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2-23 16:29:07

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1 网络课程特点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2.4 案例学习的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与网站链接提供大量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观察与分析,掌握操作技能等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

2.5 开放性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中,要提供与课题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的网址,对相同知识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描述,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2.6 交互性设计原则。网络课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以最佳的学习顺序根据导航系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网络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包含知识、学习活动、学生和学习环境等,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3.1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而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

3.2 学习环境的设计:网络课程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虚拟情境,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3.3 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并且培养学生有效地发现与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3.4 评价系统的设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界传输,而是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获得的,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 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

4.1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人员构成:为了确保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质量,通常由任课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网络开发人员和学科专家共同来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他们之间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形成和维持一种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关系。

4.2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过程

4.2.1 确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发现和确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这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

4.2.2 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上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应考虑到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4.2.3 系统设计与技术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功能模块划分,一般应包括学习建议或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课堂练习、参考资料、相关网站、课件、导航、讨论等模块,然后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界面和导航设计。

4.2.4 设计的评价与修改:为了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的有效性,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教师或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修改设计原型。

4.2.5 课程资源设计: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由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成.

4.2.6 课程的试行与评价修改: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5 总结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一、 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设计、开发网络中,离不开各种理论的指导,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可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老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应新型的教学方式,贯彻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原则,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主体参与程度,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二、 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网络教学把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传授戒指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网络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交互性原则

网络课程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能够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和功能,赋予学生串联知识和网络浏览的自。

2、协作性原则

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网络为协作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网络课程设计中要体现以下两种协作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1)学生与学生的协作。

(2)老师与学生的协作。

3、重视隐性知识传递的原则

隐性的性知识是指不能系统阐述的知识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一些理论认为隐性知识是当今世界上个人、组织及至国家竞争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在设计网络的时候,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传递隐性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一些经验去分析和理解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4、个性化原则

网络课程要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首创精神。

三、网络课程设计中相关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在网络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对教学目标的阐明,可以使这种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编写,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2、学习环境设计

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环境应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1)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因此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知识内容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建立自测习题。(2)协作学习一干二净设计。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特征,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与人协作(包括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学习者与老师之间的协作)可以更进一步地培养其高级认知能力。网络课程应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设计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让学习该环境中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3、教学策略的设计

(1)设计教学内容的媒体表现。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可以将教学内容用直观的图像,动画和视频,恰当的声音解说来表现。

(2)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情境”是进行意义建构的要素之一,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容量和多媒化信息传播方式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参与,积极探索。

(3)提供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

4、设计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善进行教学调整例之更富成效的一个过程。这里的教学调整是指对网络课程本身的改进以及对网络教学策略的完善。

(2)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验课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营销越来越成为被广泛应用的营销方式,企业用于网络营销的资金比例不断上升,据报道,今年上半年,美国仅互联网广告收入就增长了37%,达到了79亿美元。而除了网络广告这种传统营销手段之外,网络营销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诸如服务器日志分析、搜索引擎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新型的营销方式不断涌现,这些网络营销手段不仅融入到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网络营销体系。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系统性的进行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将有助于完善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更新网络营销知识、提高网络营销的实践技能。

一、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特点

1.课时短。本校电子商务实验学时共计16学时,其中与网络营销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实验共计10个学时,在短短的10个学时中,需要了解众多的网络营销方法,并掌握其具体操作,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

2.实验效果显现时间长。网络营销效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尤其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和搜索引擎优化而言,更需要长期的运营,相对于短暂的实验课时,学生只能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而很难对实验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和修正。

3.实验内容相互交叉。正如上文所述,由于网络营销的整合性加强,因此,某项网络营销方式必然需要以其他方式相配合,比如搜索引擎优化往往需要与网站建设以及社会化媒体营销结合使用,其营销效果才能够显著提高。

4.实验环境与实验平台的真实性。网络营销实验可以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开展,因此实验环境与真实的营销活动完全一致,这是其他经贸类实验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5.实验数据与实现效果的真实性。由于实验平台的真实性,实验数据也是完全真实的,并且这些数据可以实时获得,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效果,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二、网络营销实验课程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以上提到的特点,在实验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综合运用互联网和实验室两个平台。互联网中有许多资源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诸如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调研网站、交易平台等,这些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作为开展实验的平台;而且很多网站都有比较完备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功能,将这些功能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可以实现搜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检测实验效果的目的。同时,使用互联网资源,也有助于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学生的实验体验和实验效果的真实性。

但是如网站设计、服务器日志分析需依赖网络服务器空间支持的实验项目,则可以基于一个局域网内部的网站建设系统。从而避免使用互联网中的虚拟主机所存在的,实验费用过高、稳定性较低、安全性无法保障、实验数据难以保存等问题。

2.实践型实验与认识型实验相结合。由于课时与实验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使学生既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锻炼网络营销的实践能力,又能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在实验设计应将实践型实验与认识型实验合理搭配。下文中所述及的5个实验模块中,每个模块仅安排一仅实践型实验,该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数据检测、实验效果分析和评估等相关工作,其余各实验项目均为认识型实验,仅需浏览相关网站或资料,了解其基本操作方法即可。

3.必要的实验准备。首先,在课程开始时,即可要求学生虚拟一个企业,并设定其经营方向,在以后的实验中,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操作,此举可同时加强每个实验模块之间的联系,提高整个实验的系统性;其次,在每项实验开始之前,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学生也应当完成营销文案设计等文字性工作;此外,应要求学生提前在电子商务平台注册网上店铺,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将涉及到营销方法立即运用于网上店铺的营销推广,为最终的综合模拟实验模块奠定必要的基础。

4.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于某些效果显现较慢的实验,如社会化媒体营销,应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实验操作,并持续监视实验效果的改进状况。

三、实验课程体系

1.网站设计和评价。本模块基于一个网页制作和上传系统,该系统允许学生上传自己制作的网页,并可以通过web方式浏览。实验要求学生事先对所设计的网站的类型、内容和功能进行规划,并据此制作网站。上传后要求学生相互浏览其他同学的网站,发现网站在功能和易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2.网络营销调研。本模块要求学生熟悉各种网络调研方法的使用,包括通过搜索引擎、公共数据库和专业网站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ALEXA网站获取竞争者网站的资料,利用调研网站自己制作的调研问卷,并了解服务器日志分析的基本方法。最终要求学生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汇集整理,编写营销环境报告,而在线调研问卷及服务器日志分析则属于认识型实验。

3.搜索引擎营销。本模块主要涉及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广告两个实验,其中搜索引擎优化属于实践性实验,要求学生首先撰写一篇博客文章并;通过访问百度指数并结合长尾理论,合理设置关键字(博客标签);在社会化媒体转发自己的博客等方法,来提高博客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并通过搜狗搜索网站查看该博客页面RANK值的变化。搜索引擎广告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查看百度推广中的百度推广网上体验中心,以及搜索推广、网盟推广、人群定向、品牌专区三种推广方式的介绍,了解其各自特点,搜索引擎广告部分属于认识型实验。

4.社会化媒体营销。本模块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属于认识型实验,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实验要求学生登录并注册若干主流社会化媒体并完成以下工作:找出在同一个社会化媒体中共存在多少种信息方式,并比较不同的信息方式在传播模式、传播对象和传播范围的方面的异同。

实践型实验则以新浪微博为平台,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微博账号,首先通过“微报告”、“看热帖”、“热门微博”、“微数据”等微博工具,了解该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辨识目标受众;在此基础上开展微博写作和运营,实验过程中,通过“我的微博数据”功能分析本人微博的运营状况。

5.综合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在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建设一个网上店铺,并通过综合使用所学的网络营销方法,提高网站的访问量。该模块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要求学生在所有试验开始之前必须确定网店的经营方向,制订营销组合策略;在其他试验模块进行中,将所学的网络营销方法运用于网店的营销推广;使用相关统计工具(如量子恒道)监视浏览量变化,及其与营销活动实施的关系;不断改进营销手段,促进网站浏览量的提升。

以上5个实验模块按照网络营销的基本步骤进行安排和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实施网络营销方案,并通过综合模拟实验模块将其统一成为有机的整体。通过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网络营销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对网络营销框架体系的理解,为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网络营销计划,解决营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迪·施特劳斯,雷蒙德·弗罗斯特.网络营销(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昝辉.网络营销实战密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贾森·米列茨基.网络营销实务:工具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向辉.网络营销导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冀秀春,刘振会.基于Internet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4.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1、网络信息编辑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校内网络信息编辑教学实验内容较为单调,一般主要是围绕基本业务网络信息编辑核算等网络信息编辑的基本工作方面的设计,而对于现阶段企业或其他机构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网络信息收集、网络信息处理、网络信息编辑和网络信息检查等网络信息编辑管理内容方面的实验内容却很少涉及,造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对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造成有失全面的严重影响。

2、现阶段校外网络信息编辑实习收效不佳。

在网络信息编辑学习中,学校大多采用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学校普遍对实习教学环节疏于管理,造成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网络信息编辑学生实习点多面广,学校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统一或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学校老师的有效指导,影响其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与提高,实习效果差强人意。再次,学校的网络信息编辑教学偏重于理论传授,在实习的时间安排上较为有限,不能进行全面的实习指导,学生不能及时消化书本上的东西,也不能及时进行实践演练,长期下去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不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网络信息编辑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各个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中,对于网络稿件和网络多媒体资源进行采集、筛选、整合、改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其重难点,做好信息资源文案策划和编写等工作,以提高网络信息编辑处理的效率。

首先,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计,针对网络信息编辑学年级和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例如在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更有针对关于网络信息编辑理论和实验课程设计的研究性地进行基础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网络信息编辑基础知识。其次,还要适当增加其他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网络信息编辑应用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编辑处理知识,为学生的网络信息编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职业学校应根据网络信息编辑的特点,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以保证的网络信息编辑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与企业和其他机构合作,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联合办学等新路,开拓创新,解决职业学校自身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以满足专业教学的实践要求,为网络信息编辑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好的保障。

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也需要有所不同。教师在课前将课上的知识进行梳理,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只有一些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才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同时,因为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要有针对性和特殊性,不能仅仅从网上下载公共课件来作为教学手段使用。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方便学生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同时,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机械、公式推导的知识例如数学中的定理推导解释用多媒体方式展现出来,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虽然先进的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让教师在课堂不用向以往那么辛苦。但是教师仍然不能忽略和学生的交流,要注意学生课上的动态,而不是点击PPT放映就可以了。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双向的知识获取和理解的过程。即便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还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机会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进行网络信息编辑教学的时候,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放了一段相关的视频,视频播放完毕之后要询问学生的想法和见解,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编辑的教学中,职业学校应该正视存在问题,积极面对不足,加大网络信息编辑资源整合力度,树立明确的目标定位,加强学生网络信息编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职业学校网络信息编辑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网络信息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响应式网页设计,是目前网页前端设计领域最前沿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为什么把网页设计成响应式,我们的网络课程制作为什么要遵循这一设计思路是本文阐述的重点.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技术及应用服务纷纷涌现.从静态网站到动态网站,从web1.0到web2.0,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服务时刻在刷新我们的眼球.近些年,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快速崛起,基于移动终端的互联网访问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移动终端的网络访问量已超过基于普通电脑的访问量.因此要求网络课程不仅要在普通电脑的大尺寸屏幕上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学习体验,同时在各种不同分辨率的小尺寸移动终端上也应提供相对一致的学习体验.

2基本技术方案

显然,面对这一问题,原有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那么,如何让网络课程也能实现响应式设计,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给出不同的输出信息数据,我们根据现有的一些网站开发的技术手段和前端页面的设计模式,以及根据实际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实践方法,一般使用以下手段来实现,比如把固定的数值包括位置定位、长宽高、大小等变为相对的量,这其中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手段:流体式表格,液态图片,媒体选择器.

2.1流体式表格

在流体式表格出现之前的页面设计,一般会使用固定的网页宽度设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主流的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是基本相同的,固定的宽度可充分的使用显示器宽度,同时又不会使用户感觉页面过满.但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屏幕尺寸和分辨率越变越大,自适应宽度的网页逐渐问世,这种设计方式可占据整个浏览器页面适度的宽度,同时随着页面宽度的变化进行重新排列布局.流体式表格的概念就是将网页页面进行栅格划分,使用相对单位代替绝对单位,使用相对单位来设置页面元素的位置偏移和大小等变量,这样可以使整个网页的布局模式和内容大小随着宽度的变化而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的显示需求.同时使用基于div的布局方式,例如要进行经典的三列式排布,我们可以将div设置为左浮动,并且宽度设置为33%,这样当宽度改变时,这三个div也一直会在自己所在的区块里排成三列.因为我们设定了浮动式布局,段落不会因为页面的变化而出现重叠或分离的情况.流体式表格保证了网页能够响应浏览器的宽度变化,同时保证不会出现横向滚动条.

2.2液态式图片

液态式图片也可以称为响应式的图片,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不仅要保持缩放图片时保持图片的宽高比,而且还要在移动终端上适当降低图片的分辨率.这个技术的实现需要使用网页脚本检测当前设备的屏幕分辨率,根据不同设备的情况,向网页中添加特定的web请求信息或标记,并将后续的网页html页面代码、页内图片、网页脚本和样式表等加载请求定向到网站虚拟路径上.当这些请求到达网站的服务器端时,网络服务器会根据发送来的请求信息来决定这些请求所需要网页中是插入的大尺寸的高分辨率图片还是小尺寸的低分辨率的图片,并向请求用户进行液态图片相应地反馈输出.对于小屏幕和低分辨率的移动设备,大尺寸图片则不会被用到.使用液态式图片可以有效降低移动端的网络数据流量并提高网页访问速度.

2.3css3媒体选择器

css中文名是层叠样式表,目前最新的版本是第三版也就是css3,它能实现网页内容与表现分离的一种技术.流体式表格为我们提供了响应式的页面布局方式,不过在某些较小的屏幕终端上,如果页面没有办法容纳四列显示,只能重新排列成三列或者两列显示,那么,该如何响应此设备,我们可以使用css3媒体选择器技术解决这个问题.css3兼容之前的css版本所支持的所有媒体类型,例如:screen,print,handheld等,并且css3又添加了很多涉及媒体类型的最新的功能和属性,包括最大宽度、设备宽度、屏幕定向,横屏或竖屏及颜色设定等.在css3之后出现的新的移动终端,如苹果或安卓等设备,都可以相对完整的支持这些新属性.所以可以通过媒体选择器为新设备设置独特的样式,而忽略不支持css3的旧电脑中的老旧的浏览器;可以根据使用预先设想的使用目标创建多个不同类型的样式表,以适应不同宽度范围的设备类型.而目前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类型的选择器整合到一个css文件中.

3深入探讨

有了流体式表格、液态图片、css3媒体选择器,已经基本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不同屏幕尺寸及分辨率显示不同的课程页面变化,但响应式网页设计不仅如此,还应包含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们列举出如下的响应式网页设计的主要包含的几个方面:(1)响应不同终端的屏幕尺寸及分辨率变化.当终端的屏幕尺寸及分辨率发生改变的时候,根据设备情况需要对页面菜单、文字、布局等做出动态调整,使用户仍然能够获得友好的使用体验;(2)响应设备操作行为变化.如鼠标拖拽(iPad上使用JavaScript事件模拟拖拽),触摸屏手势支持或其它移动设备上特有的输入方式;(3)网络状况自适应.用户在慢速网络或网络延迟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下载一些消耗带宽的资源;(4)其他辅助功能响应.根据不同的终端,调用程序所需要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如GPS、陀螺仪、电话、短信等功能;(5)对使用场景做出响应.根据用户身处的不同使用环境,提供给用户不同网页体验;(6)响应用户偏好.因为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偏好,比如左右手,操作习惯,反映速度,眼睛辨别能力,色彩喜好,关注内容不同等,网站都可以考虑做出响应.上述讨论的三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针对第一条内容.针对第二条内容则主要依靠浏览器和设备传感器的状态检测,来实时动态调整课程页面表现或运行方式,相对于普通电脑上基于鼠标和键盘的人机交互,触摸屏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互动方式与新的设计需求;这两者又有各自所适用的领域.幸运的是,要想让网站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并非一件很难的事,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地方.比如:触屏设备无法对鼠标滑过或指针的一些行为做出响应,因为触屏设备中根本就没有鼠标指针的设定,我们用手指点击屏幕就是单击,因此设计时不要让触屏设备出现任何依赖于鼠标的状态的触发模式.而其他几个方面则可根据网络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例如:视频或图片比较多的课程,就需要对网络状况进行检测,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带宽显示不同的视频或图片质量,以提高用户访问速度,提升用户体验.而一门制作优良的网络课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用户体验,使课程的学习更加贴近用户的习惯,那么,这一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肯定会大大提升.

4响应式网站制作流程

从页面设计到技术实现真格过程来说,设计并制作一个响应式网络课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过程:(1)网站美工,用户界面设计师,描绘出页面的风格和样式,并确定网页在最大分辨率的设备下应显示的全部内容,然后在页面尺寸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何布局,什么样的页面元素比如文字、图片、内容等需要改变显示方式进行隐藏,缩放或裁剪等,再一一做出调整;(2)使用相对单位对页面元素进行定位和设定,设置长度、宽度、大小等;(3)针对不同显示终端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使用流体式表格和液体图片实现响应;(4)根据分辨率变化视情况加入适当的媒体选择器来调整元素.通过以上步骤,一个可以适应各种平台和终端的响应式网络课程基本实现,经过后期的各种优化调整,一个优秀的并保持一致的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就呈现在了各种终端用户面前,通过响应式网页设计,大大减低了针对同一课程开发多个系统的工作强度,实现了网络课程制作的效率化和通用性.响应式网页设计的优点:(1)网站制作的工作量相对较小,不需要注册多个域名,对于所有设备适用;(2)相对一致的用户体验,个性化的用户习惯响应,很贴近用户平时的上网习惯;(3)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终端,调用不同的终端工具,实现设备的有效合理利用.

5结语

通过实际应用检验,我们制作的响应式的网络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课程学习更方便、更人性化.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网络课程会逐渐的开始支持多平台的响应式设计方案.本文虽然只是探讨面向多平台的响应式网络课程实现技术,但也是对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抛砖引玉,希望通过本文使读者能够对网络课程的制作技术产生更多的好的想法和思路.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教学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34-01\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 教学设计

对于任何一门网络课程,首先必须进行教学设计,即依据前端分析及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者分析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除此还应完成教学内容的编排,通过上述学习者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教学内容绝对不是单单照搬照抄书本上的内容,而是通过进行一定的删减、增加和重新组织,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习者。

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包括两部分。

1)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本网络课程学习策略设计主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网络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呈现出各章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和本章的知识地图,让学生根据目标和指导,有目的地去学习。设计的相关资源栏目,主要进行与本网络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站链接,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学习内容,扩大知识面。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遵循“确立学习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学——评价——总结——联系巩固”的过程。

2)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协作”“会话”是学习环节四大要素中的两大要素,协作学习环境创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本网络课程主要采用留言本的形式体现出协作学习的设计,使学习者通过交互来完成协作学习。

2 系统设计

根据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特点,其网络课程首页呈现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间休息、交流讨论、在线测试、相关资源、使用帮助等相关版块。学习导航采取列表导航,即在教学内容栏目中,将各个章节列举出来,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交互设计采用留言本的交互方式,为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者可以就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出解答,进行学习双向反馈。界面设计简单明了,功能模块易于操作,引导学习者参与学习。

3 技术实现

采用ASP+ACCESS数据库进行网站的设计。前台设计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Dreamweaver结合,通过主页上的链接点击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通过前台设计,确定后台设计和实现功能,进而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后台与数据库的设计是通过前台要实现的功能来确定的,主要有管理登录界面、管理首页、常规设置、文章管理、用户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在线调查与留言管理。本设计中用到多个数据表,对后台设计中所用到的数据表主要有admin后台管理员信息表、bigclass大类信息表、info网站配置信息表、jasys系统日志表、news上传内容信息表、smallclass小类信息表。最后进行数据库的连接,并添加数据库连接出错的提示功能。

4 几点思考

网络课程设计要体现教学的一般规律,特别要强化教学设计;丰富自主学习资源,尤其是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学习者就非常需要相关知识的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重视反馈,需要课程提供大量的相关案例,使学习者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次建构;关注教师的负担,网络课程学习中的师生教学交互给教师带来的负担较传统教学要大许多,有时甚至会使教师力不从心、难以应付。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EB/OL].教育技术通讯,202.112.88.32/show/ysq/net_course.htm.

[2]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5-70.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供用电网络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

《供用电网络设计》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供用电网络电气设计员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电气设计员职业技术标准(规范)。本课程的作用是促使学生掌握用供电网络设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供用电网络电气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工作。

课程培养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掌握供用电网络电气一次设计的方法;(2)掌握供用电系统二次回路和自动控制系统基本设计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对供用电网络一次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计算;(2)能够对供用电网络二次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计算。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决策的能力;(3)培养学生紧急应变能力;(4)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供用电网络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设计准备、确定本专业设计技术条件、进行专业配合、编制设计文件、专业内校核和专业间会签、设计文件归档、技术交底、施工配合及验收、工程总结。其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为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我将课程分为两个情境共包含七个项目进行,最后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具体安排如下表:

本课程采用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授课,主要依据设计指导书进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实训条件及网络教学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课时比较紧张,我们将相应的同类型综合在一起进行汇报。各个情境的实施可能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进行检查,整体设计部分也在一周的课程设计当中得以充分体现。

《供用电网络设计》是一门新开课程,由于其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环节分成四部分:资讯、决策与计划、实施和评估,更充分体现了本门课程的核心技能。它是在学习了《供用电网络运行与维护》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都在先修课程中讲解过,本门课程主要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包括一次设计和二次设计。

我们根据任务编写了辅助教学资料任务书、工作单和评价表,并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在每一任务开始前我们下发任务单,让学生拿到任务单之后做相应的准备,下一过程是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也就是教学环节的资讯部分。资讯部分完成之后下发工作单,每组同学分别讨论并合作完成工作单的内容,即决策与计划和实施的过程,最后下发评价表,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价,占总比重的10%,其次是组长根据平时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班组评价,期中组长的评价由其他组长完成,占总比重的40%,最后是教师评价,占总比重的50%。每项任务完成之后,每组成员都要制作汇报课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示在课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课件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与可取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忘记了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教师适当地添加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资讯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大量案例进行讲解,工作单中也加入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由学生自己进行的评价难免会遇到不够客观的情况,但是最后由教师评价的部分可以适当进行调节。学生首次进行汇报课件的制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对办公软件的不熟悉、小组成员配合不好等,有时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协调,而后面的问题学生就能自行解决。

教学改革的实施从各个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国明.供配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翁双安.供配电工程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8篇

教学环节的设计

1.完整的攻防过程模拟

每次教学都是先构建出一个网络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网络攻防任务的演示和练习。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是构建网络会牵涉到前导课程例如网络基础和互联、操作系统、网页制作的知识,先配置出网络环境有利于复习那些知识和技能。另外这样做让学生从头至尾清晰地观察到任务的操作步骤,能尽快进入学校状态。实践证明,课堂上讲到某个情景任务时,如能讲授理论的同时,亲自进行完整的演示,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当然这会考验教师自己的水平和应变能力,并存在一些不可控的风险,例如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故障导致演示失败。因此,教师本人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即使水平已经足够,也需要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并经常操作保持熟练度,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向学生讲授和演示。通常没有专门网络安全实训室情况下,可以综合VMwareWorkstation、GNS3等虚拟机和模拟器软件构建全仿真网络攻防环境。实际上,合理设计加熟练使用,完全可以仿真出足够复杂和逼真的网络环境,演示和练习效果也很好。

2.保持趣味性

不少学生对网络安全有认识误区,一种常见的想法是认为网络入侵技术都很神秘和高端,只有最聪明的黑客才有能力做到。对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一开始就演示Sniffer嗅探密码、木马植入和远程控制等实验,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让学生被有趣的实验任务吸引,并认识到其实某些网络攻击技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自己完全可以学会。另外先学习入侵,可以切实感悟到网络安全的脆弱性,有利于后面认真学习安全防护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尽量联系现实世界和最新时事,例如讲到密码学知识,联系到现实世界上的情报战。讲到MD5等散列技术,提及CSDN网站用户泄露事件等,都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3.直面难点

另一个常见认识误区是,有些学生了解了一些网络攻防的基本原理,并在实验环境学会了一些工具的简单使用后,就认为网络安全其实也没什么稀奇,即使不懂原理的拿现成的工具也能完成任务,可一旦面临实际环境中稍微复杂一点情况,又束手无策了。因此,也需要给学生讲授一些类似驱动编写、反汇编、反编译等高级安全技术。虽然,现在很多学生已经不学汇编、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这些基础课程了,在有限的课时里无法将技术讲深讲透,但实践证明做一些最简单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入门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例如,简单使用动态调试工具OllyDBG和反汇编工具IDAPro去爆破一个简单的软件,用开源的MetaSploit漏洞测试平台在没有账号密码的情况下直接入侵一个有漏洞的系统等。

4.适当紧跟最新技术

网络安全领域很多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多年来没有多大变化的,所以并不需要刻意追求采用最新的平台和版本进行教学。不过对一些过于古老的系统和技术,例如Windows2000、RedhatLinux9及更早的操作系统,IE6以前的安全漏洞之类就确实没必要再讲了。而对于像无线网络、智能手机之类较新领域的安全课题则可以根据条件适当提及。

学习环节的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设计

200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与网络中心在多方调研并参考国内外各种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目前流行的基于J2EE架构的开源轻量级开发框架技术Struts+Spring+Hibernate,自主开发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不具备太多网络编程知识的前提下有效编写并管理自己的网络课程,大大缩短了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的时间,可以较轻松地开发和从事具有成本效益的网上教学。

该教学平台共有3种用户角色,管理员、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可以管理网络平台的所有用户信息,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教师用户只能在自己创建的课程或被授权参与的课程中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干扰和修改其他课程信息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学生用户也只能限于在被教师授权进入的课程内进行相关学习活动。

2008年,笔者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参与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以下就来谈谈我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1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设计

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需求,笔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系统作了如下设计。

1.1网络课程的功能

1) 网络教学系统。

教师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入网络课程,在准备阶段和修改学习任务及内容,管理学生分组;在实施阶段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学习过程,以答疑、在论坛留言、公告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在反思阶段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自评和互评的内容、分析系统记录的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数据,如发言次数、学习次数、在线测试的正答率等,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历程,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2) 合作学习功能。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WebCL),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合作,以达到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1]。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网络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2]。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网络课程可以问卷,提供问卷统计数据,以便教师划分学习小组。网络课程设有在线答疑、常见问题库和讨论区,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和支持,开展合作学习。此外,根据合作学习的需求,笔者在课程中设计了“分组讨论区”,每组讨论区必须是本小组组员才能进入,为组内合作与交流互动提供便利。

3) 电子学档功能。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网络课程的学生日志栏目具备电子学档功能,能如实记录学生开展网上合作学习的所有数据,记录的内容有登录次数、在线测试次数及答案、课程学习与课后练习的时间与内容、电子日记内容、小组讨论次数及内容、合作学习阶段结果、合作学习最终结果、学生的自评和合作小组成员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反馈信息等,使学习成果可视化。

4) 自主学习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搭建了一个在线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在任何时机进入课程学习。课程信息模块提供了课程性质说明、课程目标和任务说明、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课程内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学习视频、扩展链接、学习方法建议及学习评价方法等,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定位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线学习模块提供各章节的课程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每一章的课后练习及在线自测题目,提交结果后由系统进行自动评判和反馈,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以对学习作出相应的调整。学生还可以使用电子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1.2网络课程的框架

该课程的框架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学生的学习界面,另一部分是面向教师的管理界面。图1为学生学习界面框架。

1) 学生界面模块。

(1) 课程信息。

课程简介栏目详细说明了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栏目提供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要求,介绍了将要开展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及对评价方法;授课教案、教学录像、教学资源等栏目给学生提供了下载相关资源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有图片类、视频类、音频类、Flash类、文本类以及教学PPT讲义;扩展链接提供一些扩展课程知识的链接网址,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 在线学习。

课程学习栏目以章节为线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详尽的学习内容;课后练习栏目提供了每个章节对应的练习题,学生可对整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测查,选择教师的练习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主观题等,还可以核对答案;学习日志栏目提供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及课后练习栏目学习的统计数据,包括每次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家庭作业栏目包括每次作业的标题、作业上交截止日期、是否提交、评分情况等,便于学生查看作业提交情况;学生还可通过问卷调查栏目填写问卷,通过电子日记反思学习过程。

(3) 师生交流。

师生交流模块有4个栏目,分别是分组讨论、答疑中心、拓展交流、收件箱。分组讨论便于学生进行组内交流,非同组的成员没有权限浏览讨论内容;答疑中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栏目,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在这里得到回应,其中常见问题库是常见问题的集合,罗列了部分学生的经常性问题及答案;拓展交流栏目能够实现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对某一个主题的讨论,学生也能够发表话题,展开讨论;收件箱栏目提供了“发送内部邮件”功能,教师或学生可以方便地发送内部邮件,并可通过“查看收件箱”及“查看发件箱”查看本人的已收及已发邮件。

(4) 考评中心。

自测考试是任课教师自主进行的阶段或综合测查。每套考试题可以有3种题型,即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学生提交考试结果后,系统能实时给予反馈,除了显示所得分数,还提供正确答案和学生答案,方便学生对照分析。

图2为教师管理界面框架。

2) 教师界面模块。

教师界面是为了实现对整个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监控的功能,对它的设计应用了学习管理系统的理念。教师登录后进入教师界面,选择相应的课程,对网络课程内所有资源和内容进行管理,包括对资源的添加、删除,对课程内容的修改和,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调整和。在课程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除了能对包括合作学习成果在内的学生提交作品进行浏览和评价,还能通过问卷调查栏目问卷,进行各项调查。系统还提供学生的网上活动记录,如登录次数、提问次数及内容、讨论次数及内容等,监控学生的整个网上活动。

教师界面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实现对网络课程所有内容的管理,包括课程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管理、考核测评管理、师生交流管理等模块,与学生界面各模块互相对应,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模块,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网上活动的全程监控,特别是对学生网上合作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教师可以查阅每个学生的作业和在线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系统还提供学生个人网上活动的数据资料,如提问次数及内容、讨论次数及内容、对别人的评价内容及次数等,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整个评价。此外,教师还能够以小组为对象,查阅小组内部的交流内容,浏览并评价小组作品。师生交流管理模块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使用得最频繁的一个模块,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支撑环境。

第二部分是学生用户管理,用于单个添加、批量导入、审核注册学生,可以实现对学生个人信息的查阅、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在网上学习的统计数据。

2结语

在传统学校教学中,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课堂教学从教室延伸到“任何”地方,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网络教学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使教学资源从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的共享教学[3]。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是师生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载体,而设计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保障,相信更多的大学教师会逐步采用网络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但网络课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网络课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3.

[2] 秦安兰.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与传统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4(6):27-30.

[3] 郭桂枫,杨洁. 浅谈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教学模式[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91-192.

On-line Course Design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LIN Ping

(Computer & Network Center,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Abstract: Web-based teaching platform for online course in teaching preparation stage, implementation stage and the reflection phase are convenient for teachers teaching onlin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capabilities for carrying out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vides a powerful support environment and with electronic school files make it easy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concerned about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网络课程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我国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网络课程的建设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编制、开发,其中教学设计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设计要基于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既要注重学科本身的特性,又要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学习方式。

一、网络课程的建设要素

(一)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是指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支撑平台下主持的异步授课活动。它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在网络课程中的重要体现,主要是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包括:教学内容的动态适应机制;教学内容的导航机制;协作式问题解决机制;自适应学习策略选择机制。提供电子教案、视频教材等教学资源,教师课堂授课的支持机制;流媒体讲授教材,学习者调用讲授教材进行学习的支持机制。

(二)协作交流系统

该系统是学习者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现协作学习模式的重要途径。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答疑、解困等,一般功能设计为:发起讨论主题;参与主题讨论;讨论内容管理。

(三)诊断评价系统

该系统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形成性练习、总结性练习;制定组卷策略、随机组卷与人工组卷、教师在线组卷;考试、自测;学习者在线完成作业、提交作业功能;教师在线作业、批阅、点评功能。

(四)虚拟实验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课程中有特色的部分,建议实践性强的课程使用。包括:基于Web的三维立体环境;可视化的实验对象;可视化操作机制;实验用户之间的交流机制;实验用户之间的协作机制。

(五)导航系统

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受训对象认知心理。建议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采用下列几种方式、目录索引、目录导航、直接导航、历史轨迹导航、检索导航、帮助导航、书签导航、演示控制等。

(六)工具系统

该系统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方便。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功能。

(七)教学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课程中保证教学有序、有效进行的必要手段。包括、题库管理;教师和学习者注册与认证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包括资源的分类,增、删、改和检索等;成绩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

(八)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课程的补充手段。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的提供等功能。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方法的现代性,在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入门学习者能够充分理解,又要保证有较好基础的专业人士能够学习到更深入的知识,课程要充分体现其生动性、灵活性。具体而言,除了要把握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一)科学性

网络课程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先进性

网络课程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应最大限度的采用本学科领域内最先进、最成熟的理论,并能随着未来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应适当反映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有发展前景方面的介绍;应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新的应用领域,尽可能地体现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三)整体性

网络课程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在实际制作中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媒体形式的教材应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门完整的课程。

(四)统一性

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多种媒体形式教材在内容、知识体系上的连贯、统一,所有栏目和讲解以及教材的编写应由同一位教师完成或至少编写者在知识体系上保持统一。不同的媒体教材在形式上尽量采用近似的设计风格,以体现同一门课程的特点。不同课程的课件和教材的栏目设置及在课件中的排放位置应有统一的标准。

三、网络课程制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第一,网络课程成为文字教材的电子版本,达不到制作网络课程的目的,降低了网络教育的功能。当接受了制作网络课程的任务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其他媒介上的共享资源,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第二,前期准备不充分,课程配置混乱,甚至有的资源配置错误,误导了自主学习者,与制作网络课程的初衷相背离。制作网络课程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前期准备,对所有要使用的教材要分门别类、要统一编号,该是哪一章、哪一讲、哪一个知识点的教材和资源,都要划分清楚,一目了然,避免由于内容配置错误而重新返工或多走弯路。

第三,课程设计依然沿袭传统教材的设计思路,制作的课程不利于网上传输和自学。如有一些网络课程结构上不太合理,教学设计不规范、模块设计不完备、跳转关系过于复杂,不利于网上自学和共享资源的使用。

第四,看重设计制作,忽视使用、更新和管理。有的网络课程只迎合现代网络教育的眼前需要,更有甚者就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或检查。课程设计完了,制作好了,但使用的情况、使用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缺少学生的反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那些技术进步快、与时事紧密相连的课程,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和调整。

四、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在于开发制作,规范的课程开发制作流程是保证网络课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有关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中外文献以及在这些文献中提及的模型、模式和构想,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认为网络课程设计开发首先应该组织相应的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包括:学科专家、课程教师、教学设计人员、媒体设计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人员。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过程分为5个步骤: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与试用阶段、推广与评价阶段。

分析阶段是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资源分析。设计阶段是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关键阶段,是依据分析阶段的结果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内容设计、策略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媒体设计和评价设计;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导航设计、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开发阶段就是根据教学设计的结果,编写脚本、准备素材和进行程序开发。测试与试用阶段是将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整合,并在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或修改,经过反复修改并通过审定的网络课程才可以载入互联网络。最后一个环节是网络课程的评价,并注意对网络课程进行维护和及时更新。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维护及评价对于保证网络课程质量至关重要。

五、结语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专门、特定的课程,其教学设计尚属于实践发展阶段。由于网络课程涉及面广,受众群体层次不一,有关网络课程的理论、课程结构、设计开发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有关网络课程的理论、结构和模式等也必然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对网络课程的研究和探索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忠真.网络课程设计设计的研究[J].教育技术研究,2012,(6).

[2]谢遵国.网络课程研发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2006,(4).

[3]刘菊霞,杜蜻等.网络学习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4]祝智庭,孟琦.教育技术实用学诊释学习资源效用的新话语[J].电化教育研究,2006,(4).

上一篇:机械设计范文 下一篇:课程设计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