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美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8 10:42:11

线下美术教育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1篇

一、高中美术教育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途径

1.完善信息时代的教学条件

要实现高中美术教育的国际化,必须加大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高中美术教育不能再以是否具备高质量的画室、是否具有充足的静物为衡量的标准。要想培育出全面发展和充满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必须加大教学条件的投入,如建设良好的数字教学平台,引入国外优质美术教育资源,强调新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喜爱美术的学生“赢在起点”。

2.着重本土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本土美术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应用,是实现高中美术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高中美术教育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把本土文化资源运用到教育中去,从中汲取养分,发现素材,逐步开发本土美术教材,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所生活的空间中的美,从而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策略。“请进来”,主要是将本地区著名的美术家和手工艺人邀请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参观他们的工作室,以此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本土美术文化的魅力,改变应试教育背景下对“美术”的狭隘看法,从而真心喜欢美术,同时产生对“本土”“本乡”艺术的关心,维系区域艺术的发展。“走出去”,则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区域自然环境、民俗民艺、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利用当地建筑和展览,将课堂搬到自然里,社会里,展览馆里,更有效地加强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人的关联,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可以积累鲜活的教学资源,逐步开发校本教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利于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利于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凸显地域美术教育特色。

3.大力普及美术欣赏课程

我国的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普及美术欣赏课程,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是高中美术教育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重要方式。美术欣赏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一种国际化的文化情境中审视美术,获得不同国家、民族、地域在文化、价值、思维方式上的启迪,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国家、民族、地域文化和艺术的感受,开拓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视野,培育对“异质文化”的接纳与尊重。

二、高中美术教育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意义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2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始于美国两个高中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为了解决学生往返学校花费时间太多的问题,扩大学生灵活学习空间而进行的教学。他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将传统教学中课堂内的“以教为主”转换为课堂外的视频自学为主,学生通过互联网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这种“学”“教”顺序翻转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深受学生欢迎。随着2010年以来国内各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意见的出台,国内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也逐渐普及开来。重庆市聚奎中学最早进行翻转教学实验,并总结出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三翻”“四环”“五步”“六优”翻转模式。随着初等教育的广泛试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蔓延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其中,学者杜艳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美术教育课程,对美术理论课程和美术技法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者袁蕾把翻转课堂教育方法运用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课程当中;学者付中凤着重就高校美术学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以往其他教学模式存在差异,可以说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是对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和有力补充。这一教学模式既丰富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形式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些实践研究为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一模式,更好地推进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然而高校美术欣赏课堂具体如何翻转,怎样调整教学顺序?哪些课堂内容适合翻转?在全面推进新文科理念过程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改革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线教师要思考如何创新实践,探索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以美育人”教学模式,切实做到以培养学生审美修养为本,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纲,进一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很多一线教师对翻转课堂美术类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疑惑,这些都有待一线教师通过实践去探讨摸索。

二、高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选取了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所高校,对其开展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进行调研,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美术欣赏课程教育教学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认识;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投入及管理情况。主要采取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给美术欣赏课教师和选修美术欣赏课的学生,结合任课教师访谈的形式,冀求挖掘湖南省高校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不足和优势。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湖南省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进步很大,学校对其的教学投入与重视程度都有明显提高,师资力量也不断增强。访谈中,有五位教师认为“以美育人”对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其中四位教师认为学生上课态度消极,把美术欣赏课当作娱乐放松课,缺乏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修美术欣赏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教师没有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正确引导,导致约40%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课堂知识“满堂灌”,只是一味地讲PPT;26%的学生认为,缺少实践课,比如没有实地观看美术展览或者线上展览,而且课时短。根据对几所高校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来个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美术欣赏课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学”

课前自主学习经常流于形式,一是部分学生被动学习,在美术方面没有天赋,美术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美术课程对于其他院系学生来说并非专业课,而且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家庭、社会长期给学生灌输的应试思想造成学生普遍对美术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在学习情绪上,一些学生难以像学习专业课程那样积极、用心,而是采取应付的态度,所以部分学生在课中的交流就是聊天放松,认为这门课程和专业无关,学不学无所谓。课堂教学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在课后缺乏有效督促和评价,难以实现“以美育人”教学目标。其实,针对非美术专业学生开设美术欣赏课程,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职业画家或者艺术大师,而是“以美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之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教师方面的“教”

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教学思维固化,其十年如一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乏味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授课都是墨守成规地依据教学大纲照本宣科。另外,由于教学设备、经费等限制,教师只能通过PPT等传统形式进行教学,缺乏到美术展览馆等场所的实地讲解,学生只能依靠PPT图片或者教学视频想象,使得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打瞌睡、聊天的课堂,而不是学生切实感受美、体验美、发现美的课堂。在翻转课堂中,教学重心的转移无疑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管理经验,在课前设计好微视频、课程问题,在课中把握课堂,引导学生交流,敏锐地掌握学情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在课后能科学地总结、反馈以及评价。

三、高校美术欣赏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由于国内对高校美术类课程的翻转教学研究不多,实践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只能借助其他学科的翻转课堂实践和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在美术欣赏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课前、课中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比重,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以及课后如何评价学生作业等是本研究的重点。基于在线教学的特点及高校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形式的课堂交流模式,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克服教师教学疲倦。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美术类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是课前、课中两个阶段。

(一)课前自主学习环节

在课前,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并明确重点难点。在此前提下,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PPT课件,录制或者收集相关视频,设置好知识性、趣味性的课程问题,并提前通过超星学习通等软件平台将这些资料发给学生。比如课程内容涉及《夜巡》这幅作品,可以将教学内容拓展到伦勃朗的创作灵感、生平故事等,并设置课程问题“伦勃朗的《夜巡》为什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趣。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打卡,提前进入学习状态,结合课程问题,根据视频等学习资料,拓展相关学习内容。

(二)课堂互动教学

线下课堂教学主要是基于学生课前完成课程作业的情况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疑惑,对课堂知识进行组织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微视频等课前资料或者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调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把控课堂节奏和讨论主题。比如在教“西方美术经典作品欣赏”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学习,最后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对某种画派的经典作品进行讲解。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画派创作形式的学习,感受不同作品的光影美、线条美以及色彩美。

四、美术欣赏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建议

笔者对衡阳师范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美术欣赏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之后,笔者对本次参与实验的3个班级发放了86份调查问卷,回收85份,其中有效问卷85份。现对教学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关于课前自主学习调查,52%的学生认为能较好完成;关于课程问题在线下交流课中是否解决,86%的学生认为基本解决;关于翻转课堂的感受体验,90%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更自由轻松,喜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翻转课堂还是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课前线上视频自学和课程问题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课前、课中、课后的设置可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空间。从教学课前准备到具体的课中线下交流,再到问卷调查反馈,笔者基于这一教学实验,总结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微视频的制作

微视频的制作主要是基于教学内容,应该提高趣味性,合理控制时长。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制作微视频,原因有二:一是制作高质量视频工作量太大,需要剪辑、配字幕、配音等,而且视觉和听觉上要有美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些知识点并不太合适制作微视频,教师需要思考哪些课程内容适合以微视频方式进行知识传达。

(二)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通过教学计划的设置以及课程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时间,在学习通软件平台里完成打卡,这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进度。让学生打卡的目的是发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辨别其中包含的共性问题与特殊的个例问题。掌握好学情才是构建高效的线下课堂的必要条件。比如,笔者在讲“任务2———西方美术经典作品欣赏”这一课之前,通过学习通打卡和跟帖回复讨论的形式,发现学生对《夜巡》这幅作品的评价存在困惑,因此,笔者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上就调整了教学方式,着重分析不同作品,和学生交流如何欣赏油画作品。

(三)课后管理策略

在课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合理分配课后作业时间,总结上课时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发表到学习通平台的作业讨论区,让学生以跟帖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还要及时评估学生上交的作业,把优质的作品整理分享到学习通平台里,多角度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此外,对于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督促。同时,教师要引导各学习小组学会总结与反思,在团队协作下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

五、结语

笔者将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运用于美术欣赏课程中,认为线上线下融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拓展学习空间,并能提高教学成果,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审美素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有效。本教学实验为期较短,主要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进行探讨,对翻转课堂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美术欣赏课程中的运用,还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多角度提出更多有效的教学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严洪超.产业链视角下教育出版与在线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传播力研究,2021(8):140-141.

[2]尹艳.小学数学施行翻转课堂的策略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8.

[3]杜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7):52-53.

[4]袁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运用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118-119.

[5]付中凤.高校美术学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94,96.

[6]郭茹.翻转课堂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应用[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6.

[7]陈衍球.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措施[J].大观(论坛),2020(1):138-139.

[8]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9]许欢,张诗亚,罗江华.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兼论“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3):59-65.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3篇

人文自然景观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我们以人文自然景观为线索搜寻张掖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大致有以下特点:

以古代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祠堂、庙宇、文塔、园林庭院以及古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大佛寺、木塔寺、钟鼓楼,以及民乐的元通塔、升天寺、魁星楼等。在建筑工艺上,都是采用砖木结构,其构造方式基本上是以立柱组成屋架(俗称金钟架),立柱和构架之间采用榫卯和设置斗拱,起到“摇而不侧,晃而不散”的抗震作用,立柱承担着整个屋顶的重量。同时它的长短、粗细、装饰等还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美观。柱的截面形状各异:方形、八角形、梅花形,而最具美感的圆形作为主要形式。有些建筑物柱上刻有龙纹图案,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柱础也是加工装饰的对象,雕刻的图案纹理各异,精巧细致别具美感,柱头、斗拱、梁曲及雀替、驼峰均附以装饰的因素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美感。建筑物的外形装饰集中于屋顶部分,门廊上的檐板全部雕有浮雕花纹图案,屋顶四角微翘,屋脊上做有两头翘起的“龙船脊”,脊上两边正面有花鸟动物灰塑。两侧山墙上的隔火墙,做成镬耳或镬铲形状(俗称镬耳屋)。镬耳两侧沿瓦翼线下面绘有“草尾”图案,檐内近瓦底处一般都有近60厘米的“艺术裙”绘有花鸟人物、山水壁画。大佛寺的睡佛形体庞大,约有数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门前及廊曲梁上有石狮,雕刻手法玲珑精巧,造型深邃威严,全部墙体均用青砖经水磨灰缝细湛的工艺,色彩斑斓,独特的造型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宏伟辉煌庄严肃穆,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凡民间节日四周民众接踵而来,盛况非凡。在古迹之中还有许多雕塑、陶器及玉器等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在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新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张掖市内的甘泉公园风光宜人,亭台楼阁造型别致典雅,整个园内布局合理自然。民乐公园更是巧夺天工,人工湖、喷泉,仿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彩绘色彩艳丽,新的人文景观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从侧面反映了美术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新开发的景观还有海潮坝风景旅游区、大都麻风景旅游区和黑河山庄等将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好去处。向学生介绍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现代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美术文化的作用,使学生认识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设计思路。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以人文景观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

1.运用摄影摄像、搜集照片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地方特色美术素材,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

2.组织带领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教学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把地方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乡土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容量广、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多元化教育是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向学生开展地方乡土美术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4篇

美术高考是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而设置的全国性的专业考试。它的规模和受重视的程度和文化课考试是一样的。自2001年开始,随着社会的需求,全国各省大中小艺术院校都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的人数。因此,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人数也暴增(从2000年的一两千人到2008年四万多人),那些靠文化课上大学感觉没有戏的学生,都被劝去考艺术。原因是:学艺术考大学很容易。这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对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我是一名在苏北农村高中从事美术高考辅导多年的教师,这种“文化课不好就去学美术”的理念在这里根深蒂固。首先要分析一下苏北农村艺术类学生学习艺术的背景。这里的美术生大多是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觉得文化课成绩不好,考个美术专业还有进本科高校的可能,很多学校及家长把孩子学习美术当成了一种升学途径,当然也有不少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过线率而大力鼓励没有升学希望的学生去学美术,就江苏省统考的人数而言,近几年由几千人升到几万人,特别是苏北的连云港、盐城、徐州几个城市每年都在大幅上升。然而很多的美术生对绘画是没有兴趣的,在进专业班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往往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理解能力差,接受慢的现象。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专业班的学生以后大多要从事所学专业方面的工作,需要有创造能力才能在这方面的领域干出成绩。浓厚的兴趣才能引起创作欲望。在进行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而百折不回,兴趣不减是重要原因。“悟”则精神振奋,思维流畅,“通”才可以求变,得心应手,没有兴趣并且悟性差的学生就是为了升学不得不强迫自己“半路出家”,这样的学生很难在短短几个月时间有什么好的成绩,即使勉强考入大学,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而自身又缺乏艺术方面的内涵和底蕴,拿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去比将会使他们的处境相当艰难。家长和学校不应把考上本科作为终极目标,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他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专业入门晚,时间少,速成训练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大多数艺术类考生是高二下学期四五月份才开始学专业的,因为时间紧,美术生放弃文化课去练专业,而最终导致美术生文化成绩直线下降,高校招收到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所以自统考以来各高校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再有随着考生人数的暴增,每年的文化课分数线都有平均15分的上升。有些家长认为,学美术文化课要求低的看法是不对的。还有美术统考本科录取分数是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的总和,因为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要远远超过本科分数线,甚至有的高校要超100多分,这就对考生专业、文化课要求都很高。所以就会出现即使过了本科分数线也很难被录取的局面。近几年的公办院校的录取分数都在480分以上。每年美术生填报志愿是最难的事,过了本科线没被录取只能走专科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个人认为,从小学美术能发展智力健全的人格,学习美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内涵,还可以使人知道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美,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素质,陶冶情操。像我们农村的家长以及整个教育部门都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从小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那种对从小学时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忽视美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必将会带来负面作用。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其实为时已晚。学生不仅觉得自己力不从心,连指导教师也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这种现象与农村的经济、文化落后有关,但我想通过我们上上下下全方位行动起来,改变观念,共同努力,就能使美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近几年的美术考生的数量较前几年有所回落,今年从我们县来看,选报美术专业的学生又减了不少,我觉得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是正往好的方面发展。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5篇

一、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我们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搜寻三水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在其人文自然景观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祠堂、庙宇、文塔、园林庭院,以及古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芦苞祖庙、魁岗文塔、乐平新旗清代建筑群,几乎每自然村都有的古祠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苞独树岗的蔡氏大宗祠、白土村的邓氏大宗祠、乐平三江的胡氏大宗祠。在建筑工艺上,祠堂和庙宇都是采用砖木结构,其构造方式基本上是以立柱组成屋架(俗称金钟架),立柱和构架之间采用榫卯和设置斗拱,起到“摇而不侧,晃而不散“的抗震作用,立柱承担着整个屋顶的重量,同时它的长短、粗细、装饰等还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美观。柱的截面形状各异,包括有方形、八角形、梅花形,而最具美感的圆形作为主要形式。有些建筑物柱上刻有龙纹图案,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柱础也是加工装饰的对象,雕刻的图案纹理各异,精巧细致别具美感,柱头、斗拱、梁曲及雀替、驼峰均附以装饰的因素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美感。建筑物的外形装饰集中于屋顶部分,门廊上的檐板全部雕有浮雕花纹图案,屋顶四角微翘,屋脊上做有两头翘起的“龙船脊”,脊上两边正面有花鸟动物灰塑。两侧山墙上的隔火墙,做成镬耳或镬铲形状(俗称镬耳屋)。镬耳两侧沿瓦翼线下面绘有“草尾”图案,檐内近瓦底处一般都有近60厘米的“艺术裙”绘有花鸟人物、山水壁画。芦苞祖庙三殿6条瓦脊上皆嵌镶整体陶塑,其中中殿脊上有瓷制的双龙戏珠,两廊上有“三国演义”及“水浒人物”。庙前照壁上有宫殿楼台、亭榭池苑、帝王将相、天神仙侣,式式俱工。砖雕“福禄寿三星”和浮雕“孙真人点睛图”,方横数米,人物栩栩如生。陶塑人物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艺术裙”上的壁画绘有人物、花卉、诗书字画等。门前及廊曲梁上有石狮,雕刻手法玲珑精巧、造型深邃威严,全部墙体均用青砖经水磨灰缝细湛的工艺,色彩斑斓,独特的造型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芦苞祖庙分三座,中为北帝庙,北为观音庙,南为文昌庙,庙内有北帝铜铸坐像,观音坐像及文昌坐像,有泥塑罗汉金刚及“金童玉女”像共25尊,宏伟辉煌庄严肃穆。祖庙融儒道于一家,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凡民间节日四周民众接踵而来,盛况非凡。在古迹之中还有许多雕塑、陶器及玉器等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第二类是在改革开放中以建设新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在四面环翠、湖水掩映的三水森林公园里有依山而凿的大卧佛,隔岸观之,线条清晰优美;卧佛枕波而卧,神态端祥。在建筑物中有仿古式的纪元塔及孔圣园,还有佛教美术文化荟萃的大昭寺。在肆江老沙岛上新近建成了大型的仿古建筑物——健力宝观龙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观看龙舟赛的楼台,整座楼台气魄雄伟庄严古雅,在肆江上尤如有华盖的大龙舟。1999年举办的“99健力宝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到此观看的人数多达20万,热闹非凡。建筑观龙楼一方面为开设国际化的赛龙舟提供一流的赛场,另一方面巩固了肆江堤围,为防洪做好了准备。新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注重环保,重视生态平衡的今天,这些建筑物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从侧面反映了美术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新开发的景观还有三水云东海和青岐镇西江上的琴沙岛并将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商贸、文化交流的高级会所。向学生介绍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现代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美术文化的作用,使学生认识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设计思路。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 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

第三类是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成为历代文人抒怀写意的名胜。例如:清代陈献章的《沧江夕照》,“白发苍波了岁年,真成东老对回仙,隔江莫是仙源否,吹笛江门月满船。”这是描写县城八景之一的诗句。又如题“浮石春涛” “晨开东牖望扶桑,何处投家弄渺茫。乾坤兀兀中流柱,濯缨干顶破沧浪” 。又如清代胡澧题三江八景之一的“紫石榕阴”;“庙貌中天起,旌旗北寒。水光衣带远,山晚雾云残。石路依村衣,林霏湿客冠。登临频送目,蜀道敢辞难?”还有何维柏的《北江别亲友》,黄瑛的《龙坡山鸡藤》等等。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以人文景观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

1、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

土美术。2、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 ,“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生态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艺术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教育界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日益加深。具体到高中美术课程,为了让课程更富成效,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们开始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审视美术教育以求达到最佳效果。而从生态学的角度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成为美术教育的新型方法之一。构建美术生态课堂,即指在美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动态性、平衡性的且能互相制约、共同促进的关系。美术是一门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艺术特色的课程,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对熏陶学生情感、体验艺术价值、深化审美能力、了解历史文化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构建生态课堂过程中,要考虑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发展他们不同的美术能力,注重可行性,满足学生潜力的需求。

一、高中美术教育构建生态课堂的理论原则

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因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的一个整体,高中美术课堂生态化就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课堂运用与各种相关因素的发展都有其自然地运作规律,但这并不能证明它们之间是独立的个体,相反,他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进行自发转移和人为的推动,促进课堂系统的不断发展。

二、根据需要搭配教室色彩

色彩运用得好可以让人感觉舒服快乐,搭配不当会让人感觉压抑。伦敦泰晤士河附近有座桥,最初桥体是黑色的,因为有很多人在此自杀而出名,改为绿色后在桥上自杀的人数骤减,证明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教室色彩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影响,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营造适宜的教室环境。黑板的颜色最初是黑色的,之后改用墨绿色,因为黑色与白色粉笔间产生的强烈对比影响视力,墨绿色比较沉静,能减少黑板与粉笔间的视觉差异,缓解眼睛疲劳。教室色彩的选择需符合心理学原则,使整体色彩呈现协调状态。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墙面、地板和桌椅间的色彩搭配,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室的整体色调要考虑到色彩对人心理的重大影响,选用合适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不同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影响。红色代表热情,给人带来兴奋感;黄色亮度高,对神经有刺激作用;绿色让人感觉和平宁静,消除精神紧张;白色给人纯洁干净的感觉,让人放松和自在;黑色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教室墙体颜色不宜暗淡或过明,要让学生感觉舒适。地面和桌椅的色彩选择要与整体空间和谐一致,建议选择颜色沉稳的木质桌椅,其具有的自然美感能从心理上带给学生放松感。

三、构建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学生的压力非常大。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几乎是苛刻的。榱四苎怪谱生,他们总是摆出一副很强势的姿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唯唯诺诺,以确立自己在课堂教育中的威信。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教师这种强势的重压之下,他们的心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会让他们在畏惧中与教师逐渐产生距离,以致师生间的信任度降低。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不应该对学生全盘灌输知识,而是在学生探究未知的道路上给予一些引导或建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特别是一些创新性的观念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师生之间能够平等、自由对话。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艺术鉴赏方面的内容时,很多学生的观点与教师产生了差异,特别是对关于抽象画的理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高加索的画作看似随意创作,却价值极高,甚至影响着人文绘画的发展进程。在学生看来,自己如果有一些美术功底,也能画出来,甚至比高加索所表现的色彩更丰富。对于学生的这种疑问,教师用引导的方式来揭开他们心中的谜团。首先,让学生了解高加索的平生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让学生明白:高加索作品的价值之所以很高在于他的创作思想,而这种思想开创了绘画史的新时代,因为这种表现能力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等。这样,学生才若有所思,逐渐认同了高加索的作品。

四、根据需要调节室内光温

人们在选择住所时往往很重视光线与温度,教室作为师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地,其光线与温度直接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美术生态课堂室内的光温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灵感。针对高中美术生态课堂布置提出以下建议:

(1)选择采光效果好的教室,让学生课堂作画时多采用自然光线,减少使用日光灯,避免色彩在不同光线下产生色差给学生作画带来影响。

(2)采用防光窗帘。高中美术课堂往往涉及美术鉴赏,教师也常采用投影设备辅助教学,使用效果好的防光窗帘,可以准确再现艺术作品,避免反光影响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3)室内温度要与身体温度保持一致。太过闷热或过于寒冷的环境都会影响高中生的身体,不利于成长和学习。室内温度的控制要与天气相结合,在夏季炎热的南方,通过空调和风扇控制室内温度。要及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高中美术教育构建生态课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使得教育活动中的学习主体能够适应各种环境,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从而使自己首先做到在社会压力下能够充分地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课堂的构建也告诉我们教育本身也并非是固化的、一成不变的,要充分发挥其多样性,了解其动态的、发展的本质特点。明确教与学本身的紧密联系,他们本质的互动与交往要求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7篇

一、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

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我们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搜寻三水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在其人文自然景观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祠堂、庙宇、文塔、园林庭院,以及古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芦苞祖庙、魁岗文塔、乐平新旗清代建筑群,几乎每自然村都有的古祠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芦苞独树岗的蔡氏大宗祠、白土村的邓氏大宗祠、乐平三江的胡氏大宗祠。在建筑工艺上,祠堂和庙宇都是采用砖木结构,其构造方式基本上是以立柱组成屋架(俗称金钟架),立柱和构架之间采用榫卯和设置斗拱,起到“摇而不侧,晃而不散”的抗震作用,立柱承担着整个屋顶的重量,同时它的长短、粗细、装饰等还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美观。柱的截面形状各异,包括有方形、八角形、梅花形,而最具美感的圆形作为主要形式。有些建筑物柱上刻有龙纹图案,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柱础也是加工装饰的对象,雕刻的图案纹理各异,精巧细致别具美感,柱头、斗拱、梁曲及雀替、驼峰均附以装饰的因素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美感。建筑物的外形装饰集中于屋顶部分,门廊上的檐板全部雕有浮雕花纹图案,屋顶四角微翘,屋脊上做有两头翘起的“龙船脊”,脊上两边正面有花鸟动物灰塑。两侧山墙上的隔火墙,做成镬耳或镬铲形状(俗称镬耳屋)。镬耳两侧沿瓦翼线下面绘有“草尾”图案,檐内近瓦底处一般都有近60厘米的“艺术裙”绘有花鸟人物、山水壁画。芦苞祖庙三殿6条瓦脊上皆嵌镶整体陶塑,其中中殿脊上有瓷制的双龙戏珠,两廊上有“三国演义”及“水浒人物”。庙前照壁上有宫殿楼台、亭榭池苑、帝王将相、天神仙侣,式式俱工。砖雕“福禄寿三星”和浮雕“孙真人点睛图”,方横数米,人物栩栩如生。陶塑人物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艺术裙”上的壁画绘有人物、花卉、诗书字画等。门前及廊曲梁上有石狮,雕刻手法玲珑精巧、造型深邃威严,全部墙体均用青砖经水磨灰缝细湛的工艺,色彩斑斓,独特的造型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芦苞祖庙分三座,中为北帝庙,北为观音庙,南为文昌庙,庙内有北帝铜铸坐像,观音坐像及文昌坐像,有泥塑罗汉金刚及“金童玉女”像共25尊,宏伟辉煌庄严肃穆。祖庙融儒道于一家,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凡民间节日四周民众接踵而来,盛况非凡。在古迹之中还有许多雕塑、陶器及玉器等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第二类是在改革开放中以建设新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在四面环翠、湖水掩映的三水森林公园里有依山而凿的大卧佛,隔岸观之,线条清晰优美;卧佛枕波而卧,神态端祥。在建筑物中有仿古式的纪元塔及孔圣园,还有佛教美术文化荟萃的大昭寺。在肆江老沙岛上新近建成了大型的仿古建筑物——健力宝观龙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观看龙舟赛的楼台,整座楼台气魄雄伟庄严古雅,在肆江上尤如有华盖的大龙舟。1999年举办的“99健力宝杯国际龙舟邀请赛”。到此观看的人数多达20万,热闹非凡。建筑观龙楼一方面为开设国际化的赛龙舟提供一流的赛场,另一方面巩固了肆江堤围,为防洪做好了准备。新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现代注重环保,重视生态平衡的今天,这些建筑物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从侧面反映了美术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新开发的景观还有三水云东海和青岐镇西江上的琴沙岛并将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商贸、文化交流的高级会所。向学生介绍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现代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美术文化的作用,使学生认识环境设计要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设计思路。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 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

第三类是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成为历代文人抒怀写意的名胜。例如:清代陈献章的《沧江夕照》,“白发苍波了岁年,真成东老对回仙,隔江莫是仙源否,吹笛江门月满船。”这是描写县城八景之一的诗句。又如题“浮石春涛” “晨开东牖望扶桑,何处投家弄渺茫。乾坤兀兀中流柱,濯缨干顶破沧浪” .又如清代胡澧题三江八景之一的“紫石榕阴”:“庙貌中天起,旌旗北寒。水光衣带远,山晚雾云残。石路依村衣,林霏湿客冠。登临频送目,蜀道敢辞难?”还有何维柏的《北江别亲友》,黄瑛的《龙坡山鸡藤》等等。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以人文景观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

1、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 术。

2、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 ,“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观察能力

美术是借助于各种物质媒介,表现瞬间特定的事物而作用于人的视觉艺术,直观可视性是美术的最基本的特征,美术始终把视觉形式和视觉心理作为其研究对象。美术观察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并始终贯彻于美术实践的全过程。

一、观察能力与美术教学的紧密联系

美术学科的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对外部事物的观察开始的,当前,很多学校对美术教学重视不够,美术课教学停留在最原始的描画阶段,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美术教师必须强化认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把握事物形体、色彩、结构、质量等外部特征,全面、深入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美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审美教育,一切的美术活动都离不开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因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活动中也要注意和审美相结合。正是通过观察和审美相结合,学生们才能这么深刻地发现美,表现美和积极热情地欣赏别人创造出来的美。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势必要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美术课堂教学中长期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引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并且能着眼观察社会生活,去发现体会大自然和社会中的美好事物。

二、培养中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观察态度

兴趣与态度是观察能否深刻、细致的关键。兴趣可以增强求知欲、提高观察的敏锐性积极的观察态度也是提高观察力的重要方面,如果不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抱有强烈的感情,是不可能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变化万千。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放大法和缩小法。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跳出原有视觉的限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兴趣。(2)多角度不同方位的观察。即把要观察的物象从不同角度展示出来,找出共同的规律性。(3)对比观察。把性质相仿或相近的物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不同形象的差别,以提高兴趣,使他们能够深入地观察分析。(4)小组观察。小组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好胜心和兴趣。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每个学生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并且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所以小组观察比个人观察更能达到良好效果。

三、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贝弗里奇说:“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究态度关注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更重要。”为了锻炼观察能力,养成持久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进行多样观察,增长知识。打开思路,采取了创意写生的绘画练习。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如写生螃蟹时,有意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蟹壳,想象它的花纹、功能,让学生大胆添加。在教师的诱导鼓励下,“蟹姑娘”、“蟹将军”、“螃蟹野战车”等一幅幅新奇作品纷纷出现,学生们越画越想画、越画越爱画,兴趣浓厚,这样做不仅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绘画表达能力。

四、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美术欣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审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比如农村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如民间艺术的美、农村风景的美、农民伯伯劳动的美、农村风俗人情的美等等。农村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有了发现美的一双眼睛也就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的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此说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多么重要啊。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开放课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走进生活,观察体验,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从而唤醒学生的第三只眼睛,也就是让他们发现和感知生活的美,进而能理解和创造艺术的美。

五、大力开展学生观察实践活动

美术教学中的观察体验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效果,而应从事物的整体结构出发,应用几何的分析方法、充分地理解形体的构成,透过繁琐复杂的形体表象,去抓住形体结构的本质东西。运用视觉的造型基本元素去把握事物的形体特征,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其气质特征,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大千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具有各自本身的特质,在描绘各种不同的事物时,通过观察体验,在视觉上能感到各种不同的事物特质,如玻璃、金属、木头、瓜果、蔬菜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质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觉。即使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和光线下,质感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只有通过周密观察、具体分析事物的特质,才能充分而生动地表现出逼真的质感。这些真实的特质感受,是通过观察实践得来的。

结语: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审美,使他们真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 郜文利. 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思考[J]. 希望月报,2007( 9).

[2] 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术第二课堂;高中美术;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4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以后,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格局。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的重视,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就成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素描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教学要求学生用写实的手法,以客观对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感受,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法,通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表现出一定环境与光线下的具体物象。当然,学生的主观感受应该依据客观对象并要受制于客观对象。学生素描教学的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主,并力求获得严格的造型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全面掌握造型手段;同时,还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与个人风格。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改革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及其相应的措施,专业课中设立创作课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们如何有效开展素描教学并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为此,笔者在十多年的美术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建美术第二课堂,激发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知活动,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过程中,每个教师不仅要潜心钻研自己所教的学科,更要善于燃起学生对任教学科的爱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特别是浓郁、赏心的艺术氛围更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动力。因此,我们尽可能创设和谐浓郁的艺术教学氛围,开发美术教学第二课堂,让美术教室(画室)成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变成各种美术作品荟萃的海洋,变成学生艺术创作之家,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术学习求知欲和美术作品的创造欲。

二、开发素描课程资源,有效教学,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对于高中美术第二课堂活动课,我们没有现成的教材。所以,素描教学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都要关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素描能力、美术基础等差异因素。要力求做到循序渐进,目标分层,方法多样,因人而异,灵活掌握。同时,又要做到每一教学环节紧密相连,有效整合,自然衔接。我们要一改素描教学的传统模式,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彻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石膏几何形体、坛坛罐罐一画到底的教学形式,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静止与运动相结合,还要时常组织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在自然界中画景画物画人,画山画水画蓝天,让他们在自然中学素描,让学生对所画的东西感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素描学习中去。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们力求教学内容多样化,让学生在素描学习过程中先易后难,先静后动,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素描的兴趣。 至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主要是在周五的第七、八节课,另外午休时,美术活动室正常开放,专人管理,学生或人物写生、或名画欣赏、或作业评析。

三、利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各层学生共同提高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的学生由于其先天条件、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家庭环境等因素而存有差异,不同学段、不同班级的学生层次不一。当然,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也没有必要像美术课堂那样整齐划一。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美术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组,并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强者吃饱吃好,让后进者有榜样。然后,我们还根据素描学习内容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有的学习几何形体、写生,有的练习静物画、有的画石膏像,这样以来,能够让各层学生都得到发展,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

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学生书画比赛,当然选择那些正规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赛事。通过参加活动,肯定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对艺术的探索和发现,我们还找机会带领学生参观画展,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创设情境,让他们体味成功的快乐

我们要让学生在美术第二课堂中,展示成果,体味成功。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情境,让学生感悟成功。美术第二课堂活动是开放的,它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谐与民主。对于学生我们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交流、巧沟通,多爱心、多耐心,努力让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有女孩,特别喜欢画画,但基础较差,对自己缺乏信心,总是怀疑自己的素描能力,于是,我总会尽可能肯定她的画,当然,对于错误与不足要及时指出。一次,我特意让她做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很快,她有了信心,素描能力越来越强,而且,她的作品还在学校画展获奖。

为了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发展,我们定期举办学生素描画展。把他们的素描作业、作品展出,让学生点评其中的不足与毛病,尽管学生作品不会那么完美,但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它们,多肯定优点,让他们体味成功的快乐,感受被认可的快乐,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完善他们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百度文库.网络资源.

线下美术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主动性;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及否定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的词典解释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地学习。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可以后天通过家庭、通过学校的培养而获得。

一、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原因

1.传统态度的影响传统上,大家都认为美术课是副科,美术课是非高考科目,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一种课。甚至,很多家长认为,高中上美术课是浪费时间的行为。自己的孩子进重点中学就是为了拼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家长、社会上的这些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导致开学第一堂美术课,就有学生做其他课程的作业。在期中、期末考试前这些复习紧张的时段,会有学生旷课,不到美术教室上课。

2.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术课。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这个问题虽然会回答得很精彩,因为多年的培养,让他们早已训练出了完美的答题技巧。事实上,他们对上美术课这件事,觉得没用,或者纯粹是觉得好玩,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多学生一开始对新学校、新教师有强烈的兴趣,带着好奇走入美术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可是,不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被教师扼杀了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理解,毫不顾及学生的喜好,用读书或者讲座的形式上课,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此一点点消失殆尽。

4.知识基础薄弱由于一开始说到社会上的部分人,对美术课看不起,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到高中,都没有经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甚至少部分学生基本就没上过美术课,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用来上其他课了。面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概念、作品、技巧,一片茫然,很难引起共鸣。

二、从学生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情况高中学生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初中学校,进入高中后最好先做份问卷调查。2015年9月的调查问卷显示,50%的学生基本系统完成初中阶段的美术基础教学,这其中2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得到了良好的美术教育,美术素养很高,他们可以独立完成藏书票、泥塑、水墨画等一系列创作,对各种名画也有认识。但还有20%左右的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

2.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基础好的、基础差的学生尽量每组平均分配,这样分组学习、分组讨论时可以相互帮助。避免出现原来一个学校的学生挤在一个小组里,组与组之间水平落差太大,导致没有经过系统美术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从教师方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引入“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兴趣为基础,倡导实践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越强烈,其行为也越明显。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老观念,让他们从为老师学习、为家长学习、为分数学习,转变成为自己学习,对于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学,这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的一步。

2.把课堂搬上互联网互联网作为承载知识的海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给学生自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信息资源。我们美术组设立了一个自己的新浪微博,学生和教师互粉,微博内容以转载为主,保持经常更新。有作品介绍、博物馆介绍、画家介绍,还有最新的美术方面的动态,时下流行的水彩画技法,漫画欣赏各种各样的内容。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期间,要特别安排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链接。学生会转载我们的微博,也会把他们认为合适的内容@我们,微博是作为教师给学生推开的一扇窗,通过微博,展示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微博,去思考一些问题,联系一些知识,然后从一个点想起另外一个点,追求发现“知识”。网络是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不管是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甚至是与网上的陌生人,都可以相互交流。线上交流比线下交流更受学生欢迎,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结识不同的朋友,在聊天中见识到很多有趣的东西,丰富阅历。通过组合使用评论、转发、收藏等一系列功能,轻松解决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问题,串联起每位参与者(包括教师),建立蜘蛛网状的交流模式,促进信息的分享、传播和获取,极大地调动参与者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微博中形成讨论组,在其中讨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共享所具有的学习资源,并把这种线上的团队合作延伸到线下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进行开放式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仅在课堂上,并且延伸到互联网上,让学生养成习惯,用互联网及时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并发表出来,等候各方反馈,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或者调整方向。学生用开展研究的过程、在开展过程中的体会、最后得出的分析、结论,以及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交流,也能到学校的网站上或自己的博客中。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人分享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对成果的一种开放性评价。评价来自各方面,既有指导教师的,也有学生自己的和学生相互的,还有家长的。有时也会把学生的想法和作品,放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让大家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碰到挫折,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能让其恢复自信、获得认同感、成就感。

4.让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课堂花边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常熟农村妇女基本人人会绣制花边。很多学生家庭中都有当年留下的一些实物,比如桌布、靠垫套等,学生对此熟悉又陌生,很容易就勾起他们的兴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让学生觉得非常“高大上”,离自己很遥远,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坐在他们中间,给大家做绣花边示范时,学生觉得特别新奇有趣。女学生选择学习绣制,试图把花边和自己的时代结合起来,做出一些新东西。男学生则更多地选择去考察花边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为什么花边会远离我们的生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在这样一次次多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慢慢培养出主动性学习的态度,同时也掌握了主动性学习的方法。这不仅仅有利于美术教学本身,同时又可以反哺主课教学。真正做到苏格拉底说的,教师的任务是做一名“知识的助产妇”,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辅助教学。以上是本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做出的一些尝试和总结。探索的道路漫长,教学改革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上一篇:企业管理学培训范文 下一篇:大学化学基础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