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外国关注

时间:2022-09-04 10:24:36

中国规划外国关注

今年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讨论通过“十二五”规划,这份关乎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引发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形散而神聚

在众多外媒报道“十二五”的稿件中,路透社3月7日播发的《五年经济计划充满雄心壮志,应引起全球关注》一文,看似面面俱到、形散,实则围绕一个重点展开,即导语所说的“中国社会将更加公平且更为环保,收入的增加将刺激消费,产业的科技水平也将更上层楼”。

“十二五”规划长达6万字,在解读中如何避免冗长沉闷?路透社这篇报道的启示是,先确定解读的重点,然后根据这个重点来抽取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删繁就简。

由导浯可知,路透社这篇报道将中国刺激消费和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作为重点,为什么?以笔者之见,前者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有关,后者与中国未来的产业竞争力有关,都是外界极为关注的大问题。

就前者而言,“十二五”规划将扩大消费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可望摆脱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旧有模式,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减少,从而为解决全球经济严重失衡做出贡献。因此,这篇报道选择了“十二五”规划中的收入分配、最低工资、城镇化等与刺激消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报道也对中国减少国企储蓄和改革收入分配表达了将信将疑的态度。

就后者而言,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经济迈进,也是中国今后五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着眼点,事关中国能否以高附加值工业取代低附加值工业,缔造新的产业竞争力。我们看到,路透社的报道特别提到了“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有关中国教育和科研支出增长的目标,以及七类战略新兴产业,并进而指出,中国的自主创新需要外国公司,会给外国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机会。

专业解读之必要

全文在解读“十二五”规划中的举措时,贯穿了野村证券驻香港分析师木下智夫、上海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和里昂证券驻上海宏观经济策略师Andy Rothman的观点,反映出这篇报道十分注重市场机会的特征,这与路透社擅长财经报道的背景是相关的。

专家解读的意义何在?首先是专业性。市场分析师、经济策略师和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的观点为报道加重了砝码。本文第三段引用木下智夫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促进消费和调整工业结构来重新平衡经济的认真态度”,让读者清晰明了地抓住了“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在文中倒数第三段木下智夫还揭示了外国企业可以在中国探索高附加值工业的过程中赢取机会。经济学家王志浩的话也表达了他与众不同的观点。

报道以里昂证券驻上海宏观经济策略师Andy Rothman的话结尾,“在中国公布五年计划时,你可以心存偏见,可以怀疑其怎么可能实现所有这些目标?但从过去几次经验来看,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成功实现目标”,向外国读者表达了一个经济观察家对中国今后五年发展所持的乐观态度。

其次,专家的直接引语能使报道变得轻松一些,独特、有色彩的引语穿插于叙述中,有助于化解经济报道的沉重感。在新闻写作中使用权威人士的直接引语作为支撑文章的有效论据,能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十二五”的外媒关注点

路透社这篇报道仅是今年两会外媒报道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众多稿件之一。总体而言,外媒对“十二五”主要的关注点包括: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之变,这里面包含的要点又有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再平衡、扩大内需、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抑制通胀等;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与民生和社会稳定,包括稳定物价、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体制、加大保障房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增加人民幸福感等;第三,中国新五年规划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商机和市场。

总的来说,外媒今年对“十二五”规划和今后五年中国发展方向的评价是客观积极的。外媒肯定中国政府坦诚面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正如本文所举的路透社报道的例子,外媒还普遍认为中国新五年规划充满雄心壮志,足以引起全球关注。

(作者系新华社对外部英文编辑)

上一篇:中国军方新闻发言人的媒介效果 下一篇:抓节点 设议题 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