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4:15:09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1篇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必须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坚定对理论的信念;需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缩短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激发起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找到正确的答案,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磨炼自己的品格和意志。思政课应该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为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有两个途径。一是组织学生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观学习。这种途径的优点是参与学生众多,主题教育鲜明,不足之处是由于理论课时比较紧,一个学期只能有1~2次,从教育内容上看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到企业、社区进行社会调研等活动。这种活动的优势是亲身参与,感受深。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参与的学生人数很少,对学生的影响力小;二是时间短,一般一周左右,稍长也就十天;三是花费多,路费、食宿费对学校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四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高职院校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做到满足社会需求,达到好的效果有一定难度。

三、本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如何从具体校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方式,我校思政部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暑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很好的尝试。

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包括三个环节。

1.暑期前动员部署。2011年6月暑期前,思政部印发《关于鼓励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指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提出各项要求,特别提出安全问题,告诫学生不要听信别人的花言巧语,不要误入传销团伙。印发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登记表,人手一份,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接受挑战。

2.开学后收集登记表和社会实践报告。思政部教师对社会实践报告逐一审阅并进行评比。评比的标准是过程、体会与收获。其中重要的是真情实感的体会和丰富的精神收获,以及甄别真伪,谨防抄袭,评定奖励等级。

3.召开经验交流与总结表彰会。召开有学院领导、全体思政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总结表彰会。在会上由思政部教师全面介绍情况,进行总结;然后让获奖学生代表交流经验与体会,并给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最后是学院领导讲话,进一步强调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勇敢地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的大课堂学习锻炼成长。

鼓励大学生暑期在自己家乡就近参加社会实践,有几大优势:第一,时间长,至少可以有一个月的时间;第二,在自己家乡,在父母身边工作,安全系数高,老师和学校可以比较放心;第三,学生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因为是乡里乡亲不太会受到侵犯。第四,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高职学生而言,走出校门后如何生存是摆在眼前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对社会生活有了最直接、最感性的体验,丰富了阅历,积累了从业的经验。

从学生的实践报告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家乡的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社会实践,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有进一步提高,对专业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职业道德有更多更深的体会,更增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想和信心;有一部分学生在工厂、餐馆打工,虽然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但是这样的打工经历,让他们对社会有了真切的了解,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对父母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通过实践,他们接触到了不同品性、不同性格的人,体会了与人交流、与人相处的滋味,更加完善了自己,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鼓励大学生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去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了解别人,学会同情与包容;了解职业生活,自觉规范言行,朝着职业要求的方向培养自己。总之,学生在完成学校课堂学习的同时,极有必要勇敢地走上社会,迎接挑战,锻炼成才。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生 顶岗实习社会实践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029-02

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是对社会实践在总体要求、工作原则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2012年2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总参谋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青年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对当代大学生的通过社会提高综合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协调、社会责任感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与经验积累,顶岗社会实践不仅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

一、用好顶岗实习平台,设计实践教育目标

为了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学校坚持动手能力要求强的专业实行“2+1”培养模式,每年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保证顶岗社会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比例。所谓的“2+1”模式是指前两年在校内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及技能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不能因为步入社会而成为教育的盲点,要拟定教育目标并加以有效实施是极为重要的。

1.学会共同生活

在企业的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共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工作上、个性上、生活习惯上的矛盾冲突,要避开、缓解与化解矛盾,就需要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与幽默,学会内心向“善”。我们也要利用共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宽宏大量的精神境界。当然这中间,需要老师的点拨也需要学生在共同生活中的感悟与总结。

2.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对社会漠不关心,缺乏爱心的现象。通过步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职业实践,深入接触社会,锻炼了社会参与能力,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能真切地面对,并试着思考与理解,用这种隐性教育的手段来渗透德育理念,端正人生态度,强化社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教育效果。

.巩固专业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抽象的,缺乏亲身体验,加之社会阅历少,常会导致理解力不强,似乎是学懂了,到了具体岗位却发现“用的”与“学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顶岗实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促进对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尽快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与专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用”。

4.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部分,肩负着向社会传播良好风范的使命,也承载着个人就业的压力,仅有课堂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全面培养及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并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打交道,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是巩固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就业的起跑点,更是学生发现不足与完善自我的又一个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使学生完成从“技能到能力”的内化与升华。

二、调动起三方积极性,明确共同育人职责

学生人手一本“顶岗实习指导手册”,这其中包括四部分内容:社会认知、职业思考、专业能力、沟通协作。学生每周进行一个方面的自我总结,一个月四次一个循环。针对专业能力部分,有其更为具体的指导说明,以手册为导向,教会学生思考与总结,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1.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要适应身份的转换,要以双重身份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发现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综合能力。

2.对学校的要求

每个专业每年执行顶岗社会实践前,都要出具分院文件,成立“XX专业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由教研室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技能目标;学生管理办公室会同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就业指导专干和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社会交往和技能掌握等方面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每方最终形成过程记载文本,由领导小组秘书处收回,作为学生顶岗成绩考核的依据。

3.对企业的要求

一是顶岗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多个对口专业或专业延伸岗位;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准员工”档案,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从业态度、劳动纪律、协作沟通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择优录用提供主要依据;三是派专业技术过硬的员工作为学生的顶岗指导教师,由校方发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聘书,就学生的“做人与做事”进行指导;四是排除不安全因素质,保证学生的顶岗期间的安全事项;五是对实习合格学生发放企业经历证书;六是对学生的表现,在学生离开企业时,就企业适应能力,专业处理能力、同事合作精神,职业敬业态度四个方面给予评价,实习结束后的优秀实习学生予以表杨,并颁发荣誉证书。

无论是企业的评价还是学校的评价,设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正向的引导。要充分利用这个积极作用。

三、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巩固实践教育成果

在学生顶岗社会实践的一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是在学院规定的企业完成的,这段时间是学生从校门跨入社会的转折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两年在校静默中的成长,在一年的顶岗社会实践中难免磕磕绊绊,但校方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他们化蛹为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换,褪变为准职业人。

1.顶岗前的教育到位

学生在第四学期的最后约十周内,校方就有意安排以下方面的教育,并以“每周一讲座”的形式完成,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劳动法》、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

2.顶岗中的疏导到位

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论是环境还是身份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中的学生我们划分为四个“期”,即跟岗期、试岗期、缓冲期、顶岗期,针对每个“期”,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使他们顺利度过四“期”,从“角色”意识的觉醒,到进入“半角色”,为“全角色”提供充分的技能及知识、心理准备。“递进式角色转换”一直是我们努力为学生实现职场热身的必要准备。

跟岗期,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对社会的陌生,与企业的摩擦均较多,让学生在“稳定”中逐渐树立起“职业角色”的意识至关重要,不比在学校,这需要校企双方花心思花精力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完成这个情绪期。有些企业因岗位需要或是学生能力达到了标准,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岗位工作或是岗位的部分工作,企业会同意这部分学生试岗,这是对学生独立工作的挑战,也是对学校两年来教学工作的一种检验,在此阶段,不仅要求企业对具体操作技能做出指导,学生也会不断地就专业问题向学校实习指导老师求助,我们要细致耐心,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到做的转变。

前3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留在原单位,也可更换预就业单位。这个时候,就业辅导员会同班主任积极收集各方就业信息,并及时在毕业班群里面。但此阶段,学生寻找岗位会有一个缓冲期,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变得模糊,有些无所适从,会有一个短暂的无业期,也会有一个频繁的工作更换期,在老师与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们都会寻找到一个顶岗的机会。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与他们多沟通,多给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作为班主任与顶岗指导教师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与学生、与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和与学院做好四方面沟通,及时处理学生日常问题,专业技术问题,校企合作问题等,链接好学院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3.顶岗后的总结到位。

实习结束后,每位指导老师需要上交“实习检查手册”,班主任需要上交“师生交流手册”,学生需要上交“顶岗社会实践总结”及“顶岗实习手册”。要分专业收集“顶岗社会实践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促进下届顶岗工作的改进与帮助。及时召开“顶岗社会实践总结会”,对在实践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校企双方指导老师予以表彰。

为了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应主动和用人单位共商合作培养机制,校企相互支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活动,使顶岗实习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国平、方小斌 《“双元式”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4月.

[2]《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网站,2012.02.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学院党委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辽宁何氏医学院思政课经过多轮的实践探索与总结,目前基本形成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实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和意义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当前高校的思政课却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以及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班教学环境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

如何“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很多高校纷纷进行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不过,这些模式大多针对“小班制”为基础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课大多都是“大班制”,上课人数较多,班级规模大,如何让上述模式的优势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预期效果,结合我校改革的实践,探索出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政治理论和政治信念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模式也打破思政课教师之间各自为战的格局,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差异互补、形成一种合力。

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

(一)大班授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讲授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视频和案例的教学,并及时更新,紧贴时代,注重实效性。同时,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从横向与纵向加强四门课程的联动,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政治理论教学体系。在大班授课时还要注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灵活运用。

(二)小班讨论以学生活动和展示汇报为主,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小班讨论,学生5-8人一组,自由组合选题、汇报。讨论形式力求灵活多样,例如,就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与讨论、演讲、辩论、自编情景剧、模拟社区、模拟法庭、模拟记者会等形式,小班讨论弥补了大班授课的缺憾,增加了师生互动,使得教师能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体现个性的舞台。

(三)社会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开阔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形式,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如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一、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历史文化遗迹(九一八、烈士陵园)、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考察,加深对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积累知识,强化爱国思想,不断拓宽视野,丰富阅历;二、假期社会调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政府部门、城市社区、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基层建设、人民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三、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奉献社会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后,进行总结,撰写实践报告,制作ppt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自评和互评的情况,量化为成绩。

(四)多维度考核方法。在考试、考核方法上,改变传统的闭卷形式,采取开卷考试、综合评价,加大平时、实践分值比重,从个人作业(论文、读/观后感)、小组作业(互动表现、PPT展示)、课堂表现(出勤、发言及参与度)、演讲辩论答辩、期末考试等多维度考核,使学生从闭卷考试的畏难情绪甚至恐惧感中解放出来,鞭策学生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多维度考核学生的基础上我们还实行了“免试制度”,免试的基本条件是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无考试违纪及其他行政处分等情况。在平时的活动中,如演讲、讨论、辩论、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比例约占学生总数的10%。免试制度曾在2011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纵论天下事”征文比赛的形式尝试过,效果很好,学生踊跃参加,水平也较高。

(五)合理构建教师队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通过专家聘请+单位推荐+自愿报名的方式,我校初步构建了以内部思政课教师为主,内外结合,聘请外部专家、知名高校教师、网易公开课教师、机关干部、内部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坚持把育人为本放在首位,结合思政课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心智品质、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为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贾作璋,王丽玲,黄萍.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7(6).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4篇

今年,学校领导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划拨专款给予支持。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致信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砥砺思想、锤炼意志,努力实现全面发展;许智宏校长亲自带领由25人组成的*博士生服务团,以“走进西部、走向和谐”为主题在陕西咸阳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张彦副书记多次就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给予重要指示,并与部分重点团队领队代表座谈,鼓励同学认真参与、收获成长,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管理等问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方正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团委着眼于为党的*预热,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上充分体现国家的大政方针,突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与战略命题,并紧紧抓住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10周年以及20*年*奥运会和*110周年校庆的重要契机,鼓励广大学生以“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奥运志愿服务、新农村建设考察、就业见习、课题调研、挂职锻炼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团队总体状况

从参与人数来看,今年*共有304支团队申报立项,3026人次参与实践活动。校本部共有230支团队申报立项,参与总数2135人次,学生1881人次,其中本科生共有1503人次,占参与总人次的70%;研究生378人次,占参与总人次的17%(硕士生273人次,博士生105人次);指导教师共计254人次,其中随团指导老师69人次。

从团队结构来看,有研究生参与的团队共计89支,其中,有硕士生参与的实践团队79支,占团队总数的37%;有博士生参与的团队达42支,占团队总数的20%。今年教师随团参与并指导实践的团队有53支,占团队总数的25%。

从地域分布来看,团队的实践区域覆盖了全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赴革命老区的团队12支,占团队总数的5%;在*实践的团队11支,占团队总数的5%;赴西部实践的团队88支,占团队总数的38%;赴东北的团队12支,占团队总数的5%;赴东部沿海实践的团队65支,占团队总数的28%;赴中部地区实践的团队32支,占团队总数的14%。

从实践内容来看,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团队有24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团队有65支,以关注奥运为主题的团队有26支,以自主创新、人才强国为主题的团队有10支,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团队有39支,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团队有47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团队有44支,以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团队有59支,同时仍有许多团队以弘扬传统文化、科技发展、体制改革、法律援助等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从实践成果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实践团在实践地举办了22场文体演出、247场讲座、140场宣讲会、411场座谈会、73场专业培训和231场现场咨询活动,向实践地捐赠现金11000余元,图书4400余本。实践团队支教活动的受益人数30000余人次。

今年,我们加大两部联合组团的工作力度,不断致力于优化团队结构,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今年共有20余支两部联合组建的实践团队。这些实践团队奔赴广西、贵州等地,开展奥运知识宣讲、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取得优秀实践成果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校本部与医学部的交流与融合。

二、推出重点团队计划,突出*特色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委着眼于时代特色,并与自身实际工作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和挖掘社会实践的育人着力点,着重开展了四大重点团队计划:

第一,“百镇千村”调查计划。25年前,受原国家农委的委托,*大学部分家在农村的大学生在寒假期间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百村调查”,*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25年后的今天,*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继承“百村调查”以来的优良传统,并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相结合,与*共青团的育人工程相结合,启动了“百镇千村”社会实践计划,引导同学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背景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锻炼能力,砥砺品格。*团委鼓励广大学生赴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农村以及华西村、等富裕农村开展“回访”活动,对这些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与以前的实践成果进行对比,总结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基本经验,并围绕“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医疗服务及医疗体制改革”、“农村耕地保护”、“现代农业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让青年学生在农村的广阔空间施展才华。

参与此项计划的60多支团队在实践中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见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感受了新农村朝气蓬勃的现状,并积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赴河南实践团参观了文化园、集团,走访了当地农户,与当地中学生进行交流,深入调查了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生活。“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成熟的就业和分配机制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发展思路,都给考察团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也启发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赴偏远农村开展社会实践的团队还将实践成果带回校园,通过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传达给更多同学,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农村,理解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

第二,“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围绕“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团委一方面鼓励正在接受培训的奥运志愿者组团,在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学生赴奥运协办城市,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开展奥运知识宣讲、奥运场馆参观考察、专题调研以及“爱心传递微笑”等活动,为*20*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氛围。

7月5日,在20*年*奥运会倒计时400天的特殊时刻,*数学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赴奥运协办城市青岛开展社会实践的50余名同学,在青岛市五四广场举行了以“五彩奥运,微笑*”为主题的奥运宣传活动。同学们在现场拉起了一条写有“携手奥运400天”字样的横幅,邀请路过的市民签名并写下对奥运的祝福。他们还向市民发放宣传单和奥运知识手册,介绍*筹备奥运会的情况,回答市民们关于奥运的提问,并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奥运知识的普及情况,受到了当地市民的热烈响应。物理学院赴*实践团则选择了*大学、*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奥运场馆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场馆建设和周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第三,“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计划。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个性化生活的诉求也愈加强烈;与此同时,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实行宽松灵活的选课制、学分制之后,作为传统上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生组织——班级与团支部的内在联系日趋松散,“同班不同课”、“同班不同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大学团委认真分析了这一新时期的新特点,决定采取鼓励班级和团支部成建制地组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方式,积极探索增强高校班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途径。为此,*团委在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专门推出了“‘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重点团队计划”,将班级组团这一组团模式引入社会实践,努力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强班团组织自身建设。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团委鼓励同学们充分发挥同班级(团支部)学生的智力、专业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并借此促进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团委将由各院系团委推荐的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组团的8支实践团队作为重点团队,给予重点指导和重点支持。这8支团队人数最多的达到33人,实践地横跨东、中、西部,实践形式涵盖了支教、奥运志愿服务、养老保险调研等多个方面。

班级组团社会实践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由于个人的选课计划不同,同班同学在教学时间内聚齐的机会十分有限,而暑期的长假则为班级(团支部)开展集体活动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同班同学走出校园,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共同学习、生活和实践,不仅能比平时在课堂上和校园内更好地加深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而且通过组织全班(支部)成员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完成同一项任务,齐心协力,携手奋进,能够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班团组织的凝聚力。

班级组团社会实践强化了同伴教育,提升了育人实效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是班级(团支部)的组织形式,还是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都是同伴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而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能产生“1+1>2”的倍增效果。这就是说,通过班级(团支部)组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促使同学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在有形无形中使其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得到锤炼与升华,从而能真正实现“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更加优秀”的育人效果。

班级组团社会实践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保障实践的针对性。与跨院系、跨年级、跨班级的实践团队相比,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成的实践团队具有彼此熟悉程度较高、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优势,不仅减少了团队的磨合期,能够合理分工,各施所长,最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战斗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更加富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保证集体活动的效率和质量。8支由班团组成的重点团队几乎都设计和安排了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实践环节,有的就中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有的深入到山区小学进行了扶贫支教,有的则进入城市社区讲授奥运英语。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同学们的实践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浅尝辄止,而真正地是在“受教育”的同时,长了才干,做了贡献,理解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真谛。

实践证明,班团集体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既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班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深化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的有益探索。在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将暑期社会实践和班团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是完成集体主义教育这堂大学“必修课”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四,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推广计划。今年年初,由*团委和城市与环境学院联合申报的“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项目获得由团中央颁发的“丰田环境保护特别奖”。基地于今年6月5日正式启动,并于暑期开始实施“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推广计划”,组织了10支重点宣讲团和30余支普通实践团,一方面深入全国有代表性的重点大学,开展环境教育宣讲、知识培训、专题调研等活动,以推动高校建立或完善大学生环境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各实践团队深入重点高校邻近的中小学、社区或农村,从与当地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问题入手,进行环境科普宣传和环境状况调研,深入推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环境政策建议。如环境学院赴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践团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展了“环境教育论坛”,并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采取不同的环教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教育推广活动。

今年的学生骨干训练营也采取团队实践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以“卓越路,光明行”为主题,组成几个团队分赴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召开地以及在我党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会议和事件发生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式培训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骨干树立远大理想,思考成长成才方向,提升自我教育和团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实践安全

由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地域广、持续时间长、所处环境复杂,为保障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团委今始终把团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断探索安全保障的新措施。

第一,严格把握立项申报标准,把好安全实践的第一关。*团委在社会实践团队的立项申报环节中继续推行院系审批同意、《团队守则》领队签字、《个人责任书》成员签字等制度,并要求实践团队上交详细的社会实践计划和安全预案,在预案中明确要求团队考虑可能遇到的突况及解决措施。根据惯例,所有的团队必须购买保险才有资格参与立项审批。*团委也邀请保险公司到学校现场办公,方便同学办理,同时为每个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提供10元的保险资助。

第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对实践团队进行有效跟踪。今年,*团委在总结以往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并向院系发放了《实践团队安全管理细则》,明确了院系团委、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团队领队、实践个人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突出了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团委要求所有实践团队的指导单位直接负责实践团队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定各团队在暑假期间的安全管理联络员,与之进行定期联系并作好相关记录,同时也要求他们与*团委保持密切联系,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环环相扣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第三,开展全面的安全管理教育与宣传。*团委向所有实践团队下发了多份安全教育资料,其中《*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中以重要篇幅强调安全问题,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同学们提供安全建议;实践团队《安全出行一册通》对如何应对各种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上火、如何进行急救处理、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求增强参与实践同学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意识地提高应变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针对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洪涝灾害等问题,*团委专门给部分团队发出安全提示以及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防知识,邀请山鹰社、自行车协会等经验丰富的实践团队举办安全管理系列培训讲座,与参与实践同学的进行面对面交流,使广大同学对安全问题有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此外,*团委要求各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分别就与本单位工作联系紧密的地方单位及团队前往地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第四,对到危险地区、边远山区开展实践的团队进行重点关注。根据团队实践地区的分布,*团委统一收集了前往、新疆、青海、贵州、云南等边远地区以及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进行实践的团队信息,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了解其实践的具体去向及安全管理情况,要求他们注意团队的男女性别搭配,与实践地接收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团委还要求各院系团委在本单位实践团队出发前召开团队动员会议,就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和具体部署。

第五,扎实做好暑假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团委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联络中心,由团委书记、主管社会实践的团委副书记总负责,制定了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应急预案,公布了24小时值班手机号码。在暑期社会实践进行过程中,*团委要求各团队指导单位安全管理联络员与实践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汇报相关情况;要求各实践团队领队在实践开始时、实践中每到一处、实践结束后都及时反馈安全情况,安全管理联络员也要在实践过程的各阶段至少与团队主动沟通一次,实现全过程跟踪;要求重点关注的团队实行“一天一报”制度,保证严格的安全监控。同时,*团委和各指导单位通过BBS、社会实践网站、邮箱和短信等方式向实践团队提供全国各省市实践地的实时安全信息,提醒团队注意天气、环境等的变化带来的安全问题。

第六,严格做好山鹰社科考队和自行车协会实践团暑期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山鹰社的科考队、自行车协会的骑行团是每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亮点,也是社会实践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山鹰社科考队今年的实践地点是,自行车协会选择的实践路线是从武汉到兰州。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团委从队员选拔、家长签字、信息通报、技术保证等多方面严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并对这两个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四、加大团队指导力度,增强实践效果

为了更好地凸显实践主题,让参与同学最大限度地体会实践活动带给自己的收获,*团委延续往年的优良传统,力求全面、细致地给予团队相关指导,增强了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

第一,加强社会实践的主题设计和科学指导。针对20*年*奥运会筹备工作决战之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周年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25周年的历史背景,今年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与*学生社会实践的历史传统相结合,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相结合,与*共青团的育人工程相结合,围绕“百镇千村”调查计划、“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计划、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推广计划等重点团队计划,引导广大同学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

为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科学指导,减少实践团队出行和开展活动的盲目性,自4月初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团委推出了“科学组团,理性实践”暑期社会实践系列培训讲座。培训讲座的内容包括“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中国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概况”、“团队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DV拍摄培训”、“社会调查方法”等,为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讲解实践流程、介绍实践经验、捕捉社会热点、推广重点课题,对于同学们了解社会调研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的目的性和统筹规划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团委还向每间学生宿舍发放了一本《*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手册》,向每个院系团委及其他指导单位发放了一本《*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工作指南》,向每个参与实践的同学发放了一本《*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出行一册通》,为实践团队提供了系统化的全方位指导。在社会实践的组织过程中,*团委进一步突出院系团委等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发挥各级团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为实践团队提供精细化服务。此外,*团委鼓励专业教师、学生工作干部随团指导,增强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在今年社会实践的组织中,*团委还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化建设,在总结往年使用经验、挖掘同学需求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并制作了新的社会实践专用网站。新网站融合了原有社会实践网站的三大系统,具有信息、立项登记、团队管理、交叉查询、风采展示等主要功能,并链接了往年社会实践的各种案例,为参与实践同学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发掘实践意义。校团委在实践组织工作中不仅致力于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实践活动挖深、做细,在实际的调研考察中加深对于所见所闻的理解与感悟。

一方面,围绕“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的实践主题,*团委积极倡导暑期返乡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就便地开展个人社会实践活动。返乡学生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采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奥运宣讲、招生宣传、就业见习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校团委尤其鼓励家在农村的返乡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积极完成一定数量有意义的实践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有代表性的照片等。此举不仅丰富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也有助于激励更多同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自我,努力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另一方面,校团委鼓励学生依托项目、带着问题投入实践,并在今年的社会实践评优表彰别设立了“优秀调研项目奖”,以此引导同学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进行纵向挖掘和深度探索。

第三,以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为抓手,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为进一步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规律,鼓励广大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20*年面向全校推广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工作的基础上,本着“点面结合、广泛宣传、重点突破”的指导原则,今年*团委加大了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传单、海报、网络、宣讲会等形式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关注、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水平,进一步简化申请手续,*团委编写了《20*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申请一本通》,并重点关注和深入动员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实践团队,指导他们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此外,*团委对浙江人事厅就业见习项目、云南支教扶贫项目等研究生社会实践特色项目进行规划、整合,加大指导力度,全面调动了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规范化的基地建设是推动社会实践基地稳步发展,夯实社会实践资源保障,巩固社会实践成果,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促进实践地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效果的有力助推。今年的社会实践工作启动之后,*团委组织人员对已有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料进行整理,完善了基地联系表;利用整合的信息与实践基地取得联系,征询相关接收单位今年继续合作的意愿以及合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申报立项,将有意向继续合作的实践基地信息向广大同学,并向申请立项的符合条件的实践团队提供实践地的联系方式,指导其与实践地充分接洽,寻求持续合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团委还召开专门会议,就基地建设管理的具体细节展开深入讨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出台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运作说明》,为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团委也将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社会实践基地按内容、形式、功能等要素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实现分类管理,增强参与实践同学的资源意识、合作意识,实现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指导实践团队进行风采展示与成果交流,扩大社会实践育人成效。着眼于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一人实践,多人受益;一次实践,长期受益”的目标。自9月中旬开始,*团委组织各团队开展了以“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细化指导、分类扶持。

校团委举办了“百镇千村”调查计划、“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计划、学生骨干训练营等专场报告会,并积极鼓励基层院系团委和学生社团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展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全程概况,让更多同学切实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共同感受和体会实践活动的酸甜苦辣。对于那些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传播效果的报告会,校团委还通过接受申报立项的方式给予经费支持。在此基础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元培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等院系团委以及爱心社、山鹰社、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等学生社团均自发组织了本单位的社会实践专场报告会,很好地扩大了实践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此外,团队经验交流会、摄影大赛、团队风采网络展示等活动的开展,全面展示了社会实践团队的实践风采,展现出*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对于促进实践成果深化,突出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的收获,体现实践活动给当地带来的实际收益,进一步挖掘和展示*社会实践的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团委还将鼓励有条件的院系组织老师对实践团队撰写的论文成果进行评审,并通过宣传板展览、橱窗展览或刊物报道等形式,面向院系或全校举办优秀论文成果展,对于质量较高的论文,指导作者及时深化和完善作品,参加“挑战杯”竞赛等课外学术科研竞赛活动。此外,*团委将根据现实情况,将实践团队的调研成果结集出版,并向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实践地进行推介,扩大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5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上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具体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寓教于行”,参与的一系列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展开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其优化自身的主体能力,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理论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增强理论课程的时效性与吸引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世界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正是让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真实情境能够帮助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行动指南。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体,通过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面对面交流,体验社会,融入社会,培养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能够训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方式

(一)参与式实践教学

教师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挑选合适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例如针对改革开放中的批租土地问题到底是“爱国”行为还是“卖国”行为,而批租土地实际上又对上海浦东、海南洋浦、深圳罗湖等地的经济建设、城市的知名度以及吸引力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以这种开放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如贴近生活的三农问题、教育问题、房价涨跌等热点问题开展广泛讨论。通过参与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研究分析并解决问题,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拉近师生关系。

(二)演讲式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和国家的重要纪念日相结合,举办演讲活动,比如“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等。除了演讲活动,还可以举办合唱、诗朗诵、小品、相声等歌颂党和祖国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活动的组织者与总导演,学生则担任演员的角色。演讲式的实践教学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类似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博大精深的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实践式教学

社会实践是指将社会作为课堂,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作为题材,为学生寻找并创造相对应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另外,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学习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方法,提高综合素质,深入对社会的认识,深化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刻体会理论知识,通过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明辨是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假期;社会实践;专业能力;培养;结合

[作者简介]田伟政,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植物栽培教研室主任,教授,湖南衡阳421005

[中图分类号]C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187-03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已不仅是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更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已为大家所认同,成为了各高校每年必须开展的一项思想教育活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也日显突出,如何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真正“受教育”、“长才干”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在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就业,其与社会基层、与生产单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直接,因此也更需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及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更要具有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工作能力。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则是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长才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和了解本行业的现状,使学生更成熟、更理智,从而成为合格的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

针对笔者所在学院农业类专业在过去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结合得很不够、专业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指导教师和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我们对学院农业类的部分专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改革试点,组织大二学生开展了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通过三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我们认为,大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具有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功能,但更主要的还应将其看成是在校期间人才培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回顾以往的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其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各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多为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组织,教学部门和专业教师为参与(甚至没有参与)性质,从而使该活动未能与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资源有效地结合,更没有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范畴;(2)参加学校组织假期“下乡”活动队的学生往往是集中少数的优秀生或学生干部,受教育的学生面十分有限,且有“乡村旅游”之嫌;(3)参加“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效果检查;(4)由于学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三下乡”形势出现,活动目标之一是以对社会、对农业的服务为主,学生下去若是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下乡活动,则大多定位于技术指导者的身份,而实际上许多大一、大二的学生其实并不能真正胜任这个任务,使每次活动的实际作用不大,并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生产问题,最多只能算是搞搞形式而已。因此可以说,这种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对广大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不能达到对合格人才在思想和专业能力上进行培养这一目标。

高职大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通过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按照社会的人才需求而健康成长。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人才培养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总之,高职学生的假期社会活动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

二、明确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应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进而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与专业结合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第一,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应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吸收实践新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在本行业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自由驰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兴趣有重点的发展和学习,从而能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能力。第三,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的条件下学好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有利条件,在结合本专业的假期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第四,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拓宽师生的社会视野,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在学校课堂上难以掌握的技术,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第五,在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在对应的行业工作实践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意识,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职业院校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专业教师或企业人员进行指导的假期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

为使假期专业社会实践能让学生深入接触和了解行业情况,增加对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使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而不走过场,在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中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我们的做法是:放假前,组织学生进行会议布置、实践单位安排(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单位、教师任技术顾问的企业、主动来校要求学生前往实习的生产单位为主,也可安排让少量的学生自行选择假期实践单位)、公布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和联系方式,各系成立由系主任和书记负责组织的假期实践活动机构,具体负责此项活动。

学生在暑假中根据安排或自行落实好专业实践项目和内容后,及时通过电话或网络(QQ或电子邮箱)向系里汇报,由系里帮助统一进行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定,然后告知学生和相应指导教师,让学生与教师取得联系。如在假期实践中,遇到生产实践中的某一专业技术问题时,可给学生指定对应

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某生产单位进行调查性质的实践时,可请该单位的技术人员或负责人进行指导,系里同时对一些单位进行电话抽查和联系沟通。以此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

由于这种方式的实践是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学生开学返校时带回的社会实践资料大多有较丰富的内容或具体的数据,能反映某地某企业、行业的一定生产状况或某一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比如在某养殖企业或园林企业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时,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学生能学到真实有用的东西。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加强广大教师对本行业、对社会的及时了解,提高自身能力。实践证明,凡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效果都比较好。

四、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假期社会实践

我们通过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得出:要将假期社会实践摆在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的地位。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群众、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纳入学生德育考评体系,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分等级考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后每人应当写出一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心得交流,同时报告成绩要记入毕业档案。

因此。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暑假专业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其具备制度化、经常化、教学必需化。虽然我们目前未将该内容计算教师的教学学时,但由于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在教学计划中将其视为教学必修内容之一,所以学生都必须参加,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假期专业社会实践中去,保证了对广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培养机会都均等,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只由部分学生干部组成的、只能有部分学生参与的暑假实践活动。

五、社会实践在活动前有周密的计划安排、活动后有检查评价和总结

为保证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在三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活动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实践项目和内容有指导、暑假报告质量有要求;活动前有宣传发动、活动中有督促检查、活动后有检查评价与总结。因而做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强,保证了社会实践的实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这一活动安排在每届学生的第四学期结束前,因为此时学生已学完了许多专业课程,只要再经过一学期学业后就将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开始步入社会进行“预就业”了。此时安排这一活动可为学生即将来到的“零距离就业”增加竞争能力。

我们教育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活动,要认清它的意义。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了,要珍惜这次以学生的身份直接去接触社会的最后一个假期学习机会,要增加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毕业时的就业资本。所以,有90%以上的同学表示接受这种观点,并且愿意积极参加。

为做好活动前的发动工作,我们用半天时间召集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暑假社会实践工作安排与培训。在培训中对假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内容、方法设计、工作实施、时间安排和调查报告(或假期打工实习体会、专业实习论文)的写作进行讲授。

在时间上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不能少于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内容上可以是在本行业生产单位打工;也可以是对某企业或家乡当地进行行业调查;也可以参与一项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为此我们对每个学生发给一份“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指导提纲”的计划书。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都要在系里指定下与相应专业方向教师取得联系,对个别在假期实践中未与专业教师联系并获得指导的学生,教师可拒绝为其进行暑假调查报告(或实践工作报告、专业论文)的指导修改,允许学生在半年后的寒假中补修该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学业任务。

在活动结束,学生返校时,要求开学后两周内上交一份有指导教师(或生产单位和技术人员)签名的报告,并附有教师评价意见。对于报告的要求是,文字只要求在1500字以上(不一定达到通常论文要求的字数),但报告一定要有实际的内容。不要求报告写得洋洋万言,但一定要有真实体会。

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和报告总结后,许多同学除了得到不少的实践工作体会外,还学会了写调查报告(或对某一技术工作的总结报告),学会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如笔者所在学院畜牧兽医、园艺、园林技术等专业的许多学生,通过在大二时的假期进行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采取了行业社会调查、专业打工实践等方式,在返校后反映收获很大,认为提前接触和了解了本行业的实践,同时也基本为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确定了自己未来发展的行业岗位方向,为未来的岗位就业增强竞争能力。很多同学找到了毕业实习单位,同时在二年级就落实了工作岗位。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假期在企业进行打工实习,做到实践学习与获得经济收入的双赢,在每年暑假的大二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专业实践。目前这种方式已逐步为学生所认同和欢迎,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 实践性教学 组织运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37

Based on Vocational Features and Inquiry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Practical Teaching

――Take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s an example

WU Wenbin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 Location and function of higher colleges of m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quirement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of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ree dimensions: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way of organizing curricular practical teaching, student associations on unfolding 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in practice base as a platform for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practic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高等职业学院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而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可见,高职院校的定位与作用更加要求思政课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怎样有效地进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和运行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始终秉承“育人为本”的根本目标,立足高职,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脚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引领,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实践考核的规范性和效果评价的客观性有机统一起来,搭建课内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平台,创建了“立体式”的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模式。

1 以“合作学习”为方式,组织课内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要将抽象的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科学认识和自觉行动,往往要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达到。为此,我院将实践环节引入课堂,创建以“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课内实践性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理论教学的参与度,唤醒其主体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采用自学、讨论、演讲、评议等形式自主探究和认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学习。其特色具体表现为:

1.1 育人目标科学

在“合作学习”的课内实践性教学中,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法,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若干合作学习的选题,采用 “感悟生活或时事评议”、“专题研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师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旨在提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观察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了教学任务中,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应有的思想理论基础。

1.2 教学形式生动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教师将每班分成4~6人组成的若干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分工协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时事评议”的实践环节中,要求学习小组以最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为选材范围,提炼1~2个新闻主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收集整合、编辑制作PPT课件的学习任务,并由小组1人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的陈述,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5分钟点评和打分。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使大学生们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加以理解与运用。

1.3 评价考核规范

我们将“合作学习”课内实践性教学纳入课程考评机制:一是将“合作学习”的效果纳入占课程总评成绩10%~20%的实践考核;二是建立教师评价、组员评价和非组员评价的三方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点评中学习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以及学习客观评价他人的方法。

1.4 教学效果明显

以“合作学习”为特色的课内实践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快乐学习的情境,受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认真参与,有效地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魅力。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理论知识“入心入脑”,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思政课的教学相长。

2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校园实践教学

从2008年开始,思政部对学院学生社团的成长发展给予关注,并组建了两个由思政教师亲自指导的学生社团――新青年协会和绿洲环保协会。每学期,思政部依据形势发展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制定1~2个主题活动,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校园实践教学。学生社团成员在策划、组织、举办活动过程中锻炼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并以各自表现在年度综合测评中予以适当加分。同时,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氛围中,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开拓视野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近年来,两大学生社团承担了大量思政课的校园实践教学活动,成功举办了全院性的“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社会我关注”原创作品大赛、“伟人诗词朗诵”比赛、“雷锋精神永驻我心――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与我院学子交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演讲比赛、“精彩人生、大学领航”专题讲座等活动,教育效果显著,学生反响非常好。

3 以实践基地为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产教一体、寓学于工”是我院体现高职教育本质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坚持工学结合与就业导向,以实践基地为平台,寓思想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努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步提升。其组织和运行的具体表现为:

3.1 立足思想引领,树立育人目标

紧紧围绕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院“寓学于工,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充分利用我院在校外建立的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搭建稳定而有效的实施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以春运为主的志愿服务、社团支教活动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提早认识社会检验所学、尽己所能奉献社会、砥砺品格锤炼职业道德、磨炼意志培养职业素养,成长成为具有“心系天下、知行结合、躬行实践”光荣传统的青年学子。

3.2 坚持全程参与,强化指导考核

在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认真指导并积极投入实践之中,做到活动之前有策划指导,活动之中有跟踪参与,活动之后有反馈考核。

(1)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每学期初做好计划,制定实践活动具体方案,利用双休日或课余时间分别组织大一、大二部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比如广东省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在参观过程中与学生交流,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答疑,要求学生撰写实践心得或用照片、文字做成PPT课件记录社会实践的过程、效果和所获得的感悟。

(2)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每年暑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部分思政老师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老师们亲自带队,认真指导。从活动的策划及其活动项目的具体组织到项目的申请;从活动培训、安全教育到人员的招募及每项活动的组织与总结;从队员的衣食住行到活动中的注意事项;从社会调研的主题确定到调研报告的撰写指导等,每项工作都凝聚了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实践结束后,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团队总结和个人体会等材料。

(3)春运志愿服务:从2001年开始,我院坚持每年寒假与广州火车站、火车东站、客票中心、肇庆客运段、广州客运段、广州铁路公安处、广州地铁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组织师生开展春运社会实践服务,通过多年的合作,学院与各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广州春运的主战场变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大课堂、大基地。春运之前,思政部积极配合学院春运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参与学生岗前培训与指导工作。春运期间,思政课教师深入现场指导、情况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适当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收集第一手材料。春运之后,收集、批阅和总结学生所作的春运社会实践的报告。

(4)社团支教:利用节假日如六一儿童节组织部分学生到社区或农村如金碧新城社区、从化新隅村岭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活动前,指导学生制定策划方案,确定支教选题,收集材料认真备课;活动中,协调关系,处理应急状况,掌控全局;活动结束进行总结,收阅学生的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教学考核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践的参与情况的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出勤率和参与时的表现作为依据;二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核,是以学生撰写的活动感想或专题报告为依据,这是考评依据的主体。

3.3 坚持知行合一,育人成效突出

以实践基地为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接触社会、感悟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培养职业品质,实现了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素养从“理论认识”经由“实践体验”到“内化践行”的飞跃。

近年来,我院33%以上的毕业生在广州地铁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实践单位实现零培训上岗就业,其中广州地铁将近20%的员工毕业于我院,还有不少在春运中参与组织管理工作的学生已经成为相关岗位的技术、管理骨干。

当然,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要得以有效地组织和运行还离不开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人力物力财力的加大投入,增加实践教学设施,增建实践基地,健全实践性教学保障机制。最为关键的是思政课教师必须端正认识,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体系等方面创新思路,积极促进思政课实践性教学长期有序、有效地开展,发挥其应有的育人效果。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研究”(2013CY035)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Z][2006]16号.

[2] 郭明.论高校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北京大学学报,2010.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8篇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在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就业,其与社会基层、与生产单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直接,因此也更需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及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更要具有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工作能力。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则是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长才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和了解本行业的现状,使学生更成熟、更理智,从而成为合格的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

针对笔者所在学院农业类专业在过去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结合得很不够、专业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指导教师和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我们对学院农业类的部分专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改革试点,组织大二学生开展了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通过三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我们认为,大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具有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功能,但更主要的还应将其看成是在校期间人才培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回顾以往的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其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各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多为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组织,教学部门和专业教师为参与(甚至没有参与)性质,从而使该活动未能与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资源有效地结合,更没有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范畴;(2)参加学校组织假期“下乡”活动队的学生往往是集中少数的优秀生或学生干部,受教育的学生面十分有限,且有“乡村旅游”嫌;(3)参加“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效果检查;(4)由于学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三下乡”形势出现,活动目标之一是以对社会、对农业的服务为主,学生下去若是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下乡活动,则大多定位于技术指导者的身份,而实际上许多大

一、大二的学生其实并不能真正胜任这个任务,使每次活动的实际作用不大,并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生产问题,最多只能算是搞搞形式而已。因此可以说,这种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对广大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不能达到对合格人才在思想和专业能力上进行培养这一目标。

高职大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通过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按照社会的人才需求而健康成长。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人才培养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总之,高职学生的假期社会活动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

二、明确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应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进而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与专业结合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第一,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应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吸收实践新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在本行业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自由驰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兴趣有重点的发展和学习,从而能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能力。第三,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的条件下学好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有利条件,在结合本专业的假期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第四,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拓宽师生的社会视野,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在学校课堂上难以掌握的技术,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第五,在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在对应的行业工作实践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意识,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职业院校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专业教师或企业人员进行指导的假期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

为使假期专业社会实践能让学生深入接触和了解行业情况,增加对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使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而不走过场,在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中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我们的做法是:放假前,组织学生进行会议布置、实践单位安排(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单位、教师任技术顾问的企业、主动来校要求学生前往实习的生产单位为主,也可安排让少量的学生自行选择假期实践单位)、公布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和联系方式,各系成立由系主任和书记负责组织的假期实践活动机构,具体负责此项活动。学生在暑假中根据安排或自行落实好专业实践项目和内容后,及时通过电话或网络(QQ或电子邮箱)向系里汇报,由系里帮助统一进行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定,然后告知学生和相应指导教师,让学生与教师取得联系。如在假期实践中,遇到生产实践中的某一专业技术问题时,可给学生指定对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某生产单位进行调查性质的实践时,可请该单位的技术人员或负责人进行指导,系里同时对一些单位进行电话抽查和联系沟通。以此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

由于这种方式的实践是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学生开学返校时带回的社会实践资料大多有较丰富的内容或具体的数据,能反映某地某企业、行业的一定生产状况或某一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比如在某养殖企业或园林企业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时,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学生能学到真实有用的东西。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加强广大教师对本行业、对社会的及时了解,提高自身能力。实践证明,凡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效果都比较好。

四、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假期社会实践

我们通过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得出:要将假期社会实践摆在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的地位。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群众、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纳入学生德育考评体系,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分等级考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后每人应当写出一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心得交流,同时报告成绩要记入毕业档案。

因此。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暑假专业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其具备制度化、经常化、教学必需化。虽然我们目前未将该内容计算教师的教学学时,但由于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在教学计划中将其视为教学必修内容之一,所以学生都必须参加,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假期专业社会实践中去,保证了对广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培养机会都均等,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只由部分学生干部组成的、只能有部分学生参与的暑假实践活动。

五、社会实践在活动前有周密的计划安排、活动后有检查评价和总结

为保证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在三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活动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实践项目和内容有指导、暑假报告质量有要求;活动前有宣传发动、活动中有督促检查、活动后有检查评价与总结。因而做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强,保证了社会实践的实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这一活动安排在每届学生的第四学期结束前,因为此时学生已学完了许多专业课程,只要再经过一学期学业后就将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开始步入社会进行“预就业”了。此时安排这一活动可为学生即将来到的“零距离就业”增加竞争能力。

我们教育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活动,要认清它的意义。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了,要珍惜这次以学生的身份直接去接触社会的最后一个假期学习机会,要增加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毕业时的就业资本。所以,有90%以上的同学表示接受这种观点,并且愿意积极参加。

为做好活动前的发动工作,我们用半天时间召集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暑假社会实践工作安排与培训。在培训中对假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内容、方法设计、工作实施、时间安排和调查报告(或假期打工实习体会、专业实习论文)的写作进行讲授。

在时间上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不能少于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内容上可以是在本行业生产单位打工;也可以是对某企业或家乡当地进行行业调查;也可以参与一项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为此我们对每个学生发给一份“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指导提纲”的计划书。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都要在系里指定下与相应专业方向教师取得联系,对个别在假期实践中未与专业教师联系并获得指导的学生,教师可拒绝为其进行暑假调查报告(或实践工作报告、专业论文)的指导修改,允许学生在半年后的寒假中补修该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学业任务。

在活动结束,学生返校时,要求开学后两周内上交一份有指导教师(或生产单位和技术人员)签名的报告,并附有教师评价意见。对于报告的要求是,文字只要求在1500字以上(不一定达到通常论文要求的字数),但报告一定要有实际的内容。不要求报告写得洋洋万言,但一定要有真实体会。

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和报告总结后,许多同学除了得到不少的实践工作体会外,还学会了写调查报告(或对某一技术工作的总结报告),学会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新晨:

如笔者所在学院畜牧兽医、园艺、园林技术等专业的许多学生,通过在大二时的假期进行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采取了行业社会调查、专业打工实践等方式,在返校后反映收获很大,认为提前接触和了解了本行业的实践,同时也基本为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确定了自己未来发展的行业岗位方向,为未来的岗位就业增强竞争能力。很多同学找到了毕业实习单位,同时在二年级就落实了工作岗位。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假期在企业进行打工实习,做到实践学习与获得经济收入的双赢,在每年暑假的大二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专业实践。目前这种方式已逐步为学生所认同和欢迎,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探索;思考

前言:所谓社会实践活动所指的是高校研究生在校期间,有组织、有计划的步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精神与物质的活动流程。在不断转变的医学模式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形势下,为医学院校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拓宽了发展空间,也为医学院校进行服务医药卫生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而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又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医学高校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必要按照培养医学人才的要求和目标,与研究生就业定位、专业特点和思想状况相融合,并认真组织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生产劳动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做贡献,增长才干,从而加强责任感,全面的拓展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一、医学院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志愿者服务模式

传统形式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包含:教学规划之外的假期社会实践、教学规划在内的实践活动。而在现阶段,主要展开的是创新型医学优势,仅仅围绕的是在各个社区内的卫生服务,与此同时以医药下乡的模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进行医学课题的调研、免费义诊以及对医学讲座的开设,为群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这种模式可以确保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充分的利用医学优势,发挥优质的社会实践效果。此外,可以在导师的带领下,即导师指导、学生主动参加的组织模式,可以保障医学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率的不断提升。

(二)建立专业人才信息数据库

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在每学期的研究生入学期间,会相应的设置青年志愿者协会,并登记持有职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信息,在信息的内容上包含:注册职业医师的时间、专业职称以及医疗学科等多种信息。并通过Excel软件的应用来整合信息数据库,利用这种建设数据库的模式,医学院校的团委能够对研究生技术人员随时调动,充分组织实践型医学团队。

(三)组合最优化医疗资源

对于实践队伍的组建方面,需要以最优化的医疗资源为主,确保每支队伍都能够具备儿科、妇产科、口腔科、内科等多种专业的研究生,以此来达到有效实施各种医疗服务的目的。并组织心理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多种专业特色的团队,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不同视角下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视角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是以互惠互利的原则作为根本。该原则不单有助于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还有助于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主动和各个医疗事业单位利用协商的方式,在对医疗基地进行建立的情况下,凸显长效化、制度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便于有效的发挥出医疗基地的培养人才作用,并推进各种医疗活动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在组织实践活动的阶段,医学教育的主体就是如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若医学院校研究生在毕业后不愿为基层服务,这说明该医学院校的教育未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忽略了对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培养。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步入社会后掌握民情与国情的必要方式,因此,为了能够培育高素质人才,一定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来落实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必然会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增添新型血液,从而发展最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二)导师视角

医学院校的导师作为培育研究生的主要责任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等方面,均要予以充分的鼓励和指导,有必要把实践内容和任务纳入研究生的培养规划中,将社会实践作为首选,体现培养医学高素质人才的积极作用。并以宣传与总结作为主要手段,以此来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监督与指导作用,多角度测评研究生的实践收获、调查报告等。

三、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时效性差的主要原因

(一)不完善的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在对社会实践工作的准备流程中,未充足的宣传社会实践意义,医学院校研究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进行社会实践工作的流程中,无法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实效状况,并未科学的进行评价考核。即社会活动之前的调研不够充分,在运行过程中也未进行有效反馈,造成社会实践组织工作出现漏洞。

(二)不健全的管理体制

医学研究生落实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和政策措施、经费的支持、基地的建设以及活动安排等方面相关,想要紧密的融为一体,有必要完善管理体制并加强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是一些医学院校有关主管部门对社会实践不够重视,研究生工作部门未实现配合的目标,导致运行体制不够完善,未有效落实划拨经费以及拟定实践计划等工作,研究生无法踏出院校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阻碍了社会实践的持续运行。

(三)不健全的创新机制

部分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将创新机制体现在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中,未按照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进行医学实践活动的内容更新,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上是沿用传统形式下的模式,研究生无法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社会竞争意识。特别难以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没有落实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只是围绕参观访问等形式化的实践活动,无法突出理想的实践效果。

四、提升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时效性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医学院校需要鼓励研究生多发表文章,为的是全面提升影响力与知名度。基于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研究生的积极作用,医学院校和导师都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多角度树立高素质人才提升自身素质的目标,充分发挥育人的巨大作用,为研究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准确的指导意见,使实践成果能够准确的转换成为研究生自身的精神财富。

(二)健全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创建优质外部环境的必要条件,为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医学院有关负责人需要将社会实践当作考察德育方面的重要环节,并与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联系在一起。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尤为突出的个人或团队予以奖励,可以提升为优秀个人和团队。此外,研究生社会实践还可以和推优入党充分联系,在开展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创建优质的外部环境。

(三)健全创新机制

医学院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交流总结、评估考核、宣传动员的系统工程,有必要创建创新型的长效机制才能够实现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目标。在创建社会实践创新机制的过程中,有必要健全工作规范和工作设计,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合理的执行体系。

例如,可以建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员是以实践经验充足的研究生为主,具体承担的是实践活动的指挥和落实等内容,保证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时效性工作,由于是研究生亲身体验并将实践活动转变为对自身有用的医学财富,因此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社会实践活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真正作用在于,通过多次的体验与实践,凸显医学领域持续性的特征。

五、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培育优秀的医学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想要实现培育优秀医学人才的目标,有必要利用有效的措施,步入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强化研究生的多种能力,以此来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翠玉.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山东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探索及成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9).

[2]张海林,朱红,钟军.素质教育目标下做好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08).

[3]陈博.新时期加强文科专业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07).

[4]赵娜娜,阚俊明.浅谈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发展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6).

[5]韦庆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探索[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6]汪丽,王飞,崔婷婷.浅议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效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3).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10篇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以后,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社会实践队伍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指导管理,往往出现启动仪式时授旗誓师、轰轰烈烈,实践开展以后却销声匿迹、虎头蛇尾,总结分享往往也是草草了事。甚至存在部分同学通过关系,随便找一个单位盖章,应付了事的情况;实践报告也是“拿来主义”,照搬企业单位的调查报告,由于监管不力而导致社会实践过程走样的现象并不显见。此外,高校为了扩大影响,迎合地方单位或企业的需求,常常邀请相关媒体对社会实践宣传报道,不遗余力,这种只抓外延,不重内涵的做法,不但很难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得到锻炼成长,反而易使学生养成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

二、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念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突破了年级和系科专业的限制,团结了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有益身心的社团活动。近年来,高校社团蓬勃发展,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今年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有103个,近2万人次,几乎每位同学都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可见社团在大学生当中的群众性基础十分坚实。同时,社团的数量和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突出,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社团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突破瓶颈提供了最有利的土壤。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社团为依托,利用社团广泛的参与性,发动广大青年同学,结合社团的社会性背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拓展社会实践范畴。同时,社团有专业老师指导,大大增强了社会实践的指导力量,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三、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构建

(一)突破壁垒,社团社会实践全员化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受到客观因素限制,只能做到“精英实践”、“社会实践示范队”的尴尬地步;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发展迅猛,学生热情高涨,国内高校也大多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经验,加以大力扶持,投入较多人人力、物力。若能将二者结合,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往社会实践因时间集中而带来的弊端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有效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即可由小部分骨干学生,转而变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切实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走“大众实践”的发展道路。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扩大受益学生群体的同时,突破了年级、院系的限制,使每一支社会实践队伍都实现梯队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既能将以往的成功经验良好传承,避免做重复工作或走弯路,又能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追求,促进高年级同学的不断成长。当然,弊端也同时存在,即由于社团的成员来源于各个学院和不同年级,时间难于统一,不便于协调管理,尤其个别社团人员庞大,所以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分区域、分组别、分层次开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发挥优势,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化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摆脱了以往社会实践服务内容匮乏、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它可以依托社团平台,结合社团的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定期组织社团服务进社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社区对专业队伍的免费服务有迫切需求,社区居民对大学生社团服务时态度热情,学生偶尔遇到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通常也得到居民的鼓励和谅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学有所用,碰到难题有迅速查找资料、动手解决的冲劲,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空调与制冷社团、电脑爱好者社团、健康保健社团等每次进社区都门庭若市,忙得不亦乐乎;学校的街舞社团还曾受邀参加香港回归深圳世界之窗庆典演出活动,反响不俗、影响深远。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专业化还来源于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可以整合优势教师资源,突破了以往学生实践队伍指导教师仅限于分团委老师和辅导员的困境,可根据社团的性质请校内相关知名教师,甚至是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做指导老师,充实指导力量。此外,以往社会实践指导是突击式的,为了实践进行短期速成培训,不科学、不系统,学生收益少。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社团这个平台以后,有专业指导老师,专项经费支持,可以定期的开展专题培训,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开发资源,社团社会实践社会化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团的社会优势。学生社团既是校园内的学生组织,又是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作为社会团体,学生社团具有其特定的社会优势,它通过社区服务、社会兼职、企业参观、调研报告、单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社会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掌握社会信息,增强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指导老师的多元化也增强了社团与企业的联系,拓宽了育人的渠道,有的社团甚至请企业或者行业的专家能手进校园开讲座、当评委,大大促进了校企合作。同时,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成立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是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窗口。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基地长期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给大学生实践机会掌握学生动态,提高企业知名度,创造经济效益,达到共赢的效果。

(四)长效发展,社团社会实践持续性社团模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将社团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结合统一。一方面,可以根据社团的特点进行社会实践立项,对社会实践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有利于将社团老师科研与学生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实践方向,又保证了专业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确保了社会实践的经费和有力指导,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发展,保证社会实践发展的持续性;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以社团为基础,可以参加行业内的各项竞赛。社团内大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接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同时,接触学科前沿,以赛促练,逐步帮助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特长,将特长巩固为专长,达到高校培养一专多长的复合型大学生人才的目标,确保社会实践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五)由内而外,社团社会实践内涵性大学生在提到社会实践时,通常想到的是走出校园,去参加社会调研、企业实习、下乡支教等活动,无形中缩小了“社会”的概念。其实,学校是个小社会,社会是所大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内实践活动指导与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是注重社会实践内涵性、优化社会实践结构、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由内而外、内涵与外延协同发展的关键。社团模式的社会实践以社团为基础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与探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实践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此外,针对实践项目进行专题培训,因项目施教,明确主题,分类指导,消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盲从性。注重社会实践的校园分享与总结,学先进,树典型,开展讨论交流和表彰奖励活动,发挥榜样作用,深化社会实践影响,扩大社会实践成果。

此外,还应创新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从提高社会实践效果上寻求突破。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高校应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系统,基于社团建立严密有序的实践评估和监督机制,促进社会实践考核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2)改革以往的学生评价模式,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社会评价、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使考核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3)注重实践成效考核,将实践质量纳入学校社团评估的整体框架,依据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对社团进行年终评价,评选出一星社团,二星社团,直至五星社团,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匮乏,达不到要求的社团给予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考虑取消其下一年的注册资格,以此切实保障社会实践效果。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需结合社团的特点,走“三化两性”的道路,即“全员化、专业化、社会化、持续性、内涵性”。通过利用社团模式“三化两性”的优势,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疫情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地产社会实践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