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23:04:43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应完成的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体育基础理论、运动技能和解决体育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和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科研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是学生对体育教育领域和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过程。因此,及时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学生综合运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当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问题,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毕业论文的成绩的分布、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重点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同学们在撰写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今后指导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评价提供参考和积累相关资料。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毕业论文,以班级为单位从中选取100篇学士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0-2013年以来体育学术期刊相关的研究资料及书籍、报纸、国家颁布的相关法令文件。重点对我院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8级学生毕业论文的档案资料(开题报告、论文登记表、指导、答辩、成绩评定记录等)进行了查阅和登记。

1.2.2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资料根据需要进行了统计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客观、科学的逻辑分析,梳理出相应的观点和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选题会影响论文写作的全局,是关系到论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一些专家指出“选好题,科研成功了一半。选题不当,一开始就注定事倍功半”。可见,选题是科研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选题不能草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对沈阳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分类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35%的同学结合了自己的专业选择了体育教学及课程调查类的题目进行研究;有20%的同学选择了社会体育研究方向;还有28%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专项学习,选择了技战术训练类的课题进行研究;另有17%的同学进行了运动科学理论类的课题研究。应该说绝大部分同学的选题方向是正确的,研究的内容是合适的。

2.1.1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的分析

笔者对沈阳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统计,发现毕业论文选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题的广泛性。从100篇毕业论文来看,选题涉及面广,在田径、游泳、排球、篮球、足球、健美操等十几个运动项目中,运用四年所学的体育科研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本专项的特点,对本专项的技、战术、训练、比赛、选材、教材教法等全方位的进行探讨、研究,以及在社会领域。如体育美学、体育社会、体育理论等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归纳起来研究内容涉及了体育科学领域的四大类。

第二,选题的针对性。体育运动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研究内容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依据各运动项目的规律,对各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训练、比赛的研究达28%,研究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又如针对目前我国实施的全民体育健身发展战略,进行了社会体育方面的研究达20%。当然本文针对的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的研究那么在课程调查以及教学教法等方面的研究高达35%。

第三,选题的创新性。选题根据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有所创新,特别是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对综合体育的场馆的经营管理、运动项目走向俱乐部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对新兴的理论学科如体育美学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根据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对新的技、战术进行创新性探索。创新是选题价值所在,要求论题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体现专业创新。表现为以下几点:对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或没有做过的新题目做出成果;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有新发现或提出新看法,形成一家之言;从一个新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加以概括和表述;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并提出解决方案;即使只提出某种新现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也是一种创新。

2.1.2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的分析

笔者对沈阳体育学院2008届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发现毕业论文选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选题严重重复。从整体上看选题方向比较广泛,涉及体育科学领域四大类,课程调查方向选题比重偏大,在调查的100篇毕业论文中,课程调查论题20篇、教学教法论题15篇、技术战术论题18篇、训练比赛论题10篇、社会体育论题12篇、全民健身论题8篇、运动心理论题9篇、医学生理论题8篇。比例基本合适,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的题目和内容重复率较大,如某某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研究等等,如样本中的“对某某学校某运动项目现状的调查研究”十来篇,“某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8篇,其他还有很多题目很相似的研究题目。

第二,论题过大。尽管该问题一直被指导教师重视,但在所调查的100篇论文中,仍有5篇论题过大。本科生因为掌握知识和研究方法有限,所写毕业论文应该只是对某个选题的一种初步研究,选题不宜过大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研究就可以。但通观查样本中的论文题目,不少超出了本科生能力范围,例如,学号为4010422的“高中生体育课堂兴趣培养的实验研究”、学号为4010334的“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学号为4010325的“对乌江市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学号为“姚明征战NBA六个赛季的比赛状况研究”、学号为4010223的“2007-2008赛季八一双鹿电池男篮失利原因与分析等。这些题目过于宽泛,论题的内涵和外延都较广,不要说是本科生,有些题目甚至硕士生都无法单独完成。

第三,题目过长。毕业论文题目长度要求不超过20个字,如果论题过长就会使逻辑关系变得复杂,容易引发读者的理解障碍。在这100篇样本里有的论文题目都超过了20个字,笔者在样本分析中看到,题目偏长也是一个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一篇学号为04010211的毕业论文《对第四届NIKE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沈阳赛区)沈阳三十一中学男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共用了40个字节。学号为4010315的论文《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的比较行研究》38字、学号为4010413的论文《多球训练法在沈阳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正手攻球技术学习中的效果分析》33字、学号为4010421的论文《沈阳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运用多球练习法在发高远球教学中的试验研究》33字。据笔者统计论文字数小于20字共27篇,大于等于28字共15篇。从整体上看这100篇样本题目字数73%大于等于20个字,这说明我们的论文题目过于长,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把握题目中正负标题的运用尺度,例如这篇《对第四届NIKE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沈阳赛区)沈阳三十一中学男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改为“第四届NIKE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沈阳赛区――沈阳三十一中学男队的技术统计与分析。加个副标题使得主次分明,研究的内容更加突出易懂。又如这篇《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的比较性研究》如果改为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VS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的比较性研究。这样不仅便于理解更加吸引读者眼球。

第四,题目新意不足。很多论文在题目上没有体现出新意,很多论文中对概念的解释都是教科书里的,非常陈旧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缺少深度。许多作者缺少学术积累,没有在大量掌握已有研究资料的前提下自认为提出的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其实不然。作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选题能够在学术价值上有所创新,而不仅仅是在研究对象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上有所不同就认为是创新了,如现在关于现状的研究非常多,很多重复的研究主题只是在研究对象的分布区域上有所不同或者在调查对象的数量上有所不同。

2.2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分析

研究方法是指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是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在科研论文之中具有重要作用:(1)可以使读者通过对研究方法的介绍来评判研究的质量和科学性;(2)可以使读者根据同样的方法进行重复性检验和论证。对抽取的100篇论文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2)。

从表2中可见,在研究方法上,这100篇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三种方法。大多数毕业生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其中,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占方法总数的99% (几乎全部使用),可见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其次为调查法,而从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比较来看,问卷调查法的运用要多于访谈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毕业生在研究的信心上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还存在畏难情绪和能力欠缺。而体现研究水平的实验法只占9%。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它的先进性之一表现为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表明其结果的真实性和论证的力度及研究的创造性。从统计中发现,能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所占寥寥无几,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掌握不牢,不能灵活运用于实践研究。第二,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经费不到位,无法做实验性等较复杂的研究。据近几年对学生的调查统计,论文只打印资料费都在60~100元之间,而如果进行实验性研究的操作则既费精力又费财力,且在论证分析时又难以把握到位,直接制约了其研究层次的高度和深度。第三,研究时间太短,就业考研压力影响。

2.3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析

2.3.1 指导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指导教师,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教师。由于本科毕业生第一次接触正式、规范的专业科学研究往往感觉迷茫无从下手。而此时,指导教师的启蒙教育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启蒙教育教学的同时,指导教师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是衡量本科论文工作好坏的标准。

表3反映出,具有指导论文教师资格的教师中教授5人,占11.9%;副教授22人,占52.3%;讲师15人,占35.7%。从中还可以看出教授平均每人次指导毕业论文数为3.2篇,副教授平均每人次指导毕业论文数为2.4篇,讲师平均每人次指导毕业论文数为2.1篇。说明教师职称水平和其能承担的科研能力是成正相关。

2.3.2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量情况

教师指导论文的篇数也是确保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间接反映出指导学生的论文质量,因此对指导的工作量进行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表4中可以得知在指导学生论文数量上看教师的工作量不是很大,指导5篇文章以上的教师只有2人,占4.8%;3-4篇的15人,占35.7%;1-2篇的25人,占59.5%;4篇以下的40人,占95.2%;指导文章数量主要集中在1-4篇这个范围,教师能确保有充分的指导时间以便提高论文质量。

2.4 对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分析

成绩可以反映出论文的质量,平均成绩代表了论文的整体水平,而对比各个教研室的平均成绩却能放映出评判标准的差异。分析这两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规范各个教研室的评分尺度,从而引起教务部门的重视,促进论文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4.1 对本科毕业论文样本总数平均成绩的分析

从图1分析可见,平均成绩为80.26,毕业论文成绩93%都集中在70-89分之间,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态度比较认真能够较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符合教学计划要求。7%达到90分以上,说明这部分论文非常优秀,毕业生具备了很好的科研能力,但是对比其他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论文优秀率都在10%左右高于本校数据,说明这部分优秀论文欠缺,比例应当增加。同时也看到69分以下的毕业论文一篇也没有,但是根据笔者观察并不是所有的论文完成的质量都很高。希望我们学校在今后的本科论文培养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严格评定论文的成绩,逐渐增加本科论文的优秀率。

2.4.2 对各教研室本科毕业论文平均成绩的分析

笔者将这100篇毕业论文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划分,统计出各个教研室评定论文成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目的在于观察各个教研室对论文的评分尺度是否存在差异,这对指导教师在评分上有了参考的尺度,对论文的评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表5可见,在笔者研究的100篇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中,共涉及十个教研室,从整体上看各教研室评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具体看游泳教研室的平均分最高为86分,而武术教研室的平均分为75分。平均分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11分,各教研室平均成绩的标准差为3.6说明各教研室的在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同事也看到各个教研室的标准差存在显著差异,标准差越大,说明这个教研室评定分数的波动就越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研究发现论文的选题过于盲目和随意,影响研究过程的正常进行。学生选题难度较大,对题目研究不够,认识不深,对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不充份。

3.1.2 研究方法过于简单体现科研水平的实验法,只占研究方法的9%。又如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毕业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受到相应的制约。

3.1.3 对指导教师分析过程中发现,我院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科研能力较强,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值得肯定。

3.1.4 沈阳体育学院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从最后得分看绝大部分都在70分以上整体成绩较高,但是90分以上仅有7%优秀率不高,达不到精益求精的目的,而在各个教研室评分成绩调查中发现各教研室的评分尺度存在明显差异。

3.2 建议

3.2.1 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库。为学生选题和教师指导提供选题支持服务,题库应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要求并体现双向选题的特点。

3.2.2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提高科研意识。不断去尝试新的研究方法。

3.2.3 希望在今后的本科论文培养工作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逐渐增加本科论文的优秀率。

3.2.4 建议各个教研室在论文评分尺度上形成一个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N].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2]牛会康,安静.对山西省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3(5).

[3]熊正英,王飞雄.如何完成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N].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3).

[4]杨勤,吕冬生.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N].九江学院学报,2009(3).

[5]徐艳芳,邓普君,魏先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8).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衡量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提高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的课题。体育专业本科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毕业论文深感困难,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在如今多校区办学、就业难、重技能轻文化、毕业论文(设计)流于形式等形势下如何提高本科论文质量呢?为此应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他们对论文写作的认知、以及对论文写作的知识储备。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广西某高校体育学院随机抽取2009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共210名。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设计“本科生对毕业论文认知情况调查表”,于2012年11月向正在进行选文选题的2009级(大四)体育专业本科生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达97.14%。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3访谈法

2012年10月,共访问体育学院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10人,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本科生论文完成质量、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及指导老师对论文指导情况的看法和评价;访谈大二、大三学生20人次,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看法和认识,希望得到哪些指导。2013年5月,在2009级本科毕业论文结束阶段,对10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做毕业论文的感受、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学院教学管理中的优点与不足。

2.2.4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对毕业论文的态度

调查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比较重视、态度比较端正。77.5%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有必要,72.6%的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但是约一半的学生对完成毕业论文感到困难,这几方面的因素也反应在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投入上,70.6%的学生选择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育实习结束后,大四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最大的压力)是继续提高技能、完成毕业论文与找工作,三者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常发生冲突。完成论文与提高技能基本在学校进行,算不上矛盾,若是长时间离开学校去找工作,就会极大地影响技能的提高和论文的完成。在就业形势日趋艰难的情况下,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的时间和精力的实际投入还会打折扣。

3.2对毕业论文的基本认识

体育专业学生对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预计平均值为90.2天,与广西工学院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时间不少于12周、广西师范大学要求保证专门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少于8周相比较,能有较好的时间保障,总体看时间长短比较合适。但是具体到专业及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社体专业的学生预计完成论文的时间基本在1个月,最少的才7天。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预计的时间比较长,篮球专项的一般为2-3个月,田径专项的学生一般为7-9个月,最长的为300天。不同专业学生在时间上的差异反映学生文化基础的差别;同专业不同专项学生在时间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专项老师的前期指导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实际困难的估计。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一般都是专项老师,特别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要学习专项,专项老师基本不换。访谈中了解到一些专项老师会在日常教学中传授做毕业论文的知识,专项老师的前期指导对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高论文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论文环节最困难的事,57.8%的学生认为选题最难,万事开头难,选好了题,就有了方向,等于成功了一半。34.4%的学生认为设计问卷、调研最难。问卷设计好了,一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就有了,通过调研可以获得论文所需要的数据,数据的真实、科学、有效是论文质量的关键。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怕吃苦、怕累,不愿去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生在选题后觉得写论文是指导老师的事,等着老师设计好论文结构、调查问卷,拿到数据后不去统计、分析,迟迟交不出初稿,缺乏主动性。”问及写毕业论文的目的,61.8%的学生是为了毕业、获得学位,25.4%为了找工作,只有12.8%的学生是为了培养科研能力。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明确完成毕业论文是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反映学生的功利思想,舍本逐末,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忽视了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中毕业论文环节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教育教学中的缺失。

3.3参与毕业论文的主动性

在与教师访谈中,老师们反响最大的是学生缺乏主动性,不及时选题,不主动和老师联系沟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这与体育学院长期以来在落实论文选题的方式有极大的关系,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一般都是由具有指导资格的老师每人命8-10个选题,教学办收集整理,去除相同的命题后由学生从中挑选,因此养成了学生依赖的习惯。本次论文选题前曾给学生做关于论文选题的讲座,并要求学生自己选题。在调查中只有14.7%的学生认为论文题目应由教师命题,54.9%的学生认为应由学生自拟,还有近1/3的学生觉得应该和老师一起协商,这是一个可喜的转变。当然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只有16.7%在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好了论文题目,29.4%的学生没想,等着老师定。可见转变学生的观念,增强学生的选题能力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采取有效措施。对论文的格式、要求,近50%的学生毫不知情,说明学生对于论文关注太少。

3.4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

众所周知,撰写论文之前都要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在网络发达、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都非常丰富、科学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资料应是每个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不少学生每天上网,却考不过计算机一级,能熟练玩微信,不一定会查资料。调查结果显示:会上网查阅电子期刊的不足1/3,进校三年,有的学生没看过1篇学术论文,最多的也才30篇,人均6篇,相当于每学期1篇,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只有16.7%在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好了论文题目、近50%的学生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了解。学校及体育学院资料室有丰富的体育类期刊、书籍,学校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资源与重要全文数据库。如北大方正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约56万种,购买国内外重要的光盘或网络数据库如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人大复印报刊全文数据等库全文数据库32个,学生上校园网都能免费检索下载这些数据库资料,一些图书馆没有购买的数据库资料还可以通过读秀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得。43.1%学生首选图书馆借阅书刊查阅论文资料尚可接受,32.4%的学生首选百度就很令人费解了。后来的访谈中得知,学生居然不知道上校园网进图书馆网站可以免费查阅、下载资料,这是个多大的盲区啊。其实体育学院在第六学期会安排一门必修课:《体育科研与方法》,对论文选题、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问卷调查、论文的撰写等都要教学要求。调研中学生的情况让人不由得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打个问号。

3.5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实际情况呈正态分布,低分率5.1%,94.9%学生成绩居于中等水平,90分以上高质量的论文为0,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过高的期望源自于对毕业论文环节的不了解,而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中。乐观、自信本是好的,但无知的情况下盲目自信,往往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毕业论文写作,重视程度下降,造成不良的后果。指导老师说“学生看问题过于简单,觉得写论文很容易,有时间的时候不赶紧写,到后面忙于找工作顾不上写,结果写得乱七八糟。”访谈中低年级学生认为不到做毕业论文时间,因此没有去想这方面的事,觉得到时候自然就会了,这种不关心与自信,同样令人担忧。对2009级学生做完毕业论文后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普遍觉得做论文的时间太少了,对这方面的了解也少,老师指导的少,建议开些如何查资料、选题的讲座,最好能把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也有学生很高兴自己遇到的指导老师好,一开始就讲清楚各阶段的任务,制定了时间表,并严格要求,在其他同学写论文与找工作纠结的时候,已经完成论文,可以安安心心地找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4.1从以上的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体育学院学生对毕业论文环节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这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提高,影响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4.2认真考查《体育科研方法与研究》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将该课程提前到第五学期或更早开设,让同学们尽早接触科研论文的写作,学习掌握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的基本方法,设计撰写开题报告学习掌握调查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法以及学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4.3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一般是专项老师担任,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项老师从入学就定了,而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在第四学期进行专项选择,让学生在第五学期时选定论文指导教师,第六、七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学生可以早日接触到比较规范的论文指导,参与老师的研究课题,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充裕的时间做保障。

4.4改变以出试卷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核方式,增加以撰写课程论文、开展辩论会等进行考核,促进学生查阅资料,多阅读、多思考。

4.5请图书馆老师开展文献检索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和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网站资源。请学院科研水平较高的老师对学生开展体育科研系列讲座,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提供支持和指导。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1)03-0035-05

Study on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of Physi cal Education

CAO Miao sun1,DONG Qi qing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 Beihang University, Be ijing 100191,China;

2.Sports Institute of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 ang 332005,Jiangxi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of physic 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s focus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ideology and politics cultivation, humanity quality cultivation,management t eam build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teaching practice,graduation t hesis, employment and student society. Its feature is reflected in scatteringand lacking of syste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 f higher education nowadays, it is important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o r esearch how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colleg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 nts.

Key words: colleg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 on; research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人才培养途径之一 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承担着育人的艰巨任务,承载着育才的巨大责任。笔者尝试对我国近 几年相关的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其现状,把握其特点,旨在为 今后的研究拓展思路,为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1 概念界定

1.1 学生事务学生事务是典型的美国式术语,最早源自于具有英国传统的美国高等教育,它是与学术事务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认为,学术事务通常涉及学生的学习,课程、认知发展等;而学生 事务则涉及学生的课外、住宿生活及情感或个人问题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事务是指“ 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事务。”[1]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学生、专业人员 、具体 事务和学生事务专业。它们彼此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运行逻辑的系统 。[2]但也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事务是指“高校为维持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秩序, 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之外所必须提供的具体事务,一般可 分为管理性学生事务和指导与服务性学生事务。”[3]该定义涵盖了学生事务的内 容和培养目标,略显繁杂,相比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前者的简练。

1.2 学生事务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的专门组织和学生事务管理者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学生事务管理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配置合理的资源 ,提供促进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学生事务的组织活动过程。”[3]也有学者从管理职 能的角 度认为,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但无论从什么视角出发, 其重点都侧重于管理,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事务。所以其概念的引申和变化相对于“学生事务 ”概念的界定,则简洁明了。一般认为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招生与学籍管理 、新生入学辅导、宿舍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和奖惩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组织的指导与 管理、学习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内容的细化可能有所出入 ,但大体上相一致。

1.3 学生工作一般来讲,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养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质和指导 学生正确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3]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 方面。笔者以为,和学生相关的诸多事情笼统地都可以称为学生工作。

1.4 学生事务与学生工作辨析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学生事务”就是“学生工作”。严格意义上讲,二者之间存在诸多 差异。术语“学生事务”是外来词,而术语“学生工作”是本土化的产物。早期的“学生工 作”被归属于德育工作。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德育工作并不能反映新增学生 方面的工作(如贫困生资助、心理咨询等)特征。于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工作”术语开 始频繁使用。此时的“学生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学生管理已 经从狭义的“管理学生”扩展到管理学生的诸多具体事务上,即逐渐具备了美国所指的“学 生事务”的特征。

另外,美国的“学生事务”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其主要目的都是尽最大努力为 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我国现阶段所指的“学生工作”在概念上和 “学生事务”基本趋向一致,但主要部门都是在学生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发挥作用,而且 ,主要的工作方式强调的还是“管制”,服务意识相对缺乏。所以,简单地讲,“学生事务 ”和“学生工作”表面上基本上是等同的。但从二者的发展演变来看,其内涵还是存在较大 差异性。

2 研究综述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以“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为关键词在CNKI等期刊网上进行检 索,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然后,尝试以“体育院校学生”、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 库》重新进行检索,找到373篇相关文献。以“体育学生”为关键词,重新检索,找到157篇 相关文献。以“体育学生管理”为关键词,重新检索,找到1篇相关文献。但在所有的文献 资料中,只有少数篇章的研究内容与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相关。通过研读这些国内关于体 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现作如下梳理。

2.1 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1 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实践证明,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并不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体育院校学生 的“思想教育工作复杂,学生所学课本的这是与其本身的素质条件不符,知识的断层引发厌 学,思政工作处于‘夹生饭’状态”[4]”政治课教学内容中传统理论较多,教学 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 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

2.1.2 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研究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增强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 性,已经成为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新课题。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文化侵略的背景下,”在面对“网络的‘黄色浪潮’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下,”[5]体育 院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不良信息的识别和抗诱惑能力不足, 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清醒认识,导致“道德情感冷漠和人格异化。 ”[6]因此,必须加强学生“防御能力和批判能力”[7]的培养,发挥 控制和导向 作用,净化网络空间,培养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意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建设, 建立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8]健全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开展 有意义的活动,加强网络行为道德的宣传教育,制定网络守则,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层次 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9]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健康成长。

2.1.3 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视角展开了探讨针对如何提高体育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展开 了讨论。在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运用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的知识 和原理来研究,引导学生的心里和行为。从培养团队精神入手,加强和改进体育院校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 的全面 发展。同时,对体育院校学生的从众心理,要加以正确引导,利用集体凝聚力,发挥从众的 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2 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体育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上,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日 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力量。研究表明,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以下特征。

2.2.1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调查调查表明,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岗位职责不清;政治理论水平较 低,业务技能较低;专业基础差;工作量大,条件艰苦;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不均衡,结构不 合理。”[10]加强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定位意识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考评机制;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出路,建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10]

2.2.2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角色定位的思考体育院校辅导员因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特殊性、时代性,要求辅导员对自身 角色进行定位。研究表明,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应该定位于“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施者;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健康成长的服务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11]体育院校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3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素质的探讨“体育院校辅导员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训练育人于一体”,[12]其素质的高 低 ,直接影响到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做到“一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强;二正,为人正、处事正;三懂,懂学生、懂业务、懂政策;四会,会做思想工作 、会解决问题、会实施管理、会总结创新,”[13]踏实工作,努力成为一名合格 的优秀辅导员。

2.2.4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用的分析在高等体育院校管理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与管理的需要,建立新型 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与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 要转变管理理念,以服务、引导为主;辅导员与学生相互信、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 提;辅导员与学生情感交流与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辅导员激励与批评的艺术是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法宝。”[14]

2.3 体育院校学生心理健康

2.3.1 对体育院校学生心里健康方面的研究体育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显示,影响体育 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别是“同学关系;责任感;校园文化;学习压力;奋斗目标;社 会竞争;自我价值等16个方面”,[15]分析认为,体育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 体较好 ,一般优于普通学生。“男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女性学生;体育术科类学生的心 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学科类专业学生;体育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较为突出,其心理健 康因子主要为抑郁、人际交往和恐惧。”[16]但在躯体化和敌对因子方面表现为 高分值 。从调查结果来看,体育院校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偏执等方面因子分大于3分者较多 ,表示他们在这几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17]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体 育院校 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处方,将运动处方引进体育训练,结合学生身体素质、体质、心理水平进 行训练改革,”[18]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锻炼的效果。

2.3.2 对体育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的分析应对方式,又称应对风格,是指个体面对不同的应激源时所采取的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 的策略和方法。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 反应的性质和强度,并调节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19]通过使用EPQ的E分 量表(内 外向)和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体育院校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 表明“体育院校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与合理化 、自责;体育院校女学生在求助和幻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退 避和合理化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和人格特质的交互作用。” [20]不同人格特质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应对方式有所不同。

2.3.3 对体育院校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通过探讨体育院校学生专业成绩和个性特征与心理控制源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情 绪稳定、性格偏内向和非精神质特征可促进专业成绩的提高;心理控制源偏内控者专业成绩 高于偏外控者。说明某些心理因素对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产生明显的影响。”[21]因此, 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个性的健康引导,培养学生努力和成 功的心理动机及心理期望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4 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作为体育院校学生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在针对 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实习改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两大方 面。

2.4.1 对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改革的探讨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实习模式的个案研究发现,实习经费的严重不足;教学与实习 的冲突;实习接收单位不足;运动项目设置和社会需求的差距等因素,促使体育院校学生教 育实习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转变观念,适应社会需求;教育实习改革要与教育思想、 教育计划、教育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22]同时以市场为依托,加强实习基地 建设。

2.4.2 对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体育院校学生教育实习的能力,部分学者就体育院校及体育系学生的语言口头 表达能力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语言不规 范,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贫乏,逻辑性差,讲话方式不当,反应不敏捷;传统观念的束缚抑 制了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受到学识水平的局限。”[23]因此,要 加强对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以便更好地走向实习岗位。此外,一些学者对体育院校社会 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较其他专业 有差距;实践能力的培养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实践课程存在时间偏少、安排不够科学 的现象,”[24]因此,要加大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改革 实践课程的管理体系,提高各类实践活动的锻炼效果,达到增强学生实习能力的目的。

2.5 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体育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不仅反映了教育的时代特征,而且对提高我国体育 科研水平也具有现实意义。关于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毕业论 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质量体系构建、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四 个方面。

2.5.1 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2003届体育教育专业的150名应届毕业生调研发现[25],在毕 业 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有40%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专项学习选择了训练类的课题进行研究。有2 7.2%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学实践类的题目进行研究。另有20.8%的学生进行了教学理论类 的 课题研究。有51.2%的学生在研究中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总结性、经验性的方法。在对通过毕 业论文后的科研能力自评时发现,只有11.2%的学生认为掌握了科研程序,可以独立开展研 究。在撰写论文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知识面窄和相关资料缺乏。由于学生科研能力不强,因 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建议体育院校提高对学生科研方面的要求,严格论文的评审,提 高论文的质量。

2.5.2 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败。通过对上海体育 学院的调研发现,75.5%的学生怕写毕业论文。[26]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 不知如何 选题这一现状,有学者认为,选题时间安排上要提前准备充分;论题的大小及难易度要“适 中”;要善于从体育兴趣和爱好出发选题;同时要注重结合体育专业实际,考虑选题所蕴涵 的体育学术价值。指导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题。要密切联系现实体育政策与环境, 促进选题的科学与合理。

2.5.3 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ISO9000标准是通过规范产品生产的管理体系来提高产品质量的归结性标准。将ISO9000 标准运用于构建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是可行的。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应结合体育 院校毕业论文及体育院校本身的特点,有侧重的选取重点要素,而不能照搬ISO9000标准的 所有要素。因此,对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应从体育院校毕业论文管理 体系文件化、领导作用到位、资源投入有保证、全员参与过程控制、监控体系、有效沟通体 系几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达到持续改进和提高管理绩效 的目的。[27]

2.5.4 对体育院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科研能力偏低的现象,有学者认为,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源于学生自身 科研能力薄弱、教师指导和监控不力、办学理念陈旧等造成的。因此,要从 学生自 身、教师和整体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加强各科知识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科研兴趣。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掌握思维 方法。要积极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

2.6 体育院校学生就业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针对体育院 校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受到一些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学生目前 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对体育院校学生提出了更大 的挑战;社会对体育院校学生存有的偏见削减了就业的机会;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视野狭窄 ,影响就业的落实。”[28]调查发现,期望选择教育行业就业的学生高达64.3% ,但实现 该领域就业的学生只有28.5%。有41.8%的学生希望到大城市发展;有35.7%的学生期望收 入 在5 000元以上。[29]从中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心态有点脱离现实,难 以实现 。针对这种情况以及体育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加 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勇于实践,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30]

2.7 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关于体育院校学生社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团的现状调查和社团参与社区服务模式两 个方面。研究表明,在高教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良好 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成员流动大,组织不稳定;活动场地不够、活动经费不足、发 展不均衡、专业指导老师配备不足、社团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31]因此,今 后要加 强对体育院校学生社团的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充 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社团的特色优势,引导其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为社区的群众体育发展做出 应有的贡献。”[32]

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研究,除了上述几个主要方面,还存在一些其它视角的研 究。如关于“在体育院校开设社会性别课程的思考”研究;[33]关于“体育院校 学籍档案的管理”的研究;[34]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5]等。总 之,通过对当前国内研究成果的梳理不难发现,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讲 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略显凌乱、繁杂。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在高校学生事务 管理研究日益专业化的今天,如何挖掘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色,如何规范体育院校学 生事务管理的系统化研究,迫在眉睫。

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3.1 研究的不足 1)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比较凌乱,缺乏系统化、正规化,未能真正形成一 个成熟的研究领域,未能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最大的特点是零散 。研究的视角,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广,很丰富,但缺乏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鲜有深邃 系统的上乘之作。

2)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缺乏国别化比较,视野狭窄、研究方法单一。从相 关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和研究人员只对中美体育院校或系的课程设置,或竞技体育人才 的培养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比较,而且多数是一些介绍性的对比研究,或是参观、交流的经验 之谈,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国别化的比较研究,除了美国方面的关注比较多之外,其他国家 很少涉及。因此,如何打开国门,拓展视野,开阔思路,以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体育院校 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时不我待。

3)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盲点。如国内关于体育院校学 生党建问题,关于体育院校学生恋爱和性取向问题等都还没有展开讨论。已有的研究成果, 部分观点还存在分歧。如对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测试的内容和途径各异,因而导致部分研 究成果有出入。类似这种情况的产生,反映了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开展的不足,还存 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3.2 未来展望 1)今后要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探讨,鼓励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者 和科研人员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领域,相关的研究理论非常薄弱,难以满足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加 强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的理论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今后要促进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加大科研投入,搭建 学术交流平台,促使相关研究朝科学化迈进。

3)今后要加强同国外体育院校或系的对流活动。国外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特 别是美国,已经走上了一条科学化的道路。其理论的丰富,深入的研究,已经为体育院校学 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保障。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育院校的先进理念和成果,有 助于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飞速发展。

4 结束语

从上述研究中发现,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还处在非常稚嫩的阶段。在高 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院校同样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转型期高等教育系 统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是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问 题。希望本篇拙作能为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也真心希望 今后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融入到研究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队伍中,共同为培养我国优秀 的体育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09,7:10.

[2]马健生,腾.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M].武汉:湖北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7:123.

[3]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5-8.

[4]吕艳男.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7,23(1):144.

[5]王彬.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7(4):35.

[6]王竹林.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分析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 06,6(2):96,97.

[7]张厚福.利用网络对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1(1):25.

[8]郭翔.网络化背景下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9,6(2):77.

[9]孙凌云.网络对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10(5):154.

[10]韩保根,郎文孝.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8,6:77,78.

[11]葛见珠.体育辅导员多重角色定位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21(5):70,71.

[12]赵越,高桂银,等.关于加强体育院校学生辅导员素质的几点思考[J].科学决策 ,2008,12:131.

[13]汤岩.关于体育院校学生辅导员素质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9(2):114.

[14]葛见珠,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9 ,17:199,201.

[15]徐伟宏.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 (8):87.

[16]王纯.2007年度中国学校体育论坛(之三)论文集[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2008,:175.

[17]刘素卿,刘素文,等.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研究[J].河北 体育学院学报,2002,16(4):69.

[18]刘英杰.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动处方干预[J].体育科学研究,2009 ,13(3):66.

[19]季浏,〔澳〕罗伯特J•科克比.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天 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7-11.

[20]褚跃德,王英春.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沈阳体 育学院学报,2009,28(6):63.

[21]李万虎.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成绩和个性特征与心理控制源倾向的关 系及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4):51.

[22]许声宏.社会需求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实习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 01,24(4):534.

[23]桂海荣.对体育院、系实习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20(4):91.

[24]韩凤月.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20(4):118.

[25]王晓春,白真.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2004,23(6):812,813.

[26]吴坚,康昌发.体育院校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如何选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26(2):85,86,87.

[27]沈钧毅.运用ISO9000标准构建体育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 [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4):54.

[28]朱汉义.从现代人才观析体育院校学生就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 2):58.

[29]王艳娜,李英玲,等.高校体育学院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情况的差距[J].中国 科技信息,2008,19:274.

[30]周庆柱.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9 :254.

[31]孙凌云.论学生社团在高等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 报,2004,18(2):52.

[32]胡鑫晔.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参与社区服务模式的研究[J].财经界(管理学家), 2008,6:134.

[33]马国义,易学.关于在体育院校开设社会性别课程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17(4):39.

[34]杨浏.论体育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4):32 .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全媒体;新闻人才;实践能力;探索

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当前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越来越摆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并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实践技能更加成为专业极力达成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更加倚重。本研究对天津体育学院新闻专业学生进行了实践能力方面的调查,还针对六所体育院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进行调研,分析了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特点和体育院校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资料,为本研究寻找理论支撑。

(二)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向天津体育学院新闻专业的2010-2013级的学生现场发放问卷135份,现场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回收率为99.3%。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并不得由他人代填。

2.访谈法:访谈10位天津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教研室任课教师和5位《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天津电视台等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问题。

(三)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收集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学统计方法和统计原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四)对比分析法: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六所院校新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

1.学生对自我实践能力缺乏信心。调查中认为自身的实践能力一般占48.0%,尤其是大二、大三年级中较多学生选择了此项,认为自身实践能力很好的主要是大四学生占4.9%,认为自身实践能力很差的主要是大一学生占6.5%。按照自信值为中等偏上的标准统计,占70%的学生认为自我实践能力一般,属于较强缺乏自信的范畴。(表1)但从数据值的变化状态看,通过学校的培养教育和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实践能力在不断提高。自信缺乏的警示也提示管理部门应每年听取学生意见,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实践活动。

2.学生希望实践活动多元化。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增强实践能力选项的依次排序为专业见习与实习、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学生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和勤工俭学,特别是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统计表中学生对学生社团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予以肯定,在实践中,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对社团的兴趣变化幅度较小,说明学生渴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为社团的管理部门应当审时度势制定好社团活动计划并积极推动实施。

3.被动式实践能力培养是主流。统汁结果,学生认为学校安排参加社会实践的次数是影响实践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占59.0%,其次是教师、学长的指导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把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排在了最后。这样一组数据在国外正好相反,美国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依靠学生自我完成的,他们有明确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教师的指导作用仅限于提出实践方向,而学校的责任就是有明确的实践要求和学分。在随后我们进行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中发现,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4.学生认为实践能力与就业成正比。调查结果显示,59.O%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的高低对就业有比较大的影响,有决定性影晌的占到12.7%。说明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十分重视,主要来源于两种观念,一是社会的共识,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表现突出;二是大学教育本身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社会协调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5.学生实习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统计结果显示,虽然“学校安排实习单位”首选率最高,但其它形式的实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学生实习工作呈多元化的态势。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学校集中安排实习在近年逐步增加,一方面学校重视实习效果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将实习作为检验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也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奠定基础。

(二)对六所体育院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进行调查与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选取了培养方案中含有实践内容的专业课和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在统计中,我们将教学计划中开设有实践(实验)内容的专业课程进行汇总比较,发现六所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必修课程中带有实践内容的课程门数大多在4-7门,但在专业课中所占的学时比重较小,特别是专门开设的必修实践课程极少。客观上讲,新闻专业在体育院校中属于新办专业,专业实践所需要的条件都在持续建设中,而新兴媒体的出现对媒体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技术技能将作为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需要体育院校不断认识和进一步改善实践条件,加强实践课程设置。

广州体育学院在专业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分配上较长,其次是天津体育学院。但从实践环节总体时间分配上看,北京体育大学排在前列,沈阳体院次之。据此分析发现,北京体育大学将专业实习分为校内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校内实习是指学生在第二学年参加院系统一安排的到校内各部门、协助各部门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实习,培养学生基本的行政能力和写作、人际沟通等能力。同时它还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新闻业务技能比赛、学术活动、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并且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并赋予一定学分;上海体育学院除对实习(见习)实践和毕业论文有明确的时问和学分的规定外,还在第六学期安排有4周2学分的实训活动,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沈阳体育学院对实践环节有明确的时间和学分要求,如:学生必须完成15个工作日的公益活动,利用寒暑假完成15个工作日的社会实践或就业创业活动;广州体育学院把社会实践、中期实习、毕业实习均安排在寒暑假期间,周数和学分规定较为明确,同时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俱乐部、科研活动与讲座、社会实践和拓展能力四大“校本课程”,特别是将专题实习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国内外某些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期间到相关媒体参与新闻实践活动;南京体育学院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寒暑假中完成7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天津体育学院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8学期,同时天津体育学院在天津各大媒体建立实习基地,在第5学期安排学生到相关基地参加8周的专业见习,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除此以外,第二课堂是天津体育学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特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学生社团形式实施,二是课余时间伺学生开放实验室,利用实验室进行专业实践。

三、存在问题

(一)实习(见习)环节和社会实践有待进一步的规范管理与监控

调查发现,体育院校大部分学生自己寻找适宜的实习单位,而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实习基地实习的占少数。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实习,便于管理,相对规范,能监控实习的进度及效果,也可以听到真实的反馈信息。而自找实习单位往往出现实习真空,造成专业实习流于形式,甚至个别学生托熟人找单位随便写“评语”、盖公章,敷衍了事。因而完全靠学生自觉性很难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实习(见习)时间安排有待科学化

从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学校将实习安排在大四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大部分已经修完,但在实际运行中许多学生反映,在实习过程中会感觉某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与不足,但实习结束后基本没有时间进行弥补或重修。还有的学生抱怨,大四正是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最后阶段,实习会带来影响。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面临难题

新闻专业本身是一个技能型、实用性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体育院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已成为普遍,此项工作也得到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学校往往在实习期间才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缺乏日常的系统性建设和维护,造成有些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进行实习。对于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各院校还没有达成共识,怎样解决好校内外实习的衔接,保证校外实习的效果,将成为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关键。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实践活动相脱节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的综合答卷,它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近些年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受到诸多质疑,多数院校以“”的方式防止抄袭现象。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大部分学生的选题与平时的实践活动关联度小,纯粹是为写论文而选题,或者哪方面的资料容易搜集就选哪方面的题目;其次,定题后不是按照计划展开认真细致的研究,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此时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的研究工作,从而失去了最初的研究目的,造成论文质量的下滑

四、对策与建议

体育新闻“是体育运动与新闻事业相互作用与渗透的产物。这一性质决定了体育新闻学具有新闻学与体育学这两类不同性质学科的边缘性和交叉性”。它“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休闲娱乐性、国际性、情感性”的鲜明特征,决定了“体育新闻的发展是通才发展,而不是专才发展”。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列入培养方案。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见习)改革,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改革实习内容、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果。将实习内容和时间有效分解,充分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完成实习阶段性任务,将综合集中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结不足,回校后进行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避开考研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尴尬,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重视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沟通与交流

从天津体育学院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效果来看,学校通过十二五品牌专业建设,重点投资建设了新闻学专业实验室和全媒体综合实验室,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打好基础。同时学生通过校内基地的实践,基本掌握了新闻学专业技能,为完成校外实习任务做好准备。近年来,学校还和实习单位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定期派人见习和实习,邀请实习单位专家进校讲座,组织教师到实习单位挂职锻炼,收到良好效果。

(三)将学生实践活动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完善科研实践过程

在不断完善管理条例和程序的基础上,在学生开题阶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科研实践,例如做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经过认真的社会调查和实验工作,积累科研数据,通过分析和归纳形成论文的基本观点和论据。也可要求学生在提交论文时要附有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详细的实验步骤等材料做支撑。

(四)建立全媒体综合实验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 核心课程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前言

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医学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为主,培养目标是康复医师?目前,我国康复医师的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临床上执行治疗方案的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却发展缓慢?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全国部分高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希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的设置,希望为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由两类人群组成?一类是来自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10所体育院校以及天津医科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3所医学及师范类院校的相关专业负责人,共计26人;另一类是来自西京医院康复科(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实习基地)、陕西康复医院康复科、陕西省兵器工业部521医院康复科等5所医院的康复科主任和教授,共计12人?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运动康复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计划以及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资料等;第二,专家访谈法。与近几年在教育部撰写运动康复专业培养方案的8名专家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第三,问卷调查法。对多所体育类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毕业考核环节、学生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期望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专家访谈结果

8名专家都认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实践环节应该加强,应结合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 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运用康复知识的能力?截至目前,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的毕业人数达145人,专业师资力量配比、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在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实践性教学对运动康复专业至关重要,如何使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全国各院校的学缘结构和办学特色不尽相同,各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方案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PT、OT师的职责、残疾运动员的医学分级、心脏病的康复、膝关节损伤的康复、骨科康复新技术新理论等是目前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对就业趋向有指导性意义的内容?

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基础科目(包括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应用性专业科目(专业基础课)、专业性科目(核心课程)等几个部分,其中每部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开设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包括物理疗法技术学、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等几类课程,同时增加实训环节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实习长达半年,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见表2)?

在对比开设康复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结合西安体育学院开办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制订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研讨团体,拟定了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以及相关学时的分配比例等?人才培养计划强调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同时强调了限选课和专选课的教学,分别以50%和15%的比例进行合理设置,并增加了临床医疗和基础医疗的课时。同时,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以1:1的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其中适当增加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此外,实习基地均为市级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室,同时编制了完整规范的教学实习指导大纲,并配以系统的考核方案?从2012届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来看,预期的培养目标并未达到,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调整与改革?改革思路如下:第一,准确把握教育定位,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正确制订评价体系与标准;第三,毕业考核形式多样化,重视实训操作?

4. 结论

(1)在对多所开办运动康复专业的高校调研之后,笔者发现,由于西安体育学院地处西北,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明确的就业范围就是在西北五省各级医院的康复科。

(2)运动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设置,虽然教育部在编写专业大纲时已经划定一定的核心课程范围,但应根据各院校特色保留基础内容,凸显特色课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就是西安体院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的特色?

(3)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新培养方案的毕业考核要求中应将毕业论文改为围绕医院大病历的毕业设计?

(4)结合我院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进行核心课程的设置,增加实习时间,将原有的10周实习时间增加至24周?

参考文献:

[1] 雷桂成:《体育院校运动康复方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第1期,第103-105页。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 http://,2008?

[3] 喻洪流、胡秀枋、沈力行、钱省三:《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教育发展》,《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第10卷第44期,第182-184页。

[4] 黎健民:《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教育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5卷第4期,第71-73页。

[5] 姚鸿恩、李宗珊、周军:《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7卷第4期,第1-5页。

[6]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5卷第1期,第96-98页。

[7] 刘政治、黄岩松、陈卓颐:《中医康复专业发展的前景探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0卷第3期,第95-97页。

[8] 戴红、卓大宏、卫波:《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第18卷第12期,第739-742页。

[9] 陈卓颐、罗治安:《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2卷第2期,第83-85页。

[10] 雷桂成:《体育院校运动康复方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第1期,第103-105页。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 毕业论文; 质量

作为体育院校中的学生,既要能武,也要能文,才称得上文武双全。所以毕业论文的规范撰写,就成为了体育院校教学实践的检验。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监督与管理,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前全国各类体育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对国内部分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和与部分参与论文工作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其论文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全国8所体育院系(北京、上海、武汉、天津、成都、沈阳、西安、南京)学生论文指导教师74人,本科毕业学生800人,其中男生603人,女生197人。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组通过CNKI、维普网阅读了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和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方面的文献,为得出最后研究成果奠定了较为丰富的基础。

⑵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了教师、学生2份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通过对问卷进行内容与结构效度的专家评价,其总体评价结果均为“合适”,对8所体育院系的教师74人、学生8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96%;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

⑶教学实验法 选择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三系2008-2010级学习乒乓球专项的学生181人为教改实验对象,其中男生108人,女生73人。时间为2010年9月-2011年9月,以一个学期为实验周期,共进行了两轮教学实验。

二、结果与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组通过对国内8所体育院校的毕业论文工作的问卷调查和总结,发现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⑴学生方面。进入21世纪,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加严重,学生的主要精力均集中在找工作上。以至于学生们将毕业论文当成课堂作业去对待,根本不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来完成,在答辩前应付一篇了事,东拼西凑,甚至抄袭、找人等等。

⑵教师方面。教师把大多数时间均用于教学,而其他时间也要用于对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和进行自我充实。极少的时间来进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显得精力不足。导致对学生不主动进行指导,而是等待学生主动请教,在论文期间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去做一概不知,不认真修改等等。

⑶其他方面。学校在论文工作的布置,没有仔细检查,暂无严格的管理措施,缺乏对教师是否进行有效指导的督促,所以导致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变成一种形式,管理方面的工作形同虚设,答辩也趋于成为走过场、人情分等现象大量存在,致使论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以上得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对本科毕业生撰写论文过程的追踪,学生的选题怎样去追踪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而指导教师又怎样在平时教学以外时间去指导学生,依据学生的兴趣去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管理人员怎样监督学生撰写过程,以及怎样对论文的质量进行调控管理,怎样形成切实可行、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上这些问题正是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

2.采取的对策

本研究课题以天津体育学院为阵地,历经一年两个学期的实践与探索,采用进行“跟踪管理”的办法,力求对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包括“选题”、“师生交流”和“管理评定”三个主要环节。

⑴选题过程中进行渗透式的指导教学。

论文选题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好坏,如果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能积极主动联系毕业生论文的选题,注意发现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细心渗透在做论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例如安排一些小论文、专业设计、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等等。可以促使学生在日常课的学习中去寻找和开发自己的毕业论文的兴趣所在,促成其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定向。

⑵紧密安排选题,适当核查。

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大多被安排在学年的最后一年第七、八学期。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充足时间去搜集资料,选题盲目,教师进行指导也较集中,学生也大都忙于寻找工作,故教师与学生均较不在意毕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如果把毕业论文分为非统一时间和统一时间,前者为准备、研究阶段(即渗透式教学阶段),后者为撰写、完成阶段(即论文答辩阶段)。准备、研究阶段安排在二年级上半学期开始,直到撰写论文,统一时间仍安排在毕业学期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与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保证论文的质量,也不耽误学生忙于就业。

⑶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开展选题。

学校选派指导教师时,要结合教师的科研方向与水平进行选派,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质量高与低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跟踪教师的科研方向。例如有的指导教师从事专业队训练,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自己训练经验传授于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追踪指导教师的方向,围绕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选题。有的学生研究学校体育健康问题、或者是全民健身热点,有的可能追踪教师思考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⑷获取前沿文献,发扬创新选题。

结合本身学科的特点,获取最前沿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调查研究,深入实践,以免仅仅在书本上纸上谈兵,使学生在社会中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注重平时文献资料的系统收集,禁止网络抄袭和拼凑现象的出现,并注重跟踪当前最为前沿的科研动态和实践方向。

⑸建立一套毕业论文管理追踪方案,从质和量上确保论文的完成。

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制订一套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制度和方案尤为重要。主要任务是按学科分组对各学校毕业设计全程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价,即从毕业设计的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并对各学校自查自评情况等进行检查;对通过实践得到有价值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得出整改意见,为学校评价和改进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从选题结果、论文成绩的评定与答辩到论文的评优,学院采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标准,根据毕业论文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控管理。

学校的各教研室设立毕业论文管理小组,组长由教研室主任担任,主要安排对各指导教师的日常指导工作和成绩评定进行调控管理,要注重日常的学术讨论交流和指导方法研讨会,三级互相联动,上下相互反馈,形成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毕业论文管理的关键在于具体落实每一个工作环节,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与规范化相结合。结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和学生就业现状,彻底转变当前的教育观念,理顺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

建立大学生实践中心、训练中心等,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做到在时间空间设施上的全方位开放。立足从学生选题、资料搜集、论文写作、成绩评判,树立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想,注重每一环节的调控与管理,才能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规范化,最终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盘浦.建立适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质童评佑体系田.江苏高教,2005.5

[2] 李俊龙、胡锋、古东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2

[3] 阎孝英.湖北省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22.

[4] 汪文榜.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19

_____________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美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3-0089-04

体育产业在当今社会是现代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必需依托一大批既懂体育、又懂经济,既懂赛事、又懂管理,既懂产业、又懂经营,既懂商家、又懂观众的综合性的专业人才为提供支撑。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培养人才中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相互配合整体构成,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面临诸多困境,特别体现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国内也有较多学者在体育产业管理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上曾提出过种种设想及建议。目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管理专业(Sport Indus-try Management)是一个设立十分广泛的热门专业。美国是公认的体育强国,在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也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通过比较研究其在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会发现并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及经验、教训,从而得到启发,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减少主观盲目性,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与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设置、不同性质的学分比例、学时等。从实用性角度分析当前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收集了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素质要求,以及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2.2 比较分析法 比较中美两所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同与不同。

2、结果与分析

2.1 中美两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体育产业管理课程分类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但参考多数学校的设置情况可以总结为:按修习要求,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和专业必修两种,选修课又分为限制选修和任意选修两种;按知识结构层次分类,课程设置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和选修课程四类。以下将以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为例,对两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表1)。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总学分为15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36学分,占总学分的89.47%,实践环节16学分,占总学分的10.52%。在课程安排中,公共课程35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5.73%;专业基础课6分占课程总学分的50.73%;选修课32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3.52%;实践环节具体实习得分情况为:每学期实习时间在56~84 h获得1学分;98~154 h获得2学分;168~210 h获得3学分。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学制共四年,其中授课124周,教学实践26周,社会实践41周。本科全部课程共计2 665学时(不含毕业实习、毕业论文),150学分。其中必修课1 661学时(84学分),占总学时的62.3%,选修课1 004学时(4分),占总学时的37.7%。教学实践环节17学分(军训1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

从表1看出,中美两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宏观设置方面,基本上趋于一致,即都是有必修、选修、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学分总量上也相差无几。

2.2 两所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差异性比较

2.2.1 两所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学制差异性 在学分总量上,美国的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体育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获得152学分即可毕业,中国的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要完成150学分方可毕业,获得相应的学位。就总学分要求看,两者相差不大。

但在学分获得上,由于两国的学制不同,差异较大,表现在:美国实行的完全学分制教育体制,学生学业完成的标准,主要以学分的获得为衡量准则,没有严格的学时要求,这就给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足够的弹性时间安排,提供了足够的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实践的发展空间。反观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连续在校学习的课时量要求,才能获取相应的学分,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属于传统的学年制教学体制,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陛的形成。比如,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必须上课30或者32学时才能获得2学分,没有规定某科目学习必须在限定的时间段要参加;天津体育学院规定必修课程连续性上足1 664学时,才能获得84学分,总计在校四年必须上满计划2 665学时,才能毕业,因此可以看出天津体育学院在学分获得上,有严格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上课时数的计划安排。

2.2.2 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内容性质差异性 天津体育学院公共必修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概论、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概论、公体课、就业指导等,很明显主要以强调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主要以大学写作研讨、艺术知识与经验、历史学、文学知识与经验、定量分析、哲学、社会与文化、科学素养、神学与宗教研究、道德伦理、职业道德研究、心理学基础、微积分、数学、宏观经济学原理、法律与社会、社会学简介、统计学等,体现的人文与自然教育。

因此,在公共必修课程中两者的差异表现为: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更加注重真正意义上通识教育的培养,涉及学科知识广泛,包括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语言课程类、法律类等。天津体院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对单薄。

2.2.3 专业必修课程数量差异性 专业必修课程也称之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体育产业管理“专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该行业特色人才的基础。在现代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中,十分注重该环节课程体系的质量与数量。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两所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中美两所高校都包括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同时也都设有体育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学等专业必修课程。

但从数量与比例上看,两校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共计23门之多,而天津体育学院仅为15门。因此,在总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上,美国的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专业课程比例达到总数的50.73%。天津体育学院专业必修课程学分总数只占到整个所开课程总量的30.34%,说明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在学科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更加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2.2.4 选修课程内容涉及领域差异性 选修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领域的目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在选修课程设置上拓展领域涉及到营销原则、会计学、信贷、体育管理简介、体育管理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赞助导论、体育基础财务、体育设施管理与运营、国际化体育产业、体育营销基础、体育传媒、体育管理法规、专题研究、体育组织管理、体育赞助、体育法、国际体育管理;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在选修课程内容设置上涉及到财政与税收、人力资源管理、体育公共关系学、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提高、科研方法、商务交流、广告学、电子商务、战略管理、体育产业前沿专题讲座、休闲体育与健身概论、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场馆物业管理概论、体育赞助导论、体育传播学、国外体育产业介绍等选修课程。

从选修课程内容涉及领域广度看,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主要选择范围集中在体育领域的课程为主,而天津体育学院涉及的范围较广,既有体育领域的知识,比如休闲体育与健身概论、体育、体育传播学等,又有经济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的知识。因此从选修课程作用的出发,笔者认为,我国的天津体育学院的选修课程内容设置较合理,能体现学生兴趣更加广泛性的特点要求。

2.2.5 实践课程实现形式的差异性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环节主要有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入学教育与军训以及参加学术活动内容。美国高校则侧重于参与性研究、社会实习及实验。在学分总量上没有差异性。但从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用性的培养要求看,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应用能力,重视与市场结合,能与相关单位长期保持密切联系,这样即能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公司进行实习或者参与体育赛事管理,又能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所以学生在整个过程不仅能够达到学分要求,而且积累了实际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在实践环节能真正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反观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实践环节,而且还有相当的比例(高于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但由于专业自身缺乏统一课程设置标准,多数仍采用以往的“放羊式”实习模式,未能达到设置实践课程的根本目的。比如毕业论文,有多少学生进行过创新性研究?社会实践有多少学生能深入到一线脚踏实地的工作?

总之,在实践环节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达到实践的目的要求,而天津体育学院更多只是流于一种毕业学分需要的形式,很难达到锻炼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目的。

3、完善中国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两所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合格的体育产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借鉴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完善。

3.1 拓展公共必修学科领域,增加专业必修比重在现代人才培养理念中,强调的是“通才+专才”培养模式,即“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类型。洛约拉大学在公共必修课程中涉及学科领域较多,同时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学分比重几乎占据总计专业学分的一半以上,使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了解更多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强化专业能力学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培养要求。而天津体育学院在公共基础能力知识培养方面,主要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知识占据了多数。在专业课程中,又没有体现出“专”的优势,因此建议在公共必修课程领域适当拓展,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增加学分比重,尽量与现代教育培养人才模式接轨。

3.2 调整实践内容,改变实践形式 实践是对检验理论,应用理论的重要手段。从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的目的看,主要是充实专业理论学习中应用性不足、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提前适应未来工作的社会环境等,是学校学习与社会工作的桥梁,在整个教育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议我国的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实践环节首先改变实践内容与形式,效仿洛约拉大学实践中的走进市场、感受体验、自主研究等内容与形式,彻底改变我国高校中普遍的“放羊式”的实习模式,其次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与跟踪制度,保障实习中人人参与、体验各种体育经营与管理落实到实处。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新闻;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37-02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目前有近 20 所高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为新闻学教育增加了新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创办于 2005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经初步构建并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2012 年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开始实施 2013 版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成、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梳理,使之规范化和系统化,并突出和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依据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新闻学是特别强调应用的人文学科,体育新闻专业更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对专业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如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对采写编评及摄录采播技术与能力的要求,实践能力也恰是体育传媒行业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只有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又能胜任各种岗位技能操作和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其次,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要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出发,提出本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将其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在 2013 版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系统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体育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专业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了解新闻与体育行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在新闻、出版、宣传领域从事策划采编、媒介经营管理及文化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新闻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实施方法

(一)完善教学计划,制定合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围绕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体育新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性,突出了应用性,将体育新闻专业的 23 门专业必修课分为三大类,学科理论课程、技术性的实务课程及实践平台课程。

理论性课程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等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以点带面着重介绍重要的理论,其余内容通过课外阅读书籍和讨论,研究论文等形式完成。如《中外新闻事业史》首先为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挑选重要史实和人物精讲,其余内容以作业和课外阅读形式进行,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查找报纸原件,探寻历史人物足迹等方式来还原历史,并在课上进行讲演。

对技术性的实务类课程如《体育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体育摄影》、《体育赛事报道》等增加了课程种类及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周。每个重点实务环节必须进行实践练习,如在《体育新闻编辑》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教学开始阶段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设计并完成一份报纸”,每人要从报纸的媒介定位、产品设计、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稿件的分析与选择、稿件的修改、新闻标题的制作、版面设计、实际版面制作几个环节,将报纸从设想到完成一份真正的报纸,实践整个报纸编辑环节,实现了人人动手、一对一的进行实践操作与指导。

实践平台类课程如《电视摄像与编辑》、《图片编辑》、《电视节目制作》、《体育播音与主持》、《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依托实验室将三分之二的教学环节安排在实验室或课堂之外,所有课程都要安排各种作品的实践,期末试卷不做纯理论与文字考核。

(二)完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是推进体育新闻专业改革的基础工程和保障,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得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新闻专业计划建设及升级演播厅(包括录音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平面排版与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体育主持模拟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这六大实验室针对不同课程和实践要求,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功能,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提高使用效益。从功能上看演播厅、电视编辑实验室、体育主持实验室将直接服务于电视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体育播音主持》等课程,平面排版设计实验室与摄影实验室服务于平面媒体模块课程包括《图片编辑》、《新闻编辑》、《摄影基础》等课程,新媒体实验室服务于新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营销》等课程。

同时,实验室与实训基地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帮助学校及其他专业进行技术培训、会议保障、科研与科技服务等工作,使得实验室成为学校科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为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要求,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第二课堂及校内外实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开放型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堂活动将密切结合体育新闻专业的特点,利用体育学院的体育术科项目优势,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项目,为今后从事相关项目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可以丰富课外生活,加强身体锻炼。第二课堂提供了足球、篮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在固定时间提供场地,由运动训练专业指导员进行辅导。其次,针对专业技能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竞赛,如海报设计大赛、报纸版面设计大赛、体育解说员大赛、微电影创作大赛,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校内实践活动,能够对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同时,还与图书馆、大学生体育馆、继续教育学院进行全面合作,建校内实习平台,提供志愿者,新闻宣传等服务。

此外,赛事志愿者活动是长期坚持下来的特色,每年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中国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羽毛球冠军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中,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已经成为了固定的志愿者团队,在赛事期间提供了球员接待、赛场服务、票务服务、场地保障服务、媒体服务等工作,在多种志愿者活动中,许多学生通过接触赛事、球员、规则、体育记者,对赛事流程,运动项目,培育兴趣爱好,新闻技能实践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已经成为该项赛事的准专家。

在校外实习方面,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相继与《北京日报》体育部、中央电视台《体育星探》栏目、人民体育出版社、《田径》杂志社、乐视网等 20 余家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四)构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之前全部为毕业论文的形式,大部分毕业论文更偏向于理论和科研性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考核明显欠缺。在新版的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明确细化,毕业设计可以以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两种形式来完成,毕业论文对选题、格式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论据论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毕业作品可从平面、电视、新媒体三个模块中选择相应的新闻作品做为毕业设计,同时对毕业作品在设计、主题、数量、规范、展示等方面提出要求。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助力实践教学

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体教师,要形成联系实际,以实战出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加强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支撑实践教学

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是体育新闻专业的基础工程和根基,对实践教学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逐步整合教师资源形成平面、电视和新媒体三个研究方向,争取每门课程能够由两到三名教师进行讲授互助提高,形成专业强势。

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鼓励教师横跨两个或三个研究方向。每学期对教师要进行单独或集体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运动项目知识培训、摄影摄像技术培训、网络技术培训、新媒体行业进展培训、电视包装培训、演播室节目创新、平面创意培训等等,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对表现出色的教师及实验室进行表彰和奖励。

在教材编写方面,目前已经有两套系列教材,体育新闻传播系列教材及体育新闻实训系列教材,同时对国外体育新闻实务研究的系列著作正在编译中。届时将形成三套系列教材,能够对体育新闻专业实践从理论和实务层面进行指导,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

广泛与校外名师及体育新闻行业工作者合作,通过校内讲座,项目合作,邀请进入课堂教学等环节。

(三)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护航实践教学

科学管理必须要有规章制度进行保障,为使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精神下,将逐步修订和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要求、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第二课堂管理规定》、《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新闻实验中心管理规定》、《新闻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规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管理更趋于规范化,为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盛,黄刚,王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 喻淑兰.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摘 要 全

>>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探析 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问题及路径探析 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强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之探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策略探析 多元化价值观背景下主导价值观的重构探析 探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探析 幼教模式多元化背景下幼儿园建筑空间持续利用设计探析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问题探析 多元化背景下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化路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多元化探析 多元化战略背景下的企业并购 社会多元化下的网络政治生态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探析 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活动的多元化评价 多元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 多元化战略的“玩家路径”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陈喜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全运会运作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137.

[3] 楼小飞.全运会市场开发的历史沿革、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7-l2.

[4] 江姗姗.南京十运会赛事旅游资源开发中相关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54-56.

[5] 于文谦,王岳.承办全运会效益最佳化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16.

[6] 于文谦,王岳.承办全运会效益最佳化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17.

[7] 百度.城市生态系统[EB/OL].http:///view/46599.htm.2011.09.26.

[8] 杨志峰,徐琳瑜.城市生态规划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9] 陈喜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全运会运作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138.

[10] 朱欣华.武汉城市生态系统的体育生态规划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0-73.

[11] 孙波.山东省大众生态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26.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回顾:体育新闻教育应运而生

1985年,上海体育学院为适应新闻媒体的需求,经专家论证在全国率先试办体育新闻专业。当时,上海体育学院从在校的83级学生中选拔了16名政治表现好、热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每周10节的新闻写作专业理论课;1987年,该校体育新闻写作班从87级新生中挑选了11名高考成绩好的体育类学生从一年级起开始培养。1989年教育部批准上海体育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体育新闻专业,并于1994年正式成立体育新闻系。

随着1999年新办本科专业权力下放到各省一级批准,不少体育学院相继开办体育新闻专业,一些综合院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也开设体育新闻方向和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进行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高校共22所,其中体育院校11所;综合类大学8所(含只开设相关课程);其他院校3所。

25年来,国内的体育新闻院系体育新闻教育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上海体育学院2007年修订的本科教学计划增加了实践教学和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该系利用上海国际赛事较多的优势,鼓励学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体育赛事采访报道,提高英语口语和体育新闻采访专业能力。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学(体育新闻)专业从2006年开始,根据学生就业取向和课程间的关系设置模块,要求学生至少选修其中的两个完整模块,模块内的课程有知识和能力的内在联系,整体上适应某一领域的就业需求。

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成立,2005年起每年举办年会,这为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本科生培养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成都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先后于1997年和2000年招收了体育新闻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创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新闻高层次人才培养之先河。

创新:体育新闻教育顺势而上

在新闻教育创新方面,各个体育新闻院系做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关于课程教学改革

体育院校办新闻专业,要在新闻通识的基础上体现体育特色,因而新闻课程和体育课程的数量、结构等问题需要解决。经过创新,各个院系摸索出适合本系的体育专业知识类课程。

西安体育学院主要由体育公共教研室为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体育公共课,讲解赛事知识。广州体育学院开设《体育观赏》和《竞赛规则》两门课。成都体育学院原先让术科老师开设体育项目课程,但是项目多,占用课时长,效果也不好。之后开设《赛事报道概论》课程,这门课程内容包括4个方面:热门项目介绍、世界知名赛事的介绍、世界知名俱乐部的历史发展、体育史等。上海体育学院开设了《运动项目分析》课程,介绍一些运动项目的规则等。沈阳体育学院此前请10个项目的专业老师给新闻系的学生上课,但效果不佳。现在通过选修课为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公共体育课,让学生在10个项目中选2个项目,学精学透。

2.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体育新闻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成都体育学院的数据显示,早先该系有60%的毕业生到媒体工作,其中60%是在体育媒体;现在这两个数据分别为40%和30%。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体育新闻专业特色之一。

广州体育学院利用3个暑期的3个月时间进行课外学习。大一学生暑假进行社会调查,配备指导老师,完成调查报告;大二学生暑假开始到媒体实习,发表作品;大三则进行大实习。在课堂上,则增加采写编评、非线性编辑操作、电子排版等课程,把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学习和实践实习有机结合起来。

北京体育大学尝试开设一门高端课程,把所有需要实践的部分拿出来,统一开一门实践课。如让学生从策划开始,从头到尾完成一期报纸或者一部DV。沈阳体育学院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学时不够,课后靠老师义务加班也不现实,因此尝试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如编一张报纸或拍一部DV来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等。成都体育学院设立了“新闻艺术节”,安排两天时间,进行“5+1”模式的比赛。“5”是指主持人、网页设计、DV、摄影和新闻作品的比赛,“1”是变化的比赛项目,如舞台剧、诗朗诵等。78%的同学至少参加过一个项目,所有裁判都是媒体或广告公司等人员,这样不仅让同学觉得很专业,也加强了专业和用人单位的沟通。

展望:体育新闻教育迎难而进

在研讨会的分组讨论中,一些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生从业界角度对体育新闻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各抒己见。

《海峡消费报》社长林永龙1987年毕业后在《福建日报》先后在8个部门工作,他认为新闻系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培养人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文新报业集团的季方认为,现在对于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通过三四年时间培养全能型人才可能性非常小,因此需要多掌握些技能性的知识。语言方面,除英语外,他希望学校能够多开设些小语种的选修课。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足球之夜》制片人李宝石提出,体育最为核心的是应当遵守规则,学生应该理解体育对人的塑造。《深圳特区报》体育部主任陈强认为,大学的四年时间主要是掌握学习方法,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的打算。他建议学生可以考虑到二线城市发展,并利用体育学院毕业生网络资源。上海电视台的汤敏认为,体育学院新闻系在体育报道中有很好的人脉基础,这对今后的采访非常有用。《长江日报》体育部主任付岳强建议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利用大学这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多读、多看、多思考,尤其多看人文潮流方面的书籍,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体坛报》副总编徐勇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进行差异化竞争,建议大家学好新闻专业知识和体育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与重点院校学生竞争。■

上一篇:大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体育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