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03:39:34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我所实习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集团。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近1500人,在深圳、厦门、福州、上海、武汉、鞍山、北京、大连、长沙等大中城市均有物业管理的项目。管理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管理项目类别有大型住宅区、高层商住大厦、商场、公寓、别墅、酒店、高等院校等物业。**花园是其所管辖的物业管理项目之一。**花园由2栋19层高的塔楼组合而成,小区面积约29000平方米,居住270户,居住人口近一千人,管理处员工26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花园管理处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管理处开展物业管理有关工作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管理处的设施管理、事务管理、保安管理有了初步了解。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严把员工招聘关。**物业在招聘管理人员须毕业于物业管理专业;招聘维修人员须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多面手,并持有《上岗证》;招聘安保人员须属退伍军人,对其身高、体能、知识、品格、心理素质等都进行严格考核挑选。

做好员工的入职、在职培训工作。**物业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使员工对小区的基本情况、应开展的工作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对在职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性的培训机会。**物业提倡“工作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创新”,每位员工都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员工,员工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比帮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管理处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得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实际出发,管理处严格参照lS09000质量体系运作,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管理处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定全方位的上级、平级、下级的360度考核办法;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减少考核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避免了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育自身核心专长,创特色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实习中,我看到一套由**集团、**科技、**物业合作自行设计开发的“一站式物业管理资迅系统”物业管理服务软件。该软件包括:“一站式客户服务、一站式资迅管理、一站式数码社区”三大体系,是一个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地开发、整合、利用客户资源的资迅系统。管理处全面提倡“一站式服务”、“最佳保安”的特色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了高效的管理运作,解决了业主的奔波之苦,创造了一种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提升了服务效率,提高了业主满意度,提升了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提升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三、推行“顾客互动年”,促进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良性互动。

**物业在与业主关系管理方面,在实习中我了解到,在XX年**重点开展了“顾客互动年”活动。成立了**俱乐部,设立新生活服务中心,开通客户服务热线,及根据小区居住的业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爱好与兴趣、不同的层次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的社区活动与主题活动。如:三月份,开展了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六一”儿童节,与幼儿园联谊开展游戏活动;十月份,组织小区业主观看露天电影;十二月份,圣诞节由圣诞老人派发圣诞礼物……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加强了公司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了互动的顾客关系,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氛围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重视物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设备管理。

对于设备管理,我在实习中看到,管理处着重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类设备都建立设备卡片;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巡视,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清洁,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水池、水箱半年清洗消毒一次,进行水质化验,以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发电机每月试运行一次;消防泵每月点动一次,以确保发生火灾险情时,消防泵能正常使用。等等。

五、管理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安保队伍。

管理处的保安管理设大堂岗、巡逻岗、监控岗、指挥岗,岗与岗之间密切联系,对小区实行24小时的安全保卫。建立并完善各项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对新招聘的安保员进行上岗前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大对在职安保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岗位形象、礼节礼貌、应急处理能力等培训,从而增强安保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友善与威严共存、服务与警卫并在”的服务职责,安保人员在做好治安管理职能外,还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形成了管理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物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物业管理知识,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由于时间短暂,感到有一些遗憾。对物业管理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

通过实习,我发现**物业无论是在管理经验,还是人才储备、基础管理上都已储备了雄厚的资源,是物业管理行业中的一位后起之秀,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在深圳,**物业的品牌不太响亮,若**物业挖掘新闻,借用传播媒体,扩大其知名度。那么,将在物业管理行业新的规范调整期占有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其优质满意的服务。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延伸,是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为例,从实训周教学的概述、具体实施过程及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物业管理实务;实训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真正意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可积极开展实训周教学。

1实训周教学的概述

实训周教学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实训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效途径。实训周是在课程内容构建、考核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三方面按企业岗位需求和管理模式而开创的全新的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了职业人的角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物业管理实务》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通过实训周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小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2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学校教学课程安排,2015年12月安排2014级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到无锡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物业实训,以期提高学生对物业服务企业岗位认识,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和职业素养。

2.1前期准备

2.1.1实训场地的选择

实训场地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实训企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物业服务行业的认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以前实训单位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实训体验不够理想,为提升实训效果,通过学校和教研室共同努力,本次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品牌的万科物业作为实训场地,本次实训地点为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一期。

2.1.2实训内容的确定

根据物业管理实务教学内容和实训场地实际管理情况,确定了实训教学的岗位:物业保安、客服、绿化保洁和租售中心。在岗位确定的基础上,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物业费的收缴、投诉处理、治安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综合经营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实训周教学内容,并将这些教学内容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在一周的教学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2具体实训过程

2.2.1全程参与,以企业标准来要求学生

按照企业管理来管理学生,熟悉专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及要求。比如万科对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制服平整、佩戴工牌正确、发型得体、三米微笑、主动招呼等等,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制度安排和工作要求,体会职业规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2.2“一对一”企业师傅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

每组学生配备一位实训指导老师,结合企业指导教师每天工作内容实际,对学生进行边工作边指导。比如在处理客户诉求,首先接受客户投拆,再将客户诉求分类(客户咨询、客户报事、客户意见/建议、客户投诉);接着有针对性处理问题,要站在客户角度,尽最大可能解决客户合理的实际问题;要求30分钟快速响应。在此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也全程进行观察指导,并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

2.2.3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实训周考核采用表现、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并转化为等第制。实训周结束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展示评价方式进行,每位同学要完成物业管理实训周任务记录表和实训周小结,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互评、自我评定、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评定学生的成绩。

3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训周教学模式的总结

(1)收获:向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学习,努力规划职业生涯。一周实训,师生走出教室,进入真实的职场,真正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提升了职业素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充满了希望。

(2)不足:实训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一周实训周时间不够充裕,学生对每个岗位了解不够深入,刚熟悉新岗位,又要轮换至下一个岗位。同时到企业实训具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应该结合教学计划和企业实际来确定时间,尽力做到双赢。比如:业主入住、装饰管理、双十一期间等等。

(3)建议及措施:①努力寻找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优秀实习基地。首先要挑选知名度高、有诚意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企业接受学生的实训或实习,要有专职教师随访,帮助学生解决实训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学校要及时听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同时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做专业讲座。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为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应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可以从物业服务企业引进技术、管理人员,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作者:赵明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卢子敏.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境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2周物业管理实训活动为例[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8):64~65.

[2]彭后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以“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为例[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4(4):64~65.

[3]柳易林,李映辉,黄蕾,李海波.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长沙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5(4):52~53.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字:物业管理教育;高等教育缺失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我国高职高专评估标准要求:高职高专实训课程的总数不能低于总学时数的50%,因此除了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相关专业课程在专业计划上就没有完成实训环节,但学生真正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从校内实训条件来说,很多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并没有专业实训室,而就校外实践基地来说,企业能给学生实训机会就很满足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学了公共关系与礼仪等课程,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见到客户连话都讲不明白;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到了实习单位,却连办公常用的EXCEL和Word都不能熟悉操作;学了物业管理实务,进入一个新楼盘,却不知道如何给业主办理入住手续;学了房屋维修技术与预算,却无法替工程部作出简单的屋面维修费用预算;学了房地产价格评估,却从来没有系统的完成一个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务~~~~~~这些问题究竟其原因,都与物业管理实训环节的缺失有关。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但是,由于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还没有这方面高层次的学术人才,因此,现在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老师大多数是由别的专业,如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管理学专业、法学专业等转来的。很多老师以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即便现在教授物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也仅仅是从自己当初所学的专业入手,而且,自己并没有物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也没有到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过挂职锻炼或深入调研,没有深入分析物业管理实战领域对课程侧重点的要求,只能照本宣科,但是,教材的编写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和现行的法律法规,这就难免出现问题。试问,如果任课老师都不注意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不关注行业的发展以及自身行业知识的积累,这样能够培养出敬业爱岗,有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大学生吗?怎样弥补这些缺失呢?

1、科学设置课程

首先,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要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出发,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设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具体情况,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对于物业管理一些实际问题体会不如直接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探讨,因此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优化设置;

再次,由于物业管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针对目前高端物业不断增加,高级物业管理人员需求旺盛,可以相应的开设针对别墅、高档公寓等物业的课程。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而是更强调物业的经营与增值,可适当增加开设物业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再如,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设置课程时,要及时引进最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例如国家将物业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四级,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中高级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2、强化校内实训,深化校企合作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强调学以致用,实训与实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认识模糊,以及资金不足、实验室建设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设施缺乏,校内实训场所不足,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要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化校内实训,强化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进先进的设备,改善实训条件里加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后勤集团、基建工程、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校内实训也可以携手学校的物业服务公司,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适当参与前台客服、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在真实的物业管理环境中进行实训,这样实训效果更好。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参与实习指导这一层面,而且这种合作更多的是学校单方面的向企业寻求合作,企业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在与物业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讲座传授经验知识,还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一起举办各种物业管理技能大赛,邀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经理担任评委,鼓励企业参与物业管理的教学活动,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多数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都只有几年时间,而且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大多是专科,少数是本科,研究生阶段目前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缺乏物业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现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建筑工程、管理学、法律等其他专业换行而来,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也缺乏相关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和能力。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应对现有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和开发,例如分批选派相关教师到物业服务公司挂职、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其次可以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所学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相关的青年教师,或副高以上职称,有从事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再次可加强本专业教师之间以及不同院校之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优势互补。

4、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

除了获得毕业证书之外,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素质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的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

5、改进教学手段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管理法规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讲解物业管理概论、房屋维修与预算、物业设备智能化等课程时可怀疑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操作流程或考察处理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操作程序。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讨论观感机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课程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设计项目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答卷考试,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基础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物业管理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在顺应市场要求中越来越规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物业管理企业要求具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也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基本目标。同时,教育部十六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物业管理实务》作为物业管理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要从课程体系的定位与设计、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体系与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目标不够准确

我院物业管理专业《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最初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辅助学生参加物业行业从业资格证的考取,体系设置上过多地强调了实务部分的理论教学,实务部分的实训教学任务较少,这样的体系可以满足职业资格证书的应试考核,但不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2.教学实践内容缺乏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应该相互协调,有效融合,理论教学应该帮助学生理清物业管理实务工作的内容及其联系,通过在实践训练更好掌握操作技能 ,从而更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目前 ,《物业管理实务》的教学手段主要以 “教师讲,学生听”[1]为主。教学还是依托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可以演示给学生影像资料较少,参与的实践训练也少,这样的方式是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岗位适应性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1.明确课程的定位,加强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

《物业管理实务》对学生了解物业管理行业基本工作内容,有着打基础导向的作用。因此,本课程作为物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其专业课程体系定位应该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物业管理实务》作为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课程内容上涵盖了物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面介绍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基本工作和物业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业务内容和操作规范,兼顾“有主有次、理实结合”[3]的基本原则,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课程主要目标目标,证书考取的辅导不再占据主要地位,而成为一种课外辅助。另外本课程属于“实务性”课程,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设置,更加偏重于掌握业务处理程序和处理现实工作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内容涉及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物业管理招标与投标、物业企业类型、物业企业机构设置、物业档案管理、物业成本管理物业早期介入、接管验收工作、业主入住、装修管理、房屋管理与维护工作、物业保洁管理、物业绿化管理、物业安保管理、物业综合经营、物业租赁管理、不同类型物业的管理、接待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等。根据这些内容在实际工作项目中方向性的不同,将《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结构优化为两个大方向,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二是物业工作管理。第一个方向更注重理论性教学,掌握物业管理行业内部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个方向在教学中,主要是做好“了解知识、技能重点” ,以工作为导向,强调实践训练。

通过课程两个方向性的细分,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分成企业内部的管理内容和物业管理项目的内容,有效的区分了理论和实践的部分,突出课程的“核心专业基础”和“技能”属性。[2]主要体现在,将《物业管理实务》分成1和2两部分,《物业管理实务Ⅰ》是《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物业管理实务Ⅱ》是分类管理和实习部分,在教学中分别作出要求。对《物业管理实务Ⅰ》和《物业管理实务Ⅱ》的分类管理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等三个层次来要求。了解的内容主要是物业管理学科的一些常识,以及历史概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内容主要是物业管理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的应用。同时属于了解层次的,学生考核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熟练掌握层次的是学生考核的重点。通过对课程方向的细分,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使学生既能够对物业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清楚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工作内容,以及了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2、突出教学内容上的“实践性”

为了进一步解决教学内容实践性缺乏的问题,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认知实习、现场观摩、专项训练三个模块,形成“做中学,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首先,“强化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关联性。”[4] 认知实习强调物业工作的综合性,适合于对物业企业内部管理全过程的整体把握,尤其对各业务部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认识有积极的帮助;现场观摩具有时间短、安排不集中的特点,主要强调对某一个物业管理专项业务的观察认识;专项训练则更加强调对某一专项业务具体流程以及操作要求的掌握,体现的是对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三个环节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的实现“做中学,理实一体”的模式,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完善修订教学大纲,关键要明确考核标准。根据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设定,编制实训大纲,主要明确各实训项目的实践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最后,要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保证情景模拟实训的开展。

3.充分利用资源,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改进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教学手段必须及时转变。在理论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将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直接体会去认知。实践过程中,本门课程的理论部分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直接播放特点,将知识通过视频的形式整体展现,比如在学习招投标时,可以先播放《物业管理是如何炼成》系列情景剧教学片中关于招投标的情景剧,然后,就片中问题展开讨论,课后进行观后感想的撰写,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既锻炼了学习分析能力又让理论知识展示在了实际工作中。

(2)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是要用某殊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去思考如何完成学习的任务,本门课程通常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可以完整的将理论实际结合,正真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比如,在学习接待服务时,可以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进行接待现场的环境布置和情景设计。环境布置可以让学生学习各种类型接待现场的布置要求以及接待流程安排并产生实际操作;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接待过程中必备基本礼仪,基本程序以及现场应变能力的锻炼。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接待岗位”的实际工作意义,便于学生有效记忆接待工作中繁杂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多种方式灵活搭配使用,教学中也不能只单一采用某一个手段和方法,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设计多元的方式,达到相互弥补的作用,使课堂灵活生动。比如,情景教学中也可以在最后设计采用“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总结归纳知识点;多媒体课堂上分组讨论,方案设计等。

三、改革效果评价

《物业管理实务》经过课程改革后,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也了解到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运营与结构、物业管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5],学生在分散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总之,《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必须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物业管理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作者简介: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实务;模拟课堂;实践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

一、《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背景

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必修课,《物业管理实务》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工作日常事务中物业服务企业各部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客户服务等管理。该课程是物业服务企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承担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对于学员管理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任务。课程内容涵盖了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为:实现全面介绍物业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内容以及完成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即“实务类”知识,作为一名高职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对本课程既要熟悉“基础性”知识,同时对于这类“实务类”知识要偏重业务处理程序和处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内容主要应呈现突出实践应用性的特点。正是基于此,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完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传统的理论教学只能够承担管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单项传递,对于行业操作实践需要通过专业及课程实践教学来完成。

为此,《物业管理实务》的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摸索尝试各种以学生为本、引导教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师生发挥更多的创新智慧,一同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整合学校实训场地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高职学院《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学院《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在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不够突出课程实务特点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属于物业服务企业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课程定位为实现“岗位型能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物业服务企业职业核心能力知识,以满足物业管理初级职业岗位素质要求,并按精练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学生初步形成物业管理知识框架,掌握物业管理实际工作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够立足于物业服务企业的职业岗位。但由于原有学科体系的束缚,理论课讲得多,实践教学进行的少,很难实现《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核心目标:即打造企业最基层管理人才,从而实现学院企业的“零对接”。

2、学生学习兴趣不够积极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够积极造成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对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式教学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被动接受,为了应付考试,获得高分,学生必须大量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缺乏对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习惯这种教学方法,接受这种按部就班的讲解式教学比较节约时间,比较省事,不必花很多时间,不用总结归纳和前后比较联系,什么都是“拿来主义”,最后学生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就《物业管理实务》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内容还存重理论,轻应用;重技巧,轻基础;重独立性,轻相关性等问题。很多《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材的内容都远离现实人们的管理工作,对现实生活中物业管理不具有指导作用。

三、《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作为一名专业课的教师,经过实践,运用了模拟课堂及实践教学,积极探寻教学模式的改革。

1、模拟课堂教学

1.1模拟课堂简介

模拟课堂是将学生按照有关管理活动规则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环境。这种虚设的环境只局限于管理中的“业务”关系,对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模拟。将实务教学内容和就业目标要求联系起来。以模拟的职业行为活动为手段,积累职业经验,培养职业技能,进而适应未来的职业工作需求。注重技能,以“用”促学,从做中学,边“用”边学。开设“模拟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这种实践性最强的职业教学方式的优势,培养学生从事管理活动的一些关键技能,培养其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1.2 模拟课堂在《物业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完全主导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进入角色的动员和协调工作,教师要激励学生使其成为模拟的角色,同时充当裁判和协调者。我曾经尝试过进行课堂的角色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角色,将三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纠纷集中在课堂中呈现出来。主要模拟的过程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即“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在角色模拟前先进行剧本的撰写,教师从旁协助,将知识引入到剧本中。这种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导学的功能。而且这种形式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程教学形式。

模拟课堂以一个班的学生为单位,将学生按照物业管理活动分成开发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各企业要有明确的职业岗位划分,企业之间形成模拟市场关系即物业管理市场。单个的企业首先要完成本企业的业务模拟,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人员之间齐心协力,物业服务企业还要和开发建设单位发生业务往来,各企业共同完成物业管理业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负责“模拟课堂”的全程组织、监控和指导。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立“模拟课堂”教学法的模拟企业。根据物业管理业务需要,将班级学生主要分成四个主体,第一主体: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第二主体:物业服务企业;第三主体: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第四主体:物业主管部门;各主体人员每两个月轮换一次,避免学生不能熟悉物业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每个主体的人员安排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要有利于开展物业管理活动。

第二步,各企业进行本企业的业务模拟。各个企业内部业务各不相同,内部成员首先完成内部机构的组建,要求学生按照本企业业务来学习课本中的相关章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内部事务。

第三步,将物业管理业务展开的课堂模拟。模拟时要根据物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在课堂的模拟阶段,教师充当一个观察员的身份,观察学生在模拟环节中的优势和不足,在每一个模拟业务结束后进行详细点评。只有当各企业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能开展业务模拟活动。在获取物业管理区域业务中,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模拟招投标的过程。

第四步。对课堂模拟效果评估。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学生将自主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模拟课堂上,根据在模拟课堂上的操作情况,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在模拟课堂中的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通过模拟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地学习物业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积极做好课堂模拟的准备工作,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等等,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书本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有长足进步,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课堂比较活跃、学生自学、自治、自理能力都相应得到了提高。模拟课堂设立创造的仿真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形成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物业管理实务教学中运用模拟课堂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有效地解决了实训场地不足、实训的投资有限等实践教学的难题。

2、实践教学的探索

作为高职学院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物业服务企业技能和技术素养,实现“岗位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物业管理实务》的实践教学服务于这个目标,体现在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资源建设、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中。

操作性课程实践是很重要的课程实践环节,它能使学生更近的体会实际工作环境中应有的心理感受、责任意识、思维能力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实训、来完成操作性课程实践的任务。

这种方式让学习者主导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创建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情景的前提下,学生来扮演主题中角色,完成主题给出的任务。其实就是将现实中的工作情境重现的过程。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且“亲身”体验工作,发展能力。如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就可以将日常工作的矛盾在课堂中重现,由学生们扮演业主、开发商、物业服务者等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工作”的环境中体会理论的意义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可以让他们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产生来自于“工作”的智慧。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需要在实践前进行动员,组织资料,过程监控和成果总结。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围绕着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针对《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中的两类知识在实践中借鉴许多成功教师的研究,运用于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课程实践教学的策略有课程实训及借助基于物业服务企业特征的校企合作平台引导学生加深对《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的理解。

课程内部实训方法。课内实训主要是借助学院所具有的实训室硬件设备来完成课程实践操作内容的方法。如物业服务企业的“智能化物业管理实训室”设置楼宇自控系统、电子保安巡更系统、小区周界防范系统、小区可视对讲系统、楼宇防盗报警系统、楼宇防盗监视系统、小区家庭安防系统、小区停车场自动收费管理系统等。让学生系统了解楼宇管理、公共设施设备管理、车辆车场管理、秩序维护管理、工程管理等模块的功能。通过课程实训,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试职能力,为校外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职业意识与操作技能准备。因此这些课程实训都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有企业单位的广泛参与。

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很有帮助的。订单培养模式是指学院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素质、职业素养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发展还很不平衡,存在着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有效性程度不够等问题。只有把握好培养方向,缩短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才有可能形成具有特色鲜明、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房地产专业学生中,选拔几个教学班,与知名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定向培养高端物业设施管理与服务人才合作,同时为了落实好订单班方案的落实,学院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参与对“订单”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培养,课程体系始终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教学过程中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四、改革效果评价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在改进教学方法后,经过2-3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也了解到了最新的物业管理行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反映良好。总之,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力的加强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珏,专业教学研究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0(2):83.

[2]张俊、徐中,高职经济类专业《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41.

[3]李举,高校《物业管理实务》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296-298.

[4]陈舞燕,高职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8):27.

[5]李超任,对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4):122-124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

1.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行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技术化要求较高,物业管理行业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复合型管理人才。目前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物业管理专业教师不足,专业经验缺乏,对当前物业管理行业认识与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定位存在差距。

物业管理行业尚属新兴行业,各高职院校专业成立的时间也较短,部分高校物业专任教师没有从事过物业管理实践工作,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大部分学历也较低,不能够从事理论与实践教学,造成物业管理专业教师不足。

1.2 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行业机制还在探索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公认的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物业服务企业对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要求都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的需求。

1.3 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尚不完善。

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探索之中,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直观的、贴近应用的实践教学工具;实践教学中,大都是教师占主动,学生与实践老师的双向互动交流偏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校外实训基础利用效率低,对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帮助较小。

1.4 学生学习过程与社会现实接触不够紧密,不能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实际工作,对未来职业发展和所需的能力,特别是素质能力认识不清,无法根据自身情况设计能力锻炼方向,不能满足未来物业管理发展需求。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探析构建科学的物业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使以学生为主导的物业管理实践教学更好融入现实环境,提高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综合性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2.物业管理实践学习研究

2.1 模拟企业教学模式

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后可以通过模拟物业管理企业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教师负责模拟组建物业管理企业,设置企业服务原则、人员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编制公司服务计划并组织学生实施。学生在模拟企业实践中锻炼组织、协调、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将学习的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内容,以物业项目为基础,模拟整个的物业管理全过程,学生熟悉物业管理企业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考察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及专业知识的综合熟悉程度。

模拟企业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可以交流企业实践信息,分享不同的工作经验和认识。模拟企业教学期间完成各个阶段实践总结,学生通过企业模拟实践完善专业知识,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主动学习不断完善。

2.2 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物业管理是新兴行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承担物业管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部分物业管理专业教师没有没有从事过物业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迫切需要理论实务双精通的的师资,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了解高端的物业管理业务内容和流程、企业对物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沟通能力、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锻炼完成后编写物业管理实训学术论文和总结报告。

教师到到企业实践后找出自身欠缺知识和滞后的环节,发现自己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中存在不足。教师从物业管理纯学科理论解放出来,依据现代物业管理行业需求优化、整合物业管理教学、实践课程内容,培养更符合物业管理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到高端物业企业挂职锻炼,深化物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2.3 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将教师职责定位为指导学生更好的实践,明确实践目标,采取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实践的方式,树立学生自主实践辅助教师指导的方式,逐渐培养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观念模式。

加强与高端物业管理企业的实践合作,实践内容和方法开放,以完成企业的用人计划和标准为导向。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实施,分小组开展市场调研、团队讨论案例设计、分析方法及路径选择与实施、提交实践结果等工作。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物业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达到毕业后迅速就业。

2.4 开放式实践信息共享

建立网络论坛发帖互助交流,彻底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及时将物业管理知识、观念上传到本学校论坛主题讨论区块,通过网络方式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彻底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让学生和实践导师互动交流。

通过教学实践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物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加深认识与理解的同时,学习掌握了对物业管理相关场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能力上得到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采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物业管理服务观念。

3.物业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构建模块化分层次教学评价体系,包括3个模块、8个层次和3个过程评价:素质能力模块、专项职业能力模块、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分层次教学体系包括8个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素质能力训练、项目实践课程、校内实训、企业课堂、校内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实践成果。包括3项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自评[1]。

以物业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为依托,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结合物业专业职业特点确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模拟物业公司,与不同规模、不同体制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实训及就业基地,确保各种教学所需的现实条件与人才培养环境,满足人才技能培养的客观需要。

根据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目标,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教训评价体系,丰富更新校内、企业实践内容,优化过程性评价标准,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加大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力量投入;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模拟物业公司的环境进行情景式教学;加大与物业管理企业合作,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模块化分层次教学体系,将物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在课程实践、专题实践、校内实训及企业实践中完全的消化吸收,学生可以全面综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达到了直接面对企业工作的目标[2]。

4.结论

高职院校应长远规划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储备人才。本文通过建立模块化分层次教学评价体系,并在物业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模拟企业教学实践、开放式实践沟通方式、开放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学生更好的将学校课堂收获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职业发展中的具体良好应用。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能型物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卫斌.浅议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93-94.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字:高职 教学体系设计 职业发展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类物业服务公司不断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社会对专业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同时,随着业主居住理念的变化和建筑物自身科技含量的不断革新,物业服务理念持续提升,国外先进物业管理模式被积极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的现有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已不能培养出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进行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化高端人才成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问题。

首先,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必须结合职业发展特点来设计和规划。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在我国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强调实用技能,教育部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若干意见"中把就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导向。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像本科院校的课程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全面性,而是重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又不同于职业上岗培训或工种培训,在强调就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也能在以后根据需要转岗、换岗和跨岗工作。即职业教育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高端人才。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来说我们的目标主要在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顺利就业,同时也要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热门实用技能型人才。

经过全面、动态的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体系分析,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作过程导向,我校于2012年9月完成现行(新的)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按行业岗位需求进行取舍,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打破物业管理专业原有的学科型体系,按物业管理企业实际工作流程重新设计教学,构建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

1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要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出发,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设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具体情况,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其次,由于校内专职的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对于物业管理一些实际问题体会不如直接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深刻,因此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保证课程的科学优化设置和行业的零距离对接。

再次,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动态发展,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自我发展能力。我校具体做法如下:针对目前高端物业不断增加,高级物业管理人员需求旺盛,相应地开设针对别墅、高档公寓等物业信息管理的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不能局限于过去的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而是更强调物业的经营与增值,我校适当增加开设物业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课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设置课程时,我校及时引进最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开设了楼宇智能化系统等新型课程,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例如国家将物业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四级,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中高级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2.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内外实训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强调学以致用,实训与实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认识模糊,以及资金不足、实验室建设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设施缺乏,校内实训场所不足,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灵活的开展特色实训。

校内实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学校后勤集团、设备管理处、学生食堂、宿舍、多媒体教室、教学大楼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校内实训也可以携手学校的物业服务公司,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适当参与前台客服、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在真实的物业管理环境中进行实训,这样实训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校外的实训选择有合作及实习安排意向的万科、金地集团等六家企业,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保障了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真正落实和深化了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

一方面,学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讲座传授经验知识,在企业的全程参与物业管理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师资力量多渠道扩充

我校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立时间较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应对现有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和开发,例如分批选派相关教师到物业服务公司挂职、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其次可以聘请一些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一是弥补技能实训课教师的不足;二是保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三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四是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有利于专业的调整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驱动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

4.阶段性获取职业技能认证

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采用能力本位的思想,实践课程以模块化设置为主,各科均制定有能力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分阶段学习各模块,不同阶段的学习获取不同水平的职业技能认证。除了获得毕业证书之外,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兴趣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注册物业管理师、楼宇管理员等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机构和组织已经很普遍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校最近几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行的物业管理员证的资格考试,大多数同学通过了考试。在获得物业管理员证书之外,也可鼓励学生取得与物业管理相关从业资格证,如物业管理师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证书。证书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证融合,深化学习,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5.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教学手段

我校积极推进的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中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设施与设备管理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项目教学,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讲授物业管理概论、房屋维修与管理、物业设备智能化等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操作流程或考察处理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操作程序。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讨论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设计项目,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基础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目标,设计物业管理专业全套职业实践的能力单元,并就每一职业能力单元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而设置课程和选择匹配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物业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构建一个有广泛行业认可度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积极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构建和完善高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组编 .物业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黄亮.物业管理综合实训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童加斌.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杨彦如. 高职教学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中国物业管理网

[6]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网站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24-04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目标岗位分析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2015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层次应用型物业管理人员就业容量大,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特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精准的市场调研,将学生的主要目标岗位定位为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项目经理助理。目标岗位及描述如表1所示。

二、“工学交替”模式下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科学构建实习模式是有效推进“工学交替”的重要保证。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性环节,能够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立足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目标,将多元化实习环节有机地嵌入其中,形成复合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三、物业管理专业主要实习模式的内容及关注点

设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时,横向上要考虑每个实践性环节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纵向上应考虑各实习环节对职业技能的阶梯式提升、职业素养的持续内化。最终确定的专业实习有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从而构成渐进式、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知识结构、能力特点,每个实践性环节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实习内容和关注点。

(一)认识实习――增加感性认识

认识实习是物业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开阔专业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激发专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认识实习的两周内,分别安排专业录像、企业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分享、参观优秀小区、参观城市综合体等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邀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可以有多种风格,如创新型企业家、学者型企业家等,让学生们多角度汲取专业营养。

(二)专项实训――参与前期物业管理

通过专项实训理解新建物业承接查验、入住、装修管理、接待等具体业务的工作规程,同时锤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专项实训的一个月,通常安排在12月份,此时集中交付的住宅小区也较多,企业刚好需要短期人力资源,学生在承接查验、办理入住的关键业务节点得到了锻炼机会,为接下来的跟岗实习做好“热身”。

(三)跟岗实习――体验客服专员工作

第六学期的跟岗实习,学生们在校内学完《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法规》《物业服务礼仪》《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安排学生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客服岗位实习,按规定工作规程参与客户服务、物业管理现场服务,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内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素养,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提高模块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由于跟岗实习时间为一学期,所以需要提前和物业服务企业多次接洽,确认学生实习物业项目和岗位。因为学生在实习时尚处于三年级,还需寄望于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四)轮岗实习――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轮岗实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不同部门轮岗。第期的轮岗实习,学生们已经完成了《物业服务品质》《物业财务处理》《分类物业管理》等提高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客服专员、行政专员、品质专员三个目标岗位中进行轮岗实践,全面拓展专业技能,更加人性化地考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理性分析。二是不同业态轮岗。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住宅、非住宅等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其包含了住宅、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多种业态,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给学生提供不同业态轮岗的机会,锻炼职业迁移能力。学生通过轮岗能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累职场经验,为早日成长为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提供条件。

(五)顶岗实习――成为优秀员工

到了第十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物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能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也有猎头公司锁定笔者所在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为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信息库,视为日后物业管理精英库的猎头人选。

四、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环节的管理

(一)实习前期充分准备

1.精选校企合作企业

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合作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学校教师一定要严加把关。学校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优选规模较大、业务规范的企业共同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优秀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具有以下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人才培养的协作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

为了严格管理,除了顶岗实习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其余的专业实习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这要求物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行业中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和实习资源配置能力,在实习前就进行反复沟通。根据每次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学校优选万科、龙湖等知名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精准地落实实习岗位。

2.匹配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好的教师如同一名好的导演,给学生提供绽放能力的舞台,帮助学生成长,做到人尽其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细微差异,对应地匹配实习企业和物业项目。如将英语好的学生安排在涉外的物业小区实习,让其发挥专长等。实习之前进行统筹分组,每个物业项目实习人数通常在3人以上,并任命1名学生为组长。

3.重视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学生到岗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方位的实习动员,动员时除了需要强调实习纪律、实习成果、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待人接物、自尊自重等事项,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通常强调实习场所安全、暂住地安全、上下班交通安全、财物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心理安全教育就是使初涉职场的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增强耐挫力,减少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二)实习过程跟踪指导

走访与巡查。在校外实习期间,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教师定期到每个实习地点检查。走访企业指导教师填写检查记录、批改实习周记等,定期汇总学生的情况,及时诊断、沟通和改进。

指引与鼓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得意时给予提醒,困难时给予帮助,挫折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欣赏。

汇报与分享。校外实习学生每月返校进行实结、实习汇报、专题调研、心得分享。通过每个月的实习汇报,学生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实习岗位工作,还共享了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知晓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不同业态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丰富职场经历。学生的汇报分享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团队意识,提高了梳理知识和总结能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中明显进步。

(三)实习结束注重反馈

实习资料归档。每一个实习环节结束,校企双方结合学生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成绩评价。将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企业鉴定、实习成绩等资料进行装袋归档。

及时总结反思。实习结束后,对每一次实习的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和专业研讨,也为后期指导实践性环节积累更多经验。

五、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元化、渐进式的实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岗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气质。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全真的体验,在工作中培育了敬业精神,渗透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是推进了专业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互动。有过实习积累的学生,继续学习提高模块的课程时,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更快、更透彻,对课程改革内容的响应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带动了学生整体培养规格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上。连续多年招聘会上物业管理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都被知名物业公司抢先录用。学生2016年准就业信息统计显示,60%的学生都进入了万科物业、龙湖物业等公司。

四是实现了校企共赢。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此模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形象,工学交替模式一经推出,数家媒体以整版报道此事。多元化实习同样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前渗透给学生,有了对学生的跟进和培养,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期和考察期;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减少用人风险,还可以树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总之,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只有认真策划、系统安排、有序组织、栏窆芾砗妹恳桓鍪导性环节,才能彰显专业特色,深耕学生未来,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房屋维修;教学;分析

我校作为本市第一批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职高之一,从设立本专业开始,一直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职高物业管理专业课《房屋维修与管理》的教学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操作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通过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笔者为工民建专业出身,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训经历,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房屋维修与管理》的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本课程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房屋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业主和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由于建筑使用过程的损耗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渐渐地发现我们过去对房屋维修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维护不到位,导致建筑普遍存在外观陈旧、内部设施损坏、电器线路老化、使用功能下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等问题。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就是在房屋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更加注重为业主和使用人服务,但根本性工作仍然在于房屋的维修和管理上。因此,《房屋维修与管理》是物业管理的核心专业课。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材的选用范围狭窄

目前房地产开发过快,物业管理也在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列入职高教学的时间较短,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专业教材十分有限,重复内容多、教材年代较远、更新慢。其中绝大部分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计划编写的,因此适合职高学校采用的教材相对较少。同时参考2005年第一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海娜主编的《房屋修缮与管理》,在教学中作为知识补充。

2.教学内容的专业指向性不强

《房屋维修与管理》教材中主要突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维修等工科知识点,专业性过强、理论知识偏重、教学内容不具备职高教学特色,缺乏符合实操的环境。目前《房屋维修与管理》的教材内容面广而内容浅,属于将工民建类高职高专教材进行重难点的删减而来。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房屋维修和装修管理方面,

其中房屋养护管理和装修管理属于实操技能考试重心,但此部分的知识点过于欠缺,本末倒置。同时,案例教学主要是房屋装修管理方向,而房屋养护的案例分析基本没有,非常局限。由此可见,此教材实操性知识点薄弱,无法针对实训技能进行教学,没有突出职高的教材特色。

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职高的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由于《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具有偏工科专业的特点,实训场所和实训内容的缺失,决定了在教学中通常只能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观看思考学习为辅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无法适应职高学生就业的需求。由于缺少专业课教具,笔者只能通过多媒体观看、画图举例等方式来讲授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但是职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生活经验和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差,加之课时有限、专业性强,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有枯燥难懂的状况,效果并不理想。

4.缺乏实训教学体系

实训环节是职高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无法提供场地和充足资金建设物业管理专业实训

室,学生较少地接触到实际应用和操作练习。即使实训室提供了一套完整住宅内部和建筑外观的工法展示和工具材料展示区域,课程实训中也无法做到让学生进行实操建筑维护。另外,根据房屋季节性损坏维修和房屋较长周期性养护的性质和规律,该课程也无法进行完整的现场教学和实训训练。如何突破实训教学的瓶颈,如何进行课程实训设计才能帮助教学将实训效果最大化,又能将实训内容与顶岗实习无缝链接,这是目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难题。

三、本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注重专业实操性

突破瓶颈的根本在于因材施教,对教学大纲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处理。理论部分依照实际操作需求进行铺垫讲解,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中,需要对房屋损坏的成因进行分析,着重在于解决房屋损坏后的维修途径和参照标准;在房屋日常管理方面,需要加大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全面掌握和了解房屋日常管理的标准和方法;实训重点内容放在房屋装修管理部分,通过建立实训场景和配备器材,让学生通过分组动手操作掌握专业技能。

2.教学方法多样化

由于我校的不断发展,因此近年来校内一直都有基建施工,如电教馆翻修、建设新教学楼、旧教学楼养护等。同时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强化学生实训技能的培养,利用角色扮演从模拟现场入手,强调“企业情景式”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问题,

提高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主要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直观体验法。在课程安排上注意劳逸结合,将部分理论课程实训化,尽量使用实训室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看中学,在分组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重难点。

②情境法。根据课程需要,找出真实故事或设计案例情景,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具等辅助手段,令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业主需求和岗位需要,在笔者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通过直观感受和正确的人际交往反应来掌握相关知识点。

③任务驱动法。将章节归类划分为模块教学。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走出教室,在一幢建筑中完成作业,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提高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学任务多样化,场合多变化,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兴趣法。将新、奇、特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作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足够的互动空间,随时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兴趣启发性教学。

此外,笔者在教学中还灵活运用了案例讨论法、现场示范模仿法、项目训练法、情景录像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很好。

3.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

我校从2007年建立物业管理专业以来,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共建校企合作平台。笔者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把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集中教学和操作训练部分按照岗位见习、专项实训和顶岗实习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培养,以达到更快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校企共建”搭建了有效的物业管理专业职业人培养平台,实现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在实训中进行,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是学生进行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通过实训培训,考取物业管理员上岗证书后,直接进入各用人企业顶岗实习,全面完成“职业人”身份的转换,也弥补了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并实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创新。

随着对物业管理行业岗位认知的深入,笔者对照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从课堂教学环节到教学实训,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首先,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见习教学、专项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实训教学模块,形成边理论边实训、理论与实训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全程有效衔接,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实训教学设计思想的实现,将三个模块有效配合,理论与实训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得到提高。

其次,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大纲,明确各模块的实训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保证实训教学质量。

再次,坚持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同时,重视校办企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另外,职高教学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双师”技能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通过自身不断提高最新的专业技能,紧跟社会的需求,来带动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1.校企合作理念不清晰

一方面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及学校各种评估的需要,合作的项目多为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很好地顾及企业的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合作冷淡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把合作当成选人的途径,只选不育,不关注人才培养过程,没有把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2.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首先,学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多数是拉关系、靠面子,多为无偿性的,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其次,目前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学校在没有支付实习费用的情况下,应该以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作为对合作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补偿;第三,企业没有把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当成一种社会责任,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订单教育,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因此,双方合作的兴奋点均没有放在共赢和互相帮助、促进发展上,尚未形成良性合作机制,不能实现共赢。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进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在已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的组织模式,成立由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统筹、学院主导、区域内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有秘书处、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校企合作工作组、校企合作工作站、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等机构,负责校企合作的日常工作。校企合作理事会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双向互动、互惠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联合政府、行业协会、典型企业而建立起来的机构。建立起理事会的运行机制,深化学校和政府、行业、企业间的对接,推动校企的密切交流协作。

2.构建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学院在组织上建立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学院级设置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执行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决议和决策以及学院有关校企合作工作在全校层面的实施;系部级设置校企合作工作组,负责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在系部的实施;专业级设置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分会,负责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具体工作在本专业群的实施。同时,明确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校企合作工作组、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三级管理之间的关系和主要职责,建立理事分会工作机制,保证在办学与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技术研发与服务、招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涉及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因素进行全程性合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有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利用校友在各地所形成的优势,成立柳州校企合作工作站、桂林校企合作工作站、玉林校企合作工作站、北部湾校企合作工作站等。发挥校友优势,为学院开展技术服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校企合作提供机会,发挥校友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校企合作工作站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直接联系点,负责协调当地企业与学院之间的合作,为学院对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生源、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协助学生在当地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协调学院在当地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协调学院校企合作的其他相关工作。

4.建立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契约式合作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校企双方以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在共同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工作内容及标准、薪酬标准及支付方式、合作费用,包括校企双方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或订单式人才培养数量等方面的要求以合作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一种基于义务共担、利益共享的商业性合作模式,形成学院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向互动的长效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将人事聘任权、资金分配权、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权利下放到各系部,发挥系部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角度制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的核算标准,将其作为教师应完成的标准工作量的组成部分之一,纳入薪酬体系。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优势技术创新团队,强化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形成了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推广、调整优化工艺结构等技术服务方式,建立以服务促发展的联动机制。

5.构建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校企合作教学实施体系

通过可操作的措施来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即在学院理事会体制下,建立四个双———双专业带头人、双教学团队、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体系。通过专业理事分会设立双专业带头人制度,主要指导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在教学中,形成理论教学主要由校内教师担任,实习、实训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担任的双教学团队格局;在企业认知、企业生产、顶岗实习等其他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监控,即双教学监控。在安排学生进行企业认知、企业生产、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中,企业参与进来,与学院一起进行评价与考核,形成双评价考核。每通过一届学生的教学实施,要进一步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持续改进、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

6.构建利益共同体工程,促进共赢的校企合作

以双方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在综合考虑相关合作主体利益诉求以及愿景、成长性、规模、资源、能力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沟通交流,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选择合作企业的原则:首先,无论是为了促进企业自身发展还是承担社会责任,相关企业要有较强的合作意愿,能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愿意在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其次,相关企业的产业或产品生产工艺与学校的专业对接或匹配;第三,相关企业最好是行业中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多元化企业,并且有较好的成长性、用工需求大;第四,校企双方前期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彼此的价值追求、文化等有一定的共融性,双方的领导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宽广视野,之前的合作比较顺利并初步达到双赢的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共建集生产与教学的利益共同体。

三、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

1.组建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由广西物业协会负责人、行业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龙头企业及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或骨干、系领导和物业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主要职能是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推广物业管理先进技术、先进运营管理方式,引导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向,指导制定物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出谋献策,参与专业的课题项目研究及社会服务活动。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专业建设规划组、教学实施监控组、实训实习管理组、师资队伍建设组、社会服务组,具体指导各项工作。

2.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运行机制

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理事会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校企各方责权利,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章程》《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工作方案》《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各机构工作职责》,明确理事会成员在人才培育、师资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享。如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的项目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改进、管理改善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专业建设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得到的挑选毕业生的优先权,享有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声誉等。

3.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建立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分析校企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找准合作切入点。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业的迅速发展,物业管理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对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专业实施弹性教学计划,校企共同根据市场管理节奏制定柔性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课程,这些模块化课程可以根据企业生产节奏进行灵活重组,解决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生产计划柔性与课程教学计划刚性之间矛盾,合作企业经营旺季时,师生进入企业参加生产运营,在真实的作业过程中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合作企业经营淡季时,其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一是建设“校中企”,由校方提供场地,把企业的设备、师资、业务引进来。企业按协议承担专业课程体系中柔性课程的教学以及职业训导,开放岗位让学生轮岗实践,接受专业教师实践锻炼。通过这些合作,受训学生毕业时可以向公司提交申请,经考评合格后正式入职成为公司员工。二是建设“企中校”,与广西规模较大的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开设教学课堂,校企双方分担项目化教学任务,同时进行流程操作与综合技能实训,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企业季节性用工,由企业向学生付费。同时,接受专业教师实践锻炼。三是实行“订单培养”,与地方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订单人才培养。企业承担订单课程的教学以及职业训导,接收并安排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与校方共同承担订单培养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加强与物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有利于保持本专业职业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提升本专业在广西物业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实行可视化教学,与若干家物业管理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签订协议,使这些企业的实时物业管理场景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供学生可视化学习,为学生免费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由企业人员指导在相应岗位进行顶岗的学生。

四、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1.有效推进校企长效合作机制运行

在物业管理专业理事分会的指导下,建设“校中企”,引进企业进驻,共建物业管理管理实训基地,兼具管理、教学功能;建设“企中校”,选择两三家物业企业共建学院驻企业教学部,在企业设立教学课堂;通过协议和制度与企业明确培养过程双方的权利、义务。

2.形成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职业化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开设订单班,以职业化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订单企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素质、技能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开设满足物业行业企业共性需求的物业平台课程以及有助于学生适应职业迁移需求的课程,开设直接针对订单企业或拟就业企业岗位专门化能力素质要求的方向性课程,提升学生对就业岗位的直接适岗力。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

3.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从企业引进教师担任专任教师,充实专业教学团队力量;从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使来自物流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职业理论学习进修培训、下企业兼职或轮岗实践、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及管理工作改进等方式,实质性地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化水平。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

4.建成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

进一步增加投入,改扩建或新建物业实训室;校企共建广西机电驻企业教学部,新建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打造集教学、培训考证、生产经营、职业素质训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5.主动服务社会,以贡献求支持、谋发展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面向物业、房地产企业及其他职业院校,开展物业管理方面的管理技能培训,依托区域物业管理企业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面向物业企业或社会人员开展物业管理人员培训、职业资格考证认证。

6.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

以物业管理专业为龙头,充分利用本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思路,推动房地产等专业,进一步完善其人才培养方案,共享专业公共课程教改成果,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各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训导;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专业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培养的路径,提升各专业的师资水平,同时,实现专业群师资共享。

上一篇:网络互连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经营管理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