,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解读,在团体的心理氛围中会触发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出丰富的内涵,这就是课堂生成过程,也是心理课的魅力所在。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青春期 心理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64-01

一、基本资料

高××,就读八年级,男,14周岁。该同学应属男生中的早熟型,已进入青春期,且已有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其父亲湖北房县人,母亲龚xx湖北房县人,文化程度不高。在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有很大的原则上的分歧。其母亲一切任其自由发展即可。其父亲则认为从小要打好基础没。两人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分歧。高××同学也具有很强的上进心,他虽表面上表现出对学习很不在乎的样子,但考差了他会很不高兴,且会给父母发短信道歉。

三、辅导方法和过程

根据案主的情况,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首先是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进行直接辅导,主要是缓解其对于老师的那种逆反心理,进而再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其次对影响案主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科任老师、其父母以及其他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和风细雨,避免冲突

具有叛逆性格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顶牛”,你说什么,他偏不听;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个别脾气暴躁的孩子甚至会当面反驳或顶撞你,让你下不了台,这时教师先不要生气,也不要和他继续争执下去,如果不顾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场合地对孩子大声呵叱,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那么,孩子出了差错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处理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呢?首先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且停止这次谈话,防止矛盾的继续恶化,避免冲突的发生,然后老师要静下心来把孩子犯错误的情况、性质以及所涉及的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找孩子个别谈话,注意一定不能将孩子的错误公布于众,使之产生无脸见人之感。谈话的时候,教师的语气一定要轻,要和风细雨,润物于无声之中。

2.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叛逆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偶然间形成的,所以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地关注着孩子,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教育,要不厌其烦地循循善诱,从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引导。

接下来我从一些小的方面对其进行引导,比如说早上早些到校;头发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修剪;自习课不应大声喧哗;等等。从这些小事上对其提出要求,他不会因很难做到而放弃,他也可以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2.2为人处事方面要注意教导。

如何与人交往,是现在各阶段孩子都面临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具有叛逆性格的孩子,在平时的交往中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不合群,他们不懂得与别人平等相处,不会取长补短。这些问题在高××同学身上基本都存在,因此我先教给他基本的做人准则,如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诚实守信等,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学会容忍、平等和协调,培养他乐观开朗的良好性格。为此我鼓励他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年纪乒乓球赛,并在比赛过程当中一直都去为他加油,他在这方面本来就有一定的特长,因此帮助我班夺得了初一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且在全班同学心目中树立了一种良好的形象,也进一步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对班级的认同感。

2.3学习方法要注意指导。

性格叛逆的孩子由于性格上的缺陷,一般在学习上也不很用功,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注意培养高××同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技巧外,更关心他的学习,尽一切能力给予他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他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提高他的兴趣,让学习的任务变成他的愿望。他通过学习,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思想随之变得成熟起来,也逐渐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从而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

3.掌声教育,鼓励上进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在一方面对张××同学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时,我还制造机会让他担任了班级的数学科代表和学习委员,同时我还从体育老师那了解到他在短跑方面比较突出,于是再校运会上鼓励其参加了男子200米、400米和接力比赛,果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他的成就感。

4.加强沟通,取得配合

4.1与其他科任老师的沟通:通过与其他科任老师的沟通,让其他老师了解这位学生的情况,从而配合我的教育。同时也及时了解他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因势利导。

4.2与其父母的沟通:通过与其父母的沟通,让其父母达成一种一致的教育观点,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

4.3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让其他同学了解我对这位同学的一些做法,从而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而不至于有其他想法。也配合我对这位同学的教育。

四、结果与思考

1.结果:一个学期下来,高××同学的成绩由入学时的班级第28名跃为班级的第9名,在期末的优秀班干部的评选中以高票数被评选为“优秀班干部”。我班上也因为少了他这个“刺头”,课堂纪律有了很大改善,已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学风。在家里,顶撞他妈妈的次数少了很多,父母因为他的教育起的争执几乎没有了。

2.思考: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8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03-02

一、案例背景

卓金(化名)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女学生,干净漂亮、聪明伶俐,上课发言积极。笔者是她的英语老师,原本以为这样的学生,学习肯定会没问题。但在第一单元结束时,做课本上比较简单的听力练习时,却发现她咬着笔,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对着题目的选项无从下笔,最后竟然无法完成。这叫笔者大跌眼镜。在向班主任和她妈妈了解过情况后,笔者才知道:原来在其他科目上,她几乎有同样地表现――上课积极,做起题目来却不理想。

二、案例分析

1.卓金实际学习能力并不如表现的那么好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在很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基本学习能力有六大指标: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卓金上课表现积极,但是无论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上,还是在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上,卓金的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或多或少地问题。

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实上课的时候卓金很容易走神,一些时候,虽然她眼睛向着老师,但眼神是茫然的。所以说,因为一些原因,她的注意力集中存在问题。在与她的妈妈和其他老师交流以及询问过她本人后,可以确定,她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不是因为情绪波动等因素,而可能是能力缺陷的原因。

2.卓金强烈成就动机更多源于家庭

卓金发言积极、爱表现自己,呈现出强烈的成就动机。笔者的小学英语课的发言基本上是跟读和朗读,卓金的发言表现还不错,可见她的模仿能力是不错的;但在语文、数学学科上,卓金的发言质量并不高,不具有思维的深度。

经过了解,笔者认为,卓金的成就动机可能不是源于个人,而是源于家庭压力。卓金爷爷是个普通农民,但通过努力,使卓金三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辈都走出农门、拥有一份正式工作;和她的父辈接触,也可以发现都是社会活动能力很强的人;三个家庭中,卓金家相对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一点在她妈妈那里得到了验证――她妈妈不止一次和笔者说:“我的脾气很不好、很急……”虽然她妈妈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况,但可以推测,她妈妈受到的压力,已经不知不觉传递到卓金身上。

3.卓金强烈成就动机和实际学习能力反差原因分析

首先,生理因素。当今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视为掌上明珠,过分保护,儿童缺乏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来训练感觉统合,较易出现感觉统合方面的障碍。

其次,电视和电脑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伴随着电视和电脑长大的,据香港学者莫泰基在《电视对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结构性影响》的研究,电视(电脑)极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学习能力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比如削弱语言‘学习能力、精神难以集中、破坏主动学习能力等等。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其他教师的交流结果,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或多或少地存在“精神难以集中”的情况。而卓金的情况相对严重而己。

最后,心理因素。卓金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并不强,上课时却竭力表现,这可能主要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卓金的大家庭,竞争压力很大,她妈妈的对她的期望很高,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卓金还有一个很聪明很文静的堂姐同班学习。她妈妈曾说:“做作业的时候,我如果不说,她就不敢确定哪一个是正确的答案。”面对超过自身能力的期望,面对霸道的妈妈,无法“光明正大”地反抗,只好潜意识里反抗,使得她在学校独立完成作业(练习)的时候,举棋不定,拖拖拉拉。

三、辅导措施和反思

(一)辅导措施

1.注意力、记忆力感统训练:(1)跳绳:提高协调能力(2)听文记“的”:家长读小短文,让孩子听并说出有几个“的”(听音不记字),提高长时记忆及听觉专注力。

2.转变家长观念:儿童的学习问题,家庭因素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以及脾气性格,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笔者和卓金的妈妈的沟通后,对她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1)不要对卓金过度要求。只要卓金尽力在做,就已经接近教育的日的了,即使孩子做错了,尽量心平气和地讲,多夸孩子。(2)相信孩子,给孩子选择权。让卓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选择,比如第二天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颜色的鞋子,培养孩子自主决定能力。

(二)反思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9篇

个案1 设定计划为主、认知疗法为辅的辅导案例

来访者李某,女,16岁,2000年11月来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李某称自己属于“议价生”(家长出赞助费进入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低,基础差,在入学时就有强烈的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学习的时候也手忙脚乱,费了很大的力气,学习成绩也不见起色,由此产生了自杀的想法。第二次咨询时心理辅导员向李某询问了她在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安排方面的一些情况,发现李某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在学习习惯、学习毅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学习过程中经常借各种理由给自己放假,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书、从哪里开始看、看到什么程度等等,时间往往浪费在选择上。

经过分析,确认李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内部情绪方面:由于自己学习基础比较差、是“议价生”等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体验。

外部行为习惯方面:学习习惯差,学习时间分配能力不强。

确定了李某的问题之后,心理辅导员决定采用认知疗法和设定计划综合使用的辅导模式:利用认知疗法调节李某的认知结构,帮助她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机制,并且利用鼓励等方式消除其不良的情感体验,使其重新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利用设定计划帮助李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首先利用认知疗法调节李某的自我认知结构。心理辅导员告诉她衡量自己不用和他人去比较,只要每天有所进步就很好,并和她一起比较了她入学时的学习状况和目前的学习状况,使她看到自己的进步。在第四次咨询结束时,李某对心理辅导员说:“老师,我明白您说的超越自己了。我可能不够好,可是只要我每天都比昨天好,我就会很快乐。”

其次利用设定计划帮助李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辅导员帮助李某分析自己究竟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得出的结论是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欠缺,于是与李某商定,让她写一周的时间分配计划,要具体到每小时做什么。在她写出时间分配计划后,心理辅导员帮助她分析计划的优点和缺点,并帮助她完善计划。在计划修订完成后,要求她按照计划一丝不苟地完成。心理辅导员也争取了家长和教师的帮助,督促李某完成学习计划,并要求家长和教师对于她做得好的地方及时鼓励。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心理辅导员对李某进行充分的关注,随时注意她所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她解决这些问题,对她成功之处加以适时的表扬。一周后要求她做出第二份时间分配计划,并按同样步骤帮助她完成计划……

当第三份时间分配计划最终完成时,李某给心理辅导员一封信,信中说:“今后我每周都会做一个时间分配表,她就是提高我信心的‘小魔法’。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您使我受益终生,我为成为您的学生而感到骄傲!”至此,对李某的咨询比较成功地结束了。

个案2 认知疗法为主、设定计划为辅的辅导案例

学生王某,男,17岁,1999年9月由家长陪同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王某本人很不愿意来,足被家长硬逼着来的。家长陈述王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均为教育工作者,对王某在学习方面管教较严,其他方面经常不管不问,而一旦发现孩子犯错时又非常愤怒,处理方法比较粗暴。父母要求孩子说真话,但听到孩子陈述自己的错误时又忍不住要打孩子,打过之后又后悔,对孩子哄爱有加,表现出对孩子教育的前后不一致性。家长陈述王某小学的时候表现非常好,从初中开始出现撒谎、偷钱、抽烟等现象,家长痛打了几次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到了高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也开始不听家长的话。

王某第一次来咨询时非常不信任心理辅导员,认为家长没必要让自己来咨询室,来了也没有什么帮助。在第二次咨询时咨询关系有所改善,王某自我陈述时认为家长一开始不管自己,到管他的时候又不信任他,总对他使用教师对学生“逼供”那一套,有时候他说真话挨打,说假话反倒没事,“到了最后,说谎已经成了习惯,不说谎话都难受”。到了高中,认为自己长大了,没必要听家长的话。家长越不让做的事情自己越要做,“反正他们打了我之后我还足他们的儿子,能把我怎么样”。在外面结交了不少不良少年,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当谈到未来时,王某显得很迷惘,认为“那是我爸我妈才天天挂在嘴边的事,反正有他们,我也插不上手”。

经过分析,确认王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内部情绪方面:错误的认知结构。父母对王某前松后紧的教育方法,养成了王某爱撒谎的习惯。王某认为家长对自己完全不信任,不论自己说什么家长都不相信,不管自己说真说假都没关系,由此也产生了对其他人的不信任。同时王某也认识到了父母严厉惩罚背后的溺爱,觉得自己将来肯定“有他们管,自己不用操心”。

外部行为习惯方面:王某最大的不良习惯是喜欢撒谎,因此使咨询过程变得很困难。

确定了王某的主要问题后,心理辅导员决定综合使用认知疗法和设定计划对王某进行辅导。首先使用设定计划改变王某撒谎的习惯,使咨询能够顺利进行,而且也利用设定计划改变其父母对于他的行为反应。其次利用认知疗法改变王某错误的认知结构,一是改变王某对他人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自己父母的不信任,二是改变王某对自己父母“会安排自己未来”的看法。

首先使用设定计划的方法进行辅导。先争取王某父母的配合,告诉他们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心理辅导员和王某的父母共同制定了几个短期计划,一开始让他们对王某尽量尊敬,对其行为不进行太多的表扬或批评;接着在一定的范围内夸奖孩子;然后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使王某获得责任感。计划的目的就是改变王某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由近距离的正负面控制改为远距离对行为本身的奖惩。另一方面心理辅导员也和王某约定,每次咨询的时候他都不能说假话,进而升级为“明天一天不管对谁都不说假话”,“下一周不管对谁都不说假话”……同时取得家长和亲友的支持,对王某说真话的行为进行及时鼓励,逐步改变王某爱撒谎的习惯。

其次,对王某进行认知疗法方面的辅导。一方面,从王某自我感受到的“说真话并没有那么难受”到“原来人人都说话算数”开始,帮助他认识到只有自己相信别人,真正做到尊重自己的自身形象,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别人才会同等尊重他,从而改变他以前对于自我形象的错误认识,帮助他重新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另一方面,心理辅导员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例,帮助王某认识到没有人可以代替自己走完一生的路,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帮助王某纠正自己“反正父母会给我找工作”的错误认识。

在经过了将近三个月的咨询后,王某基本上改变了说谎的不良习惯,开始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并准备努力学习。王某的父母也改变了溺爱加专制的教育方法。无疑,摆在王某和其父母面前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改变恶劣的、互不信任的亲子关系以及如何让王某消除不良的行为习题,而是如何帮助和指导王某的学习。以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次咨询也告一段落。在后面的时间里,心理辅导员也对王某进行了相应的学习方面的辅导。

[总结分析]

认知疗法在改变个体错误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方面有良好的作用,而设定计划针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系统化的细致改造有很好的效果。两者综合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管以哪种咨询方式为主,两种咨询方式是有机结合的,并不是机械组合或泾渭分明的。

2.在咨询过程中,两种咨询方式的时间顺序并不一定足此先彼后,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情况比较严重时,如来咨询的学生有幻想狂、自杀倾向等严重问题,使用设定计划的作用要好得多,而认知疗法在这种问题上的作用就不甚显著。

3.在对这两种咨询方法的使用还不是非常得心应手的情况下,心理辅导员不要随意将两者综合使用。

[理论依据]

认知疗法是心理咨询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认为,凡是情绪或行为反应,均与其认知有连带关系。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观念或想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心情与行为。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只要进行认知上的纠正或更改,便可以连带地改善其情绪或行为。

认知疗法的着眼点是通过改变咨询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或改善他们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设定计划足依据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所派生出的心理辅导法。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足,个体的不良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行为。行为疗法的原理认为,只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处罚,就可消除不适应的行为,也可建立所需要的新行为。

心理辅导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攻击 耐挫力问题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一、工作中发现问题及问题的发展

学生李涛(以下简称小涛),男,17岁,高中三年级,活泼好动,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非常好,颇受女生喜爱,成绩浮动非常大,社会交往广。该生为我所带班级学生。在高一由于实验班的调整,小涛来到了我的班级,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不过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而已,根据了解,把该生安排为生活班长。高二文理分班、高三的大打乱再次分班,小涛一直在我的班级里面,高一7班――高二7班――高三9班,年复一年,小涛那辛勤的身影、运动会上为班级拼搏的精神时时在我的字典中增添着一笔又一笔,可是回忆起来,小涛的成长却是一个坎坷的过程。

在高二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到他有很多的问题,在高二这个特殊的时期,小涛经常参与一些打架事件,甚至一些群架事件,这多少与他的众多社会朋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学生对其称呼“涛哥”,明显带有一丝社会气息。成绩在高二至高三阶段直线下降,有明显的男女交往过密现象。经过一些辅导,小涛明显能够把精力转向学习,可学习成绩仍呈下降趋势,且无法树立信心,竟想到放弃。小涛的家长说:“我们孩子明显心思不在学习上啊,现在晚上到家也不学习,每天就知道美!”

小涛自述(多次谈话的关键之处):我每天很憋屈,到家里,爸爸妈妈经常因为爸爸应酬多而吵架,我很难学习进去……至于女友,我并没有认真,只是觉得好玩罢了……如果我有朋友挨打的话,我躲开那我不是太不讲义气了?我觉得我这么做对……现在成绩一直上不去,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也许我就这样了,老师您就别费心了。

二、个案分析及诊断

根据小涛的自述,家人的评价,经过大量查阅资料,我发现他的问题较杂,基本可以确定为三个问题:1.攻击①。攻击也叫侵犯行为,指有意用语言或暴力的形式对他人的身体或心理进行伤害,且不为社会规范许可的行为。2.耐挫力问题②。耐挫力指人们能够摆脱挫折困扰,使自身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3.青春期性心理问题③。青春期性心理问题既包括个体在青春期所遇到的与性心理和有关的心理问题或困扰,又包括与异往有关的心理问题。很明显,小涛属于其中的异性情感问题。

攻击的形成:通过了解,我知道小涛的父亲是退伍军人,管理方式非常粗暴,曾因打孩子把自己的皮靴踢坏。小涛由于在童年时期经历了管理方式粗暴的父亲的影响,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由个体打架发展到群架,经常出现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的现象。

耐挫力问题的形成:由于高考,以及家长、老师的压力,小涛面对每次考试结果与预期的巨大差距,加上落下的很多的功课,不能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产生放弃思想,不能够坚持拼搏。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之异性情感问题的形成:由于小涛处于异性接近期和两性恋爱期之间,当有女生主动关心他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友情和恋情的模糊,开始了所谓的早恋行为。

三、辅导措施及过程

由于小涛情况的复杂性,我决定交叉共同处理他的心理特殊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到高三能够让小涛顺利克服攻击,在高三期间能够通过考试克服耐挫力问题及异性情感问题。最终使小涛能够顺利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使其毕业时成为健康快乐的阳光男孩。

1.尊重学生,耐心交谈。

由于小涛的不同问题的出现,进行不同话题的突破。对于其父母的吵架,先给予孩子承诺,在其父母吵架过分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直接到自己的家里来学习和休息。让小涛感受到我的关心,不再排斥,这样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下面的谈话。在谈话中,首先接受他的行为,包括他的三种心理现象的出现,让他要坦然面对它,心平气和地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小涛认识到我的善意,能够主动和我沟通共同解决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断地在辅导中挖掘小涛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使孩子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针对攻击:对事不对人,让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些问题:你是不是在生气之后,就想找人来出气?你的朋友如果受了委屈,你是不是很想替他出气?事情过后,你想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你有没有觉得那个同学因为被你欺负而感觉很委屈等问题。让小涛明白攻击别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会害人害己,不但不能使愤怒、挫折等情绪得不到排解,甚至会激化。根据自己的实例让其正确认识健康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对小涛出现的一些已出现的问题剖析,给予一定的处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异性情感问题:理解但不姑息该生的青春期早恋问题。跟小涛心贴心的交流,让其认识到早恋就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没有任何现实的结果。也让他知道男女正常交往,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进友谊,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这是自然的现象。但爱情是以婚姻为前提的,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未来的路很长,作为高中生,这种感情很难有好的结果,会成为“无花之果”。也要认识到现阶段我们的最大任务是学习,如果因为恋爱影响学习,就是非常荒唐、不可取的。我试举身边朋友的例子,让其明白这个道理,并给小涛布置相应的作业:请找出她身上的10个缺点,以便打破对方在他心中的完美形象。

2.进行家访。

为了让家长共同配合我的心理治疗,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针对不同的情况与其家长交流,在家长和小涛的共同配合下,我们每次交谈都能够让孩子学到更多的道理。并且在与其家长交流过程中让家长也能够得到一些辅导,使他们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学,更加适合孩子,能够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并对其父母吵架,和其父亲喝酒的情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也得到了小涛父母的支持,使得家访行动收获颇丰。

3.同甘共苦,共同进步。

小涛耐挫力是一个大问题,没有任何的动力,所以为了让他也能够有一定的动力,学会熬夜,抓效率,进行最后的高三冲刺,我也给了小涛一个承诺,每天我也进行高考前的百天冲刺熬夜行动,每天凌晨12:30―1:30之间小涛必然会收到我的一条问候、鼓励的短信,即使工作再累、身体在疲惫,也不曾忘记。这使孩子得到了鼓励和感动。

为了给其更大的耐挫力,使其不放弃,每周日下午我都会给包括小涛在内的一些学生补英语课,其实主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减压辅导或者是其他的心理疏导,小涛也越来越开朗,也让我们的补课充满了欢乐。慢慢的小涛成绩不断上升,攀升至班级的前10名,使其有了信心和决心,这样该生的耐挫力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4.制定行为契约书⑤。

我通过制定行为契约书来约束小涛的行为,随时提醒他的行为,大大约束了他的行为。

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我,李涛,同意在高中剩余期间承诺绝不做出下列行为。

①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打架事件。

②正确处理与××的关系,使关系正常化,让同学们进行监督。

③每次考试后不再说出丧气话,跟老师共同分析考试成绩。

④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克服打架行为。

⑤如果心理需要发泄,主动找到宫老师交谈、控制自己。

如果我违反以上行为中的任何一种,我愿意接受处罚。处罚措施:主动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处理,主动为班级做卫生反省。

我愿意接受老师、父母的共同监督,当违背契约中的任何措施,我将和老师共同记录在备忘录中。

五、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辅导,该生效果明显,摆脱了耐挫力问题,并在高考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至于早恋问题、攻击在高三期间一次没有出现过。现在小涛已经上了大学,并且我们后来一直是哥弟相称,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样,我也初步达成了把该生培养为阳光快乐健康的男孩的目标。

在此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工作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激烈、动荡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是由于经验的缺乏经常认识肤浅;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如有的学生不合群,有的自卑,有的极易冲动,有的叛逆报复,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出现出走、自杀等现象。这些所有的现象可以说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健康成长,已迫在眉睫。而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也有各种机会和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固此我们应该把握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为这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必须的条件和环境。

注释:

①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144.

②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182.

③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207.

④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146.

⑤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262.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范文 下一篇:财务分析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