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2:52:36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1.社会化媒体促使营销观念发生改变,营销新格局出现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促使原有的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本质上说,社会化媒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媒体,而是关系媒体,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反映的是某些社会关系性,因此传统的那种信息广告的时代已经无法延续和发展。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和组织需要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设直接、畅通交流的桥梁,实现快速互动和反馈。在国外,很多品牌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脸谱网排名“TOP10”的品牌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等等,粉丝都有千万之多,他们与自己热爱的品牌保持着密切地互动。②在我国的社会化媒体中,拥有50万粉丝的品牌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很多粉丝都不是有效粉丝或者活跃粉丝。中国很多企业还沉迷于传统营销模式的醉梦中,习惯于吆喝叫卖式的营销活动,而缺少深入沟通交流,不热衷于建立关系。这种营销策略在社交媒体时代,是行不通,走不远的。

2.社会化媒体促使营销对象发生改变,消费者的社会属性开始凸显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零散化的消费者,变成了具有社会圈群属性的消费群体,其主要表现为:(1)消费者主要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实现信息获取。(2)通过社会化媒体获知品牌新产品和新动态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习惯动作。(3)随着时代进步和媒体技术发展,消费者更加期待和实现与品牌的直接互动,消除以前的不对等个体交流方式。(4)消费者更加趋向于相信社会化媒体中用户(尤其是自己熟悉、认识、或者崇拜的人)对品牌的真实评价,软文广告的内容在读者心中可信度降低。(5)消费者希望品牌能倾听他们的声音,并根据他们的要求采取行动,实现良好的互动。

3.社会化媒体促使营销工具发生改变,新营销平台和手段不断涌现从本质上说,社会化媒体是人的媒体,是以真实的人际社会关系为属性和基础的,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技术和特性,实现个体社交网络的延伸和扩展。③社交网络中的真实性更高,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此外,在社会化媒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较之传统的品牌对个体的营销模式,社交化媒体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使企业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受消费者认可和欢迎的营销活动。从成本学上看,这种营销工具成本十分廉价,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随着社会化媒体到来,新营销平台的构建完成,视频营销、百科营销、口碑营销等各种营销手段和工具不断涌现出来。

4.社会化媒体促使营销环境发生改变,消费者由被动变为主动传统营销时代,传统营销以渠道为王,营销公司与媒体之间达成合作,借助传播媒体的渠道专属和霸权,对受众进行单向度营销。无论何种方式营销,主动权都被媒体霸占,受众成为了被动的消费者。④而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营销行为成为了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选择,营销行为不得不直接面对大众严苛的检阅与审视。如果企业违背企业操守和社会良知,就极有可能受到大众的批评甚至打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化媒体时代,对营销行为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社会健康发展有着很好地监督和促进作用。

二、社会化媒体时代,如何实现事件营销的传播策略优化

1.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应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在传播体系中,利用“人的情感传播”是重要的传播手段。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当我们进行事件营销时,必须要充分利用人的情感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件营销时任何话题的营销都必须依靠人的情感来实现,只有追求和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才能增加黏性,建立稳固的关系。情感共鸣不仅可以让消费者认可你的品牌宣传,而且可以让消费者主动加入传播活动中,成为“作为传播媒介的人”,使得事件的传播性也呈现出倍增的效果。

2.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以消费者视角为立足点社会化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营销时代,其营销立足点有很大的变化。在传统营销时代,立足点无疑就是企业的利益,而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体应转换理念,学会从公众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并进行相关营销。如果不从公众立场出发,事件营销就会成为一种企业自拉自唱的表演。⑤在2012年5月12日,就在人们纪念汶川大地震四周年时,海尔公司的微博推出“云祭奠”活动,只要从网上下载黑丝带,设为电脑或者手机的桌面,参与公祭活动,就可赢得地震主体纪念邮票的机会。这次活动契合了网民的情绪和心理,引发了网民的情感共鸣,网友们纷纷加入其中,同时将商业营销的痕迹淡化到一个公益呼唤的层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需要站在受众的立场思考,积极维护受众情感,而不能一味进行逐利行为。

3.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应重时机、避风险在社会化媒体的事件营销中,“关系维护”和“引爆”是社会化媒体的两个重要营销角度。当我们进行事件营销,试图引爆某个具体的品牌或者产品的概念时,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自身的传播特性,迅速引爆品牌,获取网民的关注。但是进行事件营销时,一定要找准话题的切入点或是新鲜点。所以,在进行事件营销时,必须认真审视和分析事件和舆论环境,从多方面充分考量事件与品牌的切合度,把握好营销尺度。否则,事件营销不但可能失败,还可能引发企业公关危机。因此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一个小事件都可以引发品牌的大危机,一个品牌被一次错误的营销所毁的事情也并不鲜见。因此,在事件营销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慎用“社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历史问题、道德滑坡等敏感话题,如果没有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不可轻易介入,否则将可能引发民众的反感或者讨伐。如今,在互联网中,网络恶搞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社会化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的产物,自然无法规避网络恶搞,这就意味着事件营销也可能涉及到网络恶搞。⑥恶搞有很多案例,很多事件通过恶搞获得了巨大的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很多案例证明,在事件营销的时候,如能巧妙地利用恶搞文化,往往可以创造出具有广泛传播性的话题。但是需要把握好恶搞的度,不是低俗化,不能无底线。

4.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应注重话语修辞与人文情怀在公共关系的维护上,有两个变量一定要讲究,那就是场合和话语表达,公共关系所追求的是在正确的场合说正确的话,而不是盲目追求热点。在2013年长春“3•04”杀婴案案发几小时后,辽宁天合别克就一条营销微博,借此事推广自身品牌,随即便招来网络一片谩骂之声,直至两天后,该官微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声明称:“辽宁天合别克官方微博于3月5日11点45分言辞不当微博,对于给受害者家属、民众及社会所带来的感情伤害,表示最深深的歉意。”这是一次典型的案例,是由一名微博运营者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场景自作聪明和弄巧成拙的事件,最后演变成为对企业和品牌本身的一场道德拷问。在很多时候,事件话题的机会往往一闪而过,营销人员需要快速地作出行动,并把握话题制作借势内容,在营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修辞,因为同样的营销目的,不同的语言表达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众多的案例证明,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依然可以取得巨大的营销效果,借势借力一定要恰到好处,不但要借得及时,还要说得巧妙。

5.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应坚持德操,坚持底线如前面所述,社会化媒体是一种自媒体,舆论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在社会化媒体进行事件营销是有风险的。所以企业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事件营销时,一定要坚持社会道德底线。在热点事件营销时,应注意以基本的人文关怀作为营销底线。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的执行者应具备优秀的营销素养,对事件的内容和性质有清醒的认识,对舆论有很好的把握,对营销传播路径和时机进行准确掌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人持有麦克风的社会化媒体时代,事件营销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其发挥空间更大更宽广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事件营销不仅考验着营销业务水平,还考验着营销人员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他对社会心理和认知的把握水平,一个好的事件营销一定是具有显著性、接近性、正面性和趣味性等要素的。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事件营销,具有一定风险性,一定要坚持道德底线,准确把握营销传播路径和时机,为消费者传递正能量,给予消费者人文关怀,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酒店;消费者行为

随着国际酒店集团和本土酒店集团的不断扩张,我国酒店业早已进入买方市场,进入微利时代。如今,社会化媒体风生水起,不但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消费模式,酒店业的营销战略也悄然顺势而变,很多酒店开通了微博、微信、拍摄了微电影,说明其已意识到通过社会化媒体,酒店将有更多机会让消费者参与到品牌的延伸与塑造中来,同时,在这一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酒店品牌也会被消费者逐渐认同与信赖。可见,社会化媒体已经影响到酒店企业的营销手段,而本文对于社会化媒体对酒店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可以帮助酒店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也期望能为目前酒店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借鉴。

1.研究方案设计

1.1理论基础

1.1.1信任理论

营销学中对信任的研究主要是对信任在客户关系维护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关注。Crosby(1990)指出信任是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会站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行事的一种信念。Moorman et al. (1993)认为信任是合作的双方彼此对于合作伙伴有信心并乐于依赖对方的一种意愿。Morgan & Hunt(1994)认为信任是指合作双方对于彼此的可靠性和诚实性有充分的信心。本文将信任定义为酒店消费者对于社会化媒体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度及其用户能力的信心。

1.1.2 感知价值理论

目前在消费者感知价值概念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诠释。Zeithaml(1988)认为感知价值是消费者通过对感知利失与感知利得间的权衡,从而产生对一个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整体评价。Monroe(1991)认为消费者对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相权衡形成感知价值。Butz(1996)认为感知价值是消费者购买产品并使用过后所感知到的产品附加价值,从而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某种情感联系。王高(2004)认为感知价值是消费者从所购买到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感知利益与消费者为获得该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感知成本之间的比较。本文认为酒店消费者在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获取酒店相关信息或预订酒店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利益与其所付出的感知成本之间的权衡构成酒店消费者感知价值。

1.1.3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称TAM),是Davis于1989年在研究个体对信息系统的接受程度时基于理理论提出的一个模型,旨在研究个体接受或拒绝信息系统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如图1-1所示, TAM 通过几个简单的概念,清楚地说明了用户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因此很适合将其作为理论基础,本论文将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拓展模型作为理论基础。

1.2模型构建方案

本文的模型构建将通过三个步骤完成: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初步探寻社会化媒体对于酒店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通过理论推导进行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1.3访谈研究

根据实际访谈,笔者根据被访者的回答做了归纳与提炼。

1.4模型构建

基于社会化媒体,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和消费者对于社会化媒体的信任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时结合访谈研究的结论,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将感知价值与信任引入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将易用性、有用性、依赖性、参与性、对话性、社区化、连通性作为自变量,以消费者行为作为因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2所示。

1.5变量定义和研究假设

1.5.1易用性和有用性

笔者将技术的有用性定义为酒店消费者感知使用某社会化媒体可提高搜索酒店信息效率的程度;将易用性定义为酒店消费者感知某社会化媒体易于使用的程度。同时,提出假设:

H1a:易用性正向影响社会化媒体有用性。

H1b:易用性正向影响社会化媒体使用的依赖性。

H1c: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价值。

H1d:有用性正向影响社会化媒体使用的依赖性。

H1e:有用性正向影响感知价值。

1.5.2依赖性

笔者将依赖性定义为酒店消费者对于使用社会化媒体查询酒店信息的依赖程度。同时,提出假设:H2a:社会化媒体使用的依赖性正向影响感知价值。H2b:社会化媒体使用的依赖性正向影响认知信任。

1.5.3参与性

笔者将参与性定义为酒店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中主动获取、分享相关信息和积极响应相关活动的表现。同时,提出假设:H3a:参与性正向影响感知价值。H3b:参与性正向影响认知信任。

1.5.4对话性

笔者将对话性定义为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酒店企业和消费者以对话形式进行交流沟通的互动行为。同时,提出假设:H4a:对话性正向影响感知价值。H4b:对话性正向影响认知信任。

1.5.5社区化

笔者将社区化定义为通过社会化媒体,酒店消费者加入某社区就酒店相关话题和其他消费者进行讨论、咨询、解答等的行为。同时,提出假设:H5a:社区化正向影响感知价值。H5b:社区化正向影响认知信任。

1.5.6连通性

笔者将连通性定义为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酒店消费者可以通过链接分享或了解更多酒店相关信息或进行酒店预订。同时,提出以下假设:H6a:连通性正向影响感知价值。H6b:连通性正向影响认知信任。

1.5.7信任

笔者在3.1理论基础中已将信任定义为酒店消费者对于社会化媒体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度及其用户能力的信心。同时,提出以下假设:H7a:认知信任正向影响消费者行为。

1.5.8感知价值

笔者在前文中已将感知价值定义为消费者在获取酒店相关信息过程中的综合感知偏好与评价。同时,提出以下假设:H8a:感知价值正向影响消费者行为。

1.6问卷设计

本论文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甄别部分,主要调查消费者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情况等;二是主体部分,主要测量酒店消费者对于社会化媒体的接受程度等;三是基本信息,主要调查酒店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月消费水平情况。

2.数据收集与分析

2.1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观测变量达32个,按照测量问项与样本数比例1[∶]5的最低标准,笔者将发放250份调查问卷。最终,网络电子问卷回收77份,纸质问卷回收141份,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213份。本研究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2问卷信度分析

本研究10个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都大于0. 7,虽然某些变量信度较低,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本问卷总体来说信度尚可。

2.3问卷效度分析

2.3.1自变量效度分析

本研究得出数据KMO值为0.740。同时,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值为2304.971,显著性概率为0.000,各变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适合因子分析。本研究的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 6个因子,6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2.496%,说明这6个因子能较好解释原有变量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由于适合提取6个公因子,与本论文原模型不同,因此得将正交旋转后的各因子重新归类,将那些在不同因子间重复载荷以及因子的载荷绝对值小于0.5的问项删除,最终得出6个特性,即依赖性、互动性、连通性、有用性、对话性、易用性。由于互动性是参与性和对话性合并而得,所以对其重新定义:互动性是指酒店消费者主动参与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各种营销活动以及与酒店企业相互交流沟通的表现。

2.3.2中间变量效度分析

首先进行 KMO值计算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适合因子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2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3.582%。接着,再进行正交旋转。8个测量问项相应的因子载荷绝对值均大于0.5,因此保留这8个问项。

2.3.3 应变量效度分析

首先进行 KMO值计算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适合因子分析。提取 1个因子,1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5.401%。4个测量问项的因子得分均大于0.5,因此保留这4个问项。

2.4模型修正

本文根据最终因子分析结果,共提取6个公因子,与之前假设的因子有别,修正后的模型如图2-1所示。对假设也作相应修正,将H3a、H3b、H4a 、H4b这4项假设修正为2个假设:即H3a: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性正向影响酒店消费者的感知价值;H3b: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性正向影响酒店消费者的认知信任。

2.5假设模型验证

本研究使用AMOS21.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前文已有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会化媒体特性变量和酒店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最常用的最大似然估计进行模型运算,选取GFI、NFI、IFI、CFI和RMSEA共5个指标评价模型的拟合程度。假设模型的初次拟合结果如表2-1所示:

由于拟合指标与合理值之间还有差距,表明假设模型还需要做进一步的修正。

经过修正之后,最终得到了一个拟合程度较好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如表2-2所示:

3.研究结论

H7、H8成立,可得出:酒店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和认知信任越强,购买意愿就越强。

H1a、H1b成立, H1c不成立, H1d、H1e、H2a、H2b成立,可得出,社会化媒体的有用性越强,酒店消费者就对其越依赖,购买意愿也会越强烈。社会化媒体的易用性虽然可以影响酒店消费者感知的有用性和依赖性,但不直接与酒店消费者行为成正相关关系。

H3a、H3b成立,可以得出: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性越强烈,购买意愿就越强。

H5a不成立,H5b成立,可得出:社会化媒体的社区化与酒店消费者行为成部分相关关系。

H6a成立,H6b不成立,可以得出:社会化媒体的连通性与酒店消费者行为成部分相P关系。

4.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酒店营销策略与建议

本论文研究了社会化媒体对酒店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出了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酒店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即社会化媒体的易用性、有用性、参与性、对话性、社区化、连通性。结合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酒店营销策略给出以下几点建议:进行快捷有效的内容传播;注重网络口碑;进行“活动+娱乐”式营销;进行多平台互动营销。

参考文献:

[1]Crosby, L. A.,Evans, K. R.,& Cowles 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 selling: 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0,54(3):68-81.

[2]Morgan, R. M.,& Hunt, S. D.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3): 20-38.

[3]Alarie A Zeithaml.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a means 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3-53.

[4]James, F. Monroe.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 [M].New York: Arts & Licensing International,1996.

[5]Butz Howard E,Jr. Leonard D. Goodstein. Measuring Customer Value: Gaining the Strategic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6(24):63-77.

作者简介: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交媒体;企业营销;消费者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范围也逐渐向社交媒体扩展,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能够实现与客户、潜在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可实现即时沟通交流互动,增强彼此的依赖性。此外,社交媒体还在塑造品牌形象,进行产品宣传,进行危机公关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社交媒体的定义与分类

社交媒体的原始技术是web2.0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大量的与网络相关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平台技术实现公司组织机构、政府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的沟通联络,用户可以达到创建、交流、消费等目的。Wikipedia网站上对于社交媒体是这样定义的:社交媒体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社区和网络平台,用户借此来实现创作、交流彼此观点和意见。相较于一般常见的社会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让用户享有自己的创作权及言论自由权,自由进行各种编辑创作工作,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分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社交媒体可以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当今国内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十分众多,诸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支付宝、微信、QQ等。国外比较流行的社交媒体的形式主要有Facebook、Twitter、Line、Google+等。

根据奥美中国对社交媒体类别进行的研究,社交媒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专业社交网络(professional SNS);移动聊天(Mobile Chat);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在线交易(Online Trade);微博(Micro-blogging);博客(Blogging)图片分享(Photo Sharing);视频分享(Video Sharing);知识问答(Q&A);百科知识(Wikis);在线音乐(Online Music);签到(Check-in);留言板(Message Board)等。

2.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特点

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常以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平台为基础,通过社交媒体企业需求或企业产品信息,从而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企业社交媒体营销通主要有以下特点:

2.1自媒体化

企业的客户不再只是局限于受众群体,客户同样可以参与产品的营销。

2.2互动化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交流。

2.3全媒体化

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产品进行描述、营销。

2.4信任化

社交媒体特有的性质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

2.5关联化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社交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3.企业社交媒体营销的实际应用

3.1展示企业品牌

口碑传播的力量是在营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口碑传播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是人际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广告,而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相比于广告的信息,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口碑,尤其是来自亲朋好友的推荐。当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有人晒出自己使用的并且觉得很好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大多数人如果自己有需要都会去进行购买或尝试。所以说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广泛展示企业品牌、营销企业产品或服务。

3.2 创建忠实用户群

企业可以依靠社交媒体的营销方式槟勘昕突Т罱ㄒ桓龉餐的交流平台,即忠实用户群,使目标客户群能够从中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比如企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企业动态、生活小贴士等信息内容。从而企业可与目标客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消费者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企业相关消息。忠实用户群的创建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尊重。

3.3 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企业与客户间的交流更为透明化,客户可以对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及时改正和产品升级优化,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4 提高企业销售业绩

企业中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不可能离开社交媒体的帮助。每个销售人员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不断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

3.5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广告费用的投入是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宣传必不可少的,而通过社交媒体软文、广告等信息内容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和回报。因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

结语

社交媒体由于平台的广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约性等优势特点,为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工作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最便捷的基础。因此,未来的企业营销必将会以社交媒体营销作为营销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淼.社会化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1(01)

[3]斯科特 斯特莱登.强关系――社会化媒体营销制胜的关键[M].魏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邹立清.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J].科学科技社会,2012(01)

[5]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

[6]方冰.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内容传播[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10.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IFITT;ENTER会议;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4)01-0119-08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将旅游业推向了“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技术与旅游的交叉应用,不仅深刻地改变着旅游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格局、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式、旅游产品的分配和促销方式,同时也给旅游者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消费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对于旅游研究与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黎巎等采用系统综述研究方法对旅游和信息技术交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旅游和信息技术的交叉研究文献按照信息类和旅游类进行细分,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概览性的框架[1,2]。国外关于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交叉应用研究始于1994年,其后研究成果逐年增多[3-5]。布哈里斯(Buhalis)从消费者需求维度、技术创新维度、产业和商业功能维度回顾了过去20年信息技术与旅游交叉研究的文献,指出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交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4]。也有学者对2005~2007年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旅游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分别从消费者视角、技术发展视角、供应商视角对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和酒店业的应用作了详实的阐释[3]。国外信息技术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旅游类或信息科学类的相关学术期刊,如《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信息技术与旅游期刊》(Jour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urism);(2)信息技术和旅游的相关会议,其中,以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ravel and Tourism,IFITT)举办的ENTER会议最富盛名。作为国外的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盛会,ENTER会议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已成为每年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成果展示的一个前沿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外信息技术与旅游交叉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回顾与思考ENTER会议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可以窥见国外在旅游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轨迹,对进一步深入探讨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交叉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早在2004年,张捷就对IFITT第11届大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展示了当时国外信息技术与旅游交叉研究成果[6]。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2005~2012年ENTER会议论文集进行梳理,从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及机构、所属国家/地区、研究议题、演化规律等方面揭示国外旅游与信息技术研究现状,探寻国外信息技术与旅游交叉研究的趋势和热点领域,以期为中国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

2IFITT概述

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盟是一个独立的全球化非营利性组织,也是目前国外探讨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旅游行业中应用与影响的民间团体。IFITT的目标包括:收集和共享旅游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专家意见,为会员提供帮助;为致力于旅游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者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论坛;举办旅游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国际会议、研讨会、讲习班和课程;与国际组织合作鼓励旅游相关的技术创新等[7]。IFITT每年定期举办的ENTER会议都会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相关学者的参会论文。所有交流会议论文在会前都要经过IFITT专家组的两轮专家双盲评审,并且所有最后选定的参会论文由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作为施普林格计算机科学(Springer Computer Sciences)丛书系列的《旅游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文集正式出版发行。由此可见,针对ENTER会议论文集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外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的优秀成果,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3文献统计分析

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很多学术成果反映在大量的论文文献中[8]。本文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作者及机构、所属国家/地区、研究议题、演进规律4个方面对ENTER会议论文集(2005~2012年)进行解析[9-16]。本文在施普林格数据库中共收集到2005~2012年的ENTER会议文献401篇,数据显示这期间载文数量变化不大,分别在1996年和2006年出现波谷和波峰,年平均收录论文45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ENTER会议论文集(1994~2004年)资料获取困难,使得文章对于ENTER会议的全局变化未能有一个直观展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1作者及机构分析

对研究领域的作者进行分析有利于新的研究者快速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而对学术带头人的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学术领袖。根据谢尔顿(Shelodon)[17]和约加拉特纳姆(Jogaratnam)[18]的作者分类方法,将作者的贡献分为3个等级:一次贡献作者(作者出现1次)、中等贡献作者(作者出现多于1次、少于5次)、突出贡献作者(作者出现5次及以上)。通过对2005~2012年出版的ENTER会议论文集的作者进行计数分析(表1),其中,突出贡献者仅占4-8%,而一次贡献者比例最高,占77-76%。对突出贡献作者进行排名,2005~2012年文献贡献数量超过5篇及以上的作者有33位(表2)。其中,文献总数10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10位,该排名与其在旅游与信息技术相关期刊上的载文量具有正相关性,表明他们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领导力。

对作者单位分布的研究,可以迅速掌握有关专业人才的聚集及所在单位的状况[19],也是评定学科领导力的重要指标。2005~2012年,ENTER会议中有关文献载文作者以全部署名计数共有688人。本文对突出贡献作者的单位进行重点分析后发现,这些作者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说明大学和科研院所是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的主要阵地(表3)。除了大学为主导的科研机构以外,以奥地利电子旅游技术中心(Etourism Competence Center Austria,ECCA)、西班牙旅游合作研究中心(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in Tourism,CICtourGUNE)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也是表现突出的研究机构。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参会论文作者数与其所在单位的整体研究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排名前3位的作者单位分别是香港理工大学、奥地利电子旅游技术中心和西澳大利亚大学,其研究者数量占作者总数的27-5%,在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领域展现了卓越的研究实力。由于旅游信息化发展阶段、语言障碍以及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上的巨大差异等原因,国内的旅游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在ENTER会议上并未得到充分展示,致使ENTER会议上国内的相关学术交流还十分有限,其中2005~2012年中国大陆参会的机构仅有北京大学。

3-2国家/地区分布分析

本文统计了401篇文献中所有作者所属的国家或地区。论文作者以全部署名数共计688人,来自32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中,奥地利最多(123人),其次是意大利(90人),美国(79人),西班牙(70人),瑞士(65人),英国(47人),中国香港(18人),中国台湾(5人),中国大陆(5人)等。从地域上来看,欧洲国家占71-36%,其次是北美洲占12-50%,亚洲占8-43%,大洋洲占6-98%,非洲占0-73%。可以看出,欧洲和北美洲的参会人数占据绝大部分,表明ENTER会议作为全球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的重要论坛在欧洲和北美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亚洲国家或地区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近年来均有参会,但是所占比例较低,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ENTER会议的主要参会者仍以欧洲和北美洲学者为主。

3-3研究议题分析

随着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方向和关注点的变化,每年ENTER会议主题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将2005~2012年参加ENTER会议的401篇文献分别按照特定研究对象和主题进行一级分类和统计,并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再细分出二级分类。一级分类主要包括技术和工具类、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与目的地系统、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旅游网站类、消费者行为类等6项。表4中列出了2005~2012年ENTER会议的主要议题,其中,技术和工具类议题占总数的27%,其次是旅游网站类占20%,再者消费行为类占18%和ICT与目的地系统占14%,最后是旅游管理类占11%和电子商务类占10%。由此可见,在选题方面,ENTER会议对新技术与旅游的交叉应用和旅游网站的发展状况尤为关注。作为一项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结合具有天然的紧密性,从手机移动技术到Web 2-0和社会化媒体,新技术对整个旅游系统带来的影响一直是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关注的重点。如2010年,旅游类知名期刊《旅游管理》就发表了《旅游信息搜寻中社会媒体的角色》(Role of social media in online travel information search)一文,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信息搜寻结果中社会媒体信息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由此也给传统的旅游相关信息提供商带来了挑战[20]。

(1)技术和工具类

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一直是国外学界关注的重点。从各年相关的研究议题来看,手机技术、技术接受和扩散议题历年来讨论颇多。手机作为一个终端设备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外学者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手机应用对旅游者行为产生的影响、手机定位数据的应用、手机作为旅游营销平台的适宜性等问题。作为技术与旅游交叉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的接受和扩散是新信息技术手段能否为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采纳的关键因素,相关讨论也颇多。随着WAYN、Trip Advisor等旅游社会化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自2010年始,连续3年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成为ENTER会议的一个固定议题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者对社会化媒体的感知、社会化媒体对旅游计划制定的影响机制、社会化媒体作为旅游信息源的可信度等。除了手机终端、社会化媒体外,ENTER会议也讨论了其他新技术应用,如2010年,学者从信息科学的前沿技术“语义网”入手,探讨了其与旅游业的交叉应用。

(2)ICT与目的地系统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发生地,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目的地系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旅游目的地在网络中有其虚拟的镜像,为旅游者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提供了一个窗口。旅游目的地组织及目的地系统对高效管理服务水平的追求,要求对ICT与目的地系统做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其中,旅游目的地组织、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系统及ICT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占文献总数13-97%。此外,国外学者们也对旅游目的地系统的评价、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ICT对旅游目的地系统带来的影响、动态封装技术在旅游目的地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探讨。

(3)电子商务类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营销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相应地,旅游电子营销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ENTER会议也极为关注旅游电子营销,主要从电子营销与市场的关系、电子营销效果评价、不同部门的电子营销机制等层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讨论。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旅游分销方式带来一场变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中介使得传统的分销方式发生改变。其中,2008年ENTER会议就以酒店业的电子分销方式的改变为研究视角,参会作者从酒店电子分销渠道的发展状况出发,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对酒店电子分销的影响。

(4)旅游管理类

随着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渗透,旅游管理方式逐步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旅游管理类议题分为旅游信息推荐/支持系统和酒店系统。旅游推荐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主要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探讨旅游推荐系统和支持系统的构建和设计,是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旅游学的交叉研究。而在酒店系统研究议题中,从2005年ENTER会议针对酒店网站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问题的讨论,发展到2011年关注酒店业对Web 2-0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酒店定价、在线预订、酒店营销等方面大大提高了酒店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为实践界和学术界提出了新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5)旅游网站类

互联网发展至今,旅游网站作为一种最直接与旅游者面对的媒介形式,一直受到国外研究者的关注。旅游网站作为一种旅游信息的载体和形式,其本身的发展状况以及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形式和有效性等问题向来是国外研究热点。其中,针对旅游网站评价及优化、在线虚拟社区、在线旅游购物等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如相关学者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网站的优化提出措施建议,对在线虚拟社区的发展及其在旅游业中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实证探讨。

(6)消费者行为类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是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旅游者更多地倾向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旅游者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影响机制等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旅游者以网络为载体来获取信息、分享感受,由此而带来的消费者感知、满意度、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变化,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主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更多的旅游者从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信息的提供者。关于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议题,主要从原因和结果两方面来考察旅游者进行网络评论的模型构建或影响因素分析,或以旅游者的撰写内容为分析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或情感性分析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来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研究。

3-4演进规律分析

通过对2005~2012年的ENTER会议论文集的研究议题进行统计分析,绘制2005~2012年ENTER会议研究议题变化趋势图(图1),判断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发展的演进规律。总体趋势上,2005~2012年ICT与目的地系统类、旅游网站类研究议题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而技术和工具类研究议题分别在2006年与2010年出现波峰,呈现出“双峰”的变化规律。另外,消费者行为类、电子商务类研究议题则表现出平稳的出现频率。时间维度上,2006年ENTER会议中对旅游管理类、技术和工具类的研究议题讨论颇多,而在2012年则呈现出广泛涉及技术和工具类、电子商务类以及消费者行为类等议题。可以看出,近年来,ENTER会议更加趋向于讨论技术和工具类、消费者行为类的研究主题,而对ICT与目的地系统类、旅游网站类、旅游管理类的研究主题的讨论热度趋于下降,电子商务类的研究主题则保持每年平稳的出现频次。

4研究述评与展望

4-1研究述评

通过对2005~2012年的ENTER会议论文集的梳理解析,从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及机构、所属国家/地区、研究议题、演进规律等方面加以总结,得出以下结论:ENTER会议在2005~2012年间年平均收录论文45篇;作者大部分来自大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次来自旅游信息技术的相关企业,其中,香港理工大学在机构排名中居首位,展现了其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交叉研究领域较强的实力;在作者所属国家/地区分析结果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国家和以奥地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占据绝大部分;从历年来的研究议题来看,ENTER会议的关注议题主要分为技术和工具类、ICT与目的地系统、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旅游网站类、消费者行为类等6类。本文基于ENTER(2005~2012年)会议论文集,总结出国外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具有以下4个研究特点:

(1)在研究内容上,传统议题与新兴议题并存。ENTER会议每年根据旅游信息化研究趋势的变化新增研究主题,如2010年的社会化媒体,而诸如网站评价、旅游推荐系统、信息搜寻、旅游分销等传统研究议题也在会议中得到讨论。究其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研究议题不断发生变化,直至在新的环境下形成新的研究议题。传统议题和新兴议题并存不仅可以推陈出新,也可以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入。

(2)在研究热点上,注重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创新应用。ENTER会议每年都会展现旅游与信息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ENTER会议每年的研究议题根据外部实践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兴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新兴热点内容能够及时得到关注和讨论,为旅游管理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如Web 2-0和社会化媒体等议题,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ENTER会议中相关的研究讨论也随之跟进。

(3)在研究支撑上,国外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持。从作者单位分布可以看出,除了大学研究机构以外,旅游电子商务中心等企业化的研究机构也成为促进旅游信息化研究的主体。旅游与信息技术研究本身就具有交叉性,需要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来共同推进。从ENTER会议论文集作者分布来看,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中,主要包括旅游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或从业者,他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旅游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做出了贡献。

(4)在研究选题上,信息类与旅游类研究并重。从ENTER会议论文集的议题来看,除了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旅游类的研究议题,语义网、动态封装、Web服务等信息科学的相关研究议题也多次在会议上被讨论,呈现旅游类和信息技术类的研究议题并重的研究格局。

4-2研究展望

从ENTER会议论文集(2005~2012年)可以窥见国外信息技术与旅游交叉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轨迹。更多的新兴议题尽管目前探讨得仍不够充分,但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今后必将是旅游信息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对2005~2012年ENTER会议演进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以下4个方面值得研究者关注:

(1)移动互联网在旅游

业中的应用。移动互联网正在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应用,旅游类APP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更多人开始享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对于旅游者,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旅游的全过程中,从旅行计划、预订、服务、用户互动和分享等方面改变着旅游者的行为习惯。对于旅游管理者,如何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为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指导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2)社会化媒体对旅游业的影响。社会化媒体如微博、社交网络、虚拟旅游社区等掀起了一场信息分享的革命,旅游业作为一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产业,也受到社会化媒体发展带来的影响,社会化媒体对旅游业的影响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化媒体对旅游者消费、决策等行为的影响机制,旅游业中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机理和营销效果测量,社会化媒体与旅游者、旅游企业的互动机制,社会化媒体与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发展等问题。

(3)新技术背景下的旅游者行为研究。旅游网络化和社会化的趋向将旅游者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UGC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旅游者从过去单一被动接收角色向供给角色的身份转换,正在进一步地改变着消费者的信息接收习惯。与此同时,旅游者决策行为、信息需求、用户感知行为、个性化、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相关议题在未来旅游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受到关注。

(4)旅游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现阶段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类型越发多样,旅游预订类、旅行计划类、旅行社交类、旅游资讯类等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层出不穷。未来关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旅游电子营销方式及效果测量、旅游电子分销渠道的变化等相关议题探讨,有利于从理论上进一步促进旅游电子商务业的发展。

致谢: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对文章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Li Nao, Zhang Lingyun. Progress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tourism[A]. //: Proceeding of China Tourism Academy Summit 2012[C]. Beijing : China Tourism Academy, 2012- 289-303.[黎巎,张凌云.信息技术与旅游的交叉研究进展[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2.289-303.]

[2]Li Nao, Buhalis D, Zhang Lingyu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ourism:A systematic review[J]. Tourism Tribune, 2013, 28(1): 114-128.[黎巎,Buhalis Dimitrios,张凌云.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系统综述[J]. 旅游学刊,2013,28(1):114-128.]

[3]Law R, Qi S, Buhalis D. Progress in tourism management: A review of website evaluation in tourism re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3): 297-313.

[4]Buhalis D, Law R. Progres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 years on and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the state of eTourism research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4): 609-623.

[5]Law R, Leung R, Buhalis 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A review of publications from 2005 to 2007[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009, 26(5/6): 599-623.

[6]Zhang Jie, Wen Minghua, Liu Zehua, et al.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vel and tourism: Review on the 11st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T and Travel & Tourism (IFITT) conference[J]. Tourism Tribune, 2004, 19(3): 93-94.[张捷,温明华,刘泽华,等.信息通信技术与旅行旅游业研究发展趋势——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盟(IFITT)11届大会综述[J].旅游学刊,2004,19(3):93-94.]

[7]IFITT. IFITT mission, vision & objectives[EB/OL]. http:///home/view/missionobjectives, 2012-09-20.

[8]Li Fan, Situ Shangji. Analysis on cultural geography literatures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J]. Human Geography, 2007, 22(1):105-111.[李凡,司徒尚纪.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文献分析[J].人文地理,2007,22(1):105-111.]

[9]Frew A J.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05[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05- 1-578.

[10]Hitz M, Sigala M, Murphy J.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06[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06- 1-498.

[11]Sigala M, Mich L, Murphy J.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07[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07- 1-556.

[12]O’Connor P, Hpken W, Gretzel U.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08[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08- 1-591.

[13]Hpken W, Gretzel U, Law 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09[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09- 1-517.

[14]Gretzel U, Law R, Fuchs M.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0[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10- 1-641.

[15]Law R, Fuchs M, Ricci 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1[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11- 1-610.

[16]Fuchs M, Ricci F, Cantoni 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2[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12- 1-516.

[17]Sheldon P J. An authorship analysis of tourism resear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1, 18(3): 473-484.

[18]Jogaratnam G, Chon K, Mccleary K, et al. An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contributors to three major academic tourism journals: 1992-2001[J]. Tourism Management, 2005, 26(5): 641-648.

[19]Wang Degen, Lu Lin, Liu Changxue. An analysis of China’ s tourism geography papers and document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research on tourism geography papers published in Geography Journal, Geography Research, Geography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J]. Tourism Tribune, 2003, 18(1): 68-75.[汪德根,陆林,刘昌雪.近20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分析——《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学报》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研究[J].旅游学刊,2003,18(1):68-75.]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影响;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策略

第一章:绪论

1.1 序言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它被用作连锁酒店市场价值的新载体。用户可以没有空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地进行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媒体责任的伦理被突破,第一责任人由传统媒体,一变而成为自媒体的运营者自己!也就也是企业自身!这样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不受限制”地企业信息无论是促销的、投诉反馈的还是新品推介的,同时也意味着每一个失误、怠慢都会毫无遮拦和保护的充分暴露在消费者的面前!因此,一些企业或者品牌持有者日益重视自媒体的运作和经营,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由专门的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运营,以至发挥其长处到最大化而消弭其负面影响于无形。

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具体如下:

(1)有哪些问题因素制约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的?

(2)这些问题因素中哪些是有利问题因素,哪些是不利问题因素?

(3)研究这些制约问题因素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的正负关系。

1.2 基本假设

根据上面所述的研究问题,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假设研发

1)假设企业自办“媒体”的技术含量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2)假设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3)假设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4)假设新兴媒体的技术变革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市场营销存在相关性。

1.3 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部分;第三部分是针对目前酒店行业市场营销现状进行探讨;第四部分为量表的设计以及数据搜集过程;第五部分是进行定量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 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的定义最早由美国媒体有关当局作出,它是指一种同时兼具隐私性和开放性双重特性的信息共享形式,其中包括个人信息具体内容的分享和转发,互动等。隐私性是指信息完全由个人决策与控制,外人无权干涉;开放性指的是信息内容的传播范围将进入公共领域,使公众可以知道它的内容。

2.2 市场营销理论的概述与模式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它是指由个人或集体交易他们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的产品或价值,实现双赢或多赢的一种行为。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动词的理解,是指连锁酒店的具体活动或行为,则称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个是名词的理解,是指研究连锁酒店等主体的行为的学科,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196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此产生了著名的4Ps。

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

姚卫如说到:“市场营销组合是营销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新的营销组合理论不断出现,有很多学者认为4P营销组合已经过时,要取而代之。

2.3 自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发展现状和案例分析

2011年4月,Social Media Examiner了《2011年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报告―企业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拓展业务》,通过对3300 家企业的调研显示,9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正在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其中90%的企业表示社会化媒体营销对他们的业务非常重要。BtoB 杂志2009 年末的一项调查表明,商家使用社交网络的原因主要包括:60%的企业希望建立思想先行者形象;49%的企业希望发现潜在消费者;46%的企业希望得到顾客反馈。

由此可见,国外的不论是大企业或是小型企业,都非常注重微博营销,而twitter也为企业进行推广开提供了一些列应用与服务。这对国内企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数据收集方法与实施程序

本文通过对研究因素的整理,进行问卷设计,对每个影响因素设计多个相关问题进行测量。通过对自身酒店行业的了解以及人力资源部、身边朋友和同行企业的帮助,将问卷进行发放,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

3.2 抽样设计

3.2.1 指定总体

研究总体主要以笔者所在城市的酒店为主,通过对于酒店企业的熟悉以了解,最终定为50家,这50家酒店企业的规模并不统一,但总体上属于地区内较规范的酒店企业。对于酒店企业市场营销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2.2 抽样大小与描述分析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描述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是在调查样本中男性居多,尤其是接受调查的顾客多以男性为主。从受教育状况和年龄状况来看,被调查者中有较大部分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这部分人群社会化媒体趋势较为普遍。收入状况处于中上水平。

第四章: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问卷收集上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进而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后我们对本文研究的变量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通过对模型的拟合最终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出分析结论。

4.1 信度分析

信度检验是为了检测量表的可信程度,当一个好的量表进行测量时,对于同一件测试,经过多次测量其结果都较为稳定,这时我们称这个测量量表的信度较高。本文应用α信度系数来进行测量量表的可信程度。通常当α系数大于0.7时我们认为量表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当α系数越接近1时我们认为其可信程度越高。本文通过将数据输入到SPSS中进行检测,其结果α系数总体为0.8891>0.7,因此我们认为该量表信度较高。

4.2 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进行KMO 和 Bartlett检验,当KMO的系数如果大于0.5,则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是有效的,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且Bartlett检验中P值小于0.001说明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非单位矩阵,能够提取最少的因子同时又能解释大部分的方差,即效度是有效的,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中的KMO和Bartlett’s检验结果值为0.728大于0.5且P值为0,说明量表的效度是有效的且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最终本文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将模型复杂程度降到最低,提取因子数量13个,作为本文的研究模型。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通过将事先录入好的数据导入到软件的结构方程中,将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导入并进行运算。模型拟合结果说明:模型拟合的χ2值为207.648(自由度df为125),χ2/df为1.661

4.4 结论

通过模型显著性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效果与企业自办“媒体”的技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新兴媒体的技术变革各因素的P值都小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市场营销效果与这四个因素是显著相关的;在与竞争对手营销策略当中,如果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效果优于竞争对手,则对于连锁酒店企业的市场营销效果越好,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与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这一因素当中,如果企业的企业营销行为的过度暴露事实,则对于企业的影响是不利的,而相反企业暴露虚假信息则会让竞争对手不知所措,从而让企业更加主动,在连锁酒店的市场竞争中利用自媒体的手段来宣传虚假信息即能达到对企业影响力的提升同时让竞争对手不知所措,因此有利于市场营销。新兴媒体的技术变革对于市场营销的影响处于负相关的作用,即其它新兴媒体的产生会相对消弱自媒体在连锁酒店中的宣传作用,因此连锁酒店也应当跟紧时展的脚步,引进新的宣传平台,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第五章:结论

通过本文对于自媒体时代下连锁酒店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未来连锁酒店企业战略发展以及市场营销上有较多的借鉴意义,总结如下:

首先对于连锁酒店企业应当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顺应市场的走势抓住机会,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变动的环境给与各个企业危机感,因此要了市场环境的情况以及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情况是企业发展的条件。因此要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营销情况以及市场上的客户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前做好预防,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这就需要企业对于外部信息的及时关注,自媒体时代下,利用这种社交媒体可以让我们更加良好的应用市场宣传这一武器,对企业的品牌打造有很强的影响作用。

其次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在竞争对手采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策略时,要给予采取应变措施,使企业保持活力,适应竞争。

第三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表达,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中对自己的客户群体定位更加准确,吸引哪些喜欢个性化服务的用户,帮助企业战略发展与市场定位要做到匹配。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化 电子商务 社会化媒体 营销创新

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爆发式增长,社会化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基础特征,正全面融合到各类网络应用中。社会化与电子商务融合即是社会化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活动相比,社会化商务下信息传递媒介和消费者行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企业营销造成了巨大冲击,营销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和主要动力。然而当前营销创新实践先于理论探索,系统研究还非常少。鉴于这种现状,本文基于已有的营销创新理论成果,在分析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消费者购物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化商务下的营销创新,为营销实践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理论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源于创新理论,研究者分别从价值、类别、方式、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德鲁克(2006)认为营销创新就是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企业的各种机会,为企业和消费者双方都带来利益。Sangphet (2003)把营销创新当作战略创新的一部分,是一种竞争能力,可为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新价值。Kumar(2004)也强调营销创新的价值,并提出包括关注消费者(valued customer)、价值取向(valued proposition)和价值网络(valuednetwork)的营销创新3Vs 模型。营销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营销过程创新。前者包括营销理念、产品和服务创新,后者则强调营销策略组合的创新性应用(蔡明达,2001)。营销创新方式可以分为渐进式创新和根本性创新,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营销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尽管对于社会化商务下的营销创新,目前的研究近乎空白,然而营销创新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已经成为共识,研究者提出的重新组合营销要素,通过观念、产品和过程来实现营销创新,成为本文借鉴的主要研究思路。

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化消费者

(一)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是社会化商务中的主要传播媒介。它是web2.0的典型应用,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和连通性六大特性,常见形式有wiki、blog、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和播客等。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会化媒体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一是传播内容可以由用户自己产生(UCG),这是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核心功能;二是信息沿社会关系网络流动,呈裂变式传播,因而速度快、范围广、信任度高、效果好。图1是典型的微博信息传播示意图。社会化媒体特有的互动开放性和影响力引起了企业的极大关注。当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聚集了上亿的人气时,网民们的评论和意见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而且影响了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二) 社会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Econsultancy的研究表明,通常人们90%以上的购买行为,都受到社会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化媒体的加入,使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既遵循传统网络购物决策模型AISAS的基本步骤,又有所变化,具体比较见图2。在社会化商务下,社会化消费者在整个购买过程中的互动无处不在,购物五个阶段互联互通,但不一定依次到达,形成了购买-分享-推荐新的价值链,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社会化商务下的营销创新策略

(一)营销理念创新

营销理念是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生产、产品、销售、市场营销、社会以及大市场等多种营销理念,从最初的以生产者为中心逐渐转向消费者主导,越来越重视消费者的需求。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消费者的个性化影响变得空前重要,利用社会化媒体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变得比以往更加可行。因此,“消费者满意”成为在社会化商务中最重要的营销理念,它意味着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建立直接和个性化联系,生产迎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提供个性化的销售和服务,并对企业产品、品牌、服务等定期定量检测和改进,使消费者满意最大化,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二)营销组合创新

产品和品牌策略。一是深入理解消费者的产品需求,鼓励消费者参与到产品开发和改进中来,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渠道,社会化媒体使得沟通更加实时互动。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消费者可以对购买的产品或服务马上给出反馈,甚至提出新产品建议。通过与消费者的交互,企业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应该如何改进现有产品,以及何时需要这些产品等。二是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塑造品牌。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企业形象和内涵,用于增强消费者的认知。企业的品牌传播能力直接影响着成败。与传统方式不同,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传播,首先要注意草根式传播方式,通过细心的倾听和交流影响小部分消费者,然后再由这些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社会化网络影响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此外还要注意适时互动,及时最近发生的能够体现企业品牌理念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故事,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鼓励消费者参与互动,重视社会化媒体用户主导功能。

定价策略。一是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价格实验,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可接受的价格。二是实施折扣价格策略。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为企业提供商业信息,正式成为粉丝,或仅仅是浏览了微博,就可以享受折扣。用这种方法可以对消费者的忠诚度予以回报,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如果使用得当,企业将会对市场需求更加敏感,并且灵活地反映在销售上。已经有很多公司利用社会化媒体成功地实施了这一策略。

促销策略。一是直接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促销信息,或者通过举办话题活动、借助名人进行事件营销,如开展幸运粉丝免费获赠产品、评论抽奖、转发抽奖、分享心得等活动,或邀请明星微博参与相关活动、协助转发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达到促销目的。二是如果出现公共危机事件,要第一时间事态发展信息,及时分享有效的危机处理过程,加强信息的披露和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危机之后,对危机事件后的舆论进行引导,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渠道策略。渠道管理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通过社会化媒体,企业可以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信息,从而增加与渠道的议价能力。此外,通过与社会化消费者的深入交流,企业可以比较各种渠道的优劣,相应地调整和管理渠道。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企业与渠道商互相交流和沟通,同时也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协调一致,有利于长久的合作。

(三)销售过程创新

寻找潜在消费者。这是销售过程的第一步,销售人员首先要通过社会化媒体获取用户信息,寻找目标用户,通过监测不同社会化媒体中人们关心的话题、讨论的问题、现有用户分享的经验等,来倾听消费者。将收集到的实时信息与其他部门分享,还能够生产个性化产品,满足消费者现在和将来的需求。

接近消费者。销售人员通过与消费者的最初接触有机会建立融洽的关系、获得高度关注、建立信任以及找到潜在客户等。将社会化媒体信息整合到企业现有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程序中,将使与潜在客户的初次接触更加容易。

发现需求。有效的社会化媒体沟通可更快地理解消费者的特殊要求。对于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销售人员选择在线回复,并将回答结果公布在平台上供其他消费者参考。消费者还通过社会化媒体与其他消费者或销售人员的交流来集体学习,从中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学习到新知识,从而培养更好的关系。

介绍产品。在识别潜在消费者的需求之后,销售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消费者价值共创”给出,如在解决方案中允许消费者直接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从而增加消费者的价值。

促成销售。社会化媒体在促成销售方面可以发挥两方面的功能,即克服犹豫,以及提供成功故事。在平台上消费者的成功故事鼓励购买,设立专门的论坛回答消费者的疑问。如果在之前销售过程的每一步都能够有效完成,消费者经常在社会化媒体上与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那么售出产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售后跟进。售后跟进和服务非常繁琐,社会化媒体能发挥不可想像的作用。企业要设计专门的媒体页面,方便现有客户提出服务请求,并得到及时回复。相关部门也可在这些页面中事件新闻或产品开发信息。部门之间也可应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讨论产品和服务的最佳解决方案。社会化媒体还能用于转发信息、交流成功故事、追踪消费者行踪、数据挖掘、共享信息等。在售后跟进中,销售人员要多与消费者交流,为今后的销售提供参考,发掘其他的销售机会,如交叉销售和捆绑销售等。

(四) 服务创新

聆听消费者。与客户长期友好的关系建立在信任之上,而聆听是建立信任关系的主要方式。当采用合适的社会化媒体,随时关注消费者发出的声音,并予以适当的反馈,将有助于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与消费者沟通。在传统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工艺、优缺点或服务等,就一些常见问题反复交流,提高了销售成本。在社会化商务中,营销人员借助各种社会化媒体预先获取消费者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反馈意见,预先解决方案辅助销售,提高沟通的效率。例如强生公司制作了教育视频放在You Tube 上,帮助消费者了解公司的产品或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使用社会化媒体能够鼓励开放式的沟通和对话。当综合应用数据分析和社会影响的方法时,就有可能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感知,从而增加品牌认知度。

促进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互联网使消费者直接从企业获取信息,开展交易活动,从而产生了“去中介化”现象。而社会化媒体导致了“重中介化”,也就是当消费者将关系从销售过程移到社会化网络中时,他们更相信社会化媒体上有关产品和服务的意见,通过浏览和回复有相似购物经历消费者的发言,进一步了解自身的需求,做出自己的购买决策。

社会化商务环境下的营销创新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特征、企业状况和业务方向而定。总体而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社会化媒体,将社会化媒体与企业资源有机整合,设立专业团队维护社会化媒体平台,确定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运行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 王永贵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Sangphet Hanvanich,Cornelia Drge,Roger Calantone. Reconceptualizing the Meaning and Domain of Marketing Knowledg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3,7(4)

3.Kumar Nirmalya,Marketing As Strategy: Understanding the CEO’s Agenda for Driving Growth and Innovation [M],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4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7篇

作者:NigelCross

译者:任文永、陈实、沈浩翔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3月

作为国际公认的、最受尊敬的设计研究学者之一,Nigel Cross教授1982年在《Design Studies》期刊上发表了名为“设计师式认知”的论文,首次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逐渐融合,形成一门新的设计学科,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本书收录了他近25年来发表的重要学术文章,回顾了本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尝试诠释设计认知的本质,并剖析了设计师(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等)拥有并使用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象。书中所阐述的独到见解开启了设计研究、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的新篇章。

设计思维:整合创新、用户体验与品牌价值

作者:LockwoodT

译者:李翠荣、李永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本书由30位行业专家共同撰写而成,内容主要分3部分:为创新、品牌建设而做的设计,服务设计,以及真正意义的用户体验的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从设计想法转变到产品从而促进生产力这一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方法、策略,其观点和案例均来自于一线行业专家,可谓案例丰富,可借鉴性强。书里讲的是一种“大设计”,希望可以使忽视设计的各大企业更加重视设计,更希望能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过渡贡献小小的力量。

社会化媒体营销投资与回报

作者:Olivier Blanchard

译者:王天衍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7月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8篇

伊塔诺•德迪安纳(Italo De Diana)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早期,德迪安纳作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科研人员,进行有关心理测试和测量方法领域的研究。后来,他转入荷兰特温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在教育技术学院从事了近15年的教育信息技术设计方法与教育自适应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德迪安纳尤为关注社会化媒体,并对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是该领域知名的专家。

记者:德迪安纳博士,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我们了解到您最早学习的是心理学,在大学毕业后才转入教育技术领域并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回想当初,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您是怎么步人信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这一领域?

德迪安纳:1974年到1975年,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参与行为研究(Behavioral Research),并重点关注研究方法。两年后,我决定转到特温特大学并加入到了教育技术系的创建。在最初几年的教职生涯中,我仍然参与了行为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但研究兴趣转移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ology for Educational IT)领域。我最初的学术背景是教育心理学,我始终认为,多年来所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最有用的。尽管两种类型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但也有联系,如试点研究(Pilot Research)、数据收集和分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包括有相同的原型化方法(Prototyping)。

记者:多年来您在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您能否为我们描述近几年您所关注的具体主题和领域?您是如何开始关注社会化媒体这一新领域的?

德迪安纳:总体说来,我在特温特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已经进行了三个领域的教学研究。首先是在线学习的课件设计(Design of Courseware for E-learning.),我取得的博士学位就是关于网络学习课件设计工作方法,并指导了这一领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第二个是教育知识系统(Knowledge Based Systems in Education),通过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指导了许多硕士生和该领域的两篇博士生论文;第三个领域是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ology for Educational IT Systems),我们开发过不同类型的IT系统,如知识库(Knowledge Bases),接口(Interfaces),多媒体数据库(Multimedia databases),协作学习(Collaborations)。我从事了近15年的教育信息技术设计方法的教学工作。最近我一直在关注教育自适应系统研究(Adaptive Systems in Education),主要研究通过互联网、社会化媒体和教育技术来跟踪学校学习结果。

记者:从已有文献和您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化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您目前研究的重点。社会化媒体与Web2.0紧密相关,在您看来,何谓社会化媒体?Web2.0与社会化媒体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德迪安纳:关于Web2.0,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技术与社会的发展。简单地说,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那我觉得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因此,Web2.0很可能不仅仅是指技术,也不仅仅是一种概念,而是一个包含上述观念的整体,在从学习者直观的视角看,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省略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显然,社会化媒体是Web2.0时代的重要传播介质,我们常常把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看作以互联网和手机等载体为基础的技术工具和服务,主要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它通常指的是集成技术,包括通讯技术和社会互动技术,也包含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的结构化。这种互动,以及传播信息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观点和社区之间的共享信息的建构,通过社会化媒体,人们可以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

记者: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于关注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媒体也是学习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社会化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有什么区别?

德迪安纳:正是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上述特点,它能更好地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协作学习。社会化媒体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媒体和商业媒体,如报纸、电视和电影。社会化媒体是相对便宜的工具,使任何人(甚至个人)可以或获取信息,商业媒体是相对昂贵的工具,通常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来的信息(这往往限制了其使用商业用途),商业媒体需要政府或者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商业媒体通常被称为“传统的”、“广播”或“大众的”媒体。社会化媒体和商业媒体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能到达少量或大量对象,例如,无论是一个博客帖子或电视节目都可能会被零个或数百万人看到。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可以帮助说明社会化媒体和商业媒体之间的差异:

 达到:商业和社会化媒体技术都提供了大规模和使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的机会。

 无障碍:商业媒体的运行方式通常是完全受盈利的企业控制,社会化媒体工具一般是提供给任何人,需要很少或根本没有成本。

 可用性:商业媒体制作通常需要专门的技能和培训。大多数社会化媒体简化了这些过程,或在某些情况下改造了这些过程,这使社会化媒体成为任何人都可以经营的生产方式。

 新近:与社会化媒体相比,通信工业媒体所产生的时间差相当长(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而社会化媒体中能够支持几乎瞬间的反应,时效性和新近性非常强。

记者:就您的视野而言,目前社会化媒体已经有哪些具体的运用?能否简要谈谈国际上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现状是怎样的?

德迪安纳:社会化媒体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论坛、网志、维基、播客、图片和视频。社会化技术包括博客、图片共享、生活点滴、即时通讯、音乐共享和IP语音,这里仅列举一些例子。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实例包括谷歌论坛、维基百科 、社交网络、脸谱(Facebook)、社会网络聚合(Youmeo)、个人音乐(Last.fm)、社会网络和视频共享(YouTube)、社交网络、第二生命(The Second Life)、照片共享(Flickr)、推特(Twitter)、微博(Microblogging)等。许多这些社会化媒体服务,都可以通过社会网络集成聚集平台,进行信息聚合与网络互动。

有时这些社会化媒体案例中各个栏目的用户数的增长速度是很令人难以置信的。比如,YouTube目前世界各地的用户众多,甚至包括梵蒂冈的用户,这些新媒体被用于各种目的,比如教育、娱乐、文件,也包括政治行动等等。据我了解,在荷兰,过去的一年里,像Twitter这样提供信息的信息增长率为900%。但即使这样的媒体增长速度,我认为他们的使用现状仍是非正式的。它们的使用与自由时间和娱乐相关,尚未应用到正式的工作中。我了解到大量关于这些媒体使用的实验,特别是维基和博客。现在荷兰教育部已宣布了一项大工程,就是利用社会化媒体在中等教育领域建立一个大型知识库,希望通过维基等技术平台,汇聚知识和经验,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知识库。所以我觉得,社会化媒体,至少其中的一些,将会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另外一种现状。

记者:那么,社会化媒体将在教育和学习领域发挥怎样的优势?能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现在中国关于社会化媒体,如Web2.0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一定研究,许多研究者在教育中用“社会化媒体”来促进学习,当然其中设计是关键,目前是否有相应的模型来支持该领域的学习设计?

德迪安纳:在我看来,社会化媒体对社会和教育的潜在影响是很大的。社会化媒体如YouTube、博客和Twitter都有大量的用户。比如在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方面,我想社会化媒体在促进学习者信息的创造和共享,尤其是在用户协同工作方面的应用是最有效的。因为采用这种教育形式的“典型”用户,经常是独自一人。而通过社会媒体,他们可以在虚拟的研究小组中共同学习,这样他们可以有最大的学习收获。比如像学生被孤立的问题,以及掉队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也许可以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得到解决。

在设计方法上,往往存在自顶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Top-down & Bottom-up )的争议,这已经争议了很长一段时间。自顶向下设计将可以对设计有一个鲜明的轮廓,而自下而上的设计将通向现实系统。实际的设计往往是会兼顾到二者。在我看来,很难找到社会化媒体学习设计的一个具体的模式,因为社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多样的。在我的印象中,现在许多实际的社会化媒体的学习设计工作所体现了自下而上的性质。

记者: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从以往经验来看,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对社会化媒体应报以何种态度?

德迪安纳:以现在很流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或许对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所启发。社会化媒体标志着一个广泛的主题和不同的内涵。在网络营销方面,社会化媒体指的是一组网页,其内容主要是由用户而不是直接由网管(例如,绝大多数在YouTube上的视频都不是它的雇员来的)来。社会化媒体优化是一套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引起公众注意的方法,比如网络社区和社区网站,网管利用网页策略改进网站,以提高社会化媒体时效性。这种优化包括添加链接服务,如Digg、Reddit和Del.icio.us,以使他们的网页可以方便地保存和提交。为进一步提高这些服务质量,一些社会化媒体营销者提供给上传服务,其内容往往是引人注目的、独特的、有新闻价值的。此内容可以销售推广,甚至在YouTube和其他视频网站上创造了带有“病毒”的视频,包括介入博客,论坛,和特殊的社区。可以看出,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参与和分享信息。这意味着你提供的信息量和得到的信息量是一样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前提是吸引消费者和提供价值。

记者:社会化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研究与实践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什么?社会化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如何?

德迪安纳:社会化媒体在教育中实施最主要的挑战,可能是将这些媒体与通常的教育实践整合起来。作为附加活动使用这种媒体将受到教师的赞誉,因为它们可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但是,在我看来,恰当地使用社会化媒体,需要重新对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来方便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这将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师总是很忙。

社会化媒体的将来?这个很难说。我认为,像社会化媒体这样的大众媒体,在教育领域中是不容忽视的。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电子学习、远程教育中,博客,维基和协作应用程序这些领域的应用是能够成功的。我最近参加了一个由我的朋友茨瓦尔特•德弗里斯博士发起的研究计划――Somere(www.somere.nl),这就是所谓社交媒介研究(Social Media Research)。该计划将探讨社会化媒体在社会若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不仅教育,而且还包括卫生保健,在这些领域里社会化媒体有明确的机遇。

记者:我们知道,您对中国已经非常熟悉了,早在1988年,您就开始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的顾问教授,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您认为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将给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德迪安纳:从1988年起,我已经到中国六次。我感受到社会和技术领域的巨大变化。在1988年,电话和电脑还是稀缺物品。现在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移动电话和手提电脑。在教育科技方面有同样大的变化。我了解到中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已经开展了一些大的项目,如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对农村学校进行远程教育等。给我的感受是,中国政府着重于将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改善社会的工具。通过与中国学者的接触,我认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开发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我认为,中国教育技术领域中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是可以预期的。在上面我已提到的由教育部发起的一些重点项目,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在这几个项目中可以体现,例如教师培训和数字化校园。关于更新教育技术本身,我并不期待社会化媒体作为工具在短期内会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带有特定功能的工具――但仍然是工具,要嵌入到教育技术框架内才能发挥其效用。我认识一些对社会化媒体和网络教育学有很大期待的专家,但还有一些人期待一种新的网络化教育。我认为实际上他们讨论的是教学实践,而不是这么多地研究教育技术的构架。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顾问教授,您在中国是否还有进一步的计划?最后,根据多次来华经历,您对中国研究者开展教育技术研究有何建议和看法,尤其是在社会化媒体教育应用方面?

德迪安纳:我很愿意再次来中国,现在中国教育技术研究氛围是令人兴奋的。我将进一步以社会化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题,为《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撰稿,还可能与我在中国的一些朋友进行一项研究计划。我给一个中国博士研究生的论文构架提供了一点帮助,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讨论最多的是研究结构的平衡。这是我对于对社会化媒体教育应用感兴趣的读者的一点建议:从媒体的多方面属性入手,比如文化、技术、心理、互动、设计等多个平衡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很高兴期望一些社会化媒体教育应用的大型工程项目会在中国得到开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dediana@planet.nl与我联系。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社交媒体 社会化营销 文化遗产

一、文化遗产营销渠道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经营场所仍以实体店为主导

自商品交易产生以来,实体店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延续至今。实体店具有体验真实、客流稳定等诸多优点。但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产品的大范围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长期的投入和各地市场环境的差异都为产品市场开发增加了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和难度。而在这一花费中实体店面维护涉及的人力、租金等成本就占据了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文化遗产的开发无论从横向的门类开发还是纵向的深度开发,再到最终的商业模式,都还出于相当不成熟的地步,如果贸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势必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

(二)营销手段丰富,但弊端显现

目前诸多现行营销渠道一大特点是形式的多样化,企业可以采用电视、报纸、广播、各类户外广告、电子显示屏进行营销,最大程度的扩大的受众的覆盖范围。然而B2C的传播模式以及自身固有的缺陷限制了这些营销手段营销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营销渠道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种[1]:

1.灵活性差。受地理位置和时间要素影响,传统广告投放形式决定了目标群体只有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才能接收到广告,不具备宣传推广的随时随地性。而广告从推送到目标群体接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

2.互动性差。传统营销往往是单向传播的,目标群体往往也是被动地接受广告,从而缺乏目标群体的反馈和互动,削弱营销效果。

3.针对性差。传统营销渠道属于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其传播的笼统性,不能更好地细分受众群体,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传播。

4.成本高昂。传统营销渠道资源位有限、成本投入高,长期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高额的费用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使产品丧失价格优势。同时营销的高成本也势必将占用研发资金,不利于产品的不断研发更新。

(三)文化遗产社会化普及度工作进展缓慢

文化遗产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其内容范围涉及美学、艺术、哲学、人伦等各个领域。但现阶段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利用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

1.文化z产的教育普及度低

教育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在现行教育体系框架内所占比例已被压缩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国民对传统文化进而对文化遗产意识的淡薄。

2.文化遗产传播路径单一

目前对文化遗产知识的推广主要停留在学校教育、图书馆教育、知识讲座等传统方式上,缺乏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让大众更容易地接触到文化遗产知识。

(四)文化遗产营销现实状况及案例

现阶段我国在文化产品的推广营销上缺乏连贯有效的推动模式。营销渠道的固化,手段的落后导致文化遗产开发上没能产生一系列引发广泛社会效应的文化产品,营销效果微弱。

以安徽省歙县为例,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歙县,继承了古徽州绚烂的文化遗产,具备相当雄厚的文化资源实力。但近现代以来,受财政、行业行情等多方面影响,歙县在文化遗产在营销上一直处于比较落后和被动的境地,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成效低微,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文化遗产式微的背景下,现有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文化遗产开发的需求。文化遗产的营销需要更加有效的模式创新。对此本文针对现有渠道营销模弊病以及当前营销传播领域最新动态提出文化遗产开发的新型思路――“电子商务+社会化营销模式”探究。

二、文化遗产的电子商务平台分析

(一)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普及率的日益提高,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交易、支付等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不但受到普通消费者的青睐,还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寻找商机、赢得市场,已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

“十一五”以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5.88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1万亿元。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其中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发展热点。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促进发展网络购物、网上交易和支付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与标准规范,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电子商务政策法制环境做出了积极探索。预计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3]

(二)文化遗产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优势

1.电子商务平台“轻”运作优势

电子商务的一大特点是不受时间、地域、渠道、实体成本的限制,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营销环节。这些特性对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一系列传统事物的开发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从而真正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和商品的无障碍交易流通。

2.电子商务平台展现优势

(1)多类目承载优势

以京东、淘宝、亚马逊等主流电子商务购物平台为例,其产品类目和数量达到了任何一家实体商场所远不能比拟的程度。极度丰富的产品门类,方便的检索、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全国标准化服务体验无论从效率、效益、购物体验上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2)多媒体展示形式

网络多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无形产品的展示提供了极好的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与实体店真实体验的差距。相信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为产品的展现提供更好的形式,不断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3)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优势

作为一体化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集合产品的研发、展示、售前、交易、售后等整个链条功能,打造购物流程一体化服务。方便顾客购物全程服务,大大提高顾客购物体验。与此同时,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运营链条的协调性和高效率。

(4)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优势

不久的将来将是大数据营销的时代,电子商务平台可对顾客进入平台前后的一系列行为习惯进行数据记录,通过数据计算为产品的研发、营销策略的制定等一系列行为提供数据基础,从而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效果。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都在大数据运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真正实现了对顾客消费行为习惯的全程跟踪。而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数据时代的绝佳入口。

(5)移动互联网趋势优势

继互联网经济后电子商务正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商务成为时代新宠。作为移动手机网的主要入口――手机与消费者的紧密性进一步促进了数据的深度挖掘。更重要的是移动商务带来了购物形式和体验的新变革。购物从根本意义上摆脱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正如手机淘宝移动购物端所宣传的口号“随时随地,想淘就淘”。移动互联网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3.数据库优势

近几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成为业界热点。通过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数字博物馆、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记录备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开发提供数据基础。一时间上至国家机关部门下至地方民间组织,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为例,该数据系统采用网站的形式,以遗产类别、地域分布、传承人、遗产展现形式等多种方式为分类依据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记载展现。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借鉴。[1]

三、文化遗产社会化媒体营销分析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概念

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在我国,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主要包括微博、微信、空间、博客、社区、论坛等。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

在社会化背景下,社会化媒体营销改并重新定义了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以及营销的概念。 社交媒体最大限度的拉近了商家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整个营销的完成由原来以曝光、传递信息为主转化为以互动、分享内容为主,最终由商家和顾客共同完成。而营销的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因此催生出许多新的营销名词,诸如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事件营销、粉丝经济等。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优势

就社交媒体属性而言:社会化媒体具有强关系属性、强互动性、高度共享性等特点。同时因为成本低、定位准确、传播速度快、影响大等明显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机构关注与应用。诸如手机领域的苹果、魅族、小米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四、从“小米模式”看“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

(一)小米科技背景概述

小米手机自2011年开始发售以来就以井喷式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令整个手机行业惊叹的成绩。2014年1月2日,据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内部邮件中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小米在2013年总计售出了1870万部手机,增长160%;含税收入316亿元,增长150%。在经过了连续几年高达4倍的估值增幅后,2013年小米获得百亿估值,并成为中国极具号召力的企业之一。 综合分析小米“神话”不难发现。小米的成功除了超高的性价比、市场时机的把握等条件外,独特的营销模式成为小米成功的制胜法宝(下文简称“小米模式”)。

(二)“小米模式”分析

“小米模式”是“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典型代表。从整个平台架构来看,小米采取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QQ空间的组合模式。从平台性质和功能角度分析:官方网站主要充当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承载了小米手机的展示、购买、客服整个环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产品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而微博、微信、QQ空间以及官方网站的米粉论坛则以社交门户的身份走在小米与客户关系营销的第一线。灵活的社交营销策略达到了整体效益的提升,将“小米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小米模式”的优势主要有:

1.高效的传播速度。网络的便捷性使小米相关信息的、策略的调整能够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消费者面前,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营销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强互动性。以新浪微博为主,小米拥有强大的媒体运营团队,随时与粉丝进行互动。内容涉及问题解答、产品调研、信息等与产品和消费者关系紧密的领域,增强粉丝的活跃度和强粘粘附性。

3.随时随地贴合式传播。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阵地之一,而手机成为人们随身必带、关系最为紧密的工具之一,这就为信息的随时和随地传递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4.低成本。社交媒体的互联网传播形式最大成都的节约了传统营销所难以避免的人力、物力投入,将营销成本压缩到最低。

社会化媒体营销不是简单的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更需把握社会化营销的精髓,具备社会化营销的思维。小米团队在利用社交媒体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饥饿营销、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事件营销进行宣传,极大地提升了小米手机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用户的影响力。

(三)文化遗产营销对“小米模式”的借鉴阐述

结合前文所述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所遇到的成本高、风险大、社会关注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小米手机高效、低成本、社会化的营销模式无疑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结合文化遗产的自身特性,对小米模式加以调整进行运用,这无疑是文化遗产开发模式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小米模式不仅仅对文化遗产,对整个传统行业营销模式的转变升级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五、文化遗产“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

(一)循环模型

如图1所示,社交媒体、商务平台、文化遗产企业、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和支持,从而形成了闭合完善的营销系统。

(二)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建立独立官方网站处理产品交易、客户服务等事务。与此同时在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充分利用全网商务平台,促进文化遗产产品交易。与此同时,在PC端和手机端两条线路同步搭建购物综合平台,充分渗透购物空间。

2.社交媒体平台的搭建

建立微博、微信、QQ公众账号,同时在官方网站嵌入粉丝交流社区论坛或入口,全网络与客户进行互动交流。

根据社交媒体的不同社交属性可做如下具体安排:

(1)微博偏媒体属性,内容推送上具有实时性强的特点,受众形态上强兴趣圈、弱关系圈,能产生比较大的社会效应。因此作为官方信息平台和粉丝互动平台。

(2)微信具有较强的沟通属性,内容的可读性和营销效果比较明显,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朋友圈,私密性比较高,具有强关系性的特点,综合起来比较适合小圈子进行交流。因此作为客服平台进行客户维护,同时辅以优质内容保持客户粘度。

(3)QQ空间与微信类似,内容的可读性和营销效果比较明显,但互动性和开放性较强一些,私密性相较弱些,因此可以作为推广平台和内容营销平台进行运作。

(4)官方论坛、社区则主要通过优质内容帖、回复、互动的形式,满足用户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信息需求。

社交媒体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新旧媒体的交替、同一社交媒体功能的演进变化都的不无不影响着营销,促使营销策略的及时跟进。但值得肯定的是伴随着社交工具功能的深入挖掘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新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交网络势必将渗透消费生活的c滴,与消费者贴合的越来越紧密。

3.内容平台的搭建

文化遗产相关产品的消费具有很强的内容性,产品内涵的了解的深浅与否对产品交易的完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建设过程中,内容建设将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投入。通过内容推送、用户自主分享、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构建内容讨论学习社区,为产品的营销提供文化内容支撑。现在已存在的淘宝微淘、豆瓣东西都是很好的借鉴范例。

4.衍生功能的发掘

平台及营销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

以创新商务网站“爱定客”为例,爱定客改变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采取顾客定制再生产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实现生产销售的B2C模式向C2B模式的转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爱定客为产品设计研发者提品展示平台,并担任起产品生产的任务,而产品内容的创造者则以佣金的形式获得收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重新定义了顾客、销售者、生产者的地位和关系[4]。

这一模式在文化遗产弱开发、弱推广营销、沟通不畅的疑难困境下,无疑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启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营销的紧密结合,互相分工,试图系统打造一种高效率、多功能、强互动、针对性、低成本的营销新方式。

六、结语

电子商务和社会化营销作为时展的产物和大趋势已经在商务和营销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甚至是颠覆的作用,而结合文化遗产开发水平式微的现状,本论文所提出的“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营销模式无疑是挽救和振兴文化遗产的一条有效探索路径。

但针对这一模式存在两个疑问还需继续明确:

第一,作为整个营销活动的主体,文化产品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营销环节的进行,在这一环节还需从政策、机制多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二,文化产品与“小米手机”在商品属性和消费需求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出于这种差异,营销模式各个环节展开进行时的可操作性以及效果是否能够保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这一模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

换一个层面,就整个经济形势而言,本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遗产领域开发,同时对具有相关问题的传统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和升级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莹.浅谈依据互联网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J].消费导刊,2008(5):202-203

[2]邓璐楠.社会化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3

[3]中投中国顾问.2014-2018年电子商务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Z].2014

社会化媒体营销论文范文第10篇

>> 新能源车准入管理新规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 降低准入门槛是不够的 乳业准入门槛提高 降低准入门槛 公开募捐信息 公司的准入门槛低了 欧盟提高中药准入门槛 解读:20余条新规提高煤矿准入门槛 网上开店将首设准入门槛 山西城镇户口准入门槛降低 提高准入门槛,能否避免校车事故 上海经适房准入门槛再降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抬高准入门槛 交运设备:准入门槛提高迎来龙头机会 煤化工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 中国将提高医药产业准入门槛 国内保健食品提高准入门槛 卫生部将设准入门槛 等 “三品一标”提高准入门槛 提高种子准入门槛 促进现代种业发展 再生聚酯构思“准入门槛”:有据可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新媒体营销平台构建高准入门槛 新媒体营销平台构建高准入门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宏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塑造了电子制造业体系内的第一品牌,而我们没有投入一分钱的广告,完全依靠口碑为核心的社会化营销方式。

“在细分的行业都应该做成一个公众品牌。如果一个创始人认识不到品牌的价值,那么这个公司是难以做大做强的。创业伊始,很多人认为我们不务正业,做了很多看不懂的事,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品牌对一个公司的价值和意义,品牌将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进入门槛,这就如同人们对可口可乐的认知一样。”这是出自康总的原话。而事实证明,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成功塑造了电子制造业体系内的第一品牌,而我们没有投入一分钱的广告,完全依靠口碑为核心的社会化营销方式。为什么要建立品牌――当所有做硬件创新的人都知道,需要供应链资源的时候都找科通芯城,我们还缺客户吗? 为什么要做品牌?我们通过对2B客户的采购习惯分析,发现在售前、售中、售后的过程当中,有50%以上的价值产生在售前,在售中只有40%的价值体现,而2B的采购特点是客户一旦获取,90%都会重复购买。科通芯城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做生意的是企业,但核心还是人,有高管、采购人员、工程师。在认识到了售前的重要性之后,我们互联网营销团队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如微博、科技博客、视频网站以及微信等各种新媒体渠道,把产品和方案精准营销给中小型企业客户里的工程师以及专业的采购人员,从而影响他们接纳并采用这些新的方案、新的产品,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看似不务正业的事,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整个2013年,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客户都是来源于在线营销,而营销成本则不足1%。2013年新增一个客户的成本大概是1000美元,但一个新客户一年平均的交易额是20万美元。这在我们这个行业绝对是颠覆性的。电子制造业以前获取客户的方式都是销售一对一,是销售为导向的驱动市场方式。而现在我们是一对多的批量获取客户,真正是市场驱动市场。科通芯城一年的注册客户数量相当于传统商20年总和的一半,而获取客户的成本还不到原来模式的十分之一。

然而,回想起当时如何构建这个高准入门槛,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难题。正如前Broadcom大中华区分销总监所言:“这个行业最成功的品牌就是Intel Inside,那是十年前,依托广告轰炸出来的。那个时候买电脑,都要问是不是Intel的内核。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非常清楚品牌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打造,我没有更好的想法,等着科通芯城趟出一条路。”事实上,十几年前,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单一,信息量也有限,如果某个厂商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在一个行业内很容易得到快速传播。但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但营销的本质并没有变,找到目标用户群,将需要传递的信息通过合理的渠道传递出去。可是,真正考验一个企业营销操盘手的是,你要清楚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形成关注度,又要用哪些合理的社会化渠道进行传播。

其实圈子本身就存在,圈子之间会形成天然的口碑传播,借用现在很火的词,其实是一个社群营销的概念。这也就意味着创意很重要。举个例子,我们去年12月28日启动了名为“硬蛋i未来”的大赛,事实上,我们仅在北京两场初赛、深圳一场,但效果比预想的要好很多。报名项目有几千个,覆盖了北京、深圳、杭州、无锡、成都、西安、天津等全国十几个城市;70%获取专利,60%的参赛者为海归以及各大知名院校背景;累计媒体报道1000篇以上,影响超过数百万人。深圳赛的时候,有韩国学生坐飞机过来参加,而更加让我们惊诧的是,大赛的影响力竟然已经覆盖到了美国硅谷,我在美国硅谷的校友们都了解到硬蛋,希望能够和我们合作。大赛之后,陆续还有项目过来,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为什么创业者那么积极地参与?因为如果他参赛,除了项目展示,有可能拿到投资外,科通可以提供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帮创业者实现“从想法到量产”。这就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依托创意,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价值所在。如果你营销点把握得准,就事半功倍了。

我们有很多Call in进来,我们也会调研这些Call in的来源渠道,基本上包括百度搜索、听朋友讲、看到报道等相关渠道。其实,百度搜索应该是最后一个入口,客户通过百度搜索,到网站、APP,或者打电话过来,但搜索之前,他可能已经在媒体报道看过,在活动参与过,或者听人家讲过。

所以我们的营销策略是,封锁到一个人可能接触到的所有入口,这其实也源于很早之前的接触点理论。事实上,我在易观工作期间,一直做的是营销策略研究,曾经就创立过“基于Social Media的接触点营销模型”,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化整合营销概念。没想到,在科通芯城,理论变成了实践。很多人一谈到网络营销,就等同于百度购买流量,这点我们其实是向小米学习了很多,我们综合运用了线上、线下活动,视频植入、微博营销等各种营销形式,核心是创意封锁渠道入口。

Zealer是科技达人王自如等人创建的一个电子产品评测自媒体,一个评测视频超过100万人次观看。很多手机厂商想跟它合作,但不可能,因为合作意味着失去中立性。而Zealer从用户体验出发做评测,缺专业指导,我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没花一分钱,植入语音产品。如果按一人次观看值一毛钱算,相当于投了几十万元的广告。再比如说,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工程师的微博,有几万个精准工程师粉丝,每条微博的转发率在整个电子制造业是最高的,对于我们的价值而言,相当于一本杂志。

原来上游元器件厂商积累了数十年的客户,我把这个行业的市场总结为三件事:展会、大学计划和新品会。一个展会的听众从哪里来?每个商,你分一百,他分一百,几百人来开会。核心还是老客户群体。

我们用了社会化方式去招募观众。去年做了几十场硬件创新活动,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活动+新媒体,已被很多互联网企业印证,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每次活动的人群,几百人甚至是几千人,都变成了公司的客户“新池子”。

上一篇:汽车配件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色彩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