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03 06:11:52

网络基础

网络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院;网络;多业务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073-01

1 医院网络基础架构现状及问题

医院网络是办公和医院信息化系统(HIS)的主干网[1],医院传统的HIS系统、PACS、OA系统、MIS等逐渐由独立建设走向融合,网络基础平台也从简单的数据业务逐步发展到数据、音频等多业务承载,但传统医院网络存在诸多不足,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欠佳;网络平台缺乏智能性,无业务识别能力;医院内网很少部署安全设备,网络的管理控制功能薄弱等。

2 医院网络建设目标

网络基础架构能够支持医院的各种办公、医疗和科研应用,也支持移动办公、信息、网上医疗与医学科研合作。骨干速率达到万兆同时具有向更高速率平滑扩容的能力。网络关键节点能够冗余热备保障系统连续稳定运行,为HIS、PACS等应用系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网络支撑平台。整合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多业务的端到端服务水平,支持多协议、多业务、安全策略、流量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网络平台,要以网络基础平台作为数据存储安全的基础,特别是像网络安全,数据的备份都变得异常重要,任何的系统停机或数据丢失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法律问题或社会问题[2]。

3 方案设计

3.1 本院信息量分析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医院主要的诊疗业务主要有门急诊诊疗、临床诊疗、医技诊疗等,相应的医院各个业务系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门诊系统要求高可靠性、高带宽和Qos;住院要求高可靠性、Qos、安全存储、无线局域网、VoIP、视频会议系统;PACS则需要储量大、扩展性强、数据快速存储、数据容灾、高宽带;体检系统要求体检人员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财务管理主要是人、财、物的管理,最大的需求是数据在服务器端和网络上的安全;区域医疗因为医院资源进行共享和整合,这需要稳定的广域网连接。

以上需求根据具体业务量来做决策依据,日信息量以本院为例:

系统日信息量(不包含影像系统),门诊信息系统页面流量统计(不包括影像信息的传输),以每接诊一个病人消耗系统35个页面,每个页面文件大小为2k计,一个病人需要约70k的网络流量。以门诊每日接诊8000人计,每日共消耗560000K的网络流量;住院信息系统页面流量统计,以每个住院病人消耗130个页面,每个页面文件大小为2k计,共计需要约260k的网络流量。以住院病人满员1800人计,每日共消耗468000k的网络流量;PACS数据流量9.5G/天,其他信息系统页面流量统计,按照门诊信息系统和住院信息系统的1/3计,每日共消耗206000k的网络流量,目标信息系统每日约消耗共计1234000k的网络流量。

业务数据 单据

数量 每单据数据量(字节) 网络负载流量(Mbit) 合计大小(Mbit)

门诊医嘱 8000 240kByte 8000*240*8*2/1000 30720

处方数量 4423 160kByte 4423*160*8*2/1000 11322

住院医嘱 53300 160kByte 53300*160*8*2/1000 136448

发票数量 6420 180kByte 6420*180*8*2/1000 18488

特检单数 19169 200kByte 19169*200*8*2/1000 61340

化验单数 22080 180kByte 22080*180*2/1000 7948

医学影像数量 1100 35.5M 360*35.5*2 25560

视频数量 5098 4M 5098*4*2 40784

财务记费 23980 180kByte 23980*180*8*2/1000 69062

小计: 401672M

3.2 设备要求

其中核心交换机在可靠性要求方面:控制与转发物理分离架构;冗余电源方面;冗余引擎/交换网;高性能方面:交换容量能满足端口线速转发,分布式处理,支持扩展;扩展性方面:有足够的扩展插槽及模块端口密度,满足接入及扩展需求;多业务方面:支持2/3/4层的交换,MPLS,IPv4/IPv6路由,组播,端口镜像;安全性方面:攻击防御、ACL访问控制列表。汇聚层交换机则要求足够的千兆端口(12-16个),支持万兆端口;端口线速转发能力;支持VLAN划分和子网汇聚,支持802.1q标准;三层交换功能 安全控制能力,ARP入侵防御,CPU保护等。接入层交换机要求满足支持2个以上的千兆上行端口,端口线速转发能力,支持VLAN划分和802.1q协议,端口安全达到IP+MAC+端口绑定、ARP欺骗过滤、802.1x、动态权限下发等。边界路由器要求具有卓越的可靠性、可用性、服务能力和性能;支持广泛的接口介质类型;高性能地址转换(NAT);有强大的路由处理能力和访问控制能力。无线网络要求能够支持802.11n技术,支持2.4GHz和5.8GHz双频段,可支持在较大范围内漫游,用户验证和安全机制,支持RFID等物联网应用。

3.3 网络设计的几个要点

拓扑结构:网络整体设计采用主流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网络架构[3],关键位置设备冗余、适当引入环形结构、瘦AP架构。

网络带宽: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1000M到桌面、802.11n无线网络应用。

资源规划:根据不同业务分配带宽、VLAN划分、路由协议部署、二/三层可靠性技术。

网络安全:内外网物理分离、内外网采用异构防火墙、VPN应用、身份验证。

多媒体应用:远程医疗、远程会诊、手术示教、PACS承载。

网络管理:性能监控、告警管理、配置管理、拓扑管理、无线管理。

3.4 网络结构设计

图1 网络拓扑

原则上采用层次化的网络结构,其中核心层实现高速数据转发,路由分发,汇聚层做到终结二层报文,安全策略及路由策略,而接入层则实现终端接入,其中部分区域(如服务器区),汇聚层和接入层可以合并。现医院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

4 结束语

新一代医院业务网络架构设计是以医院业务应用为主体,为医院用户提供端到端品质保证的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网络实体。其主要特点有:网络设备及链路资源利用率提升;可靠性极大提升,故障恢复时间从秒级降至毫秒级;在可靠性提升的同时,网络复杂度没有增加,管理难度降低;多业务承载能力提升,支持视频、图像等大数量实时业务;支持RFID等物联网应用,为医生、患者提供良好的新业务体验。

参考文献

[1]刘蔷,许红雁.医院网络的优化设计与实施[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4).

[2]郭京海,欧阳亚雄.浅谈医院数字化建设医疗卫生装备[J].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0(04).

网络基础范文第2篇

两年后,Nick McKeown又提出SDN(Software Define Networks,软件定义网络)的概念。它起源于Openflow,也正是它,使Openflow引起业界重视,Openflow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SDN的代名词。“SDN是理念,Openflow是技术。”盛科网络CEO孙建勇一语道破SDN与Openflow之间的区别。“在可以实现SDN的技术体系中,OpenFlow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之一。”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网络体系结构与IPv6研究室主任毕军又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在追求标准化的IT界,尚未完全标准化的Openflow的标准化之路如何前行?这个过程会对SDN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四个版本

传统网络架构由单独运行、封闭的设备连接构成,每台设备都有单独的操作系统,数据的转发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和路由器完成,这会造成网络的管控细节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各种设备以及其相对孤立的操作系统在网络中零散分布,也使网络变得复杂且封闭。此外,由于设备异构,网络管理的兼容性也很难做到极致。

Openflow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与当今IT界追捧的“软硬件一体化”不同,SDN试图用软硬件分离的理念颠覆现有的网络架构。Openflow作为新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在分离软硬件方面肩负重任。Openflow交换机以流表的方式进行数据的转发,FlowVisor负责对网络进行虚拟化,控制器负责网络控制,三者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而又相互配合,构成了Openflow的网络架构。其中,控制器的引入是SDN网络架构与传统网络架构最大的不同。通过Openflow协议这个标准接口对交换机的流表进行控制,控制器能够实现整个网络的集中控制。在控制器上加载的应用允许用户按照自身业务需求对网络进行编程,实现网络控制的灵活可编程性。

就像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802.11ac等标准一直在推进无线网络的发展那样,将来Openflow协议的标准化也会极大地推动SDN的发展。2009年12月,商业化产品Openflow1.0版本,这也打破了SDN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的局面,使其产业化。截至目前,Openflow家族又增加了1.1、1.2、1.3三个版本。“Openflow协议发展到1.3版本,与前几个版本相比,最大的改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控制面增强,让系统更加可用,一些模糊的地方定义得更清晰;另一方面是转发面的增强,可以匹配更多的流(Flow),有更多的动作(Action)。”孙建勇表示,“此外,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协议的消息层面更加完善,比如支持了多个控制器的架构,消息格式日益OXM化,使其便于扩展。”

短短四年的时间,Openflow已经陆续四个版本,并且被《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选为十大未来技术。遗憾的是,作为描述交换机和控制器之间交互所用信息标准的Openflow协议,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大部分厂商认为这将不利于SDN的市场规模化。孙建勇不以为然,他认为,Openflow当时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简化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需要这么多的标准。版本的演进是为了支持越来越多的包括以太网/IPv4/IPv6/MPLS在内的转发标准。没有应用需求支撑的标准演进其实是人为的复杂化,对尚处于初生期的网络形态并没有好处。

学产结合 共同推进

起源于学术界的Openflow在学术界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已经被认为是构建未来网络的基础协议。在国际上,为了推进OpenFlow规范和标准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在雅虎、谷歌和德国电信等企业的倡导和Nick McKeown的发起下, ONF(Open Network Foundation,开放网络基金会)于2011年成立并且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开放网络峰会。据了解,Nick McKeown一般情况下对于“厂商利益介入”极其反感,此次选择与厂商合作,可见他想要将Openflow和SDN商业化的决心。目前,ONF已经囊括了超过80名的成员,其中国内运营商中国移动,国内企业华为、中兴、腾讯、盛科网络等都位列其中。可以说,ONF是目前最权威、最活跃的Openflow及SDN标准化组织。

不仅仅是国外,国内学术界关于Openflow和SDN的研究同样活跃。据毕军统计,今年国际网络学术界顶级学术会议SIGCOMM2013就有约五分之一的论文是SDN相关的学术研究。2012年,中国SDN与开放网络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成员包括科研机构、运营商、设备商及大型互联网公司等。

诞生之初,Openflow被提及最多的是在学术界,但产业界也不甘寂寞,陆续有相应新品面世。NEC、博科推出Openflow交换机;IBM推出可编程的Openflow网络控制器;Juniper、华为、中兴等厂商也推出相应的设备和解决方案……不只是产品层面,用户应用也开始初现端倪。2012年,谷歌宣布在其全球12个数据中心部署SDN网络,使用Openflow交换机和控制器,成功地将链路使用率从30%~40%提升至100%。Facebook、微软等IT巨头都开始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部署SDN。腾讯网络平台部助理总经理侯金刚也曾经表示今明两年会在数据中心广域网内部署一定的SDN设备。“我并不认为SDN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2013年我们看到了不少的SDN的方案和实际应用的试点。我们预计2014年会看到更多的实际部署。”孙建勇表示。

问题不在于标准

长远来看,SDN的发展前景固然光明。但有些厂商认为,Openflow标准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这阻碍了Openflow相关产品的规模生产和部署。毕军表示:“虽然OpenFlow技术还需完善,其标准也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但确实对SDN的应用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在他看来,阻碍SDN规模部署的最大原因还是“SDN对用户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较高”。现在很多厂商已经开始技术转型,将设备和网络开放给用户来控制,但用户是否做好了转型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他们可能更愿意等技术成熟、标准化之后再做应用。

Openflow标准的不确定,会降低用户部署SDN的积极性,但它的制定岂在朝夕之间就能实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毕军表示,有较高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公司及具有开发能力的网络用户,特别是行业专网和大型企业网的用户,可以成为SDN新技术的最先的使用者。随着用户获得收益会出现更多普通用户,然后逐渐形成新的产业链。

“问题不在于现有的Openflow版本不够强大,而在于过于强大,以至于它远远走在了实际应用的前面。”孙建勇表示,“SDN在应用市场没有普及,是因为杀手级应用还没有出现,没有什么需求是必须通过SDN应用才能实现的。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应用的推广,在此基础上才能驱动硬件、软件和芯片厂商的大力投入,Openflow标准的制定才更具针对性。”

网络基础范文第3篇

> 网络亦有道

Web2.0真正催生了Social Media时代,即每个人都可以是互联网内容的贡献者。不管是帖子、博客还是播客,每一个社会草根阶层都有了发言的权利,而网络就是所有这些言论和主张的媒体。社会舆论从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传统新闻机构扩展到百家争鸣的个体声音。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每个公司也可以成为一个媒体,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条消息、一个观点,可能已经不足以帮助大家形成一个判断,因为成千上万的不同观点和声音可以马上将你淹没在网络之中。

想想博客刚刚出现不久,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的新兴工具,特别是名家博客,大有一呼天下应的气势。于是,名家博客渐渐地就成为了营销大军争相抢夺的秘密阵地。然而,今天的情况是,即使是名家的博客,也必须面对事实,尊重社会价值观,公正客观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否则也很可能会在数亿网民的声音中显得形单影孤。正所谓,天有道、人有道、网络亦有道。公正和信任掌握在所有人手中,要想在网络环境中树立自己的影响,传播自己的声音,就要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平等的互动和沟通服人。这一点,恰恰是网络公关的关键。因此,在全新的Digital世界中,信任仍旧是维系传播有效性的基础,失去了信任,企业品牌遭受到的可能是比传统媒介环境下更大的创伤。

毋庸置疑,如今的媒体世界,已经逐渐成为被Digital所驱动的世界,花样繁多、功能各异的新媒体、自媒体与传统的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的网络版交织成网,形成了强大的、时而富有建树时而搅乱时事的Social Media声音矩阵。谁能在这个充斥着智慧与机变的对攻、创新以及怀旧的碰撞、打压与托举的扭力矩阵中,找到进阶的生命因子,并将这些生命因子放置于它本应存在且利于其生长的土壤中,谁就能在Digital的公共区域中汲取所需的足够营养。而这个生命因子,归根到底,仍旧是健康的、持续的、弹性的公众信任和我们公关人的天生本职――沟通。

> “百度模式”之殇

让我们来看看网络的1998年。Larry Page与Sergey Brin在斯坦福大学的宿舍里开发出全新在线搜索引擎Google,以“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瞬间可得到相关搜索结果”两大优势迅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两年后,李彦宏与徐勇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百度,灵感来源于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宣传口号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占据制高点。几年过去,在商业上取得了良好业绩的百度,却越来越由于竞价排名和屏蔽搜索内容的模式受到质疑,将这个中文引擎的信誉打至历史最低谷,因从何来?

首先,免费服务不代表免费运营,再公正的搜索,基于运营压力,也必然会夹带商业利益,而在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的网络世界中,这种夹带往往并不道德。

企业本身的运营成本和盈利属性,就决定了搜索引擎本身必须在自身服务中加载“不可告人却完全公开的商业秘密”,单纯搭载广告既已被网民所深恶痛绝,那么隐性植入的方式便可以暂时予取予求。

其次,瞬间得到的搜索结果难以成为最容易被信任的结果,公众势必将选择另一路径。

“百度模式”引发的丑闻,恰恰反映了在商业世界中,背离基本规则的运作模式将迎来怎样的唾弃――“我已经知道,第一页我看到的所有搜索结果全部都是企业买下的广告位,那么我可不可以第五页、第十页开始?那么,第一页那些企业花大价钱买下的位置,是否就成了花瓶、鸡肋,打了水漂?”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第三,商业机器所选择的样态,一旦与公众的选择、信任产生背离,公众将有可能完全抛弃Digital产品。

我们看到,许多公关公司参与到类似于百度“搜索竞价排名”这样违背“人的选择”的运作模式中,并向自己的客户极力推荐,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榨干搜索引擎本身所存在的价值,失去民众甚至引发反感,对企业本身的负作用将愈发不可收拾。

而我们也知道,纵使“百度模式”违背了互联网公平公正的最基本原则,试图以商业利益驱动去人为改变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但这并不能阻挡网络社会中Social Media的声音――要知道,最早挖掘出“百度模式”背后肮脏的亦是看似“冰山一角”实则“足以溃穴”的网络公民。

> 促进抑或阻碍沟通?

已成为业界热点、并在不断的绯闻、丑闻、新闻中艰难择路的Digital PR,作为改变公共关系语境、并注定推动公共关系变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信息高度对等的今日,保证传播进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将是在Social Media的大熔炉里“烈火中永生”的第一密匙。在这方面,CCTV等电视媒体早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先例。

1993-1996年,《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新闻评论类节目雨后春笋般诞生于中央电视台,并迅速成为民间热好。这些节目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以“人的视角”判公平之事,以“人的姿态”谏公正之策,以“人的品格”保公开之畅,奉行“人性化”的路线,尊重观众作为一个有权“知情人”的选择。这一点,也延续到了后来的香港、澳门回归、9・11、汶川大地震等新闻事件的大型直播中,电视不再是一个生硬的传送器,而成为了各种语汇交流、沟通的巨大磁场,成为“一个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情绪等指征的集中表达――近期坊间热议的央视《新闻联播》改版、新闻频道节目重组等话题的根源,也正在于这种磁场,这种表达的不可替代性、不可逆转性与不可性――因为这就是民众所期待的媒体生态与沟通语态,也只有在这种期待中,与媒体密切相关的公共关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茁壮成活。

在错综复杂的Digital世界中,新生工具每天都在诞生,从Blogger、Facebook、Digg到Twitter等等,最受欢迎的必定是最具人性、也最易于普通人释放话语权、交流信息甚至成为意见领袖的――与之相反,最昙花一现的,便是将普通人的话语权封锁在某一狭小范围、力图以商业话术主导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或是将错误的价值观念借助广告、公关手段强制性引入、并不断传递误导公众的信息。

促进沟通抑或阻碍沟通,不必多想,其行为效果必然截然相反。

> 网络公关何去何从?

可惜的是,自抢滩中国以来,这些风靡全球的Digital工具似乎无一例外地沾染上“山寨”、“江湖”之习气,始作俑者,也往往是企业以及背后的广告、公关公司。

君不见,打开一个专家名博,竟完全是一篇换了脸面的公关稿,回复一栏里全是一边倒的群起而攻之;打开一个Digg推荐,竟完全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广告页面;加载一个SNS的应用,时不时弹出来的各类印着大大Logo的企业图标令人倒胃……

这些现象,导致本以对等地交流信息、公平地进行切磋、自由地发表言论为显著特征的Digital平台失去了受众最起码的信任,即使以高强度、大规模的广告和公关攻势作为支撑,也终究无以为继。

Digital PR何去何从?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窃以为,不仅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真实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不软化、不强求、不盲从”,促使、鼓励及推动每个人都能成为发声的媒体,促成互动,促进沟通,促使商业生态的良性运转,让真实的现场、事实和评论发生效用。而这正是以沟通为己任的公关人所需要反复钻研的,也可能是赢得未来Digital PR世界里的生存之道。

在Digital PR范畴里,若想使民众不成为被动接受企业信息的工具,首先公关人本身就不应当成为只是和撤换新闻稿、以购买广告的方式购买新闻权、面对民众质疑皆以“软暴力”相待的工具,而应当成为真正具有Digital运营知识、行业动态的前瞻意识、主动创新的过人胆识的公关顾问,无论是居于幕前还是隐于台后,都能促使真实的声音在普通人之间互通有无,形成潮流,升级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并最终建立起民众长久信任的平台。

网络基础范文第4篇

此次活动通过对2016年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梳理,采用专家组评选和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2016年网络安全大事件。

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公安部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多家安全企业的业内人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原局长顾建国,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处长唐前临,安天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波等均表示,网络安全正在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已逐渐深入扩展到政治、法律、军事、民生等各个层面,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运转。

为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的防范工作,以此为基础建设网络强国,让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和推动力。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严明在主题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日益凸显”的发言中表示:“2016中国网络安全大事评选活动意义重大。一方面,此次活动评选出的大事,是对2016年网络安全领域的归纳、回顾和总结。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安全领域的事态发展和行业趋势。另一方面,这些大事也促使各界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经济等重要领域进行重新思考。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事件的产生,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各行各业的深远影响日益凸显。特别是构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严厉打击网络安全犯罪行为,已成为关系到各行各I和几乎所有人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审视,以及网络安全形势的分析,我们应从国家战略部署、政策法规、技术应用,以及打击网络犯罪等层面入手,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网络安全的健康发展。”

沈昌祥在主题为“加快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推广应用”的发言中表示:“2016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和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说明我国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并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多个重要的政策和文件还提出,在网络安全领域,要加快安全可信网络产品的推广应用,这意味着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正向自主可控的大方向努力。通过使用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类重要的信息技术和应用,都将得到可靠的安全保护,就能有效避免像2016年年底美国东海岸大面积网络瘫痪等类似事件的发生,这将为我国未来的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还能确保我国大量经济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安全。此外,我们还应加强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的标准制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自主可控的、全方位的安全体系。这不但可以保护我国自身的网络空间不被侵犯,还能促进相关领域的标准和知识产权走出国门,为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创造条件。”

网络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优化 维护

1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网络规模不断壮大,移动用户日趋增多。无线收发信基站由发展初期的大区制演变为遍布大街小巷,这就使得无线网维护工作日趋复杂、艰巨。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无线网存在诸如工程遗留问题、网络结构复杂等因素,要在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维护质量显得更为关键。

众所周知,移动电话不同于固定电话的显著特点为,用户与网络的通信通过空中电波信号传播完成的,地理、地貌以及干扰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影响到信号的传播,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用户使用习惯也能影响话务的均衡分布。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呢?我认为必须既要加强基础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又要不断优化网络,提高服务质量。

2 无线网维护工作的划分

按照工作性质不同,可将无线网维护工作划分为两部分:基础维护和网络优化。

基础维护是指按照移动通信网络维护规程,周期性地对无线网主设备及其配套设备所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巡视检查,主要目的是通过日常维护及早发现设备问题,排除故障,确保设备完好。

网络优化是在设备完好的基础上,借助于测试工具和分析软件通过诸如站址、载频配置、天线高度、中继的配备以及bsc数据库的设置等网络参数的调整,达到最佳的组合,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增强网络竞争力的高层次的维护工作。

3 基础维护是无线网维护工作的根基,是取得良好的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任何设备从开通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移动通信设备来讲,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有电力、传输、机房的温度、湿度、灰尘、以及水、火、雷、盗等;内部因素有设备本身元器件的老化、软件故障和参数设置等,诸多因素使得暴露或潜伏的故障伴随着设备的运行。基础维护工作不仅需要排除已发故障,还要排除潜在的隐患,做好故障的预防工作。可见,基础维护是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3.1 基础维护是设备完好的根本保证

根据工作的性质分类,基础维护可分为清网排障和日常维护。 清网排障是指集中处理网上问题,主要是因工程建设及网络割接遗留的问题,更新设备档案资料,为日常维护和网络优化服务。

工程施工会改变网络参数,而工程规划又未必能充分体现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模块的缺损、软硬件版本之间不兼容和无线规划的细微问题,均会影响网络通信质量。因此需要在工程或网络重大变更之后,及时清网排障,合理调整网络参数,并健全设备档案资料。

日常维护是指按照每种设备不同的检测项目和周期进行巡视检查,改善设备运行环境,以及时发现隐患,抢修设备的过程。只有加强日常维护,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缩短故障时间,避免重大的通信事故发生,有效地保持设备完好。

3.2 基础维护是网络优化的基础

任何网络优化工作必须以设备完好为基础,因为网络参数的调整必须符合网络实际情况,在设备完好率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的网络优化调整,即便能使各项网络指标达到较高水平,网络服务质量取得较大改善;但是,在排除了设备故障,完好率提高以后,精心调整的参数不能符合网络现状,所做的优化工作将前功尽弃。

3.3 基础维护是保持网络优化成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网络优化,各项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网络服务质量自然大大改善,如果设备完好得不到保证,优化成效又会功亏一篑。

图1为某市区基站出现故障前后,各项网络指标的比对。可见,市区基站网络指标非常依赖于设备的完好。所以,良好的优化成果必须以良好的基础维护为保障,才能尽善尽美地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无线网络。

4 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是增强网络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1 网络优化的范畴

网络优化是高层次的维护工作,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手段以及优化工具对网络参数合理调整,从而提高网络质量的维护工作。由于网络优化工作的技术层次较高,要求优化人员不仅具备网络优化的基本知识,还要对网络本身有深入了解,并借助于测试仪器和分析软件。

4.2 网络优化是基础维护工作的升华。

基础维护做的好,可确保设备完好率;但要提高网络质量,必须要优化网络参数,即进行网络优化。只有搞好网络优化才能使基础维护的成效得以充分体现。

维护为经营服务,经营为用户服务,维护的最终目标是为网上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而只有通过网络优化才能实现维护的最终目标,维护工作才有实际的意义。

4.3 网络优化是持续性的工作

因为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网络优化应随着网络参数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

(1)各地区的地物、地貌是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蓬勃发展,城市高楼大厦不断涌现,改变了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可能会出现新的盲区以及来自系统内部的干扰。而且话务的分布也在改变,在原来没有的话务或话务较小的地区会出现更高的话务需求,需要及时调整载频以吸收话务量。

(2)工程建设会严重改变网络参数,尽管工程规划做的尽善尽美,但规划人员很难将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不可避免地造成干扰和话务的不均衡,这就需要网络优化来解决。

(3)无线网软、硬件版本的升级也会改变部分bsc数据库中的参数,也需要调整参数设置,实施网络优化。

因此,网络优化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持久、艰巨的维护工作。简单地说,只要网络运营一天,就需要进行网络优化。

4.4 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决定了网络优化工作必须由各地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持续地开展,任何短期的、突击性的优化从长远看是取效甚微的

网络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

引言:

在如今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范围比较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代表着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说明人们的生活在进步在人们在沟通方面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非常方便的就实现信息的交换。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网络的定义。网络实现的两个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通过通信线路和相关的软件将分散于各个的计算机互连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等,为工作和生活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工作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2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有:

(1).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

(2)按交换方式划分为:线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

(3)按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

(4)按传输带宽方式进行划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

(5)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6)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NetWare网、Windows NT网和Unix网等l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由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及通信信道组成。

2.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

软件是在计算机运行期间,对计算机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式,根据软件的具体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系统软件,一种是应用型软件。

(1)网络系统软件。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提供网络通信,管理和维护共享资源的网络软件。它包括网络协议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应用软件。应用型的软件,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某一项实际中应用的功能而开发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可以对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

2.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三个部分组成。资源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通信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全网络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它的存在与否是计算机网络与一般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根本区别。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

3.1资源共享。

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资源的共享,在共享方面可以由硬件的软件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数据方面。通过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工作和生活更加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分布处理。

是指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系统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的综合性的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通过适当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布式的处理。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利用网络实现分布处理,建立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3.3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的基础,将各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数据的传输有效的连接起来,实现网络的功能。

3.4综合信息服务。

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要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处理,而计算机网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

4.1集线器(Hub)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

4.2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4.3线缆网络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网络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4.4交换机(Switch)也称交换式集线器。交换机要比集线器的性能更为优良,它在各个端口之间都是独立的总线,在数据的传输方面也是独立存在的,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它还比集线器拥有更多的功能,比如说对数据的过滤、网络的分段和广播控制等等。

4.5综合业务数字网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Network),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

4.6公共电话网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

4.7 X.25网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l有冗余纠错功能。

4.8帧中继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为64kbps 2.048Mbps。

4.9调制解调器(Modem)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闻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

4.10异步传输模式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是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

4.11专线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择64kbps-2.048Mbps。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网络的使用要有筛选和甄别的能力。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非常快速,已经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了远程教学和会议中,打破了地理格局的限制。网络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姝.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45-47.

[2]王巧莲,谢娟,蔡洪齐.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内容开发与实践[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01:347-349.

网络基础范文第7篇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work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for the foundation experimental courses, inculding, Material Mechanical Experiment, University Physical Experiment and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experimental network platform, and discus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 university.

关键词:基础实验;网络平台;模块化;资源共享

Key words: basic experiments;network platform;modular;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42-01

0 引言

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大学物理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以及《材料力学实验》三门课程。切实加强省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内涵建设,按高标准开发建设内容充实,功能齐全,可操作性强,动态更新的网络教学平台,集中展示中心建设成果和我院基础实验人才培养特色,为更高级别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奠定基础。以达到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资源共享,构建优秀的基础实验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目的。

1 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建设一个能够反映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满足基础实验教学发展需要、使师生从中受益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基础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校提高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平台开发与建设

2.1 网络平台的设计[1]。依据网络平台建设的目的,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构思:网络教学平台界面风格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内容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展示手段应用、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可操作性、安全稳定性分析。

2.2 网络平台建设的原则 利用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平台以课程为重点,每门实验课程都具备独立的学习区、交流区、考试区、管理区。我们主要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2][3]进行开发:内容充实原则、服务教学原则、操作简单原则、模块化原则、交互性设计原则。

2.3 网络平台的结构[4]。本网络平台基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角度,内容涵盖全部三门课程。本网络平台设置[教学文件]、[虚拟实验]、[网络课堂]、[教学指导]、[学术交流]、[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拓展资源]和[资源下载]共计十个专栏,每个专栏均按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相应内容。

3 网络平台的特点

本网络平台从技术上看,兼容性强,功能全面,符合W3G标准,可以随时上传和修改内容,使用、操作和维护都比较方便。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追踪,我们自主研发的考试系统可监控学生的考试状况,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对某一试卷的学生考试情况进行分析,老师可以网上批阅,现场打分,即时、高效、快速。从内容上看,本网站是基础实验中心三门实验课程的一个立体集成,本实验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采取导学、热身、学习、活动、后测五步学习方式。本网络平台内容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内容丰富、全面,动静结合、历史和现代结合,利于学生选择进行在线或下载自主学习和检测,充分体现了基础实验服务学生、服务专业、做大做强的教学理念。

4 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劣不在具体功能的多少,而在于对实际需要的满足,即不是为开发而开发,是为解决问题而开发。开发的思路不是能够做多少或应该做多少而是需要多少,平台的开发需要了解教师和学生[5]。

4.1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不是单一化、综合性,而是有特色、多样性,以期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向定制化方向发展。

4.2 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化、可拆装化是一个趋势。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择优组合,选择各个平台中好的、适合自己的部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台自身的改进和升级,方便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删、改。

4.3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应注意到标准问题。遵循标准有利于优化组合,有利于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利于系统的兼容性。

5 结束语

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是2009年下半年开始开发,10年2月开始投入使用。我们制作的课件《黑龙江科技学院基础实验网络平台》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理科组一等奖(2010年11月)的好成绩。基础实验网络教学平台既是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又是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学生都可以言论、评论、答疑,成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进行作业布置、学习指导。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上传作业,当然也可以进行问题讨论。我们基础实验中心每学年涉及到采矿类、机械类、土建类、电气类、材料类等近30个专业,3000名学生,学生、教师受益面广、覆盖面宽、能够引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深入开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网络教学平台集中多种多媒体技术,可操作性强,建成后对我校实验教学网络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龚鸣敏.精品课程网站模板建设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南论坛.2010,

4:36-37.

[2]练永华.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与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6):158-159.

[3]李兆延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3):45-48.

[4]赵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1,(3):30-32.

[5]郭祥峰等.表面活性剂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J].高师理科学刊.2009,

网络基础范文第8篇

现在很多高校还存在着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直接发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实际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本身没有经过计算机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却要读懂相对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学习最大的效果的产生在于学习的难度比以往的知识高出一点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着最大的好处的,但是如果把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学习的话,这就和看天书一样,摸不着头绪,教育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为其编订符合其学习难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这样才能使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对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强、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严格的课程,这对于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对不容易学习的课程,所以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具有更大的难度,下面就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也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许多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充分的课时,这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还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和实际的操作就比较少,按照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但是沉浸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当中使其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实践,自然也就培养不出实践的能力,最终对于本身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对付理论知识的考试,对自己的专业来说还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来就不是很详尽,这对于学生自身以及教师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但是一旦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其就会发现,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同样存在着困扰,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喜欢的方面,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实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得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缺乏配套实验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来说,本来是需要大量的实验的,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自己的具体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是目前来说,一方面是设备方面的缺乏,造成缺少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好开展,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授,相对直观的实验来说,不但收效小,对于教师的压力也大。

(四)教材学习难度大我国以往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了短时间提升国民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使得我国的知识的传授相对比较死板,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教材对于科学技术的成果的体现不是很及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之间的共享已经成为了可能,这就导致了旧的知识的应用性和吸引力越来越低,但是其长期占据着我们的课本,其不但与时代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并且很多教材缺乏市场的检验,大多为统一采购统一出版物,这对于学生理解运用而言是不利的。相较于国内的教材,国外的教材长时间接受市场的考验,其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运用,对于问题、方法、总结的分析也比较全面,而且还有大量的习题和分析,这正是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所需要的,把教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势互补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发展方向。

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问题的措施

(一)理论联系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期间会出现大量的抽象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读,运用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出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原理,能够把一些重点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印证,这样不但能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们将来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好处。理论联系实践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点,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能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该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过于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门课程为的就是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这些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部门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为主体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进行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理顺学习顺序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其对于基础的兴趣却不是很浓厚,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往往更浓。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太强,所以在很多人学习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喜欢去操作时间,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学生们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因为喜欢实际操作。但是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简单到容易,从基础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记录,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不要存留疑问,这样才能在实践机会相对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在工作学习中的应用才有更大的帮助。

(三)加强实用技术实验加强实用技术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也有很大的作用,高校要为实验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使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四)使用双语教材教学国外教材相对而言应用性较强,容易理解,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教师要根据现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教材的选择,并制定连贯的学习流程,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难度,对于那些基础相对不是很好的学生要进行教学时必要的汉化,这对于教师的工作量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是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增强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双语教材的教学还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就是在两本教材之间的这种穿插教学,也许国外的教材对相应的理论教学比较形象,而我们的比较抽象,经过外语教材的学习,我们也会加深对我们的教材的理解,两种教材两种思路,一旦能够真正掌握这其中的知识的话,将对学习的思路和形象思维有很好的锻炼,这样更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比较复杂、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学习难度,而要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我们就需要认识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高要求、高难度以及困难的教学内容,通过突出知识的基础性、理论实践的结合性、学习顺序的分步性、加强实用技术实验以及双语教材的使用等手段,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教学优化,从而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

网络基础范文第9篇

本文深入讨论了更健康、易恢复、本质上更为安全的未来网络生态系统理念。在这样的网络生态系统中,各种参与者能够尽快实时的协作起来,共同预测、组织网络攻击,限制其传播速度,减少危害,尽快将网络生态系统恢复至可信状态。

关键词:

网络生态系统;健康;基础

1安全网络生态系统概述

我们当前的网络空间安全能力是自然分布的,私营部门和各级政府存在各种大量的专长。诸如漏洞扫描器、入侵检测系统和杀毒软件等安全产品并不交换数据,安全政策不一致。相互竞争的制造商开发这一技术,没有共享信息或确保协调性反应的动力。结果产生的环境就是安全产品保护的是单一团体、单一用户或者甚至单一用户的一个方面。相互防御几乎就是碰巧。网络生态系统是全球性的,包括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各种互动的人、程序、信息和通信技术;影响网络安全的条件。根据这一设想,各种参与者能够尽快实时的协作起来,共同预测、阻止网络攻击,限制其传播速度,减少危害,尽快将网络生态系统恢复至可信状态。为实现这一未来,安全能力必须被嵌入在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内部,它允许在设备内或设备间采取一些预防性和防御,防御能力分布在所有网络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之中;而近似实时的协作防御能够实现,得益于设备的内嵌互操作安全能力,以及可信信息交换、配置策略共享等因素的组合。对于健康的网路生态系统,各类参与者能够在遭受攻击后广泛、有效合作,反应敏捷,快速恢复。如果有了安全协作机制、通用策略、预定义的措施、标准的信息交换机制,以及健康的网路参与者,健康的网络生态系统就可以抵御所有已知的和新兴的网络攻击,改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更好地保护隐私、商务及。

2网络生态系统健康的三大基础

2.1基础一:自主化行动

自主化行动是针对网络攻击所需要采取的策略,包括了决策和行动。自动化将人类解放出来去做他们做得更好的事情——思考、提问和对复杂情况做出判断。自动化使得网络防御响应速度接近网络攻击的速度,有了这种快速响应能力,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就能更好地适应入侵者的攻击行动周期,从容应对网络攻击。此外,自动化可以使采用和适应新的或经过验证的安全解决方案更加容易。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系统可能采用固定的局部防御自动化策略,并被活动的和全局性多层级的防御所支持。这样的一个策略可以使网络生态系统在应对网络攻击的同时,维持自身运行,支持正常业务开展;此外它可以使网络生态系统不断强化自己以预防网络本身的“免疫性疾病”。除了跨级别设备间通告和反应同步之外,每个级别的设备还应具有同步分析能力。例如,所有用户级设备可以共享安全策略和资源分析结果汇集,所有机构网络级设备也可以如此。因为,一个机构网络可以与商业企业网络、政治团体网络或某地区网络、甚至全世界互联网络环境共享信息、协调活动和同步ACOA。

2.2基础二:互操作

互操作性允许由策略定义网络区域而不是由技术来约束,并允许网络成员在自主化的社区防护上进行无缝和动态协作。互操作促使了一般作战图片与形式警觉共享的出现和迅速传播。新型情报技术的创造(比如融合传感器输入),加上同时在人机两个层次的快速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网络生态系统。遗憾的是,目前在的网络安全方面,许多可用的设备(例如防火墙、文件完整性检查、病毒扫描、入侵检测系统、恶意程序防范软件等)都独立运行,并使用既不交换数据也没有一致性的安全策略。在这些设备中,可能每一个都是由不同的甚至是互为竞争对手的厂商开发,没有遵守国际公认的开放标准。另一方面,相关标准尚未成熟。因而,在今天的网络生态系统中,协作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难度很大。我们必须到达成共识,对于横跨设备、人员和组织的协作来说唯一的障碍是选择实施的政策。

2.3基础三: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应确保网络在线事务处理是可信的、安全的。几乎每一个在线事务都涉及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参与者。身份认证应以一种不泄露个人隐私的方式,确保参与者的身份是可信的。对于健康的网络生态系统,身份认证不仅限于网络用户,还包括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和参与者(例如计算机、软件、信息)。由于通信和内容属性是安全决策的关键要素,身份认证对网络防御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网络防御其他许多功能的基础。在健康的网络生态系统中,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应相互知晓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在必要的时候要执行可信的匿名交易。消费者可以判断服务者及其服务的可信度,服务者可以确认消费者是否有权访问相关信息。身份认证机制能有效防止身份盗窃和欺骗,同时成本合理,易于使用和管理,可扩展,易互操作。常用的身份验证技术依靠(1)你所知道的东西(如密码),(2)你所拥有的东西(如数字凭证),(3)你自身的东西(如生物识别)。这些技术在影响安全强度、成本可接受的程度、易于使用和管理性、可扩展性、以及互操作性方面都各有特色,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易于集成到新出现的和已部署的设备及应用软件中,以及便于进行跨网络和组织的交换与联合。遗憾的是,在当今的市场上,系统开发商和业主找不到几个技术能实现所有五个业务目标。通常的办法是划分企业功能和用户人群以控制和改变目标从而得到优化。这就形成了多种认证技术的复杂景观:有限的互操作性,脆弱的安全接缝以及企业或组织系统变革的障碍。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系统可具有基于标准的身份验证技术,更加全面地实现所有五个业务目标。近期将用户指南,评价相关技术,帮助系统开发商及用户做出技术选择。对于自动化网络防御,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系统应具有强大的基于标准的设备验证,包括小型的和通常由无线设备组成的大规模可伸缩的网格。最后,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具有广泛的方法来表达和管理信任,将关于人、业务、技术和信息的信任属性结合到新的决策框架和指标中。这种框架承认,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和环境因素,信任不是二进制或静态的,而是流动的和有条件的。

网络基础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

中图分类号: TP393.0 文献标识码:A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网络的定义。网络实现的两个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通过通信线路和相关的软件将分散于各个的计算机互连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等,为工作和生活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工作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2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有: (1).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2)按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3)按交换方式划分为:线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4)按传输带宽方式进行划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5)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NetWare网、Windows NT网和Unix网等l(6)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由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及通信信道组成。

2.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软件是在计算机运行期间,对计算机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式,根据软件的具体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系统软件,一种是应用型软件。(1)网络系统软件。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提供网络通信,管理和维护共享资源的网络软件。它包括网络协议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应用软件。应用型的软件,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某一项实际中应用的功能而开发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可以对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

2.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三个部分组成。资源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通信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全网络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它的存在与否是计算机网络与一般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根本区别。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

3.1资源共享。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资源的共享,在共享方面可以由硬件的软件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数据方面。通过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工作和生活更加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3.2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的基础,将各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数据的传输有效的连接起来,实现网络的功能。

3.3分布处理。是指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系统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的综合性的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通过适当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布式的处理。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利用网络实现分布处理,建立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3.4综合信息服务。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要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处理,而计算机网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

4.1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4.2集线器(Hub)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

4.3交换机(Switch)也称交换式集线器。交换机要比集线器的性能更为优良,它在各个端口之间都是独立的总线,在数据的传输方面也是独立存在的,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它还比集线器拥有更多的功能,比如说对数据的过滤、网络的分段和广播控制等等。

4.4线缆网络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网络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4.5公共电话网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

4.6综合业务数字网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Network),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

4.7专线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择64kbps-2.048Mbps。

4.8X.25网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l有冗余纠错功能。

4.9帧中继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为64kbps 2.048Mbps。

4.10异步传输模式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是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

4.11调制解调器(Modem)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闻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

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代表着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说明人们的生活在进步。在如今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范围比较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生产中,提高了工作效率,摒弃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手工作业,使人们从繁重的工作解脱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在人们在沟通方面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非常方便的就实现信息的交换。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非常快速,已经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了远程教学和会议中,打破了地理格局的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网络的使用要有筛选和甄别的能力。网络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亮.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问题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

上一篇:中医学基础范文 下一篇:基础会计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