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范文

时间:2023-03-02 08:08:43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1篇

【摘要】审计机关如何确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主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需要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力量,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文章主要探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确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主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尚存在着社会结构性矛盾、利益冲突、收入差距、失业率、老龄化等问题,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用于解决社会成员因退休、医疗、伤残等而提供物质帮助的专项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五种。

社会保险基金一向被老百姓称为“保命钱”,它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后盾。然而,山西、海南、河北、上海、云南、浙江……近年来,多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社保基金违法违规使用案件的曝光,使得公共基金管理问题屡次成为舆论焦点。统计显示,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6年底,还有数十亿元没有回收入账。截至“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社保基金审计结果也表明,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管理中存在内控机制不严密、业务处理不规范、基金受到侵害等严重问题。

造成社保基金的违法违规使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体制的“泛行政化”、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力、外部监督缺位等等,致使社保基金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着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施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防止社保基金流失。

在目前社保基金管理体制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各级审计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基金收支、基金运营管理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的监督检查,能够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防范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发挥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审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自我约束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审计署多次表示,今后审计部门将把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养老保险作为审计的重点。

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范畴,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笔者认为,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审计部门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时,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审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认真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向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审计部门应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其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是:

1.基金预算编制是否坚持政策性、全面性、真实性、合理性的原则;

2.经批准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否被严格执行,有无超出预算的问题;

3.预算的调整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年度预算和决算是否报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地进行征收。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构成社会保险基金组成内容的,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贴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

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存在擅自扩大基金征收范围、任意提高或降低基金征收比例,是否存在对企业实行减收免收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将基金的增值收入纳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有无坐支、截留、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无不按规定收取滞纳金,或未将滞纳金列入收入的情况。

4.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完整的基础数据,是否对参保人群进行有效监督,对在征管过程中发生的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是否进行有效遏制。

5.社会保险基金登记、申报、征缴是否脱节。

6.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险费是否及时足额缴入收入户,有无不入账,搞“体外循环”或被挤占挪用。

(三)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社会保险的筹资范围、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

对社会保险基金使用进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有无拖欠、截留和任意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的情况,如拒绝支付应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或承担不属于社会保险基金开支的项目等问题。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计划,有无超预算、超计划用款。调剂资金的分配、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合法,资金的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有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和挤占挪用等损害侵蚀社会保险基金的情况。

4.受益人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经办机构是否定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必要的生存调查。

5.经办机构是否对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严密的审核,如丧葬抚恤费的支取是否提供火化发票及死亡证明。

6.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对重大资金的支付是否实行集体决策,在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环节是否设置审核和监督岗位。

7.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循统筹范围内支付原则、专款专用原则、统一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四)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基金根据国家的要求统一管理,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节。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商定的、最高不得超过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保险基金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的审查,是整个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所在。其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为:

1.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如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2.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安全、完整,其保值增值是否合法、合规。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社保管理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和其他单位、个人有无以各种形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用于对外投资、经商、办企业,为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弥补行政经费和平衡财政预算等情况,是否存在贪污、私分基金等违法行为,是否存在长期挂账,以前挤占挪用基金是否回收。

3.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基金预算、决算编制、审批、执行和调整是否存在不符合财务制度,有关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是否真实、合法;会计核算是否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这就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效可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促进社会稳定,带来更大的收益。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其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保险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具有强制性、保障性、福利性和社会性,是社会的“安全网”,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社保基金的监管就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7年,为了改变基金管理的混乱状况,国务院决定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1998年,国务院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时,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计划经过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下建立起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管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为主,专门监督、内部控制、法律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各部门配合共同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据国家审计署的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的3项保险基金2006年收入3128.46亿元、支出2203.14亿元,分别占全国当年基金收支总额的50.7%、46.5%。截至2006年底,3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918亿元。审计结果表明,3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良好,但部分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地方未能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共发现违规资金71亿元,包括扩大3项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用于弥补“补充医保基金”及借给企业等;用于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对外投资;用于购建办公房及弥补行政经费等。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但是,牵动大量人力、付出高昂行政成本组织了这些检查和审计,可一些严重违规和犯罪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国际比较研究

(一)典型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简介

1、美国。美国实施的是审慎性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在美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广泛,参保是强制的。最主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是老年、遗属和伤残保险,同时有雇员补偿、失业保险、暂时伤残保险、铁路雇员退休计划等。美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向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适当的经济保障。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美国政府强调“事前监管”以杜绝资金被挪用的危险。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各个账户开设在财政部内并由财政部专项管理,征缴的款项相应存入各个基金。

2、德国。德国堪称高度发达的福利型国家,它的社会保障系统基本以保险形式体现,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公民。德国社会保险共有5大分支: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3大支柱。德国包括医疗、意外伤害和养老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机构实行法律上的独立自我管理,并且由保险金的缴纳者,即投保人和雇主共同参与决策。养老保险是德国最大的社会保障系统。德国养老金不用于投资,而是由专门德国养老金保险机构来管理,全民参与监督。

3、智利。智利模式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将个人工资的10%存入个人账户并进行积累,交由私营机构进行投资管理,最终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储蓄及增值收益作为个人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保险费完全由个人承担,雇主不承担缴费义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主要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即完全由个人缴费,实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由私人机构进行管理,参保职工根据自己的原则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建立法定的资本积累账户。智利模式中政府实行间接式的监管,通过法律法规对公司进入和退出市场、投资项目和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4、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几乎没有社会福利的国家,他没有任何社会福利意义上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其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账户为基础,强制储蓄,集中管理,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央公积金由政府的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管制。雇员和雇主每月按雇员工资一定的比例缴费。国家通过中央公积金局依法对基金实施管理,中央公积金局既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日常支付,又负责实施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

(二)四国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

1、从法制体系上看,各国社会保险模式都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例如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险立法的国家,现今已在社会保险的5个方面分别制定了完整的法律和条例。美国于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有关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由联邦政府制定,州政府在不违背联邦法律的情况下,可以制定本州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和条例。

2、从资金筹集方面看,都是多渠道筹资,筹资形式主要有税收和缴费两种。目前世界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社保基金的来源都是多渠道,有劳动者个人、企业雇主、基金营运增值、社会捐赠、政府预算补贴等等。其中约有60%的国家采取社会保障税的筹资形式。开征社会保障税使资金筹集从形式上更具法律强制性,同时社会保障收支成为政府预算的直接组成部分。

3、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方面,有由政府行政机关运作、事业单位运作和面向市场运作3种不同的方式。美国的社会保障税和失业保险税全部记入财政信托基金账户。除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管理外,德国的社会保险都是划分不同的职业和行业以及险种分别独立管理的。智利的经济改革创造了单一资金来源的、私人管理的退休金制度。政府对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法律、法令和退休养老基金管理局,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新加坡的公积金运作,全部由中央公积金局负责。内部设有会员服务部、雇主服务部、人事部、内部审计部等。公积金局由劳工部管辖,内设董事会,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重要的政策制定。比较重大的计划制定,要经劳工部。

三、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参与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主要是基金筹集的监管,基金营运的监管和基金给付的监管。由于社会保险金市场上存在着市场失灵,政府就必须要发挥重要作用,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安全营运、基金保值增值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就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应当承担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和监管模式,避免决策上的失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口众多,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很窄,经济发达程度还不够高,国民的参保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使得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又不会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政府应当要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计划和措施应当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运用各种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基金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稳定机制。

再次,政府应当制定各种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架构,严格规范社会保险的建立、运行和监管。

最后,政府应当尽可能的为社会保险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和制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便于社会保险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构架

社会保险基金整个监督体系可分为基金日常管理监督子系统、基金营运监督子系统和基金监督法制体系3个部分。基金管理监督系统社会保险基金日常管理是经常的、大量的,是社会保险制度整体运作的基本链条,是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中最基本、最宽广的组成部分。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的目的是要保障基金的效益性,通过实现效益性而达到保值、增值之目的。对基金营运进行监督就是为确保这一目的实现而采取的手段。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是基金管理监督与营运监督得以顺利实行的法律保证,是基金监督体系的法律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监督法制体系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这3个系统侧重点不同,基金管理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其目的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和按时足额支付。基金营运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各环节进行监督,依照低风险原则、适度高回报原则、流动性原则、最优投资组合原则,审慎投资营运,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通过实现效益回报而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基金监督法制体系为前2者得以落实的依据,是其操作的法律准绳。

(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社会保险的目标模式应该逐步走向全民保障,其服务形式应走社会化服务的道路,在管理上追求体制的高效、合理、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因此就要做到不能政出多门;保障类别和水准合理,费用支出在国家、单位、个人的承受能力以内;尽可能降低行政机构、经济波动和少数人的个人行为对社会保险体系正常运行的影响;社会保险体制不仅不能拉经济发展的后腿,不能影响国家政治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通过积累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一直分不开,不仅使有限的基金积累无法获得很好的收益和投资回报,而且由于缺乏制约和监督,管理不善的问题经常发生。因此,应该将监督和经营分开,在此基础上,通过更有效的手段,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但是,仅仅将行政管理与基金经营机构分开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地被有效使用,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基金运营和监督制度。

首先,必须有严格的法律体系依据。管理机构不但要依法行政,其自身也要依法接受监督。还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将分散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统一到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政府机构依法行使各种管理只能、监督及指导职能,并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保障及保险进行协调。

其次,管理机构不参与各种形式基金的经营活动,为了使得监管体系本身具有更强的制约机制,还应该考虑建立和发展其他的监督机构。

最后,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监管重点应该集中于金融和财务方面。为了防止营私舞弊的行为,应该将财务公开化,并且进行绩效评估和严格的处罚制度。

总之,要坚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就要加强基础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挥霍浪费。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广大人民收益,更好地保证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2、李连友.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论[M].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3篇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1.坚持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A、这是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原始定义:当前需要多少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就向参保人去筹集多少。B、这是社会保险的社会公益性所决定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不能过多,体现政府社会保险机构非营利性。C、政府的强制性。政府为了社会公众利益,制定社会保险政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D、充分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性。①该基金结余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过快时,参保人的负担加重;增长速度过慢时,社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差。②该基金结余的风险系数R。R=累计某一保险基金结余/月平均该保险基金支出。当社会经济繁荣时,社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该基金结余也会越高,但R最高等于6(经验估计);当社会经济萧条时,该基金结余就会降低,但R最低等于2(经验估计)。即2≤R≤6。理由是:①社会经济是持续、波动发展的,该基金结余也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②现代社会抵御经济波动能力增强、经济波动影响周期越来越短。③社会经济萧条时,该基金拖欠严重,但大部分是可以筹集到的。④该基金结余过高是双刃剑:结余过高时,该基金抵御支付风险能力增强;但会增加参保人的负担,抑制社会保险事业发展。⑤国家财政补贴原则,社会保险是社会公益事业,当R低于2时,国家财政及时补贴。

2.筹集基数与比例的确定。A、筹集基数。以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标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基金支出负担状况上下浮动几个百分点。当经济发展较好时,适当上浮;当经济发展较差时,适当下浮。B、筹集比例(费率)确定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应该是逐渐降低的。理由是:第一,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意味着个人收入水平提高,该基金单位基数增加,那么该基金收入与结余增多。第二,现有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存量足。如失业保险基金,按现在该基金支出水平,其结余可支付几年。第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随着社会公众对社会保险认识提高,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人数逐年增加,基金规模逐年扩大。第四,该基金增长速度远大于该基金支出增长速度。第五,降低费率是减轻参保人交费负担,是让更多的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有效措施。

3.坚持国家财政补贴原则。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逐步积累,国家财政应该更多地补贴社会公益事业,充分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原则。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地惠民,减轻参保人的交费负担,逐步扩大财政补贴占该基金结余的份额。国家财政应安排预算,做到应拨尽拨。

4.社会保险机构应努力做到应收尽收。A、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让更多的单位、个人参加社会保险,让更多的人享受国家社会保障,就要社会保险机构的工作者加倍努力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展现社会保险优于商业保险对公民基本保障的作用。B、大力催缴参保单位拖欠的社会保险基金。督促这些拖欠单位履行社会义务。C、宣传与处罚并重。对那些恶意逃避社会保险的单位,社会保障机构应加大处罚力度,保障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

思考①:社会保险机构实现了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迅速增长,规模逐渐扩大,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但筹集比例(费率)相对较高,实际参保人数较少。许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受到侵害。究其原因:第一,社会保险机构本位主义意识强。在参保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就必然提高费率,使该基金能够正常运转;该基金结余迅速增长,规模逐渐扩大,那么社会保险机构的风险就小。但是参保单位和个人负担就会加重,参保人数就会较少,抑制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第二,政府没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的目标管理体制机制。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目标管理体制机制,督促社会保险机构通过扩大覆盖面,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工作质量来扩大基金增长迅速,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公益性(惠民性)、广普性。第三,劳动者参保意识弱、支付能力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政府要降低社会保险基金积累水平(费率),减轻参保单位和个人的负担,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1.建立一整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考核制度。制度源于法律,是一切实际工作的准绳。制度建设搞得好,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主要是明确各个环节的责权利关系,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

2.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管好老百姓的养命钱。A、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实行国家财政专户管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不被挪用。B、投资风险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只能购买国家财政担保的金融产品,提高投资风险意识。社保基金发生风险的事件屡见不鲜。C、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应尽可能采用银行(国库)直接支付形式,减少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中间环节,防止截留问题产生。

3.充分享受国家对社保基金的优惠政策。A、利率的优惠。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主动要求金融机构执行国家优惠利率。B、优先支付的政策。第一,破产、改制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基金有关部门要优先支付。第二,银行优先划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4.社会保险机构要改进工作。A、应克服衙门作风,树立服务意识。B、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尽可能让参保人充分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并逐步得到提高。C、应对社会保险协办机构实行招投标制度、考核制度。对那些违规操作的协办机构予以辞退,防止社会保险协办机构。如:医院多用自费药、滥用药,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增加患者的负担。D、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科研活动,探究降低社会保险基金积累水平的途径,减轻参保人的负担。

5.坚持对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保险基金保持高度的监管态势,让国家的惠民政策切实落到实处。一项政策出台与运行,离不开有效监督。经济越发达,监管就越要加强,否则问题就会越多,古今中外盖不例外。社会保险基金挪用、损失现象屡见不鲜就证明这一点。

思考②:社会保险机构应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风险意识,强化对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改进和完善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制度。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

坚持执行国家社会保险基金使用政策与切实落实参保人社会保险待遇相统一的原则。A、按照国家社会保险基金使用政策支付社会保险基金,防止因人情而提高待遇。B、参保人社会保险待遇应切实得到落实,防止克扣社会保险待遇。这样一来使社会保险机构、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都能够较好地执行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政策。

思考③:社会保险机构应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据审计,平均医疗保险待遇支出占全部医疗费用支出的45%以下;医院多用自费药、滥用药,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患者的负担依然较重。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围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主题,抓住该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等环节,紧扣社会保险的社会公益性(惠民性)、广泛性、安全性和国家性,就能推动社会保险事业朝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相关问题

国家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继续深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基金审计,促进扩大社会保障规模和覆盖范围,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推进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主要以财政、财务审计为主,还未能全面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较少,缺乏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要转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思路,在加强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审计的重点要向效益性转变,更多地关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过程中的机制性、体制性缺陷,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现实需求

1.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绩效审计势在必行。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险基金出借、挤占、挪用、管理不善等违法违规现象日趋减少,因此应把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作为重点。以绩效审计为主要方式,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与规范管理,掌握社会保险基金总体状况,从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问题,促进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实施绩效审计。目前,全国较高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较低的社会保险基金年平均收益率又加大了基金的安全与贬值风险。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地方财政解决未来负债的压力较大。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的基础上,作出独立客观评价,提出可具操作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主要通过对基金的筹建、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通常所说的“3E”)的审计,客观反映和分析评价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在保护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保障功能。

1.经济性:指基金管理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以最少的投入实现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保险机构规模是否适当,人员数量、结构是否能够满足正常业务工作需要。对社会保险机构使用的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估,减少管理成本。

2.效率性:指基金管理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运用工商、税务的登记信息与社会保险的登记信息进行对比,确认单位是否应保尽保。通过将个人缴费信息与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情况进行比较,确认单位申报的个人缴费基数是否真实可信。比较基金支出类型与方式,查处违规支出,堵塞漏洞。分析基金平衡运行情况,研究缴费比例和支出范围的合理调节给基金收支平衡带来的影响。

3.效果性:指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关注社会保险是否起到基本的保障功能,是否承担过多责任而造成社会保险不堪重负。关注社会保险对群众的整体保障力度,通过对各类人群享受的社会保障的分析,分析社会保险的整体保障能力。关注覆盖面,在制度设计上有无盲区。关注基金使用的公平性,查找社会保险制度在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保障人群和保障层次之间是否存在制度差异。

三、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主要评价指标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来反映绩效评价标准。定量指标是可以量化的、客观的指标,具有评价的客观性。定性指标是难以具体量化的、主观的指标,得出的结论常带有主观色彩。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通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目的。

(一)主要定量指标

1.“经济性”标准的评价指标

(1)基金支出财政负担率指标: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所占比重,反映财力支出结构和保障水平情况。计算公式为:基金支出财政负担率=基金支出总额/财政支出总额×100%。

(2)基金管理费用率指标:通过基金管理费用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额的比例来衡量基金管理成本高低情况。基金管理费用包括日常行政管理费用、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监管费用等。计算公式为:基金管理费用率=基金管理费用/基金收入总额×100%。

(3)实征率指标:衡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税务机构基金征收工作实际业绩情况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反映了基金征收任务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实征率=基金实际征收额/基金计划征收额×100%。

2.“效率性”标准的评价指标

(1)基金结余率指标:通过社会保险基金历年滚存结余额占当年基金支出的比重,反映支付风险状况。理论情况是一般至少需要三至六个月滚存结余才能保证正常支付运转。计算公式为:基金结余率=基金历年滚存结余额/当年基金支出额×100%。

(2)基金收益率指标:衡量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到资本市场所获得的收益额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额的比率,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盈利能力水平的高低。计算公式为:基金收益率=基金收益额/基金投资额×100%。

3.“效果性”标准的评价指标

(1)社会保险基金生活保障系数指标:反映参保对象领取的社会保险金是否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开支,是否与平均生活水平相匹配,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连续调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障了退休职工生活保障水平。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基金生活保障系数=参保对象领取的社会保险金/社会人均生活费用×100%。

(2)单位(个人)参保率指标:通过实际参加社会保险单位(个人)数与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单位(个人)数之比,反映应参保对象是否都已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说明社会保险覆盖面情况。计算公式为:单位(个人)参保率=实际参加社会保险单位(个人)数/应该参加社会保险单位(个人)数×100%。

(3)实支率指标:通过实际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总额与计划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总额之比,反映支付水平的高低情况。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费用实支率=社会保险费用实际支付额/社会保险费用计划支付额×100%。

(二)主要定性指标

1.给付对象的真实性情况,反映领取社会保险金的单位人员是否参加社会保险并符合领取条件,有无虚报、冒领行为。

2.给付水平情况,反映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是否按照统一的标准,有无任意扩大或缩小支付范围。

3.信息获取情况,反映参保单位和个人是否能够随时获得有关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基金管理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4.参保对象满意度情况,反映参保对象对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否满意、满意的程度如何,以及满意群体在参保总群体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5.社会保险金发放及时情况,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是否及时准确足额发放社会保险金,有无拖欠、截留现象。

(三)进行总体绩效评价

首先,选取参照值,可采用同等社会经济水平其他地区社会保险金管理部门的绩效标准、本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绩效的历史水平或预算计划的理想水平等作为参照。其次给各绩效评价指标打分,根据各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设置权重比,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最终绩效得分。最后,汇总计算总体绩效得分,评价总体绩效水平。

四、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面临的难题

1.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保险基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评价不能停留在经济效益指标,应注重社会效益方面。而社会效益是很难用简单的数据来直观表示,许多通过民意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偶然性。这就造成评价指标很难量化,指标体系难以建立,很难对社会保险基金绩效情况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2.受制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特点。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范围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法定性,基金本身可以调控的余地不大。如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按规定只能存定期或购买国债,使得基金增值的空间非常有限,审计进行绩效评价失去了目标和抓手,提出审计建议具有一定难度。

3.审计获取和分析数据口径不统一。绩效审计需要大量的内部和外部数据进行分析,但目前与社会保险基金相关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顺畅,各自的统计口径不统一,审计很难对此加以判断并予以取舍。审计对此同类数据无法进行准确对比,削弱了绩效审计分析的力度。

4.审计人员能力水平还未完全适应。绩效审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参与,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法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方面的人才,而现今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以财会专业为主,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审计显得力不从心,站在较高层次上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一些宏观性较强的审计建议显得勉为其难。

五、破解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难题的对策

社会保险基金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级审计机关要继续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绩效分析,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平稳运行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康高效向前发展。

1.收集、研究、分析绩效审计涉及的资料。包括国家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基金的收支范围和管理流程,管理部门内部控制制度、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度、基金征缴和发放的计算机联网制度等。研究分析基金管理运营中的薄弱环节,判断制度不健全可能产生的漏洞。对基金的会计报表、统计报表上涉及的一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注重社会效益指标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是民意调查、走访座谈对象的选取要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与覆盖面,问题的提出要切合实际。政府要从政策层面上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相关管理部门的业务数据提出总体规划要求,以便于分析对比。

2.做好两个结合,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一是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前移审计关口,通过计算机联网系统,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连续跟踪监控。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和其他审计相结合。深入基层进行延伸,采取座谈、调查表等方式,发现面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利用财政同级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成果,多角度观察审视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状况。

3.严格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变革,国家审计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要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质量,必须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依靠审计规范化和审计质量控制,保证每一项审计都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步骤、程序、质量去实施,规范审计行为,严格依法审计,减少审计风险,切实提高审计监督力度。

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通过组织培训、开展自学等办法,使审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各种现代经济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的最新发展态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真正使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能够站在较高层次从管理、制度和体制等方面发现和揭露问题,查找深层次的原因和根源,向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宏观决策提供服务,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S].

[2] 审计署.关于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审社发[2007]30号)[S].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5篇

答:(1)应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进行监督检查。(2)实施监督检查可采取的措施包括:①查阅、记录、复制与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相关的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灭失的资料予以封存;②询问与调查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调查事项有关的问题作出说明、提供有关证明材料;③对隐匿、转移、侵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

问:对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和社会保险待遇的行政处理处罚有哪些规定?

答:(1)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行政处理处罚规定有:①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②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的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2)对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政处理处罚规定有:①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待遇;②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3)对经办机构处置有争议的协调处理的规定有:由同级或上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协调处理,但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是争议协调处理的最终单位。

问: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多少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区规定涉案金额多少元应当移送案发地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进行查处?

答:(1)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2)我区规定涉案金额3000元及以上应当移送案发地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进行查处。

问:在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投资运营过程中发现有哪些违法违规行为时可以向参保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及其上级相应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答:(1)单位或个人虚构、隐瞒事实,逃避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2)单位或个人虚构、隐瞒事实,冒领、骗取社会保险费支出或社会保险待遇的。(3)单位或个人利用提供社会保险服务工作的机会,虚构、隐瞒事实,骗取社会保险费或者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损失的。(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其他的工作人员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社会保险基金或者、、,致使社会保险基金遭受损失的。(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其他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支付社会保险待遇、违法违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的。(6)违保险基金管理相关规定,造成社会保险基金p失的其他行为。

问:举报我区范围内社会保险基金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根据举报人贡献大小和查证属实金额的奖励标准有哪些规定?

答:(1)查实金额在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奖励200元。(2)查实金额在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含30000元),奖励500元。(3)查实金额在3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含50000元),奖励1000元。(4)查实金额在50000元以上70000元以下(含70000元),奖励2000元。(5)查实金额在7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含100000元),奖励3000元。(6)查实金额在100000元以上的,可对举报人增发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元。

问:根据规定,我区范围内的就业专项资金不能用于哪些方面?

答:(1)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应由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出;(2)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基本建设支出。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社会保险基金作为我国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物质基础,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民生活居住以及医疗卫生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属于专款专用资金,因此对于资金的监管等方方面面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运作规范,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重点所在。

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主要内容概述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国家通过各种手段筹集的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以及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则主要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在收集、管理、运营以及投资等方面开展的监管,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作的合法合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有关工作开展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的合法合规,重点是对有关单位的缴费行为、金额、比例等方面的监管。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等一系列办理工作开展的监管,目的是确保基金严格按照规定的支付范围、标准等进行支付,重点是监管有关支付条件是否符合,审批手续是否健全。对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监管,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等所进行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经过国家财政预算的评估以及转换使用。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工作的监管,重点是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财务处理业务流程是否符合国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高效。

二、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关于基金监管方面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

在目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管理体制以及模式下,基金的委托管理方、投资管理方以及监管方等还存在着职能交叉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方面难以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力度较差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当前的主要主体市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力量较弱,再加上我国目前针对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管理的有关信息披露不足,造成了在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较大压力

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点在于规范安全运作方面,而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忽略了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科学投资的管理,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具体实施策略

(一)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的问题,根源上还在于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力度不足,因此下一步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应该重点加强基金的监管力度。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保险金的行政监管,重点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监管力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及时入账,同时还应该通过强化会计管理以及审计管理等手段,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账户以及投资运营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重点是应该进一步的提高有关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将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益、成本以及资产信息等定期进行社会公布,并设置监督举报渠道,依靠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安全合理。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效果,还应该注重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特别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社会保险基金的实际管理情况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等,确保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基金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同时,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具体管理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重点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具体任务、监管范围、规范操作流程和业务细则,形成制度健全、管理科学、监控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三)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方面,也应该积极地探索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特别是针对社会保险基金建立财务核算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尤其是将有关的财务核算流程纳入信息管理系统之中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以确保各项有关数据的真实可靠,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数据质量,形成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重点通过对数据来源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监控和分析,降低基金管理风险。同时,还应该注重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加强科学分析研判,将基金的运营管理实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真正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全方位、高效率。

四、结束语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中,应该注重同时发挥好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双重作用,并进一步加大有关信息披露公开力度,并探索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化水平,以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质效,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胡妍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以烟台市为例[J].财税金融,2014

[2]高海天,李金静.中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

[3]赵坦.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导报,2014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7篇

(一)绩效审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保险制度也从不完善逐渐深入。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在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也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而如何具体优化调整社会保险制度,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对现有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绩效审计是评价社会保险风险问题的关键社会保险的管理关系到收入分配以及风险的回避,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风险规避的关键,保险体系中,管理不慎极有可能影响社会保险收入分配以及支付功能,为了确保社会保险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转,就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评价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由于我国审计机关设计的领域众多,并且内容较杂,加上当前很多审计机关人力以及财力投入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亟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我国传统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和支出这两个环节展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这两个环节中就显现出了不足,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入,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审计工作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不明确,体系不完善,并且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三、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应当首先认识到这个工作对于保护人民保险基金资金的安全和推动国家保险基金的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来说,审计工作具体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标准上,应本着适度、使用、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结束语

强化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工作,也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监管的基本手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合法性、真实性,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强化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力度。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8篇

1.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全面

就看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的财务信息仍然只向特定的对象提供,且财务信息内容和格式也较为单一。基金收支表和基金资产负债表是目前现有的两种会计财务报表,报表形式的单一化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财务信息使用需求。实际的财务信息管理涉及的面较广,对会计信息要求的涉及面也较广,不仅要对社会保险基金自身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还需对基金的净资产变动情况、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但目前普遍存在财务信息报表形式及披露面狭窄问题,对信息披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披露内容的透明度较低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系是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完全的政府主导型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导致了机构管理人员职责不明、权责界定困难、政事不分等问题,市场化的监督管理机制缺乏,因而想要实现信息披露透明的提升比较困难。

3.披露内容可靠性较差

由于我国基金财务报表编制后缺少必要的审核过程,因而其可靠性较差。而通常情况下,财政部门往往重视对保险基金的收入、预算、支出等情况是否符合财经相关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是否符合《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等规定涉及较少,因而对资金的真实运行情况的掌控力度较小,这就造成财务信息披露内容可靠性较差问题的出现。

二、完善信息披露体系的有效途径

1.规范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首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根据相关的财务信息披露要求,使基金财务信息披露能够更为充分。其次,财务信息不能只向特定对象提供,财务报告除了要向仅仅宏观管理部门提供之外,还应向广大投保人员提供。最后是我国采用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保险方式,账户资金变动会对个人利益产生密切的利益联系,因而社会保险机构应根据投保人员的需求,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向社会公开个人账户的有关财务信息,逐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社会公众的保险安全意识,以此来做好社会监督工作。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披露透明度

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确保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信息披露制度是在国内外各种基金监管的成功管理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国家首次社会保险基金基本情况的报告以来,我国各地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但由于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因而只涉及和披露部分典型违规事件,很少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各种日常运行信息情况进行披露。因此,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应以保值增值、完整安全为主要原则,对财务信息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如财务状况、基金覆盖面、基金规模、运行成果等)考虑,并详细披露保险基金的各项管理信息,采取多种方式(传统书面方式、互联网)定期(月、季、年)对外披露公布社会保险基金整体以及个体的财务发展运行状况,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亏空、结余、财务指标预警等情况进行揭示,使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能够全面、系统、方便、及时等先社会以及个人准确传达,整个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状况、资金状况的及时反馈和监督。

3.重视财务信息披露的审计工作

外部独立审计是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监督、鉴证等一系列方法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有效监督。该项工作的重点是对各类核算数据进行核查,以检验其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基金的运行状况、财务状况业绩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财务制度等。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已建立了外部独立审计鉴证制度,实现了财务报告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险机构也开始实行外部独立审计制度,我国自颁布《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来,独立审计工作被逐渐重视起来,其在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实行,极大的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使财务信息管理披露工作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和完善,但在保险基金的财务信息披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全面、披露内容的透明度较低、披露内容可靠性较差等。我们只有从中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财务信息披露行为,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问题,才能使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使国家的社会保障工作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9篇

社会保险基金欺诈,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过程中,实施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等的行为。我们可以从社会保险基金欺诈现象所涉及的各方责任主体来理解。

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成立了省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逐步加强基金监督工作,基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但是,当前挤占挪用社保基金,冒领、骗取社会保险金的问题仍非常突出。

1999年以前发生的23.47亿元违规资金,大多是涉及基金安全和完整的问题;2000年以后发生的47.88亿元违规资金,多数属于管理不规范问题,甚至包括违法犯罪。凡是涉及社保基金大案的基本上都是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有关。2006年8月,上海查出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保基金挪用案件,该案中违规挪用的社保基金连本带息共计37亿元。同年11月27日,浙江金华又爆发数亿社保资金被挪用的大案。据新华社报道,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至2005年底,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国家审计署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三项社保基金(养老、医疗、失业)的审计结果中,发现违规问题的金额达71亿元。

一边是数以亿计的资金被违规挪用、流失,一边是我国社会保险中所出现的养老保险“空帐”、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庞大等问题,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使命——保证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对社会保险基金中的欺诈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造成社保基金欺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不畅、经费短缺、管理不善、打击不力等,在这里就仅从其最根本的理论源头来进行分析。

2关于社会保险基金欺诈行为的理论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欺诈现象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监管不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理论基础——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此现象。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欺诈才有产生的可能性。首先是对于参保企业来说,拥有本企业用工的数量、工资水平、工人被辞退和平均时间长短和比例等完全信息。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会发生不如实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而社会保险经办结构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无法完全准确获取参保企业的内部信息,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保险,致使参保企业有隐瞒用工人数、工资水平等信息的动机。

社会保险的购买者(社会保险的参保人)和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委托人(社会保险机构)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管理人员会有动机进行、欺诈、挪用、侵吞社会保险基金以中饱私囊,或者用虚假的财务状况隐瞒营运中社会保险基金的贬值、损失与风险。

在社会保险基金发放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可能去完全调查清楚每个投保人的真实情况,以及条件变动下个人的现况;个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可能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隐瞒真实情况、骗领保险金。

3建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反欺诈机制

3.1建立多方共同监督制度

通过对理论的分析,看到欺诈现象的产生除了个人道德上的主观因素之外,信息沟通的不完全是其产生的客观原因,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监督制度。

行政部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基金风险,但是要把经管权和监督权分离开来,否则这样的制约将会是失效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事务要由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只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行使行政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除了行政监督之外还要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建立一个包括政府专家、企业界代表、财政部门、参保职工代表、工会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理事会。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内部也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进行严惩;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也要互相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3.2利用现代科技协助反欺诈管理

全国的社会保险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着相互协调性差、数据不能共享,各地分散管理的缺点,参保人员在流动时信息不能及时传递,让骗保存在了可能性。要运用现代科技去优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部门与劳动部门、地方税务部门、服务部门等用网络联合起来,实现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数据的统一和共享。比如说为了杜绝骗取养老保险的行为,可以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指纹识别设备,建立定期指纹比对制度。将所辖离退休人员的指纹全部采集,每年向退休职工发放指纹采集卡,然后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继续为其发放社会养老保险金。这项科技在一些市区中已经被采纳了,并被证明反欺诈的效果显著。

3.3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稽查的力度

针对一些企业隐瞒职工的真实情况,少缴漏缴保险费的,可以发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作用,深入到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工资、人数等基本情况进行拉网式大检查。社保经办机构也可以委托会计事务所对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对人为瞒报职工缴费基数的要重新补缴养老保险费,规范参保单位申报基数和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行为。

3.4加强反欺诈立法

社会保险基金范文第10篇

(一)地方政府监管责任的越位

政府职能的越位是指政府部门超越了本部门的职权范围,管了别的部门该管的事情,也就是“越权”,通俗地讲,就是“不该管的也去管”。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而言,地方政府监管责任的越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多头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影响基金的运营效率。政府实行多头监管,造成责任不清,埋下了隐患。一是政府对社保基金的行政监管几乎形成垄断,市场监管及社会监督根本起不到实质的作用,降低了监管效率,滋生诸多消极问题;二是若单纯依靠政府实行行政监管,不引入社会监管的力量,忽视百姓的意见,可能会降低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以致发生退保现象等连锁反应。

(二)政府监管责任的错位

政府职能的错位是指政府内部发生的职能混乱与交叉现象,过多干预或直接插手不属于本部门的事情,即“该管的不会管”。在纵向上,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错位;在横向上,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职能之间的错位。我国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体系是一个分散的监管模式,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的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内部控制、法律监督及社会监督六个层面。在实际监管中,出现了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能交叉和混乱现象,尤其是对于地方政府各部门,责任认定不明确,混乱管理,该管的不会管,不该管的却过多干预,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各环节工作的开展。

(三)地方政府责任的缺位

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指政府部门未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没有管理好属于本部门的事务,也就是“失权”,即“该管的不去管”。地方政府监管责任的缺位主要体现在基金监管法律的不完善上。由于我国社会保障起步较晚,社会保障立法也相对较晚,《社会保险法》作为我国社保领域的基本大法直到2011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法律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各地方基金监管的规范化。虽然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办法,但是这都是一些规范性文化,法律层次较低,且规定内容缺乏针对性,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理论与实际对不上。

二、完善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责任的措施

(一)加强收、管、用、督四个环节

确保社保基金监管到位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包括收、管、用、督四个环节,它们是一体化的过程,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由此,政府作为基金监管的责任主体,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如保定市政府非常注重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将其视为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重点来抓,并为此专门召开了市长办公会,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强调要在收、管、用、督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具体内容如下:一是“收”环节,即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工作,搞好制度建设,多管齐下来提高参保水平,确保基金应收尽收;二是“管”环节,在基金收支管理上,一方面严格依法管理,创新管理方法,运用科学手段,提高使用效率,尽可能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用”环节,在基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等使用社会保险基金,制定使用社保基金的流程,严格按流程执行,从源头上控制违规现象的发生;四是“督”环节,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办法,使用科学的监督手段,完善监管体系,使行政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和社会监督充分结合,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二)遵循责任划分合理规范的原则

对政府责任的界定,既要从大的几方面给予把握,同时也要有较细致和具体的规定保证责任的履行,从而使政府责任的履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若要做到合理规范地划分责任,就必须同时解决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的责任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必须对地方政府在监管责任上的缺位给予补充、越位给予退减、错位给予归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策和建议。其中包括:明确阐述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范围,合理划分政府和其他组织、政府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责权。只有做到责任明晰,才能防止政出多门、职责混乱等弊病的发生,各部门各司其责地监督管理社会保险基金。

(三)地方政府应加快推进基金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

进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化与规范化,是提高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严格界定各项规定,保证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地方政府应在国家法律的大框架下,结合本地社会保险基金的基本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当地地情的社保基金监管规章制度,使得《社会保险法》中有关社保基金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地方化、具体化。地方政府要加快制定基金监管的规范性文件———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办法、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办法等,进一步明晰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的责任,尤其是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

(四)加强基金监管的内部管理

从本质上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保基金监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社保基金累积的不断增加,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社保基金监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政府不仅要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更要注重自身发展———加强基金监管的内部建设。政府只有加强内部管理,才能从本质上提高监管效率。首先,政府须强化内部管理意识。要积极转变监管观念,群策群力,合力协作,协调多方关系,保证沟通渠道顺畅,共同完成对社保基金的监督。其次,政府应优化内部控制。要继续优化政府内部管理,加强“内控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监督模式要坚持职位与责任相分离的原则。通过内控制度,各监督机构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和监督能力。此外,还要提升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技术水平,促进内部管理,提高效率。

(五)构建多元的监督体系

多管齐下监管基金针对社保基金行政监管几乎成为垄断监管的状况,政府须构建多元的监督体系,完善劳动保障部门的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内部控制、法律监督及社会监督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体系。目前虽已建立多元监管体系,但还是特别分散,行政监管状态和地位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保基金监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应在科学分工、明确各方责任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的监管体系,多管齐下共同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其中,政府要加强社会监督的作用,一方面要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外部渠道,让公众便于了解社保基金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可在网上搭建公众交流平台,让民众建言献策,从而加强社会监管的力度。

上一篇:少年司法制度范文 下一篇:生态风险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