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范文

时间:2023-03-19 21:57:05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范文第1篇

施测者应具备一定的资格 对施测者来说,最起码的资格有4条:一是施测者必须掌握心理测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接受过实验心理学的训练;二是施测者必须接受过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对心理测验的特点和性质、作用和局限性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如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熟悉有关心理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和记分方法等;三是施测者要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四是施测者要恪守心理测验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对测验内容的保密、测验的控制使用、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等。

说明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 来访官兵有权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验和为什么使用这种而不是使用其他测验手段。同时,只有当来访官兵表示同意并愿意密切配合时,才可实施心理测验工作。

与来访官兵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在心理测验过程中,咨询人员对来访官兵应该持关心的态度,热情、真诚、有耐心,与来访官兵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以引起来访官兵对心理测验的兴趣,积极配合,以便测出真实水平或实际情况。

慎重选择心理测验量表 每一种测验都有其特殊功能,或者说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一定的范围,测验的效度和信度就不可靠了。因此,对来访官兵采用何种测验,应慎重考虑。选择测验时,不仅要了解它的信度和效度,还要明确每一种测验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年龄范围。在心理咨询中,应依据来访官兵的心理问题,慎重、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心理测验。例如,咨询开始不久,咨询人员已经通过谈话,对来访官兵的心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判断,已初步确定来访官兵的问题属于在情绪、思维方式、人际关系、行为习惯、人格特征或躯体等中的某一方面。但是,这种理解和判断是一种非量化的印象,很难严格说明其程度是否客观和可靠,尚不能最后确定,这时可借助相关的问卷和量表做进一步了解。若来访官兵的逻辑和推理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较差,可选用相应的智力测验;若来访官兵表现出固执、易激惹、偏执、有较明显的病态人格特征,可选用明尼达多项人格测验;若来访官兵表现出社会适应不良、家庭或社会人际关系不和谐,可选用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若来访官兵的焦虑或抑郁状态突出,有癔病色彩,有恐怖、敌视等异常情绪,可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选用心理测验量表的依据 一是选用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以便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如:来访官兵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有人把心理测量表比作“心理化验单”,这是十分恰当的。如果“化验”结果支持临床印象,该“化验单”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否则,在诊断时应该将其忽略不计或仅供临床参考。二是选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如来访官兵的临床表现为焦虑,但引发这种焦虑的外界因素并不足以引起其他人的焦虑,这时必须要考虑来访官兵是否存在人格因素问题,因此,可选用恰当的人格量表,以便确定上述考虑是否正确。三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为了确定诊断和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病因问题是不可忽略的。如:对于来访官兵目前的临床表现,无法在近期生活现实中找到直接原因,这时可考虑寻找远期原因。为此,可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以便搜寻其两年内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等等。四是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当临床现象超出心理问题常规表,怀疑来访者是否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时,或怀疑是精神系统疾病时,可选用多项人格量表、智力量表和神经心理学测评量表。

恰当地选择心理测验实施的时间关于心理测验实施的时间,一般来说,心理测验应在初次接待的时候实施。在初诊接待中,咨询人员已经通过摄入性谈话法,对来访官兵的心理问题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判断,这时可借助心理测验相关的问卷和量表做进一步了解。一旦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程序之后,要尽量避免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范文第2篇

燕国材教授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验也作了很好的概括。他认为就一般方法而言,“归纳起来不外乎问答法和情境法这两种心理测验法”。这集中反映在庄子的“九征法”、《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大戴礼记》的“六征”法、刘劭《人物志》的“八观”“五视”、诸葛亮的“知人性”七法等。至于具体方法则有:教育测验,如选拔与考试制度;分心测验,如“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测验;动作测验,如民间的“抓周”;特殊能力测验,如“试射”;创造力测验,如连环测验、形板测验、迷津测验。[2]这里则尽量以现代心理测验作框架,从测验方法(设计)和数量化的角度,将古代的心理测验归纳概述如下。

一、动作判断法

动作判断法是以动作发展特点或动作技巧作为心理测验根据的测验方法。此种测试方法,就其被试年龄说,小至婴儿,大至成人。对婴儿有抓物“试儿”,对成人有“试射”选拔。

(一)抓物“试儿”

这是我国民间让儿童周岁时抓物品,以测试其感觉-运动发展特点的方法。南北朝时的颜之推曾就此种方法作过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盟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3]这种“试儿”俗称“抓周”,以儿童周岁抓物而名。婴儿的动作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机能,手的操作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其认知活动,所以用抓物测试其感觉-运动发展水平,“以验智愚”,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依据婴儿先抓到什么东西来预测其未来从事何种工作则缺乏科学根据,因为婴儿选抓何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在1400多年前已有动作测验的记载却是难得的,林传鼎教授评价说:“这种针对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的特点,以实物为材料的近似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可以说是1925年格塞尔(A. Gesell)婴儿发展量表的前导。”[4]这段评论应当说是公允的。

(二)“试射”选拔

在古代射箭是狩猎和作战的重要本领,所以历代都重视“试射”,以此选拔文武官员,或参与祭祀。从《礼记》记载看,我国周代已采用“试射”这种测验形式。“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5]从现代心理测验看,这是属于特殊能力测验的单项测验。它根据射中次数的多少,以及行动是否合乎礼仪,动作是否合乎乐律,来判断能力的强弱,以确定是否录取。林传鼎教授评价说:“按现在的测验学术语来说,它用了参照效标的记分法。”[6]效标是衡量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上面所说的,“试射”射中次数的多少,动作是否合乎礼仪和乐律,就是射箭这种特殊能力测验的效标。

二、问答鉴定法

问题鉴定法是指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其知识和思想内容,来鉴定人的心理行为品质的测验方法。它包括口头问答和书面问答,后者有些类似于现代的纸笔法。

三国时的刘劭对问答法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何谓观其感变,以审常度?夫人厚貌深情,将欲求之,必观其辞旨,察其应赞。夫观其辞旨犹听音之善丑,察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也。故观辞察应,足以互相别识。”[7]刘劭认为,观察一个人在骤变时的反应,就能了解他的心理行为的常态。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往往为其复杂的外部表现所掩盖,所以要真正探求到他的心理状况,就必须看他言谈的中心,考察他的应对方式,这样才可以判断其语言含义的美恶和智能的高低,从而鉴定出人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与品质。这里的“观辞察应”,就是问答鉴定法。他还指出:“然则论显扬正,白也。不善言应,玄也。经纬玄白,通也。移易无正,杂也。先识未然,圣也。追思玄事,睿也。见事过人,明也。以明为晦,智也。微忽必识,妙也。美妙不昧,疏也。测之益深,实也。假合炫耀,虚也。自见其美,不足也。不伐其能,有余也。故曰:凡事不度,必有其故。”[7]这里具体地分析了通过问答等方式了解人的心理特点与品质的情况。

具有心理实验性质的“知人之法”,也涉及用问答法测验人的心理。例如,《六韬》中“八征”的前四种方法,诸葛亮“知人七法”中的前三种方法(问、穷、咨)等都是问答法,借助言语,以问答的方式观察和测验人的心理,特别是人的智力和性格。在今天,问答法仍有其重要意义。

书面问答法在我国广泛应用。我国唐代科举取士中有一种“帖试”,即“帖经试士”,实际上是现代考试中常见的填空测验。 “帖试”后来演变成为缀字测验,即填空。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还有一种变式,称为“对偶法(类比法)”,如:“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都是书面问答法的实例。

此外,猜“字谜”也是一种特殊的问答法,它可以帮助了解人的联想、思维、想象和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之类似的“对联”也属于问答鉴别法。

三、情境鉴别法

情境鉴别法是创设一定的情境(亦即控制某种条件)观察测定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通过心理实验来测验的方法。

庄子曾提出了创设九种情境去观测人的心理、行为的方法,称之为“九征”。他说:“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省人得矣。”[8]他创设的情境是:远处工作(远使之),近处工作(近使之),复杂情况(烦使之),突然提问(卒然问焉),紧迫情况下相约(急与之期),令管钱财(委之以财),告知危急(告之以危),喝得酩酊大醉(醉之以酒),男女混杂相处(杂之以处)。所要观测的心理与行为是:忠实(观其忠),恭敬(观其敬),能力(观其能),智力(观其知),信用(观其信),贪心(观其仁),气节(观其节),规矩(观其则),好色(观其色)。从现代测验理论看,就是给予某种情境刺激以观测所诱导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可见,庄子的方法(设计)是合乎科学的。

这种情境鉴别法被历代(特别是汉魏)许多思想家所采用。《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六验”,刘劭《人物志》中的“八观”、“五视”,诸葛亮的“知人七法”等,都有情境创设的测验思想。三国时期,由于当时各国都迫切需要政治、军事等诸方面的人才,以巩固其统治地位,故而促进了对人的才性等诸心理特性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以察举、征辟方式选拔人才产生了许多流弊,如“举秀才,不知书;察孝行,父别居”[9],因而也促使人们采用观测人们心理行为的方法以选拔优秀人才。有学者评论说:“诵汉魏诸儒名著,知其对于心学一门,较周秦研究,愈加精密,其所施检查人心之方法,亦颇有独到之处。谓心理测验发明于汉魏时代,并非无因。”[10]

四、器械测试法

器械测试法是指采用有关设计的器物,来试测人的智力、创造力的心理测验方法。器械测试法包括博弈、九连环、八阵图、七巧板等,有的与现代心理测验中的板形测验和迷津测验很相似。这些测验的意义深刻,而且对现代西方心理测验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博弈

博弈是古代的博戏和弈棋,为两个人对局的智力竞赛活动,虽不具测试与被测试含义,但对比较人们智力、运筹能力的高下是有作用的。一般研究者并不将博弈纳入古代心理测验来讨论,而笔者则认为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博弈始于何时没有明确记载,难以说得准确,文献记载孔子已谈到博弈: “不有博弈者乎?”[11]“博”是局戏,用六箸十二棋;“弈”是围棋。庄子则提到博塞,“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12]成玄英疏:“行五道而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唐朝诗人杜甫在《今夕行》中也写到博塞这种娱乐活动:“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后博戏发展成为象棋,对弈取胜主要靠人的聪慧,具有比较智力高低的意义。

(二)九连环

中国古代的九连环由九个金属环连在一起而成,可分可合生出许多变化,连环的解脱过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智能与技巧熟练水平。据《辞海》记载,古代有两种九连环:其一是民间玩具,“连环系金属丝制成,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贯以剑形框柄,可合可分。中以九环最为著称,故名。”其二是民间戏法,“即戏法节目‘剑、丹、豆、环’中之‘环’,将九个金属圆环(直径约7寸),运用熟练技法,或合或分,或套成花篮、绣球、宫灯等形象”。下面是属于民间玩具的九连环的一种图示:

这种连环测验,可用来检测一个人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以及动作技巧的熟练程度。张耀翔教授对九连环的意义、影响曾作过概要评述,他说:“战国时代已有连环试验,20年前(注:张写该文是1940年)已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鲁格尔(Ruger)采入他的心理实验内,并将实验结果著为一书,名《中国连环的解脱》( The Chinese Ring Puzzles),研究学习心理者无不参考。连环试验创自秦昭王,被试为君王后及其群臣。先是昭王遣使者遗君王后以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昭王分明是用它作一个智能测验。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国策・齐策》)。”[13]张耀翔本人也曾运用九连环进行实验,被试均感兴趣,这是古为今用的一个范例。连环测验把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测验寓于操作玩具与变换戏法之中,把测试人的智能水平和训练、发展人的智能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意义而又受人欢迎的,其所欠缺的是尚无精确的记分标准。

(三)八阵图

八阵图原指诸葛亮的练兵作战阵法,后来历代民间艺人仿八阵图,布成迷津,让人行走,成为一种智能娱乐活动。它相近于现代的迷津测验,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称:“(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而绘成图形(详见《武备志》)。今陕西沔县,四川奉节、新都二县尚有其遗迹,“八阵图”系聚石为之,各高5尺,广10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9尺,正中间南北巷悉广5尺,凡64聚。张耀翔教授推测,有可能由中国留学生或到中国留学的西洋学者,传述八阵图而演成迷津测验。据考证,浙江兰溪诸葛村古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正是按诸葛亮的八阵图设计的。该村以一口池塘天池为中心,四周环绕数十座明清建筑,几条小巷呈放射状从天池向外辐射分布。可以明显看出,村落布局呈九宫八卦形,与八阵图暗合。张耀翔甚至将迷津测验上溯到尧舜时代。尧为了测验舜的智能与品格是否能胜任统治大业,当暴风雷雨大作之时,他命舜到山林川泽去,考察他的行为。结果舜并未迷失,胜利而归。这就是《尧典》上记载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是一个以人为被试的大规模迷津测验。

八阵图及其演变形式,毋庸置疑是中国式的迷津测验,这一古代心理测验,不仅可以测试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创造力等多样能力,而且能够反映出被试在走迷津时所表现出的情绪、意志、性格等品性。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编制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迷津测验。

(四)七巧板

七巧板是将一块正方形薄板截成七块,用以拼排成多种多样的图形,是一种很好的非文字的拼板智力测验。这种拼板智力测验用于娱乐或测试都是很有趣味的。从拼排活动中能训练、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用来测试时也可反映被试的智力水平。例如,你可以将七巧板拼排成:(1)“心”字;(2)跑步;(3)骑马;(4)帆船;(5)鹅;等等(见图2)。

七巧板起于何时,为何人所创,尚未完全考证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它由宋代黄长睿所撰的《燕几图》演变而来,到清代时又发展成童叶庚创制的“益智图”。这样看来,七巧板流行于宋至清之间。《辞海》称:“燕几”是一种可以错综分合的案几,初为六几,有一定尺寸,称为“骰子桌”。后增一小几,合而为七,易名“七星”。纵横排列,使成各种几何图形,按图设席,以娱宾客。清代童叶庚撰《益智图》,自谓:“摹七巧图益智而加益之”,“亦足开发心思”。他将七巧板增加为十五块,合则成正方形,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事物等图形(见图3 )。

七巧板的智力测验意义得到了林传鼎教授的肯定,林教授认为,“七巧板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发散式思维活动,操作的成果是形象转化。它需要知觉组织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而且通过图形中场的分解与接合,能使儿童认识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解的任意性随需要与目的而转移。成功地完成作业,动机将受到强化,有助于发展创造力。益智图这个名称意味着智力是可以增进的,智力作为一种动态过程是可以改变的。”[14]这段心理学意义的分析是很透彻精辟的。

同世界各国的机巧板相比,中国的七巧板是最早发明的。据有关资料,西方第一个机巧板是由法国的塞甘(E. Seguin)于1864年制作的,包括十块木制的几何形小板。1908年比纳(A. Binet)在智力量表中使用了两块三角形,用以拼成长方形。直到1914年肯普夫(U. A. Kempf)制作了对角线机巧板,它是一种五巧板,由三块直角三角形(两大一小)、一块长方形、一块正方形组成,这才跟中国的七巧板很相似(见图4).[15]。七巧板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被称为“唐图”。刘湛恩曾于20世纪20年代著有《中国人用的非文字智力测验》(英文)一书,向国外介绍九连环、七巧板。张耀翔教授相信,“西洋流行的形板测验(form-board tests)是由中国七巧板、益智图脱胎出来的”。[16]

由上可知,无论从历史和现实考察,七巧板的心理测验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都是充分的。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进一步研究它记分法的可行性,使之成为能体现中国传统特色的测验工具。在开发儿童心智方面,应加快生产研发七巧板、益智图之类的智力玩具,使之与魔棍、魔方之类的智力玩具相媲美。

五、等级数量法

史蒂文斯(S. S. Stevens)认为:“就其广义来说,测量就是根据某种法则用数字对事物予以确定。”现代心理测验侧重于对人的心理水平与心理特质进行量化研究,那么古代的心理测验思想中是否也有量化的思想呢?回答是肯定的,朴素的量化思想是很早就有的,甚至可以上溯到孔子。孔子对人的智力与品格不仅有语言定性评价,而且出现了等级评价和数量评价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评价心理问题产生了影响,我把它们视为等级评定法和数量指标法的萌芽。

(一)等级评定法

孔子在评价人的智力水平时,开了等级评定的先河。孔子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1]并且,“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17]另外,“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8]可见,孔子对人的智能有三种等级评定,第一种分为上智与下愚二个等级;第二种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第三种分为上、其次、又其次、下四个等级。后来有的思想家将这种等级评定用之于品性。例如,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19]他把人性分为三个等级,也是上、中、下。韩愈承袭“性三品”,指出:“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20]他同样是把人性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予以评定。魏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将人的品行定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然后按所品评人才的言行予以升降。九品中正制的等级比过去增加了许多,对人的心理品格水平高下的区分也更细了。

(二)数量指标法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开了用数量标明智力水平的先河,他在评价两个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时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21]孔子的学生陈亢与伯鱼对话时也有类似的意思,陈亢在问过伯鱼后说:“闻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8]从以上可知,是用一、二、三、十这些数量在标明一个人的智能水平,这跟现代心理测验的量化思想是相符的。《中庸》有一段话还从相反的视角评价智能水平,这就是“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当然以上这种数量指标只是粗略估计,并非今天的精确统计。又如,有的古籍记载,魏曹子建七步成诗,幸免于死;宋刘元高一目十行,人人称能。前者说明完成一种作业所需的时间数量,后者指一个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作业数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自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至今共用一斗。”[22]这虽是诗意的夸大,但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具有比例或指数的性质,富有心理统计学的意义。

注:本文节选自杨鑫辉教授著《现代心理技术学》。

参考文献:

[1]张耀翔.心理学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15.

[2]燕国材,朱永新.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颜氏家训・风操篇》

[4]林传鼎.智力开发的心理学问题[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8.

[5]《礼记・射义》

[6]林传鼎.智力开发的心理学问题[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3.

[7] 《人物志・八观》

[8] 《庄子・列御寇》

[9] 《抱朴子・审举》

[10]程俊英.汉魏时代之心理测验[A] 心理杂志选存[C],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一年.

[11]《论语・阳货》

[12]《庄子・骈拇》

[13]张耀翔.心理学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13.

[14]林传鼎.智力开发的心理学问题[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8-9.

[15]潘菽,高觉敷.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308.

[16]张耀翔.心理学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13-214.

[17]《论语・雍也》

[18]《论语・季氏》

[19]《春秋繁露・实性》

[20]《韩昌黎集・原性》

[21]《论语・公冶长》

心理测验范文第3篇

你觉得村长会送星猫什么礼物呢?( )

A.石制斧头

B.采石许可证

C.村长的护身符

D.神奇的宝贝

“谢谢村长爷爷。临走前我还想去见一下其他人。”星猫选了礼物和村长告别。“说我没脸见人?”星猫赶紧溜走。

老医师看到星猫,喊道:“嗨,星猫,听说你要去探险,我想送你一个礼物。”“哇,又有礼物!”星猫好开心。

你觉得老医师要送什么给星猫呢?( )

A.急救套装

B.保护衣

C.锦囊

D.可瞬间回村的羽毛

星猫拿了礼物:“谢谢医师爷爷。我走了。”

村长礼物揭示你的学习态度

A.石制斧头,自力更生。除了斧头,你什么都没有。在石器时代,单有斧头是没用的,还要靠自己努力地去工作。对于学习,你相信:只有辛勤地耕耘才有丰盛的收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学习,你是认真的,工作也踏踏实实。你觉得,学习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它只是用来增强自己实力的途径。

B.踩石许可证,证书高于一切。在现代社会,没有什么比证书还重要。经过多年来的辛勤学习,才拿到那几份薄薄的证书。它们虽然是一张小小的纸,却能证明你有着强大的能力。证书几乎决定着现代人的前途,它是对每一个求学者努力的认同。你渴望自己的所学被他人认同。

C.护身符,生存的问题。你把学习看得很重,一想到学习,你就联想到“生”或“死”。你认为没有学问干什么都有点困难。你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多学一点东西来增强实力,而是为了“生存”。虽然有点过于担心,不过你学习的意志却是最坚定的。

D.不可思议,你属于那种放任不羁的人,从来不会把学习放在心上。你觉得学习只不过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没有必要为了它苦闷烦恼。在学习面前,你表现出了一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迈气概。因此,你从来都不怕学习,当然你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太超前。

医师礼物看你如何应对学习挫折

A.每当你遇到学习的挫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过去了的还是正在发生,你都热衷于直接面对它。在别人看来你有点斤斤计较,过于执拗。不过,这也反映出你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很让人敬佩。

B.当遇到学习上的挫折时,你首先想到的不单是如何解决当前的难题,还有怎样预防下一次问题的发生。依你所见,当前的事已经发生了,只要不是太严重,就没必要去计较怎样解决。防范才是最重要的。你更加注重方法和途径。

C.精囊妙计安天下。在锦囊面前任何难题都迎刃而解。遇到挫折,你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许你对自己信心不足,或者过于依赖他人。因而,在挫折面前,你需要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帮你分忧解难。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就能够帮你拨开愁云见青天。

心理测验范文第4篇

琼斯请来一位著名律师为他辩护。在大量的人证和物证面前,律师感到捉襟见肘,一时间瞠目结舌,无以为辞,但他不愧是位精通本国法律的专家,急中生智,突如其来地把辩护内容转换到了另一个角度上,从容不迫地说道“毫无疑问,从这些证词听起来,我的委托人似乎确实是犯下了谋杀罪。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约琴夫先生的尸体。当然,也可以作这样的推测,便是凶手使用了巧妙的方法把被害者的尸体藏匿在一个十分隐蔽的地方或是毁尸灭迹了,但我想在这里问一问大家,要是事实证明那位约瑟夫先生现在还活着,甚至出现在这法庭上的话,那么大家是否还会认为我的委托人是杀害约瑟夫先生的凶手?”

陪审席和旁听席上发出几下窃笑声,似乎在讥讽大律师竟会提出这么一个缺乏法律常识的问题来。法官看着律师说道:“请你说吧,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我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律师边说边走出法庭的矮栏,快步走到陪审席旁边的那扇侧门前面,用整座厅里都能听清的声音说道:“现在,就请大家看吧!”说着,一下拉开了那扇门……

所有的陪审员和旁听者的目光都转向那扇侧门,但被拉开的门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人影,当然更不见那位约瑟夫先生……

律师轻轻地关上侧门,走回律师席中,慢条斯理地说道“请大家别以为我刚才的那个举动是对法庭和公众的戏弄。我只是想向大家证明一个事实:便是即使公诉方面提出了许多所谓的‘证据’,但迄今为止,在这法庭上的各位女土、先生,包括各位尊敬的陪审员和检察官在内,谁都无法肯定那位所谓的’被害人’确实已经不在人间了。是的,约瑟夫先生并没有在那扇门口出现,这只是我在合众国法律许可范围之内所采用的一个即兴的心理测验方法。从刚才整个法庭上的目光都转向那道门口的情况来看,说明了大家都在期望着约瑟夫先生在那里出现,从而也证明在场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约瑟夫到底是否已经不在人间是存在着怀疑的……”说到这里,他顿住了片刻,把声音更提高了些,并且借助着大幅度挥动的手势来加重着语气:“所以,我要大声疾呼在坐这12位公正而又明智的陪审员难道凭着这些连你们自己也存有疑虑的‘证据’就能裁定我的委托人便是凶手吗?”

霎时间,法庭上秩序大乱,不少旁听者交头接耳,连连称妙,新闻记者竞相奔往公用电话亭,给自己报馆的主笔报告审判情况,预言律师的绝妙辩护又可能使被告琼斯获得开释。

当最后一位排着队打电话的记者挂断电话回进审判厅里时,他和他的同行们听到了陪审团对这案件的裁决,那是同他们的估计大相径庭的:陪审团认为被告琼斯有罪!

那么,这一判定又是根据什么呢?

心理测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理测验 心理评估 体系

一、心理评估概述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可用观察、访谈(interview)和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等方法来作客观的描述。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即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心理评估技术可为研究了解心理现象的不同目的而使用,已经在心理学、医学、教育、人力资源、军事司法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心理测验和心理测量、心理评估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确立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从广义来看,所有测量心理的方法都叫心理测量。本文中的心理测验即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测验作为工具把心理品质进行量化。心理测验是对人们的心理品质做出正确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测验法具有量表编制严谨、效果准确可信,标准化程度高、施测容易控制,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方便等优点,使得心理测验是心理评估中最方便最常用的手段。

二、评估被测验者的能力

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指偏向某一特殊方面的能力,如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测量前者的就是通常说的智力测验,测量后者的称为特殊能力测验。不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心理学家都研制了较好的量表来对其进行评估。

(一)一般能力测验。

一般能力测验即通常所说的智力测验,这类测验能够较好的评估人的一般智力水平。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等,都是现代常用的著名智力测量工具。一般能力测验的主要优点是这类测验通常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可对被测者的全面能力提供准确的估计。有些测验会提供能力剖析图,例如对语言、数字和空间能力的独立的分数进行评估。根据测验结果给被测者的能力分等级是直截了当的。

(二)特殊能力测验。

一般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相比,总体上说前者比后者能够更好地预测学业和职业成功。然而智力测验仅能提供一个数字来对个体的能力状况进行笼统的说明,如果想要了解个体在某一具体方面的能力状况,如,选择教师,就特别需要了解其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这时智力测验就相对无力了。特殊能力测验的通常是某一工作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偏重于对言语能力、机械能力、知觉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等一些特殊能力进行测量,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能够比较精确地对某些具体的职业绩效进行预测,多为升学、职业指导以及一些特殊工种人员的筛选所用。

三、评估被测者的人格特点

人格测验以测量个人的人格特征为目的,通常包括对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信念、兴趣和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测量,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人格测验用于人才选拔或评价,不仅可以反映人才的外在行为特征,对于人们不易观察到的内在特征(诸如情操、工作潜力、心理健康等)也可进行客观描述。人格测验最大的特点是以自陈为主,打破了以往在人事资料的获取的方式上以“他评”为主的一贯的作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在人才选拔过程上人为的参与作用,同时也注定了这一良好的心理测验工具制定的复杂性和作用的谨慎性。目前,人格测验已经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健康人格的培养,心理辅导等多个领域。

四、成就测验

成就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就,所以称作成就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无论是成就测验还是能力测验,所测得的都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过后天学习的结果。不过成就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定的情境(如学校)中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测验是测量较少控制的或不大确定的情境中学得的结果,也就是在个人生活中经验积累的结果。这些测验通常用于测量被试对某种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一般是团体测验。成就测验区别于其他类型测验(智力、人格等)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相对直接的测量,其它测验都是通过对被试的某种表现或成绩来进行推测。

成就测验有两种,作为形成性测验的成就测验一般应用在教育领域,其得分可以作为反馈信息。而作为总结性测验的成就测验可以用来评价教师,评价学校或者教学质量。总结性测验以测验成绩作为最终产物,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作一总结性评价,如好坏,是否过关。

五、小结

由于心理测验法的科学性、经济性,使得它成为心理评估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对被测者的能力、人格、成就等方面进行评估,并被广泛应用。但是在使用心理测验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决策时,不能仅仅依靠此分数,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实用心理评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凯温.R墨菲,查尔斯.O大卫下弗著.心理测验:原理和应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心理测验范文第6篇

1.心理测验概述。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于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作出推断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心理测验被使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80年代,北京、上海等高校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正规的引导与教育。随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等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脱了主观臆断的不足,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更加准确的判断,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地的进行。

2.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①通过心理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暨部分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的通知》,要求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分地方院校开展入学新生心理测评工作,并公布了四种心理健康测验相关量表。有《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这些量表都从不同角度测量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表明国家不仅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重视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问题。目前各种心理测验都被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对大学生人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了早期掌握和干预控制,并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这些心理档案提供了个体心理变化的特点以及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和效果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供参考查询的信息,促进大学生心理更加健康的发展。②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诊断和预防作用。当前,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拥有心理咨询室,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当个体自感心理不适或心理活动不协调时会前往心理咨询室咨询。心理健康工作者为了进一步收集来访者的资料,确定来访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就会对其进行心理测验,来鉴别和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工作者结合交谈中观察到的和心理测验的结果对来访者问题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问题性质及程度,使接下来的治疗工作能有的放矢。涉及到发展性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可以了解个体的兴趣、性格及价值观等方面内容,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也为个体今后发生心理问题起到了预防作用。总之,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诊断和预防中应用非常普遍,帮助了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更准确地了解问题所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③心理测验的评估作用。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是检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在对有心理问题的个别辅导中,心理测验为每个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指标,使心理健康工作者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且在团体辅导中,心理测验更为省时、方便。总之,心理测验在评估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很大,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上都发挥着作用。

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

心理测验中量表的选择决定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的程度。目前已有许多信、效度都很高的量表被采用。在心理健康量表中最早被广泛应用的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有90个项目,包含9个因子,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还被许多研究者使用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格量表也发挥着作用,如大学生人格问卷(UIP),主要是用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的非标准化量表,由60个项目构成,包含了大学生的各种烦恼;除此之外,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等也常被应用于人格健康测验中。还有一些智力、能力及焦虑、抑郁量表等也应用于心理健康工作中,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起了一定作用。

三、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心理测验在很大程度上为确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等提供了有效依据,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心理健康工作者及研究者注意。例如,选择的测验工具不恰当,施测不够规范,测验解释不够科学,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本土化不适应问题等,这些都会影响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的程度,需要加以克服和完善,使心理测验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测验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心理测验 销售人才 招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把构建一支优秀的销售队伍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菲利普・科特勒在其名著《营销管理》中引用了一项调查结果:27%的销售人员创造了52%的销售额。美国一项针对44个东南公司所进行的调查发现,优秀的销售人员其销售额平均为6700万美元,但是表现平平的销售人员平均销售额则只有300万。影响销售人员业绩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如市场潜力大小、企业对市场的资源投入、市场的成熟度、产品寿命周期、竞争对手实力等,但这些均非决定性的因素。实践证明,销售人员的岗位胜任素质才是决定销售业绩高低的关键。因此,要想构建一支优秀的销售队伍,首先要严把招聘关,用科学的方法甄选出符合企业价值观,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人才,而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为销售人才甄选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应用心理测验的原因

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人的工作绩效与个人素质密切相关。个人素质犹如一座浮在水中的冰山,冰山有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和技能五部分构成。其中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相对容易观察和评价,是胜任工作和产出工作绩效的基本保证。而“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潜藏于水面以下,它是左右个人行为和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在原因,水面下越深的部分对于绩效的影响也就越大。

胜任素质是个体表现出来的能带来优异绩效的品质和特征,它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并能区分优秀业绩者与一般业绩者。胜任素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或决定作用是通过行为而发生的。在现代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及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客观上需要具有不同胜任素质的人员。员工的胜任素质和工作岗位相匹配,能使员工表现出更好的职业适应性,有助于产生工作的高绩效。

对于销售人员胜任素质的构成,综合西方及我国当前的研究成果,按其重要程度排列,主要包括影响力、成就动机、主动性与积极性、人际沟通能力、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心、关系建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技术性专业知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影响力和成就动机。从以上销售人员胜任素质构成可以发现,销售人员胜任素质的直接表现就是其心理素质。对销售人员进行甄选,就是测量应聘者的心理素质,选拔出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人才。在心理素质测量方面,心理测验具有其它工具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心理测验的主要类型

心理测验是根据标准化的程序来测量个体的某种心理或行为的工具,通常情况下,它是由一组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目或项目组成,通过对一部分人的有代表的分析,对人的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数量化的推论,从而区分出不同的人心理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心理测验的运用可以使录用决策更为科学、准确,为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提供比较充分的信息。心理测验按照功能可以分为:(1)智力测试,即对人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测试,包括个体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及判断力等方面;(2)能力测试,主要用于测量被试者的潜在成就或预测将来的作为水平,也就是预测个体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可能达到的成功程度,包括一般能力倾向测试和特殊能力倾向测试;(3)人格测试,主要用于评价及测量个体的情绪、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等非认知结构的特点;(4)创造力测试,即测试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心理测验的组织实施

在销售人才招聘中应用心理测验,既要符合企业招聘的基本流程,又要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标准程序操作,总结起来主要应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任职资格

应用心理测验对销售人员进行招聘,首先要确定本单位对销售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重点是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这可以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来进行,通过分析销售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活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服务的客户,结合企业的价值观、发展战略,采用问卷法或者访谈法,归纳出销售人员的基本任职资格要求,特别是销售人员的胜任素质要求,作为应用心理测验的基础。

2.选择测评工具

选择测评工具主要是针对要测评的心理素质组织测试试题。测评试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选择我国修订过的专业心理测量量表;二是从已有的心理测验题库里选择相关试题,或者是编制测试试题,制成测试量表。前者权威性高,科学性强,但对岗位的针对性不足,可能需要多个量表才能完成素质测评;后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针对性强,节省成本。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保证测评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考虑到某些应聘者可能会根据社会认可的标准过分迎合社会需要,或过分粉饰自己,而不是依据本人的真实情况回答问题,测评量表中应穿插一定数量的测谎题。

3.实施心理测验

规范的测评情景是降低心理测验误差、提高信度的重要措施。测试要注意做到客观化、标准化,保证收集到的测试结果能够公平、真实地反映应试者的状况。在实施测试的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指导语,必要时还要计时。要注意测试情景的设置,现场环境要求空气通畅、新鲜,照明充足,温度、湿度适宜,干净整洁,安静,没有外界干扰。每个被测者的桌椅应尽可能舒适,并有足够的空间,尤其应避免多个被测者同时应试时相互影响、干扰的情况出现,使应试者在正常状态下完成各项测试。

4.分析测评结果

一般心理测验的计分和统计方法都是在编制试题时就预先建立好了,记分只需按测试说明进行操作即可。记分出来以后,要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聘者的淘汰标准,如对某一项目分值低于某一分数者予以淘汰,由于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应聘人员往往比较多,通过心理测验的方法进行部分淘汰,可以降低招聘的成本。对没有淘汰的人员,要分析其测评结果,评判其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作为录用决策的重要参考。

5.做出录用决策

心理测验在销售人员招聘中,往往是作为初步淘汰或者辅助决策的工具使用,一般不作为唯一的甄选方法。为了深入考查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往往要结合其它甄选方法进行,如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工作测试、背景调查等。招聘方根据对应聘者的测试结果,广泛收集应聘者相关信息并征求主管人员意见,在对应聘者全面考查的基础上,确定拟录用人选,完成整个招聘过程。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选用科学的测评工具

心理测验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可信性。在选择心理测验工具时,一般要选择经典测验工具,这些工具是由相应领域的心理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编制,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修订后而趋于成熟与完善的,其测评结果往往比较客观、准确。需要注意的是,招聘方不要迷信国外的心理测评工具,更不能把一些网站和杂志上的“趣味心理测验”作为招聘工具。每一种测评工具都有其适用范围,国内外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国外的心理测评工具直接拿来用的话,其科学性会大打折扣。

2.审慎做出录用决策

心理测验是一种科学的心理素质测评方法,但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销售人员招聘中应用心理测验,应聘者通常会竭尽所能以获得良好评价,如对一些自陈量表的回答往往参照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择答案,造成测评结果失真。同时,由于企业所在行业不同,其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对销售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招聘方在录用销售人员时,要审慎使用心理测验的测评结果,要考虑到应聘者心理素质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性,综合分析应聘者的素质,审慎做出录用决策。

参考文献:

[1]江心:心理测验的六大误区[J].人力资源,2007(03):40-41

[2]林仲贤:心理测验的含义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03):522-523

[3]吴红宇:营销人才的能力分析[J].人力资源,2006(23):44-46

[4]常冠军郭灵:招聘优秀销售人员的有效步骤[J].人才资源开发,2006 (05):44-45

心理测验范文第8篇

(一)了解自己天命的急躁

现实中,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努力方向是不再甘做“一块砖”,而是开始琢磨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的空间在哪里,以求最高效的“人才”价值实现。以前人们习惯于“低头拉车”。现在则都在“举头抬望眼”期望获得一个“蓦然回首那机会就在灯火阑珊处”的奇迹。当然,通过正规的测评,上面这个心态所期望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

比如MBTI(曼尔斯一布里格斯性格类型量表)就指出,有些人是特别喜欢较真儿细节的,那么自然就无法与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为伍。而就职业定位测评而言,有知名的Holland(霍兰德)六边形理论。该理论把人的兴趣分成六种类型,注意,这里指的是稳定的兴趣倾向,而不是爱好。同时所有的职业也可以被归入六种对应的类型,从而“人”与“职”就可以实现有效匹配。

所以说,有效工具的应用是可以有助于人的“天命”定位的。开玩笑地想象一下,如果孔子也能在早年用用霍兰德测评,也许他可以更早地给自己定位要做一名伟大的教师。但他没有这样的工具可用。只好周游列国几十载。五十岁了才感慨“五十而知天命”。

(二)对别人信任成本增长,只好求诸工具,并努力寻求一种自我认同。

只是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路”,同时越来越少的人具有“拉车”精神。每个人都在寻找捷径,都忙得不可开交。都没有时间沟通交流,而是守着自己的独门捷径想着垄断与专利。梦想着实践《富爸爸,穷爸爸》所教导的“被动成功”。

这就是测评的第二个底层心态——对别人信任成本增长,只好求诸工具,并努力寻求一种自我认同。

“我是谁”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自己是“谁”。为了认同自己到底是“谁”就需要有一个赖以比较、定位的框架与坐标,而这个框架与坐标就是测评工具可以给予的东西。就像以前去银行办事,从来都是一个痛苦的事情——排队。但其实并不是排队本身,而是不知道可能要排多久,而且不清楚排到了是否还要重新再排。工具似乎使人们增强了自我把握力。就像拿到了号码牌,等待的时间可以预估,然后可以自行安排。

二、心理测验在人才测评中的优势

心理测验在人才测评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由于现代人事管理的目的就是追求人与事的有效配合,追求实用科学方法甄选适当的人才。以提高工作效率;也由于心理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相当有效地测定人类若干心里特质与工作效率之间的相关。因而,目前除了应用档案审查与面谈手段之外,已比较普遍地使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无论对企业管理人员,还是对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和晋升,往往都必须经过各种心理测验来决定取舍。心理测验在人才测评中的优势概括如下: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

有助于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

更方便更准确测评人才

信度、效度较高

三、心理测验在人才测评中的不足

心理测验的局限性在于人的心理行为的复杂性导致难以直接测量而取得结果,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测量必然会受到评估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动态人格难以测量

(二)社会影响

(三)测验分数不代表一切

四、人才测评与心理测试异同

(一)研制目的不同

人才素质测评量表的研制主要基于人事管理目的,达到人事管理功能。心理测验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除人事管理外还包括临床、教育、心理咨询等各方面。

(二)试题来源不同

人才测评主要关注主体在工作领域中的行为表现,试题主要来源更加注重从工作场合去寻找人体的各种表现,或者从个体休闲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去推测个体在工作场合的行为表现,试题的确良针对性很强。心理测验试题则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等更多方面。

(三)取样对象不同

心理测验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整个人群中个体行为的差异,因而其取样更强调大范围,各种不同人群中的常模,以便确定某一个体某一方面的心理特质在整个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人才测评由于其目的不同,则更加强调样本的超前性、成熟性与典型性。

五、如何正确对待心理测试

测评作为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概念,背后有非常复杂的逻辑。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心理测评呢?

首先要理解人的特征是先在的,测评工具只是在已有的大量关于人的特征的数据基础上画出一个坐标出来。就如同在地上撒一把豆子,这些豆子的分布会有一个规律,基于此规律画一个坐标。这个坐标就是测评的理论背景与理论结构。自然,有些人就会落在坐标的典型位置,而有些人则落在不典型区域。如果你的人生故事与测评的结果有高度契合,那么说明测评是有效的,然后你就可以看看测评的结果与建议。反之,则说明该工具不适用于你。

其次,也要知道测评结果的弹性空间。有些人的特征非常明确与典型,那么他就需要非常精准的目标定位。比如有个高中生非常喜欢动手操作,也很喜欢琢磨思考一些事情,而对于说服人、影响人兴趣索然。根据霍兰德的测评发现,他的结果类型非常集中在一个区域(表现为测评结果在六边形上只在一个区域里,得分很高)。那么,这个高中生选择专业时,最好不要选那些将来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专业。

最后,需要合理理解心理测评的一点是:你可以用性格类型去理解和原谅自己,但不能以它作为你做或不做的借口。不要让性格类型左右你的事业、活动或人际关系。人是一个非常复杂丰富的个体,测评能以简化的方式帮助你自我理解。但生活是需要回归复杂的,这个复杂就是:你永远无法通过“看路”实现理想。

实现理想的方式是:用20%的时间把路看清楚,然后用80%的时间去“拉车”前行。

由于心理测验本身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因此该方法用于人事选拔的准确性和社会效果一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怀疑,但是这种方法便于组织人事部门比较直接的,在不牵扯其他人的情况下迅速、客观地掌握用其他方法难以提供的被试者的基本个性特征,这一点却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姚曙光.谈心理测验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心理测验范文第9篇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柯迫(Kopp)提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功能,是个体一种内在的能力,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制止或引发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

心理测验是由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量工作。美国心理测量学家阿娜斯塔西(A.Anastasi)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一、测量儿童自我控制的量表或问卷

1.儿童自我控制学生自陈量表。由刘金花领导的课题组编制,问卷由34个正、反项目构成,包括学习行为、情绪、耐受性和独立性、生活习惯四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定。量表得分高者为高自控者,得分低者为低自控者。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1,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3,内容效度为0.51,各题对公共因子的变异数均在0.50以上,说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接受。

2.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问卷。该问卷由谢军编制,问卷包括内部行为的自我控制和外部行为的自我控制两个方面,共六个因素。内部行为包括对情绪的控制和对动机的控制,外部行为包括行为的自觉性、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每一因素包括九个项目,涉及儿童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环境的学习、游戏、日常生活,总共54个项目。该问卷的信度在0.70~0.80之间。以陈会昌编制的“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为效标,该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4092。该问卷的六个因素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值均高于0.54,均值为0.66,说明本问卷的效度是可以接受的。

3.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教师评定问卷。该问卷是由杨丽珠和宋辉编制的,由38个项目构成,题目采用5等级评定方式。评分者信度为0.803。各分量表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在0.798~0.955之间,各分量表得分与问卷总分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本问卷区分度很高,说明各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反映了量表本身的内部一致性很好。

4.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该问卷是由杨丽珠和董光恒编制的,问卷由28个项目构成,包括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维度。题目采用5等级评分制,问卷的评分者信度为0.76,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72。对测验的项目进行评定,主成分分析取四个因子的累计解释率为62.16%,四维度对问卷总体有较好的解释度。

二、结论

1.这些量表或问卷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水平,可以作为教师和家长评定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工具,也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者分析和了解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测量工具。

2.自我控制的结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由外显行为的自我控制和内隐行为的自我控制两个维度组成,外显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对情绪的控制、坚持性、自制力和独立性四个因素;内隐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对动机的控制和自觉性两个因素(谢军,1994)。

3.性别差异。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所有的差异都表现为女孩分数高于男孩。分因素来看,在自觉性、自制力、动机控制和坚持性四个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4.年龄差异。3~9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且这种发展的关键年龄明显地在3~5岁之间,5岁以后,总的发展趋势不再明显。

5.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与整个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儿童的社会性与自我控制能力是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

6.父亲与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对儿童自控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从性别差异上,母亲对男女儿童自控的影响是一致的,而父亲对男孩没有影响,对女孩则有广泛的影响。

(稿件编号:101209009)

心理测验范文第10篇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使用规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行为进行数量化评估或说明,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司法鉴定、教育、军事、体育等领域。心理测验过程是被试(即正常人、病人、司法鉴定中被鉴定者)按照主试(即测试者)的要求,完成规定作业过程[1]。主试与被试的沟通贯穿于心理测验的整个过程。掌握沟通的概念、策略和技巧,对顺利完成测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沟通的形式

一、 语言性沟通 语言性沟通是用语言方式来进行沟通,是取得资料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语言把信息与感情传给被试,并收取被试的反馈信息,完成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要求主试按标准的、清晰的、明确的、恰当的指导语,温和的声调,适宜的速度与被试进行沟通。

二、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通过感情表露、动作、手势等来达到沟通的目的。有专家认为组成沟通的成分中,非语言性沟通占90%,语言性沟通占10% [2] 。

(一)体语

1.仪表及情感的表达:主试的仪表端庄大方、服装整齐清洁、站坐姿态端正、语言清晰委婉、表情自然、目光专注,可缩短主试与被试之间距离,增加被试的信任感、安全感。

2.调节动作:主要是调节和维持沟通的进行。主试在操作中点头或肯定的目光等示意鼓励被试继续进行。

(二)空间效应 每个被试都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目前注重一测室 ,一主试,一被试的方法。(1)亲密距离:被试与主试之间约30cm左右。提问时语音低、柔和,话题诱导启发,适用于老年人、儿童等被试。(2)个人距离:30~60cm左右。语音适中,态度自然大方,适用于成人测试。(3)公众距离:3~7m。语音大、清晰,适用于团体测试。

(三) 触摸 它是非语言性沟通的一种亲切动作,主要起到关怀、安抚的作用,可减轻被试恐惧心理。如轻拍、搀扶等。但应注意应根据年龄、性别、文化、风俗等不同的因素选择使用,否则引起负面效应,造成工作被动[3]。

三、观察力 主试的观察力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观察被试有否疑虑、不解、不愿配合、过分警觉、拘谨忧郁或敷衍了事。主试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对被试的言行举止不断的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地判断,并及时调整沟通技术,使测试顺利进行。

沟通的实施

一 、沟通技巧在测试各环节中的实施  每次测试前,主试应详细了解被试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测试项目、测试目的。备好测试工具,使工作开始就显得有条不紊。被试对主试的第一印象是从语言性沟通开始的,接待时应以亲切自然的态度、礼貌的语言,配以适当的体语,向被试说一声“你好”,“你请坐”,为其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消除陌生感、畏惧感,这样对测试成功起到积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阐明测试目的,讲明方法,使被试端正态度,精神放松,安心测试。指导语的交代是语言性沟通的关键,内容不能遗漏、不能添加、不要死板拘泥,而应严格灵活通俗易懂,这样方能保证测试顺利进行。进行中宜多用鼓励性语言或动作,如说“好”、“回答的很好”、“不错”、“请你再想一想”等,在测试中主试应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测试完成后向被试表示谢意。最后整理资料,给予详细的书面报告。

二、测试项目不同,沟通技巧也不同

(一) 认知检查(多为智力测查) 采用个别方式进行。不同的被试,沟通技巧不同。

1.儿童测试 对儿童测试时主试的非语言性沟通技术显得更重要,主试态度应自然大方、亲切友好。切记不要以“大夫”、“老师”特有的表情、姿势与被试接触,发挥观察力的作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测试前主试应观察儿童的表情、姿势、神态,根据其语言表达能力、数的基本概念和词汇的应用能力,对自己的年龄、出生年月日、属相、性别、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幼儿园或学校名称等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和适应情况,对儿童的智力进行粗略估计,以便于主试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测试版本及相应的沟通技巧。例如,一名7岁男性儿童由父母陪伴来测试IQ。主试询问其父母后得知,该儿童4岁说话,至今口齿不清,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识数,在幼儿园学习吃力,平时生活需有人照顾,询问该儿童只知道自己名字、几岁,不知属相,不能清点十个手指,这时主试可以断定该儿童智力大约在中度低下水平,而且只适合做智力筛查测试。

同时应根据儿童易于胆怯、注意力易分散,加之回答不顺利时父母在一旁的焦急和指责使其紧张,不知所措。这时应在征得儿童同意后暂时让其父母回避,缓和气氛;也可从给儿童讲解有趣的故事入手,用协商口气说明目的、方法,逐渐引起儿童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应多用赞赏的眼神、动作,适当给予表扬。有些儿童因为测试时间长而失去兴趣,或遇到困难后而拒绝进行,这时主试应给予鼓励,不可急于求成,可适当调整测试项目的前后顺序,或让其休息一会后再进行。

2.司法鉴定中被鉴定者的测试 心理测验的结果可决定被鉴定者直接利益,测试成功与否,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及敏锐的观察力,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告诉被试应如实的回答问题。在测试中主试应沉着端庄,同时不应歧视、训斥,为被试创造良好的测试交谈气氛,使被试情绪平和地配合测试。司法鉴定中大部分被试测试时多采用沉默、抵触、不合作的态度,主试首先应观察其眼神、举止、面部表情、言语的清晰程度等判断被试的心理活动、合作程度。例如,一脑外伤鉴定者,由家人陪同步入测室,能主动与主试打招呼,表情自如,目光有神。主试询问其外伤经过时,被试能够叙述,用词恰当,当提到肇事者时,较气愤。这时,主试给其讲明测试目的,进行测试,但测试时被试对问题回答均为“不知道”,并称汽车撞坏了脑子记不住了等。主试断定被试是故意不合作。此时,主试向被试讲明政策及本次测试对他的利害关系,以争取合作。还有的被试当主试提出问题后回答故意离题较远,内容杂乱,有的回答则不切题或近似错误。此时主试应灵活变换话题,巧妙诱导被试按主试的设定的问题回答,将被试从相反的难以琢磨的谈话引向问题的症结,并从杂乱的话题中找出答案。例如,主试问:球是什么形状的?被试回答:球是方的。此时主试拿出实物让其看看,问这是什么形状的?被试回答:这是圆的。这时主试应立即说:你回答的很正确,这就是球,球就是圆形的,你应好好配合测试。

3.成人测试 成人被试不合作的原因:(1)对测试的意义不明,误认为是考试,怕做不好得分低,被人讥笑;(2)感测试内容多不能坚持;(3)感测试内容太易,误解测试系在戏弄歧视他。对这类被试首先强调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因而不可能全部做好每一道题,说明绝不是考试,是测检一个人不同能力的情况,从而了解大脑的机能,而不能说明知识水平。当被试感到疲劳时可分段进行,亦可语言测验、操作测验交替进行,实在不能坚持可次日再完成。

4.老年测试 被试年高、多病、视听力减退、反应迟缓、心情欠佳,对他们应关心尊重,礼貌性、鼓励性语言、体语应贯穿始终,指导语应明确清楚,多给予搀扶、触摸等非语言性沟通,更会使其感到温暖。对操作反应迟缓者应耐心,绝不可急躁、不耐烦。

(二)个性测查  这类测检不是主、被试面对面进行。因种种原因易出现无效测卷,而事先又难以推测。为此主试测检时选择比较适宜的日期,以入院后15~30天较理想。此期被试心情已平静,对环境也较适应,病情开始有改善,但又未明显缓解,依从性增进。在接来测检前先初步接触被试,观察其心情是否平静,能否合作,能不能接受测检。有的被试受精神症状的干扰,担心暴露内心状态,常拒测或胡乱划答,主试测检时先了解被试对自身精神症状的认识,指导语交代要准确,要有针对性,告知被试个性测验只能提示被试个体的性格倾向和能力,根本不可能窥知内心活动。有的被试文化程度低或年龄偏小,阅历有限,不理解题意或感题项太多,精力不足而难以完成,此时主试要有耐心,可帮助其一一阅读、解释至其完成,被试一次难以完成可分次进行。对实在不适宜接受测检的被试,不应坚持进行。

阻碍沟通成功的因素

一、主试衣冠不整、举止不当、表情冷淡、神态生硬、指导语不熟悉或死板生硬,过多粗俗土语、口头语或专业语,以及业务不熟练、工具准备不全等,任何一点均能使被试产生逆反心理。

二 、主试提问太直接突然,被试没有心理准备,使其无措慌忙乱答。

三 、受病情、案情等的影响被试伪装或不合作,对测试不认真、敷衍、不实事求是,而是择“好”回答。这些均可影响沟通效果,使测试缺乏效度。

四、主试倾听技巧不佳,轻率或过早判断、过早打断被试??艋卮穑?纭澳阏飧鑫侍?/a>回答错误”、“不对”等语言都会增加被试戒备心,使交流提前中断,影响信息提供。

五、环境因素干扰。环境嘈杂,光线过暗,温、湿度不适,通风不良以及主被试空间距离过近、过远等均影响沟通技巧的实施。

上述阻碍因素,在整体护理中也会影响沟通技巧的应用[3~4]。

参考文献

1. 刘国钧. 实施心理测试时的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7.

2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 精神科护理学.第1版.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9.

3. 穆建萍.语言沟通技巧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1999,5(4):56~57.

上一篇:职业能力测验范文 下一篇:结构化程序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