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44

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6]洪银兴.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J].江海学刊,2001,(1).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2篇

1、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是甚么?迄今为止还没有1个统1的定义。各种不同的见解大致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第1种观点认为,从字面上理解,网络经济是基于互联网进行资源的分配、出产以及消费的经济情势。其基础前提是互联网,其核心将是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发展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它使世界经济在互联网上以数字情势产生联络后极大地扭转了容貌,因而网络经济也称为“数字经济”。

第2种观点认为,网络经济,顾名思义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出产者与消费者互相提品以及接受服务的经济流动。网络经济以信息产业以及服务业为主导,其价值不但表现在网络公司自身可以通过为社会提供服务而取得巨大的潜伏收益,而且表现在它可以营建1个新的社会形态,为全部社会成员提高经济创造力提供1个平台,使整个社会能实现财富的迅速会萃以及奔腾发展,对于于普通群众掌握信启、的速度、深度、广度发生深远影响,进而为相干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

第3种观点认为,网络经济是以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为主要载体的经济形态。从经济形态层面上看,网络经济依赖的是以数字化信息网络为依靠的全新的出产力,信息成为首要的出产要素,这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从产业发展层面上看,网络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信息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业(包含各种信息媒体、网上中介服务及整个IT产业),但任何产业都将信息化、网络化,网络时期可能不存在独立于互联网以外的企业,因此这不是单1产业概念,而是总体经济范畴;从个人消费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微观层面上看.电子商务巨大的可选择性使商品的推出更趋向于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厂商将告别单向设计、范围出产、重在推销的刚性思惟,而转向与消费者交互式设计、小范围多样化出产、全程营销的柔性经营模式。

第4种观点认为,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及依靠的经济。电子商务是1种新的交易方式,是社会出产力发展到必定阶段、科学技术发展到必定高度、社会交易文化发展到必定水平的产物,是交易方式合乎其内在规律的产物。

第5种观点认为,网络经济是指后工业社会信息价值取代工业价值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流动。它是“知识经济”或者“新经济”的1个层面或者表象,从广义上讲,网络经济还包含与互联网建设有关的信息、产业以及利用互联网络的通讯产业。

2、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网络平台使企业可以绕过经销商直接与需求方沟通、客户也能够直接定货乃至指令出产。供求双方直接耦合的瓜葛链扭转了传统的市场结构,缩减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二.网络经济是数字化经济。电子信息降低了时空距离酿成的磨擦系数,并且发生了“正反馈规律”——边际消费效应递减,越用越想用,边际本钱递减,越出产越廉价。网络经济中扩张本钱接近于零,供给增添,价格降落,致使需求随即增长。网络经济可以突破3维时空的诸多限制,提高出产力。 。

三.网络经济是全世界1体化经济。首先,在地舆空间上,互联网可进行全世界信息传布,全世界性的交易没有地舆位置的障碍限制,使网络经济的市场更拥有全世界1体化特色。其次.在信息资源上,互联网体系因近乎无穷的信息存储空间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世界各地的网上信息可以便捷地检索以及迅速地传输,使不同地域的经济联络更为便利。第3,网络经济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二四小时内随时上网交易。

四.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流动所构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流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增进的。培养以及增进虚拟经济的成长,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五.网络经济促成高层次竞争。超时域性使竞争广度大为拓展,企业着眼于全世界市场,也要面对于全世界性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产品以及服务,而不是资本范围,小企业与大企业站在1条起跑线上,使竞争更为公平,同时优越劣汰的过程加快。企业可延续的竞争优势,主要再也不依托禀赋的自然资源或者可供应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六.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纤传输信息。反应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至关于正常日历年的一/四。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搜集、处理以及利用大量的信息。二l世纪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重视速度的经济。

七.网络经济变革了企业的市场准入前提。互联网有灵便多样的入网方式并随时可以扩容,是1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中小企业只需在互联网上树立1个网页,就能够打开国际市场,接触全世界规模内的泛博用户,而无需庞大的商业体系、昂贵的广告费用以及众多的营销人员。网络经济时期市场的准入前提中,资本的地位已经让位于科技与知识,这有益于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新成立的公司可以取得以及大企业一样多的机会。

八.网络经济是立异型经济。它源于高技术以及互联网,但又超出高技术以及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

异,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强调钻研开发以及教育培训,若非不断立异,其新经济的“新”也就难以为继了。在技术立异的同时还需要有轨制立异、组织立异、管理立异、观念立异的配合。立异来自创造性,创造性的存在,要有从无序中追求有序的环境,而创造性的施展,则请求从有

序中冲刺出来,发生适度的无序。

3、网络经济的影响

关于网络经济的影响,理论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钻研与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

第1种观点认为,作为当代经济流动最新的、最活跃的情势,网络经济已经经在现今的经济糊口中的技术层面产生了首要的影响、对于经济流动发生了根本性影响。

(一)对于经济流动运行情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于商品交易方式、对于商品出产组织情势的影响。

(二)对于经济流动内容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经济流动主导因素的变化,即由知识而不是资本主导剩余权益的分配,资源的组合情势产生了变化,货泉资本追赶资源或者技术者的现象转变成货泉资本追赶知识具有者的现象。

第2种观点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政府政策制订的角度,指出网络经济主要有3方面的影响:(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在新经济前提下,网络产品以及服务的价格水平不断降落,质量、机能不断完美,使患上我国可以支付较少的费用购买以及安装世界上最早进的计算机与网络装备,使用较成熟的软件系统,即应用“后发优势”实现与

发达国家在同1起跑线上的竞争。另外一方面,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金融、保险、贸易等服务业进行改造,使这些产业从新取得竞争力。(二)对于我国就业、收入分配以及传统产业构成巨大冲击。在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巨大变化,表现在不同教育水平、不同职业的就业者之间,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将严重拉大。对于我国传统产业而言,网络化将使那些不能提供1流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陷于窘境或者破产,在全世界出产能力多余中失去生存的空间。(三)对于我国轨制、文化带来的影响。网络经济使国别概念淡化,拥有极强的“超国界性”以及全世界化特色,势必对于咱们已经经习气的管理体制以及政策发生冲击。1方面, 各国政府基于本身“特点”而设定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将被国际组织的统1规则所取代,政府的1大部份权利将移交给国际组织。另外一方面,网络经济使政府基于“信息不对于称”而进行国家干预的理由变患上苍白,由于网络经济提供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及信息支撑,使“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网络对于各国的文化、社会意理发生重大的冲击,似乎是不可防止的。

第3种观点指出,因为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的1个特称或者别称,它对于经济理论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1个途径是以新的视线或者用新的法子来解释原本的理论,使其有新发展。例如,引入信息 的不完整性、有本钱性、非对于称性,使经济学中传统的市

场理论、均衡理论、企业理论等产生了质的变化。另外一个途径是重新的经济现象动身,钻研以及确立新的经济理论。例如,信息产业的发展推进经济学边际效益递增理论、无形资产及其评估理论的钻研等等。

4、关于网络泡沫

受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攀上五000点大关的示范以及鼓舞,自二000年一月以来,以上海梅林、综艺股分为首的网络股成为市场1大亮点,1时间网络概念深刻民心,成为市场追赶的主要热门。理论界对于网络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并构成了下列不同的观点:

1种是以吴敬琏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认为,网络泡沫就是网络股泡沫,它是股票的价格脱离了公司的基本面,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的市场虚升部份。爆炒网络股井使之泡沫膨胀,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利小弊大。由于到现在为止,尚无不被的泡沫。在吴敬琏先生发出正告不久,我国沪深股市中的网络股以及高科技股纷纭呈现大幅度回调或者下跌,验证了吴先生的耽忧。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泡沫是1种价值膨胀,在中性的意义上理解,应该是指资本膨胀情势的资本转移。即在金融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实体资本增长速度的进程中,股市将膨胀出来的资本,依照人们对于目前投资结构与未来投资结构之差构成的机会的理解,从“夕阳产业’’转向“旭日产业”,使实体资本的相对于价值产生变化。

第3种观点认为,网络股泡沫是炒作概念炒出来的,是1种投契性泡沫。(一)这轮“网络股热”,与其说是投资

者对于网络发展的巨大希冀以及坚定信心,无宁说是证券市场的庄家借网络神话炒作股票,大发不义之财。(二)在网事还不10分发达的中国,股市炒作网络股纯洁是照搬美国的模式,跟在人家后边投契1把而已经。(三)网络空间的无穷不等于公司成长空间的无穷,网络股票的泡沫在于许多人格行业的成长空间看成为了企业的成长空间。(四)目前的网络高烧带来的误导是在试图获取1种过错的轨制、过错的游戏规则。

第4种观点认为,网络股泡沫是1种良性的、公道的泡沫。理由是:(一)现代的网络股泡沫现象,实际上是1种资本膨胀的结果,通过资本市场运作,资本膨胀出来,而后投向新兴的“旭日产业”。(二)在资本运营的市场上,泡沫越多越好。它有益于网络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来经营自己的网站,而完美的网站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三)网络股泡沫自身也在加速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1个独立的产业,构成了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市场。而这个市场的规则完整不同于货泉市场以及什物市场。泡沫恰是体现了这个市场的价值,只要这个市场存在,泡沫就不会决裂,其价值也会愈来愈高。

第5种观点认为,网络经济的“泡沫”式发展,实际上拥有平衡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功能。这是由于,投资于互联网的风险投资,良多是资本市场的衍生物,在这些“泡沫”转化为互联网这类新“泡沫”的情势的进程中,1方面使网络经济迅速膨胀,另外一方面,网络的基础建设又同时刺激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之所以可能呈现这类良性“泡沫”循环,是由于网络的未来绝对于利好,这是房地产、汽车等产业所没法比拟的。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网络经济的涵义

网络经济的概念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概念,在于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有人定义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人力资本基础上的经济形式。我国经济学工作者乌家培先生认为,对网络经济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的经济活动,如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其他网上经济活动。这是Internet从1993年开始应用于商务活动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广义的网络经济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或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活动。因此,它还包括非因特网的网络经济活动,特别是因受信息革命影响而正在变化中的传统经济活动,如电子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的经济活动。人们通常是按广义的网络经济来理解和认识网络经济的,媒体上有时出现的信息经济的概念,其意思也大致如此。

对网络经济还可以从经济形式的不同层次来理解。从宏观层次看,它是不同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与以往经济形态不同,它正在或将以智能化信息网络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并使信息成为同物质、能量相并列甚至更为重要的资源。从中观层次看,网络经济是指发展到互联网阶段的信息产业,也就是网络产业。它又分基础设施层、应用基础层、中间服务层和商务应用层四个层次。从微观层次看,网络经济就是新兴的网络企业、网络市场,包括居民的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微观经济活动。

二、网络经济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网络经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传统经济学中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其主要思想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一规律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传统经济中广为存在。然而,当我们迈入网络经济,这一规律似乎不怎么灵验了。例如,微软公司开发视图操作系统windows95时投入了近2亿美元的资金,然而开发成功后,从第二张光盘开始,其生产成本只有50美分,且其在市场中的售价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也就是说,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网络经济这一新型经济中不再成立。

继而有许多学者、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他们提出了边际收益递增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思想是:随着某一可变生产要素的等量递增,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会一直递增下去,而不会呈现递减。这一规律在网络经济中很为普遍。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仍在网络经济中发挥作用,毕竟网络经济不是空中楼阁,它要以传统经济为基础。我们所说的是,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已不是 “金科玉律”了,它也有失灵的时候,失灵的原因是因为有边际收益递增规律起作用。

三、网络经济边际收益递增的原因

(一)网络经济中的三大定律。网络经济存在着“马太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最终会强化垄断,直至赢者通吃。除此之外,网络经济中还有三大定律,即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

1、梅特卡夫法则。指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平方的速度增长。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这样网络对于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n2-n成正比。如果一个网络对网络中每个人价值是1元,那么规模为1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等于1,000元;规模为10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就等于10,000元。网络规模增长10倍,其价值就增长100倍。

2、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最早是摩尔发表在1965年4月19日出版的《电子学》上的一篇文章。他归纳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即每过18个月晶体管的集成量加倍,而价格减半。

3、达维多定律。强调的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创新的重要意义,其含义是一家企业若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则必须在本行业中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它其实是“马太效应”的一个应用,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实力强的企业有更多的人力、财力来投入初期的开发和研究,从而更可能获得成功;相反没有实力的企业则只能面临着更不利的处境,甚至被淘汰。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并不总是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但它几乎总是新一代产品的首家推出者。同样,微软公司的Windows也并不是当时最好的微机操作系统,但它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终于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无人能与之抗衡。

三大定律很好地解释了网络经济中收益递增原因,例如梅特卡夫法则是基于每一个新上网的用户都因为别人的联网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机会。它指出了网络具有极强的 “外部性”和正反馈性:联网的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越大,联网的需求也就越大。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梅特卡夫法则指出了从总体上看,消费方面存在效用递增――原来的需求创造了新的需求。对于摩尔定律,它的背后实际上是学习曲线。学习曲线说明了随着产出的增加,厂商不断改进它的生产,结果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这是关于收益递增的真正原因,因为它显示了一条下降的边际成本曲线。达维多定律说明网络经济中的主流化现象。由于协同价值和锁入效应的影响,消费者对于一些网络产品的使用产生习惯性,他们的消费行为显示出巨大的黏性。这些消费者很难再转而使用其他相似的同类产品,从而使厂商拥有不断增加(至少不会减少)的消费者数量。

(二)网络经济中报酬递增的其他因素

1、边际成本递减

(1)网络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规律。工业社会的经济学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一法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范围的扩大而增加。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相反的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低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范围的扩大而减小。比如,IP电话的成本没有空间远近概念,国际长途与市内通话成本相同。微软的成本并不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下降,相反,第一个拷贝时,成本最大,市场占有为100%时的最后一个拷贝成本最小。

(2)经济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原因在于它所依据的实践基础的转移。对于迂回生产方式的工业经济来说,社会化成本就是迂回的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反映了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它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耗费,都在迂回路径上或者说社会化范围的扩大上。超过一定限度,这个范围越扩大,它创造的边际效益则越减小,边际成本越增加。而对于直接生产方式的信息经济来说,由于时空距离的消失和“比特”替代物质资本,在社会化上耗费的物质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一个不变的初始投入,边际效益递增,而边际成本递减。由此可见,边际成本递增转变为边际成本递减的关键是两种文明的经济在迂回路径上的成本具有正好相反的特征。由于工业时代的全部经济学都是建立在迂回路径上,大量地耗费物质成本,而不可能考虑知识替代、零成本拷贝这些低物耗现象,这一点造成了整个传统经济学的崩溃。在网络经济时代,经济学的主题发生了逆转;工业时代,稀缺的并不是产品和资源,稀缺的实质是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本身,因为它是成本最高的。而在信息时代,物质资本十分充足,而消费者的满意度,生产者对消费者的直接贴近本身成了稀缺的资源。

2、交易成本下降。科斯认为,企业组织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的最优规模由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决定。网络正从多方面降低交易成本。

(1)企业内各种运营成本下降。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企业的自组织能力越来越强,管理费用越来越低。从MIS到MRP、从MRPⅡ到ERP,企业在网络环境下不断重新整合自己的战略资源。20世纪九十年代初,哈默博士更是提出基于现代IT技术的BPR。企业流程再造成功后的企业,其运营成本一般都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2)企业外交易成本下降。企业外交易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在网络经济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搜寻成本高昂造成的价格分散,使得市场难以产生高效率。电脑网络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网络经济中理性人也不愿意透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但它可以很好地解决搜寻问题。网络中接近零费用的信息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主观不确定性,降低了错误决策的成本。

(3)高昂的进入成本。高昂的进入成本使得厂商具有向下的平均成本曲线随着产出的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减少,造成收益递增。而网络经济在这点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有关可数字化产品或服务的进入成本中,大部分是知识成本。这一块可以说不是沉没成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别的可数字化产品的投入。

3、规模报酬递增在网络经济中的表现。随着网络成员的增加,其网络价值爆炸性地增长,而价值的增长又吸引更多的成员加盟,结果就产生了更多的回报。现在这种规模报酬递增定律已大大超出了以前经济学教科书上所讲的增加的回报规模。现在新经济的规模报酬增加定律和老的规模报酬递增定律都是一个正反馈循环链,前者是受网络的力量所推动,后者不是。首先,工业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是线性增长,网络经济的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数增长。其次,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来自于公司为了超过竞争对手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所创造的经验(优势)是它自己的。与此相反,网络的规模报酬递增是整个网络共同创造的,并被所有网络成员所分享。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4篇

事实上,整个中国经济目前正经历一次不可阻挡的崛起,这才是导致网络热潮回归的大背景,中国的崛起将成为2004年世界经济的主旋律之一。

尽管中国经济业已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至今增长速度仍不见颓势。目前,任何与中国经济相关的产业、产品,无论是制造业、基础工业抑或原材料,价格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中国产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又带动了全世界经济领域的产品价格。北欧地区许多多年封存的矿藏,为了中国而重新开采,许多国际重要会议都在中国举行,上海市一年的建筑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一年的建筑产值。在这些细微的经济现象背后,我们发现,一切都与“中国热”息息相关。

由2003年喷发的这一次“中国热”,跟十年前的那次“中国概念”大不相同。十年前,即1992年左右“中国热”,主要缘起于外资对于中国存在大量未开垦处女地的一种乐观,一种对中国继19的那场之后政府可能出台更多开放政策的预期,属于一种由于对中国缺乏了解而产生的浪漫情怀。那一阶段,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大量投资却一无所获,结果多年黯然神伤。

但这一次“中国热”与十年前相较却发生了彻底的质变,它是由外资和中国民营企业、国企三方共同构成的中国经济主体的经济增长。这一次“中国热”,外资直接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一部分,真真切切把自己融入了中国,具有了自己的体验。作为中国经济的参与者,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一样对中国很有信心,因此,才能够跟随中国经济成长。这次“中国热”不是浪漫的热,而是现实主义的热。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中国概念的经济领域都会上涨,而不单是网络经济。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崛起背景下,现在中国经济的鸭就是网络,它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最早感受到这个水暖。

为何网络经济会成为“中国崛起”中的那只鸭子?

原因之一,在于网络是新经济中最缺乏沉积的领域,不像其它产业那样厚重。传统产业从生产链条到企业管理都非常紧密,沉积厚重,因为传统的经济价值链是经过千百年构造出来的。相比较而言,网络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方向,比较脆弱、敏感,所有的东西都在构建当中。因此,一旦经济体系有风吹草动,首先反映的就是网络经济。

另一原因是,目前全球经济处在一种“解构”状态,已经“倒置”:原来依靠传统经济的产品主导、服务配合,转变为现在的服务主导、产品配合,原来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现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根据需求者的需求反向构造价值链。在全球经济的“解构”状态下,网络经济恰恰是构造新价值链的起点。它没有历史负担,同时又最贴近“新生代”的消费者――一个从20岁到40岁之间、面向未来且最具消费能力的群体。这群“新生代”由于年龄优势而没有历史负担,更容易接纳新知识,掌握网络,掌握新世界,这批人实际站在了一个新世纪的起点,这个新世纪的起点是集一百年来从消费为中心的生产价值链的创造,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新构造价值链,迫使以传统经济为根基的原有价值链跟随自己的节拍转动。当然,这一转变的彻底完成还而陧以时日。五年前的网络热,正是这种转变过于“冒进”的结果。尽管网络经济曾经受到挫折,但构筑新价值链的过程不可逆转。当你认识到这种趋势后,所要做的就不是去嘲笑“新生代”和“网络经济”曾经的失败,不是去嘲笑他们是否浮躁,而是要去感受它们的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网络热潮回归,是带着创造价值链的使命而来的,区别于五年前那次网络热。当年,很多词汇只是一个概念,但现在很多关键“概念”已经变成了现实。首先是“外包”的观念业已为整个社会所接受,而在过去中国人习惯小而全或大而全,都是自己干。“外包”的成熟为网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经济的“砖头和钢梁”全制造出来了,剩下的任务就是“组装”了。第二个概念是“战略联盟”概念被接受,企业开始认识到它们共存的状态不再局限于互相竞争,而是可能达成共赢的模式,做出非零和决策。所以,大家开始为高速发展而合作,而不是为了生存而你死我活。此外,几年间形成的高数量级的“网民”,也是这次网络经济热潮的一个坚实基础,而大量企业形成了“网络”意识注册网名,更为联结这些经济体建立了基本的结点。而更重要的是,大量创业者的坚持和激情使他们获得了成功。当年网络泡沫破灭,很多人丧失信心、慢慢出逃了,但是始终有一批人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至今开始收获。但即使没有丁磊、陈天桥、张朝阳这些人,中国这样一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有创新激情的中坚力量将决定,必然有另外一批人成功。要知道,在足够大的众数群中,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也一定会发

我们今天看网络经济热潮,明天会看到更多的产业兴起。我个人认为,这种趋势会如同排山倒海,一波一波地往下走。而未来有希望继网络经济热潮崛起的产业,将是中国管制力量最弱、自由化空间最大的产业,爆发最大的力量。比如我们看到的煤炭、钢铁、建筑材料,等等。看来,中国诸多产业领域已到了应该逐渐“放弃管制”(Deregulation)的自由化时代。

尤其是在金融、能源、公共事业领域,更应该积极“放弃管制”,走向自由化。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和市场发展到了今天,解决放松管制导向的经营自由化应当比关注产权改造导向的改制活动更为重要。现在,整个社会需要生长,需要强人的经济动力,只有放松政府管制,产业和企业才能够获得出土、蓬勃而出的机会。

这里所说的“放弃管制”与“国退民进”概念不一样。管制和改革是不一样的,改革是解决产权问题,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革命、刘历史的颠覆;而管制是要确定一个私有和公营之间的界限,是政府和个人之间以及企业公私之间的经济契约,管制是一种渐进,―种妥协,一种谈判。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5篇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经济不断产生,网络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由于其和传统经济相比表现出来的优势,网络经济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网络消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有三个最核心的内容需要改变,一是速度变化,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力转换。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进出口,需要进行顺应时代的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消费已经变成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网络经济下,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下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并作出述评分析。

【关键词】

网络经济;农村经济;消费行为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研究网络经济的时间都是比较早的,在有关网络经济的研究中,最早研究的学者是JohnFlower,其一开始提出了网络经济的概念,其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伴随着数字化商业时代已经来到,消费行为开始发生转化,新的消费方式就要来临。Nicholas(1996)针对网络外部性进行深刻的探讨,对其来源和对市场结构和价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网络接入的定价和服务的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网络接入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Soon-yong,Dale,Andrew(1996)提出电子商务经济学,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并且提出其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效率较高、实时性较强的特点,对传统经济的交易方式进行了转变,在交易市场方面、流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周扬(2015)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研究发现,其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消费支出上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陈亮、朱琛(2010)通过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增加收入,改善社保以促进消费。熊爱华(2010)提出了增加收入、完善分配制度、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王芳(2006)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在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中,利率和不确定因素是关键原因。

(二)在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研究方面。

李伟(2010),周扬(2015),王珊珊(2010)从居民收入、消费观念、保障体系和其他流通体系、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张少峰(2011)认为,物流体系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较少影响农村网络市场消费的发展。王鹏飞(2014)认为网络消费的深度和网络本身的特性问题,影响着居民消费。还有就是农村居民本身的原因,收入,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都影响着自身的网络消费。

(三)有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韩耀(2007)通过对网络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选择进行分析,阐述了新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林中燕(2009)通过对网络经济下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行为为基础建立了网络经济下的消费需求理论的研究模型。郑英隆(2012)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对产品的搜寻方式,消费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唐嘉庚(2006)通过分析网络经济在交易产生过程中的双方互动进行分析,认为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厂商或者经营者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张少峰(2011)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市场开始逐渐扩大,尤其是信息化比较高的区域,网络的消费行为在不断增加,消费市场在良好成长。田媛(2007)对网络经济的新特性:由边际效用递减变为边际效用递增、由客观稀缺性变为主观稀缺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居民的消费效用曲线呈递增的趋势。安增军(2016)先从影响居民消费的四个网络经济运行特征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及支撑效应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高孝平(2015)认为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行为开始转变。网络经济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消费行为进行了优化,为内部消费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欧艳群(2014)通过研究发现网络经济背景下衡阳市民多渠道消费者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由于消费往往容易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多渠道的消费表现也就不同。戴有山(2015)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需求向发展和享受型升级;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实现条件的优化;拓宽了消费对象。刘晓红(2013)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也不断提高,但农村网民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过高,互联网使用深度不够,网民结构不合理。

三、述评

现有的文献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分别有大量的资料,对网络消费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基础。但是这些文献在两者的结合方面较少,尤其较少从消费者方面分析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发生的变化,以及整体网络消费的发展情况和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也不足,专门研究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章不多。在以上方面研究有待继续深入,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本文如果继续展开分析的话,针对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合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根据作出的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出来的结果,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网络经济新环境下农村居民的消费。

作者:李晨阳 牛文旭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高孝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2015,20:94~96

[2]安增军,林珊珊.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2~115

[3]刘红荣.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325

[4]张少峰.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分析———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1,3:34~35

[5]林中燕.基于网络经济的消费需求理论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34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农村经济;消费行为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研究网络经济的时间都是比较早的,在有关网络经济的研究中,最早研究的学者是JohnFlower,其一开始提出了网络经济的概念,其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伴随着数字化商业时代已经来到,消费行为开始发生转化,新的消费方式就要来临。Nicholas(1996)针对网络外部性进行深刻的探讨,对其来源和对市场结构和价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网络接入的定价和服务的质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网络接入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Soon-yong,Dale,Andrew(1996)提出电子商务经济学,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并且提出其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效率较高、实时性较强的特点,对传统经济的交易方式进行了转变,在交易市场方面、流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周扬(2015)通过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研究发现,其消费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消费支出上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陈亮、朱琛(2010)通过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增加收入,改善社保以促进消费。熊爱华(2010)提出了增加收入、完善分配制度、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王芳(2006)通过计量研究发现,在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中,利率和不确定因素是关键原因。

(二)在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研究方面。

李伟(2010),周扬(2015),王珊珊(2010)从居民收入、消费观念、保障体系和其他流通体系、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张少峰(2011)认为,物流体系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较少影响农村网络市场消费的发展。王鹏飞(2014)认为网络消费的深度和网络本身的特性问题,影响着居民消费。还有就是农村居民本身的原因,收入,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都影响着自身的网络消费。

(三)有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韩耀(2007)通过对网络经济时代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选择进行分析,阐述了新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林中燕(2009)通过对网络经济下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行为为基础建立了网络经济下的消费需求理论的研究模型。郑英隆(2012)认为网络经济的产生,对产品的搜寻方式,消费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唐嘉庚(2006)通过分析网络经济在交易产生过程中的双方互动进行分析,认为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厂商或者经营者的信任程度,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张少峰(2011)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市场开始逐渐扩大,尤其是信息化比较高的区域,网络的消费行为在不断增加,消费市场在良好成长。田媛(2007)对网络经济的新特性:由边际效用递减变为边际效用递增、由客观稀缺性变为主观稀缺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居民的消费效用曲线呈递增的趋势。安增军(2016)先从影响居民消费的四个网络经济运行特征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及支撑效应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高孝平(2015)认为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行为开始转变。网络经济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消费行为进行了优化,为内部消费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欧艳群(2014)通过研究发现网络经济背景下衡阳市民多渠道消费者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由于消费往往容易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多渠道的消费表现也就不同。戴有山(2015)研究发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需求向发展和享受型升级;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实现条件的优化;拓宽了消费对象。刘晓红(2013)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也不断提高,但农村网民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过高,互联网使用深度不够,网民结构不合理。

三、述评

现有的文献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分别有大量的资料,对网络消费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基础。但是这些文献在两者的结合方面较少,尤其较少从消费者方面分析网络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发生的变化,以及整体网络消费的发展情况和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也不足,专门研究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章不多。在以上方面研究有待继续深入,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本文如果继续展开分析的话,针对网络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合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根据作出的实证分析和问卷调查出来的结果,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网络经济新环境下农村居民的消费。

【参考文献】

[1]高孝平.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J].人民论坛,2015,20:94~96

[2]安增军,林珊珊.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效应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12~115

[3]刘红荣.网络经济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6:325

[4]张少峰.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分析———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1,3:34~35

[5]林中燕.基于网络经济的消费需求理论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34

[6]戴有山.网络经济时代创新消费方式新格局[J].中外企业文化,2015,3:9~11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7篇

但是人们愈来愈感觉到,网络经济不象是空穴来风。经济以及糊口的现代时速已经经到了令理论以及学术钻研跟不上脚步的程度。而现代人对于新技术新思惟新概念的吸收如斯之快,以致于历史的视角常常被那些斑驳陆离哗众取宠的新语言新观念所蒙蔽。在这类情况下,如果经济学或者广义的经济分析界,继续悉听股评家简单地从网络股演绎网络经济,或者者听凭IT精英使用技术密钥开解新经济之锁,那末恐怕就再也不是1种深沉,而是1种怠惰了。

历史的观念:演化以及立异 现代人有1句流行语: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话反应了技术变革及其对于社会经济、传统文化以及道德观念的迅猛冲击。如果不能用历史的目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变化,就很容易由于近视而隐约。无论社会以及经济如何变化,它们都将会1如既往,继续体现并树立在咱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面对于网络新经济,咱们深信,只有从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化中,并且运用从这类演化中提炼出来的那些经济学思想,才能够对于新经济形态或者新经济现象做出科学而公道的解释。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初版叙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1个自然历史进程。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开山祖师马歇尔也曾经形象地借用“自然界不能奔腾”这句格言,来表述经济进化是渐进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以及明天。人类发展进程中的1切立异,老是不能离开已经有文明提供的基础。只有那些真正推进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演进的立异以及变革,才拥有革命的历史的意义。因而,当咱们处在新旧经济时期交壤区,探索如何在网络社会中生存以及发展的时候,不得不抱有这类历史的观念。

210世纪对于社会经济形态演化进行了深刻考察且拥有盛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美国人性格拉斯·诺思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两个首要因素是技术立异以及轨制立异,经济社会形态演变进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变迁以及轨制变迁的进程。网络经济作为1种新经济形态,其实不是单纯的电子技术革新。互联网技术及其对于经济糊口的深入影响,也不是简单的“触网”。必需从社会演化以及经济流动的公道性中追求对于网络经济的全面理解。

经济社会历史演化的启示 人类经济流动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物资(广义的物资包含能量与信息)变换流动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利益交流流动。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资瓜葛表现为出产力状态、出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瓜葛则表现为产权瓜葛、企业轨制和利益体系。人类的这类2重交流流动使经济社会拥有普遍的2重性:1方面,它拥有自然、物资、科学技术所拥有的1切属性;另外一方面,它又拥有社会、精神、人文人际瓜葛体系所拥有的1切属性。这2重属性,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每一1个进程中,都是交织在1起相互关联共同产生作用的。

依据人类交流流动以及交流方式的变迁,经济学家把经济社会的历史演进大致划分为几种社会形态,例如自然经济以及商品经济,并前瞻性地描写未来经济的结构以及形态。下表主要从技术基础、出产以及交流的方式,和财产轨制等方面,概括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化。

当尝试从自然的历史进程来察看网络经济时,经济社会的演化启迪了咱们正确地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的思路恰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些问题是:

(一)网络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1种新形态,仍是象征着经济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二)互联网成为新兴产业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扩大,是呈现“网络经济”概念的直接缘由,这类经济形态演化的深层缘由又是甚么?

(三)现代市场经济是发达的交流经济,但是不管交流的规模怎么扩展,也没法消化日趋膨胀的产品供给,因而现代经济1直在追求提高市场效力的法子以及手腕。互联网的经济价值是不是正在于此?

(四)进入壁垒是保护立异利益以及延缓投资边际收益降落的有效屏障,如果信息同享技术偏向于解除进入壁垒,那末,网络经济是否增添了整个经济系统的风险?

(五)如果在信息时期以及知识经济中,同等以及机会的独一障碍是资本及其所有权,那末网络经济能给咱们提供某种解决的方案吗?

(六)经济变革的规律是,技术立异老是不断把出产力从传统产业中解放出来,并在改造以及完美传统产业的同时,把整个经济社会推动到1个新的历史阶段。因而新经济的发展既取决于传统产业已经经到达的出产力水平,也取决于新兴产业所包括的经济潜力。从这个观点动身,我国具备进入网络经济的前提吗?

网络经济透视:本色以及特征 工业时期所累积的巨大出产力,正被人类用于建设1个斩新的经济社会。二一世纪的主流是:网络技术、网络通讯、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糊口、网络社会、网络世界。

大致从二0世纪七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GDP愈来愈依赖于以电子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流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正象工业革命把九五%的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1样,现在信息革命也把绝大部份从业者从传统制造业中解放出来。风险资本对于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青睐,指引了经济社会的取向。这说明“网络经济”的概念拥有现实的基础。

信息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产业毫不是偶然的。信息在经济流动中的意义,是被经济学疏忽的1个首要方面。从信息的角度看,自然经济因为缺少快捷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手腕,人们没法取得外界的信息,因此既没有交流的渴想,也没有交流的前提。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程看,出产扩张始终遭到市场的限制,而市场又遭到信息的限制。所以1切使信息的搜集、传布以及应用产生革命的流动,都会增进交流的发展。一五世纪末哥伦布新航道的探险以及新大陆的发现,使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海,因此造就了大不列颠的繁华。而把工业技术的立异成果扩大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恰是交通运输体系以及通讯系统的革命。因而可以确定,互联网所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势必带来交流以及市场——体系的又1次革命。网络经济就是这类革命的结果。

人类在发展中1直在追求彼此之间的沟通以及理解,承载信息的媒介恰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发明以及产业化的。但是与现代数字信息媒介相比,传统媒介的发展始终没有超出狭隘的产业界线,其商业利用也至关有限。互联网扭转了1切:一.互联网与旧传媒共同组成庞大的信息网络,为交流以及市场流动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信息同享的理念以及技术撤除了市场进入障碍,因此把交流流动的规模扩展到史无前例的境地。二.电子数字技术不但是信息技术,它还更新了金融手

腕以及信誉体系,为交流行动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方式以及结算方式,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市场效力。三.原来商品交流的网络是集中型的,以商业中心以及批发商为中心构成辐射型的销售渠道以及配送体系。而互联网络是散布型的,由无数网络结形成鳞次栉比式的网络,所以通过网络所进行的交流流动是并联的系统。网络交流提高了交易的频率以及速度。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交流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网络经济是电子化的现代交流经济,是市场流动的网络化,因而也能够说,网络经济就是网络化的市场经济。

关于网络经济,人们提出了不少概念。咱们认为有些概念独树一帜,但其实不正确;有些概念则从某个角度或者某个侧面反应了新经济形态的特征。从国民经济形成以及主导产业的意义上说,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从网络经济中经济流动的技术含量以及知识资本的作用来讲,网络经济又是“知识经济”;从信息网络作为第4代传布媒介,并且被广泛利用于经济流动的角度来看,网络经济也能够说是“媒介经济”。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应注意的问题

当下,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座城,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快捷化、个性化、无边界性、高渗透性等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经济体,顺应时展趋势,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形态,它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由于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引起的传统经济产业部门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站信息招聘、旅游网站等。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网络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电子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移动智能等网络经济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信息平行交替和资源对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社会的竞争状态、生产方式、价值观念被改变。崔雪(2010)研究提出,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购物,享受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缩短了交易的时空距离,因此网络经济具有虚拟化、开放性、效率高、成本低、创新性五个特点。周丛根(2011)研究指出,网络经济具有强外部经济性、长尾累计效应、多重叠加效应、级数扩张特性。徐璇(2014)指出,通过网络经济可以制造商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同时网络经济具有无时间限制和无地理边界限制的特性,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企业造成威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络经济正在逐渐成熟,基本的经济原理仍然指引着网络经济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分析和考察其发展前景、盈利潜力及竞争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根据电子商务领域的经济特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现象进行分析。综上,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下。

1.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经济主体或者是企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行业形成网络化的经济系统,并不断创新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连接方式,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呈现出便捷、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交易或者交流,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同时缩短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间滞差,并突破了空间的约束,网上无形市场成了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市场活动空间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等,十分便捷。通过计算机网络构造了大量新的资源基础,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时代下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消耗,拓宽了经济发展面。

2.高渗透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较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传媒业等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医疗电子器械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之间迅速融合。

3.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吉尔德定律、马太效应、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四大定律上。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通讯系统的总宽带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宽带费用的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会最终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梅特卡夫法则:按照此法则,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摩尔定律: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减半。实践证明,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展示了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明显递减。随着入网人数增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会提高,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也会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和增值报酬,信息网络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源,从而增加报酬。

5.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只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不涉及其他利益主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契约履行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三方受到的影响为外部效应。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增加了成员,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6.可持续性。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有形资源和能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它促进和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一)虚拟购物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将为电商创造新场景,推动电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创造精准匹配、交互式购物等新体验,并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虚拟购物应运而生。虚拟购物借助于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让消费者网购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近乎真实的感官模拟体验。消费者进行虚拟购物,既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商品,还能享受到实体店购物带来的乐趣。但是,当前虚拟购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效果有待改进。虚拟购物平台上架的商品都需要一个个建模,非常耗时耗力。相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来说,虚拟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只是沧海一粟,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限;在虚拟试穿方面,网上模拟的身材肤色、穿衣样式等,跟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参考性不够强。有消费者坦言,现在虚拟购物远不够成熟,娱乐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这是网络购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二)发展共享经济

通俗的讲共享经济就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这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如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共享租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用车难。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合和利用的是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能够提供更具弹性的车源供给量,适应不同时期的出行高峰需求。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来自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汽车共享出行规模两年后将达1.8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网络经济发展策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认识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2.大力支持企业,培育网络经济创新主体。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乃至全球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3.发挥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基金融资方式。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培育发展“互联网+”领域创新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明确提出强化资金引导、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和鼓励跨界融合等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如组建网络创新研究平台等。

4.搭建人才梯队引领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

5.政府部门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简化行政审批、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强宣传引导和扩大交流合作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地区优势特色和借鉴外地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和网信军民融合等十个领域作为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2.注重宏观指导和实际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发展大势,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定标杆,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任务性目标,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设施建设,明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网络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界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顺应信息时展趋势。

四、结语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区域优势,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不断扩大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作者:祝孔儒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徐璇.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3]周丛根.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4]唐清利.“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4):286-302.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经济特征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何?网络经济将来的路在哪里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为核心,以网络信息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目标的距离。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基础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以下七个显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

1.快捷性

消除时空差距是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之一。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联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其次,信息网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网上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再次,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应是对市场变化发展高度灵敏的“即时经济”或“实时运作经济”。最后,网络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全球化经济。

2.高渗透性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三大产业分类法也受到了挑战。为此,学术界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用以涵盖广义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了。对于诸如商业、银行业、传媒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说,迅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还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边缘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间的相互结合和发展新产业的速度大大提高。

3.自我膨胀性

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四大定律上:

一是摩尔定律(Moore''''sLaw):这一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命名的。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实践证明,30多年来,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预计在未来仍有较长时间的适用期。

二是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Law):按照此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三是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非摩擦的基本规律其实很简单——你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你获利就越多,也就是说,富者越富。”

四是吉尔德定律(Gilder''''sLaw):据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未来10年),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吉尔德断言,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线”(Asympototic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不仅展示了网络经济自我膨胀的规模与速度,而且提示了其内在的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

边际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显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在工业社会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边际效益递减是普遍规律,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与此相反,网络经济却显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

(1)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及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显递减趋势。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也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网络的收益却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2)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这是由于一方面信息网络能够发挥特殊功能,把零散而无序的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

5.外部经济性

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各自独立的决策缔结的一种契约,这种契约只对缔约双方有约束力而并不涉及或影响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契约履行产生的后果却往往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个体或群体)。这些与契约无关的却又受到影响的经济主体,可统称为外部,它们所受到的影响就被称为外部效应。契约履行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可好可坏,分别称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非经济性。通常情况下,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的是自我增强的虚拟循环。增加了成员就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形成螺旋型优势。

6.可持续性

网络经济是一种特定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它与信息经济或信息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这一特点与实物显然不同。一般实物商品交易后,出售者就失去了实物,而信息、知识交易后,出售信息的人并没有失去信息,而是形成出售者和购买者共享信息与知识的局面。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直接性

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解释网络经济带来的诸多传统经济理论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姜奇乎先生提出了“直接经济”理论。他认为,如果说物物交换是最原始的直接经济,那么,当今的新经济则是建立在网络上的更高层次的宜接经济,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经济形态的一次回归,即农业经济(直接经济)一工业经济(迂回经济)一网络经济(直接经济)。直接经济理论主张网络经济应将工业经济中迂回曲折的各种路径重新拉直,缩短中间环节。信息网络化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突破传统流程模式,逐步完成对经济存量的重新分割和增量分配原则的初步构建,并对信息流、物流、资本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性重构,压缩甚至取消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三、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做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联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四、总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出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网络这一重要的科学技术,使其进一步推动经济更大的繁荣.。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经济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主导经济。

参考文献:

[1]萧琛:《全球网络经济》.华夏出版社,1999

[2]纪玉山:《网络经济》.长春出版社,2000

[3]乌家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黄亚钧:《知识经济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网络经济的概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43-03

当下,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座城,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快捷化、个性化、无边界性、高渗透性等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经济体,顺应时展趋势,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形态,它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由于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引起的传统经济产业部门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站信息招聘、旅游网站等。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网络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电子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移动智能等网络经济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信息平行交替和资源对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社会的竞争状态、生产方式、价值观念被改变。崔雪(2010)研究提出,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购物,享受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缩短了交易的时空距离,因此网络经济具有虚拟化、开放性、效率高、成本低、创新性五个特点。周丛根(2011)研究指出,网络经济具有强外部经济性、长尾累计效应、多重叠加效应、级数扩张特性。徐璇(2014)指出,通过网络经济可以制造商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同时网络经济具有无时间限制和无地理边界限制的特性,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企业造成威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络经济正在逐渐成熟,基本的经济原理仍然指引着网络经济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分析和考察其发展前景、盈利潜力及竞争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根据电子商务领域的经济特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现象进行分析。综上,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下。

1.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经济主体或者是企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行业形成网络化的经济系统,并不断创新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连接方式,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呈现出便捷、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交易或者交流,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同时缩短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间滞差,并突破了空间的约束,网上无形市场成了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市场活动空间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等,十分便捷。通过计算机网络构造了大量新的资源基础,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时代下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消耗,拓宽了经济发展面。

2.高渗透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较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传媒业等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医疗电子器械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之间迅速融合。

3.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吉尔德定律、马太效应、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四大定律上。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通讯系统的总宽带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宽带费用的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会最终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梅特卡夫法则:按照此法则,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摩尔定律: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减半。实践证明,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展示了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网j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明显递减。随着入网人数增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会提高,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也会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和增值报酬,信息网络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源,从而增加报酬。

5.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只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不涉及其他利益主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契约履行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三方受到的影响为外部效应。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增加了成员,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

6.可持续性。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有形资源和能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它促进和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一)虚拟购物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将为电商创造新场景,推动电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创造精准匹配、交互式购物等新体验,并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虚拟购物应运而生。虚拟购物借助于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让消费者网购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近乎真实的感官模拟体验。消费者进行虚拟购物,既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商品,还能享受到实体店购物带来的乐趣。但是,当前虚拟购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效果有待改进。虚拟购物平台上架的商品都需要一个个建模,非常耗时耗力。相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来说,虚拟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只是沧海一粟,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限;在虚拟试穿方面,网上模拟的身材肤色、穿衣样式等,跟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参考性不够强。有消费者坦言,现在虚拟购物远不够成熟,娱乐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这是网络购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二)发展共享经济

通俗的讲共享经济就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这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如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共享租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用车难。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合和利用的是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能够提供更具弹性的车源供给量,适应不同时期的出行高峰需求。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来自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汽车共享出行规模两年后将达1.8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网络经济发展策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认识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2.大力支持企业,培育网络经济创新主体。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乃至全球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3.发挥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基金融资方式。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培育发展“互联网+”领域创新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明确提出强化资金引导、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和鼓励跨界融合等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如组建网络创新研究平台等。

4.搭建人才梯队引领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

5.政府部门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简化行政审批、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强宣传引导和扩大交流合作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地区优势特色和借鉴外地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和网信军民融合等十个领域作为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2.注重宏观指导和实际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发展大势,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定标杆,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任务性目标,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设施建设,明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网络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a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界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顺应信息时展趋势。

四、结语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区域优势,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不断扩大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参考文献:

[1] 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 徐璇.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3] 周丛根.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4] 唐清利.“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4):286-302.

上一篇:医疗卫生建议范文 下一篇:普通企业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