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邀请函范文

时间:2023-03-09 21:26:59

外国人邀请函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1篇

外国人来华邀请函模板

XXth October, 20XX(时间)

Karen Lew(被邀请人姓名)

XX21 Its Rd

Rated QLD 4106(被邀请人通信地址)

Dear Karen: (以下是正文了,说明邀请原因及大概的到访、停留、离开时间)

PPS Dalian, China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visit our manufacturing plant in October for business meeting.

We would be obliged if you could arrive around the 18th October and be available for approximately 7 days, departing on 25th, October, 20XX.

I look forward to catching up with you on your arrival to China.

Kind regard,

Zhang Xiaoniu

General Manager, PPS Hi-Tech Co., Ltd

拓展阅读:

一、邀请外国人单次短期入境规定及材料

(一)邀请外国人规定:

(1)G类签证(1或3个月1次)

(2)填写《邀请外国人来华申请表》(可在舟山市外侨办网站首页表格下载中下载,务必打印),来华申请表上要有法人或涉外分管领导签字。

(二)被邀请外国人提供材料

(1)被邀请人护照及海员证,护照信息页及来华签证页信息(有效期内,复印件务必清晰) 复印件;

(2)被邀请人单位营业执照 复印件;

(3)被邀请人与所在单位的在职证明或劳动合同 复印件;

(4)被邀请人最近一次来华签证记录及出入境章页的 复印件;

(5)被邀请人不在其国籍国,需要在所在国家办理签证,需提供所在国的居留许可证或政府部门颁发的相关工作证件。

(三)邀请单位提供材料

(1)首次办理的邀请单位需提供本单位的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

(2)《邀请外国人来华申请表》

上述材料报送市外侨办、各县(区)外侨办各1份。

二. 被邀请外国人多次入境规定及材料:

(一)邀请外国人规定

(1)M或F类签证(6个月1/2/多次):

(2)填写《邀请外国人来华申请表》(可在舟山市外侨办网站首页表格下载中下载,务必打印),来华申请表上要有法人或涉外分管领导签字。

(二)被邀请外国人提供材料

(1)被邀请人护照及海员证,护照信息页及来华签证页信息(有效期内,复印件务必清晰) 复印件;

(2)被邀请人单位营业执照 复印件;

(3)被邀请人与所在单位的在职证明或劳动合同;

(4)被邀请人最近一次来华签证记录及出入境章页的复印件;

(5)被邀请人不在其国籍国,需要在所在国家办理签证,需提供所在国的居留许可证或政府部门颁发的相关工作证件。

注:申办6个月多次签证,被邀请人提供外方公司和中方公司出具的多次业务来往的相关证明,并提供一年内F或M签证2次以上。

(三)邀请单位提供材料

(1)首次办理的邀请单位需提供本单位的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

(2)《邀请外国人来华申请表》

(3)中方公司出具与外方公司派遣人员在6个月有多次业务来往的相关证明。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2篇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往活动日趋活跃,对外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外事管理工作,确保外事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文件精神,参照省外侨办《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我省外事礼宾工作的意见》,就我市外事活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各级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关于邀请函

(一)市属各级各部门邀请外国人,需要市外侨办及省外侨办出具邀请函的,均须提前向市外侨办提出书面请示报告,内容包括:外宾姓名、国籍、职务等个人简历、来长治目的和日程安排,填写《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表》,由市外侨办办理邀请函等手续。

(二)根据国家规定,可以自行发邀请的驻市单位和企业给外国人发邀请时,也必须向市外侨办提供来访外宾的个人简历、来访目的和日程安排,进行备案登记。

(三)未经市外侨办同意或未到市外侨办备案,擅自邀请外国人来长治活动,如发生涉外事件,由邀请单位负责。

二、关于市级领导参加外事活动

(一)市外侨办负责市级领导的外事活动安排。全市各级、各部门在接待外宾中,如需市级领导会见、宴请和参加其他外事活动,应书面报市外侨办,内容包括:来访人员简历、来访目的、日程安排等,由市外侨办按程序报批后再作安排、

(二)市外侨办负责市级领导会见、宴请和其他外事活动的礼宾接待和翻译工作。市外侨办领导应陪同市级领导参加各种外事活动。

(三)市外侨办负责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外事活动提供外事政策、礼宾接待和翻译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三、关于市级领导出访

(一)市外事侨办公室负责市级领导出国(境)访问和参加国际性重要活动等因公出访任务的实施事宜。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3篇

结果给中国人免签或落地签待遇的国家只有17个,有外国人算过,中国护照的通行能力约等于卢旺达和喀麦隆。要列举护照比中国管用的国家,差不多要把世界地图背一遍。

无疑,这几年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中国护照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想出去见世面和兜里没钱之间的矛盾,转移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出去镀金、代购、喂鸽子的需求,跟中国护照不给力之间的矛盾。

但别着急,中国人走出去不容易,他们外国人想来更不容易。

有一个排行榜,专门比较各国护照的通行能力,叫作“亨氏签证受限指数”。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护照的能力值是166,位列全球第四,恭喜美国朋友,你们可以免签或落地签前往180多个国家。

但如果美国人想来中国,简直是太难了。不光山姆大爷不行,连护照通行能力并列世界第一的瑞士、芬兰和英国都不行。因为得到中国入境免签待遇的国家真不多,连10个都不到。准确地说,是3个。中国只把入境免签待遇“赐”给了新加坡、文莱和日本。

别高兴得太早,这个免签还是有条件的。3个被特别照顾的国家公民来中国,不能超过15天。

在3个被特别优待的国家之外,其他外国人想来中国,就得老老实实办签证。

来中国的签证多达16种,连探亲签证都被分成了家庭成员团聚和家庭成员之外的走亲戚。

一般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要申请L类签证,也就是旅游签证。那么,他要提供的材料包括:由个人或单位发出的邀请函,保证自己的钱在旅途中够花的证明,有时候还要有离开中国之后去哪儿的机票、车票或者船票。

对习惯了准备房产证明甚至存款保证金的中国人来说,可能这些条件真不算苛刻。但不好意思,如果没有潜规则,那你一定走错了大使馆。想拿到中国的签证,你的中国朋友写的邀请函经常不算数,你得找个旅行社或者机构给你开证明,为此,你得多花5000到10000元。

中国人拿日本签证要一个星期,拿法国签证要48小时。而外国人拿中国签证,又要不好意思了,请耐心等待一个月,还不打折。

来中国不容易,想在中国留下来就更难了。

中国“绿卡”,也就是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可能是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之一。

数字就可以说明问题。在中国有64万外国人,其中拥有绿卡的人大概只有5000个。

相比之下,美国绿卡真是太好拿了,要知道,美国2012年发出的绿卡大概有100万张,而中国每年发出的绿卡就要略微偏少一点,大概是不到250张,绝对的全球限量发行珍藏版。

不光发出的数量少,门槛更是高得能把姚明绊一个跟头。

比如投资移民,你得在中国的指定产业或者西部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投资50万美元以上,连续投资3年,而且必须是个人直接投资。比尔・盖茨?对不起,虽然微软中国是微软最完备的子公司,但是你没有个人投资,拿绿卡?没门儿。

技术移民呢?你得是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的人员。这类人员应已连续任职满4年,4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3年,且纳税记录良好。如果扎克伯格想移民,不好意思,请问你当过副厂长吗?

所以,每当你觉得中国护照不给力的时候,想一想外国人来中国有多难吧,自豪感是不是又重新振作起来了呢?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4篇

一、地方外宣英译存在的问题

1.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错误。这类问题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式英语”,是中译英过程中相当普遍的问题。翻译的时候往往是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用“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方法进行生硬的“套译”,其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不规范英语。由于译文不符合英语的“国际惯例”,英语读者往往难解其义,影响交流。并且,如果这种错误出现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外宣材料中,就会严重损害有关部门的对外形象。

2.望文生义的错误 。望文生义的错误包括未能准确理解汉语原文或目的语(英语)的词汇在具体语境中所指,由此引起的翻译错误。

中国人将汉语译成英语,对于汉语原文的理解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未能深入理解汉语原文在具体语境中的所指,就只是简单地将中、英文表面意思字字对应地翻译成英语,这类错误也不少,而且有的还出现在比较重要的宣传材料中。犯有此类错误的译文辞不达意,往往使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面目全非,后果有时极为严重。

例如,某市“市情简介”中,原中文“周边有30多条国家主要铁路、高速公路、国家公路干线纵横穿越”被翻译成There are more than 30 state key railways, expressway, the country trunk highway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passes through。 原文中“纵横”本是交通运输网在地图上反映的一种形象说法,可英语直接翻译成了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即(各种交通运输道路)有的水平穿过、有的垂直穿过(该市)。试想这该是怎样一种交通布局,外国人谁还敢来这样的地方!

3.辞不达意、严重扭曲原文的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译者对英语掌握不够好而造成的。调查发现,表达不准确、辞不达意的错误较多,严重扭曲原文的错误较少。如: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英语网站颇具艺术特色的扉页广告:Follows the first-class enterprise to grow! 我们不得其解(该广告语法有误),难道是“跟随一流企业成长”?而中文原文的意思是该开发区将“伴随一流企业共同成长”,这是汉语常见的无主语句,省略的是主语“我”或“我们”,翻译成英语时应加上主语,即:“We gr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class enterprises.”

4.无的放失,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起不到预期效果。有些译文看似“忠实原文”,与原文“信息对等”,但由于译者缺乏跨文化交流意识,译文对于英语读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样的译者即便是英语水平很高,往往也是“费力不讨好”。

例如,某市商务局网站某大型商务节中文邀请函写道:届时有关国家政要、驻华使节,境外投资及贸易采购团组、国外商社、商会及投资中介机构,国内外知名学者,世界500强企业驻华机构负责人,日本、韩国、港澳台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企业,华人华侨和海外留学创业人员,环渤海省(市、自治区)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知名国有、民营企业及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投资机构和企业的5000多名中外客商出席商务节,参会、参展者将达10万人次。该网站相应的英文邀请函基本照搬汉语邀请函内容。

作为译者必须有交流意识,必须清楚译文所要达到的目的。中文邀请函是写给中国人的(而且主要是大陆的中国人),而英文邀请函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是向他们介绍该商务节的情况,希望他们参加。由于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及对商务节的关注点有很大差别,比如,外国人一般不会关注具体都是哪个地区领导或哪些高校及科研院所参加商务节,一般也不太了解什么珠三角、长三角(Zhujiang Delta and Changjiang Delta),所以将“环渤海省(市、自治区)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内容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英语,势必令外国人感到乏味,还影响主要信息的表达,起不到预期效果。

5.专有名词缺乏统一英译。外宣专有名词的翻译主要包括地名、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名称、企业名称等其他专有名词的英译。专有名词的语用特征要求专词专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可能会有几个指称,但正式的名称应该只有一个。我们发现地方国家机关名称的英译名称比较混乱,缺乏统一性。

例如,地方国家机关名称英译中,同一个单位却有不只一个英文名称(一名多译)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河北省教育厅的英译包括:Hebei Education Bureau(河北教育局)、Hebei Education Commission(河北教育委员会)、Hebei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河北省教育厅)。由于国家机关本身内涵的确定性及严肃性,所以在英译时更要注重法定依据或权威依据,不能信手就译,要注意考证。

6.该译未译的问题。在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的今天,调查发现,河北一些市政府的官方网站还没有英语版,甚至省内一些主要大学也无英文网站。一些城市的许多窗口行业(如商厦、银行、医院等)也尚缺乏相应的英语标示语。与直辖市及其他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内地的对外宣传力度明显不足。

二、 地方外宣英译质量问题的根源

1.缺乏合格的翻译人才。我国高校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全国仅7所,其中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4所高校今年刚通过教育部审批,同意开设本科翻译专业。而此前全国仅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3所高校2005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专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最近才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专家指出,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严重不足,估计缺口高达90%以上。

河北省目前的英语翻译人才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翻译专业训练,只是具备英语学习背景。传统英语专业在课时和课程设置上的限制,使翻译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流于简单、空泛,难以培养出面向社会、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翻译人才。

2.对翻译工作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至今,翻译工作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还没有得到全社会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误以为懂几句外语就能作翻译,没有认识到翻译工作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是一项高度创造性的劳动。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不合格的翻译所产生的后果。基于这一认识上的误区,社会上缺乏对翻译质量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中文配英文似乎不是讲究实用,而是赶时髦。很多人以为只要是学过英语的人就能翻译,一些学过英语的人似乎也这样想。中国翻译市场怎么能不鱼龙混杂?特别是许多人还不十分清楚,中译英和英译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专业差别。简而言之,不是会说英语就能做好翻译工作,而一个人能做好英译中工作又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胜任中译英的任务。

三、提高地方外宣英译质量的建议

1.各级部门和领导要高度重视翻译事业 。中文翻译成外文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重视翻译工作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希望各行各业、各级部门和领导都能高度重视和支持翻译工作,要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重视翻译工作,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改进翻译工作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建设一个保障中译外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要理解翻译工作的基本规律,尤其重视中译外翻译人才培养,重视对翻译质量的把关和监督,这是我们对外传播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2.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译外人才队伍。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使我们急需有一支相当规模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译外人才队伍。地方政府的领导应该把翻译人才的培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证翻译人才队伍的质和量。

各地高校的外语教学、培训也应从我国及当地对外传播事业的高度出发,重视中译外人才的培养并加强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使得高校的外语教学与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

3.严格实施翻译质量管理。2003年国家人事部与中国外文局推出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制度,这是为培养翻译队伍、规范翻译市场、提高中国翻译者的整体素质所做的一项有益工作。但是现在还没有实现准入制,有关专家、领导正在呼吁尽快推动准入制,使新进入市场的人必须要有证书。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翻译准入制度。

鉴于翻译市场化的趋势,各地应尽快制定具有权威性的翻译服务机构资质。这主要针对翻译公司。有了权威性的翻译服务机构资质以后,还要有评估制度,需要有权威的机构对翻译服务机构的资质定期审核评估。

本文为200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号:200602038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5篇

从马可波罗到朱利安尼

朱利安尼习惯性地抬起头看看窗外阴霾的天气,如今他已不会再像刚刚踏上这个国家时习惯于惊讶了,就像他安于当下的衣食住行一样。

朱利安尼的个人简历上显示,在意大利一家知名石油公司工作八年后,他选择了遥远的东方——很久很久以前,他的老乡,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也曾如他一般遥望过同一个方向。

中国人的概念中,让外国人为自己工作,多少带了些浓厚的历史情结,毕竟,中国人以为外国人工作为荣。

自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批像朱利安尼一样的外国人开始进入这片当初被全世界视为禁地的国家。当初,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头上,被冠以外国专家的名义。中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做外国专家局。曾几何时,他们负责聘用并管理在华工作的那些外国专家们——彼时中国对几乎所有以来华工作为目的的外国人都称为“专家”,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些人的国籍,大多是中国北方的邻国——俄罗斯(时称苏联)。

后来,“专家们”的国籍变得愈来愈丰富。

不过,据相关规定,中国目前并不允许企业直接聘用外国人为其工作,故此,随着劳务市场的相对放开,中国出现了一批推介外国人来华工作的机构,这些机构首先衍生于原来的国有公司,并逐步从国有公司的范畴发展为琳琅满目的私营公司。当然,根据中国人的行事逻辑,为数不少的私人公司,其背后都隐隐约约有公立机构的影子,或者说,公司的老板、股东、合伙人中,至少某一个利益攸关者,在政府或者一些重要的外事机构,有着一定的人脉关系,这便成为这些公司能够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理由。

一般情况下,朱利安尼们会通过网络搜索工作需求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地近些年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中国。一个笑话曾经这样描述:人傻、钱多、速来。可以不客气地说,眼下的中国,对于这些外籍工程师们来说,就适用于这样的追求。

从房子到孩子

外籍工程师们来到中国后,会通过专门的中介寻找住宿地点。这些中介公司的雇员们熟悉外籍人士的交往礼仪,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在相应地段为其找到租住地,当然,租金也不菲。一位业内人士称,视地段与环境、配置情况,这些人的房租一般在每月七千到十万人民币不等。这些钱由他们所服务的公司支付,或将房租以工资的形式按月发放,由其自行缴付。

当初刚刚来中国时,朱利安尼为了在位于北京市西北的上地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所,不厌其烦地要求房屋中介公司为其找房。最后,中介公司愤怒地在电话里对朱利安尼的对接人事经理说:这老外要的房子,我们不找了!爱找谁找谁去吧!

事实上,对于老外们来说,房子并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孩子和老婆。一般来说,大型公司会允许外籍人士举家来华,当这些外籍人士来华工作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妻子孩子也会随之而来。如此,又产生了一个附加问题:孩子上学。

尽管北京的国际学校琳琅满目,但质地不均,一般外籍学生的就读费用1年总共要十几万元,这还是平均水平。例如,公开可查的一个案例是,北京爱迪国际学校的小学部需要交纳报名费88,000,财产押金1,600,校服费1,000,外出参观费1,200,体检和保险费300,住宿费8,000,伙食费8,000,校车周末班车4,500,每日班车9,500,钢琴9,600(一周四次练习),高尔夫60,000(年卡)课外练习费——以上均为年收费,付费方式为人民币。

该校的学前班则需要收取报名费1,600,学费99,000,财产押金1,000,外出参观费1,500,体检及保险费300,周末校车4,500,每日校车9,500,钢琴教育费9,600,付费方式为人民币。

朱利安尼在中国工作的薪金为每月一万美金,这笔钱用来支付他的房租及孩子入学费用,并不成问题。相较于他的祖国,中国的生活显然更让他喜欢。在大多数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士看来,来华工作不仅社会地位高,收入亦大大不菲。当然,他们并不否认,经济低迷让他们本国的就业压力骤增,而遥远的中国,对于外籍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需求,似乎依旧保持了强劲的状态。

困惑的爱

只不过,一年中将近一半的时间,朱利安尼需要在中石油的海上钻井平台工作,其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石油勘探咨询领域。工人们对于这个戴着金丝眼镜、大胡子的外国人并不熟悉,经常只能远远地看到他与中方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交谈。

与朱利安尼在同一个公司、但不在一个钻井平台的伊朗人,已是一天中第七次致电他的中介公司业务员了。面对手机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来电显示,业务员显得颇为抓狂。她不明白为何这个伊朗人“这么多问题?!”从房子到工资再到保险,林林总总,问题不断袭向业务员的耳膜。

显然不知道他为业务员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所以当他热情地递上特意带给中国朋友的小礼物时,他并没有注意到业务员脸上挂着颇为违心的笑容。这个国家已然不是当初,人们面对大街上迎面走过的异国面孔,甚至没有耐心抬头看一眼。而来中国的外国人,也早已习惯了中国的社会行为方式,甚至众多外籍人士对中国社会人情的熟稔程度丝毫不亚于国人。

不过,显然不知道他接下来将要面临的事情——由于不被公开的原因,他的签证原籍国家被中国相关部门视为“敏感国家”,这成为他在华继续工作的一个拦路虎。况且,他的签证到期了,而他并没有预案,根据中国相关规定,他必须离开这个国家。

时间一天天流逝,面对的不断催问,中介公司的建议是:他可以先回国,然后再通过邀请来华工作的方式返回中国。或者,他可以先去香港,这样,在海关的记录里,他就有了出境记录。

但显然不能随心所欲了。尽管中介公司拼命赶时间为其办理续签手续,但最终他还是只能先返回伊朗,其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将不得不由中介公司承担。

根据一些中介公司的介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诸如伊朗、伊拉克等所谓的“敏感国家”人士,在进入中国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被拒签的命运。

中国是他们的乐土么?

当的提箱被传入机场行李通道时,觉得,自己似乎仅仅是来中国做了一次短途旅行,而不是当初设想的长期工作。

在向小天的QQ签名中有如下描述:代办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等国来华商务邀请函和延期。她称,以伊朗人为例,办理一张成人来华邀请函,在她那里需要1,800元,但有小孩的家庭不能办。更有甚者,记者咨询的其他家公司,甚至表示:现在政策比较严,所有伊朗的来华签证都不能办。

其实,即便是顺利来华工作,们需要面临的烦恼仍然多多,不仅仅是此前的住房问题,困扰他们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保险。

2011年6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应当参加职工类社会保险,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加社会保险的外国人,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人社部的规定更进一步解释道:关于适用范围,人社部说,目前,来我国就业的外国人(包括外国专家,下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或者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直接招用的外国人;另一类是与境外雇主订立雇用合同后,被派遣到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或者注册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以下简称境内工作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外国人。以上两种人员都应当依法办理就业手续并取得相应的就业证件,按照本办法参加社会保险。

来自意大利的安妮一家人就遇到了上述规定衍生出的麻烦。安妮和她的丈夫认为,他们并没有期望在中国颐养天年,意大利才是他们安度晚年的理想之所。故此他们并没有必要在中国缴纳所谓的养老保险——“我们要这个保险有什么意义呢?”

况且,即便是缴纳了相关保险,只要他们不在中国终老,那么仅从字面意义解释,他们的保险金只能作为“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做出的贡献”而被计入社会保险金的范畴。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6篇

一、完善立法制度

我国目前对外国人居留管理的法规主要有三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以及《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此外,尚有《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在华外国人参加演出活动管理办法》等涉及外国人在华事务管理的法规多部。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公安部和外交部为主管机关,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部等部门为辅助管理机关,形成对在华外国人多头管理的态势。在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下,权力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责任,而负责管控的部门没有明确的审批权,权责分离,难以做到源头控制,加之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信息不能共享,很容易形成管理脱节、内外衔接失控的情况,造成部分外国人入境后失去管控,形成治安管理隐患。

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实施细则或以单行法规、条例形式完善、细化相关法律制度。并整合外国人管理法规,改变现行对外国人在华事务多头管理、各司其政下形成的管理脱节、内外衔接失控的局面。同时也以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和外交部主导,定期制定、或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牵头联合《操作手册和说明》《移民手册》和《政策指导》等业务文件,补充调整外国人管理等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细化措施,明确职责,为更好构建社区外国人管理机制提供法律基础。

二、优化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对外国人的管理流程上分为签证发放、边防口岸查验、入境管控三个环节,分属于外交部、公安部和地方公安机关;而管理外国机构和外国人的部门涉及公安、宗教、劳动、工商、税务等。但目前多个部门、多个地方机构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掌握的信息不便共享,不仅难以形成工作支持,而且出现了三大管控“边界真空”的隐患。

从我国对外国人管理现状考察,从优化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社区外国人管理机制构建角度出发,笔者建议: 可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建立以公安部出入境管理为主,兼顾其他政府部门管理职能的社区外国人管理服务站。站内配驻外事民警主要负责对外国人临时住宿登记管理、签证延期、居留许可到期提醒及申请咨询服务,掌握外国人动向。并对其进行法律宣传,使其了解中国的基本法律法规,降低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问题的发生率从而保障社区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在辅以劳动、税务、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工作人员对社区外国人进行国内政策指导,解除疑惑,排解困难,从而真正做到相互沟通、资源共享,弥补各自管理中的盲区,为构建社区外国人管理机制优化结构。

三、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9、30、31条规定,在宾馆、饭店、招待所及其他中国机构内住宿的,须出示有效护照或者居留证件并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在中国居民家中住宿的,视城镇或农村分别于抵达后24小时或72小时内由留宿人或者本人到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在外国机构内或者外国人家中住宿的,同样须于抵达后24小时内申报。总的来说是不管长期居留还是临时住宿,都以自觉申报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大型酒店、宾馆能及时登记上传数据外,大多数散居社区的外国人往往都做不到及时申报住宿登记,往往在签证到期申请延期之时经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提醒才发现没有登记。不登记就不能了解社区内外国人居住情况,形成管理空白,造成社区内外国人失控,从而产生治安及其他社会隐患。

对此,要改变我国现行出入境法规中关于外国人居留和住宿自主申报为主的规定,依托设立社区外国人管理服务站等管理机构加强登记管理。并补充强化外国人居留和住宿处所业主问责制,促使临时住宿登记制度得以落实。同时增加对外国人居留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查验的内容,建立多环节、多渠道的外国人信息收集和管理机制。也要挖掘社区物业、居委会管理单位的潜力,发挥其在社区外国人管理中应负的的义务和作用,及时掌握社区外国人的动态信息,为构建社区外国人管理机制提供信息支持。

四、加大处罚力度

现行入出境管理法规中对于违反外国人居(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5页)留管理规定行为的罚责普遍较轻,例如,根据出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43条规定,持居留证外国人住所变迁后未按规定办理迁居登记的,可处500元以下罚金;对于违反外国人住宿登记管理规定的,根据第45条规定,则不区分留宿人和本人,对责任人处以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金。区区五百元罚款,在经济收入水平已获极大提高的今天,已显微不足道,不能起到震慑作为。又如《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办法》及细则第四十条:“对非法入出中国国境的外国人,可以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处3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也可以并处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对提供虚假邀请函的单位几乎没有处罚手段,最严厉的也不过是停止其邀请权。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可以加强日常涉外管理,减少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问题数量,有效改善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构建社区外国人管理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琪,朱旭东.中国公安出入境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05).

[2]石小娟.创新社会管理与建设法治城市——论外国人管理法律机制的构建[J].法学杂志,2011:S1,

[3]方岩,社区外国人管理问题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7篇

韩彦是中国汕头人,而他太太则是马来西亚人。由于太太在马来西亚事业发展得相当不错,两人结婚后选择在马国定居。韩彦到马来西亚已有1年多时间,很喜欢当地的环境、食物及风土人情,他的事业也发展得不错,最近开始涉足国际贸易,他从中国进口货物到马来西亚,还把生意做到邻国新加坡。但马来西亚只给了他短期社交签证,每次到期后他都得更新,不过,最让他烦恼的是,每次离开马来西亚到中国或是新加坡,他都会面对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吃尽了签证上的苦头。

35岁的韩彦说:“我最近在新加坡开拓市场,由于我是持社交签证在马来西亚定居的中国人,新加坡移民局规定我必须拥有在新加坡定居亲属的邀请函,并且必须具有返回中国的飞机票。”从新加坡进入马来西亚时,韩彦也需要向马来西亚驻新加坡最高专员署重新申请签证,才能重返马来西亚。这一来一往,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让韩彦心情坏透了。

朋友们了解了韩彦的状况后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建议他申请马来西亚政府为吸引世界各国人民侨居马来西亚而设计的“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使原本意兴阑珊的韩彦重燃希望之光。

现年56岁的郑炳杰也曾遇到和韩彦相同的难题,但托“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之福,现在他已经摆脱了这样的烦恼。郑炳杰出生于中国大陆,多年前与妻子移居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因为商务上的关系,他每年都要去马来西亚三四次,或会见客户,或采购原料,并开拓假花市场。因为他是中国人,每次到马来西亚都必须申请签证,让他深感麻烦。后来,他在香港媒体上看到“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立即开始申请,很快便获批准。从那以后,他每次进出马来西亚都不必再为签证犯愁,而且是5年内没有次数限制。郑炳炎很高兴地说:“生意人多一条路总是好的。有了马来西亚的5年签证后,方便出入,对生意非常有帮助。”

尝到甜头的郑炳炎也鼓励在中国管理工厂生产线的儿子郑少稀赶紧申请,现在父子二人都是此计划的受益者。身在福建泉州的郑少稀说,这个计划设定的起点不高,许多中国人都能办到。而自从他的申请获批准后,“我很容易进出马来西亚做生意。”

“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

要了解“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先要来看该国在1996年推出的吸引外国侨民居住的“银发计划”,这个计划以退休人员作为吸引对象,但因为限制多、门槛高,推行多年成效不高,6年间,只有863名外国人参与。2002年,马来西亚政府对此计划重新包装并降低起点,不再规定只有年满55岁的退休人士才可以申请,签证也从1年延长至5年,如此一来,参与人数猛然增加,当年就有701名外国人参与,第二年增至1332人,逐年递增。

与香港或新加坡吸引外国投资者或外国专才的计划不同,“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的目的在于吸引高收入阶层到马来西亚定居、消费、存款,从而刺激国家的经济活动。马来西亚最大的“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担保单位绿野中国事务公司经理李斯望指出,外国人在此计划下移居马来西亚,为马来西亚带来的许多益处是无形的,参与者一旦在马来西亚定居,他们不仅引进资金,也带动航空业、保险业、房地产业、汽车工业、医疗业等的发展。

在“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的计划下,任何外国人,如果年龄在50岁以下,只要在马来西亚金融机构存放有10万马元(单身申请者)或15万马元(夫妇申请者),同时退休金或纳税收入每月有7000马元,(夫妇则必须有1万马元收入),就可以提出申请。年满50岁的外国人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定期存款或月收入条件,也可以提出申请。

这项计划虽然没有年龄限制,但35岁以下的单身妇女一般难获批准,估计这是马来西亚政府为避免一些人利用此计划到马来西亚进行不道德的活动,但它允许申请人让18岁以下的孩子及一名佣人一起申请。一旦获得批准,申请人就可获得5年多次数出入境签证,并可在5年期满后申请延长。在马来西亚居住满10年还可以申请成为永久居民。

“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计划的最大好处在于,申请人获得签证后不必在马来西亚定居,而是可以留在本国工作或定居。此外,成功申请者也获准购买两栋价格不低过25万马元的房子。他们虽然不能在马来西亚工作,却可以从事志愿机构的活动或设立公司经商。

这个计划刚推出时深受英国人欢迎,但从去年开始,中国人的申请非常踊跃,已经超过英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的最大申请国。去年5月,马来西亚首相访问中国期间,绿野中国事务公司在北京推介此计划,当场有280名中国人对此进行了详细咨询,为顺应趋势,该公司已经在中国委任20多家中介公司协助富裕的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建造第二个家园,经理李斯望说,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士。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法律规制;社会稳定

一、对外国人在国内就业进行规制的目的

(一)弥补现有法律不足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曾在一些行业和部门引进了一批国外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暂缺的特殊技能的人员。除了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之外,还需要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包括资格、程序等方面。

(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继而选择到中国来就业和发展的外国人逐渐增多。由于我国现行的相关立法比较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的外国人就业制度的存在一些问题。

(三)维护就业管理秩序

针对一度出现外国人在中国非法就业,严重扰乱我国劳动力市场秩序的现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有限,如果对外国人来华就业全盘接纳,不仅会冲击国人的就业岗位,扰乱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还会挤占我们国家自己的生存空间。劳动保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是从对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来中国就业的管理开始的。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数量。

二、对持有他国护照的演艺明星身份的认定

对于持有他国护照的演艺明星现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国明星持有外国护照,另一类比较特殊,是中国明星转入其他国籍。

第一类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也逐渐有了全球化的趋势。举一个例子,最近几年韩流鼎盛,追星的人们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而中国人去韩国进行培训出道,越有越来越多的韩国明星在中国举办演唱会,各种代言、站台等。

第二类就拿《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举例子,在制片方刊出电影演职人员名单之后,有博客表示,这些演员中有超过20个不是中国公民,而是持有外国护照的“外国人”。国有媒体的后继报道中提到,有9名演员可以被确认已加入外国籍,比如李连杰,据悉他最近在新加坡购置了一套豪宅,并成为新加坡人。在影片中扮演宋美玲的上海出生的女演员吴君美、导演陈凯歌以及宁静都持美国护照。尤其令一些人和媒体忿忿不平的是,许多明星都在简单地回避国籍问题。

现在第一类比较好认定也便于管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第二类持外国护照的明星参与演出的程序似乎还和中国国籍的人一样,但是不知道对于他们的管理又是如何规定。

说到转国籍的原因,工作方便和家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逃税是明星趋利避害的一个重点。明星走穴演出,本身就是缴税的灰色地带,而一个拥有外国国籍的中国明星,就更不知该给谁缴纳税款了。这些明星,因身份特殊,在国内开公司做买卖,都享有国家相关的免税减税政策,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驱使。

三、规制外国人就业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法律法规

我国所实行的是就业许可制度,指外国人如果想到中国就业,必须到有关劳动部门申请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证》经过就业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后签发邀请函,然后到该国驻中国的使领馆申请必要的工作签证,继而开始入境申请办理《就业证》以及居留证等相关证件和手续,方可在我国境内就业。

(二)聘请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这种技术人员是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资聘请,具有本国或国际权威技术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确认的高级技术职称或特殊技能资格证书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他们通常在外资企业工作,除了运用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之外,参与外籍人员在华就业的管理也是其日常工作之一,而且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确有助于我们进行就业的规范管理

(三)简化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审批手续,解决不必要的纠纷

我国法律规定,外国人要在我国从事海上石油工作,必须持有“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此外,经文化部批准持《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也可以从事与其职业相关的工作。尽管法律如此规定,但是由于种种纠纷问题的存在,外国人在华就业的手续不免繁琐,很多外国人因为没有拿到相关的资格证明,以至于无法在国内的外资企业或者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当然,这种情况导致的纠纷依旧存在,而且亟需解决。

(四)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改善管理模式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针这一问题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他们的法律对如何规制外国人到本国就业规定的特别详细,而且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方式也会有较大差异,当然我们只需借鉴其有用的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国情,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完善的法律来对这一问题加以引导,改善其中的不足,同时致力于改变监管模式,才能有所作为。

四、结语

目前我国在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我国人口数量多、地域广阔,法律体系还在完善中,事前立法考虑不周全必然会存在许多缺陷,也造成一些非法就业者趁虚而入。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处进行专门的修正,这样有利于规范外国人在中国的就业行为,也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加速建设法制社会。

参考文献:

[1]傅义强.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J].世界民族.2007,(3)

[2]杨玉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许可制度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

[3]杨晓石.浅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法律制度[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4]李琳.孔雀为何东南飞――关于明星加入外国国籍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9,(5)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俄罗斯;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3)05-0033-05

一、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的背景

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主要动因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市场竞争。俄政府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恢复其在国际教育市场的传统优势地位。2003年俄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以来,致力于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博洛尼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重新部署高校结构,将高校学制分为学士和硕士两级,引人高校学分转化制度,便于不同国家间的课程得到互认,促进欧洲各国间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流动。国外知名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国际化教学科研队伍,QS世界大学排名将国外教师所占比例作为高校国际排名的一项评价指标。为此,俄确定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其中在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上大打国际牌,吸引具有在国外知名高校工作经验的国外专家学者,充实教师队伍。国外专家的知识与技能应满足俄高校具体优势发挥的需要,包括扩大新开设的优先专业的教育服务范围,生产与销售有竞争力的赢利性英语版教育新产品,实行符合世界知名高校认可的教育标准;通过完善教学计划使基础性教育工艺适应新条件,编写一体化教程,制定合作式教学大纲;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开辟新的科研方向及研究方法;提高俄高校工作人员在有影响力的摘要性期刊的数量等。

俄教育市场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由国家宏观调控。俄政府意识到,必须吸引国际劳动市场上的高水平专家进入俄教育领域,给高校提供一定的支持来解决引进国外专家的各种问题。2009年9月10日梅德韦杰夫总统曾表示,“我们一定聘请各国的优秀学者与工程师来工作”_2j。此后,在2009年11月12日俄联邦会议咨文中,梅德韦杰夫再次强调:“要吸引比较权威的俄籍学者及国外学者来俄工作,应该简化对世界名校的高等教育文凭证书与学历的认证程序,以及简化我们所需要的国外专家赴俄工作的接收手续。应给他们快速办理签证,并办理长期签证。是我们请人家,而不是相反。”目前,俄政府已对这些决定进行了具体规范,以加快俄高校吸引国外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的进程。俄政府重新制定的法案现在已生效,对外国公民赴俄工作的核准审批程序,包括他们获得公民身份、出入境及办理移民登记等程序也已经启动。

二、俄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教师队伍国际化

(一)划拨专项资金吸引海外同胞

2008年,俄出台了《2009-2013年创新俄罗斯科学与科研教学人才联邦专项纲要》。为实施《纲要》政府先后共拨款904.54亿卢布,其中10.6亿卢布用于聘请本国的海外学人充当领头羊组建科研团队,鼓励集体从事科研攻关活动。《纲要》强调要对境内科研教学中心的年轻学者、研究生、知名学者,包括在国外长、短期工作学者的科研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拨款。须指出的是,《纲要》中没有提出对外籍专家牵头的科研活动给予经费支持的问题。尽管如此,允许聘请在国外高校工作的海外同胞之举还是体现了《纲要》注重“国际性”的建设。诚然,在这个《纲要》框架内,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具有短期性质,也没有对外籍学者在俄高校长期工作做出具体规划,尽管有些许欠缺,但已经很好推动了俄高校各项科研工作的进程。

(二)建设联邦大学打造国际化教师队伍

2008年,俄开始在部分地区建设联邦大学网。联邦大学的发展计划获得了政府的经费支持。联邦大学近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与国际教育空间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与高校后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计划。教学过程、科研工作与工艺工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水平及达到的国内外知名度,都被列入对联邦大学工作成效的评估指标与评估标准中。显然,这体现了俄对名牌高校走向国际市场及占据领先地位的高度重视。此外,联邦大学的章程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俄高校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是联邦大学开展国际活动的基本方向之一。这表明了俄组建联邦大学的目的性。

(三)建设研究型大学打造国际化研究队伍

2008年,俄启动《授予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莫斯科钢铁和合金学院国家研究型大学地位》的试点方案。2009年,俄以招标形式授予12所高校研究型大学地位,2010年又授予15所。研究型大学获得实施发展计划的经费支持。评价研究型大学发展计划实施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研究型大学围绕俄国家优先发展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人均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的数量(国际科学检索源期刊、俄罗斯科学引文索引源期刊)”。俄罗斯之所以推行该指标体系,就是为了验证俄高校学者科研水平的国际认可度。

目前,俄学者在国际知名引文索引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吸引能够经常在专业性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的国外学者来长期工作就成为俄一些高校的一项公关工作。俄学者可以与外国学者合作共同在国际权威刊物,此举有助于提高俄在这项评估中的指数。

所以,一些获得研究型地位的俄高校在自己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中,都突出了吸引国外知名学者长、短期工作的必要性。如俄国家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校就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中将“积极的人才政策”作为实现高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基本任务之一,致力于教师知识更新,从国际人才市场吸引杰出专家。该校是俄吸引国外知名专家的领军高校之一。目前,有62位外籍专家长期在这里工作,其中国际“高水平专家”就有20人。近几年,该校外国专家引进工作通常按照国际机构招聘劳工的程序进行。国际机构招聘劳工委员会通过考核来挑选具有国际水平的专家。该委员会每年都成立不同专业方向的选拔委员会,其中包括评审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有高等经济学校的领导、教师、各部门科研人员及已经是国外知名高校工作人员的校外独立专家。通常由该校有意引进国外专家的各部门向委员会提交申请,指明对候选人职业特点上的要求。该校还设立了跨学科基础研究所,由这些研究所吸引外国学者来本校发展新的科研方向。还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帮助外国员工解决劳动和社会日常方面的问题,包括协助学校各部门和校外机构帮助外国员工家属找工作及其子女入学、办理居留证、在银行办理贷款等。

国家研究型科技大学莫斯科钢铁和合金学院同样将教师的国际化指标作为发展计划有效实施的评价指标:能用外语授课教师的比例,在发展计划中拟将该项指标由2009年的零提高到2017年的25%;具有在国外知名高校工作经验的教授的比例,计划在2017年达到19%。

(四)借用外援“孵化”科研队伍

2010年,俄通过了联邦政府决议《关于吸引知名学者来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措施》。俄政府为此设立了科研项目资助经费,对2010-2012年俄高校由国内外知名学者主持的科研项目给予资助,资金通过竞标方式划拨。2010年,总计有179所高校申请了507项由知名学者牵头的国家科研资助项目。这507名学者中,291人为俄联邦公民(其中有73人工作在国外),37人拥有双重国籍(俄籍和外籍),lO人为独联体国家公民,169人是独联体之外国家的公民。最终有40项申请获得资助。2011年有176所高校发出了517份聘请知名学者的邀请函,其中230人为俄联邦公民(其中65人目前工作在国外),75人有双重国籍,212人是其他国家公民。他们牵头申请了517项国家资助科研项目,其中39项获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立项的条件中规定项目主持人必须与俄高校合作主持,研究团队成员至少包括两名科学副博士、三名俄高校研究生及三名本科生。这说明俄政府一是要确保最终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二是要借此培养不同层次的科研后备力量。

(五)简化外国专家来俄工作的相关程序

吸引国外公民来俄工作须解决诸如签证、工作安置等一系列问题。近两年,俄政府出台了新的联邦法案,为高校聘请外国科研教学人员简化了相关程序。如,取消了接收外国专家以教师或科研人员身份来俄工作的配额与许可证(其他岗位仍有配额并须得到许可证)。来俄高校担任教师的外国专家可以办理工作签证,也可以办理商务或人文类签证。此项措施有助于吸引来俄讲学的外国专家不以工作目的来俄,而以其他目的来俄,如来俄参加学术会议、进行洽谈、参与研究、协调科技联系等。申请其他工作岗位的外国专家须办理工作签证。办理移民登记的期限由3个工作日延长至7个工作日。

三、俄教师队伍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一)手续上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 手续上的困难

尽管俄立法上有所变化,但是,至今俄高校及被邀请来的外国专家在办理劳动关系及入境手续时仍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获得俄工作签证的程序复杂、周期过长。为获得工作签证须办理邀请函,邀请材料由联邦移民局受理,邀请单位要在外国专家抵俄前90天内向移民局提交相关材料,邀请函办理时间为3周。要获得工作签证必须向俄驻外领事馆递交被邀请人的入境邀请原件及护照原件。材料审核需要l周时间,有时会稍长。在许多发达国家获得工作签证都可以凭借用人机构签发的邀请函复印件办理,这样准备办理签证的邀请及提交邀请只需几天时间,而在俄需要2-4周时间。其次,国外文凭在俄的认证程序十分复杂。外国哲学博士学位的认证程序需要半年以上时间,还要求外国专家将自己的博士论文译成俄语,这实际上等于对专家进行了一次重新评定。对于多数要来俄高校工作的外国专家来说,这个程序过于复杂。没有学历证明,形式上来讲外国专家就没有指导大学生、研究生科研工作的资格,也不能担任系级或校级学术委员会委员,也不能担任一些领导职务或其他行政职务。

2 解决的办法

为简化外国专家在俄高校及科研机构工作的相关入境与工作安置程序,2010年俄实行了一项重要举措,即设立“高水平专家身份”。俄邀请单位可以给在俄任何一个岗位工作的具有“高水平专家身份”的外国公民开出近200万卢布的年薪。而国家认证的俄高校、国家科学院、国立研究中心给外国专家的年薪水平被限定在100万卢布。在此情况下,俄用人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外国专家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是否达到要求,并据此授予“高水平专家身份”。

当然,在俄罗斯,“高水平专家身份”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对外国专家本人都大有益处。首先,对用人单位而言,聘请外国专家不设限额,而且可以聘请任何岗位的外国专家。其次,享有纳税优惠,高水平专家自在俄联邦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像俄公民一样,缴纳13%的自然人收入税。不具有“高水平专家身份”的外国公民在他们获得纳税侨民身份之前要缴纳30%的自然人收入税。纳税侨民身份要在其来俄满183天后方可获得。第三,签证办理便利,获得“高水平专家身份”的外国专家及其随行家属可马上获得多次往返工作签证,有效期到工作合同期满。其家属获得的签证有权在俄联邦工作和学习。而在俄从事教师工作的没有“高水平专家身份”的外国公民只能办理一次往返有效期90天的签证,虽然该签证之后可变成有效期一年的多次往返签证,但必须每年办理一次延期,其家属也只能获得非工作签证。第四,可以很快获得外国人的长期居留证。具有“高水平专家身份”的外国专家及其随行家属可到俄后就办理加急外国人长期居留证。

俄机构在给自己聘请的外国专家办理“高水平专家身份”手续时须承担一定责任。确保为高水平专家及其随行家属提供自愿医疗保险服务;在他们被驱逐出境情况下为专家及其随行家属支付往返居住国首都的费用;为高水平专家随行家属支付生活费,且不低于俄最低生活费标准,为其提供住房保障,提供工作期满后离开俄联邦的必要经费。当然,并非在俄高校工作的外国员工都能获得“高水平专家身份”,但此举还是反映出俄政府对为在俄工作的高水平外国专家创造良好条件的极大关注。

(二)社会生活问题及解决办法

1 社会生活上的问题

俄高校在外国员工工作安排方面遇到了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如,对外国专家及其随行家属缺少必要的国家医疗保险体系,提供讲英语的自愿医疗保险体系不够完善,类似的医疗服务只在一些大城市里价格昂贵的医疗中心才有;对在俄机构工作的没有外国人长期居留证的外国员工缺少必要的国家退休保险制度;有关退休基金,外国员工可按自愿签订的退休基金合同领取,但是目前退休基金从俄罗斯划拨到国外的机制尚未理顺;缺少为不懂俄语的外国员工子女开设的国立学校;一些高校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较世界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外国人在获得银行贷款(消费贷款和抵押贷款)方面受到限制。

2 解决办法

为帮助莫斯科的外国公民适应社会,俄政府实施了《外国移民子女及其社会文化适应首都大都市条件的一体化纲要》,开设了一年制的“俄语学校”,对移民子女进行俄语强化教学。而各地民族教育中心也在推进一项题为《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国际教育计划。这些计划面向所有移民及其家属,包括难民。目前针对高水平专家的家属尚未出台专门计划。

在解决外国专家在俄适应与一体化问题上,俄政府层面成立了工作小组,成员由18个地区及联邦执行机构的代表、俄社会组织及科研机构代表组成。目前工作小组正在制定高水平外国专家在俄罗斯长期定居的框架性激励条例。

尽管俄政府简化了外国专家在俄高校及科研机构工作的相关手续,但立法与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还尚待解决。正因如此,为吸引外国专家来俄高校工作,俄政府在经费上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但有时还是被外国专家拒绝,这是因为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来自国际劳工市场的专家通常都十分注重国家层面和机构层面等综合因素。国家层面的因素包括居住的安全性、国家社会经济总体情况、是否具有针对外国员工及其随行家属的国家一体化计划、外国员工的社会保障等。机构层面的因素包括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条件、事业发展空间、用人单位的声望及提供的社会保障等。

外国人邀请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俄罗斯;中国;移民政策

中图分类号:D751.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2)02-0027-05

俄罗斯是世界上外国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移民多数来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近些年来自亚洲国家的移民在增加,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引起了俄罗斯部分媒体、民众、专家及政治家的关注。俄罗斯人口减少,特别是其远东地区人口不断减少引起俄罗斯人对相邻的人口众多的中国的担心。虽然现实情况是在俄罗斯的中国人数量十分有限,然而俄罗斯各界围绕所谓的“中国移民问题”一直争论不息,批评俄罗斯政府没有制定出针对中国移民明确的移民政策。俄罗斯政府面对质疑未探寻能够使中国移民取得合法地位的途径,只是急剧地从允许自由过境转到另一个极端——严格限制入境。

一、俄罗斯联邦政府下达的移民政策和法规

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几年,俄罗斯对外来移民敞开大门,这导致非法移民快速增加,与非法移民有关的问题不断产生,于是俄罗斯转而实行限制严格的移民政策。根据1993年12月16日第2145号总统令《关于对入境外来移民进行检查的措施》,在边境口岸首次由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对外来移民进行检查。1994年9月,俄联邦政府通过了关于《批准对外来移民检查的规定》和《防止外来移民未经检查入境的措施》两项决议。根据这两项决议,在俄罗斯设立了外来移民检查站。它主要负责检查进入俄罗斯境内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实施防止移民未经检查入境的措施、驱逐外国人出境和审查避难申请。1994年初,俄罗斯政府的专门决议单方面停止“开放边界”政策,并于同年1月对中国公民实行入境签证制度。1994年俄与中国签订领事条约,只有持外交和公务护照能免签证入境俄罗斯,持普通公民护照不允许自由通行。同时,在1994年3月过境制度严格起来,实行新的海关关税和消费税标准,这对中俄边境贸易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梭子”贸易增长。这样,俄罗斯开始施行对中国人严格检查、定量移民和限制权利的政策。

2006年7月,俄罗斯政府为整顿批发和零售市场秩序、规范外来移民就业,相继出台了一组新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2006年7月18日第109号联邦法案《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在俄罗斯联邦登记法》和2006年7月18日第110号联邦法案《俄罗斯联邦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修正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引入了劳动配额的概念。劳动配额的数量是由政府根据国家对外来劳动力的实际需要确定。劳动配额优先分配给俄罗斯急需的人才及国外的俄罗斯族同胞,而只有合法取得俄罗斯签证的外国公民才有可能获得劳动配额。与此相配合,俄罗斯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零售贸易的规定。2006年11月15日,俄联邦政府颁布第683号命令,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外国务工者将被禁止在俄罗斯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从200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外国人在零售业总人数中所占比重降为零,也就是说,全面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小额零售贸易。此“禁商令”对在俄中国商人影响最大。尽管俄罗斯官方和媒体一再声称,新移民法及其相关政策“没有直接针对华商的含义”,但是华商成为这场新政的直接受害者。因为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大多从事零售和小额批发业务,他们在俄罗斯的从业比重逐步缩减,甚至彻底退出俄罗斯零售市场,被迫返乡或另寻出路。而2008年9月11日被突击查封的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市场正是贯彻这一“禁商令”的结果。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市场是莫斯科乃至全俄中国商人最为集中的大市场。俄罗斯总检察长表示,这次查封没收了近6 000个集装箱货物,价值20亿美元。在俄中国商人因此遭到致命打击。

2007年10月4日出台的俄罗斯政府第635号决议修改了2003年6月9日第335号政府决议《批准关于制定签证格式、办理和发放签证的制度和条件、延长签证有效期、丢失情况下恢复签证以及取消签证的程序条例》。按新规定,只有拥有在俄罗斯连续逗留90天以上许可证的外国公民能得到签证。国家机关发放单次、双次和多次往返签证。持多次往返签证的外国公民在办理签证时应确定在俄逗留的总天数,同时在每个180天期间内不允许连续逗留超过90天。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太平洋之星报》对该决议甚为欢迎:“外国人(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从俄罗斯公司得到邀请函后作为商人来到我国——好像是为了签订合同或者参加谈判,然而实际上是来打工的,当然是非法劳工。这对他们的俄罗斯雇主非常有利。虽然如果发现非法外国工人他们面临巨额罚款,但是不用给这些工人办理证件,付给他们很少的工资并且完全不用交税。正是这种所谓的商务签证近年来成为俄联邦移民局的‘灾难’。……第635号政府决议使持商务签证在俄罗斯劳动的中国人非常不方便并且经济损失很大,因为签证有效期由原来的180天变为90天。”情况确实如此,第635号决议生效后,许多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不得不每隔三个月回国一次,重新办理签证再返回俄罗斯继续自己的打工生活。

2010年,俄罗斯移民局开始制定《2025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移民政策方案》。俄联邦移民局长康斯坦丁·罗莫达诺夫斯基在谈到这个方案时称:该文件建议完全取消引进外国劳动力配额制度和外国人临时居住许可证制度。“现存的分配临时居住许可的机制总是伴随着受贿,因为全权负责人决定一切。”而“(劳动力配额制度)对于不诚实的雇主有利,因为可以拥有无权的工人,使工人住在条件极差的住所,劳动报酬极低,有时可能一分钱也赚不到;对于分配劳动许可配额的官员也有利,如果配额不够的话;对于警察也有利,如果雇主或者移民证件有问题的话。但是合法的移民对于俄罗斯大多数人民有利得多。……通常劳动移民违法正是与不能取得合法劳动许可而进行移民登记有关。”但是应该指出,《2025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移民政策方案》还处在制定和讨论阶段,而且取消劳动力配额制度和临时居住许可证制度的提议在俄罗斯引起了强烈质疑和反对。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政府的移民政策和法规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毗邻,是中国人前往俄罗斯的首选地区,也是在俄罗斯中国人数量最多的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处偏远,远离俄罗斯政治经济中心,且经济落后,对居民定居的吸引力不大。“远东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央政府以各种方式(经济鼓励、行政强制等)向远东移民的历史。”在苏联解体后的20年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不断减少,大量居民向俄罗斯西部地区迁移,仅1992年就有20万居民离开远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原因是国家对远东的计划供应制度被取消,物价昂贵,许多军工企业倒闭造成大量失业。生产急剧下滑,运输费用却又史无前例地提高,致使远东地区食品价格高出俄罗斯中心地区两三倍。“面对惊人的通货膨胀和极度的商品短缺,是中国的商人们将生活必需品送到俄罗斯的货架上、餐桌旁。远东撂荒的大片大片的土地,是中国的农民将其开垦出来并结出丰硕的果实。矗立在俄远东大地上的豪华宾馆、酒店、住宅楼凝结着中国建筑工人们的汗水。”中国人机动性非常强,准备去有工作机会的任何地方。他们从事俄罗斯居民不愿意从事的那些工作,一般都夜以继日地劳动,没有休息日,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俄罗斯雇主对他们的勤劳、守纪律和劳动价格低廉很满意。2005年俄罗斯《消息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俄罗斯社会最贫穷的阶层从中国移民那里得到的只有好处,而在远东地区这阶层居民占全体居民的50%。近些年远东小城市和村镇的生活水平下降很多,人们把运来日用必需品和食品的中国人看做自己的救星。中国人提供的价格低廉的商品使居民们在很短时间内有饭吃有衣穿。”多年关注中国移民问题的莫斯科大学亚非国家学院教授、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B.Г.格尔布拉斯在著作中写道:“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为当地居民供应商品,提供各种服务,从事建筑、装修,给俄罗斯人提供工作岗位,满足了当地居民的迫切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正好在帮助西伯利亚和远东居民留在当地,而不是挤走他们。当地居民离开完全是由于别的原因:经济问题、政府机关不能稳定形势和组织好社会正常生活。滨海边疆区居民多年忍受电力和热水供应经常中断之苦,工厂停产,对大企业、海军控制权的争斗,难道是中国人的错吗?”

中国移民繁荣了俄罗斯市场、丰富了俄罗斯居民生活,同时还给远东地区的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中国移民对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做出了毋庸置疑的贡献。然而,俄罗斯远东地方政府对中国移民的态度十分矛盾,一方面它们承认中国人给远东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它们对中国人心存疑虑,倾向于对中国人入境严格限制,对境内中国移民严格管理。苏联解体后远东地区在地区移民政策上获得相当大的独立性,它们在国家下达的法令和政策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政策和法规。

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方政府和立法机关从1995年开始制定自己的法律条例。比如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杜马通过了《关于违反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引进和使用外国劳动力制度的责任》,滨海边疆区杜马制定了《滨海边疆区外国公民居留条例》,犹太自治州出台了《外国公民在犹太自治州临时居留法》和《犹太自治州引进和使用外国劳动力法》,阿穆尔州也出台了《外国公民在阿穆尔州居留法》。归纳起来各地对于入境外国人基本要求如下:(一)因公入境的邀请函由内务局护照签证处办理,因私入境邀请函由俄罗斯人和在俄常住的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士个人申请办理;(二)到达目的地后必须在三日内(节假日顺延)到内务机关登记或者在内务机关允许的宾馆登记并且在居留期满前离开;(三)在俄境内必须随身携带护照或者替代护照的文件、内务机关发放的登记单(即落地签)以及健康合格证,从事劳务活动的还要携带移民局发放的工作权利证明,在主管机关查验时出示这些证件。

从1994年开始,在远东每年都进行“国境”和“外国人”专项行动,主要目的是清查和驱逐非法外国移民。比如t994年滨海边疆区政府举行的行动清查出1.2万名非法外国移民,主要是中国人。然而俄方所采取的措施后果严重,沉重打击了边境贸易,1994年远东各州和边疆区与中国贸易额从11.88亿美元下降到2.5亿美元。

1999年2月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出台的《1999-2000年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移民纲要》中指出该边疆区境内的各类外来移民中多数是来自中国的移民。免签证旅游制度使边疆区的形势更加复杂化。中国公民入境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从事商业活动。1998年,免签证人境的中国游客有9 302人,而出境8 100人。一部分中国游客违反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居留制度,前往俄罗斯其他地区,未按时返回中国。边疆区移民局认为1996年利用免签证旅游渠道非法滞留的中国公民约为250人,1997年为125人,1998年约为100人。另外,在俄务工的中国工人正式登记的不超过实际数量的70%。《纲要》确定了外来移民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外来移民进行认证和全面登记注册;(二)根据多数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规定对外来移民的要求(范围、年龄、职业技能等);(三)建立监察机构(即联邦安全局、内务局、联邦边防局、联邦移民局、联邦内务部、法院、检察院等)统一的跨部门信息系统,交换外国公民出入境和过境信息,以及驱逐出境人员信息;(四)实行外国公民入境移民卡制度;(五)所有外国公民必须在内务机关登记,不论入境目的是什么。同时《纲要》还指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要制定下列法规:《关于违反引进和使用外国劳动力制度的责任》、《关于建立隶属边疆区政府的引进和使用外国劳动力问题跨部门管理委员会》、《关于外国旅游者出入境和在边疆区居留的统一规定》。

滨海边疆区也是中国移民较多的地区。滨海边疆区移民局局长A.穆辛称,2010年登记的外国移民约25.5万,其中70%是中国公民。2009年入境33.8万外国人,出境32.5万人,出现数字差距意味着存在非法移民。《1999-2000年滨海边疆区移民纲要》指出,俄罗斯缺少必要的针对外来移民的法律,致使外国公民在完全合法的基础上来到俄罗斯,然后定居在这里,用合法或非法手段挣钱。外国人进入俄罗斯的主要渠道是免签证旅游,它带来大量非法移民,主要是中国人。超过半数的旅游者是小型批发商,其中有犯罪组织成员以及以前已被俄罗斯驱逐出境的中国公民。中国公民经常利用这个渠道长期在俄领土上居留或者非法前往第三国;(中国人)利用免签证旅游和凭公务护照进入边疆区进行商业活动和贸易,这是俄罗斯法律没有预见到的。《纲要》还认为滨海边疆区“中国化”进程是在本地居民和以前部署在远东的军队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必须完善外来移民法律,以便规范移民进程和防止非法移民。

远东联邦区各联邦主体对中国移民的态度不尽相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行政中心,趋向实行严格的移民政策。它主张加强监督使用外来移民劳动的雇主,严厉惩罚使用非法移民劳动,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建立并完善外来劳动移民统一的登记系统,严格监督境内中国移民的经营活动。例如,1996年9月27日第434号政府令《关于对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移民局进行检查的结论》指出,移民局领导工作的失误促进了不受控制移民数量的增长,尤其是中国人。他们不缴纳所得税,许多人兑换货币后将钱带出俄罗斯。一些人用别人名义购买住宅和市政设施,非法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定居。政府令要求边疆区财政局与税务检查机构一起制定《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向外国公民出售货币制度》,目的是促使在边疆区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公民纳税。

而与中国经济交往比较活跃的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等地对中国移民持谨慎欢迎态度。2006年阿穆尔州副州长A.B.戈尔杰耶夫在远东国际经济论坛上的报告中说道:“由于地理上接近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中国是远东劳动力的主要供应者。中国移民对于国家东部地区经济是最重要的因素。2005年在阿穆尔州来自中国的劳动移民约占移民总数的64%。他们主要从事工业、建筑业、农业、贸易和公共饮食业。在目前复杂的人口形势下,阿穆尔州居民数量不断缩减,不引进外国劳动力是不行的。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使外国人在我们地区合法居留,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做到数量上可控,以使引进的劳动力资源有效地促进州经济发展。”

时任远东国立大学校长、法学博士B.库里洛夫在接受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报》采访时说道:“移民是21世纪特有的文明标志。移民对俄罗斯尤其对远东地区有利。有智慧的、深思熟虑的移民政策有益于太平洋沿岸地区经济增长。……建立从国外包括从中国引进移民的制度。促使移民走出自己的封闭圈子,向国家交税,而不是向犯罪分子交税;去俄罗斯医院治病,而不是找自己的医生;让孩子在当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市场上当自己的助手。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深入广泛地研究那些亚洲国家的文化和语言。首先应该研究中国——这个最大、最强和最有前景的伙伴。向远东移民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进程,对参加这一进程的各方都有利。鉴于此,应该制定和实施新的移民政策。”

上一篇:会邀请函范文 下一篇:订货会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