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

时间:2022-10-19 04:52:51

从“线下”到“线上”

2014年9月25日,渝北区双凤桥街道中建村。

盯着新修的村道,村民秦其富双眼眯成了缝。

“以前,这条路上全是泥巴,野草有膝盖高!”

“这下安逸了,下雨天出门不用穿筒靴,娃儿上学也不得摔跟头了。”

…………

秦其富说着,举起大拇指。

而就在两年前,秦大爷称赞的村党总支,却是渝北区的“后进”。

2012年,因为服务群众不给力,中建村党总支成了区后进基层党组织。

为啥不给力?

“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对群众服务需要不敏感,二是服务载体单一、力度有限。”中建村大学生“村官”罗清华说。

如何破题?

很快,一支强大外援队伍来到村里。

渝北区推出服务群众的“三级联动”制度――由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及镇街分别对接村(社区)党组织,指导基层服务群众;同时推出的还有“三人五事”对口联系制度――从区直部门选派优秀干部三名,组成一个对口工作组,重点帮助解决村(社区)和群众紧密相关的五件实事。

区政协主席李联铁率领的“联动帮扶团队”和“三人五事”工作组的到来,让村支“两委”有了底气。

随即,中建村开始向“两难”宣战。

“要服务群众,首先要畅通民意渠道,及时感知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村党总支副书记王静说。

为感知民意,村支“两委”展开持续深入的走访,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

“村里的路不好,要修!”

“4组、15组147户人还没吃上自来水!”

…………

经归纳,26个民生急难问题凸显出来。

问题找到了,如何解决?

其时,渝北区委提出了“三色分类、清单管理”的民生事项协同办理制度。

依托这个制度,中建村村支“两委”把收集到的问题逐一“染色”――红色类(村级解决)问题17个,橙色类(镇街解决)问题7个,黄色类(需要区级层面解决)问题2个。

“有了‘染色分类’这个载体,街道和区直部门也参加到村级民生事项的办理中,服务力度大大增强。”罗清华说。

同时,另一个服务载体也开始启动。

2014年初,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区县,渝北区推出了“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中建村也引进了这个系统。

“群众反映事项,村上能办理解决的直接办理,不能办理的,由书记、主任分析后,录入群工系统,提交给街道办理,若街道仍不能办理,再提交区指挥中心,区指挥中心再分拨给职能部门解决。”罗清华说。

“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力,中建村服务群众“两难”问题迎刃而解。

2013年7月,中建村被评为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摘掉了“后进”帽子。

上一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现状分析及审计对策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