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18 11:12:52

线下音乐教育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课程方案等等都是和普通本科颇为相似,缺乏创新。其次,专业课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专业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也基本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学生面对以前传统教学时,不再有兴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学期都会到学校或者培训机构见习,导致本课程的课时量也不足,达不到集体授课的教学目标。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来看,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教师队伍的“双师”较少,结构尚未完备。教师队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太少。第二,目前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经调查研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学内容与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他们毕业以后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应该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符合专业音乐教育教学需求的改革之路。第三,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践基地等条件需要进一步地打造,进一步加强和培养职业精神。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即学生在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网络资源,获得初步的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点和概念的学习。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就不懂的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智能化。教育信息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不断发展,需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研究,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加快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教学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中的获得感。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紧随信息时展的步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进一步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普遍应用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内容等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的实效性。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将混合式教学纳入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在信息化社会,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高校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源库学习资源,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比如:视频材料、音乐欣赏内容、教案、PPT、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取知识,从根本上改良教学观念、导向、模式及手段,改变传统的音乐传统教学模式,使刻板的理论知识或者是抽象的学习内容得以具体化展现,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会局限课堂上一对一的学习,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巩固;也可以组建小组群,在群里展开讨论,针对专业中的某一个技术要点进行讨论;可以提高效率,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三)实现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都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板书,但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各种演唱家、演奏家的优秀作品视频、音乐欣赏的视频,为学生扩宽视野。

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来看,课程建设基础较薄弱,课程的相关材料(PPT、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需要有一定积累。可以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梯队。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路径实施,所有立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必须实施1-2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后方可申请课程结项。通过结项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应该继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在教材方面,选用国内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子资源,探索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专业前导后续课程和通识课程改革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专业特色,支持和鼓励教师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改革。(二)教师没有做好准备,盲目照搬,将现有的课程转变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体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变,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混合式教学课程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等各个环节可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内容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三)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新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需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应包含学习态度、能力等因素,评价指标分值应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置,但期末考试仍应是主要考核方式,评价主体还需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模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要涵盖线上和线下全过程,要包括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等,要注重优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五、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声乐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体裁、题材声乐作品的表演与教学。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实践。在实操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个性发展。从而塑造学生适应新时代职业发展特点的核心素养,为社区文化中心、青少年宫、小学、幼儿园及艺术培训机构输送优质人才。课前准备,利用资源,预习知识。自主开发资源库,依托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知识面。建立资源库的资源。资源包括中外艺术歌曲、中外通俗歌曲、中外儿童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教师微课视频、PPT、教案、教材的电子版本。中外歌剧、音乐会、中外音乐剧歌曲视频资料、大师班学习视频、著名歌唱家音乐会、中外音乐史相关学习资料等。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在线答疑整理与搜集资料,录制演唱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完成教学全过程信息采集,根据平台上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明确课堂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们利用音乐手段进行考勤,如利用音阶演唱练习考勤法,每位同学对应一组音符,二十组音符连续唱完后,不仅确定每位同学到位,同时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以及基本音阶的把握,根据歌曲调式选择相应的调式音阶。

(二)作业与预习情况反馈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综合式教学。课前平台任务学习,主要能够反映同学们对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有效开展教学内容。一般设计资料查询、小组分析、音视频观摩和学唱评价。教学计划分模块进行,按照模块,提炼出每个模块中的重点进行视频录制。视频采用MOOC、SPOC、微课等适合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知识点、课前学习效果监测三部分。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主题内容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的要求。同时,通过了解教师关于课堂学习形式的设计,发现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从而主动完成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的反馈,教师适当调整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

(三)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的导入,从作品文化叙事和音乐学分析进入新课讲解,在深入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歌曲演唱实践。演唱实践过程,运用各种直观技术手段结合老师讲解分析、训练歌唱能力以及歌曲阐释水平,解决技术重难点。多元形式巩固创编。借鉴儿童歌唱活动教学设计,将与歌曲相关的活动形式融入教学,通过体裁对比、情境设定、形式互动、鲜活表演等途径加深技法基础上的表演水平。

(四)任务与反思

1.布置作业:根据新课讲授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个别训练,视频观摩等形式,完成课程内容,强调技术问题的解决,歌曲演唱的情感;针对下节课内容,按照老师要求提前预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教学反思:对标行业标准,依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学生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对各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问题设计与学生回答的效果,混合式教学理念执行情况,思政元素体现情况等方面的思考、评价,总结经验,有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的建议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运用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方法,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准确反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更好地开展教学,提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实效性和可行性。

六、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依托线上教学、线上建立的资源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是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进一步将混合式教学融入到具体课程中,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鹤鸣.高师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1,(11):95-96.

[2]何艺,陈萌.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音乐表演课程混合式教学初探[J].艺术研究,2021,(01):130-131.

[3]张静.高校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20):83-84.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学界对于传统音乐的定义颇受争议,董维松是最早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定义的①,他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包括现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和国外民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但却不包括在近代历史时期内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所谓‘专业音乐’那一部分的基础上由我国人(或外国人)传作的与‘那一部分’类似的音乐。”②其后,有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代表的观点有以音乐时间段划分的,如沈洽认为中国传统音乐是指近代以前,历史上存在并存活至今的音乐。周青青将其界定为清代以前的音乐作品,而刘维正认为“五四”,或是“学堂乐歌”引入以前的音乐作品才是中国传统音乐。还有一部分学者从民族性的角度去界定,如孙继南认为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王耀华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古代及当代的音乐作品。③本文所涉及的“中国传统音乐”这一重要概念倾向于王耀华的观点,他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④

二、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

(一)传承现状

“过去的一百年,是国人学习西方音乐的一百年”⑤,20世纪初,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的渗透,国内开启了大规模的“西乐热潮”,从“学堂乐歌”到专业领域全盘接受德奥音乐教育模式,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音乐教育经验,之后80年代以来学习欧美现代主义音乐……直到现在“西乐”仍以压倒之势盛行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更有学者表示用“被边缘化”这四个字,大致可以概括中国传统音乐在20世纪的百余年中面临的过去几千年前所未遇的生存困境。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已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生存危机,其中不少品种已到了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境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传承面临严重的危机。

(二)教学现状

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在《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一文中提出,当前音乐艺术院校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状况,是重视与衰减并存,具体概括为“四进一退”。四进:1.以传统音乐教育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不断举行,呼吁越来越强烈;2.凡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均设置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3.民族地区音乐艺术院校大多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4.与中国传统音乐有关的专著、教材不断涌现。一退:从传统音乐在本科的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及课时安排来看,还比不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⑦关于“一退”,乔建中老师有类似的观点:“一个最有力的例证是传统音乐的‘课时’,几十年前大约要学两年,自80年代开始,逐渐减少为一年半、一年,近期已经明令规定为一个学期。”⑧在教学内容层面“现在几乎所有的音乐院校,依然采用欧洲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即“四大件”: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管弦乐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传统音乐创作理论及技法的研究与教学探索,则大多被搁置起来了,原本在作曲专业中设置过的戏曲作品,更是渺无影踪…曾普遍展开的、直接向曲艺和戏曲艺人学习传统唱法的活动,以及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真诚,现在出了在一些纪念文章中仍然加以推崇之外,在教学中似乎也很少见到了。”⑨……上述问题的指向具有一致性,从课时安排及整体教学内容来看,当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在有些院校甚至没有地位,整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三、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网络启示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人们对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呼声越发强烈,如此多的学者奔走甚至呐喊过,但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似乎有倒退的趋势。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它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关于这方面的文论已经有非常多的分析了,本文不再赘述,下面是个人对其现状背后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并结合本人的学习经历提出网络可以给传统音乐教学带来哪些启示。1.随着“西乐东渐”,之后的几代人慢慢将“西乐”发展为我们的“原住音乐”,作为90后我及我身边的同学们深感到我们充斥在深受欧美通俗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等影响的音乐环境中,并成为这些“西乐”文化的“原住民”。由于输入的音乐记忆中缺失甚至没有中国传统音乐,所以很多甚至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也很难“听得进去”传统音乐。樊祖荫教授讲到他在音乐学院开展的民歌选修课,选课人数30人,来上课的仅有四五人。还有一位音乐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在一次传统音乐研讨会上的发言:“课时少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还在于学生们不愿意去上。我们学院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缺课、缺考而拿不到毕业证书,其中,缺课最多者即是《中国传统音乐》这门课。”⑩此外,乔建中先生还具体描述了近年来,音乐教育使学生与传统音乐渐行渐远的例子:“50到60年代校园中民间音乐家的身影基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当年的学生,即自称为‘二传手’的一批中年教学骨干;学生直接聆听传统音乐演奏的机会少了;活在民间社会的传统音乐究竟是什么样的,多数学生没有切身感受……对于校园外面依然存活的民间音乐,则颇有隔膜。就此而言,与50到60年代相比,我们离传统不是更近,而是又远了一截。”⑪这些例子都反映出传统音乐没有抓住年轻一代学生的心,而孩子们聆听音乐的环境里传统音乐少得可怜。近些年,数字原住民⑫、网络原住民⑬这些概念逐渐流行,90后、95后、00后…未来时代主人离不开互联网的生活。无论是网络移民⑭也好还是网络原住民也罢,我们的学习模式正在发生惊人的变化。如今流行音乐大行其道,传统音乐的“线下工作”已经惨不忍睹,对其线上的网络教学如果不加以重视起来,再不培养未来的听众,试想若干年之后,我们也只能在博物馆里听我们的传统音乐了。为此我们必须要开展传统音乐的网络教学,比如我们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建造属于自己的传统音乐“生态系统”⑮,并将我们的民族音乐作为未来人的音乐学习根基,那么,传统音乐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成为我们华夏儿女的“原住音乐”。2.传统音乐自身具有特殊性,如口口相传、即听即逝性。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传统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传统音乐(民间音乐)都是依赖于特定的民俗、生产生活方式而“发声”的。它离开了音乐传承人和具体的环境便无法“独立”存在。⑯而网络时代下的传统音乐教育可以瞬间使学生们与天南海北的非遗传承人“走到一起”。其次“物质的场”(传统音乐所生长的环境)与“非物质的传统音乐”构成了传统音乐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相互依存。我们可以通过在高校实现对这两者的连接。那么如何连接?这也是网络技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在每个“物质的场”中建立传统音乐网络场,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音乐网络场与高校网络进行对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感受到自己仿佛在原生态音乐的现实场景中,并在虚实结合中进行“在场”的音乐学习。3.传统手工艺、传统美术等有物质载体的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商业模式。而传统音乐“始终没能直接实现这样的传、产、销链条”,“传承人难以直接依靠一技之长转化为商品,获取经济利益,他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了音乐项目的接续,也使传统音乐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⑰。如何使传统音乐产生经济效益,或者说如何使它在市场环境中能形成良性的运转模式,这将直接影响着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在高校、在社会中的传承状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知道传统音乐的教学之所以会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因为其自身并不能产生有效的经济影响力。而网络或许会给传统音乐的教学带来有效的运作机制,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建立全球传统音乐教育课程网络,搭建一系列文化交流平台,线上线下活动运作,从而创造一批全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一大批人将传统音乐文化覆盖全国推向世界。4.传统音乐教学目前在高校的开展存在教学关系固定化,教学内容程序化,实际操作按部就班等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会以讲为主,学生还是处于比较被动的身份。我们处在信息爆炸、互联网知识泛滥的时代,世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促使我们音乐教师需要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需要时刻更新。网络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为传统音乐的教学注入活力,它可以成功地帮助师生实现课堂的翻转。如教师在教诗歌吟诵的时候,学习内容在上课之前传递给学生,并将课堂本身当作同学们用于讨论,集合和应用该学习内容的“论坛”。而这种教学形式必将大大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自主学习及课堂参与。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场“论坛”——传统音乐翻转课堂,录制或实时共享到互联网,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四、中国传统音乐网络教学设想

对于传统音乐的具体教学内容,文章不做重点分析,而是通过网络科技的视角,试图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网络教学提供一些个人设想,希望能为热心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及社会人士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建立传统音乐网络教学系统

我们可以展开这样一个头脑风暴:1.将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资料(音乐背后的文化精神、情感、思维方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等等)、电子乐谱、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备份到云端,建立数据库。2.建立师生管理系统,搭建教学信息平台,设立师生论坛等。3.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R)和网络建模将传统音乐所赖以生存的区域环境建立虚拟现实区域地图模型——传统音乐网络场。4.将传统音乐非遗传承人及教学区域负责任人等设定到对应的地图模型,并实现线上线下的综合管理。5.线上线下综合教学,构建传统音乐教育网络课程联盟,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海外……

(二)传统音乐网络教学形式

1.游戏化教学如今,“游戏化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趋势,游戏音乐、游戏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并占据较大份额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若将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游戏化,并将游戏化设计与传统音乐的“传统音乐网络场”相融合,使人们在游戏化学习的同时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由于游戏的场景与背景的音乐建立的联系,结合游戏本身的交互性、参与性、灵活性、共享性等,可以使传统音乐的学习充满趣味性,也更能符合“网络原住民”们的学习习惯,甚至开发一种适合幼儿的这款游戏,还可以使儿童真正地完成“自我学习”下的传统音乐学习。2.直播教学建立传统音乐教学直播平台,直播平台是与“传统音乐网络场”信息共享的,并且的登录的通道是互通的。初期直播教学的教师可以是传统音乐非遗传承人,也可以是传统音乐教育的资深教学工作者,中后期慢慢发展到学生、普通大众(但需要严格的认证和监管)。教师可以在直播平台上提前一周(或约定时间)直播预告,提供相应的预习材料。直播教学平台还会线下的教学信息,如每个教师都可以在平台上公布即将开展的线下课程及授课地点,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在讨论区组团去听课,同时也可以给老师反馈教学意见及提出听课需求。直播教学中有公益性的,也可以有付费性的,当然也包括普通直播中的点赞打赏等项目。3.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慕课(MOOC),英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传统课堂受教室教学空间限制,容纳的学生人数有限,而慕课的学习人可以数动辄上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免费开放的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共享学习;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网络线上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目前国内外对慕课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相关文献也比较丰富,但传统音乐方面的的慕课教学开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如果能开展丰富的属于我们中国传统音乐自己的慕课,并将其共享给全世界,必将使中华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发展,造福于全人类。“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方面,通过短小精悍的在线(也可以下载)视频教学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短”指视频时间短,是在能讲清楚问题的基础上越短越好;“小”是指主题范围小;“精”指教学设计精、课件制作精、课堂讲解精;“悍”是指微课的学习效果明显。目前微课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人们可以利用乘地铁、餐厅等位子甚至上厕所等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手机移动终端下载APP或直接链接缓存下载即可观看,真正做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这种方式应用在传统音乐教学会大大增加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也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可以在线上视频提出),学生在课前自主查找并学习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学生讨论和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点评和答疑解惑的教学形式。同学们对于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不足、不愿思考,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对传统音乐的不了解,而课堂的翻转可以使同学们在自主寻找传统音乐的路上,发现自我并进行深入思考,在类似“论坛”的课堂上发表意见,碰撞思想。“翻转课堂”的引入将大大提高同学们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并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这将大大促进我国传统音乐的未来发展与创新。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教学。4.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教学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增强现实技术能够把虚拟信息(物体、图片、视频、声音等等)融合在现实环境中,将现实世界丰富起来,构建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美好的世界。比如它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形式可以是这样的:我们在参观传统民间乐器的博物馆时,看到一样乐器不了解,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该乐器的三维影像生成相关信息(包括该乐器的历史介绍等信息),并播放相应的音乐,扫描者可以关注到博物馆的微信等公众连接方式,并在平台上选择要聆听的各类传统音乐等等。同时我们在旅游时也可以对旅途的场景进行扫描,并可以机遇性、偶然性地发现对应地方的音乐,同时对于区域传统音乐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如今增强现实技术开发的工具越来越丰富,例如目前有双目眼镜(MetaGlass),双眼呈现影像时,利用双目视差可以产生开发者想要的3D效果。通过对现实场景的探测并补充信息,佩戴者会得到现实世界无法快速得到的信息。无论我们来到传统音乐产生的村庄、宫殿、野外等等,任何场景通过这种现实增强的技术连接网络,使网上关于这种音乐环境的知识补充立即映于眼帘。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创造一个虚拟空间,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利用虚拟现实眼镜能够使用户完全沉浸在一个虚拟的合成环境中,无法看到真实环境,利用双目视觉原理,虚拟世界在眼镜中是3D立体的。如果传统音乐的教学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边界真正打开,场景的环境的界限将被突破,千里之外的音乐非遗传承人通过网络可以立即出现在面前与你面对面对话,你也将会“触摸”到虚幻世界的任何物件。

五、结语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导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断层与母语的丧失,一定的时代背景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得到解决。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存现状,反思传统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及网络可以给其教学带来的启示,并对中国传统音乐网络教学进行探索性设计,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网络教学的认知及理解。传统音乐的网络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网络原住民的学习需求的体现。现代科技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机遇使传统音乐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网络的诸多优势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打开了一扇充满魔力的教学大门。但网络自身的因素及不完善等也为传统音乐的网络教学带来诸多挑战。如对网络学位的合法性的争议,网络教学学分认定的偏见,教学质量的评估,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规范的管理,兼职音乐教师的管理,等等等等。传统音乐教育归结到底是人的教育,我们教学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未来的千千万万的“网络原住民”,而网络教学的思考正是以此为缘由。传统音乐教学由于时代的、历史的原因导致了今天的诸多问题,网络教学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会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带来崭新的春天。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用在线教育“翻转”音乐学习

大部分学习音乐的孩子都有共同的感受: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枯燥的乐理课、没完没了的演奏课和不断考级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不是每个学习音乐的人都需要体验一遍的,中国95%音乐学习者都是兴趣型用户,他们更需要从学习中体会音乐的乐趣。”Icanmusic的创始人韦凯元,坚定地说他们就是要让孩子们轻松的“玩音乐”。

Icanmusic在做的就是把“课上学习谱子、指法,课后练习”的传统学习模式完全翻转过来,变成“线上学习,线下课堂成为互动讨论、有针对性辅导的”的全新教学模式,这就把传统音乐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让学员通过网络教学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韦凯元总是戏称,传统音乐教育是“李云迪式”教学,Icanmusic是“王力宏式”教育。“我们把五线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数字谱,让完全没有乐理基础的人在一小时内弹奏出一首曲子。”谈到他们发明的《音圆数字理论》时,韦凯元说,“音乐学习就应该是轻松的,越轻松越会让人想继续学下去。就像我手中的戴尔笔记本电脑,只有轻便的,用起来轻松的电脑我才会一直随身携带。”

在线音乐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视频教学

所有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互联网创业,绝不是把传统模式照搬到互联网上,一定是借用互联网平台,结合独特“新玩法”的再创造。Icanmusic除了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教学、学员互动,还发明了一种叫做“X-key”的像键盘似的工具,通过连接笔记本设备,就可以变成一种乐器。“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移动的、满足3E的移动随身乐器,有了它,弹琴就真的变得像做游戏一样简单”。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听障儿童;学前;音乐教育

一、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1983)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这样偏离的情形,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程度。学前教育指的是0—6、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其重要性表现为:1.有利于尽早填补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2.有利于改变和优化特殊儿童的大脑结构;3.有利于正确引导和提高特殊儿童的形象思维;4.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特殊儿童心理活动的正常发展。

二、听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学习语言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听觉障碍也称为听力残疾,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听觉困难,听不到或是听不清环境及言语声音。儿童正处于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严重的损害了儿童的语言功能,影响了儿童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导致许多听障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完善,常出现自闭、内向等性格缺陷。需要注意的是,听障不完全等于聋哑,听障儿童是可以通过助听器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也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去练习发声和正常交流的,这些儿童更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不少听障儿童在学龄阶段虽然进入正常小学,但在二、三年级以后成绩不断下滑,不能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最后父母还是选择了聋哑学校,造成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听障儿童在学前阶段,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抽象的思维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发展,因此,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升高,知识层面的学习越来越抽象,他们无法理解,加上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缺陷,导致成绩直线下滑。因此,听障儿童的教育应该比一般正常儿童的教育更早,而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发儿童的大脑发育,刺激和训练其听觉、语言表达和认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果错过了某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对儿童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

对听障儿童进行音乐教育,这听起来好像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事实上,虽然他们不能完全获取和理解音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音乐元素对他们进行音乐启蒙教学和训练。例如:一般的儿童早期教育,教师会选择歌唱、韵律和欣赏等手段对其进行启蒙教育,但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音乐活动对听障儿童来说却是很困难的。换个角度看,要让听障儿童开口歌唱或许很难,但只要方法适当,韵律活动、倾听感受音乐、音乐欣赏等活动还是可以应用到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启蒙教育中的。

(一)韵律活动。一般的儿童进行韵律活动是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而在听障儿童的音乐教育中,韵律活动是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听辨能力。孩子可以通过助听器去听辨节奏的变化,在音节数量、音型、强弱、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听辨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节奏感,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孩子对身边声音的捕捉能力,并快速地反应出来,同时也可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倾听感受音乐。倾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播放不同的音乐片段,让孩子告诉老师听到了什么。音乐可以是动物的叫声、乐器的演奏声,也可以是儿歌。通过这样的游戏教育形式,孩子会知道声音有大小、强弱、长短等差别,能够寓教于乐。

(三)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不同的节奏、情绪的音乐来感受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要注意音乐的选择,教师需要选择一些结构简单、节奏明显、易于理解的音乐,还可以带领孩子编排音乐剧,使其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体验音乐的结构,建立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四、小结

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是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学前音乐教育帮助孩子感受环境、生活和音乐的美。但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孩子,不要把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变成机械的康复训练。

作者:梁冬玲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刀维洁.听障儿童康复教学教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那是大学毕业工作的秋季学期,在学生那里看到《音乐周报》,母校广西艺术学院班主任陈玉丹老师的一篇有关一位认识的业余作者作品音乐会的报道吸引了我的视线,想不到远在北京的周报刊登了南疆边陲自己老师的文章!往后订阅,每期必看,从1994年一直到今天,从热心读者,到优秀作者,写文章,写歌词,热爱与感激交织。看到改版后的《音乐周报》大型征文活动“说说你与音乐周报的故事”,不说不行!打开电脑,陷入我与周报的往事中……

看了8年的周报后,2000年到侗乡支教,有充分的时间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调查和思考,第一篇文章《农村学校怎样上好唱歌课》在周报发表(2000.7.21),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往后5年一发不可收拾,以平均每年6篇的数量发表在“学校音乐”、“论坛・交流”、“音乐生活”等版面共31篇小文章,引起同行的关注,想不到北京的音乐周报对于音乐教育相对不够发达的广西的一个音乐教师的文章,有如此高的采用率。也许,是文章的角度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如《0加1/2等于?》、《音乐课如何“静悄悄”》、《歌手赛赛出的音乐教育问题》等,2003年8月还发了“我与音乐周报”的征文《从普通读者到优秀撰稿员》。

2005年,因为工作调动,较少写音乐文章了,虽然从2001年开始写歌词,但一直没有投稿,是周报给了我信心,歌词作品《跳起多耶――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作》第一次“公之于世”是在周报月末版(2005.6.24),感谢周报给了一个“新词者”的动力。此后5年来,创作了几十首歌词发表在各音乐报刊。如今,周报由单一的纸质媒体,发展为纸媒、网络、手机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媒介,令人兴奋!为表示祝贺及对2010年改版的热情参与,投稿歌词《八桂盛开》,得到周报的采用(2010.3.3)。

2009年“爱乐宝贝”征文,我也积极参加了,女儿李沐紫第三个儿童节的最好礼物就是音乐周报孟绮编辑将《“乱弹琴”的妮妮》发表的音乐生活版(2009.5.27),2岁4个月大的妮妮挥棒的图片,与我们大家特别喜爱的歌唱家关牧村老师的照片排在一起,我把报纸一角复印过塑张贴在客厅的墙上,妮妮每次都“深情凝望”。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线上;音乐课;互动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课平台,如知到、慕课、VIP陪练、腾讯会议等,它们都是通过录播或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教育部提出倡议,各初中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受这两方面的影响,线上教学模式走进了初中音乐课堂。

一、初中音乐线上教学互动的现状

“在线课堂普遍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一种单向、简单的知识传递,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前,各地全面复学复课,在线教育行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好时机,应该利用现有时间,加快提升在线教育的质量。”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说。疫情后,教育部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走进了初中音乐课堂,如何开展一对多的线上音乐课教学模式成为困扰音乐课教师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不明确线上、线下教学的差异性,其中一个最显著差异就是教学互动。线上教学不具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教唱、合唱互动的条件,但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能够打破时空、资源的限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线上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青岛市兰亭小学语文教师孙晓丽上了两个半月的直播课。“教师看不到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到底学会了没有,理解了几成?与面对面的课堂相比,线上教学的环境变化,让教师无法准确判断课堂的效果。”在孙晓丽看来,线上课堂创新要直面这一难题,要求教师设法让课堂变得更高效,留出时间增加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初中线上音乐课堂是一种线上一对多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条件极大限制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互动教学难以展开,成为一种“以说为主”的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面对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自觉性问题

线上教学教师监管力度的减弱使学生的自觉性接受考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面向全国的大范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对自己居家学习期间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监督自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做到自觉完成学习,这成为互动教学实施一个很大的问题。

(二)适应性问题

对于习惯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师生,适应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对双方来说,都需要能够很好地适应。

(三)直播、录播存在的问题

初中线上音乐教学的展开主要有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都存在一些问题。1.网络存在的问题线上音乐课程,首先是设施和网络的问题。如果平台运行不良或网络出现问题,上课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卡顿、延迟、掉线黑屏等状况,尤其对于音乐课来说,声音的延迟十分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那么就必须谨慎对待平台的选择以及网络问题。2.直播存在的问题比起录播授课,直播授课看似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但在初中一对多的线上实际授课时,只有学生单方面观看教师授课。由于学生过多,当某些学生出现问题,比如没跟上课程节奏、网络卡顿等,这些问题事实上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即便是运用发消息、打开话筒等功能告诉老师。3.录播存在的问题会造成师生分离的情况,基本靠学生自觉学习。

三、解决路径

(一)前期准备

1.谨慎选择教学平台选择授课平台要谨慎,同时准备备用平台,利用课前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调试,如平台出现卡顿、延迟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换备用平台或检查网络状况;如果替换平台后还出现问题,立刻组织学生观看录播视频,避免占用学生上课时间。2.老师、家长合理分配任务(1)增加提问环节监督学生的参与情况上课时除了点名确定学生出席情况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提问抢答环节和随机提问环节,随时监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2)联系家长监督学生动向学生在家里上网课,课堂监督角色有一半就转移到了学生监护人的身上,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发觉某学生掉线或离开,要在不影响课堂的情况下及时向监护人询问情况,保证学生出勤。(3)教师自觉性问题线上音乐课只有镜头拍摄的地方能够被学生看到,因此无法像线下教学那样营造课堂氛围。课堂本身已经存在这些问题,如果教师不认真地对待,那么学生更不会像在教室里一样认真地学习,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也就成了摆设。所以教师更应该端正自己对待线上教学的态度,尽可能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线上音乐课中也能有丰富的音乐体验。

(二)有意识地区分线上、线下音乐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对线上、线下教学做有意识地区分,这不是指教学内容上的区分,而是为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为避免转变为线上授课后所带来的糟糕后果,对教学手段进行的一些合理改进。如果教师对即将要使用的软件不熟悉,那么上课时会无形中浪费许多时间,且学生很可能对教师,甚至对这门学科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厌恶学习音乐。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区分线上、线下音乐课教学的差异性,在上课前熟悉线上音乐教学模式,了解并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如:利用线上教学与生俱来的科技感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介绍文章背景时配合播放相应的画面,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在线上教学开始、中间处适当插入背景音乐增加课堂趣味性;利用“在线连麦”功能设置课堂提问抢答环节,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有效利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配等软件,让学生能够通过软件自己创编即兴音乐,使之有切身音乐体验。上课模式的转换,对学生会有所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辨别线上、线下音乐课堂,从而适应线上音乐教学模式,进而降低这一转变对学习音乐课的不利影响。如:积极配合学校的宣传工作,在上课前告知每一位同学即将进行线上音乐课;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利用线上教学的特性,比如播放特效画面提示学生上课方式的转变。

(三)从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接受学生反馈方面

进行“两头监控”线上音乐课堂受自身功能限制使得教师不能便利地与学生交流,不能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通过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来吸引学生学习,督促学生提交作业,从而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然而这样的方式只能看到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课堂随机提问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进度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尽可能补足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1.利用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在线上音乐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可以根据课题歌曲段落节奏和旋律的特点编创游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如利用“走”“跑”“跳”速度不同的特性分别代表“四分”“八分”“小附点”节奏,将这种简单的行为对应带入将要教授的歌曲中,以游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节奏和音高能力,将节奏与音高训练游戏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行为表现音乐。这一方法使得学生多次练习且乐于练习该歌曲,无形中学会该歌曲,真正做到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同时,也通过其中的合作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为学生沟通创造了条件,鼓励学生参与社交。2.利用线上独有的场景切换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入现场教学场景学生能够代入实际学校生活,使课堂自然生动,更有上课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线上音乐教学并且能够以主人公和旁观者的不同角度上课,多层次理解课堂。切入示范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游戏。如在“万叶杯”课例《包子、剪子、锤》中,全程有两个学生跟着老师一步步地指挥玩游戏做示范,中间还加入与线下学生互动的环节,其中一个学生单独站起来对着镜头互动。以上两种场景切换都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有效利用线上场景切换功能补足教学互动上的缺陷,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3.利用线上细节被放大的特性进行细节处理有些课堂细节设计在线下音乐课中效果不明显,而在线上音乐课上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有如下表现:(1)面部表情线上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看到教师的表情神态,教师利用这一特性,使用积极、夸张的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张嘴、瞪眼等。(2)近距离感受线上教学时,所有学生都能够近距离观看教师弹琴、唱歌,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演唱(奏)时可以拉近镜头,或通过场景切换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近距离观看。(3)肢体动作教师使用柯尔文手势或画旋律线等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律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两种感官同时感知,增加记忆点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4.按知识性质划分教师接收学生反馈的不同方式(1)音乐表演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录制自己的演唱(奏)视频,上传至教师邮箱以接收学生音乐课堂实践方面的反馈。(2)理论知识方面教师与学生家长提前沟通,进行家长监督下的线上考试以接收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反馈。(3)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提问以接收学生听课情况反馈。

(四)直播和录播的协调使用

线上音乐课通常有两种形式,直播和录播。直播课更具互动性,而录播课更具趣味性。1.直播的好处直播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互动性更强,教师能够更好地接收学生课堂反馈,学生相对更有参与感,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课体验。2.录播的好处事实上,录播并不适合单独投放在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中,比起直播,录播的互动性较差,难以带给学生好的学习体验。但录播也有存在的价值:可以运用剪辑软件为课堂添加背景图案、背景音乐等,使音乐课堂更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录制课堂时,教师可以在视频中添加字幕,让学生视、听两种感官同时接收信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录播没有次数限制,教师可以多次录制视频,能够保障课堂质量。3.灵活运用直播和录播,以录播为主、直播为辅直播录播各有优势,善加利用,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达到上好初中线上音乐课的目的。疫情防控期间,对部分初中生实施“停课不停学”,学生参与线上授课,有网友反映“把线下课程生搬硬套转移到网上,让家长来整天监督,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习,不但更有效果,也减轻了家长的工作量”。在对浙江省、北京海淀区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更青睐于教师提供录播资源包让学生自学的形式。由此可见,与其一味地还原校园课堂的教学互动模式,不如利用线上教学的特性,开启以录播为主,直播为辅的初中线上音乐课堂新思路。具体措施:教师为学生提供录播资源包,并定期直播上课。这样教师能够定期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保证基本学习效果。

四、结语

抓住学生兴趣,保证学生参与。线上音乐教学与线下音乐教学一样,都是为了让初中学生以审美为核心,学好音乐课程。初中音乐课堂线上教学也许不能还原线下的互动教学手段,但可以通过它的特点达到初中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此外,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笔者深刻认识到学生本身的兴趣对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中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使学生自发、情愿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产生相对更高的学习效率。本文旨在优化、完善初中生线上音乐课堂互动教学,为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为线上音乐教学提供可行的建议,同时希望本文能对未来初中线上音乐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苏丹娜.精准、乐趣、尚美、谋新——普通高校美育线上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20,(07):19-22.

[2]胡妍妍.基于“实质等效”理论促进线上音乐教学行为优化的基本路径[J].中国音乐教育,2021,(02):23-27.

[3]杜永寿.疫情下在线音乐教育的纾困之策[J].中国音乐教育,2020,(05):4-8.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音乐课程资源;本土化

当前,湘西民族地区本土音乐文化遗产面临着存续环境变化、传承人断代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促进湘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要将湘西本土音乐文化和中小学音乐课程有机结合,在当地中小学校开发利用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怎样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地音乐课程资源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查。此次调查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民族中学及保靖县岳阳小学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该县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途径。

一、湘西民族地区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湖南省保靖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也日渐受到重视。笔者对保靖民族中学和保靖县岳阳小学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APP线上调查和线下访谈调查两种形式,对保靖民族中学及保靖县岳阳小学分别发放了150份、100份调查问卷,其中,对保靖民族中学8名专职音乐教师及岳阳小学3名专职音乐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星专业调查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调查结果。

(一)教材使用情况

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38年,时称“国立第八中学”,1957年易名为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保靖民族中学形成了“开放办学,突出外语,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配备了大量优秀教师与教学资源。根据调查,保靖民族中学选用湘教版音乐教材,同时,该校教师自己编写音乐校本教材,该教材共分为十二课,主要为土家族、苗族音乐,内容涉及民歌、舞蹈、器乐等,形式较为丰富。保靖县岳阳小学前身为梅花小学,岳阳市一直以来对口扶持保靖县教育、卫生事业,岳阳小学在岳阳市的援建下应运而生。岳阳小学配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电钢琴教室,虽硬件设施齐全,但缺少师资力量。岳阳小学选用人教版音乐教材,但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等情况,没有自己学校的音乐校本教材。对于教材的选用,85%的音乐教师表示满意,仅有15%的音乐教师对于教材的选用表示不满意。在学生当中,78.12%的学生对所选教材表示满意,21.8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二)音乐教师情况

保靖民族中学现有教职工291人,其中有8名专职音乐教师。在这8人中,声乐专业教师4名,舞蹈专业教师2名,器乐教师2名。保靖民族中学教师资源充足,专业涵盖面广。保靖县岳阳小学现有教职工140名,音乐教师仅3名,其中器乐教师2名,舞蹈教师1名。随着大班额的取消,各年级班级不断增多,自2016年以来,岳阳小学3名音乐教师主任语、数、外课程,兼任音乐课程,从专职音乐教师变为兼职音乐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两所学校的音乐教师工作年限均在5—10年之间,两所学校教师均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且都为土家族、苗族,但是仅有21.05%的教师掌握本民族语言。100%的教师表示对本土音乐感兴趣,并且认为在音乐教材、音乐课堂中有必要加入本土音乐。其中有68.42%的音乐教师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融入了本土音乐,但仅有一半的音乐教师会唱湘西民歌,且只有26.32%的音乐教师会演奏本土器乐。

(三)学生情况

保靖民族中学现有66个教学班,学生3737人,学生大部分来源于保靖县城区,少部分来自各乡镇。保靖县岳阳小学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2124人,80%为农村留守儿童。笔者对保靖民族中学八年级及高一年级、岳阳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于音乐课,65%的学生表示“很喜欢”,仅有7.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音乐课,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很感兴趣。对于问卷中的部分乐理题目,如“你是否会打下列节奏?”“你是否会唱下列歌曲?”保靖民族中学选择“是”的学生约为52%,选择否的学生约占48%,保靖县岳阳小学选择“是”的学生约为13%,选择否的学生约占87%,由此可见,两校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水平都不高,且两校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问卷中本土音乐相关知识,如:“下列哪首歌曲是土家族民歌?”“摆手舞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舞蹈?”正确率仅为12%左右。对于“你会唱本民族的歌曲吗?”“你会演奏本民族的器乐吗?”这样的问题,88.12%的学生表示“不会”。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以下问题:一、音乐教师对于本土化音乐资源有兴趣,但自身了解度不高,不能充分向学生教授;教师对本土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本土音乐对于地方文化传播的意义。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水平不高,对于本土音乐的认识尚浅。由此可见,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还需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湘西民族地区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差距

以湘西州保靖县为例,保靖县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一是像保靖民族中学这样的重点中学:不仅文化课教育质量比较高,而且音乐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学生多来自城区,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大多数学生参加过课外音乐培训班,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二是像岳阳小学这样的普通学校及乡镇学校,学生大多来自乡镇,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音乐素质不高。而且这些普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水平本身就相对低下,音乐教育更是不受重视。有些学校由于缺少文化课老师,音乐教师兼带文化课,导致音乐课课时不足,各校之间音乐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教师对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利用的方式单一,开发主体的课程资源意识薄弱

首先,缺少对于音乐教材的充分挖掘。现行的音乐教材大多是音乐课程专家和学者编订的,音乐教师在拿到音乐教材后,只把它当成教学的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范本而未创造性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其次,目前我国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大多以中央为主导,这种模式忽略了地域文化差异性,忽视了本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部分音乐教师缺乏本土音乐课程开发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并非教材的创编者,自己的责任就是按部就班上课,因此,他们不愿意尝试对当地音乐资源进行开发。

(三)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缺乏认识途径和手段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基本遵循着本民族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学生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意愿很高并表示很感兴趣,但在部分学校,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地教授音乐课本上的内容,未给学生提供了解本土音乐文化的途径,极少有教师带领他们进行开发与利用家乡音乐课程资源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家长平常也未能给学生提供认识本土音乐文化的资料和帮助。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本土音乐文化校园活动,如保靖民族中学大课间跳摆手舞,但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这一音乐文化。

三、湘西民族地区本土化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大课程资源培训力度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音乐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开发音乐课程资源,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关键。当前情况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部门可选择音乐师资雄厚、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活动开展得较好的学校进行试点,联合州内其他学校音乐骨干教师组成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专家组,并且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课程理论以及课程开发技能培训。同时,加大对音乐教师本土音乐非物质文化的学习培训,聘请相关非遗传承人对音乐教师进行线上或线下长期培训,指导音乐教师开设非遗类音乐特色课程。

(二)提升本土化教学意识,整合课程资源

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各学校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自主研发的艺术课程。但是湘西地区一些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或缺少音乐骨干教师,难以开发本土音乐教材,所以当地的音乐资源很难整合。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多数乡镇仍然存在缺少音乐教师的情况。在城镇音乐教师中,只有少数专职音乐教师意识到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开始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所了解的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但是没有专家的指导,整合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可把各校音乐教师集中起来,成立专门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利用集体的力量,提高大多数教师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现实情况的音乐特色课程。

(三)调动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学习热情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激发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的动机。音乐教师可选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的兴趣,依据指定教材,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本土音乐,让学生们欣赏丰富多彩的家乡本土音乐。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本土音乐文化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课下利用网络收集本土音乐有关知识等。通过学生们在课下的收集整理,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们自主发现一些知识,比被动接受一些知识更能使学生受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优秀的本土音乐,供学生们欣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本土音乐的热情。或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召开讲座,为学生现场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本土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湘西这片土地上沉淀着多彩的音乐文化,也蕴藏着丰富的本土音乐课程资源,但是当前这些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这也使湘西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现不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作为音乐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肩负起传承与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因此,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湘西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发挥其教育价值,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侯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张亚琼.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D].中南民族大学,2018.

[3]鱼彬.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在西宁市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3.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 多元互动 弹唱教学 研究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性、独断性、“领合式”或“填鸭式”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重大变化。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多元互动教学设想的提出与实践无疑顺应了当今高等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历史潮流,互动是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互动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而多元互动教学正是互动教学的升华。多元互动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在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掌握学习策略和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对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弹唱教学的现状

随着连年的教育扩招,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发展与挑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如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力拓展,也是发展进程一直存在的困惑。弹唱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与必备课程,教授与学习的程度制约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能力拓展,甚至影响学生能否适应就业实践。现如今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弹唱课程,学生人数众多,课程需求大,教师教育压力大,不能满足技能问题中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弹唱专业作为新形势的产物,专业教材相对来说还比较少,教师教学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学内容上,往往是简单的几首曲子感受学习,脱离了实际应用;再之,学生钢琴基础能力差距较大,教学进程缓慢。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但重视程度不高,只作技能训练的部分,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加之对学生的实践考核形式单一。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单一教、学生单一接受”,角色互动与转换较少,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也没有给师生、生生教学情感交流的互动时间与空间。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互动弹唱教学研究与实践

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指引下,首先,强调高等院校自弹自唱课程应随着时展而变革,使高师自弹自唱课程主动适应地域中小学实际教学的时代需要;其次,注意增强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再次,初步转变了“学科本位”的课程观。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专业的师范性教育灵活掌握基础教育教师需要的能力与专业素养,这就要求培养机制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特点,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找准定位,紧紧围绕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需求,建立健全与完善课程机制、考核与评价模式,给予互动交流的空间。在弹唱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对弹唱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合作互动学习交流、就业前景的需求关注。帮助学生清楚的认知弹唱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目的,制定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计划与目标。

坚持因材施教,做好课前准备,利用多媒体,建立线上讨论反馈与线下实践学习的双效互动模式。营造多元互动弹唱教学良好环境,师生都要转变以往的思维定式,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给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加强学习的有效迁移。多元互动弹唱教学结合理论技法学习、实践观摩,课下给学生布置弹唱拓展练习,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发现旋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艺术活动,或设计中期“弹唱大赛”,创建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效,更多的是激励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多元互动弹唱教学课程模式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与课程考评机制。规范和完善考核机制,将日常课堂、中期检验、实践锻炼、期末创新,相互结合给予科学合理的评定。引导学生对弹唱教学、学习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利用评价与反思相结合,让学生发现自我优势与不足,利用同辈群体的影响,建立学生合作意识,调整自己的弹唱学习、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弹唱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多元互动教学研究与实践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弹自唱的教学不仅更新了教学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沉闷局面,更拓展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过程,使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转变为快乐无限的音乐享受。教师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弹唱课程教学与学习中的认知与体验,融入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想交流与碰撞,情感转换与实践拓展,逐渐达成教学与学习双向成长的目标。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课题成果,项目名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互动弹唱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K04。

参考文献:

[1]梁剑英.钢琴教学问与答[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

[2]周荫昌.自弹自唱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高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能够培养优秀专业的音乐人才。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将古典音乐与大众流行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纳入音乐课堂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在校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高职音乐教育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力能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得高职音乐教育焕发别样的活力。

1. 高职音乐教育古典与流行结合的意义

高职音乐教育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不仅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个人修养还是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高职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学方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高职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不同的音乐特点使得学生对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接受能力不一。由于流行音乐具有通俗传唱、朗朗上口等特点,比起严肃的古典音乐,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接受能力和喜爱程度远远高于古典音乐。但是相比流行音乐的通俗,蕴含于古典音乐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严肃的思想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甚至是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地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触古典音乐,这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并不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更何谈从古典音乐中引起心灵或思想的共鸣。因而高职音乐教育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完善音乐教学

高职音乐教育应当是多种多样的。高职音乐教学内容既应该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也应当有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教学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们都对学生的审美、情操地陶冶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创新了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尝试将流行文化和古典音乐各自的优点特色相结合,例如将古典音乐中添加流行的元素或者以流行的方式传播古典音乐,这均使得高职音乐教学更加的多样化和与时俱进。

1.3活跃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亦注重对实用型的音乐人才的培养,因而高职音乐教育不仅仅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系统生动的向学生教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而且完善和丰富高职音乐教学,不断地促进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教授效率而且能够提高高职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2. 高职音乐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策略

高职音乐教育古典与流行相结合是高职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高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音乐教育古典与流行结合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2.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的关键在于要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要转变学生对古典音乐无趣的刻板印象。由于一般学生一般而言不经常接触古典音乐并且没有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古典音乐怀有较大的陌生感。因而高职音乐教育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以此消除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刻板印象,从而更好地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二是将古典音乐添加流行的因素,消除古典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于学生一起分享优秀的古典音乐并且在教授过程中与学生形成互动。

2.2优化音乐教学内容

高职音乐教育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的音乐知识水平,实现音乐素质教育为主。这就需要高职音乐教学中不断地优化提高音乐教学内容。首先应当合理安排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重点和针对性讲授课堂内容,实现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其次是应当不断的探索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地使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积极引入融合流行音乐元素,从而创新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最后是在高职音乐教学上应当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不断地调整调整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时俱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创新音乐讲授模式

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古典与流行的结合需要创新音乐教堂的讲授模式。第一,应当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演示,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相比传统的板书的教学课堂和教授方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形象直观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形成互动氛围,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第二,创新课堂形式。对音乐的学习是不局限于一件课室或者特定的时间,学校可以将音乐教育的形式更加的多样化,例如:歌唱比赛和音乐会等等,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而且能够在比赛或者音乐会的观赏中更好的理解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从而自然地实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第三,高职音乐教育课堂应当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使用线上媒体和线下课堂交流,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实现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3. 结语

高职的音乐教育对培养音乐人才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是音乐教育的尝试。高职从事音乐教学者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结合的重要意义,积极地探寻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的改进教学内容。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古典音乐月流行音乐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提高,达到提升音乐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超.大众流行音乐走进高师音乐教育课堂的必要性[J].北方音乐,2014,(8):207-207.

[2]韦月芬.谈如何让民族、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同在课堂绽放异彩[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72-72,73.

[3]潘轶.试论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J].北方音乐,2014,(11):209-209.

[4]刘蕊.电影音乐中古典音乐的发展与应用[J].电影文学,2010(08)

[5]刘艺华.电影声乐经典引发的伴乐理论分析[J].电影文学,2011(21).

线下音乐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招生规模教学质量多媒体远程教育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高等教育升学录取率大大提高,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的矛盾和压力;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改革促进了发展,发展也推动了各项教育改革的深化,高师音乐教育也同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一个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招生规模、器材设备、科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高师音乐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其中,最突出是由于扩大招生而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究其原因:

一.生源质量的下降,导致教学质量滑坡。

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大提增,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混入高等音乐专业队伍,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较差,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相当欠缺,给音乐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以往的艺术类专业,由于专业上要求较高,而一些学生在专业上花的时间较多、下的功夫较深,专业好的学生往往文化课成绩较差些,考虑到这一点,国家教委降低了艺术类的分数线,目的是能让专业水平较高的考生有机会进入艺术类高校。如今,高师音乐专业也同其它艺术类高校一样,扩大了招生规模,考生的进校几率大大增加,艺术类的分数线下降就意味着艺术类学生文化水平低于其它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师音乐院校成为“低分考生的收容所”,一些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突击,就能轻而易举地考上高师音乐院校。而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音乐知识接受能力和悟性往往都比较差,很难完成学业。

二.师资的缺乏、教师压力过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一些高校先后进行体制改革,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量化考核,音乐教师也不列外,高师音乐教师(特别是技能专业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除了其他专业教师所共有的知识性部分以外,还有技能性部分,而技能性部分是靠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使专业水平得到保持和提高。因此,高师音乐教师在此情况下出现一系列问题:1.由于扩大教育规模,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一些水平较差的新手加入到高师音乐教师队伍中来,于是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的趋势;2.一部分教师由于课时量大大增加,忙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长此以往,音乐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行为严重缺乏,出现音乐专业教师科研成果匮乏的滞后现象。而科研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3.另一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搞科研、写论文的时间,在教学上马马虎虎,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把精力放在看书、写论文上,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科研和论文即使出来了,也像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离教学实际越来越远。

三.教学设施和设备跟不上教学实际的需要。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音乐教育不仅要有足够数量、水平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施与设备,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一些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已有了极大的改善。由于扩大了招生,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多媒体设备、学生教室、琴房、乐器等设备远远不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合。

从八十年代开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的调整,现代化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正在具体实施中,还未见成效。主要目的是研究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实施的种种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这给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许多中小学教师呼吁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要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事实上,这两种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纵上情况在一些高师音乐院校普遍存在。在知识经济时代,倡导人文教育,特别是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文教育,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师资人才。为了改变目前的状况,保证教学质量,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改革措施:

一.提高艺术类文化科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着眼长远,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确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音乐教师,未来的音乐教师不仅应

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而后者对一个人

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音乐专业考生中历届生的比例逐渐减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生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这给提高文化科分数线,提高生源质量提供了可能。

文化水平能确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就会加强,要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首先要具备这些能力。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

二.加快多媒体远程教育的步伐,扩大继续教育。

加大教学投资,实行多媒体远程教育,即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扩大教育规模,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办好大教育的重大战略措施。

1.远程教育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问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能从紧张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在教学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成人继续教育,为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多媒体远程教育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音乐教育的机会,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成人继续教育主要为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成年人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继续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能够充分挖掘学校的教学资源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也达到了扩大教学的目的。

3.扩大了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益,学校就有能力进一步地增加教学投资,增添教学设施和设备,保证教学用房、教学用琴和其他一些乐器、多媒体设备等,以达到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4.远程教育能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增大教学信息量,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范围广,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教学基础,再进行一些教学范围内的改革。如:(1)在教学中进行“双向选择”;“公开授课”形式和“讲座”形式等,把一系列竞争机制引入高师音乐教学中,使教师间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把中小学音乐教学新的课程标准作为高师音乐教学中学习的内容,采取一些教育实习以外的“实习课”,让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探讨音乐教学法。使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相信不久的将来高师音乐教育能真正起到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确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玲、冯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高师声乐教育改革”《中国音乐》,2001.3

上一篇:声乐艺术教学范文 下一篇:财务基础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