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21:48:55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行动导向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第二,提高学生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平常的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工作的氛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三,维持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导向法在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院校赢得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成绩和社会声誉,有利于维护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设科学的教材

《网络互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种,知识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教材的更新。《网络互连技术》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网络互连为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网络建设采用的是华为等设备,所以《网络互连技术》在教材中不仅要设置思科组网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华为组网技术的实际案例,以增强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建立真实的实验平台

传统的《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办法亲自体会,也就难以理解,同时这种传统的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互连技术》学习中相关的实验室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一个以真实的网络运行模式为基础的真实的实验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功能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3]。

(三)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保证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网络互连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遵循这样的过程:任务展示、完成任务演示、布置学生的实践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测试和验收、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为背景,建立课堂教学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演示到实际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了课堂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测评,也要有实际能力的测评;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别人对学生的评价。

三、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从教材设计、课堂设计和评价体系建立三个方面来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一、前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工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互连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站开发的三大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管理领域中设置了“网络基础”“网络互连”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系统管理领域中设置了“Windows2003管理与服务”“Linux管理与服务”“网络安全”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站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页制作”“SQL 2005”“Web程序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大行动领域中设置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三、“网络互连”课程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按照需求分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

四、学习情境开发

我们以网络设备为载体,设置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如下表所示: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八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九个学习情境是前八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九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互连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所有学习情境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测试;

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测试。

(三)教学过程中相关计算的优化

1.子网划分的计算优化

将一个标准网络划分为n个子网,不要将主机位的借位全部取二进制再计算出十进制,得到所有子网地址。将所借主机位的最低位置0、1,其他借位均置0,算出最小的两个子网地址,得到其不同字节的差值x,其他子网均可快速计算出:后一个子网在前一个子网地址的基础上加x。

例如:将192.168.1.0划分为16个子网,从主机位借4位,只要算出最小的子网是192.168.1.0/28,192.168.1.16/28,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差值为16,则能快速得到所有子网分别为192.168.1.32/28,192.168.1.48/28……192.168.1.240/28。

2.OSPF配置中反掩码的计算优化

反向掩码=255.255.255.255-子网掩码

则如: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则反向掩码为0.0.0.127。

五、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分析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六、考核方式设计

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3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2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50%。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0%,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30%,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各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七、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4]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5]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

作者单位: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目标;资格认证

2014年,本人根据学校安排参加了部级骨干教师提高素质计划的培训,地点是在福建省师范大学,学期三个月,培训完成后,结合本次自己学习的体会,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有关教学改革的个人看法。

1、转换观念

传统教学均以学科为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完全适用于中等职业学生。回想培训期间,有幸邀请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师资资源研究室主任邓泽民教授,他给我们上了一次课,收益颇多。

这次课是有关饭店旅游服务业中的一门课,讲如何冲调咖啡。以前的教材,系统的讲解咖啡是什么、原产地在哪、有哪些类型等,学生学完,到酒店实习,要求冲制摩卡咖啡,还是不会,其实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目前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是:简单告知咖啡是一种饮品,具体讲经典单品咖啡、浓缩咖啡、花式咖啡、时尚咖啡等如何调制,这样学生真正掌握了冲调咖啡的技能;比照这种思路,映射到网络专业教学中,是一样的道理,以往我们过多的强调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基础知识等,而忽略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以至于学生总感觉什么也没学到,而老师却感觉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学生到社会上,真的发现该学的没学到,所以中职学生目前应更多的强调如何去做,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

网络学生基本要求:组网,管理网络,维护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每一协议,简单讲清它的原理、功能,更应该结合具体的网络设备讲清它们的实际场合,目标就是学生见到同类型的设备知道它是什么、用在什么场合、怎么用,比如要求连接两台计算机,学生知道如何连接、如何通信,或者网络出现故障,学生知道如何能检测到故障,能对常见的故障进行锁定,维护等。

2 、加大试验

本次培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系统完整的对华为网络设备进行了各种试验。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老师的重要性,给我们培训的两位老师都是80后的,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都是华为资深网络培训师,每年要到北京参加华为设备的继续教育,在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专业功底深,在这次做实验时,自己也对平时凌乱的知识点梳理整齐,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平时对于有些模糊的地方,在这次听课中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校没有试验设备,所以自己比较重视实验,每一天老师都布置具体任务,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我和另一名老师相互配合,协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只有亲自动手去做试验,才能真正体会理论的内容,并且才能发现问题。

其实很多知识点理论是理论,真正实践起来还是和理论有差距的。所以结合我校学生,还是要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例如局域网组建这门课,掌握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的主要构造和配置管理方法,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整体认识局域网、广域网中的互连设备,了解路由器、交换机在网络设计中的作用、熟练进行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安全管理、认真记录实验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完成实验报告、根据网络拓扑要求,完成综合实验的设计并能成功实现网络通信的要求,能够进行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管理等。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要设计一定的实验题目,不能让学生盲目实验实习,对每一次实验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由于在实际的网络应用方案中,往往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且相互配合,因此,今后的教学中要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题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相应的课程考试形式也可以进行改革。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是让学生苦于死记大量枯燥的网络原理与理论,造成学生“学习为了考试,考试完了全忘”。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考试只考察最基础的网络原理(如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交换技术等),实践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应用网络知识的综合能力。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操作性人员才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人才。

3、加大实训环境建设

按照企业要求,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学生实训环境。例如应有的网络工程方向实训基地、网络管理与应用方向实训基地、网站建设与维护方向实训基地等,这些实训基地能满足网络工程勘测、网络工程深化设计、网络布线、网络布线测试、网络设备安装、终端安装与测试、系统调试等典型职业活动,以及网络安全攻防、网络融和通信和IPv6技术、局域网组建、服务器配置、广域网接入、网络安全配置与测试、网络监测、系统维护、网络安全防御等典型职业活动。另外软硬件结合还能使学生最终实现网站规划、网站页面制作、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测试、网站、网站维护等典型职业活动。

4、师资基本要求

任课教师的实际理论与操作技能决定了学生的起点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教师应为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和相应专门化方向对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具备“双师”素质,承担不同专门化方向的教师应所任教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历,具备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5 、引入资格考试认证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砝码

目前网络认证方面的机构比较多,相对成熟的也不少,学校教学中可以将各个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认证考试的要求,熟练掌握接入层、汇聚层各种网络设备的使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国内华为,锐捷,神码等认证工作相对成熟,他们的培训体系也相对完整,有各自配套的教材,包括理论和实践,可以选择相对较好的一家,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前参加认证工作,也是对他就业增加了砝码。

以上是本人在这次国培期间的收获,老师的观念变化,会带动教学课改的深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职的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吴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校本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52-02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和出版的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在教材开发之前,应组织相关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及骨干教师对该课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并参照教学目标、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要求和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来确定教材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Cisco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与理论深度。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系统集成、网络管理员岗位所必需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管理与维护、网络组建等技能,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根据Cisco网络技术课程的定位,其相应的教材主要用作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让学生“便于学”、“学中做”,而不能首先考虑教师“便于教”。本文以Cisco网络技术课程教材为例,探索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校本教材编写。

一、教材目标

(一)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路由协议RIP、OSPF等的工作原理,掌握无线网络技术,掌握VLAN、STP的工作原理,明确它们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在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中,需要具备网络规划、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技能。Cisco网络技术课程承担利用网络设备互连网络的训练任务,具体讲需要具备以下职业技能:(1)Cisco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路由器、无线交换机、无线AP)的基本配置能力。(2)利用Cisco交换机构建交换网络的能力。(3)利用Cisco路由器构建路由网络的能力。(4)构建广域网互连的能力。(5)构建无线网络的能力。(6)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的编排

(一)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作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系统集成技术员岗位、网络管理员岗位、网络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岗位、网站建设管理与维护岗位、网络编程岗位等。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工作总结出与本课程有关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并以此组织教学内容。网络专业典型的职业岗位是网络管理员,该岗位有四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其中Cisco网络技术课程对应的是网络互联技术工作任务。

教材内容要体现出针对性、适用性、职业性。在内容的选取上,打破原来知识系统的分类,根据课程对应的岗位技能来选取,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功能导向”为思路,对网络互联技术岗位职业技能进行模块划分,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技能训练任务,每个模块、每个任务与岗位技能相对应,以功能为目标,避免过深的理论,强调培养学生在功能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材内容的组织上看,要考虑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线索组织教材内容。

(二)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设置项目和子任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加强与岗位工作过程的结合,每个项目对应一个教学模块,每个子任务实现一项或几项基本职业技能。项目与项目之间,任务与任务之间在内容编排上既遵循网络互联岗位任务的职业技能要求,又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还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学组织的便捷性等因素。

在课程教学模式上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讲教师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承担任务指导作用,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这样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全书可以分为若干个大的实践项目,每个项目下面有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的结构是:任务目标、任务描述、支撑知识、任务实现步骤、任务总结和课后训练。首先给出任务的目标,再对该任务进行简要描述,并以“支撑知识”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然后是任务的具体实现步骤并对整个任务进行一个小结。最后,为了加强学习效果,为每个任务配备若干道习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校企合作的教材编写团队

在进行课程教学与建设时,要组织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中不仅有专兼职教师,还要有企业技术人员,要保持教学团队成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合理,“双师型”教师多,教学队伍稳定。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组织一个合适的团队,这样才能编写出较高水平的实用教材。该团队是由多年从事Cisco网络技术教学的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Cisco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讲师、网络中心负责人等组成。教材编写完成后,由教授、工程师、学生一起从不同角度,全方面地对教材进行审稿。

四、融入现代教学技术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达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材建设也要相应实施立体化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常用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

(一)利用课程网站指导学生学习。Cisco网络技术课程教材要提供所有与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料,如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PPT课件、习题库等,在网站上公布,供学生学习。

(二)教材要包含利用虚拟仿真环境的操作指导。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是教学的趋势,教材既要有先进的网络实训室进行真实的实训的指导,同时又要有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的构建指南,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专业网站。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要考虑到配套相应的实训指导书、PPT课件、习题集等辅助资料并公布于课程网站。为了便于学生的自学,在教材附录中可以介绍两个最常用的Cisco路由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款Cisco设备模拟器,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网络模拟环境。另一个是Cisco,它是一个集成环境,功能强大,几乎能够模拟所有的常用网络实验,而且是图形化界面,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有效地构造立体化教材可为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打造体现最新技术的校本特色

Cisco网络技术课程校本教材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同时还要嵌入职业资格认证。

(一)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针对现有网络技术进行取舍,舍去非主流非标准不常用的网络技术,新增先进而实用的网络技术。教材没有讲述EIGRP路由协议,因为虽然EIGRP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一个比较高效的路由协议,但它是一个Cisco公司私有的协议,只有Cisco设备支持而并非所有厂商支持。无线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它是今后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管理必需高度重视网络的安全性。因此,Cisco网络技术课程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使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69-01

一、引言

与传统精英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满足社会人才需要为目标的,因此就业导向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所谓就业导向是指高职院校应加快发展职业岗位需求旺盛,也就是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对于已经不适合市场需求或者市场需求较小的专业应不予发展或加以限制或调整。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只有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契合了岗位的技能要求,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人才。

二、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因此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改变过去那种以学科为中心,片面强调理论系统性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 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体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上,任务驱动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变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课堂讲解与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教师在讲解常用到的网络产品的性能、相关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时,可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等方式自主查阅资料,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三、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是以实用为目的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

(一) 实验独立设课。所谓独立设课,就是实验教学不再依附于理论教学,它独立开课、独立考核,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独立设课,不仅有利于形成完性利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得益彰。

(二) 建立了校内网络实训中心。建立实验室可为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必要的实践教学环境。如建立硬件拆装实验室,完成硬件的拆装、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管理;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完成网络综合布线和测试,制作双绞线、模块等;网络互连设备实验室,完成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网络等网络互联设备的设计和管理;还可建立多媒体实训室,完成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处理。

四、建立科学的课程设计实训系统转变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的课程设计实训系统,实行国际标准的项目开发流程与开发方式4,要求指导老师要有精心设计、内容翔实的实训材料。通过实训,培养学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能力。通过实训项目的分组与分角色组织实施,注重培训学生团队精神及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快速学习及动手能力,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高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就考试方法也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改变传统的笔试为“笔试+实践”的考核方式,其中笔试主要以考查理论知识等为主。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网络安全等。

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位实训强化实践教学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接口问题就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加强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全面做实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与多个企业合作,每年安排毕业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加强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并为每位学生安排位富有经验的企业员工作为指导教师,系部教师定期到实习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使学生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结束后,可由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技能成绩考评,然后结合学生的实结报告,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学生通过实习可对工作岗位有较清醒的认识,缩短毕业生刚就业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李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体系研究[J]. 大学时代(B版), 2006,(05).

[2]李圣良.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06).

[3]周志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探索[J]. 现代电子技术, 2007,(04).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培训体系;构建;实施

1、实施背景

(一)适应当前国家形势,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g与各行业跨界融合,随着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集视频、音频、数据共享、模拟仿真等为一体的通信信息平台越来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那个部分,因此,全面加强电力通信培训体系,建设具有特色的电力通信培训,加强公司人员通信方面知识培训,一方面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时展市场竞争力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的的客观要求。

(二)适应当前国网形势,提升特高压智能电网整体水平的需要

各地市公司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站内技术公关,故障处理,信息运维;经研所和电科院主要负责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研制、装置试验、数据调试;各地市公司调度、信通相关人员则主要负责信息传输的正确及时、通信链路的畅通、事故处理的及时。面对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参与的建设、调试、运维团队,如何有效发挥各方优势,使其相互取长补短,营造“比、学、敢、帮、超”的内部氛围,全面提升人员电力通信基础素质,激励参与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各单位在科研管理、设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运维、事故处理等方面不断突破创新,搭建内部管理经验交流和创新平台,促进各单位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持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整体运行水平,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有效提升。

2、主要做法

2.1科学搭建运转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电力通信培训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明确中心培训管理组织体系:落实新员工全员覆盖集中培训要求,发挥合作基地专业优势,《国网技术学院分院管理办法》经国网人资部审定下发,明确了合作基地所属省公司、合作基地的权责。

明确中心功能定位:作为国网技术学院合作基地,中心主要负责优势电工类专业新员工培训。中心在国网技术学院的统筹指导下,开展培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培训理论研究等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对培训业绩、培训质量、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设备设施等指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2.2建设综合性通信实训基地,支持全类型设备安装、操作、维护、配置培训

综合性通信实训基地建设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共分为三层,分别位于笃行楼地下室、一层和二层。

其中,培训基地地下室设有通信电源及蓄电池运行维护实训室,安装通信直流开关电源6套,蓄电池8套,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电源分配屏等设备。通信电源及蓄电池运行维护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电源及后备电源的安装和检修培训。

2.3建设全数字通信仿真培训基地,支持机房巡视、网管操作、故障分析、处理培训

由综合型全场景电力通信仿真系统通过网络互连形成。综合型全场景电力通信仿真系统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国网山西省电力通信网络特点定制开发的仿真系统,是一套以通信专业学员培训为目的,集通信设备模型库、电力通信机房1:1三维仿真、网管系统仿真、通信故障仿真于一体的综合型电力通信仿真系统。

2.4构建电力通信网络培训平台和网络考试平台,实现“互联网+学习”

电力通信网络培训平台及网络考试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电力通信专业知识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考试等功能,通过文本、题库、图像、视频、在线交流等多媒体技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培训方式,将培训内容高效、生动地展现,可以使学习者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并通过远程在线考试实现规模化人员培训结果的评定,极大提高了培训的效率和水平,使培训过程更具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2.5师资管理体系构建

提升培训业务能力:针对专职培训师现场工作经验不足、兼职培训师授课传承能力不足等问题,以素质模型为依据,采取挂职锻炼、岗前培训、教练辅导、参与课题研究等多元化的方式弥补。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中心认真总结以往培训师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了培训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施全员全过程考核。针对专职培训师,中心完善了内部晋升机制,根据培训任务及培训成果定期组织评选;针对兼职培训师,中心不断加强师资库建设,对兼职培训师教学、课件开发、课题研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对考评结果优秀者给予奖励。

2.6课程管理体系构建

第一步,确立培训课程体系框架;第二步,分析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第三步,能力与课程的转换;第四步,根据培训课程的组成要素,按照能力项目中行为要点的要求,依据所涉及内容的属性和逻辑顺序开发培训课程,编写教材、课件和题库等;第五步,通过对已开发的各类课程进行结构化整合,形成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

3、实施效果

(一)依托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培训效果

虚实融合全场景电力通信多功能实训基地,提供了和学员工作场景一致的真实通信网络环境和仿真通信网络环境,为电力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全方位的能力提升,特别是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实操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经过运行使用,相关培训效果得到了明显改进。

(二)强化故障演练,提高异常分析处理能力

通过虚实融合全场景电力通信多功能实训基地提供的故障仿真功能,讲师能够结合三维场景和网管告警等现象,为学员讲解、演示故障分析思路和处理要领,在学员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员可以借助故障仿真功能,独立、反复演练故障分析和处理技能,直至完全掌握并固化为内在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三)借助先进技术,有效降低培训费用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社会各行业对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应用技术和开发人才的需求量日渐增大。面对如此形势,为社会培养大量不仅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而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便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更为紧迫的任务。面对不断涌现的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以及当前本科教育的应用型职业化趋势[1],《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网络工程专业(春季)的学位课,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如何能够与时俱进便成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2学生情况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春季)的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夏季本科学生而言,虽不适合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本科教学模式,但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春季班的学生在向应用型本科过度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3教学方式转变

随着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也正在由以前注重单纯理论向理论和实践并重迈进,因而实验课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春季)班学生的情况,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开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3.1理论课的开展

根据不同章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四大要素分别是: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通讯介质、通讯协议,而前三大要素都属于硬件设备,在工程实践中常用到交换机、路由器、双绞线、水晶头、光线等,对于此类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实物教学[2];而对于通讯协议部分,如数据在各层的封装和解封、CSMA/CD工作原理、TCP三次握手、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域名查询等内容[3],教师应利用一切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技术集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使用灵活,信息量大,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本来抽象复杂的网络协议原理。此外,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网络关键是用网络,通过网络可以将课堂带到任何地方。具体可以采取的方式有:第一,利用学院提供的网上综合教学平台系统,让学生在线学习系统上传的资源,并提供在线交流,教师可以出模拟训练题,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教师分配任务,学生自己搜索相关资源完成任务并提交报告;第二,可以建立微信、QQ的群和讨论组等,在群和讨论组里进行师生的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并在求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培养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实验课的开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学院实验中心具备网络实训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及在建中的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验环境。此外,虚拟网络实验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学生做实验免受时间和地点的诸多限制,学生使用虚拟机Vmware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以组建虚拟局域网,完成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的网络连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服务器的搭建和软件的开发调试的实验;使用模拟软件PacketTracer可以完成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器、各种电缆和终端等的连接和配置,所用操作界面和配置命令同真实设备几乎完全一致,利用虚拟的网络实验平台,学生可随时进行各种网络实验训练而不必担心网络设备的损坏,可以迅速搭建虚拟网络并配置和调试,还可以一个人完成较复杂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3]。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相互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第二课堂的开展

为了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生活,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院成立了网络协会,由协会的学生负责全院乃至全校的网络咨询和服务,协会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并安排相关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第二课堂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提升,到达学以致用的效果。

4考核方式转变

以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大都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及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对该门课最终的成绩的评定[4],这种方式不能客观的考核学生的实际到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快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在考核学生时引入实验操作能力的考试及课程设计的评定,加之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及课堂表现,给出最终的考核成绩。

5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且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过程。随着改革工作的推进,教师要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便使自己在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使学生也在改革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并使得应用型本科转型下所培养的学生也能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教学改革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应该常抓不懈。笔者希望大家在目前所研究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1.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并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因此,在《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及相应的课程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对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2.工作过程导向的含义

工作过程导向,是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突出了"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教学方式以情景教学为典型;教学环境以真实职业环境为代表"的典型特征,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能够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3.《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研究背景

《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是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而开设。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局域网网络各种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各种组建技术,以及网络互连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在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今天,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主要作用,典型的协议体系结构和网络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组网方法和技术,对每一位学生将是有益的。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使学生灵活掌握所需知识、技能,因为它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知识内容繁琐而陈旧、与实际岗位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课程内容冗余而缺少针对性,不利于专业能力培养。这就使学生无法通过在校的学习,掌握行业所需求的技能,造成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具体而言,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局域网组建技术这门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部分理论空乏,实训操作的步骤几乎都是用文字描述,很少图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面对实际应用,学生们会感觉无从下手,无法学以致用,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

传统教学方法中,把知识看成是实际经验的总结,而忽视知识得到的过程和过程中所存在的情感和态度等的体验,它只是在传递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与手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需求。

3.3 职业能力训练环境薄弱

《局域网组建技术》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课程。目前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按企业实际应用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使得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4.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

4.1 进行岗位任务分析,构建教学环境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结合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求,按照“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局域网组建技术这个典型工作任务,搭建了七个学习情境。

4.2 依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进行调研,深入分析,把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吸纳到课程教学中,进而开发和设计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采用项目教学。教学项目分为真实项目和单元项目,课程围绕一个真实项目或多个单元项目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打破理论知识加课程实验,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将认证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学生完成学习后,通过考试、考核,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4.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教学,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程小组,采用专兼结合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设计出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并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开展教学。

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组织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教学项目研讨,设计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教学实施时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3-6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对要完成的每个任务,首先是提出问题,大家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保持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获取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4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改革

本课程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注重全程各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减少终结性考试所占比例,激励学生全程努力学习;注重项目成绩,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成本核算等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厂商认证等多种考核方式。

5.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局域网组建技术》课程改革,顺应高职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实行过程中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探索,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建设研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雄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2]魏斌.基于工作过程的局域网管理与配置课程改革初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申红.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实践探讨[J].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本课程的内容涵盖数据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两部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组织形态、构建方式、协议设计及实施运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选择有效的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综合性强,与工程技术结合紧密,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络原理,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2]。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型的人才比较缺的,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不相符,或是考试成绩高分,但实际到企业发现自己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这与我们培养方式以及考试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注重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针对以外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知名大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教学改革方案。

2.1 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理论课在讲授过程中全面推行“多元化”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发现问题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所提倡和推崇的科学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正确使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1)教师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场景;

2)教师把某一问题先引出,给学生留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兴趣听课;

3)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ppt课件多采用动画效果: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可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新鲜感,学生被动画效果所吸引,易激发其听课兴趣和跟上课件动画演示效果的思路,避免开小差。

“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针对某个问题产生了疑问,通过大家的集体的参与,分享和批判彼此的想法,有争议的地方老师进行很好的引导,最终求得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问题的明晰。在这里同学们变成了主体,老师则作为一个辅体助其达到目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一定社会文化为背景,以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待处理事件为目标,通过操作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针对所提出的项目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的具体步骤如下:

1)提出项目:项目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组建校园网络”。

2)分析项目:组建校园网络,要求学生要先规划认识校园网的拓扑结构,以及相应的网络互连设备。该项目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去学校网络中心了解相关的技术知识。

3)边学边实践:在该项目的学习过程有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实训室技能训练以及到市场去调查了解,这样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再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学生深深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完成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项目的完成还必须要上网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5)总结:由教师主持,总结这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报告中学生的创新之处提出鼓励,对项目报告中的不足提出建议,对项目报告中问题最多的地方进行讨论。对项目报告完成得好的同学,要他上台演示和讲解,使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 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案

实验课实施“提前讲授实验知识与实体与模拟软件交叉结合练习”

实验课除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掌握某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自主实验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才能实施的。

提前讲授实验知识:

1)整理评估本学期的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并制定出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和知会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2)在每次实验课开展之前,依据本次实验课的复杂情况,利用理论课时间提前介绍本实验的知识点,让大家在有限的上机实验中,更加熟练地完成并掌握其知识(如在涉及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时,可以提前把网络层的ip地址知识给学生讲解)。

实体与模拟软件交叉结合练习论文联盟

1)在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中,由于实验室实体设备资源有限,目前,传统的做法是学生分小组进行配置实验,然而有限实验时间里,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配置实验实体设备,只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工完成本实验内容。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锻炼的机会,可先让学生熟悉真正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实体设备,对它们产生感性的认识之后,再在资源足够机房采用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5.3.3”进行实体模拟配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配置的相关命令知识。

2)待学生对相关配置命令掌握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到真正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实体上进行配置。

2.3 作业教学改革方案

作业实施课后习题与网络工程师真题相结合

传统布置作业方法是基于课本的课后习题,但为了增强实用性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可参考历年网络工程师考试的真题,依据课堂的进度,布置相应真题的作业加以巩固练习。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网络工程师考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 总结

本文中所论述的教学改革方案,已逐步地应用于我校软件工作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基金项目】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规划课题(YKY201108)

一、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它使得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再仅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越来越多的高校针对理工类、管理类甚至文科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等特点,因此探索适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细致周密的专业定位分析,教学目标定位过高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向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也是刚刚开始,只有经过细致严格的市场调研,才能够把握各个专业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主要就业岗位,才能进一步分析专业的定位,才能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现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与相关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考核大纲的差异,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有效的考核方案。

2、教材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性教学和实训内容不足,教材没有体现出实用性和职业性,缺少高职教育特色。有些教材中充斥着大量概念,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这样以来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联系实践不够,不能学以致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先对具体的设备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再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实验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需的实验环境不仅需要有独立的计算机,还需要一些专业的网络互连的设备。这些网络设备的利用率低,价位高,许多经费相对紧张的学校放弃购买网络实验设备,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

三、如何按专业分类教学

1、转变授课理念,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理工科、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往往缺乏与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知识,有一定特殊性,授课理念必然要区别于计算机专业。首先要明确授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要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应用网络的能力,因此,多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选定要充分考虑教学需要,尽量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保证优质教材进课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的教材。其次,对教师而言,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不多,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网络的所有内容都讲解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要根据具体的专业有所选择。再次,在授课时要刻画网络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在具体讲授时要注意启发学生不断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从而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企业的结构,学生和教师分别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过程中扮演企业的负责人和多个岗位职员。在每个学生小组中,根据项目情况由技术能力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其它同学为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协同完成各个项目的流程,达到分工合作、共同提高的实战目的。学生通过锻炼,激发了学习热情,感受了企业氛围,得到了岗位的经验和职业素质的锻炼。

(2)案例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将同轴电缆、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现场给学员演示如何制作网线,如何制作简单的网页,如何配置家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员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实用技术。学生对实际网络工作过程加强了解,开阔了视野;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做网络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自主研究式教学法为了加强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教师在讲授完计算机网络核心知识后,指定若干自主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每组3~4个同学),利用Internet和图书馆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某个专题的自主性学习。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教师就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

为了引发兴趣,提高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感性的认识,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网络实践教学课程所需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利用现有通用设备完成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许多模拟软件,如PacketTracer、Vmware虚拟机等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功能,可以胜任复杂的实验环境。先在模拟软件上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实验的流程、框架和功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分组操作真实设备,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拥有从整体到细节的掌握。对于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我们应采用真实的设备进行操作;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于用到的仪器设备较多、配置较复杂,可采用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合理整合,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四、总结

本文结合作者近四年来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按专业分类教学的解决方法,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2]王果,戴冬.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上一篇:项目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