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2:12:17

社会现象议论文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学重心要侧重对该形式文体的把握

学生从学习汉字到对一些句子的描绘,再到写作一些简单的记叙文,最终到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写作阶段的演变其实是学生学习语文写作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这些节点都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针对不同形式的文体写作其实是有严格规范的,因此在学习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议论文的写作特征进行明确讲解,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的教学要点。

2.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并且准确把握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议论主体、议论形式和中心思想等等,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开始前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某一议题的选择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文章议论主体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选择议论文的主体出发加强学生对一些常见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的议论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辩证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还能让学生对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长远来看也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如何加强和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1.议论文的写作要具有辩证性思维模式

社会现象往往都是存在于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中,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而言,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前些时间讲到的我国旅游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到个人信用系统中去,针对这一轰动性新闻,就有了基本的议论分析素材。评价分析这种类型的社会现象时总会有一些解决途径或方法,我们在议论一些社会现象时总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作为学生也必须试着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

2.写作过程中议论文水平提升的要点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2篇

杂文的定义很广泛。我在此所说的杂文特指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内容上以关注社会普遍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为主的小品文。这样的文章以其具备的深刻的思想性、犀利的战斗性、幽默诙谐的语言而深受大众欢迎。好的杂文让人拍案叫绝,爱不释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良好的教育价值。写好这样的文章,对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作文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有具备时代感的论据。高考写作杂文式议论文时首先应强调审题。只有审准题目,才能找准论据。近几年的高考,各地纷纷在作文题目上降低审题的难度,以最大程度地让考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议论文写作中,审题仍然是重要的前提。只有审准题目,才能选择最合适的论据来论证观点。在根据审题结果选择具有时代感的论据时,学生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社会普遍的现象或习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或儒学基本经义、社会心理或人性等等。这些材料在论证时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证,可以透过现象寻找本质。选择这样的材料做论据,给人以生命的张力,鲜活的生命气息迎面而来。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有一篇文章叫《说面子》。这篇文章选择的材料就是存在在中华民族传统里的爱面子问题,通过对爱面子现象的辛辣讽刺,让人深思、警醒。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能透视现象提升思维深度。思想深刻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之一。而在哲学中,体现思想深刻的方法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发展眼光看事情、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看事情。杂文式议论文,主要通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去分析材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学生眼界狭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熟,很难写出具有深刻思想性的文章。杂文式议论文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材料,如何言之有物。我们以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为材料,在论证中就可以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隐藏其后的深层次的问题。每一个社会现象,我们都可以从社会心理、人性、文化心理、民族性格等角度去分析。通过剖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心理、文化的因素,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进而写出思想深刻的杂文式议论文。台湾作家柏杨在其作品《丑陋的中国人》中,入木三分地批判了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民族劣根性。柏杨先生正是通过剖析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现象或习惯,来揭示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的。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以材料的导向确定论证的结构。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批驳式、层进式、并列式等。杂文的结构主要是针对反面材料的批驳式和针对正面材料的层进式。如果选用反映社会不良习惯或现象的材料,应当选用批驳式。写作时,应当首先概述某种社会不良习惯或现象,然后透过现象分析蕴藏在内里的心理、人性等方面的内涵,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出新的号召。艾思奇在《再谈面子》中,首先列举了中国人好面子与丢脸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辨别英雄美人的方法,最后告诉大家清除猴性的重要。如果选用正面的材料,应当选用层进式的结构。写作时,先正面概述某种社会现象,然后剖析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发出号召,引导人们积极跟随这种社会现象的指引。

杂文式议论文的写作,应用修辞来装点文章的语言。杂文,不仅仅因其深刻的思想性、犀利的战斗力而吸引人,更因其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而超出一般的议论文。杂文的语言在一般议论文具备的准确的基础上,因其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而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在写作杂文式议论文时,要善于应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论证手法来强化此类议论文的文采。可以通过比喻的修辞来让语言生动形象,可以通过引用古典诗词来增强文章的文采与文化底蕴,可以通过反语来增加文章的诙谐幽默;还可以通过喻证法来增强说理的形象,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增强论据的说服力,可以通过概述荒谬的故事来增强文章的讽刺效果。鲁迅先生在《说面子》中,一连举了几个反面例子:穷人、富人捉虱子,袁世凯称帝送万民伞,小瘪三跟四大人说话。同时,文章又引用长川谷闲说盗泉的话揭示“面子”的秘密。整个文章显得生动活泼、一针见血。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生;语言运用

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写作中对各个方面的语文知识的灵活组建可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该阶段学生在写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做针对性指导。

一、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教学方式

1.教学重心需要侧重对该形式文体的把握

议论文的写作一般是在初中高年级的学习中出现的,因为从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从学习汉字到对一些句子的描绘,再到写作一些简单的叙述文,最终到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写作阶段的演变其实是学生在学习语文写作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其中这些节点都是语文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不同体裁的文体写作其实有一定标准,因此在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议论文的写作特征进行明确的讲解,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的重要教学要点。

2.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并且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议论主体和议论形式以及写作中心思想等,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开始前需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于某一议题的选择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文章议论主体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选择议论文的主体出发去加强学生对一些常见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的议论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辩证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于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长远来看,它也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1.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具有辩证性思维模式

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而言,往往都是存在于具体的事物发展规律中,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而言,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前段时间,一些媒体讲到我国旅游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系统中去,这种新闻类型使得我们在教学时有了基本的议论分析素材。在写作这类素材的文章时,学生在文中可以首先对事件进行评述,然后再去提出自身的想法,最好利用正反面的案例去对比,以便突出文中议论点;而作为学生,也必须试着这样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正是在这种写作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写作中的论点才更具有辩证意义。

2.写作过程中作文水平提升的要点

议论文的写作需要从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出发,然后分层论述,最后提炼中心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上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加强,其中准确定位文章的核心思想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核心思想就如同该篇文章的大脑,它统领着整个篇幅的基本走势和核心要点。对于读者而言,一般都会寻找全篇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否新颖,核心思想是否贴近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从这几个方向出发,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和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议论文写作教学主要注意的要点

1.语文写作教学需要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成出发

针对不同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前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摸底调查,然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且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写作内容的兴趣体现出来,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较好地反映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教师准备在教学开始前讨论“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一个话题,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去认定自己的理想,然后设想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写作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部分写作内容还必须包括理想给每个学生的激励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自己理想设定时的基本想法,因为学生在写作时的想法决定了写作的议论方向。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在议论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2.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主动组织语言的意识

简单来讲,学生能否很好地将不同的词语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并且通过自己习惯的语法结构展现出来,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在课堂内外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频率进行科学有效的调节规划,并且尽可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

总体来看,在具体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板块的认识和运用主要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写作形式与内容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写作教学,并且对教学情况做及时的总结分析,所以说该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也是教学主客体关系之间的联系和拓展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静.对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2).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小题,问的是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文章开头一段举到了事例,是不是论据呢?事例是不是论据,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下文是否对它进行了分析,二是看是否用它去证明了论点。根据下文看,既没有对它进行分析,又没有用它去证明论点,显然不是论据。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从上下文来看,它的引出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不难看出,故不再赘述。现在的问题是答案怎么写最准确,能得满分。这类题必须用这样的格式:用××引出××,答案是“用社会现象引出论题”,如果写成“用现象引出论题”,粗看也可以,但不准确,不具体,不能得满分;如果写成“用个别现象引出论题”,是否可以呢?那就得弄清这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我们看原文,原文写到“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可见,不是个别现象,再说,文中不只提到了一些年轻人,还提到了一些成功人士,这就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说是社会现象。阅读分析答案必须要准确,不能大概,否则就要失分。

第2题是让补充句子,这肯定不是考背诵,就不要去想原文是什么句子了。那怎么做呢?别说试题还告诉了我们结合上下文,即使不告诉我们,这类题也一定是根据上下文推出来的。怎么推?方法是看上下文的内容是一个意思还是两个意思。如果是两个意思,它就是承上启下句,前半句承上,后半句启下,这类题应该是这方面的多。如果上下文是一个意思,空白的那句话,肯定一看上下文,只能说那样一句话,非他莫属。

第3题是结合语境分析一些特殊句子的意思,这也是经常考的题。因为这类句子都不是表面意思,而是含义,所以,不能望文生义,必须得仔细分析。怎么分析?特殊句子是“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一看就知道是用此比彼。关键是要弄清用什么比什么,才能准确说出含义。此句是蛋和鸡两个事物,而上文是“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说的是文章和作者,也是两个事物,对照上下文不难看出用什么比什么,鸡下蛋,作者写文章,可见鸡即作者,蛋即文章。那含义就是“何必非要看到写文章的作者呢”。这类题就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

至于第4段的论点(即第4题),这种论点样式比较少见,是需要稍微提炼的。我经常给学生讲找论点的方法,文章的论点大部分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在文章开头一定要注意表达观点的句子,至于这个(这些)表达观点的句子是不是论点,还得看下文是否论证它。第4段,若把它作为一篇小议论文,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三个表达观点的句子,第二句从感觉上就能感觉出不可能是论点,那么是第一句呢,还是第三句呢?看后文的论据论证。“潜心书斋”,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到公共场合,“避居一角”,都与寂寞相伴,而他少年寂寞,晚年寂寞,真可谓耐得住寂寞。“少年成名”,“慕名来访”,说明他做出了学问,成就了大事。细分析,两句话都论述到了,到底哪个是论点呢?第一句不合适,第三句不合适,只有把两句融合到一块儿才能和论据相照应。分析议论文要注意这种“融合”的情况。

第5题是补论据,是事实论据。这一题要做好,做完整,得满分,首先是对“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的理解,只有理解准确了这句话,才能举出恰当的例子。而“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两个短语又是这句话的关键,你举的例子必须是在“忍”,在等待。在忍什么呢?在等待什么呢?在等机会出山,在等机会报仇,在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你举的例子就得是这样的例子。写例子的时候,既不能写成记叙文那样详细,又不能只是一句话没有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必须有两个部分:怎样忍——干什么大事。分别照应上文的“在等待中”和“对机会的窥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就是忍,就是等待。而报仇雪恨,施展抱负照应“对机会的窥伺”。如果只写越王勾践,或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及诸葛亮隐居隆中,就不全面,就没有写出“对机会的窥伺”,不能得满分。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5篇

应江苏都市网之邀,金陵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与江苏都市网网友和现代快报读者通过视频交流对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的分析。

众多网友非常关注2008年作文总分从60分增至70分,喻老师认为,面对这种变化无需担心,如果能在学校练习之外再写作五篇作文,走进考场时就会心里有底。喻老师还特别为快报读者准备了六点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大家按此复习。

喻旭初老师建议,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除了老师要求的作文外,至少要写五篇文章。写一篇话题作文,两篇材料作文,两篇命题作文。江苏自主命题的前两年是话题作文,最近两年是命题作文,可以说命题作文是传统方式的回归。

具体来说,这五篇作文建议两篇写记叙文,三篇写议论文,再具体些,两篇记叙文中第一篇写历史人物,第二篇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第二篇文章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可以写你的父母亲,可以写老师,可以写朋友,可以写你熟悉的其他人,更可以写你自己。三篇议论文,第一篇就某一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篇议论文,就社会现象,第三篇议论文,就某一个自然现象发表看法。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6篇

在平时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中,自感其议论文的习作是比较棘手的。学生虽然在叙事性文体的写作中已经具备着一定的议论和抒情的能力,但到了比较正规的议论文写作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写来写去还是十足意义上的记叙文,只不过是里面带有点滴议论罢了。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感到为学生夯实基础尤其重要。

一、需让学生掌握议论的笔调

论文包含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从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议论文看,多半或者完全就是立论型的论文。那么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论文的笔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还不知晓论文与其他叙事性文体的笔调的异同,那是很难写出像模像样的论文来的。论文的笔调有着怎样的特征?需要和学生去讲明?从语文的高度实践性看,议论文笔调的认识能力还应当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譬如,教材文本中也有许多论文的出现,学生在阅读感悟论文时,我们就必须多长个心眼儿,从议论文的笔调特色上去教学生学习议论文。让学生去多读那些充满议论特色的语言,让学生能够从诸多的议论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关的语言特色。如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就是议论文笔调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色,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中,就让学生从文中感受这样的特色。如学习了鲁迅的《雪》后,随着课文的安排,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涉猎得到的是四位作者对《雪》的评论性文章,像王蒙就以《读〈雪〉需要联想》告诉人们具体的解读方法,提出“需要联想的读《雪》”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学习这样的四篇评论性论文,我们必须让学生领悟议论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但用语都相当的准确和严密。所以,应当让学生多读,学生在多读中才可能产生语言准确和严密的感受。

二、需让学生掌握论据的特征

议论文的写作不是说大话、说空话,作为初中学生而言,对于议论文的观点需要进行事实论证。这里面就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是不大可能会从逻辑事理的角度阐明自己观点的,一般多是以事实进行论证。平时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往往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进行事实论证时,学生将所运用的事实比较完整地记叙下来,失去了议论文的写作意义,让人们看了会感到就是一种“四不像”文体。怎么办?需要让学生能够知晓并且掌握议论文的论据特征。首先需要告诉学生的是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是具有充分说服力和论证能力的社会现象,如我们要阐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论点,那就需要足够的实例来进行论证,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说近现代的。但需要学生能够比较具体地通过相关的论文知晓这样的道理:议论文的事实论据,与叙事性文体中的实例有相同点,但叙述时议论文都是概括性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具有优秀文化特色的叙事性作品,多让学生简洁地加以概括。学生平时多概括,则可从相关意义上形成较强的概括能力,那习作议论文需要运用事实进行论证时,便不至于漫无边际地叙述实例进行论证。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也显得比过去有力得多。当然,论据也不仅仅就是事实论据,还有其他之多种论证途径,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增进了解。

三、需让学生掌握论证的途径

应当说,初中生还不能认识到,习作议论文实际上就是和人就某问题进行讨论,告诉别人相关的道理,让别人能够接纳自己。也许有人会错误地以为,议论文的写作就是去告诉别人道理,只要能够咄咄逼人,那别人就可以接受,这应当说是对议论文写作的曲解。因此对于初中生议论文写作,我们需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掌握一般性议论文的论证途径。譬如,为了阐明自己的道理,需要让对方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是完全可以采用修辞手段的,如果能够在阐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修辞,就可以使自己所阐明观点鲜明、生动,且具有着强烈的感彩。如鲁迅先生在对进步青年阐明自己要多读书之观点时,举出蜜蜂要多酿蜜就必须去多采花的生动比喻,促使对方比较愉悦地接受所要说明的道理。应当说,鲁迅先生在当时的背景下,让进步青年去读书,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定的艺术。

初中生习作议论文,应当不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重头戏,但并非就可以放弃。即使初中没有相关论文写作的要求,我们也应当充分思考学生习作议论文的基础问题,让学生能够比较简单地阐述对相关问题的见解。因此,对初中议论文写作有其思考的必要,更有其思考和实践的必需。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7篇

一、深入课文学习,把握议论文体

初中第六册教材前三个单元安排的都是议论文的篇目,安排如此多的篇目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议论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分析论据,掌握论证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很快读懂议论文文章,解决相关问题,为后面议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等相关评论报道

笔者每天布置学生回家听广播、看报纸;观看电视评论报道,并利用晨读时间把自己看过的内容进行评议。学生刚开始评议时不能切中要害,只是泛泛而谈。经过多次指导,长时间训练,学生对社会生活及周围一切开始留心关注,部分学生针对相关报道能发表深刻的见解。这项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交流,共同话题也逐渐多起来,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开展讲演会、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关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笔者又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熟悉的校园现象、社会现象开展讲演会、辩论会。如“树立正气”“谈节约”“开卷是否有益”等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搜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大量的材料,缺乏材料,文章就会空洞无物,显得苍白无力。那么,材料从哪来呢?需要积累。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布置学生每天从课本、课外书以及网上相关资料中搜集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进行评议写出感悟。经过训练,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逐渐加强,认识水平逐步提高。

五、指导写作,加强训练

训练必须经过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笔者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入题,指导学生提炼观点,如“小议抄作业现象”“如何对待早恋现象”“谈上网的认识”等等。学生能很快提炼出观点并引用资料进行说理。在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理,观点正确的情况下,笔者又进一步从学生的行为养成,社会规范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如训练学生写作“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做人要诚实”等着重培养学生从某一个角度立意,引用名人典型材料进行说理。在此基础上,又结合材料作文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经过不同层次的训练,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上不但入了门,而且出现了许多好作品。

由此可见,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正确指点,科学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作文;议论文;关注现实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86

一、议论文弊端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发现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上存在着材料老旧,脱离现实的弊端。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材料不是屈原、陶渊明,就是李白、坡,千人一面,没有什么新鲜感。造成这一弊端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学生写作时存在着功利化思想,觉得历史材料便于把握,且有许多用的比较好的现成语段,便于直接套作。

2.缺乏正确的引导。现代化的网络传媒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但我们在教学中却缺乏这方面的引导。而且,多数学生更乐于通过媒体了解体育明星、娱乐明星的动向或轶事。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只关注这些流行的意识形态所创造的时尚,那必定会导致学生手中可运用的材料寥寥,只能向“故纸堆”里寻找。

以上这些原因,相信很多学生都深有同感。然而,作为有独立思想的当代高中生,我们不应沉浸在这些伪咏史怀人题材的套作中难以自拔,而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在写作中结合现实,为文章注入新鲜血液,让自己的文字充满活力。

二、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现实材料要与中心论点紧密结合。在议论文写作中联系现实,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材料要紧扣中心论点。我们在写作中不能为了联系现实而生搬硬套,如果所选的材料不能支持观点,那么整篇文章就会苍白空洞,缺乏说服力。我们要选取那些能够恰到好处证明自己观点并能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材料。比如,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以“智慧”为关键词,畅谈对“智慧”的理解。有一篇满分作文《“倔”和“笨”的力量》,这位小作者将论点确定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并在行文中结合论点,选择了“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的事例。小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罗列事例,而是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对江衍振老先生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甘坐冷板凳、严谨态度的礼赞,并对当下文坛的浮躁之风进行了批判。这样对比论证,深刻指出了现今社会存在的急功近利,唯效率论的危害,表现出了逻辑张力,引发读者的深思,切实做到了作文对生活意义的揭示及升华。

2.现实材料形式多样,为文灵动多变。在写作中,学生往往喜欢使用大量内容相似的“详例”,这就造成作文结构单一,材料同质化严重,缺少论证思维的纵深性。即使使用了现实材料,也会因此而在论证效果上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中将“详例”与“泛例”相结合。比如,2015年新课标Ⅱ卷满分作文《蹊径之上》,小作者为了论证“最美风采在于用新的思想与理念去引领创新”这一论点,采取了“详例”与“泛例”相结合的方法。详例使用了“订餐软件‘饿了么’横空出世,开启了网络订餐配送流程一体化的时代,企业经营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最新事例。在此基础上,作者由小到大,从创新对企业的作用谈到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屈辱的近代史往往是国人不愿回忆的,也因此为了不再次沦为‘落后就挨打’的对象,中国人不断奋进着,创新型人才也在不断地出现,带领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超级计算机、探月工程、航母作业纷纷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试想,若是没有这些为了创新而做出的努力,我们真的还能获得像现在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吗?”引文中关于订餐软件“饿了么”的记述属于“详例”,具有代表性,能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极具说服力;后面的一段引文是“泛例”,所谓的“泛例”就是概括性的社会现象,舍弃了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将材料加以归纳概括,揭示某种社会现象,在作文的广度上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在议论文写作中联系现实部分,既可以贯穿全篇,这种情况,多以针砭时弊的内容居多;也可以集中于文章的中后部分,多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材料立体而丰富。这需要学生根据自己驾驭语言的水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形式。

3.联系现实必须客观冷静,不能偏激。我们在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太尽如人意的事情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度”。一篇对社会有价值的文章,绝不是充满非理性的“谩骂”,而是客观冷静地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比如,2015年江苏卷的一篇优秀作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作者在评价这一社会现象时,并没有愤世嫉俗,而是客观冷静,这份平静更能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引人深思。

总之,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关注社会热点,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文章。

参考文献:

[1] 杨治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谈议论文的联系现实[J].作文通讯:高中版,2010(2):35-38.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打造高考作文亮点,在立意境界、析理抒情、知识底蕴、手法运用上分别要有“高度”、“深度”、“厚度”、“广度”。

关键词:作文亮点;打造;“度”

高考作文要有亮点,如果没有亮点,文章很难脱颖而出,就谈不上得到高分了。纵观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它们都有不少亮点。亮点主要是指吸引人的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超凡脱俗之点,出彩、出新的激动人心之点。如何打造亮点?打造高考作文亮点要有“度”――立意境界要有“高度”,析理抒情要有“深度”,知识底蕴要有“厚度”,手法运用要有“广度”。

一、立意境界要有“高度”

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在立意境界上都应有“高度”。“意”当存高远。所立之“意”,能反映显示题旨的主流本质、最大价值取向及思想品德要求。立意高远是写好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要达到立意上的“高度”,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分挖掘题目或作文材料的内蕴,对文题的理解不能肤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现象背后更为深刻的道理,能给人以启迪。议论文的“立意高远”,主要表现为观点新颖而正确,立论宏大,立言不凡,境界高远。记叙文的立意应能够做到洞察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揭示素材的普遍意义,以小见大,以点滴小事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影子,展露健康高尚的意趣。如2010年重庆卷的“难题”,一获满分的考生跳出“自我所遇难题”的立意俗套,从“民族青年”这群体对象出发,揭示他们缺乏激情、豪气、壮志的精神状态,呼唤他们直面难题、攻克难题并做“让生命与日月争辉”的热血青年。此文立意新颖不俗,内涵丰富深远。湖南题为《早》的一篇满分记叙文立意也高人一等――“我们经历了漫漫的长夜与虚无的梦,想要一点点现实的温暖,一杯豆浆,一片阳光,一声鸟叫,或者你的一句‘早安’”,站在时代的高度,呼唤“早安”――呼唤温暖和关爱,抨击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再如广东题为《与你为邻》的一篇满分记叙文,作者站在时代与现实的高度关注了“高考移民”现象,发出“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的呼喊,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显得与众不同。

从高考优秀作文来看,在立意上如果能具有生命、环境、和谐、文化传统、科学发展和感恩等意识,境界就会高人一等,胜人一筹。

二、析理抒情要有“深度”

在“理趣”与“情趣”上应有“深度”――议论文的析理、散文(包括记叙文)的抒情都应有深度。析理的“深度”主要是指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通过分析使人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析理越有深度,文章就越有说服力,越有社会价值,作文也越容易得高分。议论文析理的深度,一是体现在主题的挖掘上。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要想析理有深度,首先就要求主题的挖掘要深,站在较高的高度上去认识事理;二是体现在严密的论证结构上。议论文有着严密的论证结构,文章形式上再怎么变化,也打不破这种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引论(提出问题)部分、本论(分析问题)部分、结论(解决问题)部分;三是体现在事理的深入分析上。议论文以议论为主,既然要议论,就要对事理作深入的分析,如不作分析,文章就是素材的罗列,不能称之为议论文。

前面提到的满分作文《难题》,在分析论证上就显得有深度。主题的挖掘的深度从立意上就可以看出。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严密的:从整体上看,全文采用的是层(递)进式结构――由“是什么”到“怎么样”,逻辑严密。从局部看,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开头先总述难题――“如何找回青年的激情、青年的豪气、青年的壮志,已经成了难题”,然后分述――“是的,找回青年的激情已经成为难题”、“是的,找回青年的豪气已经成为难题”、“是的,找回青年的壮志已经成为难题”。这样的论述是层层深入,自然具有深度。在事理的分析上,本文也很深入。文章在揭示并分析了当代青年缺乏激情、豪气、壮志的精神状态之后,作者进一步指出:“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怎样才能找回青春失落的激情,豪气与壮志?”然后引用一些名言警句,用诗化的语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青年们,看一看“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人生八尺躯”,学一学……品一品……悟一悟“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深入分析很到位。

议论文重说理,记叙文重抒情。抒情也要讲究有深度,不能无病,有时还要讲究一点含蓄蕴藉。前面提到的满分作文《与你为邻》,据说是今年广东省高考首篇满分作文,把阅卷老师感动得落泪。究其原因,主要是情真意切,抒情上很有深度。文章叙述的是“我”与同桌(安徽学生)交往及其因户籍问题不得不回原籍高考的故事,表达了“我”对他及其类似人的命运的担忧和祝福之情。作者揭露了一个现实的“高考移民”现象,用心去感悟生活,自己的切身感受通过剥笋的形式慢慢展开,抒发一种源自内心的感触,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感情真实、健康,有分寸感,情感抒发上达到了一般考生难以企及的深度。

三、知识底蕴要有“厚度”

底蕴,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也有“详细的内容”之意。在知识底蕴上要有厚度,一是指作者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思想、有修养,一是指文章要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叙事写景,说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展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一篇有底蕴的作文,肯定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的知识底蕴主要表现为善引古诗文词句、褒贬历史、指点江山、叙写风土民俗等方面,另外巧选句式、善用修辞,妙语连珠、凸现害智哲理也可看作是有底蕴的表现。《难题》一文还可看出作者扎实而丰厚的文学积淀。作者广博而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等名句,既准确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又较完美地彰显出文采。河南的满分作文《坚守心中的月亮树》除了善用修辞(对偶、引用、比喻等)外,还用了梭罗、庄子等富有文化和历史底蕴的素材,表达了要“坚守我的本真”的思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历史的厚重感。“底蕴深厚”,在2010年高考散文佳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四、手法运用要有“广度”

表现手法不能单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法,在手法运用上要有“广度”。议论文不能一味地只用例证,记叙文不能只是叙述,散文也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抒情,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多种手法。

议论文在论证上,除了常用的例证法外,还应有对比论证、喻证、引证等方法。《难题》除了例证、引证之外,还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如对比论证:温总理能做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体现出个年过花甲老人的壮志。面对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话,青年们难道不该羞愧吗?这一对比,突出了青年要“找回青春失落的激情、豪气与壮志”并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修辞上除了引用之外,还综合运用了排比、反问、设问、比喻、对比等等多种手法,在表情达意和文采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散文这种文体本身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记叙文除了记叙之外,常用的表达方式还有描写、抒情,另外还可以有议论。《与你为邻》一文语言生动,运用了多种手法,有铺垫,有悬念,有转折,有升华,末尾点题:“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尽管是记叙文,但文章思维独特,逻辑严密,用剥笋的形式展开,抒情上很有震憾人心的力量。2010年高考记叙文佳作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社会现象议论文范文第10篇

议论文多为一幅图,有时也有两幅,这类作文的时态通常用一般现在时,可以分三段写。一般第一段先描述看图内容。第二段描述从图中影射出的社会现象。第三段则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下面请看这幅图:

第一步:审题

审题时要观透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列出要点:先描述图的内容。如1.网吧;2.双叉从招牌上掉下来;3.成绩差;4.对学生有害无益。然后描述存在的社会现象,如:一些学生上网成瘾以及沉溺于网吧有哪些不利因素。把这些要点找出来。5.上网成瘾;6.学生学习不集中;7.学习成绩差;8.浪费时间;9.很有可能交友不当;10.对学习失去兴趣;11.成绩不及格。

第二步:以词及点,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写出每句话的细节要点

1. a net bar

2.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3. become poor in study

4. do more harm than good

5. be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6.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7. give rise to their bad academic performance

8. waste a lot of time

9. be likely to make friends with bad guys

10. lost interest in study

11.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第三步:联词成句,将上述要点的词语扩展成句子

1. A boy stands under a sign board of a net bar.

2. On his paper are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3. He is poor in study.

4. Going to net bars will do more harm than good.

5. Som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6. They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7. Not listening attentively in class and not doing homework give rise to their bad academic performance.

8. Going to net bars to play computer games wastes a lot of time.

9. Students are likely to make friends with bad guys.

10. They lose interest in study.

11. They will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第四步:合并要点,把两句或三句合并成一句,这样文章就会出现高级句式

如,我们可以把1、2、3句合并成并列复合句:A boy stands under a sign board of a net bar and on his paper are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which means he becomes poor in study.

把5、6句合并:Students who are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再把10、11句合并成一句:One who has lost interest in study will certainly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另外,对文中的现象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增加与文中有关的相关信息,如:we should learn a lesson from the boy’s failure. Teenagers can’t go to net bars.

最后联句成文,拓展,注意连贯性,利用一些表示转折、因果、递进等关系的并列连词和过渡词,把句子连接起来,表达到位,按情节发展先后,承上启下整理成文。请看范文:

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 a boy stands under a sign board of a net bar. On his paper are a couple of crosses falling from the sign board, which means he becomes poor in study.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at the students often go to net bars will do harm to their studies. First, students addicted to the computer games can’t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their studies. It is not listening attentively in class and not doing homework that give rise to their bad academic performance. What’s more, going to net bars to play computer games wastes a lot of time which students can make use of to study, such as doing homework, reading books and so on. In addition, Students are likely to make friends with bad guys there who will chang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One who has lost interest in study will certainly get low scores in exams.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we should learn a lesson from the boy’s failure. We should obey the law that teenagers can’t go to the Internet bars.

高考议论文体裁的英语看图作文提示:

完成这一类作文,首先要看懂图画,搞清题意的要求,要分析画面的主体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画面的表层含义是什么,有没有深层的东西和画龙点睛之笔?总之要从多方面分析读懂图画。尽力找出题意所在。在写作过程中,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开头(head)和主体(body)和结尾(conclusion).

开端为第一段:写明话题,亮出个人观点

主体为第二段(Reason A), (Reason B)和(Reason C)

结尾为第三段(Summary)

写作有六步骤:

一、 简要译出要点

二、 扩展成句

三、 合并要点

四、 增加信息

五、 修辞成文

六、 检查修正

上一篇:财产保险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形式与政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