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范文

时间:2023-03-12 05:40:46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现状 问题 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着重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会计初学者起着基石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学好会计专业的一系列课程,甚至关系到其以后是否有兴趣有实力从事会计行业。

一、时代向会计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给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实务操作中的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会计选择的空间更大,时代要求我们的会计教学亦与时俱进,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未来会计工作者思维更缜密,应对更灵活。

二、中专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单就中专院校而言,生源的严重萎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或者干脆取消“门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部分教师缺乏授课热情,教学效果堪忧。

1.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不够

中专院校的生源门槛低,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无论在系统性还是理论深度层次,都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那么全面、有深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表现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感觉入门难,信心不足。因此学习比较被动,直接影响了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老师忽略了基础会计教学对象所学本专业的特点,习惯性地采取与以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强调会计核算的原则、要素、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大而全的教学内容安排对于基础薄弱的中专院校学生来说学的吃力,效果也并不理想。使学生对基础会计只有片断的方法掌握和模糊的知识印象,没有形成应有的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无法让学生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有的放矢,开辟中专院校会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对于中专院校这个特殊的群体,不能“一刀切”,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创新,赋予基础教学生机与活力。

(一)正确引导,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的好,首先要端正态度,主动学习,并树立信心与目标。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会计这个职业的神圣,真正了解会计这个行业的博大空间。由此明白要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专才”,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因材施教,前后呼应,共同成长。

授课之前,对授课对象进行必要了解,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授课尺度,讲授过程从易到难,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保证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维拓宽和技术拔高,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知识通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授课过程应避免各自为阵,应注重相关知识的前后呼应,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逐步加深,思维逐步系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真帐实册,实物演示,直观教学

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可结合实物演示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其直观理解和印象。还可采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比如制作生动形象的幻灯片,通过动画、图表、声音、文字等形式,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解放思想,发展创新,探索教学新模式

改变方法首先要转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和参与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仿真模拟实习、课堂讨论、实训基地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对新知识的引入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习惯和精神,将学校教育延伸为终身学习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一直以来,学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实践操作。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士,除其具备专业的从业技能外,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同样不可或缺。行业规范作为实践操作的指南,我们在学校教育时同样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遵从规范执业的好习惯,应把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掌握作为教学内容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时代要求进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们理应认识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开辟中专院校基础会计教育的新局面。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学;基础功能;发展模式;研究手段;实际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119-02

在经济历史和相关学科的综合作用下,会计学定位模式产生了特定的地位价值,其具体目的是确定其在学科中的中心位置,并完成社会学、经济管理事务的搭配。会计学定位功能能否做到科学合理的把握,对于整体技术理论和发展前景的规划有着必要的指导功效,技术人员在运用此种理论实现应用过程中,会辅助其完成职能使用方式的梳理要求。

1 会计学基础概念研究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学在科学的程序改造活动中完善独立的学科转换要求,并深度实现经济发展规律的挖掘。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流程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涉及方法体系的搭建也逐渐成型。这种产于实践又同时服务于社会的学科理论,在为项目改造和经济效益梳理提供充分依据的基础上,运用阶段目标、对象职能和程序改造等手段,积极创造理论体系搭建所需的现实条件,进而具体揭示经济监督活动和信息反映的细节,并且为经济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会计学作为一个统一的学科体系,主要由不同项目设置组成,在区分研究对象、方法的基础上,完成学科共性特征的搭建。按照本质要求来说,这种既定性质可以阐述为一种社会理论。

2 会计学基础功能的分析

2.1 理性认识功能的延展

在理性认识结构中完成事物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提取,会计学理论主要利用思维和客观会计事物之间的联系模式实现信息反映,主要分为理论、假说形式的推理流程等。在完成超越既定对象的形式基础上,实现内容深刻、完整的收集。这种认识主要表现在完整阐述对象本质、规律和属性特征的前提下,完成过渡流程的转换,按照特定的会计理论应用实效分类,主要包括内部事物的组成结构、实践活动的方式、需要遵循的要求等。经过系统的原理学习之后会发现,有关会计账目和账户的核算更是整个研究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细节内容,并且对后期系统的完善产生必要的辅助价值。

2.2 指导功效的架构模式

尽管会计学理论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经验,但有关成果的独立特性却不可消除,因此研究活动中应该沿着其特定的科学规划模式和发展规律完成改造。在系统调整作用下,其现下已经具备向会计实践活动的反作用实力。这种理性认识若要完成向应用的升华目的,更重要的是做好会计客体的改造,而不只是停留在对象结构本身的研究。这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现状,是一种提供创新服务、实现理论应用价值的流程。会计学必须应用到现实实践中,尽量使既定的理论实现物化转变,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经济水平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回归实践过程中,会计学会受到现实检验的修正、补充改良而建立丰富的发展空间。这部分指导功效主要是指理论和方法高效融合后对实际工作提供依据,促使有效工作得到正常运行,在工作人员落实实践之前,其可以具体检验活动对客观目标、方案的符合程度,并完善相关细节和措施修改,落实活动规划和目标预测要求。另外,会计工作人员还可以按照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素质和行动方式,令行动方案的选择更加科学、有效。

企业在实现筹资渠道扩建和投资项目选取活动中主要是依据会计理论进行检验和补充的,这是必要指导功效价值的基本体现。因此,必须时刻监督理论改造活动,保证相关内容的正确地位和应用价值,避免对实践活动产生不可预料的破坏。

2.3 对人员行为素质的培养

在社会整体规范和人员身心发展规律的指引下,会计学利用知识内容的传输完成人员行为素质的改善,并严格监督其完成社会化形式的转变,积极为经济事业发展创造更多的贡献和价值。这种培养功能是按照会计知识的传递模式对人的发展潜力进行挖掘。有关这种知识、财富的转化流程主要是利用人员的知识活用能力作为媒介载体的,进而令深度的经济研究技术得到传承。会计人员可以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的动力,推动经济事业的改造。这种培养功能存在不同社会特征,在不同阶段的适应性调整都是围绕阶级利益出发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个促使社会政治、经济协调改造的必要支持工具。在富有经济性的教育事业中,利用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模式是会计学实践意义比较突出的形式,这种特定文化属性也会为其它方面功能的延展和释放提供基础保障。

知识经济结构真正实现了会计领域的扩大,并且令其朝着综合发展化趋势飞速前进。我们在发挥会计理论的认识功能时要尽量梳理学科体系的标准模式,并且完成向其它学科的扩展,在相互联系范围下的会计学科,有关发展趋势和规律等内容都会有所凸显。适当的时候可以将不同分支学科规划为整体类群进行分析,进而分划为基础部门的专门内容。知识经济在扩大领域延伸的环节中,对内容深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局势下,就更应该做好对会计学更深层次的发掘,包括特殊时代空间下的问题研究,做到质量控制效益的科学补充,这是目前完善规范化会计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必要过程。

会计学理论和实践活动都需要实现创新性改造,涉及实践方面的创新主要是公式内容、操作方式、措施的改良等。在本科教学活动中,培养的人才不但要熟练掌握记账、算账等基础技术职能,同时更要懂得用账,争取成为优秀的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并为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事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了更加适应大型企业集团和政府科学经济管理部门的实际要求,有关综合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手段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各大高校在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同时,也要适当拓宽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渠道,争取在创新文化的背景作用下,国家整体的经济事业水平会有所提升,内部会计基础功能地位和适应效果能更加丰富和积极。

3 实现创新型会计学基础功能的发展规模

3.1 深化认识层次水准

现代综合型知识经济结构在整个会计学研究领域中心占据十分重要的指导地位和价值水准,在引领相关领域边缘化扩展途径中,将会计学理念的基础实践模式进行深深改造,保证其综合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效果。我们在实践观察活动中,要长期积累对结构知识体系的认知技巧,同时不断吸引相关学科理论的综合改造意识,保证整个经济结构认知范围的壮大。将这类相互关联的分支学科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适度开发其在知识经济时代框架中的发展优势、实施措施,另外还可以将不同分支的学科规划为一类专门学术项目。在长时间的对比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尤其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知识经济规模对设计领域的扩张贡献优良,这种特定时代下,会计内容的深化便是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3.2 发挥专门指导的创新意识水平

会计学指导范围和实践框架结构在经过系统化的领域扩张之后,实效价值不断壮大。这种既定边缘的进展模式,面对着现代科学实施技巧和方法论的考验,然后凭借一种创新的实现手段完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规划指标。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包括:《会计数学》、《会计心理学》等,这些新理论内容的不断涌现,正进一步实现了会计学指导范围扩张的现实价值。会计学理论规范的主要动机不只是重复过往的实践活动指导功效,更重要的是完成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改造。

会计学科如今已经出现具体化设置形态,形成多种专业的分支学科概念,但往往需要经过会计学中心概念领域的指导之后才能有所落实,包括在具体的财务划分方面,某些专门的核算技巧要做出明确指导。新时代会计学的发展,主要依靠创新思维来实现中心扩张标准,这就要同时对概念和实践活动进行规范,表现为新公式、新操作手段、措施建议等。在会计教育层次化发展的今天,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梳理基础理论知识,另外按照专业资格标准进行出纳、会计任职资格的设计,不同层次培养的目标都会有所区别,要按照社会需求和人才特征进行科学规划。

4 结 语

会计经济理论和其基础功能的拓展意义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在现实、复杂经济环境的作用下,为了适应更多的机遇挑战,必须争取完善内部新型理论强化和人才培养,争取为后期的实践活动创造更多的基础条件,进而保证会计学应用价值的拓展能力,促使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淑云.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多层透析[J].现代商业,2008,32(30):17-19.

[2] 靳嘉祺.现阶段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选择的理论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9(7)34-36.

[3] 方慧.论“应用导向型”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资讯,2011,21(16):65-67.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3篇

基础理论是一切其他理论的基础,对学科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对于会计学科来说,其基础理论不单单是基础学科和基础科学,同时还对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进行探讨。理论的概念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将实践中共同的、正确的部分加以概括,从而总结出普遍的经验。理论的分类比较繁多,按照性质进行分类的话,一般情况下可分为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是一切理论的先导,对其他理论具有指导作用。伴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可以为具体学科会计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方法和研究发展趋势上的指导。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相关问题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分类

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的,我们可以做如下概括:它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形式,以此来揭示会计本身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它是对会计学科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总的概括。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理论,它们的理论基础都是哲学和经济学。通过哲学,再加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来阐述会计学的理论。我们研究会计学理论的同时,要结合哲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基础学科,只有通过与基础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为会计学理论的研究找准正确的研究方向。会计学理论在整个会计领域居于最为基础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计学理论是它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在对会计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概念需要我们去厘清。这些概念是研究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因此,必须对这些不同的概念进行掌握。会计原理,这个概念是对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以及具体的操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会计原理又被称为“基础会计”“会计学基础”等等,这说明在会计学理论研究中,会计原理的地位是居于最基础,对深入研究最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地位的。会计基本知识,这个概念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分别由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知识两部分组成。它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是对会计实践成果的一个总的概述。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因而,会计基础知识对会计的具体实践也就有了最具普遍性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的认识。基础会计,它的而另外一种称谓是会计学原理,它的作用是向人们展示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律。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概念“会计基础”。会计基础的含义比较广泛,在这里不能将基础会计和会计基础的概念相互混淆,因为两者的含义以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学术界,对于会计基础理论内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一些误解认为会计学理论主要包含在《基础会计学》等具体的学科中。其实,会计基础理论由于居于指导性的地位,它还包含在其他相关的学科里面。会计基础理论,如果按照其性质进行划分的话,可分为以下几种:会计的一般基础理论、核算理论、管理基础理论以及体制基础理论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着与会计学不同的相关的学科。因此,会计基础理论的范围非常广。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特色

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会计基础理论也不例外。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的指导性。

基础理论的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其他具体学科。会计基础理论指导着会计研究的内容、会计理论的构建以及会计的具体实践。

2.全面的系统性。

它的基础理论是个非常系统的理论,各个部分相互连接,从而组成一个整体。

3.高度的稳定性。

会计基础理论的产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基础理论也会与时俱进,但由于它是居于指导地位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基础理论的变动不会很大。

4.极大的支持性。

会计基础理论应用于其他的具体学科,给予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同时,会计基础理论揭示了会计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因此,它可以为会计学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持。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主要作用

基础理论对具体学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会计基础理论对于会计学的其他相关学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引导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的引导主要表现在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上。会计基础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抽象出最具普遍性的规律。它是在感性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可以对会计的具体实践进行指导。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认识作用

认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基础理论来比较客观的认识会计具体事物。在企业的经营中,有许多与会计有关联的现象,比如账目的核对、企业的决算以及每年政府的预算和决算。这些都需要通过会计基础理论来进行认识,从而了解经济生活中会计和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会计基础的教育功用

在我国的高校中,会计专业这个学科教学中,需要会计基础理论的指导。在一般的高校会计学科里,会计基础理论可以通过《初级会计》或者《会计原理》加以体现。通过对会计相关学科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会计基础理论的一些概念以及性质。

四、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每个学科都必须发展才能生存的更加长远。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若要取得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必须首先明确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战略和发展方向。

(一)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战略

在当前情况下,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在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中,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战略。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要体现人文关怀;另外,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而不重实践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保持学科全面的发展。

(二)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趋势

1.创新研究,解放思想。

影响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思想上的认识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即可显现出经济价值,不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强烈。这就导致了实践成了无源之水。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先导,必须走在实践的前面,并且要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在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中,要坚决抵制“理论无用”和“依赖洋人”的思想。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必然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同时在借鉴国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出我们自己的成果。因此,在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上,必须注重创新,不能在现有的成果里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要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基础理论时,要将会计学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具体的是要将环境会计作为研究的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对经济组织的经济核算中,更要注重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是否超出了设定的标准。会计基础理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依据社会的不断变化而推动基础理论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诸多落后的现状。因此,中国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世界。要不断提升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提高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本文从基础理论概念出发,探究了会计理论的含义特点以及发展的战略和趋向,希望能为以后这个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4篇

如何通过《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是关系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从经管人才应具有的会计素质和能力出发,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发现: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用、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教材建设落后等不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此,应面向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重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教材支撑。

关键词:

经管人才;会计素能;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高职教育经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课程的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通过开设《会计学基础》(或《会计学》)课程,以培养经管人才①的会计素能②。但在教学实践中,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会计》高度雷同,[1]难以发挥培养技术技能型经管人才的功能。如何通过《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是关系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角度,探讨《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管人才应具备的会计素能

经管人才的岗位胜任素质和能力是由多方面知识和能力构成的体系,会计知识和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类专业人才相比较,经管人才具备的会计知识和能力有自己特定的内涵,这是由财务会计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决定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通过系列会计课程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会计信息加工者和提供者”,并能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工作,如审计、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而非会计的经管类专业培养面向各类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主要的知识和能力不在会计方面,但对会计知识和能力有相关的较高要求),那就是通过会计课程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经济管理岗位的“财务报表阅读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众所周知,会计被认为是通用的商业语言,无论从事何种经济管理岗位和商业活动都要懂得这种语言和使用这种语言。会计信息是企业单位经济、管理决策的关键信息之一,做好其他单位的经济、管理决策依赖于会计信息,相应的经济、管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包含对利用会计信息的知识和能力的诉求。所以,懂得会计语言是经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使用会计信息是经管人才应具有的基本能力。认识和明确经管人才应具备的会计素能内涵,是我们进行《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前提。经管类专业人才会计素质能力诉求和财务会计人才的不同,也决定了两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区别。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账务处理程序加工会计信息,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会计”。经管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显然不能是教学生如何加工会计信息,而应是教会学生知道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培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微观经济、管理决策的能力,即教会学生“懂会计”和“如何用会计”。

二、传统《会计学基础》培养经管人才会计素能的局限

在经管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人们习惯地认为其教学目标与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基于这种认识,《会计学基础》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编写的规定,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基本一致,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不够用传统上,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并没有超出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范围,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等。这些内容集中于会计核算方法的讲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加工生成会计信息的记账技能。这种内容对于主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记账方法基础的会计专业是合适的,但从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内涵来看,记账技术并不是经管人才会计知识和能力的重点,以这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能告诉学生会计信息是如何记录和组织起来的,却不能解释记录的信息是什么,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管理决策。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目前,与教学内容的雷同一样,《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仍然是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比较流行的讲授举例式教学,两类专业几乎无差别,并没有针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事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将《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作为自己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副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路径的依赖及降低讲课成本的驱动,授课教师采用熟悉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便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却给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以至于除少数有志于会计职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程比较感兴趣外,大多数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模糊、兴趣不大,教学效果较差。

(三)教材建设落后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呼应,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大多直接采用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或采用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基本一致的教材。[2][3]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及其逻辑体系都是为会计专业而设计,完全没有考虑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虽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推动了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改革,但都不完善,依然摆脱不掉编写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的思想束缚,仅在原有会计教材基础上小修小补。例如,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并未根据其会计素能要求进行根本改变,教材体系依然是以借贷记账法及其账务处理为主。少量的适用教材虽然在内容体系上进行了改革,但在编写体例上没有新的突破。

三、培养经管人才会计素能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如上所述,经管类专业对会计知识和能力有着明显不同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要求,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两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内容体系、不同的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教材支撑。根据本文的思考,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如下图所示:

(一)树立《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素能观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素能观可以概括为: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会计概念背后的经济活动信息,发展识别、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最终成为经管岗位的实务人才。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素能观,是《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求《会计学基础》教学既要讲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更要讲授会计信息的使用;既要以会计一般原理为基础,更要考虑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重视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用途。

(二)《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优化立足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素能的培养,对《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分析和使用为主线,以会计循环知识为基础,以财务报表要素信息解读和分析为重点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合理匹配,[4]改变传统《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会计素能诉求脱节的现象。1.简化记账方法和技术的内容。教学改革前,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是以会计信息的生成为主,讲授借贷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财产清查等技术和方法。这些内容对于经管类专业使用会计信息这个目标来说,实际意义不大,尤其是有关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填报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的内容更不是非学不可。所以,简化这部分内容并以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成为必要。2.增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及分析的内容。传统上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并不包含这方面的内容。但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解读实现的,应用会计信息则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和报表分析实现的。因此,增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财务分析的内容,是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必需和够用”的体现。

(三)《会计学基础》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学过程内生的方法,有着自身存在的规律。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课程对于不同专业而言,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改革后的《会计学基础》教学的重心在会计信息的理解和使用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此相应,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针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教学方法应侧重于记账逻辑的讲授和启发式教学,辅之以一定的模拟实践;而针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则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实施任务驱动,辅之以分组讨论等方法,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关注会计知识的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用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第二,无论是案例还是项目的设计,都要将会计知识和经济管理实务有机结合,编写典型案例和项目,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鉴于经管类专业和会计专业采用同一种内容的教材的现状,考虑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和教学内容优化,借鉴国内外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材编写经验,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经过近年来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提出如下《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思路:1.构建教材结构新体系。《会计学基础》教材应围绕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和使用财务报表,构建会计信息生成、会计要素解读、财务报表分析三部分内容相融合,以及从财务报表认知开始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束的结构体系。具体包括:第一部分,会计信息生成(含复式记账、会计循环),介绍主要财务报表及其所包含的会计恒等原理、复试记账以及会计循环知识,使学生了解生成会计信息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会计要素解读(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主要介绍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分析,介绍财务报表结构及其分析。这部分内容将帮助学生掌握财务报表这种表达会计信息的独特工具,同时学会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培养获取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能力。2.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协同。教材编写应与教学改革协同,而不是为编写教材而编写。因此,要立足于课程改革,从《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编写的协同性出发,全面加强《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使教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1)教学目标与教材编写理念的协同。《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实施而实现。作为承载会计知识信息的结构化载体,《会计学基础》教材应充分反映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教材体系不应是会计知识的简单罗列,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是《会计学基础》教材体系安排从财务报表认识开始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束的基本依据。(2)教学内容与教材素材的协同。《会计学基础》教材素材的选择应能较好反映《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基本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必须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在教材素材的取舍上,将对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不必需、不重要的记账技术素材简化,增加经管类专业必需而且重要的财务报表要素解读和分析的知识素材,努力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四、结语

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用、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教材建设落后等不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对此,应面向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重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教材支撑,就成为《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还应该看到,适应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有效完成。例如,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是《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最终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胜任《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不仅需要会计学知识,也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它要求授课教师应能从特定经济、管理活动需要的角度讲授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袁明哲,刘慧凤,唐蓓.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际需求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商业会计,2014(17).

[2]樊行健.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占国.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辰颍,张卫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为导向[J].中国林业教育,2014(4).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 高校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学的学习能够有效拓宽其知识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能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是学习财务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目前,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也必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落后

总体上来说,教材更新的速度过慢,无法适应新准则和新规范的要求,一些新的规范和准则未能体现在教材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呈现出落后性的特点,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较高,但是高校的很多基础会计学教材却是在手工操作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内容落后于经济生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高校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这种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低。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模拟实验室,但是提供给学生实习的资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学会了如何编制报表等简单的工作,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复杂业务。高校的基础会计实践课程普遍表现出缺乏真实性、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实践效果较差等问题。第一,缺乏真实性。目前,高校学生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实践范围较小,而且内容较为单一,能够引用的数据大多数都是编纂的数据,资料也以教材打印为主,学生实践缺乏真实性。学生在实践中,没有机会接触账簿以及原始凭证等材料,学生没有填制凭证的机会,同时也没有机会真正熟悉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其他业务。第二,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会计基础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比如点钞、装订账簿和凭证等。这些技能虽然小,但是对一个合格的会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技能的培训却总是被一带而过。第三,实践效果较差。高校每年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实习的机会,但是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却会受到一些阻碍。由于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即使部分单位接受了实习生,实习的时间也普遍较短,而且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

(三)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教学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主,但是其他行业的会计涉及较少。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另外,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应该要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往往是分开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别安排在了不同的学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降低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基础会计教学的系统性。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单元和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必须要明确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学生的知识点呈点状分布,未能形成对会计基础的系统理解。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较少。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指让学生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后,教师利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让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以企业连续多年的财务报表为例,帮助学生实现对财务报表的横向比较,利用理论知识对报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方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案

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针对目前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改革。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转变考核方式,实现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改革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传统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未能区别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不同。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记账、算账等能力,但相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教学的目标就应该是要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人才。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点,使得基础会计学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二)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对贸易、金融等专业的特点了解不足,基础会计学教学未能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创新性。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操作方法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偏向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完整性,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学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改革教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相关规范、知识体系也处于不断更新中。但是,基础会计学教材的更新速度却落后于规范和法律更新的速度。教材体系本身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辅导书,未能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目前,基础会计学教材更注重于介绍“如何做会计”,在选择教材时,部分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因此,对基础会计学教材的改革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教材更新的速度,让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突出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针对专业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

(四)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是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尤其强调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真实性的实习环境。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教材的编写。

(五)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基础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中,强调要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案例教学法、双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避免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六)改革考核方式

我国教学事业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核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只掌握了考试重点,未能切实把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改革考核制度,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期中考试、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另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高校中的大多数教师都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构建一支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管理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也必须要学习会计学知识,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会计专业、管理专业、金融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探求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对促进各大专业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础会计学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赵晓玲,钱光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01)

[2]高欣.《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11(03)

[3]侯彦温,董国利.管理类专业基础会计学情景-达标教学模式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02)

[4]谢咏梅.高职教育《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9(13) [5]周婷.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08)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64-02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基础。企业的经营过程本质上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基础会计学正是学习如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因此对理解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会计学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目前,许多高校越来越关注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改革更是刻不容缓。

1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践环节较弱,双师型教师缺乏等等,主要表现为:

1.1教材内容落后

我国的每次会计准则和制度修订后,教材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新准则、新制度不能及时调整,新的会计科目和要求,无法在教材中体现,教材内容严重滞后,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再者,现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基础上编写的,而近年来会计电算化普及率较高,教材内容相脱节。这样,教材内容总是落后于现实经济生活,那么也就造成教学内容的落后。

1.2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校教师授课,依然以课程教材为主,会计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实习的资料和设计与企业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学生虽学会怎样编制会计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工作后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复杂的业务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不会办理会计相关业务,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还有教学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不科学,整个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实践学时安排较少,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很多高校仍在探索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1.3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主,其他行业会计一般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就业后很难马上适应工作。再者专业课程的安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会计专业课和会计模拟实操课是相互分离的,不在同一门课程上或不在同一学期上,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还有课程学时安排不合理,例如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1.4实践环节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模拟真实的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但是当前高校会计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

(1)实践课程缺乏仿真性

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手工记账为主,实践内容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窄,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教材打印的样式,涉及的凭证、账簿类别比较少,缺乏真实感,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有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会计岗位设置也不够明确,也没有采用轮岗制。而且实践课程大多在进行课堂教学,很难形成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无法整体把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实践课程缺乏技能性训练

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会计人员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学生参加工作后,很难立刻胜任会计实际工作。

(3)课堂教学缺乏真实经典的案例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后,利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自觉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会计基本技能水平。但目前基础会计学教材中,都很少有综合的或经典的会计教学案例。

(4)学生校外实习效果差

很多高校每年都安排学生的专业实习,但是直接到单位实习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单位一般不喜欢接受学生实习,即使能够到单位实习,实习周期比较短,实习的学生一般固定在一个岗位,即使这样也很难接触到实质的业务,更不能全面接触所有的会计业务,因此实习效果较差。

2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如何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教育模式的改革:

2.1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改革

为提高学生会计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式、账户和复式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建账、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对账、结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职业道德教育等等。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对一些重要章节,如会计要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账户体系与分类、会计报表等内容的讲授应分配相对多的课时。再者会计专业政策性强,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会计政策、法规。高校应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安排相关部门调整教学大纲,并围绕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如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扩充信息量。选择教材时也应注意选择教学内容充实、知识更新速度快的教材。

2.2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会计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而目前许多高校不重视教师的后续培养,不重视培养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如何加强高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及时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更好的完成会计教学任务;(3)每年选派教师参加新会计准则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新会计教师的理论知识,拓宽教师专业知识广度;(4)提高会计教师的科研水平,从制度上鼓励会计教师撰写会计方面的论文,参与新教材编写,申报相关科研项目的,建立奖励制度。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要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中融入案例教学法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剖析会计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中去。例如在讲授销业务核算时,可以设计现实的企业生产运营案例,在讲授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后,可以设计能反映完整核算过程的综合案例,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积极自觉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好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对会计学习形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做好案例的设计与教学工作。

(2)在课堂中运用会计图解法教学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紧密结合的课程,文字与语言表述很难使学生掌握好会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图解教学法,简单易懂,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会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非常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做成图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再如,在借贷记账法应用的教学环节,账户间的对应关系不好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运用图解法构建一个账户体系的对应关系框架图,使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的要求,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基础会计的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通过计算机课件、电视录像片、会计教学软件,把晦涩难懂的理论以最直观、最形象的形式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会计要素时,可以采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将会计要素内容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核算时,可以用视频展现模拟现实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运用网络优势,扩充学生信息量。

2.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基础会计学的课程特点,单纯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开设会计电算化实操课程

当前,由于实行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普及率相当高。在高等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就随之成为必然。然而,目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软件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教学方法不灵活等问题。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采用金蝶、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开发出来的财务核算软件,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进行真正软件的实操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知识在真实的单位财务软件中的运用,提高会计核算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

(2)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

基础会计学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上岗操作,但目前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建立会计仿真实验室,选取企业真实的业务资料,按实际工作流程和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好途径。学生对教学资料认真分析,运用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对科目的设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纳税申报、编制报表等会计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实际动手操作,还包括阅读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在操作过程中体会真实的会计工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每门课程教学期间,可设置针对课程内容的课内实验课,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申报等实验。在理论课程开设之后还要设计综合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责任,在实操教学中采取“轮岗制”,将学生分组,每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每一岗位、企业主要与财务上工作岗位、银行与企业工作岗位。还将财务科室组分配不同的岗位,针对每个学生安排出纳、记账、成本核算、税务、总账、财务主管等岗位,并确定其职责,定期轮换到其它岗位,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各项业务。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电算化实验,要能熟练运用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各模块的操作与维护,处理单位日常的会计业务。因此,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应注意包含手工和电算化两项功能。

(3)适当安排校外专业实习

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的业务和场景毕竟是模拟的,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是有一定差距。学校应每年安排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习,聘请资深的真正的会计人员讲解会计工作流程,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应从各个角度加深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9(1).

[2]徐娜儿.浅析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3]梁水源.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 基础会计学 多媒体演示 语言描述 图形再现

一、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情景呢?一般来说,情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什么是隋景教学呢?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要明确教学主题;要围绕教学主题设置情景;师生共同融入这种情景;实现教学目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现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教学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其一,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其二,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其三,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四,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所谓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情景教学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学》教学需要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越丰富,越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正是基于此,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情景教学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中是十分必要的和重要的。情景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

1、情景教学更便于学生理解体会复杂多变的《基础会计学》内容

《基础会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相关概念,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基础会计学》本身的这种生动形象性决定着会计课堂中要使用情景教学,否则就失去了会计最原本的东西。当然,设置情景具有选择性,要依据一定的主题选择典型的情景。设置了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就便于学生以此情景为基点进行思考,得出相关结论。可见,《基础会计学》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要求《基础会计学》课堂设置情景,这也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

2、情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

今天的教育正在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改革。素质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心的全面教育,使各方面教育协调统一,从而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更注重从学生这个角度来思考教学,不同于应试教育仅仅偏重于教、偏重于对学生的灌输。具体到《基础会计学》课堂,情景教学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它不是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什么。而是设置情景,让学生主动地走入这个环境去虚拟地感受,唤起学生的心理反应。素质教育还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情景教学恰恰可以把师生共同融入《基础会计学》情景中。在这种情景中,师生可以通过谈话法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3、情景教学正以独特的魅力带来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一堂课能够精心设置情景,采用情景教学,学生的反应是最为显著的:“知识间的联系容易理解了!对会计知识的印象加深了!”这就是情景教学取得的效果,也是学生最希望看到的。情景教学为什么会便于学生理解呢?这是因为情景教学能够使学生进入会计环境,这个会计环境对其就不再陌生,其好像是这个会计环境中一分子。这样,学生就能更自觉更好地思考会计概念之间的联系,也就便于理解了。为什么会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印象呢?因为《基础会计学》情景的形象性、生动性自然会刺激学生的感官,加上学生置于会计情景中而进行的思考,印象加深也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情景教学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思考会计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即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中去思考问题,不能脱离这个环境。

4、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其认识论依据,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

认识必须经过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学生必须有大量的感性认识,最终才能形成理性认识。否则,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很好地理解会计结论,更不能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而采用情景教学,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识。设置情景需要把大量的资料和图片,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用多媒体把它展现给学生,这不仅大大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促进其思维的活跃,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性认识。

三、情景教学在《基础会计学》课堂中的实施

既然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那么该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创设情境呢?一般而言,情景教学在《基础会计学》课堂的实施有三种基本方式,即多媒体演示、语言描述和图形再现。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为情景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也就为其增添了广阔的前景。多媒体从视觉、听觉等刺激了学生的大脑,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就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比如讲《会计学导论》一章,在同学们思考如何认识会计存在的理由及其与人的关系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片段,进而提出水泊梁山的财务总监是谁?梁山上与会计有关的职位又是如何设置的?那种场景必然会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他们内心激动不已,产生出对会计知识的强烈渴望。

2、借助语言进入情境

语言描述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针对不同情况适时调节。语言描述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会计事件、会计人物等。这要求教师善于描述、善于表达,就像一个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演讲家一样,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把他和他的学生们一起投入到会计情景中。备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言必能激起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比如讲《会计事项与会计恒等式》一章,通过引入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能量守衡定律,然后转入到国家、社会和家庭中,最后落角到企业中是如何运用的?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从而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企业中的会计事项与会计恒等式是如何形成的。总之,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声音等结合起来,创设乐教乐学的情景,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共同融入,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图形再现情景

图形是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直观教具,有些学习的内容是无法运用实物、模型的,图形在教学中发挥了实物、模型无法比拟的作用。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图形进行总结,这样既一目了然,又便于记忆和掌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一章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国目前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等,各种核算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因此,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教师主要讲清楚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用图表形式表示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见图1。

所以,在讲述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时,只要在第④步处加上一步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而在讲述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时,只要把科目汇总表改成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即可。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既获得了有关知识,又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一举两得。

四、《基础会计学》情景教学的本质目的及注意事项

《基础会计学》情景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人是生活、工作在社会上的,他要认清其周围环境、认清社会,才能更好地处理他与别人、他与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培养其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逻辑思维方法认识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基础会计学》情景教学的本质目的。但是认识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对事物有一个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多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基础会计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恰恰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教师要在这个良好的会计隋景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情景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方式,其背后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不能脱离这个本质目的,而仅仅停留在有趣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上。

另外,从《基础会计学》情景教学中可以看到,只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陛认识,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才能体现情景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情景式教学就是利用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最终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让隋景式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注意事项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可接受性。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设置,要考虑到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合适的“路径”和“梯度”,便于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其二,直观性。问题的设计的内容要直观,是平时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三,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入口宽,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的思维与创造的空间大。其四,挑战性。问题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促进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其五,真实性。真实的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情景越真实,学习到的知识越容易在真实的情景中起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结论与启示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教学

(1)教材陈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将逐渐完全取代手工会计系统,网络会计的普及,也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前会计专业学生所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中的会计理论,基本是在手工会计模式下形成的,并与后期设置的《会计电算化》两本教材严重脱节,很少考虑计算机进入会计领域所能够带来的影响,这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2)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完全以课本为依据,采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不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缺乏全面理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甚至部分学生还会机械性的将书本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备考试之需。(3)侧重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学习,忽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基础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都是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相适应的,其教材内容涉及到的国际会计准则、西方会计学等内容更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对《基础会计学》熟练掌握程度的检验。目前,我国《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大多数都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授课时间的比例上,现在普遍存在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的现象;授课教师理论知识掌握非常好,而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弱点;学生缺少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单纯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觉与实践距离太远。其二,案例教学匮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法。在会计学专业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率先推出,这种教学方法是近些年才传入我国,并被一些高校采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来源于实践的真实典型案例的收集、编写,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三,缺少社会实践。学习《基础会计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然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还局限在课堂上、学校里,学生对企业的具体会计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了解太少。很多企业、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接待会计专业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导致实习基地严重匮乏,即使任课教师凭个人面子争取到学生去企业认识实习的机会,学生也只能到企业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收益甚少。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编写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权威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材的选择对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来讲尤为重要。针对以往教材陈旧、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现象,笔者认为,《基础会计学》教材的建设应该符合以下几点:第一,将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基础理论引入《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之中,适合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第二,在内容安排上侧重各部分知识的衔接,使会计理论更加清晰;第三,使教材内容尽快实现国际化;第四,侧重案例分析,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教学方式灵活化

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讨论与分析、团队合作、文献阅读、研究论文写作等等,使会计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会计基础理论的掌握更加熟练。

3.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大力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鉴于目前企业不愿意也难以接收大量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现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就在于提高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比重。把案例教学引入会计教学,加大了教学中的信息含量,增强了教学中的知识的层次性,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大有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5:78-79.

[2]马德林.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财会通讯,2005,9:67-68.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借贷记账法;多维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的核心内容是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会计分录(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这些内容对初学者来说是全新的,而且先期已开课程丝毫不涉及相关内容,加之会计理论抽象,核算方法独特,初学者学习吃力,对概念理解困难,对核算方法的运用也难以熟练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方法单一,或者方法不够合理,总会出现教学“盲区”,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应对和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也使理论与实践没有完全兼容,最终无法做到理论应用于实际,脱离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鉴于此,本文结合《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和特点,探讨多维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多维教学法介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像案例、项目驱动、Tutorial(讨论)、模拟实训等方法,都是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对一门课程而言,由于各章节的内容特点不同,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即所谓的多为教学法。概括地讲,多维教学法就是讲多种教学方法共同用于一门课程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特点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基本各占50%。具体有以下特点。1、《基础会计学》课程是财会领域的入门课,主要介绍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其理论知识抽象,核算方法独特,初学者难以理解掌握。2、《基础会计学》应用性强,实践环节占比高。本科课程除会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更重要的是会计核算方法,即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用专门的方法来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最终编制会计报表。这就是实际应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3、《基础会计学》课程各章节关联性、递进性较强。《基础会计学》课程第一至三章是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讲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四章是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具体运用,目的是强化对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的理解。前四章的学习是为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基础的,理解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会计凭证的填制,进而影响登记账簿,进而影响报表生成。第五至八章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是递进的。

三、多维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一方面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即企业会计处理全流程。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就需结合各章节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总论及会计科目与账户部分

总论部分阐述的是会计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的含义和作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计量和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与账户部分阐述了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以及账户及其基本结构。显然,这两部分内容是知识性、概念性的,既碎片又抽象。为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应同时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Tutorial教学法。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启发互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案例导入与分析以理论联系实际助力学生理解,通过分组讨论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讲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可用“冀中能源借降低坏账计提比例虚增利润2.1亿元”案例来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

(二)复式记账法及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运用部分

这部分重点讲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理以及制造企业各运营环节基本经济业务及其核算,既涉及基本知识,又涉及基本方法。因此,除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及Tutorial教学法来助力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外,还要运用实训方法,以提升学生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判断、确认和计量的能力,最终能准确无误地编制出会计分录(即填制记账凭证)。这是会计核算能力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能力。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部分

这几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特定表格的填制,因此应遵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这里就要用“填空法”。具体做法:简要讲解核心知识点,选取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经济业务所对应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各类账簿中账户余额或当期发生额,编制会计报表。

(四)综合实训

课程各章节任务完成后,还应安排一次大作业,也就是综合实训。老师提供全套实训资料,一般选取制造企业全部业务流程,包括资金筹集、采购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资金退出。任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资料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明晰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个可以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计入学生考核成绩。综合实训可以调充分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对所学核算方法的运用,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断探讨,刻意创新的课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金静,刘博.项目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2]金辉.提高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效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3]韩沚清.“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

基础会计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方法;探讨

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依据来源于信息,会计学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需要向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需求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基础会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会计学基础知识。它是会计学大家族中最具有基础性的学科,主要讲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学习会计理论,同时要掌握实际操作。

《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以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来考察,其主要生产经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即生产准备过程、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销售过程。将其主要的经济业务分为资金的筹集业务、生产准备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以及利润分配等。该门课程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学生缺乏对会计具体工作的认知,只是被动的听课,对很多问题不能理解,通常觉得会计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可以采用一下方法:首先,可以把学生带到制造业企业参观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流程,了解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和会计工作流程。另外,聘请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来不定期到校讲授会计实际具体操作内容,强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加校内模拟实践课程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论是从实践中获得。实践越充分,所获得到的理论也就越充分,实践越丰富,所得到的理论就可能越丰富。《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时间性强,在学习会计理论的同时,必须要加以时间练习。我校创办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当每一章的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以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去手工模拟实验室具体操作。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3)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增加教学手段,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如利用精美的通过PPT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象,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相互结合,把复杂抽象的东西较为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会计凭证这一章节时,就"如何填写会计凭证"这一问题时,如果仅仅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学生根本无法进入会计角色,当真正拿到一张会计凭证时,便会出现无法下手的这种情况。

(4)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教学考核方式

在完善了教学实践习环节后不容忽视的便是改革考核环节。第一,为了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不能以为理论考试的试卷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应以卷面考试成绩和平时实践操作折合一定比率计入最后的考试成绩。第二,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偶尔采用角色互换式教学,将所有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抽签决定讲授的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以老师的角度讲授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根据学生具体表现,教师给予一定的打分,该分数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考试成绩内。

参考文献:

[1]王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2]张迪.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财会月刊,2014(3):104-157.

上一篇:网络基础范文 下一篇:基础乐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