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6:45:27

网络经济论文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在网络经济中,知识和信息是决定网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们通过对网络知识信息的共享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产品生命周期渐短,技术创新加速的网络经济时代更应当及时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一般认为,网络经济中的竞争核心就是技术创新。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在于鼓励信息知识创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经济下的知识产权改变了传统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一些基本特征。此种产权因存在形式的数字化和高效率的传播速度得以轻易的复制和传播,由此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其一,知识产权人对其智力成果的垄断和控制因知识的的传播和流通而受到削弱;其次,通过网络的外部作用,知识产权人可以通过放松对专有的控制以到达提升知识产权价值的目的。因此,在网络经济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界定权利人的独占权利甚至垄断行为,以保护知识产权人利益实现知识产权人、知识传播者与使用者的共赢。然而,当技术得不到有效保护时,知识产权人就会减少创新投入,整个社会的创新和进步也会因此而停滞。因此,给网络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解决网络经济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网络经济中反垄断规制与知识产权保护之结合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的不竭动力,而反垄断法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使两者统一于网络经济的发展之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替代效应和互补功能,便成为促进网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经济中,垄断和竞争并存是比较常见的现09:29:49象,较高程度的垄断性和较强的竞争性甚至可以说是网络经济的基本形态。网络经济中垄断行为拥有更多的技术烙印。在网络经济中要获得主导优势就得靠创新的技术。网络经济企业在花费了大量人力、资金之后开发出来的先进技术势必会申请知识产权,因而网络经济中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知识产权也成为了衡量支配地位的又一要素。虽然知识产权是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中的一项,但是知识产权拥有的多少与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在相关市场的市场支配力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网络知识产权的获得使得后来的主体在相关市场中进入困难,且受制于已拥有知识产权的主体。因此在知识产权这种权利严重助长知识产权人的支配地位时,有必要对此产权进行相关的必要规制。知识产权保护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最终目的是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最大化贡献。在现实的网络经济中,反垄断过程要兼容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激励和保护;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防止知识产权人借助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增强市场力量,形成市场垄断地位。

三、我国网络经济中相关制度的完善

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面对网络经济中的垄断行为和知识产权保护,我们都希望能够找到既能鼓励创新,又有利于智力成果合法顺利进行网络传播、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双赢处理办法。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技术保护,树立网络主体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意识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一方面,我们要密切关注网络知识产权问题的发展趋势并制定合理的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网络经济特点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使网络经济中的知识产权不会成为阻碍科技进步的障碍,以既有效保护我国有关主体的知识产权的利益,又规制其利用其知识产权进行的非法垄断行为,实现网络经济下反垄断目标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统一。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网络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生产关系中要用到网络技术,造就网络模式的优势,网络化模式是财务核算工作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业务范围的扩大,企业的财务信息需求网络技术来实现,轻松地方便企业财务经理到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了解财务信息,可以快速构建企业各部门之间财务信息通过网络汇总,以方便企业远程控制。1.3网络会计网络会计是在互联网的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的。发展网络,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高会计核算的方法,需要依靠网络来实现监督会计工作。

2.网络经济给财务会计带来的变革

2.1财务会计理论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是基于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传统会计假设的推广和应用都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提出了新的会计理论挑战了这些假设。如: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的出现,使得无纸化,非货币易的计量成为现实;网上并购、破产质疑着持续经营假设;企业之间的虚拟联合、战略联盟等,似乎打破了会计主体假设原来的范围;而会计实时报告系统又可以随时生成财务报告。

2.2会计信息传播的变革

手工记账式会计信息传播的过程,十分繁琐,处理信息的成本高,处理工具落后,导致数据处理和信息形成数量,被成本效益原则毫不留情的约束着。现在,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来管理一定范围的会计信息成为可能。企业可以直接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会计信息传递到网站。用户使用该网站的搜索引擎和链接技术,直接得到会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披露。这将使会计人员摆脱传统的业务过程,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2.3推进会计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管理

通过计算机对会计信息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通过网络化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网络管理中心,集中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实现自动汇总结算,并利用强大的计算机自动计算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自动生成的动态的财务信息,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

2.4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动态化、开发性管理

网络技术通过过程监控,能够实现对会计核算的管理,改变会计的传统核算的弱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用企业财务动态网络远程控制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适时和动态管理,做到网上监督。不仅如此,网络条件下会计信息做到信息披露公开化,避免了信息披露失真。

3.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为了改善网络条件下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现对网络条件下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措施

网络的发展得益于网络经济时展的坚实的基础,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立法,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和核算行为;又由于其对财务会计深远的影响,相关部门应当向国外的研究成果学习,积极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如,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披露标准等,明确企业网上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要求,监管机构及其职责等等,以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为了给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提供健康、宽松的社会发展环境,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网络管理、财务报告及其他法律制度的规定、规则。

3.2着力营造网络环境的安全措施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财务会计网络流程加速,传统的手工会计流程不再适应网络会计,我们必须重视加强这些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以便更好地监督财务会计和内部控制。这里的技术方面,包括数据输入、过程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输出等。具体的主要内容是:由专门人员录入数据,不要让数据可以自由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数据录入、更改传输、输出必须由负责人审核批准,建立数据传输加密系统进行数据验证,建立输出记录和报告输出文件的签章规范,提高数据输入真实、合法、完整,确保系统输入数据前经过严格的测试,输入数据和代码后,要验证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具体应注意:

(1)加强数据处理的管理。

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确保数据处理的及时性。集中分散式指的是一个集中的网络管理服务器对数据的统一管理,网络服务器将数据发送给一个工作站,该工作站自身处理操作业务,并且每个站通过数据传输定时将新的数据传输到网络服务器,统一进行处理,与此同时链接到相应的数据库。授权式是当每个工作站需要访问网络服务器查询业务数据时,是否允许访问批准的权限在服务器。

(2)入侵防御和控制系统。

在网络经济下,使用端口和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用户入侵会计系统。设置信息单向流动的路由器,来保护本地网络,禁止注册到本地网络的外部用户。因此,即使有非法用户入侵,闯入文件服务器,无法通过这个单向配置的路由器,无法进入受保护的本地网络。

(3)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在网络经济下,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就在访问控制。编写或修改信息的功能要经过严格授权,用户权限必须在一定级别范围内进行控制。

3.3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对信息系统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它可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在此类工作中,及时发现排除和杜绝会计系统的安全隐患极为重要。负责内部监督机制的,应当是单位最高领导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可靠和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免费报纸可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城市中18—35岁之间的年轻一代,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是社会中最庞大的社会群体之一,是当今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免费报纸市场定位都非常精准,一般在街角、公交、地铁沿线向上班族随机发放,人们在候车及乘坐公交、地铁时一般都很无聊,这时,一份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报纸就成了一棵“救命稻草”,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消磨这段无法缩短的时间,也能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国内、国际的时政新闻、生活资讯,甚至是天气状况。免费报纸通过以下三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首先,其新闻主要来自于通讯社和联合报社,自采的新闻很少,主要是一些新闻和生活服务类信息,一般没有时间性的独立报道,大大压缩了采编成本[2];其次,免费报纸中广告内容篇幅较大,占到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但广告往往招致人们的反感与厌恶,要想提高报纸的质量水平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报社应该思考从其他方面降低成本;最后,免费报纸的发放渠道采取让读者自行取阅的方式,搁置在地铁口或公交车上的置报箱中,而很少放在书报亭零售点[3],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支出。

二、免费报纸发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边际成本递减

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某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成本的增量,报纸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成本结构,固定成本主要用于新闻采编、印刷设备、人员办公成本、行政费用等,尽管固定成本可能很高,但边际成本极低,发行量越大,分摊到每一份报纸上的固定成本越低,从而使平均成本降低,最终为实施免费策略提供了成本空间。

(二)收益递增规律

免费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网络经济最主要的规律就是收益递增规律,价值随入网成员的增加激增,同时价值激增也吸引了更多成员入网,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4],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为网络效应。

(三)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一定时期内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需求规律表明: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来说,降低价格会明显地扩大其销售量(发行量);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来说,降低价格出售销售量不会有明显变化。网络经济中,报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且越来越多地受到电视、广播、互联网的替代。

三、免费报纸发行的盈利性分析

(一)交叉补贴

免费报纸主要采用第三方付费模式进行交叉补贴。在第三方付费模式中,某种经济活动有三个参与者: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第三方付费者多为各类广告商。生产商(报社)免费提供商品或服务(报纸)给消费者,广告商向生产商(报社)付费,这是各种媒体运营的基础。说得更直白点,报社竭力捕获公众注意力,并将收集到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广告商为此付费,完成一次商品交换过程,注意力无法用货币衡量,可用报纸发行量来计量注意力的多少。物质财富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吸引公众注意力成为网络经济中致富的关键。

(二)品牌产业链

除了第三方的广告收入,报社还可以通过发挥品牌优势、拓宽产业链条实现盈利。品牌将成为未来报社之间竞争的焦点和衡量其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的一个基本尺度。以品牌优势为立足点,开展多元化经营和拓展多样化的收入渠道,延长产业链条,树立在受众之中的公信力和美誉度,让该品牌报纸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忠实伴侣,一旦形成依赖性,报社便能从该受众身上获取巨大的终身价值。信息服务、公共关系服务、影视制造与策划、大型活动、演艺经纪、媒体运营等,都可以直接纳入品牌产业链之中,而报纸的品牌优势将为其发展提供信誉、知名度、公益形象等方面的支撑[5]。事实上,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先行者。北青传媒、文新集团、解放报业集团进入了影视领域;杭州日报参股杭州数字电视产业园;天津日报集团下属的“每日新”传媒公司参与创建报业发行管理软件公司;重庆日报集团介入游戏产业;河南日河报集团涉足体育产业;海南、湖南日报集团涉足酒店度假领域[6]。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免费报纸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能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体现。在最初的市场引入期,报社可能并不盈利,甚至亏损,但并不会一无所获———使“互联网一代”年轻人重拾起他们父辈人养成的读报习惯,将一部分偶然性读者培养成习惯性读者,积攒到更多人群注意力,在公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长远的眼光和前瞻的思维是任何一个成功企业家所不可或缺的特质,只有熬过漫长的黑夜,才能迎来光明的前途。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网络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网络经济下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的复杂性,尤其是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缺失更是在政府规制方面造成了严重阻碍。王京歌(2012)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竞争越来越激烈,网络环境下的垄断行为的涌现使得政府的规制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与监管相比,进行公众监督的效果会更好。郝然(2Ol2)指出针对网络经济{页域的垄断,应在保护网络用户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规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与公共监管体系。同时坚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原则,推进市场化发展,开放网络经营者的相关端口,通过用户互通达到共赢的效果。张晶、王影(2013)侧重于法律法规的角度支出要通过构建立法体系和加强执法能力来实现对垄断行为的规制,除此之外.技术的进步、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与国际接轨也是保障网络市场正常运行的措施。何萌(2012)强调,在政府规制中,必须从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维护交易秩序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度干预,同时要协调好国家制定的法律、自发的行为规范、市场运行的规律和技术构建的代码四个方面。李璐(2013)提出对网络垄断的规制要找准垄断形成原因以及规制的目标,进而才能制定出有正确的指导性的法律法规,才能对网络产业进行公平有效的监管。

政府反垄断的目标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因为竞争对经济增长和维护消费者利益都是有利的。政府进行管制要适时、适度,退出管制要平稳、坚决。实施管制时要首先对市场失灵的现象要有明确的认识。在管制中,要采取积极的方法逐步使垄断市场转变为竞争市场。也即.要通过管制来促进竞争并最终解除管制(潘绅姝,2011)。对网络经济进行有效、适当的政府规制,将会发挥网络经济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福利,许多规制政策及方法仍需要不断创造和改进。石俊华(2007)指出政府规制政策的制定是以网络经济这一新形态的特征和规律为基础的,规制的实施要以协调好、保护好知识产权以及大型跨国企业利用为前提,其目的不仅是保护市场有序竞争,也是为了完善企业创新机制,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垄断性竞争。周颖(2OLO)指出面对网络经济下垄断的新特征,相应的规制政策也应及时调整,注重限制厂商的垄断行为而非垄断地位,要建立新的垄断衡量指标体系。l王庆功(2009)强调信息产业的垄断市场结构以及垄断行为都会对绩效产生影响,而政府在对结构和行为进行规制的同时,应该考虑到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产业中的垄断的具体特征及其影响。充分分析后采取有效措施,做到维护市场有序竞争的同时,促进市场经济效率的提高,利用技术创新的有利因素提高消费者福利,实现良好的市场绩效水平。

2网络经济下的垄断

2.1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现状分析

2.1.1对垄断的认识

在法律意义上,垄断是指经营者违公共利益或法律,通过合谋性协议,安排或协同行为,或者滥用经济优势地位,排斥或控制其他正当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实质上限制竞争的经济行为。垄断具有以下特征:垄断行为的主体为特定经济领域中的少数经营者;垄断的目的在于限制竞争并获取垄断高额利润;在客观上.垄断行为表现为经营者单独或以联合、合谋方式独占市场,滥用经济优势,获取垄断利润;垄断行为具有违法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能使竞争者平等竞争,阻碍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1.2网络经济下垄断现状

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源地一美国,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是最为迅速最为完备的,即使是这样,在互联网产业中垄断的现象也避元可避的出现了:其国内主要的网络产业都被一家或几家具有优势的公司或寡头所垄断。Facebook垄断社交网络;微软在Pc操作系统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苹果主导在线内容;亚马逊统治零售市场等。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出台之时,中国的网络产业还处在不断地自我发展阶段,远远谈不上成熟。但是,从2007年发展至今.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接近成熟,至少在一些极为重要的网络消费市场上,先期进入的企业已经将市场瓜分完毕,企业的垄断市场地位显露无遗。在搜索引擎市场,截至2013年11月,百度、360搜索、搜狗分别以61.18%、22.14%、12.01%的市场占有率占据前三。且360欧索连续上涨,在2013年一年中,市场份额增长幅度已经超过100%。腾讯公司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总收人为135.476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l1.5%,比去年同期增长40.4%。目前,在即时通讯市场有QQ、微信、MSN、飞信及其他通讯产品.微信在中国用户数迅猛增长。于2013年第一季度末,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228.4%至1.944亿。2012年9月.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7亿。在C2C电子商务市场中.有淘宝、拍拍、易趣等品牌,目前淘宝占据移动购物市场份额79%。支付宝注册用户截至20l2年l2月突破8亿,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058亿笔。第三方支付市场上有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等平台。截止到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宝、拉卡拉和财付通分别占据的市场份额为64.4%、24.2%和4.1%。通过对市场份额的分析,百度、腾讯、淘宝和支付宝在网络经济这一产业中已经占据了垄断地位。而且,腾讯公司更是利用其垄断优势.通过QQ客户端捆绑搭售如QQ浏览器等产品,并且禁止装有360的用户登录QQ并限制其自有产品,如QQ管家等,严重侵害了用户选择权。百度更是利用其支配地位,推出竞价排名。但在同属免费产品的前提下,却对用户提供质量有差异的服务,如其对互动百科网站及网页进行了降权及屏蔽,而对自己经营的百度百科优先排名。网络的特殊性使得网络经济下的垄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它造成的后果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对网络垄断的规制也就自然的区别于对原有产业的规制,因而需要对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现象进行新的调查、分析、评价,以便找到更为合适的举措对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现象进行管制。

2.2网络经济下垄断的形成依据

从经济学来看,网络经济是具有网络经济效应等网络经济学特征的网络产业。其包括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互联网以及利用了网络技术的相关产业。而正是网络特殊性导致了垄断的形成。

2.2.1网络效应的存在

网络效应即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外部性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本文中所指的是正的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需求方规模经济的源泉,与传统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同,在网络经济中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增,一利一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随着其他使用者数量增加而增加。对消费者群体而言,边际效用递增指的是随着消费者数量增加,潜在消费者购买产品获得的效用(满足感)将大于已购买者在购买该产品时获得的效用(满足感)。同时网络经济中供给方规模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网络经济中的产业具有高固定投入和低边际成本,一旦研制成功,复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产品生产越多,产品平均成本越低,获得利润越容易,生产规模可无限扩大,在网络经济中供给方规模经济可以在更大的市场上不断延伸。因此,网络外部性吸引更多用户加入该网络,并导致网络扩张中的正反馈效应,在正反馈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急剧提高,市场垄断性迅速增强,形成独家垄断。

2.2.2市场进入壁垒的产生

产业组织认为,市场进入壁垒是导致垄断型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产品市场,一种技术一旦在市场上形成标准,这种技术的优势便自然地构筑起后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达不到一定的临界规58模厂商将被淘汰,因此.市场的临界规模水平便构成新厂商进入市场的壁垒。此外,锁定效应也导致进入壁垒的产生,对于一项技术而言,不同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存在差异,而在不同的环境中转换成本是动态的,当转换成本高到不能转换供应商时,消费者就被锁定。从转换成本对消费者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市场进入壁垒是消费者在身不由己的选择中设定的。一旦大部分消费者被一个厂商锁定,这一厂商就有很大的市场势力并形成垄断。最后.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导致垄断的因素,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在网络经济下,知识产权保护与网络效应的结合使得企业即使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也能维护一定的市场垄断性。微软之所以能控制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本国知识产权保护,进而在全世界各地的销售中获得垄断利润。

2.2.3信息产品独特性

网络经济下的产品时信息产品,以数字来编码传输信息导致垄断市场更易形成。对=f=物质产品来说,其消费具有排他性,一个人购买并消费后,该物质产品就不存在了,不能同时为多人所消费,而且,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会计学中往往会有折旧费的计算,物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总会有磨损甚至消失。相比而言,信息产品除非由于更新而被淘汰,否则就不会消失。信息产品可以同时为多个人占有使用,尤其是使用次数越多,点击率越高,其效用也就越高(边际效用递增)。信息产品具有永久性,能长期存在,这也是网络效应的基础,信息产品的长期性,非排他性使得网络经济下更容易形成垄断。此外,信息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产品,他们都遵循信息产品生产和经济规律,具有信息产品基本特征。信息产品的开发成本较高,但是一旦被开发出来,其复制成本很低,尤其对于软件产品,这也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也是网络能快速发展的保障。

2.2.4技术竞争与行业标准的限定

在网络经济领域,技术竞争成为各企业主要的竞争形式。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信息产品成为主导产品,由于信息产品的特点、高度的技术竞争以及网络效用的综合作用,使得信息经济下出现了竞争与垄断被同向强化的趋势,市场越开放,竞争越激烈,技术创新速度越快.市场垄断程度越高;同样的,垄断性越高,市场竞争越激烈。由此形成了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此外,在网络经济下,信息产业技术不相容,而且信息产品存在标准化竞争,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成为产品标准化的制定者。信息技术市场的不相容行决定了谁掌握先进技术,谁就制定标准,占据垄断地位。企业技术优势或劣势会自行强化,出现累积效应,在正反馈的作用下,劣势企业失去市场,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则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进而占据并强化自己的垄断地位。

3对网络经济下垄断的规制

在腾讯和360纷争中,腾讯公司利用其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规模推出类似360安全软件的QQ医生软件,企图在安全软件中也产生垄断。而360则直接针对QQ软件的“隐私保护器”工具,导致腾讯与360不能兼容,用户必须在其中做出选择。在这场争斗中,一方是为巩固其垄断地位,一方是为其垄断地位,但在没有良好管制的前提下,恶性竞争则直接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因此,适当合理的对网络经济进行规制是必须的。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垄断危害极大,但是在网络经济中,垄断,竞争与技术创新三者是互为激发、相互促进的,垄断促进了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增加了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此,传统经济下的规制政策并不能完全适用,要结合网络经济下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规制政策。

3.1明确规制对象

垄断包括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两个方面,在网络经济下,判断企业垄断程度的主要依据是垄断行为,而非垄断结构。垄断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特别大,或者说少数企业在投入或产出中占据了整个市场的绝大部分比重的市场结构。网络经济下由于规模经济、网络外部性及锁定效应等因素导致了垄断结构的形成。如果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产品开发设计、对产品的定价措施、销售产品的渠道安排、对产品的促销业务及该企业的横向、纵向或者混合的扩张等行为是针对交易对方的,其目的在于限制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为交易对方制定不利的交易条件或者索取高额价格,那么此种行为即是垄断行为。如果过分限制垄断市场结构也就意味着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技术创新和组织经验的抑制,整个经济也就失去了增长的源泉,因此政府应该对垄断结构放松规制。而垄断行为则是滥用市场势力以谋求高额垄断利润的活动,此外,网络时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企业规模向小型化方向发展,使垄断不一定和大规模相连,垄断产品的价格也不是传统垄断下的高价。判断企业垄断程度在于是否滥用垄断地位,排斥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制对象应该是垄断的市场行为而非市场结构。

3.2调整规制目标

传统经济下,政府规制目标在于限制垄断地位、保护竞争者利益。在网络经济下,信息产品虽然存在一定的垄断现象,但处于垄断地位的某些厂商向市场以及消费者提供的却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而一味的打破垄断的做法极有可能在打击市场中的垄断企业积极性的同时,损害到消费者的福利,最终影响市场绩效水平。所以政府应转变以往的传统经济下的限制垄断地位,保护竞争者利益的规制日标,制定出在网络经济下的新的规制目标:有效限制市场垄断势力的形成,完善创新机制,提高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要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垄断与传统经济的垄断存在差别,因而要转变对垄断的认识。在网络信息产业中,网络经济市场结构的主要形式是寡头垄断市场,它也是大部分垄断市场中的主要形式,而这一市场结构的形成则是由网络外部性、外部性所产生的正反馈效应以及网络信息产品所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网络垄断规制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经过竞争形成的垄断地位并非是法律要规制的对象,网络垄断状态的产生拥有一定的必然性,互联网垄断与竞争并不是必然相悖的.甚至还会促进创新。但当厂商运用其市场实力以不合理的方式排挤竞争对手时,规制政策就应当加以限制.以维护市场价格和创新方面的自由竞争。

3.3建立新的指标体系

根据谢尔曼法,占80%的市场份额或者更多就达到了垄断。而在网络经济下,由于存在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机制,企业不断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来获取巨额利润。市场结构本身就带有垄断或寡头龙孤单的性质。因此,在网络经济下,仍用传统的观念,一旦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了60%以上的份额,就对其进行抨击和坚决的反对,这是不可取的,在损害企业利益的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福利水平。企业销售量的多少、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不能准确界定其垄断性质和程度,判断企业垄断程度大小应该根据企业垄断行为。而基于传统市场结构提出的衡量垄断的指标如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等的适用范围在网络经济下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根据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垄断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结合市场结构、企业政策、企业行为来建立新的指标,对滥用市场势力排挤对手、妨碍技术进步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进行规制。

3.4完善法律法规的支持

在网络经济领域,由于具体操作中的困难性、复杂性和专业性,只有一部反垄断法是不够的,需要颁布专门的细则条例对其特殊性做出特别规定,以便于在实践中实施。在美国《克莱顿法》、《谢尔曼法》中都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泛普及使得我国的反垄断法对互联网垄断的规制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我国的反垄断法也对垄断行为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但其惩罚方式并未有效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诉求,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我国引入了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震慑力度不强以及对受害者权益的弥补力度不够的缺点,至少为民众在反垄断法中扮演监督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法律机制。而且,为了体现作为社会本位的反垄断法对公共利益的强调,行政机关对滥用市场势力的企业的处罚应该达到在威慑违法者的同时,保护受害者的利益,因此,罚金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放到受害者手中.这样,不仅保护了受害者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消费者作为监督者的责任感,进而激发公众监督的力量。

总之.在政府对网络经济下的垄断进行规制的同时,一定要搞清楚垄断形成的真正原因,是否存在滥用市场势力,排挤竞争对手,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不能把垄断一概视为反竞争行为,进而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措施。其次。政府的过多干预并不利于网络市场的自由发展,政府干预市场一定要适可而止.而且,大的网络垄断巨头几乎同所有行业都有牵连,用户数量巨大,这些垄断者掌握着数额巨大的金钱,对其采取行政措施应当谨慎,要考虑多种可能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以避免动摇国家经济根基。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从形成机理、特征等方面与传统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在对信息产业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的特征及其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维护市场有效竞争的同时,促进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维护消费者利益。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一)自然垄断及相关经济特性

自然垄断是与资源条件的集中、稀缺性有关的,基于技术、经济因素而形成的垄断被称为“自然垄断”或“自然寡头垄断”,如能源行业、通信行业及交通运输行业等基础设施行业被视为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具有网络特征的自然垄断产业作为一种市场结构,具有规模经济性、成本弱增性和范围经济性等特征。Clarkson和Miller提出了规模经济性是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认为在一定的产出规模内,自然垄断行业的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成本递减、报酬递增的特性,企业为达到临界产量需扩大生产规模追求规模经济性,即规模经济导致市场垄断②。而Baumol和Sharkey提出成本弱增性理论,其核心结论是即使没达到规模经济范围,只要成本函数是弱增性的就会导致自然垄断。即单一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未达到临界产量前,随着产量的升高平均单位成本是逐渐下降的,即成本是部分可加的③。在生产多个产品的产业中,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表现为范围经济性,即多个企业分别提供多种产品(服务)的成本之和高于一个企业同时提供这几种产品(服务)的总成本。综合前述的理论研究成果,部分可加性(Subadditivity)是研究自然垄断行业特性的基础,而成本的沉淀性则是强化自然垄断特性的关键条件。

(二)电信产业自然垄断特性的变化

电信产业广义上包括为用户提供的语音、数字、多媒体等服务的电信运营产业和为电信业提供软硬件设备的电信设备制造产业,本文侧重对狭义的电信运营产业进行分析。我国的电信运营商采用由政府委托国有企业进行经营的模式,比照基础设施行业进行发展监管。电信网具有频谱、带宽等资源有限性、大规模固定成本投入的专用性、沉淀性以及较高的通信技术壁垒等技术经济特性。国外经济学家的数据模型分析,得出电信本地网具有微弱的规模经济性和一定的范围经济,因此传统电信业作为基础设施被纳入自然垄断行业的范畴。但是从动态的全产业意义上考察电信产业,“自然垄断”的定性存在一定片面性。一方面电信市场规模及边界是动态扩展的,如果用户需求量超过临近产量,那么新进入市场的厂商有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获得市场,从而补偿其较高的平均成本并实现盈利。另一方面是电信业的技术创新替代周期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带来电信业生产成本的下降,降低了“市场壁垒”,为企业的价格竞争提供了空间;同时新产品和服务推陈出新,传统意义的自然垄断演变为激烈的替代竞争。从我国电信业务的发展变革趋势看,移动数字通信对传统固话的替代,高带宽的3G和4G移动通信分流固网宽带需求,当前移动互联网OTT应用也严重分流移动语音、短彩业务的消费者需求。结合成本部分可加性的特点,当需求曲线稳步增长时,电信产业等原来视为自然垄断的产业,市场结构将逐步变化为部分垄断、寡头垄断或者竞争结构。

二、电信产业的市场组织结构及网络融合的影响

(一)市场组织结构分析模型

20世纪六十年代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经济学家开创了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突出市场结构的重要性,建立了较完善的S(市场结构)-C(行为)-P(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三者的联系是:市场的结构(供应商的数量、进入的难易程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如价格、广告策略等),而市场绩效(如效率、技术进步等)是对行为结果的一个评价。“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模型侧重短期绩效分析,并为公共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忽视了长期的产业配置效率。20世纪七十年代,以斯蒂格勒等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侧重从长期均衡去分析“结构-行为-绩效”的关系,认为市场配置效率取决于买卖的数量和自由进入两个结构性条件。“芝加哥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的短期低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自由进出等途径解决,政府干预反而会造成市场壁垒。因此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电信市场是否具备较高的产业配置效率,核心是分析是否具备可进入性和可竞争属性。

(二)电信技术发展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技术条件的变化导致市场结构的变化,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有争议的是技术因素对市场结构影响的强度与方式。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特性是随着技术条件变化逐渐弱化,为全面引入竞争创造了可能。近四十年来的通信网络技术,包括交换技术、无线技术、光纤通信、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巨大进步降低了新进入企业的技术门槛及沉没成本。首先,技术革新弱化了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传统电信市场规模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基于“全程全网”特性和业务的非任意分割性。交换传输技术的跨越式更替使得电信厂商实现盈亏平衡的最优经济规模水平降低,为新企业的进入提供了可能性。例如从传统的电路交换发展到光纤交换,单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已达到了Tb的量级,根本上解决了交换容量瓶颈。其次,技术发展大幅降低了电信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沉没成本,优化了成本结构。成本下降主要变现为光纤、无线、卫星等大容量传输技术的开发,改变网络投资规模随着网络容量、速率提升正比例数倍增长的产业规律;另一方面光纤通信、分组交换、IP交换、波分复用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长途语音、高清视频、大容量数据等传输的单位成本大幅度降低。技术创新升级降低了进入壁垒,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弱化,更接近竞争性行业。再次,技术进步使电信业务分割成为可能并获得发展。固定与移动的融合、三网融合、信息通信与物联网融合等网络融合技术发展使电信产业朝着网络结构类型更多元化的方向过渡,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将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的进行较为清晰的剥离成为必然。例如,在传输技术发展到“光速时代”后,只要遵循统一的国际技术标准,不仅话音、数据等不同类型的业务分离运营,网络与业务的分离不会损害电信网的完整性,甚至物理网、业务网等不同层级的网络通过租赁、转售等模式提供,也不影响电信业务的整体性。这极大弱化了网络系统的自然垄断性质,为全面引入竞争提供了技术基础。

(三)网络融合促进电信产业的融合竞争及管制改革

借鉴市场组织结构分析模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和技术条件下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差别很大,与之配套的产业竞争发展策略和政府管制机制要进行动态的调整。国内外对电信业市场结构和竞争性结构重组有比较多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Armstrong(1998)等提出的理论较为系统全面。五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纵向一体化的垄断结构,产业基础设施(即瓶颈服务)和竞争均由一家垄断企业提供;(2)纵向分离的自由化结构,产业的竞争由两家或以上的厂商提供,瓶颈服务仍有一家垄断企业提供;(3)可以自由进入的纵向一体化结构,在垄断企业一体化运营的同时,其他厂商在竞争环节可以自由进入;(4)竞争性业务与公共网分离的结构,并由公共企业负责建设运营公共网(即产业基础设施);(5)公共通道或联合产权的结构,第四种的区别就在于公共网由竞争性领域的运营商共同出资建设维护。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衡量,第四种、第五种市场结构的效率是最高的。我国2014年8月由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剥离铁塔、基站等基础设施成立的国家铁塔公司类似第五种市场结构,其改革的效率有待跟踪评估。在电信技术、业务融合的驱动下,电信市场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结构被打破,逐步出现横向渗透融合和纵向分离的趋势。“网络融合”主要从两个维度影响市场结构,一方面是来自不同产业的经营者逐步参与到电信产业,在位厂商数量增加;另一方面,电信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市场边界区域模糊。其中“三网融合”的趋势最具有代表性,电信业、计算机业和广播电视行业具有各自独立的纵向结构之间相互渗透形成新的市场、新的竞争关系,本质上是不同网络平台(电信网络、CATV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所承载业务的融合,未来还将创新提供视频电话、多媒体综合信息等更多信息化业务。网络融合将促使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同时政府监管政策也面临新的挑战。如电信与广电部门的融合性业务双向进入壁垒、垂直线条的分业监管将约束电信市场结构的融合变化。根据技术融合的内在要求调整管制结构,实现纵向、横向产业管制的一致性成为调整管制政策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内生的技术驱动之外,用户需求、市场组织结构和监管策略的动态调整都成为三网融合的外部推动力。

三、结语

在技术进步和网络融合的驱动下,动态审视电信产业的网络经济特性,调整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将会是电信经济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最为突出的领域。日本学者植草益指出,产业融合就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之间的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电信业的竞争模式应该是数网并存下多业务融合的宽松寡头市场竞争,既包括狭义电信业内固网、移动网、数据网等全业务的竞争,也包括产业融合背景下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等跨行业的竞争。而政府在规制层面也在积极探索保持产业竞争性的政策设计,政策规制效率也是后续值得研究的问题。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网络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集群模式重新洗牌,集群价值链再次调整整合,其整合调整过程经历了以下阶段。

1.1“三角立体型”

由于自身资源、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最开始的企业集群以围绕一种特定的资源而集聚,其特点是三角立体型,多层次,然而这种价值链由于过多地依赖某种资源,导致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即价值链随着某种特定核心资源的变动而变动,如果这种资源枯竭,那么价值链随之消失,如矿产业。

1.2“橄榄两头型”

两头型升级途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规模扩大化,因为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带来整体效率的跳高从而升级;另外一种途径是扩展到产业链的上游,如参股或并购产业的上游企业,即“纵向一体化”。

1.3“横向哑铃型”

“纵向一体化”升级模式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显现出很多的弊端和不足“,HorizontalIntegration”模式应运而生,即“横向一体化”。该模式强调企业将主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到附加值高的部分如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中去,而将其他的部分外包。这种模式强调全面整合社会资源以适应快速的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4“网络型多变型”

该模式为适应网络经济的特点而产生,其运作特点如下:集中于网络信息平台,各企业处在平行的供应链端口,共享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协同作战,互为一体,打造合作共赢的机制。

2价值链集群模式构建研究——以温州鞋业为例

2.1整体思路

根据网络经济概念“,网络型多边型”价值链集群定义的企业核心目标是:围绕网络经济的特点,细化平行分工,发挥集群中核心企业的作用,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整体效率。以下内容将探讨温州鞋业的企业集群价值链结构调整,鞋业是温州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本文以温州鞋业为例,以期为温州的其他行业价值链调整提供借鉴。

2.2温州鞋业集群价值链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全球价值链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材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商品或服务不断增值。温州鞋业作为一个内生型地方集聚性产业群,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得到迅速发展,其以多种形式参与并融入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鞋业全球价值链。然而近年来,温州鞋业集群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集群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档次不高,没有形成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机构和组织(科研和教育机构、大学实验室、研究中心、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及商会)、交通网络、公共设施、通信网络设施等,生产要素紧缺、国际销售渠道匮乏等,这些都让温州鞋业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端口。2.2.1生产要素紧缺近年来,招工难、征地难、原料价格高,已经成为温州鞋业集群发展的三大难题。温州工业用地日渐匮乏,工业用地价格远远超出了鞋业企业的承受能力,电力资源缺口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严重制约了温州鞋业企业的发展。2.2.2创新能力匮乏温州鞋企的综合创新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整体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由于温州鞋企的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一些企业花重金开发的新产品,一上市即被仿造。抄袭者既不要开发成本又偷工减料,产品价格非常便宜,很快就会赢得市场份额,挤占原开发企业的市场份额,导致恶性竞争。因此,企业已经习惯了低价竞争,根本无心也没有能力提高创新水平。由于温州鞋业进行高新技术革新的能力差,投入力度也不够,导致其一直处于价值链的末端,生产和销售一直受着国际大牌企业的制约。

2.3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温州鞋业集群升级途径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集群的升级与一般性的产业升级有很大差别,它是指某个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其升级不仅仅是某个产业内部的优化整合和调整,还体现产业从价值链的低端走向了高端,产品开发能力、营销战略、品牌意识和效应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3.1产业升级关键在于温州鞋企对国际销售渠道的突破对于康奈、奥康这些在国内已经取得品牌优势的温州鞋企来说,如何打破国际市场销售的僵局是此类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提升的主要因素,奥康、康奈等温州乃至国内明星企业在制鞋工艺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在发展国际分销渠道上遇到了难题,其阻碍主要来源于销售渠道和消费者需求变化。面对这种局面,温州鞋企应该在保证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多方面开展与外资的积极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力求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市场。这样的途径有:奥康集团的“双向借道”模式,即双方互相借力的模式,外方将利用奥康的网络,并把奥康作为生产基地,奥康则将借用外方在世界68个国家的销售网络。奥康与意大利第一品牌GEOX的全方位合作对温州鞋企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具有借鉴意义,也开创了中外合作的第三种模式。除“双向借道模式”,还出现了很多新的尝试,如康奈鞋业公司的“连锁加盟”模式,哈杉国际鞋业的“收购兼并、购买品牌”模式等。2.3.2根据企业资源实力寻求可行的升级途径温州还有一大批外向型鞋企,他们在生产制造上优势明显,典型的如东艺。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寻求合理的模式,包括:一是强化制造,做大“代工品牌”。企业要向日本和德国企业学习,在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上下工夫,成为“产品质量品牌”,如台湾宝成国际集团,拥有100多条生产线为Nike、Adidas、Reebok、NewBalance、Asics、Timberland、Converse及Rockport等超过世界50家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制造及生产。二是在鞋业产业链上另辟蹊径,开发新的领域或环节。例如温州的鞋机生产,集群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巨大,高档鞋机可以争取出口国外,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2.3.3相关政府政策温州鞋业在国内市场上的传统优势正随着资源成本的上升逐渐丢失,而在国外市场更面临原材料价格急剧波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更由于产品的低价格一直面临国外市场反倾销的打击。因此,温州鞋业的产业生计还需要温州市政府的政策扶持,具体建议如下。(1)加强空间保障。保障重大项目土地空间,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实施“空间换地”。(2)提倡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支持企业研究院、设计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3)鼓励实体主体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温州组建电商联盟,投资建设独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4)制定专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温州鞋企的结构调整等。(5)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前提,为鞋业产业、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1.1“橄榄型”价值链

这种价值链的升级对制造资源的占有要求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要求颇高,采用的升级途径一般都是强调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化,以规模的扩大,带来企业的整体效应提升,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参股到供应商企业,以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为经营手段,这就是所谓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这类企业集群的特点就是“大而全、小而全”。

1.2“哑铃型”价值链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使得“纵向一体化”模式凸显了越来越多的不足,新的模式应运而生,它就是“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Integration),该模式强调利用技术手段的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的核心利益体现在产品的研发、设计,还有市场营销以及品牌建设这两头。而至于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则以外包方式委托社会企业生产加工。

1.3“网络型”价值链

21世纪以来,网络经济已经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的企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阿里巴巴可谓是我国“网络型”企业集群的杰出代表,它的异军突起让整个中国企业圈为之一振,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型”企业集群的优越之处。“网络型”企业集群建立在集中的信息化平台上,集群成员企业被分别配以平行的供应链结构,各成员单位均以共享合作,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实时在线,互为一体,协同合作,形成共赢的合作机制,最终让该集群的综合实力得到升级。这也是应对全球竞争选择的集中化、一体化产业化经济。近年来,随着独立的主体业务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逐渐成熟,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对传统企业极度依赖,新的环境也让它焕发了新的活力,创造了许多业内神话。网络经济现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流产业,这样的趋势是必然走向,它也为其他领域经济和社会活动提供“虚拟物质技术基础”。

2价值链集群模式构建实证研究(以温州为例)

2.1整体思路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背景条件下“,网络型”价值链集群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网络型”价值链集群的实质是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为基础,对传统经济进行改造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根据网络经济基本要义,本着发展企业集群经济的精神,新时期“网络型”价值链集群定义的企业战略目标是:首先顺应网络经济的潜在规律,要牢牢把握大型龙头的带动作用,把握重点,平行细化分工,要与企业集群的相关产业的上下游成员单位紧密合作,本着共赢的精神,共享资源、信息,以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突破,进行全面整合优化,以获取综合实力的提升,结合市场信息导向,积极推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由此一来,传统的企业经过革新将展现全新的面貌。下文以温州鞋业为例,探讨温州鞋业的价值链结构调整,以期借鉴于温州企业集群价值链的再造与升级。

2.2温州鞋业集群面临的发展瓶颈

全球价值链也是按照网络经济的基本思想发展起来的,其要义在于在全球范围内去定义、设计、生产、销售直至最终消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创造的增值。作为一个内生型地方产业群,温州鞋业以各种方式融入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鞋业全球价值链并获得发展。但是近年来,温州鞋业集群正面临生产要素紧缺、国际销售渠道匮乏等诸多发展瓶颈,温州鞋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1)生产要素瓶颈。近年来,随着工业用地的匮乏以及原材料成本、电力资源紧缺、劳力成本的大幅上扬,温州鞋业集群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征地难、招工难、原料价格高,已经成为温州鞋业集群发展的三大阻碍。(2)创新能力匮乏。当前温州鞋企的综合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行列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整体技术含量低、档次较低、缺乏竞争力、品牌意识差、附加值低。对传统产业和工艺进行高新技术革新的能力差、投入力度也不够,自己的产品没有特征性,难以在国际市场留下深刻的印象。(3)缺乏国际品牌渠道。温州鞋企严重缺乏世界知名鞋企的品牌注入,这也是温州鞋业集群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州有实力成为一流的品牌加工地,但是品牌渠道的缺乏导致很难进入国际自主消费高端市场。一般都是采用退而求次的办法,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获得廉价的加工费,取得所谓“物美价廉”的口碑。

2.3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温州鞋业集群升级途径

产业集群的升级与一般性的产业升级有很大差别,它是指一个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过程和方法。所以,产业集群的升级不仅仅是某个产业内部的优化、调控,还体现在价值链的由低走高的趋势,产品研发能力、品牌效应、营销策略的根本变化。第一,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关键在于温州鞋企对国际品牌渠道的突破。对于诸如康奈、奥康此类在国内取得品牌优势的温州鞋企来说,如何打破国际市场的瓶颈是这类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提升的关键因素,诸如奥康、康奈这一批温州本土明星企业在工艺技术上取得很大的成果,在国内也获得了认可,但是在发展国际分销渠道方面依旧遇到了障碍。主要是来源于采购商和资源需求。面对这些阻力,温州鞋企应该在保证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拓展与外资的合作,尝试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市场。这样的途径有:奥康集团的“双向借道”模式,奥康与意大利第一品牌GEOX的三位一体合作对提升奥康集团的国际地位,参与全球价值链背景的高端市场贸易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康奈的“加盟专卖”模式,哈杉鞋业的“收购”模式,合伙注册统一商标模式等等。第二,根据自身资源实力和发展需求谋求科学的升级途径。温州还有一大批在生产制造上优势明显的鞋企,如东艺、泰马等,而这样的外向型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实力和实际发展目标来寻求合理的升级模式,包括:(1)强化制造优势,做大“代工品牌”。这样的好处在于不用建立自己的品牌,只要在加工上加大功夫,在生产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也可以成为“代工品牌”。例如宝成集团,拥有100多条生产线,为全球几大世界名牌代工生产。(2)强化整体资源能力,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环节开进。(3)在鞋业产业链上另辟途径,接入新的领域或环节。当前的世界鞋类市场,发达国家占据了绝对优势,统治地位一时难以撼动,所以,温州的生产制造型可以避其锋芒,另辟蹊径。例如,温州的鞋机生产,市场需求量也很大,高档鞋机还出口国外,实现产业链的升级。第三,相关政策建议。温州鞋业在本土市场上的传统优势正随着资源成本的上升逐渐丢失,而在国外市场更面临“价格战”的过度依赖,以致反倾销的打击。所以除了企业的自身努力,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比如:制定专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来实现温州鞋企的结构调整;组建一支专门负责温州鞋业集群产业升级的领导小组,开展政策导向和市场调查等工作;大力发展生产业,为鞋业集群升级提供政策支持。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1.1金融机构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

通过网络技术来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以此防水来逐渐实现网络安全金融服务,在当前环境下来说是金融部门有效进行金融业务的重要渠道。所以,当前国外的很多网络金融服务商都开始对网络这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展开研究和开发,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信息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最早的和最好的行业便是金融行业,各个金融行业都具备自己的网络服务特色。而各个银行的网络服务器和储存对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因为交互所产生的金融信息成为了金融机构网络安全当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通常而言,客户无论是在银行缴纳各种费用还是在银行开户,对于客户的历史数据和资料,银行都能够查出相关的信息。然而,最近这些年在民间金融业务不断的展开的前提下,很多客户的信息便开始被非法搜索并综合起来。举例来说,近段时间,很多报道都披露,某某银行的用户信息和资料都出现了泄露,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银行内部人员的非法倒卖和高技术网络黑手利用漏洞进行非法盗取。所以,在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一日规范化和严格的今天,网络漏洞为金融客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1.2钓鱼网站为金融信息的安全带来较大风险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技术都在不断成熟。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就可以了解到一定的用户信息,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很多人都习惯于借助各种搜索引擎来对各种特定的金融信息加以了解。因此也就有人利用这些系统当中存在的漏洞来对客户的一些金融信息和金融资料加以盗取,或者是做成钓鱼网站。所谓的钓鱼网站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的,通过某些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来诱导用户加以访问,以此方式来对用户重要的个人信息逐条盗取,最后再对客户进行各项敲诈活动,这为广大网民的安全上网和个人利益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虽然说钓鱼网站的技术含量很低,但是其门槛也很低,通常而言也很难识别,这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从我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在2014年6月的钓鱼网站处理简报上看,截止到2014年6月份,联盟共计处理了钓鱼网站8186个,累计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192914个。从中分析可以得出,电子商务和金融证券类的通信安全问题依然是主要问题,随着“网银”的不断普及,金融信息泄露等事件而造成的用户财产损失将会成为威胁网络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

2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防范探究

2.1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

在当前,我们将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银行业的金融信息集散中心,防范金融机构信息泄露是金融安全防范的重点问题,其根本在于对其安全保障机制加以完善。对金融信息的安全保障机制做出完善,需要建立在金融信息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的前提之下,对金融机构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做出规范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创新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运行机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在在金融安全管理方面一直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需要构建出一个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度层次、全方位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这样才能够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化基础保障。所以在对中小型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机构进行构建的时候需要对金融机构的相关做法加以参考,要重视从联合结构和外包服务等层面来对相关问题做出思考。

2.2健全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总管金融信息网络的传播途径,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是因为交互过程中对信息的非法索取有关,此外通过客户端进行身份识别、通过数字签名、密钥管理、终端病毒和访问权限等也能够在技术层面上对相关客户的信息资料加以盗取。所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保障是弥补网络安全技术缺陷的主要环节。按照人们的常规思维来讲,只有开发出先进的金融安全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对金融风险做出防范,而现阶段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技术隔离和技术加密来实现数字签名的相关内容。所以金融服务济公应该重视在技术上对相关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做出防范,适当的时候需要提供相关的软件升级服务,进行更为严格保密的加密和相关的数字签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信息备份和信息回复来使相关的安全技术得到认证,这对于客户本人而诺言,具有很高的保护效果,能够帮助客户提供对金融信息风险防范的识别,进而更好地杜绝可能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源为用户带来的危害。

3结语

本研究笔者主要就网络经济环境下金融安全问题和金融防范措施做出相关的分析研究。在信息网络环境下,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很大,因为网络环境所不带来的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和传统的金融风险相比,危害更大。所以在此基础上,相关的金融工作者应该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危害,相关金融网络服务者利用当前的网络特点,构建更加安全的网络交易平台。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Prosper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运作流程和拍拍贷基本相同,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拍拍贷和Prosper运行流程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审核方式不同。拍拍贷的审核方式除了借贷平台的“线上”审核外,还伴随着信贷员对借款人的“线下”审核,而Prosper对借款人的审核仅限于“线上”审核,这自然得益于美国发达的征信体系;2.竞标方式不同。拍拍贷的竞标是在拍拍贷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后放款人根据信息进行的,而Prosper的竞标是根据借款者的意愿发行票据,放款人通过购买Prosper平台发行的票据而进行的;3.借款凭证不同。竞标成功后,拍拍贷所产生的借款凭证是存在于网络的电子借条,而Prosper产生了实物性的借款票据,两者的法律效力和作用不同。

2.风险控制对比网络经济下的P2P网络借贷双方没有直接接触,也没有传统借贷的抵押或者质押物,也更容易发生违约,因此,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Prosper和拍拍贷借贷风险控制措施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两者借贷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对比可知,首先,两者侧重点不同,Prosper的风险控制措施贯穿借贷过程始终,而拍拍贷则更加注重贷后风险控制。其次,Prosper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囊括了准入机制、信息透明度、还款、贷后信用评级各个方面,而拍拍网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贷后的惩罚性措施。第三,从博弈的角度来看,Prosper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加深借贷双方的互信程度,有利于开展长期合作,而拍拍贷以惩罚性措施为主的风险控制更易引发借款人违约,甚至借款者极有可能在本次借贷受益的情况下借用他人身份或是提供虚假信息继续在拍拍网上骗取借款。具体来看,在贷前,Prosper根据外部和内部的评级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设置了准入门槛,借助美国发达的征信系统剔除了信用评级不合格的借款人,并且对借款用途做了严格限定,而拍拍贷几乎无任何准入门槛,仅有的措施是对借款人注册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而这一环节是极易造假的;在贷中,两者均采取了将放款人的资金分散给各个借款人这一措施,但Prosper在成交后生成的是借贷票据(见图2),而拍拍贷则生成的是电子借条(如图1),借贷票据有比电子借条更高的法律效力,并且借贷票据是可以在美国债券市场交易和流通的,因而,Prosper的风险分散机制在这一环节比拍拍贷更有保障;在贷后,Prosper对借款人进行的信用评级对借款人的影响是伴随终生的,而拍拍贷所采取的黑名单曝光、罚息和催债对借款人的影响具有暂时性,影响效果有限。

3.收费模式对比因为运行模式不同,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盈利模式也不尽相同,Prosper和拍拍贷在收费项目、收费发生时间及费用比例的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第一,拍拍贷收费的项目远多于Pros-per,Prosper所收取的费用均由借款人承担,并且仅有两次,一次是在借款成功时直接扣取,一次是在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且未提前告知Prosper而导致支付失败时收取,反观拍拍贷,其收费项目众多,既有需借款人支付的,又有需贷款人支付的;第二,Prosper收取费用的比例和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期限相关性更强,比例在0.5~4.95%之间,弹性很大,而拍拍贷除成交服务费根据借款期限是否长于6个月分为2%和6%之外,其他费用均不与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期限相关联。

二、网络经济下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对策

网络经济的重要特点是网络化和信用化,网络化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和计算机技术完成经济活动,信用化实现了交易过程的便捷、高效,交易双方通过网络分享、交换信息,以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形式完成经济活动,这种不需要双方见面的交易形式对交易双方的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2P网络借贷必须在考虑网络化和信用化的前提下,优化现行的运作方式,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创造新的盈利点。

1.提高借款人准入门槛一方面,P2P网络借贷平台应积极争取纳入银行征信系统,通过银行征信系统更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从而降低借贷过程中信息审核的成本和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各个P2P网络借贷平台应联合起来,建立统一评级系统,不仅可以为后续的网络借贷节约资金和时间,更重要的可大大降低信用不良的借款人多次利用不同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诈骗的概率。

2.交易达成后自动出具借贷票据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几乎都如拍拍贷一样,在借贷双方达成借贷意愿后出具电子借条,由于电子借条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利于发生借贷风险后维护借款人权益。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可学习借鉴Prosper的做法,通过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在达成交易之后生成借贷票据,既可提高法律效力,又可有效降低违约风险。

3.费用收取与借款人信用状况挂钩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费用收取除了同借款金额、期限等挂钩外,还应建立与借款人信用状况相联系的收费机制。P2P网络借贷平台可根据借款人注册时所评定的信用等级,分别征收不同比例的注册费。在借贷过程中,收取充值费、提现费、逾期罚息费等费用时,可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相联系,进行差别收取。这对于提升网络借贷系统的信用水平,营造更安全和更普惠的网络借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经济论文范文第10篇

在物质投入上,它不需要大量的经济成本投入,只需要数台电脑和一根网线,既绕开了现实经济交易中的诸多限制,也使违法行为实施起来轻而易举,而且较为隐蔽,易于转移;只需轻按鼠标,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网络交易的诚信安全意识淡薄网络交易现已成为我国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大宗的跨国贸易,也有个人之间零星小额的交易。然而网络在为经济交易活动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大量的网络违约交易和违法交易也充斥其中,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一些违法者利用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作为其获取非法财富的途径,有的通过网络对其商品进行虚假宣传,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不承担责任;有的建立虚假网站,以销售的名义骗取财物,随后便消失;有的利用网络交易获取他人信息资料,进行销售牟利,等等。这些违法甚至构成犯罪的行为,由于网络匿名的原因而得以逍遥法外,也使大量交易者遭受经济损失后得不到赔偿。[2]因此,加强网络交易诚信安全管理,遏制这种网络黑色经济的发展和蔓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是保障网络交易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网络的行政监管缺位1.网络监管的立法滞后。当前我国的网络监管立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网络监管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急剧扩大,政府监管的缺位问题也日益凸显,致使网络违法的高发势头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其主要成因之一是政府网络监管的法律依据处于滞后状态,主要表现为立法的多元化和法律层次较低。我国的网络监管立法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可是现今可依照的法律只有《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其他大部分法规属于国务院及其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及相当数量的地方性法规。实践中,由于全国人大的立法缺失,使部门立法和地方立法经常出现交叉和冲突,造成监管主体执行困难,进而导致网络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政府的网络监管,只有在相关法律做出明确规定的基础上,加强部门立法和地方立法,才能实现与实际监管工作的有效衔接,也有利于维护网络监管立法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网络监管机构分散,执行力较弱。近年来网络违法案件激增,而政府部门在网络监管方面则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多头管理,执法分散。我国的互联网管理部门包括互联网行业部门、专项内容主管部门、审批部门、公益性互联单位主管部门、企业登记主管部门;如果再细化为具体的机构单位,则多达20多个部委和办事机构。如此多的机构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互矛盾的行政处理决定,这不仅使执法力度降低,也使行政监管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受到质疑。虽然各部门经常进行联合执法,但是仍难于应对互联网迅速发展中各种违法和危害社会安全等行为大量出现的形势。为了解决多部门监管网络的局面,国务院在2011年5月设立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目的在于协调多部联动和促进有效监管,希望能够在完善政府网络监管体制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网络黑色经济的危害

(一)危害信息安全网络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社会,无论政府、企业、个人都在网络上共享信息。它给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无界性也给所有网上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网络经济实质是一种信息经济,在网络经济主体的交易过程中,相关个体的信息需在网络上进行传播,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网络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软件设计上的欠缺,对企业、个人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盗用,并且贩卖予以牟利。这些行为严重地恶化了网络安全环境,侵犯了相关交易个体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构成经济犯罪,如利用网络黑客的手段侵入金融、证券等国家有关部门网站,通过修改数据库而获得非法经济利益;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侵入国家机密网站窃取国家机密,出卖国家利益。(二)产生新的道德危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虽然网络是一种互通有无的信息交流平台,但是网络社会也应有其基本的道德规范。现实中,一些人利用网络的隐匿性特征,将其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其心理阴暗面在网络空间里肆意地发泄和释放,甚至利用网络手段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诬蔑、谩骂、诋毁,或教唆他人自杀、涉黄、涉毒、涉赌等,这严重地败坏了网络社会的道德风气,有的已构成了网络犯罪。网络的无界性也为西方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通畅的渠道,在金钱至上观念的诱导下,不少人不择手段,利用网络从事盗窃、诈骗、非法传销、贩卖黄等经济犯罪活动。这表明网络上的非道德和违法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现实社会的稳定,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道德底线,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阻止。(三)逃避税收监管网络交易的避税行为已成为现阶段网络黑色经济违法活动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方面会造成国家财税收入减少,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易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而进行重复性违法,甚至扩大或升级其违法行为,最终构成犯罪。网络交易中不开发票、不缴税款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成因主要表现为:其一,网络税收立法不完善。我国现行税法规定,无论通过何种形式,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应缴税,因此对网络经济活动征税是正当的。但是网络交易有其固有的特点,网上商务活动是以电子操作的形式进行交易的,各种账簿、发票等均以电子文本形式存在,网络经营者对于电子文本的修改十分容易,也很难加以控制;如果网络经营者不主动申报,税务机关即使发现也很难调查,因而网络偷税、漏税、骗税的行为大量存在。对此,现实中,税务机关既缺乏网上征税的技术对策,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法律法规对网上贸易行为进行监管,网络税收征管变得有名无实。因此,网络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迫切需要加强网络交易税收的技术性研究。(四)涉众经济违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网络黑色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涉众性,违法者利用互联网络向外传播违法信息是针对不特定的人群,因而涉及众多的受害人和大量的不特定受害群体。这种传播方式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危害大,而且违法手段多样化,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直接损害百姓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其违法手段往往是利用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以获取高额利润为诱饵,进行网络集资诈骗、网络传销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而网民在贪图利益心理的驱动下极易受骗上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受害人集体报案或者越级上访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3]违法者常常利用网络的无界性在境外设立网站或为逃避追查藏身境外,致使监管当局追查起来十分困难,持续时间也较长;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抓到了违法者,赃款也被挥霍殆尽,无法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因此,涉众型黑色经济危害巨大,应是我们防范和治理的重点。

网络黑色经济的治理对策

上一篇: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会计准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