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销范文

时间:2023-03-13 06:13:02

网络传销

网络传销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传销;犯罪;犯罪分子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传销方式以迅猛的态势在我国横行,这就是网络传销犯罪。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传统传销犯罪的涉案人数约700万,而网络传销犯罪的涉案人数却达到了4000万,远远超过传统传销犯罪;从涉案金额上看,传统传销犯罪涉案金额约80亿,网络传销犯罪的涉案金额约60亿 [1],略少于传统传销犯罪。以上数据表明:网络传销犯罪的传播和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作为“后起之秀”,涉案金额逼近传统传销犯罪,且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一、网络传销犯罪的概念

我国对传销犯罪的概念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对于什么是网络传销犯罪,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目前网络传销犯罪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传统传销的网络版。即借助互联网推销实物产品,靠发展下线盈利,但这种模式过于明显,已被逐渐被抛弃。二是靠发展下线增加广告点击率来给予佣金回报。通过网络浏览付费广告获得积分,并由单一的点击广告发展为点击广告、收发e-mail、在线注册等多种方式并存。三是所谓的多层次信息网络营销模式。该模式的传销载体主要为购物网站。这三种类型网络传销主要通过网络购物、付费广告点击、网络游戏、金钱游戏等载体发展下线[2]。

二、网络传销犯罪的特征

(一)隐蔽性强。在传统传销犯罪中,通常整个组织是家族式的传销集体,所有成员不分男女每天吃住在一起,而且上下线之间以双方见面作为主要的联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下线人员能清楚了解自己上线和其他成员的情况,组织的隐蔽性较低。相比之下,网络传销犯罪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便利性,下线与上线之间通过网上聊天工具使用网络名称进行单线联系,其他会员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甚至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更不用说有深入的了解,这使得网络传销犯罪的隐蔽性大大增强。

(二)虚拟性强。在传统传销犯罪中,组织者通常使用实物进行传销,在拉人入伙时,给予其一些不具备流通性和购买性的所谓的“商品”,以掩饰其真实目的。与传统传销犯罪截然不同的是,网络传销犯罪分子,多打着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网络教育等的旗帜,隐藏其传销的本质。这比传统传销犯罪更具欺骗性和诱惑性,而多数网民缺乏专业网络知识,对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网络教育等高科技产品一无所知,网络传销犯罪的组织者正是利用网民的无知和对迅速致富的幻想,以达到非法敛财的目的。

(三)成本低廉。在传统传销犯罪中,组织者须要筹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来组建传销组织和控制手下的人员。相比之下,网络传销犯罪则简单得多,往往只要几台电脑和几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创建一个传销网站,而且无须购买用于传销的“商品”,只要创建几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即可。最重要的是其管理极其容易,只要在网上消息和命令,此外,收费又是利用银行账号甚至网络银行等极为迅捷的方式进行,这些都大大节约了犯罪成本[3]。

三、网络传销犯罪蔓延的主要原因

(一)网民数量增长迅速。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4.77亿[4],较2010年增加了20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接近35%;与2010年底相比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手机网民数量突破3亿[5],占网民总数的65%左右。另外,波士顿咨询公司发表报告称,2015年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网民将翻一番。如此基数庞大且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无疑为网络传销犯罪提供了大量潜在的发展对象。

(二)法律失位。《禁止传销条例》第九条提出: 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含有该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信息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电信等有关部门依照该条例的规定查处。这为打击变相的传销犯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对什么是网络传销犯罪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第九条规定的利用互联网传销信息与网络传销犯罪不能等同对待[6]。另外,《刑法修正案(七)》仅对进行传销行为的组织、领导者设立了组织领导传销罪,而对积极参与者则没有约束力,导致刑法规制的范围不够。然而现实中积极参与传销人员,其社会危害性同样严重,主观恶性大,在实践中,这些积极参与者都是骨干,在传销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若不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则会助长传销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影响执法的力度和有效性[7]。

(三)网络传销犯罪自身的特征决定。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做出的《2010中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认为网络传销犯罪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更强、更具欺骗性、隐蔽性强、传播跨地域性、部门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特征使得网络传销犯罪在我国大肆传播。

四、网络传销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制定可行的经济政策,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网络传销犯罪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在于利益的驱使,我国仍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制度还不够完善,贫富差距大,多数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都是生活所迫才走上了网络传销犯罪的不归路。在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却遇到了就业的寒冬,就算历尽艰辛找到一份工作,然而拖欠和克扣工资的现象比比皆是,政府相关部门执法不力致使打工人员利益得不到保护。其次,要想从根源上打击网络传销犯罪,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业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尤其是要引导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使网络传销犯罪失去市场。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对网络传销犯罪的定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电子商务法规,为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为了规范电子商务行为,2010年5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了开网店要“实名制”,并出台了一些创新性的规定,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然而,国家还没有针对网络传销犯罪的法律法规,网络传销犯罪目前处于工商监管的“灰色地带”,因此制定全国性的电子商务法规势在必行。其次,扩大刑法规制的范围,对积极参与者同样予以刑法上的惩罚。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反传销协会,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2010中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R]. 杭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3.

[2]王宁,张华.网络传销的特征及侦察对策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76.

[3]宫路,丁力.网络传销犯罪模式及侦查对策研究[J].公安研究,2007(12):34.

[4]华春雨.中国网民数量达4.7亿.,2011-05-17/2010-5-18.

[5]新华社,我国网民数量突破3亿.http://www.dfdaily.

com/html/33/2011/3/28/585628.shtml,2011-3-28/2011-5-21.

[6]于甜甜.浅析网络传销及其防控[J].科技信心,2009(5):337.

网络传销范文第2篇

六部门严打网络传销

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六部门日前就联合召开打击网络传销专项行动总结和下一步工作部署会议,对2011年六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网络传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进行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20余个省区市的工商、公安机关共查处网络传销案件100余件,查获散布传销信息的网站160个,清理涉嫌传销博客1460个、视频5000个,逮捕和刑拘网络传销头目达300余人。与会各部门负责同志一致表示,专项行动在短时间内打出了声势,有力地打击了网络传销组织者、领导者的嚣张气焰,成效显著。六部门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协调配合,完善打击网络传销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传销违法犯罪在互联网蔓延的势头。

对于打击传销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管局局长张国华表示:“在新形势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始终对打击传销面临的形势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把加强打击传销工作从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去理解和落实,与公安等部门加强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打击传销工作,做得更好。”

网络特性提高打传难度

根据打传人员介绍,网络传销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传销,它往往打着各种旗号进行,如:纯资本运作、股权私募基金、连锁经营、连锁销售、电子商务等,其花样之多,翻新之快,给互联网治理带来很大难度,也给广大民众的经济财产安全带来的很大的威胁。

与传统的传销相比,网络传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虚拟性。一般传销会有大规模的“拉人头”聚集,打传人员可以借此找到传销人员的老窝。但网络是虚拟的,服务器很多都在境外,地址也是假的,因此在传销人员很难被抓住。

二是隐蔽性。很多传销人员登记的名字都是假的,根本无处查询。

三是快速蔓延性。网络是开放式的,谁都可以加入,发展蔓延速度极快。

四是跨区域性。互联网打破了区域性,网络传销也就呈现出了跨区域特点。

尽管网络传销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张国华提醒民众,“凡是让你交‘入门费’或是先买一定产品并发展下线的,并以你发展下线的人数多少来给你计酬的,都是传销。公众可以据此辨别,并做到自觉拒绝网络传销,远离网络传销。”

联合新媒体实现“以网管网”

针对网络传销的特性,在打击网络传销中,各有关部门一方面注重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宣传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以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为宣传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效果。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便召开部分网站负责人预防和打击网络传销座谈会,要求各家网站应进一步提高对打击网络传销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强大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自律,配合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持续深入地净化网络环境。

在直销监管局的指导下,中国工商报社与人民网、新华网等17家主要网站联合签署倡议书,成立了打击网络传销宣传联盟。联盟成员通过开设专题网页、专栏,加大打击网络传销正面宣传力度,主动清理传销组织散布的违法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直销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强调,直销监管局将加大与公安、工信、外宣等部门的协作力度,充分发挥打击网络传销宣传联盟作用,建立打击网络传销定期分析、评估和通报制度,对宣传力度大、效果好的网站提出表扬。最终目标是建立打击网络传销长效机制,实现“以网管网”,使网络传销无处容身。

应对形势做到“四个继续”

据了解,虽然打击网络传销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互联网关于打击网络传销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但网络传销违法犯罪活动还没有得到全面根本的遏制,打击传销形势仍然严峻。

面对如此情况,各主要网站更要再接再厉。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自律,加大防范传销宣传和清理涉嫌传销网络信息等工作力度。

对于各有关部门而言,除了要继续保持对网络传销的严打力度,还要加强配合,强化分工协作,防止网络传销违法犯罪继续发展蔓延。因此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各部门必须做到“四个继续”,即继续巩固和完善打击网络传销协作机制;继续加大对网络传销违法犯罪的打击查处力度;继续加大宣传教育特别是网络宣传力度;继续组织协调网站媒体配合开展打击网络传销工作。

网络传销范文第3篇

伪装

2008年底,江西省芦溪县法院审结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国外网络传销案。不法分子通过一家名为“新智网”的国外网站,在国内采取传销的经营方式推销该网站使用权,短短数年间便发展数十万名会员、经营额达4亿余元。

由于新智网是国外网站,所以截至发稿前记者仍然可以通过百度找到它。在它的首页上,记者并未看到鼓动人心的致富广告,而是以简体中文在介绍各类促进个人素质提升的教育、培训素材,不少都出自“世界级大师”之笔,其中就包括大家熟悉的“穷爸爸富爸爸”罗伯特‘清崎。

记者在百度搜索“打击网络传销”,看到近两三年来所打击的许多网络传销网站表面看来都挺“正常”。比如一度在国内各论坛、BBS上随处可见的“SOHO工作网”,它并不是在销售具体的商品,而是在指导网友如何通过自建个人网站,然后用网站吸引网友成为注册用户来获得收入;还有一些国外网站,用国内网络产业迅猛发展的数据来向网友演示,大发展导致国内服务器空间短缺,此时投资国外的服务器空间就相当于是做网络上的“无忧房东”;还有在福建曾出现的传销网站,以“中华环保基金会”的名义希望网民们在网络上马上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能力在网上召集更多的人共同加入基金会、共同关爱环境。

不过,根据芦溪县法院披露的材料,新智网在国内的推广方式堪称是彻头彻尾的传销范本:以“上网学习”为目的,吸引民众缴费注册成为其会员,然后鼓励老会员介绍发展新会员,介绍成功后就可以获得分红等现金奖励,介绍得更多还能获得新智培训网的原始股和出国旅游。

上海市信息法律协会副秘书长李立律师告诉记者:“传销的花样繁多,但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组织者以各种方式鼓励会员拉其他人加入,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二是会员在加入后必须购买一定量的产品或缴纳一定金额。”记者在国务院2005年8月通过的《禁止传销条例》中也看到,“拉人头”、“缴费或买货品”、“上下线关系”等三种行为已经被该条例明确地定义为传销行为。

“这正是网络传销的狡猾之处。”据李立介绍,经过多年的宣传,许多人特别是传销所“青睐”的中老年人群已经对各种打着“保健品、保健器材”幌子的实物销售有了相当高的警惕性,“基本上只要销售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人们就会警惕这是不是传销?于是传销就利用人们对网络知识的不甚了解,在各种概念上大做文章”。

本质还是传销那一套,但表面都和时髦的电子商务、网络创业挂钩,甚至不销售实物产品,只卖虚拟的会员资格和空间,让人很难立刻联想到这是传销。“当人们没有明确的判断后,思考方式就很容易被传销组织者牵着走,慢慢地会越走越深。”李立说。

他提醒说,合法直销与网络传销有本质差别,“在国内合法的直销活动,绝不会出现拉人头、交钱卖货的情况”。

16万“工资”

2008年12月28日,记者在一个投诉网电通讯(香港)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电)搞传销、骗钱的投诉页面中,通过QQ找到了胡杨(QQ网名)。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是网电的受害者,“我已经好多天登录不上网电公司的会员中心了,我的推荐老师(即上家)也没有办法解决”。

胡杨仅仅做了1个月,就被骗了750元,而他在东莞的老师还要惨,有16万元的“工资”还没被支付。

记者通过网络查询获悉,网电的网站域名是在香港注册的,而服务器IP地址显示的是新加坡。目前该网页还可以正常显示,不过其会员中心和两个页面都无法正常打开。

网电在网站上介绍自己是一家拥有丰富经验的电子商务运营以及通讯增值服务商,与中国移动亲密合作,其主要产品是“日本专利技术5G免费拨打手机”。不过根据胡杨提供的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得到的材料,再加上他的网上转账记录,记者发现其经营的就是手机话费代充服务。

该服务一共分为4档,参与会员可由200元一钻套餐为1单起步,最高可到2000元四钻套餐10单。付款之后由网电赠送双倍话费,并为会员指定的手机号码代充值话费。不过赠送双倍话费不能一次性充完,需要分8个月执行,同时充值成功后会员还可以得到话费10%的销售金额作为提成。另外除了双倍话费返还,会员还可以得到销售提成。每个会员可以拥有两个购物区,每个购物区的下级会员每产生200元业绩,上级会员可得到40元的提成收入。

胡杨向记者表示当初看到网电的资料时,还是有些怀疑的,考虑再三后才决定加入。不过出于谨慎,他并没有去发展朋友加入。他选择的是1000元加盟,一次性通过网银转账向广东省一个名叫吴友娥的账户中汇去了975.71元,据胡杨解释,之所以不是1000元整数,是因为要扣除他的首次工资25元,而0.71元则是为了区分自己和其他会员区而特地设置的零头。他也确实在11月份收到了来自10086话费充值成功的短信通知,前后共有250元。

但是2008年11月29日开始,胡杨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下午通过网电的平台充值后,直到30日上午还没有收到10086发来的充值成功的短信,而以前一般2小时之内就会收到。同时,网电的会员中心开始出现登录不进的情况。

2008年12月3日,网电的会员中心发出一份公告,称网站受到了黑客的攻击,正在维修,稍后会恢复正常。而2008年12月10日后,会员中心彻底瘫痪,浏览器一直显示“友情提示:您所访问的网址不存在或网络无法访问,请尝试使用搜索功能查询相关信息”。

胡杨告诉记者,这次受骗就当是风险投资。

克制心魔

“网络传销、传销网站现在愈加猖獗的关键,主要是因为这些传销的组织者在钻网络的空子。”李立向记者分析,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得传销组织者更容易隐藏自己,利用一个银行账号和网上联络,传销的上下级人员甚至都不用见面。同时网络的跨地域性,也让传销组织者轻松将“黑手”伸向各地。“以前传销多是从身边的亲友、老乡下手,有很强的地域性,现在借助网络可以把天南海北的网友都拉进来,”而网络带给传销的最大“便利”则是隐蔽性,“传销活动往往都是地下进行,现在借助网络更是可以悄无声息,一般很难察觉,这也直接给打击增加了难度”。

曾经一度泛滥的黄色网站在有关部门的数次打击之下,势头基本得到遏制。那么此类成功经验能否复制到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对此,李立直言难度很大:“黄色网站可以通过过滤关键词屏蔽,或者看到网站上的图片基本就能断定是黄色网站。而网络传销往往隐藏在海量的网页、网站中,而且常用的关键词也是中性的‘创业’、‘成功’等字眼,难以进行一刀切式的屏蔽。”

江苏、山西等工商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也表示,针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他们想深入了解某网站是否存在传销行为时,网站会要求输入会员密码,这都令工商部门难以获得传销信息源头;同时像新智网这样的国外网站,在国内传销队伍被打掉的同时,网站却依然“稳如泰山”,留下了死灰复燃的机会。

网络传销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网络生产 传销网络

费孝通说过,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关系”社会。按照格拉诺维特的解释,“关系”是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实际存在的一种纽带”。这里所说的“关系”不仅是对现有关系的判断与决策,而且要设法寻找、建构新的关系。

一、社会网理论回顾

“网络”(network)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大师齐美尔于1922年最先提出,随后演化成社会学的一个主导性分支。社会网分析是在社会计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经济社会学领域,人们强调社会网方法对理解社会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在对正式组织和职业流动的研究中,罗纳德・博特(R. Burt)使用了“结构洞”的概念;林南(Lin)在研究劳动力市场时使用了“社会资源”的概念;艾得斯柯(Endresik)用“网络资本”概念解释了与东欧剧变有关的宏观经济变化,即从国家社会主义转化成另一种更多依赖市场机制的经济制度。

马克・格拉诺维特(M. Granovetter)研究了人际关系网在找工作时的应用,并对人际关系类型进行了明确分类,即“家庭―社会型关系”(family―social contact)和“工作型关系”(a person known from a work situation)。林南(Lin)和罗纳德・博特也都从各自的角度触及了网络生产问题。索罗森(Olav Sorrenson)和斯图亚特(Toby E.Stuart)以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为例,论述了公司之间关系网络的建构对投资空间分布的影响。

由上分析可见,大多理论都简单触及到网络生产问题,为深入探讨网络的生成机制,本文引入“传销网络”对网络进行动态分析。本文选用真实案例,但所涉名称均属虚构。

二、“丽漫”传销网个案透视

“传销网络”是“地下经济”,无法在合法的空间中运作,这决定了“传销网络”必定要依靠关系网络来运行,它从酝酿生成到发育成形,都是和社会关系网络息息相关的,没有社会网就不会有它的存在与发展。以传销网为着手点,可以较深入地发现网络的生成过程,找到其特征与作用。

1.传销网概况

“丽漫”传销网是一个以传销日用品获利的传销组织,它有严格的组织体制,从2002年开始一直在武汉地区活动,现有三名主管,三名地区总,下设有若干经理及主任,人员近200名。

2.“建网”:网络生产

在“丽漫”传销网络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建网活动。一种是原有的社会关系转化为工具使用,第二种是“拉关系”,即网络的扩展活动。

(1)原有社会关系转化为工具使用

其一,血缘与地缘关系的利用。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系以血缘、地缘两种主要纽带联系而成。血缘关系在这种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网络建构得到普遍使用,其最大原因在于安全性高,也可利用此种关系扩大个人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

“丽漫”传销网络中的周红与周亮两兄妹是传销网络中利用血缘关系的一个典型。周红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传销网络,通过发展会员最终成为“部长”,周亮便是其发展的会员,二人又利用家族关系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先后发展其大伯、小叔、小姑等人进入组织;而后又利用姻亲关系发展了周亮的两个妹夫成为会员,随着会员的增加兄妹二人利用血缘关系发展的会员已达11人。周红职位是部长,有较大权力,在家族中也有较大威信。在传销网络中,利用血缘关系建构网络的例子非常普遍,主任或部长的背后几乎都有家族成员的进入。

其二,同乡、同学关系的利用。在乡土社会中,同乡、同学关系是典型的建立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非法性质的传销网络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如果仅局限在血缘和姻亲关系的狭小范围内,是无法满足经济利益需求的。将同学、同乡吸入到自己势力下,不仅保证其“签单”和收取“单钱”,也可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保证其安全。

杨华是利用同乡、同学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他是武汉某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家境困难,靠打工获取生活费,意外进入传销组织,深信可赚大钱,交纳2000元“单钱”后成为正式会员。先由“信誉顾客”升为“理长”,后又升为“主任”,他凭借掌握的培训技巧和知识优势不断介绍同学加入组织。由于传销的非法性,杨华主要依靠外校的同学或同乡发展外校的学生加入。像杨华这样利用同乡、同学关系建立关系网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2)“拉关系”:“无中生有”的关系建构

传销是“黑市经济”,必须解决诸如“有效”逃避公安部门追查的难题,而这些问题仅通过“既存关系的工具化”是无法解决的,因此需要第二种网络建构的方法,即“拉关系”。通常,拉关系的是网络中的上层成员。组织中的上层成员担任的角色,表现为与相关人士联络,获取一定信息,保证组织在关键时刻全身而退。

“丽漫”传销网的总负责人张文在一次培训中了解到会员陈某在公安部门有一个熟人刘某,张文便说服陈引见一下这位熟人,在陈某的牵线下,张文与刘某经会面谈话后,双方达成协议,在传销网运作中,刘负责提供信息,张每月付给刘一定的佣金。张文与刘从最初的经人介绍认识,发展到后来为稳定的“伙伴”关系,促成了网络结构的完备化与运作的有序化。在这一例子中,张的关系网的扩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无中生有”。

这种关系是在已存在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虚拟连带关系,把这种虚拟关系作实,建立一种互惠的利益关系,实现了网络从无到有的建构。

三、结论与讨论

1.信任问题

信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为维度,也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曾指出,人们的经济交换行为得以发生的基础是双方的相互信任。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信任嵌入社会网络之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嵌入社会网络之中。在“传销网络”中,信任的嵌入性表现尤为明显。周红在利用血缘关系发展其亲人加入传销时,亲人虽对组织的具体运作不够清楚,但基于对她的信任才会加入。可以说,这一加入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选择。

2.网与物

社会网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结构性要素、资源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动力性要素。社会网的动力性要素(dynamic component)关注的是网络形成的时机,制约因素以及不断进化的网络结构。在传销网的建构中,动力性因素便是以签单为依托“物”的利益分享机制。签单在传销中被认为是业绩的象征,一份签单代表一份提成。签单的多寡直接与物质利益挂钩。由此,在获取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会员们会极力发展会员,说服更多的成员加入,网络便得以不断地建构与扩展。可见,传销网的建构中,“物”化的利益便是其动力因素。

(图一)链式建构

(图二)网式建构

3.网络连接多元性

社会网成员之间的关系种类越多,则这个网络连接的多元性就越高。研究表明:网络连接多元性越高,网络建构速度越快,网络规模越大;网络连接的多元性越低,网络扩展速度越慢。

参考文献:

[1]方壮志:社会网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3)

[2]万安培:中国地下经济现状的理论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1)

[3]张其仔:社会网与基层经济生活[J].社会学研究,1999(3)

[4]萧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程[J].社会学研究,1999(3)

[5]Bian,Yanjie:Bringing StrongTies Back in Indirect Connection,Bridge and job Search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3,1997a

[6]Powell,Walter W.and Laurel Smith-Doerr:Network and Economic life.In Neil Smelser and Richard Swedberg(eds.),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网络传销范文第5篇

不久前看到一个网友的咨询,大致内容是询问一家名叫“威尔森”的网超是不是涉嫌传销。笔者随后也通过百度浏览了该企业的网址。当然从表面上看这家企业确实是有模有样的,包括它还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会员,而且还具有电信ICP运营资格,似乎没有一点猫腻。

虽然笔者没有接触到“威尔森”的会员入会章程细则或者网络招募办法,但是从该公司的产品结构和网站的架构看,这个公司十有八九是在做传销,网超只是它试图合法的一件外衣和掩护,目的是既可以用这种模式的噱头来拉拢会员入会,也可以很好地避开执法机关的检查。某种意义而言,类似“威尔森”这样的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行传销实质的企业,其根本仍然是在做一种“圈内直销”,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未必会吸引很多真正的终端消费者,多数还会是传销难民和“油子”来玩这个“网超”掩盖下的传销游戏。这也正是中国直销立法的悲哀之一。

按常理而言,立法后不符合法律规定运作的当属违法行为,违法是要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的。但是立法的模棱两可使得很多组织和个人放肆地打起了球,很多公司凑几款产品,拉几个市场总监,再“创造”一种商业模型,镶嵌入一套传销制度,一个地下传销公司便能在执法机关和民众的众目睽睽下粉墨登场了。

作为直销独立研究人士,笔者觉得有必要再次列假借各种商业模式名义做传销的组织进行揭露,并给出一些经验供广大直销从业者和读者参考判断。

首先,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目前属于投资型项目,没有资金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组合以及广泛的品牌传播,仅是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来运营的公司都值得怀疑。淘宝、易趣等网站都是经过大把大把烧钱后修成正果的,而撇开将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研究透彻的风险投资商外,放眼国内民营资本,很少有企业敢在这个领域投入巨资的。要把B2B或者B2C、C2C研究明白是需要大量资金做基础的。因此,凡是打着电子商务旗号搞传销的,都会精心对组织形象进行包装,什么“隶属海外某某集团”之类的连篇鬼话,甚至会花一部分钱包装成什么协会会员之类的身份,目的就是要打消从业者的疑虑。

其次,如果有打着主题购物网站旗号的公司,只要它的产品是非常规产品,它的产品价格势必不透明,如果再过分地强调产品的功能导向,那么就意味着它已经具备了镶嵌传销奖金制度的土壤。这类网站所销售的产品更多还是使一般民众或传销份子成为其会员的道具,一言以蔽之,这类产品多数并不具备重复消费价值。没有重复消费可能的产品试问会员如何去销售,如何以产品为优势来招募新会员?

再次就是目前层出不穷的所谓异业联盟。坊间盛传原武汉瓜拿纳老板目前就在广州搞了一家名叫“盛世**”的电子商务公司,其主要手段就是所谓的异业联盟,卖的是“区域权”,而且权价值不菲通常高达几十万。其实花这几十万获得的仅是个传销网络分配资格,说其是传统根本是无稽之谈。目前中国试图以异业联盟来暗做传销的企业估计在数百家,其中不乏北京、上海、广西和广东的一些公司。异业联盟顾名思义就是不同行业的企业联合起来,联合只是手段,联合的目的表面上看是为顾客消费服务增值,实际上除了诸如携程这样的海外上市企业在不断探索外,没有一家以异业联盟作为主业成功的。异业能否联合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异业之间的产品或服务能否优势互补,记住,必须是优势互补才可能联盟成功。纯粹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无就可以异业结盟,那是痴人说梦。以此为衡量标准则不难看出传销公司的异业联盟之真实嘴脸。

最后还有一类公司即依附于互联网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邮购公司。这些企业首先会大肆渲染什么邮政法及国际间邮购是受法律保护的,好像如此一呐喊就可以掩盖其拉人头的团队计酬痕迹。这类邮购公司的产品多数也是“高附加值”的,因此通常是价格高昂,而且常常以“进口”身份来欺骗消费者和传销人员。它们的产品多数是比较轻便且体积小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物流费用,以便在高达70%的奖金拨出后仍有“余粮”。

我们知道,直销条例是严禁企业或个人通过拉人头来获利的。因此,当一个所谓的模式越是不要劳动付出时就越值得怀疑;一个模式越是引经据典来阐述它存在的合理性的也就越值得怀疑,这正如将吃饭睡觉这般本来天经地义的事包装得很浮华,甚至图腾化是一个道理,目的是使被沟通对象如坠云雾的失去判断能力而被拉入传销组织。

在我们看到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日用品超市生意如日中天时,当我们下岗再就业苦无出路时,如果有人告诉你花几千几万元人民币就可以成为某个“空中沃尔玛”或者“网上家乐福”的商或分销商时,你自然会喜上眉梢;当一套花里胡哨但又有几分打动你心的PPT资料被演示完后,讲演者信誓旦旦的向你承诺前途无限光明时,也许你立马被深深吸引并慷慨埋单。但是笔者不会恭喜你,因为你极其可能已经被传销组织忽悠了。

团队计酬不是直销混乱的病根,但是一旦团队计酬被当成不劳而获的不二法门时,那它就是祸国殃民的。因此,仅仅通过是否团队计酬来判断某个组织是否做传销是有失偏颇的。正规的直销教育其实根本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只有在它被某些组织和个人当成洗脑工具时它才是刃口带血的刀。就如仙妮蕾德曾经在长沙上演的一场绝世闹剧那样,多达几十个男女上身拥抱在一起,美其名曰是要唤醒所谓的“爱”,其根本则是道德扭曲的丧心病狂。

“直销难民”一说目前很流行,按照直销的规则是“剩”者为王,刚好验证了古语之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单单是几个铜钱被人掏空而成为难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传销魔力如鬼附体,它所带来的恶果是毁掉人的一生。

网络传销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传销网络 社会学 分析 对策

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传销因其利用人们期望迅速成功一夜暴富的心理,让成千上万的人上当受骗乃至家破人亡,社会危害性极大,这也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传销网络的发展有固有的组织特点和发展模式,更有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从社会学角度对传销网络发展过程加以分析,进而探索控制传销蔓延的途径和方法,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又为个人、家庭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与对策。

一、传销的概念和发展特征

传销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

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1]。

在传销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很明显的特征[2]。

(一)发展的传销成员特征

被发展的对象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之一:不安于现状,想干一份大事业,如退伍军人等;期望发财,想一夜暴富,如农民、打工者等;急于工作又找不到的,如失业人员,包括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等;找回失落感,如退休的干部等。

(二)信息流通特征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单一性,表现在:(1)外界信息源的关闭,从发展对象进传销组织的第一天起,其通讯工具莫名其妙地欠费了,基本不能和外界联系,加入传销组织后,不能上网和看报纸等,信息源切断了;(2)传销信息泛滥,从给发展对象洗脑开始,发展对象每天都只接受传销的相关信息。

(三)组织特征

五级三阶制,把所有成员分成五个等级――A、B、C、D、E级,晋升分为三阶段,分别从E级跳到C级,从C级跳到B级,最后从B级跳到A级。制度严格,传销人员外出,基本只有两三个人,在路上碰到了,也装作互不认识;半军事化的管理,传销对人员的管理非常严格,对人身的控制很严格,无论发展对象到哪个地方去,都会有人员跟着发展对象,晚上睡觉都是把门锁上的,防止人员半夜出逃。

二、传销网络发展过程的社会学角度分析

(一)邀约――社会资本的运用

在整个传销过程中,邀约是传销开始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传销网络发展最初始的一步,发展对象被各种理由骗过去,固然离不开传销个体精心的准备,及他们对发展对象进行了细致分析。但是,传销网络的发展快慢,更取决于传销发展对象在整个社会网络中所具备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的构成包含三个方面:镶嵌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个人或组织摄取这些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有目的的行动个人或组织运用或动员这些社会资源[3]。传销者具备的社会资本主要指能够邀约到的发展对象数目,及这些发展对象所具备的资源,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口才等让发展对象信服自己的能力,以及他所能获得物质金钱等的能力。

被邀约的发展对象基本不超过如下范围:亲戚类:父母兄弟姐妹等;朋友类:五同――同学、同事、同乡、同宗、同好;邻居类:前后左右邻舍;其他认识的人,如师徒、战友、网友等,而在这些关系中,亲戚类是最容易被骗过去的。这些关系的存在就是传销者最基本的社会资本,是传销者能够成功实施传销第一步的关键因素。这些人对传销者的信任,是最本质的社会资本,也正是这种信任关系的存在,使发展对象疏忽了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轻易相信了传销者的谎言。这些关系就像一张网一样,传销者就是网的节点,连接这张大网的线,就是他利用在以往岁月中用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换来的对他的信任,通过这些信任线,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让发展对象来到传销窝点。

(二)七天破冰――社会心理的满足

通过资料的分析,传销发展对象根据常识,一般都能很快地识别传销,但是为什么迟迟不能狠心离去,通过调查分析看,发展对象一般出于如下原因:

1.对传销者的信任,由于传销者发展的对象一般都是从自己的亲戚开始,因此发展对象认为亲戚应该不会被传销者所害;2.对传销者所说的谎言将信将疑,在这七天中,传销者总是在强调传销行业一片光明的前景,传销这行业能让发展对象暴富,是发展对象展示抱负的好机会;3.发展对象被亲情假象迷惑;4.表现欲暂时被满足,特别是一些性格有缺陷的发展对象如自卑者,在传销中被重视;5.被传销组织渲染的氛围感染,喜欢那种氛围[4]。

在千万种理由中,发展对象在到达火车站的那一刻对接站者的感知,基本上决定了他是否会和他一起走。这种感知,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者称作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被朋友邀请去访问或做客,晚上临睡觉前,朋友还会帮他洗脚。但在一些传销组织里,这是“行规”。当发展对象来到一个陌生的团队,受到热情到过分的接待,被欺骗的想法会被降到最低限度,想与这个集体融为一体的愿望促使他们与那些人进行互动,于是,找出谅解他们把自己骗来的理由是容易的。从另外一方面看,群体暗示和从众效应,也是发展对象不由自主加入传销组织的重要因素。在传销听课地点,所有传销者亢奋的尖叫,对行业的痴迷,让发展对象不由自主或被迫跟着他们一起尖叫,被这些雄心勃勃的“淘金者”感染,不知不觉认同了这个群体。

其次,在接下来的七天中,发展对象被传销者所扮演的角色吸引。在传销组织中,传销者对传销充满狂热,对成功执著地追求,拥有坚定的信念,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等等,给发展对象形成了这样的角色认知,发展对象也不自觉地进行了角色对比,把自己以往所扮演的角色与目前所见到的角色进行了详细对比,与心里种种理想角色产生共鸣,萌发想要学习这种角色的想法,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又缺乏种种条件,就为留在传销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下线――社会网络分析

当发展对象完全加入传销组织中,并通过传销技能的学习后,这时就到了传销网络发展的关键一环――发展下线,而发展下线就是开始对传销过程的重复。传销者能不能发展下线,并通过下线发展下线,这是传销网络快速发展核心所在。事实说明,传销者能够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进行发展。

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就是传销网络快速发展的根源,发展对象所具有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等,混合而成形成了传销者所具有的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对象通过这个网络可以掘取各种社会资本,如金钱,信任,情感等[5]。传销者正是通过这些关系和网络,能够让发展对象轻而易举地成为下一个传销者。

传销组织支持网络是传销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销发展过程中,单凭传销者是无法说服发展对象加入传销组织的,这个传销组织支持网络为传销者提供了莫大支持。传销接站人员,窝点其他传销人员的密切配合游说,洗脑课群众的渲染和暗示,窝点虚假的温情服务等,无不是这个传销组织支持网络提供的帮助,传销网络发展的成功,是整个群体的成功。

(四)网络维护――宗教仪式的魔力

整个传销网络的维护也是传销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没有对整个网络的控制,传销网络是不稳定的,在对传销网络维护的管理过程中,透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传销仪式化活动的作用,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论述道:“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式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仪式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共同体内。宗教感情与情绪最早不是产生于私人场合,而是氏族的重大群体仪式中。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功能不仅是表面上所呈现的“强化信徒与神之间的归附关系”,实际上它所强化的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发展对象对其社会的归附关系”,社会成员通过仪式强化了发展对象对集体(或群体)的归附感,也就强化了“宗教力”的集体力,也就将微弱的发展对象力量提升到强大的集体力量中,这些膜拜活动都是氏族成员历来从事的最重要的事情[6]。“仪式已被作为一种将社会的强制性标准转换为个人的愿望、创造社会化情绪、引起角色转换、提供治疗效应、制定社会行为的神话、重新整合对立社群的工具加以分析”。

传销组织对传销人员的生活做了许多规定与限制,对其行为举止都有具体要求。如传销人员入行后的生活工作非常有规律,一周与一周的活动大体相同,在行内号称半军事化管理。这些规定与限制促成了传销人员行为的仪式化,并使传销人员与外界严重脱离,由于时时刻刻处于传销的环境之中,因此传销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传销人员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是传销组织的语言和仪式,为传销人员塑造了一套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并时刻灌输着传销的理念和目的,潜移默化地渗入传销者内心,塑造着其行为。其最终结果就是虚构出一个与世隔绝、自成体系的传销王国,从而保证传销活动不受干扰,长久地持续下去。

三、控制传销网络发展的建议或举措

传销冲击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涉及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及传销发展对象的健康发展,影响国家政治社会的稳定。

(一)大力开展传销危害宣传

要杜绝传销,预防重于防治,在预防传销方面,要让发展对象从思想上进行认知,加大传销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张贴传单等多种形式,对预防传销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深入揭露传销活动的违法本质和危害后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另外,需要强化宣传的效果,归纳介绍传销的常见手段和方法,与社会群众进行互动,通过开展社区传销知识竞赛、传销模拟活动等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切身感受深刻认识传销。

(二)加大监管力度以杜绝传销蔓延

监管需要发挥两方面力量的支持:群众和政府。在群众方面,鼓励群众一旦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在从事传销活动,应该积极主动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活动,提供传销者相关的信息;在政府方面,工商部门应将查禁传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将其列为全年工作重点,建立一种快速反应机制,使专项执法行动高效有序。

(三)开展矫正工作以端正心理认知

在对传销的防治过程中,既要重“防”,又要顾“治”。对传销人员的心理矫正是“治”的一个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传销者在被洗脑后,认知上已经完全改变了,而认知的改变比行为上的改变更为困难、更为重要,只有从认知上去改变,才能彻底把一个传销者完全恢复正常。另外,认知的改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帮助传销者,有技巧性地改变传销者的暴富心理,对传销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加以矫正,恢复正常的生活。

(四)完善社会福利机制以缩小贫富差距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是传销者加入传销组织一个很客观的因素,加入传销组织基本上都是社会下层和底层人群,由于阶层限制,他们没有话语权,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心事没有人关注,思想没有人指导,致使这些弱势群体一直在底层苦苦挣扎,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改变自身社会地位与生活状态的机会,而传销荒谬的言论给了他们希望。因此,需要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改善下层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从思想上给予关怀及从生活上给予救济,从事业上提高其就业技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五)建立家庭、社会二位一体的防治网络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在维系物质生产,人口生产,抚育小孩和赡养父母、教育后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防治传销也应该发挥其应有作用。每一个传销者必然隶属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需要对自己的成员负责,加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相互了解,主动学习防治传销的知识,维系成员之间的安全。除了家庭发挥作用外,社会应该建立灵敏反应机制,对传销的打击丝毫不留情。只有家庭、社会共同防治,才能更好地防治传销网络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link?url=hLQ3Bv7JYXc 7Vd43ql 23_fkjNhwdCZe8no8QFaKb-ZYbjf-g6wQpWR526tpINeJZvXZohzf3nt-VDL1OgGBQna

[2]刘松山.熟人关系信任与传销的网络运作机制[D].吉林大学,2007,(4)15.

[3]何军.当前非法传销的新特点及治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5):13.

[4]王浩.传销洗脑实录[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321.

[5]汤万杰.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

[6]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J].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2008:205.

[7]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526.

[8]张文宏.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J].中国社会学网,2007:63.

网络传销范文第7篇

一、披上“电子商务”的外衣,更具欺骗性。传销组织为了规避政府的监管,往往将网络传销行为披上“电子商务”活动的外衣,并借国家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来伪装其传销行为,大肆鼓吹电子商务造就当代富翁的神话,使大多数不明真相的参与者一方面难以识破组织者的骗局,另一方面又抵挡不住高额利润回报的诱惑而上当受骗。

二、网络传销发展速度快,更具危害性。传销组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销,其发展速度非常快。

三、利用互联网运作,更具隐蔽性。传销成员和传销组织只通过互联网联系,而且使用域名和网址,根本无法查找传销人员的真实姓名和具体住址。传销组织的上下线之间单线联系,成员之间大多也通过互联网联络,这种点对点的联系方式隐蔽性很强。传销组织者即使召开聚会、培训会,成员之间的称呼也是对方的网名,更加大了它的隐蔽性。

四、参与者趋于年轻化。由于网络传销行为必须依托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活动,而真正热衷或沉迷于计算机网络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或有学历、有经济条件和有事业成就的中年人。

根据以上特点,笔者建议工商部门对网络传销行为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一、提高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打传工作。工商部门要以最近颁布实施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为契机,把打传工作列入工商系统年度目标考核,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执法人员可借助公安、电信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对网站的可疑现象和上网人员的可疑行为重点排查,从中寻找线索,再通过公安部门的人口查询系统、网络公司的上网实名制系统等等,对主要涉嫌人员活动进行监控。联合执法时要及时屏蔽涉嫌网站、关闭该服务器,这样才能使打击和取缔工作取得实效。

三、注重侦破方法,周密部署查处工作。工商执法人员必须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互联网访问知识,在案件的来源上采取网络监管查办、公安协作查办和群众举报查办的查处方式;在办案的方法上采取调查、先期潜入、里应外合等手段,加大对网络案件的打击力度。杭州市工商局江干分局查处“莱科萨斯”网络传销案件时,采取省、市、区工商部门三级联动,公安部门配合,内线里应外合,选择在传销组织召开招商成果分享会的时候果断采取措施,连夜分开突击询问,已基本查明活动组织者,并从现场查扣的计算机硬盘中查获了没有来得及删除的相关违法信息,为下一步立案查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网络传销范文第8篇

一、工作目标

帮助相关企业(业户)健全完善对网络交易及信息内容的自我审查机制,引导相关市场主体加强自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达到无传销网络平台标准,实现以网管网,最大限度压缩网络传销发展蔓延的空间,同时逐步完善打击传销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识别、防范传销的能力,共同净化网络。

二、组织领导

(一)机构设置

成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建无传销网络平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在县局反不正当竞争监管科。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

工作职责

1.落实部署。传达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部署全县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

2.调研指导。对全县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推进工作进程。

3.宣传调度。积极宣传创建无传销网络平台工作,对辖区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调度,及时总结上报工作开展情况。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相关创建无传销网络平台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我县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从即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摸底调查阶段(即日起至2021年2月28日)。

各基层监管所要对辖区内登记注册的网络平台企业(包含:基于互联网提供社交、电商、搜索、媒体、招聘等服务和内容的市场主体。)、账号主体单位(是指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建立账号开展市场推广营销等业务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经济组织,进行调查摸底,确定参创主体数量。请于2021年2月25日前将本辖区调查摸底情况工作小结和参创主体名单报县局反不正当竞争科。

(二)部署落实阶段(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县局将适时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对相关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和调研,并通过组织相关市场主体进行培训、签订创建承诺书等方式,调动各平台或账号主体单位积极性,鼓励相关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培训重点是解读《禁止传销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请各基层监管所于2021年6月20日前将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局反不正当竞争科。

(三)创建阶段(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由相关企业开展无传销网络平台各项创建工作(创建标准见附件)。各基层监管分局要按照《省无传销网络平台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逐项对企业进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请各基层监管所于2021年12月20日前将辖区内创建工作整体情况及开展指导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局反不正当竞争科。

(四)总结阶段(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

县局将按时对我县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调度,总结工作经验做法,并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于2022年3月30日前向市局做汇报。

四、工作要求

网络传销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传销网络社会学分析对策

目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传销因其利用人们期望迅速成功一夜暴富的心理,让成千上万的人上当受骗乃至家破人亡,社会危害性极大,这也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传销网络的发展有固有的组织特点和发展模式,更有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从社会学角度对传销网络发展过程加以分析,进而探索控制传销蔓延的途径和方法,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又为个人、家庭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与对策。

一、传销的概念和发展特征

传销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1]。在传销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很明显的特征[2]。

(一)发展的传销成员特征

被发展的对象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之一:不安于现状,想干一份大事业,如退伍军人等;期望发财,想一夜暴富,如农民、打工者等;急于工作又找不到的,如失业人员,包括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等;找回失落感,如退休的干部等。

(二)信息流通特征

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信息的单一性,表现在:(1)外界信息源的关闭,从发展对象进传销组织的第一天起,其通讯工具莫名其妙地欠费了,基本不能和外界联系,加入传销组织后,不能上网和看报纸等,信息源切断了;(2)传销信息泛滥,从给发展对象洗脑开始,发展对象每天都只接受传销的相关信息。

(三)组织特征

五级三阶制,把所有成员分成五个等级———A、B、C、D、E级,晋升分为三阶段,分别从E级跳到C级,从C级跳到B级,最后从B级跳到A级。制度严格,传销人员外出,基本只有两三个人,在路上碰到了,也装作互不认识;半军事化的管理,传销对人员的管理非常严格,对人身的控制很严格,无论发展对象到哪个地方去,都会有人员跟着发展对象,晚上睡觉都是把门锁上的,防止人员半夜出逃。

二、传销网络发展过程的社会学角度分析

(一)邀约———社会资本的运用

在整个传销过程中,邀约是传销开始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传销网络发展最初始的一步,发展对象被各种理由骗过去,固然离不开传销个体精心的准备,及他们对发展对象进行了细致分析。但是,传销网络的发展快慢,更取决于传销发展对象在整个社会网络中所具备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的构成包含三个方面:镶嵌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个人或组织摄取这些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有目的的行动个人或组织运用或动员这些社会资源[3]。传销者具备的社会资本主要指能够邀约到的发展对象数目,及这些发展对象所具备的资源,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口才等让发展对象信服自己的能力,以及他所能获得物质金钱等的能力。被邀约的发展对象基本不超过如下范围:亲戚类:父母兄弟姐妹等;朋友类:五同———同学、同事、同乡、同宗、同好;邻居类:前后左右邻舍;其他认识的人,如师徒、战友、网友等,而在这些关系中,亲戚类是最容易被骗过去的。这些关系的存在就是传销者最基本的社会资本,是传销者能够成功实施传销第一步的关键因素。这些人对传销者的信任,是最本质的社会资本,也正是这种信任关系的存在,使发展对象疏忽了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轻易相信了传销者的谎言。这些关系就像一张网一样,传销者就是网的节点,连接这张大网的线,就是他利用在以往岁月中用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换来的对他的信任,通过这些信任线,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让发展对象来到传销窝点。

(二)七天破冰———社会心理的满足

通过资料的分析,传销发展对象根据常识,一般都能很快地识别传销,但是为什么迟迟不能狠心离去,通过调查分析看,发展对象一般出于如下原因:1.对传销者的信任,由于传销者发展的对象一般都是从自己的亲戚开始,因此发展对象认为亲戚应该不会被传销者所害;2.对传销者所说的谎言将信将疑,在这七天中,传销者总是在强调传销行业一片光明的前景,传销这行业能让发展对象暴富,是发展对象展示抱负的好机会;3.发展对象被亲情假象迷惑;4.表现欲暂时被满足,特别是一些性格有缺陷的发展对象如自卑者,在传销中被重视;5.被传销组织渲染的氛围感染,喜欢那种氛围[4]。在千万种理由中,发展对象在到达火车站的那一刻对接站者的感知,基本上决定了他是否会和他一起走。这种感知,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者称作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被朋友邀请去访问或做客,晚上临睡觉前,朋友还会帮他洗脚。但在一些传销组织里,这是“行规”。当发展对象来到一个陌生的团队,受到热情到过分的接待,被欺骗的想法会被降到最低限度,想与这个集体融为一体的愿望促使他们与那些人进行互动,于是,找出谅解他们把自己骗来的理由是容易的。从另外一方面看,群体暗示和从众效应,也是发展对象不由自主加入传销组织的重要因素。在传销听课地点,所有传销者亢奋的尖叫,对行业的痴迷,让发展对象不由自主或被迫跟着他们一起尖叫,被这些雄心勃勃的“淘金者”感染,不知不觉认同了这个群体。其次,在接下来的七天中,发展对象被传销者所扮演的角色吸引。在传销组织中,传销者对传销充满狂热,对成功执著地追求,拥有坚定的信念,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等等,给发展对象形成了这样的角色认知,发展对象也不自觉地进行了角色对比,把自己以往所扮演的角色与目前所见到的角色进行了详细对比,与心里种种理想角色产生共鸣,萌发想要学习这种角色的想法,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又缺乏种种条件,就为留在传销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下线———社会网络分析

当发展对象完全加入传销组织中,并通过传销技能的学习后,这时就到了传销网络发展的关键一环———发展下线,而发展下线就是开始对传销过程的重复。传销者能不能发展下线,并通过下线发展下线,这是传销网络快速发展核心所在。事实说明,传销者能够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进行发展。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就是传销网络快速发展的根源,发展对象所具有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等,混合而成形成了传销者所具有的个人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对象通过这个网络可以掘取各种社会资本,如金钱,信任,情感等[5]。传销者正是通过这些关系和网络,能够让发展对象轻而易举地成为下一个传销者。传销组织支持网络是传销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销发展过程中,单凭传销者是无法说服发展对象加入传销组织的,这个传销组织支持网络为传销者提供了莫大支持。传销接站人员,窝点其他传销人员的密切配合游说,洗脑课群众的渲染和暗示,窝点虚假的温情服务等,无不是这个传销组织支持网络提供的帮助,传销网络发展的成功,是整个群体的成功。

(四)网络维护———宗教仪式的魔力

整个传销网络的维护也是传销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没有对整个网络的控制,传销网络是不稳定的,在对传销网络维护的管理过程中,透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传销仪式化活动的作用,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论述道:“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式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仪式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共同体内。宗教感情与情绪最早不是产生于私人场合,而是氏族的重大群体仪式中。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功能不仅是表面上所呈现的“强化信徒与神之间的归附关系”,实际上它所强化的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发展对象对其社会的归附关系”,社会成员通过仪式强化了发展对象对集体(或群体)的归附感,也就强化了“宗教力”的集体力,也就将微弱的发展对象力量提升到强大的集体力量中,这些膜拜活动都是氏族成员历来从事的最重要的事情[6]。“仪式已被作为一种将社会的强制性标准转换为个人的愿望、创造社会化情绪、引起角色转换、提供治疗效应、制定社会行为的神话、重新整合对立社群的工具加以分析”。传销组织对传销人员的生活做了许多规定与限制,对其行为举止都有具体要求。如传销人员入行后的生活工作非常有规律,一周与一周的活动大体相同,在行内号称半军事化管理。这些规定与限制促成了传销人员行为的仪式化,并使传销人员与外界严重脱离,由于时时刻刻处于传销的环境之中,因此传销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传销人员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是传销组织的语言和仪式,为传销人员塑造了一套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并时刻灌输着传销的理念和目的,潜移默化地渗入传销者内心,塑造着其行为。其最终结果就是虚构出一个与世隔绝、自成体系的传销王国,从而保证传销活动不受干扰,长久地持续下去。

三、控制传销网络发展的建议或举措

传销冲击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涉及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及传销发展对象的健康发展,影响国家政治社会的稳定。

(一)大力开展传销危害宣传

要杜绝传销,预防重于防治,在预防传销方面,要让发展对象从思想上进行认知,加大传销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张贴传单等多种形式,对预防传销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深入揭露传销活动的违法本质和危害后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另外,需要强化宣传的效果,归纳介绍传销的常见手段和方法,与社会群众进行互动,通过开展社区传销知识竞赛、传销模拟活动等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切身感受深刻认识传销。

(二)加大监管力度以杜绝传销蔓延

监管需要发挥两方面力量的支持:群众和政府。在群众方面,鼓励群众一旦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在从事传销活动,应该积极主动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活动,提供传销者相关的信息;在政府方面,工商部门应将查禁传销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将其列为全年工作重点,建立一种快速反应机制,使专项执法行动高效有序。

(三)开展矫正工作以端正心理认知

在对传销的防治过程中,既要重“防”,又要顾“治”。对传销人员的心理矫正是“治”的一个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传销者在被洗脑后,认知上已经完全改变了,而认知的改变比行为上的改变更为困难、更为重要,只有从认知上去改变,才能彻底把一个传销者完全恢复正常。另外,认知的改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帮助传销者,有技巧性地改变传销者的暴富心理,对传销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加以矫正,恢复正常的生活。

(四)完善社会福利机制以缩小贫富差距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是传销者加入传销组织一个很客观的因素,加入传销组织基本上都是社会下层和底层人群,由于阶层限制,他们没有话语权,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心事没有人关注,思想没有人指导,致使这些弱势群体一直在底层苦苦挣扎,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改变自身社会地位与生活状态的机会,而传销荒谬的言论给了他们希望。因此,需要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改善下层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从思想上给予关怀及从生活上给予救济,从事业上提高其就业技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五)建立家庭、社会二位一体的防治网络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在维系物质生产,人口生产,抚育小孩和赡养父母、教育后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防治传销也应该发挥其应有作用。每一个传销者必然隶属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都需要对自己的成员负责,加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相互了解,主动学习防治传销的知识,维系成员之间的安全。除了家庭发挥作用外,社会应该建立灵敏反应机制,对传销的打击丝毫不留情。只有家庭、社会共同防治,才能更好地防治传销网络发展。

参考文献:

[2]刘松山.熟人关系信任与传销的网络运作机制[D].吉林大学,2007,(4)15.

[3]何军.当前非法传销的新特点及治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5):13.

[4]王浩.传销洗脑实录[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321.

[5]汤万杰.传销组织精神控制模式探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

[6]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J].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2008:205.

[7]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526.

[8]张文宏.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J].中国社会学网,2007:63.

网络传销范文第10篇

该传销诈骗案涉及1000万会员和数十万个渠道商,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超出了江西一省的范围。2009年以来,江西精彩生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庆南等人以“太平洋直购官方网”电子商务为幌子,以发展下线获取层级返利为诱饵,以“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等方式发展渠道商,收取保证金,获取非法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涉嫌传销违法犯罪。

2012年4月20日,河南省工商局召开新闻会,通报依法对江西精彩生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做出没收违法所得3370.8万元、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将3名传销骨干人员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月21日,一直不愿“缴械”的“精彩生活”,终于关闭网站,旗下的太平洋直购官方网也“低头认罪”,在网站首页发公告承认传销。

卧底传销,河南工商获得关键证据

去年7月10日,驻马店市工商局接到“太平洋”在该市开展的“招商”活动疑似传销举报后,即派员卧底调查,取得一级诚信渠道商信任后,不动声色地把渠道商演示的步骤、密码牢记在心,迅速将一个1014万元的资金钱数、银行卡号和1230名传销人员情况的列表打印保存下来。该市工商局果断立案,指派专人以卧底方式打入内部,获得“精彩生活”及其董事长唐庆南7个账户等详细内容。查询得知:这几个账户每天都有几千万元资金注入并迅速流出,有转移违法资金的嫌疑。

通过调查得知:从2011年4月份起,“精彩生活”特二级渠道商肖某和其上线盛某等利用“太平洋”,在驻马店市发展诚信渠道商200多人,累计收取保证金3000多万元。该局党组做出决定:申请法院强制冻结违法资金,掌握主动权。

2011年7月21日,驻马店法院人员来到南昌市建设银行强制冻结资金,此后法院人员又在工商银行续冻2000万元。2011年8月,驻马店市工商局在举行听证会后认为:该案涉及1000万会员和以10万人计的渠道商,违法资金数额巨大,社会危害后果严重,遂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精彩生活”不服,将其告上法庭。

在查处期间,“精彩生活”用尽办法施压,疯狂招商骗钱。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授予“精彩生活”全国首家“BMC电子商务师”培训考试机构,更增加了其正规性;“精彩生活”邀请5名国内著名法学专家,为其商业模式并非传销出具了“法律意见书”,给办案人员造成了很大困扰和心理压力。见硬的不行,“精彩生活”拿钱相诱:只要驻马店市工商局撤销处罚决定不予曝光,可以给4000万元“好处费”……

该案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的高度重视,直接督办此案。今年3月9日,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再次认定“精彩生活”传销。3月21日,执法人员将“精彩生活”的全部罚没款及加处罚款划拨到指定的账户。4月16日,全国吹响了围剿“太平洋”的集结号,“精彩生活”南昌总部被警方调查,唐庆南等主要负责人被控制,各地传销组织相继被摧毁,“太平洋”致富神话破灭。

终于低头认罪 “太平洋”承认传销

在省工商局本次新闻会前,“精彩生活”一直向驻马店市工商局和省工商局说“不”;在驻马店两级法院依法判处其传销后,“精彩生活”一直向这两级法院“叫板”。

4月5日,“精彩生活”撰写《谁来为太平洋直购“传销”错案负责?》的文章,广为,为传销“招魂”。“精彩生活”及其渠道商,通过各种媒体攻击《大河报》报道其违法传销诈骗行为是“造谣”,并组织律师团准备将大河报到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4月20日,河南省工商局召开新闻会宣布“精彩生活”为特大传销案,《大河报》刊发《为讨保证金,渠道商抱团“精彩生活”》后,“精彩生活”和“太平洋”终于低头认罪:4月21日,“太平洋”在官方网站首页,用大红标题发出“精彩生活公司相关人员涉嫌传销被依法查处”的公告。

公告承认,自2009年以来,“精彩生活”董事长唐庆南等人以太平洋电子商务为幌子,以发展下线获取层级返利为诱饵,以“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等方式发展渠道商,收取保证金,获取非法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涉嫌传销违法犯罪。

4月21日,“精彩生活”网站关闭,其旗下的“太平洋直购官方网传销无稽之谈!”网、“太平洋”社区、国学院网站也关闭,“太平洋”部分网上正当业务仍继续运行。精彩生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各地分支机构因利用太平洋直购官方网从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正被涉案地公安、工商机关立案查处。目前,案件正在查办期间,有关情况可关注相关新闻报道,执法机关将视案件进展情况适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太平洋直购”特大网络传销案告破,除了留给人们震惊和愤怒外,还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传销——这一社会“毒瘤”,已悄悄出现了新的“变种”:与过去的“老鼠会”、限制自由相比,如今它更多的是利用资本运作、连锁经营、网络销售、股权投资等形式,向多样化、复杂化、异地化和“高科技化”方向“进化”。有执法者感慨,它发现难、取证难、定罪难,以至于“驱而不散、遣而不走、禁而不绝”。

“BMC”电子商务模式=越消费越赚钱、越消费越省钱?

据了解,太平洋直购案之所以轰动全国,除了其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创富模式,即“BMC”(企业、中间人、消费者的英文缩写)电子商务模式,宣称只要加盟其中,便可进入越消费越省钱、越消费越赚钱的致富快车道,就会实现“省钱+赚钱”、“就业+创业”的目标。

那么,这个曾被一些媒体和经济界人士称作是“治疗”当前经济问题的一剂最好“良药”,曾让无数会员为之疯狂、无比推崇的“BMC”创富新模式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呢?郑州的张女士和杜女士都是太平洋的会员,她们称,只需在太平洋免费注册即可成为普通会员,而普通会员通过消费或介绍有效会员加入,会得到相应的PV积分返利。这里的PV叫做“电子消费券”,1PV=7元。只有当积分达到1000PV,才能成为“合格诚信渠道商”,才能进入越消费越赚钱的快车道。

靠消费积累够最低的1000PV并非易事。因为在太平洋网站买一个标价599元的压力锅,积分数也不过为6.25PV。这意味着,要想通过自然消费达到“合格诚信渠道商”,需消费几万元至十几万元。显然,靠买商品挣大钱并不现实。

于是,太平洋给会员设计了一个不用购物消费也可赚钱的捷径——即“批发”无形商品。

按PV的数量,太平洋将“诚信渠道商”划分为12级:合格诚信渠道商、五级诚信渠道商、四级诚信渠道商一直到全球诚信渠道商。级别不够?可以预订PV啊!如,交7000元诚信消费保证金,就可以成为最低一级的合格诚信渠道商,获得1000PV。获此资格,就可以将购买的1000PV积分“批发”给新发展的渠道商,这样能得到20%的返利;交7万元诚信消费保证金,成为四级诚信渠道商,获得1万PV,“批发”有32%的返利……以此类推,不管是什么级别,只要交纳了入会费预订了PV,发展的会员越多,挣钱就越多。这就是说,怎样才能一年挣到上百万元?那得不断拉来下线!在这里,购买的是什么商品,利润从何而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拉来下线,下线不断地拉来下下线,这样PV才能不断地批发出去,钱也才能不断地源源流进更上层的批发商。

各种各样的“资本运作”、“股权投资”,都是传销变异体

传销的世界,是扭曲而又狂热的。当“太平洋”的1000多万名会员、10多万名渠道商沉迷于这个全新的创富模式,幻想通过它一夜致富的同时,他们忘却了商品经济最原始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公司经营的利润是怎么产生的?PV积分的兑换主要来源于哪里?

这个问题,当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审法官抛给“精彩生活”的人时,他回答得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是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怎么能忽略利润的产生?又怎么能单凭一些虚拟产品或积分,就抹杀了商品的价值所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销头目就是通过打造这些所谓的“电子商务创富新模式”,来诱惑人民群众上当受骗的。

近年来,传销活动不断发展演变和变换新手法,从传商品、传"人头"发展到传虚拟概念,从商品销售领域发展到资本投资、金融理财、互联网络等领域,出现了"资本运作"、"私募基金"、网络传销等大量的变异体,需要高度警惕,注意防范。

专家分析,传销的变异体一般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资本运作”传销。这类传销也被称为“民间资本重新分配”,打着“西部大开发”、“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建设”、“国家特批民间融资试点”等旗号诱骗群众参加,参加人员一般要交纳几万元认购一定的“份额”进行“投资入股”,然后再发展下线人员参加“投资”。

第二种是“私募基金”、“股权投资”传销。这些传销组织利用群众对私募投资不太了解的情况,虚拟境内外私募基金或股权,宣传高额投资回报或公司股票将在境外上市,或许诺配送原始股,以传销发展“下线”的方式招揽社会公众认购基金或股权,并根据直接和间接发展下线人员数量、投资总额获得不同比例的奖金。这一新变种传销欺骗性更强、活动更隐蔽、吸收资金更快,当传销组织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就会血本无归,社会危害很大。

上一篇:网络课件范文 下一篇:网络金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