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8 04:34:58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真人密室逃脱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体验式训练法。此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充分的参与,来获得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体验,之后与参与活动的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并针对自己的缺点改进与提升,提高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常见的具体方式有:培训游戏、素质拓展训练等。

(二)角色扮演。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处理具体的人事管理事务,这种方法常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综合技能的训练和潜在能力的挖掘。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实践的效用,使学生能亲身体会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活动、行为,例如:在模拟招聘中,让学生分别扮演HR、求职者的角色;在培训模块中,让学生扮演培训师的角色。

(三)方案设计。先设定具体的要求,让学生依据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需要,设计和撰写方案。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计的主题有:人事制度的编制、不同时期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说明书的撰写、招聘计划方案的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薪酬结构的设计等。

(四)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本专业所授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中,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

(五)校内实训室软件操作。实训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逼真的实践模拟平台,例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使用与操作,其不仅为老师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六)校企合作。学校与各用人单位之间人才交流,为其培养亟需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服务;用人单位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向教师和学生传授前沿知识。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的现实意义

以上列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经常被其他专业的课程所运用,且实践项目与内容比较陈旧,使得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发挥。

就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和教学的目标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改变,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努力提升实践教学的方法、内容,使实践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而且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广度,让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时,不断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大力推广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真人密室逃脱

(一)真人密室逃脱的特色

1.更具吸引力

在密室中,玩家将根据情节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探索密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线索、解开各种谜题,最终拿到打开房门的密码或钥匙,离开房间。其别具一格的的方式,可以使玩家在娱乐中学习与成长。

2.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实际工作的操作、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社会管理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3.效用的广泛性

这个游戏惊奇又刺激,既能启发思维、活动身体,更具参与感与团队协作性。其吸引力在于,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玩家可以在现实中像福尔摩斯那样用智慧解开一个个谜题,从而推动整个游戏的进程。

(二)真人密室逃脱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人员招聘与甄选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有必要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教师先将学生分组,再让学生自主设计密室关卡,每个关卡的线索和提示可根据应聘职位所需的胜任特征设置,最后评出逃脱最快、使用提示最少的小组进行奖励。

此外,真人密室逃脱与人员招聘与甄选相结合,通过将人至于一个情景中,通过特定情景对人行为的观察,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因为一些应聘者,在面试或者心理测试的过程中,常会隐藏其真实想法,从而影响HR对求职者的判断。同时,在评价此类方式的招聘有效性方面,可以从招聘成本、招聘结果、新员工的质量以及招聘渠道、方法四个方面来评价,并结合常用的对所招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估的指标,如: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应聘比、收益-成本比这几个指标来进行判断。

2.人员培训与开发

真人密室逃脱游戏以其极具吸引力的情景设置,环环相扣的情节,最大程度地锻炼参加者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这是认识的基础与发端,比传统的案例分析、方案设计、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学生的体会也更深刻。在这个游戏的环节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头脑风暴、团队合作,这样的模式也很适合一些企业做素质拓展培训。

结 语

将真人密室逃脱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此外,作为保障措施,还需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评估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云.关在“密室”里发大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ERP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ERP是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的简写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了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普及ERP,而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进入ERP推广普及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复合型ERP应用人才。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了高职院校培养ERP人才的独特优势。近年开设ERP课程以后,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喜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高职院校ERP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 ERP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计划安排不合理。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工商管理类ERP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而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才刚刚开始,更别提那些会计、人力资源等专选课程了。以相对薄弱的专业基础去完成综合性高的ERP课程,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理念,同学们其实并不了解,影响模拟经营效果,也无法实现开设ERP课程的本质目的。

(2)课程结构不够严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将ERP课程设置为一门单独的实训课程,主要是由老师教授ERP模拟经营软件操作方法和学生分组模拟经营组成。ERP教师更多的进行是软件操作方面的讲解,并不注重理论知识的串联跟深挖,且ERP课程各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并没有向学生们详细说明。每轮模拟经营结束后,学生们会进行心得体会交流,这些心得体会也流于表面,并没有对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分析、技术指标等作出综合阐述。这些不合理的课程结构会让ERP沙盘模拟课程变成单纯的软件操作课程,而忽视了它的综合性跟复杂性,这并不能实现培养ERP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3)企业案例模型单一,教材陈旧。很多院校的ERP软件沙盘课程开设以后,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更新升级,ERP教材也是当年出版,案例较为陈旧。当代社会,企业的变化日新月异,经营策略也更加丰富,而很多学校用的是五六年前的教材版本,显然是不利于教学的。在案例引进中,多数只讲述了成功的案例,对那些失败的例子则较少提及,这会让学生们产生错误理解,认为ERP系统是成功的关键,而忽视了企业现实的努力。

(4)ERP课程教师师资建设不足。ERP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实训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物流管理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懂得电子沙盘软件操作,除此之外,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也对提高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有帮助。而随着ERP课程在各大高职院校迅速扎根、遍地开花,很多院校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多专业混合的ERP师资团队,很多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并未兼具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这就造成了会计专业的老师专注于会计知识讲解但管理决策知识欠缺、管理专业的老师专注于管理类知识但财务知识较少涉及的现象,真正能胜任ERP课程的老师是凤毛麟角。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管理系ERP课堂上对会计指标等解释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理解漏洞,不利于经营效果的提高。

(5)ERP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现有阶段,ERP课程的考核依据主要是模拟经营结束后每组的所有者权益高低和课程结束后上交的总结报告,前者重后者轻,但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分析、财务分析、团队协作等非数据指标并未得到重视。实际模拟经营过程中,有同学为了确保顺利存活到模拟经营结束,在最后两年卖光了生产线。而最后两年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不生产也就意味着没有费用,当别的公司濒临破产岌岌可危时,他们却保证了公司现金不断流不破产。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有违ERP课程初衷的,但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却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2 ERP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ERP课程计划的安排。ERP课程涉及学科众多,可拓展知识领域宽广,作为高职院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考虑将ERP课程分为两阶段。一次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一次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以本校为例,学生在大一开始接触到专业基础课程,ERP课程的引入,让学生们带着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在今后的专业课程中寻找答案,提高学习效率。在大三的时候再进行一次ERP实训课程,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2)优化课程结构。ERP系统是一个各学科组成的复杂系统,应该保持各学科彼此联系,相互交叉,保证ERP的系统性,但如果不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加强对不同模块的深度挖掘,仅仅是进行综合性练习也不是单项练习,就会影响学生们对ERP系统的概念。老师在授课时,既要保持ERP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又要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既做到“全”,又要保证“精”。在把握ERP教学整体框架下,对ERP课程进行优化,在保证软件操作的熟练同时,加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各个财务指标的含义跟用途、知晓企业实际运行时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经营,提高经营效果。每轮模拟经营结束后,要求每个公司的CEO对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分析和经营行为情况进行阐述,授课教师对各组经营决策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们了解到经营成果差异的原因,提高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力;实践教学体系;“四位一体”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工作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诉求。学生群体间流传着“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言论,这一方面是对大学生就业现状无奈的调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即使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就业,但他们认为在大学里所学的东西在工作中基本用不上,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抱怨现在的大学生不好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好用的难题,近些年高校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纷纷将关注点指向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逐渐被高等院校所重视,尤其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实践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让很多院校在思索新的办学模式,例如,高校可以跟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部件搬到工科院校来由学生完成,或者搬到学校由学生观摩。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设备不足和学生实际锻炼的问题;再如,部分高校大胆的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一方面解决了企业招聘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校文科专业自有实习基地建设不足的难题。

在各高校纷纷建立完善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问题。最大的问题便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旨目标问题。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旨目标是什么?部分高校可能这样回答‘就业便是硬道理!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旨便是促进就业率的提升,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笔者认为,此种回答有失偏颇。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不应仅仅局限于就业,止步于就业,不能仅仅为了就业而去建设。大学教育不应窄化为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的教育也不应窄化为技术工人加工厂!

如果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就业为目的,那么大学教育将窄化为职业教育,这很难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充分就业,能够充分的满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以就业为主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其所强调的重点是专业领域之下的特定技术能力培养,这与时代要求相违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新产业和新的工作机会更是很难事先预测,经济体对于人才的需求并非局限于专业领域之特定技能,而是指向大学生能力的可调适性与既有知识的转化能力。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往往强调更为广博、具有创意、会持续学习,与他人共同合作与相处能力的重要性等方面。因此,大学教育不应过度窄化为仅仅以就业为目的,否则最后学生可能也达不到就业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旨

那么,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主旨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主旨呢?依笔者浅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应该以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与提升为主旨,重点在于就业力而非在就业上。就业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的结果。大学教育不应仅仅拘泥于大学职业教育之就业而已,而需要从长远考虑。

高校关注就业与关注就业力有何不同呢?换句话说,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所关注的中心放在就业与就业力的提升和培养上有何不同呢?简单来说,就业通常关注的是大学毕业生在特定较短时期内能否找到工作,相对而言,就业力所关注的是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长期职业生涯的发展,关注的是学生转换至不同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的培养,并不狭隘地只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即使其所学专业在劳力市场或职场上已趋于饱和,仍可产生外溢效果而有能力转移至其他专业领域就业,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发展。那么什么是就业力呢?

三、就业力概述

就业力起源于2005年,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科学和培训部向全美教育系统了一份‘对未来教育系统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报告’。就业力英文概念为Employability,是指受雇者的就业能力,经过就业技能/技巧训练后,受雇者所具备或者拥有的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就业力的培养要紧贴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形成具有支撑性、发展性的核心能力。就业力的培养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力强弱成正比。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和创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能力等。

第二,适应能力。适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的成败。适者生存,是生物界与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法则。适应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承受一定挫折的能力等。

第三,竞争能力。学生在职场中不仅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还应当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如何进行思,就是一种思维能力。其次是营销能力。营销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推销自我,获得他人信任和社会认可的能力。营销能力与求职成功率成正比。再次是发展能力。用人单位既要看你学得怎么样,发展怎么样,还要看你的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责任感的高低,生活的态度,这些展现出来的都属个人的发展能力。最后是情商。情商是就业中非同小可的重要方面,甚至比个人的知识、技能、智慧更重要,它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就业结果与事业成功。

四、基于就业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之探索

如何基于学生就业力的提升与培养建设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呢?笔者结合近些年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学生就业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笔者采用“四位一体”的构建思路。所谓四位一体,即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生专业社团实践项目设计,实训室实践项目开发,实习基地的培养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全面指向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与提升这一主旨。

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知识结合最紧密,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迁移至行动(工作)中去的关键环节;学生专业社团实训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最活跃的实践阵地,其实践内容丰富于课堂实训,其实践内容源于课堂实训,是课堂实训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学生专业社团实训是半社会化的实训实践,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课堂实训内容,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进行实训,此环节将实训项目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实训室实践,是前两部分实训的进一步强化与提高,是结合最新的社会需求而设计的实训活动;实习基地实训,是学生完成知识迁移的最后步骤,是学生完成社会认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取决于此阶段。四个实训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以学生就业力培养与提升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堂实训体系

课堂实训是学生实践项目开展的第一步与首要环节。课堂实训项目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最为紧密,课堂实训活动的开展是理论知识迁移至行动中并转化成能力的前提。课堂实训项目的设计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上世纪80 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我国,随着职教改革的深入,“行动导向”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行动导向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去思维和探索,评价和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组织形式来说,“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的实践。

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自2006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生以来,在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的实践中,笔者将每门核心专业课程规划出一定比例的时间开展课堂实训活动,每门课程根据各自的特点,设计出课堂实践项目,架构起本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每一项内容都由专业教师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指导。为适应新的形势,近年来我们要求课堂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规定每学期每门课程要有专项实践教学总结报告进行经验分享。在课堂实训项目开发上,首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突出发展学生的领导、团队工作及沟通技能,结合所传授的知识安排角色扮演、竞聘演讲、讲课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将理论讲解与课堂实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在授课过程中开发体验式内容。例如:给予学生反思经验的机会,将布置的各种作业待上交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有关作业的心得体会。第三,增加仿真环境下的实践活动。例如:学生设计竞争、模拟招聘、工作分析等。第四,在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使用开放式的方式和方法传授就业技能,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态度和工作的职责得以提升。第五,将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培养而不是讲授方式进行实训,教师扮演教练或者辅导者的角色。至目前为止,课堂实践体系已基本固定化,达到了知识迁移的预期效果。

(二)、学生专业社团实训

学生专业社团实训是最活跃、学生最感兴趣的实践平台,其实践内容是在课堂实训基础上的延伸。学生专业社团实训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课堂实训内容,能够使学生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选择的进行实训。笔者所在系部学生专业社团实训体系从建设到完善已经实施了四年,五个专业分别建设起了自己的专业性社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于2007年11月建立,经过四年发展学社已具有一定规模,在承德市大学城有较大的影响力。学社内部分为培训开发部,绩效考核部,测评部,技术中心,创业部等部门,专业社团内的各个部门是完全按照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所构建。学社建设以构建学生第二课堂为中心,全面实现与专业、课堂教学相对接。

专业性社团成为学生实践的第二课堂,成为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第二阵地。人力资源学社组织的精品活动有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牌培训师大赛、户外拓展项目实训等。学社活动的开展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学生在专业学社实习实践项目体系的指导下,通过竞赛、比赛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可惜的成绩,学社学生于2008年在河北省创业大赛中取得全校唯一两个三等奖,这在河北省专科院校中不多见;2010年承德市创业大赛入围决赛去的优胜奖;2011年7月,在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论文大赛中,取得全校唯一两项省级二等奖。奖项的获得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参与实践的热情。从人力资源学社走出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与认可。毕业两年的学生中不乏有挑起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领头羊。这种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的形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得到初步验证,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还将导师制引入到专业社团建设中去,引入职业生涯档案计划,协助学生了解将本身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至实践中的可行性及应用的选择性。

(三)、实训室实践体系

实训室实践体系建设,是前两部分实训的进一步强化与提高,是结合最新的社会需求而设计的实训活动。自2007年12月份笔者所在系部建成人力资源专业实验室以来,在核心专业课程中,教学实践大纲规定每门课程安排4-8学时的上机操作实训,学生从实验室中逐步学习并掌握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电子政务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教学软件与理论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此举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即将建成人力资源行为观察室与求职技能训练室两个百万元级实训室。在这两个实训室的基础上,我们将会开发出适用于教师专业与非教师专业不同的职业技能实训项目,如:教师授课技能训练,职业行为塑造,团队合作能力养成培养项目,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画面试训练,小型管理游戏,沙盘游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项目等。通过实训项目的设计与活动的组织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使真实的工作要求,通过实训项目展示出来,并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达到满足职业的要求,最终提升学生就业力。

(四)、实习基地实训

实习基地实训,是学生完成知识迁移的最后步骤,是学生完成社会认知的关键环节,学生对于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取决于此阶段。笔者所在系部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划分成三大模块。即一年级认知实习,二年级专业见习,三年级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学生实习基地实训体系。通过一年级认知实习,使学生对工作初步建立起了认识,从感性角度构建起基本观念,通过二年级专业见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理性的角度认清楚专业工作的性质特点,进一步修正并完善职业观,通过三年级专业实习,将学生真正的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大学所学知识及在前三个实训环节中积累的技能与锻炼的能力真正的迁移至工作中去,并产生好的绩效表现。通过实习基地实训,学生能够更有信心的走向工作岗位,顺畅的承担起即将面临的工作。

以上四个实践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科学而又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一环节紧密结合,最终将会提升学生的就业力。通过此体系,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找到工作,而且还会找到学生比较满意的工作,并且会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立荣.人员测评的理论与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9:77-82.

[2]易斌,林洵婷.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力研究[J].江苏商论,2012(10):158-160.

[3]张红娜,张丽霞.基于胜任力模型大学生就业研究[J],企业导报,2010(9):255-257.

[4]李春玲.胜任力与就业力: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抉择[J],长沙大学学报,2012(5):131-133.

本文为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GJJG209。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工作流程,熟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听讲为主要模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热情低迷,理论转化的能力较差。笔者在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经过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尝试使用启发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效果明显。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必要性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思维为核心、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民主的氛围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与讨论中,自觉获得相应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和思维,提升自我。启发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单一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的困境,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引入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于公共管理及政府人事工作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职位分析、人员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实用技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重点,较为抽象,很难使学生真正熟悉政府人力资源运行过程,正确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法。因此,探索一种融体验、参与、互动、讲授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和有效尝试。在该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互动、体验、实训、模拟等现代化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觉发问、主动讨论、积极思考,过程生动有趣,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扩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注重对工具、模型、技术的使用和掌握,不光是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启发式教学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将宏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技术,为知识迁移与扩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为日后参与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缩短适应期。

二、启发式教学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1.角色体验法

角色体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困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的人物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任务和心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策划、沟通、决策、应变等各方面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趣味性十足,强调学生的身临其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在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职业生涯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剧目,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如管理者、普通公务员、人民群众等,共同体验不同职场阶段公务员面临的实际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以职场早期为例,让一位同学担任某局领导干部,两位同学担任某局资深员工,让三位同学担任某局新招录的公务员,还有一些同学担任旁白、剧务等角色,通过剧情的演绎,角色的参与,让学生明白职场初期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做好职业规划的基本手段。在整个角色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指引学生通过表演、争辩了解情境的关键问题所在,能够通过讨论、作出决策,解决困惑,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用性。

2.模拟实训法

模拟实训法,就是通过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达到认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公职人员招聘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的担任考官,负责出题、考核、评分,有的担任工作人员,负责指引考生入场、监督考生面试过程、承担面试计时计分的辅助工作,绝大部分学生担任考生,通过分组抽签,主动参与到公务员的面试过程中,体验面试的感受,掌握面试的技巧。模拟开始前,教师应该宣读活动方案、注意事项等;模拟过程中,教师应全程参与,关注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模拟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做好针对性的点评工作,使同学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在和努力方向。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真正熟悉公务员面试的基本流程,了解面试的注意事项和要领,提高面试技能。

3.游戏训练法

游戏训练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在课程游戏中的体验,加深他们对课程的身心感悟,不仅提高参与者的热情与兴趣,而且有助于创造活泼、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在运用游戏训练法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游戏,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二是找准穿插游戏的位置与时间,保证游戏是为具体知识而服务的;三是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掌握现场各种情况的发生,及时调整。四是做好游戏后的总结工作,要求每位同学讲解参与游戏的心得体会,为引出讲授课程打好铺垫。如在绩效沟通的讲授中,可以采用“你来比赛我来猜”、“驿站传书”等心理学小游戏,通过游戏的参与,让学生感受沟通的魅力,了解沟通中存在的障碍以及问题,进而设想解决问题的措施。

4.案例研讨法

案例研讨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每章都应有相关案例的切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听讲。每章课程理论讲授结束后,应配有相关的公共部门各类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用所学专业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方案。如在薪酬管理教学中,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现行的薪酬体系为例,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然后通过应用所学的薪酬制定的标准、基本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制定出能够符合专业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岗位特征、体现岗位绩效的薪酬方案。在绩效考核的教学中,以绿领巾事件、脱裤跑事件、重庆工商大学罢课事件为导入点,让学生分析事件的不合理之处以及发生原因,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何才能使考核不成为一种负担,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考核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听讲,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结果的评价与反馈

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书面测试,启发式教学注重开放式测试,形式多样,可以采用方案设计、实训经验交流、案例编纂与分析、现场操作等,突出灵活性;在评价要素上,启发式教学不再过分强调结果,而是把重心放在过程的动态评估,注重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体现出来的态度、知识应用与技能展示。通过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提高,参与课程讨论与学习的热情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大大增强,学生正逐步完成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操作者的角色转变。今后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中,还应该继续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

[2]刘正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民办教育研究,2009(2)

[3]徐本华.素质为本、方法多样――谈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企业实训心得体会

在上海市组织的高校教师企业实训的活动中,我被选派到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

企业实训过程中,根据“微创”公司的安排,我主要在人力资源部的培训模块和招聘模块实习,实训中,牢记启动会上领导前辈们的教诲,“放下老师的身段,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虚心向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员工请教,积极参与完成人力资源部相关具体工作。

因为公司企业的保密机制,可能有很多工作内容,不方便我们知晓,于是我采用了访谈、公司实地考察、旁听培训课程、招聘现场、侧面了解等方式开始了实训。主要体会有:

我感受到微创公司的招聘和培训工作量大,制度非常完善;学习气氛很浓厚,职业规划和培训相联系。培训有助员工的职业技能提升,职务晋升还要以绩效考核为依据;企业员工与高校教师的职业规划发展以及技术等级、职称评定有相通之处;企业员工的考核激励机制节奏更快,员工们显示出负责、敬业、团队合作精神。例如,一线初级员工3个月考核一次、主管级员工半年考核一次,员工的级别越高,则考核周期相对较长,这大概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微创”实训,我曾漫步公司的图书馆、编辑部、走廊、茶水吧等,了解到企业的人文底蕴和“微创”家园的温馨;感受到公司严谨的科学精神;公司还有“高层有约”(与员工谈心)、“同乡会”等活动,严谨之下,气氛轻松,富有欧美文化风范;显示出“微创”宽松、接纳、多元化的企业文化。

我在公司实训中的工作表现,被“微创”评定为优秀。我把“微创人”的工作经历视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通过企业实训,我学习到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职业发展的理念和方法,领悟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学校培养学生素质的相通之处。更加理解了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做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入地思考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二、企业要求的学生素质

从“微创”公司的网站上了解:作为行业内的翘楚,公司拥有一套完整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来保证新员工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系统地接受公司的一系列培训职业发展,企业文化富有人文精神,新员工成长计划让新人具有微创人归属感。

微创人价值观要素:质量、诚信、责任、效率、创新、争先、敬业、协作。

公司设计了严格与完整的招聘程序和选拔流程,对每一个岗位的招聘均设有相应的面试方案。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鼓励员工去尝试和挑战自我,致力于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发展创造、突破自我。公司所青睐的人才必须具备人品和才能两方面。从人品的角度看,看重上进心和悟性这两点。从才能的角度看,除了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通过“微创”的企业实训经历,我总结出以下五点企业需求的学生素质。

第一,实践性强、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微创公司实习的第一天,公司一位同事对我说:马老师,你想在企业做下去吗?要吃得了苦。

企业看重员工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养,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敬业意识,吃苦耐劳。高职学生应当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比如诚信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执行力等,都是企业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高职学生教育应注重加强纪律观念、责任意识。

提到公司,很多人会想到“白领”、“杜拉拉”之类的流行词,企业之所以不断的进步,源于内部的激励机制和外部激烈的竞争,因此,让学生了解企业严格的刚性管理和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能够有效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从而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将所学知识创造、灵活地运用到新岗位上以应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表现。在微创旁听面试官招聘过程中,发现大专生和硕士研究生可以应聘同一个研发部的职位(这种机会不多),这令我非常受鼓舞,因为我校的大专生的择业面将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技能型的岗位,还有对于科学技术要求较高的研发岗位。大专生是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若自学能力强,将所学知识创造、灵活地运用到新岗位上,大专生也许在人才市场上更加受到欢迎。

要想使高职学生跟上时代步伐在岗位迁移中顺利过渡,与新岗位实现良好匹配,就要培养高职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扩展或改变自己的专业和发展方向,以应对岗位的变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第三,创新能力。在学术意义上,只要有点进步就是创新和创造,创新能力需要有积极创新的精神,一般表现在具体工作的执行做法中,或者是新鲜的想法。在企业中,也许创新能力更多地表现在工作活动中,通过提出改进或革新的方案,勇于实践并能调整和评估创新方案,以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创新,表现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思考,不断进取、追求效率的端正态度。

因此,创新能力是学生进取意志的体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途径。企业不断挖掘企业员工的发展潜力,开拓创新,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责任心的培养。

在工作中,则需要企业员工要有端正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尤其是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服从整体的观念;办事迅捷。比如,微创的工作环境,同事们大都以公司邮件的形式进行联系,明确分配工作任务,整个工作环境安静、高效、快捷、团结。

现代企业用人不仅注重能力,更看重其为人、做人,所以,要加强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做人。

第五,综合素质。微创公司中举办多种活动,同乡会、高管有约、演讲比赛等,这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屈臣氏招聘实习生,因为要进行产品推广活动,HR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来看他们的灵活性。不同的工作对人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

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他必然以恰当的方式,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等,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首先从学生生源状况分析开始,以我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上海生源有高中生、三校生、自主招生,外地生源高考分数大多数为二本线以上。

因此,高职学生比其他大学生更加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进取性以及融入社会的强烈愿望。这也决定了高职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特点。高职学生清楚自己起点较低,择业压力较大,只有更加努力完善自己,专升本、考证,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面向企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和谐发展。我从学生工作者的角度考虑,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职业指导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

职业指导工作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设就业指导课和职业规划课,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使学生找到自己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就业指导教师在礼仪、面试技巧、求职简历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求职。

专业教学中要渗透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要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中有所体现,以此来加大职业技能培养的力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探索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勤于动脑、通过体验感悟、实践磨炼和自我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人格。

第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搭建教学平台使高职学生充分锻炼,企业既是高职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在企业学习和顶岗工作期间,可以感受企业独有的文化和精神,使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

第三,通过社会实践全面发展能力。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比如班团活动、志愿者、顶岗实习等形式,使得学生增强了沟通与协调能力,明白很多人生道理,感悟了生活、接触了社会、增强了今后就业的信心,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生了解、参与实践实训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后,学生的求知欲将会大大增强、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高,定位准确,学生就业时竞争力就强,就业后岗位适应性好。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在企业经营管理氛围、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明的劳动纪律、积极肯干的劳动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举办企业家专题讲座,进行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意识。学校聘请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其视野,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通过企业家的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事业挫折,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方准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企业实训使我走出学校的象牙塔,完善了自我的人生经历,作为学校的教师,唯有联系社会、联系企业、立足实践,才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新知识构成,继续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事业。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两型社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各高等职业院校都有竭力探索着发展模式。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缺乏和用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双重问题,这不仅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在对接“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获得了更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机遇,积极深入的探索“两型”社会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模式,将会更好的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概述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就是在市场中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而校企业合作就是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职业院校签订用人协议,建立合作关系,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和实训等一系列活动,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人才,从而形成学生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校企合作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合作,强化的是实习与实践。由于这种模式在减少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近几年来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采用。

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效果分析

1.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通过毕业生回访,我们了解到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员工的职业素养。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提前进行角色定位,明确学习方向。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行业背景,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用忠诚、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

2.促进学生就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必须为学生预备就业岗位,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就业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零无缝对接。2008年,笔者所在学院有4个专业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从招生角度来看,有订单培养的专业比往年更具有招生吸引力,生源质量也有所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就业率吸引了考生和考生家长。

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就是为企业定向培养合格适用的员工,培养目标的定向性、校企文化的结合性、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以及专业实践的系统性,都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融入企业的需求,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感受企业的文化熏陶,从而很大的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企业进行员工招聘时首先考虑的是员工的忠诚度。学生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时,企业至少有半年时间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减少了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因员工忠诚度不高所造成的损失。

三、对接两型社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实施

笔者所任职的潇湘职业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的精神,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于2008年起与湖南省著名酒店管理公司、中国饭店业排行第8强的湖南华天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学院与华天酒店下属企业——九龙华天大酒店共同选拔30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华天酒管班”。该班将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学习期间每学期必须到酒店实习一个月,理论知识完成之后将由酒店方提供项目式实践实训,从而形成“前校后企”的方式。目前,该30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已全部毕业,被安排到华天酒店工作。总体说来,这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已初见成效,得到各方的认可。具体而言,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能够“企业化”,即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接轨,从而保证“订单”班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和企业所利用。学院与华天酒店校企合作中共开设各类课程26门,其中公共基础课程10门,专业基础课程6门,专业核心课程10门,并与华天酒店的技术、管理骨干合作编写了《酒店管理专业综合项目实训指导书》等教程,用以指导学生技能实践。根据娄底对接“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专业特色,要求加入“两型”社会教育课,从而提高学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意识。在实践教学方面,一方面,学院结合华天酒店参与投资建立的客房管理实训室、餐饮管理实训室和以华天酒店为依托建立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能够认真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部分执行到位;另一方面,从师资方面而言,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都本身上是双师型素质,又统一接受过华天酒店的专业培训,部分主要实训课程的授课由华天酒店的技能骨干参与完成,从而通过这两个方面实现校企合作双方的无缝对接。

2.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即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现仿真式教学。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将企业的文化、制度、特色、工作内容等开发成学生学习的项目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学院与华天酒店合作开发的《酒店管理专业综合项目实训指导书》就是将酒店管理工作模块块,并分模块进行项目式的实训指导,这些指导内容都是根据华天酒店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并结合工作内容制定出来的。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重视的是该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价值,强调的是专业体系的综合效益,而不过分的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坚持能力本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更好的为娄底酒店行业对接“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3.共同考评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学院与订单企业商议决定把学生的考核评价与企业的录用提拔相结合。基于此,根据学院与华天酒店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将“华天酒管班”30名学生安排到华天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30名学生分成4组在前厅接待、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康乐服务等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学院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单一式的试卷终结性评价改为以企业对“准员工”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以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服务意识等为主,这种形成性的评价是以酒店的管理人员的评价为主,学院教师评价为辅的过程化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学非所用”,有助于反映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录用和提拔提供直接的依据。

4.共同制定订单班学生管理制度

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学生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企业化,实现学校管理制度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有机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学院结合华天酒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形成了自己的班规等管理办法。如要求学生定期学习《华天三字经》,并结合工作写出心得体会。目前,订单班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学院与酒店的一致认可。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下的订单班学生管理制度比一般的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有利于促使学生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管理制度,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和订单企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成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中人才培养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10):55.

[4]朱伟钧,黄界清.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Z1):151-153.

[5]李忠华,姚和芳.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6]甄杰.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校企和谐共治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5(3):37.

作者简介:郝 钢(1961-),男,汉族,大学本科毕业,高级教师职称,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15-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组织生产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全国很多高校纷纷成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都存在许多不足,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又是一门应用型和操作型很强的学科,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从大学校园迈入职场时,出现操作技能不强、实践经验缺乏等现象。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一项重大改革。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一)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十二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着重提升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有提高该专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人力资源几大模块,如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甄选、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参加相应的实践环节,通过亲身经历、亲身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凸显的社会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例外。虽然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但也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进入企业无法马上开展工作,还需投入一定的培训经费用于新员工的技能培训。而矛盾的根源则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操作能力的实训课程开设太少,导致学生普遍就业能力不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加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书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三)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作为专业教师,也应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投身于专业性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而言,首先,需改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实践性教学对于专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其次,需结合专业和课程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应增加视频教学、案例讨论分析、小组讨论、文件筐游戏、角色扮演等。最后,专业教师还需走出校园,下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践锻炼,提升个人专业技能,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完善

许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致使在制定或修改教学大纲时,设置课时和课程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出发点。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部分学校甚至削减到5%左右,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如美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2:1。同时,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教材也非常缺乏,模拟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沙盘模拟等都没有科学系统的教材作为参考。另外,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检查监督机制,如学生校外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二)师资力量不雄厚

首先,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不外乎有两种来源:其一是由过去的行政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专业或是社会保障等专业转型而来,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其二是学历较高的年轻老师,他们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但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积累和企业的挂职锻炼,没有进行诸如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甄选、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等实务操作。其次,由于许多高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导致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师资力量不雄厚影响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三)经费投入不充裕

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把更多的经费投入理工科实验室,对于文科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相对较少,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提供一定的图书资料和上课场所即可,使得许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之前都没有见识和学习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人事测评软件、沙盘模拟软件、绩效考核软件等,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1.修订教学大纲,凸显实践地位。各高校在修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大纲时,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尽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实验。

2.规范实践项目,整合实践学习。在大学四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中,应根据不同学期设置不同的教学实践项目。(1)大一学年。管理实习:参观一两个典型企业,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认知实习:调研人才市场,并进行人才模拟招聘,熟悉员工招聘流程和原则等。(2)大二学年。专业软件学习:熟悉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和操作。暑期社会实践:进行社会实践,认知社会和适应社会。职业技能考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培训师资格证、职业生涯规划师等。(3)大三学年。专业实习:进入企业实习,熟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几大模块的实务操作。沙盘模拟实验:每组模拟一个企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专业技能训练:模拟招聘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处理、绩效反馈面谈、角色扮演、薪酬调查、模拟加薪等。课程设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不同企业面临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参与技能大赛:参加各种社会大赛(如模拟招聘大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展示自我,超越自我,激励自我。(4)大四学年。毕业实习:找到一个具体的企业去实习,理论联系实际。

3.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实践效果。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要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注重对实践教学参与过程的考核。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客观的评价,为具有创造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也是督促其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4.重视实践教学,开发实践教材。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材数量少、针对性不强等特点,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教师自编实践教材和讲义,以便适合实践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提高实践性教学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迫在眉睫。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走出去”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亲身体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和活动,总结经验和心得体会,以便用于日常教学和学生实践指导,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请进来”是指可以聘请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是知名高校实践能力较强、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到校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专家讲座、实习指导、公开论文答辩、技能大赛评委等。

(三)增加实践性教学经费

稳定的经费投入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平衡理工科和文科的实践经费预算和划拨,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经费的投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添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图书教材资料和购买专业软件,引入专业实践教师或是培训在岗教师,努力改善实践性教学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满足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就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彭十一.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2]张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1).

[3]周元福.高等学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措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4]罗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7,(11).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要投入力量夯实培训基础,形成若干专业化实训基地。实践中,要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在巩固本企业培训中心大基地、大讲堂基础作用的同时,重点在多元化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力量,以满足技术岗位员工现场实训的需求。要立足煤炭企业自有制修车间、电务车间、机电车间等单位的场地、设备和现有条件,设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区域、培训设备,建立重要技术工种的实训基地。可由各生产单位申报一个“精品工种”的实训教案和基地建设办法,由企业统一确定总体推进方案,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的做好筛选和各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转工作。同时,为确保各实训基地高质量的运行,要科学制定员工岗位技能轮训计划,组织企业各技术工种的员工分期、分批进入实训基地,参加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操作技能轮训。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对各单位日常培训管理、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各培训基地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通过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使培训工作逐步向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模式转变。可组织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围绕不同专业的生产工艺、难点解析、规范操作等课题,编写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教材和手册,如编制《综采维修电工实用教材》、《瓦斯检查工实用教材》、《爆破工实用教材》、《综掘机司机实用教材》、《巷道掘砌工实用教材》、《综采常见故障实用手册》和《新工入矿安全教育实用手册》等实用性教材。教材重点要放在“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实用型知识,做到内容精干、易学、易懂,管事管用,让学习人员能够及时消化、快速理解,把理论知识迅速转化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去,满足生产需要。

二、坚持以管技人员素质提升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抓

手,开展全员大规模素质提升活动

要加大企业管技人员学习力度,打造管技人员培训多方位、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工作中,要坚持理念引导、理论学习和岗位培养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管技人员队伍理论水平现状,根据各个专业的共性培训和专业培训确定培训计划,实现对各层次的管技人员的科学施教、内化培养、素质拓展。可重点结合政工、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系统管技人员知识结构现状,筹备一批专业知识书籍,并设定必学课程和选学课程,采用课堂教学、集中培训、业余自学等多种学习方法,采取“必修+考试”、“选修+交流”的形式巩固学习效果。“必修+考试”由企业统一确定必修课程,开办专题讲座,定期组织考试,形成“专题讲座、业务学习、研讨交流、岗位实践、阶段考核”的“四步一考”方式;“选修+交流”由本人选定课程,自学讨论,读后撰写心得体会,形成“业余自学、课题研讨、交流体会、岗位反馈”的闭合链条,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交流中找差距、增才智、提素质。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员工技能提升工作力度,深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员工日常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既是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升企业员工技能等级结构、提高操作员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平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好优势平台作用,扩大影响力。技能鉴定工作要以持续提升员工技能等级结构为主要任务,完善培训、奖励机制,做到科学谋划,稳步推进。要紧密结合技能鉴定工作,加大日常培训工作力度,对员工日常培训活动坚持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指导,保证培训效果、培训质量。同时,要立足于企业培训中心、各实训基地、区科单位,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和业余自学活动,对各工种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开展企业集中培训、单位分散培训等不同方式,并建立多工种、多用途的培训题库,确保参培、参考人员的学习培训效果。

三、扎实推进机制建设工作,全力营造求知进取的良好氛围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技能;教学;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2-01

目前,我校正处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阶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出发,以教学环境场境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为方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尝试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技能课堂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形态转变,形成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已成为其显著特征,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型教学模式,现以本人参与市级课题《行动导向教学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心得体会,结合本人在电子技能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电子技能课堂的建设以及电子技能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在教室,实践操作在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高,因而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提高技能教学实效,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教结合为基础,创建集培训、实习、生产、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既考虑教学工位要求,又兼顾培训和生产配套,选用生产型国标设备。做到设备功能齐全、工位足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对外培训和协作加工需要。

(二)现代化技能教室建设。“教学工厂”内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教学手段多样、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融生产服务模拟场景、数字仿真、模拟演示、虚拟现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技能教室”,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理实一体化教学,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组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和优化网络课程、虚拟课程、名师名课,建立技能大赛赛场实录、电子产品加工过程影像等企业真实案例资源库,不断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多种介质立体化交融,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二、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在岗位(群)、岗位(群)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岗定课、多证融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是滚动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专业对接行业,专业课程对接企业岗位为切入点,在充分社会调研的情况下,每学年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订一次。二是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其它专业课程标准,并有效对接职业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三是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四是建立教材建设机制,创新教材应用。建立由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专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专业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实一体

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的有力支撑下,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形成“五个合一”的鲜明教学特色。

例如:在讲解电类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万用表的认识与使用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教师讲评,教室与实训室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虽教师讲解的很清晰,示范的很标准,但因教学时空的差异加之学生的理解记忆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践操作时还是会损坏万用表。究其原因何在呢?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未将专业课堂与实训车间融合,中间缺失了虚拟仿真操作——及时反馈评价环节。

以教学任务对接生产任务,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原则,系统设置技能训练项目。例如:借助“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内部的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设置技术部、生产制造部、质量检验部和生产班组,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或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感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在体验劳动成果的同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成就感。

四、改变评价模式,注重多元评价

创新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方式。转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模式,推行“教考分离”、“项目抽考”、“以证换证”等改革举措,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等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人力资源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秘书 工作悟性 能力培养

一、学情需求在基层管理层中,常用的是一般行政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在工商管理系的专业基础平台课里,虽然有《管理学》这门课程,但《管理学》强调的是管理的总体能力,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方面学习,这要求有大量的工作能力的积累,才会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及实践能力,学生不可能在学完专业课就很好地拥有这些管理能力。现实中的案例很多,0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学生因对这种日常化事务的管理工作不会做辞去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10级某学生在国企工作因对事情的轻重缓急不懂如何处理,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紧急的事做不完而受领导的批评,这些都是缺乏工作悟性的典型表现。按11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反馈,除了《秘书实务》这课程,其他没有一门课程能让他们能这么真实的学到切合实际的基层管理工作知识。所以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建议如下:一是学好文秘知识,练好文秘基本功,打好秘书底;二是夯实专业技能知识,积累和掌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运作情况,熟悉岗位要求的知识结构;三是多参与如社团组织等其他的管理活动和策划;四是《秘书实务》这门课程,建议在工商管理系里大力推广。

二、能力要求秘书是个“高起点”的职业,位处领导中枢,定位“领导的左膀右臂”,辅参与领导的工作,围绕领导决策提供大量的有关的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传递工作,准确理解领导的意图及方针政策,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准确传递传达领导意图及向下级宣导贯彻落实方针政策,了解基层存在问题,及时沟通及汇报,帮领导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脱离出来,从而让领导得以处理一些重要的及总体性的大方向的问题。这里就涉及以下几个重要的悟性能力的提高:1.细致缜密。心思缜密,常想哪里会出问题,哪会出差错,如何处理和防范。于细微中见精神,做事稳妥,“言之有据,行之有序,动之有规”,这是秘书在做大量的事务管理中防止出错出问题出漏洞的最好把关。2.沟通协调。要求秘书要有一般的经营管理思想及能力,很多时候,秘书所说的,是代表他所服务的领导说的;他所做的,代表领导的意图及观点立场。所以要求他在综合协调时候,须要“有坚定的政治头脑”,审时度势,有大局观,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于大处着眼,这没在领导身边工作一定年限,没一定的工作经验及资历,没领导的点拨,一般管理岗位是很难快速学习到的。3.对政策的解读。学会解读政策,才能把握好未来发展的态势,走在行业的前面,工作才会顺藤摸瓜,顺理成章的提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前瞻性的或战略性的建议与策略。以下谈谈悟性能力培养实训心得:1.细致缜密的培养。通过对一些应用文挑错的练习,来培养秘书从业人员的细心习惯。可以在学习完秘书的三大实务“办会、办事、办文”后利用秘书考证视频来进一步进行综合实训,以挑错为题目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及各技能的运用。2.政策解读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宏观政策的理解,可通过查阅政策及资料一些行业规划,分析判断,小组研讨,课堂交流,来培养学生对政策的灵敏度,培养敏锐的触角。3.上传下达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秘书的基本功,通过对《请示》《批复》《报告》《总结》《通知》《嘉奖令》函等文件的拟写及转发、印发文件的流程,来提高学生对公文的写作能力及公文处理能力。但写作能力需要学生出于自身文学的喜爱与持之以恒的读写积累,才可以文思泉涌,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4.领导意图的准确把握。这是起草讲话及拟文的关键,也是处理各项工作力度的把握,要求学生把握好领导的站位,“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工作才会少走弯路,才会办出让领导满意的工作”。对领导意图的准确把握,基本要领:一要从把握领导工作的热点上领会领导意图;二要从把握领导思想的闪光点上领会领导意图;三要从上头文件及基层实际情况来领会领导意图;四要从把握领导个性特点中领会领导意图;五要从把握领导意图的实质上领会领导意图。但在实训方面很有难度,毕竟这方面在很多期刊或学习资料方面都比较小,仅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言概之,所以在教学方面需要继续探索研究。5.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协调不是靠热心、热情就够的,还要懂得方法和技巧、艺术。协调的关键一在于有大局观、全局观和统率意识;二在于把握好领导授权原则、可行性原则;三是要主动商量,不急不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理有节,营造良好且高效的工作氛围。沟通协调的学习,可通过情景模拟及案例演练来提升学生的左右沟通、综合协调的能力,这方面的案例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6.通过拟写调研报告来学习了解基层情况。“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摘自撰文谈调查研究:“身入”层更要“心到”基层)。通过调研深入基层,理清思路,才可以在解决问题上更能有的放矢。调研的关键在于调研课题的确定,调查问卷的精心设定,从被访者的角度换位思考,才可以再保调研过程中能获得真实的资料。这在我们的实训里进行明确的要求。7.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轻重缓急的判断能力。通过罗列一系列的工作项目来让学生判断事情的轻重,来提高学生对事情处理的把握。判断轻重的原则在于要判断事件的目标、性质、后果及预测事件过程需要能否受掌控或在掌控中。这个实训可以参考人力资源管理公文筐的处理或公务员考试的一些试题做参考。但这对老师的管理经验、工作背景、管理理念、能力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三、秘书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悟性工作,定会四两拨千斤,有活力有灵性。在“知人善任”下,由秘书这些一般管理人员到办公室主任或其他领导岗位的跳跃,指日可待。所以,秘书的工作能力,张弛有度;秘书的工作悟性,要求很高;秘书的职业未来,前景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罗素平.社会需求型秘书人才培养探析.办公自动化杂志,2011,(2).

[2]王育.秘书实务(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全员营销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化妆心得体会范文