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4:28

网络技术研究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动网络;主动节点;主动报文;网络体系;主动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889-03

Research on Active Network Technology

YAO Xiao-yan1, LIU Wei2

(1.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Qingdao 266100,China;2.Qingdao High-tech Vocational School,Qingdao 266101,China)

Abstract: Active Network is a new type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First introduced the existence of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networks,then imported the activ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ade ananalysis of the active network architecture. Illust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control by some examples.Analyzed Its advantages.

Key words: active network; active node; active message; network system; active application

传统的网络体系,数据是被动地在系统之间传输数据信息的,用户数据的传输对网络是透明的,网络的传输操作与数据内容无关。数据分组中主要包含数据内容和数据分组的目标地址,网络节点只是根据已有的协议对分组头进行处理,简单地转发收到的数据分组,不能增加新的协议,而大部分计算功能都是在终端上完成的,这种网络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已有的协议被更新时,就需要更新网络设备。此外,在传统网络中节点的功能是固定的,难以加入新的协议,也就难以增加新的服务类型。所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这种网络体系渐渐难以满足一些新的要求,为了能适应逐渐产生的新功能、新技术,就要求未来的网络体系应是开放的、可编程的、可扩展的。于是提出了从传统网络中报文的存储―转发模型,到报文的存储―计算―转发模型,主动网络应运而生。

1 主动网络简介

主动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防御研究计划署[1](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研究会于1995年,针对当时网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而提出的:

首先,把新的技术和标准引入现有的网络中的困难;

其次,由于几个网络协议层的冗余操作而使网络性能下降;

再次,在已存在的结构模块中加入新服务的困难。

“主动”意味着网络的节点可以进行计算,可以修改数据分组的内容,可以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而且这个处理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应用进行定制。主动网络使得用户可以向网络节点注入定制的程序代码,以便修改、存储、重定向网络中的数据流。例如,用户可以向主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发送一个病毒扫描程序,并要求网络节点执行这个程序。

2 主动网络体系结构

主动网络是由网络上的主动节点以及一些传统节点构成的可编程网络[4]。在主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被称为主动包或主动报文[2],它不仅能够携带用户的数据信息,还携带一段可执行的程序代码。主动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执行主动包中的可执行代码实现网络基本结构的动态扩展和配置,同时用户还可通过编程来定制他们所需要的业务,如远程管理网络等。所以主动网络中的节点不仅具有传统网络的存储转发功能还具有计算功能。

主动节点和主动报文是构成主动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功能性实体,如图1。

2.1 主动节点

每个主动节点上运行一个节点操作系统(Node OS,Node Operation System)和一个或多个执行环境(EE,Execution Environments),主动应用(AA,Active Applications)在执行环境中运行,如图2。

其中,节点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安排节点的资源(链路带宽、CPU周期和存储),每个EE实现了一个虚拟机,解释到达节点的主动分组,不同的执行环境定义不同的虚拟机。用户通过AA从主动网络获得服务,用户应用的各种特定计算处理是 AA 利用 EE 所提供的网络应用编程接口实现的。EE 由主动分组中所包含的可执行代码控制,负责对到达主动节点的主动包进行解释、处理,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网络的服务接口,人们可以方便地在主动网络体系结构中开发新的技术和协议,而不需要复杂的标准化过程;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和开发自己的EE 来对网络进行编程,从而可以设置个性化网络。

节点操作系统(Node OS):提供了执行环境所需要的基本功能,管理主动节点的资源(包括带宽、CPU和存储资源),同时为执行环境EE提供了安全保障。节点操作系统有三种资源:通道、线程和缓存,线程和缓存的含义与传统操作系统一样,而创建通道是节点操作系统特有的功能。通道分为主动通道和直通通道,根据用户的数据包,若是主动包则通过主动通道传递到EE去执行,若是普通包则通过直通通道转发出去。可见,节点操作系统将执行环境从资源管理的细节和其他执行环境的行为影响中分离了出来。

执行环境(EE):它是主动节点和核心,作用是管理和执行主动代码,处理主动报文和普通报文。EE定义了一个虚拟机VM和基于主动技术的网络用户可编程接口,提供了最基本的网络功能和资源管理、代码和节点安全机制。

主动应用(AA):由一段移动代码和与主动代码相关的数据、状态参数等组成,通过EE对AA的调用和执行可以实现用户定制的网络服务。

2.2 主动报文

网络上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开发新的网络服务并使它在网络上广泛使用,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编写一组新的转发程序,实现所需的功能,该程序被封装在数据包中,这个数据包就是主动报文。主动报文与传统网络数据报文的区别就是主动报文包含可执行代码。为了使主动节点能够识别主动报文,并在收到时确定处理它们的EE,以及能够安全地传递它们,主动报文须采用一定的封装格式。目前,常用的封装格式有两种:主动网络封装协议ANEP和主动IP信包。

DARPA主动网络工作组定义了主动网络封装协议(ANEP,Active Network Encapsulation Protocol),该协议详细描述了主动报文的格式。该格式是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适合于各种主动网络执行环境的可互操作的包格式,如图3。

从ANEP报文格式可以看出其主要特点是:寻址方便和错误控制及时。主动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可以快速地判定要在哪个执行环境中执行计算,同时当指定EE不存在时,如何处理该包将由ANEP头部信息决定。

主动 IP 信包方法是通过扩展 IP 数据包的选项域来实现主动包,即提供了一种在传统 IP 报文中携带程序代码的机制。主动报文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可以是IP地址。IP选项部分用于网络测试和排错,包含主动类型、长度、代码三部分,主动类型有四种(00:数据报控制; 01:保留; 10:排错和管理; 11:保留)。版本号表示主动网络的版本,它决定了其余字段的定义。类型字段识别一个相关的转发程序,以及相关的代码组和协议。前地址用于表示一个先前经过的网络结点的地址,用于在网络中传递主动代码。其他字段的数量和长度都取决于主动报文的类型。主动报文的载荷中包含高层信息,对网络内部是透明的。

主动IP信包的主要优点在于与传统的数据包是完全兼容的,就是在传统数据包中携带一定的程序代码,这对于主动网络与传统网路兼容非常有利。

3 主动网络的应用

Internet的新型服务项目包括远程教学、电子商务、IP电话和各种娱乐广播等。人们很难预料今后在Internet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型服务项目,因而很难将目前的网络优化成支持未来的网络服务。而当新的服务项目出现时,它应当能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所以网络资源应当是逐步更新的,兼容传统的服务,同时支持新型服务。

主动网络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它的动态控制功能方面,这使得当前许多受网络条件限制的应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下面介绍几种主动网络的典型应用。

3.1 Web-caching

Web提供用户透明的服务并对Web页面进行缓存。主动网的Web能够对大量的Web页面进行动态计算,而不仅仅是进行被动地缓存,这使得Web能够进行主动缓存,存储并执行生成页面的程序。

Web-caching是一种能使web流量增长,同时又避免使网络产生阻塞的行为,它能够大大减少网络负载。在Web缓存方面,进一步研究热点是网络上各个缓存之间的信息共享。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搜索缓存来定位文档的一个副本,以及如何将文档传输到缓存中,使其适合于未来的访问。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是把网络查询的路由与缓存行为结合起来。在将一个查询从客户端传递到服务器时,首先查询附近的缓存,当文档从服务器传输到客户端时,同时也放入缓存。这样就可以避免文档的重复传输。

3.2 主动可靠的组播

在 TCP/IP 协议中,IP 层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这使多播通信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反馈风暴等。在主动网络中,主动节点能及时处理流经它的反馈包,保存发送者的信息,当同样的包经过时,节点将直接丢弃它,从而减少反馈风暴的发生;每个网络节点可以与邻近节点建立联系,当一个网络节点收到的数据有问题时,它可以从邻近节点获取正确数据,而不用要求发送端重传,减少了延迟;此外可以在主动包中包含处理可靠性的程序,发送者、接收者和主动节点通过执行这些程序,实现可靠处理工作。

主动可靠的组播要求对每一个组播的数据分组进行握手应答,其在组播树中嵌入主动路由器,这些路由器在处理分组的丢失和恢复方面与传统路由器不同,他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提高组播的性能。这种丢失恢复处理功能的主要特点是使用双重的NACK过滤,使用尽力而为的组播数据缓存以备恢复时重传,以及在重传过程中使用局部组播以减少数据重传所需的带宽。这种组播方式不要求每个结点是主动的,在丢失恢复过程中没有“必须”存在的路由器,所以它是一个健壮的可扩展系统,可以减少恢复数据所需的网络带宽。

3.3 主动拥塞控制

传统的网络拥塞控制中,拥塞的检测和控制是在端到端的基础上由源端通过各种隐含信号推测出来并进行控制的,而不是由发生拥塞的网络节点及时和主动的进行的。这不但延缓了对网络拥塞的检测和控制,还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网络拥塞。

主动拥塞控制(ACC,Active Congestion Control)将网络中的拥塞控制算法分布到各个结点,使其能够对拥塞现象做出立即反应。在一般的网络中,结点可以停止向发生拥塞得结点发出分组以避免冲突。主动网络的可编程性使得网络中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拥塞信息反馈控制算法。例如,在视频信息传输中,主动网络可以根据网络拥塞的情况来决定数据压缩的比例。

在主动网络中,拥塞可以在路由器结点中进行检测并做出反应,而不需要在终点做出反应。路由器可以立即对已经进入网络的分组采取措施比如数据压缩,这样可以消除反馈的时间延迟,使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主动节点能够监控可用带宽,控制数据流的传输率,必要时在主动节点缓存报文解决拥塞问题。

4 主动网络的优势

主动网络的发展源于在网络中引入了可编程性,从而增强了网络结构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向网络插入程序来对网络编程,因此主动网络能快速升级网络服务和部署原来不可能的服务在传统的存储转发网络中,路由器检查包的目的地址,根据路由表把它转发到目的地。在主动网络系统中,路由器可能执行支持某种应用的插入程序。

主动网络是采用基于“存储-计算-转发”的网络传输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网络的体系结构,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 可编程性:主动网络的最大特色就是可编程性。主动网络的报文、服务等可以用一种或多种语言描述,其功能远比传统网络“存储-转发”的功能强,用户通过构建封装在主动包中的程序代码对网络进行编程。

2) 可移动性:主动网络能够传送携带程序代码的主动包,主动包能在不同的平台间移动,流经的主动节点可以获取主动包中的代码并执行。

3) 可扩展性:主动网络具有灵活扩展功能的能力,因为它的网络节点是可编程的,所以用户或服务开发商、服务供应商等可以很容易将服务代码注入到网络节点中,对其功能进行扩展。这样一来加速了网络革新的步伐,从传统的面向供应商驱动的网络服务向面向用户驱动的网络服务转变。

5 小结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网络服务要求,网络应用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能够在现有网络中方便地增加新的网络服务和协议,并且要求能够根据需要定制这些服务而不需要通过漫长的标准化过程。现有的IP网络不能真正实现某种应用的可定制性,这种可定制性的缺乏和难于变化的特性推动了主动网络的研究和发展。

为了使主动网络成为一种实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对主动网络各个方面,例如体系结构、应用问题、安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 David L.Tennenhouse and David J.Wetherall, Towards an Active Network Architecture,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Vol.26, No.2, April 1996.

[2] Calvert K L, Bhatmcharjee, Directions in Active Networks[J], IEEECommunication Magazine, 1998,36(1),72-78.

[3] 邱航,主动网络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3,23(8):93-96.

[4] 任丰源,任勇,山秀明.主动网络的研究与进展[J].软件学报,2001,12(11):1614-1622.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宽带网络技术;主干网技术;接入技术;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人们对于宽带业务表现出越来越高的需求。然而,宽带网络技术的种类较多,且特点各异,使得宽带接入网技术在选择与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围绕技术特性来对宽带网络技术及其发展进行探讨,明确其相关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优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宽带主干网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职能的不断增强,手工办公方式与不断增长的办公业务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一些单位将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电子化、信息化,从而实现了网络化业务处理和综合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然而,Internet中存在的潜在威胁时刻影响着办公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保密,如何保护数据的安全是网络化办公所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使网络办公系统免受黑客的威胁,就需要考虑解决网络化办公中的安全问题。

(一)宽带主干网技术研究

宽带主干网技术主要包括千兆以太网技术、ATM技术、POS技术等。其中,千兆以太网技术在传输距离上不受传输介质的影响,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G。同时,以太网具有组网成本低、设备便宜、运维简单的优势,对于低利润、传输大的数据业务非常适合,尤其是城市城域网的建设;ATM技术兼具了ATM和IP技术的特点,其原理是在ATM层将IP数据包全部封装成ATM信元,并以此为形式在信道中进行传输。其优点是本身能完成Qos的提供,网络可靠性高,故障恢复能力和流量均衡控制能力良好,网络扩展能力良好,对于多种业务均适用。但同时其网络结构重复且复杂,且相关功能的实现需要较大的开销,因此对于超大型IP骨干网来讲,其应用则不太适合;POS技术是在SDH帧中完成对IP包的直接封装,从而促进传输效率的提高,这符合互联网的特点,表现出较高的网络稳定性,网络结构得到简化,运行费用得以降低。但同时,这一主干网技术对于多业务平台并不适用,只能为IP业务提供有效的支持。总之,上述技术均实现了对光纤宽带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宽带传输速率的大幅度提升,具有高度生存、可推广等特性。

(二)宽带主干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光以太网技术是光网络、以太网这两大主流通信技术的有机融合,它集结了光网络和以太网的优点,如光网络容量大、可靠性高,以太网价格低廉、应用普遍、管理简单、组网灵活。光以太网技术的大容量、高速率使得广域网、局域网间的瓶颈得以消除,有望在将来转变成为融合视频、数据、语音的网络结构。智能化是光网络的发展方向,如现在兴起的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如其在未来可在全光域上实现恢复保护,获取多波长的路由和动态分配,SDH产品和体系也将向网络边缘逐步转移,发展成为一种网络形态更加简化的标准接口或客户层信号。

二、宽带接入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一)宽带接入技术研究

宽带接入技术包括铜线接入、光纤同轴接入、以太网接入、无线接入四种形式。其中铜线接入包括ADSL、VDSL两类。ADSL是传输介质为电话线的“点对点”传输技术,特别适用于对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而VDSL是DSL技术以食品会议、HDTV、业务需要为依据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属ADSL基础上的升级。该技术有效距离短,传输速度快,速率可变,且能够以要求为参照完成对称、非对称传输模式的配制;光纤同轴接入技术是在HFC为基础发展的一种技术,该技术使得对互联网信息的连接和访问不会对有线电视广播频带造成影响,且用户在上网时,也不会影响电话使用和电视收看;以太网接入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方式,具有易安装、可扩展、性价比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城域网和接入网数据通信的需求;移动无线接入包括无线局域网络、蓝牙技术、无线ATM网络、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该技术的应用更为便捷、不再受实体线路的限制,但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且无线宽带接入也更多代表着宽带网络发展的方向。

(二)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宽带接入技术在未来将朝着无线接入、光纤接入的方向发展。未来通信的高业务量、高机动性需求,需要无线接入来满足,来实现不同系统、覆盖地域间的无缝漫游,且无线接入较低的成本也决定了将在未来的宽带接入技术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光纤技术则是将无源光网络传输结构同经济简单的以太网技术结合起来的一门技术,是在IP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其中,EPON光纤接入技术将成为主要的应用重点和开发方向。但其发展还需要解决诸如同步、测距、光器件成本高等难度。但应该明确,随着人们对于宽带需求的日益强烈,这些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三、结语

信息时代背景下,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技术是基础和手段,其业务和应用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支持。着眼于现代社会中宽带网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表现出的巨大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宽带网络技术必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谭国权,胡捷.宽带网络技术与应用[J].信息网络.2010(11)

[2]张羽.浅谈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J].魅力中国.2010(9)

[3]王力.宽带网络技术—ADSL[J].网络实用技术.2012(2)

[4]闫秀玲.宽带网络技术与发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作者简介:汲艳丽,女,(1977.10-),吉林长春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高级市场策划主管,本科,研究方向:电信市场经营分析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机调试网络应用网络分层VPN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用要实现各层次对应的功能就要实行网络分层。传统的网络分层分为两种模型: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OSI有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功能是管理硬件连接)、数据链接层(功能是编码、编址、传输信息)、网络层(功能是决定传输路由、处理信息传递)、传输层(功能是确保数据正确发送)、会话层(功能是建立、维持、协调通信)、表示层(功能是处理文本格式化、显示代码转换)、应用层(功能是在网络应用程序之间传递信息)。TCP/IP模型是ARPA在研究ARPAnet时提出的,自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对应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接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对应OSI模型中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TCP/IP由于得到广泛应用而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OSI模型的最大贡献是精确地定义了三个主要概念:服务、协议和接口,这与现代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非常吻合。而TCP/IP模型在这三个概念上却没有明确区分,这不符合软件工程的思想。而OSI模型缺乏市场与商业动力,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

我们在理解计算机网络时要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即我们熟知的物理层、数据链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五层协议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分层:

第一层是物理层,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个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的比特流,而不是指连接计算机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

第二层是数据链接层,数据链接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第三层是网络层,网络层提供的是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网络层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使异构网络互联。要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把数以百万计的网络互联起来,并且能够互相通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比如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差错处理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机制等。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没有一种单一的网络能适应所有用户的需求。

第四层是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也叫运输层,传输单位是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传输层的任务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层的协议有:TCP、UDP。传输层的功能是为端到端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为端到端连接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数据传输管理等服务。从通信和信息处理角度看,传输层是5层的OSI参考模型中的第4层,它向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第五层是应用层,每个应用层协议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应用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通过位于不同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完成的。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这些应用进程之间相互通信和协同通常采用一定的模式,常见的有客户/服务器模式和P2P模式。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在不同的层次中传输,在发送过程中,数据从高层(应用层)出发向下逐层到达底层(物理层),在此过程中,各层都要为数据增加本层的协议,最终通过物理层传输出去;在接受过程中,数据从底层(物理层)向上逐层到达高层(应用层),在此过程中,各层需要为数据去掉本层的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分层中,我们学习了数据传输的知识。那么,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实现为我们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下面我就来具体介绍一下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简称VPN)指的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其之所以称为虚拟网,主要是因为整个VPN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用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架构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如Internet、ATM(异步传输模式)、Frame Relay(帧中继)等之上的逻辑网络,用户数据在逻辑链路中传输。它涵盖了跨共享网络或公共网络的封装、加密和身份验证链接的专用网络的扩展。VPN属于远程访问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公网链路架设私有网络。例如公司员工出差到外地,他想访问企业内网的服务器资源,这种访问就属于远程访问。怎么样才能让外地员工访问到内网资源呢?VPN的解决方法是在内网中架设一台VPN服务器,VPN服务器有两块网卡,一块连接内网,一块连接公网。外地员工在当地连上互联网后,通过互联网找到VPN服务器,然后利用VPN服务器作为跳板进入企业内网。为了保证数据安全,VPN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通讯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有了数据加密,就可以认为数据是在一条专用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安全传输,就如同专门架设了一个专用网络一样。在传统的企业网络配置中,要进行异地局域网之间的互连,传统的方法是租用DDN(数字数据网)专线或帧中继。这样的通讯方案必然导致高昂的网络通讯/维护费用。对于移动用户(移动办公人员)与远端个人用户而言,一般通过拨号线路(Internet)进入企业的局域网,而这样必然带来安全上的隐患。下面,介绍一下VPN的功能与优点及分类。

1 VPN的功能与优点

使用VPN可降低成本—— 通过公用网来建立VPN。就可以节省大量的通信费用,而不必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安装和维护WAN(广域网)设备和远程访问设备。

传输数据安全可靠—— 虚拟专用网产品均采用加密及身份验证等安全技术,保证连接用户的可靠性及传输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

连接方便灵活—— 用户如果想与合作伙伴联网,如果没有虚拟专用网,双方的信息技术部门就必须协商如何在双方之间建立租用线路或帧中继线路,有了虚拟专用网之后,双方配置安全连接信息即可。

安全控制—— 虚拟专用网使用户可以利用ISP的设施和服务,同时又完全掌握着自己网络的控制权。用户只利用ISP提供的网络资源,对于其它的安全设置、网络管理变化可由自己管理。在企业内部也可以自己建立虚拟专用网。

2 VPN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VPN可以按几个标准进行分类划分。

按VPN的协议分类:VPN的隧道协议主要有三种:PPTP,L2TP和IPsec,其中PPTP和L2TP协议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又称为二层隧道协议;IPsec是第三层隧道协议,也是最常见的协议。L2TP和IPsec配合使用是目前性能最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按VPN的应用分类:Access VPN(远程接入VPN):客户端到网关,使用公网作为骨干网在设备之间传输VPN的数据流量;Intranet VPN(内联网VPN):网关到网关,通过公司的网络架构连接来自同公司的资源;Extranet VPN(外联网VPN):与合作伙伴企业网构成Extranet,将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的资源进行连接;

按所用的设备类型进行分类:网络设备提供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不同的VPN网络设备,主要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路由器式VPN:路由器式VPN部署较容易,只要在路由器上添加VPN服务即可。

交换式VPN:主要应用于连接用户较少的VPN网络。

防火墙式VPN:防火墙式VPN是最常见的一种VPN的实现方式,许多厂商都提供这种配置类型。

按照实现原理划分:VPN可以分为两大类。重叠VPN:此VPN需要用户自己建立端节点之间的VPN链路,主要包括:GRE,L2TP,IPsec等众多技术;对等VPN:由网络运营商在主干网上完成VPN通道的建立,主要包括MPLS,VPN技术。

VPN能够让移动用户、远程用户、商务合作伙伴和其他人利用本地可用的高速宽带网连接(如DSL、WiFi网络、有线电视网)连接到企业网络。此外,高速宽带网连接提供一种成本效率高、维持费用低廉、高效利用高科技、安全可靠的连接远程办公室的方法。设计良好的宽带VPN是模块化的和可升级的。这种技术能够让应用者使用一种很容易设置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让新的用户迅速和轻松地添加到这个网络。这种能力意味着企业不用增加额外的基础设施就可以提供大量的容量和应用。VPN能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使用高级的加密和身份识别协议,保护数据避免受到窥探,阻止数据窃贼和其他非授权用户接触这种数据。

3 结语

我相信,现代科技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应用带来惊人的改革和发展。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完美结合将更大程度的推动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谢谢广大读者!希望你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4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通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之前的2G、3G到现在的4G,我国的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4G全称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与2G、3G技术相比,4G技术的运行速度更快,具有超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是我国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笔者首先对移动4G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简要说明,其次对于核心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指出移动4G通讯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移动4G;通讯技术;网络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等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更高,其中发展最快、受到人们关注度最高的就是移动4G通讯技术。我国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移动4G用户已超过四亿人,与使用3G网络技术的用户相比增长了75%,这主要是由于4G通讯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与3G技术相比,4G通讯技术的下载速度与视频清晰度更高,更能满足人们对于网速的需求。但是就目前而言,4G通讯技术虽然弥补了3G技术的部分不足,但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研发和完善。

24G通讯技术

2.14G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

4G也就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与2G、3G技术相比,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通讯速度更快,而且拥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兼容性以及网络频谱极宽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接入,方便用户使用[1]。在移动3G通讯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的移动4G通讯技术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与3G技术相比,4G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用户不仅可以使用3G的快速发送文字和进行视频等功能,而且4G技术的下载速度与视频清晰度更高,还可以进行多点控制,从而实现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升。就目前的技术环境而言,我国的移动4G通讯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用户的使用面积比较广,很难实现,全面覆盖,因此我国应加大研发力度,在目前的移动4G通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不足之处如通讯的标准、网速稳定性以及IP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降低问题的出现概率[2]。

2.24G技术的优劣势

其一,4G通信网络技术的优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银行业务等。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网速快速提高的需要,4G通信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根据我国最大的网络供应商的数据反馈可知,4G技术传输数据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除此之外,4G通信网络技术的兼容度比较高。在3G网络技术的使用中用户发现,3G网络技术的网速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标准、通信质量不佳,并且在一些信号较差的地区,根本无法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4G通信网络技术,成本要远远低于3G网络技术,但是其中却包含了许多尖端技术。4G通信网络技术的出现解决了3G网络技术的通信质量不佳等问题,同时采用切换技术、定位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多种技术的4G通信技术的通信质量和通信频率较第二代和第三代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即使在多人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下载速度和视频的清晰度[3]。其二,4G通信网络技术的劣势。虽然4G网络技术传输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00Mbps,但是由于使用用户过多,网速的总体容量还是比较有限的。一旦当同一时间使用4G网络的用户过多,那么用户的下载速度以及传输效率就会下降。从某种程度来说,4G网络技术的优势就在与其高速的传输速度,一旦这个优势不再,4G网络技术也就没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到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更新速度极快,与此相对的是,使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等工具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这也就使得网络通信落后于网络建设。

34G移动通讯网络技术

3.1核心技术

3.1.1OFDM技术

与其他移动4G通讯技术相比,OFDM技术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也比较常见。OFDM技术实际上就是将高速的数据进行重新分配与变换,将其分配到速度比较低的通道内进行传输,从而降低码的串扰程度,进而减少环境信道频率衰弱的问题,同时将信号分割成多个子信号进行传输。虽然OFDM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比较方便,但是依旧存在功率不高、运行过程和运行系统比较复杂的情况。

3.1.2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是以天线原理为主要使用原则,采用数字化信号处理方式的新型技术,它可以将天线波束中的传输信号与用户信号进行对接,从而降低由于信号扩充或者信号干扰而导致的信号问题,同时该通讯技术也可以扩大网络运行系统的容量,改善信号干扰问题、扩大信号的发射范围,并且降低信号发出时的能量损耗。同时,智能天线技术对于使用环境并没有限制,即使使用或者传播环境比较复杂,也能使用智能天线技术,因此在4G网络通讯技术领域,该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

3.1.3软件无线电技术

与智能天线技术不同的是,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式。软件无线电台的功能定义过程主要是由编程进行设计定义的,通过采用新型的宽频带从而打破传统窄频带的波段以及波区的限制,同时建立标准化的硬件通用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分享,并且确保通讯过程的稳定与灵活。就目前的技术开况而言,软件无线电技术是4G移动通讯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由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风险比较低,并且该技术使用硅芯片的数量较之其他技术大大减少,因此在价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便于运营商在其中的操作和运营。

3.1.4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比2G或3G移动通信系统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更好的服务品质,因此,4G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已逐渐从通信语音服务行业朝着移动数据、多媒体化应用服务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也导致4G移动通信技术更加重视网络连接方面,新型的产业生态体系与分工逐渐形成。WiMax技术又称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目前新型的网络接连技术,与IEEE802.16d以及IEEE802.16e相比,其更加强调对于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如WiMax论坛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不同厂商的产品进行相互交流,到目前为止,其所服务的对象还包括通讯设备制造商、零件供应商、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和系统整合厂商。

3.1.5移动无线宽频技术

LTE也就是移动无线宽频技术,是在传统的WCDMA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新一代的移动无线宽频技术,其目前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中代替WCDM存在的新型无线标准技术,其可以使得网络通信运营商获得超越4G无线网络效能的无线宽频服务。与第一代相比,LTE技术改进了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标准。目前在20MHz频谱频宽下,基本上能够提供50~100Mbit/s的运行速率,对于信号比较差的地区而言,能够改善上网速度比较慢或者上网速度不稳定的问题,提高同一时间的网络负载量,降低运行系统的闪频概率。其中4G/LTE是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主流技术,已获得多家运营商的支持。与WiMAax技术相比,LTE的商业化程度进程虽然比较缓慢,但是LTE具有比WiMAax技术更低的成本支出。目前,已有研究所开始致力于将WiMAax技术与LTE进行整合,在保持用户目前的服务品质的同时,降低转换成本。

3.2抗干扰技术

3.2.1SON服务器

随着4G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前端基地台所能检测出来的信息毕竟有限,很容易导致网络信号中断。而SON服务器的主要使用方式是通过将前端无线存取技术所量测到的干扰信息进行收集与利用,从而进行信息的准确定位和资源保留。一旦出现上述信号中断或者受到干扰的情况,可以在基地台与移动装置之间设置额外的驱动移动装置,同时使用SON服务器可以对各个基地台的负载量有一个动态的了解,从而能够依据该变化进行调整,以免出现资源使用效率不高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情况。其中SON服务器对于基地台的资源保留进行动态调整的方式使用是Hybrid资源保留技术,这里说的资源保留主要是指保留时间维度上的资源,在Hybrid资源保留技术中,主要使用了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和非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非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主要适用于获得干扰源信息方面,通过对4G基地台的扫描,从而获得邻近的基地台的信息,因此,非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经常需要结合GPS定位信息来使用。这样一是为了减少实际的受干扰情况,二是为进行资源保留提供参考依据。协调式资源保留技术主要负责后端服务器,使其能够负责以及调节4G基地台的子信息框架,从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4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使用移动通讯网络技术的用户已达到45亿,中国使用4G网络技术的用户就已达到了4亿,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发展,移动网络技术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手机之间的交流互动。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出现在智能手机上网用户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情况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智能手机的功能越发强大,并且已出现代替电脑的趋势。有专家预测,未来人类极有可能处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互融合的物联网时代,一旦预想成为现实,4G移动通信所要发挥的功能更加强大。因此,4G网络运营商必须抓住目前的发展机遇,在3G移动通信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更新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加强对于网络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各种安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移动手机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的基础上,促进4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进行相互交融,推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5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促进了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扩大4G网络通信技术的容量,才能更好促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羿勋.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及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2).

[2]林慰观.微探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J].通讯世界,2017(6).

[3]林琳.基于革新视角下的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J].电子测试,2017(Z1).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IPRAN技术 移动通信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1 IPRAN技术发展情况基本概述

IPRAN的定义是化的无线接入网,它的本质是分组化的移动回传。(1)IPRAN技术是以路由器为核心搭建的化的移动承载网(2),技术和时代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要求相吻合,如果能够改变原本低速率的宽带网络和花费较高的数据收费转而变成适合政府、企业与个人工作娱乐畅享移动无线网络的新型移动网络,那么未来IPRAN技术在传送网的综合业务的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上的飞跃式进步将指日可待。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大到国际间商务洽谈和贸易货物流通,小到私人的邮件信息和软件通讯交流,每个人都在和移动互联网打交道。电信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依靠广大的用户使用实现的。如何提供稳定安全,可靠价廉且效率高的通讯服务是全球电信业的重要目标。多元化的通讯业务要求电信业不断发展完善自身业务,十年业务融合,为电信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目前国内的运营商和通信厂商都认识到业务融合对于自身企业在行业中立足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以地址来寻地址的静态配置寻址是旧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适应今后业务融合后动态寻址的要求。它是隔绝彼此联系的寻址没有满足业务融合后所要求的联通性条件。在三大运营上中,中国移动首先创立了设备的互通测试,发展了约万端设备。这种领头作用带动中国电信也在中国都多省市的端到端分组化承载技术实验试点。中国联通目前也在进行商用试点。

2 IPRAN技术在综合业务中的承载技术分析

2.1主要运营商技术发展设计

中国移动针对自身的耗能多,基站由于动态负载导致利用率低和信号容易被密集部署干扰等多项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技术方案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以上情况对信号和数据稳定性的干扰,使网络负载动态网络时保持均衡,减少多方面负面的干扰作用,启用云架构提高频谱实现基带处理。

中国电信将技术重点放在了拓展网络的灵活性,具备端到端业务配置等放案。分组传送方便灵活地实现资源的整合传送。综合各项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的处理。同时保持了网络设备的开放性,有利于替代基于设备,推动全业务的城际传送。

中国联通注多平面网络的覆盖面积和可靠性、互补性的建设。通过固移融合,将本地综合业务的传送网络作为主体,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周边扩展延伸。

2.2综合业务技术设计

RAN的IP化对于网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它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性能、新业务支持能力和用户体验,降低CAPEX(Capital Expenditure)和OPEX(Operating Expense),并且保证移动网的长期演进和发展。(3)综合业务承载网络应具备较为标准成熟的技术,这种承载网络对于端到端的通讯和灵活便利及QoS机制要求严格。IPRAN用于综合业务承载,接入路由器根据用户类型为流量打上内外层标签,首先疏通至汇聚路由器,再由汇聚路由器根据标签为流量重新分配标签后,引导至城域网或者业务承载网。(4)这样就保证了综合业务承载能力高,可靠性大的优势。

3 IPRAN技术搭建综合业务承载网的研究

3.1业务可靠性

简易方便的网络在进入综合物业承载网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技术人员水平不同带来的维修品质无法做到始终如一还是由于分组网络管理带来的运行成本和运行维护方面都带来一些麻烦。但是克服这些困难建成综合承载网后带来的利益也是极其丰厚的。由于综合性承载网络带来的可视化管理大幅度提升了业务办理的效率,实现了网络管理,故障分析,服务保障和设备监控的一体化影响,网管监控的安全性指标将实现质变。数据收集整理能力提高,预警和故障处理手段的可视化自动化极大方便了维护人员操作,提供了人员工作效率并减少客户在使用中不必要的麻烦。

3.2 Ipran综合承载能力分析

随着第四代通信网络逐步成为大多数通信运营商技术演进的选择,数据业务的比重将达到,网络架构相比于网络而言,其将原控制平面的部分功能和用户数据流转传送的部分功能向基站转移,(5)未来运营商发展的目标四用一个RAN通过一个IP将多种业务进行网络传送,结束原先旧的一一对应式的不同业务必须配置不同网络的旧的网络传送模式。新建成的综合承载网具有强大的网络接入、二层交换和传输能力,支持丰富的级服务,可以灵活地提供多样的承载模式,能提供宽带上网、三网合一、专用线路、等多种服务。(5)这种新的传送方式将减少运营商在运营过程中需要的相关设备其他设备消耗,节省维护成本降低隐患的发声带来更高利润。

4结语

本文通过我国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所采取的具体方案了解IPRAN的传送的多种要求,构建起新时期传送网应具备的灵活、可靠、优质、稳定等认识。目前IPRAN技术在传送网应用中的承载网络技术已经有了多种解决方案和巨大进步,它具备系列化的二、三层承载方案,可以高质量承载等移动业务,满足多种用户需求,是新一代综合业务承载网络的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马智滨,伍文聪.IPRAN网络相关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4(12).

[2]韦芳.基于IPRAN技术搭建综合业务承载网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9).

[3]张坚平,张届新,方鸣.面向LTE的IPRAN技术路线与组网研究[J].电信科学,2012(07).

[4]高凌翔,李昀.IPRAN建设策略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12(06).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6篇

1.1移动互联网的含义

总的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移动互联网是一种融合产物。即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融合。相应地,以对应的移动终端为媒介接入到无限移动通信网络中,比如,3G网络,用户可以对互联网中的各种文件资料进行访问。在访问的过程中,用户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二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还产生了很多新型的应用。这些特性能够和对应终端方面具有的特性相融合。比如,可以定位的特性,随身携带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提供专业而个性化的服务。

1.2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点以及优缺点

一是: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并不是单一方面的。首先,移动互联网具有服务便利性的特点。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它不需要长时间的响应。同时,它的操作不具有其复杂的特性,非常方便。其次,具有终端移动性的特点。主要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在接入移动终端之后,对应的用户便会处于移动的状态之中。最后,移动互联网具有业务及时性的特点。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终端处获取所需的服务以及数据信息。此外,在业务、网络、终端方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二是: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优、缺点。第一、关于优点方面。比如,能够有效地控制业务端与端之间的流程。比如,对于终端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获取。第二、关于缺点方面。比如,在硬软件方面,移动终端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在用户数据方面,不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2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接入网络技术逐渐应用到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应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下信息时代中,已有的无线接入网络技术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网络、蜂窝网络。因此,文章作者对其中的一些接入网络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2.1无线局域网

对于无线局域网技术来说,它又被叫做WLAN。简单来说,无线局域网是以3-5GHz的频率取值波段为媒介,用无线或者无线、有线相结合的方式所形成的局域网。相应地,无线局域网技术是以射频技术为基点,对架构模式予以合理地利用。以此,来实现所具有的局域功能。一是: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对于无线局域网技术来说,它主要具有这些方面的特点。首先,在网络规划调整方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次,在无线局域网下,其网络比较容易扩展。最后,该网络具有便捷的布网特点。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中,无线局域网也呈现出一定的缺陷。其主要的缺点是在无线局域网接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源的影响。以此,使无线局域网的性能、速率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隐患。二是:关于无线局域网的应用。由于自身具有的传输速率,空间有限、规模较小的网络是无线局域网应用的主要方面。

2.2卫星通信技术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地球和卫星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卫星通信来说,它是以卫星为纽带,在地球上的各个通信站点之间进行通信。相应地,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卫星通信技术依靠VSAT来完成对应的接入工作。进而,实现对应点之间电波的传输。一是:卫星通信网络有很多方面的优点。比如,在移动互联网中,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可移动性。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可靠性比较高。进而,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行是不会轻易受到干扰源的影响。比如,在运行的过程中,卫星通信具有较大的容量、通信的区域比较大。此外,它也具有一些缺点。比如,卫星通信网络的运用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二是:关于卫星通信网络的应用。一般来说,作为一种特殊的通信技术,卫星通信网络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用于军事方面的通信、电视广播方面。此外,在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卫星通信网络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3无线城域网以及WPAN

第一、关于无线城域网方面。在应用的过程中,城域网以整体城市为媒介,对一栋互联网中的接入问题予以合理地解决。相应地,在接入的过程中,无线城域网主要是借助微波环境的力量来进行无线接入。进而,使整个城区的数据能够实现统一的管理。此外,在无线城域网接入的过程中,融入了很多新技术,比如,Qos机制的应用。Qos机制的应用实现了互联网之间的移动连接。在此基础上,该机制还使对应的宽带接入得以实现。在新时代下,无线城域网主要应用于这些方面。比如,媒体通信方面、交通、远程方面。第二、关于WPAN技术方面。从某种角度来说,WPAN是一种特殊的接入网络技术。主要是因为WPAN技术对其服务对象有着非常明确的选择性。相应地,它只适用于那些特定的网络群体。此外,WPAN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只能对小范围进行覆盖。同时,只能对距离较短的文件进行传输。因此,WPAN主要应用于这些方面。比如,家庭、办公设备、个人方面的无线通信。很显然,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其它的接入网络技术。比如,蜂窝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以无线组网的形式为主来进行对应的接入。以此,来实现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比如,语音、数据通信。就蜂窝网络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它已成为当下发展中的关键性通信媒体,应用于很多方面。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接入网络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接入使移动互联网步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具有更多的功能,更好地顺应时展的需求。从长远来说,虽然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它必将会走上长远的发展之路,为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完善做好铺垫。同时,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提高软、硬件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当加快互联网相关标准、法规建设步伐,加大对互联网运营商监管力度,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综合防范,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才会有所保障,使移动互联网在时展的浪潮中,自身的羽翼不断丰满,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刑事案件处理;办公网络技术;研究

刑事案件处理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公安机关配合多种信息资料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性。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刑事案件处理更加依赖于办公网络运行,这将为公安机关事务处理创造科技化平台。本文分析了刑事案件处理难点,提出办公网络技术应用特点,介绍了办公网络科技化应用措施。

一、刑事案件处理难点

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一是案件信息量大,人工手机处理信息流程繁琐,长出现不同类型的数据错误;二是人工操作效率低,主客观因素制约了案件处理流程的有序性;这些都是刑事案件处理面临的困境。

二、办公网络技术特点

为了加快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我国行政机关开始走向信息化转型趋势,公安机关引入办公网络辅助刑事案件处理,已经成为现代行政机关改革发展重点。办公网络是行政机关办公技术平台,其具有多功能、高效率、易操控等特点。

1、多功能。为了方便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事务管理,现代办公管理模式逐渐走向信息化流程,促进刑事案件处理效率提升。例如,公安机关以信息技术为中线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满足了刑事案件组织改革与建设需求。

2、高效率。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步入新阶段,一些先进的建设思想得到充分体现,说明了行政机关办公机制建设对案件处理工作的诸多作用。刑事案件是公安机关政治化建设重点对象,基于网络平台建立部门办公模式,提升了案件处理效率。

图1 公安机关部门办公模式

3、易操控。信息化思想是指导一切公共事业行为的根本,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处理依赖于信息技术应用。“易操控”是办公网络技术特点之一,对现有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与改革,从而实现了案件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最优化改进。

三、刑事案件网络化技术对策

针对公安机关案件处理思想及政治化建设需求问题,采用办公网络及程序语言作为开发主体,按照公安机关内部工作流程要求设计案件处理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案件信息管理一体化建设,为案件事务处理与调配提供了多方面保障;达到了公安机关信息化改革的效果。笔者认为,刑事案件处理中办公网络技术应用包括:

1、认证技术。刑事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私密文件,使用前后必须经过固定人员认证,办公网络具有综合认证功能。例如,网络认证中,权限控制、支持身份认证接口、防篡改、防暴力破解等措施完善,并且可以跟USBkey、CA、IP地址限制等各种安全措施进行方案组合,为刑事案件多样式处理提供依据。

2、数据技术。对案件数据实施自动化处理,如图2,这是办公网络技术改造重点,体现了计算机平台对原始数据处理的可调度功能。比如,支持文档安全软件整合技术,从而做到数据传输加密、远程安全访问、数据存储加密,并且可以VPN等各种安全方式进行绑定,支持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防火墙的应用。

图2 公安机关办公系统

3、备份技术。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阶段,要考虑办公网络风险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提供智能备份功能模块以降低资源的丢失率。办公网络技术支持各种软硬件设备使用功能,也可提供完善的日志功能,能够记录系统使用人员的关键操作;备份技术最终目标是保证系统应用的安全,避免重要案件数据丢失造成的不利影响。

5、密保技术。通过设置密保对数据库进行安全防护,提高了办公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降低外在因素造成的技术性确实。公安机关办公网络可执行密保认证功能,例如,初始密码强制更改、启用图形验证码、支持USBkey接口、密码过期控制、密码错误次数控制、密码强度设置等,从而防止暴力破解和恶意攻击。

结论

行政机关建设关系国家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决策,刑事案件是公安机关现代化建设基本对象之一,发挥办公网络在行政机关决策中的影响力,能够保持刑事案件处理决策的先进性。信息化是行政机关办事高效率的基础,也是推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建设的先进动力,这些可以维持公安机关内控机制改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志高,成奋华,许彪. Hadoop异构网络下基于自适应蚂蚁算法的策略路由研究[J]. 文山学院学报. 2013(06)

[2] 孙成丹,彭木根. 近场通信技术(1)[J]. 中兴通讯技术. 2013(04)

[3] 陈伟,顾杨,李晨阳,吴震雄. 无线钓鱼接入点攻击与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1)

[4] 陈伟,顾杨,李晨阳,吴震雄. 无线钓鱼接入点攻击与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1)

[5] 岳丽颖,戴月明. 一种能量优化 WSNs 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5G;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39

1 5G网络现状研究及应用

现如今,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在不断发展进步,移动通信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从过去的2G再到3G,直到现如今的4G,人们都享受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在短短的几年中就有着质的飞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技术革新才是通信技术日后的发展方向。5G通信技术伴着人们的期待和关注应运而生,成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对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进步的充分肯定和最好证明就是每一代新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应用,并被大众所认可。根据以往几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分析来看,5G移动网络会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高的效能,这种效能会体现在资源利用率和传输速率两方面,同时也会比我们现在使用的4G网络技术有一个质的超越。5G网络技术进步明显的体现在无线信号的传输时效、覆盖性、通信安全保障等方面。

5G网络通信技术深入结合其他无线移动技术,形成了全新的通信网络,满足互联网移动通信网速不断增长的要求。而且5G移动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之间的相互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因为我们现如今使用的通信技术和无线技术为5G通信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5G网络的发展特点

与4G网络技术发展相比,5G网络技术会在无线传输效率、无线通信频率以及通信系统智能化这三个主要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近些年,网络科技在不断发生着变革,5G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的科技研究热点,所以必然会有其特性。首先,5G网络会更加关注体验用户的使用性,在吞吐效率和传输效率上会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这也是检验5G性能是否提升的重要指标。其次,5G网络会更加完善和健全,并且实现了多用户、多点、多面、多无线的信号覆盖,在优化系统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性能,使5G网络能够被更广泛地应用。最后,通信运营商们可以随时调整网络资源,而这种灵活性就是依据实时的流量动态,调配5G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消耗。

3 5G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5G移动通信网络的产生是为了应对未来更多的流量移动数据增长、海量的新业务、连接海量的设备。世界的很多国家已经就5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需求范围、能效技术、关键技术指标、频段、发展愿景等多方面进行深刻的探究,在2015年召开的无线电大会世界研讨会上达成了共识,并且于2016年完成启动5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行业推进。5G网络技术已经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上掀起了一轮激烈的市场竞争热潮,这也加快了5G技术研发的脚步。各国为能够在5G通信技术领域竞争中脱颖而出,都把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5G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有业界人士认为,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高频段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之所以运用高频段移动通信,是因为它的主要优点是相对较高的无线增益、可用宽带足够量、天线和设备呈小型化。5G网络技术还会采用超密集组网技术,改进网络覆盖率使系统容量得到提升,分流系统业务,使网络部署能够更具灵活性和高效性,增加频率复用。5G的网络拓扑会比4G更加复杂,因为小区之间会存在互相干扰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系统容量的增长,而且网络能效也会被降低。所以,消除小区间的互相干扰、密集小区协作、提升终端能力等方案就成为了密集网络目前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在未来的十年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会应用5G网络技术,并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把客户作为中心,4G时期的信息存在时空限制,5G网络技术将会突破这一限制,能够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资讯。用户还会明显感受到5G光纤一样的速率接入,体验真正的无延时网络速率,更多设备的无线连接,多场景的连接密度和高移动性的服务,提升之前的网络能效,降低比特成本都是5G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5G的应用与发展在我国受到高度的重视,并且开展了全民研发工作,与国际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推进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中。目前,我国对5G网络技术的概念和框架组织、标准频谱、关键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5G的需求会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移动宽带一直都在被不断的提升,很多宽带业务也随之提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视频业务。足球场一般都会设有多架摄像机,以便于能够在各个角度拍摄到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足球场里的观众想要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近距离观看比赛,那么他们就需要连接移动宽带,但是如果很多观众都在同一时段连接观看,那么只有提升宽带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这也是5G网络技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5G网络技术要具备1ms时延的标准化能力,实现人和人之间、物和物之间、人和物之间的直接通信,想要实现这一互联,没有统一的标准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形成全球统一技术标准是5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因为这种技术统一会带来很多优势,例如终端系统设备的低成本,全球范围的国际漫游。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共存多代技术,出于成本的考虑运营商会取缔3G、4G网络,而5G网络技术会有一个独特的开发和部署系统,5G网络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它是一个技术群组。所以,推动5G创新,融合发展才是5G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真正需要。

4 结束语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网络可以满足基本的沟通,而5G网络技术则会让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效率。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5G网络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也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5G网络技术合作,与国际产业一同推进全球的5G网络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胡成,徐晖,程志密,王可.5G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15(09):12-16.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9篇

车辆维修企业可以通过一个全国公共计算机专家数据库,将全国每个汽车维修维护企业、4S店情况、车辆故障维修技巧、汽车维修技工技师自身的工作经验、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配件仓储量、汽车配件型号和规格等车辆维护维修管理相关信息录入公共数据库。相关车辆维修企业就能通过网络查询到该车辆的原始检测数据和汽车性能数据,计算机就可以进行综合检测诊断,实现全国汽修行业共享资源、技术,解决汽修企业配件短缺难以购置与调配、过剩等问题;车辆检测不合格的维修;车辆维修疑难问题等,提高了车辆维修效率和准确性。车辆故障远程监控系统用于远程诊断的诊断服务器,用便携式电脑和车内网络之间进行短程无线通信,监控和操作汽车的传感器及控制单元,使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远程监控和诊断。利用汽修专家、大型先进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源,建立故障分析诊断中心互联网,可以提供高效、快捷的远程故障诊断服务,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克服了地域障碍,为传统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2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2.1智能交通系统(ITS)

未来汽车智能化传感器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并能对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自动进行最优化检测和自我校正线性和非线性的传感器信号。ITS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卫星定位等多个交叉学科相结合的系统,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会普及应用,它会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即时动态信息、目标资料等通过计算机系统优化处理,通过卫星等随时随地向驾驶员提供行驶过程的最短距离、进入最近加油站、休息区、商店、绕开车辆密度相对集中处的最佳行驶路线,使车和车之间保持最佳安全距离;汽车防碰撞雷达的先进调速系统可以使汽车自动调速,提高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可降低和避免交通事故。汽车采用的卫星导航系统(GPS),定位卫星系统可以使驾驶员随时随地获取沿途天气、道路上的车流量、发生交通事故路段、某路段汽车交通堵塞等各种情况,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综合、分析、判断、传输出汽车当前最佳的行车信息与路线,提高车辆行驶最佳综合性能。

2.2高速数据传输网络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上电控器件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越复杂,车载电子设备间的数据快速交换要求越来越高。数据传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交换与控制系统,它要求该系统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且计算处理速度高,因此将来它一定是采用光导纤维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会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以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行车质量。

2.3未来智能汽车

给汽车装上“大脑”,让汽车学会“思考”,这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世界很多大公司都在研究智能汽车。未来的智能汽车肯定有一套完善的导航信息资料库、GPS定位系统、车辆防碰系统、紧急报警系统等。未来智能汽车必定会装备有能同时进行多种设备通讯、联络的计算机智能系统,除进行汽车本身的智能控制和操作外,还会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例如与全球互联网连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视高保真多媒体可视通讯设备等,使汽车行车过程安全、舒适、便捷。将来驾驶汽车会成为依靠计算机控制系统即可实现每个人都能驾驶的最普通的智能交通工具,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无人驾驶汽车也将成为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

3结语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汽车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将会不可避免,汽车计算机控制与网络技术将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未来汽车的各系统功能必将更加提高和完善.

网络技术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PCC;业务流量矛盾;模拟移动

互联网飞速发展,随着国内运营商取得LTE牌照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2G、3G即将成为过去式,4G已成为我们移动生活中标准配置,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增长成为运营商拓展的新的版图[1-3]。面对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快速增长,与之不协调的是移动数据业务的收益基本处于负增长,其原因有:即时通讯软件(如QQ、微信等)对运营商网络语音业务的影响。资费条件的数据业务综合效益过低。数据业务不能有效分配导致资源分布不均。针对以上问题,PCC架构得以提出并构建,实现了智能化的业务服务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有效提升了网络资源与互联网业务的联动性和资源分配效率。本文重点研究PCC架构下的策略控制,通过模拟仿真实现网元间的会话链接管理及PCC执行等基本功能并对PCC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以期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盈利创新的目的。

1当前运营模式下的PCC架构

LTE系统区别于原有的3GP系统是系统结构,其无线接入在整体上更平缓,中间节点更少,使得接口数目和网元设备数减少,降低了成本[4]。1.1标准PCC架构PCC架构处于LTE系统的SAE中,是系统计费和策略控制的核心。PCC架构使用户间形成等级差别,依据用户等级进行分级服务,分配资源时优先保障高级用户QoS。在策略控制和计费控制方面表现为:将PCC规则规定的会话信息关联到业务数据流的承载IP-CAN上形成绑定机制。其内容包括承载绑定和会话绑定。将PCRF获取的资源使用情况准确地反应到相对应的计费实体上形成报告机制。在在线计费过程中,计费功能的PCC规则里面的每个计费建制都有信用额度,当信用额的达到下限时会重新授权分配形成信用管理机制。对会话过程中的事件检测并报告,触发条件有IP地址改变、信用额度达到下限、PCC规则到期等。1.2PCC逻辑架构及实体功能PCC逻辑架构如图1。图1PCC逻辑结构图图中AF是系统架构的应用功能,为实体化应用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业务标示、资源申请、请求报告等,也可由第三方应用软件担任。PCEF是系统执行功能,主要任务包括策略执行和基于流的计费。执行的控制检测有:对业务流进行检测控制。报告事件的起始和业务流等相关信息。PCRF是结构核心内容,主要功能来自于PDF实体和CRF实体,负责策略控制和基于流的计费控制。PCEF信息(如IP承载属性、请求类型、IP流动性、业务流相关信息等)从GX参考点获取。与用户相关的服务数据如签约信息等从SP参考点获取。ERF和PCRF自身预设置信息从GXX参考点获取。1.3接口参考点和PCC规则GX参考点能够使PCC的控制行为得到动态的执行,功能包括请求PCC规则、提供数据流路由信息、提供PCC规则、提供报告、检测会话的起始、资源累计用量、更新和结束。RX参考点作用是传输会话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识别过滤信息、控制业务带宽、提供识别信息、提供资源阀值信息。SP参考点是局域用户信息的关键值,可获取用户所有签约授权信息。该参考点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或是IP会话属性值。PCC规则由业务数据流监测信息和策略控制信息组成,规则使PCRF能够执行PCC策略和计费控制。PCC规则分为:动态规则,通过GX参考点动态的下发信息,可随时建立、修改和删除规则。预定义规则,在PCRF里面预先设定好,通过激活和去激活来操作预定义规则,随时可通过GX参考点进行激活操作。在PCC架构中,规则应用通过POLICY作为载体,以XML文件的形式部署的。PCC规则触发条件是PCEF接收的信息能够满足策略条件,策略被执行即规则应用。

2PCC系统模拟仿真仿真系统通过JAVA编程实现

PCRF、PCEF、AF实体的仿真模拟,主要模拟了PCRF策略控制和计费控制。2.1GX参考点模拟仿真在PCEF服务器上设置模拟系统管理界面,添加PCRF后就可与PCEF进行交互,拓扑如图2。图2PCRF会话流程PCEF向PCRF发出请求,建立GX连接:Qiam_lient﹥con-nect-realm=-emateidentity=pcrf-identity=ggsn-ad-dress=10.60.24.201-metapp10.name=gxnewconnectionestablishedto:10.60.24.201建立完成后,PCEFHEPCRF间还需进行协商交互,交互的信息已AVP的格式进行发送:Diameter:ReceivedCER[2225222242:60892442fram-ggs(60.24.205:55520)DiameterMessage:2Version:CERMsgLength:512CNdFlags:REQCNdPode:257App-Id:10Hap-By-Hap-Id:1228356842End-To-End-Id:6DFSE24424-Origin-Hast(264,M,i=22)=ggsnOrigin-Reaim(296,M,1=19)=Auth-Application-Id(258,M,1=22)=269992382.2策略管理和流量管控模拟仿真流量级别分为会话级别(Session-level-quota)和规则级别(Rule-level-quota)。它们分别是按天结算和按月结算流量的,区别在于有无监控键值。对于签约用户即高优先级用户而言,可同时拥有不同级别流量,这些协议信息都以XML文件形式存储在SPR里。以下为某用户的XML文件信息。〈DPR〉〈FLAG〉1〈/flag〉〈/DPR〉flag=1时不使用预定义PCC规则。〈GSDU〉2091572〈GSDU〉可用的会话级别流量。〈MUSAGE〉〈DK〉VOIP〈/DK〉〈RYT〉0〈/RYT〉〈GSU〉222222〈GSU〉可用的规则级别流量,DK为监控键值(Donitaring-KEY)。CRBN的生成、更新和删除也是通过POLICY来执行的,其执行命令为wheretherequestiscreatinganewsession,modifyinganexis-tingsession,reauthorizInganexistingsession.2.3系统会话完结PCC架构中任意网元(PCEF,PCRF,AF)都可请求会话结束。GX参考点结束时会关联到RX参考点一同结束,而RX参考点结束时不会影响GX参考点。GX会话结束步骤是:发出结束会话请求,包含用户信息和结束原因;PCRF收到结束请求,将信息转发给PCEF;PCEF收到结束请求信息后将CCR_T信息回馈给PCRF;PCRF收到CCR_T后请求给SPR获取申请结束用户的授权信息。流程如图3。

3结论

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业务的紧密结合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必经途径。计费方式已由原来的实时扣除改为基于业务流量的预付方式。PCC架构即是应对大量增长的数据流量和数据业务的计费管理方式。本文从PCC架构系统入手,重点对PCC架构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模拟实现了PCC系统PCEF、PCRF之间的会话,得到了正确的输出结果。

作者:马晓莉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解读4G牌照发放[EB/oL].手机凤凰网,2013,12(4):25-29.

[2]江政辉.面向流量经营助力智能管道建设一PCC网络部署路径[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10(5):43-46.

[3]3GPPTS29.213.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NetworkandTerminals;PolicyandChargingControlsignallingflowsandQoSparametermap-ping(Release9)[s].2013,3(6):56-59.

上一篇:产品动效设计范文 下一篇:产品环境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