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范文

时间:2023-02-28 06:30:35

商业周刊

商业周刊范文第1篇

《商业周刊》杂志作为一个服务于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的平台,将始终秉持国际视野和全球商机的理念,推动普世价值的追求,倡导商业启蒙精神,促进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我们将继续为读者奉献洞见和趣味,助力他们在新经济时代获得成功。该杂志汇集了全球获奖的新闻团队、国内强大的财经采编团队以及商务部权威机构的支持,共同打造出一份专业资讯。

该杂志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商业领域,包括金融、投资、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管理、领导力、创业等。它通过独立而深入的报道、专栏文章、市场分析和专访等形式,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商业视角和价值观点,帮助他们逐步深入了解商业世界的复杂性。该杂志还注重跨界合作和国际交流,与全球重要商业组织、知名企业和专业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它能够提供更多的独家报道和专业分析,为读者带来更全面和深入的商业资讯。

除了纸质杂志,该杂志还在互联网上提供丰富的数字内容,包括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平台等。这些数字媒体平台不仅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商业新闻和分析,还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读者、专家和企业家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商业思想和经验的分享。

总之,该杂志通过丰富的内容、深入的报道和专业的分析,它帮助读者了解商业世界的动态,提供指导和启发,助力他们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商业启蒙精神注重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注重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为商业行为注入道德、伦理和文化的力量,并推动商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致力于为中国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和深入的商业和财经新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和中国的商业动态,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商业周刊范文第2篇

10月11日,《商业周刊》用了18个月进行了广泛市场调查后,从编辑内容到版面设计进行了全新改版,这本被誉为美国财经杂志“三剑客”之一的《商业周刊》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来到中国

21年前,一本名叫《国际商业与管理》的杂志在中国创刊(2000年,正式更名为《商业周刊(中文版)》),当时封面上的一行字也许人们并不在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合作出版。麦格劳・希尔正是《商业周刊》的母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即后来的中国商务出版社,二者的合作使得《商业周刊(中文版)》成为我国唯一获得官方许可的国际商业杂志。

历经20余载,《商业周刊(中国版)》在中国的发行量从2.5万增加到14万左右;从最初摘选国际各版本内容,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本有自己独立观点的杂志,它为中国读者提供超过25%的本土编辑内容,还有大量的特别报道。《商业周刊》副总裁、国际业务总经理麦克尔・泰德曼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商业周刊》中文版会越来越增加本土化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全球化的视野。”

中国目前是《商业周刊》最大的海外市场,21年的发展历程也为《商业周刊(中文版)》在中国的继续发展带来了信心。麦格劳・希尔集团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哈诺德・麦格劳三世这样说道:“中国市场生机勃勃,我们愿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以集团雄厚的实力服务于中国金融、教育和商业信息市场。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相信我们可以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相信我们与中国发展的互惠前景。”

环球视野看商业

《商业周刊》的内容紧紧围绕“商业与经济”这一核心,以专业的眼光、多面的视角,透视全球商界的风云变幻和世界经济的潮起潮落。它立足本国,同时也重视对全球化体系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报道,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做出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推断。有学者曾对《商业周刊》2000年下半年和2001年全年共76期杂志进行调查,几乎每篇封面故事都与“商业与经济”这个核心内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关注经济热点和突发事件也是《商业周刊》一贯坚守的原则,只不过它的侧重点是在商业方面。《洛杉矶经营报》曾有言:“《商业周刊》有火力……它依靠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而著名……”。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商业周刊》以非常快的速度组织了一组重点报道。自2001年9月24日,《商业周刊》又发表了数篇针对“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国内人民的反应和分析美国可能产生的国家政策变动的文章。杂志的专业视角和勇于探索的胆识在此得以体现。

2005年《商业周刊》获得“海外新闻协会奖”,并在伦敦举行的“世界领导力论坛”上获得“年度商业新闻人士奖”的“年度最佳杂志类”奖。2006年,《商业周刊》的封面文章“中国和印度”获得“商业特写类”Deadline Club奖,以及另外三项纽约新闻俱乐部奖。

《商业周刊》几十年发展经久不衰,成为世界领域内财经类杂志的佼佼者。对此,麦克尔・泰德曼先生一语中的:“我们相信内容为王,相比一些其他的商业类杂志,我们的内容更加全球化和全面,更多的是从全球的视野为读者提供资讯和思考。”《商业周刊》有着广泛和优秀的编辑团队,除了总部纽约的70名采编人员以外,在美国其他地区还有9个通讯站的27名记者,以及10个通讯站的16名驻外记者(包括北京、法兰克福、香港、韩国、印度、伦敦、墨西哥、莫斯科、巴黎和东京),他们时刻关注着世界领域内发生的商业与经济事件。

品牌活动塑造品牌杂志

几经风云变幻,历史沉浮,《商业周刊》以其独特的定位,走广告经营和品牌活动之路,塑造了精品杂志,收获了价值连城的品牌。

《商业周刊》每两年评选“25所最佳商学院”,还有“年度顶尖经理25”、“全美企业1000强”、“全球企业1000强”排行榜。除此之外,《商业周刊》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定制活动,尤其是在纽约、伦敦和北京的旗舰活动,颇受人们关注,如2007年11月6日于北京刚刚举办的“第十一届CEO年会”,汇聚全球一流的首席执行官,对至关重要的商业话题提供及时深入的分析探讨。

麦克尔・泰德曼先生说:“我们的排行榜并不多,因为我们觉得如果仅仅追求数量的话,排行榜的价值就会下降,这些排行榜是通过大量的调查得出的。和其他的排行榜相比,我们有自己的‘《商业周刊》50强’,这些能够入围50强的公司我们都有一定的要求,它具有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些公司的排名。”

这些品牌活动塑造出了品牌杂志,杂志的品牌又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广告收益。翻看《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杂志,宝马、奥迪、诺基亚、IBM、西门子、商务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彩页广告扑面而来,据麦克尔・泰德曼先生介绍,目前杂志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来源于印刷版本的广告。

网络时代,活力依旧

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商业周刊》总部,在其办公楼的43层和45层分别是杂志记者、编辑和网络记者、编辑,这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以杂志为基础的平台正在新世纪的网络时代悄然启航。“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网络记者和编辑在做博客和播客的工作,也有电视脱口秀的节目制作。杂志帮助我们建立了业界影响力,有助于成为一个多媒体的平台,但是这并不影响杂志本身的影响力和发行量。”《商业周刊》的助理编辑爱米・达克这样说道。

在全球纸质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商业周刊》将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为我所用,网络与纸媒的互动带来了双赢。麦克尔・泰德曼先生说,目前网站收入虽不占总收入的主要部分,但其增长是很快的。在不同的地区网站收入所占份额也有所不同,大约在20%~40%之间。获奖无数的《商业周刊》网站最初于1994年12月在“美国在线”上推出,后于1996年8月独立拥有了自己的全球互联网域名。《商业周刊》网站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全网站10个频道,涉及商业和金融新闻。

商业周刊范文第3篇

如果没有一种金属盒子,沃尔玛将无所存在。近些年什么力量推动了世界贸易大幅增长?专家们通常归结为新通信技术和第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崛起。但是,马克・文森有不同寻常的观点,他认为是集装箱。1960年代早期,现今无处不有的罐头被大量生产之前,食品从一个国家运往另一个国家的费用贵得让人望而怯步,但今天的货运成本大多却可忽略不计了。在《盒子:集装箱让经济体增大世界变小》(The Box: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World Economy Bigger普里斯顿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作者文森具体阐述了如何发现并论证这股改变世界的特殊力量。需要特别指明的是他关于马尔可姆・麦克林(Mal com P,McLean)的编年史式的记载,50年前,这位北卡罗莱纳州卡车司机建立起一个货运帝国,倾其所有开创了用集装箱来装载的货运业务。

你可能会说自己考虑的是盒子以外的事情,那好,文森的著作仅仅是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嘉宾评出的10本最佳商业图书中的一本。

2006年产生出丰富的回忆录、传记类图书。一本叫《赫尔希:财富、巧克力帝国和他的乌托邦之梦》的书描绘出一个体现资本主义创造力的典型代表(Hershey:Milton S.Hershey’sExtraordinary Life。T Wealth,Empire,and Utopian Dreams。Simon&Schuster出版),书中对巧克力先生及其公司的描述精彩纷呈。1890年代后期,赫尔希认定未来不再属于他起初倾心的事业――焦糖,而是巧克力(这早已在欧洲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作者迈克尔・安东尼奥便记述了赫尔希如何形成这一与众不同的商业观念,揭开这家公司在1913年就完成近800万美元销售额的传奇故事。作者用了同样多的笔墨描述了用赫尔希命名的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因为这也体现了主人公的乌托邦梦想。1900那个年代,这个镇上住着的公司职员,都有着优裕回报,他们的房屋充分电气化,有完备的供热设施。艺术化设计气息的巧克力工厂、医疗诊所,还有镇上的中心装饰品――持有这家公司大多数股份的基金会支撑的,为孤儿开办的模特学校。这一切都是赫尔希巧克力王国的组成部分。

一个更为人知的资本家和慈善家,是大卫・内索标注醒目的《安德鲁・卡内基传》(Andrew Carnegie,企鹅出版社)描述的主人公,截至1919年卡内基去世,他共捐献出3.5亿美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80亿美元。“我的商业原则就是竭力多做善事”,卡内基曾说。但作者内索认为,卡内基作为慈善家和掠夺成性的商人身份紧密相连。他近乎残酷地剥夺合伙人和员工的利益,所以最后能捐献出那么多的钱。他最大限度地垄断了钢铁产品,控制了钢材价格,并且通过对政府的影响力对外国钢铁公司课以重税来限制它们;他赞美闲暇生活,然而他又无情地镇压钢铁工人8小时工作制的斗争。这本书小心翼翼地对美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荒谬事物进行了描述。

你也能读到一个命运多舛的权势人物,在《罗马的劫难:一个叫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人接管了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度》(The Sack of Rome:How a Beautiful European Country witha Fabled History and a Storied Culture Was Taken Over bv a ManNamed Silvio Berlusconi企鹅出版社出版),资深记者亚力山大・斯蒂尔所著的这本书讲述了2001-2006年作为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故事。贝卢斯科尼控制着所有的意大利六大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或者说这个国家90%的电视广播。但在这里,贝卢斯科尼并不作为天才CEO的形象出现,而是一个肆无忌惮的,毫无道德可言的商人形象出现,他任人唯亲、唯利是图、最大化追求自己的财富增长;利用自己掌控的媒体来攻击对手,并且修改法律以便自己能逃避。同时,读者们也能感知到贝卢斯科尼像杂技演员那样的魅力和吸引力。正如评论员盖尔・埃德森所说:“罗马的劫难”是一本让人突然感觉惊恐的著作,其中有着大量与目前媒体驱使下的政治相关的东西。

另一本传记主要集中描述商业生活中的传奇故事,主人公是安迪・格鲁夫,前英特尔公司CEO。在《格鲁夫传:一个美国人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Andy Grove:The Life andTimes of an American,Portfolio出版)书中,哈佛商学院管理系商业史教授理查德・泰德罗对这位技术天才做了一次全面透彻的解析,书中追踪了年轻的格鲁夫从共产主义阵营的匈牙利辗转到美国的经历,记述了他的学校和他在英特尔公司早期的表现,在罗伯特・诺依斯和戈登・摩尔合伙开办的这家公司他后来成为了一个业务主管,最终是CEO。接下来的章节描述的是这家公司增长乏力、危机丛生、最后发起了技术革命等历程。作者引用了一些格鲁夫私人日志,这样便勾勒出格鲁夫思想成长的脉络――关于他的迷惑和欣喜之类的情感一一呈现。但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对格鲁夫的私人生活并未详尽描述,仍然不为人知。

成功企业不断兴起,一些公司能有接二连三的突破,许多人对成功商业思想的轨迹进行研究,却是不知就里,徒然无功。SRI国际公司总裁兼CEO柯蒂斯R,卡尔发现,个人没有规则的探索取得的成果远少于采用系统化,方法论之后做出的成绩。在《创新:满足消费者所求的五项守则》一书中(Innovation:The Five Disciplines for Creating What Custom-ers Want,Crown Business出版),卡尔和合著者威廉w,威尔莫特说:“最好的信息来源是你预想的客户和合伙人。”其他的建议包括:建立创新团队、经常和来自不同部门的人进行头脑风暴训练、授权“明星员工”使其保持鲜活创新力、时常围绕创造客户价值来矫正公司的路线等。卡尔最清楚自己的所指,他的公司,1970年代开始就名声在外,从电脑鼠标到遥控诊疗室等产品都是同领域的佼佼者。

大多的创新思维继续发生在互联网领域。《连线》杂志的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的一份报告吸引住了大众,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在《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Why the Futureof Business Is Selling Less of More,Hyperion出版)一书中,安德森确信大的、集中市场正开始让位于小的、分散市场。网络降低了寻找、产品的成本,这加快了产品到达全新的市场的速变,对于图书、电影、游戏等,这样的小众产品存货也较为便利,任何人通过一台电脑和一张信用卡就可以发出购物邀请,然后在全球范围得到送货上门服务。这是否意

味着好莱坞这样巨型标志事物的终结?安德森的一些观点被夸大了,但《长尾理论》是2006年最令人深思的图书。

同样刺激的是wiley出版的《华尔街那些不动生色的面孔》(The Poker Face of Wall Street)一书,评论员彼得・科伊说:“一个蔓生的、特殊的、着迷于poker纸牌游戏的书,里面有紧凑有序的关于美国历史和金融的内容”。作者亚伦・布朗,资深的摩根斯坦利风险投资专家,拥有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学位,提供了一个小说般的论题:“是美国资本主义的第一发动机。”比如说,打赌变成了西方境内主要的资本形成方式,给获胜者巨额赌金足够支撑许多巨大的商业项目。布朗说,在农业期货交易背后也同样表现出下赌注的本能。

另一同样精彩的话题,《失败定律:进化,灭绝与经济学》(why MostThings Fail:Evolution,Extinction andEconomics,Pantheon出版),经济学家保罗・鲍德著。一个种类或者说商业,它们的灭绝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通,那我们能做些什么7鲍德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政府来说,他劝告的是政府的许多管制行为,他认为大多数政府对市场的干涉都只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对于商业,他提出了两点:不断的评估未来,因为“哪怕是一点点的真理都需要走很长的路”;第二个是不断的试验,因为最后总有事情能被淘选出来。

最后一本有趣的读物是迈克尔・莫布森的著作《超乎你的认知:从不寻常的地方寻找金融智慧》(More Than You Know:Finding Financial Wisdom in Un-conventional Places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这位通才型的作者是雷格一梅森投资公司首席投资战略家,也是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副教授。在30个章节中,他使用了投资哲学、投资心理学、竞争战略等多样化的理论,来分析金融知识上的抽象理论。例如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差异、个人决定与集体决策的区别等,赌神皮尔逊、高尔夫球运动员“老虎”伍兹也被引用作为分析工具。“如果你能通过多学科的角度看待问题,你就能成为优秀的投资者、管理者、家长、朋友,或者是个人,”莫布森写道。如果前景真如他所说,你将要为新的一年做出更多的准备。

出处: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12月18日

商业周刊范文第4篇

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美国大企业接二连三曝出丑闻,惊醒了仍在睡梦中的投资者,部分企业如安然和世界通讯等所谓明星企业,原来只是没有实质内容的虚假数字游戏,这不但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亦导致股市大幅波动,令经济复苏的道路变得更加复杂。《商业周刊》因此把关于企业的新思维,例为众思维之首,向读者介绍怎样的企业文化才称得上理想。该刊指出,经过90年代一些行政人员的胡作非为后,行政人员应重新认识到,诚信和公正才是发展企业的基本要素。

《商业周刊》25项新思维企业文化

1、诚信第一:安然爆发财务丑闻后,企业管理层必须重新认识到,诚信与公平才是为企业获得最大盈利的关键。

2、诚恳道歉胜过一味否认:管理层被曝丑闻后的反应往往是否认其事,然后静静等待事情陆续被淡忘。然而,诚心诚意道歉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济3、作大数字害人害己:踏入资讯年代,在盈利数字上弄虚作假的代价非同小可。企业本身、投资者、金融市场和竞争对手都会沦为受害者。

4、谁是格老的继任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提早退休的可能性不大,他应会做到2004年6月退休。可那一天始终会来临,谁是合适的继任人,实在不易想到。

5、保持进取精神:恐慌情绪将令投资者以至企业不敢投资,结果令经济停滞不前。

6、正视贫富精神:富者愈富的同时,只要穷人能够丰衣足食,便不构成问题。但当贫富悬殊严重时,政府便肯定要透过增加医疗及教育等福利,缓解穷人的困苦。

7、加快创新步伐:在抄袭时代,任何可赚取可观利润的点子出现后不久,便会有抄袭者“克隆”,与原创者争夺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快科技突破,以及加快引进新经营模式的步伐。

金融8、别担心金融监管机构职权过大: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在于保障投资者利益,加强执法可更充分发挥其“惩奸除恶”功能,不能待问题恶化才“亡羊补牢”。

9、资讯贵精不贵多:企业提供资料太多太难,反而令投资者无从认清真相。

10、使用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方便快捷,不易被罪犯利用。事实上,罪犯之所以钟情现金,原因是现金能逃避监管。

11、重视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只会钟情擅长处理风险的企业,但很多美国企业均忽视这方面的重要性,以致出现安然及世界通信等公司财务不清的问题。

12、提高账目透明度:美国上市公司市值中,品牌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占上一半,因此必须清楚写在财务报告内。

环球形势13、简单才是最美: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全年收入仅1500美元,要打入这个庞大的市场,最好赚钱的东西应是便宜、小巧及简单使用的产品。目前,可口可乐及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均已洞察到这是进军发展中国家的商业秘技。

14、向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学习:过去数十年,全球哪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最快?不是亚洲四小龙,也不是中国,而是非洲南部小国———博茨瓦纳。博茨瓦纳境内三分之二土地是沙漠,能取得骄人的经济成就,除了出产钻石外,还因为该国紧贴自由市场原则———尊重土地权利,不把任何企业国有化,以及严禁贪污等。

15、略科技

16、科技应用无限:由于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需求日趋迫切,各种产品由玩具、电子游戏机、军事训

练设备以至训练医护人员的设备,均用上人工智能、无线通讯等科技技术。

17、不要盲目相信科技产品:科技并非如一般人想像般可靠,大家必须明白科技始终有其限制,不排除会出错,故此绝不宜尽情拥抱如智能身份证等新科技概念。

工作环境18、关注新移民入侵:富裕社会人口老化,必须依赖年轻的新移民推动生产力,才能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

19、平衡工作与生活:工作原本不应是生活的全部,但科技令人即使身在家中也可处理工作。但长期来说会有损健康而且生产力也会降低。

保健20、推动经济靠发展医药:经济学家认为,医疗保健是一项投资,像购买机器及训练员工一样。企业增加医疗开支,可令员工增加生产力。

21、多采用“微创伤”手术:疗程较短、廉价和有效的减少开刀“微创伤”手术,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22、自学基本医疗知识:如果多吸收医学知识,将更懂得照料身体,减少不必要的疾病。

社会23、律师为民请命: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企业账目丑闻不绝,在这个情况下,律师应为小投资者抱不平。

商业周刊范文第5篇

现今在中国,走上富裕之路的症结是要塑造1个品牌。今年三五岁的广东人黄光裕就是1个很好的例子。他从一八岁开始做生意,起先是在北京租赁商场摊位抛售便宜家电。现在他的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具有超过一00家连锁店,年营业额到达二0亿美元,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电器连锁经销商,国美电器在国内的品牌认可度就好比Circuit City以及Best Buy在美国。(注:Circuit City以及Best Buy为美国家电产品零售商。)

国美今年夏天在香港上市后,黄光裕的净资产已经经到达了八.三亿美元。但有1点不容乐观,包含国美在内的零售商已经经开始耽心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由于明年,入世后的中国将向国外零售商全面开放市场。

国美的例子照实地概括了当前中国新兴品牌的发展状态。中国国内品牌目前发展的态势较好,但对于于他们的生命力,人们也存在1丝忧愁。全世界的企业家都热切但愿看到中国下1阶段的飞速发展能够带动国内品牌的创立。尼尔森(ACNielsen)上海地区总经理格伦·墨菲(Glen Murphy)表示,“中国企业确切在走向全世界化,他们的资源以及出产基地足以使他们有能力冲击世界品牌地位。”

除了了国美之外,中国还有良多知名品牌。总资产到达一00亿美元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海尔团体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总经理张瑞敏致力于将海尔团体发展为大型跨国企业。销售额达一二亿美元的杭州娃哈哈团体是排名首位的瓶装水出产商。年创收三四亿美元的TCL团体在电视、电子行业实力10分雄厚。去年,TCL团体并购了法国汤姆逊(Thomson)的电视业务,今年又取得了手机出产商阿尔卡特(Alcatel's)的节制权。在个人电脑领域,占领市场份额至多的联想团体的年收入也到达了三0亿美元。另外,由中国运动员李宁创建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衣饰经销商,其公司股票也于今年公然上市。这些品牌不胜枚举。

然而中国的品牌察看家们不由纳闷,这些就足够了吗?他们认识到了中国产业界必需面临的1系列挑战:忽视立异钻研、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的扩张、国外品牌的流行普及。今年,良多中国企业的股价呈现下跌趋势。中国品牌在美国以及欧洲消费者市场的知名度大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对于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前景不由发生了怀疑。美国智威汤逊广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汤姆·多克托罗夫(Tom Doctoroff)表示,中国品牌尚无胜利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还有很长1段路要走。

但是,犹如二0年前韩国企业开始致力于加入世界1线品牌行列之时的情形1样,没有人会想到3星、LG、现代能够成为今天这样生意盎然的世界品牌。像韩国企业1样,中国企业在打造品牌之路上注定要历经挫折。然而经由市场的浸礼,1些企业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都将成为真实的赢家。不同于日本企业的做法,1些中国企业将选择与外国企业联合,乃至借用国外品牌进军海外市场,比如TCL就将在美国使用汤姆逊的RCA品牌,而在欧洲使用汤姆逊品牌。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源为众多的国内企业提供了在剧烈竞争的市场中学习成长的机会,也为他们进军国际市场累积了足量的“战略贮备”。麦肯锡上海咨询公司负责人高旭(Paul Gao)认为,“市场份额会起伏不定,1些中国企业可能会暂时失利,这是1个学习的进程。但毫无疑难,中国将会发生1些世界1流品牌。”这个学习进程将包含制造更优质的产品以及更有效地进行营销。近日,奥美(Ogilvy & Mather)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谢利·拉扎勒斯(Shelly Lazarus)组织了1次由10几家中国企业参加的会议。拉扎勒斯对于中国企业家管理知识的贫乏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想感慨颇多,她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中国企业家乃至尚不理解‘品牌定位’的意思。但他们又无比急切地想了解这些概念。他们有能力也必然会掌握这些经营管理知识,你可以感遭到这1点。”

竞争的压力

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呢?业内分析人士看好TCL、海尔以及上海广电。但在现阶段,人们很难做出准确性高的预测。中国良多行业的出产多余比率已经经到达了三0%,其中包含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给企业的盈利造成为了巨大的压力。家用电器制造商,同时也是海尔的主要竞争对于手——海信电器公司的副总裁程开训流露,“家用电器的价格平均每一年降落一0%至一五%。对于于价格战,咱们独一能做的就是降低咱们的本钱。”海信在今年前半年取得了二%的利润增长率。价格战对于海尔也一样造成为了不小的冲击。虽然销售额大幅晋升,但海尔上海分公司今年前半年仅博得了六%的利润增长率。不单单是家用电器,在过去的两年中汽车的价格也降落了七%,并且专家预计在今年还将下调至少一0%。电视机的过多供应特别严重,大量的出口也引起了美欧的反倾销诉讼。

对于知名品牌的另外一个要挟便是仿制品的泛滥。而惟1能使假冒商品退出市场的法子仍是大幅度降价,这1战略却是以及品牌的发展相矛盾的。

在这类竞争剧烈的环境中,对于产品的革新势在必行,但目前为止多数中国企业在立异方面还10分欠缺。很少有中国企业能够到达研发支出占盈利总额五%的国际标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差异使跨国公司取得了优势地位。

手机市场的状态说明了这1点。在二000至二00三年间,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如波导、夏新、熊猫以及TCL依托价格以及外观优势击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品牌。本土品牌从零开始,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将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五0%。诺基亚中国区市场总监陈学良(Maurice Tan)表示,“咱们很注重中国本土的竞争对于手,他们就像猛虎1样来势汹汹。”

但在近两年中,这些“猛虎”遭到了力挫。摩托罗拉、诺基亚以及索尼爱立信接踵推出1系列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新款手机。比如,诺基亚手机就增加了汉字手写功能,并且与中国国内众多家小型手机零售商树立了联络。因为国外品牌的反攻,TCL的市场份额由八%跌至六.一%。今年前半年,深圳地区的销售额减少了近一/三。从总体上看,国内的手机出产商的市场占有率由去年的四二%跌落到今年前半年的三七%。摩托罗拉个人通信业务部北亚区总经理孔祥辉(Patrick Kung)认为,“在过去的3

年中,中国本土品牌的事迹不错。然而从今年开始,他们的增长似乎就停滞了。”目前还有三七家国内手机出产商在市场中奋力打拼。 与此同时,跨国企业如日立、3星在高真个等离子体电视以及液晶纯平彩电的销售领域赢回了1些市场份额,松下以及LG也夺回了1些由国内品牌格兰仕占有的微波炉销售市场。在汽车行业,韩国以及日本企业规划向中国引进1些经济合用型轿车。1些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处境将会比较难题。通用、福特以及群众汽车公司已经经规划在中国市场投入价格低于一万美元的经济型轿车。这将给运用低档车型占领四%市场份额的吉祥汽车公司形成要挟。由于在品质方面,吉祥显然略逊1筹。

零售业日益剧烈的竞争至少在短时间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些许阵痛。当前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与客流量大的小型店铺树立了紧密的商业联络。但今年年底,中国将遵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向外国零售商开放市场,届时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企业将在中国境内取得更多商业经营权力,国内企业的优势也随之丧失。商业咨询人士分析指出,伴同着销售模式的变化,国内品牌将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国外公司将更易渗入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企业要努力解决的最后1个问题便是经营管理的深度。中国良多优秀企业的胜利依托的只是1个精英人物,比如国美电器的黄光裕以及娃哈哈团体的宗庆后。宗庆后是1位身体力行的企业家,他会率领其企业内的管理人员到大街冷巷考察饮料的销售情况。没有这些极具个人魅力的领导者,良多中国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很难预测。

不可忽视研发工作

以上都是中国企业必需面对于的挑战。但阅历每一1次挫折,中国企业总会找到1条继续前进的道路。事实上,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摸爬滚打也是1项极好的训练。让咱们来看1看联想的情况。几年前,联想规划将业务规模从其熟识的笔记本型电脑、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扩大到PDA、挪动电话等领域。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失去业务重心的联想为这个过错的规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去年春天,联想不能不宣告裁员五%。可喜的是,联想从新调剂了企业定位,将发展重心放到了国内市场,其利润额也在财政年度的第1季度反弹了二四%。固然,投资者还须采用进1步观望的态度。

良多中国企业逐步意想到研发的首要性。在未来的几年中,TCL将研发投入由销售额的三%晋升到五%。上海广电也将研发投入份额增至六%。其主管海外市场的副总裁陈宏(Chen Hong)表示,“咱们必需投入资金研发新产品。仅将注意力投向价格,企业是没有前程的。” 上海广电在美国市场上仅销售液晶纯祥和等离子体彩电,他们聘用麦肯锡咨询公司为其产品做市场调查。

如果外国企业能够提供匡助,中国企业会乐于同它们树立合作瓜葛。上广电与NEC刚刚树立合作瓜葛,出产液晶显示器面板。TCL通过并购汤姆逊的电视出产线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取得了西方品牌、技术和在欧洲的销售网络。虽然国内手机业务遭受挫折,但国内外市场电视产品的热销依然使TCL上半年的盈利增长了四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经经意想到了自己在全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他们将收入的一0%以上投入研发,并与思科公司在电信装备领域开展竞争。华为目前出产手机以及机顶盒,他们的研发实力可能将是致胜的症结。

1些企业正在加强对于外国市场的了解。人们批判海尔没有益用自己的优势在全世界市场获得胜利,惠而浦北美区副总裁大卫·斯威夫特(David L. Swift)认为,“良多亚洲企业犯的1个共同过错是没能投入巨资树立品牌。”海尔在美国最胜利的产品是小冰箱等低价产品。

目前,海尔已经经将收入的四%投入研发,并且在东京以及美国树立了当地的产品研发团队。海尔在日本的洗衣机更省水、更安静,体积也较小,合适日本家庭。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咱们之前在青岛设计产品然后销售到日本以及美国去,这不相符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因而销售情况不好。”海尔目前在海外有二二家工厂,今年前8个月该公司来自海外业务的收入增长了五三%,到达了一三亿美元。

中国国内也存在有待开发的广阔市场。例如,饮料厂商娃哈哈就在国内树立了自己的市场,从而防止了以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巨头直接竞争。目前,娃哈哈已经经成为昆明最大的饮料供应商。宗庆后流露,“咱们在2级市场具有国际厂商所不拥有的优势。”1些市场钻研机构也认为,在中国的农村市场,娃哈哈的市场份额大大领先于可口可乐以及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

其它中国企业也开始针对于中国市场的特色推生产品。例如,广东科龙就专门面向不太富裕的消费者推出了经济型电冰箱以及空调。科龙董事长顾雏军表示,“咱们的目标用户就是不太富裕的家庭以及农民。”科龙今年的营业额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了四九%以及一一%。

因而可知,中国的厂家也开始学会如何迎接挑战。李宁聘用吴先勇(Wu Xianyong)——前宝洁(Procter&Gamble)公司经理,来主管李宁公司市场营销以及品牌策动。他让李宁的产品成为中国运动员的指定产品,这样的产品定位,使患上李宁公司搭上奥运经济的快车。依据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Sinomonitor International )统计资料表明,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现具有超过二000家专卖店,占有一二.三九%的市场份额。奇瑞公司海外推行部副总裁、前上海群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阳(Nan Yang),已经胜利将奇瑞汽车推动阿拉伯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厂商也开始重视应用大范围的宣扬广告来为自己造势。去年中国国内广告开支达二四0亿美元,是全世界第3大广告市场,其中有良多广告是中国企业投放的,而李宁的广告语“1切皆有可能”更是深刻人心。跟着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的邻近,中国的广告大战将愈演愈烈。联想已经经成为有史以来第1家正式援助奥运会的中国企业。联想市场推行部门的艾丽丝·李(Alice Li)表示,让自己的品牌以及可口可乐、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并列在1起是联想久长以来的梦想。即便没有奥运会,体坛也是宣扬效果最好的市场。为了宣扬品牌,上广电乃至于二00一年收购了上海1支著名足球队。

尽管其实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迎来胜利,然而每一1次广告宣扬、每一1场营销大战、每一1回新品,都会让中国企业学到更多。相信只要假以光阴,最佳的中国

品牌将会向世界证明自己。Frederik Balfour(上海);布鲁斯·艾因霍恩/Bruce Einhorn(香港);迈克尔·阿恩特/Michael Arndt(芝加哥);迈克·沙里/Michael Shari(纽约);戴维·基利David Kiley/(纽约) 富于探索精神的中国企业家正在全力打造国内市场热销商品,占领消费品市场。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也在奋力还击。谁将是这场商战最大的赢家呢?

现今在中国,走上富裕之路的症结是要塑造1个品牌。今年三五岁的广东人黄光裕就是1个很好的例子。他从一八岁开始做生意,起先是在北京租赁商场摊位抛售便宜家电。现在他的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具有超过一00家连锁店,年营业额到达二0亿美元,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电器连锁经销商,国美电器在国内的品牌认可度就好比Circuit City以及Best Buy在美国。(注:Circuit City以及Best Buy为美国家电产品零售商。)

国美今年夏天在香港上市后,黄光裕的净资产已经经到达了八.三亿美元。但有1点不容乐观,包含国美在内的零售商已经经开始耽心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由于明年,入世后的中国将向国外零售商全面开放市场。

国美的例子照实地概括了当前中国新兴品牌的发展状态。中国国内品牌目前发展的态势较好,但对于于他们的生命力,人们也存在1丝忧愁。全世界的企业家都热切但愿看到中国下1阶段的飞速发展能够带动国内品牌的创立。尼尔森(ACNielsen)上海地区总经理格伦·墨菲(Glen Murphy)表示,“中国企业确切在走向全世界化,他们的资源以及出产基地足以使他们有能力冲击世界品牌地位。”

除了了国美之外,中国还有良多知名品牌。总资产到达一00亿美元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海尔团体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总经理张瑞敏致力于将海尔团体发展为大型跨国企业。销售额达一二亿美元的杭州娃哈哈团体是排名首位的瓶装水出产商。年创收三四亿美元的TCL团体在电视、电子行业实力10分雄厚。去年,TCL团体并购了法国汤姆逊(Thomson)的电视业务,今年又取得了手机出产商阿尔卡特(Alcatel's)的节制权。在个人电脑领域,占领市场份额至多的联想团体的年收入也到达了三0亿美元。另外,由中国运动员李宁创建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衣饰经销商,其公司股票也于今年公然上市。这些品牌不胜枚举。

然而中国的品牌察看家们不由纳闷,这些就足够了吗?他们认识到了中国产业界必需面临的1系列挑战:忽视立异钻研、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的扩张、国外品牌的流行普及。今年,良多中国企业的股价呈现下跌趋势。中国品牌在美国以及欧洲消费者市场的知名度大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对于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前景不由发生了怀疑。美国智威汤逊广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汤姆·多克托罗夫(Tom Doctoroff)表示,中国品牌尚无胜利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还有很长1段路要走。

但是,犹如二0年前韩国企业开始致力于加入世界1线品牌行列之时的情形1样,没有人会想到3星、LG、现代能够成为今天这样生意盎然的世界品牌。像韩国企业1样,中国企业在打造品牌之路上注定要历经挫折。然而经由市场的浸礼,1些企业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都将成为真实的赢家。不同于日本企业的做法,1些中国企业将选择与外国企业联合,乃至借用国外品牌进军海外市场,比如TCL就将在美国使用汤姆逊的RCA品牌,而在欧洲使用汤姆逊品牌。中国巨大的市场资源为众多的国内企业提供了在剧烈竞争的市场中学习成长的机会,也为他们进军国际市场累积了足量的“战略贮备”。麦肯锡上海咨询公司负责人高旭(Paul Gao)认为,“市场份额会起伏不定,1些中国企业可能会暂时失利,这是1个学习的进程。但毫无疑难,中国将会发生1些世界1流品牌。”这个学习进程将包含制造更优质的产品以及更有效地进行营销。近日,奥美(Ogilvy & Mather)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谢利·拉扎勒斯(Shelly Lazarus)组织了1次由10几家中国企业参加的会议。拉扎勒斯对于中国企业家管理知识的贫乏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想感慨颇多,她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中国企业家乃至尚不理解‘品牌定位’的意思。但他们又无比急切地想了解这些概念。他们有能力也必然会掌握这些经营管理知识,你可以感遭到这1点。”

竞争的压力

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呢?业内分析人士看好TCL、海尔以及上海广电。但在现阶段,人们很难做出准确性高的预测。中国良多行业的出产多余比率已经经到达了三0%,其中包含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给企业的盈利造成为了巨大的压力。家用电器制造商,同时也是海尔的主要竞争对于手——海信电器公司的副总裁程开训流露,“家用电器的价格平均每一年降落一0%至一五%。对于于价格战,咱们独一能做的就是降低咱们的本钱。”海信在今年前半年取得了二%的利润增长率。价格战对于海尔也一样造成为了不小的冲击。虽然销售额大幅晋升,但海尔上海分公司今年前半年仅博得了六%的利润增长率。不单单是家用电器,在过去的两年中汽车的价格也降落了七%,并且专家预计在今年还将下调至少一0%。电视机的过多供应特别严重,大量的出口也引起了美欧的反倾销诉讼。

对于知名品牌的另外一个要挟便是仿制品的泛滥。而惟1能使假冒商品退出市场的法子仍是大幅度降价,这1战略却是以及品牌的发展相矛盾的。

在这类竞争剧烈的环境中,对于产品的革新势在必行,但目前为止多数中国企业在立异方面还10分欠缺。很少有中国企业能够到达研发支出占盈利总额五%的国际标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差异使跨国公司取得了优势地位。

手机市场的状态说明了这1点。在二000至二00三年间,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如波导、夏新、熊猫以及TCL依托价格以及外观优势击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品牌。本土品牌从零开始,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将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五0%。诺基亚中国区市场总监陈学良(Maurice Tan)表示,“咱们很注重中国本土的竞争对于手,他们就像猛虎1样来势汹汹。”

但在近两年中,这些“猛虎”遭到了力挫。摩托罗拉、诺基亚以及索尼爱立信接踵推出1系列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新款手机。比如,诺基亚手机就增加了汉字手写功能,并且与中国国内众多家小型手机零售商树立了联络。因为国外品牌的反攻,TCL的市场份额由八%跌至六.一%。今年前半年,深圳地区的销售额减少了近一/三。从总体上看,国内的手机出产商的市场占有率由去年的四二%跌落到今年前半年的三七%。摩托罗拉个人通信业务部北亚区总经理孔祥辉(Patrick Kung)认为,“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本土品牌的事迹不错。然而从今年开始,他们的增长似乎就停滞了。”目前还有三七家国内手机出产商在市场中奋力打拼。

与此同时,跨国企业如日立、3星在高真个等离子体电视以及液晶纯平彩电的销售领域赢回了1些市场份额,松下以及LG也夺回了1些由国内品牌格兰仕占有的微波炉销售市场。在汽车行业,韩国以及日本企业规划向中国引进1些经济合用型轿车。1些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处境将会比较难题。通用、福特以及群众汽车公司已经经规划在中国市场投入价格低于一万美元的经济型轿车。这将给运用低档车型占领四%市场份额的吉祥汽车公司形成要挟。由于在品质方面,吉祥显然略逊1筹。

零售业日益剧烈的竞争至少在短时间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些许阵痛。当前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与客流量大的小型店铺树立了紧密的商业联络。但今年年底,中国将遵照世贸组织的规定,向外国零售商开放市场,届时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企业将在中国境内取得更多商业经营权力,国内企业的优势也随之丧失。商业咨询人士分析指出,伴同着销售模式的变化,国内品牌将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国外公司将更易渗入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企业要努力解决的最后1个问题便是经营管理的深度。中国良多优秀企业的胜利依托的只是1个精英人物,比如国美电器的黄光裕以及娃哈哈团体的宗庆后。宗庆后是1位身体力行的企业家,他会率领其企业内的管理人员到大街冷巷考察饮料的销售情况。没有这些极具个人魅力的领导者,良多中国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很难预测。

不可忽视研发工作

以上都是中国企业必需面对于的挑战。但阅历每一1次挫折,中国企业总会找到1条继续前进的道

路。事实上,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摸爬滚打也是1项极好的训练。让咱们来看1看联想的情况。几年前,联想规划将业务规模从其熟识的笔记本型电脑、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扩大到PDA、挪动电话等领域。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失去业务重心的联想为这个过错的规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去年春天,联想不能不宣告裁员五%。可喜的是,联想从新调剂了企业定位,将发展重心放到了国内市场,其利润额也在财政年度的第1季度反弹了二四%。固然,投资者还须采用进1步观望的态度。 良多中国企业逐步意想到研发的首要性。在未来的几年中,TCL将研发投入由销售额的三%晋升到五%。上海广电也将研发投入份额增至六%。其主管海外市场的副总裁陈宏(Chen Hong)表示,“咱们必需投入资金研发新产品。仅将注意力投向价格,企业是没有前程的。” 上海广电在美国市场上仅销售液晶纯祥和等离子体彩电,他们聘用麦肯锡咨询公司为其产品做市场调查。

如果外国企业能够提供匡助,中国企业会乐于同它们树立合作瓜葛。上广电与NEC刚刚树立合作瓜葛,出产液晶显示器面板。TCL通过并购汤姆逊的电视出产线以及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取得了西方品牌、技术和在欧洲的销售网络。虽然国内手机业务遭受挫折,但国内外市场电视产品的热销依然使TCL上半年的盈利增长了四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经经意想到了自己在全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他们将收入的一0%以上投入研发,并与思科公司在电信装备领域开展竞争。华为目前出产手机以及机顶盒,他们的研发实力可能将是致胜的症结。

1些企业正在加强对于外国市场的了解。人们批判海尔没有益用自己的优势在全世界市场获得胜利,惠而浦北美区副总裁大卫·斯威夫特(David L. Swift)认为,“良多亚洲企业犯的1个共同过错是没能投入巨资树立品牌。”海尔在美国最胜利的产品是小冰箱等低价产品。

目前,海尔已经经将收入的四%投入研发,并且在东京以及美国树立了当地的产品研发团队。海尔在日本的洗衣机更省水、更安静,体积也较小,合适日本家庭。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咱们之前在青岛设计产品然后销售到日本以及美国去,这不相符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因而销售情况不好。”海尔目前在海外有二二家工厂,今年前8个月该公司来自海外业务的收入增长了五三%,到达了一三亿美元。

中国国内也存在有待开发的广阔市场。例如,饮料厂商娃哈哈就在国内树立了自己的市场,从而防止了以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巨头直接竞争。目前,娃哈哈已经经成为昆明最大的饮料供应商。宗庆后流露,“咱们在2级市场具有国际厂商所不拥有的优势。”1些市场钻研机构也认为,在中国的农村市场,娃哈哈的市场份额大大领先于可口可乐以及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

其它中国企业也开始针对于中国市场的特色推生产品。例如,广东科龙就专门面向不太富裕的消费者推出了经济型电冰箱以及空调。科龙董事长顾雏军表示,“咱们的目标用户就是不太富裕的家庭以及农民。”科龙今年的营业额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了四九%以及一一%。

因而可知,中国的厂家也开始学会如何迎接挑战。李宁聘用吴先勇(Wu Xianyong)——前宝洁(Procter&Gamble)公司经理,来主管李宁公司市场营销以及品牌策动。他让李宁的产品成为中国运动员的指定产品,这样的产品定位,使患上李宁公司搭上奥运经济的快车。依据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Sinomonitor International )统计资料表明,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现具有超过二000家专卖店,占有一二.三九%的市场份额。奇瑞公司海外推行部副总裁、前上海群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阳(Nan Yang),已经胜利将奇瑞汽车推动阿拉伯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厂商也开始重视应用大范围的宣扬广告来为自己造势。去年中国国内广告开支达二四0亿美元,是全世界第3大广告市场,其中有良多广告是中国企业投放的,而李宁的广告语“1切皆有可能”更是深刻人心。跟着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的邻近,中国的广告大战将愈演愈烈。联想已经经成为有史以来第1家正式援助奥运会的中国企业。联想市场推行部门的艾丽丝·李(Alice Li)表示,让自己的品牌以及可口可乐、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并列在1起是联想久长以来的梦想。即便没有奥运会,体坛也是宣扬效果最好的市场。为了宣扬品牌,上广电乃至于二00一年收购了上海1支著名足球队。

商业周刊范文第6篇

美国贸易官员奥德纳说:“她能够用19种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事情来拒绝美国的要求。”

“她将以钢铁般的意志地面对中美贸易谈判”

北京人聊天时常常称吴仪为“铁娘子”――她因为从不回避挑战而获此殊荣。年轻时,吴仪是北京石油学院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之一,获得了工程学学位后,她来到偏远的兰州炼油厂当技术员,开始从这里一步步向上攀登。1983年她成为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的党组高级领导和企业的实际决策者。

从此,吴仪进入了坎坷的中国政坛。最初,她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和最高贸易谈判代表,她是中国现任24位政治局委员中唯一一名女性。熟悉她的人说,她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她有着北京高层所少见的品质:机智、幽默、顽强和直率。“对待朋友友好而热情,对待敌人她如钢铁一般冷酷无情。”吴仪大学时期的一位辅导员林世裴(音)这样评价她。

这种钢铁般的品质将在吴仪处理最近的棘手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4月中旬,吴仪如期访问美国,与白宫的官员就贸易问题展开对话。此时的白宫官员正面临着大选之年公众由于失业而宣泄出的怒火。每年一次的美中商贸联委会会议已经提升为部长级,吴仪将与美国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和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佐立克举行会谈。

此次会谈形势严峻,原因之一是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半导体产业采取了不公平的保护政策,并且已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会谈议题还包括其他一些棘手的问题:猖獗的造假和盗版活动,从汽车刹车垫片、挡风玻璃到《欲望都市》的光盘,再到“万艾可”药片,任何一种产品都在遭受着盗版的侵害;双方在电信芯片专利标准上进行着拉锯战,美国担心该标准的实施将拒国外企业于中国市场大门之外;还有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使中国企业获得了优势,这对外国企业是不公平的。“我们两国之间存在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华盛顿美中贸易委员主席罗伯特・柯白说,“而解决贸易问题的重担将主要落在吴仪的肩上。”

双方厉兵秣马准备作战

此次贸易争斗利害攸关。去年夏季以来,美国众多高层访问团到访北京。切尼副总统也将于4月13日访华。但是他们对北京并不很满意。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在打击盗版和造假方面采取比目前更为严厉的态度。另外,中国把技术转让作为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美国长期以来对此种作法表示关注。美国政府官员说在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方面,美国已经表现得相当的宽容了。所以,当65岁的吴仪乘飞机抵达波托马克河旁时,华盛顿已经是摩拳擦掌准备开战了。曾多次与吴仪在谈判桌上交锋过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格兰特・阿尔多纳斯说:“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不能再容忍了。”

中国的确很容易成为被瞄准的靶子。美国的数据显示,中国从美国获得的贸易顺差已经从前年的1030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240亿美元。3月16日,美国劳联-产联提出诉讼,称中国对恶劣的劳动环境视而不见,禁止成立独立的工会组织,这使中国企业获得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劳联―产联就该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解决办法:对中国产品征收77%的惩罚性关税。这一建议正在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在中国工人待遇很差,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北达科他州参议员拜伦・多根说,“这是否会影响美国工人呢?当然有影响。”

面对这些怒火,吴仪肯定会忙于处理与美国的问题。但同时她还得照顾国内的产业。中国企业获得的一些贸易优势在美国商界领导看来有失公平,对中国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使其有机会同国外超级对手进行对抗的机制。比如,中国对国产半导体实行大幅度的增值税退税政策,该问题已经上诉到了WTO争端解决机构。虽然在中国投产的外国芯片公司享受同样的退税政策,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这项政策,因为这项政策好像是在迫使他们和中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进行生产或进行技术转让。而进口的芯片并不能享有同样的待遇。中国政府认为企业获得的退税资金专用于技术研发, 因此这项政策是公平的。中国半导体产业行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说:“退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幼稚产业,你不能把它算作一项歧视性税收政策。”

吴仪也将向华盛顿提出中国自己的贸易关注。中国长期抱怨美国限制对华出口所谓的“双重用途技术”商品――既可民用也可军用的商品,其中包括高速计算机和一些编码软件。北京认为,取消这些出口限制将会使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缩小。最近,美国对中国生产的彩电、纯棉胸衣等产品强制采取进口配额管理、提高关税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美国还在考虑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征收高于400%的关税。吴仪可能会要求取消这些限制。“这些措施不符合WTO规则,对中国企业不公平,”中国商务部下属的中国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说。

吴仪亲自出面化解紧张氛围

吴仪有无可争议的工作能力。她出生于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完全依靠自己努力升到目前的位置。获得工程学学位后,吴仪将自己26年的生涯奉献给了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其中有三年在中国西部偏远的甘肃省度过。她从不讲废话,1988年她被提升为北京市副市长,1991年被提升为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吴仪喜欢听北京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坚持每周打网球。她性格直率,每天都要工作很长时间。

从担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开始,吴仪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刚一任命,她就率代表团前往华盛顿谈判有关打击伪造产品和对美国公司开放中国市场的问题。她曾以态度强硬而著称。那时候,她是一位“专业谈判家”,美国贸易官员奥德纳讲道:“她能够用19种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事情来拒绝美国的要求,直至高层做出决策。”

吴仪善于运用略带讽刺的幽默化解紧张局面,并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喝彩。有一次,美国谈判者要求中国对出售盗版软件和音乐光盘等侵害跨国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惩。面对美方的施压,吴仪反驳道,美国的博物馆里不是摆满了从中国掠夺的文物吗? 这为她赢得了国人的钦佩和美国官员的尊敬。尽管她会谈时带着翻译,但是她完全能够自己听懂谈话的内容,并且能够在关键时刻加入一两个英文短语。在人们的印象中,她是个很执着的人,但她也有温柔的一面。“她从不会把工作中的事情带到生活中去。”这是曾经与吴仪就中国加入WTO进行过会谈的克林顿政府的贸易代表查伦・巴舍夫斯基对她的评价。她特别提到了吴仪专门挑选送给她的手工染制的披肩。“她态度强硬时就好像桌子上钉钉子一样,但是有时又是那么的体贴周到。”

吴仪吃苦能干、尽职尽责的品质使她具备了在高层工作的能力。除主持贸易工作以外她还负责一些其他工作。去年出现“非典”危机时,主席和总理任命她来负责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包括组织卫生督察小组,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疫情报告等工作。从此她兼任卫生部部长,并且一直到现在。从那时起,她为解决中国艾滋病问题和中国农村医疗问题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赢得了赞誉。吴仪从不害怕做任何大胆的尝试。比如,作为中国高层领导人,她第一个前去看望高耀杰(音)――第一位揭露中国农村艾滋病严峻形势并因此被当地胆怯的领导临时关押的老医生。“吴仪是那种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北京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一位官员这样评价她。

商业周刊范文第7篇

众所周知,金山公司是中国知名的软件企业,其产品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但多年以来,由于盗版问题的困扰,公司始终在为实现盈利而苦苦挣扎。去年,金山公司决定将业务中心转向互联网。

去年9月份,公司推出了一款在线游戏“仙剑”。令人史料未及的是,这款在线游戏居然一炮走红。在短短的6个月内,注册用户已超过170万。该款游戏的收费标准为:每月4.2美元,或每25个小时1.2美元。据公司预计,其2004年收入将翻一番,达到2000万美元。同时,公司还计划将该款游戏推广到海外市场,并力争成为全球一流的在线游戏供应商。

对于年轻的金山公司而言,成为全球一流的在线游戏商可能并非是件易事。但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状况而言,也许金山并不是在“夸海口”。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势如爆竹。仅2003年的新增用户数量便达到2200万,使得中国网民数量达到惊人的8000万,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仅位居美国之后。但据投资银行PiperJaffray的预计,到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数量将突破1.53亿,将美国远远甩在后面。这其中的重要推动力还要源自中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和高速发展。Norson电信咨询公司常务董事CraigWatts表示:“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在‘疯狂’发展。”

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毫不逊色与90年代美国硅谷的发展。除了像金山这样的本地公司介入外,雅虎和eBay等海外企业也争相进入,并以各种形式拓展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另外,来自大陆以外的企业家也纷纷到这块新兴的市场投资。来自纽约大学38岁的MBA-PeggyYu已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零售店,他希望自己的站点能够成为“中国的亚玛逊”。世界巨富李嘉诚在大陆创建了“TomOnline”网站,目前,该网站已筹集基金2亿多美元寻求上市。

投资人更是看好目前的市场状况。与上市时相比,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的股价已经翻了7番。自从旅游站点在去年12月上市以来,Tom Online和知名的在线游戏供应商“盛大”均表示与今年谋求上市。而风险投资家的胆子似乎也大了,今年二月份,B2B拍卖站点“阿里巴巴”获得了来自FidelityInvestments、软银及其他投资商的82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中国互联网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

当然,中国互联网市场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中国所有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的市场资本总和还不足100亿美元。该数字仅相当于eBay的1/4,雅虎的1/3。在许多市场上,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落后于美国和日本。

政府扶植

但看看珠海、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变化,你就会发现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蕴涵着更深刻意义。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但到2006年,中国将以绝对优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届时,中国将拥有更多的宽带用户,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群。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表示:“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拥有3亿的互联网用户是个小数目。”

同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创新,特别是在手机网络服务和在线游戏市场。eBay和亚玛逊等国外竞争对手要向进军该市场,必须要有所准备。对于高科技跨国企业而言,他们不仅要在销售产品时想到中国,即使是设计产品,也要想到中国这块市场。去年,北电网络便决定投资2亿美元在北京投资兴建研发基地。

诚然,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飞速发展与本国人口众多不无关系,但政府的策略同样至关重要。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新一届政府尤其重视培养本地企业,以提升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的目的是将中国变成一个高科技市场,试图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比高低。事实上,政府已经向华为和中兴等大型企业助资数十亿美元,目前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思科和北电的世界级竞争对手。

另外,新一届政府还试图为本国企业创建一些核心的网络技术标准,以提升这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以Wi-Fi为例,根据政府去年12月份发表的一份声明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无线产品必须采用中国自己的Wi-Fi标准。这就意味着,国外的企业必须将其产品设计与中国企业共享,然后由中国企业将中国自己的Wi-Fi标准集成到国外企业的产品中。

短信风靡

与美国一样,门户网站是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公司。但是作为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很快便发现,与美国门户网站不同的是,给他们带来不菲收入的却是短信服务。

2002年,付费的短信服务使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尝到了甜头。当时,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为2.86亿,相当于美国市场的2倍之多。通过与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新闻、游戏、在线约会等服务。服务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文本服务,搜狐甚至允许手机用户发送附带语音的彩色贺卡。

同时,在线游戏也为中国的互联网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据IDC预测,到2007年,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将翻5番,达到8.09亿美元。去年,Mtone无线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机游戏,注册用户居然达到了50万之多。Mtone首席执行官VictorWang对此表示道:“移动互联网拯救了中国互联网市场。”

另外,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电子商务也开始在中国市场壮大。由于信用卡数量少、安全系数低等原因,电子商务在中国始终没有大规模普及。但“当当”网站的经营模式却值得借鉴,它允许消费者先订货,由网站负责送货上门,然后货到付款。据公司透露,目前已有200多万消费者在网站购买过书籍、CD和DVD等产品。

商业周刊范文第8篇

(2)体制缺陷是成就伟大公司的绊脚石 曹健

(6)《反垄断法》的存在价值在于严格执法 无

(7)企业级移动应用强势来袭 罗梅

(8)视频行业的“地盘”格局正在变化 无

(8)迷途羔羊的自我救赎 无

(9)免费的公共wifi能长久吗? 李佑聪

(9)宽带堵年给中国带来什么 魏雅华

(10)内生机制完善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 厉以宁

(12)领先报道 无

(12)论坛热帖 无

(13)新闻网消息 无

(14)外刊速览 无

(16)双周新闻:头条 无

(16)国际 无

(17)热点人物关注 无

(18)国内 无

(20)柳传志运筹帷幄加快布局 联想控股a股上市露出眉目 傅若岩

(22)2012:那些人,那些事 曹健 张里 李琦 徐上峰 丁乙乙 刘媛 宋艳红

(39)名人写微博 无

(40)用数字说话 无

(42)微博商业化失败诱发新浪地震 李萧然

(44)苏宁电器获颁快递牌照 物流将成电商终极战场 蓝齐

(45)亏损成行业桎梏 招聘网站遭资方抛弃 蓝齐

(47)民营快递十亿利润被迫“上供” 邮政基金师出无名遭吐槽 宋滟泓

(48)软硬一体化成主流模式 三星为持续竞争力推自有系统 徐涵

(50)三星力推柔性屏幕手机要革谁的命 牧野

(52)国产手机相继发力高端市场 欲先摘低价标签后远走海外 蓝齐

(53)电广传媒抢建下一代广电网 电信运营商垄断地位岿然难动 宋滟泓

(55)国美苏宁殊途同归“去电器化”成家电连锁业趋势 干晔

(56)黄宏生家族重掌创维 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遇挫 余骅

(58)高通缓解夏普财务窘况 “液晶王”转型综合家电商 余骅

(60)lumia 920:诺基亚的绝地反击 牧野

(62)白领要做职业的主人 王树彤

(63)人多不一定是生产力 丁辰灵

(63)“心系天下”w2013耀世登场 无

(64)认购证事件催生了证监会 陆一

(65)tcl冠名好莱坞中国大剧院 开辟中国品牌国际化娱乐营销新时代 无

(66)vc常用的忽悠用语 桂曙光

(67)说真话的赵普为何躲在央视 郎遥远

(68)从变更国籍看外企“超国民待遇” 乔新生

r> (69)中国人为什么爱钱甚过爱家 闻声

(70)如何将危机转化为商机 丹尼尔·迪麦尔

(71)总裁声音 无

(72)首席执行官是企业创新的领头人 萨蒂什·南比桑

(74)谷歌不甘再为他人做嫁衣 宋艳红

(74)微信已成马化腾甜蜜的负担 李国琼

(75)股价上扬并非手机巨头复苏信号 小刀

(76)《新闻周刊》之死非中国新媒体的 杨磊

(77)中国彩电企业或错过oled班车 刘步尘

(78)时尚电子 无

商业周刊范文第9篇

国道的里程碑石,每一公里设一块,用以计算里程和标志地点位置。《互联网周刊》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国道碑石,五百期周刊,就是五百公里碑石。

关于里程碑,散文家殷谦在《青春无悔》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特别符合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境:“为什么留给我们那么多美好的‘过去’,在孤独寂寞中才倍感回忆的珍贵。我们不愿消沉,在人类历史的交响曲中,我们渴望做一个合格的鼓手,以青春做一个神采飞扬的亮相,那些在生活中随时出现的阻碍我们的东西,使我们习惯于寻求振奋;在感到疲劳时,我们也不妨做一次小憩,整理行囊,洗濯灰尘,修饰面容,以对过去的回忆,立块里程碑,然后继续前进。”

《互联网周刊》创刊于1998年,作为信息时代的商业周刊,完整见证和记录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历程,不断提出互联网产业的新概念、新思想,呈现表征出中国互联网存在的意义,这五百期周刊,好比五百里碑石、五百座灯塔、五百把火炬,指引一拨又一拨新人,不断地奔向新大陆、新商业、新文明。

信息时代的生存问题

周刊的创始人是高在朗和沈维,1998年出版第一期时,寄居在北京海淀法华寺南边的一座办公楼最顶层上。这里不久前曾是一片菜地。我很熟悉这里,因为这是我小学每天放学必经的菜地。记得有一次饿得实在难受,地里只有大蒜,就一下吃了许多,没想到肚子痛得站不起来。那个年代的生存问题,就是吃饱肚子。周刊搬来时,菜地没有了,中国人的生存问题,正开始升级为数字化生存问题。

创刊前夕,我刚出版《21世纪网络生存术》,深深沉迷于数字化生存。高在朗和沈维找到我时,大家所见略同,一拍即合。那时外边没有多少人看好互联网,更不用说看好《互联网周刊》,但我们非常有幸领先半步,抓住了中国互联网大潮,与发令枪响同步起跑。

1、从数字化生存高度揭示信息时代的意义

互联网初起,人们整天想的是,靠互联网,能活下来吗?1999年初,尼葛洛庞帝访华,数字革命报告会掀起了中国数字化生存的风暴。

1999年,“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轰动一时,周刊描绘说:“12名选手被封闭进一间几乎空空如也的房间72小时,只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和外界联系。”可以说,生存问题,是互联网进入中国后,人们被拨动的第一根心弦。

周刊头两年,报道的事件和人物主要集中于:门户大战、Sohu、张朝阳、瀛海威、张树新、iMac、史蒂夫・乔布斯、Windows 98、新浪网成立、电子商务、8848网站、阿里巴巴网站、纳斯达克、中华网、电信重组、资费下调、国产手机、联想、倪光南。

这些人与事,其它媒体也在报道,而创刊时期的《互联网周刊》与众不同在于,牢牢抓住了TO BE OR NOT TO BE这个元问题,在旧时代与新时代的对比中,把这些人与事背后的意义充分揭示了出来,从而为引领产业指明了方向。

周刊《瀛海威哗变惊天下》就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报道,此文一出,周刊发行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一时之间,中关村街头,“洛阳纸贵”。北京大学的学生反映,去报亭稍晚,就再也买不到周刊。他们像读《新青年》那样,如饥似渴阅读每期杂志。十年以后,还不断有人跟我说,他就是当年读着《互联网周刊》,走上了互联网道路。

那时的《互联网周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从上到下,人们都洋溢着一种狂热投入的激情。“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就一定会实现”的大型标语牌纵贯中关村大街的一整座大楼,震撼着中关村,感染着整个产业,至今仍有人提起当年激荡的感觉。

周刊的独特气质来自何处?可能会有不同解读,就我来看,我认为媒体的使命在于创造意义。在这方面,比较认同媒体思想泰斗斯图尔特・霍尔的理念。霍尔反对照相式地反映“物、人、事及经验的世界”,也反对只表达“概念的世界,即盘绕于我们头脑的思想概念”,而倾向意指(signifying),即创造意义。媒体必须在综合客观反映和主观表达的基础上,通过表征(representation)创造出意义来。可以说,周刊五百期19600篇文章,涉及物、人、事不可谓不杂,但它们又都形成了统一的意义表征,形散而神不散。它们一以贯之的,正是对“信息时代”这四个字的诠释。

周刊创刊来,共有1599篇文章以“时代”为主题。仅是直接以意义为主题的文章就达547篇。周刊通过互联网日常生产与生活创造着“信息时代”的意义,由此获得精气神,形成了周刊的灵魂。有的媒体模仿周刊但办得不像或走样,就在于它们往往只是形式上说互联网的物、人、事,但没有互联网的魂。一遇互联网风吹草动,就“魂飞魄散”,寻奶认娘去了。

我举一件非常反映周刊个性的事。

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之时,全国媒体包括IT媒体无不失色。互联网从被捧到天上,一夜之间打入地下,媒体清一色与之划清界限,对互联网发展前途丧失信心,似乎觉得互联网永无翻身之日。周刊虽然也倍受冲击,却在重压之下,做了一件逆势而动、反映英雄本色的事情。

2000年5月16日,由互联网周刊资助的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II),在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帮助下,了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指标体系及其测算指数。两个月后,根据这一测算结果,宣布了重要结论:“按现行资费政策,中国电子商务距赢利至少还有4年零2个月。这是根据CII中国电子商务指数得出的结论。”当时正值互联网天崩地裂于前,而周刊不为所动,冷静、精准地判明了形势和真相,见识明显高出一筹。

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果然在2004年开始赢利,历史证明了周刊的胆识与见识!《互联网周刊》成为2000年世界范围内唯一没有对互联网左右摇摆的媒体。

这暗合了读者的需要,产业的需要。读者与产业在互联网天旋地转的变动中,迫切需要发现真正意义所在,以解安身立命之急。我们始终领先半步,因此发现一直始于《互联网周刊》。周刊靠坚守互联网的意义,成为人们精神上的定海神针。

2、从生产力高度揭示技术的意义

《互联网周刊》对于信息时代大趋势的准确把握,有赖于它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敏感。作为专业媒体,周刊始终把对新技术的把握作为基础,以技术为主题的文章达到3875篇,这已成为它专业性的保障。

在五百期的周刊中,总是领先把握行业重大技术趋势,例如在中国首先介绍Web2.0的趋势,深入分析P2P的走势,引领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判断。

周刊历史上受欢迎程度排在第一名的文章,是2005年10月发表的提姆・奥莱理的《什么是Web2.0》。它是中国第一篇关于Web2.0的介绍。是在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首次在世界上提出Web2.0这个概念仅一个月后,第一时间引进国内的。周刊围绕Web 2.0一共刊发了 112篇文章。其中,较受欢迎的文章包括《Web2.0国外模式借鉴》、《Web2.0时代的网络加速》、《Web2.0的悲喜剧》等。近年,与Web相对的P2P ,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一主题有62篇文章加以介绍。周刊在技术发展一些关键走向问题上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见解。多次与美国主流技术媒体的的结论相反,但随后事实证明,周刊的判断总是更加符合实际。不象美国《商业周刊》等媒体在IT问题上立场来回跳跃。

近年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活跃,周刊刊载3G主题的文章达到350篇,手机方面的方章高达960篇,得到主流运营商的高度重视。作为未来趋势的云计算,也得到周刊高度重视,共发表223篇文章。周刊拿出很大篇幅推出多期封面故事加以重点报道。

周刊在技术报道方面的独特品质,在于以更广阔的视野,揭示出技术背后的生产力意义。周刊技术报道摆脱了就技术谈技术的工程师味,摆脱了单纯技术观点的狭窄。这成为它鲜明的特色。

领先洞察技术发展趋势,注重深度分析,成为《互联网周刊》准确把握行业趋势的基础和优势。

面向发展问题的商业周刊

以2000年的纳斯达克崩盘为分水岭,伴随互联网商业的发展,《互联网周刊》经过上下求索,在高在朗领导下,确认了商业周刊的定位,并把它表述为“信息时代的商业周刊”。作为商业周刊,发展问题成为它的关注核心。周刊可以自豪地说,它在互联网每个历史关头,都鹤立鸡群地发挥了引领产业的突出作用。

在周刊五百期中,商业主题的文章在17000篇以上,其中直接以商业为主题的1513篇,直接以商务为主题的1840篇。涉及企业主题的4265篇,涉及产业主题的1855篇,涉及市场的4443篇,涉及用户(含客户、消费者)的4370篇。可以说,周刊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信息时代的商业上。

1、《互联网周刊》是出类拔萃的产业洞察者

1)关注行业重大走势,独赢产业走向重大判断

2000年后,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主流判断是,互联网将向理性化方向发展。《互联网周刊》的判断却不同。它独出心裁地提出体验经济的重大判断,为后来数年短信、网络游戏、音乐、彩信、娱乐等感性产业的发展所证实。周刊再次显示出卓尔不群的个性和独特价值。

人们在纳斯达克崩盘后,心有余悸之下,把非理性当作出“问题”的根源,匆匆忙忙转向另一个极端,除了理性,别的一概不谈。实践中,中华网将陈天桥的游戏一脚踢出,完全不看好这种感性的业务,典型代表了当时产业的普遍潮流,一时竟势不可挡。强调理性并没有错,错在排斥了感性发展的方向,就看错了产业走势。

《互联网周刊》的优秀之处和与众不同之处,在最难的走向判断时刻,再次显示威力。它向产业发出了完全相反的信号。2001年3月,《互联网周刊》从最初的冲击中站稳脚跟,发出了第一个“反击”信号。

《体验经济:灭了经济人理性》一文指出:“胡泳关于信息经济是体验经济,价值不在产品和服务,而在‘体验’的说法,我深以为然。这是DotCom忙活完这阵,缓过气,转入主动进攻后,需要认真考虑的第一个战略制高点。”文章在分析了体验经济的意义后,明确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与电脑网络相关的体验产业――游戏业,在体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此后,周刊为了突出这一重大主题,一连刊发十余篇有关体验经济的重量级文章,并最终汇集成2004年出版《体验经济――来自变革前沿的报告》一书,显示了对产业大势的出众把握能力。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媒体界在长达两年时间内,对体验经济竟毫无反应。直到2004年后,互联网上游戏、QQ都火爆起来,才恍然大悟,发现看错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纷纷跟进这一主题。而中华网错失通过发展游戏产生国家首富的机会,退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梯队。

体验经济现在已经不仅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潮流,而且成为各行各业产业发展的潮流。至今为止,周刊发表的体验主题的文章已达到383篇,成为体验业发展最权威的声音和当之无愧的潮流引领者。周刊对产业大势方向的把握和影响力,得到读者一致肯定。

《互联网周刊》把握行业发展,具有群体优势。周刊近年记者中排名第一(总排名第8)的文章,正是产业主题的文章,它是2008年4月刘琦琳的《智能电网的现实演义》,受到产业读者的青睐。这样的文章还有仲大军《联想集团的困局》(排名第61),曾在业内产生重大影响。在周刊的TOP300文章中,值得注意的是,周刊的行业调查,成为深受欢迎的内容。如《2008-2012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06电子支付产业调查报告》、《中国50家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调查及排行》、《全国性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力排行榜》。我们体会,读者在行业报道方面,需要的是站得高、看得远,又言之有据的东西。

最近两年,《互联网周刊》集中版面和力量,推出了一系列重磅封面故事,主题涵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视频、SNS、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使周刊的产业影响力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对产业产生了显著影响。有的行业主导企业发现好的专题后,甚至将市面的周刊全部收集起来,并不断要求加印,发给下属企业学习。执行总裁季泓宇主导的一系列移动互联网专题封面故事,引起中移动的高度关注。从王建宙到中移动有关部门,纷纷主动约谈,共同探讨互联网在移动时代的作用和方向。中移动邀请周刊主要作者讲解移动互联网,达21次之多,遍及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省市。这种影响正漫延到整个电信业。

2)超前、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走势

《互联网周刊》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权威的主流媒体,全面跟踪互联网各个领域的进展和动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

周刊关注的互联网产业重点依次分布如下:电子商务领域刊发1774篇,媒体领域刊发1029篇,移动互联网领域刊发1022篇,广告领域刊发711篇,游戏领域刊发694篇,搜索领域刊发522篇,视频领域刊发375篇,娱乐领域刊发328篇,音乐领域刊发252篇。

周刊的特长显示在对产业发展的远见上。在搜索引擎、SNS等方面,都表现出精准预见力,为事实发展所印证。

3)务实聚焦CEO关心的新商务问题

在商务内容方面,周刊定位偏重CEO人群关注的以下问题:

一是服务与管理问题。其中服务主题,刊发2831篇文章,如《用理性思维做感》、《全心全e为人民服务》;管理主题刊发1823篇文章。如《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喜达屋酒店集团(Starwood)的网站体验管理》等,较受读者欢迎。

二是战略性问题。其中战略主题刊发878篇,如《企业战略是什么?》、《与长尾战略2.0版》。竞争主题刊发1229篇,合作主题刊发929篇,如《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奶业竞争决战供应链》、《京津经济圈:产业联动释放竞争力》等文章较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之后周刊做的一系列竞争力排行榜,如“中国在线旅游网站竞争力排行榜TOP15”、“视频网站竞争力排行榜TOP15――竞合新局”、“旅游网站竞争力排行榜TOP15――开拓空间”成为受读者欢迎的内容,排名进入前三百名。这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创新主题刊发862篇,如高邦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徐蔓《服务业的创新》、吕文龙《腾讯:我爱模仿,也爱创新》。安全主题刊发764篇。

三是市场经营问题。其中上市主题刊发630篇;销售主题刊发610篇,营销主题刊发455篇;机会主题刊发562篇,方向主题刊发472篇,开放主题刊发474篇。周刊历史上受欢迎程度排在第二名的文章是艾瑞咨询创始人杨伟庆的《网络营销新趋势》,分别抓住新商业领域、新商业模式的焦点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有17篇以营销为题的文章,进入到周刊文章排名的前列。

四是社会责任问题。其中责任主题刊发134篇,规则主题刊发219篇。周刊十分重视互联网诚信建设,也发表了不少文章。如别坤《Facebook:在精准与责任之间》、《新商业文明中的社会企业》。阿拉木斯《如何建设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排名第13)影响深远。

周刊的特色在于,把信息化作为战略本身,渗透在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和责任的各个方面,推动建设信息化企业,周刊直接刊发了信息化主题的文章1270篇。周刊注重推动企业与产业网络的融合,推动商业生态系统和责任系统建设。

2、中国新商业模式的领潮者

前卫,领潮商业模式,思想极富原创性,是《互联网周刊》对产业影响最大的方面之一。周刊发表的商业模式主题的文章有1197篇,一直站在产业的最前沿,一直是国内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最有影响力的倡导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首倡者,致全力于为产业发展重建商业微观基础。

仅以优秀记者刘佳为例,她一人关于商业模式写出的文章,就有2008年的《视频网站盈利拐点》、《网络社区的游戏进化》,2009年的《微博来了》、《腾讯突入SNS》、《视频网站突围》、《亚马逊:从卖书到卖“云”》、《SNS的出口》、《网络招聘:走在十字路口》,2010年的《卓越亚马逊:打造下一代电子商务》等,进入排名前百名之列,深受读者欢迎。

周刊不同其它媒体之处,在于有深度研发的力量,解析商业模式的思想深度具有明显优势,从早期的《新商务模型》,到《流动的世界》、《体验经济》、《长尾战略》,到最新的《免费经济》和《众包时代》,前后十年,出版了一系列的新商业模式经典专著,已成周刊闪光之点。这种经典作者群现象,在国际上仅有《连线》杂志作者群可有一比。

仅举几个周刊引领互联网商业模式潮流的突出例子。

免费模式,如今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在国际上有特色、国内上市公司的普遍模式。在引进安德森《免费》一书时,我们首先向社会进行了推荐,并写书序,加以导读。周刊围绕免费模式,先后发表289篇文章。优秀记者刘琦琳的《免费经济:中国新经济的未来》经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更把免费模式推进到中国化阶段,成为当前深受欢迎的新经济代表作之一,受到中央电视台读书节目郑重推荐。

长尾理论,是美国近年少有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新商业模式。国内对长尾理论的第一个介绍,就是周刊2006年5月的《从蓝海战略到长尾理论》(总排名第7名)。《长尾理论》2009年由中信出版时,我们对其进行了逐步导读并做序。周刊围绕长尾模式,先后发表47篇文章。特别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长尾战略》,将长尾理论中国化,赢得当年中信畅销书奖。是周刊引领中国长尾战略潮流做出的突出贡献。

平台模式,是互联网进入服务升级阶段后,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的商业模式。周刊围绕平台主题,发表了1071篇文章。有效地指导了产业发展。排名靠前的文章包括刘琦琳《区域云计算平台:云计算的落脚点》、侯大银《7天酒店觊觎平台化》。周刊还围绕SNS平台发表168篇文章,周刊排名第三名的黄绍麟的《SNS营利模式初探》,引起广泛反响。周刊为《Facebook效应》所写书序,指出国内对SNS的误导,引起舆论强烈反响,许多报刊纷纷进行了跟踪访谈,并发表了一系列衍生文章。此外,周刊所推荐的《未来是湿的》、《湿营销》等一系列经典著作,均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国内商业界风靡一时的畅销书。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出版的互联网方面的一流商业模式畅销书,背后几乎都有《互联网周刊》的影子,周刊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周刊传播的商业思想,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则的积极参与者

互联网发展中与传统产业、传统既得利益发生冲突,是产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互联网周刊》一向立场鲜明,坚决维护互联网消费者与企业基本权益,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影响产业政策,在互联网界树立了权威、公正的形象。

2008年7月北京“网店新规”出台,引起电子商务特别是网商的生存危机,关键时刻,《互联网周刊》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反对“网店新规”。侯大银的一系列战斗檄文,如《网店新规的民生“包袱”》,《C的彷徨》,《区别对待B与C》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周刊内部出现了罕见的各报记者纷纷采访周刊记者的现象。周刊连续组织报道,先后以评论员文章等形式,陆续推出《仓廪实则知礼节》、《以C为本促发展》、《区别对待B与C-网店新规之法理精神》、《仓廪实,再新规》、《网店新规于情于理不合》等有较大影响的文章。“网店新规”政策最终流产,周刊的坚决抵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久,以限制网上图书打折为主要内容的“图书新规”出台,周刊在第一时间给予痛斥,表达了坚决反对的态度。“图书新规”成命最终被收回,“图书新规”彻底被有关部门否定。互联网基本权益得到正当维护。

周刊点名批评过七部委出台的《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意见的通知》[〔2000〕44号],尖锐指出它“是21世纪最令人费解的事情。在体验经济来临时,中国如何跟上时代,看来真是一个问题。”在潮流面前,国家择善而从,最终调整了游戏产业政策。政策的明智调整,使网络游戏的市场占有率,从韩国占70%,中国占30%,一举转变为中国占70%,韩国占30%,从根本上扭转了产业格局。周刊不唯上,只唯实的铮铮骨气,得到社会充分肯定。

周刊十分重视社会责任,在执行总裁季泓宇策划下,多次推出重磅的企业社会责任专题。以责任为主题的文章开始占有越来越大比重。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自己肩负的责任。

高在朗在《网络青春 媒体责任》中指出:“在这样一个经过几度寒暑却依旧红红火火的时代,互联网界媒体是什么?她又能做什么?诞生于1998年与中国互联网共生共荣的《互联网周刊》十多年来一直在找寻答案,同时又用行动给出了答案。是的,除了通过观察分析来对业界起到指导作用以及发挥舆论对业界的监督作用之外,互联网界观察家和媒体人还多了一份为后人准确记录这段历史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记者就是当代的史官。十年来,《互联网周刊》时刻以媒体的责任提醒自己,并清醒地意识到想要在瞬息万变的互联时代高瞻远瞩,就需要不断地向着创新、向着原创的方向迈进,步步为营。”

商业周刊范文第10篇

当募款如火如荼时,无党籍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质疑募款的“目的”和“流向”,指责《商业周刊》其实是在“消费”原住民的悲惨故事,“掏空社会的爱心”。

2007的夏天,咬一口甜蜜的桃子,却品出以“经济自由、政治民主”自傲的当代台湾社会的酸涩和迷茫。

“你知道‘父母双亡’是什么吗?”

6岁的泰雅小女孩,有着聪慧好看的深轮廓、大眼睛,对着镜头,讲述她如何摇着姐姐的手追问“父母双亡”是什么意思――原来指的就是她们这样的小孩!

“早知道,还是不知道比较好。”低下眼帘,稚嫩的声音说出了苍凉的话。

2007年的夏天,在台湾,不管你是从电视上,还是网络上,看到这部只有40多分钟的纪录片《水蜜桃阿嬷》,相信,你不能不流泪!阿嬷和孙子

“水蜜桃阿嬷”江秋玲,泰雅族,1956年生人,生活在新竹县尖石乡的泰岗部落――海拔1350公尺的高山上。阿嬷成为纪录片的主角,不是因为从种植到售卖都充满风险、耗尽她心力的水蜜桃,而是因为两年来先后自杀的女婿、媳妇和儿子,以及他们留下的7个孩子。

“烧炭”(在密闭空间中燃烧木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1999年以来“流行”于港台地区的自杀形式)、“喝巴拉松”(剧毒农药)――这些怵目惊心的词语,却时常出现在阿嬷和孩子们的对话里,那是媳妇和儿子离开的方式,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仍鲜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

年迈的阿公阿嬷和两个女儿,在80度斜坡的农地上种植水蜜桃,艰辛抚养着6女1男7个孩子,从15岁到5岁。生活在继续,孩子要笑、要跑,要体验世界。他们唱歌、画画、过生日、读书、为母亲节演出……然而每一个欢乐的场景中,都可能隐藏着悲伤的陷落。

5岁的小豹,似乎一刻都不曾安静或畏怯。作为最小的、唯一的男孩,他顽皮、好动,知道自己受宠。阿嬷给他洗澡,他央着阿嬷叫妈妈,却又道:可是你太老了。

10岁的小洁,12岁的小蓝,两个要做“男生”的女生:我最讨厌哭了!我是男生哎!下一刻,在导演的追问下,小蓝露出躲藏的眼神和自嘲的笑容:哈哈,这么快被识破了……是的,因为爸爸不在了才想做男生的。保护她们啊!

这样的时刻,总看得人惊心动魄,为那些稚气、却似乎知道太多的眼睛。

而阿公阿嬷,还要背起抚育孙子的重任。阿嬷似乎无暇在悲伤中沉浸。即便面对日日堆得小山一样要洗的衣服;即便在一场台风后面对受“水伤”的幼苗叹气:要补苗,要钱,哪里有啊……

祖孙在地头玩起了游戏:以后阿嬷老了走不动了,谁来背我啊?于是,小豹就站在阿嬷身前,“背”起了她。

你不会忘记阿嬷的笑容。无数的操劳,对自杀离去的子女的思念与不解,对孩子们未来的忧心,缠绕着她。她也会说:我很烦呐!我累死了!我也会伤心呐!然而她总是绽开了那样质朴而爽朗的笑容……

阿嬷的勤劳、坚忍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如此美好的人却不得不面对如此伤痛的人生――构成这部片子最让人动容的素质。

但是,如果你还记得阿嬷的喃喃自语:我的孩子们,他们为什么自杀……40万的卡债,不算很多啊……到底为什么……没人回答。逝者一再出现于孩子们翻看的相册中、阿嬷的手机屏幕上,以及她们看似早已平静的言语中――然而,只是“过去”留在今天的阴影,他们似乎不必再被迫问。

果真不必再问吗?

2005年,台湾有一部轰动的纪录片:反映后壁乡农民生活的《无米乐》。因为主角老农夫妇的勤苦、生趣与魅力,《无米乐》唤起了对农业时代和乡村田园的普遍怀恋。然而,被凸显和赞美的农人纯朴无奈的人生哲学“不要想太多”、“种稻如修行”,却冲淡和掩盖了台湾农业休耕问题的巨大伤痛――虽然导演宣称着自己的“阶级”意识,却无法改变这片子被当作一部怀旧与励志片广为接受的命运。

由此前例,看《水蜜桃阿嬷》,让人泪下的同时也不能不心存疑虑。“这是一部关于爱与原谅的故事”,导演和委托制作此片的《商业周刊》如是说――“原谅”暗示着自杀之为一种“罪”,纪录片将这“罪”作为背景,而映照、展现阿嬷和孩子的坚忍乐观,提炼着“人性的光明面”――这如同《无米乐》的结构,是否也回避了台湾社会中另一些难以直面的阴影?

公益还是诈欺

《水蜜桃阿嬷》自有它的使命:作为《商业周刊》所策划的2007年“一个台湾・两个世界”关怀报道的一部分,委托曾获2006年金马奖的纪录片导演杨力州拍摄,历时4个多月。2007年6月15日开始,在台湾各大电视台和网络上密集播出。

同一天,《商业周刊》刊出副总主笔成章瑜写的“封面故事”《水蜜桃阿嬷》,文后公布“点亮孩子的未来”募款计划。每人3000元台币,认购一套“儿童生命教材”,捐给台湾自杀率前五名县市的366所小学。每套教材包含儿童生命剧DVD、《水蜜桃阿嬷》纪实片DVD、《水蜜桃阿嬷》绘本。

密集播出的纪录片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在网络和电话中告白着感动,捐款涌向《商业周刊》公布的募款账号。

7月4日,募款金额已达633万新台币。

就在这一天,《中国时报》刊出了台湾无党籍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的质疑:《商业周刊》用原住民家庭的悲惨遭遇募款,但募款却一毛钱也没有回馈到原住民家庭;募款账号由“城邦文化艺术基金会”申请,而认捐的“生命教材”,分别由“格林文化图书”、《商业周刊》、“城邦文化艺术基金会”发行,这三者,全属“城邦出版集团”――《商业周刊》如此募款,岂非“自肥”?

一时间,社会哗然。

7月4日夜晚,《商业周刊》在水蜜桃阿嬷部落格上声明:捐款不针对阿嬷家庭,而是买儿童生命教材,“希望以大爱帮助更多成长中的孩子”。并澄清:“纪实片DVD及儿童剧DVD虽为《商业周刊》发行,实乃为掌控制作之质量以示负责,且并未做商业公开销售,所以更无图利自身之用意。”

几天内,商业周刊工作人员和高金素梅团队展开激烈交锋。《商业周刊》成章瑜说,给阿嬷孙子的教育基金专户另有“牧爱生命协会”负责筹募,高金却避而不谈,动机可疑。更有人直指高金是为了选举利益;甚至说阿嬷的家人(弟弟)出面作证,是因为“眼红”捐款。

高金反击:这个募款账号为什么没有“顺便”公布在“水蜜桃阿嬷”的部落格上?“因为如果大家知道捐到‘牧爱’的钱是给阿嬷的、捐到《商业周刊》的钱是用来买《商业周刊》出版品做倡导的,当然不会捐给《商业周

刊》!”

7月6日晚上,在台湾中广的电视节目上,主持人向《商业周刊》品牌公关经理林秋宝发出质疑:儿童生命教材成本总共只需要115万,为什么要募款1000万?林无法给出明确答复。

7月7日凌晨,《商业周刊》网站紧急公布“生命教育教材制作费用预算表”与“生命教育教材募款所得应用明细”。原来募款广告上,三项生命教材与所有的人事、行政费用加起来才550万,此次临时加上第四项用途“儿童剧团巡回演出10场”,总计450万。

7月10日,高金素梅再发难:从6月15日到7月6日23天如火如荼的宣传、募款,为何没有列出这450万的巡回演出花费?

之后,高金素梅公布调查数据,以前后对照的图表,指证《商业周刊》的种种疑点。特别指出:募款尚未结束,捐赠尚未进行,而“生命教材”中的有价商品《水蜜桃阿嬷》手绘本已经在各大书店和网络上狂卖,用公益的广告。而且,一个“巧合”:募款单位“城邦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兼执行长,格林文化出版公司的发行人,水蜜桃阿嬷手绘本的作者,都是“郝广才”。

高金素梅赢了?

比数据和质疑更有力的,或者说,再度让观众动容但却是愤怒情绪的,是“水蜜桃阿嬷续集”的7分钟短片。

高金素梅团队的工作人员上山采访。

片中,问及阿嬷是否知道导演给她签的“授权同意书”的内容,阿嬷说,她不识字,是女儿代签的。再问有没有留一份授权书给她?阿嬷说没有。“我有叫导演留一份给我,可是他忘了。”阿嬷低头挠脚丫,顺口补充。

原来,他们并不知道拍这个片子是拿去募款。一直告诉他们的,是拍了电视,就会帮助她家和整个部落的水蜜桃的销售。

“如果有一天发现被欺骗,发现他们拿我们悲伤的事情去募款,做别的,却没有帮我们,你会怎么想?”拍摄者问。

这个片子里,阿嬷没有了纪录片《水蜜桃阿嬷》里常常捕捉到的爽朗的笑容,她有些不解,有些不安,带着一种无意追问“发生了什么”的质朴的茫然。想―了。一秒不到,说:没有就算啦,我不会去追究。

影像再度发挥了它的力量,这个短片,从情感上瓦解了《商业周刊》的自我辩护。阿嬷的善良单纯,曾使得《商业周刊》成为爱心大使,也是阿嬷的善良单纯,映照了爱心的空洞。

“没有就算了。”阿嬷说。但高金素梅问,台湾社会可以“算了”、可以认可这种“伪善的公益事业”吗?

7月12日,台湾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商业周刊》道歉了!《商业周刊》总编辑王文静和发行人金惟纯出面,向社会大众及高金素梅道歉,声称:《商业周刊》虽立意良善,但在执行过程中“确有瑕疵”。为平息争议,《商业周刊》将捐200万(台币),作为阿嬷七个孙子的教育基金。

王文静称“百口莫辩”,几度哽咽:“从来没有那么痛,被深深误会的痛。”

发行人金惟纯直接承认“三个瑕疵”:

一、水蜜桃阿嬷的自杀防治专题,是首度以《商业周刊》内部的城邦集团执行募款,虽立意良善,“但不够周全,容易引起误解”。

二、《商业周刊》报道个案,关注的却是个案当事人背后的社会现象,以致忽略当事人所需要的即时爱心协助,引发当事人心理期待及社会观感落差。

三、同事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在第一时间做出的不当言论,说阿嬷家人“眼红”、高金只是为了选举利益,金惟纯说:这样的错误,不可以被原谅。

高金素梅表示了对《商业周刊》勇于认错的肯定。阿嬷的孙子们有了一笔教育基金。看起来,一场“风波”要完美落幕。

7月12日晚上,在屏东县的高金素梅服务处,我见到刚从台北下来的“祖灵之邦”部落工作队的助理,询问他:《商业周刊》明似道歉,暗里对于他们的批评质疑,可说样样都未接受,不是吗?一切不过是“瑕疵”,“误会”。甚而,“忽略当事人心理期待”的言语,隐含着对水蜜桃阿嬷一家的轻忽傲慢。

他笑了:是的,这是“咬牙切齿的道歉”,没有承认,但它的信誉已经破产了。我想他是说,对于这样一个商业杂志,是无法期待它做出真正的、诚恳的反省的。

如此,信誉的损失,已是惩罚。但是,高金素梅和“祖灵之邦”又岂是“赢者”?

在这场被媒体报道为“高金抬《商业周刊》”、“谁在消费‘水蜜桃阿嬷’”的风波里,即便人们为之愤怒,对高金素梅本人,却仍难免因“政治人物”身份而轻易地将她与“选举作秀”联系起来,从而忽略、甚至漠视她所代表的,从原住民立场出发的对于台湾社会的结构性不平等,以及社会心理盲区的尖锐批判――不仅是涉嫌“诈欺”的《商业周刊》,也是一整个被感动被募款的白领阶级,和其后的社会运转。

一场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议题的事件,被简约为一个商业杂志与一个政治人物的“抬杠”,媒体在这―对抗看点消失之际,立刻偃旗息鼓。“水蜜桃阿嬷”对社会的冲击和反思能量,随着“道歉、捐款”,无形消散了。爱心支出3000块

风波初起时,“祖灵之邦”的网站上,便登出《一个台湾,两个世界――从原住民角度看记录片》(7月1日)的文章,批评正在热播的记录片,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商业周刊逻辑”。

高金素梅在电视、报纸上针对“募款疑云”唇枪舌剑,“祖灵之邦”则深入社会心理:现实生活里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搬上银幕,被熟练的拍摄者简约为“要快乐就不要想太多”的乐观哲学,感动激励了无数心灵匮乏的白领上班族。

“被阿嬷纪录片感动的观众,在刷卡捐3000元的刹那间,空虚的心灵得到瞬间的满足,明天,精神抖擞地上班去,有意无意地让同事知道‘我捐款给水蜜桃阿嬷了’,我!是个具有社会关怀的中产阶级。”

这个批判如此尖刻,莫说《商业周刊》,有几个人愿意承认、能够反思自己的捐款行为,是否果真包含着这样的因素?

但对大众心理的如此评估,并非刻薄的想象。在水蜜桃阿嬷网站上,数不清的留言表白着这样的感动:阿嬷,你的遭遇何等凄惨,而你又是何等坚强、乐观!比起你和孩子们,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此,“捐款”达成了“我!是个有社会关怀的中产阶级”的自我肯定,很多人忘记,或根本无意追问捐款的流向,更遑论思考《商业周刊》募款的逻辑:自杀是靠“生命教育”来“预防”的吗?

肤浅的关怀,反而成了对他人悲惨故事的“消费”;公益募款,仿佛发行“赎罪券”,上面写着:爱心支出,3000块。

而这是由《商业周刊》和读者大众共同完成的。

“祖灵之邦”报讯上有两张对照的照片:一张是纪录片首映式,导演接受献花,灯火明媚,喜乐洋洋;另一张,“水蜜桃阿嬷”江秋玲在整理、包装刚采摘的水蜜桃,简陋的院子,忙于生计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一台两世”(一个台湾,两个世界)。

“一台两世”是《商业周刊》近几年推出的专案,做过外籍新娘子女、隔代教育、儿童疾病早期治疗等专题,一方面赢得了“关怀弱势群体”的赞誉,一方面,其一贯简化问题的方式,也被有识者批评。以一个商业的、中产阶级的杂志的视角,将“一个台湾”分成“贫”和“富”这“两个世界”,关心一下那个贫的世界,已经是良心和社会和谐的证明。

《水蜜桃阿嬷》纪录片和募捐活动,更清楚地透露了:“弱势专案”不过是种名誉行销,是在商业逻辑下,心安理得甚而带了某种道德自许地宣布:我们不仅服务富裕阶层,我们也关心弱势群体。

但对于这么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心理已然成熟的社会,如上逻辑怕已经被相当广泛、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人们被纪录片感动,捐出善款,认可《商业周刊》的“良善”,同时,也认可了自身是一个有余裕,也有心关怀贫者的人。

“祖灵之邦”却要打破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在那看似刻薄的言语下面,其实隐含着对台湾社会无知与麻木的痛感。也许在捐款的人中,有种种精神困扰,而集体性地借“阿嬷”的故事得到拯救。但是,真的被拯救了吗?

有梦最美,烧炭相随

在纪录片和《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讲述中,都刻意回避了阿嬷的女婿、媳妇和儿子先后自杀的原因。自杀问题在台湾日趋严重,阿嬷媳妇“烧炭自杀”,是近年来“流行”,被认为是简便而不会殃及他者的自杀方式。诸如“一家三口烧炭自杀”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媒体电视,“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的竞选口号,便被抗议民众改成了“烧炭相随”。

无可置疑,自杀问题与台湾的经济、政治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大众媒体呈现的讨论里,“自杀”总是无可避免地成为党派辩论和竞选的工具。诸如“解严20年,台湾民主了?人民穷死了……三口之家,集体自杀,没钱医病,没钱下葬――蓝绿谁之过?”之类的辩论节目,最后总是夹缠在“蓝”与“绿”的相互攻击中,成为政治选战的口水。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自杀”问题既不能从社会学角度得到深入追究,“自杀”问题尤其严重的原住民社区,更无法从生存资源、社会结构的角度上得到认识。

在《商业周刊》的报道中,将自杀者归于“边缘人格”、精神偏执等个体性因素,并以孩子们的故事,自然而然过渡到“生命教育”之必要,也即“商业周刊”募款以购买生命教材的必要。在纪录片里,村口的大树上用白粉刷着3个大字:“不乱死”,触目惊心,然而片子并没有给这个“乱死”的村庄再多一个镜头。

台湾原住民在不断“正名”的历史过程中,如今有了十三族,虽然不同族群有各自的语言和传统,在这个商品社会中,他们又有着共同的文化和经济困境。

“祖灵之邦”部落工作队以其5年来走遍台湾30个山地乡的800多个原住民部落的经验,疾呼“水蜜桃阿嬷”的遭遇、自杀的儿女、隔代抚育和教养的孙辈、在农业政策限制和菜农剥削下难以为继的农业生产――并非个案,而是原住民部落的“整体结构性问题”。

2007年夏天,我走进了台湾泰雅族、排湾族的部落,一路,我尝到了美味的传统食物,看到了美丽的手工编织、竹木雕刻、载歌载舞的丰收节……然而,每一个欢乐的场景后都可能藏着生存的苦恼和无奈。

从部落到都市谋生的原住民,绝大多数从事条件最差、最粗重的体力工作,而近年来台湾开放跨国劳工以获取更廉价劳动力,使得他们连这样一个生存空间也被挤压掉,很多青年不得不回到部落,加重了原本因文化失据和生存困境而滋生的酗酒、自杀问题。阿嬷的儿子、女婿都是从都市“败退”回部落的,儿子也曾感叹:还是回来比较好。然而,为车子、房子背负的欠款,却让他们再次逃离,永不再回。

高利贷、卡债,在经济低迷的台湾,也是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自杀的一个重要诱因。在原住民世界,甚而很多人为并不大的欠债数额自杀。屏东服务处的小儒告诉我,原住民对法律因不懂而畏惧,一张法院传票,可能就要了他的命。

Yihui,一个嫁给泰雅人的阿美族女孩,来自新竹县尖石乡另一个泰雅部落、以集体经营观光和山产而闻名的“社会主义天堂”――司马库斯,则说:法律是保护懂的人的,谁来告诉我们原住民?

内部的殖民

2000年,与台湾原住民签订《新伙伴关系》,2004年,通过“族群多元国家一体”政策白皮书。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和外省人,被共同列为台湾“四大族群”。

借用“族群多元”的概念,原住民成了台湾“四大族群”之一,掩盖了它和其他汉族群体事实存在的不平等地位,在社会地位、就业、教育、医疗种种生存资源上,那是一种现实的阶级差别,而非“文化差异”。“多元文化”概念中的原住民,仅只体现在歌舞祭典等已经与实际生存脱离的“风俗”之中。

原住民的实际生存状态,整体上处于台湾社会的底层,并且依旧背负从“落后”向“文明”无限靠近的命运。与此同时,少数精英分子为进人主流社会而努力,从上面丢下来的若干位置和利益,分化着原住民族群的凝聚力量,持续造成其内部的矛盾和裂隙。这一切,表明除了获得“原住民”这个称号,被殖民的状况没有改变。

在“台湾光复”半个多世纪之后,在这个自称“后殖民”的社会里,不能不正视:原住民,是台湾内部的殖民地。最严重的流失问题,是文化。最根本的现实问题,是土地。

将原住民称作“山地同胞”的政府,没有归还被日本殖民者以“无主地即国有地”的“文明”手段掠夺的土地,与原住民签署“新伙伴关系”的政府也没有,反而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花环下,将原住民变成点缀民主社会的装饰、建构“台湾主体性”的符号。

在普通的汉人社会中,对原住民的认识,―方面明白这是“政治正确”,要尊重之、同情之,但了解限于媒体所提供的“歌舞文化”和“祭典文化”。另一方面,在媒体关于原住民“酗酒、自杀”的报道里,树立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他们落后,源于他们懒惰,爱滋事,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类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使得“水蜜桃阿嬷”事件这一正视原住民结构性困境的契机,难以产生持续性的作用。

8月底,卖完了水蜜桃的阿嬷,由牧爱生命协会录制了一分钟的短片放在网络上:感谢社会大众的协助。阿嬷的笑容依然明朗,没有沧桑。

10月,在只保留了少量留言跟帖的《商业周刊》“水蜜桃阿嬷”网站上,“儿童生命剧巡回公演”的海报贴出了――这曾被质疑“刻意隐瞒”才公布的募款内容,也是最后的内容,对《商业周刊》来说,必然要庄重地落实、完成。

“儿童生命剧”《神啊!再给我多一点时间!》,将继续忠实地传达,因脱离了社会结构反思而变得虚无缥缈、却依然为这个社会所需的“爱与生命”的教育。

有大陆同胞留言:可惜大陆看不到!我要为阿嬷加油!

这样一个收尾,似乎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开头。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而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健忘。

上一篇:商业广告范文 下一篇:商业摄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