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3:04:05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使用计算机媒体,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媒体能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地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比如在教《太阳》一课,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找准媒体与教材的切入点,适时运用媒体。

“适时”就是要求媒体的运用要选择最佳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知识要点,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时机。比如《燕子》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以及如音符般优雅的燕子身影,再配上燕子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也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不只是文学,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所以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可以凭借气氛音乐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

三、媒体运用必须适度。

“适度”就是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各种教学媒体都有自己的功能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应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来合理选择,有些课文如《观月食》中,月食形成的过程,《詹天佑》中“人”字形铁路上火车的运行,这些难点是其它媒体难以解决的,而通过计算机功能就迎刃而解。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则利用彩图与实物录相更有说服力,《皮球是怎样浮上来》一杯水,一个乒乓球可以解决问题。如《火烧云》一课,可针对学生对火烧云缺少直接的感观印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火烧云的景色,促进学生的视觉感知。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我们学校下辖两个校区,100多位教职员工人人拥有办公电脑并联网,三处配套设施齐全的计算机教室,两个多功能的现代阶梯教室,设备先进、可网络直播的电视台,每个教学班均安装多媒体设备。可以说,学校的现代教育“硬件”确实做到了现代化。然而,东风人更是思考着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走进现代教育技术,“为更好地教书育人”、“让每个孩子健康阳光成长”、“让教师的专业得到更好发展”。

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校本培训的起点

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需要我们去熟悉它、掌握它、运用它。在东风,每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其是否具有现代化教育能力的一个指标,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一直以来,学校正是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列入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抓实、抓好、抓活。

1.全员参与,培训有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素质、能力和基本功,是每个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我要学”不是“要我学”。有了这样的共同意识和目标,所以,不论原在东风任教的老师,还是新调入的老师,都把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作为一项自觉、自愿、自主的行动。中青年教师接受最前沿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级,做到人人通过“Word2003、PPT2003、Internet”等模块测试,这不仅仅是为了教师职称评审的需要,更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责。新调入的教师,学校专门组织他们集中进行多媒体制作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运用一种应用程序进行图文处理,能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辅助教学,能进行计算机的常规维护等。通过系统培训,每位教师无论是教学常规的开展(备课、上课、反思),还是教学业务的提升,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边学边用,培训有实效

秉着服务教学的理念,东风教师一边潜心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一边付之于教学实践,用教学实践来完善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努力改进。如此循环,不但促进了学习,更促进了教学。如多媒体课件进课堂,我们要求每位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而不是随意“拿来”,更要求教师养成“反思课件”的意识和习惯,即课件制作的有效性、课堂使用的有效性,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确立了“什么情况用课件,什么时机用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实效性话题已经成为教师的教学探究话题。正是这种基于“实效”的认识,东风的每位教师树立了“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的必要辅助”的理念,这就迫切需要每位教师“边学边用,用有实效”。更可喜的是,不少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撰写了不少主题性学科教学论文、案例,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奖。

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发展学生的亮点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发展学生素养的亮点,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东风人在孜孜以求,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1.立足课堂,延伸课外

引导学生认识现代信息技术,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在课堂上学得愉快,学有收获,这是学校信息技术任课教师不懈努力着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接触、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电脑使用技术,而且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在同伴合作中学习,有效地达成了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所以,我们按照课程计划,要求信息技术老师有效制定教学计划、有效落实教学设计、有效展开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并深受每一个学生的喜爱。

结合学校开展的“东风学子成才规划”,信息技术教研组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电脑操作技能竞赛。经过几年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竞赛规程:一般是第一学期三――六年级分别举行电脑小报比赛,第二学期分别举行电脑绘画制作比赛,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参加上一级的比赛。近三年来,有20多人次在余姚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其中在2007年的浙江省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毛震同学的网页设计作品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另有10多位同学的电脑绘画、小报等作品发表在《中小学电脑报》、《科技展望》等CN刊物上。同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潜能,从2008年开始,信息技术教研组开设了Pascal程序学习兴趣小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浓,编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多人次在宁波、余姚等计算机编程比赛中获奖。

2.探索评价,促进素养

让评价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动力,我们创造性地实施了“电脑奖”评价模式。“电脑奖”是学校对学生实施“闪亮星”过程性评价模式中“个性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电脑奖”是对在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发展特质的学生的奖励,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因此,“电脑奖”的评比主旨就在于给每个学生这方面的发展给予一种肯定、一种期望、一种激励与导向。通过评价,促进更多的学生明白“学电脑”而不是“玩电脑”的道理,学习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闪亮星”评价的其它奖项上也逐步渗透一个学生现代学习的要求、成果。如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评价,信息积累、储存对学科学习的促进等等。

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科教学的支点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和落实,其支点是为了促使学科教学更有效,为学科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科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理念是新的,课堂模式是新的,学习方式是新的,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走进学科教学,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科教师全新的思考和行动。

1.在落实教学常规中把握精彩

教学常规是学科教学的基础,学科教学的生命线在于落实教学常规,而把现代技术教育有效引入课堂则能让教学更精彩。为此,我们重点落实:

在学习中明确。各学科教学有其特殊性,如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数学教学的思维性,艺术教学的情境性等。在学习中明确这些学科特性,学科教师在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生成课堂时就找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现代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巧用多媒体,有效生成课堂”、“课件不是万能的”等一系列的反思和论文应运而生。

在活动中完善。利用教研组,我们积极开展主体性校本教研活动,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典型化”、“个案化”,形成了“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执教一节满意的课、评析一堂主题课、写一则教学反思、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的活动模式。尤其是我们把活动“细节化”,即“从一个教学片断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从得与失两方面进行反思,这大大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

2.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得以成长

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采用以师带徒等形式,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并经常性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引领教研组老师专业成长;要求“创新”教师积极向“示范”教师学习、借鉴,争上观摩课、研讨课,不断实践、反思、创新、提升,促使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年轻教师金一颖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宁波市教坛新秀。任丰老师代表余姚参加了宁波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的评比,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又作为余姚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认真做好跨校带徒工作,促使徒弟在学科上有明显的提升。2008学年,信息技术教研组被评为余姚市先进教研组。

同时,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在各级学科业务评比也屡获佳绩,30多人次荣获宁波、余姚教坛新秀和学科骨干,60多人执教省、市教研课、公开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些课都呈现了一种“大气、灵气、智慧”,较好地践行着“学科教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

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科研的拐点

现代教育技术只有上升到学校科研的层面,才能得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落实“科研为导向,落实重点,全面展开”,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探索”更趋于“实效”。

1.落实重点――信息技术

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形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获得经验,形成共识,再来指导、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在近三年来,任丰老师主持的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评价模式的探究》获余姚市第三届名师、第四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由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的教研课题《小学生玩电脑游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获宁波市三等奖;视频案例获浙江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培训研究立项课题三等奖。《集团化办学与教育技术装备资源合理调配实施措施》、《构建小学信息技术区域资源平台的实践与研究》也已在余姚市立项。

信息技术组以主题化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共同进行案例分析,集体反思教学过程,促使教师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近三年来,信息技术组老师共有《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评价模式的探究》和《怎样才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好课》等30多篇教学论文在《中小学电教》、《教育信息化》等CN刊物发表,有20多篇论文获案例在余姚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

2.全面展开――学校特色

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成果,如“节能与环保”、“艺术教育”、“评价改革”,无不展示着现代技术教育的身影。如今,通过学校电视台、学校网站、学校专题片等形式,正向越来越多了解和支持东风的同行展现。2010年学校递交的“节能与环保”全国基础教育课题成果正在参评部级评选,我们根据要求用现代技术教育从理念、方案、内容、实施、成果等方面梳理了该课题实践和研究十几年过程。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克难奋进,努力实施教育现代化

———芙蓉区杉木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杉木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来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近几年,我校按照《长沙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方案》的要求,全面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工作。我们本着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利用,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配备、管理、运用”一体化,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广泛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大力提高使用效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实现了边远小学教育的现代化。现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评审组作以下汇报。

学校概况

学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交往” 为育人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广阔平台,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活泼的课余生活环境”;以“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实现素质教育新跨越”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奋斗目标,加快教育装备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虽说学校现只有6个教学班,272名学生,17名教职员工。但是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被授予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人次,市“芙蓉百岗明星”称号1人次、区十佳师德标兵1人次、区“爱学习求上进”家庭1人次、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0 人次、区青年岗位能手2人次。88%以上的教师达到了大专学历,其中47%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或本科在读,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100%的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

我们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期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近几年来学校一学期上一个台阶迅速发展:教学楼装修一新、水冲式厕所悄然而起、塑胶跑道平铺而来、通透式围墙朗然而立,花坛里绿草皮蓬勃生长,走廊边迎春花敞开胸怀,校园里孩子们健康成长,教室里队角熠熠生辉…… “市五运会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 区“规范化小学”、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等都是我们发展的见证。

学校信息教育技术装备日趋完备。现拥有多媒体教室一间,学生计算机房一间,学生计算机22台,一套闭路电视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各一台,课件制作室一个,组建了蒲公英电视台,开通了校园网,用ADSL 连接上了因特网,班班已实现了四机(电视机、计算机、投影机、录音机)一幕进教室。学校共有计算机37台,图书室已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据统计,学校现有的信息教育技术装备资产已近30 万元。学校的网站已建立,各班都有反映自己特色的网页。同时,学校还拥有一个学科较齐全、内容丰富的音像教材资料室,有一支热心于信息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明确认识,全面规划

在全球信息化日益增强的今天,信息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信息化更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这是我校行政一班人在新形势下对教育发展的共识。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了《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小组,按《新课程标准》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学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定目标和任务,出台了系列奖励政策,落实了具体措施,建立了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习和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每学年都拟定有《现代教育技术年度工作计划》,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可行性。

二、加大投入,配置设备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备、装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加快硬件配备达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我校教育技术经费的筹措思路可称为"四个一点":

1、上面拨一点

区教育局拨11万元,赠送多媒体教室学生课桌椅52套。

2、乡、村支援一点

乡政府支援1万元,东岸村支援4千元,杉木村支援5万元并为学校进行电网改造、做好了各教室的防盗门窗。

3、学校挤一点

学校千方百计节省开支,办公经费向教育技术投入倾斜。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近2万元。

4、价格压一点

学校每添置一套设备,总要货比三家,多方打听,压价刹价,确保物美价廉,盘高经费利用率。例如:我校的校园网、计算机房的建设,我们十多次到市场了解行情,拟定了标书。因我们的标底接近成本价,5家公司全部溜标,后来通过竞争性谈判,以20万元成交。又如我们总务处购来的计算机罩为每套4.4元,比购买的同一档次的低将近5-6元。

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我校抓住区委、政府改造薄弱学校的契机,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我校在没有号召家长捐一分钱的情况下,就是通过这四个一点,集涓涓细流成大河,克服困难艰难地实施着教育现代化工程。并推动这个工程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已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三、强化管理,完善机制

我校 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我校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管理监督工作。

(一)组织管理

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

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领导、学校行政、工会负责人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规划设计学校近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

2、学校教育技术工作小组

由教导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2人、科学教师等组成。主要工作职能: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

3、各教研组、课题组

在教导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组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学校为各教研组、课题组各订教育刊物一种,并设立了研究经费保障制度与措施,研究人员福利待遇优先落实。

(二)制度管理

我校教育技术工作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先后制订了《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使用制度》、《电教设备维修制度》、《计算机房管理制度》等并做到公布上墙。

(三)资料管理

1、电教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造册,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2、电教设施、设备借用、保养、维修记载齐全。

3、电教课记录及时。

四、加强利用,深入研究

配备好、管理好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会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进教育方法更新,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努力在"用"的实际、实效上做文章。

(一)培训师资

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利用寒暑假以及每周二、周五的中午培训教师。先后举办了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络知识培训;并选派李宏老师参加市农村远程教育培训,派许芳校长到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实验二小、湘潭市和平小学参观学习,派杨欣主任到南京天妃宫小学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蓉园小学、燕山小学学习。如今全校教师全部接受过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网络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检测考试。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高,从不会开关计算机到运用计算机绘画、打字、上网查资料等,他们的技术素养也在一步步提高。

(二)常规利用

多媒体室、计算机房、图书室、仪器室得到充分利用,“四机一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上课的学科覆盖率达100%,课时覆盖率近50%,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科研工作

我校以科研为先导,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平台,丰富、充实、完善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近年来我校教师论文、课件获奖情况逐年上升,据统计,2001学年度有《在科技、劳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浅谈》等3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10篇论文获区级奖励;2002学年度有《刺梨和妈妈》等2篇论文获省级奖励,《网络德育实施的新途径》等10篇论文获市级奖励,《新教材、新教法、新感想》等7篇论文获区级奖励;2003学年度有《小议CAI课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简化多媒体课件和运用》等5篇论文获省级奖励,《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与教育干预》等7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另外,今年我校有8位学生的科技创新方案获区一二等奖。我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化运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题已开题研究。

五、应用推广、形式可喜

近年来,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学会制作投影片,编辑录音磁带、录像带,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常规电教媒体与现代电教媒体同应用教学软件优化组合,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站自己建,网页自己做,目前,我们于今年9月开辟了学校网站,11月份又开辟学校动态网站,网站上有“学校简介、校园风貌、教育科研、校园新闻、教师园地、德育工作”等栏目,我们利用学校网站进行管理交流。尽管我校的规模比较小,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我校的利用率却很高:计算机网络教室周末向学生开放;校园电视台已直播家长会校长讲话、“率先说好普通话,我与学生心连心”演讲比赛以及禁毒知识学习等节目;校园网上每天都有新的课件上传;网络中心每周都有校园新闻……现在,全校教职工已经掀起了一股用网络教学、用网络管理、用网络学习、用网络交流的热潮。进入学校才几个月的年轻教师,用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料备课、用在学校教学资源库上下载的各种素材、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在校内公开课、汇报课上获得了一片称赞。年过半百的中老年教师,也操起了鼠标,在浩如烟海的网站中学习,在网络上向全世界的资源库搜索资料,用在资源库上获得的各种素材、课件编写教案。几十年来各个学科知识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就是学生认知领域上存在严重障碍的地方,在多媒体技术的演绎下,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易懂。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和容量,扩大了学生视野,激活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今后发展思路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变革教育,以信息化来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快速发展。

2.创建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进一步增添和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设施设备,扩建“电子阅览室”,建成高规格的校园网。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能力。

3.引入名校的教育资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抢占制高点”的高度来认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从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安排有限的办学经费;从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来培训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指导激励教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校在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已初步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在学校管理、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和我们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奋斗,我们的杉木小学明天将更美好!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所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为了了解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现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自2000年以来国内教育技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科研成采的分析,认清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引言

2000年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抓住机遇,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使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广大中小学教师和科研人员把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作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10年过去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在全国进一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哪些启示?回顾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对于把握今后工作方向很有必要。

一、研究目的、方法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成果的内容分析,了解其目前发展现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搜集与分析文章内容的技术,这里内容是指文字、图片、符号、构思、主题或任何用来交流的信息。内容分析应用有近一个世纪之久,而且广泛应用在文学、历史、新闻、政治、教育心理学等领域。在内容分析中,使用客观与系统化的计数与记录程序,得出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定量描述,展示研究某种交流来源内容的内涵,并与不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使用定量技术来分析,一般采用随机抽样和精确测量,并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用编码将那些代表变量的内容转换成数字。经过内容分析后,完成资料搜集,并把这些资料输人计算机,然后使用与实验者或调查研究者相同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采用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是通过预先建立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和样本取样、并对样本信息内容进行量化处理和归类统计,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3.研究内容。

以国内教育技术核心刊物的有关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内容分析研究过程

研究思路是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然后进行样本的选取和类目的确定,再进行确定分析单元和记录评判以及信度分析,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研究过程确定的内容分析对象资料是教育期刊和杂志,抽样获得内容分析,对来源、日期以及单元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的目标需要,确定对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内容分析评判的最小单位,制定研究内容分类的标准,再依据分类标准,列出相应的分类项目。依据经典理论经验以及假设,在研究时依据预先制定的类目表,以分析单元的顺序,系统记录各类目出现的事实和频数,然后进行信度分析。最后以定量分析方式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同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和趋势分析推断。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本文以时间和类别纬度研究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中国国内教育技术核心刊物上检索到的中国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电教、开放教育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刊物发表的有关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文章,以全文检索的方式形成研究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1.内容分析过程。

在中国国内教育技术核心刊物的数据库的检索词处输入“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专业检索,在上述期刊中共查找出相关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文章177篇论文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通过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去除和本研究内容相关度不大的文章,确定其中的151篇论文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有关研究样本的刊物类别及时间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样本的数据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有关现代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始于2000年,2000一2009这10年间研究论文的数量从逐渐增加到逐渐减少再到增加过程,从1篇增加到刀篇,后来又减少到9篇,接着又增加到21篇,直到2009年,研究论文的数量才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对所选样本进行的分类分析如表2所示。表中的分析类目包括技术应用、实践探索、理论阐述、现代管理和科学评价,分析单元为“篇”。若4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析评判,通过随机抽样对主观性分析单元数据录人进行了可信度验证,随机抽样15篇,可信度r=0.90。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得出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分类统计,如图2所示。

三、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依据内容分析的数据处理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发展呈现周期性变化。

从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提出以来,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人,教师和科研人员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发表的相关论文数目尽管在中间有所下降,但总体上是在不断增加,2000一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以后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2005一2008又呈上升趋势,2009年又有下降趋势,呈现周期性变化。2003年以前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对于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居多,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实践探索和技术应用的层面上。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一线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勇于实践,探索规律,另一方面说明信息技术的实际和应用容易开展。2004年后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加强了实践探索和技术应用研究的同时,增加了理论阐述和现代管理的文章。研究发展呈现周期性说明了人们对事物认识已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指导实践的进程,即螺旋式上升过程。今后趋势是人们发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教育工具的作用,而是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进行深人研究。

2,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探索是研究的重点。

如表2所示,卡方检验表明,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显著差异,从图2可以看出对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实践探索方面。其中,“技术应用”占总论文数的36.4% ,“实践探索”占29.8%,二项共占66.3%。其次是“理论阐述”占33. 84%,而“现代管理”很薄弱,只占7.95%“科学评价”则是空白。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一方面说明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在教育现代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是教育现代化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由信息技术在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到形成一种观念、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升华;而现代管理薄弱说明教育领导者需要提高驾驭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能力,要与时俱进,掌握好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领导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另外,科学评价研究工作还有待加强,尽管科学评价是非常复杂、难度很高的工作,特别是在整体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现代化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要进行科学评价是有难度的。我们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有效评估。随着对影响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因素的深人研究以及科学评价任务的提出,评价手段、评价系统和机制方面研究成果也会出现。

3.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要不断深人。

从图1和图2展示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多数论文只停留在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和理论的阐述上。如:可能性、必要性、途径、实施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都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现代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和合理的,但是在中小学的具体实践中,具体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确,实际效果也没有研究期望那样必要。可以预料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关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将成为主要趋势。寻找教育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具体策略,总结出一些好的范例来,可为教师提供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模式。

结语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给学生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如何搞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人类知识的代表者、先行者和传播者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适应信息化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学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者,同时也是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在艰难中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过程:在改革中发展,从课外兴趣小组到第一课堂;在发展中完善,从环境建设到应用推广;在探索中创新,从学科实验到学科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显示了具大的优越性。宜兴中学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加快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步伐,提高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和水平,争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追求。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是现实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紧跟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发展的前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双轨并进的策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效益优先”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发展规划,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学校第一期校园网工程建设铺设主干千兆(800个终端)的校园信息网,各终端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了各行政部门、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室、图书馆等都能网上备课、网上交流、资源共享、因特网访问等,为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期校园网工程建设为每个教室配置了高亮度大屏幕投影机和视频实物展示台;扩充了6间拥有60台集学生学习、教师培训、网上教育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计算机的教室,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学校领导在倾力于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制定了软件(资源库)建设目标:通过采购、收集、复制、自制的方法,多快好省地加快软件(资源库)建设步伐,教学软件投资逐年递增,为丰富教学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准备了物质条件。为激活校园信息网的生命力、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每年还举办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质课竞赛活动、自建学科资源库竞赛活动及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等系列活动,通过参与、制作、竞赛和评比活动,不断收集、不断积累,充实校园信息资源库。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德深为人表,业精为人师。现代教育技术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只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才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保证。学校始终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了现代教育技术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各教研组的电教核心小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电教课代表。要实现科教兴校,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1.架起空中桥梁,扩大视觉领域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及校园信息网,一方面丰富了校园“风华电视台”的节目来源及相关学科教学资源,如《教育新闻联播》、《一周时事纵横》等专题节目和国内著名教育网站、著名院校网站等;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外界的金桥。教师通过接收闭路电视系统观看全国教育电视台节目,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国内、国际教育信息和教育发展动态,如《名校专访》、《学术报告厅》、《教育制高点》等专题电视报道,使师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2.利用名师引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讲坛群英荟萃,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特级教师的经典电视示范课是教育宝库中的瑰宝。在岗教师很难大容量地领略他们动人的教学风采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及时录制下来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同时学校还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组织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赛教获奖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设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通过议、评、比、学等环节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3.采取“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没有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不行,没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更不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以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考核为动力,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师学概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等现代教育理论,定期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家来校作“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设计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专题讲座,切实培养和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化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班。此外,学校还根据项目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近年来,学校外出学习培训的领导、课题组人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共达250多人次。

四、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有结构意义。结构决定功能,也影响效率。《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实施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实验学校的五项目标,其中第一项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也要求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其意义就在于强调教育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后,教育教学设备正向着现代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发挥好这些设备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模式的探索是核心,同时也把它作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之路,在探索中建构了融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的一体化模式,教、科、技的整合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p#分页标题#e#

为切实提高教师理论学习质量、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电教周活动,并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写一万字读书笔记,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一节电教实验研究课,写一篇反映自己科研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六个一”工程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和评优的基本要求。

学校先后承担了“十五”、“十一五”部级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推动了我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步伐,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科研骨干。

五、激活科研兴校奖励机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激发广大教师科研兴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激活科研兴校的奖励机制。我们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条例,完善三个制度。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条例》,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①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列入教学评估和教师考评的标准。②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作为教研组教学研究工作内容之一,列入教研组工作评估和考核指标。

2.考核评优制度

学校每年都要在年末开展一次“三类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中年特色教师、学术型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评比活动。利用这一载体,学校按一定比例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学研究贡献大,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期起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批群众”的导向作用。

3.学习交流制度

学校把外出交流学习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对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和实验课题研究的教师或各类竞赛获奖者和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论文的发表者,只要有机会,学校就派员外出学习交流。同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举办“精一教育论坛”,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其目的有四:一是让他们开阔眼界———找出差距;二是让他们“知识充电”———提高素质;三是让他们展示自我———树立竞争意识;四是给他们“压压担子”———增强使命感。

4.科研奖励制度

为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步伐,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对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和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竞赛、辅助教学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均按照相关《科研工作条例》、《成果奖励办法》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条例》和《办法》对教育科研课题从申报到结题都有明确的要求,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凡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课题可获1万元经费支持。科研制度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规范、有序提供了制度保障。

观念的转变、制度的保障,激发了广大教师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的热情。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纠正教育思想意识偏差,乃是当前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首要问题,对此,必须从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抓起,通过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实践教学应用,以及采取相应的发展信息化的有效措施,最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现代化。

一、问题的提出与应用误区的分析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运用有了迅速发展,但是也存在有问题和误区,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理念存在偏颇。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之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出现,新的集成化教育系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直接和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而人们的理念尚没有及时实现更新和转换。第二,应用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目的不明确。许多高校把网络教室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个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没有看到有此所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第三,在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技术性思维被忽视。各高校远程联机系统中,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数据库资源比较贫乏。

二、建构主义学习思想的借鉴和应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有意义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这里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习知识的建构。诸如把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就比较利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因为现代化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情景,有效地促进学生该课程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会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互动方式的改革。

从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来看,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各个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发展大势,它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和非凡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力,能把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认识引人了一个新境界。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教学不仅枯燥乏味,且有时也很难阐释清楚,而一旦采用多媒体技术辅之以图片、动画和视频传导,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借鉴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信息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信息化教育改革,必然会给传统教育模式下师生的思想行为带来巨大变革。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热爱网络和谙熟相关技术,能在正确把握教学信息真意的条件下,有效地对各种信息进行主体意义的加工,并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有效和传递。这一过程既包括了对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善和改造,又包括了从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学习需要出发,进行教学特色的创意设计和提高教学的效能。另一方面,作为学生,要确立在现代网络化环境中自主、自觉学习的新理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方式自主地选择性学习,锻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导师系统寻求教学帮助,或通过网络对学习进行反馈,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正确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进高校政治理论课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统一规划,逐步形成工作系统

要建立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软件设计开发系统。首先,设计开发软件必须走规模化大兵团作战之路,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克服和纠正各自为战、效益低下的局面;其次,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科学开发规划,克服随意性;再次,要采用以系统为中心的开发模式,组建一支由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专家、教师、教学媒体专家、教育心理学家、教育软件制作者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另外,要注意引进和培育市场,有机地吸收大公司或企业的资金和技术,给教育软件发展注人活力。

(二)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一方面开发数字化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资源,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服务,以解决可能制约高校网络化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中心,为信息化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验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三)聚合各种资源,创建学习资源中心

在信息社会里,随着多种教学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学习资源已由单一的图书馆扩展到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而对于这种多种媒体存储的资源中心,我们通常称之为学习资源中心。这样的中心不是单纯的某种设备或资料,而是各种媒体、资料的集合存放和使用,需要进行一种全新的系统设计。因此,要大力挖掘和汇聚各种信息资源,如建立与校外相连接的校园网络系统、开展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打造现代技术信息的教育联盟等等。

(四)培养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的信息素养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一般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文章摘录、资料汇编,甚至一般的书评简价和综述都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

总结出一份优秀的教育学术论文,主要的因素有:①作者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研究的科学化问题;②作者的写作问题。二者缺一不可。

前者需要研究者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研究素质。

而后者,即写作方法与技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连成果总结的基本格工和基本要求都搞不清楚,绝不可能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撰写教育技术论文必须以认真深入分析研究为基础,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性、雄辨的说服力。和其它的学术论文一样,教育技术论文必须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这三大基本要素。

论点:就是一篇教育技术论文所要阐明的观点,也就是论述的中心,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是明确讲什么的问题。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必须用一定量的有说服力的材料为依据,才能使文章具有客观性,论据一般用理论和事例两方面的材料。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有了论点,有了论据,如何安排材料,如何进行说明,如何进行分析,使自己的论点为人所信服,使中心的推导符合严密的逻辑性,这就是论证过程中所应考虑的。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

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美国是教育技术开发应用最早,研究也最为深入的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并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70年代,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给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才逐渐增加了软件的制作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同时,也开始了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来定义这一领域。

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标志着人们对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也标志着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成熟性。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给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的内涵做出的最科学的解释。

但是我们认为:94定义并不是不会再有变化的凝固了的东西。作为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新兴学科,人们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内涵的探讨还要继续下去,认识上也还将进一步深化。

2、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的定义: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与前面教育技术的定义相比,我们不难看出:从概念的涵盖范围、研究的层次以及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是有所区别的。

因此,我们既不能把电化教育看成是游离教育技术以外的一个学科,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电化教育就是教育技术。

准确地说,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之中的一部分内容。

今天,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围的实际上看,应该称为教育技术,以较符合实际,亦有利与国际交流。

3、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以及新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为了强调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在现时新阶段中要融洽、运用更多的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学写教的基本理论、现代方法论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就冠以“现代教育技术”之称。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教育史上四次革命来分析:

第一次革命:专业教师的出现

第二次革命:文字体系的出现,使书写传授与口头传授并驾齐驱;

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了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习,还可以向书本学习;

第四次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发明,使教育走上了多元化、现代化的道路,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的获取方式。

于是,人们也就把第四次教育革命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

主要目的:将其与传统的教育技术区别开来,使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明确。

我们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其立意和出发点就在于让我们的学习与探讨更多地着眼于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学习资源和现代学与教的最新科学理论和方法上。

三、教育技术论文的特性

1、科学性(学术性)

教育技术论文的生命是它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客观全面,要求作者不带有个人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教育技术论文的观点要正确,材料要真实可靠,不允许主观臆造,不允许用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更不允许根据假想去妄下断语。所以认识事物要实事求是,推理要符合逻辑,要经得起他人的检验和论证。

2、理论性

教育技术论文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甚至组成一个比较严密而完整的理论系统。

一篇教育技术论文总是要运用大量的材料或具体的事例,但这些材料或事例在论文中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富有逻辑关系的排列,对所征引的事实,都是经过分析和 综合后,再给予理论表述,形成正确结论,使论文具有一定的论证性和说服力。

3、创造性

教育技术论文不论是解答现存的某个问题,还是综合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这样才会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才会在教育界引起反响。

创造性是衡量教育技术论文水平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论文的观点要深刻有新意,而不是简单重复模仿他人的东西。

4、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教育技术论文的文字要通顺,概念准确,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生动活泼的文风。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仅要有创见,也要讲究辞法,达到科学和文学,科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

我们写出的教育技术论文不仅要让同行、专家能看懂,还应让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甚至广大的社会人士能看得懂。

四、教育技术论文的选题

一篇好的论文,先决条件是有好的选题。选题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明确论文的主攻方向。这在论文撰写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选题的原则:

1、有一定价值

即看论题有无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所谓理论价值是指:是否对己有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充实或提高,是否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是否建立了新的学说和理论。

所谓应用价值是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指导意义;是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2、有新意

“新”是对于“旧”而言,有新意就是选定的论题有创造性,匠心独具。如果重复、汇集或模仿已知的论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电化教育发展到今天,以电教媒体对教学是否有用,仅为证明电化教学的效益,电化教学优于常规教学等内容作为论题已不足取了。

所以,“新意”是指:确立的论题有探索性意义——论后的问题、观点过去从未有过;

有发展意义——论证的问题过去虽有过,但未深入;

有争鸣性意义——论证的问题,观点与别人研究不一致,或所持的观点与别人有歧义。

3、扬长避短

论题的选择还应注意选择那些自己有浓厚兴趣,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有强烈的研究欲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恰当发挥的论题。

五、教育技术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文无实法”,不同种类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写法。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了一般的共同的结构形式。教育技术科研论文的结构也是如此,有相对稳定的形式。

论文一般是由序论(导言,结论),本论(正文),结论这三个主要部分及题目,摘要,参考资料、文献等次要部分组成。

1、题目(标题)

有人讲,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文章的眼睛就是它的题目,一篇论文,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就是它的题目。

题目是点明题意,托出主题的,它是论文的高度概括。所以必须确切中肯,鲜明简练、醒目。

确切中肯:是指论文的题目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

鲜明简练:是指要用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以概括全篇内容。

醒目:是指能引人注目,有一定的吸引力,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鲜感。

总之,要使人一看题目就能了解文章论述的中心问题并产生阅读全文的兴趣。

正文中各部分的小标题也应同样认真推敲确定。要注意使之与总题目相呼应,与各部分内容相呼应,有内在的逻辑性。

2、摘要

便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概貌。(较长论文需要摘要。较短的论文不需要摘要)

要求文字简练,概括性强,重点突出。

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论点、主要结构,一目了然。

3、序论(导言、引言、前言)

序论是论文的行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问题的提出。阐述这一论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提出需要论证的问题(序论的核心部分)有时需要讲明论题的背景、成果、存在的问题,趋势和自己的认识。

(3)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

序论是文章的基调,反映文章的主旋律,应紧扣主题。

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绕圈子;也不要长谈自己的感受,更不要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序论实际是全文的总纲。就一般情况而言,好的题目再加上好的序论,几乎就可以使人对论文的整体有一概括的了解。

4、正文(本论)

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论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是要展开论题,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或观点。要求论据要充足可靠,论证要严谨逻辑性强。

根据论文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看法而肯定自己的观点;或针对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解难释难;或阐述课题研究成果。也就是对你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在这一部分进行详尽的阐述和严密的论证。

正文部分如果内容较多,为求眉目清楚,往往要使用不同的序码分章节并冠以大小标题,加以显示。

5、结论

结论可以说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全篇论文的精髓归宿,也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结论就是对正文分析.论证基础上的综合,概括而提出的基本点。

也有的论文的结论不是规律性的概括,也不是科学的解释,而是某种预见或展望,某种建议或措施。通过分析揭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预言发展趋向,提出展望或今后探讨的问题;或对研究结果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甚至提出促进或抑制的措施等。这类论文很具有指导性。

教育技术还是属于新生事物,文章的结论还是注意留有余地为好,因我们的研究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往往还不是终点。所以,我们的论文措辞要注意分寸,逻辑要严密,表达要中肯,确切。结论部分要注意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6、参考文献

由于论证的需要,常常需要参考一些文献、专著、资料或引用他人著作(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数据和研究成果等。这是正常的,但应在自己论文中标志出来,以示作者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防抄袭之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信度,反映研究的水平,并给别人一些启发。

六、撰写教育技术论文的注意事项

(一)选准题目确定中心

有人说,教育技术论文的选题选得恰当,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对所要论述的对象,有了比较充分的考虑、理解,才能确定如何来论述它。

怎样才能选择准确的论文题目呢?

1、作者对研究的题目要有浓厚的兴趣,产生了研究的欲望。不感兴趣,强迫研究某一问题,是难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的。

2、选择的题目应该与发展教育技术理论,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密切关系。

3、选题还要考虑是否具有学术价值。

总之,要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离开二者的统一,不可能选出好的题目,也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广泛收集资料

初步选定题目后,还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还得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广泛收集、阅读资料。不管是历史的,现实的有关内容的论文,了解自己准备的问题现在已有了哪些文章,研究的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定论的角度、水准、主线。

(三)论据充分、翔实

写教育技术论文没有材料就构不成文章,也不会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来。尤其是占有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必须有自己的观点。用这个观点来统帅材料,既要钻进去研究,又要跳出来想一想。作者应以中心为主线,主动地利用材料来形成观点,说明观点。

(四)推理严密,逻辑性强

作者用论点、论据、论证要符合一般逻辑思维程序。用举证据、说理由、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从自己的证据推演出结论来。

论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有的先提出主要问题,然后从材料中找依据,进行正面或反面的论述,然后得出结论。

2、有的把论述的问题分几部分,先把它化成几个小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加以综合,最后总结,突出主要问题。

3、有的论题有论辨性质,只要论述某一现象,某一规律,就可以得出结论。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论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文章就采用了几种方法论证。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1.1研究对象

常州市高校体育领域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书籍、论文、课题、著作等资料,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常州市高校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在。对十所学校体育学院(系、部)的领导、教授进行访谈,了解领导者的看法和观点。

1.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问卷及专家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处理。

1.2.4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及对走访获得的情况进行总结,以及对常州市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2.1.1传统教学模式适应不了当代学生的需求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电子产品不断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而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进行,还是以教师在运动场、训练室进行语言、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进行教学。部分学校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体育技能的缺失,给大学阶段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学生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运动场教学”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每周1~2次的体育课堂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的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限,PPT制作、网络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往往无从下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校对体育教师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高。大部分教师只能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部分高校对体育方面投入的现代化教育设备不足,教师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机会大大减少,教师自身的原因对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态度也存在差异,导致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发展不均衡。

2.1.3现代教育技术投入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大大的增加,然而在体育方面的投入却少之又少。传统的“体育场教学”形式给人的印象是无需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导致学校决策层在这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机会大大减少,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大大的下降,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2.2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2.2.1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其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了新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课堂学习可以得到延伸。PPT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记忆,网络课程教学可以打破体育场教学的束缚,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融合。

2.2.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都是学生展示个性、自我发展的平台。因各种原因在学生每次活动事指导教师不能亲临指导,学生对学习体育技能时不能及时得到指导,网络视频、光盘教学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观看比赛直播,培养学生运动积极性、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好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有效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2.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很好的实现

“终身体育”的目标“终身体育”的理念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理念,高校的体育教育要为“终身体育”做好服务,打好基础。高校的学习是短暂的,高校的体育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终身体育”伴随一生,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资料的时效性得到无限延长。高校的体育教育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终身体育”就是学校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的内容、手段要得到很好的延伸,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锻炼与学习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得以继续。网络视频可以很好的替代老师的运动场教学,为“终身体育”提供了技术保障。

2.3高校体育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2.3.1学校加强现代教育设备在体育方面的投入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对学校的体育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有效的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常州市经济发达,对高校的基础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体育领域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投入还显不足,体育场馆内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不发达,体育教师的电脑配备不到位。学校要统筹规划,各学科一视同仁注重体育领域中现代化教育设备的投入。

2.3.2提高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体育教师要全面发展才能适应全新的教育时代。以现代教育技术武装自己,让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融合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体育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培训,引导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育部门要有意识的提高体育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

3结语

常州市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一些落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程。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能积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目标,体现“快乐体育”。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60―05

一 问题缘起

我国有关教育技术的博士学位论文(专指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较高层次的研究现状,其研究趋势也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技术研究产生一定影响。对这些博士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发现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走向,对于教育技术学科乃至整个教育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库为数据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尚未完全收录于中国知网,故须从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库中获取),对2000到2009这十年的教育技术博士论文进行统计(2000年之前教育技术博士论文数量极少,2010年博士论文至今尚未完全收录,故均不作统计),拟对以下问题进行回答:中国有关教育技术的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的研究主题有哪些?涉及到哪些其他学科专业?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如何?通过调阅论文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 样本收集与整理

从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教育技术学”为“学科专业名称”,对2000-2009年的博士学位进行精确检索,得到论文85篇;分别以“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为关键字,进行精确检索,得到论文21篇和9篇;分别以“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为“主题”,共得到论文16篇和79篇。对这些论文进行处理,最后得到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共134篇。同时,从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库中共检索到75篇有关教育技术的博士学位论文。将此209篇论文作为样本,并按学科范围分为全部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内的全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技专业)、其他学科等三部分,数量分布情况见表1。

同时,将这些论文(不含北师大的)按年份进行归类,得到各年份论文数量分布情况(见表2)。

三 研究过程

1 时间分布

根据表1,对全部学科中有关教育技术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134篇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82篇(不含北师大),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2000年-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变化曲线图(图1)

可以看到,国内教育技术的研究主要从2000年开始,无论是全部学科还是专业学科,论文数量均逐年增加,到2004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开始接近10篇。通过考查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发现,从2003年开始,教育技术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虽然2009年的博士学位论有18篇,稍有下降,但并未对十年来论文整体增长的大趋势构成较大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与人的生存密不可分,教育技术开始深入教学、深入生活,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依然会越来越深入,并将呈现一片繁荣的态势。

2 涉及院校

截止到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共有9个(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这些学校中除华中师大和浙江大学尚有博士外,其他七所高校占据了140篇论文,约占总数的67%。其他学校(包括上海师大、上海外大、福建师大、哈工程大、河北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科、中央民族、重庆大学、东北财经等),总数在69篇,约占33%。图2是2000-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院校博士论文数量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所院校引领着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学术团队越来越壮观。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紧跟其后。其他大学虽不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仍对该领域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增添了新鲜血液和坚固力量,为中国教育技术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宽阔的发展空间。

3 学科专业

从表1可以发现,有些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不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所作(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论文仅140篇)。也就是说,有很多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也对教育技术问题感兴趣并做了研究。通过调阅论文所属学科专业,对学科专业进行了统计,结果见图3。

从图3可看出,教育学类专业约占总数的82%。其中,在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中,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等专业对教育技术的涉及比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如东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伍正翔的《批判与超越》、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钱旭升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左明章的《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河北大学外国教育史专业张立新的《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等。

理工类专业研究教育技术问题的论文约占12%,在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中,仅次于教育学类专业。这些理工科专业主要包括信息工程类专业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如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欧阳杨的《教育语义网中基于本体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建模》、东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刘晓强的《E-Learning知识共享与适应性应用环境研究》等。

分析表明,对教育技术问题的研究已渗入多个学科领域(约15个专业),很多人在关注教育技术问题,这无疑是教育技术的荣耀和幸运。这些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对教育技术的关注,不仅在学科基本理论方面,也在具体实践问题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推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4 选题领域

通过阅读样本论文,发现论文的选题范围广泛。通过查阅和归纳多个学校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的划分,将教育技术相关研究划分为六个主要领域和十二个子领域。各领域论文数量见表3。

表3表明,近十年来教育技术主要集中于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教育信息化等研究领域,在新技术应用、网络教育、教学设计、教育系统开发、学科基本理论等研究方向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同时在学科哲学思考、远程教育、教育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以北师、华东、华南、南师四所院校为例,各领域研究论文数量见图4。

图4表明,教育技术的关注点,因院校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汇聚和分散。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师大和华南师大,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教育信息化等研究主要聚集于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教育系统设计和开发等研究相对比较分散。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研究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理论的人越来越多(从图5可以看到,理论研究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面临着理论基础薄弱的现实,人们开始关注教育技术哲学、教育与技术关系问题等教育技术学科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以期为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图5同样可以看到,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趋势并不是持续上升的,而是出现了几次低谷,也就是说,理论研究时而成为关注热点,时而被忽略,可以说是近年来教育技术的一个难点问题。

其次,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将是教育技术领域一个持久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中的技术手段,设计和开发的教育系统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普遍化,满足着教育对高新科技的需求,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构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语义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科学方法、网络工程方法等新技术新方法,使教育技术在注重应用的过程中,不断从其他学科和领域中汲取养分,在改进和创新中前进。

最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被一批学者跟踪研究,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如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台中出现的难题、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阻碍等)。这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 总结分析

教育技术研究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一些疑点和难点,并不断地形成新的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其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教育技术研究关注点存在着明显的汇聚与转移,并生成新的研究一点和盲点。一种技术、方法,或者理念,能否进入教育技术研究者的视野,不是教育技术学科自然发展的结果,也不是由教育技术领域的一家所专长。研究者自身局限性以及功刹主义和唯技术主义的盛行,是影响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是其学术观念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是社会观念对教育和技术的选择过程,是在技术与教育的互动过程中,使技术与教育构成了一个整体,使教育技术自身演变为一种特有的社会身份的过程。教育技术仍然是个年轻的学科,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和成熟。

第二,教育技术研究的眼光有待扩展。教育技术研究,只有认清了前进的方向,才能走向科学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从论文内容中可以感受到,还有很多研究者或者沉浸在技术万能论的狂热中,只顾钻研新技术、开发新系统,将自己迷失在技术的森林里;或者对技术嗤之以鼻,专攻理论思辨。这样的研究虽然会带给教育技术瞬时的激动,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发展,长此以往,势必会将教育技术引入一个狭小的角落里,越走越窄。研究教育技术,就要以开阔的眼光,将教育、技术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关注现实,在聚焦与转移、冲突与反省的过程中不断前行。只有厘清教育、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认识教育、社会和技术中,塑造和利用技术来促进、引导教育的发展,才不至于在教育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变迁中出现方向的偏移和问题的遗漏,从而合理地制定教育技术发展战略,促进教育与技术的良性互动。

第三,研究缺少文化意识。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二级学科,从属于教育,应该体现着教育的文化特色。纵观十年教育技术的研究,文化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一直少有人提及。教育技术发展带来的许多独特的文化结构(如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等),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关注文化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的良性发展。

第四,教育技术研究缺少伦理学的视角。教育技术之定义,经过多次变革和发展,已普遍被人们接受为“是一种研究和伦理实践,且这种研究和实践是为了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这无疑告诉人们,要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育技术的发展,并对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及研究进行适当的道德关切,确保教育技术要符合人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的发展。

总之,中国教育技术在健康稳定的发展进程中,充满着无数的尝试和挑战。中国教育技术一直在总结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美风,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3,(10):9-15

[2]祝智庭,孟琦,从美国博士学位论文元分析看教育技术研究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47-50

[3]吕巾娇,从美国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看教育技术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f10):27-32

[4]任友群,理论实践方法-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现代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半年工作计划2009年,我们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精神。以《无锡市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为指针,定目标,找差距,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坚持“电教科研为龙头,教育资源建设为核心,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步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使电教工作成为提升我校教育档次,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主要工作:1完善本校创新教育网,准备进行较大的改版,在内容和智能化程度要有突破,实现智能化。2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模块的培训工作,今年力争第二模块参考通过率达到100%。3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具体实施: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根据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逐步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备课无纸化、上课课件化、图书数字化、资源化”的教育现代化目标。2、完善“我校创新教育网”的建设,准备进行一次较大的改版,将加强安全,实行三级制度,部分栏目实现由校网管员、教师电子投稿,审核。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6月份由区举办的教师个人特色制作评比,促进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二、以师资培训推动素质教育1、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关键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模块的培训工作,总结前阶段培训工作,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培训的课时和质量。力争第二模块考核通过率达到100%。2建设一支电教骨干教师队伍,成立校电教小组。三、以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加强课改研究时间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学习方法,应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新设备、新成果和新方法。2、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课改总结[1][2]下一页

>。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以课改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为重点,撰写论文物化自己的科研成果,参加年底省、市、区电教论文评比。同时组织好教师参加区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为主题的论文评比;参加区举行的信息技术评优课活动。3、抓住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研究的新机遇,配合新课程实施,结合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课件,使我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有新突破、新长进、新作为。4、抓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机遇,完成培养学生素质的新任务。抓住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四、创新电教工作量化,提高电教水平1、认真做好区电教站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各项工作。2、继续抓好电教教材征订和代办费收支,发挥其对电教教材建设的支持作用。认真做好学生英语录音带的配发工作。全身心、全方位服务学校,服务师生。《2009年电教半年工作计划》2009年电教半年工作计划

>。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以课改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为重点,撰写论文物化自己的科研成果,参加年底省、市、区电教论文评比。同时组织好教师参加区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为主题的论文评比;参加区举行的信息技术评优课活动。3、抓住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研究的新机遇,配合新课程实施,结合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课件,使我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有新突破、新长进、新作为。4、抓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机遇,完成培养学生素质的新任务。抓住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四、创新电教工作量化,提高电教水平1、认真做好区电教站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各项工作。2、继续抓好电教教材征订和代办费收支,发挥其对电教教材建设的支持作用。认真做好学生英语录音带的配发工作。全身心、全方位服务学校,服务师生。

上一篇:优化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水利现代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