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监督范文

时间:2023-03-18 09:53:10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范文第1篇

会后,19位中层干部的述职报告全部在网上公开。在公共服务正在成为以档案馆为主体的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主旋律背景下,档案工作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需要他们的了解。成都市档案局在网上公布述职报告是第一次尝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同时接受社会监督,进而促进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成都市档案局的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媒体的纷纷关注。

2010年,成都市档案局始终把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努力为领导为部门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去年9月3日首次举行的“成都市民档案日”活动,有113名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成都市民通过进入档案库房、参观档案展览、观摩民国档案修复、观看档案纪录片、参与档案查阅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他们探索建立的“成都知青档案全省查阅机制”,将知青档案查准率提高T-倍多,深得市民拥护。2010年,市档案馆共接待公众2580A次,提供利用档案及政府公开信息9280卷(件),网上查询4300余人次,为利益满足、矛盾化解、民生服务发挥了独特作用。

2008年以来,成都开展了领全国之先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在每一份土地证、房产证、林权证背后,都有一套翔实、准确的档案作为凭证,记录着落实农民财产权的重大变革,证明和维护着公开、公正和透明的产改过程,是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流转顺畅的重要保障。在督促推进区县档案馆合建设工作中,市档案局与市发改委共同制定了《成都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分阶段安排各新建档案馆库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组长,市档案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领导共同组成的“成都市县级档案馆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合力推进档案馆台建设。2007年至今,已有5个区县档案馆新馆落成,总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在努力发掘馆藏档案资源,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方面,成都市档案局也做了积极探索。近年来,他们先后编印了Ⅸ老成都・新成都》画册、《民生档案查阅指南》、《“5・12”大地震中的成都档案人》、《成都解放》等档案资料;制作了《抗震救灾,成都档案人在行动》和《汶川大地震档案纪实》专题片,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利用馆藏档案资源,与成都电视台合作拍摄并播出了30集大型新闻报道片《记忆30年》;与成都传媒集团合作拍摄并播出了20集电视纪录片《解密》;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与成都电视合拍摄播出了30集档案纪录片《成都・1949》,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成都解放的历史。馆藏世博档案、百年警校结业证、“12・4”法制日档案局长致市民的公开信、寻找成都老知青叶乃根等文章在部级、省级及市级媒体上报道41次。成都市档案局近年来挖掘档案资源“联动媒体、借船出海、资源转化、互动双赢”的宣传方式也受到了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的充分肯定,获得了2006-2010年度全国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媒体对成都市档案局的做法这样报道:“成都市档案局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上网

社会监督范文第2篇

一、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监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

1.公众监督。公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政府及食品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为社会监督员的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对社会公众、服务对象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2.社会团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食品安全现状的监督。社会团体主要有消费者协会、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会等。政府及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与这些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其成为社会监督的急先锋。

3.消费者监督。消费者针对生产与销售企业的违法经营行为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申诉、举报,也可向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控诉,通过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打击违法事件。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定期收集消费者的意见、要求,设置消费者评议表、反馈表、意见箱、举报电话等,还可以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促使消费者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监管。

4.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指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它体现了媒体人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感。现在有一个时尚的词汇叫做媒治,尽管社会对此褒贬不一,但它的独特魅力正受到人们的青睐。所谓媒治,是指通过媒体管理社会,或是人们试图期望通过媒体曝光来解决社会问题。“舆论监督表达的内容可以是赞扬、建议、批评,其中主要的形式是批评,因为这种形式比赞扬更容易引起关注。监督并不意味着就是批评,而是对监督对象进行查看,通过议论形成一种督促,使之在法制的轨道里活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1]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应联合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平台,通过定期召开或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安全宣传讲座等形式,来发挥新闻的督导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基本都建立了相关的媒体监督机制,例如,“欧盟网络热线”,英国的“网络监察基金会”、韩国的“违法和有害信息报告中心”等。

二、创新社会监督的路径

“从逻辑和经验上判断无论国家权力如何强大,也不管法治发育程度有多高,国家都不可能垄断所有纠纷解决的权力。”[2]针对食品安全监管而言,不仅需要政府依法行政,严格监管,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意识。政府应该大力宣传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以及公民行使社会监督权的意识。工会、共青团、妇联、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应模范带头学习法律,增强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大公无私地投入到社会监督中去。

2.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事实证明,由秩序到混乱是一种自然规律,反过来,由混乱到秩序并不是一种自然规律,它一定要经过非常艰难的理性努力才能达到。”[1]当下,我国社会监督还很不发达,仅仅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应加强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在立法上明确社会监督的性质、主体、客体、程序、方式等,使社会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可以把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社会监督力量,以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政府还可以建立社会监督与国家监管相对接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把群众举报、投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明察暗访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交由相关职能部门去办理,及时向社会反馈处理结果。另外,政府可以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由政府或者食品监管部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以及群众、消费者担任社会监督员,并对有价值的举报进行奖励等。

3.确保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提高监督行为的透明度。“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2]没有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没有政府监管行为的透明化,一切社会监督无从谈起,这也是社会监督能否真正实现的标志,这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基本要求。政府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网站,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建立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准确的信息,为社会监督创造便利的条件。另外,政府可以建立食品违法信息公开制度,曝光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

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社会监督力量还很薄弱,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媒体监督程序还不规范,其监督经常受到行政的干预,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还有一些新闻媒体存在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另外,社会监督的投诉渠道也不畅通、群众监督的主动性还很低,等等。不管怎么说,社会监督作为民间资源、民间力量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已经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当下,加快社会监督立法的步伐,创新社会监督的形式,真正将社会监督纳入到制度设计中去,这应该是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初探[N].中国标准导报,2009-10-9.

2、姚丽萍.做好5方面工作维护食品安全[N].新民晚报,2011-7-27.

社会监督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社会监督;历史

一、档案监督概述

档案监督属于历史的监督范畴。它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让公众通过公诸于世的档案,掌握真实记载社会发展过程的第一手材料,经过科学地印证、鉴别、评断,从而监督各种社会活动。

档案所以能在社会监督中发挥作用,根基于它内在具有的特征。档案是历史与自然发展过程的原始记录,具有真实性的独特品格。正是这一品格,使它能在社会监督中具有历史的凭证依据和参考等作用。上述档案在社会监督中的五种表现,不外乎匡正舆论、印证史实,依实公断和实事参照等几方面,都有真实性贯穿其中,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舍此绝无监督作用可言。档案形成于社会实践之中,其来源和内容带有广泛的社会性。也就是说档案广泛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过程,并且成为处处可见的广泛存在的事务。因此,社会性可看作是档案能在社会监督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沃土。

二、档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

档案的作用是广泛的。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档案及其作用的认识日趋深化,已开始拓展到社会监督领域之中。档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表现出多方面、多层次的特性。不仅体现于宏观方面,也体现于微观方面;既可直接体现监督作用,又可间接产生监督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作用:

1 引导舆论,揭露历史的伪造者

舆论代表着一种社会力量,是社会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档案记录着历史过程的真相。公布档案往往会产生一股公正的社会舆论,为捍卫某一阶级或某一政治集团的利益服务。

2 验证历史,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社会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然而,其各种现象的演进趋势和征兆,往往只有延伸到现实的更高形态得到认识后才被理解。从这一理论意义来看,档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再现与说明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对历史进行审视与反思,做为现实的借鉴,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世界普遍掀起了改革浪潮。不但在改革现状,而且于理智和思维上开始对历史以注目。

3 尊重事实,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进程是曲折的。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一些冤案。由此,档案还肩负着伸张正义,还历史本来面目的特殊使命。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时代造就历史人物,而历史人物的思想、愿望和行动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其思想意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观世界。随着人的死亡,这个世界似乎也就消失了。然而,他们的著作、札记及所签署的文件却象一把钥匙,带动人们去研究和揭示其活动的过程,寻求其对历史进程影响的根源,进而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

4 再现史实,激发民族自强意识

档案不仅反映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民族兴衰的历史见证。社会要进步,离不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因此,激发与唤醒民族精神面貌,教育与启迪子孙后代,是历史赋予档案的又一使命。

5 公正判断,保护合法权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监督已不止限于政治领域。在经济、科研及其它领域也日益显示出其应有的作用。如在科研领域,通过档案凭证,可以合理解决纠纷,保证科技发明者的利益。

三、如何实施有效的档案监督

档案监督同其它事物一样,要实现其自身的功能,必然要受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时空范围的限制。

1 开放与利用档案是实现档案监督的前提条件。档案自身的价值与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只将其停留在管理领域,则只能保持静止状态,不会得到转化与再生。只有将档案置入利用领域,使其自身的价值与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近年来,学术界纷纷以档案为依据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了争鸣,提出了颇有价值的新观点,解开了许多历史谜团。反之,如果仍将档案停留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必然导致学术空气的沉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也只能是不完整的历史画面。

2 社会民主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是制约档案在社会监督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监督是适应人类摆脱封闭的专制统治,实行开放的民主政治这一需要而产生的,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3 档案在社会监督中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社会监督作为促进民主化进程的一项保证性措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社会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反映。实践证明,只有社会档案意识从整体上得到提高,才能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档案监督也就有了基础和保障;反之,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甚至落后于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实际,档案监督就必然受到阻碍和限制。因此,要充分发挥发挥档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就必须把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当做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多条渠道搞好这项工作。尤其要增强各部门领导者的档案意识,促进他们了解、重视并支持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实现档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

社会监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老金入市;社会监督;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31日

一、前言

养老金入市指的是将养老基金个人账户部分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养老金直接关乎公众退休后的生活收入来源,一方面养老金入市若成功则有利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与稳定股市;另一方面养老基金入市受利率、市场、投资管理机构管理水平、投资战略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着各种高危风险。一旦在养老金入市进程中出现被挤占挪用或运营失败等问题,容易引发政府公信力缺失、社会动荡等问题。要及时正确地规避风险,不仅需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与投资管理机构的正确决策,还需要国家行政监管机构与社会力量的共同监督。笔者认为,对于入市后养老金的运营管理,公众有最大的监督权,并且以公众为监督主体的社会监督比政府监管更有效、更重要。

二、养老金入市面临的主要风险

养老金个人账户入市这一重大决策是基于我国目前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现状和养老金收不抵支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如能顺利实施,则有着提高养老金收益率、降低财政补贴压力、保障公众老有所养、为股市乃至实体经济注入活力等重大意义。然而,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往往并肩而行,养老金入市面临着重大机遇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大量风险,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养老金入市的潜在主要风险包括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和养老金入市自身伴随的特殊风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健全的抵抗风险的机制和能力,容易受到利率波动、通货膨胀、政策制定滞后、股票自身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养老金自身的风险主要有:运营方寻租风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监管不力风险。本次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大规模入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在风险环绕的情况下,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投资选择和运营必须尤为谨慎,因为一旦失败,无论哪个相关者都无力承担责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难题,则需要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慎重探讨、决策。

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社会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社会监督现状。在我国,实现社会监督主要依靠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法律监督四大途径。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监管现状是:过于依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难以发挥其本来作用,且政府监管并未起到理想的作用,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贪腐的先例屡禁不绝。如曾轰动一时的2006年7月曝光的上海社保案,上海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祝均一因涉嫌挤占挪用32亿元社保基金而被逮捕,上海社保基金多年被违规操作的恶性事件浮出水面,公众才因而知道自己的“保命钱”已被非法挪用了八年。这一事件的影响非常恶劣,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上海的政府部门集投资运营和社保资金行政主管的权力于一身,且运营状况不对外公开,涉嫌贪腐的官员在其中进行了大量暗箱操作。事实上,在此之前上海社保基金早已显现出坏账丛生、投资屡挫屡投的情况,八年间却并未受到任何惩治或纠正,而只接收到一些警示作用微弱的风险提示,充分说明了政府内部监督模式的低效率性。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基金的安全令人担忧。事实上,作为养老金的所有者和受益人,公众有权利、有必要参与到养老金入市的社会监督中,并为入市后的养老基金的稳健运营提供建设性意见,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社会监督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力量。但就养老金入市而言,这四种途径的社会监督的实现都存在问题。

1、法律监督滞后且层次低。2015年8月23日出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下文中简称为《办法》)意味着养老金入市的正式获批。然而,该办法的立法层级仅为行政法规,法律效力、法律层次较低,不利于法律监督的顺利开展。2016年养老金入市在即,政府及相关法律制定部门仍无进一步的立法打算。按照我国的立法惯例,往往是当体制运行出现重大问题而难以为继,或暴露明显缺陷时,政府才赶紧出台紧急政策挽救,往往治标不治本,缺乏未雨绸缪的抵御机制。而国外很多社会保障制度较为成熟国家的做法相对可取,出台重大决策时,立法先行。另外,我国近年来多地社会保障基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却始终无相应的专门法律条文来解释或规范这类事件,违规操作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惩罚,就等于得到变相鼓励,只会越演越烈。养老金入市后的基金管理面临着多重风险,且没有高层次的法律监督来保障,前景令人担忧。

2、公众监督有心无力。第一,公众未被政府纳入监督养老金运营管理的主体中。公众监督需要政府的赋权,政府赋予公众权力的最重要途径则是立法。然而,遗憾的是,《办法》一文中,并未提及作为养老金受益主体的公众享有的监督权力。在接受监督方面,该办法的第十五条仅规定国务院授权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接受受托人的监督,受托人为省级人民政府,只规定养老金入市运营接受政府监督。事实上,在养老金入市这件事上,社会监督比政府监督更为重要。首先,养老金入市目前主要由政府设立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运营,若一味强调政府监管,无异于政府身兼裁判和运动员两职,权力没有得到约束,不可能做到公平、合理、高效,养老金入市的运营一旦出现差错,将是政府和公众不可承受之痛;其次,养老金入市运营管理的是公众的养老金,需要负责的直接对象是公众,因此它不仅要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更需要接受公众监督。第二,公众缺乏专业的养老金管理知识。虽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公众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增高,理财也成为人们分配收入的重要部分,但大多数人的主要理财方式仍倾向于在较为保守的储蓄,对股票、债券、基金等缺乏必要的常识,就更不用提养老金投资涉及的通货膨胀、投资回报率、替代率等专业知识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公众简单地认为自己只需履行按时缴纳养老保险基本费用的义务,到退休时必然就有相应数额的养老金发放。他们对养老金入市保持着置身事外的态度,平时无法、也没有想过实现监督权力。一旦入市后的养老金出现问题时,公众只能表示愤怒或者无奈。

3、工会未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在参与养老金入市监督的社会团体中,工会最具有话语权和代表性。然而,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强大工会力量,我国工会组织往往无法取得真正的独立地位,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发生各种劳务纠纷时表现软弱。甚至有些工会站到企业的利益队伍中,无法对企业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社会福利的发放与管理起到真正的督促作用。在养老金入市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涉及到与企业、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被投资方的多方交涉,工会的不作为或无法作为导致其在履行社会监督责任的失职。

4、舆论监督受到抑制。正常情况下,舆论监督的实现主要依靠新闻媒体评论、报道、民意测评等方式实现。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网络成为发表言论的公共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主播、段子手,舆论监督更能爆发出前有未有的巨大力量。养老金入市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敏感性强,消息一经传出,就成为人们的议论热点。然而,由于养老金的具体运营流程和情况等细节的透明度不高、部分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施加行政压力、新闻媒体缺乏可靠的相关资料来源等原因,容易造成消息封锁或以讹传讹的状况。由于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而社会舆论难以了解真正问题所在,也影响到他们对养老金入市的舆论监督。

四、完善养老金入市社会监督的建议

(一)完善养老金保险基金信息公开机制。养老金的最终财产所有权归参保者与企业所有,养老金入市的成败与参保者的利益直接相关,因而参保者与企业对养老金保险的运营管理具有知情权。反之,作为养老金运营管理的人,政府有义务接受作为委托人的参保者的问责和监督。为保障参保者的知情权并提高社会监督效率,政府应尽早完善养老金保险信息公开机制,同时做好实务部门和网络的信息开放工作。实务部门方面,政府应主动建立专门的法定咨询机构,招聘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工作人员专职为参保者解释养老金的运营原理、流程、状况。网络方面,政府则应设立专门的网站门户,主动公开透明各种养老金管理的相关信息,开放评论功能,并及时反馈到养老金运营管理部门。

(二)为养老基金监管专门立法。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起点早、发展时间长,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也积累了较为先进的法制建设经验,如美国1935年和1940年先后将听证制度和申诉委员会制度纳入社会保障的法律中;英国1961年出台了《信托投资法》,并将其作为基本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法律。我国到目前为止仍无任何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专门法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然非常落后。养老金入市将会面临空前的风险和挑战,有效的法律监管是维持其良好运营的重要前提。当务之急,立法部门应果断迅速地出台一部专门规定基金监管的法律。这部法律内容应包括:参与监督的独立政府部门,各级政府监督部门及人民的监督权力、监督内容和方式、惩罚措施。通过严格的法律规定,不但能提高公众社会监督地位和效率,对养老金的运营管理更能直接形成严格的法律监督。

(三)普及财政金融知识。公众对财政金融知识的匮乏不但有公众自己的责任,学校基本教育、工会也难辞其咎。为更好地实现对入市后的养老基金运营管理的监督,从公众自身而言,应主动积极谋求进步,学好基本理财金融知识,意识到养老金的入市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对养老金的运营管理持续密切关注,发现不良情况时及时举报或是给予建议。从学校基本教育而言,则应注重公民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和学习国家财政、社会保障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从工会而言,则应尽到自身责任,定期为企业内参保者普及财政、投资管理知识,发动参保者自觉参与到养老基金的社会监督中。

(四)设立专门非政府的养老金监管机构。1958年创立的英国职业年金咨询局为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组织监督做出了良好榜样。该咨询局的做法是:核心监管体系与辅助监管体系。核心监管体系包括议会、金融服务局、联合供款局、税务局等机构,并专门设置了年金监管委员会来协调上述各机构间的策略、手段和信息。辅助监管体系则主要由申诉机制和仲裁机制构成,申诉机制负责反映公众意见,仲裁机制负责仲裁年金纠纷。在监管养老金运营的具体做法上,我国可模拟英国的职业年金咨询局结构,引入专业的审计、财政、法务、金融、管理人才及工会代表来成立专业的非政府行政权力主管的养老金监管机构,并立法予以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林男.中国养老金入市风险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李倩.英国职业年金监管体制对中国的启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7.

[3]刘建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社会监督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社会监督范文第5篇

热烈庆祝北京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北京质量检验认证协会(原北京质量检验协会)理事会审核合格后成为协会会员,并纳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质量信用系统。同时紫光生物还参加了由该协会主办的“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品质信誉”质量承诺活动。该活动是为了促进北京的经济发展、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合格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而举行的。协会从北京市场上经过严格的预审、核实后挑选了一批连续五年没有质量问题或被消费者投诉的诚信企业,在北京市媒体上开展了质量承诺活动。该活动在《北京晚报》“质量审核品牌公告” 两次,在北京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www.省略)公示一年,展示诚信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

北京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清华紫光旗下从事保健食品研发、生产、营销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从事生物、化工方面工程技术开发和推广等业务。公司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加工基地通过了国家药品和保健食品GMP认证,占地22万平方米,是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拥有快速可靠的全球原辅料采购供应网络,并与跨国保健品行业巨头进行长期合作,为优质产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信誉缺失的大环境下,紫光生物一直恪守清华人严谨、稳健的学术传统,长期以来紫光生物出品的保健食品受到社会的好评和消费者的青睐,形成了非常好的口碑。公司研发、经营的保健食品全部是经过国家正式批准的、具有明确功效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为调节血脂、调节免疫、调节血糖、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类保健食品,目前销售的主要品种有紫薇卵磷脂冲剂、紫光牌优太康片、紫光优脂康磷脂软胶囊、紫光牌银杏茶、紫光格林泰乐高蛋白营养粉、紫薇牌螺旋藻片和钙补充剂及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康复希望的加拿大原装进口博特力胶囊等产品。

公司目前拥有一支诚信、敬业、协作、高效而富有创造力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队伍。长期以来,公司全体员工本着“清华科技,关爱人生”的从业理念,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以严谨高效的工作态度、高品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致力于人类的健康事业,立志让清华紫光保健食品成为国际著名品牌。

社会监督范文第6篇

在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第24个世界无烟日之际,我们惊喜地看到,尽管离“在包括室内办公场所在内的所有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的目标尚远,但我们在无烟医院、无烟卫生系统创建之外,无烟校园、无烟影视剧的创建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控烟与禁烟,正在变成一种全社会的行动,形单影只的医务人员身边,有了更为强大的“后盾”。

在全国声势浩大的控烟乃至禁烟呼声下,“无烟”的主题越发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这一方面源于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对于“公约”的履约责任与使命。

而这一点,恰好与今年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主题、“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控烟履约可挽救生命” 的口号相契合。

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比照公约在我国生效5年以来的情况,作为缔约国,中国并未成功兑现承诺――《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打出了中国完成条约规定37.3分(百分制)这样一个不及格的成绩,在100多个《公约》缔约国中,中国控烟的执行情况排在最后几名。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控烟到禁烟的理念,必将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要求深入人心。并将随着“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正式生效而得到强化。

可以说,拒绝烟草,医务界从来都是积极推进者和践行者。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今年,卫生系统还将开展“无烟医院随手拍”、暗访等系列活动,这就意味着已走在前列的医卫界将随时随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控烟报告

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势在必行

死亡人数远超自然灾害

5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报告指出,吸烟导致的相关疾病死亡数字远远超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我国2008年死于火灾的人数是1 385人;2006年是近20年来我国水灾最为严重的年份,死于水灾的人数为5 840人;中国目前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120万,平均每天>3 000人。

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与烟草使用相关的死亡会达到200万人,占全国死亡人口总数(1264万人)比重的15.8%,吸烟者的人均期望寿命要比总人群的期望寿命平均缩短15年。烟草已成为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最大杀手,如不立即有效控烟,将与中国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建成健康型社会、明显提高国民人均期望寿命等国家策略严重相悖。

报告还显示,我国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餐厅、医院、学校、家庭、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场所是二手烟暴露最严重的地方。

报告指出,烟草烟雾中包含有70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250种有害物质,近70种致癌物。吸入二手烟能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如:使非吸烟者的冠心病风险增加25%~30%,肺癌风险提高20%~30%。即使短暂接触也是有害的,它没有安全暴露水平,暴露时间越长造成的健康风险越大。

“自愿实施无烟环境没有效果,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设置吸烟区或吸烟室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只有室内全面无烟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梁晓峰呼吁,完全无烟政策方能立竿见影起到保护人群健康的效果,如:苏格兰室内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前后,心脏病住院人数大幅减少。

全面禁烟尚无国家法律

报告称,中国约有7.省略/2138043973)活动,号召全社会积极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室内场所全面禁烟。

“随手拍”活动拍摄内容:在医疗卫生系统(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场所内发生的下列现象。包括在室内尤其在禁烟标志下吸烟(拍摄对象包括医疗卫生系统从业人员、患者及探视人员等);摆放烟缸、烟具或有多个烟头现象,销售烟草制品,发放、张贴烟草广告,室内设置吸烟区,对室内吸烟行为进行劝阻,室内张贴禁烟标识、海报或播放控烟视频材料。

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医卫界将随时随地接受社会监督。

无烟校园 北京各级学校年内全面禁烟

5月29日,北京市爱卫会、教委、卫生局联合召开“建设无烟校园启动大会”。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今年北京市控烟的重点放在教育机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学区域将一律禁烟,今年年底前实现“无烟学校”的目标。

按照这一目标,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各级学校室内外所有区域要达到无人吸烟、无烟味、无烟头这一“三无标准”。对于拒不改正的学校,将处以1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的罚款。

据了解,我国现有13~18岁的青少年1.3亿,专家估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约1 500万人,尝试吸烟者≥4 000万,而遭受二手烟雾危害的人数高达6 500万,吸烟和二手烟会对青少年造成极大的身体危害。因此,创建全面无烟校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学生健康。

演员以及影视剧风尚引领作用不容忽视

在第24个世界无烟日前夕,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召开的首届无烟影视剧颁奖暨新闻会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介绍说,他们对2010年热映的40部国产电影和30部国产电视剧进行了烟草镜头统计。统计结果较为喜人,无烟草镜头的影视片从2007年的2部升至18部,电影中的烟草镜头个数下降了53.15%,烟草镜头时长下降了52.56%,但电视剧中烟草镜头的数量不降反升。

社会监督范文第7篇

6月9日,是红监会召开年中会议的日子。这一天,全体委员不仅要讨论红监会成立半年以来的重大事项,还要表决通过是否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

红监会一位要求匿名的委员对时代周报说,红监会只是监督机构,不应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某些委员的发言,让红监会成为了焦点,不应该这样”。

这似乎有点蹊跷,因为在5月4日,央视《面对面》还播出了对红监会委员王永的采访。只是在这期节目中,王永的身份不再是之前媒体所称的红监会新闻发言人,而悄然变成了红监会一名普通委员。

红监会秘书长黄伟民对时代周报坦言,目前王永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并没有变化。只是作为发言人,要有事情才能代表大家正式对外公布。但这段时间,红监会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对外公布的。

作为“郭美美事件”重查的提案人之一,王永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坦承,之所以要重查“郭美美事件”,缘于对红会当年调查结果的不信任。他说,不仅自己不相信,身边的很多人也不相信,那些骂红会“滚”的十多万网友也不相信,“如果一个事情的结果不能让公众相信,那么是不是有必要重新再查?”

谁能当委员

红监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2月7日,红监会在北京成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等16人被聘为红监会委员。

当天,红监会就召开了全体委员第一次会议,就包括职责范围与工作流程在内的红监会章程进行了讨论,其中针对红监会独立性的讨论最为激烈。

根据当时公布的消息,红监会成立后将展开三个方面的监督活动:一是每年固定的监督事项,如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红会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等;二是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质疑的事项,红监会可以主动代表社会公众开展调查和监督,独立向社会监督公告;三是接受中国红会的主动邀请,对特定事项进行监督。

红监会委员的选择一直饱受公众质疑,很多人尖锐地指出,红监会有“强沾名人光”的嫌疑。但在王永看来,红监会委员的选择其实有自己的道理――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地位、有一定的社会公信力、没有不良记录,按照这些标准,再根据医疗救护、社会调查、公共关系、品牌、财务、法律等行业分门别类,然后找门类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这是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

王永说,据他所知,这16个人都是被红会邀请的。邀请有四个原则:第一有意愿,就是有意愿参与对红会工作的监督;第二有时间,要保证履职的时间;第三有能力,需要有专业的能力,“管财务的,如果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那还能干什么”;第四要有形象。

“接到邀请,我考虑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王永说,很多人劝他不要红会的浑水。但最终评估了各项风险后,他还是答应了下来,“我是做品牌的,对我来说,红会是一个很好的品牌”。

事实上,早在2011年“郭美美事件”爆发之前,红会就提出要成立红监会。只不过一直没有被提上日程,也没正式对外公开。直到当年8月8日,红会秘书长王汝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红会正在酝酿筹建红监会,会邀请一些社会人士和志愿者来参与项目管理、项目监督。

2011年12月23日,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也在公开场合明确了上述决定。赵白鸽说,红监会拟邀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有信誉、有思想的公众代表,频度较高地参与红会的活动,对其募捐、救助等过程予以监督。红监会不仅参与红会总会的活动,也同时对各地分会起到监督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培峰如此评价红监会:能在红会的社会活动中增加其公开性和透明性,以此来消除很多信息不公开给红会带来的不好影响,“有肯定比没有好,谁来做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要做”。

从目前红监会委员的构成来看,具有多样性,各个方面的专家都有。但要想改变红会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红会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认真做事,而不是依靠一个外在的组织。

作为代表公众行动的一个社会机构,红监会并不是为证明红会是否廉洁而存在。“红监会只是有监督行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讲,监督行为应该是辅的,而不是主导性。”刘培峰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认为,社会监督是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需要探讨的一个方向,“成立红监会是一个积极的探索,但是怎么成立、成员怎么构成、以什么样的方式监督等都需要探讨”。

重查“郭美美事件”

尽管争议颇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红监会的每一位委员都坚定地认为,从成立的那一天起,红监会就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不隶属于红会。这一点从王永对红监会今后委员增补的解释中就可以看出来。

王永称,继第一批16位委员之后,以后增补的委员不再和红会有关系。这意味着,必须由红监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表决通过才可以成为红监会委员,而不管红会同意与否。反之,就算红会同意了,在红监会投票中有三分之二没有通过,那也不行。“红会可以推荐,但决定权不在红会,而是移交给了红监会。”

此次要求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是王永联合另一位红监会委员刘姝威发起的建议。但王永同时也承认,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红监会全体委员的认同,“需要开会表决”。

实际上,这并非王永第一次提出要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2012年12月,红监会刚成立不久,王永就提出了要重新调查“郭美美”的建议,只不过当时红监会还需要展开建章立制、团队磨合等具体工作,因而建议被搁置。在当年红会举行的一次媒体座谈会上,王永再次提出重查“郭美美事件”,又因各种原因未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一次,王永联合刘姝威共同提议重查“郭美美事件”,终于成功赢得公众的目光。

刘姝威是著名的财务专家,著名的“蓝田案”就是因为她而大白于天下。“有了她的配合,我们的提议会更加科学,更加严谨,而且也更具可行性。”王永对此充满信心。

独立决策

对于是否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红会和红监会的态度似乎并不一致。

4月26日,红监会官方微博消息称,是否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将由红监会独立决定,红会无权干涉。但仅仅两天之后,红会便发表声明,坚持对“郭美美事件”的原有认定。5月初,红监会全体委员被要求不得再以个人或委员身份接受采访。

对于被“禁言”,黄伟民称与重查“郭美美事件”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对于红会的日常监督,以及这次突发的雅安地震使红会的一些赈灾工作纠缠在了一起。“不能说是因为那个事情,但也不能说没有那个因素。”他说,在这种特别的时刻,要有规则和约定做事,这很有必要。

而王永则对时代周报一再重申,红会其实并没有否认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王汝鹏秘书长也没有否认,“王汝鹏的观点是红会内部并没有人提出调查,我们是红监会,是我们中间的有些委员提出的调查,这是独立决策的,调查或者不调查,都和红会没有任何的关系”。他说,只是目前此事在红监会没有表决之前,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

对于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王永透露,红监会将要讨论并表决的决策包括:是否启动调查、何时启动调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以及哪些人参与调查等。“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红监会讨论通过后,才能向社会予以。”

王永的期待在于,如果讨论通过这个提议,那么应该邀请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红监会的调查工作中,通过公开透明的调查程序,来提升调查结果的公信力。

王永说,红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公开透明,大家对红会最大的质疑也是公开透明。“一件事情如果调查的过程、事件的本身都不能公开透明,如何才能让公众对调查结果信任呢?”

王永称自己有信心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把事实和真相还原给社会公众,“如果调查清楚红会有问题,那么我觉得相关的责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说调查结果证明没有违规或者违法存在,那么红监会有义务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解释为什么没有”。他说红会如果有这种姿态,有这样做法,那么任何谣言都不会有生存的空间。

社会监督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会监督;廉政建设;重要

一、社会监督的构成要素

1.社会监督的主体有哪些。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主要社会的矛盾不同,也决定着监督主体不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社会监督的主体是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也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具体来说,有人民代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等,又有人民团体、派和群众组织,还有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工商业者和其他爱国者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2.社会监督的对象。是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具体的说它包括以下两种人员:其一,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其二,是政府中的非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公职人员。

3.社会监督的内容。社会监督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大的方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是对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实施情况进行法律监督。其二,是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予以工作监督。其三,是对执政党的党风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作风予以行为监督。其四,是对涉及本组织、本社团成员或普通公民个人切身利益的具体政策、法令、制度和办法执行情况进行品质监督。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4.社会监督的方式。从宪法与法律的有关规定,群众监督的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直接监督所采用的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申诉罢免、民主评议和协商对话;其二,是间接监督所采取的取工作报告、视察、质询和调查等形式。

二、社会监督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1.实行社会监督其实也是实行群众监督,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首先,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因此,实行群众监督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而巩固党的领导,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它体现的是党和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地位,保护人民群众的民利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实现。由此可见,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民主共存于我国,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在新时期,党面临着如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球化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抵挡住各方面的挑战,化挑战为机遇。群众监督,实质就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一种支持,它是党执政的强大后盾。不要群众监督,其实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削弱群众基础。

3.实行社会监督,是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人民公仆职责的必然要求。过去,我们对领导干部主要实行的是任命制,非公推民选走上领导岗位的领导者,群众观点淡薄而缺少对群众的敬畏之心。因此,应当把掌握领导干部命运的权力更多地交给群众,实行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对不按照人民群众的意志行使权力的领导干部坚决依照民意和民主程序及时清除,是确保领导干部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履行人民公仆职责的需要。

4.实行社会监督,是遏止腐败行为和揭露腐败分子的有效办法。随着我党反腐败斗争力度的逐年加大,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的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隐蔽。只要有制度的保证,有法律的支持;只要他们的监督行为不受打击报复,人民群众是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责的。

三、增强社会监督效能的主要措施

1.大力增强社会大众的监督参与意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理应对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现在许多群众的监督意识比较淡薄,有些群众认为,监督上边的事,普通群众管不了;有些群众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人,不想监督;有些群众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因此,必须对群众加强法制宣传、普法教育,尽快地提高人民群众对权力运作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着力拓宽疏通社会大众的监督渠道。一是通过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监督法以法规形式明确群众履行监督的权力、义务和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反映问题的民利切实受到法律保障,确保人民群众民利不受侵犯。二是完善、疏通社会群众的渠道。主要是改进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保证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建议能畅通无阻地得到反映。三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来实施群众监督。四是通过政务公开来实施群众监督。知情是实施监督的必要前提。因而党和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一切活动,除法律规定应该保守秘密的以外,均应向人民群众公开。以公开办事原则、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等方式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作用来实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实质也是群众监督,因为经过大众传媒对权力行使者的一些行为进行曝光,必然会引导公众的注意和反向。

社会监督范文第9篇

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中国整个社会和企业经营的大环境存在问题。

第一,整个社会,包括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其他参与者,也包括对企业比较关注的利益相关者,其实对法人治理的整体意识非常淡薄,理念是偏颇的,所以才出现这么多的新兴企业,还是一种个体户管理企业的形式。甚至很多人现在都还不明白什么叫公司治理,认为公司不就是老板的嘛,就应该是老板说了算。甚至不排除如某些名人所说的,企业家经营企业就是要狠一些,就是要独断专行一些等等。对什么是法人,什么是自然人,并不了解,意识淡薄,理念缺乏。

第二,也是一个社会现象的问题,就是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的个人效应在某一个时段内过于放大了,使其获得了超越制度的特权。这次光伏产业不行了,下次其他产业又热起来了,可能又会出现尚德式的问题。整个社会对这种企业,缺乏问责的制度。社会上应该有一种自然的机制存在,就像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在特定版面每天总有一些企业的负面报道,相应的企业都会在这里出现,面对公众的质疑,这就是一种约束机制。

笔者觉得中国应该存在这样一种机制,很多问题靠企业内部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既然是公众企业,就应该存在社会的机制协助解决企业内的问题。

比如现在我国官员的问责机制,就是从舆论监督开始的,曝光其实就是一种问责。

第三,整个国家的法制不够健全,公司治理本身就暗含了法律的意识,包括行政管理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这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小规范,而是大规范,比如财务管理制度,都是以国家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但是我国的法律管理并不是很健全,再加上大股东缺乏法律意识,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使得上市公司诚信等问题愈演愈烈。

最后,缺乏舆论、教育包括管理培训机构等方方面面的倒逼机制,其实企业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并不困难,因为建与不建,都是有一套标准的,其标准就是有没有这套规定及其匹配的相关机构,但你能说有了这些东西就算建立起来了吗?实际上有些机制根本就得不到执行,为什么?关键就是大的环境缺乏一种倒逼机制。

上市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免费获取收益,犯罪成本比较低的事情,企业上市可以圈到钱,却不必为圈到的钱埋单。整个国内A股大的环境就是这样的,能圈到钱就可以了,至于这个企业好与坏并不重要。所谓的监管板子敲下来真正问责的是极少的,我们现在能知道的就那么几个吧。没有说把谁搞得倾家荡产,死刑或者无期的,国内的这种处罚是很轻的。

尚德现象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譬如,政府引导产业政策,政府宏观上指导一个产业的发展并且细到发展路径,笔者认为这根本不是在搞市场经济了,比计划经济还计划经济。尚德当年为什么这样大红大紫,主要是全国范围内,政府制定了产业发展的路径图,投资几千亿,几乎每个省都在大规模上光伏项目。如果政府能冷静一些,那些企业和企业家不可能获得那么多的发展特权,企业的发展也许会更加冷静一些。

重组后的尚德,如能浴火重生,当认真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战略上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重新认识市场。是继续发展,收缩发展,还是转型发展?

社会监督范文第10篇

第二条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政府信息公开监督评议活动。

第三条监督评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的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关制度制订、落实情况;

(三)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是否全面、及时、准确;

(四)政府信息公开是否规范、便民以及公开的效果、群众的满意度等;

(五)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否及时处理,投诉处理是否及时落实;

(六)其他需要监督评议的内容。

第四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评议的权利。**省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监督评议包括代表监督评议、媒体监督评议和社会监督员评议三种方式。

(一)代表监督评议。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组成政府信息公开监督评议小组进行监督评议。

(二)媒体监督评议。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定期开展社会监督评议,接受来信、来稿,汇总相关意见,并反馈至监督评议机构。各级政府网站开设网上评议专栏,就监督评议内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评议。

(三)社会监督员评议。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从社会各界选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监督员,对本级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评议。

第五条社会监督员的管理

(一)社会监督员受聘条件。

1.愿意义务承担社会监督员职责的公民;

2.拥护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

3.关心政府改革,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不谋私利,尽职尽责,遵守纪律,作风正派,有一定代表性。

(二)社会监督员聘请方法。

1.由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根据社会监督员受聘条件在社会人士中选取;

2.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在征求拟聘监督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经所在单位同意,确定社会监督员人选;

3.由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颁发聘书和社会监督员工作证件,初次聘请5至6人。

(三)社会监督员职责。

1.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监督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反馈;

2.参加政府信息公开重大问题、重要工作的调查和研究;行政机关应积极配合社会监督员的调研工作,并为其提供便利;

3.协助做好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接受并转递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检举、控告材料。

4.配合本级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考核工作。

(四)社会监督员的待遇。社会监督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由召集方支付适当的交通补贴和活动经费。

(五)社会监督员聘任期限。社会监督员的聘任期限为每届两年,聘期届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但一般不超过两届,如到期未续聘即自然解聘。社会监督员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或不适宜继续履行职责,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由各级政府信息公开的主管部门收回聘书、予以解聘。

第六条监督评议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四个档次。监督评议结果将作为被评议部门、单位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 下一篇:色彩观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